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77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 (2017)
汽车发展研究报告
(2017)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Energy-saving
and New Energy Vehicle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Energy-saving
and New Energy Vehicle

研究单位: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
Research Center(CATARC)

支持单位: 美国能源基金会
Energy Foundation
2017年10月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主  要  作  者

赵冬昶 郭千里 任焕焕 吕仁志

王 昊 陈 川 贾莉洁 葛 鹏

禹如杰 柳邵辉 吕 旺 吕 力

金 璐 苏 卉 曹一哲 邹玉红

张丹阳 贾国瑞
目录
Contents

第1章 能源形势与车用能源测算 ··························································· 1


1.1 全球汽车能源发展战略 ··················································································1
1.1.1 中国能源形势与汽车能源战略 ·····································································1
1.1.2 欧、美、日能源形势与汽车能源战略 ·························································2
1.2 中国车用能源测算 ···································································································6
1.2.1 车用总能耗测算模型 ·····················································································6
1.2.2 汽车分车龄保有结构 ·····················································································7
1.2.3 汽车年行驶里程 ·····························································································8
1.2.4 分车种平均油耗 ·····························································································9
1.2.5 车辆残存率分析 ···························································································10
1.2.6 2016 年车用能源测算结果分析 ·································································11

第2章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12
2.1 节能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 12
2.1.1 政策环境 ·······································································································12
2.1.2 国内节能汽车发展现状 ···············································································13
2.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18
2.2.1 政策环境 ·······································································································18
2.2.2 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 ···················································································19
2.2.3 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配套环境 ···································································21
2.2.4 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营模式环境 ···································································22

1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第3章 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24


3.1 传统乘用车市场特征 ···················································································· 24
3.1.1 整备质量 ·······································································································24
3.1.2 脚印面积 ·······································································································28
3.1.3 驱动型式 ·······································································································30
3.1.4 平均排量 ·······································································································33
3.1.5 平均功率 ·······································································································36
3.1.6 平均扭矩 ·······································································································40
3.1.7 功率 / 整备质量 ····························································································44
3.1.8 功率 / 排量 ····································································································47
3.2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 50
3.2.1 新能源乘用车不同技术类型特点分析 ·······················································50
3.2.2 新能源乘用车不同使用性质推广特点分析 ···············································52
3.2.3 新能源乘用车不同推广区域分布特点分析 ···············································53
3.2.4 新能源乘用车产品结构及性能趋势分析 ···················································54

第4章 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发展趋势················································59
4.1 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 59
4.1.1 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变化趋势 ···································································59
4.1.2 单车燃料消耗量变化 ···················································································60
4.1.3 与 2020 年节能目标差距分析 ·····································································61
4.2 不同类别车型燃料消耗量情况 ····································································· 62
4.2.1 分车辆类型燃料消耗量变化 ·······································································62
4.2.2 分系别燃料消耗量变化 ···············································································63
4.3 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及达标情况 ·································································· 64
4.3.1 达标企业数量和产量分析 ···········································································64
4.3.2 达标质量优良企业分析 ···············································································65
4.3.3 产量 / 进口量前十企业达标情况分析 ························································67
4.4 新能源乘用车对平均燃料消耗量的核算影响 ················································ 69
4.4.1 行业新能源乘用车核算前后平均燃料消耗量 ···········································69
4.4.2 典型企业新能源乘用车核算前后平均燃料消耗量 ···································69

2
目录

第5章 节能与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情况 ···················································72


5.1 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情况 ················································································ 72
5.1.1 商用车分类 ···································································································72
5.1.2 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情况 ·······································································73
5.1.3 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情况 ·······································································78
5.2 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情况 ················································································ 85
5.2.1 新能源商用车不同技术类型特点分析 ·······················································86
5.2.2 新能源商用车不同使用性质推广特点分析 ···············································87
5.2.3 新能源商用车不同推广区域分布特点分析 ···············································88
5.2.4 新能源商用车产品结构及性能趋势分析 ···················································89

第6章 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 ·······················································92


6.1 主要节能技术应用情况 ················································································ 92
6.1.1 涡轮增压技术 ·······························································································92
6.1.2 缸内直喷技术 ·······························································································94
6.1.3 三缸发动机技术 ···························································································96
6.1.4 米勒循环技术 ·····························································································100
6.1.5 先进变速器技术 ·························································································104
6.1.6 怠速启停技术 ·····························································································109
6.1.7 混合动力技术 ····························································································· 111
6.2 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配套趋势························································· 115
6.2.1 动力电池 ·····································································································115
6.2.2 驱动电机 ·····································································································120
6.2.3 整车控制器 ·································································································121

第7章 产品节能竞争力分析································································123
7.1 节能竞争力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 123
7.2 乘用车产品节能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123
7.2.1 因子分析数据指标体系 ·············································································123
7.2.2 节能竞争力评价方法简介 ·········································································124

3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7.3 节能竞争力评价排名 ·················································································· 126


7.3.1 轿车节能竞争力评价排名 ·········································································126
7.3.2 SUV 节能竞争力评价排名 ········································································127
7.3.3 MPV 节能竞争力评价排名 ········································································129

附录 ·······································································································131
附录 1 2016 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政策汇总 ····················································· 131
附录 2 美国加州零排放汽车 (ZEV) 法规研究 ··················································· 146
附录 3 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研究 ······························································ 160

4
摘要

一、汽车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016 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中国的汽车产业

又一次站在了世界高峰,全年产销分别达到了 2811.9 万辆和 2802.8 万辆,与 2015 年

相比,分别增长 14.5% 和 13.7%,连续八年蝉联全球榜首。

2016 年汽车产销的高速增长离不开购置税减半、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等政策的影

响,尽管随着市场机制的健全和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未来的政策红利将会逐步淡出,

但从人均保有情况看,我国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未来 10-15

年的高速增长仍然是可以期待的。尤其是自主品牌的重新崛起,在 2016 年的表现可圈

可点,销量大幅增长,无论是在动力系统性能、整车稳定性方面,还是在造型、内饰方面,

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合资品牌的差距不断缩小,显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二、新能源汽车量质齐升

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实现产业转型、由大变强的必经之路。

得益于准入、财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以及社会公众对新能源汽车接

受度的提高,2016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 51.22 万辆和 48.40 万辆,与

2015 年相比,分别增长 35.15% 和 38.75%。

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幅增长,数量背后的品质也大幅提升。纯电动乘用车的主要续
驶里程段已经升至 150 至 250km,250km 以上的产量占比也已经接近 30%,其中轿

5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车和 SUV 的平均能耗水平在 150Wh/km 左右。

三、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保持下降

作为实施第四阶段油耗标准的第一年,2016 年燃油车的平均燃料消耗量已经下降

到 6.87L/100km,相比于 2015 年下降 2.41%,如果将新能源汽车计算在内,平均燃

料消耗量约为 6.43L/100km,达到了国家标准的要求。得益于新能源车的核算优惠,

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力军,自主企业的平均燃料消耗量已经下降到 5.87L/100km。

四、节能技术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节能技术的升级和应用是推动燃料消耗量下降的关键因素。2016 年,涡轮增

压、缸内直喷、怠速启停、先进变速器、常规混合动力、三缸发动机、米勒循环等技
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得到扩大。其中,涡轮增压和缸内直喷技术的应用比例分别达到

34.5% 和 28.7%。

五、后续政策持续推进

在第四阶段的节能管理工作中,中国将继续在加强燃油经济性约束和加大新能源

汽车扶持两个方面不遗余力,通过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行政政策与财税政策的紧密

配合、政策与市场的互馈协同等方式,促进行业节能水平的整体性提高。企业平均燃

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政策的落地实施也将会产生强力的推动作用。

可以预见的是,企业在面临政策合规要求的过程中,会存在短时的不适应或应对

不足的情况,但只有积极面对,勇于跨越,才能实现我们的节能目标和汽车强国梦。

6
第1章 能源形势与车用能源测算

第 1 章 能源形势与车用能源测算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中国、欧盟、美国、日本的石油消费量逐年增长。
2016 年四国(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分别达到 5.79 亿、6.13 亿、8.63 亿和 1.84 亿吨油
当量。为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四国(地区)不断探索能源消费改革方向,针对
石油消费量最大的汽车产业,提出了符合各国产业发展国情的汽车能源发展战略。
2016 年中国车用总燃油消耗测算值达 2.32 亿吨,占社会汽、柴油表观消费总量
的 81.4%,其中乘用车与商用车的汽、柴油消费的比例为 47.5:52.5。随着我国汽车保
有量持续增加,车用燃油消耗所占比重预计仍将继续上升。

1.1 全球汽车能源发展战略

1.1.1 中国能源形势与汽车能源战略

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国家战略选择。 
2016 年,我国能源消费量高达 30.53 亿吨油当量,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能源总
消费量的 23.00%。同时,我国的石油消费量也达到 5.79 亿吨油当量,全球范围内仅
次于美国的 8.63 亿吨油当量。 BP 数据显示,2016 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增长 160 万桶 / 日,
我国新增需求量达到 40 万桶 / 日,成为石油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

( 亿 吨油当量) 石油 天然气 煤炭 核能 水电 可再生能源


140 132.76

120

100

80

60

40
30.53
22.73
20 44.18 16.42
4.45
6.133 8.63 1.84 5.79
0
全球 欧盟 美国 日本 中国

图 1-1 2016 年全球、欧盟(EU-28)、美国、日本、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数据来源:参考 BP 2017 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1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2006-2016 年,我国原油需求日益扩大、但产量基本稳定,导致原油进口量和对
外依存度持续走高。其中原油进口量由 2006 年的 1.45 亿吨增长至 2016 年的  3.81 亿吨,
原油对外依存度由 44.9% 增长至 65.4%,如图 1-2 所示。国际原油价格长期剧烈波动,
为我国的原油储备战略带来机遇、也伴随着挑战。尤其是原油海上运输时受制于马六
甲海峡的使用权,更加剧了我国能源压力。 从经济性和安全性考虑,我国应采取多重
措施降低原油对外依存度,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万吨) 原油进口量 原油产量 原油对外依存度


40000 65.4% 70.0%
35000 60.0%
59.4% 61.3%
30000 55.9% 56.9% 57.5%
52.5% 54.3% 50.0%
25000 47.2% 49.0%
44.9% 40.0%
20000
30.0%
15000
20.0%
10000
5000 10.0%

0 0.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图 1-2 中国原油进口量、产量及对外依存度
数据来源:参考国家统计局

除国家原油的战略储备、炼厂产能扩张等因素之外,汽车保有量的逐年攀升也
是造成我国对进口原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
2800 万辆,持续位居全球第一。相比而言,我国汽车产业受经济影响程度远小于欧、美、
日等国家,虽然增速在 2008 年、2011 年出现下滑,但产销量仍稳步升高。截至 2016
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 1.94 亿辆,其中传统能源汽车保有量 1.93 亿辆。
为降低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大力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
略选择。2016 年 10 月,我国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
能源汽车再次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且明确提出了“到 2020 年,实现当年产销 200
万辆以上,累计产销超过 500 万辆”的产业发展目标。2016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
量达到 101.40 万辆,跃居全球首位。

1.1.2 欧、美、日能源形势与汽车能源战略

为降低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欧、美、日提出不同的汽车能源发展战略。
(1)欧盟能源形势与汽车能源战略
2016 年,欧盟(EU-28)能源消费总量为 16.42 亿吨油当量,其中石油 6.13 亿
吨油当量;可再生能源 1.36 亿吨油当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8.26%。为摆脱油气进口

2
第1章 能源形势与车用能源测算

产量 销量 产量增速 销量增速

(万辆)
3000 60%

2500 50%
40%
2000
30%
1500
20%
1000 10%
500 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图 1-3 2006-2016 年我国汽车产量、销量及增幅情况


数据来源:参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依赖,欧盟于 2011 年底发布“2050 能源路线图”,提出到 2050 年新能源消费比例


达到 75% 的目标。
近几年,欧盟围绕柴油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开展其
汽车能源战略,且初具规模。2015 年欧盟替代燃料乘用车(AFV)占比已由 2006 年
的 0.3% 增至 2.8%。同时替代燃料的组成也发生巨大变化,由早期的以汽油掺混乙醇
为主,逐步转向液化气(LPG)和天然气(NG)。此外,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乘用车等
发展迅速。2015 年欧盟新注册的 E85 型乙醇、纯电动、液化气、天然气、混合动力乘
用车占比分别达到 0.45%、15.00%、36.49%、20.69%、27.37%,如图 1-4 所示。

AFV,2.80%

27.37
%
E85
20.69 BEV
%
LPG

36.49 NG
%
PHEV

柴油,51.80% 15.00
汽油,45.40% %
0.45%
2015年

图 1-4 2015 年欧盟 EU-28 新注册乘用车按燃料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参考 EEA Monitoring CO2 emissions from new passenger cars and vans in 2015

3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2)美国能源形势与汽车能源战略
2016 年美国能源消费量为 22.73 亿吨油当量,其中石油消费量 8.63 亿吨油当量。
陆路运输消耗油品量占美国石油产品总消耗量的 66.98%(IEA,2014 年数据)。
2009 年美国次贷危机后,美国汽车产销量大幅下滑,降幅分别达到 34.16%、
21.43%。经过多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国市场经济大幅改善,伴随着消费者信心提升、
燃油价格的稳定,促使美国汽车产业恢复性增长。2016 年,美国汽车产销量恢复到
1219.81 万辆、1786.58 万辆。

(万辆) 产量 销量 产量增速 销量增速


1900 40%

1700 30%
20%
1500
10%
1300
0%
1100
-10%
900
-20%
700 -30%
500 -4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图 1-5 2006-2016 年美国汽车产量、销量及增幅情况


数据来源:参考 OICA

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美国不得不直面石油危机问题而制定汽车能源战略和政
策。早期,美国政府无法确定未来汽车能源战略的发展方向,因此采取了综合性发展
战略;后期,奥巴马政府对汽车能源的发展认识逐渐清晰,提出近期推广柴油及非石
油产品的天然气、乙醇等汽车,中期发展油电混合和纯电动汽车,远期发展氢动力燃
料电池汽车。EPA 数据显示,美国替代燃料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压缩天然气汽车等产量占比由 2011 年的 0.1% 上升至 2015 年的 0.8%,
其中以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为主。2015 年纯电动汽车产量占比 0.5%,插电
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量占比 0.3%,如图 1-6 所示。
(3)日本能源形势与汽车能源战略
日本国内资源匮乏,油气资源全部依赖于进口。陆路运输油品消耗量占日本石油
产品总消耗量的 40.60%(IEA,2014 年数据)。2016 年,日本能源消耗量  4.45 亿吨
油当量,其中石油消费量 1.84 亿吨油当量,天然气消耗量 1.00 亿吨油当量,两项资
源消耗量占能源总消耗量的 63.88%。
日本是全球汽车生产强国,但产销量受日本国内消费市场规模限制。2006 年至
2016 年,汽车年销售量均维持在 500 万辆左右,如图 1-7(a)所示。为降低能源进
口依赖,促进汽车产业发展,日本一直致力于汽车能源的战略转型。主要包括三方面:

4
第1章 能源形势与车用能源测算

一是保持传统汽车先进性的同时开发新一代汽车;二是保持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的领先地位;三是政府制定新一代汽车整体的发展战略。

HEV,2.4%

柴油,0.9%
AFV,0.8%
0.0%

37.5%

BEV
PHEV
62.5% FCV+CNG

2015年

汽油,95.9%
图 1-6 2015 年美国汽车产量按燃料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参考 EPA Light-Dut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Fuel Economy Trends: 1975 Through 2016

产量 销量
产量增速 销量增速
(万辆)
1200 40%
HEV
1100 30%
13.49 PHEV
1000 20% %
BEV
900 10%
FCV
800 0% 0.04%
1.16%
1.31% 清洁柴油
700 -10%
600 -20% 83.99
500 -30% %

400 -40%
2015年

(a)2006-2016年日本汽车产量、销量及增幅情况 (b)2015年日本新一代乘用车注册量分布情况

图 1-7 日本汽车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a)参考 OICA; (b)参考 JAMA The Motor Industry of Japan 2016

日本新一代汽车包括清洁柴油汽车、天气然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按照日本的汽车能源战略思路,

5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到 2020 年新一代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 20-50%,其中混合动力车占 20-30%,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占 15-20%,燃料电池汽车占 1%,清洁柴油车占 5%。到
2030 年新一代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的 50-70%,其中混合动力车占 30-40%,纯电
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占 20-30%,燃料电池车占 3%,清洁柴油车占 5-10%。截至
2015 年日本新一代汽车保有量约为 625 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 8.1%;其中混合动力、
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和清洁柴油乘用车注册量分别达到 95.94 万辆、1.50
万辆、1.33 万辆、494 辆和 15.41 万辆。

1.2 中国车用能源测算

1.2.1 车用总能耗测算模型

车用总油耗的测算方法分两类:一、采用“车辆保有量 × 燃料经济性指标 × 年
行驶里程”的方法;二、从汽车交通运输量出发,采用吨公里油耗和人公里油耗进行计算。
本文选取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第一类方法进行计算。
首先,将汽车保有结构按不同车辆种类和车龄进行细分,调用汽车历史保有量、
年销量及残存率等数据;其次,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总油耗数据。本文中车辆分类如图 1-8
所示:将汽车分为乘用和商用两大类,在商用车中划分客车与货车两小类,根据长度
与总质量对其进一步划分。
n
Oili= ∑ ( VP
j =1
i, j × AFE i , j × VMTi , j × Den i , j ) (1-1)

∑ (Sales i-k ,j × SR k , j × FE i ,k, j )


AFE i , j = k =0 (1-2)
VPi , j

其中:
i 表示年份;
j 表示车辆种类;
n 表示车种数量;
k 表示车龄;
σ 表示车辆可能到达的最长使用寿命;
Oili 表示 i 年份的车用燃油消费数量(kg);
VPi,j 表示 i 年份 j 类车的保有量(单位:辆);
AFEi,j 表示 i 年份 j 类车的平均燃油经济性(L/100km);
VMTi,j 表示 i 年份 j 类车的年行驶里程(100km);
Deni,j 表示 i 年份 j 类车的燃油密度(kg/L)(汽油取 0.732,柴油取 0.835);
Salesi-k,j 表示 i-k 年时 j 类车的销量(单位:辆);
SRk,j 表示 j 类车在 k 年的残存率;

6
第1章 能源形势与车用能源测算

FEi,k,j 表示 i 年份 j 类车在 i-k 年的燃油经济性。

大型客车
乘用车
长度>10 m

中型客车
客车
汽 7 m<长度≤10 m

轻型客车
3.5 m<长度≤7 m

商用车 重型货车
最大设计总质量>14 t

中型货车
6 t<最大设计总质量≤14 t
货车
轻型货车
1.8 t<最大设计总质量≤6 t

轻型货车
最大设计总质量≤1.8 t

图 1-8 总油耗测算车型分类

1.2.2 汽车分车龄保有结构

基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资源中心统计分析,2016 年我国乘用车保有量达
1.47 亿辆,商用车保有量超过 2800 万辆。2016 年中国汽车各类车型按车龄细分的保
有结构如图 1-9 和 1-10 所示。

100%
2016
90%
80% 2015

70% 2014

60% 2013

50% 2012

40% 2011

30% 2010
20% 2009
10% 2008
0% 2007

2006

2005

图 1-9 2016 年各类车型按车龄细分的保有量占比


数据来源:CATARC ADC

7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3,000

2,500 微型货车
轻型货车
2,000 中型货车
重型货车
万辆

1,500 轻型客车
中型客车
1,000 大型客车
乘用车
500

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图 1-10 2016 年各车龄段保有结构


数据来源:CATARC ADC

1.2.3 汽车年行驶里程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分别对 2013 年的乘用车和商用车年行驶里


程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其中,针对乘用车的调查充分考虑了车辆种类和行驶地域。
乘用车行驶里程调查采取以重点企业 4S 店销售和维修记录中行驶里程及对应日期
为主,并辅以少量的主动调查方式。商用车行驶里程调查采用以商用车制造企业专家
问卷为主,再辅以个别用户调查的方式完成。
(一)乘用车行驶里程
乘用车分区域(分省)行驶里程情况如图 1-11 所示。总体上,经过分区域和
分用途两次加权,再经专家修正而最终确定 2013 年全国乘用车年均行驶里程约为
19000km。考虑到每年的汽车年行驶里程变化较小,2016 年全国乘用车年平均行驶里
程沿用 19000km。

km 年平均行驶里程
22000
21000
20000
19000
18000
17000
16000
15000
辽宁 北京 上海 陕西 平均 四川 湖北 江苏 广东 河北 甘肃 重庆
图 1-11 2013 年私人乘用车分地域(分省)行驶里程情况

说明:北京市的限行政策对年行驶里程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8
第1章 能源形势与车用能源测算

(二)商用车行驶里程
在 2013 年商用车年行驶里程调查的基础上,最终确定 2016 年商用车年行驶里程
如表 1-1 所示。

表 1-1 商用车年行驶里程
车辆种类 细分类别 年行驶里程(km)
大型客车 54 000
客车 中型客车 52 000
轻型客车 37 000
重型货车 55 000
中型货车 35 000
货车
轻型货车 28 000
微型货车 19 500

1.2.4 分车种平均油耗

各车种油耗数据均为车型油耗经产量加权后的油耗(乘用车平均油耗计算时不考
虑新能源汽车核算倍数放大)。
除 2013、2014、2015 和 2016 年乘用车数据包括进口车外,其它车种和年份数
据均为国产车数据。经过将各年份车型油耗和产量数据加权处理,得到分车种分车龄
油耗汇总,见表 1-2。
表 1-2 分车种分车龄油耗(油耗单位:L/100km)
注册年份 乘用车 大型客车 中型客车 轻型客车 重型货车 中型货车 轻型货车 微型货车

2016 6.79 22.22 18.18 11.04 40.20 20.73 9.65 7.06

2015 6.99 22.90 18.73 11.08 39.03 21.32 9.61 7.17

2014 7.22 24.19 19.18 11.18 38.14 22.20 9.75 7.00

2013 7.33 25.38 20.53 12.28 40.08 24.44 10.76 7.07

2012 7.38 26.00 21.10 11.89 41.00 25.30 10.66 7.16

2011 7.54 27.00 22.00 12.18 42.50 26.30 10.83 7.45

2010 7.71 27.25 22.20 12.80 42.85 26.55 11.25 7.75

2009 7.77 27.75 22.65 13.00 43.40 27.05 11.30 7.90

2008 7.89 28.25 23.10 13.75 44.00 27.55 11.80 8.10

2007 8.00 28.75 23.55 14.50 44.60 28.05 12.40 8.80

2006 8.06 29.00 23.75 14.50 44.95 28.30 12.40 8.90

2005 8.65 29.25 23.95 14.50 45.30 28.55 12.40 9.00

2004 9.15 30.25 24.90 15.50 47.50 30.00 13.00 9.50

9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1.2.5 车辆残存率分析

我国乘用车车龄具有低车龄高占比,残存率随车龄增长下降较快的特点。
车辆残存率是预测未来汽车保有结构的重要参数,本报告基于历史注册量数据,
将对中国乘用车车龄结构及残存率进行分析。
我国乘用车的车龄结构呈现出“低车龄高占比”的现象。2016 年统计结果显示,
5 年及以下车龄的车型占比超过 70%,10 年以上车龄的车型占比仅为 4.3%,具体如
图 1-12 所示。

100% >=15
14
80% 13
12
60% 11
10
9
40%
8
7
20% 6
5
0% 4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3
2
年份 1

图 1-12 2012-2016 年中国乘用车分车龄结构

本报告基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 2012-2016 年保有量数据,采用 Logistic 模


型对于中国乘用车残存率曲线进行回归分析,拟合得出了 2016 年保有结构的残存率曲
线。结果发现中国乘用车的残存率下降较快,第 10 年下降至 82.5%,第 20 年下降至
1.7%,具体如 1-13 图所示。

残存率
100%
90% 82.5%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1.7%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图 1-13 中国乘用车残存率曲线

10
第1章 能源形势与车用能源测算

1.2.6 2016 年车用能源测算结果分析

乘用车成品油消耗量占车用成品油总消耗量的比重升至 47.5%。
根据前文中车用汽、柴油测算模型及相关数据计算 2016 年中国车用汽、柴油总
油耗达 2.32 亿吨,占社会汽、柴油表观消费总量的 81.4%,详细结果见表 1-3 和表 1-4。
表 1-3 2016 年中国汽车分车种汽油、柴油消费情况(单位:万吨)
客车 货车
燃油 乘用车
大型 中型 轻型 重型 中型 轻型 微型
汽油 10 870.3 11.1 26.5 251.9 0.0 12.8 674.9 62.5
柴油 133.9 504.5 387.3 428.7 7 283.8 657.9 1 863.7 4.5
515.6 413.8 680.6 7 283.8 670.7 2 538.6 67.0
合计 11 004.2
12 170.1
比例 47.5% 52.5%

表 1-4 2016 年中国汽车整体汽油、柴油消费情况


车用能源消耗(百万吨)
年份
汽油 柴油 汽油、柴油合计
2016 119.1 112.6 231.7

汽油 柴油
百万吨
250

200

150

100

50

0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图 1-14 2013-2015 年车用汽、柴油消费情况

2016 年,乘用车与商用车的汽、柴油消费的比例为 47.5:52.5,受商用车保有量下降,


乘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影响,乘用车成品油消耗占比进一步增高。随着乘用车保有量
的快速增加,乘用车燃油消耗所占比重仍将继续上升。

11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第 2 章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面对严峻的能源与环境形势,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
战略。为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关部门不断完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综合管理
体系,从宏观规划、准入与生产管理、财税政策及路权优惠等方面,对节能汽车发展
给予支持和引导。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2.1 节能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2.1.1 政策环境

从产业规划层面推动节能汽车发展。
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产业,我国政府相继对外发布纲领性文件,明确汽车
产业发展目标,为汽车企业后续产品的规划布局划定指导方向。2012 年 6 月,国务院
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国发〔2012〕22 号),
提出我国节能汽车产业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
5.0 升 / 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 4.5 升 / 百公里以下;商用车新车燃料
消耗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明确节能技术发展目标“掌握混合动力、先进内燃机、
高效变速器、汽车电子和轻量化材料等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2015 年 5 月,国务
院印发《中国制造 2025》(国发〔2015〕28 号),将节能汽车产业列入十大重点领
域之一,提出掌握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
化能力的战略目标。
国务院发布的规划性文件为汽车产业未来 10 年的发展思路划定基调,也给汽车企
业吃了一颗“定心丸”。近几年汽车企业在节能技术方面投入逐步增大,行业整体油
耗水平持续下降,2016 年国产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 6.82L/100km(未计入
新能源汽车),先进变速器、涡轮增压发动机等节能技术应用比例与国际差距日益缩小。
从生产规范层面监督节能汽车发展。
为加强汽车行业燃料消耗量的管理,提高汽车节能水平,国家政府部门出台了一
系列的管理政策和措施,围绕油耗备案与公示、油耗标识、油耗标准、企业平均油耗
等方面开展工作。《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19578)和《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

12
第2章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价方法及指标》(GB27999)对我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下降提出了具体要求,落实了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的要求。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
消耗量管理(CAFC)实现了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汽车节能管理水
平。2013 年 3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联合
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我国正式实施 CAFC 核算及公示管理,
至今已稳定运行 4 年,先后公示了 2013 至 2016 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
披露了我国生产(销售)乘用车的 100 多家企业包括不达标企业的燃料消耗量水平等
信息;基于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核算公示的结果,我国政府正在探索实施
基于燃料消耗量水平的奖惩管理制度。2014 年 10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发布《关于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
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不达标的企业给予通报、暂停公告、投资限制等处罚,
强化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的约束性。2016 年 9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企业平均
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暂行办法》),
明确了监管对象、CAFC 及积分核算方法、不达标企业的处罚措施等。在乘用车燃料消
耗量标准、核算、公示、加强管理的政策制定下,我国乘用车企业平均油耗逐年降低。
从财政补贴层面拉动节能汽车市场。
为拉动小排量节能汽车市场消费,我国政府在消费者购置环节做减法,针对节
能汽车予以减征购置税的政策。2016 年 12 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再次发布《关
于减征 1.6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通知》(财税 [2016]136 号),决定自
2017 年 1 月 1 日起至 12 月 31 日止,对购置 1.6 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减按 7.5% 的
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
我国政府目前对部分车型的车船税实施减征政策,虽然车辆应缴的车船税金额占
整车购置成本比例很小,但对消费市场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2015 年 5 月,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车船车船税优惠
政策的通知》(财税 [2015]51 号),继续对节约能源车船,减半征收车船税。目前累
计公示三批《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包括节能
性汽车(乘用车、燃用天然气重型商用车、汽柴油重型商用车)共计 1734 款车型。

2.1.2 国内节能汽车发展现状

受政策补贴的影响,节能型乘用车迎来大踏步增长
目前行业对于节能汽车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我们从国家各类节能汽车的
鼓励政策出发,分析节能汽车市场的发展情况。
(一)排量视角的节能汽车分析
为鼓励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促进小排量汽车的发展, 2009 年开始,财政部、国
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 升及以下乘
用车)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对排量 1.6 升以下的节能汽车给予惠民补贴。2015 年
10 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减征 1.6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

13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的通知》,对购置 1.6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暂减按 5% 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我们


以排量的视角,分析节能汽车即排量 1.6 升及以下的乘用车发展情况。
2013 至 2015 年, 行 业( 含 进 口, 下 同)1.6L 及 以 下 排 量 乘 用 车 产 量( 进 口
量)分别为 1175.25 万、1307.61 万和 1349.54 万辆。2015 年 10 月“车辆购置税减
征”的优惠政策正式发布, 2016 年行业 1.6L 及以下排量乘用车产量(进口量)达到
1720.42 万辆,较 2015 年增长 370.88 万辆,在行业中乘用车占比也增长至 71.3%,
如图 2-1 所示。

万辆 排量视角的节能乘用车产量/进口量
2000 排量视角的节能乘用车产量/进口量占比 71.3% 72%

1800 70%
1720.42
68%
1600
64.5% 64.4% 64.1% 66%
1400
1349.54 64%
1175.25 1307.61
1200 62%
1000 60%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图 2-1 排量视角的节能乘用车产量(进口量)变化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2013 至 2016 年,1.6L 及以下排量乘用车产量不断增长。自主企业 1.6L 及以下


排量乘用车产量占比较高,2013 至 2015 年先有所下降,2016 年又反增至 82.3%,总
产量达到 610.36 万。合资企业 1.6L 及以下排量乘用车产量占比低于自主企业,但总
产量较高,2016 年总产量已突破千万,产量占比由 2013 年的 63% 增长至 69.3%,
总产量也由 779.16 万辆增长至 1097.41 万辆,如图 2-2 所示。

排量视角的国产乘用车产量 排量视角的国产乘用车产量占比
万辆
1200 80.2% 79.2% 82.3% 69.3%
90%
70.6% 80%
1000 63.0% 64.1% 64.8% 70%
800 779.16 895.83 925.83 1,097.41 60%
610.36 50%
600
383.31 398.47 409.41 40%
400 30%
20%
200
10%
0 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自主 合资

图 2-2 排量视角的国产乘用车规模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14
第2章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从分车辆类型的角度来看,SUV 车型小型化趋势明显,1.6L 及以下排量的 SUV


产量占比不断增长,从 2013 年的 27% 增长至 2016 年的 58.6%。轿车的产量稳步增长,
2016 年产量占比达到 80.8%;MPV 总体也呈现增长的趋势,2016 年达到 85.8%;交
叉型乘用车的排量均在 1.6L 或以下水平,如图 2-3 所示。

轿车 SUV MPV 交叉型乘用车


120%
100% 85.8%
74.9% 81.4%
80% 76.6%
80.8%
73.4% 73.8%
60% 73.2% 58.6%
40% 44.2%
38.0%
27.0%
20%
0%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图 2-3 排量视角的乘用车分车辆类型产量变化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二)车船税视角的节能汽车分析
关于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车船税优惠政策于 2012 年已经开始实施。2015 年,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新的优惠政策通知,要求排量在 1.6L
及以下的乘用车同时符合节约能源乘用车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才能享受政
策优惠,我们以表 2-1 节约能源乘用车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作为分析中国节
能乘用车的发展情况的依据。

表 2-1 节约能源乘用车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

整车整备质量(CM)(kg) 具有两排及以下座椅(L/100km) 具有三排或三排以上座椅(L/100km)

CM ≤ 750 4.7 5.0

750 < CM ≤ 865 4.9 5.2

865 < CM ≤ 980 5.1 5.4

980 < CM ≤ 1 090 5.3 5.6

1 090 < CM ≤ 1 205 5.6 5.9

CM > 1 205 5.9 5.9

资料来源:关于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

2013 至 2016 年,行业(含进口,下同)车船税角度的节能乘用车产量(进口量)


呈现直线上升态势,2013 年仅 36.52 万辆,2016 年增长至 344.06 万辆,增幅达到
842.1%,占全行业的比例也由 2013 年的 2% 增长至 2016 年的 14.3%。在油耗标准
法规日益加严的大环境下,节能汽车迎来了大踏步的增长,如图 2-4 所示。

15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车船税视角的节能汽车产量/进口量
万 车船税视角的节能汽车产量/进口量占比 14.3% 15%
x 10000 370 344.06
330 11.0%
290
10%
250
210 6.3% 231.54
170
130 5%
2.0% 127.68
90
50 36.52
10 0%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图 2-4 车船税视角的节能汽车产量(进口量)变化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从分系别的角度来看,韩系节能汽车的产量较低,占比仅为 0.71%,自主、日系、
美系、欧系都呈现大幅度的增长态势。其中自主乘用车 2013 年节能车产量仅 13.83 万辆,
2016 年增长至 84.74 万辆,占自主乘用车的 8.96%;日系从 2013 年不到 1 万辆快速
发展至 2016 年的 127.06 万辆,产量占比达到 33.58%,在各系别中优势明显,如图 2-5
所示。

车船税视角的国内节能乘用车产量
万辆
车船税视角的国内节能乘用车产量占比
140 40%
127.06 35%
120 33.58%
30%
100
84.74 25%
80 20.16%
20%
65.52
60 58.13
15%
40
8.96% 12.29% 10%
20 0.71%
5%
0 0%

自主 韩系 日系 美系 欧系

图 2-5 车船税视角的国内节能乘用车分系别规模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节能型乘用车中,1.4L< 排量≤ 1.6L 车型市场份额最大且呈现增长态势。2016 年,


1.4L< 排量≤ 1.6L 车型共计 235.11 万辆,占比达到 69.8%,较 2015 年增长 4.9 个百
分点,较 2013 年增长了 54.9 个百分点。而 1.2L< 排量≤ 1.4L 和排量≤ 1.0L 的产量
占比逐步下降,2016 年排量≤ 1.0L 车型总产量为 4.86 万辆,仅占国产节能汽车总产
量的 1.4%,较 2013 年降低了 22.7 个百分点,1.2L< 排量≤ 1.4L 车辆总产量增长至

16
第2章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83.05 万辆,而产量占比由 2013 年的 61% 下降至 24.7%,如图 2-6 所示。

排量≤1.0L 1.0L<排量≤1.2L 1.2L<排量≤1.4L 1.4L<排量≤1.6L


100%
51298
80%
707267 1467351
210150 2351126
60%

40%
435276 663960 830545
20%
83132 5 48471 136938
0% 98161 79738 48596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图 2-6 车船税视角的国内节能乘用车分排量产量变化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三)发展规划视角的节能汽车分析
2012 年,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
提到到 2020 年,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 4.5 升 / 百公里以下。2017 年 4 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三部委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也提到,2020 年节能型汽车燃料消耗量需降到 4.5 升 / 百公里以下。以发展规划为
标准,2013 年至 2016 年,符合要求的节能型乘用车均为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
共计 8.3 万辆,包括雅阁、雷凌、迈锐宝、普锐斯、卡罗拉、新蒙迪欧、长安逸动。

表 2-2 燃料消耗量低于 4.5 升 / 百公里的车型情况

产量 整备质量 排量 功率 综合工况油耗
企业名称 品牌
排名 (kg) (mL) (kW) (L/100km)

1 天津一汽丰田 卡罗拉双擎 1375/1405/1410 1798 73 4.2

2 广汽丰田 雷凌混动 1390/1405/1410 1798 73 4.2

3 广汽本田 雅阁混动 1640/1667 1993 107 4.2

4 四川一汽丰田 普锐斯 1385/1395/1420 1798 73 4.3

5 长安福特 新蒙迪欧 1688 1999 107 4.2

6 上汽通用 迈锐宝 XL 1515 1796 94 4.3

7 重庆长安 逸动 1390 1499 84 4.4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由于目前行业对于节能汽车没有统一的定义,因此我们从“排量”、 “车船税”、
“发
展规划”三个角度来分析行业节能汽车发展的现状,总体来看,国内节能型乘用车发
展迅速,其中日系乘用车发展最快,自主乘用车也紧随其后。然而真正达到 2020 年节
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 4.5 升 / 百公里以下的车辆还比较少,仅几款非插电式混合动力

17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乘用车,未来节能型乘用车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2.2.1 政策环境

新的政策周期开篇布局。
2016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作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七个重点发展
领域之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各管理部门纷纷发布宏观规划或
产业管理政策,规范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在生产管理方面,工业和信息
化部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09〕第 44 号公告)
进行了修订,明晰了新能源汽车定义范围,强化准入企业的能力要求,由《管理规则》
到《管理规定》的政策名称升级,体现出政策约束力的提升;在公共领域推广方面,
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提出创新推广应用模式,
到 2020 年,公交都市建设城市新能源公交车比例不低于 35%;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
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奖补资金
与各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挂钩,利用财政杠杆作用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用车用电安全更加注重。
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的大幅提升,安全问题逐渐显现。2016 年上半年国内发
生了多起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对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和商业化普及带来一定阻力,
新能源汽车安全和质量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2016 年 2 月 24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和 7
月 6 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座谈会议上,国务院领导均对新能源汽车质量安全监管、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车辆运行监控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在此基础上,工业和信息
化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新能
源汽车生产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企业与地方政府监测平台,并联合
其他四部委开展了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政策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能源局也开展了充
电基础设施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对充电基础设施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及监控系统安全
运行、建设标准执行等情况进行排查。
补贴激励政策严格规范。
随着“骗补”风波的持续发展和国家层面的大规模调查,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在
新一轮补贴周期的开局便日趋严格,这种严格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于骗补行为
的惩戒严格,财政部通报了存在骗取新能源汽车补贴的企业名单,收回补贴资金并进
行罚款,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相关企业给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推荐目录
申报资质等多项处罚;第二,对于补贴车型的要求严格,在骗补核查后,工业和信息
化部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在降低

18
第2章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补贴额度的同时,对于整车能耗、动力电池性能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对于补贴
发放的程序严格,为了明确主体责任、确保资金安全,财政部等四部委印发了《关于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审批责任有关事项的通知》,在资金申报程序方面加大了各层级
部门核查力度,明确了管理部门的相关责任,并确定了责任追究方式。
充电设施建设全面展开。
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相辅相成,息息相关。随着新能源汽车
推广数量的提升,近年来充电设施相关政策也配套跟进。2016 年除了对建设运营进行
奖补外,在充电设施分领域推广方面的政策也频频出台。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
部等单位接连发布了《关于加快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关于
统筹加快推进停车场与充电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通知》等文件,鼓励在居民区、停
车场等领域进行设施建设、设施改造和商业运营。

2.2.2 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

2016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再创新高,推广分布地域性明显。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资源中心数据,2009 年至 2016 年,中国累计生
产新能源汽车 100.9 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型产量 78.9 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产量
21.9 万辆,燃料电池车型产量 696 辆。从图 1 中可以看出,从 2014 年开始,中国新
能源汽车发展速度迅猛,2014 年产量达 8.4 万辆,超过之前历年总量两倍;随后 2015
年持续增长,突破年产量 10 万辆达 37.9 万辆,同比增幅 3.5 倍。2016 年作为十三五
开始之年,在骗补风波、政策标准修订、补贴不明朗等多重负面影响下,新能源汽车
产量依然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年产量突破 50 万辆达 51.2 万辆,同比增幅 35%。

万辆 纯电动 插电式混合动力 燃料电池


50 51.2万辆

40
37.9万辆
30

20

10 8.4万辆
210辆 1992辆 3978辆 1.1万辆 1.7万辆
0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图 2-7 中国历年新能源汽车产量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数据统计

细分各技术领域来看,纯电动产品是市场主要的增长主力,占据近 80% 的市场份


额,符合中国以纯电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发展路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产品稳步增长,成熟产品不断增多;燃料电池车型产品已从试验室研发阶段迈入商业

19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化推广阶段,产量由个位数增长至 2016 年超百辆,已有产品开始运行使用。细分车型


来看,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主导地位逐渐加强,市场份额从 2009 年 34% 增至 2016 年
63%,共计 60 家企业的 339 款产品面向市场;市场表现较为集中,累计产量排名前
十企业总产量占比 91%,其中比亚迪和吉利两家企业累计产量已过 10 万辆;新能源
商用车产品主要包括客车和专用车,市场份额比约为 2:1 以客车为主,客车产品主要
集中在 6-8 米段和 10 米以上车型,累计占比高达 90%。
从使用领域来看,个人购买和单位购买数量比例有所增长。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
究中心数据资源中心数据,截至 2016 年底,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 25.4 万辆,单位购
买新能源汽车 30.0 万辆,加和占比总数 61.4%;公共领域累计推广 34.9 万辆,公交
车和出租租赁用车成为主要推广行业,分别完成 18.3 万辆和 9.2 万辆,占公共领域推
广总数的 52.6% 和 26.4%,其他行业包括环卫车、警用车、邮政车、物流车、旅游客
车等共完成推广 7.3 万辆。
纯电动得益于国家大力推广,单位购买销量最多,占比达 38.9%,但值得注意的
是私人购买销量也在逐步提高,提升 7 个百分点至 24%,市场接受度正在逐渐改变;
而插电式新能源乘用车由于与传统车差别不大,在市场接受度逐渐提高及产品技术更
加成熟的背景下,个人购买销量最多,占比高达 51.4%,主要为乘用车产品,其次为
公交客车,占比 28.1%。
从推广数量来看,截至 2016 年底,31 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
汽车 90.2 万辆。其中,推广数量超 10 万辆的省市有 3 个,依次是广东、北京和上海,
占推广总量的 38.8%;推广数量在 1 万至 10 万辆之间的省市有 16 个,包括山东、浙江、
江苏、湖南、天津等省市,占推广总量的 56.5%,推广数量不足 1000 辆的省市仅 2 个。
目前,新能源汽车推广较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北方寒冷地区、西部省份推广数量较少。

北京:10.5 万

上海:10.5 万

0
1000-5000
5000-10000
10000-100000 广东:14.0 万
100000+ ExcelPro的图表博客

图 2-8 中国新能源汽车不同区域推广分布

20
第2章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2.2.3 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配套环境

交流充电桩保有量占比 75.5%,充电设施建设集中于重点城市。
截至 2016 年 12 月,中国共建设有分散式充电桩 310,000 个,比 2011 年增长了
32.68 倍;共建设有集中式充换电站 3,800 个,比 2011 年增长了 21.22 倍,二者均有
很大幅度地提升。其中,2016 年建设的分散式充电桩为历年最多,达 174,000 个。

表 2-3 2011 年至 2016 年 12 月全国充电桩和集中式充换电站保有量


分类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分散式充电桩 9,205 17,932 22,528 28,000 136,000 310,000
集中式充换电站 171 375 425 723 3800 /

数据来源:CATARC 调研数据

按照充电技术类型来划分,充电桩可以分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截至 2016
年 12 月,中国共建设有直流充电桩 76,000 个,占比 24.5%;共建设有交流充电桩
234,000 个,占比 75.5%。
按照充电桩建设标准划分,充电桩可以分为国标充电桩和非国标充电桩。其中
非国标充电桩仅包括特斯拉充电桩。截至 2016 年 12 月,中国共建设有国标充电桩
307,450 个,占比 99.2%;共建设有非国标充电桩 2,550 个,占比 0.8%。
按照使用主体来划分,充电桩可以分为公共充电桩、私人充电桩和专用充电桩。
截至 2016 年 12 月,中国共建设有公共充电桩 144,700 个,占比 46.7%;共建设有私
人充电桩 95,000 个,占比 30.6%;共建设有专用充电桩 70,300 个,占比 22.7%。
按照建设地点来划分,充电桩可以分为城市充电桩和高速公路充电桩。截至 2016
年 12 月,中国共建设有城市充电桩 306,800 个,占比 99.0%;共建设有高速公路充
电桩 3,200 个,占比 1.0%。

表 2-4 截至 2016 年 12 月全国不同类型充电桩数量统计


类型 数量(个) 占比
直流 76,000 24.5%
技术类型
交流 234,000 75.5%
公共充电桩 144,700 46.7%
使用主体 私人充电桩 95,000 30.6%
专用充电桩(公交、出租、环卫、物流等) 70,300 22.7%
城市 306,800 99.0%
建设地点
高速公路 3,200 1.0%
国标 307,450 99.2%
建设标准
非国标(特斯拉) 2,550 0.8%
全国合计 310,000 100%

数据来源:CATARC 调研数据

21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在国家充电桩建设补贴政策下,中国各地方省市也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
建设。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合肥、青岛等 11 个城市作为重点推广城市,在充电
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至 2016 年 12 月,11 座城市累计建设 21.3 万个
充电桩,占比全国充电桩保有量的 68.57%。

表 2-5 截至 2016 年 12 月中旬主要城市充电桩保有量统计


主要城市 充电桩保有量(个)
北京 63,800
上海 43,695
深圳 32,200
杭州 8,000
广州 9,150
合肥 12,800
武汉 5,340
西安 6,500
南京 9,100
天津 8,980
青岛 13,000
11 个主要城市合计 212,565
全国合计 310,000

数据来源:CATARC 调研数据

2.2.4 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营模式环境

主要车企着力探索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分时租赁逐渐展开。
当前,各国政府和汽车公司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不断进行摸索,但是新能源汽
车普遍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产品价格高于传统汽车、产业链利润薄弱等问题,所以
当前寻找到适合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商业模式就成为了产业重中之重。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形式多样并不断创新优化,涌现出如融资租
赁模式、新能源公交车等推广模式,同时分时租赁的推广模式也逐步引入国内主要城市。
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类型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
(1)整车销售加自充电网络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比较经济地、方便地完成新能源
汽车的能源补给,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市场化。但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由于新能源汽
车的电池成本在总成本中占较高比重,消费者购车成本较传统汽车高出很多。
(2)整车租赁模式:这种模式能够通过金融租赁等方式,实现消费者低成本使用
新能源汽车。但是消费者的传统思想是购车,而汽车生产企业是卖车,因此市场接受
程度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才行。

22
第2章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3)裸车销售、电池租赁、充换兼容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新能源汽车销售时不包
括电池,电池采取租赁的方式获得,这样可以降低消费者的购车成本。整车企业只负
责裸车销售,而能源补给商负责电池的租赁和维护,并通过充换电站网络提供电池的
充电或者快换服务。这种商业模式的生命力在于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它能够实现消
费者购车成本低、充电和加油一样便捷、油电差价收益高的利好局面。电池的维护保
养由专门的能源服务商负责,消费者在使用新能源汽车中无后顾之忧。这种商业模式
在目前新能源汽车快速产业化的进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汽车企业往往选择多种商业模式结合的方式(表 2-6)推广产品,首先依靠政府
支持,以推出出租车或公交车等公共交通产品作为推广的第一步,之后通过互联网、
手机应用以及和绿色低碳相关的公益活动相结合的多种创新模式来吸引年轻消费者以
及环保人士的关注度。

表 2-6 主要新能源车企商业模式汇总表
车企名称 商业模式 备注
比亚迪 出租车及公交车队运营模式
江淮汽车 定向购买和整车租赁
北汽新能源 定向购买和分时租赁 纯电动技术路线,多种车型覆盖
安徽安凯汽车 整车租赁
上汽集团 网上销售与分时租赁 全系列车型产品覆盖

数据来源:CATARC 调研 5 家企业数据

23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第 3 章 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3.1 传统乘用车市场特征

2013-2016 年,乘用车产品多项性能参数呈现出正增长态势 ,2016 年行业平均整


备质量升高至 1407kg,脚印面积达到 4.13m2,同时平均功率和平均扭矩分别增长至
104.52kW、195.37N·m,仅排量出现下滑,小排量化趋势明显。自主车型各项参数继
续保持高速增长,与合资和进口企业车型差距进一步缩小,在整备质量、功率 / 排量方
面已超过部分合资车。进口车型方面,其平均功率、平均功率 / 整备质量均在 2015 年
降低后出现回升。驱动型式方面,国产车主要采用前轮驱动,而进口车以全时全轮驱
动为主。 

3.1.1 整备质量

行业平均整备质量突破 1400kg,自主企业增长势头明显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2013 年至 2016 年行业平均整备质量呈现升高趋势,其
中自主、合资和进口企业平均整备质量均有所升高,直接导致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
标值的增长。自主企业乘用车平均整备质量由 1267kg 增长至 1412kg,合资企业由
1351kg 增长至 1378kg,进口企业由 1792kg 增长至 1872kg,其中自主企业增长幅度
最大,达 11.44%。从 2015 年开始自主企业乘用车平均整备质量超过合资企业。具体
如图 3-1 所示。
自主企业产品分整备质量段来看,由于自主企业乘用车整体向高整备质量段偏
移,导致低整备质量产品占比不断下降,自主企业平均整备质量持续走高。2016 年
980<CM ≤ 1090(CM 为整备质量)和 1090<CM ≤ 1205 整备质量段的产量占比
分 别 较 2013 年 下 降 11.25% 和 12.57%, 整 体 占 比 仅 为 7.23%, 较 2013 年 下 降
23.82%;1320<CM ≤ 1430、1430<CM ≤ 1540 和 1540<CM ≤ 1660 三 个 整 备 质
量段的产量增幅明显,产量占比分别较 2013 年增长 5.31%、10.16% 和 8.37%,整
体占比由 28.23% 升高至 52.07%。具体如图 3-2 所示。

24
第3章 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2013 2014 2015 2016

2000 kg +4.46%

1800

1600
+3.84% +11.44% +2.00% 1872

1400
1407 1412 1378
1200
行业 自主 合资 进口
图 3-1 行业与分企业类型平均整备质量年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自主、合资、进口以企业性质进行划分

2013 2014 2015 2016


35%

30% 产量占比持续走高,
产量占比降幅明
2016 年 整 体 占 比
25% 显,2016年整体
达52.07%。
占 比 仅 为 7.23% 。
20%

15%

10%

5%
kg
0%

图 3-2 自主企业分整备质量段产量占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与自主企业相比,合资企业乘用车平均整备质量增长速度相对较为缓慢,2014
年一度呈现下降趋势,随后又出现反弹,2016 年较 2013 年增长 27kg。从合资企
业分整备质量段产量占比曲线来看,整体波动不大,导致合资企业整备质量增长主
要是因为 1090<CM ≤ 1205 整备质量段的产量占比由 17.27% 下降至 11.44%,而
1205<CM ≤ 1320 整备质量段占比则增加 7.90%,产量占比达到 32.81%。具体如图 3-3
所示。

25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2013 2014 2015 2016


35%
2016年产量占比较
30%
2013年增加7.90%。
25%

20%
2016年占比较
15% 2013 年 下 降

10% 5.83%。

5%
kg
0%

图 3-3 合资企业分整备质量段产量占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2016 年,进口企业乘用车的产品结构发生一定变化,紧凑型和中型 SUV 占比较


2015 年下降 10.58%,中大型 SUV 和中大型轿车占比增长 8.21%,产品结构的变化
导致整备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其中,1320<CM ≤ 1430、1430<CM ≤ 1540 和
1770<CM ≤ 1880 整备质量段进口量占比分别下降 2.58%、3.00% 和 4.27%,整备质
量大于 2000kg 的进口乘用车 2016 年进口量较上年增长了 8.67%。具体如图 3-4 所示。

2013 2014 2015 2016


25% 2016年整体占比较
上年增加8.67%。
20% 2016年进口量
占比降幅明显。
15%

10%

5%

kg
0%

图 3-4 进口企业分整备质量段进口量占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26
第3章 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分车型来看,自主企业轿车平均整备质量近几年增长幅度明显,2016 年较上年
增长 2.24%;合资企业轿车平均整备质量变化幅度较小,2016 年较上年的降幅仅为
0.30%;进口企业轿车平均整备质量远远高于其他企业,2016 年出现小幅反弹。2016
年自主企业 SUV 平均整备质量呈现小幅增长态势,而合资企业 SUV 平均整备质量在
连续下降几年之后于 2016 年出现反弹,进口企业 SUV 平均整备质量增长较快,涨幅
为 4.77%。自主企业 MPV 平均整备质量近几年不断降低;合资企业 MPV 平均整备质
量从 2014 年开始持续增长,截至 2016 年达到与自主企业相近水平;进口企业 MPV
平均整备质量在 2016 年突破 2100kg,主要是由于普瑞维亚、凯路威和迈特威等车型
平均整备质量的升高。2016 年自主和合资企业交叉型乘用车平均整备质量较上年均有
较大幅度的增长,增幅分别为 5.96% 和 2.68%。具体如图 3-5 所示。

1700 kg 2200 kg
1632
2043
1600 进口
2000
进口
1500
1800
1400
合资 1310
1300 合资
1600 1546
1279
1200
自主 自主 1480
1400
1100

1000 120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轿车 SUV

2200 kg 1200 kg
2105

2000
进口 1160 1156

1149
1800
1120
1600
自主 自主
1417 1080
1400 1414
合资 合资

1200 104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MPV 交叉型乘用车

图 3-5 分车型平均整备质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自主、合资、进口以企业性质进行划分

27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国产车分系别来看,2016 年美系乘用车平均整备质量最高,达到 1455kg,韩系


乘用车平均整备质量最低,仅为 1338kg。韩系和自主品牌乘用车平均整备质量近几年
持续增长,其中 2016 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平均整备质量较 2013 年增加 12.54%;美系
和日系乘用车平均整备质量在 2014 年出现降低,随后逐步增加;欧系乘用车平均整备
质量呈下降趋势。具体如图 3-6 所示。

1500 kg 1455
1450 1403 1391
1400 1358
1338
1350
1300
1250
1200
1150
1100
2015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韩系 美系 欧系 日系 自主

图 3-6 国产车分系别平均整备质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韩系、美系、欧系、日系、自主按车型品牌划分

3.1.2 脚印面积

自主企业平均脚印面积增幅最大,但仍小于合资和进口企业
脚印面积为轴距和前后轴平均轮距的乘积,能间接反映车型尺寸的变化,也在一
定程度上与车型的燃料消耗量存在关联。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2013 年至 2016 年行业平均脚印面积呈逐年升高趋势,
2016 年较 2013 年增长 2.99%。自主、合资和进口企业乘用车平均脚印面积均呈现不
断增长的态势,其中自主企业平均脚印面积 2013 年至 2016 年增长幅度最大,达到
6.02%。自主企业 2016 年平均脚印面积为 4.05m2,仍然小于合资和进口企业;合资
企业为 4.14m2,近几年增速放缓;进口企业平均脚印面积最大,为 4.60m2;。具体如
图 3-7 所示。
分车型来看,自主企业轿车的平均脚印面积增幅最大,2016 年较 2013 年增长
3.69%;合资企业轿车平均脚印面积增幅较缓,2016 年为 4.12m2;进口企业轿车平均
脚印面积远大于其他企业,2016 年达 4.46m2。自主企业 SUV 平均脚印面积与合资企
业 SUV 平均脚印面积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进口企业 SUV 的平均脚印面积增幅最大,
2016 年较 2013 年增长 4.23%。自主企业 MPV 平均脚印面积近几年较为稳定,合资
企业 MPV 平均脚印面积出现小幅增长,进口企业 MPV 平均脚印面积保持在较高水平,

28
第3章 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2016 年达 4.93m2。2016 年自主企业交叉型乘用车平均脚印面积近几年首次超过合资


企业。具体如图 3-8 所示。

2013 2014 2015 2016


5.00 m2 +2.91%

4.50 +2.99% +2.48%


+6.02%

4.00
4.60
3.50 4.13 4.05 4.14

3.00
行业 自主 合资 进口

图 3-7 行业与分企业类型平均脚印面积年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自主、合资、进口以企业性质进行划分

5.0 m2 5.0 m2

4.68
进口
4.5 进口 4.46 4.5

合资 4.23
合资 4.12
4.11
4.0 4.0
自主
3.93
自主

3.5 3.5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轿车 SUV
5.0 m 2 4.5 m 2
4.93

进口

4.5 4.0

3.71
自主 4.13 3.67
4.09 合资
4.0 3.5
合资
自主

3.5 3.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MPV 交叉型乘用车

图 3-8 分车型平均脚印面积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自主、合资、进口以企业性质进行划分

29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国产车分系别来看,近几年各系别乘用车的平均脚印面积均有所增大,其中自主品
牌增幅最为明显,2016 年较 2013 年增加 6.61%。2016 年美系乘用车的平均脚印面积
最大,达到 4.23m2,韩系乘用车紧随其后,平均脚印面积为 4.18m2。具体如图 3-9 所示。

4.30 m2 4.23
4.18 4.16
4.20 4.13

4.10 4.03

4.00
3.90
3.80
3.70
3.60
3.50 2016

2013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4
2015
2016
韩系 美系 欧系 日系 自主

图 3-9 国产车分系别平均脚印面积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韩系、美系、欧系、日系、自主按车型品牌划分

3.1.3 驱动型式

前轮驱动市场份额逐步扩大,2016 年占比突破 80%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乘用车驱动型式主要以前轮驱动为主,2016 年前轮驱动车
型产量(含进口量)为 1997.23 万辆,产量(含进口量)占比高达 81.60%。分时全轮
驱动车型产量(含进口量)较小,且从 2014 年开始出现下降,2016 年产量(含进口量)
占比仅为 0.72%。后轮驱动车型产量(含进口量)占比近年呈下降发展趋势,2016 年
降至 11.78%。全时全轮驱动车型产量(含进口量)占比从 2014 年开始出现下降,
2016 年仅为 4.30%。智能(适时)全轮驱动车型占比近年呈上升发展趋势,2016 年
为 1.61%。具体如图 3-10 所示。

车型产量(含进口量) 车型产量(含进口量)占比
2400 万辆 90.0%
2100 81.60% 80.0%
1997.23 70.0%
1800
60.0%
1500
50.0%
1200
40.0%
900
30.0%
600 20.0%
11.78%
300 0.72% 105.18 1.61% 10.0%
17.56 288.36 4.30% 39.30
0 0.0%
2014

2013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分时全轮驱动 后轮驱动 前轮驱动 全时全轮驱动 智能(适时)全轮驱动

图 3-10 驱动型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30
第3章 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分企业类型来看,2016 年自主企业乘用车中前轮驱动车型占绝大部分,后轮驱动
型式也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全轮驱动车型占比仅为 2.11%。合资企业前轮驱动车型产
量占比达 83.80%,后轮驱动车型产量占比为 10.07%,全轮驱动车型占比仅为 6.13%,
多为奥迪 Q5、奔驰 GLC 级、昂科威和汉兰达等 SUV 车型。进口企业乘用车中,全时
全轮驱动车型占据一半份额,前轮驱动和后轮驱动车型进口量占比分别为 25.04% 和
21.16%。具体如图 3-11 所示。

前轮驱动 自主 合资 进口

后轮驱动 14.19
10.07% 25.04%
%
分时全轮驱
动 50.03%
智能(适时)
83.71 21.16%
全轮驱动 83.80%
全时全轮驱动 %

图 3-11 2016 年分企业类型驱动型式产量(进口量)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自主、合资、进口以企业性质进行划分

轿车车型中,自主企业几乎实现前轮驱动全覆盖,2016 年前轮驱动轿车产量占
比高达 98.47%,但近年呈下降趋势,后轮驱动轿车产量占比为 1.12%。合资企业与
自主企业类似,同样以前轮驱动为主,后轮驱动轿车产量占比由 2013 年的 3.94% 增
长至 2016 年的 5.22%,主要应用于宝马 3 系和 5 系、奔驰 C 级和 E 级、凯迪拉克
ATS-L 等中型及以上轿车。2016 年进口企业前轮驱动和后轮驱动轿车进口量占比分别
为 41.28% 和 43.14%,全时全轮驱动轿车进口量占比升高至 14.64%,主要应用于奥
迪 A8L、奔驰 CLA 级、奔驰迈巴赫 S 级和 MINI COOPER 等车型。具体如图 3-12 所示。

前轮驱动 后轮驱动 分时全轮驱动 智能(适时)全轮驱动 全时全轮驱动


100% 1.12% 5.22%
14.64%
80%

60% 43.14%
98.47% 94.40%
40%

20% 41.28%

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自主 合资 进口
图 3-12 轿车驱动型式产量(进口量)占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自主、合资、进口以企业性质进行划分

31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SUV 车型中,自主企业前轮驱动车型优势明显,占比不断提升,2016 年增长至


91.64%,后轮驱动 SUV 产量占比降低至 4.90%,应用后轮驱动的 SUV 主要有长安
CX70、幻速 S3 和迈威等。合资企业前轮驱动 SUV 产量占比增速明显,2016 年增长
至 77.75%,而后轮驱动和全时全轮驱动 SUV 占比分别降至 0.46% 和 11.60%,智能
(适时)全轮驱动 SUV 的产量占比由 1.30% 增长至 7.66%,主要应用于昂科威、途
观和奇骏等车型。进口企业中,全时全轮驱动 SUV 占比较高,2016 年占比大幅增长
至 77.96%,前轮驱动 SUV 占比则由 2013 年的 22.90% 下降至 2016 年的 9.71%,后
轮驱动 SUV 占比 2016 年升高至 6.09%。具体如图 3-13 所示。

前轮驱动 后轮驱动 分时全轮驱动 智能(适时)全轮驱动 全时全轮驱动

100%
4.90% 11.60%
7.66%
80% 0.46%

60% 77.96%

91.64%
40% 77.75%

20%
6.09%
9.71%
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自主 合资 进口

图 3-13 SUV 驱动型式产量(进口量)占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自主、合资、进口以企业性质进行划分

MPV 车型中,自主企业和合资企业仅应用前轮驱动和后轮驱动两种驱动型式,其
中自主企业后轮驱动占比由 2013 年的 80.73% 降至 2016 年的 66.51%;合资企业由
71.81% 下降至 51.08%;前轮驱动产量占比不断增长,自主企业和合资企业 2016 年
的产量占比分别达到 33.49% 和 48.92%。进口企业 2016 年后轮驱动 MPV 占比仅为
0.05%,前轮驱动占比近年略有波动,总体呈下降趋势,2016 年占比为 62.66%,全
时全轮驱动占比呈上升趋势发展,2016 年占比达到 37.29%,主要应用于奔驰 R 级、
迈特威和凯路威等车型。具体如图 3-14 所示。
国产车分系别来看,韩系乘用车驱动型式以前轮驱动为主,2016 年产量占比高达
99.20%;全时全轮驱动占比逐步萎缩,2016 年仅为 0.66%。美系后轮驱动和智能(适
时)全轮驱动乘用车产量占比呈逐步增长态势,2016 年全时全轮驱动乘用车产量占比
较上年出现小幅下降。2016 年欧系前轮驱动乘用车产量占比为 84.11%,全时全轮驱
动乘用车产量占比出现反弹,而后轮驱动乘用车产量占比首次下降。日系前轮驱动和
后轮驱动乘用车产量占比近年整体呈下降趋势发展,全轮驱动乘用车占比逐步扩大。

32
第3章 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自主品牌前轮驱动乘用车占比近几年呈爆发式增长,但产量占比与其他系别相比,仍
有一定差距;分时全轮驱动、智能(适时)全轮驱动和全时全轮驱动均有少量应用。
具体如图 3-15 所示。

前轮驱动 后轮驱动 分时全轮驱动 智能(适时)全轮驱动 全时全轮驱动


100%

80% 37.3%
51.08%
66.51%
60% 0.05%

40%
62.66%
20% 48.92%
33.49%

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自主 合资 进口

图 3-14 MPV 驱动型式产量(进口量)占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自主、合资、进口以企业性质进行划分

100%
全时全轮驱动
90%
80% 智能(适时)
70% 全轮驱动
分时全轮驱动
60%
50%
后轮驱动
40%
30% 前轮驱动
20%
10%
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6
2013
2014
2015

2013
2014
2015
2016

韩系 美系 欧系 日系 自主

图 3-15 国产车分系别驱动型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韩系、美系、欧系、日系、自主按车型品牌划分

3.1.4 平均排量

行业平均排量降至 1655mL,自主企业增速放缓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近年行业乘用车平均排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发展,2016 年行

33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业乘用车平均排量为 1655mL。自主企业乘用车平均排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发展,2015
年达到近几年的峰值,2016 年较 2015 年下降 2mL。合资企业乘用车平均排量呈下降
趋势,2016 年为 1655mL,与行业乘用车平均排量持平。进口企业乘用车平均排量降
幅最大,2016 年较 2013 年下降 4.96%。具体如图 3-16 所示。

2013 2014 2015 2016


2600 mL -4.96%

2400

2200

2000

-1.84% -2.07% 2336


1800 +4.65%

1600
1655 1574 1655
1400
行业 自主 合资 进口

图 3-16 行业与分企业类型平均排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自主、合资、进口以企业性质进行划分

自主企业产品分排量段来看,2016 年 1.3 <排量≤ 1.6 排量段的产量占比大幅


提升至 78.32%,而排量≤ 1.0 和 1.0 <排量≤ 1.3 两个排量段的产量占比分别下降
12.74% 和 8.05%,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导致自主企业乘用车平均排量的升高。具体
如图 3-17 所示。

2013 2014 2015 2016


90%
80% 产量占比增幅明
70%
显 , 2016 年 较
60%
2013 年 增 加
50%
22.86%。
40%
30% 近几年呈下降
20% 趋势发展。
10%
L
0%

图 3-17 自主企业分排量段产量占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34
第3章 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合资企业产品分排量段来看,近年合资企业大排量乘用车产量占比呈下降趋势
发展。2016 年 1.3 <排量≤ 1.6 排量段的产量占比升高至 65.38%,较 2013 年增加
12.63%;2.0 <排量≤ 2.5 及以上排量段的产量占比近年降幅明显。具体如图 3-18 所示。

2013 2014 2015 2016


70%
2016 占 比 达
60%
65.38% , 较
50% 2013 年 增 加
40% 12.63%。
30%
近几年产量占
20% 比持续下降。
10%
L
0%

图 3-18 合资企业分排量段产量占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进口企业产品分排量段来看,2016 年进口企业乘用车 1.8 <排量≤ 2.0 排量段占


比大幅增长,达到 41.61%,而 2.0 <排量≤ 2.5 排量段的进口量占比则降至 9.31%;
2.5 <排量≤ 3.0 排量段的进口量占比较为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发展,这些变化很
大程度上促进进口企业乘用车平均排量的降低。具体如图 3-19 所示。

2013 2014 2015 2016


50%

2016年进口量
40%
占比较2013年
30% 增长11.81%。

20%
2016 年 进
10% 口量占比仅
为9.31%。 L
0%

图 3-19 进口企业分排量段进口量占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35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2016 年进口量排名前十的进口企业中,六家企业平均排量较 2015 年有所下降,


分别为宝马中国、奔驰中国、保时捷、一汽进出口、福特中国和斯巴鲁中国,其中一
汽进出口降幅达 124mL,降幅位居进口量前十企业之首,主要由于奥迪 A5、A7、A8L
和 Q7 等车型平均排量降低。具体见表 3-1。

表 3-1 2016 年进口量前十企业平均排量变化情况

企业名称 2016 年进口量排名 2016 年平均排量(mL)较 2015 年下降(mL)

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1 2033 28

梅赛德斯 - 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2 2359 76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3 2351 -89

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4 2530 79

捷豹路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5 2740 -102

一汽进出口有限公司 6 2435 124

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7 2175 90

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8 2244 42

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 9 2238 -206

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10 2879 -302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分车型来看,自主企业轿车平均排量逐步增加,2016 年较 2013 年增加 5.78%,


逐步缩小与合资企业差距,合资和进口企业轿车平均排量整体呈下降发展趋势。
2016 年进口企业 SUV 平均排量出现小幅反弹,主要是因为森林人、途锐、傲虎和
揽胜等进口 SUV 平均排量增加。自主企业 MPV 平均排量呈下降趋势发展,合资企
业 MPV 平均排量于 2014 年开始出现反弹,并在 2015 年超过自主企业 MPV 平均
排量;2016 年进口企业 MPV 平均排量较上年增加 12.95%,主要是由于普瑞维亚
平均排量升高。交叉型乘用车平均排量在各车型中最低,但呈逐渐升高发展趋势。
具体如图 3-20 所示。
国产车分系别来看,2016 年自主品牌乘用车排量最低,为 1549mL;日系乘用车
排量最高,达到 1780mL。除自主品牌乘用车外,其他系别乘用车平均排量均呈下降
发展趋势。具体如图 3-21 所示。

3.1.5 平均功率

进口乘用车平均功率回升至 170kW 以上,高出国产乘用车 72%


行业平均功率持续上升,由 2015 年的 101.91kW 升高至 104.52kW,车辆整
体动力性能更优。国产乘用车平均功率小幅上涨,由 2015 年的 98.82kW 上升至
2016 年的 101.81kW。2015 年由于宝马中国、奔驰中国、保时捷、福特中国等企

36
第3章 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2400 mL 2800 mL
进口 进口
2512
2200
2400
2067
2000
合资
2000
1800 1813
自主
合资
1609 1600
1600 1599
自主
1556
1400 120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轿车 SUV

2800 mL 1350 mL
2677

1300 1317
2400 进口
1250
1227

2000 1200 合资

自主 1150
1584
1600
合资 1550 1100 自主

1200 105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MPV 交叉型乘用车

图 3-20 分车型平均排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自主、合资、进口以企业性质进行划分

1900 mL
1780
1800

1700 1660
1624 1638

1600 1549

1500

1400
2013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韩系 美系 欧系 日系 自主

图 3-21 国产车分系别平均排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韩系、美系、欧系、日系、自主按车型品牌划分

37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业平均功率出现下滑,导致进口乘用车平均功率降低。2016 年,高功率车型产量占
比增加、低功率车型份额减少,宝马中国平均功率出现回升,丰田中国、捷豹路虎(中
国)平均功率较 2015 年升高超过 10kW,进口车平均功率升高至 175.27kW。具体
如图 3-22 所示。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kW 5.91%
180
160 8.02%
140
10.10%
120 165.49 175.27
100
92.47 101.81 96.76 104.52
80
国产 进口 行业

图 3-22 行业平均功率年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2013 年至 2016 年,国产乘用车平均功率平稳增长,其中产量占比最大的功率


段,80< 功率≤ 100,份额进一步扩大,2016 年升高至 44.49%。2016 年,60< 功率
≤ 80 功率段产量占比相较于 2015 年下降 4 个百分点,100< 功率≤ 120 份额基本不变。
2016 年,新增荣威 RX5、思域、迈腾、起亚 K5 等功率分布在 120< 功率≤ 140 区间
的车型,因此其产量占比明显上升。2016 年由于凯迪拉克 CT6 上市,国产车型首次出
现功率大于 260kW 的车辆。具体如图 3-23 所示。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50%

40%

30%
产量占比较2015年升高2个百分点
20%

10%

0%

图 3-23 国产乘用车分功率段产量占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与 2015 年相比,2016 年进口乘用车低功率段份额有所降低,120< 功率≤ 140

38
第3章 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功率段车型数量减少 11 个,Jeep- 自由光、雷克萨斯 -RX 等向高功率区间转移,而


进口科雷傲全面停产,该功率段进口量占比下降 3 个百分点。100< 功率≤ 120 功率段
进口量占比 2015 较 2014 年升高,但 2016 年较 2015 年下降。同时,由于宝马 X5、
奔驰 GLE 级、奔驰 R 级、林肯 -MKX 等功率分布在 180< 功率≤ 200 区间的车型进
口量增加,该功率段进口量占比增长幅度最大,由 12.27% 升高至 16.58%,跃升为
进口量最大的功率区间。额定功率在 200kW 以上的车辆进口量基本不变,240< 功率
≤ 260 功率段进口量超过 14%。具体如图 3-24 所示。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5% 较 2013 年下降
11 个百分点
20%
较 2015 年升高 4 个百分点

15%

10%

5%

0%

图 3-24 进口乘用车分功率段进口量占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轿车方面,进口车平均功率远高于合资车和自主车,2016 年分别为 154.53kW、


98.22kW、87.65kW。SUV 方面,自主和合资 SUV 车型整体动力性能落后于进口车,
2016 年平均功率分别为 122.76 kW、106.74kW。进口 SUV 平均功率上升 8.66% 至
190.73kW,增长幅度较高。MPV 方面,自主、合资乘用车平均功率仅 83.96kW、
91.36kW,而进口车由于 2016 年埃尔法、奔驰 R 级两款大功率 MPV 进口量增加,同
时夏朗、佳乐、雪铁龙 C4 PICASSO 等多款低功率 MPV 进口量下滑,进口 MPV 平均
功率升高 12.75%,2016 年达到了 177.73kW。2013-2016 年,自主和合资交叉型乘
用车平均功率快速增长。具体如图 3-25 所示。
国产乘用车分系别来看,由于 SUV 份额的升高以及动力技术的升级,上汽通用五
菱、重庆长安、长城汽车、浙江吉利、广汽乘用车等多家企业平均功率升高,自主车
型平均功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6 年为 94.62kW,与其他系别的动力性能差距缩小。
美系车平均功率持续升高,2015 年首次超过欧系乘用车,2016 年以 113.83kW 继续
领先于其他系别车辆。2016 年,欧系、日系和韩系乘用车平均功率也出现一定程度地
上升。具体如图 3-26 所示。

39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合资 进口 合资 进口
180 kW 200 kW 190.73
自主 自主
160 154.53 180
140 160
140 122.76
120
120
100 98.22
100 106.74
80 87.65 80
60 6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轿车 SUV

合资 进口
200 kW 75 kW 合资 自主
自主 177.73
180 69.18
70
160
65 64.15
140
120 60
91.36
100
55
80 83.96
60 5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MPV 交叉型

图 3-25 分车辆类型平均功率年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120 kW 113.83

110 106.14 104.49


101.95
100 94.62

90

80

70

6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韩系 美系 欧系 日系 自主

图 3-26 国产乘用车分系别平均功率年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韩系、美系、欧系、日系、自主以车型品牌维度进行划分

3.1.6 平均扭矩

行业平均扭矩达到 190N·m 以上,大众中国增长超 60N·m

40
第3章 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2016 年行业平均扭矩继续升高,较 2015 年增长 3.72%,达到了 195.37N·m。国


产乘用车方面,平均扭矩为 190.17N·m,保持稳定增长。2015 年,宝马中国、奔驰中国、
保时捷中国、沃尔沃汽车及日产中国平均扭矩降低 10 N·m 以上,进口车平均扭矩出现
微幅降低。与 2015 年相比,2016 年宝马中国、丰田中国、福特中国、大众中国及克
莱斯勒平均扭矩出现大幅上升,进口乘用车平均扭矩升高至 331.11 N·m,较 2015 年
增长 5.11%。其中途锐进口量占比的大幅提升对拉动进口企业平均扭矩贡献较大,也
使大众中国产品平均扭矩增幅超过 60N·m。具体如图 3-27 所示。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N·m 7.81%
350
300
250 10.40%
12.62%
200 307.11 331.11
150 176.97 195.37
168.86 190.17
100
国产 进口 行业
图 3-27 行业平均扭矩年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与 2015 年相比,2016 年国产乘用车 200 N·m 以下扭矩段产量占比集体下滑,


100< 扭矩≤ 150 扭矩段占比下降 3 个百分点至 31.62%,150< 扭矩≤ 200 扭矩段
份额降低至 33.77%,但仍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国产乘用车高扭矩段产量提升,传
祺 GS4、哈弗 H6、昂科威分布在 200< 扭矩≤ 250 区间的车型产量增加以及哈弗 H6 
Coupe、宝骏 730、思域新增该扭矩段车型,因此 200< 扭矩≤ 250 扭矩段产量占比具
有最大增幅,由 2015 年的 17.82% 升高至 22.35%,整体呈向高扭矩区间偏移趋势。
具体如图 3-28 所示。

45%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40%
35% 产量占比较2015年
30%
升高5个百分点
25%
20%
15%
10%
5%
0%

图 3-28 国产乘用车分扭矩段产量占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41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进口乘用车平均扭矩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中等扭矩区间进口量占比下降,而
高扭矩区间份额提升。欧蓝德、索兰托、傲虎、道奇 - 酷威等 200< 扭矩≤ 250 车
型进口量下滑,同时部分进口车 2016 年实现国产,如 2015 年进口量高达 14 万辆的
Jeep- 指南者,200< 扭矩≤ 250 扭矩段车型进口量占比由 21.50% 下降至 14.28%。
另一方面,2016 年奔驰 GLE 级、宝马 7 系、林肯 -MKX 以及雷克萨斯 -RX 这几款
豪华车进口量大幅上涨,奔驰 GLS 级、玛莎拉蒂 -Levante 两款新车年进口量均超过
5000 辆,因此高扭矩段 350< 扭矩进口量占比由 29.80% 上升至 36.25%,而其他扭
矩段份额变化较小。具体如图 3-29 所示。

40%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35%
30% 中等扭矩段份额缩小
25%
20%
15%
10%
高扭矩段份额提升
5%
0%

图 3-29 进口乘用车分扭矩段进口量占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分车辆类型来看,轿车、SUV 及 MPV 车型中进口车平均扭矩遥遥领先于国产车型,


差距均在 100N·m 以上。自主、合资乘用车中,轿车、SUV 及 MPV 平均扭矩变化较
小。2016 年合资交叉型乘用车全部为五菱系列,五菱之光 2016 年实现了 1.2L 发动机
对原 1.0L 发动机的全面替换,五菱荣光搭载 1.2L 发动机车型产量由 2015 年的 8.7 万
辆降至 2016 年的 3 万辆而 1.5L 发动机车型产量由 1.8 万辆升至 2 万辆,因此合资交
叉型乘用车平均扭矩增幅较大,较 2015 年上升 9.46%。自主企业交叉型乘用车市场
发展受阻,2016 年总产量严重下滑,大扭矩车型长安之星 9、小海狮 X30L、东风小康
C36 份额提升,对市场平均扭矩升高有利。进口乘用车中,轿车平均扭矩 2016 年达到
了 293.82N·m,SUV 和 MPV 较 2015 年 有 明 显 提 升, 分 别 升 高 8.62%、13.30% 至
358.04N·m、346.16N·m。具体如图 3-30 所示。
国产乘用车各系别车型平均扭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自主品牌车型增长速度最快,
2016 年较 2015 年上升 7.58%,达到了 174.90 N·m,与韩系车平均扭矩 179.84 N·m
相当。欧系和美系乘用车平均扭矩超出其他系别 20 N·m 以上,其中欧系车平均扭矩最
大,2016 年微幅增长至 216.73 N·m,美系车以 207.45 N·m 的平均扭矩紧随其后。日

42
第3章 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系乘用车平均扭矩略高于韩系车,2016 年为 182.69 N·m。具体如图 3-31 所示。

合资 进口 合资 进口
N·m N·m
350 自主 410 自主
358.04
300 293.82 360
310
250 260 233.38
200 183.87 210
160 200.00
150 155.84 110
100 6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轿车 SUV

合资 进口 合资 自主
N·m 自主 150
N·m
410
346.16 127.67
360 130
310 109.02
260 110
210 168.89 90
160
151.40 70
110
60 5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MPV 交叉型

图 3- 30 分车辆类型平均扭矩年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240 N·m
216.73
220 207.45
200 179.84 182.69
174.9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2013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韩系 美系 欧系 日系 自主

图 3-31 国产乘用车分系别平均扭矩年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韩系、美系、欧系、日系、自主以车型品牌维度进行划分

43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3.1.7 功率 / 整备质量

2016 年进口车平均功率 / 整备质量创新高,同比增幅高于国产车


功率 / 整备质量体现单位整备质量输出功率的大小,其值越大代表车辆的动力性
能越强。
行业功率 / 整备质量持续升高,2016 年达到了 73.22kW/t,增长幅度与 2015 年持平。
国产乘用车功率 / 整备质量增长速度放缓,2016 年为 72.50kW/t,较 2015 年升高 1.26%。
进口乘用车方面,随着功率、扭矩的回升,功率 / 整备质量也由下滑转为上升,宝马中
国、丰田中国、保时捷、一汽进出口平均功率 / 整备质量均有所升高,捷豹路虎、大众
中国平均功率 / 整备质量较 2015 年上升 5 kW/t 以上。2016 年进口车整体升高 2.49%,
达到 92.02 kW/t。具体如图 3-32 所示。

kW/t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100 1.90%

90

80 5.53% 4.75%
90.30 92.02
70
68.70 72.50 69.90 73.22
60
国产 进口 行业

图 3-32 行业平均功率 / 整备质量年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2013-2016 年,国产乘用车功率 / 整备质量升高,主要是低功率 / 整备质量段


车型产量降低,尤其是 50 到 60kW/t 区间段份额明显缩小,2016 年仅占 7.15%。同
时,中等功率 / 整备质量区间车型产量有所上升,朗逸、五菱宏光 S、英朗 GT 及速腾
等 2016 年热销车部分车型在 60 到 70kW/t 区间,而哈弗 H6、宝骏 560、朗动、长安
CS75 等部分车型分布在 70 到 80kW/t 区间段,两个区间段产量占比之和 2016 年达到
了 73.68%。具体如图 3-33 所示。
2016 年,进口乘用车产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各功率 / 整备质量区间段进口量占
比波动明显。60 到 70kW/t 区间段车型进口量份额由 2015 年的 12.26% 降至 2016 年
的 8.38%。由于索兰托、傲虎进口总量降低,宝马 1 系低功率 / 整备质量车型进口量下滑,
雷克萨斯 -RX 低功率 / 整备质量车型停产等,70 到 80kW/t 区间段进口量占比下降 4
个百分点。2016 年,奔驰 GLE 级、沃尔沃 V40 进口量增加,林肯 -MKZ 低功率 / 整
备质量车型进口量提升,夏朗、宝马 3 系推出新车型,从而使得 80 到 90kW/t 区间段
进口量占比升高至 23.72%,成为进口量最大区间。此外,高功率 / 整备质量区间份额
扩大。具体如图 3-34 所示。

44
第3章 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50%

40%
两个功率/整备质量
30% 区间段产量占比均
超过30%
20%

10%

0%

图 3-33 国产乘用车分功率 / 整备质量段产量占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50%

40% 较2013年下
较2014年升高8个百分点
降9个百分点
30%

20%

10%

0%

图 3-34 进口乘用车分功率 / 整备质量段进口量占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分车辆类型来看,轿车和 SUV 平均功率 / 整备质量较高,其中进口车平均值高于


合资车,而合资车平均值高于自主车型。与 2015 年相比,自主和进口轿车平均功率 /
整备质量出现小幅下滑,2016 年分别为 68.36kW/t、92.47kW/t,合资车型保持稳定
增长态势,2016 年升至 74.12kW/t。由于宝马 X5、奔驰 GLE 级、揽胜运动、奥迪 Q7
等高功率 / 整备质量车型进口量占比升高,而雷克萨斯 -NX、宝马 X3、索兰托等低功

45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率 / 整备质量车型份额收缩,同时多数 2016 年新上市车型如捷豹 F-PACE、奔驰 GLS


级等功率 / 整备质量表现优异,进口 SUV 平均功率 / 整备质量较 2015 年升高 4.06%。
自主 SUV 车型与之相反,平均功率 / 整备质量较 2015 年有所降低。在进口 MPV 总
量 降 低 的 形 势 下 埃 尔 法、 奔 驰 R 级 2016 年 进 口 量 较 2015 年 分 别 增 长 35.74%、
181.13%,这两款车平均功率 / 整备质量较高,极大地促进了进口 MPV 平均功率 / 整
备质量的上升。交叉型乘用车方面,自主和合资车型平均功率 / 整备质量均保持快速提
升态势。具体如图 3-35 所示。

合资 进口 kW/t 合资 进口
kW/t 自主 自主
100 95 92.32
95 92.47 90
90 85
85 80 78.66
80 75
75 74.12
70 70 71.70
65 68.36 65
60 6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轿车 SUV

kW/t 合资 进口 kW/t 合资 自主
90 自主 61 60.12
85 84.06 59
80 57
75 55 55.63
70 53
65 63.90 51
60 49
60.21
55 47
50 45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MPV 交叉型

图 3-35 分车辆类型平均功率 / 整备质量年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国产乘用车分系别来看,自主和美系乘用车平均功率 / 整备质量迅速升高,2016
年美系车平均功率 / 整备质量为 76.87kW/t,超过日系品牌,成为功率 / 整备质量最大
系别乘用车。同时,自主车平均功率 / 整备质量增长至 67.75kW/t,较 2015 年升高 2.59%,
但较其他系别乘用车仍有一定差距。与 2015 年相比,2016 年几乎全部采用自然吸气
发动机的朗动、起亚 K3、起亚 K2、现代 ix25、瑞纳平均功率 / 整备质量出现小幅降
低,主要是因为朗动、起亚 K2、瑞纳车型结构发生变化,而 1.8L 起亚 K3 车型停产,
2.0L 现代 ix25 车型产量占比大幅降低且 1.6L 增压车型产量尚不足以弥补这部分份额。
2013-2016 年,韩系乘用车平均功率 / 整备质量持续下降,与行业整体趋势相悖。

46
第3章 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2016 年,欧系和日系乘用车平均功率 / 整备质量分别升高至 74.42 kW/t、76.81 kW/t,


动力性能突出。具体如图 3-36 所示。

78 kW/t 76.87 76.81


75.73
76 74.42
74
72
70 67.75
68
66
64
62
6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韩系 美系 欧系 日系 自主

图 3-36 国产乘用车分系别平均功率 / 整备质量年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韩系、美系、欧系、日系、自主以车型品牌维度进行划分

3.1.8 功率 / 排量

国产、进口以及行业平均功率 / 排量 2016 年较 2013 年均增长 11%


功率 / 排量表示单位气缸容积输出功率的大小,其值越大代表车辆所搭载的发动
机动力性能越好。
行业平均功率 / 排量保持增长趋势,2013-2016 年逐渐升高,2016 年为 62.78kW/L,
这表明发动机整体动力水平一直在不断提升。2016 年,94 个生产传统能源车的国产企
业中有 68 个企业平均功率 / 排量较 2015 年出现不同程度地增长,随着发动机技术的
升级江铃汽车、北汽集团、大庆沃尔沃增幅均超过 19 kW/L。
2016 年,国产乘用车平均功率 / 排量较 2015 年增长 4.08% 至 62.31kW/L,与
2015 年增幅持平。宝马中国、一汽进出口、大众中国等进口量前十企业平均功率 / 排
量集体升高,2016 年进口乘用车平均功率 / 排量较 2015 年升高 5.66%,增长幅度高
于 2015 年的 2.45%。具体如图 3-37 所示。
国产乘用车向高功率 / 排量区间偏移趋势明显,低于 70 kW/L 车型的产量占比降低,
其中 50 到 60kW/L 区间份额下滑明显,而高于 70 kW/L 车型的份额逐年递增。2016
年,由于部分车型产量大幅提升如传祺 GS4、哈弗 H6 Coupe 以及部分车型平均功率 /
排量向高功率区间偏移如宝骏 730 及 560 新增 1.5T 车型、哈弗 H6 汽油车实现增压技
术全覆盖,70 到 80kW/L 区间产量占比增长最为明显,达到了 17.27%。具体如图 3-38
所示。

47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kW/L 11.08%
80

70 11.43% 10.90%

60
75.21
67.71 62.78
50 62.31
55.92 56.61
40
国产 进口 行业

图 3-37 行业平均功率 / 排量年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70%
60%
50%
40% 较2013年增长13个百分点
30%
20%
10%
0%

图 3-38 国产乘用车分功率 / 排量段产量占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2016 年,进口乘用车低功率 / 排量段进口量占比大幅下降,受部分车型进口量降


低如科雷傲、进口车国产化如 Jeep- 指南者、欧蓝德影响及车型结构调整如索兰托低
功率 / 排量段汽油车产量占比下降,2015 年进口量占比最大的 50 到 60kW/t 区间份额
降低 9 个百分点。80 到 90kW/t 区间段车型产量占比基本不变,但仍成为 2016 年进
口量最大的区间。此外,功率 / 排量高于 90kW/L 的进口车份额明显提升,2016 年累
计进口量占比达到 16.13%。具体如图 3-39 所示。
分车辆类型来看,轿车、MPV 平均功率 / 排量增长较为缓慢,而 SUV、交叉型平
均功率 / 排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轿车方面,自主车型平均功率 / 排量 2016 年较 2015
年增幅最低,仅 0.66%,而合资和进口乘用车分别增长 2.49%、2.10%。进口 SUV 平
均功率 / 排量在 2016 年增速进一步加快,较 2015 年升高 8.47%,达到了 76.72 kW/L。
MPV 车型中,自主车型自 2014 年开始保持匀速增长,2016 年升高 2.76% 至 54.36 
kW/L,而合资车型平均功率 / 排量在 2015 年出现拐点,2016 年升高 3.92% 至 57.54 

48
第3章 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70%
60%
50% 较 2013 年下降 13 个百分点

40%
30%
20%
10%
0%

图 3-39 进口乘用车分功率 / 排量段进口量占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kW/L,与进口车平均水平仍有不小差距。交叉型乘用车方面,自主车型平均功率 / 排
量自 2014 年开始超过合资车,2016 年增速有所放缓,达到 52.08 kW/L,被合资车型
反超,但二者仅相差 0.22kW/L。具体如图 3-40 所示。

合资 进口 kW/L 合资 进口
80 kW/L 自主 80 自主
76.72
75 73.95 75
70 70 68.36
65
60.77 65 66.86
60
55 60
56.18
50 55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轿车 SUV

合资 进口 kW/L 合资 自主
70 kW/L 自主 68.26 53
52.30
52
52.08
65 51
50
60 49
57.54 48
55 47
54.36 46
50 45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MPV 交叉型

图 3-40 分车辆类型平均功率 / 排量年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49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2013-2016 年,各系别乘用车平均功率 / 排量均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美系、


自主车型增速较高。美系乘用车平均功率 / 排量最高,2016 年上升至 69.04kW/L,
较 2015 年增长 4.16%。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平均功率 / 排量增长幅度最高,2016 年较
2015 年增长 5.52%,达到了 60.96 kW/L,高于日系车平均水平。2016 年,韩系车平
均功率 / 排量较 2015 年升高 4.64%,略高于美系车,但与自主品牌相比竞争优势缩小。
具体如图 3-41 所示。

kW/L 69.04
70
68
66 63.33
64 62.70
60.96
62
58.92
60
58
56
54
52
5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韩系 美系 欧系 日系 自主

图 3-41 国产乘用车分系别平均功率 / 排量年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韩系、美系、欧系、日系、自主以车型品牌维度进行划分

3.2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2016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扩大,全年产销量分别是 51.22 万辆和 48.40 万


辆,同比增长 35.15% 和 38.75%。从生产端来看,2016 年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产量
50.95 万辆,市场份额高达 99.45%,主导国内新能源市场。对于不同技术类型新能源
汽车,纯电动汽车占据主要地位。尽管 2014 年 -2015 年两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迅
速崛起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但 2016 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份额又有所降低,市
场仍不稳定。从消费市场看,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逐渐增加,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
比例也逐年增大。

3.2.1 新能源乘用车不同技术类型特点分析

2016 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继续增长,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市场有所减小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扶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呈爆发式增长。据统计,2016
年国产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分别是 32.08 万辆和 30.13 万辆,比 2015 年同比增长
55.43% 和 57.67%。进口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1.51 万辆,市场占有率 4.77%。2016 年

50
第3章 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 31.64 万辆。

万辆 新能源乘用车产量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40

30

20

10

0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图 3-42 2012 年 -2016 年国产新能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数据统计、CATARC 汽车市场终端零售数据

从新能源乘用车技术类型分析来看,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是新
能源乘用车市场的主要产品,由于技术的局限性,燃料电池乘用车产销量很低。2016
年国产纯电动乘用车产销量分别是 24.66 万辆和 23.07 万辆,同比增长 72.66% 和
72.76%;国产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 7.41 万辆和 7.10 万辆,同比增长
16.61% 和 22.65%;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63 辆和 8 辆。
从 2012 年至 2013 年,国产纯电动乘用车的产销量均占新能源乘用车整个市场的
90% 以上,国产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很低不到 10%。从 2014 年起,插
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市场开始迅速扩大,以比亚迪秦、荣威 e950、比亚迪唐等为代表
的车型的推广,纯电动乘用车市场份额开始减少,2014 年 -2015 年两年插电式混合
动力乘用车的产销量市场份额将近 30%;受主要品牌产量下降的影响,2016 年插电式
混合动力乘用车产销量产比均有所下降,占比分别是 23.10% 和 23.43%。详见图 3-43、
图 3-44。

万辆
40 120.00%

96.14% 100.00%
30 92.32%
76.88%80.00%
69.40% 69.20%
20 60.00%
40.00%
10
20.00%
0 0.00%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纯电动乘用车产量 插电式乘用车产量
燃料电池乘用车产量 纯电动占比
图 3-43 2012 年 -2016 年不同技术类型国产新能源乘用车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数据统计

51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万辆
35 100.00%
95.12% 94.85%
30
76.57%80.00%
25 69.60% 69.88%
20 60.00%
15 40.00%
10
20.00%
5
0 0.00%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纯电动乘用车销量 插电式乘用车销量
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 纯电动占比
图 3-44 2012 年 -2016 年不同技术类型国产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情况
数据来源: CATARC 汽车市场终端零售数据

3.2.2 新能源乘用车不同使用性质推广特点分析

私人购买新能源乘用车比例最高,消费者对新能源乘用车接受度提高
2016 年全国推广新能源乘用车 31.64 万辆,图 6-4 为新能源乘用车不同使用性
质的市场分布,其中私人购买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到 48%;单位购买仅次于私人购买占
比 41%;出租租赁占比相对较低为 11%。而其他使用性质如公路客运、非营运等占比
极低几乎为 0。

出租租赁
11%

私人购买
48%

单位购买
41%

公路客运 其他 非营业
0% 0% 0%

图 3-45 2016 年新能源乘用车不同使用性质分布


数据来源:CATARC 汽车市场终端零售数据

如表 3-2 所示,近三年来纯电动乘用车不同使用性质市场份额变化较大,私人购
买纯电动乘用车的比例从 2014 年的 26.34% 增长到了 2016 年的 40.99%,而出租租
赁的市场份额则从 48.09% 降到了 12.85%,这表明消费者对纯电动乘用车的接受度也
在不断提高。同时,不同使用性质主要消费产品也有差异,个人购买的主要车型有江
铃 E100 和比亚迪 e5;单位购买的主要车型有众泰云 100S 和帝豪 EV;而出租租赁的

52
第3章 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车型主要有比亚迪 e6 和 EU200。

表 3-2 纯电动乘用车不同使用性质市场份额对比
使用性质 2014 年市场份额 2015 年市场份额 2016 年市场份额 代表车型
私人购买 26.34% 29.09% 40.99% 江铃 E100、比亚迪 e5
单位购买 25.57% 55.74% 46.16% 众泰云 100S、帝豪 EV
出租租赁 48.09% 15.17% 12.85% 比亚迪 e6、 EU200

数据来源: CATARC 汽车市场终端零售数据

从表 3-3 可以看出,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私人购买比例虽然有所降低,
但仍占有 69.73% 的市场份额;单位购买比例持续增加,从 2014 年的 7.16% 增加到
了 2016 年的 23.72%。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在不同使用性质下的主要消费车型基本
一致,以比亚迪唐、比亚迪秦、荣威 e550 和荣威 e950 为主。

表 3-3 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不同使用性质市场份额对比
使用性质 2014 年市场份额 2015 年市场份额 2016 年市场份额 代表车型
私人购买 89.40% 72.66% 69.73% 比亚迪唐、比亚迪秦
单位购买 7.16% 15.67% 23.72% 荣威 e550、比亚迪秦
出租租赁 3.44% 11.67% 6.55% 荣威 e550、比亚迪秦

数据来源: CATARC 汽车市场终端零售数据

3.2.3 新能源乘用车不同推广区域分布特点分析

北上广占据新能源乘用车主要市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乘用车推广差异较大
2016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区域分布如图 3-46 所示,销量最高的三个地区分别为
北京、上海和广东,该三个地区市场份额为 46%,接近全国总销量的一半。

其他
13%
江西
3% 北京
19%
湖南
3%
安徽
5%
山西 上海
6% 14%
浙江
7%
天津 广东
7% 山东 13%
10%

图 3-46 2016 年新能源乘用车各个地区推广情况


数据来源: CATARC 汽车市场终端零售数据

53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从图 3-47 可以看出,不同技术类型新能源乘用车在各个地区的推广情况差异较
大。总体看来,纯电动乘用车在全国推广更为广泛,北京是纯电动乘用车主要消费市
场,2016 年在北京推广的纯电动乘用车数量达到 62731 辆,占整个纯电动乘用车市场
的 25.91%,主要推广产品有比亚迪 e5、EU200、秦 EV、EV200- Ⅱ和帝豪 EV;紧
随其后的是山东,其纯电动乘用车全年销量 30885 辆,推广产品以微型轿车为主,占
整个山东省纯电动乘用车市场的 59.36%,主要车型有众泰云 100S、众泰 E200、知豆
系列和康迪系列。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推广量少,推广范围也小,上海和广东是插
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主要消费市场。在上海的全年销量为 33091 辆,占插电式混合动
力乘用车市场的 44.55%,主要产品有荣威 e550、比亚迪唐、比亚迪秦和荣威 e950。
对于一线城市,不同技术类型的乘用车的市场差异与当地政府的限购政策和补贴政策
有很大关系,例如北京对纯电动乘用车摇号的优惠政策以及对纯电动汽车的专项补贴,
都极大地刺激了纯电动乘用车市场。此外,新能源乘用车的推广情况与地方经济状况
有直接关系,对于山东,其推广纯电动乘用车品牌的平均市场指导价在 16 万左右,这
远低于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平均市场价,也低于北京市主要推广纯电动车型的平均
市场价,这是山东以微小型纯电动轿车为主的原因。

万辆
7 6.2731

4 3.5474
3.3091 3.0885
3 1.9553
2.3243 1.8764 1.922
2 1.6173
1.2048 1.1264
0.8283 0.7748 0.7689
1 0.4199
0.0488 0.0454 0.2255 0.0066 0.2254 0.0462 0.0076
0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浙江 天津 山西 安徽 湖南 江西 其他

纯电动 插电式混合动力

图 3-47 2016 年不同技术类型新能源乘用车各个地区销售情况


数据来源:CATARC 汽车市场终端零售数据

3.2.4 新能源乘用车产品结构及性能趋势分析

(1)新能源乘用车中 SUV 的市场份额逐年增大


从新能源乘用车车型来看,轿车仍是主力。但随着近几年来 SUV 车型受到消费
群体的追捧,新能源 SUV 的数量和种类也大幅提升。从图 3-48 可以看出,2012 年
新能源 SUV 销量仅为 72 辆,车辆品牌仅有纯电动众泰 5008 一种,到 2016 年升至了
33017 辆,五年内提升了 458 倍,车辆品牌增加到了 10 种。SUV 占比也从 2013 年的

54
第3章 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0.10% 升至了 2016 年的 10.96%,产品结构变化显著。

万辆
30 10.96% 12.00%
25 7.71% 10.00%
20 8.00%
15 6.00%
10 0.34% 4.00%
5 1.51% 0.10% 2.00%
0 0.00%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MPV 517 699 822 611 1469
SUV 72 10 147 14726 33017
轿车 4184 9343 42194 175763 266825
SUV占比 1.51% 0.10% 0.34% 7.71% 10.96%
MPV SUV 轿车 SUV占比

图 3-48 2012 年 -2016 年新能源乘用车不同车型销量情况


数据来源:CATARC 汽车市场终端零售数据

(2)纯电动微型轿车市场份额变化较大
如表 3-4,2016 年纯电动乘用车销量前十的车型均为轿车,其中有 4 款为微型
纯电动车,分别是奇瑞 eQ、众泰云 100S、众泰 E200 和知豆 D2,该 4 款车累计占
2016 年纯电动乘用车销量市场份额的 21.71%,较 2015 年的 7 款微型纯电动车型,
47.35% 的市场份额有所降低。

表 3-4 2016 年纯电动乘用车销量 TOP10

排名 车辆品牌 生产企业 销量(辆) 2016 年纯电动乘用车占比

1 帝豪 EV 浙江吉利 16928 6.99%

2 EU200 北汽股份 16634 6.87%

3 奇瑞 eQ 奇瑞汽车 16034 6.62%

4 众泰云 100S 湖南江南 14743 6.09%

5 比亚迪 e6 比亚迪 13810 5.70%

6 众泰 E200 湖南江南 12711 5.25%

7 比亚迪 e5 比亚迪 11441 4.72%

8 EV200-II 北汽股份 10495 4.33%

9 江铃 E100 江铃控股 9788 4.04%

10 知豆 D2 浙江吉利 9072 3.75%

数据来源:CATARC 汽车市场终端零售数据

(3)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品牌多样化
2011 年 -2012 年市场销售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仅有比亚迪 F3DM 一款车,

55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到 2016 年市场推广的车型已经发展到 19 种,这标志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掌握了插电式


混合动力技术。从表 3-5 可以看出,虽然比亚迪秦和比亚迪唐仍占据着 2016 年插电
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的前两名,市场份额为 61.16%,但较 2015 年的 72.87% 有所
下降,这与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市场,抢占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

表 3-5 2016 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 TOP10

排名 车辆品牌 生产企业 销量(辆) 2016 年插电混动乘用车占比

1 比亚迪唐 比亚迪 26480 35.65%

2 比亚迪秦 比亚迪 18949 25.51%

3 荣威 e550 上汽集团 14229 19.16%

4 艾瑞泽 7 奇瑞汽车 3218 4.33%

5 荣威 e950 上汽集团 3102 4.18%

6 Cayenne 保时捷 2477 3.33%

7 传祺 广汽乘用车 2386 3.21%

8 S60L 浙江豪情 1000 1.35%

9 BMW530Le 华晨宝马 581 0.78%

10 奔腾 PHEV 一汽集团 360 0.48%

数据来源: CATARC 汽车市场终端零售数据

(4)续航里程较去年有所提升,150-250km 的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最高
2016 年新能源乘用车补贴额度较 2015 年有所降低,同时也将纯电动乘用车续航
里程的最低里程数 80km 提升到了 100km。见表 3-6。

表 3-6 2016 年新能源乘用车推广应用补贴标准

纯电动续驶里程 R( 工况法、公里 )
车辆类型
100 ≤ R < 150 150 ≤ R < 250 R ≥ 250 R ≥ 50

纯电动乘用车 2.5 4.5 5.5 /

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 / / / 3

从图 3-49 看出,2011 年 -2016 年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航里程来看,


MPV 的续航里程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轿车和 SUV 的波动较大,这与市场发展,越来越
多的企业和车型涌入市场有很大关系,但整体上平均续航里程仍大于 150km。随着技
术的提升以及 2016 年补贴门槛的提高,2016 年乘用车总体的平均续航里程均较 2015
年有所提高。
从图 3-50 可以看出,2016 年纯电动乘用车中市场份额最大的是续航里程在
150 ≤ R<250 范围内的,占比 71%,其车型以奇瑞 eQ、众泰云 100S、江铃 E100、

56
第3章 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EU200 等为主;续航里程≥ 250 的占比 29%,车型主要有帝豪 EV、比亚迪 e6、比亚


迪 e5 等。而续航里程 R ≤ 150km 的车型销量很低,市场占有率几乎为 0。

单位/km

250 229
200
200 200 200 183 200 202
161
158 175 158
150 150 180
155 151
100 123
109 101
50

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MPV SUV 轿车

图 3-49 2011 年 -2016 年纯电动乘用车不同车型平均续航里程走势


数据来源:根据《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100 100≤R<150
0% 0%

≥250
29%

150≤R<250
71%

图 3-50 2016 年纯电动乘用车按续航里程分类的市场分布


数据来源: CATARC 汽车市场终端零售数据

(5)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续航里程保持在 60km 以上
在国家补贴政策主导下,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在纯电动模式下续航里程平均保
持在 60km 以上,2015 年市场开始推广插电混动 SUV,其平均续航里程在 80km 左右,
2016 年开始有插电式混动 MPV,平均续航里程在 70-80km 之间。如图 3-51。
(6)纯电动乘用车能耗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
纵观 2011 年 -2016 年纯电动乘用车平均能量消耗水平,MPV 能耗水平波动较大,
基本维持在 160-240Wh/km 之间;轿车和 SUV 能耗水平相对较低,除了 2015 年平

57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均能耗水平波动较大以外,整体来看呈下降趋势。2016 年纯电动轿车的平均能耗水平
在 150Wh/km 左右,与纯电动 SUV 平均能耗水平基本持平。见图 3-52。

单位:km
90 79 80
80
70
75
60 69 66
60 60 63
50 60
40
30
20
10
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MPV SUV 轿车

图 3-51 2011-2016 年插电式乘用车不同车型平均续航里程走势


数据来源:根据《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单位:Wh/km
250 235 237
219
209 205
194
200 179
168 168 168 164
148
150
162 163 160
148 150
133
100

50

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MPV SUV 轿车

图 3-52 2011 年 -2016 年不同类型纯电动乘用车平均能量消耗水平


数据来源:根据《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58
第4章 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发展趋势

第 4 章 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发展趋势

2016 年是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四阶段标准实施的第一年,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
值继续下降,达标质量进一步提高。不计入新能源乘用车核算,行业乘用车平均燃料
消耗量实际值为 6.87L/100km,同比下降 2.41%;计入新能源乘用车核算,行业乘用
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降至 6.43L/100km。新能源乘用车核算优惠仅使油耗实际值
下降 6.40%,对行业油耗管理的放松程度有限。
乘用车企业总体达标情况良好,达标企业产量 / 进口量占比 80% 以上。面对单车
燃料消耗量限值和企业平均目标值要求的不断加严,企业合规路线出现分化。新能源
乘用车成为自主企业提升达标质量、降低企业油耗的有效手段;合资、进口企业则更
倾向于提升传统能源乘用车节能技术,促使油耗稳步下降。中长期来看,随着新能源
乘用车核算优惠的降低和消失,自主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油耗达标压力。因此,节能技
术的多重应用才是未来企业油耗合规的有效途径。

4.1 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

4.1.1 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变化趋势

2013-2016 年,行业传统能源乘用车平均油耗保持下降趋势,年均下降 2% 左右。


2016 年计入新能源乘用车核算后,行业油耗实际值下降到 6.43L/100km。
2013-2016 年,行业传统能源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逐年走低,同比降幅
分别为 1.50%、2.49% 和 2.41%,油耗下降趋势明显。2016 年计入新能源乘用车后,
行业油耗实际值降至 6.43L/100km。
2013-2015 年,国产乘用车的油耗实际值下降 0.25L/100km;由于进口乘用车多
为豪华车型,因此油耗水平普遍偏高,其实际值下降了 0.73L/100km。2016 年计入新
能源乘用车后,国产、进口乘用车燃油经济性大幅提高,油耗实际值分别为 6.39L/100km
和 7.52L/100km。
2013-2015 年,自主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小幅增加,年均增幅 0.63%;合
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则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年均降幅 2.64%。2016 年,自主、合
资企业实际值均大幅下降,分别达到 5.87L/100km 和 6.68L/100km。受益于对新能源

59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乘用车的大力发展,自主企业 2016 年油耗实际值低于合资企业 12.13%。

( L/100km ) 行业 国产 进口
9.5 9.06
9.0 8.76
8.5 8.33
8.0
7.52
7.5 7.33 7.23 7.22 7.12
7.04 6.98
7.0
6.43 6.39
6.5
6.0
5.5
5.0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未计入新能源乘用车 计入新能源乘用车

图 4-1 行业、国产和进口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年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L/100km) 自主 合资
7.5 7.29
7.07 7.15 7.10 7.16
7.0 6.91
6.68
6.5

6.0 5.87

5.5

5.0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未计入新能源乘用车 计入新能源乘用车

图 4-2 自主和合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年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4.1.2 单车燃料消耗量变化

同 2013 年相比,2016 年单车燃油经济性快速提升。


2016 年是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四阶段标准实施的第一年,沿用三阶段标准采用的“车
型燃料消耗量限值和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值”的评价体系,四阶段分别加严了单
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和目标值要求。同三阶段相比,标准加严了 30-40%。如图 4-3 所
示,与 2013 年相比,2016 年单车油耗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新能源乘用车数量显著增加,
尤其是纯电动乘用车。

60
第4章 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发展趋势

(L/100km)
20 

18 

16 

14 
四阶段三排以下目标值
12 
实际值

四阶段三排及以上目标值
10 

8  2013 年

6 2016 年


500 1 000 1 500 2 000 2 500 3 000(kg)
整备质量  

图 4-3 2013 与 2016 年单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比较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4.1.3 与 2020 年节能目标差距分析

为达到 2020 年节能目标,行业油耗实际值还需下降 1.43L/100km。 


2016 年, 行 业、 国 产、 进 口 乘 用 车 平 均 燃 料 消 耗 量 实 际 值 / 目 标 值 分 别 为
123.42%、123.60 %、124.30%, 均 低 于 2016 年 要 求 比 例 134%。 行 业、 国 产、
进口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距离 2020 年 5.0L/100km 的节能目标分别相差
1.43L/100km、1.39L/100km 和 2.52L/100km,其中国产乘用车平均油耗水平优于进
口乘用车。

( L/100km ) 2020 年目标值 距离 2020 年目标值差额


8.0
7.5
7.0
6.5
2.52
6.0
1.43 1.39
5.5
5.0
4.5
4.0
3.5
3.0
行业 国产 进口

图 4-4 2016 年行业油耗实际值与 2020 年目标值差距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61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4.2 不同类别车型燃料消耗量情况

4.2.1 分车辆类型燃料消耗量变化

传统能源乘用车各车辆类型油耗实际值逐年下降,SUV 车型降幅最快。
未计入新能源乘用车,将更直观的反应出传统能源乘用车节能技术升级所带来的
油耗下降幅度。2016 年,轿车、SUV、MPV、交叉型乘用车车型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
值分别为 6.32L/100km、7.51L/100km、7.26L/100km、6.47L/100km。相较于 2013 年,
2016 年各车型油耗实际值持续下降,轿车、SUV、MPV、交叉型乘用车实际值分别下
降了 0.58L/100km、1.10L/100km、0.84L/100km、0.68L/100km,年均降幅 2.88%、
4.45%、3.58%、3.28%。SUV 车型油耗普遍偏高,其中哈弗 H6、途观、长安 CS75
三款 SUV 车型 2016 年产量分别为 45.34 万辆、23.02 万辆和 21.79 万辆,分列 SUV
车型产量排名的第一、第五和第六,其油耗实际值分别达到 7.73L/100km、8.47L/100km
和 8.84L/100km,均高于 2016 年 SUV 车型的平均油耗。

( L/100km )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9.0
8.61
8.5
8.23
8.10
8.0
7.80 7.78
7.51 7.45
7.5
7.26
7.15
7.0 6.90 6.92
6.77
6.68
6.56
6.5 6.47
6.32

6.0

轿车 SUV MPV 交叉型乘用车

图 4-5 传统能源乘用车分车辆类型平均燃料消耗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如 图 4-6 所示,2016 年轿车、SUV、MPV、交叉型乘用车不同整备质量段的平


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均较 2013 年整体下降明显。其中,轿车、SUV、MPV 车型在整
备质量段 2000kg ≤ CM ≤ 2110kg 实际值下降速度最快。2016 年,交叉型乘用车车
型产量全部集中于整备质量段 865kg ≤ CM ≤ 1430kg。

62
第4章 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发展趋势

(L/100km) (L/100km)
16.0 16.0

14.0 14.0
2013
12.0 2013
12.0

10.0 2016 10.0 2016

8.0 8.0

6.0 6.0

4.0 4.0
1090
1205
1320
1430
1540
1660
1770
1880
2000
2110
2280
2510
2550
750
980

1090
1205
1320
1430
1540
1660
1770
1880
2000
2110
2280
2510
2550
(kg) (kg)
(a)轿车 (b)SUV

(L/100km) (L/100km)
16.0 16.0

14.0 14.0
2013
12.0 12.0

10.0 10.0
2016
8.0 8.0 2013

6.0 6.0
2016
4.0 4.0
980 1090 1205 1320 1430 2280
1205
1320
1430
1540
1660
1770
1880
2000
2110
2280
2510
2550

(kg)
(kg)
(c)MPV (d)交叉型乘用车

图 4-6 传统能源轿车、SUV、MPV、交叉型乘用车各整备质量段下平均燃料消耗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4.2.2 分系别燃料消耗量变化

传统能源乘用车各系别车型油耗实际值持续下降,2016 年日系车型表现最为优异。
2016 年,自主、韩系、日系、美系、欧系车型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未计入
新能源乘用车)分别为 7.05L/100km、6.70L/100km、6.55L/100km、7.11L/100km、
6.73L/100km。自主车型油耗实际值降幅有限,2014 年实际值上涨至 7.11L/100km
后,2015-2016 年实际值逐年下降,2016 年实际值同比下降 0.56%。韩系、日系、
美系、欧系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油耗实际值大幅下降,2013 年至 2016 年分别下降了
0.54L/100km、0.92L/100km、0.45L/100km、0.80L/100km,年均降幅 2.55%、4.29%、

63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2.02%、3.67%。
各系别车型燃油经济性大幅提高,其中,日系车型表现最为突出。日系企业注重
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发展,2016 年产量 / 进口量占日系传统能源乘用车总量的
2.78%,远高于其他系别;卡罗拉双擎、雷凌混动、雷克萨斯 ES 混动为主力车型,3
款车型产量占日系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 75.78%。

(L/100km)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8.0

7.56 7.53
7.47 7.55
7.5
7.24 7.35
7.11 7.16 7.26
7.14
7.07 7.097.05 7.02
7.11
6.99
7.0
6.70 6.79 6.73
6.55
6.5

6.0
自主 韩系 日系 美系 欧系

图 4-7 传统能源乘用车分系别平均燃料消耗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4.3 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及达标情况

4.3.1 达标企业数量和产量分析

2016 年达标企业的企业数量占比 64.52%,其产量及进口量占比 80.79%,行业


整体达标情况良好。
如图 4-8(a)所示,2016 年 124 家企业参与核算。共有 80 家企业达标,其中自
主企业 44 家,合资企业 24 家,进口企业 12 家;44 家企业不达标,其中自主、合资
和进口分别有 16 家、12 家和 16 家。自主、合资、进口企业达标率分别为 73.33%、
66.67%、42.86%。
44 家达标自主企业产量占自主企业总产量的 68.44%,24 家达标合资企业产
量占合资企业总产量的 86.93%,12 家达标进口企业进口量占进口企业总进口量的
78.74%。总体来看,行业达标企业产量 / 进口量占比为 80.79%,行业整体达标情况良好。

64
第4章 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发展趋势

12.0 达标区域

10.0

134%目标值(L/100km)
8.0

自主
6.0
合资
4.0 进口

2.0
不达标区域
0.0
0.0 2.0 4.0 6.0 8.0 10.0 12.0
实际值(L/100km)
(a)企业达标数量

达标企业产量占比 不达标企业产量占比

100%
90% 13.07%
21.26%
31.56%
80%
70%
60%
50%
40% 86.93%
78.74%
68.44%
30%
20%
10%
0%
自主 合资 进口

(b)企业达标产量占比
图 4-8 2016 年企业达标数量及企业达标产量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4.3.2 达标质量优良企业分析

 新能源乘用车成为自主企业降低油耗水平的有效手段。
2016 年国产企业达标质量排名前十企业均为自主企业,其传统能源乘用车产量
232.92 万辆,占传统能源乘用车总产量的 10.02%;新能源乘用车产量 28.35 万辆,
占新能源乘用车总产量的 88.46%。企业达标质量随新能源乘用车产量的减少而逐渐走
低,可见,发展新能源乘用车已成为企业燃料消耗量达标的有效手段之一。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仅为 2.30L/100km,实际值 / 目

65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标值为 40.14%,达标质量在统计的 81 家国产企业中排名第一。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


公司达标质量优异,其主要原因在于该企业大力推动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如纯电动
腾势、E6 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唐的产量分别为 2562 辆、18674 辆和 24720 辆,
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占比亚迪工业乘用车总产量的 30.57%。

表 4-1 2016 年达标质量前十国产企业情况


乘用车产量(辆) 平均燃料消耗量 实际值 /
序号 企业 类型
传统 新能源 新能源占比 (L/100km) 目标值

比亚迪汽车工业
1 自主 104437 45991 30.57% 2.30 40.14%
有限公司
荣成华泰汽车有
2 自主 11285 3219 22.19% 3.13 57.22%
限公司
比亚迪汽车有限
3 自主 232007 40056 14.72% 3.59 68.38%
公司
北京汽车股份有
4 自主 304044 41929 12.12% 3.92 78.56%
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有
5 自主 327177 39173 10.69% 4.09 79.57%
限公司
江铃控股有限
6 自主 80243 17349 17.78% 4.71 84.86%
公司
湖南江南汽车制
7 自主 256433 35925 12.29% 4.54 85.98%
造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集团股
8 自主 291466 21496 6.87% 4.93 95.73%
份有限公司
奇瑞汽车股份有
9 自主 411933 20015 4.63% 5.24 104.38%
限公司
安徽江淮汽车股
10 自主 310186 18337 5.58% 5.47 107.25%
份有限公司
总计 2329211 283490
占比 10.02% 88.46%

注:产量 1000 辆以上且具有传统能源乘用车生产能力的企业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2016 年达标质量前十进口企业,传统能源乘用车进口量 69.05 万辆,占传统能源


乘用车总进口量的 77.63%;新能源乘用车进口量 1.57 万辆,占新能源乘用车总进口
量的 99.97%。
达标质量第一名为专注于纯电动乘用车生产的拓速乐汽车销售(北京)有限公司,
2016 年该公司向中国进口 10822 辆纯电动乘用车,其中 Model S 和 Model X 两款车
型进口量分别为 6682 辆和 4140 辆。沃尔沃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实际值 / 目
标值 113.77%,达标质量排名第二名,公司 2016 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 XC90 进
口量 102 辆,凭借 V40 和 V60 低油耗车型,促使该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降至
6.61L/100km。

66
第4章 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发展趋势

表 4-2 2016 年达标质量前十进口企业情况

乘用车进口量(辆) 平均燃料消耗量 实际值 /


序号 企业
传统乘用车 新能源乘用车 新能源占比 (L/100km) 目标值

拓速乐汽车销售(北京)
1 0 10822 100.00% 0 0.00%
有限公司

沃尔沃汽车销售(上海)
2 17255 102 0.59% 6.61 113.77%
有限公司

3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572 0 0 6.60 120.00%

保时捷(中国)汽车销
4 61757 2473 3.85% 7.71 121.80%
售有限公司

宝马(中国)汽车贸易
5 194910 1422 0.72% 7.20 122.45%
有限公司

6 一汽进出口有限公司 50662 0 0 7.72 128.24%

大众汽车(中国)销售
7 34657 455 1.30% 7.90 129.51%
有限公司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
8 117269 0 0 7.66 130.05%
有限公司

斯巴鲁汽车(中国)有
9 45118 0 0 7.14 130.77%
限公司

梅赛德斯 - 奔驰(中国)
10 168280 390 0.23% 7.82 131.21%
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总计 690480 15664

占比 77.63% 99.97%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4.3.3 产量 / 进口量前十企业达标情况分析

产量前十国产企业中有 7 家企业达标,进口量前十企业中有 7 家企业达标,企业


间达标质量分化。
2016 年,产量前十国产企业的乘用车产量占国产总产量的 52.78%。其中,7 家
企业达标,重庆长安、长城汽车和长安福特 3 家企业不达标。
平 均 燃 料 消 耗 量 实 际 值 最 低 的 企 业 为 上 汽 大 众 和 一 汽 大 众, 实 际 值 均 为
6.50L/100km,达标质量在 96 家国产企业中排名分别为第 43 位和第 33 位。上汽大众
旗下朗逸、新桑塔纳、POLO 三款车的产量占比达到 49.15%,且对应的油耗水平较低,
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油耗水平。一汽大众旗下捷达、宝来、高尔夫三款车型的油耗实际
值分别为 6.01L/100km、6.20L/100km、5.93L/100km,且产量占比达到 41.74%,确
保一汽大众的实际值和达标质量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重庆长安、长城汽车和长安福特的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分别为 7.20L/100km、
7.60L/100km、7.20L/100km。实际值最高的企业为长城汽车,主打高油耗 SUV 车型,

67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其中哈弗 H6、H6 Coupe、H2 三款车型产量占比 79.39%,整体拉高了企业的平均油耗,


实际值 / 目标值拉升至 138.43%。长安 CS75、CS35、欧诺、欧尚、逸动 5 款车型产
量占重庆长安总产量的 76.82%,5 款车型中有 3 款车型油耗不达标,导致企业达标质
量攀升至 138.46%。长安福特实际值 / 目标值较 134% 要求比例分别高出 1.59 个百分
点,企业未来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单车油耗来控制企业油耗实际值和达标质量。

142%
140%
138% 重庆长安 长城汽车

136% 长安福特
134% 东风日产 东风悦达起亚
实际值/目标值

132% 北京现代

上汽大众 上汽通用五菱
130% 上汽通用汽车
128%
126%
一汽大众
124%
122%
6.2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实际值(L/100km)

图 4-9 2016 年产量前十国产企业达标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进口量前十企业的进口量占进口总量的 90.33%。其中,7 家企业达标,克莱斯勒、


捷豹路虎、福特中国 3 家企业不达标。
2016 年进口量最大的企业为宝马中国,共进口乘用车 19.63 万辆,平均燃料消耗
量实际值为 7.20L/100km,实际值 / 目标值为 122.45%,在 28 家进口企业中排名第 5。
宝马中国产品类型丰富,且各项节能技术搭载水平较高;主力车型宝马 1 系、3 系、7
系和 MINI COOPER、MINI ONE 车型达标情况良好,产量占比 34.36%。
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较高企业为克莱斯勒、福特中国和捷豹路虎,实际值分别
为 9.86L/100km、8.93 L/100km、9.93 L/100km。克莱斯勒 2016 年进口量 2.97 万辆,
进口车型单一,97.27% 为 SUV 车型,各车型油耗均不达标,尤其是 Jeep- 牧马人车
型实际值高出目标值 74.18%。福特中国进口量 4.98 万辆,以轿车和 SUV 两款车型为
主;除林肯 -MKZ 和嘉年华 ST 两款车型油耗达标外,其他车型油耗均不达标;主力
车型林肯 -MKC、MKX 和探险者进口量占比 72.85%。捷豹路虎进口量 6.08 万辆,分
别为轿车和 SUV 两款车型;除两款混动车型外,其他车型油耗均高于 134% 目标值;
主力车型揽胜运动、发现、捷豹 F-PACE 产量占比为 64.63%。

68
第4章 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发展趋势

150%
克莱斯勒 捷豹路虎
145% 福特中国

140%
实际值/目标值

丰田中国
135%
奔驰中国
130% 斯巴鲁
大众中国
一汽进出口
125%
宝马中国 保时捷
120%
实际值(L/100km)
115%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图 4-10 2016 年进口量前十企业达标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4.4 新能源乘用车对平均燃料消耗量的核算影响

4.4.1 行业新能源乘用车核算前后平均燃料消耗量

2016 年新能源乘用车计入核算使行业平均油耗降低 0.44L/100km,降幅达到


6.40%。
2016 年新能源乘用车计入核算前后,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由 6.87L/100km
下 降 至 6.43L/100km, 降 幅 6.40%; 国 产 企 业 实 际 值 由 6.82L/100km 下 降 至
6.39L/100km,降幅 6.30%;进口企业实际值由 8.14L/100km 下降至 7.52L/100km,
降幅 7.62%。自主企业在新能源乘用车生产方面投入较大,传统能源乘用车油耗实际
值 7.11L/100km,计入新能源乘用车后实际值降为 5.87L/100km,降幅高达 17.44%;
合资企业在传统能源乘用车油耗方面表现较好,但新能源乘用车投入较少,因此新能
源乘用车计入前后油耗实际值变化并不明显,降幅仅为 0.15%。

4.4.2 典型企业新能源乘用车核算前后平均燃料消耗量

计入新能源乘用车核算后,部分企业的油耗达标难度有所降低。
2016 年计入新能源乘用车后达标质量排名前十名且传统能源乘用车产量超过
1000 辆的企业,如图 4-12。计入新能源乘用车前后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降幅最大
的企业为江铃控股,达到 5.09L/100km。企业计入新能源乘用车后实际值 / 目标值的
比值相对于未计入新能源乘用车都有明显降低,其中下降最快的为比亚迪工业,下降
了 90.79 个百分点。新能源乘用车的核算优惠极较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油耗达标难度,

69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达标的灵活性。

计入新能源乘用车实际值 未计入新能源乘用车实际值

行业 6.43
6.87

进口 7.52
8.14

国产 6.39
6.82

合资 6.68
6.69

自主 5.87
7.11

5 5.5 6 6.5 7 7.5 8 8.5


L/100km

图 4-11 2016 年新能源乘用车计入前后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比较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L/100km
5.47
138.75% 107.25% 江淮汽车 7.09
5.24
129.22%104.38% 奇瑞汽车 6.50
129.75% 95.73% 上汽乘用车 4.93 6.63
143.23% 85.98% 湖南江南 4.54 7.72
168.38% 84.86% 江铃控股 4.71 9.80
126.69% 79.57% 吉利汽车 4.09 6.55
133.20% 78.56% 北汽股份 3.92 6.62
127.38% 68.38% 比亚迪有限 3.59 6.56
140.30% 57.22% 荣成华泰 3.13 7.59
130.93% 40.14% 比亚迪工业 2.30 6.90

计入新能源乘用车实际值/目标值 计入新能源乘用车实际值
未计入新能源乘用车实际值/目标值 未计入新能源乘用车实际值

图 4-12 2016 年新能源乘用车计入前后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和达标质量比较


注:达标质量排名前十且传统能源乘用车产量 / 进口量超过 1000 辆的企业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2016 年产量(含进口量)达到 10 万辆以上的企业共 45 家,其中生产(含进口)


新能源乘用车企业 29 家。现将这 29 家企业按产量排名,分析计入新能源乘用车前后
产量前十企业的油耗水平和达标质量情况。

70
第4章 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发展趋势

2015-2016 年,除重庆长安外,其他 9 家企业传统能源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


实际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重庆长安油耗水平由 2015 年的 7.01L/100km 上升至
7.41L/100km,增幅 5.71%。2016 年计入新能源乘用车前后,重庆长安、吉利豪情、
奇瑞汽车 3 家企业的油耗实际值降幅分别为 2.83%、6.94%、19.38%,其他 7 家企业
降幅均不超过 1%;吉利豪情、奇瑞汽车达标质量变化较大,实际值 / 目标值分别下降
了 8.57 个百分点、24.84 个百分点。新能源乘用车已然成为部分企业油耗达标的有效
手段,且多集中于自主企业。但随着新能源乘用车核算优惠的降低和消失, 中长期来看,
自主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油耗达标压力,因此,节能技术的多重应用才是未来企业油耗
合规的有效途径。

表 4-3 2016 年典型企业新能源乘用车计入前后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和达标质量变化情况


未计入新能源乘用车 计入新能源乘用车
企业 2016 年 新能源 2016 年 2016 年
序号 企业
类别 2015 年实际值 2016 年实际值 实际值 / 乘用车 实际值 实际值 /
L/100km L/100km
目标值 (辆) L/100km 目标值
一汽大众汽车有
1 合资 6.77 6.50 125.48% 20 6.50 125.48%
限公司
上汽通用五菱汽
2 自主 6.86 6.72 130.74% 1082 6.70 130.35%
车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现代汽车有
3 合资 7.01 6.70 132.41% 50 6.70 132.41%
限公司
东风汽车有限公
4 合资 6.86 6.69 133.53% 923 6.66 132.93%

重庆长安汽车股
5 自主 7.01 7.41 142.50% 5666 7.20 138.46%
份有限公司
长城汽车股份有
6 自主 7.67 7.61 138.62% 173 7.60 138.43%
限公司
上汽通用汽车有
7 合资 7.35 6.70 130.10% 209 6.69 129.90%
限公司
东风悦达起亚汽
8 合资 6.91 6.69 134.07% 28 6.69 134.07%
车有限公司
浙江豪情汽车制
9 自主 6.89 6.48 126.81% 7480 6.03 118.24%
造有限公司
奇瑞汽车股份有
10 自主 6.78 6.50 129.22% 20015 5.24 104.38%
限公司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71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第 5 章 节能与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情况

5.1 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情况

我国对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采用单车限值管理,相关国家标准根据车辆类别、燃料
类型、最大设计总质量、排量等参数为不同总质量段设定限值。本章将根据相关标准,
对轻型和重型商用车各细分车型的燃料消耗量水平及优于限值的幅度进行分析,全面
展示商用车的燃料消耗量水平,为行业提供参考。
轻 型 商 用 车 和 重 型 商 用 车 的 平 均 燃 料 消 耗 量 分 别 为 8.03L/100km 和
24.96L/100km。对于轻型商用车的平均燃料消耗量,N1 类汽油车和柴油车分别优于
限值 10.6% 和 11.7%,M2 类汽油车和柴油车分别优于限值 2.3% 和 13.1%;对于重
型商用车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汽油和柴油货车分别优于限值 3.3% 和 5.0%,柴油半挂
牵引车优于限值 3.0%,柴油自卸车优于限值 5.1%,汽油和柴油客车分别优于限值 9.1%
和 6.1%,柴油城市客车优于限值 5.1%。

5.1.1 商用车分类

依据 GB/T 15089《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GB 20997《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
限值》、GB 30510《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等标准对本章研究的轻型和重型商
用车做如下说明:
(1)轻型商用车是指以点燃式发动机或压燃式发动机为动力,最大设计车速大于
或等于 50km/h 的 N1 类和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 3500kg 的 M2 类车辆。不包括不能
燃用汽油或柴油的车辆,以及带有专用作业装置的车辆(如:扫路车、洒水车、防弹
运钞车等)和消防车、警车、工程抢险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
其中,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规定,N1 类车辆是指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 3500kg 的
载货车辆;M2 类车辆是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九个,且最大设计总质量不
超过 5000kg 载客车辆。
(2)重型商用车是指最大设计总质量大于 3500kg 的燃用汽油和柴油的商用车辆,
包括货车、半挂牵引车、客车、自卸汽车和城市客车。燃料消耗量分析中包含专用运输车,
不包括专用作业汽车(带有作业功能,部分或大部分能耗不用于行驶,而用于作业),

72
第5章 节能与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情况

如厢式专用作业汽车、罐式专用作业汽车、专用自卸作业汽车、仓栅式专用作业汽车、
起重举升专用作业汽车及特种结构专用作业汽车等。
本章中对产量进行分析时,仅统计适用上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车;在对燃料消耗
量进行分析时,仅统计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已上报燃料消耗量
的车型。

5.1.2 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情况

(1)不同车型燃料消耗量情况
2016 年,轻型商用车产量为 112.12 万辆,其中 N1 类车辆产量为 109.99 万辆,
M2 类车辆产量为 2.13 万辆。轻型商用车平均最大设计总质量为 2464kg,平均排
量为 1755mL,平均油耗为 8.03L/100km。其中,N1 类车辆平均最大设计总质量为
2453kg,平均排量为 1726mL,平均油耗为 7.97L/100km;M2 类车辆平均最大设计
总质量为 3020kg,平均排量为 2196mL,平均油耗为 10.79L/100km。
(1)轻型商用车汽、柴油车型产量占比
轻型商用车以汽油车为主。2016 年 N1 类和 M2 类车辆中汽油车产量占比均超过
70%。N1 类车辆中汽油车占 71.7%,约为柴油车的 2.5 倍;M2 类车辆中汽油车占
92.9%,相比 2015 年进一步提高。

汽油车 柴油车 汽油车 柴油车

7.1%
28.3%

71.7%
92.9%

图 5-1 2016 年 N1 类与 M2 类汽、柴油车型产量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数据统计

(2)轻型商用车各总质量段产量占比
按 照 限 值 标 准 分 类,N1 类 车 辆 共 分 2000kg 及 以 下、2000 ~ 2500kg、
2500 ~ 3000kg 和 3000kg 以上四个总质量段。2016 年,N1 类车辆产量在 2000kg 及
以下、2000 ~ 2500kg 和 2500 ~ 3000kg 三个质量段占比之和约为 86%。
按照限值标准分类,M2 类车辆分为 3000kg 及以下和 3000kg 以上两个总质量段,
两个质量段的产量占比分别为 52.1% 和 47.9%。

73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13.9% 2000kg及以下
27.3%
2000~2500kg
29.6% 2500~3000kg
29.2% 3000kg以上

图 5-2 2016 年 N1 类车辆各总质量段产量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数据统计

3000kg及以下
47.9% 52.1%
3000kg以上

图 5-3 2016 年 M2 类车辆各总质量段产量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数据统计

(3)轻型商用车平均油耗
M2 类 汽 油 车 油 耗 水 平 较 高。2016 年,N1 类 车 辆 中 汽 油 车 的 平 均 油 耗 为
7.87L/100km,柴油车的平均油耗为 8.21L/100km;M2 类车辆中汽油车的平均油耗为
10.94L/100km,柴油车的平均油耗为 8.86L/100km。与 2015 年相比,两类车型的汽
油车和柴油车的平均油耗均有一定程度下降。

L/100km 2015年 2016年

12
11.02 10.94
11
10 9.11 8.86
9 8.22 8.21
7.90 7.87
8
7
6
汽油车 柴油车 汽油车 柴油车

N1类车型 M2类车型

图 5-4 2015-2016 年 N1 类与 M2 类商用车平均油耗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74
第5章 节能与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情况

2016 年 N1 类汽油车中 2500 ~ 3000kg 和 3000kg 以上总质量段车型平均油耗相


差不大。由于 2500kg 及以下总质量段车型产量占比超过 70%,故拉低了 N1 类汽油
车的平均油耗。

L/100km 平均油耗 整体平均油耗 产量占比

10 9.06 9.04 50%

7.87 7.81
8 7.12 40%

6 30%

4 20%

2 10%

0 0%
2000kg及以下 2000~2500kg 2500~3000kg 3000kg以上

图 5-5 2016 年 N1 类汽油车各总质量段平均油耗及产量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2016 年 N1 类 柴 油 车 中 2500 ̄3000kg 总 质 量 段 产 量 占 比 达 到 64.5%, 虽 然


3000kg 以上总质量段车型平均油耗明显高于其它总质量段平均油耗,但对整体油耗影
响不大。

L/100km 平均油耗 整体平均油耗 产量占比

10 70%

9.1 60%
9
50%
8.21 8.09 8.11
40%
8
30%
6.93 20%
7
10%

6 0%
2000kg及以下 2000~2500kg 2500~3000kg 3000kg以上

图 5-6 2016 年 N1 类柴油车各总质量段平均油耗及产量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2016 年 M2 类汽油车 3000kg 及以下总质量段和 3000kg 以上总质量段的平均油


耗分别为 10.86L/100km 和 11.05L/100km,均超过 10.00L/100km,3000kg 及以下总
质量段的产量占比为 53.7%。

75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L/100km 平均油耗 整体平均油耗 产量占比


12.0 60%

11.5
40%
11.05
10.94
11.0 10.86

20%
10.5

10.0 0%
3000kg及以下 3000kg以上

图 5-7 2016 年 M2 类汽油车各总质量段平均油耗及产量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2016 年 M2 类柴油车整体平均油耗为 8.86L/100km,3000kg 以上总质量段车型


平均油耗为 9.10L/100km,产量占比接近 70%。

L/100km 平均油耗 整体平均油耗 产量占比


10.0 90%

9.5 70%
9.10
9.0 8.86
50%
8.5 8.32
30%
8.0

7.5 10%

7.0 -10%
3000kg及以下 3000kg以上

图 5-8 2016 年 M2 类柴油车各总质量段平均油耗及产量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2)燃料消耗量与限值比较情况
2016 年 N1 类 汽 油 车 平 均 油 耗 / 限 值 的 加 权 平 均 值 为 89.4%。 平 均 油 耗 / 限
值 较 高 的 有 2000 ~ 2500kg 总 质 量 段 1.5 ~ 2L 和 2 ~ 2.5L 排 量 段 车 型 以 及
2500 ~ 3000kg 总质量段 2 ~ 2.5L 排量段车型。
N1 类柴油车平均油耗 / 限值的加权平均值为 88.3%。 2000kg 及以下总质量段和
2000 ~ 2500kg 总质量段 3L 及以下排量段车型平均油耗 / 限值较高。

76
第5章 节能与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情况

表 5-1 2016 年 N1 类汽油车平均油耗与限值比较


最大设计总质量 kg 发动机排量 L 平均油耗 L/100km 限值 L/100km 平均油耗 / 限值
M ≤ 2000 全部 7.12 7.8 91.3%
V ≤ 1.5 7.44 8.1 90.7%
1.5 < V ≤ 2 8.52 9.0 94.7%
2000 < M ≤ 2500
2 < V ≤ 2.5 10.06 10.4 96.7%
V > 2.5 10.65 12.5 82.6%
V≤2 8.17 9.0 88.8%
2500 < M ≤ 3000 2 < V ≤ 2.5 10.46 10.8 94.2%
V > 2.5 10.3 12.6 78.6%
M > 3000 V ≤ 2.5 9.04 11.3 78.6%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表 5-2 2016 年 N1 类柴油车平均油耗与限值比较


最大设计总质量 kg 发动机排量 L 平均油耗 L/100km 限值 L/100km 平均油耗 / 限值
M ≤ 2000 全部 6.93 7.0 96.3%
V ≤ 2.5 7.84 8.0 98.0%
2000 < M ≤ 2500 2.5 < V ≤ 3 8.18 8.5 95.1%
V>3 8.5 9.5 85.0%
V ≤ 2.5 7.75 9.0 84.2%
2500 < M ≤ 3000 2.5 < V ≤ 3 8.47 9.5 88.2%
V>3 8.91 10.5 82.5%
V ≤ 2.5 8.66 10.0 85.7%
M > 3000 2.5 < V ≤ 3 9.59 10.5 90.5%
3<V≤4 10.33 11.0 93.1%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M2 类汽油车平均油耗 / 限值的加权平均值为 97.7%。3000kg 及以下总质量段 2L


及以下排量段车型的平均油耗接近限值,其余车型的平均油耗 / 限值也都高于 90%。

表 5-3 2016 年 M2 类汽油车平均油耗与限值比较


最大设计总质量 kg 发动机排量 L 平均油耗 L/100km 限值 L/100km 平均油耗 / 限值
V≤2 9.64 9.7 99.4%
M ≤ 3000 2 < V ≤ 2.5 10.88 11.0 98.9%
2.5 < V ≤ 3 10.88 12.2 96.3%
V ≤ 2.5 12.41 11.3 97.0%
M > 3000
2.5 < V ≤ 3 13.60 12.6 92.5%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77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M2 类柴油车平均油耗 / 限值的加权平均值为 86.9%。3000kg 及以下总质量段 2.5L


及以下排量段车型的平均油耗 / 限值达 98.6%,平均油耗水平较高。 

表 5-4 2016 年 M2 类柴油车平均油耗与限值比较


最大设计总质量 kg 发动机排量 L 平均油耗 L/100km 限值 L/100km 平均油耗 / 限值

V ≤ 2.5 8.38 8.5 98.6%


M ≤ 3000
V > 2.5 8.32 9.5 87.6%

M > 3000 V≤3 9.10 10.5 86.7%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5.1.3 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情况

(1)不同车型燃料消耗量情况
2016 年重型商用车的平均燃料消耗量为 24.96L/100km。分车辆类型统计来看,
货车、半挂牵引车和自卸汽车等货运类车型产量占比超过 85%,其中货车占比超过
50%,半挂牵引车最大设计总质量达 47192kg, 相应平均油耗为 44.62L/100km;客车
和城市客车等客运类车型产量占比低于 12%,其中以客车为主,城市客车最大设计总
质量比客车高出 58%,平均油耗高出 64%。

表 5-5 2016 年重型商用车分车辆类型统计

车辆类型 最大设计总质量 kg 平均油耗 L/100km 产量占比

货车 8506 17.56 53.3%

半挂牵引车 47192 44.62 22.8%

自卸汽车 14235 26.47 12.3%

客车 6757 14.40 11.3%

城市客车 10671 23.62 0.4%

平均 17845 24.96 -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由 2016 年柴油类货车随总质量分布情况看,车辆主要集中在 3500 ~ 4500kg


和 12500 ~ 16000kg 段, 其 中 3500 ~ 4500kg 占 比 接 近 70%, 平 均 油 耗 为
12.24L/100km。
由 2016 年汽油类货车随总质量分布情况看,所有车辆都在 3500 ~ 4500kg 之间,
平均油耗为 15.08L/100km,高于柴油类货车的平均油耗。

78
第5章 节能与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情况

L/100km 平均油耗 产量占比

50 45.10 100%
41.69
40 35.91 80%
69.6%
29.74
30 26.36 60%
23.55
18.19 20.17
20 14.68 40%
12.24 13.4
10 12.6% 20%

0 0%

图 5-9 2016 年货车(柴油)各总质量段平均油耗及产量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L/100km 平均油耗 产量占比

20 100%
15.08
100.0% 80%
15
60%
10
40%
5
20%

0 0%

图 5-10 2016 年货车(汽油)各总质量段平均油耗及产量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由 2016 年半挂牵引车随总质量段分布情况看,车辆主要集中在 43000 ~ 46000kg


和 46000 ~ 49000kg 段,占比超过 90%,平均油耗在 43 ~ 46L/100km 之间。
由 2016 年 自 卸 汽 车 随 总 质 量 分 布 情 况 看, 自 卸 汽 车 呈 现 两 头 分 化 的 现 象,
3500 ~ 4500kg、20000 ~ 25000kg 和 25000 ~ 31000kg 段 产 量 占 比 较 大, 其 中
3500 ~ 4500kg 占比接近 50%,平均油耗为 14.14L/100km。

79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L/100km 平均油耗 产量占比

50 45.55 46.57 100%


43.78
40.84
36.61 38.24
40 33.67 80%

30 62.7% 60%

20 40%

10 30.2% 20%

0 0.8% 1.0% 5.2% 0%

图 5-11 2016 年半挂牵引车各总质量段平均油耗及产量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平均油耗 产量占比
L/100km
50 44.76 100%
41.02
40 80%
32.11
26.98
30 24.54 60%
48.9% 22.01
19.77
20 14.14 15.15 16.07 40%
22.9%
10 20%
5.6% 4.4% 14.7%
0 1.5% 0%

图 5-12 2016 年自卸汽车各总质量段平均油耗及产量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由 2016 年柴油类客车随总质量分布情况看, 车辆在 3500 ~ 4500kg 产量占比超


过 50%,平均油耗为 11.05L/100km,18000kg 以上产量占比极低。
由 2016 年汽油类客车随总质量分布情况看,车辆全部在 7000kg 以下, 其中
5500 ~ 7000kg 占比达到 71.4%,平均油耗为 16.09L/100km。
由 2016 年城市客车随总质量段分布情况看,车辆产量主要集中在中部区域,在
5500 ~ 7000kg 段内占比最大为 29.1%,平均油耗为 16.58L/100km。

80
第5章 节能与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情况

平均油耗 产量占比
L/100km
30 100%
24.52 26.23
25 21.86 21.81 22.88 80%
19.47 19.03
20 52.0% 16.44
14.02 14.53 60%
15 11.05
40%
10
7.0% 11.3% 6.2% 20%
5 2.5% 6.0% 3.3% 4.9% 6.6%
0 0%

图 5-13 2016 年客车(柴油)各总质量段平均油耗及产量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平均油耗 产量占比
L/100km
20 100%
15.93 16.09
13.82 80%
15
60%
10 71.4%
40%
5
20%
15.9%
0 12.7% 0%

图 5-14 2016 年客车(汽油)各总质量段平均油耗及产量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L/100km 平均油耗 产量占比

50 45.5 100%
40.7
40 36.04 80%
32.64
29.23
30 24.69 60%
20.73
20 14.65 16.58 18.39 40%
11.2 29.1%
10 18.4% 20%
12.8% 6.5% 5.1%
0 1.3% 13.1% 0%

图 5-15 2016 年城市客车各总质量段平均油耗及产量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81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2)燃料消耗量与限值比较情况
2016 年,柴油类货车各总质量段的平均油耗均低于对应限值,加权平均油耗低
于限值的幅度为 5.0%,其中 5500 ~ 7000kg 段的平均油耗与限值的比值最低,为
91.8%。

表 5-6 2016 年货车 ( 柴油 ) 平均油耗与限值比较

总质量 (GVW)kg 平均油耗 L/100km 限值 L/100km 平均油耗 / 限值

3500 < GVW ≤ 4500 12.24 13.0 94.2%

4500 < GVW ≤ 5500 13.4 14.0 95.7%

5500 < GVW ≤ 7000 14.68 16.0 91.8%

7000 < GVW ≤ 8500 18.19 19.0 95.7%

8500 < GVW ≤ 10500 20.17 21.5 93.8%

10500 < GVW ≤ 12500 23.55 25.0 94.2%

12500 < GVW ≤ 16000 26.36 28.0 94.1%

16000 < GVW ≤ 20000 29.74 31.5 94.4%

20000 < GVW ≤ 25000 35.91 37.5 95.8%

25000 < GVW ≤ 31000 41.69 43.0 97.0%

31000 < GVW 45.10 45.5 99.1%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汽油类货车仅在 3500 ~ 4500kg 段内有产量,平均油耗与限值之比为 96.7%。

表 5-7 2016 年货车(汽油)平均油耗与限值比较

总质量 (GVW)kg 平均油耗 L/100km 限值 L/100km 平均油耗 / 限值


3500 < GVW ≤ 4500 15.08 15.6 96.7%
4500 < GVW ≤ 5500 - 16.8 -
5500 < GVW ≤ 7000 - 16.0 -
7000 < GVW ≤ 8500 - 22.8 -
8500 < GVW ≤ 10500 - 25.8 -
10500 < GVW ≤ 12500 - 30.0 -
12500 < GVW ≤ 16000 - 28.0 -
16000 < GVW ≤ 20000 - 31.5 -
20000 < GVW ≤ 25000 - 37.5 -
25000 < GVW ≤ 31000 - 43.0 -
31000 < GVW - 45.5 -

注:表中“-”表示某总质量段内无产量,所以无数值。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82
第5章 节能与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情况

半挂牵引车各总质量段的平均油耗均低于对应限值,加权平均油耗低于限值的幅
度为 3.0%,其中 18000 ~ 27000kg 段的平均油耗 / 限值为 93.5%。

表 5-8 2016 年半挂牵引车(柴油)平均油耗与限值比较

总质量 (GCW)kg 平均油耗 L/100km 限值 L/100km 平均油耗 / 限值

GCW ≤ 18000 - 33.0 -

18000 < GCW ≤ 27000 33.67 36.0 93.5%

27000 < GCW ≤ 35000 36.61 38.0 96.3%

35000 < GCW ≤ 40000 38.24 40.0 95.6%

40000 < GCW ≤ 43000 40.84 42.0 97.2%

43000 < GCW ≤ 46000 43.78 45.0 97.3%

46000 < GCW ≤ 49000 45.55 47.0 96.9%

49000 < GCW 46.57 48.0 97.0%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自卸汽车各总质量段的平均油耗均低于对应限值,加权平均油耗低于限值的幅度
为 5.1%,其中 5500 ~ 7000kg 段的平均油耗 / 限值为 91.8%。

表 5-9 2016 年自卸汽车(柴油)平均油耗与限值比较

总质量 (GVW)kg 平均油耗 L/100km 限值 L/100km 平均油耗 / 限值

3500 < GVW ≤ 4500 14.14 15.0 94.3%

4500 < GVW ≤ 5500 15.15 16.0 94.7%

5500 < GVW ≤ 7000 16.07 17.5 91.8%

7000 < GVW ≤ 8500 19.77 20.5 96.4%

8500 < GVW ≤ 10500 22.01 23.0 95.7%

10500 < GVW ≤ 12500 24.54 25.5 96.2%

12500 < GVW ≤ 16000 26.98 28.0 96.4%

16000 < GVW ≤ 20000 32.11 34.0 94.4%

20000 < GVW ≤ 25000 41.02 43.5 94.3%

25000 < GVW ≤ 31000 44.76 47.0 95.2%

31000 < GVW - 49.0 -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柴油类客车在 4500 ~ 5500kg、8500 ~ 10500kg 和 12500 ~ 14500kg 段出现平


均油耗高于限值的现象,加权平均油耗低于限值的幅度为 6.1%,其中 3500 ~ 4500kg
段的平均油耗 / 限值为 88.4%。

83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表 5-10 2016 年客车(柴油)平均油耗与限值比较

总质量 (GVW)kg 平均油耗 L/100km 限值 L/100km 平均油耗 / 限值


3500 < GVW ≤ 4500 11.05 12.5 88.4%

4500 < GVW ≤ 5500 14.02 13.5 103.9%

5500 < GVW ≤ 7000 14.53 15.0 96.9%

7000 < GVW ≤ 8500 16.44 16.5 99.6%

8500 < GVW ≤ 10500 19.47 18.5 105.2%

10500 < GVW ≤ 12500 19.03 20.0 95.2%

12500 < GVW ≤ 14500 21.86 21.5 101.7%

14500 < GVW ≤ 16500 21.81 22.5 96.9%

16500 < GVW ≤ 18000 22.88 24.0 95.3%

18000 < GVW ≤ 22000 24.52 25.0 98.1%

22000 < GVW ≤ 25000 26.23 27.5 95.4%

25000 < GVW - 29.5 -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汽油类客车各总质量段的平均油耗均低于对应限值,加权平均油耗低于限值的幅
度为 9.1%,其中 5500 ~ 7000kg 段的平均油耗 / 限值为 89.4%。

表 5-11 2016 年客车(汽油)平均油耗与限值比较

总质量 (GVW)kg 平均油耗 L/100km 限值 L/100km 平均油耗 / 限值


3500 < GVW ≤ 4500 13.82 15.0 92.1%

4500 < GVW ≤ 5500 15.93 16.2 98.3%

5500 < GVW ≤ 7000 16.09 18.0 89.4%

7000 < GVW ≤ 8500 - 16.5 -


8500 < GVW ≤ 10500 - 18.5 -
10500 < GVW ≤ 12500 - 20.0 -
12500 < GVW ≤ 14500 - 21.5 -
14500 < GVW ≤ 16500 - 22.5 -
16500 < GVW ≤ 18000 - 24.0 -
18000 < GVW ≤ 22000 - 25.0 -
22000 < GVW ≤ 25000 - 27.5 -
25000 < GVW - 29.5 -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城市客车各总质量段的平均油耗均低于对应限值,加权平均油耗低于限值的幅度
为 5.1%,其中 3500 ~ 4500kg 段的平均油耗 / 限值最低,达到了 80.0%。

84
第5章 节能与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情况

表 5-12 2016 年城市客车(柴油)平均油耗与限值比较


总质量 (GVW)kg 平均油耗 L/100km 限值 L/100km 平均油耗 / 限值
3500 < GVW ≤ 4500 11.2 14.0 80.0%

4500 < GVW ≤ 5500 14.65 15.5 94.5%

5500 < GVW ≤ 7000 16.58 17.5 94.7%

7000 < GVW ≤ 8500 18.39 19.5 94.3%

8500 < GVW ≤ 10500 20.73 22.5 92.1%

10500 < GVW ≤ 12500 24.69 26.0 95.0%

12500 < GVW ≤ 14500 29.23 30.5 95.8%

14500 < GVW ≤ 16500 32.64 34.0 96.0%

16500 < GVW ≤ 18000 36.04 37.5 96.1%

18000 < GVW ≤ 22000 40.7 41.0 99.3%

22000 < GVW ≤ 25000 45.5 45.5 100.0%

25000 < GVW - 49.0 -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统计

5.2 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情况

新能源商用车增速减缓,推荐目录助力专用车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各地方和企业不断探索与创新,我国新能源
商用车推广应用快速发展。从 2012 年开始维持稳定增长,至 2015 年在推广、补贴和
税收等多项政策的密集支持下呈现爆发式增长,产量同比增长 4.87 倍,销量同比增长
7.25 倍。2016 年增速放缓,新能源商用车累计生产 19.14 万辆,同比增长 10.89%;
累计销售 16.76 万辆,同比增长 9.83%。产销量变化如图 5-16 所示。

万辆 产量 销量 产量同比 销量同比
25 800.00%
724.86%
700.00%
20 19.14
17.26 16.76 600.00%
15.26
15 500.00%
487.07%
400.00%
297.30%
10 300.00%

200.00%
5 163.64% 155.17%
2.94 150.00%
85.00% 1.85 100.00%
0.16 0.11 0.4 0.29 0.74 0.74
0 10.89% 9.83% 0.0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图 5-16 2011 年 -2016 年新能源商用车产销量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数据统计、CATARC 汽车市场终端零售数据

85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根据 2016 年月度销量走势来看,2 月由于春节假期和企业生产调整,累计销售 0.11


万辆,单月销量为全年最低。从 4 月开始,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开始回暖,至 11 月份销
量走势均比较稳定。受年底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激励作用,新能源商用车产销量在最后
两个月出现井喷,12 月累计销量为 9.55 万辆,环比增长 7.23 倍,单月销量为全年最高,
占 2016 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的 56.97%。
由于专用车在 2016 年 12 月开始进入新能源车型推荐目录,极大刺激了新能源
专用车的推广应用,当月累计销售 4.00 万辆,占 2016 年新能源专用车全年销量的
86.91%,同比增长 29 倍,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份额占比激增至 41.92%。

万辆
12
10
8
6
4
2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专用车 2118 65 106 295 260 214 172 131 528 804 1334 40028
客车 3984 1040 2173 9317 7464 6898 3972 5568 8699 6699 10285 55457
货车 0 0 0 0 0 0 0 0 1 0 0 7

图 5-17 2016 年新能源商用车月度销量


数据来源:CATARC 汽车市场终端零售数据

5.2.1 新能源商用车不同技术类型特点分析

纯电动商用车市场占比 89.11%,燃料电池车型进入市场
2016 年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累计销售 1.82 万辆,同比减少 29.19%;纯电动商
用车累计销售 14.94 万辆,同比增长 17.76%;燃料电池商用车在 10 月份为首次销售,
第四季累计销售 29 辆。
纯电动产品在新能源商用车中占据主导地位。2015 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爆发式
增长,其中纯电动作为增长主力,市场份额由 2014 年的 40.14% 增长至 83.13%,
2016 年纯电动商用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市场份额升至 89.11%。由于电池技术
不断提高,以及对于油耗要求更加严格,2016 年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的市场份额
以及销量与 2015 年同期相比均有减少,销量同比减少 29.19%,市场份额由 2015 年
的 16.87% 降至 10.88%。燃料电池技术目前正处于研发生产阶段,生产及销售规模
还比较小。

86
第5章 节能与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情况

20 万辆 89.11% 100.00%
93.81% 83.13%
80.00%
15 75.13%

60.00%
10 50.45%
40.14% 40.00%

5
20.00%

0 0.0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插电式混合动力 纯电动 燃料电池 纯电动占比

图 5-18 2011-2016 年新能源商用车技术类型销量情况


数据来源:CATARC 汽车市场终端零售数据

5.2.2 新能源商用车不同使用性质推广特点分析

新能源客车使用性质集中度高,城市公交达 71.36%
2016 年新能源客车累计销售 12.16 万辆,按照使用性质可分为私人购买、单位购
买、出租租赁、城市公交、公路客运和非营业 6 类。城市公交作为主要的推广方向,
累计销量达 8.67 万辆,市场占比 71.36%。私人购买量最少,累计仅 181 辆。具体分
布如图 5-19 所示。

4.00% 0.15%
2.01%

城市公交
出租租赁
20.09%
单位购买
非营业
2.39%
71.36% 公路客运
私人购买

图 5-19 2016 年新能源客车使用性质分布


数据来源:CATARC 汽车市场终端零售数据

在新能源客车城市公交的生产企业中,郑州宇通一枝独秀,累计销量达 2.29 万辆,


占比城市公交市场份额的 26.41%,排在第二位的中通客车,累计销量 1.17 万辆,其
余企业销量均未过万。出租租赁的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累计销售 0.29 万辆,单企业销
量均未过千。单位购买累计销售 2.44 万辆,销量过千的企业有 10 家,排在前三的为
南京金龙、北汽福田和江苏九龙,累计占比 32.63%。非营业新能源客车累计销量 0.24
万辆,涉及 23 家企业,单企业销量均未超过 500。公路客运累计销量 0.49 万辆,仅
郑州宇通销量过千,市场占比 20.88%。累计有 181 辆新能源客车用于私人购买,其

87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中江苏九龙销售 114 辆,市场分份额为 62.98%。


新能源专用车用于营业性质车型占比 58.13%
新能源专用车累计销售 4.61 万辆,按照使用性质可分为营业、非营业和其他。其
中营业专用车累计销量达 2.68 万辆,占比新能源专用车累计销量的 58.13%;非营业
专用车累计销售 1.76 万辆,市场份额为 38.20%;其他使用性质专用车累计销量 0.17
万辆,市场占比 3.67%。
营业专用车销量前四的企业累计市场份额为 76.41%,分别为东风汽车 0.91 万辆,
大运汽车 0.56 万辆,北汽股份 0.30 万辆,山西成功 0.28 万辆,其余企业均未过千。
非营业专用车共有 7 家企业销量过千,累计销售 1.16 万辆,市场占比 65.68%。其他
使用性质的专用车生产企业涉及 38 家,销量最高为北京华林特装车 344 辆。

3.68%

营业
38.20% 非营业
58.13% 其他

图 5-20 2016 年新能源专用车使用性质分布


数据来源:CATARC 汽车市场终端零售数据

新能源货车累计销售 8 辆,仅涉及 2 家企业。使用性质可分为营业和非营业,其


中营业货车 6 辆,均为山东凯马销售,非营业货车山东凯马和湖南江南各销售 1 辆。

5.2.3 新能源商用车不同推广区域分布特点分析

大气污染治理重点省份是新能源商用车的主要市场
2016 年全国累计有 31 个省市销售新能源商用车。累计销量突破万辆的省份包括
广东、山东、山西和北京,累计销售 7.56 万辆,累计市场份额占比 45.1%。其中广东
销量最高达 2.96 万辆,占新能源商用车总销量的 17.68%。累计销量不足千辆的省份
包括吉林、重庆、青海、新疆、宁夏和西藏 6 个,其中西藏销量最低仅为 68 辆。
2015 年发布的《关于完善城市公交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的通知》,明确要求大气污染治理重点省市和其他各省市 2015-2019 年新增及更换公
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应达到的比例。大气污染重点治理省份包括北京、上海、天津、
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和海南,发布补贴、推广和充电等相关政策较多,
如 2016 年北京发布《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财政补助资金管理细则》和《北京
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2016-2020 年 )》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推广。累
计销量前十省市中有 8 个是大气污染治理重点省份。

88
第5章 节能与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情况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新疆 北京
河 天津

北 山东
青海 西
宁夏

西 河南
上海
西藏 四川 重庆 湖北 浙
江 江
湖 西 福
贵州 南
0 建
1-1000 云南 广西 广东
1000-10000
10000-20000
20000+ 海南
ExcelPro的图表博客

图 5-21 2016 年新能源商用车区域分布


数据来源:CATARC 汽车市场终端零售数据

5.2.4 新能源商用车产品结构及性能趋势分析

我国新能源目前尚处于政策驱动发展的阶段,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情况及技术发展
受相关政策激励影响比较大。由于 2016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关于 2016-
2020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财建 [2015]134 号)政策要求,
有力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结构和性能的优化。新能源客车补贴标准具体如下表 :

表 5-13 2016 年纯电动及插电式客车补助标准

单位载质量 标准车(10 米<车长≤ 12 米)


车辆
能量消耗量 纯电动续驶里程 R(等速法、公里)
类型
(Ekg,Wh/km·kg) 6 ≤ R < 20 20 ≤ R < 50 50 ≤ R < 100 100 ≤ R < 150 150 ≤ R < 250 R ≥ 250
Ekg<0.25 22 26 30 35 42 50

纯电 0.25 ≤ Ekg<0.35 20 24 28 32 38 46
动客 0.35 ≤ Ekg<0.5 18 22 24 28  34 42
车 0.5 ≤ Ekg<0.6 16 18 20 25 30 36
0.6 ≤ Ekg<0.7 12 14 16 20 24 30
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
/ / 20 23 25
(含增程式)

注:6 米及以下客车按照标准车 0.2 倍给予补助;6 米<车长≤ 8 米客车按照标准车 0.5 倍给予补助;8 米<车长≤ 10 米


客车按照标准车 0.8 倍给予补助;12 米以上、双层客车按照标准车 1.2 倍给予补助。

纯电动、插电式专用车和货车按照电池容量给予补贴,即每千瓦时 1800 元。燃


料电池商用车按照车型大小核定补贴,轻型客车和货车 30 万元,大中型客车和中重型
货车 50 万元。

89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新能源客车车长范围分布调整,8 ̄10m 长度段迎来爆发式增长
2016 年补贴政策得到改善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客车车长区间分布调
整,主要集中在 8 ̄12m 段,车长低于 8m 的客车市场份额减少至 15.47%,且均为
纯电动客车。车长低于 6m 的客车仅销售 150 辆,同比减少 85.54%。6 ̄8m 段的客
车在 2015 年由于补贴政策、技术条件以及运营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市场份额激增至
48.48%,2016 年仅销售 1.87 万辆,同比减少 67.46%,市场份额减少至 15.35%。
8 ̄10m 长度段作为 2016 年新能源客车的增长主力,累计销售 4.83 万辆,同比增长 3.67
倍,市场份额由 2015 年的 8.74% 增加至 39.69%。10 ̄12m 长度主要为城市客车及
旅游客车,连续两年变化幅度不大,2016 年累计销售 5.37 万辆,同比增长 8.6%,市
场份额由 2015 年的 41.81% 微增至 44.18%。车长大于 12m 的客车 2016 年累计销售
0.08 万辆,同比增长 5.83 倍。

12<L

10<L≤12

8<L≤10

6<L≤8

L≤6
万辆

0 1 2 3 4 5 6 7
2016年 2015年

图 5-22 2016 年新能源客车分车长范围销量


数据来源:CATARC 汽车市场终端零售数据

纯电动客车 Ekg 值小于 0.25 的车型占比 95.16%


在 2016 年的补贴标准中,提出使用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kg,Wh/km・kg)
来科学的衡量纯电动客车有效电能的利用率。在 2016 年销售的纯电动客车中,Ekg 小于
0.25 的客车累计销量为 9.83 万辆,市场份额高达 95.16%。Ekg 在 0.25 和 0.35 之间的
客车累计销量为 0.35 万辆,市场份额占比 3.39%。Ekg 大于 0.5 的客车仅涉及 2 款车。

0.01% 0.01%0.11%
1.32%
3.39% Ekg<0.25

0.25≤Ekg<0.35
0.35≤Ekg<0.5
0.5≤Ekg<0.6
Ekg<0.25,
0.7≤Ekg
95.16%
NA

图 5-23 2016 年纯电动客车 Ekg 范围分布


数据来源:CATARC 汽车市场终端零售数据

90
第5章 节能与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情况

插电式客车纯电续驶里程显著提升
2015 年插电式商用车纯电续驶里程范围均衡分布在两个区间段,20 ̄50km 和
50 ̄100km 的 市 场 份 额 分 别 为 44.96% 和 55.04%。2016 年 插 电 式 客 车 纯 电 续 驶
里 程 主 要 以 50 ̄100km 为 主, 市 场 份 额 达 98.43%,20 ̄50km 累 计 销 量 同 比 减 少
64.53%,市场份额仅占 0.85%。2016 年纯电续驶里程在 100km 以上的插电式客车进
入市场,累计销量 132 辆,纯电续驶里程不断提高。

2016年

2015年

0% 20% 40% 60% 80% 100%

20≤R<50 50≤R<100 100≤R<150 150≤R<250

图 5-24 2015 年 -2016 年插电式客车续驶里程范围分布


数据来源:CATARC 汽车市场终端零售数据

纯电动客车续驶里程大于 250km 的销量市场份额增至 92.08%


2016 年 纯 电 动 客 车 续 驶 里 程 范 围 主 要 集 中 在 250km 以 上, 市 场 份 额 高 达
92.08%,而 2015 年高于 250km 的纯电动客车市场份额仅占 29.32%。2015 年纯电
动客车续驶里程以 150 ̄250km 为主,市场份额占比 69.82%,2016 年大幅降至 7.68%。
其他低续驶里程范围段的纯电动客车市场份额均明显减少。

2016年

2015年

0% 20% 40% 60% 80% 100%


20≤R<50 50≤R<100 100≤R<150 150≤R<250 R≥250

图 5-25 2015 年 -2016 年纯电动客车续驶里程范围分布


数据来源:CATARC 汽车市场终端零售数据

91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第 6 章 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

6.1 主要节能技术应用情况

尽管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但是
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还需要一定时间。短期内,传统能源依然是汽车动力的主要来源。
尤其对于我国汽车市场来说,车型结构仍以传统动力为主,通过应用高效动力总成、
混合动力以及整车节能技术是现阶段降低车辆能耗的首要选择,也是缓解能源压力和
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2016 年,涡轮增压、缸内直喷、三缸发动机、米勒循环、先进变速器、怠速启停、
混合动力等典型节能技术继续快速发展。本章通过对七项典型技术应用情况的统计分
析,全面剖析乘用车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

6.1.1 涡轮增压技术

涡轮增压车型突破 800 万辆,自主企业搭载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说明:由于增压技术在柴油发动机上属基础结构,因此本小节分析仅针对汽油发
动机进行。
涡轮增压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
扭矩。一台发动机装上涡轮增压器后,其最大功率与未装增压器条件下相比可以增加
40% 甚至更高。另外,发动机在采用增压技术的同时进一步小型化,还能提高燃油经
济性和降低尾气排放。在越发严格的油耗与排放法规压力下,近几年全球主流车企纷
纷转向涡轮增压阵营。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2016 年搭载涡轮增压技术的车型产量(含进口量)增速明
显,较上年增加 268 万辆,占乘用车市场比例达到 34.5%。
分企业类型来看,2016 年进口企业涡轮增压车型进口量占比达 77.7%,位居行
业首位。合资企业涡轮增压车型产量高于进口企业和自主企业,但其产量占比偏低,
2016 年仅为 31.0%,低于进口企业和自主企业。2016 年自主企业涡轮增压车型产量
增速最快,较上年增长近 86%,年产量超过 273 万辆。具体如图 6-1 所示。

92
第6章 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

涡轮增压车型产量(进口量) 涡轮增压车型产量(进口量)占比

1,000 万辆 100%
823.78
77.7%
800 80%

600 484.54 60%

34.5% 37.0%
400 40%
31.0%
273.19
200 20%
66.05
0 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行业 自主 合资 进口

图 6-1 行业与分企业类型涡轮增压技术搭载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CATARC 汽车配置数据统计
注:自主、合资、进口以企业性质进行划分

分车型来看,搭载涡轮增压技术的 SUV 车型产量(含进口量)增长最快,2016


年接近 500 万辆,其占比也升高至 54.4%,远高于其他车型,其中自主品牌涡轮增压
SUV 产量呈爆发式增长,例如 2016 年新上市的荣威 RX5、东风风光 580、哈弗 H7 等
以及 2016 年产量增幅较大的的哈弗 H6、传祺 GS4、长安 CS75、博越等。轿车涡轮
增压技术搭载率呈线性增长,2016 年为 25.7%。搭载涡轮增压技术的 MPV 产量(含
进口量)占比停止下降,2016 年出现明显反弹,主要是因为宝骏 730 和别克 GL8 涡
轮增压车型上市以及途安、奔驰 R 级和大通 G10 等车型的产量(进口量)增加。交叉
型乘用车则仍然没有涡轮增压车型出现。具体如图 6-2 所示。

涡轮增压车型产量(进口量) 涡轮增压车型产量(进口量)占比

800 万辆 60%
54.4%
700
50%
600
498.64 40%
500
400 25.7% 30%
300 303.25 20%
200 9.3%
0.0% 10%
100
21.89 0.00
0 0%

轿车 SUV MPV 交叉型乘用车

图 6-2 分车型涡轮增压技术搭载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CATARC 汽车配置数据统计

93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不同系别的国产车型中,欧系乘用车以 51.4% 的涡轮增压技术搭载率处于领先地


位,2016 年其涡轮增压车型产量接近 271 万辆。美系和自主品牌乘用车涡轮增压技术
搭载率涨幅较快,其中自主品牌 2016 年涡轮增压车型产量突破 300 万辆,超过欧系涡
轮增压车型产量,在不同系别中位居首位 , 发展势头良好。虽然日系和韩系车型涡轮增
压技术搭载率较低,但受日益严格的法规要求影响,近几年涡轮增压技术也呈现较快发
展,丰田的汉兰达、皇冠、卡罗拉,本田的思域、冠道、讴歌 CDX,现代的全新途胜、
名图、第九代索纳塔,起亚的 K5、KX5 等均推出了涡轮增压车型。具体如图 6-3 所示。

韩系 美系 欧系 日系 自主

800 万辆 60%
51.4%
700 50%
600 301.32 40.5%
40%
500
32.0%
34.13
400 30%

300 19.8%
270.91 20%
200
9.2% 10%
100 116.31
0 35.06 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图 6-3 分系别涡轮增压技术搭载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CATARC 汽车配置数据统计
注:韩系、美系、欧系、日系、自主按车型品牌划分,仅分析国产车

6.1.2 缸内直喷技术

自主企业应用比例不足 10%,远低于合资和进口企业。
说明:由于缸内直喷技术在柴油发动机上属基础结构,因此本小节分析仅针对汽
油发动机进行。
近年来,缸内直喷技术已成为一项炙手可热的乘用车节能技术。缸内直喷发动机
喷油压力较高,燃油雾化更加细致,实现了精准地按比例控制喷油,弥补了进气歧管
喷射的缺点。与同排量的多点电喷发动机相比,缸内直喷发动机具有油耗低,压缩比高,
功率与扭矩都有明显提升等优点。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近几年缸内直喷技术发展势头良好,2016 年产量(含进口
量)同比增长 43.2%,达到 684 万辆,占乘用车市场比例升高至 28.7%。
分企业类型来看,进口企业缸内直喷技术搭载率最高,2016 年达 81.1%,而合
资企业的缸内直喷车型产量最大,2016 年超过 550 万辆。由此可见缸内直喷车型中
80% 以上的产量(含进口量)来自合资企业。而自主企业在缸内直喷技术应用方面有

94
第6章 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

待突破,2016 年产量占比仅为 8.8%,。具体如图 6-4 所示。

缸内直喷车型产量(进口量) 缸内直喷车型产量(进口量)占比

900 万辆
81.1% 90%
800 80%
684.27
700 70%
600 550.16 60%
500 50%
400 35.1% 40%
28.7%
300 30%
200 20%
100 8.8% 68.91 10%
0 65.21 0%

2015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行业 自主 合资 进口

图 6-4 行业与分企业类型缸内直喷技术搭载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CATARC 汽车配置数据统计
注:自主、合资、进口以企业性质进行划分

分车型来看,搭载缸内直喷技术的乘用车主要以轿车和 SUV 为主,其中 SUV 缸


内直喷车型产量(含进口量)占比最高,达到 32.3%。2016 年轿车缸内直喷技术搭
载率为 31.4%,虽低于 SUV 车型,但其增速远超过 SUV 车型。搭载缸内直喷技术的
MPV 产量(含进口量)及占比较低,且增速缓慢;交叉型乘用车目前仍没有车型搭载
缸内直喷技术。具体如图 6-5 所示。

缸内直喷车型产量(进口量) 缸内直喷车型产量(进口量)占比
万辆
500 32.3% 35%
31.4%
450
30%
400
370.94
350 25%

300 295.74
20%
250
15%
200
150 7.5% 10%
100
5%
50 0.0%
17.59 0.00
0 0%

轿车 SUV MPV 交叉型乘用车

图 6-5 分车型缸内直喷技术搭载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CATARC 汽车配置数据统计

95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国产车型中,欧系缸内直喷车型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系别,2016 年达到 278 万辆,


占比突破 50%。韩系、美系和日系乘用车缸内直喷技术搭载率快速提升,2016 年分别
为 27.3%、34.0% 和 37.2%。受制于成本和技术储备等因素,自主品牌缸内直喷车型
产量和占比较低,发展较为缓慢,2016 年应用缸内直喷技术的自主企业主要有上汽集
团、比亚迪、长城、吉利和长安等。具体如图 6-6 所示。

韩系 美系 欧系 日系 自主

700 60%
万辆
52.7%
600 50%
53.75
500 137.40 40%
37.2%
400
34.0% 30%
300
278.02 27.3% 20%
200

100 5.7% 10%


97.82
48.38 0%
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图 6-6 分系别缸内直喷技术搭载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CATARC 汽车配置数据统计
注:韩系、美系、欧系、日系、自主按车型品牌划分,仅分析国产车

6.1.3 三缸发动机技术

日系和自主企业 2016 年首度加入三缸增压发动机阵营


说明:本小节三缸发动机指 2010 年以后推出的先进三缸增压汽油发动机。
随着发动机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小排量增压发动机替代了原有的大排量自然吸
气发动机,在保证动力性的同时,也减少了燃油消耗。自 2010 年以来,配备增压和直
喷等先进技术的新型三缸发动机问世,其良好的油耗表现与不俗的动力性能获得越来越
多汽车厂商的青睐,也使三缸发动机重新获得市场关注。目前,福特、通用、宝马、大众、
PSA、本田、现代等车企巨头以及长安、上汽、广汽、吉利、北汽等自主企业已相继推
出了各自研发的新型三缸增压发动机。下文中所提到的三缸机车型均指三缸增压汽油车。
(1)三缸发动机技术发展情况
在政策鼓励与技术进步的驱动下,近几年应用三缸增压发动机车型产量(含进口量)
增长明显,2016 年达 17.29 万辆,市场占比升高至 0.72%。其中,合资和进口企业是
行业增长贡献的主力,2016 年三缸机车型产量(进口量)分别达到 13.44 万辆和 3.79
万辆,进口企业三缸机车型占比增长最快,2016 年达 4.26%。自主企业 2016 年首度
量产搭载三缸增压发动机的车型,即长安悦翔 V7,产量为 0.06 万辆。具体如图 6-7 所示。

96
第6章 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

三缸机车型产量(进口量) 三缸机车型产量(进口量)占比
20 万辆 4.26% 5.0%
17.29
13.44 4.0%
15
3.0%
10
2.0%
5 0.72% 3.79
0.85% 1.0%
0.06
0.01%
0 0.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3

2014

2016
2016

2015
行业 自主 合资 进口

图 6-7 行业与分企业类型三缸发动机技术搭载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自主、合资、进口以企业性质进行划分

分车型来看,轿车是搭载三缸增压发动机的主力车型,近几年产量(含进口量)
及占比均快速增长,2016 年产量(含进口量)达到 13.14 万辆,占比超过 1%。2016
年搭载三缸增压发动机的 SUV 车型产量(含进口量)呈爆发式增长,达到 3.87 万辆,
较 2015 年增长近 13 倍,占比为 0.42%。2015 年首度出现搭载三缸增压发动机的
MPV 车型——宝马 2 系多功能旅行车,2016 年其进口量微幅下降,仅有 0.27 万辆,
且未出现新三缸机 MPV 车型。交叉型乘用车中尚未推出搭载三缸增压发动机的车型。
具体如图 6-8 所示。

三缸机车型产量(含进口量) 三缸机车型产量(含进口量)占比
20 万辆 1.09% 1.2%

1.0%
15
13.14 0.8%

10 0.6%
0.42%
0.4%
5 3.87
0.11% 0.2%
0.00%
0.27 0.00
0 0.0%

轿车 SUV MPV 交叉型乘用车


图 6-8 分车型三缸发动机技术搭载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分系别来看,在国产乘用车中欧系车型三缸增压发动机普及速度最快,2016 年产
量达到 11.1 万辆,占比为 2.08%,其增长主要是依靠宝马、标致和雪铁龙等品牌贡献。
美系三缸增压发动机车型目前仅有福特一个品牌,包括福克斯和翼博两款车型。日系
品牌在 2016 年首度出现搭载三缸增压发动机的车型——本田思域,产量和占比分别为
0.35 万辆和 0.09%;而韩系车型目前尚未应用三缸增压发动机。具体如图 6-9 所示。

97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韩系 美系 欧系 日系 自主
15 万辆 0.06 2.5%
0.35
2.08%
2.0%
10
1.5%
11.10
1.0%
5 0.69%
0.5%
0.09%
2.00 0.01%
0 0.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图 6-9 分系别三缸发动机技术搭载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韩系、美系、欧系、日系、自主按车型品牌划分,仅分析国产车

(2)三缸发动机技术应用企业及车型概况
目前国内已有福特、宝马、标致、雪铁龙、本田和长安六个品牌的三缸增压发动
机车型上市以及 MINI 和 Smart 两个子品牌三缸增压发动机车型进口。具体见表 6-1。

表 6-1 2016 年搭载三缸增压发动机车型概况


扭矩 额定功率 产量(进口量) 平均油耗
生产企业 车型名称 排量
N·m kW 占比 L/100km
合肥长安 悦翔 V7 1.0T 172 85 0.34% 5.70
东风本田 思域 1.0T 173 92 0.62% 5.03
宝马 2 系 1.5T 220 111 4.64% 5.90
华晨宝马 宝马 3 系 1.5T 220 100 1.19% 5.86
宝马 X1 1.5T 220 111 11.39% 6.10
标致 2008 1.2T 230 100 0.25% 5.30
标致 308 1.2T 230 100 0.48% 5.18
标致 308S 1.2T 230 100 0.98% 5.20
神龙汽车 标致 408 1.2T 230 100 6.41% 5.20
雪铁龙 C3-XR 1.2T 230 100 0.35% 5.39
雪铁龙 C4 1.2T 230 100 0.03% 5.09
雪铁龙 C4L 1.2T 230 100 1.31% 5.43
长安标致雪铁龙 雪铁龙 DS4 1.2T 230 100 0.96% 5.60
福克斯 1.0T 170 94 2.11% 5.57
长安福特
翼搏 1.0T 170 94 0.04% 5.70
MINI COOPER 1.5T 220 111 7.09% 5.59
4.13%
MINI ONE 1.2T 1.5T 180  220 83 5.48
0.11%
宝马中国
宝马 1 系 1.5T 250 111 2.92% 5.50
宝马 2 系 1.5T 220 111 1.59% 5.75
宝马 2 系多功能 1.5T 220 111 1.38% 6.10
Smart fortwo 0.9T 135 66 1.37% 4.43
奔驰中国
Smart forfour 0.9T 135 66 1.18% 4.80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98
第6章 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

福特 EcoBoost 1.0L、宝马 B38 1.5L、标致雪铁龙 1.2THP 1.2L 和长安 M10T 1.0L


是四款具有代表性的三缸发动机。福特 EcoBoost 1.0L 三缸发动机在 2012 年和 2013
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球最佳发动机,是市场发布最早、目前应用最多的三缸增压发动机。
宝马 B38 1.5L 三缸发动机覆盖 1 系、2 系、3 系、X1、MINI 系列等车型,代表了现阶
段三缸机动力性能的最高水平。标致雪铁龙 1.2THP 1.2L 三缸发动机是标致雪铁龙品
牌在国产汽车上搭载的首款三缸增压发动机,目前已成为国内量产最多的三缸增压机
型。长安 M10T 1.0L 三缸发动机于 2012 年点火成功,是自主企业首款量产三缸增压
发动机,目前长安悦翔 V7 搭载该款三缸增压发动机。具体见表 6-2。

表 6-2 四款典型三缸增压发动机技术参数
发动机型号 技术参数 三缸发动机
排量(mL) 977
进气形式 涡轮增压
供油方式 缸内直喷
福特
最大功率 (kW/rpm) 92/6000
EcoBoost 1.0L
最大扭矩 (N·m/rpm) 170/1500-4500
替代产品 1.5L 自吸发动机
应用车型 新福克斯、嘉年华、翼搏
排量(mL) 1499
进气形式 涡轮增压
供油方式 缸内直喷
宝马
最大功率 (kW/rpm) 90-150
B38 1.5L
最大扭矩 (N·m/rpm) 179-249
替代产品 1.6L 涡轮增压发动机
应用车型 1 系、2 系、3 系、X1、MINI
排量(mL) 1199
进气形式 涡轮增压
供油方式 缸内直喷
标致雪铁龙 1.2THP 
最大功率 (kW/rpm) 100/5500
1.2L
最大扭矩 (N·m/rpm) 230/1750-3500
替代产品 1.4L、1.6L 自吸发动机
应用车型 2008、308、308S、408、C4L
排量(mL) 999
进气形式 涡轮增压
供油方式 缸内直喷
长安
最大功率 (kW/rpm) 85/5400
M10T 1.0L
最大扭矩 (N·m/rpm) 172/1500-4200
替代产品 1.6L 自吸发动机
应用车型 悦翔 V7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CATARC 汽车配置数据统计

99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6.1.4 米勒循环技术

日系车型在米勒循环技术应用方面遥遥领先,2016 年韩系和欧系车型首度出现应用
米勒循环发动机与奥托循环发动机非常类似,其不需要改变发动机的冲程,而是
通过改变进气门的关闭时刻控制缸内气体压缩终了的温度和压力从而灵活的抑制爆震,
同时,保持较大的膨胀比。米勒循环不但能够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并且在部分负荷
还能够减小发动机的泵气损失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特别是在中小负荷这一改善
作用更加明显。近年来米勒循环技术已成为现代发动机提高热效率,改善燃油经济性
的重要技术手段。
(1)米勒循环技术发展情况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搭载米勒循环技术的车型产量(含进口量)和占比增速明显,
2016 年产量(含进口量)达 85.47 万辆,占比达到 3.5%。
分企业类型来看,自主、合资和进口企业搭载米勒循环技术的车型产量(进口量)
和占比 2016 年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合资企业是应用米勒循环技术的主力,2016 年
产量达 71.82 万辆,应用规模远远领先于自主和进口企业。而从技术搭载率角度来分析,
2016 年进口乘用车米勒循环技术搭载率最高,达到 6.3%,而自主乘用车搭载率最低,
仅为 1.1% 左右。具体如图 6-10 所示。

米勒循环车型产量(进口量) 米勒循环车型产量(进口量)占比
90 85.47
万辆 6.3% 7%
80 71.82 6%
70
5%
60 4.5%
50 3.5% 4%

40 3%
30
2%
20 1.1%
8.03 5.61 1%
10
0 0%
2015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行业 自主 合资 进口

图 6-10 行业与分企业类型米勒循环技术搭载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CATARC 汽车配置数据统计
注:自主、合资、进口以企业性质进行划分

分车型来看,搭载米勒循环技术的车型仅有轿车和 SUV,且以轿车为主。搭载米
勒循环技术的轿车车型产量(含进口量)和占比增速明显,2016 年产量(含进口量)
达 66.33 万辆,产量(含进口量)占比为 5.5%;搭载米勒循环技术的 SUV 车型产量(含
进口量)增涨较为明显,2016 年产量(含进口量)达到 19.14 万辆,但产量(含进口量)

100
第6章 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

占比略有下降。具体如图 6-11 所示。

米勒循环车型产量(含进口量) 米勒循环车型产量(含进口量)占比
100 万辆 5.5% 6%

80 5%
66.33
4%
60
3%
40 2.1%
2%
20 19.14
1%
0.0% 0.0%
0.00 0.00
0 0%

轿车 SUV MPV 交叉型乘用车

图 6-11 分车型米勒循环技术搭载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CATARC 汽车配置数据统计

国产车型分系别来看,搭载米勒循环技术的车型中日系车型占绝对主力,且产量
和产量占比均呈快速增长。2016 年搭载米勒循环技术的日系车型产量达到 75.87 万辆,
其占日系乘用车总产量比例为 20.0%。此外,2016 年出现少量韩系和日系乘用车也开
始搭载米勒循环发动机,其中,搭载米勒循环技术的韩系车型为起亚 K5 混动和索纳塔
九混动,欧系车型为奥迪 A4L。美系和自主乘用车尚未推出搭载米勒循环发动机的车型。
具体如图 6-12 所示。

韩系 美系 欧系 日系 自主
100 25%
万辆
20.0%
80 20%

60 15%
75.87
40 10%

20 5%
0.7%
0 3.80 0.1% 0%
0.18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图 6-12 分系别米勒循环技术搭载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CATARC 汽车配置数据统计
注:韩系、美系、欧系、日系、自主按车型品牌划分,仅分析国产车

(2)米勒循环技术应用企业及车型概况
从车企产量(进口量)分布来看,2016 年应用米勒循环技术的企业共有十一家,
其中自主品牌一家,进口企业两家,其余均为合资企业。搭载米勒循环技术的车型产

101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量(进口量)排名前四位的企业分别是广汽丰田、长安马自达、广汽本田和天津一汽
丰田,2016 年这四家企业的米勒循环车型产量(进口量)均突破十万辆,产量(进口量)
之和接近米勒循环车型总产量(含进口量)的 80%。具体如图 6-13 所示。

广汽丰田 22.08
长安马自达 18.51
广汽本田 13.51
天津一汽丰田 12.26
中国一汽 8.03
丰田国中 5.56 产量(进口量)
一汽-大众 3.80
四川一汽丰田 1.48
北京现代 0.11
东风悦达起亚 0.07
现代中国 0.06 万辆
0 5 10 15 20 25
图 6-13 2016 年搭载米勒循环技术车企产量(进口量)分布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CATARC 汽车配置数据统计

2016 年共有 27 款车型搭载米勒循环发动机,其中马自达 3 昂克赛拉以 13.49 万


辆位居产量(进口量)之首,占长安马自达 2016 年总产量的 71.50%,其发动机压缩
比达到 13:1。在所有搭载米勒循环发动机的车型中,索纳塔九混动和起亚 K5 混动的
发动机压缩比最高,均达到 13.5:1。具体见表 6-3。

表 6-3 2016 年搭载米勒循环技术车型概况


生产 额定功率 发动机 产量(进口 产量(进口量) 油耗
车型名称 排量 扭矩 N·m
企业 kW 压缩比 量)/ 万辆 占比 L/100km
北京
索纳塔九混动 2.0L 189 115 13.5 0.11 0.10% 4.8
现代
东风悦达
起亚 K5 混动 2.0L 189 115 13.5 0.07 0.11% 4.8
起亚
雷克萨斯 -CT 1.8L 142 73 - 0.49 4.20% 4.6
雷克萨斯 -ES 2.5L 213 118 - 1.41 12.00% 5.4
2.0T  350 180 7.3/7.6
雷克萨斯 -GS 2.5L  221  133 - 0.16 1.33% 5.6
3.5L 352 215 6.7
丰田 雷克萨斯 -IS 2.0T 350 180 - 0.18 1.56% 7.3
中国 雷克萨斯 -LS 5.0L 520 290 - 0.002 0.01% 10
2.0T  350  8.4
雷克萨斯 -NX 175   114 - 1.11 9.43%
2.5L 210 5.8/6.1
雷克萨斯 -RC 2.0T 350 180 - 0.02 0.20% 7.5
2.0T  350 351  175 8.6/9
雷克萨斯 -RX - 2.19 18.65%
3.5L 335 193 6.7
2.0L  190  114 7/7.6
广汽 雅阁 11.1 13.14 20.67%
2.4L 243 137 7/7.7
本田
雅阁混动 2.0L 175 107 - 0.38 0.60% 4.2/4.4

102
第6章 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

续表
生产 额定功率 发动机 产量(进口 产量(进口量) 油耗
车型名称 排量 扭矩 N·m
企业 kW 压缩比 量)/ 万辆 占比 L/100km
8.2/8.3/
汉兰达 2.0T 350 162 10 9.28 21.93%
8.6/8.7
广汽 凯美瑞 2.0L 199 123 12.7 8.65 20.42% 6.7/7
丰田 凯美瑞混动 2.5L 213 118 12.5 0.56 1.33% 5.3
雷凌 1.2T 185 85 10 0.98 2.32% 5.6
雷凌混动 1.8L 142 73 13 2.60 6.15% 4.2
四川一汽
普拉多 3.5L 365 206 11.8 1.48 9.42% 11.4/11.6
丰田
皇冠 2.0T 350 173 10 2.03 4.13% 7.4
天津一汽 5.4/5.6/
卡罗拉 1.2T 185 85 10 5.84 11.88%
丰田 5.7/6.8
卡罗拉 双擎 1.8L 142 73 13 4.38 8.90% 4.2
现代
极睿混动 1.6L 147 77.2 - 0.06 9.87% 4.2/4.9
中国
一汽
奥迪 A4L 2.0T 320 140 11.65 3.80 1.98% 5.9
大众
马自达 3 昂克 1.5L  148  5.8/5.9
86    116 13 13.49 71.50%
长安马自 赛拉 2.0L 202 6/6.2
达 2.0L  200  6.6/7/7.4
马自达 CX-5 114 13 5.02 26.62%
2.5L 252 7.5/7.7
马自达 6 阿特 2.0L  202  6.3/6.4/6.5
116   141 13 3.82 19.11%
兹 2.5L 252 6.9/7/7.1
中国一汽
2.0L  202  6.3/6.4
马自达 CX-4 116   141 13 4.21 21.02%
2.5L 252 7.2/7.3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CATARC 汽车配置数据统计

(3)典型米勒循环发动机介绍
马自达 3 昂克赛拉 PE-VPR、本田雅阁 K24W5 和丰田汉兰达 8AR-FTS 是 2016
年搭载量排名前三的米勒循环发动机。马自达 3 昂克赛拉 PE-VPR 米勒循环发动机采
用进气门正时调节电机、带深凹坑的凸顶活塞和 4-2-1 排气歧管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
13:1 的高压缩比。本田雅阁 K24W5 米勒循环发动机采用了 DOHC 和 i-VTEC 结构,
2013 年本田 K24W3 发动机入选沃德十佳发动机,K24W5 为其中国版名称。丰田汉兰
达 8AR-FTS 米勒循环发动机采用 D-4ST 双喷射系统、单涡轮双涡管增压系统、集成
式排气歧管和水冷式中冷器等多种技术手段使其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具体见表 6-4。

表 6-4 三款典型米勒循环发动机技术参数
发动机型号 技术参数 米勒循环发动机
排量(mL) 1998
进气形式 自然吸气
供油方式 缸内直喷
最大功率 (kW/rpm) 116/6400
马自达 3 昂克赛拉 最大扭矩 (N·m/rpm) 202/4000
PE-VPR 缸盖材料 铝
缸体材料 铝
压缩比 13:1
缸径 (mm) 83.5
行程 (mm) 91.2

103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续表
发动机型号 技术参数 米勒循环发动机
排量(mL) 2356
进气形式 自然吸气
供油方式 缸内直喷
最大功率 (kW/rpm) 137/6400
本田雅阁 最大扭矩 (N·m/rpm) 243/3900
K24W5 缸盖材料 铝
缸体材料 铝
压缩比 11.1:1
缸径 (mm) 87
行程 (mm) 99.1
排量(mL) 1998
进气形式 涡轮增压
供油方式 混合喷射
最大功率 (kW/rpm) 162/4800-5600
丰田汉兰达 最大扭矩 (N·m/rpm) 350/1700-4000
8AR-FTS 缸盖材料 铝
缸体材料 铝
压缩比 10:1
缸径 (mm) 86
行程 (mm) 86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CATARC 汽车配置数据统计

6.1.5 先进变速器技术

行业先进变速器应用比例即将迈入 40% 大关,DCT、CVT 为主要增长点


说明:本小节分析仅针对传统能源乘用车进行。
近年来,汽车变速器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势头,尤其是以 6 速及以上 MT、7 速
及以上 AT、CVT 和 DCT 为代表的先进变速器更是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先进变速器
对实现汽车节能和环保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对汽车性能的提高也起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1)先进变速器技术发展情况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MT 搭载率逐年下降,2016 年仅为 39.8%,而自动变速器(包
括 AMT、AT、CVT、DCT)的搭载率逐年升高,2016 年已超过 60%。自动变速器中,
CVT 和 DCT 搭载率升高最为明显,2016 年分别升高至 13.4% 和 11.2%。AT 变速器
搭载率较为稳定,2016 年的市场份额为 34.5%,AMT 搭载率降低至 1.0%。
分企业类型来看,自主企业乘用车中 MT 车型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市场份额
快速萎缩,2016 年占比为 67.8%;AT、CVT 和 DCT 应用比例逐年升高,但仍低于行
业平均水平。合资企业 DCT 搭载率升高趋势最为明显,2016 年达到 13.4%,高于自
主和进口企业。2016 年进口乘用车 AT 搭载率高达 82.7%,CVT 搭载率略有降低,
DCT 占比保持在 5.0% 左右,MT 搭载率仅为 0.2%。具体如图 6-14 所示。

104
第6章 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

行业 自主 合资 进口

100%

80%

DCT
60%
CVT

40% AT
AMT
20% MT

0%

2015
2013
2014

2016
2014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5
2016
图 6-14 行业与分企业类型变速器技术搭载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自主、合资、进口以企业性质进行划分

先进变速器(包括 6 速及以上 MT、7 速及以上 AT、CVT、DCT)方面,行业整


体搭载率逐年递增,2016 年占比达到 39.2%。不同类型先进变速器的搭载量都呈升高
趋势,其中 DCT 车型产量(含进口量)增幅最大,2016 年较上年增加了 99 万辆。随
着北京奔驰、奔驰中国、广汽本田、广汽菲克、奇瑞捷豹路虎等企业开始量产搭载 9
速 AT 的乘用车,2016 年搭载 9 速 AT 的车型产量(含进口量)增长近 5 倍,达到 36
万辆。具体如图 6-15 所示。

6MT 7AT 8AT 9AT CVT DCT

39.2%

1000 万辆
先进变速器产量 31.9%
(含进口量)占比
进口量)占比 27.5%
.5%
800 271
%
21.9%

600
324
400
36
92
200 36
188
0
2013 2014 2015 2016

图 6-15 先进变速器技术搭载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105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分车型来看,轿车与 SUV 车型先进变速器搭载率稳步增长。轿车以 8 速 AT、


CVT 和 DCT 为 主, 其 中 CVT 和 DCT 搭 载 率 增 速 明 显。SUV 车 型 以 6 速 MT、8 速
AT、CVT 和 DCT 为主,其中 8 速 AT 搭载率逐年下降,6 速 MT、CVT 和 DCT 市场
份额逐步升高。MPV 与交叉型乘用车先进变速器搭载率较低,其中 MPV 车型以 6 速
MT 和 CVT 为主,DCT 及 7 速 AT 也有一定的应用;而交叉型乘用车搭载的先进变速
器仅有 6MT,且占比较低。具体如图 6-16 所示。

2013 2014 2015 2016

18.0%

15.0%

12.0%

9.0%

6.0%

3.0%

0.0%
6MT 7AT 8AT 9AT CVT DCT
轿车
SUV
10.0%

8.0%

6.0%

4.0%

2.0%

0.0%
6MT 7AT 8AT 9AT CVT DCT
MPV
交叉型乘用车

图 6-16 分车型先进变速器技术搭载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国产车型分系别来看,日系乘用车先进变速器搭载率最高,2016 年接近 70%,


其中 CVT 搭载率以 66.1% 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韩系、美系、日系和自主品牌乘用车先
进变速器搭载率逐年升高,欧系乘用车搭载率稳定在 40% 左右。韩系、美系和欧系乘
用车 DCT 搭载率较高,自主品牌乘用车以 6 速 MT 为主。目前韩系乘用车仅搭载 6 速
MT 和 DCT 两款先进变速器;搭载 9 速 AT 的有美系、欧系和日系乘用车。具体如图 6-17
所示。

106
第6章 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

100%
90%
80%
70%
其他
60%
DCT
50%
CVT
40%
9AT
30% 66.1%
24.1% 8AT
6.0%
20%
18.5% 7AT
10% 16.1%
11.2% 8.2% 16.9% 6MT
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6
2013
2014
2015

2013
2014
2015
2016
韩系 美系 欧系 日系 自主

图 6-17 分系别先进变速器技术搭载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韩系、美系、欧系、日系、自主按车型品牌划分,仅分析国产车

(2)9AT、CVT 和 DCT 应用企业及车型概况


2016 年量产搭载 9 速 AT 乘用车的企业共有六家,其中合资车企四家,进口车企
两家,自主企业尚未出现搭载 9 速 AT 的车型。共有十六款车型搭载 9 速 AT,包括十
款 SUV 和六款轿车,其中 Jeep- 自由光 9 速 AT 车型年产量最高,达到 11.02 万辆,
占广汽菲克 2016 年总产量的 73.20%。具体见表 6-5。

表 6-5 2016 年搭载 9 速 AT 车型概况


企业名称 车型名称 车型 产量(进口量)/ 万辆 企业产量(进口量)占比
奔驰 E 级 轿车 5.22 15.46%
北京奔驰
奔驰 GLC 级 SUV 9.29 27.53%
广汽本田 冠道 SUV 0.99 1.56%
自由侠 SUV 0.10 0.68%
广汽菲克
Jeep- 自由光 SUV 11.02 73.20%
捷豹路虎 揽胜极光 SUV 0.02 0.33%
奔驰 GLC 级 SUV 0.10 0.58%
奔驰 GLE 级 SUV 2.13 12.65%
奔驰 GLS 级 SUV 0.79 4.68%
奔驰 C 级 轿车 0.01 0.08%
奔驰中国
奔驰 CLS 级 轿车 0.09 0.55%
迈巴赫 S 级 轿车 0.07 0.43%
奔驰 SL 级 轿车 0.004 0.02%
奔驰 SLC 级 轿车 0.04 0.25%
揽胜极光 SUV 1.96 30.49%
奇瑞捷豹路虎
发现神行 SUV 3.79 58.99%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107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在 2016 年搭载 CVT 车型产量(进口量)排名前二十的企业中,东风日产以 79.01


万辆的 CVT 车型年产量排名第一,其代表车型主要包括轩逸、奇骏和逍客等。东风雷
诺是前二十的企业中唯一一家实现 CVT 全覆盖的企业。奇瑞汽车位居自主企业 CVT 车
型产量之首,2016 年 CVT 车型产量为 9.82 万辆,占其 2016 年总产量的 23.83%,代
表车型包括艾瑞泽 5 和瑞虎 3 等。进入排名前二十的进口企业有斯巴鲁中国和丰田中
国两家企业。具体见表 6-6。

表 6-6 2016 年搭载 CVT 车型产量(进口量)排名前二十位企业概况


企业名称 代表车型 产量(进口量)/ 万辆 企业产量(进口量)占比
东风日产 轩逸、奇骏、逍客 79.01 69.39%
广汽本田 缤智、雅阁、飞度 57.86 91.06%
东风本田 思威、艾力绅、哥瑞 50.60 89.76%
天津一汽丰田 卡罗拉、威驰 31.57 64.15%
广汽丰田 雷凌、致炫 19.34 45.68%
一汽 - 大众 奥迪 A4L、奥迪 A6L 12.27 6.39%
四川一汽丰田 丰田 RAV4 10.09 64.10%
奇瑞汽车 艾瑞泽 5、瑞虎 3 9.82 23.83%
吉利汽车 新帝豪、帝豪 RS 6.30 19.25%
江淮汽车 瑞风 S2、瑞风 S3 4.77 15.38%
斯巴鲁中国 森林人、傲虎 4.46 98.78%
丰田中国 雷克萨斯 -NX、雷克萨斯 -ES 4.20 35.80%
江南汽车 众泰大迈 X5、众泰 SR7 4.13 16.12%
广汽三菱 劲炫、欧蓝德 3.73 65.50%
海马汽车 海马 S5、海马 M3 3.66 24.14%
东风雷诺 科雷嘉 3.31 100.00%
东风柳州 风行 SX6、景逸 X3 2.71 11.29%
浙江豪情 远景 SUV 2.48 5.04%
北京汽车 绅宝 D50、绅宝 X55 1.86 6.11%
北汽银翔 幻速 S6 1.48 6.37%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在 2016 年搭载 DCT 车型产量(进口量)排名前二十位的企业中,一汽 - 大众以


78.59 万辆排名第一,DCT 车型年产量占其 2016 年总产量的 40.95%,代表车型主要
包括迈腾、高尔夫和速腾等。观致汽车 DCT 车型产量占比达 93.87%,在前二十企业
中产量(进口量)占比最高。2016 年仅有保时捷中国一家进口企业 DCT 车型进口量
进入前二十。广汽乘用车位居自主企业 DCT 车型产量之首,2016 年 DCT 车型产量为
18.09 万辆,占其 2016 年总产量的 47.93%,代表车型包括传祺 GS4 和传祺 GA6 等。
具体见表 6-7。

108
第6章 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

表 6-7 2016 年搭载 DCT 车型产量(进口量)排名前二十位企业概况


企业名称 代表车型 产量(进口量)/ 万辆 企业产量(进口量)占比
一汽 - 大众 迈腾、高尔夫、速腾 78.59 40.95%
上汽大众 帕萨特、凌渡、速派 48.91 24.71%
北京现代 全新途胜、名图、索纳塔九 24.18 21.19%
广汽乘用车 传祺 GS4、传祺 GA6 18.09 47.93%
上汽通用东岳 昂科威 15.34 33.04%
长安福特 福克斯、翼搏 14.93 16.06%
上海汽车集团 荣威 RX5、锐腾 10.52 36.08%
上汽通用 君越、迈锐宝 XL 9.22 10.62%
东风悦达起亚 起亚 KX5、起亚 K4、起亚 K5 8.98 13.82%
长城汽车 哈弗 H6 Coupe、哈弗 H7 6.62 6.77%
浙江豪情 帝豪 GL、帝豪 GS 4.78 9.71%
上汽通用北盛 科鲁兹、威朗 4.17 9.00%
保时捷中国 迈凯、帕纳美拉 4.12 66.68%
广汽菲克 菲翔、自由侠 3.77 25.02%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比亚迪 S7、比亚迪元 3.53 33.79%
江南汽车 众泰 T600、众泰 Z700 3.13 12.20%
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比亚迪宋、比亚迪 G5 3.05 13.14%
安徽猎豹 猎豹 CS10 2.59 29.67%
观致汽车 观致 3、观致 5 2.27 93.87%
合肥长安 长安 CS15 1.11 6.71%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6.1.6 怠速启停技术

美系怠速启停车型呈爆发式增长,搭载率位居各系别之首
说明:本小节分析仅针对传统能源乘用车进行。
怠速启停技术通过在传统发动机上植入具有怠速启停功能的加强电机,使汽车在
满足怠速启停条件时,发动机完全熄火不工作,当整车需要再次启动时,起停电机快
速启动发动机,从而实现节能减排。使用怠速启停技术在综合工况下可节油 5% 左右,
而在拥堵路段使用节能效果最高可达到 10% 以上。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2016 年传统能源乘用车中搭载怠速启停技术的车型产量(含
进口量)大幅增长,产量(含进口量)接近 577 万辆,较上年增加 286 万辆,同比增
幅高达 98.53%,产量(含进口量)占比升高至 23.9%。
分企业类型来看,2016 年合资企业怠速启停车型产量增幅较大,达到 441 万辆,
产量占比为 27.9%;进口企业怠速启停技术搭载率远超出行业平均水平,2016 年达
75.1%。自主企业怠速启停技术搭载率较低,2016 年仅为 9.2%,离行业平均水平有

109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较大差距。具体如图 6-18 所示。

配备怠速启停车型产量(进口量) 配备怠速启停车型产量(进口量)占比

700 万辆 75.1% 80%


576.56 70%
600
60%
500 441.51
50%
400
40%
300 27.9%
23.9% 30%
200
20%
9.2% 66.81
100 10%
0 68.23 0%
2013

2014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行业 自主 合资 进口

图 6-18 行业与分企业类型怠速启停技术搭载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 CATARC 汽车配置数据统计
注:自主、合资、进口以企业性质进行划分

分车型来看,怠速启停技术主要应用于轿车和 SUV 车型,2016 年 SUV 车型怠速


启停搭载率最高,达到 28.2%。轿车怠速启停车型产量(含进口量)增长速度最快,
2016 年较上年增长 128%,产量(含进口量)达到 303 万辆,超过怠速启停 SUV 车
型产量(含进口量)。由于搭载怠速起停技术的艾力绅、奥德赛、途安和别克 GL8 等
MPV 车型产量(含进口量)大幅提升,促使 MPV 车型搭载率升高至 5.9%。交叉型乘
用车目前还没有车型搭载怠速启停技术。具体如图 6-19 所示。

配备怠速启停车型产量(进口量) 配备怠速启停车型产量(进口量)占比

450 万辆 28.2% 30%


400 25.2%
25%
350
302.98
300 20%
259.67
250
15%
200
150 10%
5.9%
100
5%
50 0.0%
13.91 0.00
0 0%

轿车 SUV MPV 交叉型乘用车


图 6-19 分车型怠速启停技术搭载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 CATARC 汽车配置数据统计

110
第6章 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

国产车型分系别来看,美系、欧系和日系怠速启停车型产量和占比均较高,且近
几年增速较快。2016 年美系怠速启停车型产量为 148 万辆,较上年增加 3.5 倍以上,
搭载率达到 51.3%,超过欧系车型位居各系别之首。2016 年欧系怠速启停车型产量最
高,达到 188 万辆,产量占比为 35.3%,其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美系车型。日系怠速启
停乘用车近几年增速较为稳定,2016 年产量和占比分别为 114 万辆和 30.0%。自主品
牌怠速启停车型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整体搭载率仍比较低,2016 年仅为 6.2%。
韩系乘用车 2015 年首次搭载怠速启停技术,目前怠速启停车型产量和占比均无明显增
长。具体如图 6-20 所示。

韩系 美系 欧系 日系 自主

600 60%
万辆
51.3%
500 50%
58.54
400 40%
113.70 35.3%
300 30%
30.0%
188.44
200 20%

100 6.2% 10%


147.90
1.18 0.7%
0 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图 6-20 分系别怠速启停技术搭载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 CATARC 汽车配置数据统计
注:韩系、美系、欧系、日系、自主按车型品牌划分,仅分析国产车

6.1.7 混合动力技术

韩系和美系品牌推出多款混合动力车型,日系品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说明:本小节混合动力技术特指系统电压在 200-600V,且不带外接充电接口的
中混、强混系统。
混合动力汽车(HEV)的动力系统介于传统动力汽车与电动汽车之间,无需外接
充电,同时利用传统汽车的内燃机与电动汽车的电机进行混合驱动,减少了对化石燃
料的需求,提高了燃油经济性。目前,混合动力技术以其良好的节油效果在传统动力
车型中备受青睐,发展该项技术也成为未来企业 CAFC 合规的重要路径之一。
(1)混合动力技术发展情况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2016 年混动汽车产量呈爆发式增长,产量(含进口量)达
11.57 万辆,但占比较低,仅为 0.47%。
分企业类型来看,合资企业的混动车型产量和占比增幅明显,2016 年产量接近
9 万辆,占混动汽车总产量的 74%。进口企业混动车型进口量在 2015 年下降之后,
2016 年出现回升的态势,主要是由于雷克萨斯 -ES、雷克萨斯 -RX、雷克萨斯 -CT

111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等车型进口量增加。自主企业混动车型在 2013 年有小规模量产,之后未见量产。具体


如图 6-21 所示。

常规混合动力车型产量(进口量) 常规混合动力车型产量(进口量)占比
14 万辆 4%
11.57 3.28%
12
3%
10 8.60
8
2%
6

4 2.97
0.47% 1%
0.54%
2 0.00
0.00%
0 0%
2014
2013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行业 自主 合资 进口

图 6-21 行业与分企业类型混合动力技术搭载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自主、合资、进口以企业性质进行划分

分车型来看,目前搭载混动技术的车型仅有 SUV 和轿车两种,且搭载率都较


低。2016 年搭载混动技术的轿车产量(含进口量)为 10.31 万辆,占混动车型总量的
89%。搭载混动技术的 SUV 产量(含进口量)逐年升高,但 2016 年产量(含进口量)
占比略有下降。具体如图 6-22 所示。

常规混合动力车型产量(含进口量) 常规混合动力车型产量(含进口量)占比

16 万辆 1.0%
0.86%
14

12
10.31
10

8 0.5%

4
0.14%
2 0.00% 0.00%
1.26 0.00 0.00
0 0.0%

轿车 SUV MPV 交叉型乘用车

图 6-22 分车型混合动力技术搭载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112
第6章 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

国产车型分系别来看,混动汽车目前主要集中于日系乘用车,且增速较快,2016
年产量达 8.16 万辆,较上年增长近 4.5 倍,产量占比为 2.16%。2016 年韩系和美系
混动汽车产量较低,分别为 0.18 万辆和 0.25 万辆,产量占比分别为 0.10% 和 0.09%;
欧系混动车型全部采用进口方式,尚未实现国产,自主品牌乘用车 2016 年未量产混动
汽车。具体如图 6-23 所示。

韩系 美系 欧系 日系 自主
万辆
10 2.5%
2.16%
8 2.0%

6 1.5%
8.16
4 1.0%

2 0.5%

0.25 0.10%
0 0.18 0.09% 0.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3 2014 2015 2016

图 6-23 分系别混合动力技术搭载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注:韩系、美系、欧系、日系、自主按车型品牌划分,仅分析国产车

(2)混合动力技术应用企业及车型概况
2016 年,国产车新增索纳塔九、起亚 K5、雅阁、君越、迈锐宝 XL 和新蒙迪欧六
款混动车型,加上已经上市的卡罗拉、雷凌、凯美瑞和楼兰四款车,目前国产混动车
型数量已达十款。进口车方面,2016 年新增讴歌 NSX、揽胜、揽胜运动和极睿四款混
动车型,进口混动车型目前达到十四款。具体见表 6-8。

表 6-8 2016 年混动车型概况


生产企业 车型名称 系别 变速器 排量 油耗 L/100km
北京现代 索纳塔九混动 韩系 6AT 2.0L 4.8
东风日产 楼兰混动 日系 CVT 2.5T 8/8.2
东风悦达起亚 起亚 K5 混动 韩系 6AT 2.0L 4.8
法拉利 LaFerrari 欧系 DCT 6.3L 14/14.6
雷克萨斯 -CT 日系 CVT 1.8L 4.6
雷克萨斯 -ES 日系 CVT 2.5L 5.4
5.6
雷克萨斯 -GS 日系 CVT 2.5L 3.5L
丰田中国 6.7
雷克萨斯 -LS 日系 CVT 5.0L 10
雷克萨斯 -NX 日系 CVT 2.5L 5.8/6.1
雷克萨斯 -RX 日系 CVT 3.5L 6.7

113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续表
生产企业 车型名称 系别 变速器 排量 油耗 L/100km
讴歌 NSX 日系 DCT 3.5T 9.6
广汽本田
雅阁混动 日系 CVT 2.0L 4.2/4.4
凯美瑞混动 日系 CVT 2.5L 5.3
广汽丰田
雷凌混动 日系 CVT 1.8L 4.2
揽胜混动 欧系 8AT 3.0T 6.5
捷豹路虎
揽胜运动混动 欧系 8AT 3.0T 6.5
英菲尼迪 Q50 混动 日系 5AT 3.5L 7.2
英菲尼迪 Q70 混动 日系 5AT 3.5L 7.3
日产中国
8/8.6
英菲尼迪 QX60 混动 日系 CVT 2.5L 2.5T
7.9/8.3
君越混动 美系 CVT 1.8L 4.7
上汽通用
迈锐宝 XL 混动 美系 CVT 1.8L 4.3
一汽丰田 卡罗拉 双擎 日系 CVT 1.8L 4.2
现代中国 极睿混动 韩系 6AT 1.6L 4.2/4.9
长安福特 新蒙迪欧混动 美系 CVT 2.0L 4.2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统计

(1)卡罗拉双擎
由天津一汽丰田生产的卡罗拉双擎于 2015 年 10 月底上市,到 2015 年底产量为
0.29 万辆,2016 年产量已达到 4.4 万辆。动力方面,卡罗拉双擎搭载 1.8L 阿特金森
循环发动机、电子无极变速器、双电机系统以及混合动力蓄电池,并配有电源控制系统,
百公里油耗仅 4.2L。
卡罗拉双擎采用丰田的 THS(Toyota Hybrid System)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与
丰田旗下雷凌、普锐斯、凯美瑞相同,该系统最大的特点是采用 E-CVT 电子无级变速
器和电控系统,该变速机构使发动机和电动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混联。
(2)索纳塔九混动版 
索纳塔九混动版于 2016 年 6 月份上市,是现代公司在华国产的第一款混合动力
汽车,也标志着韩系合资企业迈入生产 HEV 的企业行列,与丰田展开竞争。索纳塔九
混动版采用了一台 2.0L 自然吸气发动机,并使用了与丰田相同的阿特金森循环技术,
不同的是,该发动机采用缸内直喷的供油方式,可更大程度地提高燃油经济性,综合
工况下百公里油耗为 4.8L。
相较而言,丰田的混动技术取缔了传统的变速箱机构,让整个混动结构更加简单,
但硬件结构化繁为简的同时却增加了系统控制逻辑的难度,而索纳塔九则使用了传统
的 6 速 AT 变速器,省去了在控制逻辑设计上的成本投入。
(3)雅阁混动版
混动版雅阁于 2016 年 9 月上市,采用本田 SPORT HYBRID(锐 混动)系统,
由 2.0L 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高功率电机、电动耦合 CVT、动力控制单元、以及智能
动力单元组成。与丰田相比,本田的混动系统最为突出的优势是发动机拥有更高的热

114
第6章 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

效率,达到了 38.9%。
与丰田不同的是,本田的这套混动系统还配备了具有高效能量密度和输出密度的
新型锂电池,同时电机具有更高的峰值扭矩,因此加速感也相比同级别车型更加顺畅。
综合来看,混动版雅阁最大的特点是更加省油,比同级别的索纳塔九百公里油耗低 0.6L,
仅为 4.2L。具体见表 6-9。

表 6-9 四款典型混动车型技术参数
卡罗拉 雅阁 索纳塔九
企业名称 一汽丰田 广汽本田 北京现代
混动系统名称 THS i-MMD -
混动系统结构 功率分流式 双电机串 - 并联式 单电机并联式
排量 1.8L 2.0L 2.0L
进气方式 自然吸气 自然吸气 自然吸气
供油方式 多点电喷 多点电喷 缸内直喷
是否采用阿特金森循环 是 是 是
变速器 E-CVT E-CVT 6AT
发动机功率 (kW) 73 107 115
发动机扭矩 (Nm) 142 175 189
电动机功率 (kW) 53 67.5 38
电动机扭矩 (Nm) 207 315 205
油耗 (L/100km) 4.2 4.2 4.8

数据来源:根据“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CATARC 汽车配置数据统计

6.2 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配套趋势

与传统汽车一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然离不开零部件产业的支持,尤其是电池、
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的支撑。“十三五”新能源汽车技术升级战略是
动力深度电气化、车身底盘轻量化、整车智能网联化。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关键技术
的创新和零部件产品的性能提升,对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
2016 年,既是新能源汽车政策的调整之年,也是新能源汽车从补贴推动到技术驱
动的转折之年。新能源汽车的大发展带动了关键零部件的快速发展。如今,布局动力
电池已不鲜见,掌握电机、电控核心技术甚至谋求全产业链发展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
追求的目标。

6.2.1 动力电池

(1)动力电池产能释放,带动关键技术突破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汽车的续驶里程、
动力性、安全性等,是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在国家政策

115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进程加快,带动了车用动力电池配套需求量大大
提升。伴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正式启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引发庞大
的动力电池市场需求,2014 年和 2015 年我国动力电池市场迎来井喷,2016 年继续保
持产量高速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提升,我国开发的动力电池单体部分性能指标
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当,而在产品性能、安全性和寿命等综合指标仍有待提高。
(2)2016 年动力电池需求量延续高速增长态势
2016 年我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延续了快速发展的势头,2011-2013 年期间,我
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偏低,配套电能均不超过 10 亿瓦时,仅维持小幅增长。
2014-2015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快速扩张带动锂离子动力电池需求猛涨,主要动
力电池企业纷纷加快产能扩张步伐,才致使行业内动力电池供不应求的局面得以改善。
2016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配套电量达 276.01 亿瓦时,同比增长 65.30%。其中纯
电动汽车配套电量达 260.67 亿瓦时,市场占比为 94.44%,占据绝对的市场主导地位,
相比 2015 年增长 69.7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配套电量达 15.05 亿瓦时,市场占比
为 5.56%,相比 2015 年增长 12.36%。
从企业的产能规划和市场实际需求来看,2015 年动力电池行业处于产能严重不足、
供不应求的局面,而经过 2015 年底和 2016 年全年市场快速扩张,当前市场可供应动
力电池量已经超过需求量,实现供需关系由不足迅速转向过剩。然而很多企业只注重
快速扩产,对于研发能力和技术条件储备不足,难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因
此在高端动力电池仍需较大产量供应。

PHEV BEV 新能源汽车 同比增长


亿瓦时
300.00 600.00%
276.01
250.00 500.00%

200.00 400.00%
359.43% 360.33%
166.98
150.00 300.00%

100.00 200.00%
161.67%
50.00 87.27% 100.00%
36.27 65.30%
18.78%
0.00 3.55 6.65 7.90 0.0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图 6-24 2011-2016 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分技术类型需求量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数据统计

(3)下半年动力电池需求量开始爆发,单月首超 80 亿瓦时
与历年动力电池月度市场特点一致,2016 年上半年普遍相对低迷,单月总电量未
超过 20 亿瓦时,月均配套电量仅为 11.25 亿瓦时,同比增长 1.57 倍;2016 年下半年,
为了迎合呈现迅猛增长态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配套电量逐月攀

116
第6章 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

升,于 12 月份升至单月配套电量最高点,高达 80.8 亿瓦时,月均配套电量为 34.75


亿瓦时,同比增长 48.19%。

2015 2016 同比增长


亿瓦时
90.0 80.8 400.0%
370.5%
80.0 300.0%
70.0 200.0%
162.1% 56.857.4
60.0 120.8% 121.3%1 27.1% 114.5%
99.9% 71.3% 66.8% 82.0% 100.0%
50.0 40.9%
-18.9% 0.0%
40.0 31.2
-100.0%
30.0
19.1 22.423.5
19.0
20.0 15.8 14.1 16.813.4 -200.0%
9.8 12.7
5.5 3.2 4.4 3.4 6.4 8.4 7.4 7.8
10.0 2.1 1.6 -300.0%
0.0 -400.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图 6-25 2016 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月度需求量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数据统计

(4)商用车动力电池配套电量占主导地位
2016 年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配套电量为 90.12 亿瓦时,同比增长 1.17 倍,
增长幅度较大。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配套电量达 79.90 亿瓦时,市场占比达到
88.66%,同比增长 1.43 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动力电池配套电量达 10.22 亿瓦时,
同比增长 17.67%。
从配套车辆类型来看,2016 年轿车动力电池需求量为 83.03 亿瓦时,同比增长 1.18
倍,延续高速发展的态势,轿车在乘用车动力电池需求量占比达到 92.13%,主导地位
明确;2016 年 SUV 动力电池需求量为 3.00 亿瓦时,同比增长 1.30 倍,SUV 在乘用
车动力电池需求量占比达到 3.33%;2016 年 MPV 动力电池需求量为 4.10 亿瓦时,同
比增长 99.42%,MPV 在乘用车动力电池需求量占比达到 4.55%。
相较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电池需求量维持在更高的水平。
2016 年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电池配套电量为 185.61 亿瓦时,相比 2015 年同期配套电量
增长 48.14%,增长幅度较大。其中纯电动商用车动力电池配套电量达 180.77 亿瓦时,
市场占比达到 97.39%,同比增长 49.92%;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动力电池配套电量
达 4.84 亿瓦时,同比增长 2.76%。
车用动力电池在客车和专用车领域应用已久,一直保持着不俗的配套量。2016
年新能源专用车动力电池需求量为 30.92 亿瓦时,同比大幅增长 56.08%,专用车在
商用车动力电池需求量占比达到 16.63%。2016 年度,新能源客车动力电池累计配
套电量达 154.80 亿瓦时,同比增长 47.56%,占比商用车动力电池需求量的份额为
83.27%,主导地位不可撼动。其中纯电动客车车载动力电池需求量为 149.95 亿瓦时,
同比增长 49.68%,占新能源客车动力电池整体市场份额的 96.87%,插电式混合动力
客车动力电池年配套电量为 4.84 亿瓦时,同比增长 2.72%。

117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亿瓦时
200.00 185.89
31.09
180.00
160.00 154.80
140.00
120.00
100.00 83.03 90.12
80.00
60.00
40.00
20.00 4.10
3.00
0.00
SUV MPV 轿车 乘用车 客车 专用车 商用车

图 6-26 2016 年我国动力电池配套新能源汽车分类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数据统计

(5)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垄断电池材料市场
根据不同电池材料看,2016 年磷酸铁锂电池总电量达 199.80 亿瓦时,占据市场
近 72.39% 份额;对应三元材料电池量为 66.40 亿瓦时,占比 24.06%;对应锰酸锂电
池量为 8.81 亿瓦时,占比 3.19%;而对应钛酸锂、超级电容、镍氢电池等其他材料电
池量仅 1.01 亿瓦时,占比 0.36%。

单位:亿瓦时
8.81 , 3% 1.01 , 0%

磷酸铁锂
66.40 , 24%
三元
锰酸锂
199.80 , 73%
其他

图 6-27 2016 年不同材料动力电池供应电量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数据统计

细分车型看,在纯电动乘用车领域,电池类型以三元材料为主,电池供应量达
46.15 亿瓦时,占比纯电动乘用车电池量的 57.76%,磷酸铁锂电池电量 32.66 亿瓦时,
占比 40.88%,锰酸锂电池和其他材料电池水平较低,累计电池供应量为 1.09 亿瓦时,
占比 1.36%。客车领域则与乘用车领域不同,主要以搭载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电池量
达 143.50 亿瓦时,占比纯电动客车电池量的 95.70%,三元材料电池仅 3.88 亿瓦时,
占比 2.59%,锰酸锂材料电池电量为 2.12 万 kWh,占比 1.41%,而其他材料电池量
达 0.45 亿瓦时。专用车领域,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份额相近,两者供应量分别为
14.49 亿瓦时和 13.62 亿瓦时,占比分别为 47.02% 和 44.21%,锰酸锂电池量为 2.69
亿瓦时,占比为 8.72%,其他材料占比较少,不足 1%。

118
第6章 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

磷酸铁锂 三元 锰酸锂 其他
亿瓦时
160.00 143.5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6.15
40.00 32.66
14.49 13.62
20.00 3.88 2.12 0.45
0.84 0.25 2.69 0.02
0.00
纯电动乘用车 纯电动客车 纯电动专用车
图 6-28 2016 年不同材料动力电池分电池类型配套电量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数据统计

(6)动力电池产品性能提升显著,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从技术层面看,我国动力蓄电池关键技术、关键材料的研发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动
力电池产品性能明显提高,单体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寿命等指标取得了较大进展和
突破,规模化生产的方形和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大致在 130-200Wh/kg,温
度适应性提高到 -20℃,循环寿命提高到 2000 次以上,材料成本降低到 2 元 /Wh 以下。
前瞻性技术研究方面,研制出单体能量密度超过 300 Wh/kg 的锂离子电池样品和单体
能量密度超过 500 Wh/kg 的锂硫电池样品。在系统集成技术及能力方面取得进展,磷
酸铁锂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到 90 Wh/kg,寿命达到 5 年 /10 万公里的质保要求。
产业化技术逐渐成熟,产业链不断完善,已具备大规模制造的技术和产业化基础,部
分企业实现生产过程全自动化管理。
当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动力蓄电池产业还存在不足,一是单体一致性、
良品率、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差距较大。单体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普遍为几十个,
远低于国际水平。同时设计技术落后,主要表现在电池结构设计技术偏低,多数不能基
于应用需求和系统机电结构进行电池设计,采用简单模仿来设计电池,产品性能低、质
量不稳定。二是国内动力电池系统技术水平差异性较大,普遍水平较低,具有很大的安
全性隐患。在安全性设计、安全性预警和安全性防护等核心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三
是产品制造装备、工艺水平、检测验证能力、产品质量和一致性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
较大提升空间。四是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优势产能不足。尚未建立健全的
评价体系,安全性、循环耐久性、环境适应性评价内容不足,需要全力突破与提升。
(7)发展高性能、低成本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和新体系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发展的主要方向
从新能源汽车普及应用目标出发,提升经济性和使用便利性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
间的主要方向。因此动力电池亟需降低成本、提高能量密度、使用寿命等性能指标。此外,
动力电池耐久性、环境适应性和安全性等也是提升推广应用规模的基本要求。
发展高性能、低成本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和新体系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发展

119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的主要方向。至 2018 年是动力电池技术提升阶段,产品性能、质量大幅提升,成本显


著降低,在此阶段主要目标是保障高品质动力电池供应。至 2020 年是产业发展阶段,
动力电池实现智能制造,新型锂离子电池逐步实现产业化,能量型锂离子电池单体比
能量达到 350Wh/kg,产品大规模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至 2025 年是动力电池产业走向
成熟阶段,企业开始谋求技术创新变革,新体系电池技术将取得显著进展。

6.2.2 驱动电机

(1)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市场竞争加剧
驱动电机系统作为动力系统的核心关键部件,其市场需求与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
同步增长。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数量不断攀升,驱动电机市场已迎来爆发期,
我国驱动电机生产企业电机产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6 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驱
动电机的总装机量达到 512191 台。

表 6-10 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市场配套情况
序号 厂商 装机量(辆) 主要配套车厂
1 比亚迪 100453 比亚迪
2 北汽新能源 51807 北汽新能源
3 上海电驱动 24555 一汽、奇瑞、长安、上汽、中通、宇通
4 郑州宇通 21746 宇通
5 巨一自动化 20823 上汽、奇瑞、广汽、厦门金龙
6 联合电子 20110 上汽、长城、吉利
7 精进电动 18091 吉利、广汽、一汽
8 山东德洋 17459 康迪、知豆
9 江西江铃 17346 江铃
10 长沙众泰 15285 众泰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数据统计

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企业以东部沿海地区分布较为密集,基本覆盖了主流新
能源汽车企业,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已有多家车企涉及了驱动电机领域,如比亚迪、
北汽新能源、郑州宇通、江西江铃等,这些企业主要为自身整车厂提供驱动电机配套。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产业整合、国外企业加速抢占市场,车企
及互联网企业等外来资本引入驱动电机市场现象越来越常见,可以预见我国新能源汽
车驱动电机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2)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未来发展方向:低成本、轻量化、小型化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产品呈现丰富化、精细化的特点。自主开发的
永磁同步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开关磁阻电机已经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配套,功
率范围覆盖了 200kW 以下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动力需求,各类产品分别在新能源乘用车
和商用车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产品关键技术指标取得了不俗的进步,与 2011 年相比,
驱动电机功率密度指标提升幅度超过 30%,多数产品峰值功率密度达 2.8-3.0kW/kg,

120
第6章 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

连续功率密度达 1.2-1.6 kW/kg。在驱动电机制造工艺上,已经实现部分关键材料和部
件(高速轴承、导体、定转子铁芯)的产业化开发和应用,在冷却技术方面,例如绕
组塑封、油冷技术,已经开始进行探索应用。
在驱动电机控制器方面,我国已经自主开发出满足各类电动汽车需求的电机控制
器产品,形成多规格、多系列延伸的产品体系架构,产品功率范围覆盖 42-200kW,
重点突出了具有量产规模的产品研发和供应链体系建设。在电力电子控制器集成度方
面,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突破,当前我国规模化生产的电机驱动控制器功率密度可达
5-8kW/L,部分电机控制器实现了与 DC/DC 的集成,整机电气性能输出参数与国外产
品技术水平相当。而对于规模化生产的产品,其产品性能参数、可靠性、集成度相较
国外先进水平仍有不小差距。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未来朝着降低成本、轻量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主要通过
电机材料研发、提升电机性能和效率、机电一体化集成提升电机功率密度、工作效率
以及降低成本。根据国家“十三五”新能源汽车重点研发计划,到 2020 年,我国驱动
电机峰值功率密度达到 4.0kW/kg,连续功率密度达到 2.2kW/kg,电机控制器实现功
率密度倍增,基于 IGBT 功率模块的电机控制器功率密度达到 17kW/L,基于第三代宽
禁带半导体的 SiC 功率模块的电机控制器功率密度达到 36kW/L。

6.2.3 整车控制器

(1)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市场需求与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同步增长
整车控制器是实现整车控制决策的核心电子控制单元,通过结合电机控制系统信
号、加速踏板信号、制动踏板信号及其他部件信号,对汽车的正常行驶、电池能量的
制动回馈、网络管理、故障诊断与处理、车辆状态监控起决定性控制作用。新能源汽
车整车控制器市场需求与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同步增长。除了传统整车控制器生产企
业,部分车企也开始为自身车型产品配套供货。

表 6-11 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市场配套情况
序号 厂商 装机量(辆) 主要配套车厂
1 比亚迪 97890 比亚迪
2 北汽股份 42763 北汽股份
3 联合电子 25663 上汽集团、奇瑞
4 郑州宇通 21733 宇通
5 合肥晟泰克 18385 江淮
6 山东德洋 17459 浙江吉利、浙江豪情
7 江西江铃 17398 江铃
8 浙江吉利 16883 浙江吉利
9 埃泰克 15320 奇瑞
10 杭州杰能 14355 湖南江南

数据来源: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数据统计

121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2)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在可靠性和稳定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整车控制系统技术含量高,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整车企
业及科研机构已经进行了技术积累及产业布局。目前已掌握了整车控制器的软、硬件
开发能力,产品功能较为完备,基本可以满足各类新能源汽车使用需求,并且在新能
源汽车产品领域大量应用。
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生产企业大多具备硬件结构设计能力,但由于我国芯
片集成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制造能力较差, 可靠性和稳定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整
体硬件水平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产业化能力相对不足。大部分企业推出量产电动汽
车产品时更倾向于选择国外整车控制器硬件供应商。另外,控制器基础硬件、开发工
具等基本依赖进口。总体来讲,控制器产品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 
我国整车控制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应用软件方面多数停留在功能实现,软件诊断功能、整车安全控制策略、监
控功能均有待优化和提高。
(2)国内企业能够完成整车控制器硬件结构设计,但由于我国芯片集成力量比较
薄弱,制造能力较差,可靠性和稳定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目前各整车企业控制器接口和网络通讯协议定义互不相同,造成控制器之间
的通用性和复用性差,不利于控制器的产业化和规模化。
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至 202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基本
掌握核心技术,整车控制系统自主化率达到 50%,关键国产化芯片应用率达到 10%,
自主实时操作系统应用率达到 10%。至 2025 年,整车控制器具备与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相结合的智能控制系统,自主化率达到 80%,关键国产
化芯片应用率达到 30%,自主实时操作系统应用率达到 50%。

122
第7章 产品节能竞争力分析

第 7 章 产品节能竞争力分析

目前,国内常用的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指标有市区工况油耗、市郊工况油耗、综
合工况油耗、90 km/h 等速油耗等几项绝对指标。由于乘用车燃油经济性与整备质量、
功率、外部尺寸等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不同整备质量、不同空间和不同尺寸的车
辆之间比较汽车产品节能水平较为片面,需要构建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汽车产品的节 能
竞争力。本章节将建立一套完整的乘用车产品节能竞争力评价体系,从燃油经济性、
动力性能、空间属性等方面对传统能源乘用车的节能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7.1 节能竞争力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汽车节能问题即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也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目前市场产
品多样化,新车型层出不穷,同时汽车产品的节能由于涉及到诸多技术参数,单车燃
料消耗量这一指标已无法满足消费需求。在此背景下,如何选择构建合理的评价方法,
科学合理引导消费者绿色环保消费成为本部分要解决的问题。
本部分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找到乘用车各技术参数背后隐含的节能因子、实用
性因子、动力性因子。节能因子就是乘用车节能竞争力评价的关键指标,代表 了乘用
车的能耗水平。这一指标可以有效规避单一工况油耗指标评价的局限性,将处于不用
整备质量、不同功率、不同尺寸的乘用车放在一起综合比较整车能耗水平。

7.2 乘用车产品节能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因子分析是目前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一种综合性评价方法。因子分析旨在挖掘表
面数据背后隐含的因子信息,并通过这些隐含因子对相应研究对象展开评价排名。将
因子分析引入乘用车节能竞争力评价是极具可操作性的。

7.2.1 因子分析数据指标体系

本评价体系将以汽油为主要燃料的乘用车作为研究对象,从车辆的整体性能角度
出发,从空间实用性、燃油经济性、车辆动力性三个方面选取 12 项数据指标,即整车
整备质量、长、宽、高、空间体积(以“长 × 宽 × 高”作为近似替代)、综合工况油耗、

123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市区工况油耗、市郊工况油耗、最高车速、扭矩、功率、比功率 1 等。

表 7-1 乘用车产品节能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整车整备质量(质量)

实用性 宽

长 × 宽 × 高(空间)
综合工况油耗(综合)
节能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性 市区工况油耗(市区)
市郊工况油耗(市郊)
最高车速(车速)
扭矩
动力性
额定功率(功率)
比功率

根据 2016 年企业上报的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数据,以车辆型号为单位汇总产
量数据,依据市场占有率,保留年产量大于 1000 辆的轿车车辆型号和年产量大于 500
辆的 SUV 及 MPV 车辆型号,并分车型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得到节能因子排名。交叉型
乘用车由于年产量占比较小且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故不在本次排名考虑范围之内。

7.2.2 节能竞争力评价方法简介

在车辆型号层面对国产汽油乘用车分轿车、SUV 和 MPV 三个车型做因子分析,


先采用正态标准化将各车型 12 个维度的数据标准化。
(1)因子分析模型结构
计 X =(X 1, X 2,…,X 12)T 是所选取汽车的 12 个维度数据标准化后的向量 2,且
E(X )=μ =(μ 1, μ 2,…,μ 12,)T
Var(X )= Σ  =(σ ij )12×12
则构建因子分析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X =μ +AF +ε
其中,F =(f 1,f 2,f 3) 为公共因子,ε =(ε 1, ε 2,…,ε 12)T 为特殊因子,A =(a ij )12×3 为

因子载荷矩阵,也就是说 Cov(X ,F )=A ,即因子载荷 a ij 是第 i 个变量与第 j 个公共因子


的相关系数。
通常假设
E(F )=0

1
黑色斜体字表示向量或者矩阵。
2
此处比功率计算采用:额定功率 / 整车整备质量。

124
第7章 产品节能竞争力分析

Var(F )=I m
E(ε )=0
Var(ε )=D =diag(σ 21,σ 22,…,σ 212)
Cov(F ,ε )=0
(2)因子分析流程
对正态标准化数据的线性相关矩阵做极大似然估计,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因子载
荷矩阵经过正交旋转,得到方差最大因子载荷矩阵。通过方差最大因子载荷矩阵和线
性相关矩阵,即可得到各因子得分。

标准化数据Y

极大似然估计

因子载荷矩阵 A

正交旋转

A
方差最大因子载荷矩阵   ′

节能因子得分

图 7-1 因子分析流程图

(3)评价因子含义
由于因子分析模型是建立在相关性基础上的,轿车、SUV、MPV 车型之间差异明显,
因此分为 3 个独立的体系构建因子分析模型,下面以轿车为例介绍评价因子的含义。
轿车的方差最大因子载荷矩阵如下表:

表 7-2 轿车方差最大因子载荷矩阵

因子 1 因子 2 因子 3
质量 0.559 0.448 0.626
长 0.323 0.330 0.828
宽 0.380 0.296 0.792
高 -0.135 0.014 -0.059
空间 0.344 0.356 0.858
综合 0.180 0.941 0.278
市区 0.138 0.923 0.271
市郊 0.235 0.875 0.278
车速 0.761 0.194 0.428
扭矩 0.836 0.288 0.362
功率 0.848 0.392 0.351
比功率 0.907 0.229 0.108

125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因子 2 与综合工况油耗、市区工况油耗、市郊工况油耗相关性较大,定义为节能
因子。轿车节能因子的因子得分系数如下表:

表 7-3 轿车节能因子得分系数
节能因子系数
质量 0.022
长 0.046
宽 0.033
高 -0.001
空间 0.248
综合 -1.088
市区 -0.098
市郊 -0.047
车速 0.014
扭矩 0.016
功率 0.086
比功率 -0.002

将 12 个维度标准化后的数据经过节能因子得分系数计算,即可得到各车型的节能
因子得分。依据各车型的节能因子得分,对乘用车的节能竞争力进行评价排名,具体
排名结果详见下一小节。

7.3 节能竞争力评价排名

7.3.1 轿车节能竞争力评价排名

排名前十的车型中,欧系占 6 个名额,日系占 4 个名额


根据节能竞争力因子得分对 2016 年量产轿车车型进行排名,排名前 10 车型如表
7-4 所示。共计 194 个通用名称中 602 个车辆型号参与了轿车节能竞争力排名。其中,
欧系车型和日系车型瓜分了前 10 名的全部席位。与去年相比,美系车型未能进入榜单,
日系车型进步幅度较大,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保持了 4 款车型上榜,居领先位置。

表 7-4 轿车节能竞争力评价排名前 10 车型 3
排名 车型 车型图片 节能因子

思域
1 2.023
2016 款 1.0T


  由
  于数据经过正态标准化,节能因子所有车型的得分之和为 0,值大于 0 表明该得分大于平均水平,值小于 0 表明该得
分低于平均水平。SUV 及 MPV 同。

126
第7章 产品节能竞争力分析

续表
排名 车型 车型图片 节能因子

标致 408
2 2.010
2015 款 1.2T

标致 308
3 1.896
2016 款 1.2T

轩逸
4 1.786
2016 款 1.6L

迈腾
5 1.708
2017 款 1.4T

蓝鸟
6 1.654
2016 款 1.6L

宝来
7 1.640
2017 款 1.4T

标致 308S
8 1.628
2015 款 1.2T

雪铁龙 C4L
9 1.624
2016 款 1.2T

威驰
10 1.573
2017 款 1.5L

7.3.2 SUV 节能竞争力评价排名

欧系、自主、日系呈现鼎足之势,抢占了前 10 名全部席位

127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根据节能竞争力因子得分对 2016 年量产 SUV 车型进行排名,排名前 10 车型如


表 7-5 所示。共计 158 个通用名称中 566 个车辆型号纳入了 SUV 节能竞争力排名。
在前十名中,欧系、自主、日系分别占据了 4 席、3 席、3 席。相比于去年,SUV 排
名变化幅度较大。除传祺 GS4 和维特拉以外,其余车型均出现了变化。

表 7-5 SUV 节能竞争力评价排名前 10 车型


排名 车型 车型图片 节能因子

标致 2008
1 1.804
2016 款 1.2T

沃尔沃 XC60
2 1.750
2016 款 2.0T

雪铁龙 C3-XR
3 1.724
2017 款 1.2T

传祺 GS4
4 1.665
2017 款 1.3T

宝马 X1
5 1.654
2016 款 1.5T

比亚迪元
6 1.645
2016 款 1.5T

维特拉
7 1.631
2016 款 1.4T

丰田 RAV4
8 1.623
2016 款 2.0L

128
第7章 产品节能竞争力分析

续表
排名 车型 车型图片 节能因子

锋驭
9 1.589
2015 款 1.6L

远景 SUV
10 1.547
2016 款 1.3T

7.3.3 MPV 节能竞争力评价排名

排名前十车型中,自主品牌占据 9 席,节能技术应用水平有限
根据节能竞争力因子得分对 2016 年量产 MPV 车型进行排名,排名前 10 车型表
7-6 所示。共计 58 个通用名称中 175 个车辆型号参与了 MPV 节能竞争力排名。MPV
领域合资车型有限,自主品牌独占 9 个席位,除第一名途安是合资车型以外,其余均
为自主车型。相对于轿车和 SUV,MPV 排名中自主车型均采用自然进气发动机。

表 7-6 MPV 节能竞争力评价排名前 10 车型


排名 车型 车型系别 节能因子

途安
1 1.494
2016 款 1.4T

欧力威
2 1.274
2015 款 1.2L

昌河 M50
3 1.174
2015 款 1.4L

风行 S500
4 1.096
2016 款 1.6L

威旺 M20
5 1.038
2015 款 1.2L

129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续表
排名 车型 车型系别 节能因子

幻速 H2
6 0.950
2016 款 1.5L

伽途 ix5
7 0.942
2016 款 1.5L

伽途 ix7
8 0.939
2016 款 1.5L

五菱宏光 S
9 0.873
2016 款 1.5L

五菱宏光 S1
10 0.870
2016 款 1.6L

130
附录

附录 1 2016 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政策汇总
(1)国家政策汇总

政策类别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文件字号 出台单位 主要内容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 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管理,规
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和《新能 范行业和市场秩序,促进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
宏观政策 2016.2.5 公告〔2016〕6 号 工信部
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 合利用产业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提高新能源
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水平。

提出 2016 年能源发展目标,培育创新发展新动力,构建
《2016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 国能规划〔2016〕 发展新格局,建设绿色发展新生态,拓展开放发展新空
宏观政策 2016.4.1 能源局
知》 89 号 间和共享发展新福祉等方面内容,为 2016 年能源工作开
展明确方向和思路。

《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工装函〔2016〕146 规范明确材料符合性与地方初审要求、产品标准符合性


宏观政策 2016.4.29 工信部
补充通知 号 要求以及年度报告提交要求。

主要针对的企业为生产和进口燃油汽车达到一定规模的
《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 发改办产业〔 企业,对于燃油汽车企业产销未达到一定规模、但新能
宏观政策 2016.8.2 国家发改委
征求意见稿 2016〕1768 号 源汽车达到一定数量,且自愿纳入管理的企业也可按此
管理办法执行。

对在中国境内销售乘用车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
《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
工信厅装函〔 源乘用车生产情况进行管理,并强调两项目标要求分别
宏观政策 2016.9.22 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 工信部
2016〕617 号 考核。同时指出,燃料消耗量正积分允许结转和在关联
求意见稿)》
企业间转让 ; 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允许自由交易,不能结转。
附录

131
132
续表

政策类别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文件字号 出台单位 主要内容

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壮大,构
《" 十三五 "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宏观政策 2016.12.19 国发〔2016〕67 号 国务院 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全面提升电动汽车整车品质与性
发展规划》
能,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链。

《关于召开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
工装函〔2016〕519 提出了 2017 年新申报《公告》和推进目录的客车车型的
安全监管 2016.11.15 车推广应用安全监管工作宣贯会 工信部
号 申请要求以及平台建设要求等。
的通知》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能源局将在 4 月 -6 月开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安全专
《关于开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 国能综安全〔
安全监管 2016.4.6 能源局 项检查,重点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企业及
施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 2016〕212 号
相关充换电设施进行检查。

工信部、环境部、
《关于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机动
工信厅联装函〔 国家工商行政管 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机动车排放标准升级执行情况进行
安全监管 2016.12.6 车排放标准升级执行有关情况进
2016〕782 号 理总局、质检总 专项督查。
行督促检查的通知》
局、能源局

《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灭火救援 内容涵盖《新能源汽车火灾扑救规程》、《新能源汽车
公消〔2016〕413
安全监管 2016.12.26 规程和锂电池生产仓储使用场所 公安部 交通事故处置规程》和《锂电池生产仓储使用场所火灾

火灾扑救安全要点的通知》 扑救安全要点》。

自 2017 年 1 月 1 日起至 12 月 31 日止,对购置 1.6 升


《关于减征 1.6 升及以下排量乘 财政部、税务总 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减按 7.5% 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
补贴政策 2016.12.13 财税 [2016]136 号
用车车辆购置税的通知》 局 自 2018 年 1 月 1 日起,恢复按 10% 的法定税率征收车
辆购置税。

《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 财政部、科技部、
通知规定奖补对象,确定奖励资金使用范围,设定新能
补贴政策 2016.1.20 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 财建〔2016〕7 号 工信部、发改委、
源充电设施奖励标准。
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 能源局
续表

政策类别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文件字号 出台单位 主要内容

《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财建〔2016〕958 财政部、科技部、 提高推荐车型目录门槛并动态调整,落实推广应用主体


补贴政策 2016.12.29
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号 工信部、发改委 责任,建立惩罚机制。

《关于城市公交企业购置公共汽 财政部、国家税
补贴政策 2016.7.25 财税〔2016〕84 号 明确了城市公交企业和免税车辆用途,提出申报要求。
电车辆免征车辆购置税的通知》 务总局

《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审批 财建〔2016〕877 财政部、工信部、 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


补贴政策 2016.12.9
责任有关事项的通知 》 号 科技部、发改委 理,明确资金申报、分配、使用各环节责任,确保资金安全。

《关于加快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 发改能源〔2016〕 发改委、能源局、 规定加强现有居民区设施改造,规范新建居住区设施建


充电设施 2016.7.25
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 1611 号 工信部、住建部 设等内容。

制定停车设施专项规划时要与当地充电基础设施发展专
《关于统筹加快推进停车场与充 发改基础〔2016〕 发改委、住建部  
充电设施 2016.12.30 项规划紧密衔接,促进停车服务与充电服务的衔接与整
电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通知 》 2826 号 交通部、能源局
合等。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接口新 发改能源〔2016〕 发改委、能源局、 开展旧标准充电基础设施改造,展旧标准电动汽车接口


充电设施 2016.12.20
国标的实施方案》 2668 号 工信部 升级改造,区别对待专用领域充电基础设施。

发改委、工信部、 明确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进行指导性管理,明确了动力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
技术研发 2016.1.5 2016 年第 2 号公告 环保部、商务部、 电池回收利用工作的责任主体,明确建立动力电池编码
技术政策 (2015 年版 )》
质检总局 制度,建立可追溯体系,鼓励进行废旧动力电池梯级利用。

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等 14 个重点专项 2017 年度项目申报


指南:继续深化实施新能源汽车“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
《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
国科发〔2016〕305 略;升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抓住新能源、新
技术研发 2016.10.14 能源汽车等重点专项 2017 年度项 科技部
号 材料、信息化等科技带来的新能源汽车新一轮技术变革机
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遇,超前部署研发下一代技术;到 2020 年,建立起完善
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大规模产业化发展。

关于发布《铅蓄电池再生及生产
公告 2016 年 第 82 制定了《铅蓄电池生产及再生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修
技术研发 2016.12.26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废电池 环保部
号 订了《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公告
附录

133
134
(二)地方政策汇总 1—地方补贴政策

省份 城市 发布日期 政策名称 文件字号 出台单位

关于印发《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财政 京财经一〔2016〕521
北京 北京 2016.4.14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补助资金管理细则》( 修订 ) 的通知 号

《闵行区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资金补贴管理办
上海 闽行区 2016.9.21 闵府发〔2016〕55 号 闵行区人民政府
法》

《深圳市 2016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 深财科〔2016〕187


深圳 深圳 2016.9.5 深圳市财政委员会、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持政策》 号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深圳市新能源公交车示范推广期运营补贴办
深圳 深圳 2016.5.5 深财规〔2016〕3 号 深圳市财政委员会、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法》

《天津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地方补助管理暂 津财建一〔2016〕40
天津 天津 2016.9.7 天津市财政局、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行办法》 号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推广应
陕西 西安 2016.1.3 市政发〔2016〕3 号 市政府办公厅
用优惠政策的通知》

杭州市财政局、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杭州市城
《杭州市 2016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地方配
浙江 杭州 2016.5.30 杭财企〔2016〕27 号 乡建设委员会、 杭州市交通运输局、杭州市发展和改革
套补助办法》
委员会、杭州市科学和技术委员会

浙江 嘉兴 2016.9.9 《嘉兴市本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操作细则》 嘉兴市发改委

 《绍兴市区 2016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 绍市经信〔2016〕109


浙江 绍兴 2016.7.10 绍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绍兴市财政局
补助办法》 号

《台州市市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暂 台财企发〔2016〕31
浙江 台州 2016.8.19 台州市财政局、台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行办法》 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新能 吉政办发〔2016〕
吉林 2016.10.21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源汽车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 70号
续表

省份 城市 发布日期 政策名称 文件字号 出台单位

《2016 年江苏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省级财 苏财工贸〔2016〕13


江苏 江苏 省财政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政补贴实施细则》 号

《2016 年南京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 宁财企〔2016〕309 南京市财政局、南京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


江苏 南京 2016.6.15
贴实施细则》 号 组办公室

《2016 年镇江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 镇财工贸〔2016〕14


江苏 镇江 2016.8.30 镇江市财政局、镇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贴实施细则》 号

《2016 年无锡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 锡财工贸〔2016〕35


江苏 无锡 2016.5.9 无锡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贴实施细则》 号

《2016 年常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 常财工贸〔2016〕64


江苏 常州 2016.8.17 常州市财政局、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贴实施细则》 号

《2016 年江阴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市级财 澄财工贸〔2016〕12


江苏 江阴 2016.11.9 江阴市财政局、江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政资金补贴实施细则》 号

关于《青海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购置补贴管 青财建字〔2016〕
青海 2016.9.9 厅经济建设处
理办法》的补充 1430 号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鼓励新能源
河南 郑州 2016.9.16 郑政〔2016〕30 号 郑州市人民政府
汽车推广应用若干政策的通知》

《厦门市 2016 年新能源非公交汽车推广应用 厦经信能源〔2016〕


福建 厦门 2016.11.25 厦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厦门市发改委、厦门市财政局
财政补贴办法》 435 号

《2016 年宁德市新能源非公交汽车推广应用 宁经信产业 〔2016〕  宁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宁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福建 宁德 2016.10.28
财政补贴实施细则》 354 号 宁德市财政局

《湖南省 2016-2020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湖南 2016.10.19 湘财企〔2016〕44 号 湖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奖补政策》
附录

135
136
续表

省份 城市 发布日期 政策名称 文件字号 出台单位

《2016 年江西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
江西 2016.7.19 赣车办字〔2016〕4 号 江西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助方案》

《南昌市 2016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


江西 南昌 2016.12.20 洪车办字〔2016〕2 号 南昌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助方案》

哈尔滨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 哈尔滨市财政局、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和奖励实施方 哈工信发〔2016〕160
黑龙江 哈尔滨 2016.10.20 发改委、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哈尔滨市交通运输局、
案》 号
哈尔滨市公安局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晋财建一〔2016〕74 
山西 2016.5.31 《新能源汽车营销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晋财建一〔2016〕75  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
山西 2016.5.31 《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省级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号 委员会、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调整石家庄市 2016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 石政办函 〔2016〕


河北 石家庄 2016.7.11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应用财政补贴政策通知》 100 号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邯郸市
邯政办字〔2016〕135
河北 邯郸 2016.10.9 2016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通知》

《重庆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 渝财产业〔2016〕445
重庆 重庆 2016.12.21 重庆市财政局
理实施细则(暂行)》 号

 《合肥市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管
安徽 合肥 2016.12.8 合肥市财政局、合肥市科技局
理细则》

 《芜湖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
安徽 芜湖 2016.5.10 芜政办〔2016〕13 号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理办法(2016 - 2020 年)》
(三)地方政策汇总 2—地方推广政策

省份 城市 发布日期 政策名称 文件字号 出台单位

上海 上海 2016.3.23  《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 上海交通委

上海 上海 2016.2.26 《关于本市促进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沪府办〔2016〕13 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上海 上海 2016.3.4 《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暂行办法(2016 年修订)》 沪府办发〔2016〕7 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上海 嘉定区 2016.6.1 《嘉定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16 - 2018)》 嘉府发〔2016〕28 号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

广东 2016.3.28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 粤府办〔2016〕23 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广东 清远 2016.11.4 《清远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 清府办〔2016〕68 号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发
河南 2016.4.28 豫政办〔2016〕56 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印发驻马店市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发展的实施
河南 驻马店 2016.10.13 驻政办〔2016〕124 号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意见的通知》

山西 晋中 2016.2.23 《晋中市加快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实施方案》 市政办发〔2016〕7 号 晋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山西 大同 2016.3.17 《大同市 2016 年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重点工作任务》 同政办发〔2016〕22 号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
山西 阳泉 2016.4.26 阳政办发〔2016〕9 号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用的实施意见》

句政办发〔2016〕139
江苏 句容 2016.10.24 《关于印发 2016 年句容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句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江苏 泰安 2016.9.8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 泰政办发〔2016〕12 号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省发改委关于印发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 浙发改产业〔2016〕
浙江 2016.8.22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通知》 315 号

《关于印发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 浙经信机械〔2016〕
浙江 2016.8.8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年)的通知》 248 号
附录

137
138
续表

省份 城市 发布日期 政策名称 文件字号 出台单位

《关于印发 2016-2020 年宁波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的通 甬政办发〔2016〕158


浙江 宁波 2016.10.24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知》 号

浙江 连云港 2016.6.13 《连云港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方案》 连政办发〔2016〕89 号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浙江 台州 2016.5.24 《印发台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实施方案》 台政办发〔2016〕32 号 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浙江 湖州 2016.6.24 《2016 年湖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实施方案》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浙江 金华 2016.6.16 《2016 年金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实施方案》 金政办发〔2016〕55 号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浙江 嘉兴 2016.8.3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 嘉政办发〔2016〕38 号 市政府办公室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政
吉林 2016.10.23 吉政办发〔2016〕70 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策意见》

吉林 长春 2015.12.25 《关于印发 2015—2016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计划的通知》 长府办发〔2015〕42 号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辽宁 沈阳 2015.11.10 《沈阳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 (2015-2020 年 )》 沈政发〔2015〕45 号 沈阳市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 黑政办发〔2016〕112
黑龙江 2016.10.9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见》 号

《关于促进哈尔滨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
黑龙江 哈尔滨 2016.2.5 哈政发〔2016〕3 号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定的通知》

晋政办发〔2015〕115
山西 2015.11.30 《关于加快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冀工信装〔2015〕468 
河北 2016.3.17 《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 “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河北 石家庄 2016.3.28 《石家庄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若干措施》 石政办发〔2016〕25 号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意见的
新疆 2016.2.16 新政办发〔2016〕10 号 自治区经信委
通知》
续表

省份 城市 发布日期 政策名称 文件字号 出台单位

新疆自治区发改委、能源局、
新疆 2016.9.24  《自治区“十三五”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
经信委、住建厅

湖北 武汉 2016.9.28 《武汉市 2016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促进生态省建设的
海南 2016.4.21 琼府〔2016〕35 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
实施意见》

海南 三亚 2016.12.31 《三亚市十三五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 三府〔2016〕352 号 三亚市人民政府

海南 文昌 2016.7.27 《文昌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 文府办〔2016〕164 号 文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海南 琼海 2019.9.14 《琼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 海府〔2016〕115 号 琼海市人民政府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发
河南 2016.4.28 豫政办 〔2016〕56 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展的实施意见》

河南 郑州 2016.9.9 《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郑政文〔2016〕152 号 郑州市人民政府

《新乡市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发展实施方案 (2016—
河南 新乡 2016.11.4 新政办 (2016)105 号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 年 )》

甘肃 甘肃 2016.5.23 《甘肃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16-2020 年)》 甘政办发〔2016〕67 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甘肃 平凉 2016.9.13 《平凉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 (2016—2020 年 )》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山东 泰安 2016.9.12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 泰政办发〔2016〕12 号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新能源 烟政办发〔2016〕 15
山东 烟台 2016.8.16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汽车产业发展的意见》 号

闵发改能源〔2016〕 
福建 2016.4.22 《福建省“十三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93 号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2016 年江苏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方案的


江苏 2016.4.18 苏政办发〔2016〕37 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通知》
附录

139
140
续表

省份 城市 发布日期 政策名称 文件字号 出台单位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2016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的通


江苏 泰州 2016.5.23 泰政办发〔2016〕63 号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2016 年镇江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 镇政办发〔2016〕145


江苏 镇江 2016.8.24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号

江苏 南京 2016.7.8 《2016 年南京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方案》 宁政办发〔2016〕97 号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江苏 宜兴 2016.8.1 《宜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 宜政发〔2016〕100 号 宜兴市人民政府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贵阳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实
贵州 贵阳 2016.2.24 筑府办函〔2016〕20 号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施意见》

《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
陕西 2016.10.26 陕政办发〔2016〕93 号 陕西省政府办公厅
施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 云政办发〔2016〕131
云南 2016.12.2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号

云政办发〔2016〕143
云南 《云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昆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三年行动计划
云南 昆明 2016.7.11 昆政发〔2016〕40 号 昆明市人民政府
(2016-2018 年)的通知》

内政办发〔2016〕188
内蒙古 2016.12.15 《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渝府办发 〔2016〕 260
重庆 2016.12.23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 市政府办公厅

南昌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
江西 南昌 2016.12.20 《2016-2020 年南昌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 洪车办字〔2016〕1 号
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辽政办发 〔2016〕 139
辽宁 2016.12.7 《辽宁省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四)地方政策汇总 3—基础设施建设

省份 城市 发布日期 政策名称 文件字号 出台单位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
北京 北京 2016.3.30 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 年) 京发改〔2016〕620 号 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
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上海 上海 2016.4.29 上海市鼓励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扶持办法 沪府办发〔2016〕16 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市交通委、市发改委、市住房建设
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运营管理的 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消防局、
上海 上海 2016.8.9
通知 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国资委、市
机管局

广东 深圳 2016.11.8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核查机构遴选管理办法 深发改规〔2016〕1 号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东 2016.9.30 广东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2016-2020 年) 粤发改能电〔2016〕632 号 广东省发改委

广东 中山 2016.10.8 中山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中府办〔2016〕56 号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重庆 重庆 2016.1.7 重庆市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渝府办发〔2015〕212 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重庆 2016.8.9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建设技术规范 渝建发〔2016〕41 号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重庆 黔江 2016.4.22 黔江区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 黔江府办发〔2016〕40 号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都市经信委、成都市发改委、成
四川 成都 2016.8.11 关于成都市 2016 年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市级补贴的通知 成经信发〔2016〕29 号
都市财政局、成都市科技局

滨海新
天津 滨海新区 2016 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天津 武清 2016.5.25 武清区 2016 年新能源汽车公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河北 2016.1.19 关于加快全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冀政办发〔2016〕2 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河北 2016.4.28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建设运营管理办法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北 石家庄 2016.3.16 关于推进全市电动汽车充电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石政办发〔2016〕18 号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附录

141
142
续表

省份 城市 发布日期 政策名称 文件字号 出台单位

河北 石家庄 2016.10.8 石家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16 ̄2020) 石发改新能源〔2016〕990 号 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北 衡水 2016.3.28 关于加快全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衡政办发〔2016〕7 号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河北 张家口 2016.7.6 张家口市物价局关于明确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有关政策的通知 张价〔2016〕90 号 张家口市物价局

邢台公共领域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
河北 邢台 2016.12.20 邢台市发改委
行)

安徽 2016.1.21 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皖政办〔2016〕3 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安徽 合肥 2016.8.19 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安徽 安庆 2016.5.9 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宜政办秘〔2016〕29 号 安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安徽 滁州 2016.8.24 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滁政办〔2016〕28 号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安徽 铜陵 2016.5.20 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铜政办〔2016〕17 号 市政府办公室

安徽 淮北 2016.5.10 淮北市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淮政办〔2016〕9 号 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法制办 )

陕西 2016.7.4 陕西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陕发改煤电〔2016〕867 号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陕西 2016.6.20 《陕西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陕政办发〔2016〕54 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陕西 咸阳 2016.8.25 关于我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服务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咸发改〔 2016 〕 443 号 咸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陕西 商洛 2016.8.31 《商洛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意见》 商发改发〔2016〕350 号 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湖南 2016.4.6 《湖南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 年》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湖南 2016.8.12 《湖南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湘政办发〔2016〕59 号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福建 2016.4.22 《福建省“十三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闵发改能源〔2016〕 293 号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福建 2016.5.11 《福建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闽政办〔2016〕62 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龙岩市中心城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 龙岩市发改委、龙岩市城乡规划局、
福建 龙岩 2016.11.3
2020 年)》 龙岩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续表

省份 城市 发布日期 政策名称 文件字号 出台单位

《莆田市新能源非公交汽车推广应用和充电设施建设补助资
福建 莆田 2016.10.28 莆市经信产业〔2016〕338 号 莆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金实施细则》

福建 漳州 2016.10.26 《漳州市2016年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实施细则》 漳州市发改委、财政局

《2016 年南平市新能源非公交汽车推广应用及充电设施建
福建  南平 2016.9.14 南经信产业〔2016〕260 号 南平市经信委、发改委和财政局
设财政补贴实施细则》

福建 福州 2016.9.20 《福州市“十三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福州市发改委

福建 福州 2016.11.30 《福州市2016年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实施细则》 福州市发改委

福建 厦门 2016.8.27 《厦门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2016—2020)》 厦府办〔2016〕130 号 厦门市政府办公厅

甘肃 2016.4.20 《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甘政办发〔2016〕50 号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

《甘肃省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奖补资金管理办 甘肃省财政厅、科技厅、工信委和
甘肃 2016.6.30
法》 发改委

《平凉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示范推广实施方案
甘肃 平凉 2016.9.22 平凉市政府办公室
(2016-2020)》

云南 2016.5.12 《云南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2016-2020)》 云发改能源〔2016〕627 号 云南省发改委

云南 2016.5.12 《云南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云发改能源〔2016〕627 号 云南省发改委

广西 2016.7.27 《广西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桂发改能源〔2016〕899 号 广西发改委

广西 柳州 2016.6.30 《柳州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暂行管理办法》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广西 梧州 2016.11.7 《梧州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 梧州市发改委

山东 2016.5.17 《关于加快全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鲁政办发〔2016〕18 号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

山东 2016.11.22 《山东省“十三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鲁发改能源〔2016〕1161 号 山东省发改委

山东 青岛 2016.7.25 《关于加快全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青政办发〔2016〕20 号 青岛市政府办公室

山东 潍坊 2014.12.1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实施意见》 潍坊市政府办公室

山东 潍坊 2016.11.14 《关于加快全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潍政办发〔2016〕12 号 潍坊市政府办公室


附录

143
144
续表

省份 城市 发布日期 政策名称 文件字号 出台单位

《聊城市物价局关于制定我市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标准及有
山东 聊城 2016.7.15 聊价工字〔2016〕42 号 聊城市物价局
关事项的通知》

山东 东营 2016.8.15 《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东政办发〔2016〕24 号 东营市政府办公室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
山东 青岛 2016.5.14 青政办〔2016〕65 号 青海省政府办公厅
设的实施意见》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
江西 2016.7.1 赣府厅发〔2016〕32 号 江西省政府办公厅
设的实施意见》

江西 2016.8.16 《江西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 江西省发改委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江西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省级补贴资金管理及发放暂
江西 2016.10.24 赣财经〔2016〕35 号 江西省财政厅、发改委
行办法》

新疆 2016.12.26 《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新政办发〔2016〕182 号 新疆自治区政府办公厅

新疆 2016.6.30 《新疆“十三五”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 新疆自治区发改委

新疆 2016.6.2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标准通知》 新发改能价〔2016〕985 号 新疆自治区发改委

浙江 2016.7.7 《浙江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浙发改能源〔2016〕432 号 浙江省发改委

浙江 温州 2016.5.6 《温州市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 温政办〔2016〕41 号 温州市政府办公室

浙江 金华 2016.7.14 《金华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实施方案》 金政办发〔2016〕62 号 金华市政府办公室

浙江 武义 2016.11.9 《武义县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实施方案》 武义县政府办公室

浙江 磐安 2016.10.24 《磐安县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实施方案》 磐政办〔2016〕108 号 磐安县政府办公室

《杭州市新能源电动汽车自用和共用充电桩建设安装暂行规 杭州市城建委、经化委、住建局和
浙江 杭州 2016.7.18
定》 电力局

浙江 杭州 2016.5.5 《杭州市推进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办法》 杭政办函〔2016〕60 号 杭州市政府办公室

《无锡市物价局公布市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价格和明确相关
江苏 无锡 2016.3.9 锡价工〔2016〕24 号 无锡市物价局
问题的通知》

山西 2016.8.23 《山西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 年)》 晋政办发〔2016〕120 号 山西省政府办公厅


续表

省份 城市 发布日期 政策名称 文件字号 出台单位

《关于太原市电动汽车用电价格及充换电服务费(试行)有
山西 太原 2016.2.6 太原市发改委
关事项的通知》

山西 大同 2016.11.2 《大同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 同政办发〔2016〕138 号 大同市政府办公室

山西 运城 2016.2.22 《运城市城区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暂行管理办法》 运政办发〔2016〕13 号 运城市政府办公室

海南 2015.12.15 《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 海南电网公司

海南 2016.12.19 《建筑物配建停车位充电设施建设标准(试行)》 海南省住建厅

海南 2016.11.7 《海南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琼发改交能〔2016〕2513 号 海南省发改委

四川 泸州 2016.1.25 《泸州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专项规划(2015-2030)》 泸州市城乡规划局

四川 广安 2016.9.23 《关于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广安府办发〔2016〕53 号 广安市政府办公室

河南 2016.9.20 《河南省“十三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豫政办〔2016〕170 号 河南省政府办公厅

河南 2016.9.20 《河南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豫政办〔2016〕170 号 河南省政府办公厅

河南 郑州 2016.4.29 《关于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的通知》 郑城规规〔2016〕38 号 郑州市城乡规划局

《许昌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16-
河南 许昌 2016.6.2 许发改能源〔2016〕122 号 许昌市发改委
2020 年)》

河南 濮阳 2016.12.1 《濮阳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 濮阳市城乡规划局

黑龙江 哈尔滨 2016.12.25 《哈尔滨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实施意见》 哈政办发〔2016〕40 号 哈尔滨市政府办公室

湖南 湘潭 2016.11.10 《湘潭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湘潭市发改委

《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
宁夏 2016.11.7 宁政办发〔2016〕188 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
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宁夏 2016.11.29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
(2016 年 -2020 年)》

云南 昆明 2016.11.23 《昆明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昆明市发改委

呼和浩 《呼和浩特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
内蒙古 2016.9.21 呼政办发〔2016〕41 号 呼和浩特市政府办公室
特 法》
附录

145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附录 2 美国加州零排放汽车 (ZEV) 法规研究


1967 年,加州政府通过合并加州机动车污染管理委员会和空气卫生局及其实验室
成立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以下简称 CARB)。同年的联邦《空气质量法》(清洁空
气法案,CAA)许可 CARB 为全国唯一的州立空气资源委员会,从此加州开始自行治
理空气污染的道路。
20 世纪 80 年代,加州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治理大
气污染,加州从 1990 年开始推广零排放汽车(ZEV),并实施了强制性的 ZEV 规定。
结合温室气体减排的需要,该法规在实施过程中,融入了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监管要求。

一、发展历程

ZEV 法规持续改进,目前已趋于完善。
自 1990 年第一版低排放车标准发布以来,CARB 每隔两年对政策进行评估调整。
加州的 ZEV 规定实施也几经调整,目前整体制度已趋于完善,并将在 2018 年逐步简化。

附表 2-1 加州 ZEV 法规制定发展简表


年份 主要内容
1990 年  加州提出了低排放汽车(LEV1)的计划。
CARB 要求大规模制造商 1998 年需生产至少本企业加州全部销量 2% 的车型为零排放汽车,
2001 年要求达到 5%,2003 年则提高到 10%。
1996 年 取消了 2003 年以前的零排放汽车比例要求,但保留了 2003 年达到 10% 的目标。此外,规定
1998 年起产生 PZEV 积分的高度清洁汽车不再算作纯粹的 ZEV。
1998 年 CARB 发布 LEVII 法规。将所有车型的排放标准规定更为严格,并加入新的超低排放车辆(SULEV)
排放标准和零挥发要求,引入 PZEV 的概念。
2001 年 允许大规模制造商满足 10% 的 ZEV 比例要求时,可以由 2% 的 ZEV、2% 的先进技术部分零排
放车(AT PZEV)以及 6% 的部分零排放车(PZEV)构成。
2003 年 CARB 允许车企通过 ZEV、
PZEV、
AT PZEV 等车辆灵活组合的方式完成合规要求,
燃料电池车
(FCV)
也被纳入此范畴。
2006 年 CARB 召开有关 ZEV 技术的专家研讨会。
2007 年 CARB 根据专家讨论会的信息和结果,提出对 2009 年及以后的 ZEV 法规做出更改。
2008 年 CARB 发布 2009-2017 年的 ZEV 修订标准,同时指示启动 2015 年后的 ZEV 项目。
2012 年 确立 2018 年及以后的零排放积分比例。
CARB 提出在 2025 年零排放车和过渡型零排放车(插电混合动力车与氢能内燃机车)占新车销
量 15.4% 的要求。
增程式电动车被划为新的一类(BEVx)获得纯零排放车的积分。
2013 年 零排放车行动计划(ZEV Action Plan )提出了为实现 2025 年加州 150 万辆零排放车(包括燃料
电池车和插电式电动车)所需的步骤。
2017 年 CARB 发布 ZEV 法规中期评估报告。对 ZEV 消费市场情况、消费者接受度、电动汽车消费者的
调研数据、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数据来源 :CARB

146
附录

二、2009-2017 年 ZEV 法规内容

美国加州成为制定强制企业产销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先行者。

(一)法规概述

目前,加州汽车制造商(企业在加州有车型销售则视为加州汽车制造商)正在
接 受 2009-2017 年 ZEV 法 规 ZERO-EMISSION VEHICLE STANDARDS FOR 2009 
THROUGH 2017 MODEL YEAR PASSENGER CARS, LIGHT-DUTY TRUCKS, AND 
MEDIUM-DUTY VEHICLES 管理。加州零排放汽车法规通过规定汽车企业零排放汽车
销售比例和积分交易方式,促使企业推广零排放汽车。
总体思路是要求在加州汽车年销售量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必须承担零排放责
任,即具备一定的零排放车辆积分,即以企业传统车年销量乘以零排放车占比要求(如
2012-2014 为 12%)来确定企业应达到的 ZEV 积分目标。企业可以通过销售各种零
排放车和清洁汽车(金车、“银+”车、银车和铜车)来满足,也可以通过购买其他
企业的富余积分(积分交易)获得,否则必须向加州政府缴纳每个积分 5000 美元的罚款。

(二) 确定企业规模(企业分类)

对企业前三年在加州销售的乘用车、轻型车和中型车的销量总和取平均值,从而
确定企业规模。如确定 2015 年企业规模,需要对 2012、2013、2014 年的销量取平均值。
不同规模的企业对应不同的合规要求。

附表 2-2 加州 ZEV 企业规模认定


企业规模 销量(加州范围内) 合规要求
小型企业 (SVM) ≤ 4500 无合规要求
独立小型企业 (ISVM) <10000 无合规要求
遵守 ZEV 合规要求,但可全部通过 PZEV 车型
中型企业 (IVM) ≥ 4501 且≤ 60000
实现合规
大型企业 (LVM) >60000 遵守 ZEV 合规要求

数据来源 :CARB

如果企业规模增加,给予 5 年的过渡准备期;如果规模减小,则转年开始计算。
如果企业兼并,则给予 3 年的过渡准备期。如果一家厂商拥有另一家厂商大于等于
50% 的所有权,那么在确定规模时,将这两家生产厂家的销售量合并计算。

(三)确定企业 ZEV 基础量

基础量是指计算企业当年合规要求时使用的汽车数量。企业可自由选择以下两种

147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算法确定当年的基础量。
(1)先前年份法
按照企业合规年份之前 4、5、6 三年在加州的平均销量作为 ZEV 基础量。如计算
企业 2015 年的基础量,需将 2009、2010 和 2011 年销量取平均值。
需要注意的是,轻型车中的 LDT2(3751-8500 磅)的数量需要按照下表的比例
进行折算。

附表 2-3 LDT2 类的基础量折算比例


年份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折算比例 51% 68% 85% 100%

数据来源 :CARB

(2)同年法
按照企业当年在加州的销量。

(四)确定 ZEV 合规百分比要求

ZEV 合规百分比要求,即企业获得的 ZEV 积分与基础量之比。百分比要求随年份


变化逐年增高。
(1)ZEV 年度最低合规百分比要求

附表 2-4 最低积分百分比要求
合规年份 2009-2011 2012-2014 2015-2017
积分比例要求 11% 12% 14%

数据来源 :CARB

(2)对大型企业的要求
企业必须先履行金级别积分义务,然后才能用低级别的积分来合规(即必须满足
前一级别的最低要求才能履行下一级别要求)。

附表 2-5 不同 ZEV 积分类型最低占比要求


车型年 总要求 ZEV(金) TZEV(银 +) AT PZEV(银) PZEV(铜)
2012-2014 12% 0.79% 2.21% 3.0% 6.0%
2015-2017 14% 3.0% 3.0% 2.0% 6.0%

数据来源 :CARB

(3)对中型企业的要求
2009-2011 车型年,中型企业可以全部通过 PZEVs 满足合规要求。
(4)对小型企业和独立小型企业的要求
上述两类企业没有合规要求,但是可以通过在加州销售 ZEV、TZEV、AT PZEV 和
PZEV 车辆获得积分,同时也可以进行积分交易。

148
附录

(五)ZEV 单车分值

每种类型汽车所获得的积分是不一样的。达到认定要求的每辆车将会获得对应积
分,同时满足特定技术要求的车辆还能获得额外积分。
(1)ZEV 车辆(无额外积分)
根据行驶里程和充电能力不同可获得 0.3 至 7 的积分,具体如下:

附表 2-6 ZEV 积分类型单车分值


要求
ZEV 类型 2009-2011 2012-2017
行驶里程 快充能力
2012-2014:7
Type V ≥ 300 15 分钟充电行驶 285 英里 7
2015-2017:9
Type IV ≥ 200 15 分钟充电行驶 190 英里 5 5
≥ 100 10 分钟充电行驶 95 英里 4 4
Type Ⅲ
≥ 200 无 4 4
Type Ⅱ ≥ 100 无 3 3
Type Ⅰ .5 ≥ 75,< 100 无 2.5 2.5
Type Ⅰ ≥ 50,< 175 无 2 2
Type 0 < 50 无 1 1
NEV 无 无 0.3 0.3

数据来源 :CARB

(2)PZEV 车辆(无额外积分)
满足下列条件的 PZEV 车辆可获得 0.2 积分:
①达到 SULE 排放标准;
②没有挥发性排放;
③车载诊断系统(OBD)正常工作超过 15 万公里;
④保证能满足排放标准 15 年或 15 万英里。
(3)低燃油循环排放得分(TZEV、AT PZEV)
满足低燃油循环排放车辆可获得 0.3 积分:
① NMOG 排放水平在 0.01 克 / 英里以下;
②车辆必须使用单一燃料(不包括电,也不能用电池);
③燃料包括天然气和氢(指氢内燃机车辆)。
(4)零排放行驶里程得分(TZEV)
该分数主要针对纯电行驶里程超过 10 英里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增程式电
动车)。通过研究普锐斯等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雪佛兰沃蓝达等增程式电动车的行
驶特性,提出不同的算法算出车型的零排放行驶英里数,并以此给出额外得分。
(5)先进技术得分(TZEV、AT PZEV)
ZEV 法案中为装备电机、再生制动和启停装置的车辆提供额外先进技术积分,分
数根据电机功率和电压不同而不同,如下表所示:

149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附表 2-7 TZEV、AT PZEV 的额外加分技术要求

类型 C型 D型 E型 F型 G型
峰值输出功率 ≥ 10kW ≥ 10kW ≥ 50kW ≥ 10miles AER UDDS ≥ 10miles AER US06
电机电压 < 60V ≥ 60V ≥ 60V ≥ 60V ≥ 60V
2009-2011 0.2 0.4 0.5 0.72 0.95
2012-2014 0.15 0.35 0.45 0.67 0.9
2015-2017 无 0.25 0.35 0.57 0.8

数据来源 :CARB

同时,为采用汽油和氢为燃料,并且应用高压喷射技术的车辆提供额外积分。

附表 2-8 对应用先进技术车型的额外加分技术要求
燃料类型 缸内压力 额外积分
汽油 3600psi 0.2
氢 5000psi 0.3

数据来源 :CARB

(六) 早期推广乘数

为了鼓励企业在规则实施后的三年中(2009-2011)提早推出自己 ZEV 车辆,


ZEV 法案规定将在特定车型销量的基础上乘以一个大于 1 的乘数,得到的乘积作计算
积分时的销量数字。所针对的车型必须为已销售或提供租赁超过 3 年的车辆。

附表 2-9 满足早期 ZEV 销量倍数加成的条件

车辆类型 要求 乘数
2009-2011 年
PHEV 车辆出售或租用超过三年 1.25
(包括续租或再售两年内车型)
2009-2011 年
ZEV
车辆出售或租用超过三年 1.25
(NEV 和 Type0 车型除外)
(包括续租或再售两年内车型)
1997-2003 年 如合规年份车辆仍在加
ZEV 以及续航超过 10 英里的 PZEV
2013 年 4 月后,车辆仍在加州注册并使用 州使用,可获得 0.2 积分

数据来源 :CARB

(七)总积分计算

根据步骤 4 和步骤 5 可得 ZEV 车辆积分的计算方法如下:


每辆车积分 =(对应积分 + 附加额外积分)× 早期推广乘数

150
附录

附表 2-10 ZEV 积分分值规则


排放类型 对应积分 附加额外积分 早期推广乘数
ZEV 0.3 至 7 无 1.25(不包括 NEV 和 Type 0 车型)
行驶里程(0.7 到 1.35)
TZEV 0.2 先进技术(0.15 至 0.95) 1.25(PHEV)
低燃油循环排放(0.3)
先进技术(0.15 至 0.95)
AT PZEV 0.2 无
低燃油循环排放(0.3)
PZEV 0.2 无 无

数据来源 :CARB

(八)积分使用规则

(1)所有 ZEV、TZEV 等车辆带来的剩余积分可被存储以备未来使用;


(2)所有 ZEV、TZEV 等车辆带来的剩余积分都可在任何组织间进行交易;
(3)交易得来的积分和自己产生的积分无差异。

(九) 其他获得积分途径

ZEV 积分要求中对示范运营车辆做出了特殊规定。
先进的示范车辆(未交付销售或按规定注册)也能获得积分,需符合以下条件:
(1)在市场中存在两年以上;
(2)在加州使用时间超过 50%;
(3)市场上每款车型至少达到 25 辆;
(4)2009-2014 年生产。
其他特别条款还允许交通创新项目中的车辆可以获取积分,如用于共享使用项目、
智能技术项目以及运输联动工具项目中的车辆等。

附表 2-11 先进示范车辆的积分规则
阶段 类型 共享使用 / 智能技术 运输联动工具 限制
PZEV 2 1 <1/50 AT PZEV 需求
AT PZEV 4 2 <1/20 AT PZEV 需求
2009-2011
TZEVs 4 2 <1/10 TZEVs 需求
ZEV 6 3 <1/10 ZEV 需求
TZEVs 1 1 -
2012 以后
ZEV 2 1 -

数据来源 :CARB

(十)积分转移规则

(1)可结转积分的车型年份和 ZEV

151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根据清洁空气法案 177 条,所有加入该条款的各州可与加州 ZEV 的积分进行结转


和交易,其中交易的 ZEV 积分不包括 Type 0 和 NEV 产生的积分,其中属于 Type1、1.5、
2 的 ZEV 积分可在 2009-2014 年间结转,Type3、4、5 的 ZEV 可在 2009-2017 年间结转。
(2)对加入新 177 州法案的大、中型制造商的要求
①针对大、中型制造商须在 2018 年前完成结转,完成结转的时间距 2018 年越长
所获得的灵活性越大。2015 年之前完成结转不需生产额外销量的 ZEV,2016 年完成
结转需使销量的 0.75% 为 ZEV,而 2017 年完成结转的制造商其额外产量倍数需达到
1.5%。
② 2015-2017 车型年对企业 TZEV 销量提出限制。新 177 州法案规定,2015 车
型年企业销售 TZEV 不超过总销量的 2.25%, 2016 车型年不超过总销量的 2.4%,而
2017 年不超过总销量的 2.55%。
(3)转换规则
① 2010-2017 年,积分按照销量比进行结转。若加州某制造商 ZEV 产生积分为
40,纽约州(已加入 177 法案)制造商 ZEV 销量为加州的一半,则实际结转到纽约州
的积分为 20。
②采用替代路线积分的制造商,若当年在加州通过生产 Type3 共 300 辆获得
1200 积分(每辆 Type3 ZEV 可获得 4 积分);若纽约州尚需 200 积分达标,则在使
用 200 积分满足纽约州达标的目标后,其余 1000 积分转到纽约州则实际变为 500 积
分(假设纽约州 ZEV 销量是加州的一半)。
③东西两区制造商的 ZEV 积分可以自由交易和结转,但是均不得同加州 ZEV 积分
交易和结转。东西区内部之间 ZEV 积分的结转按照实际积分正常结转,跨区域之间制
造商 ZEV 积分的结转须额外多支付 30% 的积分。 比如, 某制造商在西区需 100 ZEV 积分,
则东区需结转 130 积分才能满足西区的需求。

(十一)合规证明

(1)对于 ZEV 法规约束的企业,所有合规报告(包括路径选择)必须于合规第


二年的 5 月 1 日前提交(例如,2014 年所产车型,对应报告必须在 2015 年 5 月 1 日
前提交),但制造商可以在 9 月份之前更新报告;而非约束造商可随时提交或报告积
分及积分买卖记录。
(2)合规信息的公开性。2009 车型年,制造商须提交产品产量以及所得全部积分。
自 2010 车型年起,制造商需提交 ZEV 积分收支年度报告,包括交易结转的信息,每家
企业的车型年产量及获得的积分、积分余额等,均会通过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网站公示,
但是由于积分的价格属于商业机密,因此具体积分交易数量和交易对象都不会公开。

(十二)处罚措施

(1)若制造商当年被认定为不合规,则可在未来两年内通过结转或交易积分使当

152
附录

年合规,若仍被认定不合规,则在第三年将采取罚款措施。
(2) 每 差 1 个 积 分, 则 需 支 付 5000 美 元 的 罚 款, 其 中 Type0 属 于 基 准
车,每辆该类车按照 1 积分核算。比如,某制造商差 500 积分未合规,则需支付
500×5000=2500000 美元罚款。

三、2018 年后 ZEV 法规变化情况

ZEV 积分比例要求加严,ZEV 单车给分标准缩减


2012 年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对 2018 年及以后的 ZEV 法规进行了修正,总体上对
法规进行了简化,但在细则上的要求进行了增加。

(一)企业规模认定

加州各制造商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制造商三类(取消独立小型企业 ISVM 分类)。


其中小型制造商无需满足 ZEV 积分达标要求,但是具有产生、结转和交易积分的权利。
中型和大型制造商则必须满足 ZEV 积分比例要求。基于连续三年的平均销量,判断企
业分类:
小型制造商的认定:加州年均销量小于 4500 辆
中型制造商的认定:加州年均销量大于 4500 且小于 20000 辆
大型制造商的认定:加州年均销量大于 20000 辆。

(二) 确定企业 ZEV 基础量

基础量是指计算企业当年合规要求时使用的汽车数量。企业可自由选择以下两种
算法确定当年的基础量。
(1)平均法:积分核算年度的之前的第二年、第三年和第四年的平均产量。例如,
2018 年的平均产量是基于 2014-2016 年的平均值。
(2)同年法:2018 年 -2025 车型年间,若有企业向执行办公室递交申请时显示
该企业在加州产销的乘用车与轻型货车的数量同去年相比减少了 30%,且这种情景超
出企业的控制范围,则允许按照同年计算法来设定积分比例要求。

(三) 企业 ZEV 积分比例

大型制造商与中型制造商需满足积分比例要求,其中大规模制造商应符合最低
ZEV 积分比例要求,之后可通过使用 TZEV 积分来满足余下的 ZEV 比例要求。中型制
造商的 ZEV 积分比例要求可全部由 TZEV 产生。

153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附表 2-12 2018 年后 ZEV 积分比例要求


车型年份 ZEV 整体比例要求 最低 ZEV 积分比例(仅适用大型企业) TZEV 积分比例
2018 4.5% 2.0% 2.5%
2019 7.0% 4.0% 3.0%
2020 9.5% 6.0% 3.5%
2021 12.0% 8.0% 4.0%
2022 14.5% 10.0% 4.5%
2023 17.0% 12.0% 5.0%
2024 19.5% 14.0% 5.5%
2025 22.0% 16.0% 6.0%

数据来源 :CARB

注:按照 2020 年 BEV 平均续驶里程 300 公里、PHEV 续驶里程 80 公里,BEV


与 PHEV1:1 计算,加州 ZEV 单车积分约为 1.6 分,对应的 2020 年的 ZEV 数量比例要
求约为 6%(我国对应的比例约为 4%)。从实际情况来看,2016 年 1-11 月加州新
能源汽车数量占比已经达到 3.5%,产生的 ZEV 积分占比已经接近 2018 年要求水平。

(四)单车分值与积分类型

2018 年之后,零排放车(ZEV)、过渡型零排放车(TZEV)、氢内燃机汽车(HICE)
以及低速电动车(NEV)可产生 ZEV 积分,AT PZEV 和 PZEV(混合动力汽车)将不
再产生 ZEV 积分。整体上单车分值调低,且取消对 ZEV 单车根据续驶里程和快充时间
的类型划分。
(1)ZEV 分值
ZEV 单车积分 = 0.01 × 最大纯电模式续驶里程 + 0.50。
ZEV 的最低纯电续驶里程为 50 英里;
一辆 ZEV 的最低可获得 1 积分,而最高能获得 4 积分。
(2)TZEV 分值(PHEV)
TZEV 单车积分 = 0.01 × 最大纯电续驶里程 + 0.30
需满足:①满足超低排放车 SULEV 标准
②零蒸发排放
③ 15 年或 15 万英里排放担保
④ 10 年或 15 万英里能量存储设备担保。
根据美国 UDDS 测试工况,TZEV 的最低纯电续驶里程为 10 英里,一辆 TZEV 最
低可获得 0.4 积分,最多不超过 1.1 积分,需要注意的是,若续驶里程在美国 US06 工
况下测试超过 10 英里,则可额外增加 0.2 积分但原则上不能超过 1.3 积分上限。
(3)氢内燃机汽车(HICE)分值
氢内燃机汽车原则上 UDDS 工况下达到至少 250 英里的续驶里程则可获得基础
0.75 积分,在结合 TZEV 配额基础上可最多获得不超过 1.25 积分。

154
附录

(4)增程式纯电动汽车(BEVx)分值
需配有 APU(辅助供电单元)包括内燃机发电机,汽油行驶里程必须低于纯电续
驶里程,必须达到 TZEV 的排放标准要求。积分计算方法同 ZEV 相同,但 UDDS 工况
下纯电续驶里程最低为 75 英里。
(5)低速电动汽车(NEV)分值
要求 0-20 英里 / 每小时加速在 6 秒以内,最高时速在 20 英里 / 每小时以上,定
速行驶里程可达 25 英里以上,电池需密封,动力总成系统需 24 个月担保。每辆可获
得 0.15 积分。

(五)先进技术示范项目

应用对象仅限于中型和大型制造商,对符合 ZEV 和 BEVx 要求的车辆无需销售,


但必须满足放置至少满两年,其中 50% 的时间在加州,每年每车型仅限最多 25 辆,
单车积分计算方法同 ZEV 积分计算方法。 

(六)积分使用规则

在满足积分比例要求积分后仍有结余的,则可结转到后续年度使用;无论从任何
车型所获得的积分都可以用来交易;积分价格不受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限定;交易所
得积分可视为企业产生的积分使用。

(七)温室气体积分(GHG)可抵偿 ZEV 积分

制造商的温室气体标准若满足后仍有结余积分,则可以用来抵消 ZEV 积分要求。


制造商须不晚于 2016 年 12 月 31 日递交报告,且无明显的 ZEV 负分、无明显的 GHG
项目负分、2018-2021 年的预报告中温室气体需超过标准至少 2g/mile。
超额温室气体积分的使用方法:一旦用温室气体积分抵偿 ZEV 积分,则需从企业
的温室气体积分账户中划走等值的积分,且不能用来交易。2018-2021 年温室气体积
分可抵偿部分 ZEV 积分,具体比例为:

附表 2-13 GHG 积分抵偿 ZEV 积分最大比例规定

年份 2018 年 2019 年 2020 年 2021 年

抵偿比例 50% 50% 40% 30%

数据来源 :CARB

(八) AT PZEV 和 PZEV 积分的结转

2018 年后传统的混合动力车型不再会获得 ZEV 积分。但是 2018 年之前所产生的


PZEV 与 AT PZEV 积分可按照一定的比例结转到 2018 年以后使用,且仅能抵偿最多不

155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超过 25% 的 TZEV 积分,其结转比例系数如下所示:

附表 2-14 2018 年后 AT PZEV 与 PZEV 积分结转折算比例


企业类型 AT PZEV 折算比例 PZEV 折算比例
中型制造商 75% 75%
大型制造商 93.25% 75%

数据来源 :CARB

此外,不再对早期 BEV、FCEV 和 PHEV 的数量核算予以放大,取消了先进技术


鼓励积分政策。

(九)跨区域积分转让规则

2018 年起,加州与其他施行 ZEV 法规的各州之间产生的 FCEV 积分可进行跨区域


转让。FCEV 积分的跨区域转让仅能使用一次,不得再次转让,跨区域积分会按照一定
比例转让。若从加州进行积分跨区域转让,则加州账户中积分数量不变,若从其他州向
加州转让积分,则按一定比例折扣。例如,某企业加州产生 4000 积分,准备将 4000
分全部转让到 B 州,若 B 州的年均产量是加州的一半,则 4000 加州积分结转到 B 州是
2000 分,而加州账户仍有 4000 积分存在,从 B 州转让到加州的积分同样也是等值的。

(十)合规证明

制造商必须在每年的 5 月 1 日前提交上一年度的 ZEV 产量数据,其余追加补充数


据应在 9 月 1 日前提交。数据提交通过网上报告提交工具 ZEV-CRDT 系统完成。
产量数据、积分账户情况以及积分转让信息每年 10 月初都会在网上公布。

(十一)罚则

大型制造商若无法抵偿 ZEV 积分,可截止在下一年度偿还。而中型制造商可申请


最多三年的抵偿期限。
大型制造商仅可使用 ZEV 积分合规,中型制造商可使用 ZEV 和 TZEV 积分合规。
若制造商仍不能合规,则需根据 HSC 43211(Health and Safety code 43211 健康与
安全法)规定缴纳罚金。
1ZEV 积分 = 一辆纯 ZEV 所获得的最低分值
1ZEV 积分 =1 辆 ZEV
因此,每辆未生产的 ZEV 罚款 5000 美元。

四、ZEV 管理流程

加州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积分管理体系

156
附录

(一) ZEV 积分管理流程

企业车辆在加州进行销售注册前,需向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提交车辆排放合规证
明文件。
(1)提交合规报告。每年 5 月 1 日前,企业向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上交报告;9 月
份之前可以更新报告,报告包含车型产量和获得的积分等信息。没有合规义务的企业
可随时提交或报告积分及积分买卖记录。
(2)统计和核实数据。加州空气资源委员核实报告中的车辆产销和参数数据。
(3)积分交易。企业之间可私下达成积分交易,仅需将交易结果告知加州空气资
源委员会,不用事前审批。但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会监控相关上报数据,保证数据的
真实性。
(4)罚款。企业未达到积分目标,则有额外 2 年的时间来弥补。如果企业仍不满
足规定,必须接受规定的经济惩罚, 即按照 5000 美元 / 积分交纳罚款。
(5)企业积分公示。通过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网站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每家企业
的产量、获得的积分和积分余额等信息,不包括价格信息。

(二) 积分交易平台介绍

加州 ZEV 积分交易自由度较高,并未建立官方交易平台。ZEV 积分自由交易,政


府不干涉交易双方交易筹码、形式。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在积分管理方面所起的作用有:
通过建立网上公示平台,对 ZEV 积分及罚款等信息进行公示;管理企业积分交易账户,
完成积分划转工作;监督行业积分交易情况。目前行业存在的 Mobilis 汽车积分交易平
台是由私人建立的线上积分拍卖交易平台。迄今为止行业通过该平台进行 ZEV 积分的
交易量并未形成规模。

五、ZEV 法规实施影响

短期内新能源汽车受政策影响增势显著,中长期效果仍有待检验

(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零排放政策实施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发展。自 2011 年 1 月至 2016 年 11 月,加州


ZEV 累计销量约为 24.7 万辆。其中 2016 年 1-11 月 ZEV 销量为 6.5 万辆(3.5 万 BEV、2.9
万 PHEV、0.1 万 FCV), 较 2011 年 的 0.67 万 辆 增 长 870%。2016 年 1-11 月, 加
州共销售 183.8 万辆轻型车,ZEV 车辆占比 3.5%。加州 ZEV 汽车发展离不开较为成
熟的配套政策环境。目前有 27 项对替代燃料的鼓励政策(incentives),不仅包含对
新能源汽车购置时的直接减免税举措,还包括诸如专用车道的使用权、充电基础设施
补助等辅助手段。

157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二)积分交易成为合规主要手段

2015 年度,加州范围 ZEV 法规考核的中、大型企业共计 14 家。不合规企业共 6 家。


由于小规模企业,如特斯拉、Polaris 等并不受 ZEV 法规约束,且多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因此传统车企业并不会视这类企业为竞争对手,因此相对罚款而言,企业更倾向于选择
积分交易合规。2015 年度,6 家不合规企业均通过积分交易完成合规。涉及 ZEV 积分
划转总额 93776.6 分,仅特斯拉就转出 80227 积分,占“交易”总量的 85.6%。

附表 2-15 2015 年度加州中、大规模制造商产量及积分情况


加州中、大规模企业 2015 年产量
ZEV 积分转出 ZEV 积分转入
企业名称 乘用车与轻货加州产量
宝马 100168 - -
菲亚特克莱斯勒 176212 - 37483
福特 173976 - 35000
富士重工 62322 - 6600
通用 219062 - 76.6
本田 274145 - 7777
现代 79869 - -
捷豹路虎 12379 - -
起亚 82827 - -
马自达 46877 - 6840
梅赛德斯奔驰 80598 - -
日产 188286 6600 -
丰田 457055 6840 -
大众 105189 - -
合计 2109533 13440 93776.6

数据来源 :CARB

(三)企业合规路径的选择

为应对法规要求,部分企业应对零排放汽车政策生产“定制”车。 
加州零排放政策的实施,导致部分企业生产和售卖“小批量达标车辆”的情况。
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推出了菲亚特 500e(续航 140km)、丰田汽车公司推出了
RAV4(续航 160km)、IQ(续航 80km),仅在加州销售,其中菲亚特 500e 销售一
辆亏损 1.4 万美金。这些车辆仅仅为满足零排放政策规定而生产,产品技术性能上并
未体现出先进性。

(四) 对政府管理成本的影响

零排放政策实施一定程度增加了政府管理成本。在美国 CAFÉ 政策外实施加州零


排放政策,增加了政府管理成本。为保障政策实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组建 20 人的

158
附录

汽车法规及科学部门,专门负责接受企业报告、统计和核实数据、积分转移、惩罚、监督、
政策评估和修订等,另外 3 人专职负责加州 ZEV 推广的总体协调工作。
政策管理重叠,激化企业与管理者矛盾。虽然美国 EPA 与 NHTSA 联合发布温室
气体与燃油经济性标准,实质上对企业车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燃油经济性实质上仍
然属于单独考核,在加州区域实施 ZEV 积分比例考核额外增加了企业负担。美国汽车
制造商联盟(包含美国 12 家主要乘用车与轻型货车制造商)认为多头管理的法规给企
业造成巨大的合规压力与成本压力,建议美国政府将法规合一。

六、加州 ZEV 未来发展动态

法规执行效果与目标设定存在差距,未来销量目标实现困难

(一)各州在完成 ZEV 目标上仍面临很大挑战

2013 年,州长办公室领导的各部门联合工作小组发布了实现零排放车行动计划
(ZEV Action Plan ),提出了到 2025 年加州实现 150 万辆(包括燃料电池车和插电
电动车)零排放车保有量的规划。
截至 2016 年 11 月,从 ZEV 在各州销量情况以及完成进展来看,实现 2025 年目
标仍存在很大挑战。

附表 2-16 ZEV 销量规划与实现情况


地区 ZEV 累计销量(自 2011 年以来) 2025 年 ZEV 累计销量目标 进展
加利福尼亚 247515 1500000 16.5%
康涅狄格 4994 154000 3.2%
缅因 1184 65000 1.8%
马里兰 8080 289000 2.8%
马萨诸塞 8745 302000 2.9%
新泽西 11153 635000 1.8%
纽约 20139 843000 2.4%
俄勒冈 11077 133000 8.3%
罗德岛 862 43000 2.0%
佛蒙特 1601 35000 4.6%

数据来源 :CARB

(二)加州承诺 2050 年争取实现乘用车全部零排放

2015 年 12 月囊括 13 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 ZEV 联盟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宣布,


争取在 2050 年之前实现辖区乘用车全部零排放的目标。ZEV 联盟成员包括:德国、荷
兰、挪威、英国、纽约、加州、康涅狄格、马里兰、马萨诸塞、俄勒冈、魁北克、罗
德岛和佛蒙特。

159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附录 3 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研究
2016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持续呈爆发式增长,当年累计销量 68.40 万辆,同比
增长 69%。其中,中国市场贡献最大,销量为 31.64 万辆,同比增长 66%;美国排名第二,
销量为 16.06 万辆。这两个国家的销量之和达到 47.70 万辆,几乎占全球销量的 70%。

一、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趋势分析

(一)全球市场销量分析

从 2011 年到 2016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由 3.90 万辆迅速增长至 68.40 万


辆。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统计,2016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 68.40 万辆,
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为 24.26 万辆,同比增长 98%,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
43.94 万辆,同比增长 56%。
2016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仍以纯电动汽车为主,占比为 64%。燃料电池汽车的
销量为 2035 辆,同比增长 4.1 倍。虽然燃料电池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所占的份额
微小,但随着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氢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加大,
丰田、本田等公司在燃料汽车技术上的突破和成本上的降低,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预
计将会迅猛增加,有望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类型之一。

80.00
70.00 68.40
60.00
50.00
40.47
40.00

30.00 24.51

20.00 16.79
10.00 10.18
3.90
0.0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燃料电池 0.00 0.00 0.00 0.00 0.05 0.20

插电式 0.85 5.37 7.00 9.12 12.34 24.26

纯电动 3.05 4.81 9.79 15.39 28.08 43.94

附图 3-1 2016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数据来源:统计调研数据

从车辆类型来看,2016 年全球新能源轿车销量为 54.86 万辆,同比增长 48%, 


SUV 销量为 11.63 万辆,同比增长 3.7 倍,MPV 销量为 1.90 万辆,同比增长了 7.3 倍。
从三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所占的比例来看,SUV 的份额在 2011 年和 2012 年均低于

160
附录

0.2%,从 2013 年开始迅猛增长为 5.8%,之后持续增长至 2016 年的 17%。MPV 的


市场份额在 2011 年为 2% 左右,之后一度减少至 2015 年的 0.7%,而 2016 年又增
长接近至 3%。从 2011 年到 2016 年,SUV 所占市场份额的持续增长使得轿车所占的
市场份额从 2011 年的 97.4% 下降到 2016 年的 8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MPV(万辆) 0.09 0.34 0.38 0.33 0.26 1.90

SUV(万辆) 0.01 0.01 0.97 1.26 3.14 11.63

轿车(万辆) 3.80 9.83 15.44 22.92 37.07 54.86

附图 3-2 新能源乘用车类别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统计调研数据

(二)国家销量排名

自 2015 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大国以来,2016 年中国新


能源乘用车销量持续增长至 31.64 万辆,同比增长 66%,远超销量排名第二的美国,
挪威、英国、法国和德国位列其后。2016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增速最快的国家是比利
时,其销量同比增长超过 4 倍;紧随其后的是荷兰和德国,其销量同比增长均超过 2 倍。
唯一销量出现负增长的国家是日本,同比降低 15%。

35.00
2015年 2016年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中国 美国 挪威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瑞典 荷兰 比利时

增长率[%]: 66 40 27 193 74 224 -15 53 247 410


附图 3-3 2016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的国家及其销量增长率
数据来源:统计调研数据

161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三)企业销量排名

2016 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7.9 万辆,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最大的车企,其旗下的畅销车型为比亚迪唐、秦、e5 和 e6。排名第二的是特斯拉,其
销量为 7.49 万辆,主要受益于旗下 Model S 和 Model X 销量的攀升。宝马新能源乘
用车销量为 5.16 万辆,首次进入全球前三,其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公司整体销量的 3%,
远高于全球行业平均水平,体现了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和认可度。
2016 年 新 能 源 乘 用 车 销 量 排 名 靠 前 的 企 业 主 要 来 源 于 中 国、 美 国、 德 国 和
日本。销量进入前十的企业中有中国企业 4 家,分别为比亚迪、北汽、吉利和湖
南江南。销量进入前十的美国企业 3 家,分别为特斯拉、通用雪佛兰和福特。销
量进入前十的德国企业有 2 家,分别为宝马、大众。销量进入前十的日本企业有
1 家,为日产。

0.00 2.00 4.00 6.00 8.00

比亚迪 7.90
特斯拉 7.49
宝马 5.16
日产 4.80
北汽集团 4.08
吉利 3.90
湖南江南 3.49
通用雪佛兰 3.20
大众 3.16
福特 2.48

附图 3-4 2016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的企业


数据来源:统计调研数据

(四)车型销量排名

2016 年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冠亚军分别为日产聆风与特斯拉 Model S,两者年销


量均接近 5 万辆,远远领先其他车型。第三名是销量为 2.83 万辆的雪佛兰沃蓝达,其
后车型的销量逐渐递减至销量为 1.89 万辆的比亚迪秦。销量进入前十位的车型中共有
6 款纯电动汽车,分别为日产聆风、特斯拉 Model S、特斯拉 Model X、宝马 i3、雷诺
Zoe 和北汽 EV 系列。其余 4 款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分别为雪佛兰沃蓝达、比亚迪
唐、三菱欧蓝德 PHEV 和比亚迪秦。

162
附录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日产聆风 4.88
特斯拉Model S 4.84
雪佛兰沃蓝达 2.83
特斯拉Model X 2.83
比亚迪唐 2.65
三菱欧蓝德PHEV 2.60
宝马i3 2.48
雷诺Zoe 2.17
北汽EV系列 1.94
比亚迪秦 1.89

附图 3-5 2016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的车型


数据来源:统计调研数据

二、重点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跟踪

(一)美国

2016 年 3 月 29 日,加利福尼亚州政府规定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退税制度增加了收
入上限。 收入低于联邦贫困水平 300%的买家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时将获得 3000
美元的补助,购买纯电动汽车将获得 4000 美元的补助,购买氢燃料电池汽车将获得
6500 美元的补助。年收入超过 25 万美元的加利福尼亚买家购买混合动力车或电动汽
车汽车时不再有补助,但是购买氢燃料电池汽车仍可以获得 5000 美元的补助。

(二)韩国

自 2016 年 7 月 8 日起,韩国政府对电动车的一次性购置补贴,由 1200 万韩元


(10400 美元)增加到 1400 万韩元(12100 美元)。从 2016 年开始,电动汽车的购
置税附加费、保险费、高速公路收费和停车费也将降低。韩国政府计划到 2020 年在首
都首尔市内每两公里半径范围内布置一个快速充电站。此外,到 2020 年,全国将有 3
万个慢速充电站布置在约 4000 个公寓楼附近。

(三)德国

2016 年 5 月,德国联邦内阁正式通过决议,开始实施电动汽车补贴、减免税款等
一系列政策补贴。按照规定,自 2016 年 5 月 18 日起,在德国购买纯电动车的车主将
得到 4000 欧元补贴,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车主将得到高达 3000 欧元的补贴。补
贴费用将由政府和汽车制造商分摊,共计 12 亿欧元,采取“先到先得”原则,补贴发
完为止。该政策于 2016 年 7 月 1 日正式生效。

163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不过德国的补贴政策只针对 60000 欧元售价以内的汽车,且 12 亿欧元中的 3 亿


欧元用于建设电动车充电设施,充电设施将覆盖主干道沿线的加油站和停车场,以及
购物中心、体育场等地。1 亿欧元用于政府部门采购。补贴措施最晚持续到 2019 年
6 月 30 日。个人、公司、基金、社团和协会均可申请补贴。此外,从 2016 年 1 月到
2020 年 12 月之间购买的新车,免 5 年机动车税。

(四)法国

自 2017 年 1 月 1 日起,购买电动汽车的补贴从 2016 年的 6300 欧降至 6000 欧,


但是作为补偿,报废车龄 10 年以上的柴油车的奖金从 2016 年的 3700 欧增至 4000 欧
元。购买排量在 21g/km 至 60g/km 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可享优惠 1000 欧元,对于不
可充电式的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则取消。

(五)英国

2015 年英国交通部宣布对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政策将延续到 2018 年 8 月。补贴


具体规定如下:英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费用分了等级。政策规定,购买二氧化碳排
放量低于 50g/km 及电动模式下续航里程高于 70 英里的电动车及混合动力车可享受零
售价 35% 的补贴,补贴上额为 4500 英镑;电动模式下续航里程少于 70 英里以及二
氧化碳排放量在 50g/km 至 75g/km 之间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如果零售价小于 60000
英镑,可享受零售价 35% 的补贴,补贴上额为 2500 英镑。

(六)挪威

挪威政府决定:新能源汽车的免税激励政策将持续到 2017 年底。自 2018 年 1 月开始,


新能源汽车车主需要交一半的道路使用费用,从 2020 年开始需要交付全部的道路使用费。
电动汽车的免增值税政策将于 2018 年结束,到时会以一种新的方案取代。2016 年 3 月
挪威交通部决定:自 2017 年 1 月 1 日起,零排放汽车公共停车场免费停车政策废除,
但允许市政府在市政停车场引入电动和氢动力汽车的免收费政策。2016 年 9 月,博德市
和特罗姆瑟市市政府规定新能源汽车在市内停车场需进行付款停车,但在城市中心外免
费停车; 奥斯陆、曼德勒和德拉门市决定继续执行零排放车辆免费停车政策。

三、国外重点企业新能源汽车发展分析

(一)特斯拉有限公司——专注于纯电动汽车,积极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和太阳
能驱动技术。

特斯拉汽车公司成立于 2013 年,致力于用最具创新力的技术,加速可持续交通

164
附录

的发展。特斯拉以推出高性能、长续航里程的纯电动汽车为宗旨,并通过共享特斯拉
专利来鼓励其它汽车公司采用共同的标准。特斯拉定位高端,始终聚焦纯电动领域,
产品策略逐渐向中低端市场延伸,目标市场是本国市场起步,全球并重,目前产品已
销售到 40 多个国家。特斯拉现有量产车型主要为 Model S 和 Model X 分别定位于轿
车和 SUV。其第三款量产车型 Model 3 将于 2017 年底上市,Model 3 的定位要低于
Model S,所以车身尺寸比 Model S 小 20%,售价为 3.5 万美元。
2016 年特斯拉畅销的主要车型为 Model S 和 Model X。2016 年 Model S 的全球
销量为 4.75 万辆,销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和地区为:美国 3.02 万辆,欧盟 0.93 万辆和
中国 0.63 万辆。Model X 的全球销量为 2.73 万辆,销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和地区为:
美国 1.96 万辆,中国 0.41 万辆和欧盟 0.29 万辆。

附表 3-1 特斯拉纯电动汽车代表车型概况
纯电动汽车代表车型 车型概况

车型名称:Model S
电池容量(kWh):70-100
行驶里程(km):390-539
0-100 km/h 加速时间 (s):2.4-5.8

车型名称:Model X
电池容量(kWh):60-90
行驶里程(km):355-489
0-100 km/h 加速时间 (s):3.4-6.2

车型名称:Model 3
行驶里程(km):346
0-100 km/h 加速时间 (s):<6

数据来源:统计调研数据

特斯拉创办之初业务范围主要覆盖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和运营,收购 Solar City 后,业务领域开始拓展到太阳能发电及家庭能源存储领域。同
时,特斯拉也于 2017 年 2 月正式由特斯拉汽车公司 (Tesla Motors) 更名为特斯拉有限
公司 (Tesla Inc.),标志着其从一家单纯的汽车公司转变为一家覆盖新能源生产 - 储存 -
消费一条龙的全产业链能源公司。2016 年 7 月特斯拉发布第二个十年计划,可概括为
四点:1、推出高效太阳能电池板 , 实现清洁能源规模效应;2、扩充产品线 , 实现紧凑
型 SUV、皮卡、重卡、客车全产品线布局;3、完善自动驾驶技术;4、构建汽车租赁
共享网络。

165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二)日产汽车公司——坚持纯电动汽车路线。

日产作为日本的三大汽车制造商之一,受限于本土能源的短缺,对新能源汽车的
投入和研发尤为重视。日产自 2006 年开始推广电动汽车,并且陆续推出了日产聆风、
电动版 NV200 等电动车型。日产一直坚持电动汽车路线,并表示将扩充旗下的新能源
汽车产品线,加速绿色环保科技的研发,到 2020 年旗下将有超过 20% 的车辆实现零
排放的目标。此外,雷诺 - 日产联盟一直都在积极的倡导发展零排放技术,为了加强
对这一技术的开展,雷诺 - 日产联盟将与三菱汽车共同合作并打造出成本更低、更加
环保的共享平台。雷诺 - 日产联盟表示雷诺、日产、三菱三大汽车品牌未来将共享平
台打造纯电动车型。此举有望进一步降低三个品牌对于电动汽车的研发成本,提升市
场竞争力。
日产聆风是日产汽车所研发及生产的一款紧凑型 5 门掀背式纯电动汽车,于
2010 年 12 月起在日本和美国市场销售,之后于 2011 年在欧洲各国和加拿大市场销售,
并于 2012 年在全球范围内销售。截止 2016 年 12 月,Nissan Leaf 已在全球 46 个国
家和地区销售,累积销量超过 25 万辆,是目前全球最畅销的纯电动汽车。在过去的
五年中,日产聆风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增加新功能,同时包括电池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
和发展,另外车内的信息娱乐平台也逐渐完善。在 2016 款的全新聆风 SV 和 SL 两款
新车中,将电池容量从 24kWh 进一步扩大到了 30kWh,总续航里程达到了 270 公里。
2016 年,日产聆风的全球销量为 4.92 万辆,销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和地区为:欧
盟 1.78 万辆,日本 1.48 万辆和美国 1.40 万辆。

附表 3-2 日产纯电动汽车代表车型概况
纯电动汽车代表车型 车型概况

车型名称:日产聆风
电池容量 (kWh):24-30
行驶里程(km):190-270
0-100 km/h 加速时间 (s):9.9

数据来源:统计调研数据

(三)丰田汽车公司——以混合动力技术为基础,推动插电式、纯电动和氢燃
料电池技术发展。

丰田多年来致力于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采取了三步走的战略:混合动力、插电
式和氢燃料电池。丰田于 1997 年 12 月推出了全球第一款量产混合动力轿车 Prius。以
Prius 车型为代表的混合动力技术方案,为全世界混合动力汽车产品树立了技术标杆,
截止 2016 年 12 月,丰田已经在全球卖出了近 1000 万辆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并于 2014 年 12 月推出世界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轿车 Mirai。

166
附录

附表 3-3 丰田新能源汽车代表车型概况
技术类型 主力车型 车型概况

车型名称:丰田 Prius
混合动力 纯电行驶里程(km):23
0-100 km/h 加速时间(s):10.5

车型名称:丰田 RAV4
电池容量(kWh):27
纯电动
行驶里程(km):193
0-100 km/h 加速时间(s):7

车型名称:丰田 Mirai
燃料电池 行驶里程(km):502
0-100 km/h 加速时间(s):9

数据来源:统计调研数据

2015 年,丰田发布了环境挑战 2050 全球战略,主要是面向未来的、以汽车企业


为中心,立足整个行业乃至整体社会生活形态的环境发展计划。这份规划提出了有关未
来环境事业的六个挑战:分别是汽车 CO2 尾气零排放、汽车生产周期 CO2 零排放、工
厂生产零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最小化、构建可循环的社会体系、建立和谐自然的未来
社会。战略中明确指出,从节能和燃料多样化对策的观点出发,以混合动力技术为核心,
推动燃料电池技术等新一代汽车技术开发并加快普及速度。丰田将企业未来规划分为短
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短期目标是提高内燃机燃效,扩充混合动力车型;中期目标
是加快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长期目标是在 2050 年消除发动机车型,使混合动力
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型占总销量的七成,燃料电池车和纯电动汽车占三成。
按丰田计划,2020 年以后丰田燃料电池车在全球的年销量达到 3 万辆以上,在日
本的月销量至少达到 1000 辆,年销量至少达到 1 万千辆以上;在燃料电池巴士方面,
于 2016 年开始以东京为中心引进燃料电池巴士,为 2020 年东京奥运会及残奥会预备 
100 多辆燃料电池巴士;在混合动力车销量方面,2020 年以前,全球年销量达到 150
万辆,累计销量达到 1500 万辆;此外,2020 年全球新车平均行驶过程中 CO2 排放量
相较于 2010 年削减 22% 以上。

(四)宝马集团——互联驾驶技术、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技术
共同发展。

宝马旗下新能源产品主要有三款车型,宝马 i3、i8 和 X5。2016 年,宝马新能源汽


车全球累计销量超过 10 万辆,2017 年宝马集团为新能源车定下了第二个 10 万辆的目标。
同时宝马集团不仅将加快新能源车型的配套设施建设,而且还不断增加并完善各级别车
型的阵容。宝马集团在 2016 年的财务报告中表示未来宝马集团将沿着“自动化、互联化、
电气化和共享化”的路线继续发展,逐渐向豪华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宝马集团表示纯
电动 MINI 和 BMW X3 将标志宝马集团电动化战略第二个阶段的开始。2018 年年底之前
将推出 40 款全新及升级的新能源汽车,其中包括宝马品牌、Mini 和劳斯莱斯品牌。2020

167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2017)

年之前,宝马所有车系都具备电动选项。2021 年将推出一款续航里程较短的燃料电池车,
在 2025 年之前将全球电动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销量比例提升到 15% 至 25%。

附表 3-4 宝马新能源汽车代表车型概况
技术类型 代表车型 车型概况
车型名称:BWM i3
电池容量(kWh):22-33
纯电动
行驶里程(km):130-240
0-60mph 加速时间(s):7.0
车型名称:BWM i8
电池容量(kWh):7.1
插电式混合动力
纯电动行驶里程(km):37
0-100 km/h 加速时间(s):4.4

数据来源:统计调研数据

(五)通用汽车公司——纯电动、增程式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同步发展。

通用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储备只有 4 款车。两款纯电动汽车是雪佛兰 Spark EV


和概念车 Bolt。其中 Spark EV 于 2013 年在美国上市,其动力电池是采购 A123 公司,
续驶里程是 132 公里。由于 A123 公司破产并被中国万向集团收购,通用于 2014 年对 
Spark EV 进行了升级,改用韩国 LG 的电池。2015 北美国际车展上,通用发布了另外
一款全新纯电动概念车 Bolt,预计售价 3 万美元,续航里程提升到 320 公里,将直接
挑战特斯拉 Model 3。另外通用还有两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2013 年上市的凯迪拉
克 ELR 和全新的雪佛兰 Volt。
通用汽车于 2016 年将动力总成部门更名为全球驱动系统部门,加强驱动系统开发,
其中新能源成为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按照规划,未来五年将推出不少于 10 款混合动力
车型,完成从混合动力、增程式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到纯电动的全系列新能源
产品的覆盖。到 2020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每年将超过 10 万辆,累计占到总销量的 5%。

附表 3-5 通用集团新能源代表车型
技术类型 代表车型 车型概况
车型名称:雪佛兰 Spark EV
电池容量(kWh):19
行驶里程(km):132
0-60 mph 加速时间(s):7.9
纯电动
车型名称:雪佛兰 Bolt
电池容量(kWh):60
行驶里程(km):520
0-60 mph 加速时间(s):<7
车型名称:雪佛兰 Volt
电动容量(kWh):18.4
混合动力
纯电行驶里程(km):85
0-60 mph 加速时间(s):7.5

数据来源:统计调研数据

168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 (2017)
汽车发展研究报告
(2017)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Energy-saving
and New Energy Vehicle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Energy-saving
and New Energy Vehicle

研究单位: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
Research Center(CATARC)

支持单位: 美国能源基金会
Energy Foundation
2017年10月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