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第32卷 第 7期 四 川 兵 工 学 报 201

1年 7月

【武器装备】

动力滑翔导弹弹道设计
郭飞帅,刘 冬,张高瑜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西安 7
100
25)

摘要:研究了在滑翔弹道的波峰加载水平推力对射程的影响问题。针对动力滑翔导弹建立其弹道运动模型,利用
Ma
tl
ab对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加载动力后导弹射程增益明显。
关键词:动力滑翔导弹;弹道设计;水平推力
中图分类号:TJ
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
6-0
707(2
011)0
7-0
036-0

De
sig
nandRe
sea
rcho
nTr
aje
cto
ryo
fDy
nami
cGl
ide
rMi
ssi
le
GUOFe
is
hua
i,LI
UDo
ng,ZHANGGa
oy

(6
03S
taf
fRo
om,S
eco
ndAr
ti
ll
eryEn
gin
eer
ingCo
ll
ege
,Xi
an7
100
25,Ch
ina

Abst
ract:Glidemi ssi
leisnowthene wmissi
lethatallc
ountr
iesareresear
chingon,a ndl oa
dingpo werin

heprocessofglidi
ngc anadde v
enmo rerangeandpe net
rat
ionofmi ss
ile
s.Thi sart
ic
lei stostudye f
fec
ts
onrang
eo fmissile
swh enloa
dingpowero nt
h epeako ft
raj
ect
ory.Tra j
ect
orydesignplaysav er
yi mport
ant

oleover
alldesigno ft
hemi s
sil
e,int hi
sp a
pe rithasest
abli
sheditstraj
ect
orymo ti
onmo de
lo fdynamic
gl
ide
rmi s
sil
ea nds i
mu l
atedit
straj
ector
yu s
ingMATLABs o
ft
wa r
e.Ther es
ultsshowt hatthemi ss
ilehas
si
gni
fi
cantl
yar a ng
eg ai
na f
te
rloadi
n gpower.
Keywo rds:dy namic
gli
dermissi
le;traj
ect
oryde s
ign;hor
izont
althrust

  弹道导弹射程远、飞行速度快、威力大,但由于其被动段
弹道接近椭圆,易被敌方预测与拦截。而巡航导弹具有快速 1 滑翔导弹的弹道特征
反应、打击灵活、命中精度高等优点,却也存在飞行速度低、
1.
1 无动力滑翔弹道
不利于远程攻击的缺点。随着拦截技术的发展,导弹防御系
  滑翔弹道按滑翔段轨迹形式可分为:跳跃滑翔弹道(也称
统正逐步具有陆、海、空、天“四维一体”的对弹道导弹助推

ang
er弹道)和平坦滑翔弹道(也称钱学森弹道),见图 1
。显
段、中段、末段的摧毁能力。弹道导弹的突防御生存能力正
然,
跳跃滑翔弹道的飞行轨迹更加机动灵活,
更有利于突防。
面临极大挑战。与此同时,近年来全球到达、全球交战等思
跳跃式弹道飞行是指飞行器经椭圆弹道飞行并滑翔再
想的提出,也迫切需要建造一种可以从本土发射的、远距离、
入大气层后,在气动升力的推进作用下改变飞行弹道,再次
机动灵活的精确制导武器。因此,有必要发展一种综合弹道
冲出大气层,恢复弹道式飞行;重复上述动作,交替再入和冲
导弹和巡航导弹的优点的,射程远、精度高、机动灵活的新概
出,作波浪形飞行,直至目的地上方。
念导弹。
目前,国内针对动力滑翔导弹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在
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均采用在滑翔轨迹的波谷为导弹提供推
力的方式。然而,增加动力滑翔导弹的射程可以从 2方面着
手,
一是在波谷提供上升的推力,弥补导弹的势能损失,增加
其滑翔时间从而增加射程;二是在波峰为导弹提供沿射击方
向的推力,增加导弹的飞行速度以增加射程。由于波峰空气
阻力最小,因此在波峰为导弹提供推力对射程的增益最大。
本文将研究在波峰时加载推力对射程的影响。 图 1 平坦滑翔弹道

  收稿日期:2
011-0
4-0 4
作者简介:郭飞帅(1 9
88—),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飞行器设计研究。
郭飞帅,等:动力滑翔导弹弹道设计 37

1.
2 动力滑翔弹道  dV =Fcos X
Θ - -gs i
nΘ
动力滑翔弹道是指在滑翔的过程中给导弹以推力,使其  dt m

飞得更远或更有利于突防。动力滑翔导弹对导弹弹体结构、
 dΘ Y V g
 dt =FsinΘ +
mV
+( - )c
r V
osΘ
推进系统和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近年来随着发动  (1)
机、控制以及材料技术的发展,使得动力滑翔成为可能。动  dr=Vs i
nΘ
 dt
力滑翔由于在飞行过程中不断弥补导弹势能的损失,使导弹  dL RV
 dt= rcos Θ
具有明显的射程优势;同时,由于动力的存在,使得导弹飞行
轨迹更加机动灵活。因此,在未来作战需求下,世界各军事   在无动力飞行阶段,导弹只受到重力和空气动力作用
大国必将大力发展此类导弹。 (只研究纵向方向的运动,对于侧向干扰目前不予以考虑),
动力滑翔导弹以常规弹道导弹作为助推级,升力体作为 而这些气动力是高度、速度及迎角的函数,不考虑地球自转,
滑翔级,采用火箭助推—再入大气层跳跃式弹道,并结合相 认为地球为圆球,无推力时的运动微分方程组为
应的导航、制导和控制方法,实现对远距离目标的精确打击。  dV =- X -gs
inΘ
整个飞行过程为:助推级将滑翔弹头助推到几十千米的高  dt m
 dΘ Y V g
空;弹头迅速冲出大气层并做自由段飞行;弹头再人大气层  dt =mV+(r - V)cos
Θ
依靠发动机推力和气动力进行动力滑翔飞行,并完成对目标  (2)
 dr=Vs i
nΘ
的攻击。  dt
 dL RV
 dt= rcosΘ
2 动力滑翔弹道设计问题及分析
式中:V为速度;Θ为当地速度倾角;X、Y为空气动力;L为滑
2.
1 问题描述 翔段射程;R为地球平均半径;F为滑翔段的推力。
本文旨在研究滑翔导弹在滑翔段的弹道设计问题,其整 2.
4 滑翔弹道优化
个飞行过程可描述为:在给定助推级和滑翔级各参数条件 2.
4.1 目标函数
下,导弹由静止状态从地面垂直发射进入助推段,经过垂直 设计动力滑翔弹道的目的在于合理分配有限能量,使导
上升段、转弯段后滑翔级与助推级分离,进入滑翔段飞行;在 弹可有效攻击远距离目标,达到最佳经济效能。因此,目标
滑翔段飞行过程中,每当达到滑翔高点时发动机开机给滑翔 函数选为导弹射程 L最大。
级平行于当地的推力,当发动机关机时依靠气动力进行控 2.
4.2 约束条件
制,经过滑翔飞行,最终以某落地速度垂直攻击目标。基于 除需满足常规的条件限制,如轴向过载 nx、法向过载 ny、
上述飞行过程,弹道设计问题具体描述为:在给定参数的条 攻角 α等,还有动力滑翔导弹特有的约束———冲量约束。在
件下,利用 Ma
tl
ab设计出一条弹道。 滑翔过程中,通过合理分配推力、工作时间和攻角,最大限度
2.
2 动力滑翔弹道分析 地提高速度利用率达到射程的最优效果。由于滑翔段弹道
对于常规弹道导弹,传统的研究方法是将弹头近似为一 的设计具有很多变化,使得探测系统在导弹再入大气层之
个阻力和升力均很小的再入体,被动段简化为椭圆弹道来近 前,很难准确探测和计算导弹的落点,从而大大提高了弹道
似计算导弹最大纵向射程。然而,动力滑翔导弹滑翔级的气 导弹的突防能力。
动力对于滑翔段飞行影响较大,需要综合考虑推力和气动力 对动力滑翔导弹其约束形式在数学上表现为:
n 某一常数
以便设计弹道。
 x≤
2.
3 滑翔弹道设计模型  ny≤ 某一常数
以关机点时的状态变量为初始变量,在给出滑翔级质 s
.t.
α ≤ αabsmax
量、气动参数计发动机参数的前提下计算滑翔段射程。
 n
 ∑Ii≤ 某一常数, (i=1,
2,…,n)
为了简化问题,在不考虑地球自转和扁率影响时,其飞 i=1

行模型可在简化了的二维平面坐标系内来描述。飞行体速 2.
4.3 优化方法
度与地心构成的平面为建模平面。 粒子群算法(PS
O算法)是一种进化计算技术,由 Eb
er
取飞行体质心为原点,飞行体质心与地心的连线为 OY h
art和 k
enn
edy博士发明。源于对鸟群捕食的行为研究,PS

轴,指向地心为负向;OX轴垂直 OY轴并与飞行体速度同向。 同遗传算法类似,是一种基于迭代的工具。系统初始化一组
在有动力飞行阶段,导弹受到平行于当地水平面并且在 随机解,通过迭代搜寻最优值。为了有利于后面的设计,首
建模平面的推力、重力和空气动力的作用(只研究纵向方向 先明确粒子群算法中的几个变量:
的运动,对于侧向干扰目前不予以考虑)。 第 i个 粒 子 在 d维 搜 索 空 间 第 t次 迭 代 中 的 位 置 表
有推力时的运动微分方程组为 示为:
38 四川兵工学报 ht
tp://
scb
g.j
our
ser
v.c
om/

Xi(t
) =(x
i1(
, t
),x
i2(
, t
),…,x
i,d(t
)) 值,并得到不断改善的射程值。
  相应的飞行速度表达式为: 根据以上分析,建立起粒子群算法与弹道计算之间的联

V(t
) =(v
i1(
, t
),v
i2(
, t
),…,v
i,d(t
)) 系。在此基础上,弹道优化的具体步骤为:
Pi(t
)=(p
i1(
, t
),p
i2(
, t
),…,p
i,d(t
))表示个体极值 p
bes
t,是 1)粒子种群初始化,初始化加速因子 c
1,c
2 和惯性权重

粒子本身所找到的的最优解;Pg(t
)=(p
g,1(t
),p
g,2(t
),…, ω,确定设计变量和粒子速度的取值范围。

g,d(t
))表示全局极值 g
bes
t,是整个粒子群目前为止找到的 2)适应值函数为 F(x
)=L。
最优解。 3)根据算法生成的设计变量 a,I
i,t
,解算弹道。对于不
第 t+1次迭代时,粒子 i按如下公式更新自己的速度和 满足约束条件的取值,适应值函数返回 0;若满足约束条件,
位置: 适应值函数返回射程值。

i (t+1) =ω·v
,j i (t
,j )+c
1·r
and
1(p
i (t
,j )-x
i (t
,j ))+ 4)对每个粒子,将其当前适应值分别与个体极值、全局

2·r
and
2(p (t
g,j )-x
i (t
,j )) 极值进行比较,如果较优,则更新当前个体极值和当前全局
极值。

i (t+1) =x
,j i (t
,j )+v
i (t+1),j=1,
,j 2,…,d
5)更新每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式中:ω为惯性权重因子,一般初始取 0.
9,并使其随迭代次
6)以最大进化代数或最大无改进代数为结束条件。未
数的增加而线性递减至 0
4;c
1,c
2 为加速因子,一般取为 2;
达到终止条件则跳至第 3)步,达到终止条件停止计算,得到

and
1和 r
and
2为 2个均匀分布在(0,
1)的随机数。
所需飞行程序。
2.
4.4 优化步骤
根据粒子群算法的介绍,针对弹道优化问题,可知本次
运算的解空间维数为 3,粒子位置的搜索范围就是优化参数 3 仿真结果与分析
的取值范围,粒子速度的变化范围是优化参数每次改进步长
的取值范围,适应值函数取 L(a,I
i,t
)。由此可以看出,粒子   在本文的滑翔导弹弹道设计计算中,对某些设计变量进
群算法的应用需要借助弹道计算提供射程,逐次优化参数取 行了简化。在对模型进行部分简化后,编制了设计程序,得
值。同时,粒子群算法又为每次的弹道计算提供优化参数 出的结果如图 2至图 4。

图 2 仿真流程
郭飞帅,等:动力滑翔导弹弹道设计 39

  通过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在弹道波峰时加载推力会显 弹弹道,根据动力滑翔导弹特点,讨论了优化设计变量的选
著增加射程,本例中在波峰加载推力后比在没有加载推力时 取及约束条件设置,设计了优化流程;最后用计算机程序对
的射程 16
10k
m增加了 7
49k
m,增加幅度达 4
65%。 动力滑翔导弹弹道进行了初步设计。
值得指出的,受动力滑翔导弹优化程序设计及编制复杂
程度的限制,本文内容无论是在弹道模型的建立和最后弹道
中,都进行了一些简化。本文虽然为了简化问题,在弹道设
计时,没有考虑姿态的变化问题,但基本上仍进行了弹道的
设计,对动力滑翔导弹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汉元.飞行器再入动力学和制导[M],长沙:国防科
技大学出版社,
199
7.

图 3 未优化的射程 [2] 赵汉元,陈克俊.再入机动弹头的速度控制[J
].国防

科技大学学报,99
3,1
5(2):
11-1
7.
[3] 郑月英,刘辉,李俊峰.滑翔弹道优化设计研究[J
].宇
航学报,
200
8(1
1):
55-5
7.
[4] Hi
to
shiMo
rimo
to.Tr
aje
cto
ryOp
timi
zat
io
nFo
raHy
per
son


cVe
hic
leWi
thCo
nst
rai
nt,Ge
org
ia[J
].I
nst
it
uteo
fTe
ch

olo
gy,
199
7(9):
121-1
24.
[5] Li
nTC,S
pro
ulLK,Ki
m M,e
tal
.Hy
per
son
icRe
ent
ry
Ve
hic
leWa
keFl
owFi
el
dsa
tAn
gleo
fAt
ta
ck[C]//
AIAA
Ae
ros
pac
eSc
ien
cesMe
eti
nga
ndEx
hib
it9-1
2.Re
no:Ne


ada
,20
06.
[6] 李瑜,魏毅寅,崔乃刚.洲际助推滑翔导弹弹道优化与

图 4 优化后的射程 分析[J
].弹道学报,
201
0(6):
35-3
8.

(责任编辑 陈 松)
4 结束语

在滑翔弹道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条动力滑翔导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