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第二節 《諷刺》 作品 17 詮釋探討

1. 暴風雨似的

1 至 4 小節:以很強音量的八個音(F、B),把熱情毫保留地表達

出來,這八個音代表的是力度的展現。如何利用這八個音,將聽眾的

聽覺震懾住,是一個很重要的技巧。大部分的人通常會將這八個音彈

得大聲而已,更重要的是除了大聲以外,還要俐落地將節奏與「勁道」

表現出來,此處幾乎是用盡全力來彈奏出如暴風雨似的聲響效果。建

議右手可用第 3 指與第 1 指來彈奏,要注意的是,節奏的表現是俐落

的,觸鍵則是以較斷奏稍長的方式奏出。接在之後的八個音,則與前

面八個音形成對比。這裡的觸鍵要相當小心,雖然是弱(p)的狀態,

但是要緊緊的繫住且延續前面八個音的張力,不能太放鬆地的彈奏,

必須更要保持好手指頭的獨立性,才能彈奏出如暴風雨似的感覺。

5 至 12 小節:右手的單音彈奏時要非常肯定,並且帶有譏笑意

味,隨著音型的下行,自然地將音量稍微漸弱。藉由六連音的模進進

行,將主題諷刺的意念發揮的淋漓盡致。

13 至 22 小節:第 13 至 18 小節是主題一的發展,利用相同的素材,

將調性作了改變。在這裡,右手的旋律要以弱音量的型態出現,但是

八度的音程是主要的展現,雖然譜例上標明的是弱音量,但筆者覺得

49
並不要太放鬆地彈奏,仍然要掌握好與主題一的共通性。第 19 至 22

小節是將音樂帶入主題二的重要發展樂段。左手的切分節奏與右手八

分音符,要將「動」的聲音以敲擊的方式彈奏出來,也就是說節奏的

流動性要格外地注意。

23 至 38 小節:主題二屬於抒情性較強的一段,在右手下聲部的一

連串降 A 大調的音階中,譜例上特別標明圓滑(legato)(譜例 4.4),

所以在彈奏的時候,除了上聲部的切分節奏要清楚聽到以外,下聲部

也要明顯地聽到,因此會有兩條旋律線的產生。建議在彈奏之前,可

先單獨將上、下聲部分開練習,再行合起來,如此即可聽到兩個聲部

一起進行的和聲效果。第 35 小節開始是四小節的八度半音階上行,要

注意的是先將音量減至弱,再漸強至主題一的再現,如此才能將氣氛

推至高潮。

39 至 56 小節:主題的再現又將氣氛帶入詭異的感覺,在這裡的主

題大致上與曲首的詮釋方法相同。

50
譜例 4.4 浦羅柯菲夫《諷刺》作品 17,第一首,第 21 至 38 小

節。

57 至 72 小節:在此發展樂段,浦羅柯菲夫利用了音量的瞬間變化

對比來呈現嘲諷的味道,使人不之所以然。建議彈奏時先將很弱至很

強的音量差別作一比較練習;通常大部分的人會輕忽這兩者瞬間的差

51
異性,因此無法正確地彈奏出浦羅柯菲夫所要的聲響效果。在譜例上

標明不用踏瓣(senza Ped.)與使用延音踏瓣(con Ped.),筆者認為在

還不是非常熟練音量控制的初期,可借用踏瓣來輔助練習。

73 至 102 小節:這次主題二的再現更顯強烈,延續前面的情緒並

以非常強的音量來彈奏,因此在這裡可說是此曲的最高潮。右手的下

聲部已經不像前面那樣的圓滑,而是以重音的型態呈現,建議可以盡

量強調出下聲部的音量變化。第 91 小節左手的三個重音記號要表現出

來,這是浦羅柯菲夫擅用的半音階。

103 至 126 小節:第 103 至 110 小節的彈奏方式與開頭的八個音類

似,不能只以斷奏方式彈奏,要俐落且有力的把和絃音表達出來,建

議可讓最高聲部明顯地聽到。第 111 小節開始將情緒慢慢地平靜下來,

右手是採用主題一的素材,音量的變化依然是浦羅柯菲夫的最愛。第

121 小節 f 小調的音階要把每一顆音粒都彈奏清楚,並且圓滑,建議使

用手指頭的尖端來彈奏。最後結束的 F 音不需太長,主要是配合曲子

的速度來決定。

52
2. 有彈性的快板

此曲最大的特色就是整首曲子充滿了不協和音程、和絃與快速音

階,為了要連接這些不協和的曲調,浦羅柯菲夫運用了速度的彈性變

化來傳達諷刺的意味。

1 至 12 小節:在樂譜上,浦羅柯菲夫標明了他所想要的速度變化,

從第一個九和絃開始,在四拍之內馬上作出由強至弱的音量驟減,並

且速度也從快板(Allegro)漸慢。第 3 小節又突然回復原速彈奏出十

二連音與斷奏的和絃,之後以很弱的裝飾音使剛才的音樂稍作停留(譜

例 4.5)。但是音樂還未停,與第 1 小節至 6 小節的相似的旋律再次重

現,好像要特別強調他內心諷刺的感覺。筆者親身彈奏時會比較不在

意拍子上的限制,而是以氣氛上的營造為重。

譜例 4.5 浦羅柯菲夫《諷刺》作品 17,第二首,第 1 至 6 小節。

53
13 至 24 小節:浦羅柯菲夫把此段的速度加快(Più mosso),這裡

的素材取自前面所述的快速裝飾音與不協和斷奏和絃,連續出現了四

次,音量由很強遞減至弱,第 21 小節的音量甚至於減至很弱,再利用

右手的半音階上行,並加快速度及漸強,使氣氛達到高點。這也是浦

羅柯菲夫喜用的手法之一。

25 至 53 小節:第 25 小節開始回復原速。快速裝飾音和十四連音

如排山倒海般出現,使氣氛一直在高處徘徊。第 29 小節至 44 小節,

浦羅柯菲夫再度運用音量的瞬間變化及右手音域忽高忽低的重音來突

顯他的怪誕風格。第 45 小節開始仍舊是同樣的素材出現,第 51 小節

出現的快速三十二分音符音階依舊是在非常短的時間裡將音量從弱漸

強至非常強,並利用震音加強氣氛至結束(譜例 4.6)。筆者建議,彈

奏最後的音階時要將速度再次加快,並一股作氣地彈奏至結束,如此

才能呈現出浦羅柯菲夫所要表達的激動情緒。

譜例 4.6 浦羅柯菲夫《諷刺》作品 17,第二首,第 51 至 53 小

節。

54
3. 急促的快板

「節奏」在此曲中是一個詮釋的重點。此曲中無複雜的節奏,最小

的時值只是十六分音符,參雜著少許的切分節奏,因此掌握節奏的前

進感是相當重要的。

1 至 29 小節:因為複調性的關係,左右手需要分別的思考調號

才不會彈奏錯誤。樂譜上雖標明很弱的音量,但並不能真的彈的如此

弱,至少右手第一個三度音程要拍點清楚,之後的右手則一直扮演伴

奏的角色,音量不可大過左手的主旋律。當左手斷奏旋律出現時要非

常的俐落且清晰。建議彈奏此斷奏時盡量運用指尖,並以更短暫的斷

奏形式來奏出。第 6 小節的很強記號以及第 7 小節的很弱記號是需要

特別注意的地方,在第一曲時浦羅柯菲夫就已經運用過類似手法來營

造氣氛上的怪異,因此筆者建議可依照前述的方法先作音量的瞬間變

化練習,如此即可正確地彈奏出因音量的變化所製造出不同的聲響效

果。第 24 小節和第 25 小節的銜接也是要特別留意音量的變化,此處

的右手由先前的伴奏型態改變成為主旋律,因此要將和絃的高音部旋

律加強,使其清楚,建議可將右手第四與第五指交替彈奏高聲部,並

訓練這兩指之獨立性(譜例 4.7)。

55
譜例 4.7 浦羅柯菲夫《諷刺》作品 17,第三首,第 23 至 28

小節。

29 至 48 小節:此段是這組曲目中第二次出現屬於較具感情性的

描寫。在譜上標明抽泣地(singhiozzando),顯示出感傷的心情。左

手激動的三十二分音符增值至八分音符,音量也從很強遞減至弱,似

乎是將心情稍微平復下來,而後再將情緒帶入少許寬廣地(Un poco

largamente)境界裡。第 37 小節至 44 小節是相當具有表情的,右手上

聲部是主要旋律,因此需要彈奏的非常清楚且充滿感情。第 45 至 48

小節與第 25 至 28 小節詮釋方法大約相同,只是這次不僅只有漸強而

已,還藉由雙手音域的高低變化製造出更強烈的諷刺色彩。

49 至 71 小節:此段是本曲的最高潮,左手的八度與右手的厚實

和絃將豐富的音響效果發揮到最高點。在此建議彈奏者要將鋼琴視為

56
敲擊樂器,不需要太注重旋律的走向,只需要以非常強的音量將浦羅

柯菲夫所要的敲擊式聲響效果呈現出來。建議在彈奏時,雙手的手指

不要離琴鍵太遠,以最快的速度彈奏琴鍵,並將最高聲部彈奏出如今

屬般的音色。第 57 小節開始,右手回歸到三度音程的伴奏型態,但不

時出現與第一部分相同素材的旋律還是要非常清楚的奏出,隨著音值

的增加,漸漸地由很強減弱至結束。

57
4. 洶湧澎湃地

1 至 13 小節:此一部分的音樂就如同曲首標明的「洶湧澎湃地」。

從開始的雙手不協和和絃、右手快速的音階、跳躍式的增減音程以及

左手切分的節奏,這些一連串使人措手不及的音樂,著實讓人處在狂

亂之中。基本上此段最主要的詮釋方法是要製造出瘋狂的感覺,一切

不拘形式地將所有的音符以非常強的音量彈奏出來。第 9 至 13 小節更

是加快速度,甚至是將原本 4/4 拍子的感覺加快至 2/2 拍子,如此一來

更能表現出速度感。

14 至 43 小節:此段延續前面非常強的音量,但是整個結構已經不

如剛才狂亂的節奏感,而是速度稍慢(Poco più sostenuto)的厚實和絃。

雙手一起彈奏三和絃,有一種沉穩內斂的感覺,但是當最高聲部的旋

律緩緩彈出時,會因為切分節奏的關係使得音樂上呈現得不那麼嚴肅。

第 19 小節的譜上標明立即地漸弱(dim.subito),浦羅柯菲夫非常喜愛

運用音量的瞬間變化來傳達出詭異的感覺。筆者建議此處的練習更要

小心,因為要維持旋律的清楚,所以在力道的控制上要謹慎處理。第

27 小節亦是同樣的情況。到了尾聲的時候,快速音階以及跳躍式旋律

再度出現,然而這裡的彈法與開頭的敲擊式彈法是完全不同的。在這

裡要以很弱且輕柔的觸鍵來彈奏,在左手的頑固低音伴奏中呈現朦朧

58
的感覺。接下來的滑奏(gliss.),譜上標明可隨意處理(ad libitum),

筆者建議此處可先單獨練習如何以滑奏彈奏出非常弱的聲音,先以慢

速且強的音量滑奏練習每個音粒的清楚,再將速度漸漸地加快並且以

音量遞減的方式呈現,當練習熟練之後,基本上就不需要太拘泥於拍

子,以自己可以彈奏完音階的速度來奏出,但是要注意的是當滑奏完

畢時就必須要回到原來的速度,以維持音樂的完整性直到結束。

59
5. 十分急促地

1 至 24 小節:弱起拍是此曲較特別的地方,因此在彈奏此曲時,

必須將節奏感掌握好,又因為拍號相互交替的關係,產生一種很獨特

的聽覺。通常會令聽眾以為是強起拍,其實不然;筆者建議,彈奏時

以呼吸的動作來帶動開頭弱起拍的感覺。兩次的主題出現都是以非常

強的音量來彈奏,此處的彈法與第四首前段狂亂的敲擊式聽覺效果相

似,但是必須將和絃的最高聲部清楚地彈出。第 16 小節的第四個音是

另一組旋律的開始,在這裡必須先將音量先行減弱,再隨著右手半音

階的上行而漸強,並且連續兩次出現。到了第 20 小節,譜上標明立即

地減慢速度(Meno mosso subito)及很富表情地(con grand espressione)

彈奏接下來的四小節,這四小節就好像把剛才瘋狂、快速的和絃急速

地冷靜下來。

25 至 74 小節:如前面所述,整個速度與氣氛都已經稍微告一段

落。此段的速度標明的是小行板(Andantino)
,藉由許多的休止符與弱

起拍的節奏,營造出猶疑不決(irresaluto)來彈奏右手與左手的對話。

第 39 小節開始有五小節悲傷的(lamentevole)旋律,建議這段旋律以

富有表情地來彈奏,音量不需太強,音色的清亮卻是必須注意的。第

50 至 58 小節亦是如此。第 59 至 74 小節充滿了悲傷的色彩,浦羅柯菲

60
夫運用了與曲首一樣的和絃動機來奏出哀傷的旋律,左手有一些拍值

較長的音,這些音也是旋律的一部分,因此,這兩者在同時間要非常

清楚的聽到(譜例 4.8)。

譜例 4.8 浦羅柯菲夫《諷刺》作品 17,第五首,第 59 至 77 小節。

61
當旋律已經漸漸地消失,只留下左手的頑固低音音程時,音量也

隨著音符的變少而慢慢地減弱,直到延長記號。

74 至 109 小節:在延長記號過後,左手的三十二分音符與右手的

和絃延續剛才非常沉靜的音量,低沉、緩慢地奏出。此處的速度與小

行板的速度相同,所以並不快,而是呈現暴風雨過後的平靜。雖然低

音域的音容易聽不清楚,但是還是必須讓和絃的最高聲部旋律非常的

清楚。第 90 小節開始的左手旋律必須以稍微強的音量奏出,才不至於

聽不到旋律的走向,就在右手和絃愈來愈減少的同時,左手的旋律也

把快速的音型漸漸地趨於平靜,最後只剩下單旋律,安靜地結束。

6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