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DOI : 10. 14182 /j . cnki . j . anu. 1980. 01.

014

《 游 褒禅 山 记 》 的 意境 体 裁 及 其他
梅 运 生

王 安 石 的 《 游 褒 禅 山 记 》 是 我 国古 代 游 记 中 的 名篇
, .

历 来 颇受 重 视 明 清 以 来 的 重 要 散文
, , 、 ,

选本 如 茅 坤 的 《 唐宋 八 大 家 文 钞 》 吴楚材 吴 调 侯 的 《 古 文观 止 》 姚 熬的 《 古文 辞 类
, , ,

纂》 曾 国 藩 的 《 经史 百 家 杂钞 》 林西 仲 的 《 古文 析 义 》 张 相 的 ( 古 今 文综 》 等都 将 此
. ,

文 遴选 入书 现 代 人 选 编 的 一 些 古代 散 文 选 本 文 科 院校 的 古 典 文学 教 材 以 及 中学 语 文教 科
. , , , 。

但 人 们 对这 篇游 记 品 评 的意 见 论文 的 方 法
,
书 也都选 了 这 篇 文 章 却不 尽 相同 现在
,

流行 的 一 些 分 析文 章 往 往 从义 理着 眼 重 在 探 索某 些 语 句 含 义 之 深 刻 及 其 对 现 实 的 教育 意
,

. . , : 、

义等 这 无 疑 也是 重 要 的 此 文 确实 表现 了 一 种 蓬 勃 向 上 的 精 神 寓意 很 深 刻 为学 从
, , , ,

都必 须 勇往 直 前 不怕困 难 不 畏险 阻 敢 于 探 求 险境
, ,
政 不 能半 途而 废 力求 登 峰 造
. , , “ ” ` ” ,

但 是对 待游 记 文 学 不 考 虑文 学 特 点 忽 视 形 象分析 情 与
,
极 不 剖析 作 者 的 思
“ ” “ ” , , .

是 怎 样结合 的 不 探 求文 章 的 意 境 就 难 免 要 断 章取 义
,
理 与 趣 只 谈义 理 古 人评
, , , .

谈 诗 境 评 文 谈文 境 抓 住文 学特 点来谈 文 学 值得 我 们 取 法 和 借 鉴
: ,
诗 如 何 从 形象 入
, , ,

手 考 虑 全 篇 披 文 以入 情 呢 ? 我 以 为 前 人对 此 文 的 评 论 其 中 有 一 些 对 我 们 还 有 启 示 作用
,

, : “ ,

在评 点 《 游褒 禅 山 记 》 中 有两 句 话 就 很 值 得我 们 玩 味 逸 兴满 眼
,
如 明清 的 散文 家
. ” . 、

徐音 不 绝 这 两 句是 明代 茅 坤 在 《 唐 宋八 大家文 钞 》 中对 此 文 下 的 总评 《 古文 观 止 》
、 、 , , ,

《 古 文 辞类 篆 》 《 古 文析义 》 《 古 今文 综 》 等都 援 引此 语 或冠 于 简 首 或殿 诸篇 尾
, , , , ,

引 导 读 者 走进 作 品 的意 境 中去 领 略 其意 味 从 而受 到感 染 产 生 共鸣 引起 联 想 得 到启
. ` ” , ,

是 指 超乎 寻 常 的意 趣 和 兴 味 是 作者 的 情 思 与 所 写 的 景 象 乳 水 融 合 构
,
益 逸兴 所谓
,

成 意 象 所产 生 的 特 有 的 艺 术 感 受 王 勃 的 《 滕 王 阁序 》
. : “ ”
遥 襟 甫畅 逸 兴 迷 飞
;
李 白的
“ , ” ,

《 宣 州 谢 肌楼 饯 别 校 书叔云 》
: “
俱 怀逸 兴壮 思 飞 欲 上 青天 览 明 月 都用 逸兴
,
二字
. , ,

形 容 自己形 象 思 维 成 熟 时所 特 有 的 心 境和 艺 术 感受 神驰 景 外
,
诗 人 触景 生 情 情 随物 迁
. , . ,

思风发于胸 臆 兴 从 写 作手法 说 就 是 在 景 物 中蕴 藏 着 丰富 而
,
遐想 万 千 窥意 象而 运斤
, “ ” , “ , ”
深刻 的 寓 意 起了 言 有 尽 而 意 无穷 的 作用 产 生着 味 之者 无极 闻 之 者 动心 的 艺术
,

《 游 褒禅 山 记 》 满 眼 的
. “ ”
效果 逸兴 表 现在 哪 里 呢 ? 从 表面 上看 作 者 既 没有 写 褒禅 山
“ 、 、 、 、 ” , “ 、 、

天地 山川 草木 虫鱼 鸟兽 之盛 也 没 有具 体 描 绘 华 山 洞 有 哪 些 奇伟 瑰怪 非
” . , , “ ”
常之 观 但是 他 记 游踪 写 慧 空 禅院 的 来历 与 方 位 辨仆 碑上文 字 以 证 华山 原 读音 之
, : , , .

状 华 山 前后 两 洞 的 不 同 特 点 前 洞平 旷 有泉 侧 流 后洞 幽深 寒气 袭 人 文 中 记 其所
;

, , , , , ,

( 《 古文砚
“ . ”
见所 闻所 感 或 叙事 或淦 解 或 摹写 或道 故 意之 所 至 笔 亦 随之
, . , , , “ ” 、

止 》 语 评 ) 左右 逢 源 浑 为一 体 王 安 石 记游 和 有 些 人 写 山水 状 风物 牢 笼百态
“ ” , “ , , ,

形容 极 致 的 写 法 确 乎有 所 不 同 其属文 动 笔如飞 初若 不 经 意 既成 见 者 皆服 其 精
·
” 、 、 ,

王 安 石 传 》 ) 其 精 妙 之 处 就 在 于 自然
.

( ( 宋史 准确 文 中记 后 洞 最吃紧
.
妙 传神

10 1
, , , , 、

处 避 实 就虚 用 虚写 的 办法 渲 染环境 气氛 也 就是用 旅游 者行 动 神态 和感 受 来烘 托 和
, , ,

却使 人 感 受 到 其 前 进 之 难 未见 其 写 怎样奇
, ;
陪衬 未 见 其 写经 历 哪 些 困 难 见 却使
:

. ` , , .

人 去受 刘 其 所 见 之 奇 余与 四 人 拥 火 以 入 其进 愈 难 而 其见 愈 奇
,
入 之愈 深 有怠 而 欲
, : ` , . ’ . ” , , ,

目者 日 不出 火且 尽 遂 与之俱 出 火 本 未尽 而 拥 火者深 怂 其 尽 偕 游 者这
, 、 、 、

冲 既 想 探 奇 而又 怀 有 某 种 畏 难 甚 至 恐 俱 的 心 清 不 正 是 这 个深 邃 幽暗 艰应 奇特 的 山
, “ ” ,

洞 给 他们 的 感受 吗 ? 正 是 由 于 畏 难 而 中途 退 出 不 得 极夫 游 之 乐 由后 悔 而 弓l出 的 感 叹
, : “ ,

也 就 极为 自然 而 真 切 其 深 刻 的寓 意 也 就 是 从这 里 生 发 出 来 夫 夷 以近 则 游者 众
;

, . 、 、 , , . ”
以远 则 三者 少 而 世之 奇 伟 瑰怪 非 常之 观 常 在 于 险远 而 人 之所 罕 主 焉 就一 般
, .

总 是叙 山水 之 胜 状见 闻 之 奇 以 及 在探 幽 寻 奇 中 所感 受 到 的 快乐 而王
, ,
常见 的 游 记 文说
, , , ,

安 石这 篇游 记 却 写 了遇 难而 退 未 能尽 野游之 乐 而 引起 了悔 恨 与 低 叹 从 反面 做 文 章 写
, 、 、 ,

出 另 一种 意 境 已 属别 开 生 面 ;
而作 者 又 进 一 步 从治 学 寓意 于 言 外
,
为事 从 政立论 开
, . “
拓 作品 的境 界 使人 们 联 系 自己 的 生 活经 历 产 生许 多 联 想 所谓
, ,
恢 宏 读 者 的胸 襟 逸兴
, ” .

其意 就 在 于 此
,
满眼 徐 音不 绝
, 、 .

王 安石 的 散 文 受了 韩 愈 的 影 响 和韩 柳 的 散 文是 一 脉 相 承 的 但 他 又 以 独 创 的风 格
,

。 , 、 ` ” .

而 自成 一 家 就 论文 的 观 点 看 他对 韩 柳 文以 明道 的 主 张 就 有不 同 的 看法 他认 为
“ ” “ ” “ ” .

作 文 的 本 意不 在 于 明道 而 在于 和 济用 作文 必 须 要 有 自己 的 真切 体会
, ,
经世
“ ” “ ” , “ . ”
要有 求 其 根 底济 用 务 为有 补 于 世 这 种观 点 贯 穿在 他 的 创 作
, ,
白得 之 见
,

王 安 石 在 《 游 褒禅 山 记 》 中
.

实践 之 中 写 游记 文 也 是 如此 作者 写 其 有所 得 的 见 解 是这 么
,

: 、 、 、 , 、 ,

两点 一 瑰 怪 的 风光 必 须 有志 还须 借 物 力
, ,
要厉 险 远 领 略奇 伟 有力 勿怠 勿止
、 , , , “

以 相功 ;
二 从 仆 碑 文字 漫 灭 的 情 况 联想 到 古 书 散 佚 不 存 谬 传必 多 因此 学 者 必 次 深
. ” , , , . ,

思 而 填取 这两 点 以 前者 为 主 后 者为辅 两 者都是 全 文 的 有 机组 成 部 分 其所 感 是
, . , “ ”
其 所见 所 闻 的 结 果 我 们不 能 把它 从形 象 的 整体 中割 裂 开 来 游 记 文 中 的意 境 是 意 与
“ ” . , , .

境 和 浩 地 统 一 在一 起 的 没 有深意 固 然 写 不 出新 意 境 ; 没 有佳 境 其意 也无 所 附 丽
, , .

我 们 分 析游 记 文 不 能 离开 作 者所 写 之 境 去追 求 其 微言 大 义 的
, 、

对 于 《 游 褒禅 山 记 》 的 体 裁 问 题 《 中 华 活 叶 文选 》 《 土 女 石 诗文 远 注 》 1 许 多大 专
, .

院权 的 教 材 都普 遍 地将 此 文 列 为说 理文或 沦说 文 的 一 种 这 显 然是 一 种 误解 了解
,
我 认为
,

我 国游 记文学 的 创 作 传统 对 于 弄 清这 个 问 题 可能 有 帮 D 游 记 文 学 传 统 的 体 裁 分 类法
; ,
]J 对

我 们 也还 有 参考 价 值
, 、

《 水 经 注 》 记 氏江

.

我 国 的 山水 游 记 可 以 溯 源 到 哪 道 元 的 《 水 经注 》 黄河 流域 的 山
, , ,

水景己 虽很 有 文 学价 值 但 其书终 究 是 一 部 记 地 理的学 术 著 作 一 般 人 不 把 它 当 作 纯文 学


. . ,

作 品 看待 可以 说 六 朝 以前 散 文 中还 没 有 游 记体 在 散 文 中 盛 行 山水 游 记 的 明代 吴 纳 认 为
“ ” 。 ,

其 盛 自庸 始 也 ) 中 唐时 代著 名 的 散文 作 家 柳 示 元 正 是 以 写 山水 游 记 闻 ( 《 文 章 砰体 )
, “ , ,

刘 禹 踢 在 编 纂 《 柳 河 东集 》 时 专 门 列 出 记 体 散 文 门 类 有 名 的 永 州 八 记 就 归 附
. ”

在 这一 门 类 里
. .

步 柳 之 后 写 游 记 体 的 人就 多起来 了 创 作 的成 果 也 日益 繁 富 柳 东 元 的山 水
,

, , , ,

文 以 写 实景 见 长 后 代的 山水 文 或 专 记 实 景 或 侧 重 寓情 于 景 或 借景 生 ` 或 考拓 名胜 占
, . , , :
物 不 拘 一格 张 扣 的 《 古今 文综 》 辨 析 历 来 山 水文 的 不 同 作 法 分列 游 记 文 为 四 类 即
、 、 . , 、

记实 寓情 议 论和 考 据
当然 这是 就 其主要特 色而 言 的 有 不 少 的 山 水游 记 是把 写 景
,

、 ,

议 论 以 至 于 考 据 融 合 在 一 起 情 景 相 生 理趣 结 合 构 成完 整 的 艺 术 画 面 在 山 水 游
, , .

抒情
·
·
10 2

, , . , ,

记 中发议 论 寻 其端 绪 唐 人 巳 开其 先 唐 说 的 《 东 山记 》 梁肃 的 《 盐 池 记 》 李 华的
, ,

《 贺遂 员 外 菜 园 小 山 池 记 》 柳 宗元 的 《 小 石 城 山 记 》 孙 樵 的 《 龙 多山 记 》 等都 有 或 长 或
. , . ,

短或 隐或 显 的 议 论文 字 宋 人是 以 好 发 汉 心 着 称 的 在游 记 中 也 表现 出来 共 中写 得 好 的
, ,

如 范仲 淹 的 《 登 岳 阳 楼 记 》 苏 舜 钦 的 《 、仓浪 亭 记 》 曾巩 的 《 墨 池 记 》 苏轼的 《 石钟山


,

王 安石 的 《 游 褒禅 山 记 》 只 不 过 是 其 中的 一 篇
, .

记 ) 苏 辙 的 ( 黄 州 快 哉亭 记 )} 等 文 备众


是 唐 宋 以 来 散 文 的 一 个重 要特 色
,

在 记 人 记 事 的 文 章 中 间 有议 论
, 二
我们 不 能 因 此 而 否 认
, , .

它 是 记叙 文 ;
同样 在 写 景文 章 中有议 论 也不 能 因 此 而 改 变 其 体 裁 性 质 这 种 山水 游 记 之
, 、 , , ,

所 以 不 同 于 论说 文 第一 其 记 一 山一 水 一景 一 物 总 是 从 所 记 之物 的 整 体 着 眼 共间 穿
,

插 的 议 论 ( 即 使 议论 成 分 很 重 甚 至 很 重 要 如 《 游 褒禅 山记 》 ) 都 是 从 叙 事 中生 发 出 来的
,

,

为 整 篇 游 记 中 的 有 机组 成 部 分 其 中也 必 然 有 些叙 事 材 料 和 这 个 议题 无 关
,
论 说文 却 不 同
;

, , ,

它 以 议 论 为主 虽 间或援 引 一 二 事 例 作论 据 即 使 援 引 的 事 例是 长 篇 的叙 事 如贾 谊 的 《 过
, , ,

秦论 》 柳 宗元 的 《 捕 蛇 者 说 》 但 叙 事 总 是 为议 论 服 务 文 中每 一 个 叙 事 材料 都 与 中心 议
. , , , , ,

好 的游 记文 形 象很 鲜 明 寓意 于 景 思 与 境谐 理 与 趣合 着 眼于 意 境 的
,
题有 关 第二
, , .

而论 说 文则 着 眼 于 立论 的 高 低 论证 的 严 密 思 辩 的 逻 辑 性 和 理 论 的 说服 力
;
创造 这两 者
. , ,

是 大异 其趣 的 把 包 含 有议 论 成分 的 山 水 游 记 当 成 论 说 文 其 流 弊 所至 必 然 是 忽 视其 形 象
, 、 , ,

意义 把 理 与趣 思 与境 割 裂开 来 取 其 一点 不 及其徐 将 一座 八 宝楼 台拆 碎开 来
, ,
不成
, , , ,

片断 就 游 记 文说 其结 构 的 工巧 剪 裁的 用 心 叙 事 的 笔 力 等方 面 的 特 点 作者 的 匠 心 所
;

, . ,

下 面就 《 游 褒禅 山 记 》
.

在 也 很 容易 被 忽 视 而 这 些方 面 正 是 王 安 石 这 篇游 记文 的 长 处
, , .

选 材 与 立意 等 方 面 提 供 点具 体材 料 谈 点想 法
,

一 九 七 九 年 春季 我 有机 会 去 含 山 县 在 县 档 案 馆 里 翻 阅 了 《 含 山 县 志 ) 和 《 历 阳事
,

, ,

典》 访 问 了 刚 从华 山 洞 来 的 同 志 因而 对 褒禅 山 的 历史 和 近 况 有 一 些 了 解 对 王 安 石 在九
,

百 二 十 多年前 写 《 游 褒禅 山 记 》 的创 作用 心 也 有一 些 粗浅 的 体 会
, ,

褒禅 山 在 安 徽 省 含 山 县 北 十 五 里 由 两 山 组成 其西 原 名华 山 为慧 空 禅 院 所 在 地
, ;

, , . .

为 华阳 山 因其 在 华 山 之 阳 而得 名 又 名 兰陵 山 今统 谓 之 褒 禅 山 华 阳 山 有前 后
,
东五 里
, . , ,

二石 洞 称 华 阳洞 其后 洞 即 王 安石 所 游 之地 距 前 洞 百 涂步 有 大唐 花 寺 碑 王 荆公 文 中
,

“ ” . , , , , “

有碑 仆 道 者 即是 褒 禅 山 东西 走 向 成 条形 海拔 约 三 百 公 尺 环山秀 木森森 葱情
, . ” 、 , , , . “

环峙 如 列 翠屏 山 上 有桃 林 杏 荫 嘉 树 成蹊 松 涛 竹 啸 景 色宜 人 山 巅有 石 池 沸
,

, . ” “ 、 、 、 . ”

水不 涸 曰 龙池 又 有龙 洞 罗汉洞 白龟泉 诸 胜 山 顶上 还 有 古 塔 一 座
,
龙 女洞
“ , , , . ,

塔 上 大书 宝塔 老 笔 纵横 远处 可 睹 此 山风 景 优美
,
二字 旧 题 为张 安 国所 书 名胜 古
, . ,

迹很 多 唐 末 以 来 就 是 骚 人 墨 客 旅游 的 胜 地 《 全 唐 诗 》 中 记 唐 人赋 诗 其 间 的 就 有好 儿 首

如 李端 的 《 宿 华 阳 洞 寄元 称 》 陈 姗 的 《 寻 易 称 师不 遇 》 张 蛾 的 《 华阳道 者 》 等
、 .

李端 的
: “ . , . , .

诗云 花 洞 脱 阴阴 仙坛 隔 杏 林 漱泉 眷谷 冷 祷 药夹 窗 深 石 上开 山 酒 松间 对 玉 琴
,

, 。 ” , , .

戴 家溪 北往 雪后 公 相 寻 从 李诗 看 唐 代的 华 阳 洞 已 是 仙 客 处 上 栖止 的 处 所 据 明人
戴重 的 《 褒 禅 寺 记 》
, , 、

( 注 ) 惠 褒 禅师 在唐 贞观 年 间 就 在 这 里 筑 有 寺 院 北 宋 名 诗 人 黄鲁 直 王介
、 . , ,

父 王 深 父 皆在 寺 内 留有 文 字 遗 迹 明季 此 寺 院 宏 丽 壮 观 构造 工 绝 寺 内 曾保 存 过 前 朝 许
: “ 、 、 、 、 、 ” 、

多佛教 文物 先 住持 更有 玉 柞 铁杖 金磐 锦悦 玻 璃盘 旎檀 以 及避尘 珠 藏 经褚
. “ , . ” “

寺 院附 近 绝壁 断 碑 往往 有 宋 人 题 刻 ( 经 过文化 大 革命 的 所 谓 扫四
,
等佛 家 古物
” , .

旧 褒禅 山 的佛 寺和 古 塔 大唐 花 寺 碑也 被 粉 碎 ) 晚 明 贡 士 戴 重还 有 一篇
, ,
均 被拆 毁
. .
10 3
` ,

《 华阳 洞 记
, : , .

对 前 洞记载很
) 详细 其 前洞 圈 空 经 丈 下出端 泉 穿石 出声 或 日 泉之 酥
。 , , 。

有龙 居 之 宋 元 肺 中 州 守 王 季立 尝 析 雨 于 此 有析 雨亭 今 亭 废 而 碑 记 尚存 入 洞 门 二十
, , , . ”
稍折 以 北 其空渐 大 石 乳悬 歌 不 敢复 入 矣 ( 见 《 河 村 集 》 ) 戴文 中
, ,
步 深 育莫 测
: “ , . ” ,

提 到后 洞时 说 其后 洞 则王 介 甫之 所 游 记 余 未至 之 也 ( 据 当 地 的 同 志 介绍 后 洞过
, , , .

于幽 深 人所 罕 至 解放 初 期 曾有 土 匪 潜 伏 当时 农 民协 会 已 将 洞 口 封 实 ) 从 以 上的 记 载
, , , ,

可 以看到 褒 禅 山 自唐 以 来 就是 游 览胜 地 这 里 松 青竹 翠 泉 流洞 幽
,
繁 花 竟艳 乳 石争
。 , , . , ,

奇 加 以 佛 寺道 院 点 缀其 间 比 比 皆是 以 王 安 石之 才 华 本可 以 铺 采 二
;
名胜 古 迹 离文
, . , ,

用 细 腻 的 笔调 写 一 篇道 山 川 之 盛 的优 美 的 游 记 文 但 是 当 他 秉 笔 作 记 时 华 山 的 风 光 褒禅
, , , .

寺的古 迹 却 大 都被 舍 弃 和 割爱 了 而集 中 笔 墨 写 游后 洞的一段经 历和体验 从很 小 的 题


, , “ ” .

材中 寄寓 了 深 刻 的 含义 表 达 了 一个 政 治家 的情操与 理趣 全 人 神解 而 兴 不 穷 我们
,

, .

从 中 不 仅 可 以 窥 视 其文 思 之 奇 也可 以 见 其 剪 裁 运 笔 的 匠心 王安 石 在 此 文 中表 现这样 的 意
, , . ,

境 对 题 材 作如 此 的 安排 是 与他 当 时 的 心 境 分 不 开 的 三 十 四 岁 时 的 王 安石 已卓 然 自
, “ ” . , ,

立 概 然 有 矫 世 变俗 之 志 在 学业 上 穷 极古 今 之 学 以 致
,
并锐 意 改 革 他 博览 群 书
, , .

用 ;
兴 利 除弊 欧 阳 修 在推 荐 他 入 朝 为官 的 表 文 内
,
在 十 二 年 的地 方 官 任 内 政绩 卓 著 称
“ , ” “ , . ’
学 问 文章 知 名 当世 著 闻于时 就 在 他 写 《 游 褒禅 山 记 》 的 前 一
;
赞他 文辞 政 治
, , , ,

月 即 至 和 元 年六 月 他 写 了 一 篇 《 通 州 海 门 兴 利 记》 赞 扬 州 守 沈 兴 宗兴 修海 门 水利工程
, , , “ , ” “ ” ,

招 集 流亡 发展 生 产 平除 水 患 在 民 之 垫 于 海 呻吟者 相 属 的 创 残 穷敝 之乡 做出
. “ ” , , “ ”
了 成绩 改变 了 面 貌 好学 知 方 海 门之政 可 以 作为 全 国
,
他 认为 沈 兴 宗 有 志 有力
。 , “ , ,

各地 官 吏施 政 的 榜 样 文 中还 指 出 沈 某如 能 竟 其学 又 将有 大 者 焉 此 何 足 以 尽 吾沈君
” , . ,

之才 ! 鼓 励沈 兴宗勿 怠 勿 止 可 望取 得 更 好 的 政 绩 一 个月 后 他 来 到 褒禅
,
再 接再 励
, ,

山 览物 起 兴 连类 而 及 对 这个 主 题 作 了 更 进一步 的 发 挥 表 达 了 自 己 变革 现 实 的 志 趣 和
, ,

. . , ,

抱负 这 一 切 又 都是 通 过 所 历 所 见 所 感诉诸 形 象给 人 以感 染 从 行文 方 面 看 则 叙 事 简括
, . , , “ , , ”
笔 力 雄健 详所 感而 略所见 简括处 大笔 勾 勒 只 下 一 二语 便 可 扫 却 他 人 数 大段
,

( 刘 照 载 《 艺 棍 》 ) 褒禅 山 和 华 山 洞 的 概 貌都 清 晰 地呈 现 在我 们 的面 前 记 所 感 则文 辞婉
;

, , .

曲 层 层 深入 文 愈深 而意愈奇 给 人 以深 刻 的 启 示 和 教 益 《 游 褒 禅 山 记 》 在 写 作 方 面 的
,

, .

这些 长 处 同样 能 给 我 们 许 多有益 的借 鉴

, , , ,
戴重 和 州 人 ( 今安 徽 含 山 县 ) 晚 明贡 士 曾任 湖州 府 推 官
, ,

庄 字敬夫 号河村 后 为浙 江 司
、 ,

《 含 山 县 志》 所录《 裹 禅 寺 记》 《 华 阳洞 记 》 均见 此集
, , .

李 著 有《 河 村集》

10 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