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8

奈 米 高 分 子 科 技

中 油 奈 米 科 技 課 程

Speakers: 蘇進成
【奈米之定義】
【自然界的奈米效應】

(Lotus Effect):

蓮花之出汙泥而不染亦為一例,水滴滴在蓮花葉片上,形
成晶瑩剔透的圓形水珠,而不會攤平在葉片上的現象,便
是蓮花葉片表面的「奈米」結構所造成。
表面不沾水滴,污垢自然隨著水滴從表面滑落,
因此奈米結構造成所謂的蓮花效應。
圓 荷 瀉 露
出 污 泥 而 不 染
蜜蜂體內因存在磁性的「奈米」粒子而具
有羅盤的作用,可以為蜜蜂的活動導航o
【物理界的奈米效應】

在奈米的領域下(1~100nm),許多物質的現象都將改變,例如

質量變輕、表面積增高、表面曲度變大、熱導度或導電性也明

顯變高...等,因此也就衍生了許多新的應用。
奈米材料之結構效應

1 奈米材料的結構 (小尺寸效應)
2 奈米材料之表面效應(表面效應)
3 奈米材料的體積效應 (量子尺寸效應)
3.奈米材料之嶄新特性 (量子尺寸效應.宏觀量子隧道效應)
聲音. 光學. 電學. 磁學. 熱學. 化學. 力學等性質
包羅萬象的奈米應用

奈米結構普遍存在於大自然界,如水、灰塵、皮膚、血液、葉片、
鴨毛…,科學界尋求奈米結構的運作,簡單講就是向大自然學習;
因此,奈米科技的應用是革命性、全面性,從太空科技到生物科技
、從電腦工業到民生工業,任一領域都可見它的運用面,可謂「包
羅萬象」。

以已成功開發、應用的上市產品為例,目前上市的奈米科技產品即
可分為基礎材料、化妝品醫療領域、建材、塑橡膠產品、磁記錄媒
體、纖維產品、家電產品、運動器材、金屬產品等。
奈米革命

企圖再一次改造世界面貌的奈米技術,正悄悄地在世界各地掀起另

一波產業革命─目前全球至少有超過30個國家,投入在奈米領域上

發展其國家型計畫;預估從現在起到未來十至十五年間,全球因奈

米技術而產業化,或是利用奈米技術所衍生的市場總產值,將超過

一兆美元。
Nanotechnology

1.奈米材料是由極細的晶粒和大量處於晶界/晶粒內部缺陷
中心的原子所構成的奈米微粒的集合體,其粒徑尺寸約於1~
100nm(1nm=10 -9m,即10億之1米)之間的微粒物質。

2.奈米科技是指在奈米尺度(1 nm~ 100 nm)上研究物質


(包括原子、分子的操縱)的特性和相互作用 ,並利用其特
性研製出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新產品與新技術。以及利用這
些特性的多學科交叉性的科學和技術。
【 奈 米 科 技 大 致 可 以 分 為 三 個 領 域】

( 資料來源:奈米科技資訊網 )
(1) 奈米元件:

以分子、原子為起點,製造具特殊功能的元
件。

A>. "由上而下"(Top Down): 利用微加工等方法


,將元件不斷微小化

B>. "由下而上"(Bottom Up): 技術操控分子、


原子,按照人類的意願進行設計與組裝。
奈米技術
“Bottom Up” Rather Than “Top
Bottom Up Down” Top Down
Approaching Approaching
(2) 奈米材料:

奈米材料是指材料的幾何形狀達到奈米尺度,並具
有特殊功能的材料。

(A). 主要類型包括:

奈米粒子、奈米管、奈米薄膜、奈米塊材等。

(B). 奈米材料的製作:

(a). 由下而上的次微米組合法

(b). 由上而下將大結構鑿刻為小結構以創造出
實體的方法
(3) 奈米檢測與表徵(characterization)技術:

為了在奈米尺度上研究元件和材料的結構與性質,必須

建立奈米檢測與表徵技術,以研究各種奈米結構的力、

光、電、磁等性質。
奈米材料技術的角色

高性能化學品/高分子
精密化學加工應用

IC 試量產放大
Industry Display

Communication PCB
生醫材料
PC Recording
Industry media

應用奈米化學(UCL)

/ 改 光化
成 al 學 /電
/合 yst 化學
Na

媒 r
no

觸 id C 成 S e 分 子設
s

.
tr

子 qu 合 m
uc

分 Li 學 e lf 計/模
高 h
tur

化 C As 擬
e

機 el se

有 -G m

l bl
So
/分

y

奈米材料之研製

奈米材料之成形有微粒、薄膜與塊狀三種形狀,其中後二種
皆以微粒為母材,再經直(接)間燒結成塊狀或製成薄膜狀,故奈米微
粒之研製最為重要。一般而言,研製奈米微粒之方法有物理與化學
方法兩種,然部份方法似乎含有前述兩者,不易分辨,大致上物理方法
有物理粉碎法,機械球磨法,真空冷凝法,熱分解法,模板
合成法,超臨界流體法;化學方法有氣相沉積法,溶膠─凝膠
法,微乳液法,聚合物接枝共聚法,沈澱法,水熱合成法,
電弧電漿法與聲化學方法。
奈米材料微粒化及其應用技術

P1 • Ink Jet Ink


Impact
- printer
force
- LCD-CF
- textile

Primary u1
顏料粒子 Shear • 化學相容性
(粒徑>80nm) force • 長期安定性
u2
• 分散劑設計/合成 • 配方設計/配製
- Size reduction
P1 - 安定化 應用評估
安定性分散液
- 製程最適化 - Ink物性
•粒徑大小控制 - 噴墨特性
•粒徑分佈控制
P2 分散劑/合成技術
分散劑/合成技術
µ1
配方設計/配製
微粒化研磨製程
µ1
高性能高分子奈米複合材料

(nanocomposite),是指以高分子為基
材,而將分散相以納米(nano meter即10-7
cm)級的程度分散其中所構成的複合材料。
分散粒徑通在1~100nm的範圍。
體積濃度2%的分散系,其粒徑、粒子間距離及
粒子全表面積間的關係

分散系種類 粒徑 粒子間距離(nm) 粒子的全表面積(相對值)

nm μm

Macro 分散系 40000 40 160000 1


Micro 分散系 400 0.4 1600 100
納米複合材料 4 0.004 16 10000
高分子系奈米材料之定位
 Nanotechnology for Polymer

Polymer composite:
Polymer/Polymer
Size
Filler/Polymer Physical blend
mm Ceramic/Polymer (物性加成原則)
Metal/Polymer 1+1=2
Composites
1+1<2
um

100 nm
High surface energy
10 nm Nanocomposites (脫離物性加成原則)
1+1>>2
1 nm Molecular Hybrid Chemical bonding

1A New materials
奈米高分子技術應用—塑橡膠與纖維等產業

1. 奈米技術之應用,包括奈米微粒的添加及奈米分散
形態的控制,不需大幅改善化學組成的前題下,即可
使傳統高分子之性能大躍進。

2. 只要微量,即可大幅提升材料物性與機械性的奈米
分散技術,充份發揮分子層級之結構特性,使材料性
能大幅提升。
高分子奈米材料之性能提升
奈 米 高 分 子 特 徵

1.機械及熱性質:
源自奈米分散相之高Aspect-Ratio的補強效果。
2.阻氣/阻水/耐候性:
源自奈米分散相之屏蔽阻絕效果。
3.耐燃性:
源自奈米分散相之奈米分散效果。
4.成形加工性:
源自奈米分散相之晶核效果,可縮短射出成形週
期。
5.輕量化:
源自奈米分散相之高Aspect-Ratio的補強效
果,可降低填充量,達低比重/輕量化之效
果。
6.透明性:
源自奈米分散相粒徑尺寸小於可見光波長,
可透明化。
7.多次回收性:
源自奈米分散相之奈米尺寸,不會被射出或
押出成形機的螺桿所攪斷,可多次回收而不影
響其性能。
高 分 子 耐 熱 性 改 良 比 較
高 分 子 彈 性 率 改 良 比 較
高分子奈米材料的發展與應用

(1)、塑膠改質
⎯ 耐熱性、機械性質、物性、光學、力學、 電、磁
等特性的改善。
⎯ 光澤度、透光率、抗老化、耐磨耗、耐候性的增
進。
(2)、橡膠材料的補強
⎯ 抗UV、絕緣、EMI、耐磨、高彈性等。
(3)、密封膠、接著劑的添加劑
⎯ 改善流動性、黏度、密封性、接著性、反應速率
等。
(4)、電子構裝、封裝材料
⎯ 低介電、高頻率、高導熱、增韌、致密性、接
著性等之改善。
(5)、光電、半導體材料
⎯ 奈米微粒與高分子、陶瓷或玻璃等結合應用於
光纖、光電、半導體元件組裝材料。
(6)、功能性、機能性高分子材料
⎯ 防霉、抗菌、抗UV、IR之塗料、自潔性塗料、
感光塗料及光觸媒高分子材料。
(7)、生醫材料
⎯ 應用於醫學工程、齒科材料、骨科…等均有許
多潛力。
(8)、包裝材料
⎯ 應用於吹膜、吹瓶、吹袋等特殊用途之奈米材
料。
奈米技術在熱塑性∕熱固性 塑材,熱塑性∕熱固性橡
膠及人纖材料之應用,包括一般性能之提升 (含機械
性能、耐磨耗、耐熱、耐燃、阻氣、UV-Cut、耐候、
尺寸安 定性、生物可分解、高硬度透明、成形加工
性、低吸濕、多次回收性...等),及機能性質之提升
(含導電、導熱、抗靜電、介電、感測、 EMI...等)
工業上開發的高分子系納米複合材料,分散相含量約在10%
以下,預期在抗拉強度、彈性率、硬度、耐熱性、吸水性、
透明性、燃燒性、氣體阻隔性、接著性、顏料發色性等,均
會大幅改良。至於所用分散相,可能為高分子,也可能是填
充劑,前者以工程塑膠/LCP系為代表,後者則以耐隆/粘
土及PMMA/貴金屬系為代表。
Nanocomposites for polymers

1>.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materials


sol-gel method

A>. Amide group-Silica hybrids


B>. Polyimide-Silica hybrids
C>. PMMA-Silica hybrides
D>. Polydimethylsiloxane (PMDS)-Silica hybrids
E>. Poly(tetramethylene oxide) (PTMO)-Silica
Hybrids
F>. Poly(ether ketone)-Silica hybrids
G>.Polyoxazoline-Silica hybrids
H>.Poly(E-Caprolactone)-Silica hybrids
etc.
2>. Organic/organic hybrid materials
in-situ polymerization

A>. Polystyrene/Nylon
B>. Poly(phenylene oxide) / Nylon
C>. Poly(vinyl acetate) / Poly(hydroxyether of bisphenol A)
D>. Poly(styrene-co-acrylonitrile) /Poly(hydroxyether of bisphenol A)
E>. Polyethylene/ Polyurethane
F>. SBS copolymer/ Polyaniline
G>. Nylon 6/ Polyazomethine
H>. PVC/ Poly(acrylic acid)
I>. SAN/PMMA
J>. PS/ Polyaniline
etc.
Questions

■如何以最價廉方法提升PMMA材料之Tg耐熱性達150℃以
上,且兼俱好加工及高透明之特性?
■如何以最價廉方法提升寶特瓶容器之阻氣性達10倍以
上,且兼俱透明、耐磨及UV-Cut保鮮之功效?
■如何以最價廉方法開發一種超高熱傳導材料 (導熱率為
銅之兩倍),且兼俱可撓彎曲特性,輕量化(比重為銅的九
分之一)及不腐蝕/不易 氧化之功效?
高 分 子 系 奈 米 材 料 之 製 法

(1)層間插入法
■單體插入後聚合(Nylon, Epoxy...)
■單體修飾法(壓克力...)
■微粒修飾法(Nylon...)

(2)In-Situ法
■In-Site微粒形成法(Sol-Gel)
■In-Site聚合法

(3)分子複材形成法(block-copolymer)
■液晶高分子合膠/共聚合

(4)超微粒子直接分散法(Hard-Coating...)
(5)其他。
一、塑膠系納米複合材料 (層間插入法)

塑膠系納米複合材料最早是利用層狀構造粘土礦物的層間
插入法來製造的。最有名的即是用烷基胺化合物將蒙脫土
(montmorillonite)一鈉鹽行陽離子交換,使層間有機變
性後,再以ε-己內醯胺行層間插入,使熔融聚合,同時使
蒙脫土形成一層層的複合材料。利用此方法,宇部興產、
尤尼奇佳、大日本印墨化學等公司陸續開發出PA6/粘土系
納米複合料。
高分子系/clay奈米材料製法
不同狀態之有機化粘土所形成納米複合材料狀況

室溫成型後75°C× 75°C成型後
3hr+125°C×3hr架橋 125°C×6hr架橋
交換陽離子
CH3(CH2)n-NH3+ 交換反應次數 交換反應次數
之n的數目

1 3 1 3

3 C I I E
4 C E I E
6 C+E E E E
8 I+E E E E

註:C:一般混摻物(未形成納米複合材料)
I:層間插入型納米複合材料(二次元插入型,粘土層間間隔16~18A)
E:層剝離型納米複合材料(完全分散型,粘土層間間隔>60A)
Polymer/clay hybrid materials
(二) PS/Clay奈米發泡材料
PS/Clay及Nylon 6/ Clay奈米複材之阻燃性
高分子插入型的納米級複合材料 (雙軸押出機混練 )
Nylon 6/Clay奈米複材之加工及回收特性

1 . 可 多 次 回 收 亦 不 影 響 其 物 性 。
2.奈米Clay微粒亦扮演Rheology-Controller之角色
※低剪切加工速率下( 如押出成型),可增加高
分子基材之分子糾纏度,而達增粘之效果,因此
可 提 升 中 空 吹 塑 成 形 加 工 性 。
※高剪切加工速率下(如射出成型),Clay俱有Slip
降粘之效果, 因而可提升射出成型加工性 。
Nylon 6/Clay奈米複材之加工及回收特性
POM的納米複合材料之基礎物性

PPK-MB-
PPK064 共聚物
049
試驗方法
物性 單位
(ASTM)
納米複合材
母膠稀釋品 標準規格

彎曲強度
89 89 77
彎曲彈性率 D790 MPa
3.4 3.4 2.48
抗拉應力 D790 GPa
58 58 57
抗拉斷裂強度 D638 MPa
53 53 47
抗拉斷裂伸長率 D638 MPa
15 18 29
HDT(1.8Mpa) D638 %
127 125 100
Izod衝擊強度(23°C D648 °C
23 26 43
) D256 J/m
1.41 1.41 1.4
比重
PP系的納米級複合材料

製法是用上述有機化蒙脫土與馬林酸酐變性PP(M:30000,酸
價52)於混練機中,在200°C×15min的條件下,使形成層剝離型
納米複合材料。此納米複合材料再與PP於混練機或雙軸押出機
中,於200~23°C下熔融混練,而形成PP/蒙脫土的納米複合材
料。
PP/PE/EPR/Talc 四相奈米分散複合材
聚醯亞胺(PI)/粘土(2%)的納米複合材料

一般製法為製成聚醯胺酸後,將DMAC(dineghylacetamide)
溶液與有機化粘土的混合分散液塗佈其中,使DMAC揮發後,
於更高溫下(依次100、150、300。C)硬化架橋而成。
二、彈性體系納米複合材料 (In-situ method)

將納米次元的彈性體分散於聚合物中所形成的納米複合材料。利
用乳化聚合,使聚合與架橋同時進行,合成出粒徑10~400mm左
右,表面並有羰酸官能基的超微粒子架構彈性體。可用的彈性體
很多,最常用的則是NBR。將此超微粒子彈性體配合環氧樹脂
中,所構成的納米複合材料之韌性獲得很大改良,玻璃轉移溫度
則不會下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nomer
:EVA copolymer In-situ
polymerization
: Nylon 3
: SiO2 particle
Nylon 3 SiO2
環氧樹脂增韌
三、塗料用納米複合材料

微粒子上結合光聚合性的有機成分,以提高無機微粒子與光硬化性硬質
塗層之有機成分的親和性。其次將此有機變性的無機粒子均一分散於光
硬化性有機成分中,經UV照射後,無機微粒子即均一分散於網目狀架
橋塗膜中,形成10nm次元的無機超微粒分散的納米複合材料。
奈米材料微粒化及其應用技術

P1 • Ink Jet Ink


Impact
- printer
force
- LCD-CF
- textile

Primary u1
顏料粒子 Shear • 化學相容性
(粒徑>80nm) force • 長期安定性
u2
• 分散劑設計/合成 • 配方設計/配製
- Size reduction
P1 - 安定化 應用評估
安定性分散液
- 製程最適化 - Ink物性
•粒徑大小控制 - 噴墨特性
•粒徑分佈控制
P2 分散劑/合成技術
分散劑/合成技術
µ1
配方設計/配製
微粒化研磨製程
µ1
四. Nylon 6/Silica奈米複材之硬度及CTE特性
sol-gel process

(A) Hydrolyess and condensation of (B) Sol-gel process


Alkoxysilanes

(D) Gel formation (C) Preparation of sol-gel


method
: Polyner
: SiO2
Morphology of the polymer/silica hybrid materials
五. 機能性奈米高分子
1.奈米阻氣高分子材料別
奈米阻氣PEY/LCP高分子複合材
高 阻 氣 P E T 包 裝 材
2.奈米阻氣塑材取代玻璃,金屬包裝材質之利基

利用超高阻氣之LCP剛性分子分散在PET基材中,
形成奈米屏蔽 層,據此大幅提升PET之阻氣/阻水
性、耐熱性、阻UV性、耐磨/耐刮性及耐候性,
且能維持PET原有之透明性。
各種素材之阻氣特性
六. 高Tg之PMMA奈米化學技術

1.利用提升分子間作用力之相乘化奈米化學技術,可
大幅提升PMMA之Tg達150℃,甚至200℃以上,且仍
維持其高度透明性。

2.縮短分子間距,提升分子間作用力。
DSC trace
七. 新世代電子構裝用奈米形態液晶高
分子奈米材料

利用液晶高分子(LCP)之奈米Mesogen棒狀分子的操
控,可研製高耐熱、高強度 、高阻氣、高難燃、低
CTE、低吸濕及低介電之高性能膜材料,據此可應用
於各種 新世代電子構裝產品的應用
奈米高介電複合材料

國際現況 未改質之樹脂 介電性質



產生熱損失 互相抵消
• Dk為 40; Df為 0.03
• 無法應用於 Integral Passive technology
• 依據國內外基板技術領域未來展望
♣ 2001年之capacitor 需求為30 pF-1 nF
♣以 1 mil 厚度之Dk為 300-500

• 具高介電常數、低D f值的有機介電材改質技術
技術重點: 改質過樹脂
介電性
• 利用分子設計之奈米級層狀高介電無機材 E 熱損失低 質可加
♥使dipole polarization 效應加強 成
♥期望降低添加量 (傳統添加量達80%)
♥無須經由燒結期望可達Dk為 300
♥同時利用層狀阻隔機能使Q增加至100
♥達成1 mil (1/1000 in)之厚度製備
預期效益:
使Dk為 300; Q為 100並可應用於 Integral Passive technology
結 論

以上分別討論了高分子系納米複合材料的開發動向,
以及在塑膠、彈性體、塗料、顏料方面的應用。高分
子合膠、高分子/填充劑複合體的發展己告一段落,
進展有趨緩的現象,然而納米複合材料的發展,則有
日新月異之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