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第八 讲

圣人则之

●洛书九宫

●圣人则洛书演后天八卦

●五行学说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课前概要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如果圣人则之是为了创制八卦,那么八卦缘何又分为先天
八卦和后天八卦呢?他们之间的关系何在?五行学说是如何诞生,五行和十干有着怎样的关
系?

洛书九宫

■洛书

(图一:
图一:洛书)
洛书)

洛书实质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寒暑交替变化的动态反应,

即空间中特定的暑气与寒气对应关系,是对空间的描述。

■九宫数

(图二:
图二:九宫数)
九宫数)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古人将洛书与八卦相配,其中 1 宫配坎卦,2 宫配坤卦,3 宫配

震卦,4 宫配巽卦,5 宫为中央配中宫,6 宫配乾卦,7 宫配兑卦,9

宫配离卦,即形成洛书九宫八卦图,如果将九宫八卦按照圆图排布即

可形成乾 6、坎 1、艮 8、震 3、巽 4、离 9、坤 2、兑 7,这就是后天

八卦,先天八卦的排序为乾 1、兑 2、离 3、震 4、巽 5、坎 6、艮 7、

坤 8,我们发现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在排序上是完全不同的。

■九宫八卦图

(图三:
图三:九宫八卦)
九宫八卦)

先天八卦我们可以用河图进行推衍,那么后天八卦是否可以用代

表空间概念的洛书进行推衍呢?即我们能否完整的实现《易·系辞上》

中所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全部过程呢?

圣人则洛书演后天八卦

■伏羲氏先天八卦图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图四:
图四:伏羲氏先天八卦)
伏羲氏先天八卦)

■由先天八卦到后天八卦

(图五:
图五:文王后天八卦)
文王后天八卦)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易传·说卦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

说 yue 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什么是“帝”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帝”为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

主宰者。根据考证上帝可能就是太阳神,例如周王在冬至日祭祀上帝,

就暗示是祭祀太阳神,因为冬至日那天黑夜最长。商周时期奉祀的日

月天神,在《山海经》、楚帛书等文献里都有记载。
《海外南经》载:

“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日羲和。羲和者,帝

俊 jùn 之妻,是生十日。
”《大荒西经》载:“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

常羲,生月十有二。”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的创世神话说:
“日月(俊)

生……帝(俊)乃为日月之行。”这里也说“日月”是由帝俊产生的,

可见帝俊为日月之神的传说,产生的年代非常久远。在商周时期人们

的观念里,日月之神就是上帝明神,也是人君的象征。
《国语•周语上》

载:
“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视之,于是乎有朝日、

夕月以教民事君。
”韦昭注:
“上帝,天也。明神,日月也。
”《礼记•

杂记下》记录孟献子的话说:
“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周以十

一月为岁首,周历“正月”即夏历十一月。
“日至”谓冬至。这是十

一月冬至日祭祀“上帝”的事例。郑玄《礼记•郊特牲》注:
“天之神,

日为尊。”孔颖 yǐng 达《诗•小雅•十月之交》疏:“日者,太阳之精,

至尊之物。”这就是古人把日神视为上帝神明的原因。

■“帝出乎震”的天文观测

太阳出没方位和时刻:“正九出巳入庚方,二八出兔入鸡场,三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七出甲入辛地,四六生寅入戍方,五月生艮属乾上,仲冬出巽入坤方,

唯有十与十二,出辰入申细推详”

将古人观测到的太阳出没规律按月建归类如下:寅月戌月日出巳

日落庚;卯月酉月日出卯日落酉;辰月申月日出甲日落辛;巳月未月

日出寅日落戌;午月日出艮日落乾;子月(仲冬指的是十一月)日

出巽日落坤,亥月丑月日出辰日落申。

正月建寅 二月建卯 三月建辰 四月建巳 五月建午 六月建未 七月建申 八月建酉 九月建戌 十月建亥 十一月子 十二月丑

节 立春
立春经雨 惊蛰经春 清明经谷 立夏经小
立夏 芒种经夏
夏 小暑经大 立秋经处
立秋 白露经秋 寒露经霜 立冬经小
立冬 大雪经冬
冬 小寒经大
气 水至惊蛰 分至清明 雨至立夏 满至芒种 至到小暑 暑至立秋 暑至白露 分至寒露 降至立冬 雪至大雪 至到小寒 寒至立春

2 月 4 日 3 月 6 日 4 月 5 日 5 月 6 日 6 月 6 日 7 月 7 日 8 月 8 日 9 月 8 日 10 月 8 日 11 月 7 日 12 月 7 日 1 月 6 日
阳 或 5 日至 或 7 日至 或 6 日至 或 7 日至 或 7 日至 或 8 日至 或 9 日至 或 9 日至 或 9 日至 或 8 日至 或 8 日至 或 7 日至
历 3 月 6 日 4 月 5 日 5 月 6 日 6 月 6 日 7 月 7 日 8 月 8 日 9 月 8 日 10 月 8 日 11 月 7 日 12 月 7 日 1 月 6 日 2 月 4 日
或7日 或6日 或7日 或7日 或8日 或9日 或9日 或9日 或8日 或8日 或7日 或5日

( 表一:
表一 : 二十四节气与月建)
二十四节气与月建 )

将古人观测到的太阳出没规律按节气归类如下:立春寒露日

出巳日落庚;春分、秋分日出卯日落酉;清明、立秋日出甲日落

辛;立夏小暑日出寅日落戌,夏至日出艮日落乾;冬至日出巽日

落坤;立冬大寒日出辰日落申。

进一步讲古人观测到得得太阳出没规律按照二分二至规律如

下:

春分日出震日落兑

秋分日出震日落兑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夏至日出艮日落乾

冬至日出巽日落坤

关于这个记录在《周髀算经》中记载:
“冬至从坎,阳在子,日

出巽而入坤。夏至从离,阴在午,日出艮入乾。”

(图六:
图六:太阳周日视运动)
太阳周日视运动)

最后将这个观测结果绘制成平面图即可得到洛书九宫八卦图,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图七:
图七:九宫八卦图)
九宫八卦图)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一个回归年之中太阳出没方位恰为洛书九

宫八卦方位即后天八卦,这样我们就可以给后天八卦下一个准确的定

义:后天八卦是用来反应一个回归年之中太阳在天空中出没规律,
后天八卦是用来反应一个回归年之中太阳在天空中出没规律,是

对空间的描述。
对空间的描述。

五行学说

■传统五行观

中国传统知识和思想的各个方面,几乎都笼罩在五行说的框架之

中,要理解中国传统知识和思想,首先就要理解五行说的来龙去脉和

精神实质。古往今来,对五行说起源的解说可谓不厌其烦。前人或求

之于上古生产工艺,把五行说的起源归之于先民对金、木、水、火、

土五材属性的认知;或求之于古占星术,称金、木、水、火、土原为

五大行星之号;或求之于甲骨卜辞,以卜辞中的五方说为五行说之滥

觞。诸说纷纭,各执一端,其中,尤以五材说源远流长,深入人心。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图八:
图八:五行生克关系图)
五行生克关系图)

■五行就是五种气候规律,是太阳辐射能量对地表的直接影响

五行说之为五行说,在于它是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和动力机制的体

《洪范》之所谓五行,虽有五行之名,其所指是否就是作为形而

上学体系的五行说,实难骤断,就像思孟五行说,虽有五行之名,但

其所谓五行,实指仁、义、礼、知、信五种道德品性,与作为形而上

学体系的五行说全不相干。

不是五材引发五行,而是先有五行,才有五材,五行系统先于五

材范畴而存在。

那么,这种以“五”分类的结构是由何而来的呢?在五行体系众

多的范畴中,何者才是“五”数的客观基础呢?这只能是时间和空

间,因为时间和空间是人类领会世界、认识万物的基本形式。按东、

南、西、北、中五方划分空间和方位,源远流长。

追根究底,这种按四方和四时划分空间和时间的时空观是通过原

始天文学建立起来的。

原始天文学和历法制度这种对人类时间和空间知识的奠基作用,

应该成为我们理解五行说对于古代知识、思想、学术、方术的总括作

用的出发点。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依据和人类领会世界的

基本知性形式,而时间观和空间观最直观和最原始的表现形式就是历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法。

五行是从古人的质朴时空观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也就是说,原始

天文学和历法制度,而不是金、木、水、火、土五材,才是五行大义

真正的文化源头和知识原型。根据我们对太极、河图、洛书、先天八

卦、后天八卦的研究就可以为五行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五行就是五种

气候规律,是太阳辐射能量对地表的直接影响。

■五行之间的关系

(图八:
图八:五行生克关系图)
五行生克关系图)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