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摘自于凌波居士之「第四講 識變 —— 八識三能變」

一、 釋難破執——由假說我法,有種種相轉。

唯識三十頌的主旨,在於說明心識之外,沒有固定的實我,也沒有固定的實法。但是在
這世界上,明明有圓顱方趾的「我相」,和蕓蕓眾生;也明明有山河大地,房舍器物的[法相」,
一定說沒有我、法,如何能使世人信服呢?於是世親菩薩,假借外人質疑之詞,來說明萬法
唯識的妙理。外人質問曰:

[如果照你們唯識家所說, 「萬法唯識,識外無法」,為什麼世人皆說有我有法呢?縱然
世人迷昧,說的不對,可是在你們覺悟的聖教中,不是也說菩薩、聲聞等的我,和四諦、五
蘊等的法呢?]

外人這一問,問的非常尖銳。如果說有我相法相,唯識義就不能成立;如果說萬法唯識,
就不該說我相法相。準此以論,唯識家的言論犯了兩種相違的過失:一者,世人皆說有我有
法,你們唯識家說無我無法,就犯了「世間相違過」;二者,你們唯識家說萬法唯識,而聖
教中又說我相法相,就犯了「聖教相違過」。唯識家怎麼回答呢?他用兩句話回答:「由假說
我法,有種種相轉。]

於此,我們先來探討什麼叫做我,什麼叫做法。 「我」,梵名 Atman、 音譯阿特曼,原意


為「呼吸」,引伸為生命、自己、自我、自性等。這是印度婆羅門教,自四吠陀時代以來使
用的名詞。此我有四義,即一者恒常存在 (常); 二者獨一個體——不是集合體 (一); 三
者中心之所有主 (主); 支配一切 (宰) ,所以稱我者,有常、一、主宰之義。梵書時代,
婆羅門教以 「梵」為宇宙最高原理,以我為為個人生命原理,有「梵我一如]之說,此即佛
教經典中所破的「神我」。本來,「我」只是五蘊諸法,因緣和合的集合體,何嘗有一個恒、
一、主宰的實我呢。

法者, 「軌持」義,軌者「軌生物解」,持者「任持自性」。<成唯識論> 卷一曰 :[法


謂軌持,軌者軌范可生物解; 持謂任持,不捨自相。」 簡單的說,我人的見聞覺知作用,
對於任何一事一物,都會於那事物上起一種見解,即是軌生物解;世間任何事物,皆有它特
別的體性,我們對於它所起的見解,無論是對是錯,而它本身的體性,任運攝持,而不失不
變,即是任持自性。以上所說的,是狹義的法。至於廣義的法,是通於一切的意思。舉凡世
間一切,有形的、無形的,真實的、虛妄的,精神的、物質的,事物其物的、道理其理的,
林林總總,統稱之曰 「法」,故佛典上常用「一切法」、
「諸法」、「萬法」等辭彙來表達宇宙
萬有。

至於 「假」,是假託義,非真實義。成唯識論述記上,以「兩重二假」來解釋這個假字。
即一重是無體隨情假,有體施設假;一重是以無依有假,以義依體假。分述如下:

(一) 無體隨情假:宇宙萬有,都是因緣和合而生起存在,本來沒有實我實法的自體。
不過在世人迷情的見解上,認為有實在的我,實我的法。其實這是我人執見上迷謬的見解,
不是諸法的本相。不過佛陀為了說法的方便,隨順世情,假借我法兩字,來顯示所說的法體,
這叫做無體隨情假。

(二) 有體施設假:聖教所說的佛、菩薩、聲聞——我,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法,
雖然一一都有它的法體,但法體是沒有名字的,不過假為施設,安立一個名字。而名字並不
能代表其所指的法體,這叫有體施設假。

以上兩種我法,前者是世間的迷情妄執,後者是佛陀的隨緣假設,都是沒有實體的。

(三) 以無依有假:世人所執的我法,只是假名,沒有實體,而其迷執的心,卻是有體
的。所以對於無體的我法說它是假,而它寄託在有體能變的心識上,假能迷的妄情而說我法,
所以稱為以無依有假。

(四) 以義依體假:義是義用,聖教所說的我法,是依於法體之義,假說我法。例如我
人的身體,在一期生命期間,心識上的種種活動,看起來似乎有一個主宰的作用,發號施令,
支配一切,似乎是我的意義;另一方面,在各種塵境上,使我們生起見聞覺知的了別作用,
而那法體上又能任持其自性而不失,似乎是法的意義。

因為法體有此意義和作用,假說我法,這叫以義依體假。

以上二假,一是隨妄情的迷解假說世間我法,一是隨法體的義用假說聖敖我法。總結來
說,我法二字,只是名言假設,只有假名,沒有實體,佛菩薩為說法度生,假借名言,來施
其教化,這就是「由假說我法」。

[有種種相轉」 ,相即相狀,轉是生起。我相法法相,品類繁多,以其非一,故說種種,
以上為第一主題的解釋。

-------------------------------- 待續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