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教学基本信息

课名 概率的定义及其运算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学科 工程数学 学段 秋季 年级 大二 授课日期 2022.9.25

教材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 ××× ×××
实施者 ××× ××× ×××
指导者 ××× ××× ×××
其他参与者 ××× ××× ×××
其他参与者 ××× ×××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客观规律的数学学科,是高等学校本科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

论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了解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

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处理实

际不确定问题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

教学内容和学习者分析

1
本次教学内容所选择的模块——“概率的定义及其运算”是《概率论
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第一章的内容,本模块共 4 课时,是与生活实际联系
紧密的概念课。在概率统计的基本思想已经成为普通生活常识的今天,对
概率的基本理论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成为了对每一个大学生专业素质的
基本要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与求概率有关的实例,通过探
究这些随机事件发生的规律,得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方便我们
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
授课对象为本校大学本科二年级的学生。00 后的大学生有思想,敢
创新,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但自主学习的能力
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仍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模块内容的学习,熟练掌握概率的基本公式及算法,
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概率的基本运算法则。
(2)理解概率的古典定义,会计算简单的古典概率。
(3)熟练掌握条件概率的判断和计算,熟练掌握概率的乘法公式的运用。
(4)熟练掌握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能用公式求解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本课程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际应用相

结合”的教学理
念,运用启发式和过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做中学,做中教”
这条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
过程中。为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实施概念教学的同时,
通过试验操作、观察分
析和总结归纳得出概率统计的定义和算法,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乘法公式、条件概率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的计算及应用

教学难点:

2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课前准备(教师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发布课前学习任务)

创设情境,以案例或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或试验,
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呈现方式,并理解其应用方法

通过探讨实验结果和分析规律,将问题进行推广,
归纳得到重要结论

循序渐进,
利用理论知识求解例题,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小结,交流收获,查漏补缺

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1)频率

定义: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 n 次试验,在这 n 次试验中,事件 A 发生

的次数 nA 称为事件 A 发生的频数。比值 nA/n 称为事件 A 发生的频率,并

记为 fn(A)。

频率具有如下基本性质:

①0≤fn(A)≤1

②fn(S)=1

③ 若 A1 , A2 , … , Ak 是 两 两 互 不 相 容 的 事 件 , 则 fn(A1 ∪ A2 ∪ … ∪

3
Ak)=fn(A1)+fn(A2)+…+fn(Ak)。

(2)概率

定义:设 E 是随机试验,S 是它的样本空间。对于 E 的每一事件 A 赋予一

个实数,记为 P(A),称为事件 A 的概率,如果集合函数 P(·)满足下列条件:

①非负性:对于每一个事件 A,有 P(A)≥0。

②规范性:对于必然事件 S,有 P(S)=1。

③可列可加性:设 A1,A2,…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即对于 AiAj=  ,i

≠j,i,j=1,2,…,有 P(A1∪A2∪…∪)=P(A1)+P(A2)+…

概率的性质:

性质 1: P ()  0

性质 2(有限可加性):若 A1,A2,…,An 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则有

P(A1∪A2∪…∪An)=P(A1)+P(A2)+…+P(An)。

性质 3:设 A,B 是两个事件,若 A  B ,则有 P(B-A)=P(B)-P(A);P(B)≥

P(A)。

性质 4:对于任一事件 A,P(A)≤1。

性质 5(逆事件的概率):对于任一事件 A,有 P ( A)  1  P ( A) 。

性质 6(加法公式)
:对于任意两个事件 A,B 有 P ( A  B )  P ( A)  P ( B )  P ( AB ) 。

1.4 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

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得试验是大量存在的,这种试验称为等可能概型,也成

为古典概型:

①试验的样本空间只包含有限个元素。

②试验中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

4
若事件 A 包含 k 个基本事件,即 A={ei1}∪{ei2}∪…∪{eik},其中 i1,i2,…,

ik 是 1,2,…,n 中某 k 个不同的数,则等可能概型中事件 A 的概率计算

公式为:
k
k 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P ( A)   P ({eij })  
j 1 n S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 D  N - D  N
超几何分布的概率公式为:     
 k  n - k  n 

实际推断原理:概率很小的事件在一次实验中实际上几乎是不发生的。

5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 时
学 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阶 安
段 排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本模块课程的考核评价从课前预习,随堂测试,课堂活动的参与度,线上答疑讨论和课后作业

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评价量规

本教学设计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依托网络平台,呈现了教学资

源信息化、教学互动多元化的特点。

1.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实验和案例引出知识点,将数学概念具体化,将抽象的问

题形象化,帮助学生有效的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让学生能在课前、课后进行线上学习,对教学时间和地点进行扩展,

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上,也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发布

随堂测试和答疑讨论,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下次课前可以根据统计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 字数)

在教材的处理,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教师要精心策划、循序渐进,同时要很好的实现课时

目标,讲授内容有系统性和针对性,条理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针对本节课广泛联系生活实际的特点,我们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中学习、课后巩固三

个阶段。在教法上,采用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合作探索、积极思考为辅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

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的引导,课程通过对问题的实验探索开始,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贯穿

整个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积极主动的分享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点的认识;

在教学手段上,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各种数学小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展示,加

深对概念和算法理解;在教学思想上,鼓励同学们通过亲身参与来

6
教学反思

1.运用“启发探索的教学法”,教学有实效
在本模块的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采用了学
生自主理解,自主探索解题方法的方式,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评价等方式把学习任务
转移给学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构建桥梁。通过数学试验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巩固加
深对概念理解的同时,对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运用过程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更有效的
组织和推动教学。
2.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和视音频设
备将抽象的问题用多媒体的方式直观的展示给学生,用更直观的方式给学生展示数学在
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与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线上网络平台的使用,使得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将一部分在线测
试放在课堂上进行,不但防止学生在课后相互抄袭,而且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线上答疑讨论等情况,能指导并调
整下节课的设计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