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1

智能动功功法普及教材

前言

智能气功学是庞明老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现代科学和时代信息
与传统气功融为一体而编创的。

智能气功有一套层次井然的练功方法,有它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与独特的教功方法。它既
重视认真练功,更强调涵养道德,实行功理、功法、功力、功德四者并重,把气功和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联系起来,把气功学纳入到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中。它既擅长气功健身与养生,又具陶
冶性情、增益智能之妙用。它的特点是:以混元气理论为基础,直指根本,简捷明了;强调练
功与社会实践高度统一,修德即练功;形神相合,直观易学,把许多过去当作不传之秘的决窍,
公诸于众。

庞明老师编创的这套智能气功,自1980年问世以来,经过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数以百万
计的气功爱好者的实践证明,不易出偏差,得气快、气感强、功效好、疗效高,使众多学练者
与病患者深受其益。因而深受国内外气功爱好者的重视和欢迎,学练者日众。

为了满足广大学练者渴望得到这套功法教材的愿望,庞明老师对功法动作作了规范化图解
与说明,把过去功法教学中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补述,将目前在全国推广的智能气功五个
功法及其相应的有关材料辑录成册,定名为《智能动功功法普及教材》,以应当前广大学练者
之所需。敬希广大智能气功爱好者提出宝贵意见和要求,以便再版时修改与补充。

智能气功进修学院

一九九〇年四月

修订本说明

《智能动功功法普及教材》出版六年来,深受广大练功者的欢迎。这次修订,我们减略了
五元庄功法部分。因为从智能气功的教材系列来看,普及教材属于智能气功的初级教材,而五
元庄功法则属于智能动功的中级功法。1992年在修订智能气功的中级教材《简明智能气功学》
时,已将五元庄功法续入,故此次再版普及教材时,将五元庄功法略去。

希望广大的智能气功功友要认真地学习普及教材。不要认为“普及”只是最一般的东西,实
际上普及教材中所讲述的内容乃是智能气功中最基本、最基础的东西。抓住最基本、最基础的
东西,练功也能达到高层次;基本的没抓住,基础打不好,即使练中级功法也仍然是初级水平。
普及教材的重要性就在这里。1996年6月庞老师曾以“练智能功要抓住根本、打好基础、注重层
次、循序渐进”为题,作长篇讲话,勉励培训中心各班的同学(讲话全文见《智能气功科学》杂

1
志1996年第8期)。最后,让我们用庞老师为《简明智能气功学》修订版所写前言中一段话作为
结束:

“希望智能气功的功友们,要脚踏实地练功,练功要求实效,不要追求一些华而不实的东
西,不抱幻想、不凭侥幸、不自欺欺人,亦勿受人欺骗,要以修学科学的认真态度来修学气功
这门科学,能如此必定有成。祝愿大家沿着气功科学的大道,迅猛前进!”

华夏智能气功培训中心

1996年8月

第一章 智能气功学纲要

第一节 智能气功简介

Ⅰ、智能气功的含义

就词义来讲,“智”是智慧,指大脑皮层处理外界事物的功能;“能”是能力,包括脑力与体
力的功能。概括起来,智能气功是开发人们智慧、增强人们能力的一种气功。它又有广义与狭
义之别。就广义而言,气功门类不同,其功用虽各有侧重,但最终都是提高人们身心健康水平,
从而达到开发智慧、增强能力的目的。从这个意义来讲,任何气功都可称为智能气功。就狭义
而言,是指开发智慧、增强能力功用明显的气功。古代流传下来的气功,有不少属狭义智能气
功,其特点是首先要开天门,以促进智慧的开发。开天门有以下几种方法:一种是由气功老师
给点通天门穴,亦称开顶。天门穴相当于囟门处,是在入发际至百会这条正中线上的一个椭圆
形的穴位,具体位置各人略有不同。点此穴位,该处便会出现跳动感。开顶的实质,是气功老
师向天门穴发气和传送信息,使这一部位内外气接通而敏感起来,从而引发感知功能。这种开
天门方法是顿法。佛家律宗的摩顶受戒和密宗的灌顶基本上均属此。密宗在灌顶时还有口诀,
其作用在于通过声腔共振来帮助开顶。后世因为很多和尚不会发气点通天门,便采取用艾火在
受戒人头上烧戒点的办法,使头顶烧起若干个泡而产生疼痛跳动感,于坐禅时疼痛尤为剧烈。
数日后,水泡结痂脱落,头顶跳动感自然形成习惯。有的门宗,则是开天目,气功老师向天目
穴发气,点通该穴。另外一种开天门法是通过自己练功,待自身真气充足后,冲开天门穴,婴
儿出窍。这种开顶法是“渐法”。我们这套智能气功既非广义的智能气功,也不同于古代流传下
来的狭义的智能气功。它不需要由气功师点通天门,而很快便能收打通天门、促进开发智慧之
效。1981年春,我们把这套包括若干步功法的整套理法定名为智能气功,并向社会公布,故智
能气功现已成为这套功法的专用名词。

智能气功这一名称体现了气功的全部作用。它涵概了气功祛病延年、健美身心、增益智慧、
开发潜能的全部效应。几年来的实践也确实证明了,我们所推广的智能气功,收到了上述各方
面昭著的成绩。

2
Ⅱ、智能气功的特点

智能气功具有上述的效应,是由其特点所决定的。概括起来,智能气功有以下九个特点。

一、有特殊的理论体系——混元气理论

混元气理论是智能气功的理论基础,它是在古典气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知识而
创立起来的。这个理论异于目前各家气功理论。混元气理论将在基础知识中专章论述,于此只
作简单介绍。

混元气是由物质的形(质量)、气(能量)、质(信息)混合而成,标志着事物整体根本特性的
一种无形无象的特殊物态。一切物质都有各自的混元气,不同物质层次有着不同层次的混元气。
智能气功主要练人体混元气与大自然最根本的混元气。大自然最根本的混元气产生于太极将要
化生阴阳而尚未化生的一刹那,是宇宙中有区分的各种物质未生成之前那个层次的混元气,阴
阳、五行、八卦、万事万物这些层次的物质皆由它而化生。它充斥于整个宇宙,无所不在,可
以成为人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混元气原料。人体混元气可比附于现代科学所指的生命力,
它由人的先天气和后天气混合而成。人的先天气来源于父精母卵将要形成受精卵一刹那所产生
的混元气,后天气则是人生下来后向外界摄取的气(包括凝聚于食物中的气),二者混成并随着
生命活动的发展逐渐形成人体混元气。人体混元气具有受意念支配、意动则气动的特点。因此,
通过练智能气功,人的意念可以调动大自然最根本的混元气,收为己用,加工成为人体混元气。
人体混元气充足,各个部分之功能就能正常发展,就能祛病健身、开发智慧。

我国众多之气功门派盖由于功理不同而形成。立论不同,功法也就各异。有立论于阴阳的,
以阴阳为纲,平调人体阴阳,则可祛病健身。有立论于三才的,三才在人体为精、气、神,人
是由精、气、神组成的整体,道家一两千年实践证明,练精、气、神乃十分有效之养生法。有
立论于五行的,五行在人体为五脏,五脏功能正常,身体便可以健康。有立论于八卦的,八卦
在人体为奇经八脉,奇经八脉直接关系人体经络气血之流行,还可调节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练
好了,人也就健康了。稍再复杂者有从十二经脉来立论,根据不同经络特性安排不同练功方法,
使之有效地加强各条经络的作用。更为复杂者,则立论于万事万物层次,针对不同疾病练不同
功法,治疗之针对性非常强。从立论于阴阳层次至立论于不同疾病层次,其理法一个比一个复
杂而具体。智能气功立论于阴阳未判、一气混元这个层次,这个层次的混元气是最根本的混元
气,对事物无需区分,直指根本,理法甚为简单。由于这一层次的混元气可以化生阴阳、五行、
八卦、万事万物等各层次的混元气,而不受这些层次的物质规律支配,故治病毋需辨证施功、
辨证施治,不用考虑人体阴阳、脏腑、经络气血状况,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道理,和
混元气“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的特点,只要按功法练,把大自然最根本的混元气聚收于体内,
混元气在体内就可以自行调节阴阳、脏腑和经络气血平衡。阴虚则补阴,阳虚则补阳,哪一脏
腑、经络气不足便自行去调节补充。因此,不论什么病,均可使其转化为正常。各家功法立论
于不同物质层次所起的作用,或可以大树为喻。树木之茂盛与枯败无不表现于其枝叶,立论于
万事万物层次可喻为针对树叶生长状况而治理;立论于阴阳、五行、八卦层次可喻为着眼于树
之大小、树枝之生长;立论于“阴阳未判”的混元气层次可喻为着眼于树之主干,主干茁壮,枝
叶自茂。立论不同,各有千秋。切不可以智能气功之理去衡量别家功法之优劣,亦不能以别家
功理来解释智能气功。智能气功功理之特点是简单而直指根本,如果把阴阳、五行等理论掺合
于智能气功,便背离了智能气功的根本理论了。

二、有一套系统的功法

智能气功这套系统功法,包括动功、静功和静动功三种练法。三种练法都要经过外混元、

3
内混元、中混元这一从初级到高级的练功过程。

智能动功分为外混元、内混元、中混元三个阶段六步功法。

第一步功为捧气贯顶法,属外混元阶段。

第二步功为形神庄,练形神混元。

第三步功为五元庄,练脏真混元。二、三步功同属内混元阶段。

第四步功练中脉混元。

第五步功练中线混元。

第六步功练返本归元,或称浑化归元。四、五、六步功同属中混元阶段。

上述六步动功都是根据人体不同层次的生命活动安排的。人之生命活动在不同层次进行。
人的皮肤、肌肉、血管、五脏、骨骼、细胞等都有膜。不练功的人,体内混元气主要运行于膜
络,与大自然进行气的交换亦主要在膜及皮肤等浅表层。第一步功捧气贯顶法练外混元,就是
把人的上述固有功能强化起来,使之与大自然进行气的交换的通道更为畅通,从而使人体浅表
层之混元气与大自然混元气混而为一。它着重于在人体外面去混合,通过练功的内气外放、外
气内收,把外界混元气更多摄入体内。这不仅可增加体内混元气,还可提高人体混元气的纯度,
同时可以具有发放外气治病的功能。由于加强了膜的功能,感觉器官敏感起来,还可以出现看
气、透视、意识感知等特异功能。但练功的外混元阶段,气主要运行于人体浅表层,如膜络等
组织疏松的部位,气的流量和力度并不强,出现的功能也有限。需明确的是,练外混元功成,
已保证了人的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仅此已完全可以祛病强身了。

内混元阶段包括形神庄及五元庄两步功。

形神庄练形神混元,要求形体与精神紧密结合,使大自然的混元气逐渐从人体浅表层向内
深入渗透。它主要练人之躯体部分。躯体有皮、肉、筋、脉、骨五个层次,把它们都练通,经
络气血融为一体,混为一家,便增强了体内之气对身体充养之深度与广度。躯体各部分气充足,
功能得以加强,身形便日趋健美。由于练形神庄要抻筋拔骨,所以它在六步功中,练起来最为
吃力。练形神庄以后,气渗入肌肉、骨骼,这些地方敏感度提高了,就可以感觉到自身肌肉、
骨骼的状况了。形神庄虽然也部分地牵动了脏真,但还需要通过五元庄去练脏真之气。须知练
形神庄功成,则已超出了正常人的健康层次。

五元庄练心、肝、脾、肺、肾五脏,不仅练五脏之真气,尤其注重练与五脏相关的精神活
动与情志活动。中医理论认为心、肝、脾、肺、肾五脏分别与喜、怒、思、忧、恐五志相关连,
即喜连心,怒连肝,思连脾,忧连肺,恐连肾。心、肝、脾、肺、肾还分别与神、魂、意、魄、
志五种精神活动相关连。心藏神,肝藏魂(魂指意识活动范畴),脾藏意(意识),肺藏魄(相当于
非条件反射的神经活动),肾藏志。练五元庄使内脏之气充盈,内脏功能增强,与五脏相关的精
神活动得以调节,从而也增强了人调动体内外之气的能力。通过形神庄使皮、肉、筋、脉、骨
经络气血融为一体,通过五元庄又把五脏之真气和与五脏相关的神志活动混为一体。内而经络
脏腑,外而形体百骸,四肢、五官、七窍,都由内气融和为一个整体,成为内混元,就可以做
到内气充盈、意安神宁、筋柔骨强、体态健美、心身和谐,较常人则提高了一个量级。不练气
功的人对自身的控制能力很有限,譬如人体内有不少自身不能控制的不随意肌,如血管之平滑
肌、大小肠、内脏等,常人意识不能支配。通过内混元阶段的锻炼,还可以提高对自身各个部

4
分的控制能力。如对心脏跳动的快慢、血压的高低、肠的蠕动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加以控
制,也可加强对自己意念的控制。而且,由于体内之气不断向内深入,人与大自然内外合一的
程度大大加强。在此基础上,气继续深入人体之中,就是中混元阶段了。

中混元阶段包括中脉混元、中线混元、返本归元三步功。中混元的“中”,是指人体之中。
中脉是从百会至会阴的一条经脉,它在不练功的人身上显现不出来,练功达到一定水平后才慢
慢出现。练中脉混元后所出现之特异功能能力就大了。佛家之密宗、道家之中宫黄道也都练中
脉,唯与智能气功之中脉混元不等同。中线在中脉之中心,练中脉混元后进一步使体内之气混
合于中脉之中处,即为中线混元,便接近于内外浑化了。最后一步功为返本归元(亦称浑化归元),
人天完全融为一体。

总括而言,智能动功分为外混元、内混元、中混元这样三个由初级至高级的练功阶段。外
混元是按照常人的气机运动主要在膜络这一规律来安排锻炼的。常人之生命活动、病理活动多
在膜络进行,因此膜络功能增强,很多疾病可以自愈,身体可以强健。但练智能气功的目的,
决不仅限于使身心健康达于一般人的层次。因此需要把气练入深层,练到皮、肉、筋、脉、骨
中,练到五脏及五脏相关之神志中,达到体内混元。在练内混元的同时也加强了外混元,内、
外混元的界线没有了,人体内外通透的程度便大为提高。最后是中混元。不练功的人中脉之气
很少,显不出来,中脉之气练充足了,人体外、内、中通达,体内之气便混合一体。随着人内
外通透程度提高,人体气的纯度和精细度提高,人与大自然同一性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增加,最
后便达到人天浑化。因此,外、内、中这三个混元是在三个不同的生命层次上安排的功法。

在练六步动功过程中,还安排了三心并站庄。它是智能气功的基本功,又是从外混元到内
混元、从内混元到中混元的过渡功法。从练捧气贯顶法到练形神庄,三心并站庄是使外气内收
的过渡功法。练完五元庄向中混元过渡也需要它,只是三心并合的位置与意念活动有所不同。

对于这几步功的推广步骤,1981年作了以下计划:1985年以前推广第一步功,1990年
以前推广第二步功,1991年开始推广第三步功,1996年以后推广中混元各步功法。为什么这
样安排而不早日把全套功法公布于众呢?智能气功着眼于广大群众练功,不能像过去那样只向少
数人传授,因此需要建立气场以利于广大群众练功。每一层次的功法都会形成不同的气场。智
能气功强调群体效应,只有前一层次的功法通过广大群众习练,使气场广泛建立起来,后一层
次之功法才较易学练和普及。比如1982年全国仅石家庄一个地方推广智能气功,当时第一步功
的气场尚未建立,故形神庄练起来比较困难,出功能的人少。经过几年的奠基,现在那里形神
庄的气场相当浓厚,每期学习班都有相当比例的人出特异功能。又如北京市气功研究会前理事
长刘建华同志,1981年开始练形神庄,连续四年每天坚持练三个多小时,使身体强壮,老人斑
全部消失。在此基础上独自学练五元庄(最原始的五元庄功法),当时形神庄在北京推广不久,
未形成较强的气场。他练到八个月时出现吃不了饭,睡不了觉的强烈练功反应,练到十二个月
时腰腿疼痛难以忍受。上述事例充分说明在没有一定气场的作用下练起来事倍功半,困难很多。
由此亦可悟出古人练功需数十年才出功夫的道理。

智能气功之静功是盘腿打坐,至今尚未传授。因一则练功未达到一定程度,不易入静,入
静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二则静功有一系列运用意识之特殊方法,而运用意识是抽象的,看
不见,摸不着,教者不易讲述清楚,学者不易领会,教学双方均不如动功有形可循而易于接受,
尤不易于大范围集体练功,不利于发挥群体效应。故目前不拟推广。

静动功亦称自发功。对于自发功之理论,就我涉猎所及的道、佛两家典籍,均未见有从正
面论述者。《性命圭旨》一书之序言讲到:一点关窍,人就又哭又笑又蹦又跳,是左道旁门。
乃指自发功。道教《金光明经》以寓言形式描述了自发功,但未究述其机理。自发功仅有部分
理论见传于气功老前辈之口述。按照自发功之理论,必须经过从小动到大动,从大动到不动的

5
阶段,每一阶段均有相应之理法。在过去,自发功练好了确是捷径。但练不好便会伤神、伤气。
伤气则动作不能自控,伤神则易精神失常。因练自发功至体内之气充盈,气就会按其固有规律
运行,此时如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不稳定,神不能自主,不能驾驭气,神随气动,为气所奴役,
就会出问题。前几年一些人搞自发功,由于对自发功的理论不清楚,至使有的学练者精神失常。
现在即使把理论拿出来,如理解不当或不能严格按理法去教、学,也难免出偏差。出于对人民
健康负责,在人们身心健康未达到一定水平时,不拟传授静动功。

三、博采多种练功诀窍

智能气功采集了儒、道、佛、医、武术及民间气功的许多诀窍,并把他们有机地编排成为
整体。我曾先后向十九位老师学习,其中有佛家之男女僧人与居士,有道家的出家道士和在家
修道者,有中医界的气功师,有武术家和民间气功师,学得老师们长期练功所得、不轻易外传
的诀窍。诀窍虽不一定是精华,但它是练功之窍门和捷径。过去练气功、搞武术、习技艺者都
有很多秘而不外传的诀窍。比如唱戏,演诸葛亮三气周瑜,在周瑜被气死时有这样的表演:周
瑜脑袋一晃,帽子上的大鸡翎一甩,然后张口吐血,帽子一掉,人就死了。我有一个演京戏的
朋友,演这段戏时不是帽子在晃脑袋时先掉了,便是吐血气死了帽子掉不了,鸡翎还在晃,琢
磨了很久也不得其法。以后老师告诉他:在上行头时帽子不要戴得太紧,晃脑袋时使劲咬住牙,
头两边的肌肉绷紧了帽子便晃不掉;张嘴吐血时不咬牙,肌肉放松帽子就掉了。诀窍很简单,
老师不讲,自己摸索多年也未能得到。再如打拳的手法,如平拳出去,肘一坠、一撩,可把人
打出一丈多远而不使之受伤;如拳打出后,手一拧或一点,被打的人虽摔不远,却能致伤,也
都在于诀窍。智能气功中安排了很多此类诀窍,都是气功前辈们视为珍秘者,认真体会去练,
功夫自能上长得快。

四、教功三传并用

三传并用即心传、口传、形传并用。古人对不同素质的人采取不同的传授方法,即“上士
心传,中士口传,下士形传”。所谓上士、中士、下士之区别主要指身心健康状况和理解能力的
不同。

1.心传。过去功力高的老师,对身心健康和理解能力俱佳的徒弟,毋须说话,只用意念,
徒弟便可领会老师的传授,叫做心传。不过真正采取此种高级心传的,在过去是千中无一、二,
万中无三、四。智能气功的心传主要是组场,实行组场教功、组场治病。组场是老师向十几人、
几十人、几百人、几千人,甚至上万人发放外气,用意念调动大自然的混元气与在场的每一个
人之气(气场),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场”。老师组场发气,在场的人就可以有感觉,老师用意
念让大家的手长,大家的手就可以长起来;老师教功时用意念想着做动作,大家就可以把动作
做得更好。在场里教功、治病都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可以把老师比喻为大磁铁,学员比作不
带磁之铁。老师组场相当于把磁与铁结合在一起,使学员不带磁之铁也带上了磁(不过磁性很
小)。所以组场也可以说是老师给学员助功、喂功的一种方式,学员功力上长就快,不少学员学
练不几天便能够发气治病。由于是用意念去组场,并能使在场的人起相应的反应,故组场属心
传范畴,不过是初级的心传。

智能气功所采取的组场是一种特殊的、新型的教功、治病方法,它是把古人授徒带功的方
法与气功同道们采用的让病人摆好位置组成一个有利于治病的圆场的组场方法相结合,注入时
代的信息,加以创新而成,关于组场的机理和运用方法将在外气治病一章中详述。采取这一组
场方法,是为了适应向广大群众普及智能气功的需要,是保证实现智能气功社会化、群众化的
既定宗旨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古人授功不搞组场是历史条件所决定。在过去一家一户、自给
自足的分散、落后的经济基础上,文化技术的传播只能是小生产方式的。气功的传授也大多只
能是单传、家传,即所谓“法不传六耳”,因此不需要组场授功。现在我国经济已经发展为社会

6
化大生产,知识的传播也应与之相适应,组场正是基于此而提出。心传是高级功法,普及是群
众的需要,智能气功通过组场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智能气功在传授上的一大特点。

2.口传。口传就是讲气功理论。智能气功强调功理、功法并重。在为期三个月的进修班,
功理课约达140学时,在二十天的训练班中,功理课占8~10个半天。注重功理的讲授和灌输,
不仅是为了使大家懂得功法的道理,更重要的还在于使大家建立起气功意识,从而发挥意识对
生命活动的主导作用,增强练功的悟性。气功道理领悟越多,脑子里印下的气功知识的烙印越
多,在练功和日常生活中就能自觉和不自觉地用气功意识支配自己生命活动,使生命活动按照
气功的要求去发生变化。这是十分重要的。在未建立起气功意识来支配生命活动时,练气功只
能一般地收健身、治病之效,身体不可能发生真正的气机变化。因此智能气功强调理即是法,
法即是理,理法圆融,理法不二。练至高层次尤需如此。古人授功为什么只传功法很少讲功理
呢?因为古代文化水平低,科学不发达,人们对很多事物认识不清,语言词汇也少。练气功的人
大多没有或只有很少文化。教功者对气功道理难以一下讲清,学者也不易听明白。比如讲精、
气、神,神是什么,古人说:“阴阳不测谓之神”,越听越糊涂。诸如阴阳、五行、八卦、干支
等等也都不易表述清楚。所以不如不讲,让学功者自己去练,待练至经络气血畅通,体内气充
足,能冲开脑子的窍道,能有更多的气去营养头脑,使脑子灵敏度提高,从而能察知练功引起
体内的变化,并领悟到其道理,然后再以悟得之理去指导练功。此即古人所言:“悟后方修道”。
悟出道理之前是机械地、教条化地修炼,悟了之后才是真正的自觉修炼。这种靠渐悟以后才修
道之教学方法费时甚久,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之需。而且在科学昌明之今天,整个社会的文
化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已具备了口传的条件。所以智能气功要求理法并重。一方面靠学练者
自己练功,通过功法之锻炼使体内气充足后上冲脑子,另一方面由老师讲功理,使脑子开窍“气
往下贯”。“上压下顶”,上下结合,全身的气形成一整体,练功进步就快。智能气功立论于特殊
的混元气理论,尤其需要明其功理才能正确传播。

3.形传。形传就是摆姿势。智能气功根据气功理论、中西医理论和有关现代科学理论,全
面、合理地安排整套功法中的每一个动作,只要按照姿势的要求去练,就可以调动全身气机,
和畅全身经络气血。传授智能气功,一般都配备老师较多,就是为了很好地帮助学练者掌握动
作要领,把姿势作正确。

或问:古人云“上士心传、中士口传、下士形传”,为何智能气功不加区别一概实行三传并
重?因为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现在各方面条件已大大优于古人。古时生产力低下,科学文
化知识少,脑子不开窍,生活又大多困苦,健康状况不佳。今天之“下士”,身心健康状况与接
受能力并不亚于古时之“中士”和“上士”,基本上具备口传、心传的条件。而且,三传并重,正
如古人所说,是“三根普被,利钝均收”。“三根”指上根、中根、下根之人。让身心健康层次不
同的人、接受能力强和头脑比较迟钝的人,都可从中受益。身心健康层次较高、接受能力较强
者,心、口、形三方面的传授均可接受;身心健康与接受能力稍逊者,可收口传、形传之效;
身心健康与接受能力再差者,通过形传亦可获益。三传中只要能接受其中一传,就可以起作用。
一些半身不遂及偏瘫病人,不能练功,听功理课和在组了场的练功场上呆着,也能收到治疗之
效。

五、不搞特殊意念活动

智能气功在运用意识上,既不追求虚静,也不搞特殊意念活动。有些功法,或则运周天,
或则守丹田,或则观想体内外之物,要求有特殊的意念活动。智能气功要求主动运用意识,是
要把精神专注于做动作,随动作之需集中意念于相关部位,而没有特殊的意念活动。比如,在
外混元阶段,练捧气贯顶法时,手一推,意念便外放;手一收,意念便内收;手往上捧,意念
亦往上捧;手往下落,意念亦往里贯。通过意念与形体的结合,引体内混元气与大自然界混元
气相结合,加强人与大自然的固有联系。在内混元阶段,形神庄又是根据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运

7
动规律,以意引气、气引形、形与神合,练每一动作都要意念专注于动作,使形神紧密相合。
智能气功的每一步功的意念活动,都是根据人体生命的固有规律来加以强化,不搞别的意念活
动。意念没有特殊的指令,固有的生命活动就能与意念很好地结合了。

有人怀疑:把精神专注于动作,没有练气的内容,是气功吗?回答是肯定的。它符合古气
功练功要求,也符合上乘功法之原则。因为人之整个生命活动,无非身(形)、心(神)两个方面。
形与神合,形神合一,气也就在其中了。古人练功要求入静,对入静有两种解释:一是脑子里
没有任何念头,一是意念活动专一。用现代科学观点来讲,“入静”这一气功态既非大脑皮层处
于兴奋状态,亦非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其特征是大脑皮层活动有序化。意念活动专一,无
杂念,也就使大脑皮层活动有序化了。练功至高层次尤其讲求意念专一于形体。道家气功大家
白玉蟾指出,上品金丹是身为铅,心为汞,身心合一就是结丹;以定为水,以慧为火,定慧合
一便是水火相济;以精神魂魄意为药物,以行住坐卧为火候,以清静自然为运用。可见不需意
守,不需调息,心身合一便是上品丹法。佛家练功要求一行三昧(三昧为入定之意),即行、住、
坐、卧都处于入定状态,精神专注而无杂念。佛家史籍记载,有一僧人向高僧求教,问:“和尚
用功否?”答:“用功。”问:“练何功?”答:“吃饭、睡觉。”问:“与众人同否?”答:“不同,我吃
饭只知吃饭,睡觉只知睡觉,而众人不是。”一般人吃饭爱品味或想别的事,不能专心致志于吃
饭,睡觉亦如此。能够一心一意吃饭、睡觉,无有杂念,神形合一,便是高级练功。有人以为
静功高级,动功低级,实则练功达于高层次不应有动静之分。只在盘腿打坐时静,动时不静,
并非高级境界;举止动作精神专一,心如止水,才是高级境界。智能气功不搞虚无,不搞特殊
意念活动,是在有为之中蕴无为,简单直接,直入本原。练功初级阶段如此,高级阶段也如此。
而且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行、住、坐、卧总想着把意念结合于形体。以拿杯子喝水这
一日常生活动作为例,看到水杯,手伸过去拿,意念只注意水杯,是神未与形合。看见水杯,
意念注于伸手过去拿杯的动作,是形与神合。形神相合,气也就相合,形、气、神同时都得到
了锻炼。时时事事注意锻炼形与神合,功夫层次便容易提高。

六、以引气为调动气机的手段

练气功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调动气机聚散与流动,从而使气机畅通。智能气功调动气机
采用引气的方法。有以下三种引气法:

1.以意引气。智能气功在外混元阶段采取以意引气的方法。所引的气是人体及大自然的混
元气,而不是经脉之气。过去的功法大多是以意领气,智能气功则是以意引气。领气与引气不
同。领气是意念与气紧密结合在一起,用意念领着气运行,使气机发生变化。引气是意念不与
气结合,把意念置于要求气去的地方,引动气向一定方向活动,从而牵动气机发生变化。为什
么智能气功要采取引气的办法呢?由于领气是用意念领着气走,如果领错路,气走错了,就是走
火入魔。走火入魔是特定气功术语。练经脉周天者,用呼吸催动丹田真气发生,令丹田发热,
叫“起火”。练至一定火候,意念与气结合,以意领气沿任、督二脉运行,叫“舍气从脉”。如果
领丹田气往上走时意念不沿任、督二脉行,走了岔道,就叫“走火”。气走错路,脑子的神得不
到气去营养,脑功能发生障碍,神经失常不能自控,就叫“入魔”。(走火入魔与自发功出现“中
宫闯黄”造成的神经失常的机理不同。古气功理论以任脉为黑道,督脉为红道,二者当中一条为
黄道。练自发功时,气自发往上冲,错闯入黄道,叫中宫闯黄。)以意引气把意念放在要求气去
的地方,让气沿自身固有的路线朝要去的地方运行,就不会出偏差。打个譬喻帮助理解:外地
人到石家庄找智能气功进修学院,由不认识路的人领着找,走错路就找不到学院了。这好比领
气走错路。引气则好比在智能气功进修学院竖一大旗,使外地人一下火车就能看到,朝着大旗
去就可以到达学院。古人授功只教一个或有限的几个徒弟,徒弟以意领气领错了路,出现走火,
老师可及时发现,用引气归经或飞经走气的方法,帮助收回走了的“火”。现在气功要走向社会
化、群众化,智能气功一个学习班几百人,几千人,老师不可能一一查觉,故采用以意引气法,
可确保安全,不出偏差。

8
中医和气功理论认为,人之生命规律主要是升、降、开、合,人与大自然通过开合保持平
衡。人无时无刻不在与大自然进行气的交换(包括凝聚于有形之物的混元气和构成混元气的质
量、能量、信息)。智能气功第一步功捧气贯顶法就是根据人的这一生命活动规律,提出神与气
合,以意引气。意念配合动作引动体内混元气与大自然混元气相结合,在双手做开合动作时,
意念同时开合,全身毛窍、穴位随之开合,体内混元气便能出去,外界混元气便能进来。双手
做推、收动作,手外推时意想天边,引动内气外放,手回收时意想体内,引动外气内收,强化
了人与大自然混元气的交换,加强了人与大自然的联系。

2.以形引气。以形引气是指用形体动作引动经脉之气。以意引动的是混元气和丹田气,意
念引动不了经脉之气。以形引动的则是经脉之气。有人提出以形引气之说未见诸气功典籍。以
形引气这一术语在过去的气功典籍中确实没有,但其方法古已有之。武术气功中的“神注庄中,
气随庄动”就是讲姿势一动,气即随之动。我们把这种引气法称之为以形引气。智能气功在第二
步功内混元阶段的形神庄中采用以形引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规律是形体一动,气就过
来,其中有用意念引来的气。形体所牵动的则是经脉之气。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分别连着相应的
脏腑和身体各个组织,当身体某一部分运动加强,则可牵动相关连的经脉之气,使该经脉气之
流量加大。而经脉之气又可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使身体各个部分功能增强。不过经脉之气的
调节、变化是慢过程,而混元气的调节则是快过程。所以形神庄是根据形动气动这一人体生命
运动固有规律,使之强化,在安排每一节功时充分注意经脉特性和经脉关窍,使形体动作一动
就能激发经络之气。

智能气功是练混元气的,以形引气却是引动经脉之气,如何解释呢?人体混元气是由各条
经脉之气,通过络穴、络脉流出来,融合到一起而成,它充斥于周身各部分组织。因此经脉之
气充足了,人体混元气也就相应地增多了。形神庄以形引动经脉之气,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混元
气,是从不同方面来练混元气。形神庄动作的安排注重肢体末梢和小关节,对经脉牵动较大,
对混元气的增强作用明显。比如做第三节立掌分指动作,因为经脉末梢多在指端,手指一动,
便牵动整条经脉,使经脉之气流量增强、气增多,散出于脉穴之气也必然增多,融合而成的混
元气也就多了。而且,形神庄以形引气为主,又寓以意引气于其中。仍以立掌分指为例。分指
之后,手往外撑时,神与形合,意念也往外撑,体内混元气也就随着意念往外走。再则,当形
体牵动经脉,使经脉之气流量增大时,局部身体产生胀感,胀感反馈,又引意念集中于胀感之
处,意动气动,混元气便随意念调过来了。这就是“神与形合,以形引气,以气动意”,意动气
动的过程。练形神庄气感强的道理就在于它既调动了经脉之气,也调动了混元气。同样,捧气
贯顶法以意引气为主,也有以形引气的作用,当手做推、收动作时,也引动了经脉之气。唯捧
气贯顶的动作主要是引动气机开合的大动作,没有肢体末梢和小关节的运动,引动经脉之气的
作用较少。

3.以音声引气。以音声引气是通过发出声音引动体内气机变化。按古典气功理论,以声引
气属音符密部范畴。古人所传之呵、呬、呼、唏、嘘、吹六字诀,唵、嘛、呢、吧、咪、吽六
字大明神咒及《黄帝内经》的宫、商、角、徵、羽等,均为以发声引动体内气机变化。因为发
不同之声,可引动体内之气向不同部位冲动。如平声可使气机上升,仄声可使气机下降;拼音
中含韵母u、ü的合口呼可使气机收敛,不含韵母之开口呼使气机开发。这些都是人们在日常生
活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所以以声引气也是对固有生命运动规律的强化。智能气功的第三步功五
元庄和已推广的贯气健身法都采用了音声引气。

智能气功所采用的以意引气、以形引气、以声引气这三种不同的引气法,如上所述,都是
把人固有的生命活动规律加以强化,因此安全、可靠,不出偏。

七、属于开放性功法

9
开放性功法是相对于封闭性功法而言。1980年前后我把我国古今功法门派归纳为封闭性
与开放性两大类。古代道、佛、儒诸家气功基本上均属封闭性功法,即在练功之初便将精、气、
神封闭于体内,不使外越。故道、佛两家要脱离尘世,出家修炼,儒家要求闭门修身。《参同
契》所讲的“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就是典型的封闭性功
法的指导思想。耳、目、口分别与精、气、神相通,都要求闭塞起来:眼睛返观内视体内,耳
朵返听体内,口缄默不语,使精、气、神集中体内,逐渐凝炼、升华。但封闭性功法并非在练
功各个阶段始终封闭,练至一定阶段也要开放。比如道家功练至结婴儿之后就需要进行气的开
放,即“婴儿出窍”。所谓婴儿乃练功达到一定程度,意念与体内精气结合,用意识造型使气聚
成婴儿状,它可聚可散,可通可行。先打通头顶之天门穴,把气放出去,即所谓婴儿出窍;演
神之后将所谓的婴儿收回体内,使气再充斥,以求形神俱妙。然后再进行形与神的开放,即到
尘世行善积德。佛家功练四禅八定到一定阶段也要求气的开放,功夫修成后也要入世行善,形
神开放。儒家练功目的是达到“内圣外王”,在闭门进行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
修炼之后,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形、气、神之开放固不待言。这是封闭性功法之练功过程。

智能气功吸取古人练功经验之精华,结合时代之需要,采用开放性功法,在练功之始就要
求形、气、神都开放。第一步功捧气贯顶法就练气的开放,使内气外放,外气内收,其中也有
意念的开放。这样就把人体与外界之气连接起来,使大自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混元气更多
地引入体内,较之封闭性功法只练自身之气,增多了气的来源,对增进身心健康水平之作用更
为显著。然后再通过以后的几步功法达到人天浑化之高级境界。这是气的开放。人是自然之产
物,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开放也就包含着向自然和向社会两个方面的开放,换言之,就是要把
自己与整个大自然和整个社会相结合。神为人之主宰,因此精、气、神三者中,神之开放至为
关键。而神的开放,最根本之点乃是使自己之精神活动符合自然道德和社会道德。古人讲:“大
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涵养自然道德和遵守今天的社会道德,集中于一点,就是使自己的精神
境界从“我”字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廓然大公,与大自然、与整个社会融为一体。智能气功视涵
养道德为练功之根本,要求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时时、事事涵养道德,陶冶性情,克
除“我执”。而且做到“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济刚柔。”在任何情况下都
能保持情绪稳定,都能保持与大自然、与社会的平衡。古人讲:“静处养气,闹处练神”,即在
无人干扰的安静环境中去练气,在干扰纷纭的杂乱环境中去练神,锻炼精神之自控能力,做到
不“拔一于情”。这是高级的练功方法。智能气功从练功伊始的初级阶段以至最后的高级阶段,
都这样去要求神的开放。对于形的开放,是要求随时随地结合工作和生活去练功,使气功生活
化,生活气功化。智能气功不仅自始至终要求每个人形、气、神开放,而且教功、治病中所采
取的集体组场方法,更是体现了开放性功法的特点。在组起来的场中,每个人意识开放,气机
开放,动作划一,互相激荡,在统一的意念下形成一个强大的气场。这个统一气场由在场的群
体所形成,又为群体的每一成员增强练功、治病效果所用。而且组场教功、治病者又可收组场
与教功、组场与治病相辅相成之效。人人和谐统一,融利己于利他之中。凡此种种,智能气功
在理论与实践上,建立起开放性功法的完整体系。

八、外气治病不损伤自身真气

一般的气功外气治病是调动丹田之气,需练功至丹田气充足之后才能发气治病,而且治疗
多了,有损伤自身真气之虞。古人练封闭性功法者,尤忌丹田气外放,恐影响功夫上长。智能
气功练混元气,在练自身混元气的同时,调动大自然混元气为自身健康之用。第一步功捧气贯
顶法就是采气、聚气之法,将采聚大自然之混元气贯于自己体内,可使自己收健体、治病之效。
若将贯气之对象改为他人,将采聚之气贯入他人体内,即为发放外气为他人治病。所以发放外
气治病是智能气功的入门功夫。由于用以治病之气不是自身丹田气,而是大自然之混元气,故
不会损伤自身真气。而且发放外气为别人治病的过程,就是一个锻炼自己调动大自然混元气之
能力的过程。人之功力高低,表现为身心健康状况和调动内、外气之能力。如能很好地调动外

10
界之气,说明意识统帅气的能力比较高。为自己或只为一个病人发气治病时,心中只想着一个
人,只锻炼了用意念调动气为一个人治病的能力,当组场为几十人、上百人治病时,心中装着
几十人、上百人,需要用意念把如此众多之人的混元气与大自然的混元气相结合组成一个场进
行调治,意念调动混元气的能力就大大提高了。因此发放外气治病还有助于提高功力。智能气
功推广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全国各地的智能气功辅导老师,有许多人练功前年老体弱,
有病,甚至是重病患者。练功后病好了,为推广智能气功到处奔走,组场教功,组场治病,身
体越来越好,功力不断提高,能在一至几分钟内治好骨折者已不在少数。智能气功在外气治病
方面与许多气功门派有上述之不同,盖因理法不同所致,也是智能气功之一大特点。

九、练功反应(主要指排病的感受)明显

练智能气功得气快,效果好,身体健康水平不断向更高梯度发展,变化显著。在身体健康
迅速向更高梯度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会逐步把体内积聚的不利于生命活动向着更高梯度上升的
因素排出去,其中有精神的,也有物质的。这时身体相应的部位便会出现不适甚至痛苦的反应,
叫练功反应。练功反应有以下几种:

1.排病毒反应。练功之后,体内某些疾病不能直接消除或转化为正常,而体内有害之物又
需要迅速通过身体不同渠道排出去,于是出现各种排病毒反应。有从人体下面之排泄系统排出
者,如腹泻、便血、便浓、尿浑浊、月经和白带增多且有异味等;有从上面排出者,如咳嗽、
痰多、呕吐、吐浓血、流鼻涕、鼻孔出浓血、眼睛分泌物增多等;有从躯体和四肢排出者,如
发烧、出汗、出皮疹、生疮块、出现类似脚气症状等。凡此种种,皆为病邪外排之表现。排病
毒反应最快、最多者为腹泻。辽源市一直肠癌症晚期病人,在22天的学习班中,腹泻竟达300
余次。参加学习前每天只勉强吃二两饭,上下二层楼需人搀扶,练功第3天开始腹泻,第7天一
天腹泻37次,排泻物有浓、血及腐臭之物。经大量排病毒,学习班结束前,一天能进食一斤二
两饭,可自己上下五层楼。排病毒反应有时会很剧烈,不妨再举一例。西安市一血小板增多症
病人,经医院治疗数年不愈,练智能功后出现严重咳血、吐血现象,有时一吐半痰盂,并夹杂
很多紫色血块。排病反应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因高烧引起的病,排病毒时往往会出现持续高
烧至40℃甚至41℃度。(属排病毒反应之高烧,病人头脑清醒,不会头晕脑胀和昏迷。)遇排病
毒反应,不要惊慌忧恐和中辍练功。

或问:遇此种情况自己不能辨别是疾病还是排病反应,如果是疾病怎么办?智能气功不搞
辨证施功、辨证施治,通过练功对各种疾病均有疗效,因此即使是疾病,只要对气功治病坚信
不疑,坚持不懈去练功,亦能消除。如果意识不过关,总疑心是患病,怀疑气功的治疗作用,
亦可适当服用药物。用药物宜因势利导,勿用对抗性药物。腹泻宜用通便药而不用止泻药,咳
嗽吃化痰药而不吃止咳药,出血服化瘀药而不服止血药,发烧宜服升散药而不服清凉药,更不
要输液以免壅遏阳气。服用适量补药,对出现各种排病毒反应,均有裨益。

2.气冲病灶反应。身体有病之部位在练功后可能出现比原先更为难受的感觉,叫气冲病灶
反应。此为练功后体内真气比较充足,疾病开始好转,但尚未完全转化为正常时的一种特有现
象。一般多出现于长期较严重的慢性病患者。由于病灶在体内长期存在,身体有了一定的适应
性,产生暂时性的病理平衡。练功后真气增多,在不断与病邪争斗中,有病部位之功能包括感
觉功能逐渐恢复,对疾病的感觉也就敏感起来,于是比原先更多地感觉到症状,遂造成疾病比
原来加重的错觉。以颈椎骨质增生为例说明。颈椎长了骨刺,刺激神经,胳膊抬动时产生疼痛。
几年后,骨刺虽未见小,胳膊却不大疼痛了,但胳膊抬动的幅度小了,这就是形成了病理平衡。
用中医和气功的经络气血道理解释:人体各部分密布大大小小的经络,比如原先气血能在胳膊
的十条管路流通,长骨刺后三条受阻不通,这时还让胳膊按过去那样抬动,有的地方气通不过
去,“不通则痛”,出现了疼痛。长期阻塞不通,胳膊某些局部得不到气血充养,功能便萎废,
失去了疼痛的感觉。练功后气足了,堵塞的三条管路被冲开,胳膊的功能开始恢复,但未达到

11
正常状态,随着感觉功能的恢复,便感觉到更多的疼痛和不适。所以气冲病灶反应实际是患病
部位机能恢复的表现。坚持继续练功,真气更加充足,疼痛便可消除。

还有一种情况,即体内有潜伏病灶,或者旧有病灶尚未根除,疾病虽早已痊愈,其残留信
息尚在。这些,在练功后也都可能出现反应,它是身体逐渐净化的表现。

3.长功反应。健康的人,练功以后身心健康的梯度逐步上升,也会出现反应。如同有病的
人健康梯度上升,需要排除病理因素一样,健康人从原有梯度向上提高时,也需要把体内与高
一梯度健康水平不相容之物排除,因此也要出现类似排病毒的反应。每上升一个健康梯度,都
有一个净化体内物质的过程。为了帮助大家领会,打一个不大恰当的比喻:面粉可以分为黑面
粉、标准粉和富强粉几个等级。黑面粉比为病人,标准粉比为正常人,富强粉比为健康智能之
人。使黑面粉达到标准粉的标准。需要用标准粉的筛子筛去粗的麸子;使标准粉达到富强粉的
标准,也需要按富强粉的标准筛掉不合标准的面粉。长功反应的剧烈程度有时不亚于、甚至超
过排病毒反应。不过长功反应非智能气功所独有,只是反应的表现不同。练道家封闭性功法是
在大丹结成后,也就是在气的开放之前才出现反应,古人称之为“脱胎换骨”。反应来势猛,时
间集中于7至15天。其时会出现高烧昏迷7天7夜,浑身关节剧烈疼痛,七窍出浓血。古人形容
其痛苦难忍的程度是“即使十分好汉,到此也无一分奈何。”由于练道家功者达到结大丹程度之
人很少,故大多数练功者未出现所谓的脱胎换骨的反应。智能气功是开放性功法,在形、气、
神的开放中,不断要求改变自身以求与大自然取得平衡,故练功不久便出现健康变化的反应。
一种反应消失后,随着健康梯度的提高,又出现新的反应。一点一点地变,积小变为大变,最
后也能达到“脱胎换骨”。

出现上述种种练功反应,都应该处之泰然,认识到它是健康水平上升过程中的暂时现象。
此时正确运用意识十分重要。内心喜悦,给自己以病就要好或者要更加健康的良好信息,可更
好地促使气机向好的方面发展。反之,惊慌忧恐,给自己以疾病加重或者练功出偏的不良信息,
不但不能引导气机很快地向好的方面转化,甚至会导致气机向坏的方向发展。懂得了练功反应
明显是智能气功的特点,应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喷鼻香”的态度去对待它。

Ⅲ、智能气功与其它气功的区别

在讲述智能气功之特点时,已分散述及智能气功与其他气功之区别。于此再就其主要区别,
概述于下。

一、智能气功从人天浑化入手

如前所述,过去道、佛、儒诸家功法基本上多属封闭性功法,先把精、气、神封闭于体内,
里面练通后,再向外扩展,与外界进行气的交换。它的练法是先内而后外,从内向外通。以道
家丹道功而言,先练小周天,待体内精、气、神凝炼至一定程度,再练大周天,采大药、结大
丹,到“婴儿出窍”才与外界进行气的交换。然后“婴儿”收回体内充养,使之充斥周身毛孔,最
后粉碎虚空,即粉碎人与大自然之隔,使内外通透,人与大自然浑为一体。智能气功与之相反,
在练功之始便从人天浑化入手,把自身之气和自然之气结合起来,把自我和环境统一起来,结
成一个整体,借助于天—人整体和人—我集合体的力量来练功,属于开放型功法。

这里的开放包含三层意思,即气机开放、穴位开放和意识开放。气机开放就是把自身之气
和自然之气接通,外气(自然之气)内收,内气(自身之气)外放,通过人和自然之间气的交
换,洗练自身的神、气,“涤除玄览”,最终达到天人浑化的高级境界。天—人之间气的交换是
通过人体的穴位、毛窍、腠理进行的,因而气机开放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穴位的开放。首先是

12
天门、天目、百会、神阙、命门、劳宫、涌泉等大的穴位开放。其中,天门的开放尤为重要。
过去,开天门曾被看作是智能功的标志,这当然不全面。此外,眼睛、耳朵、鼻子等小窍也都
可以开放。练智能功的人都有这种经验,每当你的功夫有点进展时,总会觉得这儿难受那儿痛,
这正是打通经穴的反应。不通则痛,经穴通畅了,疼痛也就消失了。但新的关窍、穴位又将被
冲开,又会发生新的反应。这样一步一步,一个层次又一个层次地冲开,逐渐地把周身的穴位、
毛窍打开,把我们自身的气机和大自然的气机合成一体。

通过练第一步功使内气外放、外气内收,这时人与外界进行气的交换主要在人体浅表层,
即在膜络。然后通过形神庄、五元庄及以后的中脉混元、中线混元、浑化归元几步功,把与大
自然之交换经过经脉、脏腑、中脉、中线逐层向内深入。它是先外后内,自外向里通透,从而
达到人天浑化。这是智能气功与其他一些功法主要区别点之一。智能气功虽然也谈到经脉和周
天,但并不是去练它。练经脉和周天是用意念调动真气在经脉中运动,从而增加真气在经脉中
运行的力量,它是按照大、小周天路线来增强气的流通。智能气功不是用意念去增强气在经脉
中运行,而是要加强经脉之间的横通。经脉之间连着大络、缠络、孙络等大大小小的络脉,通
过这些络脉把经脉横通起来,从而加强周身气机的通畅,使周身之气混而为一。或以水灌溉土
地为喻。一种是沟渠灌溉,沟渠比之于人之经脉,沟渠之水比之于经脉之气,通过沟渠之水滋
润土地,比之于通过经脉之气充养周身。另一种是遍地漫灌,整块地都灌满水,便显不出沟渠
的作用。通过气之横通,使周身气机充盈通畅,也就无需着眼于经络之作用了。弄清楚二者之
区别,就懂得为什么不能把经脉、周天的练法掺入于智能气功的道理了。

二、强调动功

过去儒、道、佛诸门宗,一般都强调练静功,以静功为高级功法,动功为低级功法。智能
气功认为静功与动功都同样有初级阶段与高级阶段,而且尤其强调动功。重视动功之原因是:

1.练静功如能真正入静,确能有效促进人体功能发生变化,但真正做到一念不起,虚无虚
静,极为不易。一个呼吸,或者心脏一跳动,脑子里都要出现兴奋点。因此,按道家功的要求,
必须念住、息住、脉住才是高级的静境。不但脑子里不能有念头,还要呼吸停止、心脏不跳动,
使脑子不受任何体内外刺激的丝毫影响,处于固有的宁静状态,整个生命活动处于非常安稳、
有序状态。佛家要求“五蕴皆空”,即去掉色、受、想、行、识的活动。但即使练到四禅八定,
也不能完全呵除这五蕴。需要指出的是,静必须在全身气血畅通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只要气
血有所不通,有了滞点,脑子就不可能静。当气血未练通就盘腿打坐,久坐便酸、麻、痛、胀,
大脑皮层出现兴奋点,静不下来,练功效果必然受影响。佛家讲:“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
灭。”说身体是个法界,念头一起,身体就起变化。其实往往不是念头先起,而是身体有滞点,
使脑子出念头。近代气功著作《静坐戊集讲义》有两句话概括得很好:“静坐悟道,其觉在通。”
指出练功做到身体内外通透,物我两忘,人境两空,才是开悟。《淮南子》讲:“精神盛而气不
散则理,理则均,均则通,通则神。”意思是说身体各个部分的气分布均匀周身就通了,通就能
达到神明的境地。有鉴于此,智能气功着眼于通,重视通过动功的锻炼,来达到和加强周身经
络气血之畅通。

2.要使身体健康达到较高梯度,需要以周身之气充盈和畅通为前提,也就是需要增加体内
周身气的流量。其途径,一方面使已有的气机通道增加气的流量,另一方面开拓新的流通通道。
练动功既可增强原有通道的流量,亦有助于开拓更多的通道,兼收二者之效。

3.练气功欲达到高层次,不仅要练无见闻之心,还要练有见闻之心。独自关在屋子里静坐
练功是练无见闻之心,在与外界接触中保持内心的宁静,是练有见闻之心。只有不仅在按功法
专心练功的时候,而且在与外界接触中时时、事事都能保持精神专一、内心宁静,才能保持中
和之气于体内,精神不外越,才能使大脑细胞活动的有序化程度提高,从而使生命活动的能力

13
大为增强。因此道家讲:“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也。”在经常应付外界事物
中,经常保持内心清静。佛家要求一行三昧,在一切行动中做到精神集中,内心稳定。练静功
者练有见闻之心,是在打坐能够入静之后,再慢慢把练功之静境扩延至与社会接触中,进行锻
炼。而开放性的动功,如前所述,是一开始就进行形、气、神的开放,要求在静处练气,在闹
处练神,有利于更快地提高练功层次。

因此,智能气功之强调动功,是既考虑了适宜于练功之初级阶段,也着眼于练功之高级阶
段。

三、强调主动运用意识

任何气功的练功过程,都是内向性运用意识的过程。智能气功在运用意识上与其他一些气
功不同之处,是不强调虚静、虚无,而强调主动运用意识。古来练功多讲求虚静、讲求一念不
起,智能气功强调主动运用意识,是否有悖古气功之道呢?否。认真阅读气功古籍就会发现,古
人练功并非完全不要意念活动。道家练周天功有九、六呼吸,结婴儿后,婴儿演神要一步回来、
一里回来,都有意念活动于其中。佛家的四禅八定,从初禅进入二禅、二禅进入三禅、三禅进
入四禅,都有呵弃,不呵弃便不能进入更高一层次的禅境,也都运用了意识。道家练功要求有
真意,要灭妄心,存照心。佛家要“观”,用佛理去观察自身、观察外界事物。可见道、佛两家
都不是完全不要意念活动,只不过他们的意念活动与普通人那种游移不定的意识活动,不能相
提并论而已。即使到了高级境界也如此。道家功出现“虚室生白”,也还要人的意识去感知。当
脑子出现虚无,即处于混沌状态时,灵明、灵觉虽未显示,然而已经在起作用,进一步便是灵
慧的自觉性,也同样有意识的作用。佛家要求臻于空中妙有之中道,反对顽空。以俗谛为“有”,
真谛为“空”,均属“边见”,只有空而不空,空中妙有,有而非有,有非实有,有中有空,才是
中道。这个“有”,就是自身意识的功能。何况脑子里有了“要静”、“不要有杂念”的念头,这本
身就是运用了意识。智能气功研究了古人练功的意识活动,抓住了古人练功这一根本关键,提
出要主动运用意识,不消极等待虚静,要求精神集中、专一于形体动作。比如外混元阶段,以
意念的开合配合动作开合,引导体内气机开合,与大自然进行交换。内混元阶段的形神庄要求
形与神合,把意念集中专注于每一个动作。以后的每一步功都是强调精神集中和专一。

智能气功强调主动运用意识,并要求精神集中、专一,使之符合一定的意识活动模式,这
样做是抓住了练气功的根本。首先,练气功归根到底是锻炼和提高用意念调动人体内、外之气
之能力,从而使身心健康与智慧、能力达到超出常人的水平。各个层次的气功效应,如祛病健
身、发放外气治病、各种特异功能之运用,无一不需要主动运用意识,才能取得。而意念集中
与专一,又起到增强意识活动力量的作用。因为单一的意念活动,利于引起脑子局部的脑细胞
活动的同步化,而单一意念的集中,又可使有序化泛化,从而导致整个大脑细胞的协同运动。
这种协同运动将产生高度有序和能量凝聚的信息能流,它们与体内之气相结合,就能形成强大
的混元气流,对人的生命活动可以产生巨大影响。近年来所进行的气功效应和人体特异功能研
究实验,如在广州向千里之外的北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实验室发气,可使放射性同位
素镅241的衰变过程发生变化;可把密封玻璃瓶内之药片搬运出去,而瓶子密封如故,等等。
其所显示出的人之神奇力量,其关键也都是主动运用意识,是意识集中的作用。其次,意念集
中和所谓什么都不想的虚静,这两个层次的静,共同点都是没有杂念,从现代科学来看,就是
大脑细胞有序化程度的提高。虚静之境界难于捉摸,练起来无迹可循,而意念集中、专一,练
起来具体,也容易。所以古人练功往往以一念代万念,也就是精神集中、专一之意。智能气功
所指的专一,有定于一点的专一,有意念活动与生命活动结合的专一,即形神合一的专一。后
者的专一是活的专一。而意念活动的变动又是按照神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寂而照”、“照
而寂”的规律来变化,意动形动。这样去练,逐渐便可臻于高级境界。另外,气功科学就是主动
地运用通过练功开发的超常智能来研究认识人的生命规律和大自然的关系,因此智能气功从开
始到全过程都强调主动地运用意识。

14
四、强调群体效应

古人在分散、自给的小农生产经济状况下,练气功是独修静练,传授功法是一人一法一术
单独传授,即所谓“法不传六耳”。即使师兄弟之间也“切忌真言偶听”。治病是针对每人病情单
独辨证施功、辨证施治。这是时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智能气功从混元气理论出发,根据时代
的特点,练功、治病都强调群体效应,并采取了集中体现群体效应的教功、治病方法——组场
集体教功、组场集体治病。在人体内可以自动调节人体的气机,不需要辨证施功、辨证施治。
因此健康人、患不同疾病的人,在一起练同一功法、接受气功老师统一的调治,都可以按照各
人自身所需获得开智、壮体、治病等不同层次的效应。几十人乃至几千人在一起,由气功老师
用意念将大自然的混元气与在场所有人的生物场结合,组成一个强大的混元气场,场内每个人
之形、气、神,在气功老师统一意念(信息)的统帅下,互相振荡、互相激励。在这个群体所
形成的有序的整体的场里,可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教功、治病的效果,远非单传、独治可同
日而语。从未练过气功的人可在几天之内学会发放外气治病;一些病人,包括骨折、耳聋、长
包块和肿物者,可霍然而愈;甚至场内的人用意念给远处有病的亲人以治病的信息,亲人的病
也可消失于倾刻。在气功老师功力所及的前提下,在场的人愈多,所形成之场的力量愈大。从
宏观而言,智能气功所指的组场的作用,不仅局限于组场教功、治病的当时、当地。由气功老
师组起来强大的气场,可譬喻为巨大之磁铁,它使在场的每个人都带上了磁,带有一定磁的人
再去组场教功,又使更多的人带上了磁。在一个地区推广智能气功,有一定数量的人练便会在
该地区形成一个智能气功的气场,练之者愈众,时间愈久,气场的浓度便愈大。每一个带有智
能气功“磁性”的人,与当地的甚至全国的整个智能气功气场有着同一性,可以形成同步作用。
所以,不论何时、何地,只要集中意识去想智能气功之气场,就可以与气场连接(意念与某一
物质层次相结合,便可加强该物质层次作用),强大的气场便可以为自己长功、健体、治病所
用。由群体效应所形成的气场,又为群体的每一分子所享用。智能气功强调并充分运用群体效
应这一特点,是智能气功见效快、功效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发放外气治病不伤丹田气,也是智能气功在外气治病上与其他功法之区别

此点已在智能气功的特点中述及。这里只作为智能气功与其他气功区别之一提出,不再赘
述其内容。

Ⅳ、智能气功是一门独特的研究人体生命的科学,又是造福人民的伟大事业

智能气功科学对人体生命的研究,是从人既是自然界的人,也是社会的人出发,从这两方
面进行研究,这是它异于其他学科研究人体生命之独特之处。它研究的内容是人体自身的生命
活动规律(包括其物理、化学的变化)及大自然对于人体生命运动的影响,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这方面的内容是主要的。另一方面还研究人在社会生活中、在人与人交往中的种种活动,如意
识活动、语言交流、道德涵养等等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这又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因此智
能气功是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研究人体生命奥秘的独特科学。哲学虽
然也是一门高度概括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对人生观、世界观进行研究的科学,但它主要是
按照逻辑方法,从事物的总体来研究事物。而智能气功则是从客观的实在性去研究人体生命运
动的规律,主要研究包括意识在内的人体各种物质运动,以及人与大自然之关系。不仅如此,
由于气功是实践的科学,气功科学的建立和气功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依靠研究者自身
的和广大群众的练功实践。在通过练气功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就已经使气功造福人民,不像
其他学科是在研究出事物规律之后,再以之服务人民。智能气功具有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
年益寿、发达智能、陶冶性情、开发潜在智能等不同层次的功用。所以当自己在练功的时候,
不但是在进行着人体生命活动的研究,而且已经使自身的身心健康在发生着变化;在向广大群
众推广智能气功时,就是在进行着一番旨在提高人们身心健康、造福人民的伟大事业。下面请

15
看智能气功进修学院办学第一年(1989年)的一些统计数字:在14期为期22天的训练班所接
收的3300多学员中,80%是包括疑难重症的各种病患者,在这些病人中90%以上取得疗效,
为许多病人解除了疾病之苦。在4期为期3个月的进修班,共有学员1330人,每期有40%~60
%的人开发出了潜在智能,出现了不同层次的特异功能。这个学院通过广大不同健康层次的学
员的练功实践,从不同角度探索着人体生命运动规律,而这本身也就同时造福了人民。

第二节 健康地发展智能气功学

智能气功自编创以来,发展迅速,但高潮尚未到来,目前还仅是序幕。智能气功是一门科
学,在迅速发展中,怎样使它能不断健康地前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对此,我们认
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Ⅰ、明了智能气功的宗旨

智能气功的宗旨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对传统气功进行深入
挖掘,反复实践,锐意创新,使古老的气功科学化、社会化、群众化、生活化,变人类自然本
能为自觉智能,使人类从生命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促进人类文化向更高级阶段跃迁。”
对上述宗旨解释如下:

一、指导思想

智能气功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要探讨人体的生命奥秘,就必然要
触及人的意识活动。而且练气功的关键是主动内向性运用意识,来改变自身的生命活动,所以
也必然要探讨意识领域。我国解放以来,研究工作者多视意识领域为禁区,故对意识研究得甚
少。以提高人们智慧和能力为目的的智能气功重视对意识的研究,认为对意识的研究必须坚持
辩证唯物主义。只有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意识的物质性,才能揭去几千年来蒙在
气功上的宗教迷信外衣,还气功科学之本来面目,抵制目前气功界一些人存在的认为练气功到
高级阶段必然要接触到神、鬼的唯心主义观点,科学地对待生命运动领域中出现的未被认识的
神奇现象,使智能气功科学沿着正确、健康的路线发展。还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国有几千
年的气功发展历史,有儒、道、释、医、武术几大家气功。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点,对于各
家气功都应该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研究,才能懂得它们的变化状况和原因,正确评价它们,
从而掌握气功发展的规律,正确总结过去,正视现在,指导将来,更好地继承传统和进行革新。

二、对传统气功的态度

“深入挖掘,反复实践,锐意创新”是智能气功学对待传统气功的态度。气功是中华民族
之瑰宝,是古代文化之明珠,对我国的传统气功一定要深入挖掘,使它的光彩重现于世。然而
传统气功门派林立,理法各异,且各自标榜唯独自家是正道,别派俱为旁门。因此在继承前人
时不能囿于一家一派之理法,而要以实践为检验优劣之标准,通过反复实践之鉴别之后,博采
精华,扬弃糟粕。对传统气功既要重视、继承,又不能墨守前人理法。中国受长期闭关自守之
影响,人们对许多东西总以为越古越好,搞气功以溯源轩辕黄帝为上,尚武术以祖宗达摩为先。
然而时代已经不同,一切事物都不能总停滞不前,气功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结合时代的特
征,去锐意创新,才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对创新的要求

智能气功对于创新的要求是“使古老气功科学化、社会化、群众化、生活化。”气功必须科

16
学化。所谓科学化,就是使群众能够掌握它的知识、能够实践它,而且按照特定的方法去实践
就能够取得应有的结果。过去气功之一大弊端是神秘化。把很多气功知识视为天机而不外泄,
只在极小的范围内传授。智能气功实现科学化的第一步,是把它的功理、功法写成教科书,使
广大群众能够学,能够掌握,能够付诸实践并取得效果。教科书要符合现代科学教学的规范。
不能像气功古籍那样语言晦涩,概念不明确且前后矛盾,理法互相掺杂。而要对名词、术语有
明确的概念,概念要符合形式逻辑的要求,做到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并前后保持一致。要功
理、功法分别阐述。要尽可能用现代科学语言来表述,并适当借助现代科学知识去阐述,但不
能用现代科学去硬套。由于气功尚未真正进入科学殿堂,现代科学规范的语言中还没有气功方
面的名词、术语,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也很少有气功的概念,因此目前完全做到用现代科学
语言来表达尚有困难。比如气功中的“气”这个词被人们认为不好理解,但如果用现代语言把它
称为“能量和信息的总和”,那么它是什么能量、什么信息,还是说不清,倒不如暂时还维持“气”
的旧称。不过,随着气功的深入普及,这方面的困难将会逐渐减少。

为了实现气功科学化,需要用社会化、群众化、生活化来保证。所谓社会化,是使整个社
会都了解气功,气功得到社会的公认。目前我国练气功的人,在总人口比例中还是很少数,一
般人也仅把气功看作是一种强健身体的方法,远未把它视为一门科学。国家对气功也未设专管
或兼管部门,也就是说气功科学尚未得到社会的广泛公认。因此需要广泛开展智能气功的群众
活动,到工厂、农村、机关、学校去普及,人们真正体会到它有防治疾病、强身健体、开发智
能的作用之后,就会有更多的人去练。当广大群众认识到智能气功是一门科学,自然可以得到
社会的公认,国家也就会关心和大力支持智能气功事业了。目前我们国家比较贫穷,不能给气
功以更多的投资。当然,国家投资有关部门搞一些研究还是必要的。但高级研究人员的研究应
和群众性的普及气功活动相辅相成,重点要放在广泛普及上。通过广泛普及为群众造福,提高
人民身心健康水平,并进一步开发智能,使广大群众有了特异功能。那时候很多人都会看气、
能透视,就毋需仪器也会证实气的存在,证实透视功能所察知的现象了。这些过去看不见、摸
不着,需要用仪器去证实才能置信的“秘密”成了广大群众的感性认识后,便可直接提供给有关
部门进行科学研究,并为社会所公认了。所谓群众化,就是功理、功法和教功方法都易为群众
所接受,所掌握。智能气功从这点出发,立论于阴阳未判那个层次的混元气,不搞阴阳、五行、
八卦等等,使功理、功法简单易学,见效快,效果好。只有做到群众化,才能实现社会化。所
谓生活化,就是把气功作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智能气功强调结合生活去练气功,做到气
功生活化,生活气功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气功意识。而气功生活化,又可促进气功
社会化、群众化的实现。

四、要实现的目标

智能气功对传统气功锐意创新是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宏伟目标:“变人类自然本能为自觉智
能,使人类从生命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促进人类文化向更高级阶段跃迁。”人类发展到现
在虽然已经摆脱了野蛮、愚昧状态,但对自身的许多生命活动尚处于本能反应状态,思维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摆脱本能的支配。智能气功旨在提高人的智能,要使人摆脱本能意识支配,
上升为自觉智能思维。比如爱护子女是人之本能,当大家听着课,外面突然下起大雨,刮起大
风,很多人会本能地想:我的儿子上学没多穿衣服,没拿雨伞,于是整堂课都心神不安,听不
好课。这是本能思维影响了情绪。理性思维遇到这种情况,立即考虑有没有办法补救,如果无
法补救便继续安心听课。理性思维亦称逻辑思维,是本能思维上升了一个层次的思维方法,它
是在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它已经摆脱了本能意识,逐渐走上自觉智能。然
而,按照智能气功对提高人的智能的要求,思维上升到这个层次还不够,还要通过练功,进一
步上升到超逻辑思维(或称特异思维),即直观思维(灵感式思维)。超逻辑思维是不仅用眼、
耳、鼻、舌、身这五种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还借助练功后产生的新的感知功能去认识事物的
整体特性。但目前人们对这一高级思维方法还很不了解。智能气功是研究人体生命的科学,生

17
命活动包括意识活动,而意识活动能够支配人的整个生命活动。一旦揭示出意识的规律,就可
以实现变人类的自然本能为自觉智能。当今自然科学之发展,对一部分物质运动规律取得了认
识,如在电子领域里有了一定的自由。然而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至今可以说基本上还未认识。
中、西医学所揭示的规律,只是人体生命活动中非常肤浅的一部分内容。现代医学基本上是研
究人体各个系统、各个器官、各个组织以至细胞的性质与功用。可是人体生命活动,决不是这
些非生命物质的简单的总和,它有其固有的整体生命运动规律。人之生、老、病、死之变化,
在生命的整体规律中有什么变化,至今不清楚。比如,人有了病,发现局部有炎症,究其病理,
检查到有细菌、有血球渗出、白血球增高,但整体状况却说不清楚,便易陷入盲目性。拿1987
年春上海流行肝炎的事例来说,甲型肝炎过去基本上不死人,二十多年没流行,流行起来人们
张皇失措,一下死了不少人。对死因的判断,一些人认为是多年不流行之病毒毒性增强,引起
肝腹水致死。但解剖检查,肝坏死并不多,肝硬化也不多,肝腹水致死的判断看来不好成立。
经调查研究却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肝炎致死者中没有一个是练气功的,练气功的很少染上肝
炎。人们对这些现象难以理解,说明对生命规律认识不清楚。而通过练气功,出现直观思维,
出现特异功能之后,就能够体察自身生命规律和察知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从而掌握生命规律,
人类就可以从生命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智能气功学宗旨的最后一句话是:“促进人类文化向更高级阶段跃迁。”近几年来开始兴起
的气功学,包括智能气功学,提出了内求法这一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内求法使气功科学能够有
效地认识人自身的生命活动。人类科学发展史证明,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出现,必然带来
整个科学的巨大发展。在通过内求法揭示人体生命奥秘的同时,整个自然科学也将会并驾齐驱
地出现相应的发展。我们现在比之远古猿人进步了如此之多,再过上一千年人类将有什么变化,
是难以想像的。不过那时的人类文化向更高级阶段跃迁则是无疑的。可以预见,人类将出现第
三次大分工。人类已经发生过两次大分工。第一次是手足分工,使猿人从四脚行走的动物变为
手脚分工、直立行走的人。动物四脚行走,脖子的牵撑力不足以使头部经常昂直,脑袋只能向
前耷拉。手脚分工,身体直立起来后,促进大脑皮层,特别是额前叶发达,于是发展了思维活
动,手也随之灵活起来,这就使人脱离了一般的动物界。但那时的人处于野蛮、愚昧状态。以
后又出现了第二次分工。人的整体功能出现分化,即躯体功能与脑功能分化,便出现脑力劳动
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一部分人从事脑力劳动,一部分人从事体力劳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
于人。”产生了剥削,也产生了人类文化,使人类逐步摆脱愚昧与野蛮。随着气功的发展,尤其
是智能气功的发展,人类将会出现第三次分工,即在意识活动范畴的分工。人的意识活动,如
上所述,可分为本能思维、逻辑思维和直观特异思维等不同的层次。直观思维是练气功到一定
程度,开发了潜在智能,建立起特殊的感知功能系统而产生的。在广泛普及气功,很多人能正
确使用直观思维之后,意识活动将进一步分化,而出现意识活动的分工。那时人类的思维能力
将大为提高,人类文化必然向更高级阶段跃迁。

智能气功的宗旨,全面地提出了智能气功以什么为指导思想,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气功,如
何进行创新,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明了宗旨,遵循宗旨去推广,就可以使智能气功学沿着正
确的方向发展。

Ⅱ、顺应气功发展的规律

气功是一门古老而又崭新的科学,它在中国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它在这五千年中,经历了
什么变化,其发展规律是什么,需要去认识,才能顺应它的发展规律。我国气功发展的历史,
简而言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又从复杂到简单,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用古人的话讲,
就是从一本万株到万株一本的过程。上古时代,生产力非常低,人的思想也非常简单。《黄帝
内经》记述:“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还记载“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
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可见当时在人的思想非常简单的状况下,精神内守就可以非

18
常有效地增强生命的功能。随着人类的进化,对自然和社会认识逐渐深化,人的思维活动逐渐
复杂,于是与黄帝同时而略晚。

练混元气者,虽未形成系统理论,但理论上之合一,已略见端倪。然而长期以来形成了根
深蒂固的门户之见,各家都要求归一于自己门派,因而万法归一之客观要求难于实现。而混元
气理论受时代的局限,亦未能得到更好的阐发。佛、道两教,在唐朝极盛之后,历宋、元、明、
清,逐渐衰落。诸家气功修炼有素者,通过自己长期练功,认识到本无仙、佛。武术气功兴盛
之后,很多人在对敌作战中,深悟克敌制胜全凭自身功夫,而非神明之佑,宗教思想已被动摇。
清末、民国以来,随着生产力之提高和现代科学之传入,宗教逐渐被解体,气功乃逐渐冲破宗
教之樊笼,还其科学之本来面目。 的广成子提出了:“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
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即要形、神兼练,以神为主才能长生,不是只练神了。进入春秋
战国早期,管子提出:“能正能静,然后能定。定在心中,耳聪目明,四肢坚固。”则是神、形
并重了。稍后于管子的老子,又进一步提出无欲观妙与有欲观徼两种不同的功法。无欲观妙是
没有欲望地观察自然生化之妙,相当于清静自然法门。有欲观徼是有欲望地观察自身内景之变
化,相当于周天搬运法门。出土文物《行气玉珮铭》也证实了战国初期对周天搬运法门已有相
当深刻的理解。练功方法始趋复杂。不过当时仍主要推崇清静自然法门。庄子说:“纯素之道,
唯神是守。”“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术养形之人。彭祖寿考
者所好也。”以守神之功法为上,而轻视守形之功法。及至汉朝,周天功开始兴盛。魏伯阳《参
同契》把《易经》之卦爻运用于练气功,《太平经》又有婴儿、姹女之功法,练功方法进一步
具体化和复杂化。尤其是元气学说建立以后,练功由上古只练气,春秋战国兼练形、神,发展
为精、气、神三者俱练,而精、气、神又各有其不同之练法。当时之气功基本上没有宗教色彩,
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本色。东汉建立了道教,佛教亦于此时自印度传入,形成儒、道、释三
家鼎立,理、法各异。气功开始逐渐与宗教结合。唐朝佛、道两教盛极一时,自此气功成为宗
教之附庸。不仅功理、功法更为繁杂,而且被蒙上宗教之色彩。道家气功中,仅周天功就有意
念周天、经脉周天、丹道周天之别,其中又各有不同之意守方法。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固
有文化相结合,分立十大门宗,各持不同之理、法,追求成仙、成佛之道。气功门派林立,流
派繁多,有“三千六百旁门,八万四千外道”之说。各派互相斗争,力求发展自己,压倒他人。
然而物极必反。练功方法由上古时之非常简单逐渐向比较具体、复杂发展,是为了适应生产力
发展后,人的思维活动复杂起来,需要有一定的具体功法可循,才易收练功之效。但过于繁杂
却又令人难于掌握,甚至望而却步。而且各派在互相斗争中,又互相影响,彼此渗透,于是在
宋朝开始呈现万法归一之势。儒、释、道三家开始互相融汇,走上合流。如儒家取禅宗之理及
静坐之法,又纳道家之部分养生术于修身之中。道家取佛家禅定理论、儒家伦理思想,融于自
己的养生理论之中。佛教亦如此。天台宗智顗大师著作中之呵、唏、呼、嘘、呬、吹六字诀,
皆是道家之功法。明朝以后,合流之势更为明显,出现许多吸收儒、道、释三家之长之气功著
作,而且功法亦趋向简单化。合流之势之下,明、清之际出现零星的包容一切的混元气理论。
武术气功讲混元气理论,道家气功亦有。

回顾我国气功发展的历史,可以知道五千年来,我国气功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但不是
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这个发展史给人以如下的启迪:其一,归一之势是气功发展的
客观要求。归一必须摒弃门户之见,使万法归于气功科学,各派按照气功科学来改造自己。否
则归一不可能实现。其二,理法简明是人民群众对气功的要求,只有简明才易为群众所接受,
才能普及。智能气功正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结合时代信息而编创的,它力
图体现科学化、简明化。而系统的混元气理论的创立,则抓住了实现上述二者的根本。立论于
混元气理论,功理与功法、练功与治病都很简单。而且,阴阳未判之混元气,包容了它以下各
层次的物质,有利于在理论的高层次上与各家融合。其三,气功与宗教并非始终为伍,气功只
是在其发展中的一个时期与宗教结合,被蒙上宗教的色彩,发展气功科学必须剔除混杂于气功
中的宗教迷信的糟粕。了解气功发展的规律,就能够不为纷纭的现象所迷惑,顺应发展规律健

19
康地发展智能气功学。

Ⅲ、顺应社会发展现实

我国的社会,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上摆脱了分散、落后的私有制小生产
方式,进入公有制的社会化大生产;文化上摆脱了知识私有的状况,进入知识公开化,让科学、
文化知识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政治上摆脱了等级森严的不平等状况,进入了平等化;生活
上摆脱了贫困,进入了幸福化。因此现在的社会现实可概括为生产社会化、知识公开化、政治
平等化、生活幸福化这样四句话。 发展气功科学,必须顺应这一社会现实。因为任何一个时期
的文化,都是建立在当时的社会物质基础之上的,是当时现实之反映。气功作为整个文化中的
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如此。智能气功在编创中充分考虑了社会的现实。基于生产方式已由分散
的小生产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知识的传授方法也需与之相适应,因此在教功、治病上改变了传
统的方法,实行组场集体教功与组场集体治病,强调群体效应,既适应了广大群众普及气功之
需,又收到了异乎寻常的效果。组场集体教功、治病,虽然是智能气功所首创,但应该视为社
会发展之必然产物,即使智能气功不去搞,其他功法也会去搞。在知识公开化方面,智能气功
不把前人传授的诀窍和自己长期练功所得视为个人所有,而要把它作为人民群众所共有。因此
我们四处传播,公开讲课,打破气功的神秘感,把老前辈们传授的许多诀窍编入功法之中,把
怎样组场、怎样发放外气治病、怎样练意识感知功能和透视功能等等,都写成教材,教给大家,
并帮助大家尽快掌握。在平等化方面,智能气功以混元气理论为基础理论。混元气本身就体现
了混元一体、平等化的特性,它对万事万物皆平等一如地哺育。如果接受混元气的人,思想上
有了特殊之念,就无形中划下了框框,不仅混元气进入得少,而且进入的混元气其自然、活泼
之性受拘束,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只有廓然大公,有平等之心,无特殊之念,才能使混元气
更好地为己所用。在生活幸福化方面,上面讲过,智能气功就是造福人民的伟大事业,致力于
为人类创造幸福,其中也包括了使人们具有健康的身心来更好地享受物质生活。古人练功讲求
清心寡欲,素食蔽衣,以清贫为上。智能气功则不同。主张有条件就吃好点,以更多地摄入凝
固于食物中的混元气,增加营养;有条件就穿好点,使衣着更好地适应四时寒暑之变化,从而
更好地与大自然取得平衡。明朝李贽曾归纳佛、道、儒对富贵的不同态度是:佛家视富贵如枷
锁,道家视富贵如蛇蝎,儒家视富贵如浮云。所谓视富贵如浮云,就是有如“心若浮云无定处,
意如流水任东西”,随它发展,自然而己,有则享之,无亦不奢求。奢望富贵固然不好,追求贫
穷也是个执着,倒不如任其自然。真正的精神文明必须建立在物质文明基础上,人体也如此。
练功要达到高层次,必须以身体强健为基础。不能设想弱不禁风的人能练出高功夫来。古时很
多人练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原因之一就是生活太贫困。而且,我们练气功必须落实到建设社
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上,人民没有健康的身体,不可能完成如此巨业。马克思说过宗教使人幻想
生活的天堂。智能气功要把天堂降于人间,不向往虚幻的西方极乐世界,而立足于建立现实的
东方乐土。顺应了社会现实,是智能气功受到广大群众欢迎的原因之一。在推广智能气功时自
觉地这样去做,就能使智能气功学顺利地发展。

Ⅳ、把智能气功学纳入共产主义体系

很多人乍一听将气功纳入共产主义体系,觉得这是牵强附会,乃风马牛不相及。有的人甚
至认为气功与道会门搞封建迷信相类,与共产主义毫不相容。不澄清这些认识,智能气功学的
发展就要受到妨碍。

共产主义就是要消灭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以促进生产高度发达,
物质极大丰富,并建立与此相适应的一心为公的共产主义思想。练气功的根本就是要涵养道德,
道德包括自然之道及社会公德,也就是使自己具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一自然

20
之道,及符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而究其根本,就是一个“公”字。古今讲气功之道者
莫不要求克除私念,廓然大公。征诸儒、释、道三大家皆如此。儒家典籍《礼记》讲:“大道之
行也,天下为公。”孔子还提出要“克己”。在道家经典《道德经》中,老子说:“为道日损,损
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所以要“涤除玄览”(指内心深处),使之“无疵”。道家著作《金丹心法》
也提出:“何所道,天下为公。”佛家修持强调去除“我执”,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今天,在气功界中,又更明确提出了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己任。因为只有把
自己的精神境界从“我”字解脱出来,置之于“公”,练功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高级境界。因此,
从练功的根本而言,与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是一致的。

而且,实现共产主义就是为了求得人类的彻底自由与解放。人类的解放,应该包括社会领
域、经济领域、生命领域三个方面。社会领域的解放,就是马克思主义所指的通过暴力与非暴
力的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上层建筑,使人们获得平等、自由与解放。经济领域的解放,则是通过
发展生产力、发展自然科学去取得。然而只有这两个领域的解放,人类还受着生命必然王国的
桎梏,仍然不能彻底解放。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论述,但他们
的论著中含有这一意思。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第48章《三位一体的公式》里谈到自由时
说过:

“事实上,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须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的;因而
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象野蛮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为
了维持和再生产自己的生命,必须与自然进行斗争一样,文明人也必须这样做;而且在一切社
会形态中,在一切可能的生产方式中,他都必须这样做。这个自然必然性的王国会随着人的发
展而扩大,因为需要会扩大;但是,满足这种需要的生产力同时也会扩大。这个领域内的自由
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
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
于和最适合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但是不管怎样,这个领域始终是一
个必然王国。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
开始了。”(《资本论》卷3第48章第926页《三位一体的公式》)

马克思在这段话指出:只有在必要的和外界目的规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人类才有真正的
自由。而现在文明的人也还和未开化的人一样,要向大自然斗争,否则就不能生存。马克思明
确指出,真正的自由“存在于物质生产的彼岸”,只有“以本身作为目的的人类能力的发展”方才
开始。而人类能力的发展,主要依靠智慧的发展,所以,共产主义的实现也就包括着要求人类
智能的高度发达。智能气功学恰恰是为了提高人的智慧与能力而进行科学的实践与研究,因此
练气功就是使人们走向真正的自由与解放的一个有效途径,它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紧密联系
在一起。

当然,在现阶段首先必须建立雄厚的物质生产基础,才能为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
条件。目前我国在大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提出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智能气功学也设
想在几十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使人类在生命领域里获得基本上的自由与解放。毛泽东在《实
践论》提出要

“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
世界的关系……”

并且指出:

“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

21
改造客观世界,即认识与掌握客观世界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正在由
广大的自然科学工作者们从事着,主观世界的认识与改造,则需要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练气功去
认识包括意识在内的自身生命运动规律,并能动地去改造它。练气功的过程,就是不断净化自
己的意识,自觉改造自己身、心的过程,换言之,也就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因此,智能气
功学对现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共产主义远景的实现,使人类获得真正的自由与解放,都有着
重要意义。我们对于智能气功与共产主义的关系,必须有上述明确的认识。在发展智能气功学
时,大力宣传并自觉将它纳入共产主义体系。

按照上述四个方面——明了智能气功的宗旨,顺应气功发展规律,顺应社会发展现实,把
智能气功学纳入共产主义体系去发展智能气功学,就可以保证智能气功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
而迅速地发展。

第二章 练功各部身形要求

气功锻炼着重于调神、调息、调身。运用意识、涵养道德属于调神(即调心),调整呼吸
属于调息,引动形体与各部身形要求属于调身。练功的各部身形要求是调身的基本内容,气功
诸门派(除自发功外)对此均有严格的要求。因为正确的姿势,可促进气血的流通,错误的姿
势(包括动作),则阻滞气脉的畅通。现以站庄为例,将对各部身形的要求叙述如下。

一、对头的要求

要求:顶头悬,亦称“头如悬磬”,指头要中正,虚凌向上,好似一根绳子连于百会(两耳
尖连线中点后一厘米处,相当于一般人的发旋处——与一般针灸穴位不同),把人悬于空中。

作法:一般作法是头向上顶,竖项,这样做颈项易僵。我们的作法是:头放正,喉头回收
(旧称“锁住喜鹊关”),下颏内含,意念从喉头上找百会,落腮,这样颈项自然后突,顶呈虚
凌之状。

作用:头为至高清虚之地,脑在其中,中医认为“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
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颈酸眩晕,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海论篇》)。
故头正、顶虚悬,不仅是周身中正之关键,而且可以诱导气机上升以养脑营神,使“神”主宰全
身活动之机能增强,而呈现精神抖擞。若头倾失悬则精神萎靡,身体难以达到平衡的要求。当
出现前俯、后仰、左右倾斜时,应于头顶求之。

二、对目的要求

要求:目似垂帘,含光默默,实即眼睑下垂,仅留一线光线,眼球在内平视,目光内收。

作法:两眼平视前方,眼睑慢慢地、轻轻地匀速闭合。动作从外眦始,目光随眼睑闭合而
内收,与意念合而为一,称之为“神光”。守上丹田者,将神光寄于上;守下丹田者,将神光寄
于下。寄上者古称“面南观北斗”,是收视返听之良法;寄下者古称“神光下照元海”,是益气添
精之妙术。目视(包括闭目观看)守上则眼珠上翻以视顶门,守下则眼珠下转以视元海。守上、
守下需因人、因病而异,否则有出偏之可能。神光之守,是光随神动,神气相随,所动之气连
及先天(实为混元气),故守上、守下皆无妨害。

作用:练功家认为“目为心之先锋”、“其机在目”。故闭目垂帘,是宁神内守的重要手段。

22
另外,目又是阴蹻脉、阳蹻脉二脉交会之所,故练功家均重视目之调摄。

三、对舌的要求

要求:舌抵上腭,亦称拄舌,旧称“搭桥”(将舌放下旧称“拆桥”)。

作法:初练功者应唇齿轻轻闭拢,齿似合非合,两侧臼齿如咬物,舌尖自然抵于上门齿内
与齿龈相交处。稍用意念即可,切勿用力,否则舌即僵硬而产生副作用。稍有基础后即可舌抵
于软硬腭交界处。

作用:任脉起于会阴,沿腹中线上行,止于唇下之承浆;督脉起于会阴,沿脊上行至颠转
向前,经眉中、鼻端,止于上唇里之龈交。舌抵上腭,可收到交通任督二脉之功。于是沿督脉
上升之气,化为津液向下降于口,气通时似有水从唇流出(实际不会流出),此时切勿张口,
而应宁神静待,使之顺行而下。

四、对颈项的要求

一般练功书中均称“竖项”,对此,本章在“对头的要求”中有不同作法,此不复赘。

五、对胸背的要求

要求:含胸、拔背。含胸不是扣肩,是胸前部稍事内含。拔背是背部脊骨自然竖直。

作法:含胸的做法是呼气,使胸前部——胸骨柄(颈前正中凹陷下之骨)与两乳头之间的
三角地带,稍事内含。要注意不是两肩向前内扣,更不是将胸部合拢,而是将胸部放松。因此
含胸必须和开胸相结合。开胸是胸部向两侧外开。作法是肩头(肩锁关节处)向外张开,于是
与含胸相辅相成,收到胸部放松之效。拔背的作法是大椎穴(颈后部高骨——第七颈椎处)向
上领,直通百会,使脊骨伸直。为了避免背部后突与抬肩之弊,故需落膀,即两肩胛骨自然放
松下沉。拔背与落膀相结合,则使背膀灵活。古谓“两膀相扇如两扇”,说的是上肢动作时,对
两膀的要求,这一动作的关窍在于落膀。

作用:心肺并居胸中,心主神明又主一身血脉之运行;肺主一身之气,又有“朝百脉”之功
能。含胸与开胸结合,可使胸腔开扩,心肺安于胸中,则气血流通畅快。而且胸背放松,利于
任督二脉的通达。又大椎穴旧称“上天梯”,谓其气难上行,拔背可助其行。且胸部是六阴经交
会之所,胸背放松,可使连于五脏(实际上还有心包——应称六脏)的六条阴经保持交接通畅,
从而保证五脏机能之正常。

六、对肩的要求

要求:松肩、空腋。

作法:把肩关节,肩锁关节(锁骨外端与肩胛骨喙突连接处——肩外前后两骨相连处)放
松而自然下垂。同时把腋窝部虚撑(臂与腋下距2~3公分),使腋窝空虚,似乎夹着一个“气饼
子”。做好空腋的关键是肩颙穴(肩头部的凹陷),肩窌穴(肩颙穴外部凹陷)放松,轻轻向上
外提,于是松肩与空腋形成自然的统一。否则只讲松肩,一味放松下垂,则呈现“溜肩膀”,不
仅影响体形的外观美,而且对气机流通,上肢的轻灵也有一定影响。

七、对肘的要求

23
要求:肘坠(垂)而悬。

作法:两肘放松,肘尖有下垂之意,关窍在天井穴(肘后大骨正中),小海穴(肘后麻筋
处)。但肘部不得用力下垂,否则肩肘必重滞,在垂肘之同时要悬肘(即肘有虚悬之意),关
窍在曲池穴(肘部横纹头)与肘髎穴。古人说“肘中窍”,就是说这些关窍都要开张,为此须保
持上肢的一定的弯曲度,勿伸得太直。

八、对腕、掌、指的要求

要求:腕要坐,掌要含,指要舒。

作法:坐腕的关键是神门穴(腕横纹小指端)注以向下之意,腕自然呈向下坐之势。含掌
是将掌心内含,好似持一气球,倘一张手,则气球掉下。如此用意,则含掌自然合度。舒指是
五指自然舒开,四个指头间留有一定空隙。大指与小指用意念在掌外会合。

作用:上肢有六条经脉:手三阴经,手三阳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作好松肩、空腋、垂肘、悬肘、坐腕,则六
经和畅,气机流通,上肢动作即有轻飘之势,气感可直达于指。又手在人生中(包括练功)的
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阴符经》中说,“宇宙存乎手”,说的是练功人可以通过手把握宇宙万事
万物的变化。这是因为在人类发展史上,手与脑的发展互相促进,形成了重要联系。现代科学
也证明意识活动对手的生物电影响最显著。因此在练功中,保证手的机能是非常重要的。作好
肩、肘、腕的姿势,为实现手的妙用,奠定了基础。

九、对腰的要求

要求:松腰。腰椎及其韧带,腰两侧肌肉等都放松,逐步改变腰部的自然弯曲状态,达到
站立时腰部伸直乃至后凸;坐时腰部伸直乃至前塌。伸直时不要硬挺,而是上下牵拉,好似各
脊椎骨轻轻重叠在一起。

作法:腰最不易放松,需要专练松腰法。一般没有专门练习过的人,可先将腰自然伸直,
而后微耸两肩,轻轻下放(同时意念中有放松腰的意识)即可。

作用:腰为肾之外府,肾中藏有元阴、元阳,化生元气,注于气海以滋养全身。又腰为支
撑人体的重要支柱,故练功家特别重视之。松腰可使腰部灵活。腰不仅要能转平圈,而且要能
转“立圈”与“混旋圈”。这一方面可增强肾的功能,使人元气充足;另一方面,腰部放松,可使
气血流通,从而保证主宰一身活动的职能。古人说“力发于足,主宰于腰,形于四肢”,又说“力
由脊发”,腰部不能放松,是不能达到此境界的。

十、对胯的要求

要求:松胯有两层含义,其一是髋关节放松;其二是骶髂关节放松(旧称泛臀)。

作法:松胯另有专练方法,这里只做简单介绍。臀部微微下蹲,呈似坐非坐象,躯干与腿
保持一定的角度。大腿根部保持空虚之三角。臀部向外后泛张,但不能向后、上翘。

作用:髋关节放松则下肢运用自如。另外骶髂关节在常人是一不能活动的假关节,唯妇女
怀孕晚期,此关节方能松张。练功者通过泛臀与丹田气充足,也可冲开这一关节。此关节冲开
后,丹田域界也可扩充,元气之蓄积也可加大,为全身关节的通关奠定基础。

24
十一、对腹的要求

要求:小腹回收,胸腹呈一直线。

作法:收腹不是使腹肌紧张,应该从髂前上棘(胯骨前面的小突起)处向背部阳关穴(骶
骨上)回缩,腰部直撑(初练时腰部有酸感)。这样便可收到收腹而腹肌不紧张的效果,否则,
气不易下沉而呈现气憋。

作用:收腹可帮助丹田元气内敛,加强内压,促进向周身运行。练功均重“实其腹”,欲“实
其腹”固然要通过全身锻炼使精气充足于腹,然而收腹也是其中重要一环。

十二、对尾闾的要求

要求:第一步,下垂;第二步,前扣;第三步,尾闾转动。这里仅介绍第一步。

作法:继松胯臀部下蹲后,意念中尾闾部似连着一根棍子,拄于地上,如此久久行之,尾
闾则可下垂(亦有专练方法)。

作用:尾闾部是督脉的起始部,垂尾闾可运动督脉而促其气之上升。又松尾闾可松动腰俞
穴(骶骨与尾骨相连处),这又是松腰之关键。

十三、对裆的要求

要求:吊裆、调裆、圆裆,阴囊不要接触到大腿内侧皮肤。

作法:古称“束腰下气把裆撑”,即把裆撑圆。包括三个动作:

1.吊裆:使会阴部上提。完成这一动作有三部分内容:①肛门(亦称后阴、谷道)外括约
肌轻轻收缩,使肛门微微上提,如忍大便状;②前阴部(尿道)肌肉轻轻收缩,如忍小便,呈
似尿非尿状;③会阴部(旧称海底)肌肉微微收缩,连及两大腿根内侧。

2.调裆:把裆调圆。此动作与松胯、泛臀、垂尾闾相结合,以会阴收缩为中心,形成四周
圆活而开阔的裆。

3.扣膝:膝内扣是做好圆裆的又一条件(作法见膝部)。

作用:会阴部是任脉、督脉、冲脉的起始点,裆调好,可使会阴不受压迫(注意:其他部
位只有放松,才可使气机畅通;而会阴部只有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才能保证其不受压迫),从
而保持任督气机的流通。吊裆不仅防止前后二阴漏气,积蓄阴精,若能结合呼吸锻炼,又是炼
精化气的关键。古人要求“天门常开,地户常闭”即指此而言。

十四、对膝的要求

要求:松膝内扣。

作法:膝髌稍向前屈(膝不能过脚尖),轻轻内扣,放松下沉,但髌骨(膝盖骨)要有微
微上提之意念。否则一味下沉,则有重滞之嫌。

作用:扣膝与股骨头外翻乃至泛臀结合,下肢的内劲则从外向内呈螺旋型下降至足。另外

25
扣膝又是圆裆的辅助动作,提髌则是保持下肢轻灵的要素。

十五、对足的要求

要求:两足平铺地面,把全身重量均匀地放在两脚,勿偏于一处。

作法:首先调整周身使之中正,而后大趾轻轻用意收缩,引气下行,周身重量沿两肩、体
侧、大腿外侧而降至足心。配合提膝,重力从踵传至足掌乃至五趾。此非一日可臻,需配合腰、
胯、膝的放松,两足方能逐步达到平铺。这与武功的“五趾抓地”不同。练武者,重在威风杀气,
养生可不必于此用功。

作用:两足平铺达到“力合五趾与涌泉”(不是形动的五趾抓地),是周身放松的重要标志
之一,只有这时,气才能真正下通于足与地气相接,周身气才能贯通。古人谓“力发于足”、“至
人呼吸在踵”正指此而言。

以上只是简单地叙述了各部形体的动作要领及其作用。至于其内部细微变化,只有在锻炼
中自己去体会,况且每个人的自身感受也不尽相同,故从略。

这些身形要求,不是一下就能作得合度,需经过反复锻炼。而且纠正姿势的锻炼不可在正
式练功时去体会,应在非正式练功时对每个姿势逐个仔细品查,否则,就违犯了练功时要专心
致志(入静)的要求,而影响练功效果。

第三章 引动形体

第二章讲的练功各部身形要求,练站庄时要这样做,练动功时,也要基本保持这个姿势。
如练捧气贯顶法、形神庄时,对顶头悬,下颏回收,拔背含胸,松腰松胯,松膝松踝,垂肩坠
肘等要求都要时常注意。不少同志练功出现肚胀、胸闷、头晕、脑胀,这是练功时形体动作做
的不合度。在平时走路、站着、坐着都要注意调整各部身形,一步一步地调整,一点一点去体
察,养成随时保持正确姿势的习惯。这样,练功时就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体会调整身形上了,但
应该有使形体姿势正确的意念。

练动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

一、松静自然

1.松

松是指形体放松。练功时形体不要紧张,不要使笨劲、拙劲,但也不要松松垮垮,而要保
持一定的紧张度。紧张不是使劲把肌肉绷起来,而是用意念去充斥,即口诀中说的“形松意充”,
这样就能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要做到形体放松,首先精神要放松。精神非常紧张,形体
是不容易放松的。怎样做到放松呢?一个捧气贯顶法的预备式和起式就可以帮助把身体放松下
来,一方面可采气、聚气、贯气,同时又可帮助放松。有的同志刚脱离开紧张环境松不下来,
怎么办呢?可以先松两个眉头,用手帮着放松,手指从眉中间往两边一拉,可以拉到眼角旁,
同时口中念:“松——(送)——”,把声音拉长点,“松”字由一声转换成四声“送”,把“紧张”、
身上的僵劲儿都送出去;也可以拉到耳朵旁,经过几个反复,很快就放松了,同时把乱七八糟
的杂念也排出去了。病人还可以加点把病送走的意念,跟送瘟神似的。这是发声放松法。还可

26
以用意想放松法,心里想放松就行了。从哪儿开始呢?先从头部放松,头部先从眉心放松,把
两眉向两侧展开,面部呈喜笑颜开状就放松了;然后百会、大椎、两肩……足,从上到下,逐
个部位放松,反复这样想,形体、精神就都放松了。

2.静

静是指精神要安静。静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一念不起的虚静;二是精神集中,念头集中于
一点。智能气功强调把念头集中到一点上来。练动功的静就是把精神全部集中到动作要领里边
来,用意念支配自己的形体运动。形体怎样动,意念就完全跟着形体动作走。意念一动,形体
就动;形体一动意念就动,形体和意念合为一体,这时就静下来了。“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
中有真意。”练拳是这个样子,练气功也是这个样子。这和练动功对静的要求是相符的,与练静
功的静不完全一样。练静功要求什么也不想,练动功则要想着你的动作,想着这个动作和意念
是干什么用的。如练捧气贯顶,动作是捧气,往体内贯气,意念里也应该是这个意念活动。

有很多书对练功中动和静的关系提法不一,有的说动中求静,静极生动。动中求静指练动
功时形体姿势在动,而内在的精神境界非常安静,神守在里面,不张扬。静极生动是通过意念
活动的静,使体内气血有一个比较相对的安静。当脑子非常虚静,一念不起了,身体里面就会
产生另外的运动——微观的气血运动,主要是指身体里的气机变化、内景变化、意念运行变化
等,一般说不包括形体的运动。因此静极生动的“动”字

与前边那个动中求静的“动”字不等同。当然,个别功法静极生动的动也可以是身体宏观的
动,这是入静后的自发功。一般说静极生动引起的是气机变化。

3.自然

这里自然指作动作符合自身运动的固有规律,不要非常强硬,勉强去做,要自然而然。但
是智能动功尤其是形神庄的许多动作是为纠正人们多年形体运动的偏颇而设计的,不符合日常
生活的习惯,做起来比较别扭,自然不了。所以开始学练时就得打破习惯,把动作尽力做合度。
形体动作如果不能完全做到合度,意念中也要做到。要懂得开始这种不自然是为了以后达到更
好的自然。练动功要松静自然,但不要急躁求静,不要老去想这个“静”字,那样就不自然了。

二、圆、柔、匀

有的同志问:为什么不提动作缓慢呢?对于刚练功的人来说,动作太慢了,就不容易均匀,
往往会打结。要慢而不断,快而不乱,要匀,要柔和,不能绷着劲。练捧气贯顶法的捧气时不
能像搬几百斤重的东西,推拉时也不能像推拉几十斤东西,一定要柔和,这样才能把松静结合
到一起。动作要圆润、圆活。怎么才能圆呢?捧气贯顶法练上肢的动作很多,肩、肘、腕三节,
作动作时要用圆撑力,用圆的意念从里面往外撑,不要一动就是个死角。同是一个角度,如果
意念缩着不外撑,动作形成的是个死角;如果有一个圆撑力,是从里面往外撑着的,不是往里
面挤的,从外一看它就成为圆的了。圆是为了便于气在整个肢体传送。有了圆撑力,从外面一
看就是气势磅礴。另外,动作方向转换时,不要直着回来,要有转个圈儿的意识。开始圈儿可
能画得大点,慢慢画得越来越小,最后无形了。

形神庄是牵动经络末梢的,好多动作是直棱直角的,要做到圆、柔、匀,要求是很高的。
动作均匀还可以做到,如转腰可以注意转匀点,做到圆就不容易了。怎么办呢?就按我们的动
作要求去做,开始做不圆,意念也应该是圆的。所以练形神庄要直中求曲,外方内圆。

练动功的要求,一是松静自然,二是圆柔匀。练捧气贯顶,还得加上一个“远”字,意念活

27
动要远。比如往下按,一定要按到地里边去;往外开要开到天边,意念放到天边;往上捧,要
沿着天边捧,意念放到太空,就好像摸着天了。再就是形体要远,往这儿一站就得有顶天立地
的精神状态,天底下就是我一个人,谁也没有了,一挥手到天边,我开始练功了。

三、蛇行蛹动

练气功关节要灵活,慢慢各关节都要放松,能够活动,达到大关节蛇行,小关节蛹动。练
捧气贯顶,胳膊一动不是直挺挺的,而是一个关节一个关节地动,练熟了后,很多动作都是颤
颤悠悠地走。练形神庄也是这样。如左右通臂,大关节是蛇形运动,这关节上,那关节要下,
两个相邻关节做相反的屈伸运动。做鹤首龙头,脊柱要成蛇形或前后、或左右运动,带动躯干
和下肢也是这个样子。小关节蛹动,一般是指手指、手关节,也包括脊柱、脊柱关节的运动。
所谓蛹动,是指两个相邻关节从相反方向动。手指关节的蛹动,一开始不作要求,等将来关节
的气能通过去了,气能动了,达到指端了,再要求也不迟。

大关节蛇行,小关节蛹动,要慢慢练。大关节蛇行好练,作通臂,两个膀子这个出去,那
个回来,相邻关节这个往回缩了,那个就伸开了,再加上胳膊,就出现蛇形了。蛹动怎样练呢?
可以从抓挠儿练起。手指一抓、一伸,一抓、一伸,配合掌心一含、一腆,一含、一腆,动作
要放松,不要用劲,慢慢从意念上走,关节松了,就好做了。也可以一个骨节一个骨节地练,
一节一节地屈伸。让哪个关节动,哪个关节就动,慢慢练它就听你使唤了。练动功就要一点一
点从这方面下功夫。

再有,动功中有许多手转动的动作,转手的时候大部分是用小指带动。为什么呢?第一,
小指平时不常动,为此,就要先动它;第二,小指属于心经,先动它就帮助了收神(神门在这
地方)。另外,手的转动不是一翻就完了,而是小指带着其它手指一拧转过来的,这样手的每
个关节都运动到了。用这个转法慢慢练,气机就和畅了。

四、腰为主宰

用腰来带动全身的形体运动,这叫“腰为纛手为旗”,腰就是旗杆,手和四肢是旗子。要想
摆动旗子,就得用旗杆带动,旗杆怎样摆动,旗子就跟着怎样摆动。练过太极拳的同志知道,
打太极拳躯体和上下肢的动作,力都从腰这里发出来,过去叫“一身备五弓”。一个身体五张弓:
脊柱是一张弓(是总弓。颈部和尾闾是弓梢,命门处是弓背,拉弓从这地方拉),两个胳膊是
两张弓(手与肩至大椎是弓梢,弓背在肘),两条腿是两张弓(足与胯至骶部是弓梢,弓背在
膝盖)。每当身体的哪一部分要动时,弓的中间弓背先动,就把身体带动起来了,显得有弹性。
可以这样体会一下,腰一发力传到两个弓梢,弓梢拉动很大,一震动,把气(力)震出去了。
这就是以腰带全身运动的机理。练武术强调一身备五弓,这五张弓都得会用。练气功虽然不更
多的强调它,但我们也要懂得以腰带动全身的道理,一提脚、一伸手都要与腰连上。捧气贯顶
法,手一起,是从腰起来的;推揉动作手是从腰推出去的;收式的拢气动作是腰先动,带动躯
体动、上肢动、手动。发力点都在腰部。又如做侧起前捧气,一开始胳膊是直着起来的,逐渐
要学会肩带着肘、肘带着腕起,慢慢的要会用腰带动。开始,不要一下子这样做,等姿势做熟
了以后再去慢慢体会。动作做得慢些才容易体会到,做快了,体会不出来。

五、神态自然

神态自然与松静自然不完全一样。神要静、要安祥。神态自然就是自自然然地练,既不紧
张又不起别的意念活动。心里总觉得美滋滋的,总觉得自己练功练得是最好的。不是说练得比
别人怎样好,那样就神态不自然了。有的人认为自己姿势不到家,不好意思去练功场练功,这
也是神态不自然。你应该认为我是给自己练的,即使立掌时手腕立不起来,我用力立成这个样

28
子了,也是最好的。不和别人比,自己尽力去做,认为自己练得是最好的,这样就达到了自然
而然。你首先对自己有个精神安慰,气机就容易和畅。如果你姿势练得不好,还老是和别人比,
心理不平衡,这样气机不就乱了吗?练功有基础的同志也不要认为自己比别人都强,你能和病
人比吗?他们手腕是僵直的,那是病人的基础,你还应该再提高。

把自己精神完全放到自己身体里边练功,这样自己总会有所得,就会神态自然。如果不是
这样,认为自己练得好了,就不可一世,这是错误的。有一个练形神庄的同志曾说,辅导员们
都不如他。他练给我看了看,动作练得是不错。我对他说:“你要和辅

导员比,你差得远了。你只不过会形动,不会动神。辅导员们不光会形动而且会动神。你
形体运动很柔和,可是神没贯上。我们这些辅导员,原来都是病人,北京辅导总站站长吴维同
志,原来半身不遂,腰椎骨上节节有骨刺,手只能摸到膝盖,高血压220/140mmHg,眼底动脉
出血,视网膜不好,视力为0.1,还有很多别的病。她是在这么个基础上练的,现在她病好了,
脑血管、脊椎的病都好了。就这样一位60岁老太太,一练功手能摸到地了,这还简单吗?你身
体健壮,因为你是搞体育运动的,不能和他们比。”所以我们不能拿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的不足。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不足,下决心非赶上别人不行,赶上了这个再和上边的比,这样来保持神态
自然不断上进,这样做是对的。我所说的要认为自己是练得最好的,是对你自己而言,那样做
是为了使你高高兴兴,始终保持气机和畅。这一点非常关键。我们练动作,关键是要意识舒畅,
不要老使自己心里闷着。所以练形神庄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练,不能强求。形神庄动作
难度很大,你一旦强求,欲速则不达。比如,做“平足开胯”,开前胯两脚外撇成一字形。你做
不成一字,可以先做个外八字,再一点一点往外撇。只有循序渐进,神态自然,功才会练好。
而且练形神庄,不仅形体要动,还要用神,关键是神与形相结合。比如说,要动胳膊,半身不
遂的能不能练?能。立掌分指,胳膊抬不起来,手指不会分,你就想胳膊往起抬,在意念里把
它抬起来。同志们不要以为意念抬手使不上劲,手并没动,当然开始使不上劲,慢慢练就使上
劲了。从使不上劲到使上劲就进了一步。再从使上劲慢慢练就会抬起来了。关键是要用意念支
配,神与形合。在教半身不遂的病人时,不必教他整体的,胳膊抬不起来先教抬胳膊,使劲抬。
一开始,他会拿膀子往起晃,不要让他用膀子晃,就得抬胳膊,绷上点劲这样慢慢一点一点就
抬起来了。然后告诉他使劲动手指、动脚趾头;用眼看着他,让他动,他能注意神与形合,发
挥意识的作用,同样也能好起来。千万不要以为非要立成什么姿势才叫形神庄,你能神与形合,
用神去指挥动作,这才叫形神庄。你只能抬那么高,不是也把气拉过来了吗?你抬得多,只不
过牵动的气多一点罢了。我们要重视形体运动和神结合的程度,注意意念活动的作用,光会动
形体,不注意意念充足,气不会充足。

你把手很自然地立起来了,但是有没有意念是不一样的。这样说有没有根据?咱们搞过关
于手的实验,把手往实验仪器一放,生物光有一个亮度。当把意念往手一注,做几个动作,亮
度马上增加两三倍,因为气过来了。手指是肢体的端头,这儿对意念活动最敏感,经常这样形
与神合,就会起作用。1986年春天,石家庄有个同志给我来信说,“我体会到形神庄的一个新练
法,早晨躺在床上,合着眼想每节动作怎样做,作完了半个钟头,也同样出汗了,而且每个地
方气‘酥酥’的非常明显。”这也是神与形合,这也叫形神庄,只要你想这个动作,想不到是不行
的;形神庄动作练得不熟也是不行的,必须有熟练的前提。过去有人打气拳,就在心里打,叫
打心拳。有的闭着眼想人在丹田里打拳,这也可以。形神庄也可以这样打。你体会了这种打法,
在练形神庄动作的时候,气感变了,内容也就变了。

六、分清虚实

练功者随着意气形的运动,身体各部虚实也会相应变化。对这些虚实变化只有分辨清楚才
能调节使之平衡,才能使形气神步入高级阶段的充实完美。怎样分辨虚实呢?

29
一、重心所在或靠近部分为实,偏离重心部分为虚;

二、意念所注之处为实,意念未着之处为虚;

三、气血充斥之处为实,气机未充斥之处为虚。

每一个姿势、每一个动作中都有虚实转换。只有把虚实转换弄清了,动作才能轻灵、自然。
分不清虚实,许多动作做不好。如练形神庄时你要把两脚分开,就得把重心放在脚跟上,脚尖
才能外撇,如果重心不往后放,两脚分不开。练捧气贯顶上提下按,不掌握重心的移动也做不
好。练功时的气机变化应该有虚有实,有了虚实的调剂才能一冲一弛。如果气机总是实的,就
容易出毛病,造成气机不平衡,必须一虚一实交替进行。类似这样的问题是比较多的。如手往
起一抬,上面是实,下面是虚;再一转,实的地方又转移了。形体每部分的阳面和阴面都有不
同,无论外伸、后展,虚实都在变化。这种虚实变化很细微,但很重要。形神庄的动作就是按
一虚一实安排的,虚实里边包括了力点的转换和重心的转换。所以,练功时要认真体会这些东
西。胳膊展出去再一转,看它的气机是怎么转的;往下落气机是怎么变的,仔细体会它,能够
慢慢注意身体里边气机的虚实变化,对气脉的流动很快就有感觉了。但我们不要把精神专注在
局部的气机流动或身体的内景变化上,这样,就把混元气丢了。要按神气相合的要求着重注意
整个形体外面以及体内的混元气。练功切记这个问题。

第四章 第一步功——捧气贯顶法

捧气贯顶法是智能动功的第一步功,是治病健身的基本功。其特点是:
1.意与气合,以意引气。通过姿势的开合和意念导引的配合,引动内气外放、外气内收,
从而畅通人与大自然的混元气的联系;可以敏锐人体感触机能。属智能动功的外混元阶段。
2.本功法是行之有效的采气、聚气之法。通过本功法的锻炼,可以迅速地学会与运用发放
外气治病的技能。

第一节 捧气贯顶法综述

I、捧气贯顶法简述

以捧气贯顶来命名智能动功的第一步功法,是抓住了第一步功法的根本。所谓“捧气”,就
是把大自然界的混元气用手捧起来。所谓“贯顶”,就是把捧起的气,贯入头顶并由此而进入全
身。为何用“贯”字而不用“灌”字呢?因为两字的含义有微小的区别。“灌”字指实物往虚的
空间里灌注;而“贯”字多指进入实物之中,有贯通、贯穿之意。捧气贯顶就是用手把气捧起
来,往头顶部贯,以求把头部、把全身贯通。这不仅是对捧气贯顶的字义解释,而且是练第一
步功的最根本的要领。
捧气贯顶法由起式、前起侧捧气、侧起前捧气、侧前起捧气(包括回气)与收式组成。其动作
路线,起式与收式是反正相因的,前起侧捧气与侧起前捧气也是反正相因的。动作虽然不少,
但实质是拉气与贯气两部分。其中拉气是为捧气作准备,属于传统功法中采气(方法多是手与意
念结合,把外面的气采归自身,详细内容见《智能气功科学技术-超常智能》)的范畴。捧气贯
顶法中的诸多拉气,蕴含着传统功法的“三才采气”、“六合采气”、“五行采气”等精华。贯气

30
包括向头顶贯气与向周身贯气两部分内容。它是从传统功法中的“灌顶”与“喂气”衍化而来。
“灌顶”也叫“开顶”或“摩顶”,是师傅给徒弟向头顶(道家称天门穴,佛家密宗称梵穴)发气,
多配合念咒与观想;往往可使徒弟有一定的内在感受,从而增强练功信心与练功意识。“喂气”
多是气功老师帮助弟子长功的手段:即向关键穴道发气、补气,从而改变练功者的气机。捧气
贯顶是自己给自己贯气、喂气,不仅可以收到传统功法中灌顶、喂气的效果,而且可以使练功
者很快掌握发放外气治病的技能。

Ⅱ、捧气贯顶法练外混元

如第一章所述,外混元指意识与外界混元气混化。然而混化不是目的,混化是为了人体更
好地吸取外界混元气为己所用。捧气贯顶法正是为此而设的。其机理如下:
混元气理论指出,人体的周围有一层弥散的人体混元气。这层混元气与人体内的混元气是
一致的,受着人体的整体活动(包括人的各部组织活动)的影响。人体内的气通过皮肤的毛孔、腠
理、穴道、关窍等散发到体外,形成混元气层。这一混元气层与人体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当人
的生命活动处在外开(如呼气或向外发力)状态时,人体内的混元气随着开而外出,使体外的混元
气层的范围扩大;当人的生命活动处于内收(如吸气或向内收力)状态时,人体内的混元气向内集
中,体外的混元气则随之入内,使体外之混元气层的范围缩小。混元气的这种一出一入的运动,
不是简单的内气外出与外气内入,而是人的混元气与大自然的混元气的混化过程。在此过程中,
人体内的混元气散发到周围的量越大、质量越高,对大自然的混元气影响越大,裹胁的外界混
元气越多;这样,当内收时,进入人体的外界混元气也就越多,从而增强人的生命力。鉴于意
识对气与人的生命活动有统帅、主导作用,捧气贯顶法巧妙地运用意识与生命活动的开合来引
动混元气的出入、畅通人与大自然的联系信道、强化人体内外的混化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这
一过程中的内气外放与外气内收是自然呈现的,不是用以意领气的强迫方式完成的。当意念外
开与虚空(或天地交合处)相合时,一方面,意识活动是向外开散之势,必然引动人体生命活动向
外开张,使体内混元气趋向于外;虽不着意于气,而气自动。此时气之外出、向外扩展是整体
的、全方位的,是体外混元气层的扩大。另一方面,意识与虚空相合,实际是与最原始的混元
气相合,这本身就是与大自然界的混元气的人为的混化。当意念想体内时,意念向内集中,引
动生命活动向内聚合,体外之气也随之内敛而入。
或问曰:如此运用意识-意识指向外在的虚空,与气功的固有特征-内向性运用意识岂不
矛盾吗?否。1.它符合内向性运用意识要求精神活动走向单一化、意识与虚空相合这一要求。2.内
向性运用意识的目的是使人进入气功态;而意识与虚空相合的状态,就是气功态,而且是高级
气功态的表现。清朝的气功家黄元吉曾指出: “唯能存心于虚无一气,此心此神即与太和元气相
往还,所谓神气合一,烹炼而丹者也。”(《乐育堂语录》)

Ⅲ、捧气贯顶法的练功特点

一、练捧气贯顶法的根本原则是神(意)与气合,以意引气,神气并重。这里所说的气,一是
大自然中的混元气,一是弥散在自身周围的自己的气,同时也包括自己身体内的气;不过是以
体外的气为主。其引动方法与原则如前所述。
二、借助形体运动的开合来强化意识活动的开合。这一练法似乎又像神形并重,其实不然;
因为它的主旨不是要强化形,而是借此引动内气外放与外气内收。
三、为了达到上述练功要求与目的,需要:
(一)神态悠闲,恬静安舒,怡然自得;即美在心中,乐在心中,且坚定自若。

31
(二)姿态要舒展大方,潇洒自如,不拘谨,不做作;要放得开,收得住。
(三)动作要柔软,圆润,连绵不断,快而不停,慢而不断,灵活自在。
(四)意识的开合是练好本功的关键。外开时意念要远开至天边,内合时合于体内-越深越好。

Ⅳ、捧气贯顶法的功效

一、通过人体与大自然混元气的畅通,可疏通全身膜络,打通人体关窍、穴道,使人体气
脉和畅;从而旺盛人体生命机能。
二、本功法得气快、气感强,治病健身效果好。
三、通过本功法的锻炼,可激发出一定的潜在功能,可敏锐人体的感触机能,如对大自然
的花草树木、山河湖海、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的感知等。
四、本功法是行之有效的采气、聚气之法。通过锻炼可迅速地学会与运用发放外气治病的
技能,如信息组场治病、信息组场带功等。

第二节 捧气贯顶法功法

预备式

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如立正姿势。目视前方天地交界处,两眼轻轻闭合,
目光收回。
(图 2-1)
念口诀:顶天立地,形松意充。外静内敬,心澄貌恭。一念不起,神注太空。神意照体,
周身融融。

Ⅰ、起式

一、小指带动,指掌慢慢上翘;成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与臂成直角;意想手心与地气相
接,以肩为轴,两手做前后拉气 3 次。向前推,手臂与身体的夹角约 15°;向后拉至体侧。(图
2-2)

32
她图 2-2

二、以小指带动,松腕,转掌心相对、虎口向上;臂放松,与肩等宽,从体前向上捧气;
至手与脐平,掌心微含,回照肚脐。 (图 2-3)继而转掌心向下;意想两臂延伸到无限远,在
无限远处,两臂(两手与肚脐同高)向两侧外展至背后;小臂微收,转掌心向内,掌心微含,回照
腰部命门穴。(图 2-4)而后小臂上提,顺势内收掌腕至两肋旁,掌心向上,用中指端向大包穴
贯气。(图 2-5)
三、随后转指尖向前,两臂向前伸出与肩平;掌臂微收,掌心微含,中指回照印堂穴。(图
2-6)随之两腕微微转动,带动十指斜相对,而后转肘外撑,力点在肘,带动两臂向两侧展开。
(图 2-7)至左右成一字与肩平,小指带动,转掌心向下,连续转掌心向上;意想掌臂延伸至天
边;沿天边向上划弧,至头顶上方两掌相合。(图 2-8)而后沿头正前方下降至胸前呈合十手-
大臂与身体呈 45°,两小臂成一平线,中指尖向上,拇指根对着膻中穴。(图 2-9)

33
图 2-3 图 2-4 图 2-5

图 2-6 图 2-7

34
图 2-8 图 2-9

Ⅱ、前起侧捧气(第一节)

一、合十手转指端向前并推出,至两臂伸直,高与肩平。 (图 2-10)逐渐分掌,转掌心向
下,立掌外撑(掌指上翘,掌心外突,掌与臂成直角);两掌分开,与肩等宽;意想掌臂延伸至天
边,在天边推揉 3 次。推揉要肩、肘、腕一体,两肩沿上-->后->下->前顺序划立圈。推时,
以掌根带动掌臂前推,掌心外突;回收时以肩带动,肘微下垂,掌心内含;意想从天边收回体
内。(图 2-11)而后立掌外撑,意想掌臂延伸至天边,以掌带臂沿天边左右水平拉气 3 次。左右
拉开约 15°,再合拢至两臂平行。(图 2-12)

35
图 2-10 图 2-11 图 2-12

二、立掌外撑,意想掌臂延伸至天边,沿天边向两侧展开至左右平肩,在天边推揉 3 次。
推时,以掌根带动掌臂外推,掌心外突;回收时以肩带动,肘微下垂,掌心内含;意念从天边
收回体内。(图 2-13)而后立掌外撑,意想掌臂延伸至天边,沿天边做上下拉气 3 次。向上拉约
15°,向下拉至平肩。(图 2-14)
三、松腕,转掌心向上;意想两手延伸至天边,沿天边捧气至头顶上方;两臂微曲,腕与
肩等宽,掌心微含照向头顶;停留一个呼吸的时间,向头顶贯气。 (图 2-15)两手沿体正前方
下降至肚脐。两中指相接,点按肚脐。(图 2-16)

图 2-13 图 2-14

四、两手中指平脐向两侧扒开转向身后,至命门穴,两中指点按,而后沿膀胱经下至两足。

36
(图 2-17)两手沿足外侧抚至趾端并敷于足面(手指、脚趾同方向),向下按揉 3 次。下按时,膝
向前屈,身体重心前移至两手;意想手心通过足心入地。抬起时,提膝,臀部微上抬,身体重
心后移至两足,两手不动;把放出去的意念收回体内。(图 2-18)而后,两手稍起,转手心相对;
意想把地气从地里拔出,捧在手中,如捧气球。而后,两手分开,转掌心对向两腿内侧,沿足
三阴经向上导引至肚脐,(图 2-19)中指点按。而后两手分开还原体侧,自然下垂。

图 2-15 图 2-16

Ⅲ、侧起前捧气(第二节)

一、两臂从体侧阴掌(手心向下)上提,成一字。(图 2-20)立掌外撑;意想手臂延伸至天边;
沿天边向两侧推揉 3 次。推时,以掌根带动掌臂外推,掌心外
突;回收时以肩带动,肘微下垂,掌心内含;意念从天边收回体内。(见图 2-13)而后立掌外撑,
意想掌臂延伸至天边,沿天边做水平拉气 3 次。向前拉约 15°向后两臂成一字。(图 2-21、图
2-22)

37
图 2-17 图 2-18 图 2-19

图 2-20

二、立掌外撑,意想掌臂延伸至天边,沿天边向体正前方合拢,与肩等宽,在天边揉推 3
次。推时,以掌根带动掌臂前推,掌心外突;回收时以肩带动,肘微下垂,掌心内含;意念从
天边收回体内。而后立掌外撑,意想掌臂延伸至天边,沿天边做上下拉气 3 次。向上拉约 15°,
向下拉至平肩。(图 2-23)
三、松腕转掌,意想沿天边捧气至头顶上方;两臂微曲,腕与肩等宽,掌心微含照向头顶;
停留一个呼吸的时间;向头顶贯气,两手下降至印堂穴;转掌心向内,两中指点按。(图 2-24)
沿眉向两侧分开,向后至玉枕骨下,两中指点按。而后,两手沿项下至背,两中指点按第三胸
椎处。(图 2-25)再绕肩转回体前,掌心紧贴身体,从腋下向后,两手至背后,尽量向上。 (图
2-26)两手沿胆经、膀胱经下至命门穴,两中指点按。(图 2-27)而后两中指沿腰带分开,回归
肚脐,两中指点按。
四、两手沿足三阴经(腿内侧)下至两足,沿足内侧抚至趾端。(图 2-28)两手敷于足面,按揉 3
次。下按时,膝向前屈,身体重心前移至两手;意想手心通过足心入地。抬起时,提膝,臀部

38
微上抬,身体重心后移至两足,两手不动;把放出去的意念收回体内。而后,两手稍起,转手
心相对;意想把地气从地里拔出,捧在手中,如捧气球。而后,两手分别沿足外侧至足跟,转
手心向内,沿膀胱经上至命门穴,两中指相接点按(图 2-29)。沿腰带分开,回归肚脐,两中指
点按。两手分开还原体侧,自然下垂。

图 2-26 图 2-27

图 2-28 图 2-29

Ⅳ、侧前起捧气(第三节)

一、捧气
两手如捧物,虎口向上,两臂与正前方成 45°上举;(图 2 白 30)意想沿天边捧气至头顶上
方;手心微含,照向头顶,停留一个呼吸的时间,向头顶贯气。(见图 2-15)两手沿耳侧下落至
两肩前,转掌心向前,立于肩前。(图 2-31、图 2-32)

39
图 2-30 图 2-31 图 2-32
二、回气
(一)右掌坐腕向前推出,臂似直非直;松腕,小指带动,转掌心向左,微含。 (图 2-33)
向左划弧拢气,约 90°时,拇指掐于中魁穴; (图 2-34)其余四指轻轻并拢,继续向左拢气至
身后,约 180°,由身后回归左胸前,中指点在左侧气户穴贯气。(图 2-35)
(二)左掌坐腕向前推出,重复右手动作,方向相反。
(三)拢气后,两小臂在胸前呈十字交叉状,大臂与身体呈 45°。(图 2-36)自然呼吸 3 次。
吸气时中指点按气户穴,呼气时微放松。而后,松开掐诀双手,两臂前推,两腕转动,掌呈莲
花掌,两掌胸前合十。 (图 2-37)

40
图 2-33 图 2-34 图 2-35 图 2-36

图 2-37 图 2-38 图 2-39

41
V、收式

合十手举至头顶上方,上拔;意想举向天顶。 (图 2-38)两手分开,转掌心向前,两臂由
两侧下落与肩平,逐渐转掌心向上,沿天边向体前合拢,与肩等宽。
(图 2-39)掌臂微微内收,中指回照印堂穴。而后,两肘回抽,两掌指端指向体侧第六、七肋间,
中指端向大包穴贯气;向后伸出,向两侧外展。两臂转至两侧时,转掌腕使掌心相对,向体前
合拢。(图 2-40)两手重叠(男左手在内,女相反)放在肚脐上,静养片刻。 (图 2-41)两手分开
还原至体侧,慢慢睁开双眼。

图 2-40 图 2-41

第三節 怎样练好捧气贯顶法

捧气贯顶法看起来很简单,但其中蕴含着传统功法 中的很多奇妙功法与诀窍,练之得法,
可以直接进入高级层次;即使按照常规习练,也可以很快取得第二节中所述的练功效果。下面,
我们从运用意识与练功动作两方面阐述练好捧气贯顶法的窍要。

Ⅰ、正确运用意识

要想充分发挥运用意识的效果,一是提高对捧气贯顶功法的重视程度,二是加深对外混元
练法的认识,三是结合练功正确运用意识。
一、提高对捧气贯顶功法的重视程度
(一)功法中蕴含着高层次内容。捧气贯顶法不仅集聚了传统功法中采气、贯气之特长,而且
功法细腻,周到全面,动作正反相需,充分利用了人体的气血流注规律。本功法着眼于十二皮
部(经络学说的一部分),因为无论正气还是病气,从外界进入人体都从皮部开始,而后进入孙络
络脉经脉脏腑。本功法的全身导引、贯气是把正气贯入体内。另外,本功法中还寓有九
宫十三门的秘密功法。它在传统功法中是一种特殊练法。九宫十三门有三种:头部九宫十三门(也
有十六门的说法),周身九窍十三门,以及本功法的躯体九宫十三门。九宫十三门的位置:上有

42
天门(头顶),下有地户(会阴),身后有玉枕、身柱、命门,身前有印堂、膻中穴上玉堂穴下、肚
脐,两则有大包与京门;另外有一中宫点,此点是一活点,可上下移动,上界在印堂与玉枕的
中央,下界在肚脐与命门的中央,通常可固定在混元窍的位置。本功法中虽然去掉了传统九宫
十三门功法中的繁杂内容,但贯气时却保留了这些穴道的位置。练功时集中精神对这些穴道贯
气,不仅可加速练功的进程,而且可能会出现难以预想的效果。
(二)功法中蕴含着高层次练法。练本功法时多强调与虚空相合。它虽然是智能气功开放性的
根本内容,但它是从传统功法中的“以虚空为炉”、“以太极为鼎”的上上乘功法脱胎而来的。
我们暂且对传统之上上乘功法置之勿论,单就意念和虚空相合这一点来说,若能真正做到,就
很容易进入练功的高级层次。因为虚空是一无所着的,如果意识与之相结合,即可诱导意识进
入一无所着的空灵状态。在此状态中,意念微微一动,即可引动混元气的明显变化。古人所说
的“一吸则天地与之皆吸,一呼则天地与之皆呼”的“天地一橐箭”的景象,就是于此中体验
的。如果于此景象中返照自身,则可直接体察意元体自身,即古人所谓“直指本源”。当然这并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不过,若能于此反复琢磨,认真领会,对功夫的提高将大有裨益。
(三)功法中蕴含着高妙的采气之法。本功法中有各种拉气、推揉动作,如能使两掌掌心的吞
吐与意念的开合紧密配合,则是聚气、采气、养气的高妙功法。尤其是意念和虚空混元气结合,
则属采气功法中的最高法门。对此,有成就的古气功家多有论述。青城丈人曾指出:
“采补之道,非房中采阴补阳之事,而系采天地之气以补我之气,采天地之精以补我
之精,采天地之神以补我之神;因天地之化,以造我之化,因天地之命,以续我之命。天
地之气不息,则我之气亦不息矣;天地之化不止, 则我之化亦不止矣;天地之命不坏,
则我之命亦不坏矣。因天地之生生不已,以成我之生生不已,则天地之命常新,而我之命
亦常新矣。”(转引自《道家养生概要》)
黄元吉亦曾指出:
“大凡修道,必以虚灵之元神养虚无之元气。此个元气,非精非气非神,然亦即精即
气即神,是言精气神为一者也。然要修大道,非得此真虚元气不能也。 ”
又说:
“此气乃空中虚无之气。生天生地生人者,此也。唯能存心于虚无一气,此心此神即
与太和元气相往还,所谓神气合一,烹炼而丹者也。”(《乐育堂语录》)
由此可看出,意合虚空,实是与虚空混元气相合;采虚空之气,实是采气之无上妙法。
二、加深对外混元练功方法的认识
(一)外混元练法是建立在人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基础上的,它只是把人固有的自为进行的外混
元过程的规律加以自觉运用罢了(如本章第一节所述),因而它易
于显现出对生命运动的强化、优化效用。
(二)外混元练法尤其强调外气内收。对此要有明确的认识。在练功时,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
用,要想象虚空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有一种质地均匀、无形无象、透明无碍的混元气。经常注
意把这种外气收归体内为己所用。
(三)练外混元要注意加强自身的通透度,加强周身的开合能力,要发挥意识的主导作用,使
外气直入深层、直至中线上去;不仅是意念把气从外向里引,而且意念要在里面主动地牵拉。
这样练,有的人可通到中脉而入高层次;即使不能直接进入高层次,也可增强周身的通透与感
知能力。
(四)要充分重视练外混元时对神气并重练功方法的应用。关于神气并重的练功方法,前已述,
这里不覆赘。
三、练功时要正确运用意识
这里主要讲述练功前的八句口诀的意识活动,具体功法中的运用意识将结合练功动作讲述。
练功前要念八句口诀。念口诀时要边念、边体会,而且要认真体会它的意境。它是调整自
己的精神状态使之符合练功要求的重要措施,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对八句口诀的解释详见下面
的Ⅱ之一。

43
Ⅱ、做好练功动作

练动功必须按照动作的规范要求去做,而在练功的不同阶段,要求又不尽相同;初期按书
本上的规范动作去做,练一遍在 17 分钟左右;当动作熟悉后,做动作时要注意与意念活动配合
好,要把前述的各项意识活动与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当动作与意念活动能熟练结合后,又需
把动作向更细微方面发展。譬如做开合、推揉动作时,在往来过程中要加上掌心的含与凸(也叫
吞吐);肢体在运行过程中,可加入蛇形蛹动的内容等。下面把练每一个动作的具体注意事项作
一简要的介绍。其中,每一式的动作过程在这里叙述较少,应与功法部分合并起来研读。
一、预备式和八句口诀
(一)预备式的身形
预备式要求两脚并拢。这是智能动功异于一般动功之处。因为两脚尖和两脚跟并拢使腿也
靠在一起,可以使肾经和阴跷脉紧密地结合,对培补肾气有特殊的作用。肾有先天之气,可直
指本源。同时,下肢并拢连为一个整体,周身气机就整了。
周身中正。首先是头部,要按《各部身形要求》去做,要顶头悬,从头到脚放松,把全身
的重量放在前脚掌,用头顶百会带动身体微微前后晃动。这样,即可以使身体放松、平衡,又
可以把练功者周围的气场调动起来,对练功极有好处。
目视前方天地交合处,上下眼睑慢慢匀速闭合,目光回收。这是收神的过程。意念合着目
光收到和百会穴垂直处,重合一起。这里是传统功法的玄关祖窍;意念合着目光引虚空混元气
到这个部位,统一了神和气,进入练功状态。当上下眼睑闭合时,面部应呈似笑非笑状,使肌
肉得以放松。以上是形体要求。
(二)八句口诀
在练捧气贯顶法前,要默念八句口诀: “顶天立地,形松意充。外敬内静,心澄貌恭。一念
不起,‧神注太空。神意照体,周身融融。”这八句话,主要强调运用意识,意在作好精神准备。
从整体上讲,是要练功者和大自然界虚空连为一体,形体放松、精神安静地体会其中意境,从
而进一步调整形体状态、精神境界及周身气机,进入练功状态。
顶天:头顶的百会往上顶,头顶上方就是蓝天,一顶上方就顶到蓝天上的虚空。不必细辨
天有多高。当练功者意想蓝天虚空时,由于蔚蓝色带有万物生发的气机,会促进练功者生机盎
然。
立地:脚往下一踩,就踩到地球那面的虚空;不能想脚是站在土地、地板、洋灰地上,稳
稳当当、实实着着;那样,就会把练功者的意念局限住,人体的气就会滞留在地上。人生活在
地球这个实体物上,而地球是被大气包托着的。唐朝王冰所着七篇大论中说,地球为什么能在
虚空呆住,是“大气举之也”;地球是被大气托举着的,乃“虚空一细物”。练功者必须是站在
地球的立场上去想象,那样,周围就都是大气虚空,就可以通过意念把人体的气和虚空的气联
成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我们练“人天浑化”才有基础。打个比喻,鸡蛋里边有蛋黄,蛋黄的
上下左右都有蛋清;人在地球上,好比在蛋黄里呆着,蛋黄被蛋清包裹着,好比地球被大气层
虚空包着。如果练功者把自己当成蛋黄就自然地和蛋清混化一体了。会这样想象-运用意识之
后,头顶天,脚踩地,也就不局限于天、地,而自然和天地的虚空结合为一个整体了;或者也
可以想象自己的头在云的上面,脚踩入地中。这么一想,身体晃晃荡荡,气感就强了。
练智能功,虽然不讲阴阳、天地之气,但人是生活在地球上,与地球这个物体相联系的。
我们练功,要采撷外界最原始的混元气。地球里也具有这个层次的混元气。地球上的物质都是
从这个层次的混元气演化来的。我们练功前与天地结合成一体,也就和整体最现实的东西结合
了,所以一开始就要“顶天立地”。
形松意充。形松是形体放松,意充是意念向周围充斥。形松意充的内涵在《智能气功科学
精义》中有全面论述,这里仅结合功法简单谈谈。
形松:要求皮、肉、筋、脉、骨、内脏等都要放松,而这又是以神松为前提、为引导的。
还可以借助意念想象把皮肤的毛孔松开张大,把肌肉的纹理放松等,这样便于气的内外出入。

44
意充:有两层含义。1.意念充斥于形体。随着形松,意念充实到形松的部位(往往是意念
为先导,引导其放松),意充则气也随之充实(这是意为气帅,意到气到之故)。2.意念向自身以
外的空间充斥,即把意念充斥到天地六合(上、下、左、右、前、后)之内。这往往需借助于想象,
如想象自己成为顶天立地的巨人,自己的身体膨胀充塞于整个空间;也可以想象自己的意念充
满天地之间。这样,实际是把自己的心念扩大,使之能包容天地,便于使自己的意念和虚空混
元气相结合。
形松与意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意念充斥在自身之中与形松的关系更加明显:有形
松而无意充则松松垮垮,有意充而无形松则紧而僵;唯两者同时并举,才能达到松而不懈、紧
而不僵的和柔、灵活状态。
做好形松意充是练好捧气贯顶法的关键性的一步。它不仅可使心安神静、气机和畅,而且
可增强练功者的通透度。其过程是松、透、充。在形体放松的基础上,意念主动透入放松部位;
同时,气也就随之充斥其间。当神气充实于形时,对形的感知能力也就随之增加,就可以体察
到人体内部的状态(内景)。
外敬内静。“敬”字有尊崇、仰慕、敬肃,不怠慢或戒慎之意,是对人对事崇尚恪守于内的
心理状态。“静”字指精神的专一、集中。练气功者大多知道“静”是练功的重要内容,对“敬”
多有所忽略。实际上敬的心理状态,有助于静的状态的实现。试想一下,当你见到自己非常崇
敬的人的那一会儿,心中还有杂念吗?那种难以言喻的心情,那种热血沸腾的激动变化,不就是
在敬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的吗?用气功的理论来分析之,敬可以导致精神集中(也即静);而对生命
活动的激发,在《管子》中多有描述。如“敬除其舍,精将自来”、 “严容畏敬,精将自定”、
“外
敬而内静者,必反其性” 。宋朝之程伊川也说:“人道莫若敬,敬以直内”。这都说明练气功需要
有一种肃敬的心境。古气功师要求弟子敬师,其实弟子在敬师的过程中,强化了自己的修炼。
智能功反对搞个人迷信,不要求用古人那样的形式敬师。但我们每个练功者,应该敬重气功科
学,敬重自己的练功;只有敬重、不敢怠慢,才能做到一丝不苟,才能使自己更快地进入气功
态。
心澄貌恭。“澄”字是清澈透明之意,“恭”字是对他人的敬重之貌。恭与敬稍有不同,敬
字主要是自身内在的情意,恭字则主要是这种心境在体态、外貌韵表现。这句话是对“外敬内
静”的进一步延展。澄是静的延展,是心静如止水、清澈透明;表明脑子里不仅没有活动,而
且如水之清、如镜之明。这样就会增强意识的灵明度。恭是敬的延展,敬之心理状态从内而达
外,使人的身心内外都处于敬的心理状态中,从而加深了气功态的程度。
一念不起,神注太空。这两句是一个意思,是在前面敬、静的基础上,要求练功者心念专
一,不要起任何杂念,但不是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管。鉴于常人难以做到一念不起,于是要
练功者把意念与虚空(太空)相结合,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一无所着的虚空中。这么做不仅不
违背练气功的根本观点(内向性运用意识),而且是高层次练功方法(如本节工中所述)。为了使大
家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故再详细讲述之。
智能气功是开放性功法,要求把自己的身心和周围环境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两句口诀就是
通过意识把人和大自然联系成一个整体的有效方法。传统气功认为,最上乘的练功方法是以天
地虚空为炉,以自己的身心为鼎,以自己的精神为药材(一般功法或以身为炉、心为鼎,或以腹
为炉、头为鼎,或以下丹田为炉、中丹田为鼎等等)。所谓以虚空为炉,以身心为鼎就是用虚空
的混元气来冶炼自己的身心,把精神活动(药材)炼得纯而又纯。这种练法的关键,就是不能把意
念放在自己的身体上,要放到自身以外。这样,就能很好地吸取外界混元气为己所用,逐渐使
自身和大自然融合,即古人所谓“外其身而身存”。这是古人练功直接走上人天浑化的途径。这
种练功方法属“忘精神而超生”的范畴(丹道功多属“见精神而长生”)。当然智能功的这种“一
念不起,神注太空”,以及神与虚空相结合的外混元练法,与古人所说的上上乘功法并不等同。
实际上,古人能实 行以天地虚空为炉鼎者,亦并不常见。我们的“神注太空”,是把精神和蔚
蓝的天空,和空空悠悠的、无滞无碍的空明景象结合到一起,以使心中无染无着而虚灵明静。
神意照体,周身融融。是在神注太空的基础上,把意识从虚空收回来,观照自已周身上下。
由于意识与太空相结合时,和虚空混元气紧密连成了一体,所以当收回神意观照身体时,虚空

45
中的混元气就自然而然进入自己的身体;致使自身的混元气更加充实、和畅,,从而出现周身融
融的感觉。
为了能更好地把意念从虚空收回,并能带回更多的混元气,可以念口诀“空、青、来、里”,
也可以念“唵、蓝、来、里”。念口诀,一是利用音符振动起作用;一是借字意来引发作用,其
字义内容是使虚空中的青虚(实际是无色无味)之气来到自己的躯体里。念这一口诀,有助于意识
从专注虚空而回照自己的躯体。
综观这八句口诀,它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功法;它的内容,就是一个完整的练功过程。可
以使人从不练功状态,通过调身、调心,进入精神专一、人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练功状态。这
种状态,在传统功法中已是很好的境界了。然而,智能功是要更加积极地完善自己的身心,不
满足于这种近乎消极地等待方式,而是积极主动地利用已创造的人和大自然和谐的条件,进一
步主动练功。所以采取了主动地收神意来照身体,使神形相合而继续练功。这样可使自己在练
功时保持“人在气中,气在人中”的“人天浑化”状态。
二、动作
(一)起式。
翘掌下按拉气。动作要求是,手心从体侧由小指带动转向体后,再以腕为定点,把掌指向
前翘起来;转掌时,要连着胳膊和肩,整体地转,手与臂转一个四分之一的圆。下按拉气时的
一推一拉,开始学练可以是直来直去,前推 15°,后拉还原到体侧;熟练后,推、拉的动作就
可以划成弧形的长圆圈,并带有微小的起伏,使掌心一凸一含,一紧一松。往前推时掌心下按
外凸,推到极点,掌心内含回收;往回拉时掌心下按外凸,到体侧掌心内含回收,形成有节律
的按→收、

按→收,即呈 收 收状。加上意念,往下一按就到了地下的虚空,把

自身的气引出来和地下虚空之气接上,身体放松;往回收时手微徽一拧,通过这个小小的圆弧
把地下混元气兜回体内。单从动作看是推、拉,实际上是通过推、拉和收、按起到了一开一合
的作用。随着开合,身体外涨、内收。
三个推拉后,松腕转掌这个动作不能轻易一带而过。动作的要求是用小指带动从翘掌再转
四分之一的圆,使手从掌心向下还原至掌心对体侧;要连着胳膊和
膀子还原回来,这样全身的气就整了。当手往下一松,意念要直插到地下的虚空,把气捧起来,
手里珍重地捧起个很薄的气球,还拖着个大气“尾巴” 。当手微内扣、回照肚脐时,意念中要把
手中的气球送到脐内,借此把地下混元气源源不断地往肚脐里贯,往里想到命门。这样,地下
的混元气就穿透丹田,丹田的气就足了。
然后,仍以小指带动转掌心向下,臂随着转;手沿肚脐的高度,向外向后展。转掌展臂的
动作要柔和、连绵不断,不要有棱有角。转掌展臂走的是地盘。手按着地,捋着天地交接处外
展,把人放到天地之中,整个天地虚空之混元气随时往身体里边收。两手展至背后要往回微收,
配合两肘稍向外弯曲,手保持与命门等高。回照命门时,要从命门往里想。接下去是两手回收
到腋下,中指点大包穴。大包穴是个关键部位。人体每条经脉有一个络脉,一个络穴,共有十
五个大的络穴,大包穴是脾之大络。我们练混元气就必须把全身的络脉打开,点此穴,周身络
脉就张开了。因此点大包穴时,要精神专注地用两手中指往里按,也可用指尖从后向前划个小
圈再点按,似乎中指尖在体内碰上了,气就把络脉冲开了。届时络脉之气和畅,全身会有酥酥
的感觉,直通内脏,有时从里往外冲,有时从外向里冲。两臂前伸时,两手如托物,以此承受
天之气,两臂之间要用意念把它连接起来,似乎有物连在一起。回照印堂的动作,初学者可以
掌微内扣,熟练后可用中指末端向印堂一翘,动作越小越好,把手中之混元气球收至印堂,这
时,两中指尖如两条线汇合于印堂,印堂内就会有胀、紧的感觉或跳动感,甚至耳根部会有动
感。气进头里把上丹田打开,敏感头内关窍,利于开天目,导引意识感知。
以后的肘臂外撑动作,由掌心向上微微一转,掌斜着往外撑;力点在于用肩带肘撑拉开。
初学者按此拉开即可。熟练后可体会三种力量:一是用背膀往外挤,会感到挤不动;二是肩带

46
肘拉,感到两臂内有吸力,拉不开;三是两臂之间像有个大气球似的胀开,臂内充满了气。肘
臂外撑时手掌捋着天边走,把内外之气连在一起,气就整了。两臂将至体侧成一字时,用小指
带着手掌向下转四分之一圆,使掌心向下,接着转掌心向上。这个动作是在掌臂从两侧划弧上
升的同时连续完成的。这样,动作圆活,连绵不断,气才不会断。转掌时,意念放在天边,随
着手的转动把气搅起来,手臂在虚空中沿天穹向上捧气;胳膊要直而放松,两手如托物。这时,
会觉得两臂上举时沉而费力,这是承受了天地之气,两臂之气充足的表现。往上捧至头顶的过
程中,两掌臂带动虚空之气向天中聚拢,意念要引导此气沿天穹至天顶端最高处的中央(也叫天
心)处相合。随着两手在天的中心相合,空中聚拢之气,将从天穹直对头顶下落;意念要引气入
体。随着掌臂下落,掌根将至头顶时,再移到面前下落,肩放松,肘放平,肩胛骨圆撑,腋窝
不能挤实而要空虚,落到胸前呈合十手。掌根小臂不低于心口,拇指约在膻中至紫宫穴的位置,
大臂前斜 45°,肘臂内像有个气球撑着,这就叫合十手当胸。此定式不仅可使双手之气如环无
端的流通,而且可收到收摄心神之奇效,故宗教界特别崇尚此作揖之动作。
起式看来简单,实际上是走了地盘、人盘、天盘,遍及天地人三才,故也叫“三才式”。从
翘掌拉气,回照肚脐贯下丹田,为地盘;点按大包穴是向中丹田贯气;转掌照印堂是贯上丹田
走天盘。头顶两手相合是向百会、天门贯气。胸前合十落到中丹田,落到人盘,把上下统管起
来。智能功收混元气,虽不讲天阳、地阴之气,但可以从不同层次去理解体会。
(二)捧气贯顶法第一节,前起侧捧气。
接起式合十手,先将掌指转向前,平推出去,不是斜着推出。分指时,从掌根、小指、四
指、三指依次分开,拇指与食指仍连在一起,立掌后形成一个三角形(练功长久后可眯缝眼,从
三角形内看气或看到其它景象)。然后食指、拇指依次分开。分拇指时,两指间似有吸力与撕拉
感;拉开时要慢,拉至与肩宽,进行推揉。
在做推揉动作时,要用意念的出入带动气的出入,只管意念不管气。推时意念放在天边,
不要想气怎样流到天边, 。气随着意念就出去了。收时意念想身体内,气随意念收入体内。意念
一动气就动。这就是以意引气。通过推揉拉气和意念导引,引动内气外放与大自然界混元气结
合,使练功者周围形成人体混元气的浓厚气场;当意念配合动作一收,想体内,引外气内收,
引归大自然界混元气人体,使人体内的混元气增多,充实起来。
做推揉动作时,要先放后收,不是胳膊伸平了就收,而是意念带着气放出去与外界混元气
连上再收。往回收时,用膀子带着,肩臂的动势如火车轮子的传动连杆;肘要放松并微微弯曲;
手腕放松但不能耷拉着低于肩的水平线。掌内含,意想拇指与小指在前面 10 厘米左右相合,但
不合住,好象拿着东西手里又没有东西。回收时,肩在放松的基础上向上、向后转半个圈;推
时就向下、向前完成下面这半圈,正好用膀子和肩划了一个整圈。推时用肩膀直推到腕,腕要
坐住,把位于豌豆骨与尺骨关节部的神门穴撑开,立掌用神门穴带动推出去,掌心外腆,指尖
回翘。
整个推揉动作不宜过大,像在天边推揉一个有弹性的球,动作大会使球掉落;动作要小而
慢,柔和并带有波浪形。这样可使内外气粘合度大,不会形成两张皮而不好调动。前、侧的推
揉都应掌握这一要领,渐渐手臂会有气感与阻力。
平拉气。开始练时,要求开合不超过 15°,动作不要大;掌心外突,指尖往回翘,可使外
放之气又环流回来,熟练之后,开与合也不是直来直去的,应该有个掌心含→吐→含的过程。
一个开合有四个小动作:开到中掌心外腆,开到尾掌心内含。这一腆一含要划一个带有横∞字
的小圆弧,手上的气感强;身体也跟着开合的突含而一放一收,使全身内气外放、外气内收。
每做一个动作都有这样的意念,收的气就多了,身体就更加健康了。平拉气之后,立掌外撑外
展,气就跟着胀大了;手捋着天地交合处外展,意念随着就把人与虚空之气掺和在一起了。当
一字平肩两掌向两侧推揉时,意念与动作要领同向前推揉,唯应特别注意收气。上下立拉气的
要求与平拉气一样,开始要求起 15°,落与肩平。待熟练并有了气感以后,也要有收一按一收
的小圆弧,以便用掌心的含吐引导气机的收放。开始练功对此不要着意追求,勉强做反而没有
气了;等到练功逐步深入,手和身体能够放松蛹动了再这样做。这是练功的层次问题。
松腕转掌,是掌指往下放,意念应想着五个手指如立在天边的五个气柱子一样落下去;将

47
落平时转掌,像舀水似的转半个圆圈一拧,从地底下把气舀起来。松腕转掌的一沉、一转、一
舀,就在天地交合处捧起一个整的气。这时注意肌肉要放松,以大椎作力点把掌臂沿天边往起
抬,胳膊会觉得像被几十斤的大气压得酸痛,这是有了气感的表现。沿天穹向上捧气,意念和
起式中这一动作相同,一开始就不断往身体里贯气,而不是到了头顶后才贯气。手到头顶上方,
掌微内扣,约与肩等宽,气就像从天上降下的大气柱子一样,从头顶整个贯入体内;这时要想
会阴和涌泉,不要想气走的路线。停留贯气一个自然呼吸长的时间,身体随着一呼一吸放松,
气机下降,意念随着手往下导引,把气贯入体内。手经面前时,应像五个大钩子似的,从身体
里面把气挠下来,以增强身体的通透度。手到胸前转掌心向内,但不要碰到皮肤,离身体一厘
米左右从外面向下导引;意念引着气从里面走,往里通透到皮肤、肌肉、骨头。中指点按肚脐
时要想命门,把气引入体内,和从头顶贯入体内的那股气碰上,敏感的人会有“嗵”地一声的
特殊感觉。这是智能功的底层的中心,要在这里奠定根基。此乃关键之处,过去叫它为“立命
之基”。有了这个‘点”,就能逐步体会到里边的虚无是在当中的空点上,这个地方也叫“玄关”、
“中点”。在练功中,可用意念导引气慢慢体会,不可着意追求;否则即使出现这个交接点的动,
气也不纯正,气到了这里就托住不往下走了。
中指点按肚脐之后,沿腰带的部位,连着里边的动点向后导引。手的回环动作要自然,要
连续,不能抖擞;否则易把带脉之气抖擞断了。往回环转也应如此。点命门时要放松,把气送
到肚脐。从臀至腿后向下导引,拇指与其它四指要分开,虎口张开,拇指-在腿侧,其余四指在
腿后,把腿的经脉全管上。导引时要用手感应着腿里,一层层地往里透气,渗进去越深越好,
最好是渗到正中线,一摁似乎摁到骨头里去了。能通透进去,慢慢就可以感觉到肉什么样、骨
头什么样、血管什么样,手一导引似乎就可以摸到、看到它了;什么地方有毛病不正常,正常
组织与不正常组织的区别,也可以感觉到,就不用开天目去诊病了。
屈膝下蹲时要自然,不要僵硬,不要叫劲;头不要抬起来。两手敷于足面下按时,两膝要
并拢,脚跟不能离地;脚跟离地头后部不舒服,气也不稳。下按时掌心外突,脚心放松,身体
的重心前移,上身贴在大腿上;上提时重心后移,掌心微收,脚心也往回一缩。下按意念要透
过地层到下面的虚空,上提想身体里面。通过下按、上提的推揉,意念与地下的混元气结合而
引归人体。
拔地气的动作是两手分开到脚侧,意念从地深处像拔萝卜似的一抠一拔,然后两手沿腿内
侧向上导引(意念活动与下降相同)到肚脐。从里面走的气是借助手的运动用意念导引着走的。因
此,当拔地气时,手有拔的动作,脚心收缩,随着意念就把气引上来了。此时应注意,动作和
意念都要慢而匀,这样气就不会断。这股气从脚心贯上来顺着腿骨的中线往上走,敏感者会有
感觉;练功时间短的人可能还感觉不到从脚心上来的这股气,就先用手导引着气往上走。中指
点按肚脐,天地混元气在肚脐汇合,人体与大自然界的混元气在肚脐沟通,人与大自然就融为
一体了。
(三)捧气贯顶法第二节,侧起前捧气。
这节的动作与第一节前起侧捧气的动作,比如推揉、拉气、外展、合拢等是一样的,只是
行走的路线相反。第一节是从前边开始,到体侧把左右虚空之气捧起来贯顶;第二节是从体侧
开始,到前面捧气贯顶,故不重复讲解。
当两臂从体侧上起的时候,动作要求是以肩带肘、肘带腕、腕带掌指放松地拉起来,好象
手是被肩肘拖起来的一样;靠躯体近、离心脏近的先动,不要像做体操一样直着起。意念想手
在地下虚空带着气起来。两臂起平放松,用小臂的轻重感衡量两臂是否抬平;再以中指带动立
掌,这样就会端正而不偏斜。推揉拉气后,掌心外突沿天边向体前合拢,意念要让手与天边之
气粘合住,用肩往里合,把周围一圈的气都收进体内。当手从前面捧气时,意想背后面也有两
只手臂和前面一样向上捧气,把前后之气相合而后贯入头顶。随着贯气两手下落,至头前,用
中指点按印堂;气从这里进,意念引气深入,与在百会垂直下落之气相碰,敏感者会有“哗”
地一动的感觉。这是智能功的上层中点,是头里面的一个重要关窍,传统功法中叫“元神祖窍”。
捧气贯顶法第一节是两股气在肚脐玄关窍相碰,第二节在头里面元神祖窍相碰。传统功法认为
上面这点是“性”,下面这点是“命” 。上下两点通了,练功的性命双修就有基础了。实际上先

48
天性命本是一体,性命分开就属于后天了。智能功不讲这些,往身体里贯气自然就起作用,找
不到这个点就按外混元一步步地练。
点按印堂之后用中指引着,沿眉弓向后至玉枕骨下点按。点按时要透到里面想印堂处。有
人可能在点玉枕骨时气从里面走差路而出现幻觉,不必理会,继续练功。两手沿项部向下导引
时,手像钩子似的连肉带骨头往下挠,为的是通透到身体里面去。两中指集中点按第三胸椎棘
突下的身柱穴。这里也是个窍位。意念把气往下送,最好超过肩胛骨。构不着不必勉强。两手
绕肩经腋下至体后,拇指张开,虎口对体侧,掌心朝背,不要向外,意念把气接住引至命门点
按。其它与第一节要求相同。
(四)捧气贯顶法第三节,侧前起捧气。
这节功是继第一、二节的前起侧捧气和侧起前捧气把两侧和前后(即古说的“四正”)之气,
都贯入顶之后,再把“四隅” (即四个斜角)之气捧起来贯顶。开始时,是指尖向下,手指像带
着五个气柱子似的,从地下深处捧起一个拖着大气尾巴的大气盆子;随后,虎口向上,两手斜
相对,沿天边往上捧气。往上捧,是用肩往起抬,腋窝撑开,手掌微往里扣。当手臂将抬平时,
以阳掌为主沿天穹继续向上。渐渐向里收气到头顶。意念想着身背后也有两只手收拢四隅之气。
在头顶停留贯气时,自然呼吸要深细匀长。贯气后经耳侧下落,转掌向前,立在肩前;掌要正,
肘放松,尽量往回收。
回气。两手坐腕(神门穴撑开)向前推出时,臂尚未伸直就松腕转掌。这几个动作要自然连贯。
松腕时要求指掌下落如五个气柱子落在天边,转掌捞气时手呈半阴半阳状;转动上体要以腰带
动,体现腰为主宰,胯基本固定不动;肩放松。手由前捞气至体侧 90°,拇指掐中魁,继续向
后捞气。这时上身是以腰为轴转至体侧,当腰转回正前方时,掐中魁的手顺势绕肩摸回,中指
点气户穴。做此动作应圆柔连贯,一气呵成。转体时,应像甩鞭杆带鞭梢那样,鞭杆回来了,
鞭梢继续完成被甩出和收回的动作。只有把主要动点放在腰,肩放松,才能使腰、肩、肘、腕
成为一体。
这一节动作简单,主要是配合意念想着背后相对应的部位也有手,甚至想着有一圈手,从
四面八方在天顶交合,向头顶贯气。因为这一套功法意念向外,在练功者的周围形成了一个非
常好的气场,回气就是把练功时意念向外布起来的气场收归体内。回气中有拇指掐中魁,过去
叫“玉清诀” 。中魁穴在中指中节。手有 24 节,中魁属手的正中央。拇指掐住中央就把手上的
穴道都打开了。拇指往这个中心一掐,掌内含,气就进入体内。从经络上讲,拇指为肺经,中
指为心包经;肺主气,心主血,掐诀可使气血相合。从内脏讲,拇指指腹属脾,中指中节为心
包;脾主意,心包主神,掐诀可使神意相合,稳定心神,帮助回气,使气机升发。气户是气出
入之门户。中指点气户,意在引气入体,务必点准确。点按气户停留三个自然呼吸长的时间,
吸气时掐中魁的中指轻轻地往体内点按,呼气时放松;随着呼吸一张一合的运动,把肺和胸腔
的气机扩展开。因此,要求点气户时大臂不要压贴在身上,应向外圆撑。下一个动作是手腕向
前推,指尖向外展开,使手心向上转莲花掌;意念随着动作,十指尖沿天边转一圈;从掌根开
始合拢,指尖收着天边的气两手胸前合十。
到此为止,三节功的三个贯气法贯了三个丹田。第一个贯气法前起侧捧气贯下丹田;第二
个贯气法侧起前捧气贯上丹田,也照顾了下丹田;第三个贯气法侧前起捧气贯中丹田。两手点
气户后在胸前交叉,两手是收着气的,在胸前交叉处气最多,正好集中在膻中穴中丹田处。这
三个捧气贯顶收了天气、地气,再加上人的混元气,把三气就合上了,三个丹田也贯满了气。
在贯气时要有气贯丹田的概念,经常这样练,功力就出来了。智能功的三田贯气与丹道功炼精
化气的“三田反复”不同。我们是基于并借助于人的生命活动的这几个重点,利用的是大自然
界的混元气直贯上、中、下三田,使之内外合一。
(五)最后的收式是把大自然界之混元气和练功中身体周围形成的气场再一次收归体内。不要
认为收功式就可以马虎,它有整顿全身的作用。由于智能功着重练上、中二丹田,因此收式的
合十手是从中丹田沿体中线升到上丹田再至头顶向上,还要尽量上拔,使两侧的少阳、清阳之
气容易上升。把气往上一领,手似乎触到天顶,像把天分开一样两手沿天穹两侧下落,尚未落
平就转掌,沿天边向体前合拢,回照印堂,收气入上丹田。松肩坠肘手往后抽,点大包,初学

49
者中指一点即可;熟练后,在此用中指沿前上后下前顺序划个小圈,再一点把气送入
中丹田。手向后伸别低于命门,沿天边外展收气贯下丹田。这个收式又是一个“三田贯气”。然
后,静养片刻,两手还原体侧,两眼慢慢睁开。
练捧气贯顶法,可以把动作如推揉、贯气、导引等,分开单独做,动作可以做慢些,以体
会意念活动,学会如何正确运用意念。千万不要想气是怎么进出、有什么反应;否则,后天意
识的干扰容易分神出毛病。正式练功则按正常速度,集中精神去做就可以了。

附:捧气贯顶法的活用

练了捧气贯顶法以后,不仅身体里的混元气能增多,而且质量也能提高。有病的可以得到
治疗,没病的生命力会旺盛起来,还可以聪颖智能。泛泛地按捧气贯顶法去练,可对身体的整
体均衡起作用。如果想更好地、更快地对身体的某个部位起作用,还可以采取对局部进行贯气
的方法。哪个地方需要,就往哪个地方贯;有病的地方可以贯,要加强某个部位的功能也可以
往那个部位贯。为了便于大家学用,举几种用法作为示范介绍,目的在于启迪大家的思路。
一、开智法
坐、站、卧式均可,双手捧气至头顶上方,从上往下向头顶贯气;意念把气从天上贯入头
顶。两手随着往下降,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两手掌心慢慢重合到一起,覆盖在头顶,但
不要接触头皮和头发。然后两手先前→左→后→右个前地转圈,转 3 圈后回到头顶正上方。转
圈时要慢、要均匀;意念要集中,想一个大气柱子随之在头脑里搅动。转完 3 圈以后,往下按
3 次,往上提 3 次。下按时,意念要深入到头的深处,往头顶里边贯气,压通脑子;上提时,
意念要把头部振动一下,使头部的气血发生改变,气在脑子里边流通程度就会加强。接着再向
反方向转 3 圈,按提各 3 次。这个动作做完以后,两手平拉开,中指尖相接,向上慢慢提拉 3
次。尔后两手从头顶向两侧下落至耳尖上方,意念将头顶扒开;而后上升,两中指尖在头顶上
方相接,反复 3 次。然后两手向前到额部,两手掌重合,离皮肤 1~2 厘米,最多不超过 5 厘米,
再做两手沿下→左→上→右→下方向转 3 圈,回到额正前方,往额里面按 3 次,提 3 次。接着
反方向转 3 圈,然后再按 3 次,提 3 次。两掌慢慢下落到印堂前,沿下→左→上→右→下方向
转 3 圈,回到印堂正前方,往印堂里面按 3 次,提 3 次。接着反方向转 3 圈,然后再按 3 次,
提 3 次。这样练可以聪慧脑子。
二、明目法
坐、站、卧均可。双手掌心相对,距 5 厘米,于脐前捧气上升至目前方;大拇指根与眼平,
两手左右开合拉气。有气感后,转掌心对向目,距目 3‵5 厘米处做按提动作 7~10 次。按时意
念深入目中,提时与外气相连。尔后两手沿内→下→外→上方向揉转 7~10 圈,做按提 7~10 次。
接着反方向揉转 7~10 圈,做按提 7~10 次。如此为一度,做三度即可。每日一次。各种眼疾皆
可用。
三、贯气治病法
智能功治病不搞辨证论治,各种病都是向病所贯气。方法是两手先拉气,待有气感后向病
所贯气;意念是:疾病消除,功能恢复正常。反复拉气,反复贯气, 病皆可治疗。亦可仿照
对眼贯气的方法向病所贯气。

第四节 站功(三心并站庄)

三心并站庄是智能气功的基本功,静多动少,说它是动功也可,说它是静功也可,以往我
们是把它放在动功里讲授的,现在把它放在静功里讲授,并未改变这一功法的性质,只是为了

50
照顾静功体系-站功、坐功、卧功-完备而已。

Ⅰ、三心并站庄功法

总口诀是:七窍闭合鼻撩天,踩气两手在穴边,三心并合心念处,身轻气爽笑开颜。
一、姿势要求
(一)预备式
1.两足并拢,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目视远方天地交界处,两眼轻轻闭合,目光回收。
口微闭,用鼻作自然呼吸,意念中鼻与顶部通天穴相连。(图 5-1)
2.两脚踩气分开。两足跟不动,两足尖外撇成 90°,再以两足尖为轴,两足跟各外撇 90
°,呈后“八”字形。如此动作后,气即贯至两腿外侧阳经中。由于足内扣,足三阴经自然放
松,故能加强经脉之阴升阳降的功能。此动作旧称踩气。
(二)起式
足呈后“八”字形,动作、意念均与捧气贯顶法起式相同。
按捧气贯顶法起式微动作,做到两掌在头顶上方相合。沿头正前方下降至胸前呈合十手。(图
5-2 至图 5-9)

图 5-1 图 5-2 图 5-3

图 5-4 图 5-5 图 5-6

51
图 5—7 图 5—8

(三)身形要求
1.两臂下落;两手掌根分开,十指尖相接,掌心内含;呈半个球状,置于腹前;掌心对肚
脐。屈膝微下蹲,膝不过足尖。大腿根部空虚,腰部命门向后突,臀部呈似坐非坐。(图 5-10、
5-11)站庄姿势的高低依练功者的体质而定。
2.头部中正,虚凌向上,似悬空中。目似垂帘,含光默默,目光随眼睑闭合而内收,与意
念合而为一。舌抵上颚,展眉落腮,似笑非笑。含胸,将胸骨柄与两乳头之间的三角地带放松;
拔背,大椎穴向上领直通百会,使脊骨伸直,同时,两肩胛骨自然放松下沉,以使胸腔开扩,
胸背放松。松肩空腋,肘坠而悬。坐腕,含掌,舒指。松腰,腰椎及其韧带、腰两侧肌肉等都
放松,逐步改变腰部的自然弯曲状态。松胯,包括髋关节和骶髂关节的放松。尾闾下垂指向地
面,要求是以两足跟联机为一边,向后划一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中心即为尾闾的指地点。调
裆提会阴。松膝,轻轻内扣,稍向前屈;髌骨有微微上提之意。踝放松,足平铺。按以上姿势
站约半小时,时间长更好。

52
图 5-9 图 5-10 图 5-11

(四)收式
百会上顶,身体慢慢直立,两脚踩气并拢(按预备式踩气的逆动作)。双手转指端向上,胸前
合十;继续上举至头顶上方,意想举向天顶。两手分开,转掌心向前,沿天边向两侧下落与肩
平;逐渐转掌心向上,向体前合拢,与肩等宽。掌臂微微内收,掌指(同时用意念)回照印堂穴;
尔后,屈臂下落,两肘回抽,两掌指端指向第六、七肋间,用中指端向大包穴贯气。尔后,两
臂向后伸出,向两侧外展,展至两侧时,转掌腕使两掌心斜相对,向体前合拢。双手重叠放在
肚脐上(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 (图 5-12 至 5-15)揉腹,左右各转 9 周,温养片刻。两
手分开,置体侧自然下垂,两眼慢慢睁开。
二、意念活动
本庄法多守下丹田(脐部),方法是意念从周身各部向丹田集中,顶心向下,脚心向上,手心
向内, “三心”向丹田并合。 “三心并”即由此得名。初学功者,意念顶心、脚心、手心
可以分别逐个向丹田并。向丹田并合后,意念即可放开,安静、放松地站庄。当意念从丹田游
离时,再重新向丹田并合。
三、功效
本庄法发动真气快,富力强身作用明显。很快即可出现身体微晃动或微颤,身有热感,两
手之间出现吸力与张力,有难以外分与内合之感。此庄法不仅适于病人锻炼,而且是武功基本
功,是练动功松腰胯、松尾闾的捷法。站此庄只要姿势正确,不会出现自发动作。微晃或微颤
是身体放松的表现,与自发功不可同日语。但要注意:切不可把意念专注在“晃”、“颤”上,
否则也会因意念的强化作用而呈现自发动作。

53
图 5-12 图 5-13

图 5-14 图 5-15

Ⅱ、怎样练好三心并站庄

一、正确领会、实践总口诀的内容
三心并站庄的总口诀是:“七窍闭合鼻撩天,踩气两手在穴边,三心并合心念处,身轻气爽
笑开颜。顶心向下归丹田,手心向内归丹田,脚心向上归丹田,三心并合归丹田”。它贯穿于站
庄的全过程。用以调整精神境界,使练功者进入和保持练功状态。下面结合具体动作对口诀作
一解释。

54
“七窍闭合鼻撩天”。练功开始,要求周身中正,全身放松。目视前方天地交合处,两眼轻
轻闭合,目光匀速回收,收视返听。
收视返聴是指把人的眼、耳、鼻、口等七窍收于一处,使精神内守。具体做法是,目光收
至与百会垂直线相合处以收神;耳不听外界声响,返聴眼回收处的动静;舌抵上颚,指向目光
回收处;上下门齿相接,口唇轻轻闭合。鼻以意念下至会阴,从尾闾向头部通天穴一撩,如伸
出的两个触须,在头顶上方相合,然后收入头的里面。此即收视返听。这是通过用“七窍闭合
鼻撩天”布意,把神收回,使头部气血充足。
“踩气两手在穴边”。指两脚踩气分开呈后八字,气即贯至腿外侧阳经中,足内扣足三阴经
自然放松,俾加强经脉阴升阳降之功能,使脚和下肢整个底盘气机充足,人的头脚用气连在一
起,整个人体气机得以固定平衡。
两手掌分开,十指尖微相接,如碗状扣在肚脐上便于聚气。智能功练功直走中上二田。由
于生活中精气神的平衡业已形成,如若不管下田,气收摄不住精易丢失,故而相应照顾到下丹
田。手放在肚脐处,上至头下至脚,上下一裹,气聚合一起,头、手、脚三关布意,全身神、
气集中,意念比较纯正了,就三心并往丹田。
“三心并合心念处”。指三心并往丹田后的情景。三心并往丹田,首先是顶心向下归丹田。
方法是先想头顶,马上想肚脐里边,像手电筒往下照射。这时注意千万不要想气行走的具体路
线和过程,否则会出毛病。应按照引气的原则,只管意念,不管气,这样就可以收混元气而不
是后天的浊气。接着是手心向内归丹田。手心向内指从身体里边经胳膊到丹田,而不是手心直
对着丹田“抄近路”从外边走。初练者如不会这样归,可用掌心往里一缩,马上想肚脐里边,
使意念、形体和气机相合,从身体里边走。手心一缩,意念一动就可以起作用。不能故意引着
气顺着胳膊往肚脐走。从手心往丹田并合时,可以一个手心一个手心地并,熟练后就可以同时
并合。脚心向上归丹田也同上方法。丹田位于肚脐与命门中间的地方,三心并站庄是从丹田处
制约外面,从外面向里拽气。当站庄姿势合度,气机通畅,没有杂念,似守非守地守着丹田,
身体会有舒服感,心里喜悦,面带莞尔笑意,即“身轻气爽笑开颜”。
三心并合的具体方法有三:一是上述的三心并合方法。即从人体“三心”处向丹田并合。
二是从人体“三心”的外面延伸线的无限远处(即虚空)像大气柱子住丹田拽气向丹田并合。这二
者虽然仅此一点区别,但划定了两者锻炼的内容前者属内混元,后者属外混元。三是配合呼吸,
吸气时三心并向丹田,呼气时从丹田部外开向三心处。此法可与前面两种中任一种配合。不仅
如此,三心并合到丹田在不同练功阶段,并合到丹田的位置也不同。开始时并合位置在肚脐内;
练五元庄后,并合位置在混元窍;练中脉混元后,并合位置在脑中心。
二、正确的姿势是练好三心并站庄的基础
前面讲到的各部身形的姿势都要认真地去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腰与尾闾,这里再详细地
讲述一下。
(一)松腰:腰椎脊柱、腰韧带、腰两侧肌肉、脊关节都要放松。用百会上顶,尾闾下垂,上
下牵拉把腰抻直,不是硬挺。腰不要向前塌,要向后突,但不能瘪肚子。一般说身体健壮者丹
田气足则腰板直。体弱者,丹田气量少,脊柱无力,难以支撑身体重量,才用腰前塌来维持平
衡,遂产生不正常的生理弯曲。腰对丹田,丹田气足腰椎脊柱自然可以向后伸直。松腰的方法,
首先应练三心并站庄,可辅助练习面壁蹲墙:即脚尖顶墙,两脚并拢,腰向后放松,胸内含,
身体慢慢下蹲;起时用百会穴上顶,把身体拉起来。
练气功只有把腰松开,才能使周身气血流通,腰松不开,也易导致人体的阳气上升的多、
下降的少,会出现虚阳上越,得高血压、脑溢血、半身不遂等病。腰为肾之外府。肾中藏有元
阴,元阴化生阳气,注入气海以滋补全身。腰为人体重要支柱,故练功家特别重视。松腰为三
心并站庄中的重点。
一般不练气功者脊柱有自然的生理弯曲,古称“九曲黄河”。生理弯曲形成颈项向前弯,胸
椎后突,腰椎前弯,骶椎向后,尾椎向前,尾骨尖后翘。体弱者丹田气弱。由于丹田气不足,
故需加大脊椎的弯曲度,以维持身体之平衡。这是不正常的。智能功的三心并站庄,就是要解
决脊柱的不正常弯曲,使之气机通畅,强健身心。

55
(二)垂尾闾:三心并站庄对尾间的要求是,两脚呈后八字,以脚后跟联机为一边,向后划一
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中心即尾闾下垂的指地点。初练站庄者,姿势可略高些,尾闾够不到三
角形中心,臀部可能有些后翘;待腰放松,能直着向后突,臀就不翘了。大腿根部要回收成一
空松的三角,臀部要有往后坐的意思,呈似坐非坐状,使身体整着放松下来。腰不松开尾闾就
难垂到位置。与此同时还要把骨盆后面的骶髂关节分开,站庄中脚的姿势与膝内扣使大腿根部
往两侧拧掰着,就是用姿势和气机冲开 髂骨。形神庄第七节开后胯也有此作用。胯松开尾闾
才会动。腰、尾闾在站庄中十分重要。
站庄姿势正确与否要解决两对矛盾:腰向后突,小肚子不能往回瘪;大腿根部后收呈虚空
的三角使尾闾对准指地点,臀部不能后翘。解决的办法是,百会上顶,尾闾下垂,上顶下坠把
脊柱抻直的同时,用丹田气充斥使腰向后放松,臀部后挪,大腿根部虚空,使脊柱的运动范围
加大。垂尾闾的同时必须提肛,免得气机下降而出现下肢静脉曲张或疝气。
(三)目前社会上的站庄基本是三种:意拳站庄要求尾阊垂在两脚后跟联机的中点上,脚呈外
八字;八卦掌站庄要求裹臀靠胯,丁字掌;少林站庄要求马步庄,童子拜佛式,主要是泛臀,
挺胸叠肚,把肚子收起来。这三种一种裹臀,一种泛臀,一种垂尾闾。智能功是垂尾闾,与太
极拳和形意拳对尾闾的要求相仿佛。有些门派的站庄为把胯关节松开,一开始就要求泛臀,然
后尾闾前扣,目的是把会阴封住,便于接通任督二脉。有的扣尾间(一般是扣骨盆),采用裹臀靠
胯之法来练。各家门派为达松腰、松胯、垂尾闾之目的采取的方法和着眼点各不相同,这就是
目前有各种不同站庄的原因所在。大家明白各种练法的用意、好处,从而进一步掌握三心并站
庄的动作要领,理解其目的,便于掌握规律。

附:站庄松尾闾四步功

动功与内家拳都注重松腰胯,但罕有谈及松尾闾者。然尾闾能运动周身之阳气。依紫阳八
脉经,阳维脉就在这里。尾闾不松则气难以灵动。在尾骨与 骨相接处有穴名腰俞,即腰部气
血转输之处。前贤云:“欲松腰胯舍尾闾而何求” 。现将松尾闾四步功介绍如下。
1.垂尾闾:按前述三心并站庄练法的要求,尾闾下垂,呈似坐非坐相。能否练好垂尾闾的
关键在于尾闾下垂指向地面的位置是否正确。初练功者下蹲程度小,尾闾与指地点的联机成一
向后的斜线,随下蹲的程度加大,其联机亦渐趋垂直,待成垂直线时,即可转入第二步功法。
2.泛臀:继上式,两足平行站立,上身不动,两股骨头(髋关节部)向外后撑,膝内扣微微
内收,大腿根内侧放松,向后收,臀向后突(上身勿前倾),但不是上翘。这一动作可以拔开腰骶
关节,松开臀后面的骶髂关节(这是一个假关节,除妇女妊娠后期外,一般不能松动),从而使臀
向后、外泛(亦做翻)张,至骶髂
关节能松动,即可转入第三步功法。
3.扣尾闾:随着泛臀的练习与下蹲程度的增加,尾闾逐渐移到指地点的后面,尾闾与指地
点的联机呈向前倾斜的直线,于是尾闾从下垂状态变成向前扣的状态。指地点可以从三角形中
点渐向前移,直至两足联机中点。待下蹲到大腿呈水平状时,即可进入第四步功法。
4.转尾闾(亦叫尾闾划圈):两足尖稍向外撇,两手向前或侧平举,开始尾闾做前后划弧摆
动,继而做左右划弧摆动,最后做转圈动作。此式微与形神庄中的转腰涮胯动作似同实异。彼
是力催形动,转动整个骨盆;此乃丹田气动,转动仅在尾闾。古人把尾闾转动喻为钟锤、钟摆,
一是表明其重视程度,一是为保密。须知这是腰胯全松以后之事:尾闾灵动自如,气机圆活无
滞,已达全身一家、意气合一之境界;与开始即以意念为用而调动一些混元气不可混同。
综观上述可知,今日练动功的虽有的强调“垂尾闾”,有的强调“泛臀” ,有的强调“缩臀
靠胯” (也有扣尾闾之功效),实质并不矛盾。因三者是松尾闾不同阶段的要求。当然,如果把
某一阶段的要求局限化,当作整体或当作唯一正确姿势,则是以偏概全了。
松尾闾古人视为练功诀窍,奉为至宝,秘而不宣,至今少有知者。笔者数年来曾对少数人
谈过这一功法(指尾闾如钟锤),但未详明练法。为避免以讹传讹,:使这一古法为广大人民健康

56
服务,不揣冒昧,将这一功法分为四步功法介绍。实际上四个阶段是一气呵成,互相联系、彼
此渗透的。

第五章 第二步功——形神庄

形神庄是智能动功的第二步功,属内混元阶段;练形神混元,使体内混元气充斥、通达于
皮、肉、筋、脉、骨各层次中,使之融为一体。
本功法的特点是:(1)式子单纯,难度较大;其中多数式子均可作为庄法单独练习;(2)本功
法的难点在于着重运动韧带、小关节和平时很少运动的关节,唯其如此,故发动内气较快,可
运气于发、肤、指端;(3)要求神与形合,以形引气,形松意充,匀缓和柔,外方内圆,蛇形蛹
动,周身一家,动中求静。
本功法的功效是:(1)抻筋拔骨,强身壮力,健美身形;(2)放松形体,和畅经脉,激活真气,
利于开关通窍;(3)更易形神,增益智能,是深究气功之阶梯。
形神庄全套功法除预备式、收式(与捧气贯顶法基本相同)外,共分十节,歌诀是:鹤首龙头
气冲天、寒肩缩项通臂肩、立掌分指畅经脉、气意鼓荡臂肋坚、俯身拱腰松督脉、转腰涮胯气
归田、平足开胯分前后、膝跪足面三节连、弹腿翘足描太极、回气归一转混元。

第一节 形神庄综述

Ⅰ、形神庄简介

一、形神庄的含义
形神庄是一特有名词,是指智能动功的第二步功。它的含义是什么呢?首先从字义上讲,形
指形体;神指神意(即意识);庄字在这里当姿势讲。三字连起来就可以理解是关于练形、气、神
的姿势。形神庄的特有含义是:神合形、形受命于神的锻炼形神合一的功夫。它是在练第一步
功后畅通了人与大自然的混元气交换信道的基础上,在人的混元气比较充足、人的生命功能比
较健康的基础上,继续深入锻炼的功夫。
二、形神庄练内混元的形神混元
智能动功练内混元的功法有形神庄与五元庄。形神庄练内混元的形神混元,五元庄练内混
元的脏真混元。五元庄将在第四章介绍。这里先讲形神混元。
(一)何谓“形神混元”?在练功时充分发挥沉伏逻辑思维后而呈现的感觉运动思维的作用,
把神意活动与形体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就初步达到了形神混元。常人的形体运动虽然也是受
神的支配,但神的注意力并未集中于运动的形体上,而是集中于运动的目标上;属于外向性运
用意识。练形神庄要求神意完全集中于运动着的形体及与之相关的部位,使神意逐渐透到形体
的皮、肉、筋、脉、骨各部组织中去。鉴于神意对气的统帅作用,神意透入的部位,气也就随
之而入,从而改变了各部组织中的气的分布状态。在常人各部组织中,气的分布多集中于该组
织的膜上。随着神意的集中与透入,一方面气量增多,一方面气随神意向组织深部透入,逐渐
形成各部组织的内气充足、内外无别的混元状态,即称内混元的形神混元。
(二)以神形并重的练法来练形神混元
“神注庄中、气随庄动”是练传统动功的基本原则,形神庄采取神形并重的练法就是这一
原则的活用。练功时要求神意集中于相应的练功的形体。开始多属于“神念形”的层次;如果
练外混元有了相当基础,譬如对气已经有了体察能力,在神念形的同时也可能会感觉到练功部
位的气,进而体察到练功部位的状态,从而进入“神观形”的层次。征诸实际,很多人在练形

57
神庄时,是“神念形”与“神观形”相辅为用。在练功中,神与形合是需用大功夫的,首先必
须把每一动作做到合乎标准要求,做到熟练、松静、自然;然后,闭着眼练完全套功,其中有
几节功闭眼不易掌握平衡的也能练下来,这标志放松、平衡有了基础。然后根据不同的练功内
容加练全身的不同窍点,这是从局部练全身的快捷方式。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神与形合也是传统气功中的一种上乘练法。李清庵说: “身心合一,
神气混融,性情成片,谓之丹成。”(《中和集》)陆彦孚真人也指出:
“神者生之本,形者神之舍,
道以全神,术以固形,神全而形固,则去留得以自如矣。”当然,我们初练功的神合于形,与上
述传统气功中的身心合一的内容不是同一层次。列举古人论述,只是借以表明以神形并重的方
式练功是不违背传统功法中的上乘练法的要求的。如谓不然,试看《修仙辨惑论》所述: “夫
天仙之道……以身为铅,以心为汞,以定为水,以慧为火。 ”传统气功炼丹需是“汞投铅”,依
此所述的上品丹法就是心身相合了。当然,这里还须有一系列练功要求,不属本篇内容,故略
而不述了。

Ⅱ、形神庄的功法特点

一、动作难度较大
本功法中的诸多动作,多是从武术气功与传统气功的动功中的诀窍化裁、变通而成的。表
面看来全套功虽然才十节功,每节功中彼此连续性不强,而且动作比较单调,动势直多而圆少,
似乎不如捧气贯顶法优美、舒展、大方,不那么吸引人;加上本功锻炼的着眼点在于补救常人
运动造成的形、气之偏,,故其动作多有背拗日常运动之习惯者,其中有很多动作是牵动日常很
少运动的小关节。初练功者,只要把姿势做正确,就一定会觉得非常别扭,以致酸疼难忍。有
些动作,初练时需要用力,否则难以达到规范要求,所以练起来往往有疲倦不堪的感觉。需知
这是抻筋拔骨、矫正身形使之完满,开关通窍、强壮身体的必由之路。
二、形体动作从上到下,非常全面
由于形神庄强调形体运动,所以对练功部位的安排非常周到细致,可以说基本上照顾到了
全身各个部分。从躯干来说,有头、颈、胸、背、胁肋、腹、骨盘、尾闾、会阴等一个完整系
列;从上肢来说,有肩、肘、腕、掌、指的系列;从下肢来说,有胯、膝、踝、足、趾系列。
不仅如此,从动作的配合来说,又是左右对称、前后平衡、上下相关的有机组合,注意了肌肉、
肌腱颉颃运动的牵张与收缩的协调,扩大了关节的屈伸扭转的幅度。总之,使全身的绝大部分
运动组织得到在神意支配下的锻炼。因而练此功可以使气机平衡,并朝着完美健康的方向发展。
这对于健美身形,有难以估量的效用。
三、调动气机的方法重在以形引气
捧气贯顶法讲的“以意引气”所引动的气是人体内外的混元气,但难以引动经脉之气。经
脉之气有它自己的运动规律,但受形体的运动与内脏活动的影响。常人的形体运动实际上是两
种引气的有机结合,试详述之:当人发出运动的指令后,意识运动就指向了参与运动的部位;
与此同时,混元气也向运动部位集聚,此即常说的“意到气到”。这是一个向运动部位聚气的快
过程,是瞬间完成的。当运动部位产生了运动之后,形体随运动发生各种变化。这些变化牵动
经脉之气,促进其敷布与传输,使运动部位的经脉之气增多。这是一个慢调节过程。它和以意
引气相辅为用,共同保证形体运动等生命活动。
练形神庄讲“以形引气”,而所引的气是经脉之气,这与智能气功练混元气不相矛盾吗?否。
因为经脉之气与混元气不是互相对立的两种气,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经脉之气可以转化为混
元气。另外,练形神庄以形引气虽然有强化经脉与经脉之气的作用,但与练经脉周天所起的强
化经脉与经脉之气的机理与结果都是不同的。形神庄是通过运动形体,提高需要量,使之加强,
并强化其转化为混元气的效率。经脉周天是通过呼吸与意守经脉来强化其功能,但不重视向混
元气方面的转化。
练形神庄引动气机的过程,完整来说,是“意引气,气引形,形引气,气动意”。意思是,

58
由意念引动气向运动部位集聚,神气结合产生了形体运动;形体运动又牵动经脉之气,使局部
的气充斥,血亦随之相应增多,局部产生充涨与流动感。这种感觉又反馈回来使意念集中于运
动部位,而集中的意念又导致混元气的集聚。这就是练形神庄的气感异常明显的道理所在。或
问曰:若依此理,一切动功都可依此模式解释,为何把它说成是练形神庄的特点呢?同是智能功
的捧气贯顶法为何就不具备这一特点呢?这是因为,形神庄从运动部位与运动形式都注意了牵动
经脉与经脉之气的缘故。详见四。
四、充分调动发挥经络的作用
尽管智能气功对于中医的经络理论有革新性的认识(详见《智能气功科学基础-混元整体理
论》);然而在传统的经络理论仍为中医、气功所广泛接受与运用的今天,我们还是采用了传统
的中医、气功的经络理论来阐述形神庄功法的特征。
经络论认为,经络内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这就是说,每一条经都是里面连着内脏,外
面分布到四肢;每条经中的气,都有其流动特征。身上的经脉是互相连通的,手与手指是手的
阴经与手的阳经交接之处,头是手的阳经与足的阳经交接之处,足是足的阳经与足的阴经交接
之处,胸腹是足的阴经与手的阴经交接之处。另外,人的真气与外界之气是要进行交换的,而
外气之进入人体多经由手足之端。一向被中医所重视的“井荥俞(阳经中还有原穴)经合”-五俞
穴,就是外气(当然也有体内的经外之气)直入经脉的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经络论中把四肢
末视为经络的根本,而头与躯干的内脏部位,是它结束的标位。 《黄帝内经‧灵枢‧根结篇》中
说:
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
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
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
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
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
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
足太阳根于至阴,溜于京骨,注于昆仑,入于天柱飞场也。
足少阳根于窍阴,溜于丘墟,注于阳辅,入于天容光明也。
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入于丰隆也。
乎太阳根于少泽,溜于阳谷,注于少海,入于天窗支正也。
手少阳根于关冲,溜于阳池,注于支沟,入于天牖外关也。
手阳明根于商阳,溜于合谷,注于阳溪,入于扶突偏厉也。
正是由于各条经脉的交换部位,气的内外出入的交换部位,经络的本、根多在肢端,所以
形神庄就根据这些经络、气血循环的道理进行安排,着重活动肢端末节。如第二、三节都是上
肢的肢端,七、八、九节都是下肢的肢端。第一节是头部的端头。这是因为,根结的结在头上,
根在肢端,头一动就会带动四肢;而四肢一动就把全身的经络、气血牵动起来了。这就是形神
庄气功以形引气的机制,也是形神庄功法的理论根据和身体气化表现。
正是由于形神庄能牵动经络,所以它可以内连脏腑之气、外通膜络之气,使周身成一整体。
形神庄是智能动功中的核心内容,作用较广泛,练时需要特别下苦功夫。

Ⅲ、形神庄的练功特点

总的来说,练形神庄的要求是“身形合度,姿势合法,神注庄中,气随庄动。”具体来说,
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神与形合,松紧并用
”由于形神庄的动作难度较大,开始练时,若不用力是难以做到姿势的规范要求的,如若
用力又容易偏于僵硬而难于符合松、‧柔的要求。因此,要处理好这一矛盾,就必须松紧并用。
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形紧神松。开始练时不怕用力,首要任务是达到规范要求,只有在形成

59
了新的运动习惯后,才能达到松柔自如的境界。当然,在驱动肌肉伸、缩时, ,也即在局部紧张
时,从精神中应给出在保持正确姿势的前提下,尽量使精神放松的指令,这叫形紧神松。二是
局部紧全身松。做动作时,局部为保证动作的规范,需要维持相对的紧,而全身不做动作的部
位要保持身形合度前提下的放松。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紧,一方面不是完全用拙力;另
一方面,它又是锻炼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只有通过用力练,待真正有了运动的能力,才
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轻松自如地做动作。初练者切不可操之过急。本来形神庄就有一种用力、
发力的练法,只是我们强调练功以养生,不提倡那种练法罢了。
二、外方内圆,直曲并用
形神庄的很多动作都是直来直去、角度明确,而且招式转换之间缺乏圆润的缓冲。这种动
作(如肢体伸直运动肢端)固然便于牵动经脉,但与练功动态的总要求“圆活”相抵触。如何解决
这一矛盾呢?一是要外方内圆:如做肘臂的弯曲动作时,肘的外侧弯曲呈现了明显的角度,要求
在做弯曲动作的同时,于肘的内侧要加一圆撑的意和力。这个意和力就成为使肘圆撑的内力,
从而形成外方内圆的态势。二是要直曲并用:(一)肢体做直的动作时,尽量要求似直非直,不做
成伸到极限;即使是必须伸直者,也要保持关节的松弛,从而缓解过直之程度。(二)在做形体(主
要是肢体)运动时,哪怕是直线运行,都可伴随蛇形蛹动。这只有在练功有了基础后才有可能。
三、大小兼顾,自然灵通
形神庄照顾了全身各部位练功。在全套功里既有如俯身拱腰、混元归一等大动作,也有如
立掌分指、转腰涮胯等小动作;在一节中,也有大小之分。如属于肩、肘、胯、膝等关节的运
动为大,腕、掌、指、踝、足、趾等关节的运动为小,腰的运动为大,脊椎骨的运动为小等。
在形体运动中,形体动作明显可见者为大,内在的气的运动隐伏难见者为小。内在的气机变化
中也有整体与局部的不同。这一切,在形神庄功法中,通过有机地配合,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不仅如此,在练形神庄时,大指和小指也要互相照应,使两指的气在掌外相连接;方法是大小
二指如合作取物,但不接触,只是用意念在掌外 15~20 厘米处相合。这是含气内收的重要手式,
练其它功也可以采用。形神庄为何要大小兼顾呢?一是为了纠正常人运动只注重大而忽略小的片
面性;二是小的动作属于灵活型,要求神意的指挥更加确切,所以注意于小的动作,更容易使
精神集中而收到入静效果;三是便于牵动经脉,促进气血的流通。传统气功中的很多手诀式、
武术气功中的擒拿和点穴法的锻炼,其目的首先是强化自己内在的功能。
四、周身一家,动中求静
形神庄功法是从上到下一部分、一部分地练。但是做每一动作的时候,都要把意念放到全
身;而且练得比较熟了以后,其中每个动作,都牵涉着全身。比如做鹤首龙头,开始以大椎做
固定点来做鹤首,以后脊柱也可以跟着仰俯开合;再以后,连腿到脚腕子一直到涌泉,都要跟
着前后俯仰,都在运动。所以说,每个动作,都要做到周身一家。
所谓“动中求静”,就是说在练动功的过程中,保持精神安静(集中)。方法是:或寄神于动
作,或寄神于关窍,或体会气脉的流注……逐步使神(精神)形(形体)合一。《拳经》.中说的: “拳
(形)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就是动中求静、动静一如的境界。我们在练形神庄时,每
一个姿式,每一招、每一式,都贯注意念,而且是全神贯注,意照内外全身,才能慢慢地体会
它里边起什么作用。在形神庄功法中,只讲了每节动作的作用、要求、要领、功用,而对每节
动作在身体里边经穴、气脉发生的变化没有表述。因为每个人的变化并不完‧全相同,而内在
变化出现的早晚也不同,如果写出练功的变化,同志们看了以后可能练功时要想,这一招、那
一式,我这脉怎么没动?这个穴位怎么没开呀?,这样,就容易攀缘杂念,有时还会出现由意识
活动而产生的假的经脉现象。怎么办呢?就是不写,什么也不让你知道。待你练到穴开、脉动时
就能体会到这个动作是什么样子了。而且每个人的体会不完全一样,不能强求一致。
在练形神庄时,有时精神非常集中,会自然地把动作停下来;有的人不知道练什么了,有
的人保持某一个姿势不动,像是练站庄了。这是好现象,但不是“动中求静” ,而是由动入静了。
如果练功时出现这种现象,往往气机非常和畅,且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超常智能。

60
第二节 形神庄功法

预备式

一、姿势要求
预备式
两脚并拢,周身牛正,两手自然下垂,如立正姿势;目视前方天地交界处,两眼轻轻闭合,
目光回收。(图 3-1)
念口诀:顶天立地,形松意充。外静内敬,心澄貌恭。一念不起,神注太空。神意照体,
周身融融;
起式
(一)小指带动,指掌慢慢上翘,成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与臂成直角;以肩为轴,两手做前后拉
气 3 次。向前推手臂与身体的夹角约 15°,向后拉至体侧。(图 3-2)

图 3-1 图 3-2

(二)以小指带动,松腕,转掌心相对、虎口向上;臂放松,与肩等宽,从体前向上捧气;至
手与肚脐平,掌心微含,回照肚脐。 (图 3-3)继而转掌心向下,两臂与肚脐等高,向两侧外
展至背后;小臂微收,转掌心向内,掌心微含,回照腰部命门穴。 (图 3-4)而后小臂上提,
顺势内收掌腕至两肋旁,掌心向上,用中指端向大包穴贯气。(图 3-5)
(三)随后转指尖向前,两臂向前伸出与肩平;掌臂微收,掌心微含,中指回照印堂穴。 (图
3-6)随之两腕微微转动,带动十指斜相对;而后转肘外撑,带动两臂向两侧展开。(图 3-7)至
左右成一字与肩平,小指带动,转掌心向下,连续转掌心向上;向上划弧,至头顶上方两掌相
合。(图 3-8)而后沿头正前方下降至胸前呈合十手-大臂与身体呈 45°,两小臂成一平线,中
指尖向上,拇指根对着膻中穴。(图 3-9)
二、功用
预备动作不可忽视。起势动作调动全身少阳之清气;继而转臂掏肋,从少阳之气转而发动
五脏之气;上举合掌、下落胸前不仅起到收摄心神之功,而且两大指对膻中又可使气血互济。

61
其中内景变化,熟练后自知其妙。

Ⅰ、鹤首龙头气冲天 (第一节)

鹤首、龙头取意于鹤首之前后运动和龙头的左右摇动。它是这套动功的第一节,体现了整
套功法的神韵。鹤居于陆地而喜涉水,禀阴阳中和之性,意态闲静,又善高空飞翔。练本功法
要体现鹤的这些特性,故应做到神恬意静,动作优柔自在,沉稳深厚,不事张狂。古人认为龙
主神意。其头摇动牵连全身,矫健、灵动之势自现;所以练本功法神要恬静,气要灵动,一举
一动在沉稳自在之中,又寓有矫健。
一、姿势要求
(一)鹤首
1.接上式,两手分开下落变叉腰,拇指按在背部京门穴,其余四指按于胯上。(图 3-10、
图 3-11)
2.下颏回收,颈项后突、上拔。(图 3-12)
3.颈项放松,头后仰,下颏上翘;下颏由上向前、向下(图 3-13)向内、沿胸向上划圆弧。
(图 3-14)恢复至图 3-12 姿势。以上称“正鹤首”
。共做 9 次。

图 3-3 图 3-4 图 3-5

62
图 3-6 图 3-7

图 3-8 图 3-9

63
图 3-10 图 3-11

图 3-12 图 3-13

4.按上述动作之反方向,即下颏沿胸向下、前伸,由下而上划弧至下颏上翘,头后仰,随
即颈项后突、上拔,下颏回收。以上称“反鹤首”。共做 9 次。
(二)龙头
1.左侧头角(旧称青龙角)向左下方倾斜, (图 3-15)随即向斜上方划圆至恢复原位。

64
2.同样,右侧头角向右下方倾斜, (图 3-16)随即向斜上方划圆至恢复原位。每侧各做
18 次。

图 3-14 图 3-15 图 3-16

二、动作要领
鹤首动作不要做成头的简单的前后运动,而是由后 向前划一圆圈。初练时,以项后大椎
穴为固定点,以颈 的伸曲配合头来做这一动作。待熟练后,可将大椎放松,以两肩的开合,
配合胸背的吞(含胸)、吐(挺胸),引动整个脊柱做前后的蛇形运动。
龙头不是头的简单左右摇摆,而是略呈∞形;并在意念里要呈 S 形上升。做此动作时,着
眼在两侧青龙角,但不要划成平面的∞形,同时注意用肩与肋部的放松以配合之。待熟练后,
就要全身放松,在头的带动下,脊柱及至下肢均随头之摆动做左右的蛇形运动。
三、功用
本式以两手叉腰开始。这一动作是本功的特点。由于拇指按于京门穴(属胆经,是肾之募穴),
其余四指与手掌按着章门穴(属肝经,是脾之募穴)、带脉穴(带脉经之所生),故可起到四重作用:
1.点按京门穴、章门穴,可激活脾(后天)、肾(先天)之气。
2.按着肝胆两经,可使肝胆(同属少阳)之气交合,使少阳升发之气加强。
3.按带脉穴可增强带脉功能,使之约‧束诸经之功能改善。
4.由于按住脾之募穴章门,可引胆气入脾,起甲己(胆属甲木,脾属己土)合而化土之效,
收“土得木而达”之功,使脾之升运功能得以加强。正因为这样,此套动功多以两手叉腰为基
本姿势。
鹤首、龙头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气机上行。初练功时,即可运动颈椎,对大椎穴气机流通
有直接促进作用。大椎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的会穴,故可导引清阳上升。练此功不仅对颈椎
病、脑部疾病(尤其是脑血管病)疗效显著,而且可引气‧上冲天门(头顶)。练此式还可使脊柱灵
活,畅通督脉,又是练轻功的基础。

65
Ⅱ、寒肩缩项通臂肩 (第二节)

此式取意于仙鹤由静止到飞翔的姿势。
一、姿势要求
(一)接上式,松开叉腰两手,转成手心向上,手指向前,两肘向后;小臂前伸,两肘下垂,
贴两肋旁,小臂与大臂成 90°。而后,保持大、小臂原角度不变,两大臂前举与肩平,小臂向
上,两手指天。(图 3-17)
(二)两大臂外展成一字,转掌心向外,大臂不动,小臂向外下落与臂平。而后,以肘部为圆
心,中指带动小臂向上划弧,待小臂与大臂成直角时再向下落成一字。此式为展臂,连做 3 次。
(图 3-18)
(三)接上式,两臂左右平伸成一字,手心向下,手指伸直,以腕为定点,中指带动,指掌先
前一上一后一下一前划圆 3 次;再反方向划圆 3 次。(图 3-19)
(四)寒肩缩项:接上式,躯干不动,头向后仰,收下颏为缩项;同时两肩胛骨向脊柱合拢为
寒肩;尾闾随之向后、上微微翘起;四点同时向第四胸椎处集中。此动作取意于鹤止而欲飞之
势,人受寒后,亦可现此状。(图 3-20a、b)
(五)头恢复原姿势,同时两手外伸,将两肩胛拽开。而后再做动作(四)。反复 3~5 次。
(六)左右通臂:两臂作左缩右伸,左伸右缩的蛇形运动。反复 7~9 次。(图 3-21)
二、动作要领
此式之寒肩缩项与拽开肩胛要连贯一致,不得赶前错后,否则不易起到按摩背部之效。在
作通臂动作时,两个邻近关节作相反的屈伸运动,即可出现蛇形动作。比如,右肩胛骨向脊柱
移动时,左肩胛骨向左外方移动;同时右肱骨自肩关节向内拽动,肘微下沉,腕亦自然弯曲;
指关节也随之运动。这个动作一开始不易做好,要慢慢细心体会。练久了自背、肩、臂、肘、
腕至各节手指都会像一个整体那样自然蛹动。
三、功用
两肩胛骨中间的部位,平时最不易得到运动。此式之寒肩缩项与拽开肩胛配合,正好运动
这一部分,不仅可以使之放松,还可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这里有风门、肺俞、心俞、膏盲等
重要穴位,这一动作可加强这些穴位的功能,从而加强心肺的功能。左右通臂可以使肩、肘、
腕、掌、指等关节放松,使肌肉、肌健得以相对的放松和运动,从而保证上肢的气机灵活。这
在武功中是很重要的锻炼内容。在医疗上,对上肢肩胛部疾患以及心肺虚弱者,都有良好效果。
展臂对防治心血管疾患效果显著。

66
图 3-17 图 3-18

图 3-19

67
a 图 3-20 b

图 3-21

68
Ⅲ、立掌分指畅经脉 (第三节)

一、姿势要求
(一)两臂平开成一字,身体中正;在中指带动下, 将掌立起;掌心用力外推,手背与指根
部用力回收,使掌与臂成一直角。 (图 3-22)姿势合度后,以肩胛带动,臂回缩;肘不要弯曲,
两臂保持平伸,掌臂保持原角度,而后外撑。反复做 3~5 次。
(二)掌与臂成一直角,五指分开,先分大指、小指,次分二指、四指。(图 3-23)而后五指
并拢。并合时,先合二指、四指,再合大指、小指。反复做 5-7 次,多多益善。
(三)将立掌放松,而后指掌逐节下抓、内收,五指.卷曲如钩,大指捏于其余四指端,五指
呈梅花状; (图 3-24)向掌心上提,(图 3-25)整手呈半握式。(图 3-26)随后指掌上翻,将手
指逐节伸直,恢复立掌姿势。如此反复数次。
(四)在中指带动下,将掌放平与臂成一直线,而后做通臂 3~5 次。

图 3-22 图 3-23
二、动作要领
练此式时,两臂必须平伸,但又不许用眼去看。两臂平与不平的品察方法是:肩臂放松,
若手觉沉、肩觉松,是手偏低;若手觉轻、肩觉沉,是手偏高。如此调整,自能维持平伸。本
式之分指、合指动作,要有次序、有节律,不可同时分合。又曲腕、曲指,舒腕、舒指,主要
是运动手指的中节与稍节,也要注意每个小关节的运动。练熟后,逐步要求做蛹动式的动作。
三、功用
手指端有手三阴经、手三阳经六条经脉的井穴。井穴是经络之气与经络之外的气内外出入
的重要穴道。本式锻炼的着眼点在指,故能加强井穴的功能,从而促进经脉气血的畅通。其中,
分节动作(二)主要运动手三阴经,故气机在臂的下面,该处有酸胀感;分节动作(三)的舒腕、舒
指动作,主要运动手三阳经,故气机在臂的上面,该处有酸胀感;动作(二)、(三)交换练习,可
起到阴阳相济的作用。同时,练此式可运气达于,指端,故得气迅速。认真练习对点穴、按摩
大有裨益,可用于上肢疾病的治疗。

69
图 3-24 图 3-25 图 3-26

Ⅳ、气意鼓荡臂肋坚 (第四节)

一、姿势要求
(一)两臂由体侧下落,两手至胸前合十。 (图 3-27)而后,十指胸前交叉,两臂上举至额
前,逐渐翻转手心向上,同时两臂向额前斜上方圆撑,使两臂呈长圆形。两手背对向前额。(图
3-28)
(二)上体左转,面向左方,与前方成 90°;两手在额前,两臂围成圆弧;左大臂与左肩平,
右大臂与右耳平;手背距前额约一拳。两手、两臂间要保持一定的圆撑力。(图 3-29)
(三)右肋鼓荡;用右肋带动右肩、右肘,将交叉之双手拉向正前方(发动力在右侧);同时上
体亦转向正前方,两臂呈长圆形,两手呈右高左低的斜面;拇指高与眼相平,身体呈正面站立。
(图 3-30)
(四)上体右转,交叉之双手向右划弧到右侧,面向右方,与正前方成 90°。(图 3-31)
(五)左肋鼓荡,用左肋带动左肩、左肘,将交叉之双手拉向正前方;同时上体亦转向正前方,
两臂呈长圆形,两手呈左高右低的斜面;拇指高与眼相平,身体呈正面站立。(图 3-32)如此反
复做 18 次。

70
图 3-27
二、动作要领 图 3-27 图 3-28 图 3-29

此式均系弧形运动,故练时要避免直线动作。对躯干的转动角度不是硬性规定,而应随着
身体的动势灵活运用。初练时,要注意两臂圈成的圆弧的拉长与回缩,主要是依形而动。熟练
后,要以意带气,以气带形;形动是从丹田前面鼓荡至胁肋,连及臂肘,臂是随身而动。
三、功用
身体两侧为少阳经脉经过之处,其气弱,故胁肋部的抗御力量较身体别处为弱。此式之气
意鼓荡,利于充实两肋,进而达于两臂,故可使胁肋、两臂坚实。其功用与铁鞭捶肋相仿佛。
此式可用于肝胆、胸肋等疾病的治疗。

图 3-31 图 3-32

71
V、俯身拱腰松督脉 (第五节)

一、姿势要求
(一)接上式,交叉之两手上举,手心向上如托物,两臂伸直;肩臂放松,两手作轻轻揉动,
两腕交互划前→上→后→下的立圈 3~5 次;同时,肩、臂、肘配合作相应的晃动,脊柱之颈椎、
胸椎、腰椎亦依次随之晃动。反复 3~5 次。(图 3-33、图 3-34)

图 3-33 图 3-34 图 3-35

图 3-36 图 3-37 图 3-38

(二)两手分开,掌心向前,两臂贴于两耳。 (图 3-35)随后头向前倾,臂向前伸,腰背放
松;头、手向前下划弧,前俯;胸椎、腰椎向后拱突,脊椎骨逐节卷曲而下;面贴腿前,腰部

72
呈拱形。(图 3-36)
(三)两手掌心向地面,分别在脚的前方、左侧、右侧下按 3 次。(图 3-37)随后身体转正,
两手向后拢气,再捏脚腕后面大筋 3 下;同时收腹、拱腰,头面贴膝前 3 次。(图 3-38)两手拢
气回到体前。
(四)从拱腰形式,逐节把腰伸直复原;同时,臂贴近两耳,随头部上升复原,恢复图 3-35
的姿势。
以上(二)~(四)式,可反复做 5~7 次。
二、动作要领
此式之俯身拱腰与一般练腰腿似同实异。练此式时,脊柱各关节都要放松。蜷曲时,争取
逐段、逐节前曲,顺序由上而下,而不是一俯而下;直腰时,要使腰向上挺直,做法是由下而
上逐节逐段伸直,慢慢恢复原状,而不是一挺而起。
三、功用
此式着眼点在督脉,兼练太阳膀胱经。俯身拱腰可松动脊柱各椎骨。伸腰时,可加强背部
肌肉、筋膜、脊柱韧带等的收缩功能。不仅督脉功能因之加强,膀胱经之功能亦因之加强。由
于各脏腑的俞穴皆在背部,且足太阳膀胱经是五脏六腑经气之传输处,故督脉又能统领一身之
阳气。此式是武术中练气入骨的重要方法, 《太平经》中称为“骨之一脊也”;又是封闭周身
穴道的基本锻炼内容。其于临床,可用于背肌、脊柱、肾病等的治疗。

Ⅵ、转腰涮胯气归田 (第六节)

一、姿势要求
(一)接上式,转掌心相对,向下导引。(图 3-39)两手下落,沿肋弓变叉腰;两脚踩气分开,
平行站立,略宽于肩;适度下蹲,躯干与大腿成一钝角,膝盖不过脚尖。(图 3-40)
(二)髋关节放松,并以之为支点,转动骨盆。先向左转 9 圈,再向右转 9 圈。(图 3-41、图
3-42)
(三)以尾闾骨向前扣、向后翘带动骨盆做前后摆动 9 次。(图 3-43、图 3-44)
二、动作要领
此式看来简单,实颇难练习。初练时,两腿微曲,仅练晃胯;躯干要直;以尾闾骨为动点
划圈,向后划半个圈,用臀部做划弧动作协助完成。如向左转时,方向是前→左→后→右→前。
分解动作则是:(1)骨盆重心前移到左胯(偏前),臀向左突;(2)臀部向后划半圈而至右胯,臀向
右突,骨盆重心也随之转移到右胯;(3)骨盆重心移至右胯偏前,小腹向右拱;(4)小腹部从右胯
开始向前划半圆而至左胯,骨盆重心也随之移动。做尾闾骨前后动作时,要借臀部与会阴部肌
肉收缩、放松完成。这属于第一步要求。至于第二步以后,则要求尾闾骨借助丹田内气来运动。
此式是十式中最难操作的动作,然而它是气功、武术中至关重要的基本功,所以要下苦功锻炼。

73
图 3-39 图 3-40

图 3-41 图 3-42 图 3-43 图 3-44

三、功用
练此式可收到松腰、垂尾闾、运动尾闾、封闭会阴 的作用。这一方面为开拓丹田开创了
条件,从而把真气引归、贮存于丹田;另一方面,转动尾闾可激活阳气,使之沿督脉上升。这

74
也是炼精化气的辅助手段。于临床可用于下焦疾患的治疗。

Ⅶ、平足开胯分前后 (第七节)

一、姿势要求
(一)松前胯
1.接前式,足尖外撇成一字,足跟相对,约距一肩宽,两腿伸直,身体中正。(图 3-45)
2.松开叉腰两手;转成手心向上,手指向前,两肘向后;小臂前伸,两肘下垂,贴两肋旁,
小臂与大臂成 90°。而后两大臂前举;两肘同时微向内合,肘距略小于肩;两手升至额前,小
臂向上,两手指天,掌心对印堂。(图 3-46)
3.小指带动,转掌心向外;两大臂外展成一字;大臂不动,小臂向外下落与大臂平。(图 3
-47)
4.左右通臂:两臂作左缩右伸、左伸右缩的蛇形运动;并用两臂的运动,带动自然放松的
上身、腰、胯、腿作轻微的左右摆动。(图 3-48)
5.曲膝、曲髋下蹲,大腿蹲平,身体保持中正;同时臂随身体下降;当两手落至平膝时,
小臂前曲,掌心相合落于两腿前。
6。相合之两掌立起至胸前呈合十手。 (图 3-49)指掌划圆,正反方向转动数相等;同时,
肩、肘、臂配合作相应晃动。
7、百会上领,身体直起,两掌随之沿胸前上升;肘放松内合,肘距略小于肩;当身体上升
复原时,两掌升至印堂。(图 3-50)而后,动作要领同 3,掌心向外,两臂外开成一字。2~7 式
可反复做 5~7 次。
8.此式结束时,两掌置于胸前,呈合十手。 (图 3-51)
(二)松后胯
1.接上式,左足尖内扣,右足跟外撇;足尖相对成一字,足尖约距一脚宽。
2.上身前俯约 35°;两腿向后绷直,臀向后泛,腰向前塌;两臂前伸环抱与肩平;胸开
而不挺,下颏内含,头上顶。两虎口向上;中指相对,距离约四指宽,掌心向内,与印堂等高。
(图 3-52、3-53)
3.上体慢慢直起,两膝微曲内扣;膻中以上放松 后仰,同时两臂向上划弧外展,呈环抱
状,掌心向上如 托物。圆裆,小腹回收,腰放松;头后仰观天,下颏内收。(图 3-54a、b)
4.百会上领,上体直起转前俯约 35°;同时两臂向上划弧,体前下落与肩平,成前伸环
抱状;掌心向内,与印堂等高。膝伸直,两腿向后绷直;泛臀塌腰;头上顶,下颏内含。恢复
图 3-52、图 3-53 姿势。
2~4 式可反复做 5~7 次。
5.此式结束时,接 3 式,头上顶,身体直起;同时两手向上划弧至头顶上方。两掌心相对,
与肩等宽,掌心内含,腕微内扣。(图 3-55)而后松肩落肘,两手体前下落,沿面至胸,转掌心
向内,沿肋弓分手变叉腰。两脚踩气并拢。(图 3-56)

75
图 3-45 图 3-46

图 3-47

76
图 3-48 图 3-49

图 3-50 图 3-51

77
图 3-52 图 3-53

a b

图 3-54 a,b

78
图 3-55 图 3-56

二、动作要领
松前胯动作宜慢,尤其在两臂下落时要保持周身平衡。动作完成程度依据自己条件而定,
切勿强行硬做。松后胯动作之一,脚要放松,大趾稍用力,则气充斥于腿的外、后部之太阳膀
胱经与少阳胆经之中,使之出现酸胀感。泛臀塌腰又可使两经之气在腰眼部会合,使该部出现
明显酸胀感。后仰观天时应注意两大腿根与裆有圆撑之意,两掌心有托物之念。
三、功用
松前胯主要作用是松开髋关节,为跏跌坐(静功坐式)打下基础。至于此式引起的全身气机的
升降开合变化,需熟练后自行体会。
松后胯不仅可松动胯后的骶髂关节,从而开扩丹田领域,而且可以使真气内敛到丹田。因
为泛臀开胯一方面可加强丹田对真气的摄翕的能力;另一方面身体前倾、下颏内收、两臂环抱
又可促使中宫之气下降入丹田。同时,松前胯、后胯可使下肢的气机充实、活泼。

Ⅷ、膝跪足面三节连 (第八节)

一、姿势要求
(一)接上式,两手叉腰,两脚并拢,身体中正直立。
(二)臀缩紧,胯前靠;肩胛骨外撑内扣,含胸收腹,腰部放松,两肘微前合;头上顶,下颏
内收;两膝放松,脚腕放松,慢慢屈膝尽量向下跪,使上身与大腿成一斜直线。坚持时间越长
越好。(图 3-57)
(三)百会向前上方上顶,带动身体慢慢直起,全身放松,恢复动作(一)。

79
图 3-57

二、动作要领
此式中心环节为动作(二)。做好这一动作,先要做好缩(或称裹)臀、靠胯和使躯干与大腿成
一向前下方倾斜的直线,最后使膝部成为支撑全身重力之支点。此是本式之关键。做动作(三)
时要慢,一定要用百会上顶把身体慢慢带起,使身体力点由膝转至足。
三、功用
武术与气功均重视“三节贯通”。三节者,如上肢的肩、肘、腕;下肢的胯、膝、踝;手指、
足趾的根节、中节、稍节等。本式主要解决下肢三节贯通。诸拳书中经常讲松腰、松胯,但很
少有讲松膝者。然而膝不松,则气难以贯通于足,使足在武功中的作用难以发挥。本式膝向前
跪,移全身力点于膝部,加大了膝部气血流通的阻力,遂使气壅集于膝部。好比河中筑水坝,
将水位升高,以加强水的冲力。提膝时,膝部阻力变小,壅集之气好似河水决口,直冲而下,
贯通于足踝部乃至中趾都能感觉有一股暖流自上而下冲来。反复练习,下肢三节自可连成一体。

Ⅸ、弹腿翘足描太极 (第九节)

一、姿势要求
(一)接上式,身体中正。重心右移,提左腿,大腿提平,小腿自然下垂。(图 3-58)足尖上
翘、下扣 3~5 次。足背连及趾划圆,先向内、后向外各转 3~5 次。动作要慢而匀,身体保持直
立。
(二)绷直足背,轻轻向斜前方 45°弹出,小腿与大腿成一直线。(图 3-59)
(三)足尖上翘,足跟外蹬,足尖下点,足跟回收。反复 3~5 次。

80
(四)绷直足背,脚尖向内划圆 3 次,而后向外划圆 3 次。动作要慢而匀,身体保持直立。
(五)大趾下扣,小腿回收,足落回原处。
尔后右腿重复左腿动作。
二、功用
本式各动作功用各异:提膝弹腿主要运动足阳明胃经,又是武功下三路用法的根本;翘脚
尖运动足三阳经;蹬足跟则引动阴经,起到阴阳既济作用;足内外划圆周,可运动足腕诸关节,
运气达于足趾。在武功里,欲使脚具有擒拿封闭等功用非此不能达到。扣大趾可发动足三阴经
的气机。以前诸式练阳经较多,此式调动足三阴经,起到平调阴阳的作用。

图 3-58 图 3-59

以上三节不仅对下肢关节、肌肉、肌腱的疾病有良好的效果,对肝、肾病患者也适用。

X、回气归一转混元 (第十节)

一、姿势要求
(一)混元归一
1.接上式。松开叉腰两手,向体前斜下方伸出,虎口向上,掌心内含,两掌相对,与肩等
宽;体前捧气上升,举至头顶前上方,掌心相对如抱球状。 (图 3-60)
2.全身放松。松肩落肘,两臂由体左侧划弧下落,同时躯体向左转动。(图 3-61)身体随
之屈膝下蹲,但上体应尽量保持正直,臀不要后翘。蹲到合度时,两臂转到身体正前方,两手
到膝前;松腕,手指向下。 (图 3-62)
3.身体向右转动,肩、肘、腕要稍微上起,两手从体右侧向上划弧至头顶。 如此连转
3 圈。

81
图 3-60 图 3-61 图 3-62

4.同 2、3 式要求,两臂由右侧下落,左侧上升。连转 3 圈。当两手臂回到头顶上方时,


静置不动,做 3 次正鹤首(动作同第一节)。(图 3-63)
(二)回气归一
1.两手下落,至头顶上方。而后两手掌根斜向里合,依掌根→掌→指顺序边合边落(合不
并拢,落不触头)。而后松肩,肘向两侧下落,带动掌、指向斜下方下拉、外开;至中指尖落至
两耳上沿,掌指与小臂成一斜线。而后两手沿原路线上升,依指→掌→掌根顺序先合后开,如
X 状。(图 3-64a、b)共做 3 次。

82
b
a

图 3-63 图 3-64 a,b

2.接上式,两手向上拢气如抱球,向头顶贯入;松肩落肘,体前下落,由面至胸,转掌心
向内、指尖相对。(图 3-65)由胸至腹,转指尖向下,沿两腿正面下落,掌心按于足面,手指按
于足趾。(图 3-66)
3.两手下按,膝向前屈,手心用意念透过足心,与地相接。而后上提,臀部微向上起;两
膝微起,意念将地气收回体内。下按上提反复 3 次。
4.两手稍起,微离足面,手心内含;两手心相对,指尖向下,于两足外侧意想把地气从地
里拔出,捧在手中,如捧气球。而后两手经足面分开,手心对向两腿内侧,向上导引,经腹,
转手心向内、指尖相对;升至与肩窝平,两手分开,以小指带动,转手心向前,立于肩前。(图
3-67)
5.右手坐腕,向前推出,臂似直非直。
6.松腕,掌指向前放松;以小指带动,转掌心向左;以腰为轴,体向左转,手向左拢气至
90’。(图 3-68)
7.拇指掐于中魁穴,(图 3-69)其余四指轻轻并拢,继续向后拢气至 180°。而后曲肘绕肩
回体前,中指点于左侧气户穴;同时身体转回至正前方。(图 3-70)
8.左手重复右手动作 5~7 式。
9.两大臂向前下方倾斜,与身体约成 45°;两小臂在胸前呈十字交叉状。(图 3-71)而后
作 3 次呼吸,先吸后呼。吸气时中指点按气户穴,呼气时中指微放松,同时默念“哞”(hông)
或“通”(tông)。(图 3-71)初学者宜念“通”。
10、松开掐诀手指;两小臂前推,与大臂成直角;两腕相接,转掌心向上,转莲花掌,至
掌根相接,两手如捧莲花状。(图 3-72)尔后下落胸前合十。
二、动作要领
混元归一是全身性动作,上肢、躯干、下肢都在做划弧、转圈运动。关节要放松,动作要
自然和谐,躯干、肢体转动时要浑然一体。因此,躯干要随上肢的转动适当地配合以转体等动

83
作。动作 3 中所述转一圈复原,只是此动作结束时,方恢复动作 1 之原状。在其它几次转圈终
了时,身体则辅以适当后仰,才能做好连续完整的动作。
回气归一动作要注意连续性,衔接要自然,动势要圆活。手向胸前回收时,要有捞物、收
物之意。
三、功用
前述 10 节动功是对身体各部的分别锻炼,各有侧重;气血在经脉中的运动,以及在身体各
部的流注也因之而异。本式周身各处同时运动,可使各部壅涌之气血得到平调,使之混然一体,
故称混元归一。做 3 次鹤首可引动真气上至天门。
在练功过程中,身体周围形成了一个气场。回气归一主要是将体外之气收归体内。如果说
混元动作使全身各部气血混元归一,那么回气动作就是把体外与体内之气混元归一。前半节之
鹤首是以形动引气上升,后半节默念“哞”或“通”字,是借助音符发动气机使之上升。两者
同中有异,且有粗细之不同。其中奥妙,练后自能感触之。

图 3-65 图 3-66 图 3-67


收式

两手立于胸前,拇指对膻中穴,开合 3 次。开时,两掌左右不超过乳头。(图 3-73)合时,


掌心不接触,形似合十掌。接着上升至拇指尖对鼻端,开合 3 次。开时掌不超过颧骨;合时同
前。再上升至拇指第一节对印堂,开,合 3 次。开时,两掌不超过眉中。然后上升至头顶,转
掌指斜向后,拇指对囟门;开合 3 次,开合度同上。继而上升至百会穴上方,指掌向上,掌根
距头顶 10 厘米;开合 3 次。开时两掌不地超过青龙角。尔后两掌相合后上举,上拔;两手分开,
转掌心向前,两臂由两侧落下与肩平;以小指带动,转掌心向上;然后沿天边向体前合拢,与
肩等宽;掌臂微微内收,中指回照印堂穴。而后两肘回抽,两掌指回缩至第六、七肋间,用中
指端向大包穴贯气。再向后伸出,向两侧外展至体侧;以小指带动,转掌心向前,向体前拢气
回收,贯入下丹田。(图 3-74、图 3-75)两手重叠(男左手在里,女右手在里)于肚脐前,离脐约
一指宽。揉腹。先按左→上→右→下方向转 9 圈,由小到大(最大上不超过中脘,下不超过耻骨);
再按右→上→左→下方向转 9 圈,由大到小。而后两手敷于肚脐,静养片刻。(图 3-76)然后两
手分开,还原至体侧,两眼慢慢睁开,恢复预备姿势。

84
图 3-68 图 3-69 图 3-70 图 3-71

图 3-72 图 3-73 图 3-74

85
图 3-75 图 3-76

收式看似简单,然而该动作之奥妙难以笔述。尤其是五个开合,必须精心体会;不但可以
引动全身气机之开,合,而且是“开天门”、“凝神入室”的关窍。练时要“外敬内静”、“心澄
貌恭”、“如待贵人”。练之久久,妙意自知。

第三节 形神庄动功要领详解

形神庄十节动功的姿势要求、动作要领及功用在上一节中已经述及,这里再对十节动功的
要领和功用作进一步讲解。
形神庄是智能动功的第二步功,练内混元。通过十节动功的习练,抻筋拔骨,使身体元气
充足,打通全身上下关窍,从而收到健美身形、和畅经脉、祛病健身、开发智能之效。智能气
功立论于原始混元气,不注重周天,也不着眼于经络。但由于经络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自然地起
作用,所以在讲述每节的功用时,我们也讲及在经络方面的作用,有的地方也附带提了一下它
通周天的作用。
一、预备姿势
做预备姿势之前,先默念八句口诀: “顶天立地,形松意充;外敬内静,心澄貌恭;一
念不起,神注太空;神意照体,周身融融。”作用是使练功者从不练功的状态进入练功的状态。
“顶天立地,形松意充”。为了强调“顶天立地”,在文字顺序上把它放在了前面;按自身
调整的顺序,应该“形松意充”在先。当两脚并拢站好之后,先从上到下全身放松,然后意念
充斥全身。当意念充斥于头部,意想头就是天;当意念充斥于脚,意想脚就是地。练捧气贯顶
法时, “顶天立地”的意念是头顶天、脚踩地。练形神庄则要求意想头即是天,脚即是地。
要达到这个意境,需注意两点:第一,意念要从身体里面往外想天、想地,不要从体外去想天
地;第二,意念从里往外想时,要透开头顶和脚下的皮肤层,使头、脚与天地没有皮肉相隔之
感,而融为一体。这样就能达到意念往头一充,头就是天;意念往脚一充,脚就是地的境界。
“外敬内静,心澄貌恭”。这两句话实质上是一个意思,就是外貌要恭敬,内心要宁静。
“澄”
指澄明清澈,没有杂物。默念这两句话时要有庄重、恭敬之意;通过恭敬之心,来引起体内气

86
机变化,使内心非常宁静。这样就达到精神专一的目的了。过去教学强调师道尊严和尊师重道,
宗教也强调敬神、佛,都是这个道理。恭敬的目的是为了使自身气机发生变化。做到精神专一,
就可以把日常生活中乱七八糟的念头去掉,而进入练功状态。
“一念不起,神注太空”。是进一步对宁静、专一的要求。为了做到不起念头,就把自己精
神专注于太空,也就是使意念与虚空结合在一起。由于我们的意境头是天、脚是地,身体就是
一个大的空间,所以“太空”、“虚空”也就是自己的身体里面。因此神注太空,意念一片空空
荡荡,其实仍然是把意念放在自己身体里面。
“神意照体,周身融融”。意念一片虚空之后,要练功还得把精神集中起来去支配形体,以
意照住躯体,多出现融融之气感,然后就开始练功了。
这八句话是从意念乱七八糟的“有”,进入到一念不起的“无”,然后又从“无”进入到专
心练功的“有”的过程;也是从不练功的“人心”,进入到练功的“道心”的过程。练功之前默
念这八句话,与捧气贯顶法有一定的区别,要认真对待,切不可马虎。做好了精神方面的准备,
就开始练功的预备姿势。
预备姿势有两种练法:一种是外混元的练法,意念出体外与大自然相接,像练捧气贯顶法
预备姿势的意念那样;另一种是意念头即是天、脚即是地,身体包含天地,胳膊、腿都是天地
的一部分,没有形体被皮肤包裹之感。后一种练法很关键的一点是,在意守形体做动作时要似
守非守,不要守得那么具体;要模模糊糊地去想,练起来就会产生人高大起来的感觉。过去称
这种高大起来的感觉为“法象”。
做预备姿势的动作要注意外方内圆。很多动作虽然是见棱见角的,但做得要柔软点,要体
现外方内圆。一开始翘掌,两手先从掌心向内转为掌心向后,再用小指带动其它手指划圆翘起;
不要光指、腕动,大臂也要跟着动。这样气机的调动和气量就大。推拉地气时,肩、肘要自然
放松与小臂同时动。接着松腕,转掌心相对,虎口向前捧气上升,抬至与脐平,收掌向内照脐。
这些动作大臂都是跟着一起动的,掌心转向内的动作是圆的。紧接着小指带动成阴掌,两臂外
展至背后。这个动作是划弧线走的,而且手掌的高度要始终与肚脐、命门保持同一水平线。回
照命门,两手回扣时肘要微微外翻,才好照到命门;回照命门后用小指带动掌、腕至腋下大包
穴。大包穴是全身络脉集中的地方,是全身的大络。双手在腋下往前掏出时意念用中指把大包
穴点一下,或在大包穴转一圈,把大包穴拉开。这样,全身络脉就开了。手转过来向前伸时,
是用肘推出的,不要伸得非常直。回照印堂,关键不是曲肘,而是用中指稍部稍微向内回照。
这样印堂就会有胀感。之后,掌臂向两侧展开,是以肩带肘;要用臂根撑着出去,好象有张力
撑着走似的;而且两掌是斜掌拉开的。手的动作要圆,千万不要直着走。展成一字后,用小指
一带先转成阴掌再转成阳掌,向上划弧,到头顶上方双手相合。相合时手臂要直,要尽量上拔。
手从头顶上方下落的方向,开始要在头顶的中间;待手快到头顶时拐向头前方,大拇指要沿中
线下落。手落至膻中后要停留两三秒钟,使气自行在膻中即中丹田的部位鼓荡一下。整个预备
姿势的动作要柔软、轻松。
预备姿势的作用:第一,通过预备姿势把天地之气、内外之气结合到一起,调动了全身的
气机。习练久之,当双手白头顶上方下落时,会有气从头顶哗哗下落或人体分成两半之感,也
会有气从人体当中的一个管进入之感。不过,对这些感觉不要去追求。第二,在预备姿势中,
手的转动大多以小指带动。小指属心经,可调动心经,收摄心神。第三,双手下落于胸前合十,
可使十指气脉左右交通,形成环流;而劳宫相对又可使左右气机平衡;大拇指对膻中可收气血
相合、收摄心神、排除杂念之效。
从默念口诀到预备姿势结束,调整了精神,调动了气机,人便进入安安静静的练功状态了。
二、鹤首龙头气冲天
鹤首龙头这一节是全套功法的纲领,起主导作用。动作比较难做。
起式:继预备式双手合十于胸前之后,掌根分开,沿肋弓拉开,叉腰,双手拇指按在京门
穴上。京门穴在最后一根肋骨尖,用手按稍有酸痛感。大拇指按住它起按摩作用,气血就容易
往经脉里走,而不易往膜络上跑。京门穴是管全身经脉的,大包穴是管全身络脉的。所以形神
庄从预备式到第一节的起式,一开始就调动了全身经脉和络脉之气,把全身的关窍都打开。

87
鹤首:做鹤首动作的关键是下颏回收和颈项后拔。正鹤首是先把下颏收起来,收到不能收
了,再把颈项往起拔、向上顶。上拔时百会要有往上领的意思,躯干随之上拉,头部有点后拔。
上顶至不能再顶时,头后仰,下颏上翘,翘至不能再翘便依次向前、向下、向内划弧,头顶也
跟着划弧,划到不能再划便收下颏,拔颈项。这样正好划了一个圆。反鹤首要领也一样。下颏
回收沿胸而下时,要向内划弧,不要走直线,下至不能再下时便依次向前、向上划弧。随着下
颏上翘,躯干也要拉起来。下颏上翘至不能再翘时,便收下颏,把颈项往上拔,躯干也跟着上
拔。这样下颏也正好划了一个圆。如果不拔颈项,圆就划不好。开始学练时用大椎穴作支点;
练熟之后要配合身形运动,即配合肩部和胸部的开合、吞吐。做正鹤首颈项上拔时,躯干稍向
后,肩部胸部拉开,胸略向前凸,但不要挺胸;下颏前移和向下划弧时,两肩稍向前合,胸部
内含。做反鹤首下颏沿胸向下时两肩稍前合,含胸;向上划弧时,胸、肩张开,胸稍凸。全身
放松,躯干一伸一缩,胸、肩一开一合,熟练后躯干自然形成几个弯曲。有了功夫之后,可以
不用下颏划圆,用印堂里面去划。
下颏回收,颈项后拔,从经络学讲,能牵动督脉、拉开督脉诸穴、使督脉的气上升。接着
头往后仰,玉枕穴就放松了,气脉就容易过去了;气就能从尾阊升到大椎,到玉枕,过头顶。
紧接着头往前够,这时头往下一含,下颏向内一收,就把顶上的气送到任脉,到中宫。这样简
单的一个动作就调动了任、督二脉。它同手叉腰配合起来,同躯干伸缩、胸部含吐配合起来,
做熟后颈项一拉是松着起的,由躯干到腿晃晃悠悠地,就把全身的经脉都调动起来了。练到一
定程度,做一个鹤首就相当一个小周天。形神庄不着眼于周天,但能收周天之效。
龙头:龙头动作难度较大,做好这个动作的关键在青龙角。头两侧各有一个硬鼓包,叫顶
骨结节,做龙头是用顶骨结节往两边划∞字。要注意不是划平面的横∞字,而是划立起来的横
∞字。初学时,平时可用两手摸着两边青龙角,头向左倾斜,躯干的左侧和腰放松,躯干左侧
便向左低下来,然后用左手把青龙角推起来。青龙角是上拔着起来的,整个身体也跟着拉起来。
推正之后,头再向右倾斜,再推起来,能牵动整个脊柱一节一节都动。划∞字不要晃头;下颏
不能动很大,要尽量固定。划∞字不要真正去划很大的∞字,有这个意念就可以了。做熟之后,
头摆动得越小越好,摆动小了,内景上是晃晃悠悠的,意念上是上升的。随着摆动、上升,脊
柱就打弯、打旋地动起来。做好了,脊柱就像蛇似的左右运动;脊柱不是一个弧度,而是几个
弧度摆来摆去。如果不上升,脊柱就不能打弯打旋地动。进一步练熟之后就不用青龙角,而是
用百会去划∞字。当练功到一定程度后,则应注意∞字路线在颅内运动,(见图 3-77)∞字划得
越来越小,就越能更好地牵动体内经脉。

88
百会

图 3-77

摆青龙角的作用,开始是牵动两侧胆经,而后则进入肝经。胆经为少阳之气。中医讲:五
脏六腑取决于胆。少阳胆经可以调动五脏六腑清阳之气。闭着眼睛练龙头,动作很小,慢慢便
可觉得身体轻飘飘、晃晃悠悠的,很舒服,这是清阳之气升起来了。头上清阳之气多了,脑子
就得到了营养。龙头这个动作还可收通卯酉周天之效。鹤首和龙头看起来只是头部前后左右晃
动,实际上可以起到打通任督周天和卯酉周天的功效。可是由于周身的混元气都充足了,所以
不易感觉出来,但应该知道它能起这个作用。我们在练鹤首和龙头时,切切不可以自己有意去
通周天,否则容易产生偏差。
从治病强身来看,鹤首龙头首先练头,练神经主管系统。鹤首调动任督二脉,龙头调动少
阳胆经,都是为了头部。中医讲“脑为元神之府” 。西医讲头是大脑皮层所在,指挥全身。而且,
做鹤首脊柱前后运动,做龙头脊柱左右运动,把整个脊柱都抻动了。医学上讲,脊柱两旁有个
神经链,一节一节的。做龙头时使脊柱左右扭曲,就对神经链做了柔细、均匀的按摩。鉴于脊
柱运动能使血液循环增强、脑循环改善,就可以起到清脑明目的作用。所以这节功可上使中枢
神经、大脑皮层真气充足,下使整个脊柱神经起到按摩作用。这就给练下面几节功打下了基础。
每天练功时,脑子里要用我做鹤首龙头就能改变全身气机这样一个良性信息来指导自己。这一
节功可以贯穿到全套功里;除第四节“气意鼓荡臂肋坚”与第五节“俯身拱腰松督脉”外,每
节功都可以加鹤首或龙头的动作,只是动作不用作那么大;加上去效果就大不一样。
这节功对治头部(包括脑血管、脑神经)、颈椎、脊椎的疾病效果都比较好,包括头晕、头涨、
头痛、耳鸣、神经功能失调等疾病,效果均较好。因为练这节功可使颈椎血管和淋巴循环正常,
所以一般头部疾病就清除了。头部有病的人在做这节功时,要暗示自己:我这样做,颈部血管
放松,头脑气血流通,病就能清除。用这样的精神暗示来练功,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这
节功能调节整个中枢神经,所以患全身性疾病的人要认真去练。练其它各节功也都可以按照那
节功的作用,运用良性信息来指导练功。这样,练功的作用会更强些。很多人聴说吃酸的东西
就流口水,就是这个道理。有人说这是精神作用,净讲精神作用不科学。我们说这确实是精神
的作用。它未加能量,也未加物质刺激,就是个语言刺激,却起很大作用。意识反应在现代科
学里已日益被重视。医学生理学也讲这个道理,不过应用于临床治疗还不多。外国有的科学家
做了这样一个心理试验:先把人进行催眠,使之进入催眠状态;而后在该人胳膊上放个冰块,
却告诉他给你胳膊放了火炭烫了一下,结果这个人胳膊起了泡。可见精神作用是非常强大的。

89
现代心理学很多试验都证明了这一点。精神作用本身就是科学的。我们经常给自己加良性刺激
的信号,尤其在练功前想着我一定练得好、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练功的效果就会好。
练功到一定程度,可加意守窍点练法。做鹤首时守的窍点是百会、印堂、大椎、乳中穴、
府舍穴的深部。这七穴称小七星,是开始守窍点的练法;以后还可守大七星:百会、华盖、命
门、环跳、足外踝。练小七星时,两下肢固定不动;配合胸的吞吐,头与躯干有一定的前后蛇
形动作;而府舍、乳中穴正是有动触之穴位,稍加留意即可。做龙头动作,只配合练大七星窍
点。练时要全身放松,以头带动躯干、下肢做蛇形(躯体的伸缩形成的蛇形)运动时,留意以上窍
点即可。
加守窍点可强化全身的内气变化,但必须在全身放松的前提下进行;而且意照窍点是知而
不守,千万不能死守;若固执地意守窍点,反而阻滞了气脉的流通。这也是不轻易传授意照(观)
窍点的原因。
三、寒肩缩项通臂肩
展臂动作要体现外方内圆。接上式叉腰姿势开始,转腕,指掌前伸,掌心向上;小臂与大
臂成直角,以肩关节为支点,沿胸前上升。当大臂抬至与肩平后再外展,展平后转掌心向外。
做展臂动作时要注意:两臂外展成一字,大臂与小臂始终要保持直角;掌心外翻后仍然呈直角。
小臂不能歪,腕不能弯,要立起来,一点不用力气。做好这个动作胸要开,要张出去,肘要前
挺。常见的毛病是:大臂不平,两臂展不开,掌翻不出去,肘和掌立不直。初练时动作非常见
棱见角,一定要注意外方内圆。练熟后不需要每个动作做到家再换式子,要注意动作的连贯性。
上一个动作做到家再做下一个动作便容易见菱见角,而且气也不易连上。比如双臂沿胸前上起,
起到剩四分之一处就开始外展,动作是带弧形的。两臂外展成一字,转掌心向外后,小臂下落
时,以肘为支点,轻轻下落;指掌放松划弧,气便可直达手指,手指会有松、沉和酥酥的感觉。
为什么以肘为中心?从经络来说,肘部是手经合穴所在处,合穴是通内脏的。小臂上起时用中指
带,往起一挺时有松、沉感。做这个动作注意大臂要与肩平,不要做成投降式。展臂动作对开
阔胸部能起很大作用,对治疗心肺病,如肺气肿、气管炎、心血管病等效果比较明显。一般上
焦病多做展臂是有益的。
寒肩缩项这个动作关键在肩胛骨上,两个肩胛骨要往一起靠。头稍后仰,但下颏不能上翘。
尾闾稍翘,胸微挺,但不能大塌腰。胳膊往回一收,不能弯得太大,手腕不能低于肩膀。这个
动作就像小鸟刚学起飞,脑袋往起够,尾巴往起翘,腿往起蹬,两个小翅膀扑拉扑拉地扇动,
两个肩胛骨往一起聚。这个动作也像人发烧、发冷时打寒战。人打寒颤是因为受了冷刺激之后,
身体内需要产生更多的热量以适应外界。人体有许多立毛肌。立毛肌收缩,体内产生的热能就
骤然增加,所以受冷刺激便出现打寒颤的动作。中医伤寒论把这个动作叫“项背强兀兀”。我们
练气功自觉做这个动作,就可以把气机调动起来。人的肺属上焦。中医讲“上焦开发,宣五谷
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因此寒肩缩项有开发上焦,使阳气更加充盛,气血
达到全身的作用。对患一般阳气比较衰微或慢性虚弱性疾病、慢性低烧性疾病的人,多做寒肩
缩项有好处。
通臂动作要求大关节蛇形运动,小关节蛹动。要注意两点:第一,要两臂一起通,不要只
注意通一个臂;但要有重点。第二,两臂要在水平线上做动作;一曲一伸时臂有高低,高点要
在水平线上,低点要在水平线下。做通臂动作时,一个臂的曲和另一个臂的伸是同时进行的;
拿这个膀子往那个膀子上推,那个膀子伸出去,可以伸得长出一块,甚至长出半个手。伸时臂
先是蜷着,慢慢伸直。手指也要有曲伸,慢慢把气通到指尖上。如果手指绷紧,虽然觉得手指
有气,但气脉不是从内里走的,经脉就通得不够。开始学练如果动作做不好,也要抓挠。先抓
挠,慢慢就会做了。通臂对肩胛部的疾病如风湿、骨刺,对胸部、心脏的疾病都有疗效。老年
性肺气肿、冠心病等心肺病患者,做第二和第三节功是比较好的。
这节功意照窍点是:阳池穴、肩髃穴、大椎、陶道、尾闾。这叫“倒七星”。
四、立掌分指畅经脉
这节一开始是立掌,掌挺着外撑,把肩胛拉开;然后肩胛内含,往一起靠。它和寒肩缩项
的不同点是:做寒肩缩项时,头顶要往后仰,胳膊要曲;做这个动作,脖子不后仰,头部、躯

90
干、尾闾都不动。胳膊外撑时是直的,回缩时也是直的,是肩胛骨往里收。手往外撑时是用膀
子抻,手掌尽量往外挺,指尖尽量往后翘。初学如果膀子不会抻,用肩往上拱也行。这时手指
非常涨,手指缝间苏苏的往外冒气。我们做过实验,如果手直着撑,用红外线辐射仪来测试,
手指边出现很多竖叉,说明气流的强度很大;如果手一弯曲,气流动就差了。我们练功的目的
是要使经络畅通,能把掌立起来,又能放松,气机在经脉里的冲量就大了。打个比方,手平着
放时,假设气有三个力就能通过去;如果把手立起来,不加一倍力就通不过去。掌立起来还能
自然放松,气脉流通量、能量就增大。一开始做立掌,是要用些力气才能做到的。练气功要放
松,但这些动作为什么做起来很紧张?对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紧张是为了放松,为了放松先要
紧张,紧张过后再放松。搞体育运动肌肉发达的人做这节动作特别吃力;因为他们肌肉收缩力
量比较大,肌肉一收缩就把经脉之气隔住了。肌肉发达的人通过练这个功可以把拙力消掉。
做立掌分指动作,先大、小指同时分,然后二、四指同时分。分指动作要慢而匀,分完紧
接着做一个外撑动作。外撑动作要求坐腕、掌后翘、掌根外撑、手指肚往外腆、手指根和手背
往回拉。之后合指,先二、四指同时合,然后大、小指同时合;合时手稍放松一点。做完 3 次
分指、合指之后,先将腕放松,然后手指往下抓。下抓时意念放在手指尖,像扣着东西似的往
下抓;抓下来不是使劲往里扣,而是把五指向掌心当中合,似乎合到手掌里。这样合下面的筋
便绷得很紧,上边就松了。如果做成腕往里扣,拉力就小了。下抓时手指要自上而下逐节弯曲,
手指上起时也要自下而上逐节慢慢起。这样气血便可冲到指尖,把手指上的经脉冲开,使手指
末端气血充盈畅通。严格要求,做这个动作要有蛹动和开合。一般来说,这节功的动作开始练
时不要一下练太多,太多了大臂和小臂会痛得厉害。
这一节功和第二节功配合起来可起调动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的作用。它着重于调动经脉的
井穴。十指的井穴除中冲穴在指端外,其余都在指甲根上。井穴是混元气进入经脉的重要部位。
运动这个地方就把全身经脉都运动了。立掌分指这节看起来动作很小,可是把手三阳、手三阴
六条经脉全抻动了;对经脉的根梢都起了作用,经脉里的气就可以流通得好起来。所以这节功
是非常重要的。
这节功的适应症与第二节差不多,基本上是横膈以上的病。对大小肠病、慢性肠胃炎、功
能性腹泻效果也较好。此外,对脑血管、脑神经功能改变也有益。
这节功观照的不是窍点,而是手掌的 24 节。方法是按从 1 至 24 的自然顺序依次循环。(图
3-78)

图 3-78

91
五、气意鼓荡臂肋坚
这一节比较难做。形神庄十节动功中,从力度上难做的是第六节、第七节、第九节,从内
景上难做的是第一节和第四节。这节主要是练两肋,不是练胳膊,所以胳膊不要用力;关键是
用肋带动肩、肘及整个臂。气机的变化是用丹田气推肋,肋推肩,把整个胳膊带起来。一开始
腰和全身放松,两臂在体前围成圆环。然后上身转向左侧,左大臂与肩平,右大臂与耳平,两
臂围的圆环逐渐拉成扁圆形。左上身不要用力往下压,左肋低一点,右肋一拱就带着肩一拧、
肘一翻就走了。走是沿着一个斜的弧线走的。因为两臂是斜的扁圆,而不是平的圆。是两手结
成圆环拧着走的。两手拉到正前方,按分节动作要求圆环应恢复平圆状;但在连续鼓荡过程中,
两臂到正前方时呈前高后低的斜面;身体转向右侧时也是如此。所以鼓荡以后两臂是沿着一个
斜的弧线走。当身体由右转回时圆环拧了一下,转到左侧再拧着出去,像绞麻花似的。这样做,
慢慢地腰和肩胛骨就都会动、都松开了。做这个动作要注意两点:第一,周身要中正,眼和两
手交叉之处总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第二,两臂围成的圆环是随着动作变化形状的,当身体呈正
面站立时,圆环前后径长,这时手与头的距离最远;身体转至两侧时,圆环呈扁圆状,这时手
与头的距离最近。常见的错误做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眼与手相交叉处不相对在一条直线上,
头来回晃,身体不能保持中正;第二种是不以肋的鼓荡带动肩,而是用胳膊和肘带动肩;第三
种是身体向前弯着,用后面的手来推前面的手;第四种是用身体晃动来带动胳膊。初学练时动
作可以愣一点,做熟后就不要愣了。练时一定要意念与运动部位相合。气意鼓荡是用丹田气来
冲两肋,使“两肋空松气腾然”。一般地来说,人两肋的气比较弱,而肝胆之气升不起来生命力
就比较低弱。少阳胆经能不能把气引起来,关键在于两肋的气是否充足。肋空松了,气机充满
了,气才能很好地上升。
这节功对治肝胆的病、胸膜的病、肋膜炎等效果都比较好。有些人患腹膜炎后遗症、肠粘
膜粘连,练这节功症状改善很明显。
六、俯身拱腰松督脉
这一节功在十节动功中是很重要的一节,是练躯干的。
一开始两手交叉于头顶如托物,掌心向上,上拔,下颏回收。手腕划立圈时要尽量上拽,
用肩往上带,拔动颈椎、胸椎和腰椎;而且把整个胸、肋都抻动了。做得好能抻到脚跟、脚心
和脚的小趾、四趾。最少也应抻动到胯。交叉双手松开之后,往后挺直了上拔,头不要后仰;
用肩推肘,把气机拔起来,好象把人拉起来似的,颈椎、胸椎、腰椎都要尽量上拔。以后,全
身放松,上肢、颈项、胸背、腰、下肢依次放松;熟练后,似有水从头顶流到足。然后向下俯
身拱腰。
这节功和武功压腰、压腿功不同。压腰功脊椎是直的,往下折身体,头是一抬一抬的。这
节功的关键是松动脊与脊柱,把脊柱拉开。从经络学上讲,是抻动督脉。因此要求身体卷曲起
来往下走,双臂夹头,下颏尽量靠胸,手往前移,背先上抻后再往下卷,收腹,拱腰后凸,脊
柱逐段逐节地弯,能弯到哪儿就到哪儿。这样不仅把整个脊柱拉开了,而且把脊柱的几条韧带
如脊上韧带、脊间韧带、脊柱里头的黄韧带等慢慢地都运动开了。督脉运动了,头部也运动了,
整个神经系统都调整了。腰弯不下去,可双手一抓一抓地帮助下弯。当弯到一定程度再弯不下
去时,还可以把腹部收一下;腹一收,腰就突起来,就容易下去了。但不要硬往下弯。弯下去
后在脚的前、左、右各下按 3 次后,捏脚后跟腱。这时,精神要特别集中,用大拇指、食指、
中指慢慢地点按搓揉一下;腰弯不下去的拍一下腿也可以。整个大腿后面都是膀胱经,这个动
作的作用是把整个太阳膀胱经从脚到腿、背、头都给整理一下。因此,这个动作不能随随便便
地做。捏脚后跟腱时头要内收至贴小腿;熟练后还要求头尽量自下往上提,直至贴到膝盖。做
身体从下往上起的运动时,一定要先从臀部往起翘,再从腰部往上拱,一节一节地上起;把拉
开的督脉再合上,两侧的膀胱经也合住。过去练这个功叫“练气入骨”。它能起封住经脉的作用。
从背部一收缩,整个经穴穴道就 封住了。要加大动作的难度,可以练快速起来。下去的时候
慢慢下,起时一下就起来。这样可练身体的快速应变和全身闭气。
这一节功对整个腰椎、脊柱的病,对背部肌肉的病都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没有病的人对
脊柱也有较强的锻炼作用。老年人腰不大好弯,锻炼久之确能改变身体健康状况。但年岁大的

92
或腰部不利落的不要勉强去做,能弯到哪儿就弯到哪儿。每一节功都应如此。对病人不要求一
下就做到合度;把动作要领告诉他,让他慢慢去体会。动作幅度大,身体里面能量冲击大;动
作幅度小,也冲击,只是冲击能量小。把意念集中到动作上,气就会过去。患高血压的病人,
往往不敢练这节功;其实,这节功对治高血压效果非常显著,只需注意慢慢地认真地逐步加大
动作难度就行了。
这一节很重要,它关系着全身。这节功有两组窍点:一组是直身时(包括直立顶上揉腕时与
拱腰起身后的直立时)观照窍点是天柱、大杼、女膝穴;另一组是俯身拱腰时与起身时,观照窍
点是涌泉、劳宫、会阴、脐与命门之中点。起身时,两手如提重物,从涌泉经腿的中央上提随
手上升,逐步到会阴、脐中(此练法似乎重在意念导引,但与意念导引有区别)。一待身体立直后
(两臂上伸),马上意照第一组窍点;随之全身松动-从上往下松,一直松到脚。此即旧称之“换
骨”法。因为此组窍点与动作配合,是练气入骨的妙法,不可等闲视之。
七、转腰涮胯气归田
这节功第一个动作是腰胯左右转圆圈。要使腰胯转的圈能够圆,不丢掉一个方位;要先以
尾闾这个点来画圆。这样就比较容易使腰胯转圆起来;具体来说,首先两脚分开,与肩等宽,
两膝微下蹲,大腿根稍往回收。意念放在尾闾尖上,用尾闾顺左前→左→左后→后→右后→右
→右前→前这样的方向转 3 个圆圈,不要出棱角。然后反方向:从右前→右→右后→后→左后
→左→左前→前转 3 圈。尾阊在骨盆的下面把这个圈转圆了,上面的骨盆自然就转成了圆圈;
就不会丢掉某个方位而只转四分之三的圈,或只转了半个圈。反之,如果尾闾没有按上面讲的
方位转圈,或意念只注重在两个胯骨轴上转,也不容易转成圆圈。尾闾在下面转圆圈时,上面
的骨盆就必然带有倾斜度地一上一下,一边高点、一边低点地转起圈来。这样就需动作有整体
性,做到这边出,那边同时就进;这边进,那边同时就出。开始练习时,可以把圈转得大些,
两脚的距离大些,蹲得略低些。尾闾向左靠,右边就虚了;尾闾向后臀就翘起来;向右靠,左
边就虚;转到前边臀就缩回去了。这样转难度大些,但腰胯转圆圈易合度。逐渐熟练了,胯骨
轴就不用力了,把丹田气往尾闾上一垂,就从丹田里边动;用丹田、尾闾结合起来转小圈。小
圈在外形上看不明显,但它比转大圈的效果更好。
第二个动作是翘、扣尾闾。扣尾闾的要求是将尾闾向前扣,扣到不能再前时要再往前抬一
下。这样就靠到家了,同时要收小腹。然后尾闾后翘,翘到最后,还要往后上翘,使腰眼挤住。
熟练之后,再用两个大腿支着,两边立着转圈。先在骨盆两边单转,到丹田内气动了之后,
可用丹田内气带着转。开始练这节功时,是用形转带动气转,以后要用丹田气带着形转。转的
速度开始要慢,越慢体会越深。腰不要绷劲,要把腰松开。腰放松了气才能流通,可收到松腰、
垂尾闾、运动尾闾、封闭会阴的作用。老年人多练这节功,能调动下焦肾气的吸摄功能。一些
年岁大的人小便尿不净,就是肾气不足的表现。转腰涮胯可增强肾功能。有老年性气管炎和气
喘病的人,多练这节功,肺气能降到肾气里来,也有明显治疗作用。转腰涮胯对妇科疾病可起
到治疗和恢复健康之功效。
这节功的窍点是百会,脐与命门的中点。
八、平足开胯分前后
这节功包括开前胯和开后胯两个部分。开前胯实际上是松开髋关节,开后胯实际上是松开
胯后面的骶髂关节。
开前胯的第一个动作是两脚尖外撇成一字,之后是展臂、通臂。通臂与第二、三节中的通
臂不同,它是用两臂带着上身、腰、胯、腿自然放松地向两侧摆动,不要用腿拱着动。然后腰、
胯、腿放松往下蹲,两臂同时与身体一齐下落;当下蹲到两大腿平时,两手也落到两膝前,两
掌胸前合十。指掌转动的要求是:指尖、掌根都划圆,带动肩、肘、膀、胯也随之幌动起来。
注意要以手指和掌根转动来带动身体动。身体起立时,下颏微收,百会上顶;掌根也用力合,
往上顶,使身体起来。
松后胯的第一个动作,是身体直起后两脚尖内扣,尽量向里相对成一字形。同时两手前伸
环抱,大脚趾用力定住劲儿;把这股劲儿从腿内侧传上来,把裆撑开,撑到外面去;两腿往后
绷,尽量绷直、后挺。臀部往后泛起并上翘。腰要往前塌,胯骨往外靠,就把骶髂关节拉开了。

93
骶髂是个假关节,平常人不会动,只有女人怀孕后期这个关节才能开。我们要练得这个关节能
轻轻地动。通过松后胯把韧带拉开、松开,使骨盆里真气充足。后胯松了尾闾才能动。尾闾将
来能不能转动,能不能做到尾阊如钟锤,松后胯是关键。竖项,头往起顶,开胸但不挺胸,体
前俯 35°。通过塌腰、臀部外泛、竖项,就把督脉拉起来了。不过这个动作的关键不在拉督脉,
而在松腰;松胯。两手环抱,中间距离四指左右,掌心向内,与印堂等高;意念放在两拇指中
间。这个姿势可做站庄。站五六分钟,可出现白气或白光。这是正常的,不必理它。松后胯的
第二个动作,两膝稍弯曲内扣,往里一拧,臀部就外翻了,自然也就把裆撑开了。肚子不能腆
出去,要收住小腹。两手同时向上前方划弧分开至两侧,掌心向上如托物。头后仰如观天,下
颏不能上翘,要回收。此式可做站庄,久立闭眼可见红日或红光。然后身体合回来,双手在头
上往下导引沿肋弓变叉腰。
松后胯所活动的关节,平时活动不着,要使它动就 要有特殊要求,如泛臀。臀部外泛,
腰从第四腰椎处往前塌,可使 髂关节松开,从而开扩丹田领域,使真气内敛到丹田。胆经是
从大腿侧面上来的,膀胱经是从大腿后面上来的,腰一塌,两个经脉就在腰眼这个地方会合了,
所以要求泛臀、塌腰、大腿根部往后绷并外撑。膝关节放松,大脚趾稍用力内扣,腿内侧放松,
外侧用气力绷上,这样就使足少阳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气脉都冲上去了。头上顶,使清阳之气
上去;下颏回收,使冲上来的气血降回到中宫。
练功中不要说话,特别练几节本功后,因为经络绷得很紧,一说话中宫气就接不上了,也
容易伤气。
平足开胯可为将来练静功的盘坐打基础。开前胯把髋关节松开,就比较容易练盘坐和大盘
膝了。自然盘膝和大盘膝起的作用不同。大盘膝的两腿互相压,把里面的气压得厉害。如果这
种盘法气血还能通,就说明内气的强度增加了几倍。按照全套智能气功的安排,要练完三步动
功之后才练坐功,所以不主张现在练盘坐。
松前胯的窍点是鹤首的“大七星”,松后胯的窍点是膻中、劳宫。
九、膝跪足面三节连
这一节的动作要点是缩臀、靠胯;臀部和尾闾尽量往前靠,使躯干与大腿成直线;臀在大
腿根部不能弯曲。这样就把整个身体的重力放在了膝盖上,目的是把膝关节和踝关节松开。
动作要求是:身体直立,缩臀靠胯,收腹(不能腆肚子),肩胛骨外撑,把背撑圆,两肩微内
扣,头上顶,下颏回收,两膝放松下跪。除了两膝和脚腕以外,如果别的关节一弯曲,力量就
在那里打了折扣,也就达不到松膝、松踝的要求了。要慢慢往下跪,姿势合度就坚持下去,用
意念将膝部鹤顶穴提一下,然后意念想跪到脚面上去。其它各节功的动作可以反复做几次,唯
独这一节功下跪一次就行;但要尽力地坚持,累了也要再坚持一下,使气壅集膝部;直到实在
坚持不住了再慢慢起来。在起的过程中,注意不要用腿往起拱;而要用百会穴往起领,把身子
带起来。膝盖放松了,聚集到膝盖的气血如打开水闸似的一下子就冲到脚上去,一股热流直冲
脚上。跪的时间坚持得越长,腿就越酸痛得厉害,热感就越明显。如果跪的姿势越低,把膝闭
住了,气下不去,起时便冲得越透彻,有的能冲到脚心或脚趾。这样往下一冲,就把下面的经
络气血通路冲通了,真气就往脚上运行了。在冲通了经络气血通路之后,再做下跪的动作气血
就堵塞不住了,跪着也能通过了。膝盖松了,就达到了本节功的目的。从练气功的角度看,为
了养生,一般的跪到 40°~50°就行了。
这节功对一般下肢的病,如关节炎、骨刺、静脉炎、风湿病等疗效较好。
这节功的窍点:百会、素髎、会阴、鹤膝、命门。
十、弹腿翘足描太极
练这节功关键是动作要慢、要匀,无论是抬腿、翘足,还是旋足都一定要慢、要匀,要放
松。
接上节,身体中正,抬起一条腿时,身体不能偏,要在移动身体重心的同时微微坐胯,使
气沉丹田。同时要给抬起的那条腿的脚心处稍加点意念,这样身体就平衡了。脚的翘、点、旋
转划圆都要慢而匀。做脚的翘、蹬、点动作,先是脚背上翘,翘到极点,脚趾再往上一翘,配
合脚跟蹬,蹬时脚趾再往上腆,再一收。往下点时,先脚面、脚腕往下点,点到极点,再用脚

94
趾往回蜷勾使脚面绷直。以上翘、蹬、点的动作要连贯。收腿时,大脚趾要内扣,脚心一含,
小腿回收,脚落回原地。
旋足转圆圈的要求是,足尖如挑着一根易断的丝,足尖划圆不但要圆,而且不能把丝抻断;
宁肯少转几圈,也要做慢些,才能起作用。年纪大和身体不好的同志做这个动作,腿可抬低一
点;腿抬不起来的可以脚跟沾地,把脚尖抬起来,用脚趾抓挠;然后一伸,再沾地,再抓再挠,
再伸。年轻身体好的可多练脚趾蜷伸动作,它与本功第三节中的立掌分指是上下呼应的,如能
连续做五十至一百次,可通畅全身经络。
这节功如不认真练,只是比划比划,练完全套功身体可能会不舒服。因为上几节功把上身
的气血都调动开了,到了腿部下不去,没有把气引下来,上边气多,下边气少,必然头胀难受,
甚至血压还会发生变化。如果有人因时间少,选功习练,一定要选上下两头,中间可以去掉几
节。认真做一遍,比马马虎虎地做十遍效果要好。把意念放在脚趾尖上,认真去做就能有效地
抻动经络,因为脚趾运动配合腿的动作可拉动足三阴和足三阳经。收脚时,大脚趾内扣调动肝
经和脾经,脚心内含又调动了肾经。意念拖着地就把地气收入体内。在经络学里原穴或俞穴关
系脏腑气血,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原穴基本上都在脚腕附近,脚腕的转动,就把整个足三阴
经、足三阳经的经络之气给活动了。而弹腿翘足又是抻动大腿前面的阳明胃经;蹬、点的动作
是抻动大腿后面的足太阳膀胱经。这些经脉气机通了以后,对下肢气血运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这节功的窍点是鹤首的“大七星”。
十一、回气归一转混元
这节功由混元归一和回气归一两组动作构成。混元归一是从手抱球划圆到三个鹤首。抱球
划圆的要求是全身放松,胳膊、脊柱都要松开,膀子要活,不要僵硬地抱着球转。双手抱着球
往下落,要松肩、落肘,到膝盖前再松腕松指、‧手指向下。手里的球和身体这个球应视为一
体,用手里抡起来的这个球抹着身体转,从而调整身体里边的气。下落、上升都不能绷着劲。
蹲下去要轻松,但身体要直,不能撅臀;上升时膀子稍稍一起,肘、腕跟着慢慢起来。这样才
能使身体里的气机混合在一起;动作做熟后,还可以把身体往后仰着转,意念要把球同身体连
上。
鹤首之后就是回气归一。双手下落,在头顶上如同-朵莲花开着花瓣似的;接着掌根合但
不要碰上,然后掌根分开;下来之后,掌指上升,再相合也不要碰上,然后指掌又张开。这个
动作是:降、合、开,升、合、开,不能没有掌根的开合而直接升降。然后双手拢气下落,手
掌似触非触地沿颜面至胸、至腹,沿腿正面向下,掌心按于足面,手心用意透过足心与地相接,
下按 3 次。双手沿腿上导至腹、胸,以小指带动一转分开。这一转就把身上的气分开了,手里
也实了。然后做回气动作,双手掌心朝前立于肩前,右掌坐腕向前推出,松腕转掌向左拢气,
90°掐中魁,曲肘绕肩点按气户穴。左掌同上。之后,默念“通”三次,用通字音把中宫气调
起来。发“通”音前要舌抵上 ,引气机往上走。发音时从 骨那里会有股气冲上来,天门穴
就会跳动。这是用声符振动冲开天门穴。这样的跳动表现天门穴、囟门穴、大脑皮层的气脉通
了。跳动也有不同层次,如在局部上跳、在骨膜上跳、在脑子里跳,练功之后都会感觉到。我
们不必追求也不去理它。三个“通”音念完,要有五个开合。这五个开合是全身气机的开合。
做开时,肘肩同时动作,手腕是固定的,是肘带着手开,这样气感强。手不能往外张着,否则
就没有气了。有的人做开合时会感到内脏惚惚悠悠的,头也跟着开合,整个身体的气机都跟着
开合。胸中三个开合,鼻子三个开合,印堂三个开合。百会三个开合,都是指掌向上;唯有囟
门的三个开合,手是斜着做的。做每个开合,合时双手尽量挨近,但不要相碰;直到做完百会
的三个开合,两掌才相合。然后做收势。合掌手尽量往上拔,手掌分开,掌心向前,向两侧下
落。然后转掌心向上,以小指带动合回来,手如托水碗一样平稳。慢慢用肘收回来,手到大包
穴贯气入体;意念把气收到里边去,体会有二股气一直落到肚脐。然后揉腹。
前九节是对身体各部分分别锻炼,第十节是全身各处同时运动,使身体各个部分壅涌之气
血得到平衡,而混然一体。这节功,尤其是其中五个开合的奥妙,需要习练者在熟练中慢慢去
体会。
练这套功,先是要求形与神合,就是动作与意念结合好。姿势练熟之后,就闭着眼睛如同

95
在镜子里看着自己做动作。这是第二步。最后要从自己身体里边模模糊糊地看着自己,不是看
得那么真切,而是若有若无;看不见可以先去感觉。这是形与神合的几个层次,它使气逐步进
入深层。如果死死抓住形,只琢磨形,不琢磨气,神和气就被形拘滞住了,那就是最低等的下
士形传了。对十节动功的每一个动作,要在平常认真反复地把它练合度;在练功的时候就不要
去琢磨动作,而应潇洒轻松、自自在在地去练。如果病人不能练全套功,可根据病情选练。碰
到个别不能动的病人,还可根据病情选择某一节功,并讲给病人这节功的动作、要领和作用,
让病人去想、去体会,也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第十节与收式不设窍点。

第四节 循经导引法

循经导引法是形神庄练形神混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属智能动功的第二步功;主要起增强
体内“横通”的作用。两者合练才能使形神混元成一完璧。
一、姿势要求
预备式
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目平视前方,两眼轻轻闭合,目光回收,全身放松。
(图 3-79)
起式
小指带动,翘掌,下按拉气;(图 3-80)推、拉 3 次以后,松腕转掌,捧气与肚脐平;掌心
微含,回照肚脐。(图 3-81)继而转掌心向下,外展至背后,回照命门;(图 3-82)顺势腋下向大
包穴贯气。(图 3-83)两手向前平伸,与肩等宽高,中指回照印堂。 (图 3-84)肘臂外撑,(图 3
-85)外展成一字,转掌心向下,连续转掌心向上划弧;两手头顶上方相合;(图 3-86)沿头正前
方下降至胸前成合十手。(图 3-87)两手沿肋弓分开变叉腰。拇指在京门穴,其余四指自然放在
腰带处。两脚踩气分开与肩等宽,平行站立。(图 3-88)

图 3-79 图 3-80 图 3-81

96
手经导引
松开叉腰的双手;左手掌心向上,向前下方 45°伸出;同时右手沿肋弓经期门、膻中,至
左侧云门穴,(图 3-89)沿左臂内侧向下振颤,经曲泽、大陵、劳宫等穴至指端。弧形转掌。(图
3-90)左手掌心向下,沿右手指端、手背、右臂外侧向上振颤,经外关、曲池、臂 至右侧颈
根部;意念向上送至头; (图 3-91)向下至右侧云门穴。同时右手转掌心向上;左手沿右臂内
侧向下振颤,经曲泽、大陵、劳宫等穴至指端。弧形转掌。右手转掌心向下,沿左手指端、手
背、左臂外侧向上振颤,经外关、曲池、臂臑、肩髃至左侧颈根部; (图 3-92)右手回环下降
至锁骨下,外行云门穴,退回膻中到期门,收手到右肋;左手同时收回至左肋。(图 3-93)。
右手掌心向上,向前下方 45°伸出;同时左手沿肋弓经期门、膻中,至右侧云门穴,沿右
臂内侧向下振颤,经曲泽、大陵、劳宫等穴至指端。(图 3-94)弧形转掌,右手掌心向下,沿左
手指端、手背、左臂外侧向上振颤,经外关、曲池、臂臑、肩髃至左侧颈根部;意念向上送至
头;(图 3-95)向下至左侧云门穴。

图 3-82 图 3-83 图 3-84

97
图 3-85 图 3-86

同时左手转掌向上;右手沿左臂内侧向下振颤,经曲泽、大陵、劳宫等穴至指端。弧形转掌。
左手掌心向下,沿右手指端、手背、右臂外侧向上振颤,经外关、曲池、臂臑、肩髃至右侧颈
根部; (图 3-96)左手回环下降至锁骨下,外行云门穴,退回膻中到期门,收手到左肋,右手
同时收回到右肋。(图 3-97)

图 3-87 图 3-88 图 3-89

98
图 3-90 图 3-91 图 3-92 图 3-93

足经导引
两手心向内,沿肋弓斜上至心口,中指相接; (图 3-98)沿胸向上振颤,至颈、下颏、面
部,逐渐转指尖向上,至额、囟门、头顶、玉枕部;掌捂两耳,以中指带动四指在玉枕部弹打
振动后脑,做“鸣天鼓”;(图 3-99)沿项向下振颤。(图 3-100)两手不振颤绕肩前,(图 3-101)
从腋下回体后(意念向上接), (图 3-102)向下振颤导引。身体卷曲向下,逐渐屈膝下蹲。两手
经环跳,虎口张开,大拇指向前,其余四指在腿后,沿腿两侧向下振颤,(图 3-103)经足外侧,
手的十指对准脚的十趾振颤(如发报点按)。(图 3-104)沿足内侧、腿内侧,振颤至小腹、心口,
身体逐渐直起。手经、足经导引 3 次,为循经导引一遍。

图 3-94 图 3-95 图 3-96 图 3-97

99
图 3-98 图 3-99 图 3-100

图 3-101 图 3-102 图 3-103

100
图 3-104 图 3-105 图 3-106

收式
两脚踩气并拢,两手至心口,胸前合十。两手相合上举,至头顶上方,上拔。 (图 3-105)
转掌心向前,左右下落成一字;转掌心向上体前合拢,与肩等宽;中 指回照印堂。落肘回抽,
顺势向大包穴贯气,手向后伸出外展。(图 3-106)逐渐转掌,向前拢气,贯下丹田。(图 3-107)
两手重叠在肚脐上,静养。(图 3-108)分手还原体侧,两眼慢慢睁开。

图 3-107 图 3-108

101
二、说明
1.弧形转掌,是指右手振颤到左手指端时,左手向右手背转掌时,不要有棱角的直接翻转;
而应两手成弧形回旋环转,即左手在下,向右手外侧略有伸意,右手在上向左手左侧环绕,两
个手相对形成一个弧形回旋。这个弧形旋转不宜过大,意念旋转亦可。
2.鸣天鼓,是指用两掌根部捂耳,两手的手指在脑后玉枕部,以中指为主带动其它手指弹
打片刻以振动后脑至整个头部。手指的弹打动作是:食指弹打 1 次、无名指弹打 1 次、中指弹
打 1 次,然后这三个手指同时连续弹打 3 次。以振动后脑至整个头部。
3.振颤的要求是:手不离皮肤,避免拍打;振颤的速度,每秒钟振颤不少于两次。振颤导
引的速度:上肢从肩到手指端约 5 个自然呼吸,上肢一上一下约 10 个呼吸,从头到脚 24 个呼
吸。
4.本功法要求动作连柔、和缓,速度均匀,神态自然。
循环导引熟练之后,手可以不接触皮肤振颤,以离皮肤 1-3 厘米为宜。
5.循经导引法,顾名思义是按十二经循行路线进行自我导引的一种方法。它不是逐经导引,
而是三阴、三阳经分别导引。十二经的循环路线是:手三阴从胸走手,走臂之内侧;手三阳从
手走头,走臂之外侧;足三阳从头走足,走体外、背侧(阳明经行于体前,不向下导引);足三阴
从足走腹,行腿内侧。故手经导引,沿臂内下行,沿臂外上行。足经导引,沿体外、背下行,
沿腿内侧上行。
6.智能动功的第二步功法形神庄也讲经络,但它不着眼于走经络线、通经络,而是让经络
横通。为此,循经导引法是用循经振颤的手法达到横通的效应。振颤,就是一压一缩,压进去、
抽出来。振颤要有意念。每一振颤下压时,都应意想着压到骨头里去,压到每一部位的正当中,
再抽出来,使之内外横通。只有经络横通,才能突现皮、‧肉、筋、脉、骨融为一体。这就是
智能功讲的经络横通。

第六章 发放外气治病

发放外气治病在文化大革命前被视为高深莫测和高不可攀,只有很少数造诣较高的气功师
才能做到。现在则已为不少习练气功的人所掌握,而且有些人功法习练不久就能发气治病。因
此气功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发放外气治病没有几年功夫练不出来,另一种则认
为几个月、十几天甚至几天就能学会。不同的看法是由于功理、功法不同和所强调的内容不同
所致。为了使大家对发放外气治病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概括的了解,现将我几十年来曾习练与应
用过的发气治病的方法作一简要介绍,然后再着重讲智能气功发放外气治病的功理和功法。

发放外气治病的含义是:气功师不借助物质条件,通过一定的方法,调动外气作用于病人,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一节 发放外气治病方法的分类

一、意、气、形三者并用发放外气治病法 施术者通过形体、意念和气三者并用,作用于
病人。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要通过形体的接触。如用手点按病人,把气传导到病人体内,调整病
人的气血,使病人的阴阳、气血、内脏功能达到平衡。这种治疗方法,广义来说应该包括气功

102
的按摩、点穴、正骨。运用这些治疗方法,虽然有的并没有进行气功训练,但实际上他们在治
疗过程中都是运用了形体、意念和气,不过他们不承认是气功发放外气治疗。意、气、形三者
并用发放外气治病法,除按摩、点穴、正骨外,主要有以下两种。

1.振动发气法

将手置于病人患部,用振动方法把自己的意和气注入病人体内,达到治病的目的。这种发
气治病法,只要经过认真锻炼就可以掌握,不需要很强的功力。但需要注意:第一,振动频率
一般每秒4~6次;第二,振动时意念要达到一定深度,但不要用力过猛。它适用病位比较浅表
的疾病,即体表的病和躯体的病,对软组织和肢体的病效果很明显。对内脏的病效果稍差,但
功力深厚以后亦可收良效。

2.振颤发气法

这种方法与振动发气法大体相同,只是振动频率每秒要达12次左右。施用这种方法需经过
特殊训练。训练方法是一只手按于腿上或桌上,另一只手把这只手的中指按住,被按之中指作
快速上翘放松动作,慢慢提高振动频率,以达到用振颤法发气治病的要求。由于振颤频率与次
声相近,所以这种治疗方法具有次声效应。治病范围较前一种广泛,效果也比较好。除针对病
位发气外,对全身性疾病可从百会、膻中、神阙、命门等穴位发气。 以上两种发放外气法一
般无需辨证施治,施术时间以5~15分钟为宜,治疗骨折则需半小时至一小时,这两种方法都不
损伤丹田气。如果使用这两种方法而不接触病人亦可收疗效的话,便属于意、气发放外气治病
的范畴了。

二、意、气并用发放外气治病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不接触病人形体。又有以意领气法、以意引气法与环流法三种。

1.以意领气法

这种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具体方法是:先将气沉丹田,意念与气相结合,调气于
发气的地方,如手指、手掌。然后用意念使气透过自己的形体而进入病人的形体,从而取得治
疗作用。实际上这种方法是调动丹田气或者内气来给病人治病。

这种发气治病法对施术者要求比较高:第一,需要有较深厚的功力;第二,需要明了病的
性质;第三,需要有自如的调气能力。这种方法可直接发气于病所,也可通过经络、穴位来起
作用。如果有中医理论指导,懂得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病症的辨证关系,治疗效果会大大
提高。

这种方法不单只调丹田气,还可根据病人患病的脏腑和经络来调动自己相应的脏腑、经络
之气,这叫单经调气或单脏调气。方法是把意念集中于自己应该调气的内脏,然后把脏真之气
调于发气部位,使气透出体外而进入病人相应的病位。比如病人肝脏有病,便调动自己肝脏的
真气,注入病人的肝经或肝脏所属的穴位,也可注入病人肝脏的部位,使气直透肝脏。如能了
解病人疾病的属性,运用相应的方法来发气治疗,效果更好。疾病有寒热、虚实的不同属性,
发气治病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凉热、补泻的不同手法。施术者将气运于发气的部位,在发气
的同时与病人同时呼气,发出去的气,病人往往有热感;在发气的同时,施术者与病人同时吸
气,发出去的气病人有凉感。将气注入病人体内,于停止治疗时意念将气猛向病人内部按一下,
然后快速中断,便起补的作用,古人形容这种手法“如蚊虻止”,“如手探汤”。如果在停止治疗
时,意念从病人体内慢慢出来,起到将病气带出来的作用,这就是泻。施术者发气治疗大多用

103
劳宫穴或用剑指,功力深厚者全身皆可发气。施上述手法时,加入相应的意念可增强效用。

以意领气法适应症广泛,多种疾病均可应用,治疗效果也很好,而且在急救的情况下,往
往可挽救危亡于顷刻。由于这种方法是用施术者自身的气来给人治病,所以会损伤施术者的元
气,功力有限者会影响功力上进。而且由于发气时要把自己的气和病人的气结合到一起,所以
有把病气传入施术者体内之虞。我过去曾经多年用此法为患者治病,也曾因此过度伤损元气而
影响身体健康及功力上进。后经实践摸索出如能使治病与练功时间保证在1∶4的比例,即保证
治病一小时,练功四小时的比例,则对健康与功力上进均不会有任何影响。至于排除进入体内
的病气方法很多,有用五行之气的,有借助于植物的。这里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两脚一前一
后站立,男左脚在前,女右脚在前,两臂平伸掌心向下。如左脚在前,两臂做从左边退回、向
右边推出的环形运动。手退回时吸气,意念气从左手大拇指、食指间进入体内;手推出时呼气,
意念气透过右臂到右手拇指、食指出去。鼻吸口呼。如果右脚在前,手的运动方向则相反。这
样即可起吸清排浊作用,一般地持续作5~10分钟即可。

2.以意引气法

具体讲就是拉气治病法。主要是引动体外的混元气来给病人治病。它不会损伤施术者的元
气,也不需辨证施治。它是智能气功的一种特殊的治病方法,在智能气功的功理、功法指导下,
习练数月、十数日甚至数日便可学会。这种发气治病法将在后面详细讲述。

3.环流法

施术者向病人发放外气,使气环流于病人与施术者身体之间,从而取得治疗效果。有正身
环流与侧身环流两种。正身环流,有一种是用丹田气的,施术者将丹田气用意念调于百会,气
从百会透出去,入病人百会,下达涌泉,透过病人涌泉经过地下,入于施术者之涌泉,再上升
百会。如此反复环流于施术者与病人之间。另一种是用体外气的,施术者用意念凝聚外界混元
气,使气进入病人百会,下涌泉,经地下,入施术者涌泉而上百会,再入病人百会而环流。侧
身环流是用意念将气调至劳宫穴,然后将气发向病人头部,如果是右手发气则气自病人涌泉出
来,经地下,从施术者右足回气;如左手发气则左足回气。由于环流之气回来入于施术者涌泉
之前,都先经过入地之过滤,故一般不会使病人的病气传入施术者体内。这种发气治病法可同
时施术于几十人、几百人。

三、纯意念治病法

严格来说,纯意念治病不应属于外气治病。由于施术者达到较高水平后,治病更强调意念
活动,远距离治病更是如此。但意念所至就起聚气作用,所以我们姑且把纯意念治病也放在发
放外气治病中一并介绍。在纯意念治病方法中,又有纯意念治病法和神光治病法两种。

1.纯意念治病法

这种方法各门功法达到一定水平后均可应用。由于它是单纯意念活动,不好具体描述,需
要自己去体会。比如可以采用想病人“病好转”、“去除病”、“正常”等单纯发放意念信息,也可
以采用想自己能够想到的治疗手段,如用手术刀割除病灶、用器械粉碎病灶、用某种对症药物
治疗,意想修复病的损伤等等。总之,想出一个治疗对方疾病的办法,用这个意念注入病人病
位,进行治疗。这种发气治病法不受距离限制,病人可以相隔遥远不在面前。远距离治病的有
效率比近距离要低一些,而且被治者接受信息要比较敏感才易奏效。近距离治病还可借助语言
信息来帮助治疗。石家庄有很多人还用“信息水”治病。所谓“信息水”就是施术者用意念向水发
气,使水具有治疗病人疾病的功效。这些在过去都被视为荒诞之术,现在清华大学经过科学实

104
验证实,气功师发放外气可以使水分子发生变化。严新气功师在广州发放外气,清华大学实验
室的水分子结构便发生变化。这一实验为纯意念治病提供了科学根据。

初学纯意念治病的人,对意念进入病人体内往往感到困难。我们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作
比喻来帮助大家领会。人坐在家里想天安门,意念一下就过去了,没有具体的运行路线;家里
大衣柜里挂着大衣,走在街上想大衣,意念一下就进入屋里的大衣柜里。想病人身体里面也是
这样想。多练习、多体会就会了。当然,运用任何一种发放外气治病的方法,都有一个功力的
问题,功力高效果就更好。

2.神光治病法

眼睛慢慢闭合,意念和光结合到一起,就叫神光。这种方法和纯意念治病法不同之处仅在
于意念里有一个光,意念一过去,意光也过去。神光治病一般几秒钟或者一刹那就可以奏效,
治病速度往往比纯意念治病法要快。这种方法也可以远距离治疗,用意念把病人的形象拉到面
前,用神光扫射患病部位,病位透明了,病就好了。神光治病也是智能气功的一种特殊的治病
方法,需要按照智能气功的功理和功法来运用。

四、集体组场治病法

它介乎纯意念治病与以意引气治病法之间。主要是借助大自然界的混元气,通过一定的方
法,特别是意念活动来组成气场,而形成特定的群体效应。这种方法的运用往往需从拉气治病
法入手。它可同时对几人、几十人、几百人、几千人进行治疗。它也是智能气功的一种特殊的
集体治病方法。这个方法在后面还要详细讲。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发放外气治病的方法很多,而且由于立论和根据不同,形成了各
自不同的特点。上述这些发放外气治病的方法和任何治疗手段一样,都有其局限性,都不可能
对任何病均有百分之百的疗效。就三大类发放外气治病方法来讲,一般地说,纯意念治病的对
象需要身体敏感性较强,效果才好;对敏感性稍差的人,宜用意、气并用法;对敏感性低的人,
需要用身体直接接触的意、气、形三者并用治疗法才易奏效。

第二节 智能气功发放外气治病的功理功法

治病的功理功法智能气功立论于“阴阳未判,一气混元”那个层次的混元气,智能气功的发
放外气治病法也立论于此。这个层次的混元气是最根本、最原始的混元气,阴阳、五行、八卦、
万事万物都由它而化生。它进入人体里,遇阴虚则化为阴去补阴,遇阳不足又可化为阳以补阳,
什么腑脏、什么地方弱就去增强那个部位。而且根据混元气“聚则成形,散则成风”的特性,只
要混元气进入病所,疾病就可转化为正常。我们发放外气是用混元气治病,所以不需辨证施术。
不管什么部位有病,也不管是什么病,只需把混元气送进病所就可以取得治疗效果。

一、拉气治病法

具体方法是:两手放松,掌心相对置于胸前,做一拉一合的拉气动作,要慢而匀,意念放
在两掌中间的虚空之处,使意念与外面的混元气相结合。通过两手反复拉合,使体外的混元气
有如气球般凝聚于两掌之中,这时两手便有拉不开、合不进的气感。手有了气感便可进行治疗。
意念将手中气球分为两半,两掌各含一半,病人居中。两手一左一右离开病位一点距离,一拉
一合地拉气。也可单手拉气治疗,手含半个气球,对着病位作手转圈的弧拉,或作一推一拉的
弧拉。双手或单手弧拉都要意想手中气团送入病所。治病前两手相对拉气和治病时弧拉都不要

105
把意念放在劳宫,否则会牵动丹田气。熟练后,就不一定需要治病前两手相对拉气,只将手一
转就可以把外界混元气凝聚起来。手里有了气,就不管什么部位有病都是对着病位弧拉。比如
胃有病,胃消化不良、胃溃疡、胃萎缩、胃炎、胃癌等等,不管什么胃病都是这样弧拉,弧拉
时意念让胃病消散,胃恢复正常。对长瘤子、长骨剌的病人也是弧拉,意念散则成风,让瘤子、
骨剌化散。对骨折病人也是弧拉,意念聚则成形,让骨折聚合。对发气进去后,病好还是没有
好,要在实践中反复细心体会,慢慢便可感知。

拉气治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意念一定要透过病所,病才能好。

第二,用混元气治病不是把病气排掉,而是把病转为正常,把病邪之气转为正气。在拉气
治病时要这样去正确运用意念。要懂得所谓病气其实是身体里面的一个场。人没病的时候,体
内细胞按照一定秩序排列,周围的气也就按照细胞的排列形成一个场。有了病,细胞功能有了
改变,场也随之发生变化。有的门派治病是把不正常的场驱散(俗称把病气排走),没有了不
正常的场,慢慢病就会好。我们智能气功是把混元气送进去,使细胞功能正常,周围的气场也
就正常了。所以发气治病时意念想“恢复正常”就可以了。

第三,混元气治病是让病转为正常,所以发气治病时不要问病人有没有酸、麻、涨、凉、
热之感,可带肯定语气地问:“你的病好点了吧?”这样既给对方一个良性信息,又对疗效的肯
定留有余地。还可以带命令的语气说:“你活动活动,看是不是好点了!”让病人活动一下,是
因为把混元气送入病所,在局部起了作用,但还需要通过病人的意念与送进去的气相结合,才
能在全身起作用。让病人活动一下病位,就可使他的意念过去与气相结合。尤其是患疼痛性疾
病的病人,往往怕痛不敢动,意念与发进去的气不结合,让他咬牙一动,意念冲过去和气接上,
病才能好。

第四,治病的手法无一定形式,不要拘于一格,应随心所欲地灵活运用(注意:现在有的
人把这种发气法的不同手法起了很多名目,初学者切勿盲目追求,更不可眼花缭乱,而应把握
其实质)。

第五,给病人治病时一定要有信心。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治病时没有信心,怀疑治不
好,这个意念就在脑子里起了作用,发出去的气就冲不透病所。意念的作用很大,来了一个病
人,你不想给治,勉强去治,效果不会好;如果见了病人你很想给治好,又有信心治,往往效
果一定好。不但施术者发气治疗时要有信心,被施术者以及周围的人对气功治疗相信与否也会
影响治疗效果。如果患者相信气功能治好他的病,意识里有这个良性信息,就能够很好地接受
施术者发出的气和治疗信息。如果总认为自己的病治不好,对气功治病怀疑,“治不好”的意念
在脑子里很顽固,就很难接受外来的气和信息,甚至还会抗拒。即使把病给治好了,如果还老
怀疑病没好,老去想自己的病,病就有可能还回来。有一个典型例子。1986年我到新疆教功,
新疆的一位女记者来找我,说:“我是不相信气功的,不过我长了个包,请你给治一治。”一般
来说,对不相信气功治病的人,我是不给治的。为了使新疆的气功事业打开局面,我说可以。
让她低下头,她把头一低,我便告诉她治好了。她惊奇地摸自己的包,果然没有了。让她低头
是因为她不信气功,意识会起对抗作用,让她低头她就低头,意识接受支配,一发气,气进去
了,包就消散了。可是她回去以后,总觉得包不可能没有,怀疑是给按进去了,总用手去摸去
抠。她周围的人也不信,也来摸。这样,包又回来了,不过比以前小。她又来要治疗。同志们
会问:为什么治没有了的包还会回来呢?这是因为人有病后,体内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该局部
的气场也发生变化。发气进去把包化散了,在一定时间内原有的病的扰动痕迹(场)还未消除
净尽,意识里也还有病的记录痕迹,包这个实物虽然没有了,它原来的信息还存在。这和一个
人在屋里呆过,走了之后,用红外线复相机还能把这个人的形象照出来的道理相类似。人体的

106
电磁场对宇宙的电磁场本底产生扰动作用,这个扰动在人离开以后用红外线复相机还能记录下
来。身上的包这个实物没有了,实物周围扰动的气场还存在,病人用“包还有”这个信息去作用
于它,聚则成形,这个化散了的包便又聚回来了。那么遇到这种病去而复返的情况怎么办?一
般来说,出现这种情况的病人并非有意进行意识对抗,而是对发放外气治病的道理不理解。要
一方面给她讲清道理,一方面给她进行第二次发气。意念将气发进病所之后,让气一涨,使气
把整个病体涨满,一般就不会复发了。

需要指出,拉气发气法治病效果好,并不是施术者一个人的力量所致,它有混元气气场的
效应。智能气功强调群体效应,发放外气治病也有群体效应,这个群体效应所形成的场的力量
很大,石家庄自1982年推行形神庄,这几年里广大群众练形神庄所形成的混元气场越来越浓,
不仅练功效果好,功夫上得快,而且治病疗效也高。当我们用手拉外界混元气治病时,就起到
激荡智能气功的气场的作用了。大家在发气治病时可去体会,意念用自己力量去发气治病和治
病时想着智能气功气场的力量,治疗的效果是不同的。

拉气治病法是智能气功的入门功夫,往往习练数日就可掌握,它并不表示个人功夫的高低,
通过给人发气治病可增强学练者练功强身的信心。由于这种发气治病法是运用大自然的混元气
来治病,不但不损伤自己的元气,而且是智能气功练功、长功夫的一项措施。这种发气治病法
是将手中混元气送入病所,病人病所与施术者有混元气相隔,而且混元气所到之处疾病转为正
常,所以不会把病气传染给施术者。

二、组场治病

组场治病也是我们智能气功特殊的发放外气集体治病方法。很多人对组场治病能同时对几
十人乃至几千人发放外气并取得疗效,感到不可思议。其实它的理、法都很简单。当拉气治病
比较熟练,不需双手相对拉气便能凝聚外界混元气时,就可习练组场治病了。先近距离对一个
病人,手一晃动意念使气能达到病人之后,逐渐拉远距离,相隔5米、10米、20米,如果隔20
米远,手一晃动时,意气所达到的纵横面积就是一大片了。组场时面对大家,双手或单手弧拉,
顺时针或逆时针均可,但要沿一个方向转。意念要集中,用凝聚起的混元气,把在场的人都罩
起来,连成一个大的气场。这个大气场里,既有大自然的混元气,也有大家的生物场。每一个
人都有生物场,通过组场者的作用,利用大自然混元气,把每个人的生物场同步化,从而产生
共振作用,这个场的力量就大了。所以场的力量也是群体的力量,如果对着死人组场是不起作
用的。

组起了场怎样集体治病?用手弧拉的圈由大到小,越转越小,到了当中意念就是一个抽象
的人,对着抽象人从上到下逐个部位依次发气调治,同时配合语言导引。比如向抽象人头部发
气,可以同时说:“现在向大家头部发气,让头部的气血充盈,头部各种疾病消除,恢复正常……”
语言导引的作用在于使大家都一起想着自己的头部,意念同步,生物场共振,作用就加强了。
组场治病也和拉气治病一样,施术者必须有信心。信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个是要想着整个智
能气功气场强大的力量,一个是对自己组场治病有信心。被组场治病的人,对组场相信的程度
高,接受的气就多,治疗效果就好。组场治病对脂肪瘤、纤维瘤这类包、瘤疗效甚为显著,很
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病人对这类病思想压力小,这些包、瘤的病体与病人头脑里的意识病理活动
联系较少,虽然是有形之实物,一发气也能化散。反之,神经官能症本来不严重,可是患者头
脑长期形成了“不好治”、“难受”的固定意识,治疗效果往往不好。所以发气治病的疗效不在于
病严重于否,不在于病是否有了实体的改变,关键在于疾病在意识里的牢固程度。智能气功发
气治病强调群体效应,一般地说我们主张集体发气,单个调理。即组场治病之后,根椐需要再
单个进行治疗。一次组场时间不宜过长,在气场激荡下,时间长了有些人会晕倒。有人担心集
体组场治病,病气会互相传染。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现在再重复一遍,智能气功发放外气治
病是用大自然的混元气,混元气在治病中也就体现了它“聚则成形,散则成风”的特性,用混元

107
气治病不是把病气赶走,而是使病气转化为正常。所以不存在互相影响的问题,也不会传染给
施术者。习练智能气功的罗平同志,1987年在海军总医院开设癌症门诊,一次组场治疗病人多
达四五十人,几年来未发现癌症作用于施术者,不仅取得了可喜的疗效,而且施术者的功力还
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组场不仅可用于集体治病,也可用于教功、带功。气功师可根据教功需要,
发出指令,指挥病人的气血周流,以加强练功效果,加快练功进度,增强练功者的信心,从而
取得事半功倍之成效。

总之,只要相信智能气功发放外气治病的功理和功法,按照它大胆地去实践,就一定能够
成功。

附录Ⅰ、四个功法口令词

(略)

附录Ⅱ、组场调整身形口令词

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目视前方,两眼轻轻闭合,目光回收。

头部放松,两眉间放松,展眉落腮,似笑非笑,舌抵上腭,上、下唇轻轻闭合。下颏回收,
百会向上虚悬,颈项部放松,两肩放松,两臂放松,肘、腕、掌、指放松,胸、背部放松,腰
胯放松,小腹微微回收,会阴上提,大腿根部放松,大腿放松,膝关节放松,小腿放松,踝关
节放松,脚掌、脚趾放松。把身体重心放在前脚掌上,在大脚趾根处加一点意念。百会向上虚
悬,会阴上提,全身放松。

感应一下你周围的气。在你的头顶、脚下、身前、身后、左侧、右侧,混元气包裹着你,
你站在混元气大气球当中,全身的毛窍、腠理、穴道全都打开,内气外放,外气内收,想虚空,
想体内,想虚空,想体内,广收天地之混元,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周身融融。

《捧气贯顶法》练外混元:

顶天立地:想头顶上的蓝天,想头顶蓝天上的虚空,想脚下的虚空,你是顶天立地的巨人。

形松意充:形体放松,意念充斥全身,充斥天边。

外敬内静:尊敬智能气功科学,尊敬全国的智能气功同道,尊重你自己。内心宁静。

心澄貌恭:你的心像一池清澈的湖水那样澄明,心如止水。

一念不起:排除一切杂念。 神注太空:把自己和虚空相结合,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神意照体:把意念从虚空中收回来,混元气充斥全身。你不是一个顽空,身体内外混元气
充足。

周身融融:一个恍恍惚惚的我,在混元气的大气球当中,开始练功。

《形神庄》练内混元:

108
顶天立地:头就是天,脚就是地,天地就在你的身体里边。

形松意充:形体放松,意念充斥天边,你的形体就是天的边缘,精神、肉体、虚空结合在
一起,心包太虚。

外敬内静:尊敬智能气功科学,智能功气场的信息就在我体内,心心相印,混元灵通。

心澄貌恭:你的心像一池清澈的湖水那样澄明,心如止水。

一念不起:排除一切杂念,精神专一。

神注太空:意念专一在自己的身体里边,与自己的生命连在一起。

神意照体:把神收回来,神与形合,神气相依,宁静,虚无。

开始练功。

109
庞明
庞明又名庞鹤鸣,1940年 9月出生于河北定兴县,中共党员、副教授,现任中
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智能功分会理事长,北京气功研究会名誉
理事长,华夏智能气功培训、康复中心主任,华夏智能气功研究所所长,中共华夏智能
气功培训、康复中心党总支书记。
庞明先生是一位知识渊博、严谨求实的气功学者,是气功科学的开拓者。
他幼年即受气功、中医、武术的薰陶和影响,后学习西医、中医,并从事中西医的
门诊工作。50年代末,庞明先生开始攻读佛学,习练佛家功,60 年代以后加紧了对武
术的习练,70年代后又习练道家功法,先后师从10多位气功、武术有成就的前辈。中西
医的理论修养为他攻读气功典籍奠定了基础,而气功造诣的加深又为他提高医学的诊疗
技术创造了条件,两者交相促进,在临床中治疗了很多疑难重症。
庞明先生1979年2月,出席了卫生部组织的全国中西医结合座谈会。曾参与组织了
1979年7月的第一次全国气功汇报会。同年,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群众性的气功学术
组织 --北京气功研究会。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他系统钻研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通读了马、恩、列、毛的文集,坚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切为他编创智能气
功科学打下了坚实、雄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80年代初,庞明先生大胆改革传统气功,编创了智能气功,并将其理法公布于世。
1981年春,在北京气功研究会组织的全国第一个外气发放培训班上讲授外气发放法,并
和科学工作者一起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了气的物质性,使气功的发展进入了一
个新的历史时期。1984年底至1985年初,又将组场方法运用于治病,并于1986年公之于
众,把外气的应用技术提高到了新阶段。同时,开始公开讲授混元气理论、关于意识和
道德的理论、组场理论及外气治病理论;随后对练气功中出现的幻景和真妄相攻作了气
功科学的解释,对传统气功中的迷信内容作了本质的分析,科学的扬弃。有了这个基础,
庞明先生又将其理论体系逐步展开,于1989年提出了意元体理论。90年代初把完整的混
元整体理论展现于世。这些理论使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真正地统帅了意识领域,为智能气
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传统气功摆脱了迷信神学的束缚,为气功科学的健康发展
作出了理论上的巨大贡献。
90年代初,庞明先生在紧张繁忙的社会活动之余,埋头著述,继早期出版的《气功
探邃》、《智能动功讲义》之后,又陆续出版了智能气功的初、中级教材《智能动功功法
普及教材》、
《简明智能气功学》;以后又陆续写出了智能气功大专系列教材《智能气功科
学概论》、《智能气功科学基础—混元整体理论》、《智能气功科学精义》、《智能气功科学
功法学》、
《智能气功科学技术—超常智能》:近期又出版了《传统气功知识综述》、
《气功
与人类文化》、
《中国气功发展简史》、
《气功的现代科学研究》。1993年集纳庞明先生历年
来论述智能气功的方针、指导思想的文章、讲话,出版了《论智能气功的健康发展》及

110
其《续集》。1998年,庞明先生又推出了《论智能气功之路》及《加强智能气功社团党的
建设》等文集,说明了智能气功健康发展的思想的和政治的基础,提出了气功文化是精
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的命题,使气功科学成为完成人的生命领域革命,进行共产主义
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庞明先生在已形成的一整套严谨的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编创了符合人体生命运动规
律的简明、合理、易学、安全、高效、层次井然的功法。
庞明先生作为一名气功学者,先后在全国近30个省市讲学,也曾应邀到香港、台湾、
澳门地区和新加坡、马亚西亚、印尼等地讲学。1987年应聘任北京海淀走读大学东方健
身学部副主任,并讲授气功专业课程,1998年5月至8月,又应国家体总邀请在全国9省
近20个市作巡回讲学,宣讲“两个办法”。
庞明先生是中共党员,始终自觉地按照党的要求,坚持党性原则,在党和国家总的
方针路线指导下,开展智能气功的工作。在组织上,他坚持智能气功不搞全国性统一组
织,不搞垂直领导,明确地方智能气功组织要在当地党政部门领导下工作。华夏智能气
功中心建校伊始,就成立了临时党支部,1992年正式成立党总支,“中心”一切工作都在
党组织领导下进行。他始终以其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反复深入地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和共产主义理念的教育,要求智能功人要”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智能功人要
以实际行动为共产主义作贡献”、”要把智能气功纳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他经常对工作
人员进行党的政策教育,1998年在深入学习十五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他又讲了“股份制、
股份合作制是将社会主义导向共产主义的完善的经济形式”,保证全体同志和党中央保持
一致。所有这些,极大地提高了智能功人的政治素质,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为智能气
功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作为“中心”党总支书记、智能气功的编创人,他从不把自己置于大师、宗师的特殊
地位,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用平等的同志式的态度对待广
大师生,反复强调反对个人迷信,为气功组织内建立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树立了楷模。
在生活、工作等方面更是严以律己,一身正气,生活俭朴,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
头作用。1992年至1995年被秦皇岛市教委评为先进工作者,1995 年、1996年被丰润县
卫生局评为先进工作者及优秀党员,1996年被丰润县卫生局党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11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