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着眼当下,面向未来——马来西亚华小华文教育展望”研讨会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郭史光宏
(柔佛笨珍南马小学语文教师)

日本教育学博士石井勋曾说:“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从阅
读书籍开始。”由此可见,阅读是教育的核心。那么,学校在这方面该扮演什么角色?美
国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 (Jim Trelease) 主张:“学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出终
身的阅读者——在毕业后的人生中仍坚持阅读与学习。”1中国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
教授也认为: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是一个学校主要的教育任务2。

我们的学校教育,完成了这项任务吗?

问题的提出: 我们的学校教育,培育出爱阅读的孩子了吗?

现况的反思: 1. 除了课本和作业,多数课堂并未引入其他儿童文学作品。学校图书馆
的藏书,往往以知识性与教训性读物为主,少见优秀的经典儿童文学作
品。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阅读兴趣缺缺。

2. 学校过度重视考试,走向应试教育歧途,学生的时间被繁杂琐碎的作
业与练习占据,缺乏充足的自由阅读时间。课外阅读普遍上被忽视,沦
为课本学习和作业练习之后,可有可无的“鸡肋”。

3. 缺乏师长引领,许多学生只能停留在“轻阅读”之中。漫画、流行小
说等通俗读物成了他们的首选,甚至唯一读物。久而久之,他们读不下
文学性较强的优秀作品,阅读能力无法进一步提升,阅读品味愈趋单调
低下,也许从此自绝于世界经典文学殿堂之外。

问题的延伸: 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懂得阅读,进而培养起阅读的习惯?

接着,我将以“钱伯斯阅读循环圈”为论述主轴,辅以本身的实践与思考,提出我的
课外阅读推广建议。

1
吉姆·崔利斯著,沙永玲、麦倩宜、麦奇美译,《朗读手册》,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2
朱永新《我的阅读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
“着眼当下,面向未来——马来西亚华小华文教育展望”研讨会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钱伯斯阅读循环圈(Aiden Chambers : The Reading Circle)

曾获国际安徒生奖的英国青少年文学家,同时也是知名儿童阅读专家的艾登·钱伯斯
于1991年出版的《打造儿童阅读环境》3中,提出了备受瞩目的“阅读循环圈”理论。此
循环圈由三个环节组成:“选书——阅读——回应”。正如循环圈所示,一本好书,一段
愉快的阅读经验,将为读者开启下一段阅读旅程,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乍看之下,循环圈似乎只描绘出一个人人皆懂的常识,无甚实际意义,其实不然。
“阅读循环圈”理论的意义,不在于揭示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过程,而在于提炼其中重点
环节,让阅读的培养有迹可寻。

钱伯斯阅读循环圈

一、选书

‚学校或教室书库提供多样的书籍,并且介绍给不同语文需求的学
生是非常重要的事,我们永远也无法预测哪一本书会成为某个孩子的全
垒打书。‛

——美国教育学者史蒂芬·克拉申教授(Stephen D.Krashen)

3
艾登·钱伯斯著,许慧贞、蔡宜容译,《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南海出版公司,2007.

2
“着眼当下,面向未来——马来西亚华小华文教育展望”研讨会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阅读活动,从选书开始。一般来说,若儿童并非来自书香之家,家长又不具备选书买
书的能力,学校就成了儿童的主要阅读资源。因此,学校首先得拥有一批适合儿童阅读,
且类型丰富的藏书,让儿童与书的相遇成为可能。

学校的藏书该同时往“量”和“质”两个方面追求。

“量”方面,学校藏书应尽可能涵盖各类读物,以符合不同的学生需要,包括诗歌、
神话、传说、故事、小说、绘本、科普、杂志、报章、参考书及视听材料等,让学生各取
所需,在书海中发现自己的兴趣。许多儿童之所以不爱阅读,其实只是还没遇上能点燃自
己阅读热情的书,即崔利斯指的“全垒打书”。一次美好的阅读经验,一本“全垒打书”,
可以造就一个爱书人。 “全垒打书”大多和个人的爱好与兴趣有关。为此,书种多样化
的藏书,将提高学生遇上自己的“全垒打书”的机率,自此踏上阅读之路。

“质”方面,学校可从“迎合”与“引领”两方面着手。学校的藏书首先得吸引儿童,
贴近儿童,让儿童乐读、爱读。一般上,这类迎合儿童口味的图书较通俗,文学性相对较
低,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也不高。尽管如此,这类图书却还是不能被丢弃的。根据美国克拉
申教授的研究4,许多儿童的“全垒打书”都出自这类通俗作品。然而,仅仅“迎合”还
不够,学校还得扮演“引领”的角色。除了通俗性图书,学校还得备有经典、优秀、备受
各界赞誉的好书。唯有这类真正的好书,能打开儿童的阅读视野、提高儿童的阅读境界,
让他们的阅读品味与能力得到质的飞跃,真正步入阅读的殿堂,成为优秀的终身阅读者。

我的实践与思考:

2009 年,有感儿童阅读推广的重要,我与师范学院一班同学集思广益,策划了第
一届儿童阅读营。至 2014 年,儿童阅读营已迈入第六届。从参与的营员与工委人数和
营后的反馈来看,儿童阅读营发挥了一定效果,口碑颇佳。2010 年,《星洲日报·活
力副刊》以两大版篇幅,报道第一届儿童阅读营;2013 年,《中国报》与《星洲日
报》更特派记者,全程采访第五届儿童阅读营,进行专题报道。

经过四年探索,无论在目标设定、活动安排或图书选择,儿童阅读营都已日趋成
熟。为了因应营员在阅读培养上的不同需求,也为了让儿童阅读推广工作进行得更有
效,我们将儿童阅读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阶、进阶与高阶。

4
斯蒂芬·克拉申著,李玉梅译,《阅读的力量》,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

3
“着眼当下,面向未来——马来西亚华小华文教育展望”研讨会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初阶儿童阅读营以培养兴趣、点燃热情、开拓视野为目标。我们以‚作品导读
会‛为主要活动形式,向营员介绍各种不同类型的好书。这些好书以较通俗易读、篇
幅较短的作品为主。积累了四年经验,我们依据自己的鉴赏能力与营员的反馈信息,
推出了《‚翻开一本书,打开一个世界‛初阶儿童阅读营推荐书目》(参见附录
一)。

此书目分高、中、低三个年段,各别列出 50 至 60 本精选儿童文学作品。‚量‛
上,尽可能涵盖各种不同类型,如: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幻想文学、动物文学、科
学文艺等。‚质‛上,务求既迎合阅读初学者口味,又不流于低俗。

随着初阶儿童阅读营模式的成熟,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自 2014 年起,开始与各


教育单位合作,在全马各地联办初阶儿童阅读营,获得了不俗反响。仅一年时间,我
们筹办了 8 场儿童阅读营,联办单位包括:关丹公民华小、关丹林明华小、社区关怀
工作室、劳勿新巴力华小、麻坡辅南华小、槟城北海佛教会、吉打吉华 H 校和文德甲
姚贞暖华小。其中多所学校因见到学生的改变,要求来年继续开办儿童阅读营,购入
更多优秀的儿童文学读物。

儿童阅读营作为实验基地,提供了儿童阅读推广方法的探索平台。许多阅读营工
委在营会结束后,将优质的儿童文学作品带到了各自的学校与班级,推荐给学生,很
受欢迎,叫人鼓舞。他们也应用‚作品导读会‛的方式,在课堂上向学生导读作品,
同样反应热烈。由此可见,儿童阅读营的成果,值得广大教师关注与借鉴。

除了儿童阅读营,我们还可善用日常的课文阅读教学。近年,我尝试配合课文的
阅读教学,适当引入课外资源,开展‚一篇带多篇,课内带课外‛延伸主题阅读。在
三年级学生学习了第六单元课文《去年的树》后,开展了‚新美南吉作品‛的主题阅
读,组织学生在课后延伸阅读新美南吉的其他作品(《小和尚念经》、《糖块儿》、
《竹笋的故事》、《猴子和武士》)。在四年级第十五单元课文《拜访吉胆岛》的教
学后,开展了‚景点说明文‛的主题阅读,组织学生在课后延伸阅读两篇中国小学教
材中的说明文:《颐和园》、《万里长城》。(其他延伸主题阅读举例,参见附录
二)延伸主题阅读,旨在丰富单元的主题内涵,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有时,是内容
方面的延伸;有时,是文体方面的延伸;有时,是写法方面的延伸。

我发现,学生的阅读热情在课堂上被激发后,会在课余时间主动而积极地阅读延
伸材料。自学的过程,不仅拓宽了相关主题的思考与视野,在课堂上重点指导的阅读
方法也得以及时巩固强化,阅读教学事半功倍。

4
“着眼当下,面向未来——马来西亚华小华文教育展望”研讨会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挑选延伸阅读材料时,以下几种优质读本是极佳的参考:

1. 朱自强编著《快乐语文读本》,湖南教育出版社。
2. 方卫平选评《最佳儿童文学读本》,明天出版社。
3. 方卫平、曹文轩、王尚文主编《新语文读本》,广西教育出版社。
4. 亲近母语研究院《阅读力测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 亲近母语研究院《我的母语课》,青岛出版社。

借助当行专家的眼光,我们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质量上佳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课
内阅读教学的延伸阅读材料,开展延伸主题阅读。

拓展阅读建议:

1. ‚翻开一本书,打开一个世界‛第五届儿童阅读营活动报道:
http://faqing.org/forum/viewtopic.php?t=9057
2. 儿童阅读的‚迎合‛与‚引领‛:
http://kuanghong1987.blogspot.com/2012/08/blog-post_29.html
3. 筹办儿童阅读营须知:
http://faqing.org/forum/viewtopic.php?t=9179
4. ‚阅读教学‛公开课:
http://faqing.org/forum/viewtopic.php?t=8730

二、阅读

‚所谓读者,就是要为自己而阅读,而所有的阅读总是需要时间
的。如果你能认同上面的这句话,那么相信你也一定能够接受以下这个
观点: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位读者,一定也要给他时间阅读。‛

——英国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Aidan Chambers)

无论如何,一座图书馆的藏书尽管再多再精,若是无人问津,或者无人有时间翻阅,
也是形同虚设。要培养终身的阅读者,仅仅提供“选书”的机会是不足的,还得确保他们
的“阅读”。钱伯斯阅读循环圈中,“阅读”涵盖了“阅读时间”、“听故事”与“自
5
“着眼当下,面向未来——马来西亚华小华文教育展望”研讨会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己阅读”。换句话说,学校还必须确保学生拥有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这回事,并竭尽
所能让“阅读”扎根生活。这与我国大部分学校只是鼓励学生上图书馆借书,并利用课外
时间阅读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我国,大部分上课时间几乎都在进行传统式的教学活动,即围绕教科书与作业本的
教授、讨论与练习。教科书以外的文学作品与童书,一般被称为“课外读物”,是课堂内
所不鼓励的。上课时间阅读此类书籍,常会遭批评训斥,甚至被没收充公。在一些学校,
“讲故事”或“读书给孩子听”甚至被视为浪费时间,有关教师还会落得“不务正业”、
“不负责任”的恶名。

在美国,许多中小学一直推行着“持续默读”(SSR,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的


阅读教学方式。大致的做法是每天抽取10至15分钟的时间,在教室内由学生自行挑选想看
的书籍、杂志或报纸阅读。教师不提问,不要求写读书报告,也不做任何分数记录,其教
学效果成绩斐然。有关“持续默读”的教学效果,美国史蒂芬·克拉申教授那本著名的
《阅读的力量》5以大量实证,震撼了传统式教学。

书中,克拉申教授细述了搜罗自各国的研究成果。许多学者进行过“校内自由阅读”
(FVR,Free Voluntary Reading) 与“传统阅读方案”的比较研究。所谓“校内自由阅
读”,主要指三种方式:持续默读(Sustained Silent Reading)、自主阅读(Self-
selected Reading),以及广泛阅读(Extensive Reading)。在持续默读中,教师和学生每
天都自由阅读一小段时间(五到十分钟不等)。自主阅读时,教师会以座谈会的方式和学
生讨论读了些什么。广泛阅读时,学生需要对自己读的东西负一点责任,例如,为所读的
东西做一小段总结。另一边厢,“传统阅读方案”则强调指定的阅读内容,和直接针对文
法、字汇、阅读理解力,与拼字的教学方式。

简单来说,“校内自由阅读”让学生在语文课自由选择并阅读书籍,而“传统阅读方
案”则是我们一般的上课方式:围绕指定教材,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研究中,以两种不
同方案学习的学生,将定期面对同样的阅读能力测验。统计了多年来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克拉申教授从中看清了两件事。

第一、“校内自由阅读”方案总是比较有效。在总数五十四件比较中,有五十一件
(94%)是自由阅读方案的效果与传统阅读方案相当,甚至更好。第二、研究显示时间越
长,自由阅读越有正面的效果。他发现,只要实施自由阅读的方案超过一年,学生在阅读
能力测验中的表现一定比传统方式的更好。

5
斯蒂芬·克拉申著,李玉梅译,《阅读的力量》,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

6
“着眼当下,面向未来——马来西亚华小华文教育展望”研讨会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至于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故事、读书给学生听,美国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也以大量研
究证实,给孩子朗读是培养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因素,“给孩子朗读,能够建立孩子必备的
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6美国阅读委员会在《成为阅读大国》
的文件中也曾呼吁:“朗读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证据显示,朗读不止在家庭中有效,
在课堂也成果非凡。朗读应该在各年级都进行。”7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朗读”
(Read-Aloud)并非指课文的朗读训练,而是教师朗读文学作品给学生听。

再看中国。亲近母语核心成员、儿童阅读推广人薛瑞萍老师主张将儿童阅读纳入课程,
直接用上学时间将阅读进行到底。她引领学生“日有所诵”,每天诵读一首短小精悍的儿
歌童谣;开展“每周一故事”,定期给学生讲精彩故事。另外,她也结合家长力量,建立
“班级图书库”,购置了一批优质读物,鼓励学生每天带一本回家,与家长进行亲子共读。
凭着对儿童阅读推广工作的身体力行,以及对儿童阅读推广方法的积极探索,薛老师被评
为2006年度中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可见其主张已广为普罗大众所接受。

美国教育家约翰·沃纳(John Werner)曾说,“不能期待孩子利用课余时间阅读。
很多孩子来自没有阅读习惯的家庭,这样的孩子常会因为电视而牺牲阅读时间。8”有了
丰富藏书,不过才跨出第一步,我们还得确保孩子的“阅读”。请注意,是“确保”,而
非仅仅鼓励、提倡或期盼。确保,意味着时间上的保留、环境上的打造,以及氛围上的营
造。

我的实践与思考:

在我国,多数华小都有晨读时段。这段每日 15 至 20 分钟的时间,看似短暂零
碎,其实相当可观。先来做一道数学题:每天晨读 15 分钟,一周就有 75 分钟;每周
75 分钟,一个月下来就是 300 分钟;每月 300 分钟,一年上课 9 个月,加起来就有
2700 分钟。2700 分钟,相等于 45 小时,90 节课,比许多科目的教学时间还长。那
么,我们是如何利用这些时间的?

据观察,部分学校让学生背 UPSR 范文,作语法练习,背国学经典。姑且不论这些


方式是否有效,只想问:读这些,孩子会快乐吗?

6
吉姆·崔利斯著,沙永玲、麦倩宜、麦奇美译,《朗读手册》,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7
徐冬梅《徐冬梅谈儿童阅读与母语教育》,长春出版社,2009.
8
阿甲《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儿童阅读推广手册》,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7
“着眼当下,面向未来——马来西亚华小华文教育展望”研讨会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2012 年,我执教五年级华文,开始以亲近母语研究院出版的《日有所诵》为教
材,进行晨读。这套诵读本在中国已走进无数校园,为数百万小学生所用,对中国小
学教育界产生了显著影响。主编之一的薛瑞萍老师在卷首写道:‚诵读的材料一定要
是和儿童生活、儿童趣味密切相关的。最初的诵读,一定要是‘有我的诵读’。这样
的诵读,是对儿童的呵护,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于儿童来说,比起背了多少,背了
多深更重要的,是他们这样做的时候是否快乐,是否因此更爱自己,更爱这个世
界。‛

《日有所诵》按各年段儿童的心理特点,精选了优质的儿歌、童诗、散文和古诗
(部分篇目举例,参见附录三)。这些韵语儿童文学作品,不仅能弥补课本的缺失,
还能让学生读得快乐,学得开心。诵读这些带有节奏而行文优美的诗文,学生往往在
诵读几遍后即可熟读成诵,语感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从教学角度,这样的诵读
能让孩子有效识字,把握句式,丰富语言;从成长角度,这样的诵读能让孩子打开视
野,提高审美,精神愉悦。日有所诵,一天一篇,一年下来,学生以诵读的方式,邂
逅了至少 160 篇经典诗文。

您也许会问,学生在‚日有所诵‛后有何改变?成绩进步了吗?态度改善了吗?
行为检点了吗?我只能说,面对这些诗文,他们的眼神是发亮的;读到感同身受的作
品,他们会有感而发,会告诉你他有多么喜欢;谈到某些话题,他们会想起某首诵过
的诗、读过的文,然后毫不费劲地背诵出来,吓你一跳;批改学生作文,你会见到那
些背过读过的诗句偶尔在文章中闪现。晨读时段,相较于先前的拖沓散漫,如今学生
更积极主动,甚至在教师还未踏入课室就开始大声诵读。学生之间,私底下还比起了
谁能背诵更多书中诗文。对于我,这已足够,甚至已远超预料。种子播下,总有开花
结果的一天。

2014 年,学校领导与同事认可了‚日有所诵‛的力量,将《日有所诵》放入学生
书单,根据年级,人手一册。每周的华文晨读时段,都会听到朗朗诵读声从各班传
出。

拓展阅读建议:

1. 日有所诵:叩启儿童天赋之门:
http://kuanghong1987.blogspot.com/2012/01/blog-post.html
2. 日积月累,水滴石穿:
http://kuanghong1987.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html
3. 持续默读,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http://kuanghong1987.blogspot.com/2012/12/blog-post.html

8
“着眼当下,面向未来——马来西亚华小华文教育展望”研讨会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三、回应

‚我们最希望孩子们有的阅读回应就是他想再继续阅读,不管是再
读一遍刚看完的书,还是读另一本书。老师们总希望看到他的学生能持
续周而复始的阅读循环,因为唯有不断阅读,孩子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位
爱好文学的读者。‛

——英国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Aidan Chambers)

有了好书,有了时间,有了空间,阅读的幼苗总算有了成长的土壤。然而,幼苗还需
灌溉照料,我们还能做得更好。钱伯斯阅读循环圈中,除了“选书”与“阅读”,还需要
“回应”。阅读一本书,儿童总有许多发现与想法。此时,我们又能扮演什么角色?

遇见打动自己的书,我们在阅读后往往会热情高涨、思潮起伏。若书令人兴奋,我们
会与人分享内心喜悦;若书令人感动,我们会向人宣泄心中悸动;若书令人困惑,我们会
找人交流探讨。儿童也一样。钱伯斯说:“在倾听别人的读书经验并与人分享自己心得的
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某种形式的读后心得发表,参与者可以交换信息、分享热情;同
9
时,探索不同阅读领域的意愿也提高了。 ”

“回应”的意义,就在此处。“回应”,可大略分为两类:轻松的闲聊与专业的教学。
前者长于自然,能水过无痕地分享热情;后者长于专业,能深刻地剖析作品,加深闲聊的
深度,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

轻松的闲聊,常出现于日常生活中漫不经心的瞬间。也许是饭桌上的天伦时光,一家
人不经意聊起最近读的好书,分享个中乐趣;也许是课堂上谈到某个话题,师生不经意想
起某部作品,蜻蜓点水般聊一会儿。这些瞬间看似无心插柳,却能因此“柳成荫”。回想
当年,我们都曾经被自己喜欢、尊敬的大人影响。这些人说起自己读过的书、心中曾有的
感受,我们多半能听得进去,同时在他们的建议和鼓励下,找到相同的书读起来。由此可
见,无论父母或师长,若能每周与孩子围绕阅读聊个20至30分钟,不仅能维持孩子的阅读
热情,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还能找到共同话题,促进亲子关系。

9
艾登·钱伯斯著,许慧贞、蔡宜容译,《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南海出版公司,2007.

9
“着眼当下,面向未来——马来西亚华小华文教育展望”研讨会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然而,如果我们还期望孩子成为一位深具思考能力的读者,那么光是轻松的闲聊方式
还不够。我们要帮忙孩子发展他们与生俱来的提问、报告、比较、判断等能力,而这样的
教学方式,可说是一项相当专业的技巧。就目前来看,这类教学常以“班级读书会”的形
式呈现。教师精心挑选一本适合学生的好书,让孩子们在课外读完后,用课内的时间来组
织讨论。从理念到操作,“班级读书会”都具备一定专业性,无法在此一一详述。还好,
钱伯斯于1993年发表了非常具有理论开创性的《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10(Tell
Me: Children, Reading and Talk),详细予以介绍。此外,中国蒋军晶老师、岳乃红老
师与台湾林美琴老师都各有专著《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11、《班级读书会
ABC》12和《儿童阅读新识力:儿童读书会与班级共读》13,其中涉及班级读书会方方面面
的原则与操作,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一读。

除了上边提到的,回应孩子阅读的方式其实包罗万象。中国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些学校组织学生阅读某位作家的作品,然后把该作家请进校园,来一场“作家见面会”。
一些学校设置“好书排行榜”,鼓励学生、家长、教师与校长推荐各自的心头爱书。一些
学校定期举办“书香嘉年华”,开展讲故事、戏剧表演与书展等活动,营造阅读氛围。一
些学校利用周会时段,定期向学生介绍图书馆新书。只要能让儿童的阅读热情持续保温、
阅读视野逐渐开阔、阅读品味不断深化,不妨尽情挥洒想象力与创意,开创更多精彩纷呈
的回应形式。

我的实践与思考:

2014 年,儿童阅读营迈入第六届。由于初阶儿童阅读营的模式已日趋成熟,我们
决定开发进阶的儿童阅读营。与初阶相比,进阶儿童阅读营旨在延续热情、深化兴
趣、提高能力。这一次,我们以‚班级读书会‛为主要活动形式,让营员真正走进作
品,欣赏作品,深刻理解作品。我们精选了四部作品,分别是《罐头里的小孩》、
《一百条裙子》 、《俄罗斯娃娃的秘密》和《5 月 35 日》。

进阶儿童阅读营围绕精选作品,安排了一场导读会和三场读书会,进行深入讨论
(《俄罗斯娃娃的秘密》读书会设计,参见附录四)。读书会后,营员写下了读后感
(参见附录五)。从营员的读后感中,不难发现儿童的巨大阅读潜能。在教师的引领
下,他们不仅读懂了一本小说的内容,还能思考其中的象征意义,与作者对话,联系
生活,关注当下。

10
艾登·钱伯斯著,蔡宜容译,《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五洲传播出版社,2011.
11
蒋军晶《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12
岳乃红《班级读书会 AB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3
林美琴《儿童阅读新识力:儿童读书会与班级共读》,天卫文化,2008.

10
“着眼当下,面向未来——马来西亚华小华文教育展望”研讨会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人蒋军晶老师曾说,读整本书能锻炼真实的阅读能力、培养阅
读意志、让内心安静下来、接触一个更丰富的文学世界。阅读整本书、进行读书会的
过程,学生运用了默读、浏览、略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式,训练了预测与推论、
联接、视觉化、自我监测、启动先备知识、整合资讯等阅读策略。这些都是教科书教
学所缺失的。

去年,我带着五年级班学生,共读了七本书:《我是白痴》、《夏洛的网》、
《女巫》、《不老泉》、《罐头里的小孩》、《一百条裙子》和《毛毛:时间窃贼和
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每本书,我们都组织了一至两场的班级读书会。经
过一年努力,这班学生对大部头的文字书已不再恐惧与排斥,阅读面也大大打开,不
再只是停留于红蜻蜓少年小说和流行青春小说的阅读,通俗漫画也看得更少了。随着
阅读力的水涨船高,课本内的课文与作业中的短文对他们来说变得轻松易懂。

今年,执教四年级和六年级华文。计划带两个班各读七本书。四年级:《我和小
姐姐克拉拉》、《我是白痴》、《女巫》、《5 月 35 日》、《夏洛的网》、《木偶的
森林》和《一百条裙子》。六年级:《俄罗斯娃娃的秘密》、《小王子》、《草房
子》、《安妮日记》、《记忆传授人》、《淘气包艾米尔》和《橡树上的逃亡》。

通过班级读书会,学生从故事的表层,进入文学的深层,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
品味深化了。随着鉴赏能力与阅读境界的提升,学生才有可能走向更高层次的阅读,
告别漫画与流行小说等通俗读物,步入文学殿堂。也唯有如此,阅读才真正发挥了丰
富人生、净化心灵的力量。

拓展阅读建议:

1. ‚漫步儿童文学的世界‛第六届儿童阅读营报道:
http://faqing.org/forum/viewtopic.php?t=9223
2. 阅读,可以如此精彩:
http://kuanghong1987.blogspot.com/2014/07/blog-post_27.html

11
“着眼当下,面向未来——马来西亚华小华文教育展望”研讨会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四、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读者也是由读者造就的。如果能够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大人为小读
者提供各种协助,分享他的阅读经验,那么孩子将可以轻易地排除横亘
在他眼前的各个阅读障碍。一个从不阅读,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大人,
是难以为孩子提供协助的。‛

——英国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Aidan Chambers)

从选书、阅读到回应,一段美妙的阅读历程将引领孩子进入下一轮循环。如此周而复
始,儿童的阅读将进入良性循环,其阅读视野、品味、兴趣与能力,都将在这螺旋式上升
的过程中不断升华。至此,循环圈描述了一个理想的儿童阅读状态,然而它似乎还缺了一
点什么。钱伯斯自己也有所意识:“不阅读的孩子是由不阅读的大人造就的。我们的图书
资源也许贫乏,图书储备太少或者受损了,或者我们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可是还有一
件事可超越这一切。一位虔诚的成年阅读者,一位懂得孩子们需要什么的成年人,他才是
阅读教育中最不可或缺的要素。14”

于是,钱伯斯在完善后的阅读循环圈中加入了“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并将其置于循
环圈的中心,与三个环节息息相关。“有协助能力的大人”,究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他
在三个环节上又起着何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能向儿童展示绚烂多姿的文学世界,能在儿童对某课题兴致
勃勃时,及时将该方面最优秀的作品带给他们;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能为儿童打造舒
适的阅读环境,确保他们拥有不受干扰的阅读时间与空间;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能倾
听儿童的读后心声,与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领着他们探索文学的更高境界。

无论您是父母,教师,或仅仅是与儿童生活在一起的人,不妨扪心自问,自己是否称
得上“有协助能力的大人”?自己又是否在儿童的阅读过程中,给予了有效的协助?若您
犹豫了,是时候想想:该如何成为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14
艾登·钱伯斯著,许慧贞、蔡宜容译,《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南海出版公司,2007.

12
“着眼当下,面向未来——马来西亚华小华文教育展望”研讨会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钱伯斯说:“读者也是由读者造就的。”基本上,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必须是一
个读者,一个理解儿童的读者。历史上,随着哲学、科学与医学的发展,人类逐渐“发现”
儿童,对儿童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儿童是一个还没长大的大人”,到“儿童是一张白
纸”,再到“儿童是一颗种子”,我们的儿童观有了长足的进步。若仍用过时的眼光,认
为儿童文学就只是为了规范儿童,那我们注定要错过许多优秀之作。因此,首先得抛开成
见,以一颗开放柔软的心去阅读,去发现那些真正理解、表现儿童的作品。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对一个读者来说,要提高鉴赏能力,最重要
的还是阅读的积累。要知道,理论都是从深广的阅读经验中归纳而来。再多的理论,也无
法取代具体的阅读体验。因此,要成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抛开成见后,得大量阅读经典
儿童文学作品,在海量阅读中锤炼阅读品味,锻炼阅读眼光。有道是“入门要正,起点要
高”,为了避免在水平低劣的庸俗之作上虚耗光阴,不妨参考一些儿童文学大奖的书单,
或是一些专家学者的推荐,由此入门。儿童文学大奖如“纽伯瑞奖”、“凯迪克奖”、
“格林纳威奖”、“国际安徒生奖”、“林格伦奖”等,都值得关注。

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除了得是一个理解儿童的成熟读者,还得具备引领儿童探索
阅读的能力。换句话说,也就是具有推荐读物、指导阅读、组织阅读活动的能力。这方面,
家长可阅读有关“亲子共读”与“大声朗读”的书,将书里的方法实践在生活中。教师则
可找来有关“班级读书会”、“读书课”与“校园阅读文化”的书,将学来的方法落实到
课堂与学校。结合学习与实践,边学边做,边做边想,定会走出一条自己的阅读推广之路。

在整个儿童阅读活动中,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可以给孩子提供图书和时间去阅读,
设立舒适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享受阅读。他也可以为孩子示范读故事,以实际行动让孩子
见识一位优秀读者该有的样子,刺激孩子想成为一位深具思考能力的读者。

结语

我国《小学华文课程与评价标准》清楚列明:“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多读’是学好语文的主要方法。多读,要求数量多、体裁多、遍
数多。只有多读,才能够发展出独立阅读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
感。”中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主张:“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
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材料。”

13
“着眼当下,面向未来——马来西亚华小华文教育展望”研讨会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课程发展司(BPK)华文科科长林毓聪先生曾在一场小学华文标准课程(KSSR)汇报会
上,以一句话概括课程目标——“让学生爱上华文”,铿锵有力,一针见血。要让学生爱
上华文,最佳方式就是让他爱上阅读。这方面,我的建议是:

一、把儿童文学作为珍贵的儿童教育和语文教育资源,将优质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入
校园、带进课堂,用最能迎合与引领学生阅读口味的作品,激发阅读兴趣。
二、在校内或课上举办“作品导读会”,巧妙地将本本好书推荐给学生,让好书被
看见,促成学生与好书的相遇。
三、配合课文阅读教学,开展“一篇带多篇,课内带课外”延伸主题阅读,打开学
生阅读视野,强化教学效果。
四、把阅读时间还给学生,推行“持续默读”与“大声朗读”活动,实现“少做题,
多读书”的理想教育状态。
五、善用晨读时段,推动“日有所诵”,以优美诗文开启美好一天,让文学语言熏
陶语感,滋养心灵。
六、将儿童文学作品引入课堂,组织“班级读书会”,让学生锻炼真实的阅读能力、
培养阅读意志、让内心安静下来、接触一个更丰富的文学世界。
七、教师也一起阅读,让自己沉浸在儿童文学的世界,再用自己的热情点燃学生的
热情,当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需知,读者也是由读者造就的。

中国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认为:“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应该是在初中阶段以前,
如果在升入初中以前,儿童没有阅读的热情和习惯,在初中以后,因为学业的繁重,如果
没有遇到特别好的老师或特别好的契机,这个孩子一生将不能有阅读的习惯。他的心门将
是封闭的。15”

课外阅读,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而是教育成败的关键。阅读,是我们能给孩
子最好的礼物。不管未来人生际遇如何,只要他热爱阅读,坚持阅读,享受阅读,多大的
挫折苦难都无法剥夺他精神上的愉悦。

最后,谨以中国新教育改革发起人朱永新博士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我们一直认为学校教育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
如果一个学校的教育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的教育任务就完成了。如果我们的一个孩子
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将书永远地丢

15
徐冬梅《徐冬梅谈儿童阅读与母语教育》,长春出版社,2009.

14
“着眼当下,面向未来——马来西亚华小华文教育展望”研讨会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弃在一边,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普普通通,但是对阅读养成了
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生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16”

附录

附录一 : “翻开一本书,打开一个世界”初阶儿童阅读营推荐书目
附录二 : “一篇带多篇,课内带课外”延伸主题阅读举例
附录三 : 亲近母语研究院《日有所诵》部分篇目举例
附录四 : 探寻俄罗斯娃娃的秘密——《俄罗斯娃娃的秘密》的四堂趣味阅读课
附录五 : 《俄罗斯娃娃的秘密》整本书读书会学生读后感

作者简介:
郭史光宏,柔佛笨珍南马小学语文教师,马来西亚
儿童文学协会副会长。爱阅读,好分享,因而致力
于儿童阅读推广,策划第一届至第六届儿童阅读
营。与中国朱自强教授合著《儿童也有文学》。爱
思考,好写作,所以偶尔我手写我心。曾任教总
《孩子》双月刊、《当今大马》专栏作者,目前于
砂拉越《联合日报》撰写教育专栏。著有教育随笔
集《我只是一个老师》。期望能在浮躁的世道,脚
踏实地,仰望星空。
联系方式
电邮 : kuanghong1987@gmail.com
脸书 : Kuek Ser Kuang Hong
博客 : www.kuanghong1987.blogspot.com
联络号码 : 017-7061987

16
朱永新《我的阅读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