You are on page 1of 3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比较视野下的博物馆艺术教育①

陶金鸿(江苏教育学院 美术系,江苏 南京 210013)

[摘 要]博物馆在国民艺术素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比较的角度对艺术博物馆的教育理念、教育菜单、活动设计等进行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

探讨,呼吁我国博物馆从关注物转为关注人,提高博物馆教育的质和量。
[关键词]博物馆 ;艺术教育 ;价值
[中图分类号]J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12)06-0074-03

从培养国民艺术素养的角度看,艺术博物馆(含 馆是非赢利的常设机构,负责藏品的搜集、保管、
美术馆,下同)可算是再适合不过的场所 :它接纳 解释,并按计划定期向公众展示作品,而根本的目
所有国民,从学子到教授、从流浪者到公务员、从 标则指向教育和审美。
蹒跚稚童到垂垂老者,是国民终身学习的理想场所 ; 事实上,美国的主要博物馆从一开始就被视为
美术与设计版

它藏品丰富,为不同的受众提供既可广泛涉猎、亦 教育机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就骄傲地宣称,“自
可精深研究的可能性 ;它拥有多层次的专家和导览, 1870 年大都会创馆以来,教育一直是我们的基本使
可以为不同的诉求提供适当的帮助 ;它举办各类非 命”,其终极理想就是“为国民提供教育”[1]。宾夕
定期主题展览,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各种专题性艺术, 法尼亚博物馆率先开设培训课,波士顿博物馆则最早
尤其是一些当代艺术展览,甚至提供了与艺术家直 配备导览员。通过展品来提高公众的艺术品味,这
FINE ARTS & DESIGN

接对话的可能 ;而博物馆本身的建筑和内部设计, 种理念被广为接受且付诸实践,并在此后的几十年


往往也是极富美感的艺术品,
“润物细无声”地影响 获得快速发展。至 20 世纪晚期,美国的许多博物馆
着人们的艺术品鉴力。 借助观众评估,完成公众教育的进一步提升。卢浮
对于公众而言,艺术博物馆是有助提升自身修 宫前馆长 Germain Bazin 评述说,“美国对博物馆概
养的重要机构 ;对于博物馆而言,公众教育是其工 念的最大贡献是在教育方面……博物馆变身为一所
作的基本职能。在国际博协章程所述的博物馆五项 民众大学,一个让所有人学习、娱乐的机构。博物
2012/06

主要功能(收集、保护、研究、公开、教育)中, 馆的概念在绕了一大圈后又回到原点,未来的博物
教育的地位日益凸显,很多博物馆甚至以此为重心, 馆将更加接近希腊语 mouseion 所指的学习场所。”[2]
以各种方式提供精彩纷呈的教育服务。在这一点上, 欧洲的博物馆亦在开放的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
我国的博物馆有很长的路要走。免费开放一度给国 地位。英国的艺术博物馆在展现各民族艺术的同时,
内博物馆带来了极高人气,然而门可罗雀依然是大 也把它变成了生动有趣的教育场所。英国最好的博
多数博物馆的常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 物馆,如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等都免费开放,
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应当是公共教育服务尚 方便公众发展其独特的艺术体验。特别值得一提的
未完全到位。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博物馆教育 是,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美术馆,它在建馆之初就
尚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如何从传统的对物的关注, 立志“成为一所高水平的教育机构”,“一个令人印
转为对人的关注?如何营造持久的吸引力,使其独 象深刻的公众学习场所”
。因其明确的教育使命,它
特的国民艺术教育价值发挥到理想状态?这问题不 一直信奉“教育功能比藏品购置更加重要”[3] 的理念,
仅值得深思,而且亟待实践。 并在实际运作中采取多种方式,来实现其教育价值。
英国国家课程指导因倡导以实物为基础的学习,从
一、确立教育为先的理念
而推动了馆校之间更全面的合作。在法国,参观博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际视野下的博物馆定 物馆是文化部规定的学生必修课,博物馆不仅为师
义也在发生变化,从最初侧重于收集保护,逐渐向 生提供资源和场地,还为教师提供免费的艺术史培
理论与批评

宣传教育倾斜,从而使建立在藏品基础上的公共教 训。法国国民之所以有着相对较高的艺术热情和艺
育成为当今博物馆的重要理念。在 1972 年的纽约年 术素养,社会艺术氛围浓厚,这也得益于其博物馆、
会上,美国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明确指出,艺术博物 学校、社区之间紧密的建设性联系。

收稿日期 :2012-09-21 ①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


074

作者简介 :陶金鸿(1969— ),女,江苏教育学院美术系副 目(09J Z D0009)和江苏教育学院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


教授,研究方向 :美术教育。 (Jsie2011yb10)的成果之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我国的博物馆教育,在理论上颇受重视。全国 周到的指导服务,明确“教育部的真正职责是教育
第一次博物馆工作会议(1956 年)就明确博物馆是“科 而非取悦大众,教育的目标在于力求提高大众理解
学研究机构”
、“文化教育机构”、“文化遗存及收藏 艺术的水准。”[4]
机构”
。然而,作为“文化教育机构”的职能一直未 美国的博物馆通常会为不同的观众群体准备不
能落到实处,有的博物馆压根就没有设置专门的教 同的教育菜单。它们与学校、社区之间有着频繁有序
育部门,有的即使有(如宣教部、社会服务部),力 的互动合作,不仅提供相应的艺术课程,还提供专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


量也相当薄弱。多年来,博物馆把主要精力投放在 门的教育空间,部分学校课程甚至可以直接搬到博
收藏、研究方面,教育功能基本是个空白。直到 20 物馆教学。以大都会博物馆为例,它的教育菜单分
世纪 90 年代末,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博物馆开始 为日常项目、学校项目、家庭项目、社区项目、残
借鉴国外经验,关注自身在公众教育方面的责任和 疾观众项目、专业项目(即学习研究与职业发展项
优势,并把观众因素纳入到藏品展示和活动设计的 目)等,每个项目下还有不少子项,不仅涵括了各
考虑范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总结说,过去 类人群,而且重视引导观众的多角度探索,极大提
我们只把博物馆当仓库,大家比的是馆藏,而那时 高了公众的艺术品鉴能力以及专业人员的学术修养。

西方已经完成了通过博物馆对公民进行教育,实现 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采用的是普通教育和学术教育
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的阶段,他还表示,中国正在 规划并行的双轨制,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则提供从
努力把博物馆变成一个素质教育的平台。 成人到儿童的各种课程、导览、讲座、研讨、出版物、

美术与设计版
“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 网络项目等,并鼓励跨学科研讨。总体看来,美国
用的资源做了什么。”美国学者 G.B.G o o d e 的话 博物馆对青少年的艺术教育十分重视,项目最为全
虽然固执,倒也点出了教育工作的思路。博物馆最 面细致,有详细的年度计划,与艺术教师的合作也
有用的资源当属实物,可惜的是,我国不少博物馆 很活跃。其他国家,如英、法、澳、日等国家的众

FINE ARTS & DESIGN


却因布展乏意、文字乏味、手段乏新,而无法唤起 多博物馆,也有着周详的教育菜单、独特的项目策划,
观众的兴趣。贡布里希曾在《博物馆的过去、现在 在广度和深度上把博物馆艺术教育推向较高水平。
和未来》的演讲中呼吁,
“管理博物馆和布置陈列品 相比而言,我国的博物馆在这方面十分薄弱。
的人应该注意使用知觉和记忆心理所提供的重要工 虽然从自身的纵向发展来看,我们在观念上日益重
具。”充分考虑观众心理,做到主题明确、线索清晰、 视,实践运作也较以往丰富,但绝大多数博物所能
形式新颖、图解活泼,并在静态展示的基础上,增 提供的,仍是千篇一律的展厅讲解(讲解员现场讲解、
加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常变常新也是博物馆的重要 语音导赏)。有的活动,如首都博物馆的工作坊,中

2012/06
一招,除固定藏品的长期陈列外,博物馆之间可以 国美术馆的“我在中国美术馆画画”等,多为一次性,
积极开展交流合作,通过藏品互借、联合办展等形式, 通常为配合大型展览或特定活动而设,缺乏系统性、
举办临时性、主题性展览,提高博物馆在观众心目 连续性,也缺乏效果评价。
中的价值定位。 与学校、社区之间的合作偶然性也很高,未形
成多样化、分层次的菜单。大量地方博物馆作为众
二、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菜单
多学校挂牌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质性的馆校合
艺术欣赏是观赏者与作品之间反复的、复杂的 作活动微乎其微,博物馆极少主动联系学校,更缺
交流,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艺术品的意义 乏专为教师或学生准备资源包,至于鼓励跨学科交
并非不言而喻,形式的美感体验也不以日常经验为 流,那就更谈不上了。此外,社区教育薄弱,专门
基础,因为人的审美意识难自发形成,观光浏览式 为家庭团体、残疾人、农村偏远民众设计的教育几
的参观无法有效提高公众的艺术修养。绝大多数人 乎是个空白。在这方面,我国博物馆需要多向大都
仍需经过指导和学习,才能加强对艺术的理解,较 会这样的国外馆取经,为不同的观众群体建立系统
好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再现、表现、意义等,逐步 多样且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推广菜单。活动的方式则
提高审美的趣味和能力。对博物馆而言,则需要根 可以灵活多变,兼顾馆内和馆外。馆内教育除了展
据不同观众的特点,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菜单和细致 览、讲解以外,还可以策划讲座、工作坊、体验室、
理论与批评

①大都会的日常项目属于基本的常规项目;学校项目则专为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学生团体和教师服务,除了参观接待,还提供培
训工作室、课程资源袋、U r i s图书馆馆藏艺术图书、影像以及其它辅助材料供师生使用;家庭项目是学校项目的延伸,博物馆通过
赠送家庭票的形式,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走进博物馆参观展品,参与讲座、游览、画廊猎奇、家庭电影、艺术写作、绘画和艺术
企划等活动;社区项目旨在与社区中心、社区大学、老人疗养院和公共图书馆等建立密切联系,通过幻灯片讲座、有艺术家指导
的工作坊、热线电话等形式普及艺术教育;残疾观众的项目特别为残疾人群体提供贴心服务,包括定期活动、手语解说、触摸参
075

观、口述游览等;专业项目则为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九周至一学年的实习、见习职位或研究员职位,支持艺术史、博物馆等专业
学者以及未来学者的学习和工作。参见李清泉、林 樱,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艺术教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艺术图书室、专题研讨、收藏鉴宝等,甚至诸如戏 可以轻叩瓷器,触摸雕塑,拓印钱币,甚至像画中
剧这样的综合艺术活动。馆外教育可以通过藏品外 人那样穿戴装扮,在古老的家具器物间流连。克利
借、外出讲座、流动展览、赠送手册等各种公益活动, 夫兰艺术博物馆有近两万件复制品专供低年级学生
增强博物馆的亲民性,提高社会认知度,更好地发 使用,高年级学生则可以佩戴手套触摸一些艺术真
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品。这种方式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真切感,让遥远
的历史文化和抽象的艺术概念马上变得鲜活起来,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

三、注重体验的活动设计
不仅近在眼前,而且饶有趣味。观众不仅能亲身感
通常情况下,教育效果与教育方式有着显著的 受艺术的风格变迁和创造历程,而且能更深刻地领
相关度,互动性较高的体验式活动有助于观众在原 悟艺术、文化、文明之间的纵横关系,理解不同文
有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旧经验进行整合,并构建出 化背景下艺术的多样性。
新的经验体系。英国学者 Eilean Hooper-Greenhill 很多时候,观众的体验程度还与博物馆教育人
认为,记忆与信息介入层次以及活动类型有关,对 员,尤其是一线导览人员密切相关,“称职的导览员
于读过的东西,通常能记住 10%,做过的则能记住 犹如迷人的花衣魔笛手,能把观众轻松带入一个其
20%,看过的约能记住 30%,说过的约能记住 70%, 感官从未透达的奇妙世界。”[7] 一些博物馆招聘教育
而说过、做过的则能记住 90%。在活动的三种主要模 经验丰富或艺术修养较高的志愿者,针对不同的人
式,即符号、影像、动作模式中,符号模式最为抽象, 群,采取不同的阐释方法,帮助观众全面体验、理
美术与设计版

影像模式较为具象,而动作模式最具吸引力和趣味 解艺术。其实在很多时候,如果能够让观众停下脚
性。因此,她对大量依赖文字的博物馆提出了批评, 步,思考一些以前未曾思考过的问题,就能取得很
指出博物馆除了提供以文字为基础的符号模式外, 大成功,这是一种碰撞,一种体验。当然,导览员
更需致力于探索影像和动作模式,通过观众的参与 须具备与所有观众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态度,不
和体验,增强学习的效果。[5] 遗憾的是,我国博物馆
FINE ARTS & DESIGN

要“只对前来膜拜的信徒礼遇有加,而对大惊小怪、
普遍以阅读文字说明、倾听语音讲解为主,对于大 随意评述的游客难以容忍。”[8] 只有在一个开放、自由、
多数观众、尤其是注意力难以持久的儿童观众来说, 平等的交流平台上,才能有效地激发观众去探索艺
这种单向、被动的符号模式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是令 术的奥妙。
人怀疑的,并且有可能造成观众对艺术品的伪敏感, 有人把收藏比作博物馆的心脏,而教育则是博
即那种并非建立在体验基础上的泛泛而谈和人云亦 物馆的灵魂,二者并举才能让博物馆充满活力和生
云。因此,博物馆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当更多地 机。我国目前已有 1804 个公共博物馆实现了免费开
2012/06

考虑如何采用各种方式,如讨论、触摸、制作、表演、 放,也就是说,除了遗址性博物馆,文物系统的全
试用甚至游戏等,把视、听、说、做结合起来,让 国公共博物馆已经全部实现了免费开放。在这样的
观众在参与中想象,在体验中学习,在互动中收获。 大环境中,我们更需确立教育为重的理念,从关注
美国很多博物馆从认知心理学家 J. Bruner 的 物转为关注人,提高博物馆教育的质和量,彰显博
理论中受到启迪,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采用发 物馆在国民艺术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6]
现的方式来引领观众与环境的互动。 英国博物馆也 参考文献 :
按照观众的兴趣和能力,精心设计发现式的参观活 [1]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880, p863.
动,如温彻斯特博物馆专为小龄学童设计的“寻宝”, [2]Germain Bazin,The Louvre, New York: Harry N. Abrahams,
让博物馆一改肃穆的面孔,变得可亲可近,且充满 1959, pp260-261.
[3]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趣味。博物馆通常会为观众提供临摹、拓印、绘画、
London: Scala Books,1991, p6.
影像等活动,有些以游戏或趣味活动的形式出现,
[4](美)南希·艾因瑞恩胡弗﹒美国艺术博物馆 [M] ﹒长沙:
不仅吸引孩子,也让成人乐在其中。我国台湾的中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100 ﹒
华儿童博物馆亦以“亲身体验是儿童学习最快的方 [5]Eilean Hooper-Greenhill,Museums and Their Visitors, New York:
法”为原则,在藏品展示和活动设计上处处关注儿 Routledge, 1996, pp.110-113.
童的亲身体验。 [6]Mihaly Csikszentmihalyi, Insights: Musieum, Visitors, Attitudes,
理论与批评

通过自己的手、眼、耳、脑来感受展品、体验艺术, Expectations, Notes on Art Museums Experiences, in Getty Centre


这是一种奇妙的经历。很多博物馆允许观众小心触 for Education in arts, Malibu: J. Paul Getty Museum, 1991.
[7] Alison Grinder & E. Sue McCoy, The Good Guide: A
摸一些雕塑或工艺品,纽瓦克博物馆甚至专门列出
Sourcebook for Interpreters, Docents, and Tour Guides, Tucson,
15000 余件外借藏品供学校或社区使用。不过很多时
AZ: Ironwood Press, 1985.
候,藏品的独一性和珍贵性使得人们不得不对它们
[8]John Cotton Dana, The New Museum(Volume 1), Woodstock:
076

精心保护,这时候,复制品的作用便彰显出来。它 Elm Tree Press, 1917, p18.


允许观众近距离、全方位地观看、赏析并动手操作, (责任编辑 :李立新)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