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基础知识之正确使用词语

主讲教师:涂洁 北京八十中语文高级教师

主要考点梳理
一、考查范围
1、实词 2、虚词 3、熟语
二、考查目的
检测常用实词(包括熟语)和常用虚词的使用能力
三、考查重点
易混词语语境意义的辨析和运用

(一)正确使用实词
一、定范围
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通过留同析异,确定词义适用的范围,来推断出正确的选项。
二、明色彩
词语的色彩主要指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分褒、贬、中三种。语体色体分书面语和口头
语。
三、辨轻重
词义所表现的程度有轻重之分,比如“束缚”与“禁锢”,都有受到约束限制之义,但前者在
词义程度上就要轻一些。
四、试搭配
词往往在搭配对象上有差异,比如“充足”与“充沛”,“充足”的搭配对象大多为实在的东
西,如“弹药充足”等,而“充沛”的搭配对象多为较抽象的东西,如“体力充沛”“感情充沛”
等。
五、析词性
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功能,有利于辨析近义词。例如
“代表”与“代替”,“代表”既有名词性又有动词性,由于有名词性,它可以充当主语,又可以
充当宾语;由于有动词性,又可以充当谓语。“代替”是动词,不可以做主语和宾语。

易错小题考考你
选词填空
(1)囊括、包括
A、本词典共收词 6 万多条,_______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语词。
B、在 2003 年春季运动会上,这个队_______了田赛的全部冠军。
(2)勾通、沟通
A、国际互联网传递着世界的最新消息,它_______了各国文化,使愈来愈多的人相互了解。
B、原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的秘书李真,滥用手中的权力,上下_______,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大肆侵吞国家财产,收受巨额贿赂。
(3)信任、信赖
A、他永远是一个能够以诚相待的值得_______的同志。
B、共产党是给他们指出前进道路的最可________的灯塔。
(4)留传、流传
A、经过世代的筛选,_______至今的谷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第1页
B、眉山苏氏一门才俊当然不错,而“苏小妹三难新郎”纯属虚构,然而这个浪漫故事却至今_____
__,多少说明古今人们对苏氏一门的偏爱。
(5)勉励、勉力
A、北京和东北的两位历史学教授都在回信中_______他执著追求,并向他介绍了一些考研必读书目
和学习方法。
B、乡邻的冷言冷语,生活的艰难困苦,都没有动摇他考研的决心,他在逆境中_______苦学,终于
在 40 岁考上了重庆师院历史系研究生。

(二)正确使用虚词
虚词,是指现代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起着帮助造句的作用的词。包括副词、
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种。
近年来高考中主要考查连词、介词、副词、助词。
一、虚词的作用
虚词的表达功能是不可忽视的。
(1)语法作用
1、修饰(如副词) 2、连接(如介词、连词) 3、附着(如助词)
(2)修辞作用
虚词用得好,语句可表达得准确严密、委婉、曲折,起到很好的帮助表达的作用,并且能够提高
表达效果。
二、虚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 副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自相矛盾
如:这件古董价值至少在三万元以上。
(2)词性不明
如: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诗。
(3)重复赘余
如:请观众出场时不要互相拥挤。
(4)用法不明
如:他们打算逐渐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2. 介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介词滥用
如: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2)介词脱漏
如:《大明宫词》在塑造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形象(方面)有重大突破。
(3)介词误用
如:今年要以(把)再就业问题作为重要任务。
(4)介词位置不当
如:经过他三年的苦心研究,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 连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如:即使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还会有某些共同特点。
(2)误用关联词语
如:学校决定,先评出班级的先进个人,从而评选出学校的先进个人。
(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第2页
如:至于我报考师范院校是既定的,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

(三)正确使用熟语
熟语,是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
熟语包括:①成语;②谚语;③格言;④惯用语;⑤歇后语。
熟语一般有其比较固定的结构,使用时不能随意改变其组织。
一、考查范围(成语)包括:
1、词义的深浅轻重;
2、词义的范围大小;
3、词义的具体性和概括性;
4、词语的适应对象(包括尊卑关系);
5、词语的感情色彩;
6、词语的搭配对象;
7、词语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8、词语的语体风格;
9、语境不当造成语病等。
二、熟语
1. 谚语
谚语是广为流传的通俗简练而寓意深广的固定语句。谚语喻事明理,多为定型的直言常语。
如:
春雨贵如油
瑞雪兆丰年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天下乌鸦一般黑
2. 格言
格言是沿用已久的富有劝诫、启发、教育意义的短句。格言多带文言成分,少有辞格,一望而知
其意。
如:
有志者,事竟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满招损,谦受益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惯用语
惯用语是口语中常使用的一种定型化的具有抽象意义的短语,它同成语一样,作为一个语言单
位来使用。
如:
敲边鼓 钻空子 打游击
闭门羹 定心丸 现成饭
栽跟头 三下五除二
八九不离十 一退六二五 不管三七二十一
4. 歇后语

第3页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且诙谐有趣的口头语言。歇后语分前后两部分,前后为
引注关系。类似一个谜语,前一部分是谜面,后一部分是谜底。
歇后语可以分为两类:①比喻性歇后语;②谐音性歇后语。
① 比喻性歇后语
喻义歇后语,其前一部分是比喻或历史传说,后一部分是意义解释。两部分之间或形象类推,
或逻辑推论,联系密切。
如:
芝麻开花——节节高
水中捞月——一场空
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② 谐音性歇后语
谐音性歇后语前一部分是个隐语,后一部分用同音成分换用的方式,造成一语双关。
如:
打破沙锅——璺(问)到底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
上鞋不用锥子——针(真)好
三、成语使用中的主要错误类型
1. 望文生义
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
2. 张冠李戴
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3. 不辨色彩
有两种情况应注意,一是特定语境中的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二是词语本身兼有褒、贬
两种色彩。后者如“标新立异”“登峰造极”“左右逢源”“如虎添翼”等。
4. 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在运用中,它自身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回事,前后矛盾。
5. 不分轻重
句中的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夸大其辞,轻重失调,大词小用,言过其实。
6. 不合逻辑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从逻辑推理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
7. 不当修饰
成语的修饰不当主要表现在修饰语中心词之间搭配。
8. 对象不合
9. 称谓或谦恭误用
一些成语沿用下来,已烙下古代文化的印记,有的用于谦称,有的用于敬称。前者如“雕虫小
技”“千虑一得”“贻笑大方”“敝帚自珍”,后者如“鼎力相助”“如坐春风”等。

课后拓展练习
注:此部分为老师根据本讲课程内容为大家精选的课下拓展题目,故不在课堂中讲解,请同学们课
下自己练习并对照详解进行自测.

第4页
题一: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2012 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各领域的明星登台献艺,________打造了一桌盛况空前的向春晚
三十年致敬的“年夜饭”。
(2)待在那个无电、无路而又十分闭塞的,到处都是牛粪、猪粪、狗粪、鸡粪的小山村里十多天,__
______要把人憋死了。
(3)当年日本侵略者疯狂地________我们的家园,激起了全中国人民强烈的仇恨和反抗。
A.联合 简直 蹂躏 B.联合 几乎 践踏
C.联袂 简直 践踏 D.联袂 几乎 蹂躏

题二: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前一阵子各地疯狂________的房价成为来京的代表委员们讨论最多的话
题。
(2)治理足坛腐败是个系统工程,不能指望反腐工作组短期一整,一切问题就都能解决。必须要建
立长效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才能________足坛的假赌黑。
(3)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________整个社会的事情。因此,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
的力量参与。
A.提升 遏止 而是 B.攀升 遏止 还是
C.攀升 阻止 而是 D.提升 阻止 还是

题三: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我们也曾拜倒在英国国王的宝座下,恳请他出面________,制裁国会和内阁中的残暴者。
(2)若再要点些________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
(3)某节电空调在山东市场的零售份额实现了环比翻番,牢牢________了山东市场的首位。
A.干涉 景致 占领 B.干预 景致 占据
C.干预 景象 占据 D.干涉 景象 占领

题四: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 ________只
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2)世界上生产维生素 C 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
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________这一技术。
(3)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模仿文艺作品中某些人物的
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________能力。
A.毕竟 沿用 鉴赏 B.毕竟 采用 鉴别
C.究竟 沿用 鉴别 D.究竟 采用 鉴赏

题五: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针对吉尔吉斯斯坦动荡局势,有关专家指出,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后,经济、民生和
腐败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导致________不断扩大并最终引发骚乱。
(2)中国外交部 4 月 13 日对“日方称中国海军直升机在其海域附近飞行是‘危险行为’作出” __
______,称“有关海域是公海”。
(3)有关干群关系的调查数据令人困惑:大多数公众对干群关系“没有感觉”,而 55%的公务人
员认为干群关系“很融洽”。为何在对双方关系的认识上,出现如此大的________?

第5页
A.事态 回应 偏颇 B.事端 回复 偏差
C.事态 回应 偏差 D.事端 回复 偏颇

题六: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国务院发表声明称,必须采取更为严格、更为有力的措施,认真落实中央确定的房地产市场调
控政策,坚决________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情势。
(2)去年九月份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水电资源告急,国家媒体报道,
贵州水电站日均发电量________99%。
(3)经全体抢险人员 8 天 8 夜的艰苦奋战,山西王家岭矿难抢险救灾工作创造了中国 ________世
界矿难史上抢险救灾的生命奇迹。
A.遏止 锐减 乃至 B.遏制 骤降 甚至
C.遏止 骤降 甚至 D.遏制 锐减 乃至

题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
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
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关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
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
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题八: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主席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许多人接着提出了一些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B.这部小说语言生动,构思巧妙,确实无可厚非。
C.我们很多人对灰尘之类的小东西总是不以为然,认为没什么大不了。
D.改革开放后,这里成了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一幢幢楼房鳞次栉比,到处是生机盎然。

题九: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从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而是得陇望蜀,不断进取。
B.他为人正直,怙恶不悛,深受同事敬仰。
C.对这些腐败分子必须严加惩处,以儆效尤。
D.长野冬奥会上群雄会聚,其中德国、加拿大、俄罗斯的选手独占鳌头。

题十: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B.叫我惊讶的是悬挂于屋门前旗杆上的一面如火如荼的国旗。
C.这一措施推出后,票房率大增,而半途退票的则凤毛麟角。
D.头一次干就下这么大本钱,实在是盲人瞎马,让人不放心。

第6页
基础知识之正确使用词语
讲义参考答案

易错小题考考你
答案:(1)A 包括;B 囊括;(2)A 沟通;B 勾通;(3)A 信任;B 信赖;(4)A 留传;B 流传;(5)A 勉励;
B 勉力

课后拓展练习
题一:C
详解:联合:侧重表示“结合与共同”,多指社会生活中群体或个人之间的合作;联袂:“袂”原指衣袖,引申为
携手同往,一起配合行动,多用于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方面。所以选“联袂”好。几乎:表示相差很微小,语气较轻;
简直:也表示相差很小或非常接近,语气比“几乎”强,并带有夸张性。从夸张角度看,选“简直”恰当。践踏:侧
重于暴力的、单纯的欺压;蹂躏:侧重于使人受侮辱、折磨的意思。故选“践踏”妥当。
题二:B
详解:提升:提高(职位、等级等)。攀升:(价格等)不断上升。阻止:使不能前进,使停止行动。遏止:极力阻止,
语意较“阻止”重。而是:前面多与“不是”搭配。还是:前面多与“不管是”、“不只是”、“不论是”等搭配。
题三:B
详解:“干预”指过问别人的事,是中性词。“干涉”指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硬管,含贬义。“景致”指风景、
情致。“景象”指现象、状况。“占据”指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占领”指用武装力量取得,占有,从搭配关系上应用
“占据”。
题四:B
详解:毕竟:副词,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相当于“终究、到底”。究竟:副词,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沿用:
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采用:认为合适而使用。鉴别:辨别(真假好坏)。鉴赏:鉴定和欣赏(艺
术品、文物等)。
题五:C
详解:事态:事情的状态、局势。事端:蓄意造成的纠纷、事故。回应:回答应声,对……反应,有对方陈述后再加以
“解释”的意思。回复:答复(多指用书信)。偏差:工作上的差错。偏颇:不公平;不公正。
题六:D
详解:遏止:用力阻止。遏制:制止,控制。据语境当选“遏制”。锐减:急剧减少。骤降:突然下降,忽然下降。据
语境当选“锐减”。甚至:有更进一层的意思。乃至:甚至,多用于范围依次扩大的语境,据此当选“乃至”。
题七:A
详解:B 项褒义贬用。C 项宜用“有目共睹”。D 项宜用“按兵不动”。
题八:D
详解:A.谦词。B.是“不可过分指责,有缺点,但可以原谅”的意思。C.意思与上文不衔接。
题九:C
详解 A.贬义。B.意思与前后文矛盾。D.指一方,与句意“三国选手”不符。
题十:D
详解:A.指被内行人笑话。B.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C.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第7页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