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第 41 卷 第 5 期 哈尔滨学院学报 Vol. 41 No. 5

2020 年 5 月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May 2020

[文章编号]1004—5856( 2020) 05—0067—03

“越少 ,就越多 ”
——— 以接受美学的视角透视《雨中的猫 》

黄爱玲

(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黄山 245000)

[摘 要]海明威在创作中一贯遵循美国建筑师罗德维希提出的“越少,就越多”原则。在某种意义
上,这一原则与接受美学的核心思想有相通之处,只不过海明威是从作家的角度重视文学的创作和欣
赏,而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中心,重视读者的审美体验。海明威的代表作《雨中的猫》就因视角独特,意
蕴深邃,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接受欲望,不断满足并超越了读者的期待视野,显示了短小精悍的作品背后
独具匠心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雨中的猫》; 接受美学; 召唤结构; 期待视野
[中图分类号]I712. 07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 3969 / j. issn. 1004 - 5856. 2020. 05. 016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 对作品中心论和单纯的作家研究,强调文学总
现代著名小说家,他的作品看似笔调轻松、潇洒 体动态过程的研究,重视读者的接受和积极参
[1]( P112)
自然,实则观察锐利、思想深刻,成为西方文学 与”, 认为没有经过读者阅读的文本只是
画廊中一道独特的景观,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一堆白纸黑字,如同没有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建筑师罗德维希的 就不能成为商品一样,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
名言“越 少,就 越 多 ”开 始 影 响 并 改 变 着 海 明 中才能产生。
威。创作中,他删除那些没有必要的情节,修剪 在此基础上,接受美学代表人物伊塞尔提
作品语言,突出人物性格,使作品越来越趋于精 出了“召唤结构 ”的概念。 所谓召唤结构是文
练。其短篇小说《雨中的猫 》就因视角独特、语 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与空白而促使读者去寻找意
言简洁、内涵丰富,被认为是这一理论应用于写 义的文本结构。 他认为,“文学作品只是为读
作的典范。而接受美学是当代文艺学领域中一 者提供了一个图式或骨架,其中留下了许多未
个重要的文艺思潮,在某种意义上,这一思想与 定点和空白要读者自己去填补。”
[2]( P356)
可见,
“越少,就越多 ”的创作原则有相通之处,只不 与召唤结构联系最紧密的要素就是空白和未定
过海明威是从作家的角度强调文学的创作和欣 点。这些空白和未定点就暗示或隐藏在情节、
赏,接受美学则是把接受者从客体转为主体 ,重 线索、语言、结构等各个方面,它们具有很强的
视读者与作品之间的深度对话。故本文尝试以 艺术魔力,召唤着读者去想象、创造和构建,去
接受美学的视角,从召唤结构、期待视野及意义 填补文本的意义,从而挖掘出作者隐藏在文字
的不确定三个方面,来透视小说《雨中的猫 》的 背后的深刻内涵。
迷人风采。 小说《雨中的猫 》讲述的是在意大利的一
家旅馆里,一对美国夫妇同旅馆主人、女佣之间
一、召唤结构与未知的空白
发生的几乎没有什么故事的故事,只是通过一
接受美学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的德 只猫,把这些毫不相干的人联系在一起。 夫妇
国,是当时一种令人瞩目的文学思潮。 它“反 俩在旅馆里无所事事,丈夫看着书,妻子无聊地

[收稿日期]2019 - 08 - 16
[作者简介]黄爱玲( 1978—) ,女,安徽黄山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68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 年

眺望窗外,看到雨中有一只猫,就想捉住它,但 德国美学家伊瑟尔认为: “在文学作品的


没抓到。回房后,开始唠叨不停,终于引得丈夫 写作过程中,作者头脑里始终有一个‘隐在的
不耐烦。最后,旅馆老板派女佣送来了另一只 读者’,写作过程便是向这个隐在的读者叙述
大猫,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故事并与其对话的过程。 因此,读者的作用已
[4]( P78)
小说只有两千多字,若浮光掠影地看,你根 经蕴含在文本的结构之中。” 任何阅读都
本不能体会到它的妙处。然而,掠过表面,潜入 是怀着某种期待视野而进行的,读者从读小说
“海底”,你就会发现这篇小说意蕴无穷、意味 的那一刻便下意识地对“中间 ”和“结局 ”进行
深长。 倚 窗 眺 望 的 无 所 事 事 的 妻 子、旅 馆 外 预测。如果作品与期待完全一致,这样的小说
“空荡荡”的广场、“闪闪发光的青铜纪念碑 ”、 则缺乏艺术魅力; 反之,如果读者的期待视野在
被雨水肆意冲刷着的棕榈树,以及“一路上碰 阅读中不断被打破,那么,读者则获得超越期待
到的他们都不认识 ”的陌生人 …… 这些看似与 视野的神奇艺术空间,这部小说就具有较高的
故事没有什么关系的描写,形成了一个又一个 审美价值。 总之,“任何文学阅读都是对本文
表层意义上的空白点,好似“一种寻求连接缺 的一种期待,但各种期待几乎从来不曾在真的
乏的无言邀请”,吸引读者继续往下读,直至潜 文学文本中实现,否则就是一种缺陷,好的文学
入“冰山”底部, 才能真正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 文本在唤起读者期待的同时更应否定它、打破
[5]( P296)
20 世纪 20 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 它,而不是去证实它、实现它。”
束。参加过一战的海明威,在目睹了战争中人 小说《雨中的猫 》便是这样的作品。 初看
无意义、无价值的死亡后,意识到这是“地球上 题目时,你以为这是一篇关于一只猫的故事 ,读
前所未有的最大规模、最凶残、指挥最糟糕的屠 着读着,你又会猜测妻子为什么要抓那只雨中
杀”。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海明威,同当时许 的猫,猫会被逮住吗? 读到最后,你又疑惑了,
多美国青年一样,美好理想彻底破灭,人生价值 猫莫名其妙地没有了,夫妻又在吵架,情节已经
感丧失,取而代之的是无所不在的悲观和虚无 无法再进行下去了,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 故
之感。小说中,“空 荡 荡 ”的 广 场、“陌 生 的 面 事的结尾完全超出你的想象。海明威就是以一
孔”无不象征着人们内心的空虚,“在雨中闪闪 种突破传统的全新姿态,将读者原有的期待视
发亮的”战争纪念碑更在暗示着他们心中永远 野彻底打破。 在阅读中,当这种期待不断被打
挥之不去的战争阴霾,雨水的洗涤似乎让战争 破,读者也就融入到作品中去,产生阅读和探究
的伤痛触目惊心。 的兴趣,从而真正理解作品。原来,作者哪里是
再从整个故事的发展来看,这位妻子看到 在讲猫的故事,他只是巧妙地以一只雨中的猫
猫的反应是“我要下去捉那只猫 ”,当她发现猫 为线索,展开一对夫妻的日常对话,反映一战后
已经不在时,“突然感到大失所望 ”,并自言自 人们精神空虚的普遍状态。 站在窗边的妻子,
语: “我多么想要那只猫。”“我不知道我干嘛想 百无聊赖,一只蜷缩在雨中的猫悄然进入她的
要那只猫。我要那只可怜的猫。做一只待在雨 视野,并成为她眼中唯一的“风景 ”,成为她最
里的猫,可不是什么有趣的事儿。”雨中这只可 大的精神寄托。而对她视若无睹的丈夫则选择
怜的猫不正是这位孤寂妻子的绝好写照,而这 逃避生活,在书中寻求慰藉,仿佛什么事都与自
些不着边际的话,不正折射出战后的美国年青 己无关,什么事都不是自己的事。 海明威正是
人心灵的空虚与苦闷。 作为“迷惘一代 ”作家 凭借“陌生化”的艺术手法,不断满足又不断打
的领军人物,海明威正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 破超越读者的期待视野,引领读者完成了一次
利的笔锋,言尽而意无穷地描绘出了战后失去 又一次奇妙的心灵之旅,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
理想的年轻一代的精神困境。 体验和审美愉悦。

二、期待视野的打破与重建 三、读者的参与和创造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另一个非常重要 在召唤结构和期待视野之间,最重要最活
的概念,最先由接受美学家姚斯提出,主要“指 跃的因素是人,因此,阅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归
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 根结底都应该是人,是读者。从某种程度来说,
期待,这种期待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界域 ,此界域 读者如同作者一样创造了文本,没有读者就没
[3]( P289)
圈定了理解之可能的限度”。 读者的期待 有文本。读者绝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而应该
视野是文学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文学活动 主动参与和创造,是调动各种经验,通过自己的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作家的创作。 作 想象去填补空白、连接空缺,这也是接受美学最
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如果不考虑读者的期待 基本的特征。 只有这样,作品才能不断被丰富
视野,盲目创作,其作品必然被读者拒绝接受, 和充实,展示其价值和生命。
最终成为一堆废纸。 纵观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往往都会
第5 期 黄爱玲: “越少,就越多” 69

引起不同时代的读者不同的阐释。 而且,由于 的是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


每个读者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阅读作品时产 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
[6]( P26)
生的情感也不同,文学阐释意义也必然不同。 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一部作品的潜在意义不会也不可能为某一时
代的读者所穷尽,只有在不断发展的接受过程 四、结语
[1]( P341)
中才能逐步为读者所发掘。” 鲁迅先生当 接受美学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种理论,它
年评《红楼梦》时曾说道: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 指出了文本中召唤结构和读者期待视野的双向
的眼光而有种种: 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 互动关系,强调了接受过程中读者对文本的创
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 造性解读。本文以此为视角透视《雨中的猫 》,
看见宫闱秘事……”。 并非忽略文学创作和作品本体研究的重要性,
对《雨中的猫 》的解读也是这样。 小说描 只是从新的角度,即以前一直被忽略的读者这
写的只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但作者却以 一角度,来重新审视作品。
简练的语言使读者进行创造性阅读,从而赋予 海明威以点石成金的圣手,将一个简单的
这部作品各种不同的主题。有的认为该小说刻 故事写得如此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就像“一座
画的是一个“孤独无助的女人 ”形象。 所以,如 漂浮在海 面 上 的 冰 山 ”,其 在 水 下 的“八 分 之
果把作品的标题改为“一个寂寞的美国女人 ” 七”的巨大隐晦部分,需要读者加以无尽的解
虽直露了一点,但却更切题。 也有观点认为, 读和体味,才能挖掘出作品精神价值与深远涵
“死亡才是故事的主题。 在故事里,它既是婚 义。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小说确实是“越少,
姻的死亡( 夫妻关系不和 ) ,也是人类友谊的死 就越多”,这也正是《雨中的猫》的魅力之所在。
亡( 夫妻与他人隔绝) 和生命本身的死亡 ( 战争 [参 考 文 献]
纪念碑的象征意义) 。”还有观点认为,《雨中的 [1]胡经之,王岳川. 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 北京: 北
猫》反映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得不到尊重和关 京大学出版社, 1994.
爱,提出反抗,试图寻找出路,这是“鞭挞男权 [2]刘象愚. 外国文论简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
思想,关注女性意识 ”的作品。 甚至有人认为 社, 2005.
[3]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 上海: 华东师范大
小说中充满孩子气的美国妻子是以海明威第一
学出版社, 1997.
任妻子哈德莉为原型,文中夫妻间的隔阂与不
[4]伊瑟尔. 隐含的读者[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理解暗示了海明威当时对婚姻的无奈 。正是这 1974.
些不同的主题诠释赋予了这篇故事无尽的内 [5]伊 瑟 尔. 阅 读 行 为[M]. 长 沙: 湖 南 文 艺 出 版 社,
涵,使得小说始终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风采 。 1991.
在这种意义上,文学作品就如美学大师姚 [6]姚斯. 接受美学和接受理论[M]. 沈阳: 辽宁人民出
斯说的那样,“一部文学作品,它不是一尊纪念 版社, 1987.
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 它更多
责任编辑: 张 庆

“The Less,the More”


———A Study of “The Cat in the Rai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HUANG Ai-ling
( Huang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uangshan 245000,China)
Abstract: Hemingway always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the less,the more”that put for-
ward by Rod Vehid,an American architect. In a sense,this principle has something in com-
mon with the core idea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Hemingway only paid attention to literary
creation and apprec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riter,while reception aesthetics focu-
ses on the reader and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the reader. “The
Cat in the Rain”,Hemingway’s representative work,has fully aroused the readers’desire
for acceptance,constantly met and exceeded the readers’expectation vision,and displayed
the unique artistic charm behind the short and tough work because of its unique perspective
and profound meaning.
Key words: “The Cat in the Rain”; reception aesthetics; summoning structure; horizon
of expectations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