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基隆市優秀運動員暨績優教練獎助學金辦法

中 華 民 國 88 年 12 月 31 日 (88) 基 府 教 體 字 第 122394 號 公 告
中華民國 93 年 3 月 30 日基府教體參字第 0930031961 號函修正
通 過
中華民國 94 年 4 月 13 日基府教體參字第 0940038858 號函修正
通 過
中華民國 100 年 1 月 20 日基府教體貳字第 1000142088B 號令發
布 修 正

第1條 基隆市政府﹙以下簡稱本府﹚為獎勵基隆市﹙以下簡稱本市﹚優秀運動
員暨績優教練,特訂定本辦法。
第2條 本辦法所稱優秀運動員暨績優教練以參加下列各項競賽績優選手及教練
為限:
1、 代表本市參加全國運動會,獲得正式競賽種類﹙項目﹚,其團體及個
人成績依大會競賽規程獎勵辦法中錄取名次之規定取得名次者。
2、 代表本市參加全國全民運動會、全國身心障礙者運動會,獲得正式競賽
種類﹙項目﹚,其團體及個人成績,依大會競賽規程獎勵辦法中錄取
名次之規定,取得名次者。
3、 代表本市參加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獲得正式競賽項目團體及個人成
績,依大會競賽規程獎勵辦法中錄取名次之規定,取得名次者。
4、 代表本市參加經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或教育部核定(需具有核定文號)
之全國性各單項運動錦標賽,單位在八個以上,且屬於全國、全民運動
會競賽種類(項目)者,其團體及個人成績,依大會競賽規程獎勵辦法
中錄取名次之規定,取得名次者。
5、 代表本市參加前述各項運動會、錦標賽以及參加本市全市性運動會,打
破大會或全市最高紀錄。
6、 第一款、第二款之參賽隊伍未達八隊者,其獎助學金依第四條規定核發。

第3條 本辦法所稱「本市優秀運動員」其設籍規定,以限在本市設籍六個月以上,
並依參加各該項運動會或錦標賽競賽規程(技術手冊)之規定,經本府
核定代表本市或本市學校者;所稱「績優教練」以大會競賽手冊(秩序
冊)所列者為限。
第4條 本辦法績優運動員之獎助學金標準表如附表。

第5條 績優教練之獎助學金比照第四條個人賽以個人獎助學金標準對半發給,
1
團體賽以個人獎助學金之標準發給(不含加倍、連霸、破紀錄)。
第6條 團體或個人種類、項目之認定,以各該運動會或錦標賽競賽規程(技術
手冊)之規定及所獲得之獎狀認定之。
第7條 田徑全能(男子十項運動、女子七項運動)之獎助學金,依個人標準金
額三倍核計。
第8條 田徑馬拉松之獎助學金,依個人標準金額三倍核計,國中田徑五項運動
之獎助學金,依個人標準金額二倍核計。
第9條 代表本市參加全國運動會,破全國紀錄者,另加給該名次之個人獎助學
金標準二倍,平全國紀錄者,另加給該名次之個人獎助學金之一點五倍 ,
破大會紀錄者,另加給該名次之個人獎助學金標準之一倍。
第10條 代表本市參加全國運動會獲得金牌者,若再連續得該比賽、該項目金牌
者,每增加一屆增給五萬元,除不可抗力因素,由本府專案簽核外,如
有中斷重新起算。
第11條 申請本獎助學金,應由各代表單位、學校於參加各項運動會或錦標賽
前,先行函文市府備查後,並於活動結束後十五天內檢附相關文件 ,
提出申請,逾期不予受理。
第12條 申請本獎助學金應檢附下列證件:
1、 申請書(或公函)。

2、 秩序冊。

3、 主辦單位出具之奬狀或成績證明(正本及影本各乙份,正本驗後發
還)。
4、戶籍謄本設籍日期以比賽註冊日為準,須在本市連續設籍滿六個月以
上者。
第13條 本府應於受理申請截止日起一個月內審核之,社會體育項目得由本
府教育處會同基隆市體育會審核。
第14條 為達本項獎助學金發放之激勵效果,本府得另辦理配合活動、公開頒
發。
第15條 本獎助學金所需經費,列入本府年度預算支應。
第16條 本辦法自發布日施行。

2
附表
基隆市優秀運動員暨績優教練獎助學金標準表
(單位:新台幣)
比賽名稱 區別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第五名 第六名 第七名 第八名
全國運動會 個人 十五萬 八萬元 四萬元 一萬元 八千元 七千元 六仟 伍 仟
元 元 元
團體 個人名次獎助學金法定出賽人數(競賽項目規
定出賽下場人數)

全國全民、 個人 四萬元 二萬元 一萬元 七千元 六千元 五千元


身心障礙運動 團體 個人名次獎助學金法定出賽人數(競賽項目規
會 定出賽下場人數)
團體 個人名次獎助學金法定出賽人數(競賽項目規
定出賽下場人數)

全國中等學校 個人 四萬元 二萬元 一萬元 七千元 六千元 五千元 四千元 三千元


運動會
團體 個人名次獎助學金法定出賽人數(競賽項目規定出賽下場人數)
全國各單項錦 個人 一萬元 八千元 六千元 三千元 二千元 一千元
標賽
團體 個人名次獎助學金法定出賽人數(競賽項目規
定出賽下場人數)
全國各單項錦 個人 打破大會最高紀錄者獎助學金一萬元
標賽
團體 打破大會最高紀錄者獎助學金二萬元
本市全市、中 個人 打破大會最高紀錄者獎助學金三千元
學、小學運動
會 團體 打破大會最高紀錄者獎助學金六千元

全國各項競技 個人 打破全市最高紀錄者獎助學金四千元
運動會、單項
錦標賽 團體 打破全市最高紀錄者獎助學金八千元

備註:
一、第二條第二項之比例認定標準為:七隊為百分之八十五;六隊為百分之七十五;五隊
為百分之六十;四隊為百分之五十;三隊為百分之三十,二隊以下〈含二隊〉不核發獎助學
金,大會核定為表演賽項目者,不核發獎助學金。
二、全國各單項錦標賽同一項目同一種類以該年度最佳成績申請核發獎助學金,但申請次
數以一次為限。
三、團體獎助學金報名法定出賽人數十二人以上均以十二人計算、報名人數十一人以下以競
賽項目規定出賽下場人數計算。
四、全國各單項聯賽〈含甲、乙組〉甲組比照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團體獎助學金計算;乙組第

3
一名比照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第八名之獎助學金額度,第二名之後不另予獎助學金。
五、全國各級單項排名賽、升段賽、升級賽不在本獎勵範疇內。
六、參加團體及個人賽之項目獎金分別計算,惟個人賽成績總和換算為團體賽者不得分別
計算。
七、戶籍設籍於本市、代表國家、參加世界性比賽榮獲優異成績,由本府教育處體健科專案
簽請市長核定,比照參加全國運動會獎助學金額度計算。
八、全國運動會第七名及第八名獎項,依大會核頒之獎狀名次為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