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第二節 《諷刺》 作品 17 樂曲分析

創作背景

浦羅柯菲夫在 1913 年發表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作品 16 在音

樂界引起兩種極端的評價,但浦羅柯菲夫卻因此而聲名大噪。如前所

述,為鋼琴所寫的五首小品《諷刺》(1914)是他的初期代表作之一,

也是最能表現浦羅柯菲夫音樂特質的作品。當時的浦羅柯菲夫正欲切

斷素來的音樂牽絆,開始摸索嶄新的音樂語法,於是在本曲中嘗試充

滿諷刺的滑稽表現。在作曲同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革命前夕,

社會動盪不安時期,這些都可能使浦羅柯菲夫以冷笑、懷疑的態度,

對現實做戲謔的描寫。

25
1. 暴風雨似的 (Tempestoso)

f 小調,2/4 拍子,曲子開頭的四小節導奏是先由八個強而俐落的

八分音符奏出,銜接在後的是八個音量很弱(pp)的八分音符斷奏,

誇張且強弱對比的音量彈奏出 F 音與 B 音所組成的增四度音程。第 5

小節開始,右手以突顯且強調的重音(>)奏出於中低音域一共八小節

的主題一(譜例 3.9)。

譜例 3.9 浦羅柯菲夫《諷刺》作品 17,第一首,第 1 至 12 小節。

26
主題一的開頭四個四分音符、六連音與裝飾音以強(f)的音量奏

出,左手的兩個增和絃輪流以後半拍的節奏配合著主題一,呈現出不

協和的和聲。接著主題一再度出現,以八度音程且很弱(pp)地奏出,

製造與第一主題第一次出現時的強弱對比;此時的左手伴奏也同樣地

豐富了節奏型態,以切分的節奏配合著主題一(譜例 3.10)。主題之後

加了四小節的過門,進入具旋律性的第二主題(譜例 3.11)。

譜例 3.10 浦羅柯菲夫《諷刺》作品 17,第一首,第 12 至 22

小節。

27
譜例 3.11 浦羅柯菲夫《諷刺》作品 17,第一首,第 23 至 30 小

節。

第二主題延續了第一主題的左手切分節奏,音階式的上行音型、

以及八度半音階上行,都是為了醞釀第一主題的再現。第一主題第二

次出現後,調性即轉為 C 大調。它事實上只是改變了調號,所有的旋

律依然與第一次出現時一樣。第 57 小節到 72 小節為發展樂段,第 81

小節主題二又回到了降 A 大調,再現之後的第一主題一直不斷地重複

出現,音量也愈來愈弱,音域也愈來愈低,直到最後消失在 f 音上(第

126 小節)。

28
2. 有彈性的快板 (Allegro rubato)

2/2 拍子,此曲一開始是右手的不協和七和絃與左手由裝飾音與一

個八分音符所形成的七度音程為動機音型,接著出現的不協和七和絃

與減音程,以及快速的十二連音與裝飾音群都是此曲重要的結構元素

(譜例 3.12)。

譜例 3.12 浦羅柯菲夫《諷刺》作品 17,第二首,第 1 至 12 小節。

29
樂段裡包含了各種七和絃與快速音群的豐富律動,藉由忽快忽慢

的速度,更加展現出此曲的詭異。第 13 小節到 24 小節,更是以一連

串的尖銳音響將氣氛推至高點。此時快速音群與裝飾音有效地相互交

織,並以自由的速度串連。結尾時,快速的音階依然是整首曲子的精

髓,掌握了推進效果,直到非常強(fff)的右手震音(Trill)與左手三

個非常強的 B 音,接著雙手齊聲震音至最後的 F 音和 E 音(譜例 3.13)


譜例 3.13 浦羅柯菲夫《諷刺》作品 17,第二首,第 50 至 53

小節。

30
3. 急促的快板 (Allegro precipitato)

4/4 拍子,以複調方式記譜,右手為升 f 小調,左手為降 b 小調,

曲式是為三段式(譜例 3.14)。曲子開始的右手部分是連續的升 f 小調

主和絃的三度音程(根音與三音)為引導;二小節後,左手以 F 音開

頭的旋律奏出,在第 3 至 6 小節中出現了還原 E 音與降 E 音,因此是

為降 b 小調。而此旋律從單音旋律經由六度音程變奏、三度音程變奏,

之後再回到單音旋律,一共發展為約二十二小節的頑固低音(譜例

3.14)。在這二十二小節中因為變奏的關係,所以分為六個小樂句,樂

句與樂句中間以非常強(ff)的 C 音、F 音連接,形成強弱對比的音響

效果。

進入第 25 小節時,左手由本來的單音增加為八度音,搭配上右手

的和絃使音樂更具震撼力。第二部分(第 29 至 44 小節)的左手依然

存在著頑固低音音型的伴奏型態,拍值由原來的十六分音符增值為八

分音符,而右手以休止符搭配弱拍(第二拍與第四拍)表達出抽泣、

無奈的感覺,慢慢地把第一部分的爆發力略為減低,進入到寬廣且具

表情的旋律中。

31
譜例 3.14 浦羅柯菲夫《諷刺》作品 17,第三首,第 1 至 24 小

節。

32
第三部分,抒情性的旋律還未結束,馬上又回到非常強的音響中。

這次的左手依然維持深厚的八度音,而右手也是以和絃以及音域的忽

高忽低來製造情緒混亂的感覺。之後回到與開頭一樣的複調性,其中

還做了四小節的轉調,左手轉至升 f 小調,右手轉至 d 小調,4 小節後

轉回原本的調性(譜例 3.15)。左手重複著主旋律的前幾個音,並且將

音值增加,但不時的出現與第一部分相同素材的旋律, 由雙手交替奏

出,搭配著右手的三度和絃,逐漸緩慢、漸弱一直到結束在降 b 音。

譜例 3.15 浦羅柯菲夫《諷刺》作品 17,第三首,第 48 至 55

小節。

33
4. 洶湧澎湃地 (Smanioso)

4/4 拍子,此曲分為二部分。起初左手以切分節奏加上裝飾音奏出

如金屬般的不協和音,此不協和和絃連續敲奏大約四小節。右手則以

快速上行音階以及跳躍式的音型旋律與左手搭配,呈現出狂亂、洶湧

的氣氛(譜例 3.16)。第 5 至 8 小節延續右手的快速音階,在兩次的上

行音階後,以半音階下行配合左手的半音階和絃接到 9 至 13 小節(譜

例 3.17)
。第 9 小節開始速度加快,以連續的三連音急速地把音樂推至

最高點。

譜例 3.16 浦羅柯菲夫《諷刺》作品 17,第四首,第 1 至 4 小節。

34
譜例 3.17 浦羅柯菲夫《諷刺》作品 17,第四首,第 5 至 8 小節。

第二部分則將音域移低,速度稍慢,並以雙手以三和絃奏出非常

強音量的切分節奏。而高聲部旋律就藉著這個節奏緩緩地彈出,相互

輝映,利用切分節奏來製造出與第一部分的衝突感。

強大的和絃聲慢慢地趨於安靜,在高音部展開的輕妙旋律是與

第一部分的快速上行音階以及跳躍式的音型旋律相同,之後在很弱音

量的滑奏之後逐漸消失、終止。

35
5. 十分急促地 (Precipitssimo)

此曲是組曲中的最後一首,曲式為三段式,C 大調,由 2/4 拍子、

3/8 拍子互相交替出現。第一主題由八小節的急速八分音符和絃節奏與

不協和和絃所組成的(譜例 3.18)。第一主題一共重複兩次,第二次以

移低一個八度奏出是為了強調第一主題的重要性,使其營造出的氣氛

更加凝聚。

譜例 3.18 浦羅柯菲夫《諷刺》作品 17,第五首,第 1 至 16 小

節。

36
第二部分是左右手分別在輕快的斷奏下,以弱音展開的悲傷小行

板(譜例 3.19)。

譜例 3.19 浦羅柯菲夫《諷刺》作品 17,第五首,第 25 至 58

小節

37
斷奏與斷奏之間的休止符,好似無奈的嘆息。在一連串的斷奏後,

是右手高音旋律的出現,旋律多以小二度與小七度的音程呈現。第二

次的旋律,以移低小二度的方式奏出。慢慢地,接入延續前面憂傷氣

氛的第 59 至 74 小節。右手的七和絃充滿旋律性,隨著音域的愈來愈

高,將氣氛凝聚到最高點。

第三部分的拍子又回到與第一部分的由 2/4 拍子、3/4 拍子互相交

替的狀況一樣。左手以分解和絃形式,使用較短的音符且以原來的音

域移低八度奏出(譜例 3.20)。右手和絃配合左手以同樣的速度,低沉

不間斷地奏出,速度不曾改變,一直到剩下左手的旋律,然後歸於平

靜、結束。

譜例 3.20 浦羅柯菲夫《諷刺》作品 17,第五首,第 74 至 82

小節。

3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