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教汉语有讲究,5 个小技巧打造一堂“受欢迎”的汉语课!

3311 0 1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我们常会鼓励教师

在课上尽量使用汉语

因为用汉语教学

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作为国际汉语教师

在使用话语时

有没有什么原则需要我们遵循呢?

本期主题:教师话语使用有哪些基本原则?

王老师的汉语课中,始终没有用学生母语教学,但教学效果也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

看看王老师讲课的一些特点。

第一,解释时常利用图片、实物或自己表演。如教“跳”,王老师就跳了一下;动作不好

演示就在 PPT 上打出图片,如“游泳”“钢琴”,然后指着图片说出汉语发音。第二,善于


利用自己肢体动作和表情配合话语。如边说“打开书“边做出打开书的动作。第三,组织

一些比较复杂的活动时常为每个指令和步骤提供示范。如王老师要求学生在练习纸上

画一个表格,她先说“请拿出一张纸”然后自己也拿出一张纸,接着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方

框并用手势表示它代表这张纸;然后说“这里画一条竖线”‘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一条竖
线。第四,语言简单,选择学生熟悉的词汇和结构。如课文中的指令是“请在纸上画一

个 7×2 的表格”,王老师便说“请大家画一个表,这个表有两行,七列”,再配合自己的
动作示范。第五,多次重复某些课堂话语和指令,常用指令每次上课几乎不变化,比

如让学生跟读她始终是说“请跟我念课文”。

王老师告诉我,不要依赖翻译,我们要让学生们通过目的语而不是参考母语来学习,
即使要用翻译也可以用“这个词英语里怎么说”来引导学生;如果老师发现某个难词实在
回避不了,也可以将这个词语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查字典理解意思。虽然看起

来老师使用目的语教学在初级阶段影响了教学效率,但是从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来看是

有好处的。

【分析】

很多教师对于中级班的学生用汉语教学执行得很好,但是一到初级班就不知道怎么办

了。对新老师来说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可以用汉语进行教学,用汉语教学会对

学生的学习有帮助,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坚持并寻求新办法,

这样教师用汉语教学的能力也一定会越来越强。

教师话语使用有哪些基本原则?

教师的语言在组织教学、管理课堂、传递信息等很多方面都发挥着大作用,因此老师

们应该善于通过自己的话语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积极表达思想,并且创造一个和

谐安全的课堂环境。

作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在话语使用时有没有什么原则需要我们遵循呢?

一、恰当性

恰当性是汉语教师在使用课堂话语时的最基本要求。这里说的“恰当”包括三个方面的含

义:

首先,自己使用的词汇和语法尽量与学生的语言水平相符合,但也不意味着绝对不能

出现学生没学过的词汇和句型,而是指达到能让学生理解的程度。

其次是指语体、语用等方面的“得体性”。比如,在进行儿童汉语教学时,不要使用太

正式、太严肃的表达;而对成年学生则不要用小孩子的语言来跟他们交流。比如“接龙
游戏”这个活动,在对儿童进行汉语教学时老师会用“开小火车”这个说法,这是得体
的、合适的;可是如果是对成年先生,“开小火车”的说法就幼稚了。有的新教师在刚开

始给外国学生上课时面对年龄比自己大的“外宾”,会情不自禁地使用非常礼貌的句子,

包括用疑问句来表示的请求,比如:“请您给我们念一下生词?好不好?”这样的“礼貌”

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清晰的角色定位,虽然现在主张

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但这样过分“礼貌”的句子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因为的确有的调

皮学生会顺着老师的问题说“不好”,造成老师的尴尬。

第三,恰当还指语速上的合适。在初级班教学,为了能让学生听懂,教师可以放慢语

速,也可以是语速略微下降但多次重复。在教学的最初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

言能力情况适当放慢自己的语速,但不要过分慢,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创造一个

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而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是没有人用很慢的语速来说话的。因此

如果教师希望学生能逐步听懂中国人说话,就要使自己的语速保持在比较恰当的速度

上。即使老师要放慢语速,我们也建议以词汇为单位,可以加大词汇之间的停顿时

间,而不要把每个字都放慢。例如“我……每天……三点钟……起床”(……表示停

顿),而不是“我……每……天……三……点……钟……起……床”。因此如果教师不想

语速太慢的话,可以考虑适当重复自己的话语。

二、适当重复

适当重复对于初级汉语教学来说比较重要。重要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教师在课堂教

学时就有意识连续几次重复自己刚才的话语,比如老师解释“爱好”这个词时说:“爱好

就是你喜欢做的事情……我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我的爱好。我喜欢游泳,游泳就是我的

爱好。我喜欢唱歌,唱歌就是我的爱好。”学生的听力能力在初级比较弱,听到汉语发

音很难马上与意义联系起来,因此教师适当地重复能够给他较多机会和时间去确定发

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另一层意思就是教师的话语应该在某一段时期内保持一致,这样即使学生一开始不太

懂,多次听到教师同样的语言,结合课堂中的具体情境,就能逐步理解话语的含义,
这在初级阶段尤其重要。比如老师说“打开书,翻到第……页”,学生可能不懂,这时需
要老师自己示范,结合动作演示以后,才能使学生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但如果以后每

次上课教师都重复这句话,过一段时间就不用再做动作了,学生听到了就能理解这句

话的意思。

不过适当重复不意味着教师语言的机械性重复。比如:

【例 1】

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杰克:我叫杰克。

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玛丽:我叫玛丽。

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
【例 2】

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杰克:我叫杰克。

老师:你好,杰克。(问玛丽)你呢?

玛丽:我叫玛丽。

老师:哦,你叫玛丽。(做手势向着彼得)

彼得:我叫彼得。

……

例 1 中老师主要是想让学生练习“我叫……”,可是由于多次重复同样的话语,显得非常

单调,容易让学生觉得无聊,因此不需要每次都完整地提问,而是可以用“你呢”或者手

势来代替(注意不要用手指指着学生),这样也压缩了教师不必要的说话时间,给学

生以更多的说话机会。教师需要把握好重复的度和量。

同时还要避免不必要的口头禅。口头禅常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以为那是个有
用的词汇,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三、循序渐进

教师要了解所教学生的语言水平。尽量采用学生学过的词汇和句子来进行课堂交流,

适应学生的年龄和语言能力。教师要有语言等级的意识,知道初级、中级、高级学生

的语言能力(如果是海外教学,要知道海外学生的“初”“中”“高”等级的语言能力,可以

参见 ACTFL)。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已经学过的句法和词汇逐步增加到自己的课堂话语

中。一般针对初级水平的学生,教师的话语是以短句子和单词为主,到中高级班可以

逐步加长加深。如下面一个“翻到第 110 页”的指令,从零起点学生到中级班学生可以

分别采用以下的用语:

(1)110 页。(教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P110”)

(2)看 110 页。

(3)请大家看 110 页。

(4)翻到第 110 页。

(5)把书翻到第 110 页。

(6)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 110 页。

在从指令(3)过渡到指令(4)的初期,教师可以同时说(3)和(4),让学生意识

到这两个句子在课堂上意义是相同的。指令(5)的使用不一定在学生学了“把字句”之

后,可以学完了结果补语就使用。这是由于课堂情境非常清楚,老师完全可以通过动

作让学生理解“把书翻到 110 页”的含义。学生虽然没学过“把”字句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


能理解带有“把”的句子。在“把字句”正式教学之前就能有机会让学生接触这个用法,正

好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语法点。

刚开始教学的老师,课堂话语常常存在“降不下去”的问题,也就是教师的课堂用语偏

难;而教了一段时间之后,课堂话语又“提不上来”,即使面对中高级学生也习惯性地采

用非常简单的话语与学生交际,这也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话语要把
握好“难易度”,新教师要在实践中逐步体会和运用。
四、考虑课堂话语的有效性

课堂话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比如,有的老师在纠正学生发音时说:“不对,你这

个 in 发得太靠后了,舌头要往前”或者“要卷舌,卷得不够”,一般的学生很难理解这样

的话语,因为这里面有很多他不熟悉的词汇。即使学生听懂了老师的指导用语,由于

不是语言学专家,也不一定能体会舌位前后位置的区别或者如何正确地卷舌,这样的

课堂用语是无效的。

教师还要避免一些在教学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话语,如“刚才我念的课文,你们听懂了

吗?”或者“你们都明白我的要求了吗?”即使学生回答“听懂了”“明白了”,也不代表他们

真的明白听懂了。这种“匿名”的问题使得学生不清楚自己是否应该回答,很容易造成师

生之间的误解,因为教师可能只听到两三个人的回答“听懂了”就误以为全班都是如此。

因此,教师在教完生词、念完课文或者发出指令之后,应当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检测学

生的理解情况,而不是仅仅提一两个类似“你们懂不懂?”这样的问题来了解学生的情

况。比如在对“歌星”这个词语教学时,教师在解释的时候可以说“Michelle Jackson 是

歌星,他唱得很好。Whitney Houston 是歌星,她也唱得很好。”看到学生都在点头,

教师应马上提问“姚明是歌星吗?”Justin

Randall Timberlake 是歌星吗?“如果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说明学生已经知道这个词语

的意思了。

教学中还要避免一些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的课堂话语,比如:“这些单词我昨天已经

教过了,你今天怎么都忘了?你们真是不努力。”在语言学习中单词遗忘是正常现象,

不代表学习不努力,教师的这种表达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造成他对汉语学习的

恐惧感。

课堂话语的有效性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对此加以重视。

五、新教师需要做一定的准备
随着任务型教学法逐步进入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活动的数量大大增加了,课堂指令的

复杂性也增加了。如果不事先做一定的准备和计划,我们就可能会使用一些学生觉得

非常复杂的句子,造成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指令。

教师准备的时候最重要的考虑就是怎样把自己的意思清晰地传递给学生,并且做出预

设“如果学生不理解是否有其他辅助手段可用”。比如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就把教师的示

范作为一个热身活动设计进去,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课堂指令语的一个好办法。

有时,学生用外语向老师提问,造成老师也不得不用外语回答,因此为了保证学生在

遇到困难时依然用汉语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最初阶段就教学生一些语

句,包括“我不懂”“能不能告诉我”,或者“能再解释一下吗?”“我不明白这个词语的意

思”“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等。当学生用外语向老师提问时,老师首先可以提醒学生能

否用上面这些句子来提出问题,这样也能推动师生在教学中使用汉语。

总之,我们对教师使用课堂指令语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1) 在备课的时候就仔细考虑如何用目的语来发指令

(2) 确保已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3) 多次展示必要的信息

(4) 用例子来说明

(5) 指令清晰而且简洁

(6) 如果教师担心学生不理解自己的指令,可以要求班上的一个学生把自己的话翻

译给其他同学听

(7) 如果发现学生实在无法听懂自己的指令,再使用学生的母语。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