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引言

西歐與北歐兩區域以外的基督信仰文化,在英語群體又或者曾是英殖民轄治地域的教
會,一般流傳較普遍的智理思想是加爾文神學。這種現象常使信眾出自某派系至上的
心理作祟誤以為歸正教會唯有加爾文神學才是最宏偉或最有系統。

加爾文(1509 – 1564))深受馬丁路德(1483—1546 )神學思想影響,路德的道德倫理觀,甚


至路德的政治觀與經濟觀在加爾文撰著的《基督教要義》也出現回音,也離不了路德
的影子。教會出現貶低路德的心理現象其因素,除了政治因素,可歸咎於一般傳言以
為路德神學缺乏系統性。我們不必煽動路德和加爾文互相殘殺。其實歷史的實情原本
另有不同狀況,因而逼使我們必需以公正與誠懇的心態看待馬丁路德的神學思想系統、
他的系統又是怎樣地對信仰歸正作出貢獻,以及加爾文和其他復原教會和宗派頗有影
響力的神學家又是怎樣直接受到馬丁路德影響。

畢竟路德與加爾文的神學思想內容與資訊也極為相同,甚至神學語法與用詞也相似;
他倆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呈現方法與系統的組織,碰上政治因素使然,使到福音和神
學思想傳播也不幸地沿了語言和地緣政治劃分界線。

首先要瞭解的是系統神學與神學的系統兩者之間的差別。目前我們信仰的生活與準繩
所接觸到的神學系統只有兩種。

一種系統是 schematic systematic theology,深受法國百科全書派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主


要功能是把基督救恩作全盤計劃以圖譜覽表式呈現,多沿使徒信經的格式,擴大其內
容,希望能夠把基督信仰一次過全部擠進一個完整無暇、十全十美的系統裏。其典型
代表迄今有約契神學或聖約神學(Covenantal Theology):有時,此系統亦稱為聯邦
神 學 ( Federal Theology ) {footnote: Buswell, p.} ; 另 一 個 代 表 是 約 期 神 學
(Dispensational Theology)。大體上,這幾個系統受到清教徒和其後繼人,如,基要
派、新基要派,以及獨立福音會和新福音會團體接受為基本神學,途徑清教徒外宣與
差會工作傳到各區域;其主代表性神學家多以宣教師為主而分佈英、美兩地,多以英
文撰作,與西敏斯信條和其他相關的信條跟加爾文扯上關係。改革宗神學也多以約契
神學為主,唯此派系只把上帝的約劃分為工作的約與恩典的約兩種;他們多以強調救
恩全盤大計劃見稱。全盤圖譜格式的神學,荷蘭語和德語神學家都有。在中文神學著
作方面,可推賈玉銘為全盤圖譜或覽表格式呈現之代表。除此之外,源自美國的基要
派也聲稱以約契神學為此派的基本神學,把上帝的約分為七種或廿四種兩大派系。約
契神學在美國正逢修正運動浪潮衝激,產生了新約契神學。對此新派系,現在要加以
評論恐怕言之過早。

全盤圖譜或覽表(schematic)系統神學其強點不外是表層看來很有系統、整齊、易學,
也可能易用,似乎把基督信仰作一次齊全的系統化呈現。然而,其優點亦是其最大弱
點。世上絕不可能出現無暇十全十美的神學系統。自十六世紀以來,約契神學就為了
締造一個完整完美的系統,以及辯論這個如此完美的系統應該容納些甚麼項目,比如,
有沒有救贖之約(Covenant of Redemption)等問題,鬧了三、四百年。我們必須要詢問:
就算是我們能夠構築一個十全十美的救恩譜圖,上帝面對一個這樣完美的得救基模尚
可有甚麼角色呢。
我們必須要指出,神學操練最終目標不是織造一個抽象、玄奧,滿足形上學理想要求
的全盤救恩圖 scheme,就算其動機是多麼沌真,其藍圖是多麼宏偉,其氣勢是多麼
高貴;因為在象牙塔裏築構空中樓閣絕不是神學的功用。我們不能為了要滿足神學理
想主義要求有一個理想的系統神學就把神學系統化起來。單是這點就足夠說明為甚麼
歷年來以哲學理性為基礎的神學到了最後總會崩潰失敗。神學的首要是以上帝的啟示
為入場就會自動抗拒任何的基模(schema)。哲學的形上學和理性於神學的操練雖然歷
經長期努力,始終尚未能夠享受到合法地位,頻頻出現頑抗聲音。

神學思想史上最先抗拒哲學理性的基督教思想家應該是第二世紀神學家特土良。特土
良堅持哲學在神學領域是多餘的 1;他認為只要有上帝的啟示就夠了。儘管特土良的
思想肇始於對應革利免等亞歷山太派寓喻釋經法以及當時流行的異端,特土良的動機
在於保護基督福音的沌正,避遭其他學說所污染 2,尤其是希臘哲學經已深根蒂固地
佐右著基督教起源時的猶太人知識份子。哲學並非神學必定要依從的唯一理性根據;
因為神學的理性基礎不是建在哲學上,也不源自哲學:神學原本就擁有自己的理性架
構,而其理性的本體卻有別於哲學的理性。跟革利免和俄利根一樣,特土良也是北非
的神學家,唯不同派系;革利免是亞歷山太派;特土良故鄉在迦太基 3。地緣因素對
於形成他倆神學思想的差異有沒有影響,就有待探勘。特土良堅持我們應該完全只依
靠聖經與基督教的資源,這個理念,後來對馬丁路德拓導「以經釋經」的壯舉不無起
靈感作用。往後任何借助哲學範疇的釋經努力從沒達到預料中的善果。到了二十世紀
有些人試轉借哲學以外的學科也不見有帶來轉機。人說經得起時間考經的就是真理,
那過去兩三百年的神學歷史足以證實神學經走入破產的邊緣。順帶一題,過去十餘年
來,我們見到一群途徑世俗教育認識基督教,其中以宗教比較學和社會學者,對基督
教的成就和歷史與及當今的處境深表同情,卻沒有自己相信基督耶穌也沒有受洗卻自
稱是文化基督徒的學者也著書立論談基督教。他們之中也有些從事把一些基督教書藉
譯成中文,有者在大學執教,更有者在教會與教會機構擔任職務。他們這樣做出於貶
視教會為一個與其他無別的社會團體,並要擊破教會和基督教優越感,鶴立雞群壟斷
性的形象,且誓要在基督耶穌改變人心的益處上獲分一杯姜。此等學者多以同情基督
教的無神論者為眾。他們以為只要能夠掌掘到基督信徒的訣竅如何成功把他律變成自
律,且甘願自律受之約束,自覺向善等的其中奧秘,只需把內心淨化和自我約束轉為
教育定律,作為人格昇華、精神充實的手段,即有望無需受洗入教聲稱成為基督信徒
情況下即可以改變和約束社會道德淪喪的現象。但,他們又鄙視有能力改變人心的信
仰渺之為一種心靈枷鎖。神學界與教會生活出現這種局面也頗耐人尋味。

神學思想必須走到街上與廣大民眾生活在一起:一起受苦,一起打拚。若神學無能為
人生在世的生活寫照有直接貢獻,只淪為停留在一些抽象、高深莫測卻又充滿自相矛
盾的理念,也只不過是學了神學的人的驅魔避邪的門面飾物,那麼神學相比其他的科
目更沒有議意。神學作為一個供人研讀的科目的要求,跟上帝本身對人類的要求是兩
回事:神學作為一個科目並不代表上帝對人的要求。神學不是為它自己而活;神學的
作用必需能夠引導信徒人生在世於現實中跟隨基督,見證基督耶穌,也見證人對基督
耶穌的信,並且能夠看出上帝的現時現今的動向。上帝當今於祂要實現和達至以基督
為王的國度的目標途上,已經完程了或到了甚麼甚麼階段,都是神學關心的項目。

聖靈的啟示和見證向來都是神學作業的主動者。我們甚至可以說神學是上帝的恩賜之
一:就算我們不說神學是上帝的恩賜,聖靈在神學作業裏有祂自己一定的角色,是非
常肯定的。聖靈的首要職務是見證基督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復活的主,並且將要再
來審判活人死人。這些事實都是神學核心,也是基督信徒的個人和團聚的認信內容。
人的意志是無能認罪,更無可自視是罪人,也無能相信和領受基督的救贖,更無能頌
讚上帝;聖靈見證基督時,在人的心生出悔改、信和認罪。聖靈也見證信徒的信與不
信,有否得救。從這個意義而言,認信必定是出於聖靈的工作 4。同樣的,當我們探
索神學時有賴聖靈,並沒有把神學取代認信文或信條,神學也沒有自置於與信條同等
地位,更沒有取代信條,因為聖靈見證信徒是怎樣相信基督耶穌,或沒有正信基督耶
穌,因此,認信不是隨時隨私意而生。上帝藉著福音聖道從外向我們宣揚基督耶穌的
救恩而緊抓我們心時,聖靈也同時藉聖道在我們心內啟開我們心領受救恩與屬靈恩賜
5。若沒有聖靈的工作,人於所謂自然情況下是寧死也不願信基督耶穌是上帝的兒子,
也不甘心認罪,更談不上稱上帝為阿爸父。沒聖靈的撫育,人是沒有理所當然地效法
基督耶穌對世人的愛,也依樣無能實現上帝的愛和寬容和實現社會道德的義務。

聖靈是神學的主動者,神學必定是啟導性,作為撫育我們的理喻並領受聖靈的見證和
教誨。聖靈也是神學的理性基礎。聖靈在神學作業上啟示神學領受基督的福音,理喻
聖道,即聖經,並使神學援助宣教上的音福表白。若沒有聖靈出現,宣教、釋經、認
信和神學探索只是空洞的學術故作玄奧的自圓其說;若沒有聖靈出現,宣教也淪為替
這些玄說虛吹而已。人之所以信基督耶穌是證明聖靈在人的心內工作起了成功。這個
成就是上帝自己有能力把人心從受困於罪性的枷鎖拯救並改變過來。此是一體三位格
的上帝自己動用他的善從破碎的人性,重新創造新人。

啟示是神學的理性基礎。啟示也永遠都只有一個:就是基督耶穌出現的內容:就是圍
繞在基督耶穌身上所發生過以及即將發生的事情:他的降生、公開布道、受苦受難、
死在十架上、葬了且復活,且同樣重要的是基督的再來。基督耶穌是這些信仰內容的
中心 6。聖靈啟示的理性也只見證一個基督耶穌。基督耶穌是位格;不是抽象的邏輯。
哲學的理性是以邏輯為基礎;而基督耶穌是一體三位格上帝之一格,就拒絕哲學的理
性。基督耶穌的位格絕不能同哲學邏輯併題相論。

啟示與基督論
話又話回來:另一種信仰思想是 thematic systematic theology。此類系統神學的特性
在於整個系統圍繞在一些重大的核心神學主題為中心,並對每一個組元的互動關係加
以解釋,並且闡述這些神學概念如何造就信仰生活,再進一步將這些神學主題向外擴
展,涵蓋生活其他領域,如經濟、政治或就業等等。馬丁路德的神學系統就是此種系
統的最佳表代。

馬丁路德對神學的重大貢獻在於他在釋經上的突破。這種突破致使他後來跟羅馬教庭
發生糾紛時能夠有一個很堅固的神學立場作為信仰歸正的智力後盾。路德的突破性釋
經步驟以及他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創拓釋經的發現,迄今已有多部鉅作討論,此處不作
詳述。唯路德拓倡以耶穌基督為中心,貫穿新舊兩約,最終堅認基督是上帝賦予人類
救恩的義的釋經策略,以及衍生的概念,若以主題系統的途徑入門,就全然易明得多
了。路德的系統神學是主題為系統架構,其模組有多個互動的神學概念:上帝就是上
帝、受苦的基督以及十架神學、律法與福音、聖經才是最終的權威,是生活與信仰的
準繩等概念,後來對基督福音的歸正運動起著非常深遠影響。

除了架構與主題之外,有別於其他十六世紀途徑法國人文主義入門的改革宗神學,路
德的神學也乾淨利落擺脫了希臘形上學的影響。路德跟人文主義者的糾紛離不開路德
拒絕形上學在神學的角色有關。路德早在講授希伯來書時就已捨棄希臘哲學在神學持
有任何角色,也否定形上學在神學的功用。路德堅持在釋經與神學作業,形上學是不
能享有地位。這方面,途徑人文主義入門的改革宗神學就不及路德的神學了。加爾文
的《基督教要義》就富含濃郁的希臘哲學氣息。我們無需挑釁路德與加爾文互相競爭
兩者誰最偉大。他倆在神學歷史上的貢獻和地位已經獲得肯定。

然而,神學操練不能只醉心於過去的成就;今後的取向,其根源必須取自歷史出自歷
史。探索今後的福音走向,要為基督耶穌有一個更誠實與忠實的呈現,此作業有必要
回顧歷史,追究造成今天福音無論在傳播或對生活影響的功效,不論在西歐或東方亞
洲,都幾乎呈崩潰狀態。

之後,德國的神思想演變也多以主題神學為系統,從神哲學擴進到聖經神學和以色列
宗教歷史等科目。

註釋:

引言
1. F. W. Garforth, The Scope of Philosophy (London: Longman, 1971), p71.
2. 奧爾森著(Roger E. Olson)(吳瑞誠、徐成德譯),《神學的故事》(臺灣:校園
書房,2002 年),頁 109。本書是英文 Roger E. Olson, The Story of Christian Theolgy
(InterVarsity Press, 1999)的中譯。
3. Ibid., 頁 205。
4. Edmund Schlink, Theology of the Lutheran Confessions, Eng. Tr. by Paul F. Koehneke
and Herbert J. A. Bouman (Philadephia: Fortress Press,1961), pp15-16.
5. Ibid p16.
6. GustafAulen, The Faith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Eng. Tr. by Erich H. Wahlstrom
(Philadephia: Fortress Press, 1960), pp28-3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