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百 叶 窗

中国礼仪之争
—— 耶两种文化的激烈碰撞与融合
—儒、
海宝明

17—18世纪,在华的天主教传教士围绕中国礼仪 与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观念相融合为传教方针。利玛
问题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在华耶稣会传教士内部 窦撰写了《天主实义》一书,在儒家文化占绝对统治地
分裂产生了两个派别。一派追随利玛窦的观点。利玛 位的汉族士大夫中成功的发展了徐光启、李之藻等中
窦,意大利人,耶稣会传教士。明朝万历十年(公元 国天主教徒。利玛窦的传教方针为天主教在中国的传
1582年),利玛窦来华传教,为了能够在中国打开传教 播奠定了基础。清朝初年,在华耶稣会传教士基本上
局面,利玛窦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媒介,以天主教教义 承袭了利玛窦的观点。但是也有反对者,时任在华耶
DDDDDDDDDDDDDDDDDDDDDDD
人的墓葬已被破毁不见踪迹,所以搬迁当日王氏后裔 在当天迎奉其诸先祖牌位于王徵灵棚中,一同跪拜祭
子孙特意准备两件棺木,其中放入衣冠,以示回迁。这 祀。27日,王稦及夫人棺木先下葬,其次是王徵诸夫人
样,12件棺椁被放入12辆小型货车上,墓志铭及盖、文 棺椁下葬,王徵棺椁是最后被其后裔子孙近二十人抬
物保护碑也装载于一辆车,先后历时4个多小时才得 奉入室的。乐队在旁边奏乐祝福,族人燃放鞭炮表示
以完成。13辆装载300多年前贤哲们的棺椁及墓志的 庆祝先祖灵归故里。天主教三原教区宗怀德主教及两
车队在陕西泾阳县公安、交警的护送下,浩浩荡荡行 位神父前来致祭,在王徵棺椁前行拜安所礼仪。宗主
驶在辘辘把塬上,引来当地居民驻足观看。可以想象, 教当天使用拉丁语行礼仪。当地群众很受感染。迁葬
当年王徵逝世后,鲁桥罢市,附近百姓前来致祭吊唁, 仪式结束后,隆冬年末天降大雪,似乎昭示366年前的
排成长队为其送葬的情形为当时鲁桥大事。300多年 忠臣气节,让我们后人永远怀念这位先驱。
后的今天,王徵墓葬回迁故里又一次成为鲁桥当地的 据了解,近日有关文物部门着手建设王徵墓园地
大事。经过半个小时(原墓地距王徵故里家族墓地近 面建筑。王徵墓迁建先后历时近2年。王徵近千后裔子
15公里)左右,搬迁车队终于回到王徵故里泾阳龙泉 孙从心底里很感激党和政府对其先祖墓葬回迁故里
乡王家堡村(明清时为泾阳鲁桥王家堡)。按照既定程 的关注和重视。同时,天主教界也对此事件表示肯定,
序,王氏后裔子孙先将先祖永春及诸夫人、永顺及诸 他们认为作为陕西天主教的奠基人王徵的墓葬能回
夫人的棺椁通过吊车一一安放于前期建好的墓室当 迁故里,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中。王徵及诸夫人的棺椁先安放于已经搭建好的灵棚 能够理解信教群众和教界的心声。致力于王徵研究的
中。26日,已经是腊月二十三了,碰巧西安易俗社秦腔 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样的做法具有时代意义。这也是
剧团下乡来到王家堡村演出,村上也就安排剧团在新 陕西省政府在经济建设中,处理文物保护与基础设施
建王徵墓前打起戏台,演出历史剧本戏曲(中央电视 建设关系的科学之举、
和谐之举。
台新闻联播于2011年2月5日报道)。王氏后裔子孙也

2011-3
64
百 叶 窗

稣会会长的龙华民就反对利玛窦的传教方针,追随龙 我会传教士闽明我拒绝接受这个决议,跑回了欧洲。
华民的耶稣会传教士形成了另外一个派别。公元1610 闽明我在马德里发表了《中华帝国的历史、政治、伦理
年利玛窦去世后,龙华民首先挑起了礼仪之争。双方 和宗教》一文,攻击在华耶稣会传教士的传教方针。中
关于天、
争论的焦点是:一、 上帝、天主等译名问题。耶 国礼仪之争扩大到了欧洲。在华多明我会传教士要求
稣会内部追随利玛窦观点的一派坚持适应中国国情 教廷对1645年和1656年两个互相抵触的通谕进行解
的传教方针,引用儒家经典中关于天、上帝的观念,论 释,教皇克雷芒九世的答复是:两个通谕都有效,必须
证基督教至上神的存在。他们认为天、
上帝、
天主三个 绝对执行。这一答复造成在华天主教传教士各行其
名称可以并用,其理由是古代中国人对这三个概念的 是,分化进一步加剧。1693年福建宗座代牧(隶属巴黎
解释相同都是“天地主宰”的意思。龙华民一派则认 外方传教会)严禁其代牧区教徒祭祖祀孔。中国礼仪
为,上帝的称谓容易与中国传统宗教中的神混淆,主 之争日趋白热化。
张以译音“陡斯”代表天地主宰。二是祭祖祀孔等中国 不仅如此,天主教的中国礼仪之争还波及到了清
礼仪问题。追随利玛窦观点的一派认为,中国传统的 朝的皇帝。1700年在华耶稣会传教士上疏康熙皇帝,
儒学只是一种道德伦理学说,祭祖祀孔不含宗教意 寻求支持,其“祭祖祀孔不具备宗教性质”的观点得到
味,天主教徒完全可以参加。龙华民一派则认为,祭祖 了康熙皇帝的赞赏。1704年教皇克雷芒十一世下诏严
祀孔属于崇拜偶像,天主教徒参加祭祖祀孔无疑是违 禁天主教徒祭祖祀孔。1705年,教皇派遣特使携带禁
规背教。为了排解两派的纷争,明崇祯元年,在华耶稣 令来华。1706年教皇特使多罗向康熙帝透露了来华的
会副会长阳马诺在江苏嘉定主持召开了一次会议,在 使命。康熙帝认为,中国礼仪之争是中国的内部事务,
华耶稣会传教士围绕中国礼仪问题展开了讨论,这次 坚持在祭祖祀孔问题上必须遵守利玛窦成规这一立
会议采取折中的方式以消除两派的分歧,会议决定, 场。康熙帝颁指,凡遵守中国法度的西方传教士可以
对祭祖祀孔问题沿用利玛窦的方式,对于译名问题采 领取内务府准许传教的印票,在中国合法居住。拒绝
用龙华民一派的观点。事与愿违,阳马诺主持嘉定会 领取印票的传教士将被驱逐。清朝政府派遣在华耶稣
议并没有解决在华耶稣会内部的分歧,中国礼仪之争 会传教士艾若瑟等人赴罗马教廷阐述中国政府的主
的范围越来越大。中国礼仪之争不仅存在于在华耶稣 张。但是艾若瑟等人的努力收效甚微。教皇特使多罗
会内部,1632年之后,来华传教的多明我会、方济各会 发表公函要求在华天主教教会无条件执行1704年禁
传教士也加入了这场争论。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传教 令,否则将被革除教籍。1710年和1715年教皇克雷芒
士强烈反对利玛窦迁就中国礼仪的作法。1643年多明 十一世两次发布诏令,要求在华天主教徒必须绝对遵
我会传教士黎玉范亲赴罗马向教廷呈递报告反对中 从教皇1704年禁令。对此,清政府采取了回应措施,
国教徒祭祖祀孔。1645年教皇英诺森十世发布通谕, 1717年康熙帝下令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教。清政府禁教
明令禁止中国教徒参加祭祖祀孔的礼仪。1650年耶稣 令颁布以后,罗马教皇曾派特使来华斡旋,试图说服
会传教士卫匡国赴罗马教廷申述了追随利玛窦一派 康熙帝接受教皇的主张。由于在华各教区、各修会争
的观点,对黎玉范的报告进行了驳斥。1656年教皇亚 论不休,各行其是,嘉乐在华之行无果而终。清朝中叶
历山大七世裁定,准许了耶稣会的作法。1667年底在 这次禁教时间长达127年,史称百年禁教。
华天主教传教士在广州召开会议继续讨论中国礼仪 中国礼仪之争突出的反映了17- 18世纪东西方两
问题。1668年初会议达成决议,在华天主教传教士必 种文化在华的激烈碰撞和交融。
须无条件服从教皇亚历山大七世1656年的通谕。多明

Catholic church in China 2011-3


6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