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試題分析暨雙向細目表

試卷期別: 106 學年度 學期


使用年級: 三年級
科目名稱: 數學科
命題教師: 簡瑋萱

數學科

教材 試題 教學
記憶 了解 應用 分析 評鑑 創造 合計
內容 型式 目標

第一單元 選擇題 9 1 4

10000 2 5

以內 的 3 6

數 7、

=共 6 節 8、10

= 小計 10 30 60 0 0 100

選擇題

1.(2 ) 7 個千、13 個百、12 個十、14 個一合起來是多少?

(1)743 (2)48434 (3)7324 (4)8324

2. (1) 7019 讀作

(1)七千零一十九 (2)七百一十九 (3)七千一百零九 (4)七千九百一十


3. (3) 下列數字比 4700 小可能是哪四位數?

(1)8951 (2)7857 (3)2756 (4)9812

4. (2) 2457+1977=( )

(1)4420. (2) 4434 (3)4435 (4)4433

5. (2) 一天有 24 個小時,每小時有六十分鐘,請問一天有多少分鐘

(1)1420 (2)1440 (3)1240 (4)1224

6. (1) 3500 公克加 3900 公克=()公克

(1)7400 (2)7500 (3)4700 (4)7600

7. (1) 健康飲料公司昨日賣出 5937 罐優酪乳,比今天少賣了 1756 罐優酪乳,請問今天

賣出了多少罐優酪乳?

(1)7693 (2)7694 (3)7695 (4)7696

8. (3) 70×60=

(1)420 (2)4300 (3)4200 (4)6500

9. (4) 十公斤=
(1)1000.(2)100000 (3)10 (4)10000

10. (2) 晴光車輪餅早上奶油餅賣出 633 個,奶油餅比紅豆餅少賣 138 個,問早上兩種餅共

賣出多少個餅?

(1)1039. (2)1040 (3)1041 (4)1042

分數總表
KR—20 信度係數:

α=[n/(n-1)][1-(ΣS2i//S2x)]

α=[10/(10-1)][1-(3.18/5.28)]

α=0.44

Cronbach α 係數:

α = k/(k-1)[1-(變異數和/共變數和)]

α = 10/(10-1)[1-(3.28 /5.28)]

α =0.42

難度 P = R/N *100%

(1)20/20x100%=1

(2)12/20x100%=0.6

(3)6/20x100%=0.3

(4)14/20x100%=0.7

(5)16/20x100%=0.8

(6)20/20x100%=1

(7)4/20x100%=0.2

(8)14/20x100%=0.7

(9)8/20x100%=0.4
(10)16/20x100%=0.8

鑑別度 鑑別力指數(D) = 高分組答對%—低分組答對%

1. D=0

2. D=100%

3. D=100%

4. D=0

5. D=-66.6%

6. D=0

7. D=66.6%

8. D=66.6%

9. D=100%

10. D=33.3%

11. D=0

12. D=100%

13. D=100%

14. D=0

15. D=-66.6%

16. D=0

17. D=66.6%

18. D=66.6%

19. D=100%
20. D=33.3%

誘答力

(1)高

(2)高

(3)低

(4)高

(5)高

(6)高

(7)低

(8)高

(9)低

(10)
二、 解釋名詞(30%): 請就下列名詞,以 300~500 字加以定義並舉例解釋之。

1.效標參照測驗:如果在解釋個別評量結果時,所參考的對像是以教師在教學前即以设定好的效標為依據,依
其是否達到這項表準(達成者即為學習精熟,未達成者即為學習不精熟),來解釋個別評量結果的教學評量方
式,即為效標參照評量。效標的選取,可以藉由教師的教學經驗,學校政測,政府的法令來決定。這種評量的
目,即是在比較個人得分和預定效標之間的高低;因此它的目的比較關心學生已學會了的有哪些?還未學會的
有哪些?而比較不關心學生學習成就(或測驗分數)的高低。效標參照評量的目的,旨在找出學生已經學會或
尚未學會的原因或困難所在,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和幫助學生改進學習。因此,作為效標參照評量用的教育測
驗,通常只挑選具學習內容領域的代表性試題來組成,而不考量試題的難度值和鑑別度值為何,全由試題特性
來決定整份測驗的難易度和鑑別度。必須根據教學目標事先設定絕對的通過標準加以解釋測驗,效標參照測驗
的「效標」要在考試前決定。一般均以學生所學習知識或技能,強調個人 所能與不能完成之項目,判定其「及格
或不及格」、「精熟或不精熟」、 「通過或不通過」,不需參考他人表現來比較。如國小教師自編測驗(平 時
考、小考、隨堂測驗);國家技師執照考試;Bloom 提倡「精熟學習法」; 中醫師檢定考試;汽車駕照考試;能力本位
教育;學力鑑定考試;大華在 十五分鐘之內搭好帳篷。
2. 測驗、測量、評定、評量:測驗是一種搜集資料的工具。測驗是指一組有系統程序提供給受試者回答問
題, 工作,或作業或刺激物以用來喚出研究者感興趣之屬性或特徵的受試者行為樣本。凡是將測驗視為一種工
具者,所指的意思是英文 test 一詞。其他可以作為搜集研究資料工具者,包括評定量表,檢核俵,觀察,晤
談,問卷及透射工具等。測量是根據某種明確的程序或規則,用數字量化或分配數字給研究者所感興趣之屬
性,特徵,現象,或表現多寡的一種歷程。因此,他是個動詞,所指的是一種歷程。習慣上,測量所指的多半
是使用量化的數字來描述特質,而不是使用品質化的文字來描述;但是以文字或品質描述等非計量方式的測
量,亦屬可能。如果我們應用劑量方法將這些品質的描述轉化成量化數字的描述,這也是測量。評量是一個通
用的名詞,泛指教師蒐集訊息用的各種方法。簡單的說,就是指蒐集,統整和解釋訊息,以幫助教師做成決定
的一種歷程。他是一個叫廣義的名詞,包刮測驗和測量兩者。評量的資料可以是計量的或計質的,而評量的目
的是在搜及訊息幫助教師做成下列決定,包括診斷學生的問題,評斷學生的表現,提供回饋給學生,安置學
生,計畫和執行教學和建立並維持教室的社會平衡。評定是一種主觀的價值判斷,係指根據某標準來針對測量
所得的量化數字進行解釋和做價值判斷而言。評定包含兩項不同的意義。一為針對所要測量的特質,決定其品
質或價值,他特別強調確認判斷品質價值的標準,蒐集相關的訊息,以及應用標準來決定品質的價值。另一為
針對個人表現品質或課程活動進行價值判斷,以作為後續教育決策的參考。評定最關心的話題,即是學生是否
已經學會我們期望他們學習的材料?而做的價值判斷。評定一詞的含義,在教育行政學門中通常具有獎懲的意
味在裡頭,但在教學評量或心理計量學領域裡,其涵意則比較與前述的 assessmetn 一詞相近,具有改進行為
已達成目標的涵義。
3. 雙向細目表:為了確保教室內的教學評量都能夠測量到一組具有教學目標的代表性樣本,發展一份專為評量
使用的雙向細目表,以作為編製測驗試題的規劃評量作業的指引,是相當有用的,該雙向細目表即為測驗編製
的藍圖。要規劃一份完整的雙向細目表,通常需要设記者事先明確條例教學目表和課程內容鋼要,以便建構一
個具有兩個效度的烈聯表。以教學目標為縱軸,畫出ㄧ個二向度的分類表,且平均分配好試題比重或題數於表
中的每個細目裡,並盡量使試題的題取材能夠充分涵蓋所要評量的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範圍,以作為編擬成就
測驗試題的设記藍圖。可以是認知的,情意的或動作技能的,也可以是基本能力或行為目標,但必須要具體明
確陳述;課程內容可以是紙筆測驗或實作表現所欲測量的內容,也可以是大範圍或小單元的,但必需是教學過
的內容。設計者只要規劃好ㄧ場評量時間內所需的試題數,再根據教學內容鋼要及所擬評量的教學目標種類,
在雙向細目表中安排適當題數及可。學者 Tyler 於 1950 年提出,將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分為橫縱二列,詳細列
出各單元教學內容比重及不同能力層次的重要順序。可提供教師在編製試 題藍本的參考依據,亦可供選擇現成
測驗。運用上包含檢核功能、計劃功 能、教學輔導功能。
4. 補充型試題:試題的類型有很多種,由於分類方法的不同,一般說來,可以分成二大類:即「選擇型試
題」和「補充型試題」。其中又可各自分成幾個細類。選擇型試題(客觀測驗)有選擇題,是非題,配合題,
填充題,解釋型試題或題組型試題。補充型試題(論文測驗):有簡答題,限制反應題和申論題。補充型試題
比較不適用於測量知識的技巧;適於測量理解,應用,分析等能力;尤其是綜合與評鑑的能力。內容的取樣也
使用相當少的試題,涵蓋範圍較小,內容的取樣較不具代表性。編製的過程中準備優良的試題較易,但評分較
難且主觀。影響評分的因素和寫作及虛張聲勢的能力有關。對於學習的影響可促進學生認識,統整和表達自己
的觀念,比較股勵創造力的發展。
5. 圖形評量: 概念圖評量係由建構主義學者 Novak 和 Gowin 所提出,將腦中的知識以概念圖方式表徵或繪製出
來,作為教與學的輔助工具,並可作為評量學生認知層面的工具。高宜敏整理概念圖評分系統包括:(1)計算概
念圖中的組成元素;(2)使用標準概念圖與學生概念圖做比較;(3)融合前兩種系統所發展出的各種評分系統。
有鑑於學者們在如何定義出標準或是最家概念圖上的爭議等以及如何才能有效針對標準概念圖與學生概念圖進
行比較與客觀的評分等問題,高宜敏設計出「分享建構概念圖」評分模式,可運用於網路上的分享建構學習環
境。透過個人建構期與分享建構期兩階段的過程,不僅使個人在第一階段中藉由組內競爭的力量,以激勵個人
作出優質的個人概念圖,同時於第二階段中透過互評所形成的競爭力與互連的建構更帶來合作學習的效能,可
是為運用概念圖評量於網路合作學習情境中的最佳範例。
第一階段稱為「個人建構期」,把學生分為數組,每一組的學生針對一個章節的學習教材各自繪製建構自己的
概念圖,此階段的目的在於讓每一組的學生群形成一股組內競爭的力量,以激勵學生做出優質的個人概念圖。
第二階段稱為「分享建構期」,讓學生彼此分享建構以繪製完成的概念圖,分享過程中,學生。 有機會去
比較、評量其他人所分享的其他章節概念圖,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喜好決定把自己的概念跟某章節群中的某一位
同學的概念圖做連結,以形成一個章節完整串連的教材概念圖。
6. 情意評量:克拉斯霍爾 (Krathwohl) (1964) 將情意目標分為接受或注意(Receiving or Attending)、反應
(Responding)、評價 (Valuing)、重組 (Organization) 及形成品格 (characterization by a value or value system)
等五大階層
情義評量的方法:
 軼事紀錄法
 事先決定要觀察什麼,但同時留意不尋常的事件
 避免過度的推論
 在觀察後立即紀錄正向與負向的行為
 每件軼事紀錄本身須包含完整的訊息
 晤談法
 自我報告法
 標準化自陳量表
 問卷
 自由書寫法
 投射測驗法
 他人評定法(如社會計量法)
 情境測驗法
情義評量的誤差:
 漫不經心
 個人偏誤
 反應心向
 趨中誤差、寬鬆誤差、嚴苛誤差
 月暈效應
 邏輯推理的誤差
情意評量的困難:
 學生誠實回答的意願→迫使學生虛偽反應
 學生回答問題的能力
 資料搜集過程的客觀性
 侵犯隱私權
 社會對多元價值觀的包容與尊重(效標缺乏)
7. 實作評量:指使用其他工具(但通常都不是紙筆測驗)或形式,作為評定學生在學科的情意與動作技能領
域方面學習成就的一種評量方式。這類評量工具或形式,包括:口試,觀察與軼事記錄,肢體表演,操作示
範,作品展示,評定量表,檢核表,檔案記錄,社交測量或投射測驗等,多半是用來評量學生在情意與動作技
能領域方面的教學目標。由於這類評量方式,需要實際觀察與記錄學生在真實或模擬施測情境中的實際表現,
或根據學生實際表現行為的過程或最後的成果作品,來加以評定成就等第,因此才有實作評量之稱。實作評量
是介於評量認知能力所用的紙筆測驗和將學習成果應用於真實情境中的表現兩者之間,在模擬各種不同真實程
度的測驗情境下,提供教師一種有系統的評量學生實作表現的方法。
8. 檔案評量:檔案評量屬於實作評量的ㄧ種。檔案評量可以做到完全個別化的程度,每一份檔案不僅可以反應
出針對個別學生所設立的獨特教學目標,甚至,個別化的檔案更可以反應出教學目標如何被評量,而不是何種
教學該被評量的問題。舉例來說,正在學習寫作技巧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目標都是相同的,但由於每位學生被
期待達成教學目標的表現水準不一,每位學生的作品品質也就差異懸殊;然而檔案評量很容易就做到適應這些
個別差異的程度。檔案作品是強調學生作品的評量方式而非作品前的過程,提供一種更直接的評量方式。檔案
評量所強調的是學生學習成果的優點,而非其缺點。在檔案評量中,學生會被鼓勵繳交最好的代表性作品,在
這種情境下,自然會強調學生已完成的學習成就部分,而非其尚未完成的缺失部分;而學生學習表現的缺點部
分,則會強調新學習目標的觀點來提醒其應該改進的缺點部分,這種評量方式會促進學生朝積極和建設性的方
向來學習。檔案評量是一種比較屬於以學生為導向的,而非以教師為導向的過程。檔案評量也提供教師一個很
有用的架構,以便和家長,輔導老師和學校行政人員一起討論有關學生的成長和進退步情型。檔案評量的信度
系數會比標準化測驗分數的信度系數來得低,這多半是由於標準化測驗已投入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已研發出公
平,公正的評分機制的緣故。檔案評量的內容基本上可分為四大類,背景資料,過程記錄,反省證據,評鑑資
料,以上四大類資料內容,得視各種學生檔案的不同目標需求,而有不同蒐集內容的決定。
9. 學習評量單:讓學生在學習過後,藉由學習單去自評方才上課所學習到的內容,也能讓老師確認學生對
於剛剛的教學吸收到了多少
10. 真實評量:著重評量學生如何在真實生活中探索、設計、並完成某工作的證據,教 師可從學生的作
品、軼事記錄、觀察記錄……等資料中以多元的角度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真實評量與變通評量、實作評量
一樣,都是美國近十年來教育改革運動之下的產物。真實評量是指能評量出被評量者真正能力的測驗理念與方
法而言,換句話說這種測驗的理念與方法重視的是實質內容的評量,而不是形式的評量。真實評量的目的在於
確切瞭解被評量者實際具備某種能力的程度,以作為教育改進的依據。由於美國教育改革強調提昇學生的基金
能力,因此,如何評量出學生的真正能力,並評估學生能力與既定標準之間的差距,進而謀求補救與改進之
道,便成為當務之急,而真實評量的觀念與方法乃因應而生,成為眾所注目的焦點。在教育實際實施上,真實
評量強調教師以直接測量受測者行為表現的方式,評量學生的真正能力,例如:要求學生解答一個數學問題、
寫一篇報告、做一個實驗、找出機件故障的原因等,學生的實際表現的結果,一方面代表其理解的程,另一方
面代表其能夠做到的程度。由於真實評量講求真正能力的測得,因此,評量內容必須與具體的能力指標密切配
合,確定能力指標之後,評量的內容才有依據,目前美國產、官、學界正如火如荼展開的「標準本位」運動,
目的就是在發展中小學學生基本能力的具體指標,以做為評量學生的客觀依據。另外,配合直接評量的實施方
式,教師必須不斷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並將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且做有系統的整理,分析學生真正瞭解了
什麼?瞭解的程度為何?國內正值教育改革的熱潮,因此,真實評量的觀念也開始受到教育理論與實務工作者
的重視。真實評量的實施必須以基本能力指標為內容,以觀察記錄、實作表現的分析、整理為方法,因此,建
立具體而適切的學生能力指標、教師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與分析能力、以及教師有足夠時間從事觀察記錄與分
析,是影響推動實施真實評量成敗的關鍵,當然,家長的接納與配合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11. 多元評量:多元評量係以教師教學與評量專業為基礎,依據教學目標研擬適切的 評量方式、評量內涵、評
量人員、及評量時機與過程,並呈現多元的學習結 果,以提供更適性化的教學來增進學生成長。
多元評量的迷思:多元評量並非廢除紙筆測驗。多元評量莫為多元而多元。多元評量並非學習終點。多元評量
並非萬靈丹。多元評量並非一種評量。多元評量並非目的。多元評量並非主觀評量。
專業多元:
(一)掌握教學目標。 (二)專業判斷知能。 (三)兼顧技能與情意的評量。 (四)剖析教材內容。 (五)設計細
目表。 (六)規畫評量方式或慎選題目類型。 (七)善用命題技術。 (八)適切解釋評量結果。
內涵多元
(一)兼顧認知、情意、技能等內涵。 (二)兼顧學生的學習歷程、生活世界與社會行為。(三)Gardner 多元智
慧(八項半智慧):語文、邏輯-數學、肢體-動覺、音樂、 空間、自然觀察者、人際、內省,及半項智慧--存
在。
三、過程多元
(一)安置性評量 (二)形成性評量 (三)診斷性評量 (四)總結性評量
四、時機多元
(一)定期評量:兩至三次的定期評量
(二)平時評量: 充分考量學校願景、教師素養、學生特質、家長需求等 因素
五、情境多元
(一)評量情境包括教室、教室外情境 (二)隨著評量方式 的多元化,常跳脫教室情境
六、方式多元
(一)紙筆測驗(筆試) (二)檔案評量(資料蒐集整理、書面報告) (三)實作評 量(表演、實作、作業、鑑賞、
實踐、軼事記錄) (四)口語評量(口試、口頭報告、晤談)(五)軼事記錄
七、人員多元
(一)教師評量 (二)同儕評量 (三)組長評量 (四)自己評量 (五)家長評量
八、計分多元
(一)直接給單一學習總分。 (二)經由基本分數與加權分數合計而得單一學習總分 。1.個別學習時,教師為鼓勵
學生參與學習歷程,先給予基本分數,再視其 學習歷程與結果給予加權分數,兩者合為個別學習的分數。 2.小組
合作學習時,基本分數常為小組的分數,而加權分數則為組內個人 的表現分數或組內人員互評所得的分數。
12. 試題分析:在整個測驗編製過程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它不僅能夠提供客觀的試題特徵指標,供測
驗使用者參考,以作為評鑑測驗,驗證測驗效度和增進命題技巧外,還可協助教師作為改進教學和診斷學生學
習困難所在,以作為補救教學之依據。如何判定教師所編製出來的測驗試題是品質優良的試題,可以由兩個方
面來著手-1.針對試題內容進行品質分析,2.針對試題的統計特徵進行量化分析。品質分析,可用試題內容審
查,有效命題原則及教學目標等評鑑工作來進行,一般而言,在正常教學情境下,教學透過試題的邏輯審查即
可確保試題具有教學內容的代表性,即能測量到它所要測量的教學目標,亦即確保試題具有一定的內容效度。
量化分析的目的,主要在分析每道試題所具備的三大統計特徵,即:難度,鑑別度,和誘答力。試題分析的功
用有以下幾項-1.作為改進學生學習的參考。在施測之後,每位學生有權利知道他的得分及他在每道試題上作
答結果的正誤,教師可以利用試題分析後對試題特徵的瞭解,來和學生做逐題討論的討論和解釋原因。2.作為
實施捕救教學的依據。根據試題分析結果,教師可以明瞭學生答題得分佈情形,並且從中看出學生共同感覺學
習困難的地方。3.作為修改課程建議的憑據。可以幫助教師評鑑學習成果與課程內容是否適合所教的學生。4.
增進教師編製測驗的經驗。5.增進測驗題庫運用的效能。
13. 信度(reliability):指衡量測驗之測量結果的穩定性或一制性的統計指標。通常,性度指數愈高,即表示
不同時間內多次測量結果間的一致性愈高。反之,信度系數愈低,即表示多次測量的結果間的一致性愈低,測
驗分數的變異情形較嚴重。因此,它是衡量測驗分數是否穩定或一致的指標,也是測驗編製中最需要考量的因
素之一。 在挑選適當的標準化教育測驗或教師自編成就測驗時,信度也是我們需要考量的因素之一。通常,
具有較高信度係數的教育測驗,才值得教師或研究使用。信度係數的值域,介於 0-1 之間;且,數值愈接近 1
即表示信愈好,多次測驗的一致性愈高,測驗分數愈值得信賴;反之。至於挑選教育測驗的標準,當然是挑選
信度指數愈高者愈好,最好是大於.80 以上,才比較具有實用價值。
14. 效度(validity):指衡量測驗能否測量到它所要測量之潛在特質程度的統計指標。通常,效度系數愈
高,即表示該測驗愈能達到它的編製目的,亦即愈能夠測量到它想要測量之潛在特質;反之,效度系數愈低,
則表示它愈不能夠測量到所要測量之潛在特質。因此,它是衡量測驗分數是否正確或可靠的指標,也是測驗編
製中最需要考量的重要特徵之一。在挑選適當的標準化測驗或教師自編成就測驗時,通常都會先考量該工具的
效度是否良好。具有良好效度系數的教育測驗,才值得教師或研究者使用。 效度係數的值域,介於 0-1 之
間;且,數值愈接近 1 即表示效度愈高,測驗愈能夠測量到它所要測量的潛在特質;反之。至於挑選教育測驗
的標準,當然是挑選效度系數值愈高者愈好,理想上 ,最好是大於.80 以上者更好。效度(Validity)測驗分數的
正確性,指測驗分數能夠代表測量到想到測量之潛在特質的程度。亦即效度為有多好的程度。使用目的有效性;
測驗能達到某種目的程度。從教育決定的角度,效度是指一個測驗能夠提供適切的資料以做決定的 程度。效度
種類分內容效度、效標關聯效度與建構效度。
15. 學生問題表:簡稱 S-P 表,是一種將學生在試題上的作答反應情形予以「圖形化」分析的方法,其目的在獲
得每位學生的學習診斷資料,以提供教師教學後實施有效的學習輔導之參考。S-P 表關心主題,即是在分析每位
學生及每個試題的作答反應組型的注意係數,以及整份測驗的差異係數和同質性係數,這些指標都是用來協 助教
師診斷學生表現、測驗品質、及教學效果的有效工具,以作為改進 教學、命題與輔導學生之參考。關心的課題
在將學生試題作答的反應組型,依指標化的數據作為研判反應組型應作何種處理的測驗分析方法適於以班級為
單位、形成性測驗資料的分析,是一種無母數統計法透過對學生作答反應組型的分析,辨別異常反應組型資
料,從中獲得有用的診斷訊息,提供教師教學、輔導策略之改進。最適於形成性評量資料的分析與診斷。最適
於班級人數 40-50 人, 試題數 20-30 題的測驗。適合用於視覺判斷。適合用於瞭解學生的學習反應傾向。適合
具有初等統計知識教師的使用。批改試卷將批閱後的試題反應矩陣改為二元化計分矩陣。依序排列學生得分的
高低。依序排列試題答對人數的多寡。畫出 S 曲線及 P 曲線。S 曲線:學生得分的累加分佈曲線,此曲線以
左的範圍,代表學生大都答對了試題。P 曲線:試題答對人數的累加分佈曲線,此曲線以上的範圍,代表試題
大都被學生答對了。S 曲線的位置可以看出學生學習成就達成的程度。P 曲線的位置可以看出班級學生達成與
未達成教學目標的程度。S 曲線以左的部份,或 P 曲線以上的部份,對整個 S-P 表所佔的比例,表示該次測
驗的平均答對率
三、 申論題(20%):請就下列題目,申論個人的見解,每一題至少要有四個論點。

1. 請說明新舊(傳統)評量典範的差別及對教師的啟示(10%)。

傳統評量大部分是採用紙筆測驗,常忽略技能和情境評量,多數以總結性評量為主,並且過分強調個別間的競爭,公布成績

時常損及學生尊嚴,斤斤計較分數也常忽略人格發展。

現今評量方式多採用多元評量,能提供更適性化的教學來增進學生成長,是能兼顧技能與情意的評量,還能兼顧學生的學習

歷程生活世界與社會行為,採用的評量方式也很多像是傳統紙筆測驗當然也包括在裡面,還有檔案評量(資料蒐集整理,書

面報告),實作評量(表演,實作,作業,鑑賞,實踐)口語評量等方式。

因為傳統的評量方式隨著時間的過去,越來越多問題浮現而出:成績的高低並不代表學生真正吸收進去的程度,且也很難測

出學生是否只是死記課本上的知識,並沒辦法舉一反三,再者,傳統的評量方式也會忽略學生擁有的其他技能,也很容易因

為成績高低就使學生被同學貼上標籤或是使教師本身也給予學生標籤,成績好壞並不能決定學生的品性為何,我覺得這是傳

統評量上非常大的缺失。多元評量能讓學生展現不同領域的能力,也能讓教師知曉學生的個別能力去設計不同的課程,也能

讓同學藉由檔案整理的發是省思自己的學習狀況,並培養不同面向的能力。

2. 請說明在你擔任國小教師後,會如何充分應用各種評量方式,來評量學生的學業效果及學習成就(請舉一個學科為例)

(10%)
如果就藝術與人文課來說,想要知曉同學對於音樂常識,樂理知識時我會使用紙筆測驗來測驗對於紙上內容大概吸收了多

少。再來,為了讓他們能夠增加對音樂的了解,我會請他們做一首曲子的書面報告,包括作曲家的生平,曲子的背景,同

學對這首曲子的感覺…… 等,藉由匯及資料成一個檔案來讓同學加深對音樂的知識,這裡使用了檔案評量輔助接下來的實

作評量,要請他們分組做一個表演利用所做之檔案如何讓其他同學和老師了解這首曲子,並且不設限表演的形式,由於表

演前需要介紹一下他們所要表演的內容,所以也運用到了口語評量。所以評量的方式並不是只能使用一種而已,而是可以

更多元地去運用也能讓自己了解學業的效果,也加深了學生對於課堂或課外知識的印象。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