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1 中國文學 基礎知識 (楚辭)

《楚辭》 p.30

~ 產生於戰國時的楚國,極具南方色彩
~ 多用 "比、興" 寄託和參差不齊的句式

形式 :
(a) 篇幅結構 p.30
~ 篇幅長短不一,結構獨特 (騷體)
~ 篇末加上亂辭,稱「亂曰」或「歌曰」
~ 「亂」就是樂曲的結尾,用以發表議論,總結詩中旨意

(b) 句式參差
~ 運用參差的句式來表達感情,短者二、三言、長者十數言、但以四、五、六言句式為主,
這種句式後來被稱為「騷體」

(c) 加入楚地方言
~ 如「兮」

(d) 常用對偶句 整齊

~ "對偶句"提高了作品的駢儷性,使詩歌句式整齊,流露典雅的詩意

(e) 押韻形式多樣 p.31


~ 押韻方式自由而多樣,使作品更具音樂美,讀來流暢自如、起伏抑揚

風格 :
(1) 濃厚的浪漫色彩 p.31
~ 善於運用神話與歷史傳說,表現作者對理想的追求,作品具濃厚的浪漫色彩
~ 成為中國浪漫詩歌的先河,唐代詩人李白深受其影響

(2) 騷體行文
~ 句式參差、韻散結合、多用「兮」字作詩歌形式,後人稱為「騷體」,增強了藝術的表現力
~ 大量採用楚地方言,文采詢麗、聲情並茂

(3) 格調悲涼 p.32


~ 屈原是《楚辭》的主要作家,他有偉大的政治抱負和堅貞的情操,可惜受讒言被逐,所以他

作品多數抒發個人不幸與不滿情緒

(4) 具楚國地方色彩
~ 宋人黃伯思在《翼騷序》指出:「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
2 中國文學 基礎知識 (楚辭)

故可謂之《楚辭》。」

《楚辭》對後世的影響 :
1. 影響後世文學體裁 p.32
~ 《楚辭》句式靈活自由,打破《詩經》的四言格式,下開漢五言詩,促使詩歌走向五、七言
句式

2. 影響後世寫作手法 p.33
~ 屈源發展《詩經》的比、興手法,運用象徵將愛、憎寄託於比、興之中,於是所比喻的物象,
所描寫的景色都有象徵內涵。
例如 : 香花美人比喻君子美德、以惡禽、臭物比喻小人劣行、以男女愛情比喻君臣之義

3. 浪漫色彩影響後世
~ 開創了中國浪漫色彩文學的先聲

4. 屈原人格與精神影響後世
~ 屈原品格高尚堅正,具有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其精神影響後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