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p.

1 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的背景 (1861-1895 年)

1. 新思潮

鴉片戰爭後, 有識之仕察覺西方軍事科技比中國優勝, 主張學習西方的戰艦, 槍炮, 養兵等技術.

2. 洋商經濟侵略

洋貨大量輸入, 打擊本土經濟; 為了挽回經濟, 中國仿效西方創辦 運輸、通訊、礦冶、紡織等.

3. 「洋務派」推動

中央: 奕訢, 文祥

地方官員: 曾國藩, 李鴻章, 左宗棠, 張之洞, 劉坤一

洋務運動的內容

前期「強兵」, 効法西方「船堅炮利」, 以應付內憂外患

後期「富強兼備」, 發展實事, 從而解決 洋務運動的資金和原料短缺 的問題

a、 改革外交

設「總理衙門」, 辦理外交及與外國通商事宜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附設翻譯局, 是晚清最大的
兵工廠

「輪般招商局」是第一間『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
p. 2 洋務運動

b、 增強軍備

 創辦軍事工業, 製造槍炮、火藥、船艦

 聘用外藉軍官, 以西洋陣法訓練陸軍

 修築軍港, 建立「北洋艦隊」

c、 興辦實業

+ 官辦實業 : 採礦, 冶煉, 鐵路, 郵電

+ 官督商辦 : 紡織, 造紙 等「民用企業」; 借助商人資金, 發展企業

d、 培育人才

同文館 : 教授外語, 培育外交和翻譯人才

翻譯學館 : 翻譯多種西書

船政學堂 、武備學堂 : 培育軍事人才

派遣 120 名幼童赴美留學

洋務運動失敗原因

甲、改革欠全面

洋務官提倡「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 認為只需學習西方軍事科技, 不需改革政制而致失敗

乙、 守舊勢力反對

舊派官員抗拒西方科技; 人民以破壞風水為由, 反對築鐵路、架電線


p. 3 洋務運動

丙、貪污舞弊

洋務官貪污舞弊, 洋務建設質量低下; 為了逢迎慈禧太后, 挪同海軍經費修築頤和園

丁、 缺乏全盤計劃

洋務官未能衷誠合作, 又缺乏全盤計劃, 影響洋務運動推行

洋務運動的影響

「洋務運動」是中國現代化的開端

A. 外交方面

清廷改變「天朝上國」的對外觀念, 促進與西方交往

B. 軍事方面

洋務運動以學習西方「船堅炮利」為改革方向, 因此特別著重發展軍事工業

C. 實業方面

引進西方的科技和先進設備, 創辦了近代軍用、民用企業, 開啟了興辦工業的風氣

D. 教育方面

開辦西式學堂、翻譯書籍、 派遣幼童出國留學, 有助發展西方文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