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2

哥片 麗難 i舉 謂 謹f纖 謹


^ 气 七 嶺 


' ‘
 h

V

. ?


' ’

占 ; '
'  . '

' .

 '


中 团 分巧 巧 t 知 ? 巧 ^ t 巧 妃5   >


; I ^
: 1 1 :


把 '

唯 :

笨 r

巧 : 2们 姑 000 46  \



議議画雞 義乂 r ?

 

f 接 皆按嚴 .

. .

 

變画 走 學 位 论 义 禱 C



- .

r : r



' . 



 ‘


 ' ‘ '
一 .

' ‘

吉 造 进坦
鸟 


. . - 


.  . .


  
■ ■

- ’

f 


. : ;
' ;

《 巧 谱教程 》 ( 修 ) 形 猎 字載 学 研 究 与 设 社

 - 




. V

 -




W .

 -



?  ? -  ■

 U 
、  '

 ' 

于

- ■


  


 ?  、

? ' ?


; : . 




八> \



— ■  '


' .



与 \  I
 /

.  ' . -


v ,


祭冷 .

古 ; /



接 於稼辑 芭







兴 f皆



V. ^ 
. .  
, ^  ^ 


V A 种 巧打 巧。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一





" —


一 .
 王


- . '

。 -

V 山
: ■ -


三、
T ,


i :
. 1


譬 剩 5議i 冀霞J 5 拳 科 黄每 端语 醜

— ‘


捆教师 爽魁 觀 

鎮講竣 带

V 括巧

 猛
巧吊




芋巧x

V 一




:'




. -

’ ■



: ;占
' ; : —
. 





户議
 端 诚




忠 r 寶 ;

V
. 苗 r ' 



W


.  -
J ’ .

'.
: ;

六范




 巧 女


二r
山謀禱
讀變媒  



<麗


、 年 .
V 7

,- '

- ‘

: .:


’. '


一 ^

.'

:;

转 賽 寬 r

‘ .'






簽 ;

左 ; 片
巧梦
巧诲巧

町 殘
堪若
试 為
 ! ; -


.T . ' :
: v 


. ,




:: V "
v 
 '




- 一 J :
中图分类号:H195 单位代码:10231
学 号:2014300046

硕士学位论文

《汉语教程》(修)形近字教学研究与设计

硕 士 研 究 生:王涵熔
导 师:栾继生教授
学 科 专 业:汉语国际教育
答 辩 日 期:2016 年 5 月
授 予 学 位 单 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A Thesis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RESEARCH AND DESIGN OF CHINESE


SIMILAR CHARACTERS TEACHING
TUTORIAL OF CHINESE LANGUAGE
(REVISED EDITION)

Candidate :Wang Hanrong


Supervisor :Prof.Luan Jisheng
Speciality :MTCSOL
Date of Defence :May, 2016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 绪 论 ···················································································· 1
一、 选题意义 ··············································································· 1
二、 研究现状 ··············································································· 1
(一) 形近字分类的研究··························································· 1
(二) 形近字教学方法的研究 ····················································· 2
三、 研究方法 ··············································································· 3
(一) 文献分析法···································································· 3
(二) 统计分析法···································································· 4
第二章 《汉语教程》(修)形近字分类辨析 ··············································· 5
一、 形近字的划分标准及分类 ·························································· 5
二、 同音形近字 ············································································ 7
三、 异音形近字 ············································································ 7
(一) 相交字 ········································································· 8
(二) 母子字 ······································································· 11
(三) 换位字 ······································································· 12
第三章 《汉语教程》(修)形近字教学设想 ············································· 13
一、 教学目标 ············································································· 13
二、 教学内容 ············································································· 14
三、 教学原则 ············································································· 14
(一) 直观性 ······································································· 14
(二) 巩固性 ······································································· 15
(三) 趣味性 ······································································· 15
(四) 精讲多练····································································· 15
(五) 低错误率····································································· 15
四、 教学方法 ············································································· 16
(一) 讨论法 ······································································· 16
(二) 视听说写法·································································· 16
(三) 汉字组词法·································································· 16
(四) 动手拼图法·································································· 17
(五) 形旁释义法·································································· 17
(六) 形象联想法·································································· 17
第四章 《汉语教程》(修)形近字教案设计 ············································· 18
一、 同音形近字教案设计 ······························································ 18
(一) 课程简介····································································· 18

-I-
(二) 教学过程····································································· 19
二、 异音形近字教案设计 ······························································ 28
(一) 课程简介····································································· 28
(二) 教学过程····································································· 28
结 论 ···························································································· 40
注 释 ···························································································· 41
参考文献 ························································································· 42
附 录 ···························································································· 45
附录 1 ························································································ 45
附录 2 ························································································ 46
附录 3 ························································································ 47
附录 4 ························································································ 49
附录 5 ························································································ 49
附录 6 ························································································ 50
附录 7 ························································································ 5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2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53
致 谢 ···························································································· 54

-II-
摘 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是一个难点,其中结构相近,笔画或部件相似
的形近字更是对外汉字教学中的难中之难。笔者将对外汉语教学常用教材《汉语
教程》(修订本)中的生词表作为研究依据,罗列出教材中的形近字并进行分类,
分为同音形近字和异音形近字。笔者根据所分形近字类别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提倡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于每一类形
近字的教学方法并不唯一。同时,本文针对同音形近字与异音形近字分别进行了
教案设计,以期能够对对外汉字教学有所裨益。
本文共包括四章,各章的大致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本文的选题意义以及研究现状,介绍本文的研究方
法。
第二章:
《汉语教程》
(修)形近字分类辨析。总述形近字的划分标准及分类,
笔者将《汉语教程》
(修)中的形近字分为同音形近字和异音形近字,将异音形近
字分为相交字、母子字和换位字,相交字数量较多,又分为独体相交字和合体相
交字。
第三章:《汉语教程》(修)形近字教学设想。本章基于对外汉语和形近字的
教学目标,将第二章所分的形近字作为教学内容,运用相关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
法提出教学设想。
第四章:《汉语教程》(修)形近字教案设计。在本章,笔者选取了典型的同
音形近字和异音形近字,结合第三章的教学设想进行教案设计。
最后的结论,概括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创新之处以及本文尚存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 教材;形近字;形近字分类;形近字教学设计

-I-
Abstract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for foreigners,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is a


great challenge. Especially differentiating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similar forms and
shapes (CCFS) is a special difficult point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this paper, the typical teaching material which is the glossary table in Tutorial of
Chinese Language (Revised Edition) will serve as the research evidence and foundation.
The CCFS in this teaching material will be classified, respectively is the homonym
similar characters and different-pronounce similar characters. The author will present
the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CFS. But in the pragmatical teaching proces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combining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will be advocated as a main teaching system. The teaching
method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similar Chinese characters are not immutable.
Additionally, teaching plans will be present respectively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be
beneficial for Chinese characters teaching.
The thesis consists of four chapters, the general content of each chapter is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exordium and introduction. This section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opic selection, the research status,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thesis.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classific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CFS in
the Tutorial of Chinese Language (Revised Edition). In this chapter, this paper will
summarizes and review the division standard and classification. The author will divide
the CCFS into homonym similar characters and different-pronounce similar characters.
Additionally, different-pronounce similar characters will be split into intersecting
characters, combined characters and transposed characters.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assumptions of CCFS in Tutorial of
Chinese Language (Revised Edition). This section will base on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combine with the content of the second chapter, through using relevant teach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thus to present teaching ideas and assumptions.

-II-
The final chapter is lesson plans devise of similar Chinese characters teaching. In
this chapter, the author will select typical homonym similar characters and
different-pronounce similar characters, through combine the teaching ideas and
assumptions in order to design lesson plans.
The final conclusions will summarize the main contents and innovations, as well as
shortcomings of this thesis.

Key words Teaching material;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similar Forms and Shapes
( CCFS);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CCFS; Teaching Design for CCFS

-III-
第一章 绪 论

一、 选题意义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的习得顺序一般为先认后写,但是汉字数量庞大、
浩如烟海,结构相近、笔画相似的形近字更是不胜枚举,这些形近字从外形上较
难区分,例如“市”与“币”、“清”与“请”、“比”与“化”等等。这些形近字
给留学生的汉字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留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形近字,就可以
有效减少其在汉字使用上的偏误,从而提高留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增强其
学习汉字的兴趣。
《汉语教程》(修订本)(一年级教材)(语言技能类)以下简称《汉语教程》
(修)。
《汉语教程》
(修)是经典的对外汉语教材,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广泛应用的
教材之一。教材中选录的大量课文与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这些课文中
出现大量的形近字,是留学生学习汉字的难点。我们知道,准确辨别形近字是留
学生学习汉字的主要任务之一,基于这一问题,本文将该教材中的形近字进行归
纳总结,主要分为同音形近字与异音形近字。其中,异音形近字数量较多、种类
庞杂,又可详细地分为相交字、母子字与换位字,同时,本文又针对这些不同类
型的形近字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师的汉字教学有所帮助。

二、 研究现状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大多融合于各种课型的教学之中,较少独立的
课型,学生对汉字重视程度不足,对于结构相似、轮廓相似的形近字常出现误认。
很多学者根据形近字的外形进行了分类,便于对外汉语教师将其应用到汉字教学
中。
(一) 形近字分类的研究
陈五云(1989)把《常用汉字表》和《次常用汉字表》中的 6719 个汉字作为
考察对象,从形体上对形近字的判定标准进行了整合,将其分为笔形、笔画数、
部位、长短、结体五小类,同时将形近字划定为独体和合体两大类。该文对形近
字的研究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并且对本体研究的考察对象选取得很全面,对外国
留学生学习形近字有较强实际意义。但从形近字分类角度出发,该文对于数量庞

-1-
大的合体字划分过于粗疏。尤其对于外国留学生,对汉字的构型方面本就陌生,
过多的形近字聚集一起,对其辨识更加困难,所以此种分类方式在对外汉字教学
方面的实用性还有待考察。
王火(1994)提出“将形近字分为特像字、对称字、旋转字、换位字、大同
小异字五大类,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大同小异字详分为结构部位笔画线条几乎
完全相同、只是一个字比另一个字少了一画的字和大多数构件相同、只有一个构
件或少数笔画不同的字这两小类。”[1]该文对于形近字的分类方法形象生动,对后
代的相关研究有很大的启示作用。相比于陈五云(1989)的分类方法,王火(1994)
的分类方法应用到对外汉字教学中,更能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
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但该文所涉及的成对形近字多为常用字与生僻字
的组合,较于外国留学生,该文更适合于母语学习者区分形近字的教学。此种分
类方式难以囊括大量形近字,该文也只是就每种分类进行举例,并没有说明此种
分类方式具体的适用范围。我们认为针对于留学生的教学课堂,王火(1994)更
合理,更适合运用于留学生对外汉字的课堂。
周文德(2000)将形近字的特点归纳为“轮廓相似,大同小异” [2],把形近字
划分为五类。此种分类方式着眼于形近字的特点,对形近字进行了详尽的界定,
划分界限清晰明了,并且较少出现形近字归属重叠现象。
郑继娥(2001)提出“现行汉字中有一些形近字是在一个字形的基础上增加、
[3]
减少、改变一些笔画而形成的” ,郑继娥根据汉字演变过程中分化与简化的结
果,将该类形近字概括为指事式形近分化字。
从周文德(2000)与郑继娥(2001)关于形近字的论文来看,周文德(2000)
从理论角度客观分析了形近字的特点,并进行了分类,这样使其更具有权威性,
是对后辈研究的奠基。但在对外汉字教学过程中,根据特征区分形近字类型的名
称过长,不利于外国学生识记。郑继娥(2001)该文从与音义有无联系方面着手
的研究角度填补了前人对形近字研究的空白,对形近字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角度。
周文德(2000)以形近字产生的溯因作为出发点,此种分类方式更具有理论性。
(二) 形近字教学方法的研究
在形近字教学方法的研究方面相关论文数量很多,如周健(2004)、黄雪梅
(2004)、曾学慧(2007)等论文中提及的形近字教学方法是对外汉字教学中普遍
使用的方法。形近字的教学方法有字形系联法、联想法、对比法等。
通过对以上论文的研究总结,周健(2004)指出“在汉字学习的初期阶段,
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本笔画、笔顺和一定量的汉字后,重点可以放在部件字及其

-2-
组合演变形式方面,但孤立的汉字难于记忆,我们要尽可能选择有一定字形关联
的字群来教。” [4]运用字形系联法有利于迅速扩充教学内容,节省教学时间。但相
互系联的字群字形相似、字义相近,从而增加了留学生识别汉字的难度,易给留
学生增加更多的形近字,使其难以区分。
黄雪梅(2004)提出“联想式汉字教学就是通过联想,从汉字形体结构、字义
到字音,把相关的汉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再由字联想扩展为词,由词扩展到句形成
的一种学习模式。”[5]这种方法较适合对外汉语的教学,但是外国人与中国人的思
维模式差异大,如果联想法使用不当,产生的教学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这就需要
教师在课堂上的“联想”,考虑学生的背景文化因素,做到因材施教。
曾学慧(2007)提到的对比法从语音、词汇和词序方面将中外知识点进行对
比,与我们提出的汉字组词法等教学方法相辅相成,能够有效的提高留学生学习
形近字的效率,如将字形对比也运用其中教学效果会更加理想。相较于字形系联
法,联想法和对比法都具有调动课堂气氛、寓教于乐、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同
时还可以提高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现有对于形近字的分类主要是从笔形、笔画数、部件等方面,种类繁多,没
有固定的划分依据。关于形近字的教学方法,近年使用广泛的有联想法、对比法、
字形系联法等。以上学者对形近字教学方法的讨论各有千秋,对于不同类型形近
字的教学方法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三、 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和撰写过程中,主要使用了文献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
(一) 文献分析法
笔者通过在知网上搜索“关键字”,形近字、对外汉字教学和形近字教学等。
笔者将相关论文进行分析和研读,筛选出对本文有所帮助的期刊论文三十篇左右,
学位论文二十篇左右,其中对本文的形近字分类有启发意义的论文有:王火
(1994)、郑继娥(2001)等。本文沿用了王火(1994)所分形近字的类别中的换
位字,结合《汉语教程》(修)生词表归纳整理换位字,由于生词表中数量有限,
共整理换位字三组,如“陪”与“部”等。并根据所分换位字进行详细的教案设
计。本文还借鉴了郑继娥(2001)指事式形近分化字的分类标准,结合本文具体
的形近字概括总结出母子字。母子字在文中被归类为异音形近字,母子字作为形
近字的特点是:两个汉字是包含关系,即“母字”包含“子字”,典型的母子字如
“每”与“母”、“睛”与“晴”等。这两篇论文对本文的形近字分类具有启发式

-3-
的意义。还有很多论文对本文的写作提供帮助,此处不一一列举。
笔者在学校图书馆借阅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书籍,其中对本文写作有较
大帮助的著作有:崔希亮《对外汉语综合课优秀教案集》、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
与实践》、杨寄洲和崔永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等。笔者通过对书中教案的
研究,开拓教案编写的不同视角,通过对教学技巧的研究,改善教学中的缺点,
通过对教学方面的相关书籍进行研读弥补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
(二) 统计分析法
本文以《汉语教程》(修)生词表中的汉字作为研究依据,共计 2900 多个生
词,汉字 6000 个左右。笔者概括分析出其中的形近字,然后将每两个形近字分为
一组,再根据形近字的读音将其分为同音形近字和异音形近字。同音形近字 25 组
和异音形近字 173 组,共 198 组。异音形近字数量较多,把部件或笔画可以换位
的形近字概括为换位字,如“办”与“为”、“玉”与“主”等,共 3 组。把形近
字组之间汉字属于包含关系的形近字称为母子字,如“鸟”与“乌”
、“传”与“专”
等,共 45 组。把其余的形近字总结为相交字,相交字数量较多,共 125 组,故又
细分为独体相交字和合体相交字。独体相交字是指拆分后只能得到笔画的汉字,
如“大”与“火”
、“毛”与“手”等,共 23 组。合体相交字是指拆分后可得到部
件的汉字。按照合体字的结构,笔者又将合体相交字分为左右结构合体相交字、
上下结构合体相交字和包围结构合体相交字。经统计,左右结构合体相交字在合
体相交字中数量最多,共 75 组,此类形近字具有代表性的汉字如“乱”与“刮”

“说”与“悦”等。上下结构合体相交字数量次之,共 19 组,此类形近字典型的
汉字如“留”与“贸”、
“悲”与“恶”等。包围结构合体相交字如“层”与“屋”、
“连”与“违”等,在合体相交字中数量最少,共 8 组。此分类方法尚存不足之
处,还需结合实际教学有所调整。

-4-
第二章 《汉语教程》(修)形近字分类辨析

形近字又称近似字,形近字从外形上看很难辨别,其中有一些甚至读音也相
同。因此,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也会偶尔将形近字认错,对于外国留学生而言,关
于形近字的辨析更是难上加难。

一、 形近字的划分标准及分类

王火将形近字的特点概括为“看起来相像,结构一样,笔画相当,用错了荒
唐。”[6]笔者借鉴了王火“换位字”这一分类,前辈的研究成果对笔者的研究具有
启发式的意义。本文的绪论中还介绍了陈五云、周文德等学者关于形近字特点与
分类的概括。总而言之,大多数形近字的特点可概括为“结构相同,部件相似,
笔画相仿”。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形近字的划分需考虑留学生的教育背景、对汉字的认知
程度以及汉语水平等多重因素。本文将教学对象定为中级留学生,以《汉语教程》
(修)生词表中的汉字作为研究对象。《汉语教程》(修)共三册六本,生词 2900
多个。语音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汉字中有些同音字不仅读音相同,字形也
相似,如“竟”与“竞”、“密”与“蜜”等。本文将此类字归为形近字。本文还
将结构一样,至少有一个部件相同的两个合体字归为一组形近字,如“较”与“校”、
“没”与“设”等。还有一些具有相同笔画的独体字,如“两”与“而”、“马”
与“与”等,在本文中也被归为形近字。本文中的形近字组全部由两个字组成。
本文对于形近字的分类主要从语音角度切入,将形近字分为同音形近字和异
音形近字:前者如“练”与“炼”、
“级”与“极”等,后者如“明”与“朋”
、“没”
与“设”等。异音形近字数量偏多,又分为相交字、母子字和换位字三类。异音
形近字中相交字数量最多,又可分为独体相交字和合体相交字。独体相交字由相
同笔画与相似笔画组成,如“千”与“干”,相同笔画为“一”与“丨”,相似笔
画为“丿”与“一”
。合体相交字由相同部件与相似部件组成,如“层”与“屋”

相同部件为“尸”,相似部件为“云”与“至”。相同笔画与相同部件,以下简称
为相交部分。相似笔画与相似部件,以下简称为相似部分。即相交字是由相交部
分与相似部分组成。母子字由“母字”与“子字”组成,
“母字”与“子字”是包
含关系,即“母字”包含“子字”
,如“卖”与“买”
、“哪”与“那”
,其中“卖”

-5-
与“哪”为母字,
“买”与“那”为子字。换位字是指“这组字中的两个构件只要
调换一下位置,就会构成另一个字。”[7]
基于上述分类方法,本文共归纳出 198 组形近字,其中同音形近字 25 组,异
音形近字共 173 组。异音形近字包括相交字 125 组、母子字 45 组和换位字 3 组。
表 2-1 各类形近字所占比例表
同音形近字 异音形近字
相交字 母子字 换位字
数量 25 125 45 3
占总数的百分比 12.6% 63.2% 22.7% 1.5%
总计百分比 12.6% 87.4%

(总数是指本文在《汉语教程》
(修)中所归纳的形近字组的总数 198 组,各
类形近字所占百分比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由表 2-1 可知,异音形近字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同音形近字,异音形近字中相
交字占总数百分比最大,换位字占总数百分比最小。另异音形近字中的相交字与
母子字所占总数百分比均大于同音形近字。
在《汉语教程》
(修)的生词表中常出现汉字重叠现象,即不同的生词里出现
同一个汉字,如“暑假”“避暑”两个生词中均出现“暑”。每组形近字出处的选
择采取“就近”原则,即每组形近字的出处尽量选自同册同课,缩短每组形近字
之间的学习时间。但是大多数形近字不能选自同册同课。那么对于形近字组出处
的选择原则是“先同课后同册”,即对形近字组出处的选择,最优选择是选取同册
同课的生字作为一组形近字,如同音形近字“结”与“洁”,在第一册第 27 课的
生词“结果”、第二册第 3 课的生词“结婚”
、第三册第 2 课的生词“团结”均出
现了“结”,由于与“结”一组的另一个形近字“洁”选自第三册第 2 课,所以将
“结”的出处选为第三册第 2 课。但是大部分的形近字组不能选自同册同课的,
次优选择是选取同一册的生词,如母子字“自”与“白”,“白”选自第一册第 1
课,而第一册第 1 课中没有“自”,包括“自”的生词有第一册第 12 课的“自己”

第二册第 6 课中的“自由”、还有第三册第 23 课中的“自豪”,相较之下与“白”
出处最接近的是第一册第 22 课,根据我们的选择原则“先同课后同册”,
“自”的
出处选为第一册第 22 课。在实际教学中,因留学生每天都会接触新的生词,故拉
近每组形近字之间的距离,有利于留学生温故而知新。

-6-
二、 同音形近字

同音形近字是指字形相似、读音相同的一组形近字。通过对《汉语教程》
(修)
中的同音字进行对比归纳,共总结 67 组同音字,而即同音又相近的字仅有 25 组。
形近字字组排列按照“就前”原则,即一组形近字中,把在生词表中先出现的字
放在前面。生词表中的同音字较少,因此同音字中的形近字更是少之又少。
在形近字归类的过程中,偶尔出现形近字交叉现象,如“账”与“怅”可以
组成异音形近字,
“账”与“胀”可以组成同音形近字。我们认为,既同音又形近
的字对于留学生来说难度更大,留学生如果能够正确分辨同音形近字,更利于提
高其对形近字使用的准确率。因此在出现同音形近字与异音形近字归类交叉的情
况时,我们的分类原则是“先同音后异音”。
《汉语教程》(修)同音形近字可见下表,详细信息可见附录 1。
表 2-2 同音形近字
序号 形近字组 序号 形近字组
1 进 近 14 筷 快
2 练 炼 15 像 象
3 级 极 16 竟 竞
4 检 捡 17 密 蜜
5 厉 历 18 碟 蝶
6 境 镜 19 措 错
7 暑 薯 20 毫 豪
8 然 燃 21 怕 帕
9 捎 稍 22 傍 镑
10 幅 福 23 期 欺
11 搞 稿 24 账 胀
12 结 洁 25 幕 墓
13 优 忧
由表 2-2 可知,同音形近字共 25 组,每组由两个汉字组成,共 50 个汉字。
由此表格在附录中的详细信息可知,同音形近字多出自《汉语教程》
(修)第三册,
占半数以上。

三、 异音形近字

异音形近字数量较多,共 173 组。笔者将其分为三类:相交字、母子字和换


位字。其中相交字数量最多,母子字其次,换位字数量最少。相交字又可分为独
体相交字和合体相交字。如出现形近字分类重叠现象,如“哪”与“那”既可以

-7-
组成相交字,又可以组成母子字。如遇到此现象,我们的分类原则是“先母子字、
换位字后相交字”,因母子字与换位字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
激发留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留学生学习形近字的效率,从而达到使留学生正确
区分形近字的教学目标。
(一) 相交字
相交字一般为结构一样的字,由相交部分和相似部分组成。相交字又可以分
成独体相交字与合体相交字。独体相交字如“无”与“天”
,由相同笔画与相似笔
画组成,相同笔画为“一”、“一”和“丿”,相似笔画为“乚”与“丶”。合体相
交字如“理”与“埋”
,相同部件为“里”
,相似部件为“王”与“土”
。相交字是
异音形近字中数量最多的。相交字字组排列原则与同音形近字相同。
1.独体相交字
关于独体相交字与合体相交字的划分标准,
“我认为,必须坚持一条基本原则:
完全依据现代字形结构进行分析,不考虑古代字形和造字理据,根据现代汉字结
构可分与不可分来确定合体还是独体。结构的可分与不可分应该是指:一个汉字
由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部件组成,就是结构可分的合体字;一个汉字由一个部件
组成,如果要进行切分,得到的是笔画,它就是结构不可分的独体字。”[8]“我们
主张:独体字的构成成分应分析到笔画,合体字的构成成分应分析到部件。”[9]本
文独体相交字与合体相交字的划分标准:将汉字进行切分,如果切分后得到的是
笔画,且所得笔画基本无构词能力的为独体相交字,如果切分后得到的是部件,
且所得部件具有构词能力的为合体相交字。每组形近字由两个汉字组成,如存在
一个汉字为独体相交字,另一个汉字为合体相交字的情况时,如“足”与“定”,
我们将其归为独体相交字。因独体相交字与合体相交字组成的形近字组,可从字
形、字义、结构等方面讲授,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易于使留学生接受新知识。
《汉语教程》(修)异音形近字独体相交字可见下表,详细信息可见附录 2。
表 2-3 异音形近字独体相交字
序号 形近字组 序号 形近字组 序号 形近字组
1 大 火 9 有 布 17 其 耳
2 马 与 10 东 乐 18 足 定
3 包 色 11 以 从 19 县 具
4 两 而 12 后 反 20 无 天
5 千 干 13 兴 光 21 央 夹
6 币 市 14 毛 手 22 严 产
7 业 止 15 冬 尽 23 束 某
8 伞 平 16 来 采

-8-
由表 2-3 可知,独体相交字共 23 组,每组由两个汉字组成,共 46 个汉字。
由此表格在附录中的详细信息可知,同音形近字多出自《汉语教程》
(修)第三册,
占半数以上。
2.合体相交字
合体相交字指相交字中的合体字,每组合体相交字由两个合体字组成。合体
相交字又可按照结构分为左右结构合体相交字、上下结构合体相交字和包围结构
合体相交字。左右结构合体相交字如“明”与“朋”、“校”与“较”等。上下结
构合体相交字如“导”与“寻”
、“笑”与“笔”等。包围结构合体相交字如“远”
与“运”、“闭”与“闪”等。如一组形近字中由两个不同结构的合体字组成,如
“滋”与“慈”,将其归类时以位置在前的字为准,即以“滋”的结构为准,故“滋”
与“慈”属左右结构合体相交字。
(1)左右结构合体相交字
左右结构合体相交字数量最多,包括左右结构合体相交字和左中右结构合体
相交字。前者如“操”与“燥”
、“特”与“持”等。后者如“难”与“唯”
、“傲”
与“做”等。
《汉语教程》
(修)异音形近字左右结构合体相交字可见下表,详细信息可见
附录 3。
表 2-4 异音形近字左右结构合体相交字
序号 形近字组 序号 形近字组 序号 形近字组
1 妈 码 26 特 持 51 刺 利
2 明 朋 27 谈 淡 52 既 即
3 取 职 28 博 傅 53 切 初
4 银 根 29 次 欢 54 滋 慈
5 校 较 30 认 队 55 到 致
6 没 设 31 踢 惕 56 脸 验
7 清 请 32 乱 刮 57 担 坦
8 喝 渴 33 租 粗 58 难 唯
9 谁 堆 34 阳 阴 59 双 叹
10 汤 场 35 环 坏 60 林 材
11 饺 跤 36 秋 秒 61 投 技
12 块 决 37 扎 礼 62 傲 做
13 给 绘 38 织 识 63 接 按
14 话 活 39 神 伸 64 待 得
15 比 化 40 放 效 65 精 情
16 读 续 41 挑 跳 66 调 绸
17 轻 经 42 祥 样 67 慌 谎

-9-
18 现 观 43 彩 形 68 朴 扑
19 剧 副 44 插 播 69 证 征
20 收 改 45 牌 脾 70 拾 抬
21 料 科 46 骗 偏 71 悔 海
22 报 服 47 败 则 72 标 际
23 份 扮 48 孩 核 73 增 赠
24 打 灯 49 说 悦 74 谅 凉
25 操 燥 50 理 埋 75 烛 独
由表 2-4 可知,左右结构合体相交字共 75 组,每组由两个汉字组成,共 150
个汉字。由此表格可知,左右结构合体相交字中左形相似,右形相同的形近字组
占半数以上。在附录中的详细信息可知,左右结构合体相交字多出自《汉语教程》
(修)第一册,第三册次之,第二册数量最少。
(2)上下结构合体相交字
上下结构合体相交字通常是由两个上下结构的合体字组成,偶有特殊组合,
如“复”与“夏”是由一个上中下结构的汉字和一个上下结构的汉字组成。此类
组合在本文中也被归类为上下结构合体相交字。
《汉语教程》
(修)异音形近字上下结构合体相交字可见下表,详细信息可见
附录 4。
表 2-5 异音形近字上下结构合体相交字
序号  形近字组  序号  形近字组  序号  形近字组 
1  茶  条  8  念  悉  15  怨  怒 
2  留  贸  9  导  寻  16  复  夏 
3  盘  盖  10  笑  笔  17  骨  膏 
4  息  思  11  盒  盆  18  朵  杀 
5  常  掌  12  宅  它  19  悲  恶 
6  青  责  13  紧  紫       
7  熟  热  14  寒  塞       
由表 2-5 可知,上下结构合体相交字共 19 组,每组由两个汉字组成,共 38
个汉字。由此表格可知,上下结构合体相交字中上形相似、下形相同的形近字组
与上形相同、下行相似的形近字组数量相当。在附录中的详细信息可知,上下结
构合体相交字多出自《汉语教程》(修)第一册。
(3)包围结构合体相交字
包围结构合体相交字包括半包围结构合体相交字和全包围结构合体相交字。
前者如“迷”与“送”、
“层”与“屋”等。后者如“围”与“国”
。《汉语教程》
(修)
异音形近字上下结构合体相交字可见下表,详细信息可见附录 5。

-10-
表 2-6 异音形近字包围结构合体相交字
序号 形近字组 序号 形近字组 序号 形近字组
1 远 运 4 迷 送 7 连 违
2 层 屋 5 闭 闪 8 边 达
3 围 国 6 展 屏
由表 2-6 可知,包围结构合体相交字共 8 组,每组由两个汉字组成,共 16 个
汉字。由此表格可知,包围结构合体相交字中均为外形相同,内形相似。在附录
中的详细信息可知,包围结构合体相交字在《汉语教程》
(修)各册生词表中数量
相当。
由表 2-3 至表 2-6 可知,合体相交字共 102 组,每组由两个汉字组成,共 204
个汉字。相较之下,合体相交字多于独体相交字。由以上四个表格可知异音形近
字相交字共 125 组,由这些表格在附录中的详细信息可知,异音形近字相交字多
出自《汉语教程》(修)第三册,近半数。
(二) 母子字
母子字即具有包含关系的两个形近字,即“母字”包含“子字”,“母字”是
在“子字”的基础上添加部件,如“传”与“专”
;也可在子字的基础上添加笔画,
如“师”与“帅”;亦或者是子字某一笔画的延伸,如“牛”与“午”
、“甩”与“用”。
母子字的形近字组排列原则是“母字在前子字在后”
,然后根据母字在教材中出现
的先后顺序排列。
《汉语教程》(修)异音形近字母子字可见下表,详细信息可见附录 6。
表 2-7 异音形近字母子字
序号 形近字组 序号 形近字组
1 学 字 24 串 中
2 哪 那 25 丢 去
3 几 儿 26 牛 午
4 师 帅 27 滥 监
5 体 休 28 甩 用
6 卖 买 29 方 万
7 间 问 30 爱 受
8 在 左 31 乳 孔
9 出 山 32 器 哭
10 种 和 33 衷 哀
11 每 母 34 目 日
12 自 白 35 广 厂
13 往 住 36 管 官
14 愿 原 37 必 心

-11-
15 肉 内 38 金 全
16 钟 针 39 荐 存
17 曲 由 40 点 占
18 睛 晴 41 净 争
19 困 因 42 电 申
20 酒 洒 43 处 外
21 鸟 乌 44 羞 差
22 传 专 45 号 亏
23 并 开
由表 2-7 可知,异音形近字母子字共 45 组,每组由两个汉字组成,共 90 个
汉字。由此表格在附录中的详细信息可知,异音形近字母子字也多出自《汉语教
程》(修)第三册,占半数左右。
(三) 换位字
换位字在异音形近字中数量最少,每组换位字都是结构、部件完全一样的汉
字。换位字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将部件左右换位的形近字“陪”与“部”
;将笔
画换位的形近字“办”与“为”
、“主”与“玉”
。换位字的排列顺序依旧按照“就
前”原则。
《汉语教程》(修)异音形近字母子字可见下表,详细信息可见附录 7。
表 2-8 异音形近字换位字
序号 形近字组 序号 形近字组
1 办 为 3 主 玉
2 陪 部
由表 2-8 可知,异音形近字换位字共 3 组,每组由两个汉字组成,共 6 个汉
字。由此表格在附录中的详细信息可知,异音形近字换位字出自《汉语教程》
(修)
第一册与第三册。

-12-
第三章 《汉语教程》(修)形近字教学设想

本章教学设想为第四章形近字教案设计提供宏观式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基于《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
的课程总目标与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目标,结合本文具体的教学内容,遵
循相关的教学原则,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期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妥善运
用,以达到使留学生正确辨析形近字的目的。

一、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教学活动的进行,还能够
及时纠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偏差。中国国家汉办 2008 年公布的《国际汉语教学
通用课程大纲》规定“国际汉语教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语言
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习目的,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形
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最终具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10]基于国家汉办公布的国际汉
语教学课程总目标的指导,对外汉字的教学目标为:在生活中,留学生能够正确
认识汉字,并理解其字义。在学习中,留学生在正确识记汉字的基础上能够准确
书写汉字。在交际中,留学生可以准确地说出汉字所承载的字音。
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国,各国的文字类型也不尽相同,汉语是表意文字,对于
母语为表音文字的欧美学生来说,汉字是学习的难点,而汉字中的形近字更是难
中之难。基于国际汉语教学课程总目标与对外汉字的教学目标,在形近字教学方
面,我们应该制定更详实的目标。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将教育目标分为
三个领域,即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
形近字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由于形近字具有易混的特性,留学生在识记形
近字的过程中,首先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机械性记忆,在牢记字形和理解字义的
基础上能够复述。然后能够区分每组形近字的同时将知识内化,从而可以在日常
生活和交际中正确运用。最后训练留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分类的能力,找出形近
字之间细微差别的能力,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根据前文笔者对形近字的分类,
其中留学生最难掌握的是同音形近字。
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留学生能够准确区分形近字的读音,通过教师对
形近字释义能够正确区分同音形近字。根据教师给出的笔画或部件能够组合成正

-13-
确的汉字。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打破汉字难学的心理难关;留学生能够专心投入课堂
学习,积极参与互动,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对形近字字形的辨析,了解博大精深
的中国文化;培养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书写汉字的乐趣。

二、 教学内容

本文的教学内容是基于《汉语教程》
(修)生词表作为教学依据。教学的具体
内容为笔者在第二章总结归纳的形近字,具体包括同音形近字和异音形近字。此
教学内容主要针对中级阶段的留学生,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说,他们已具有汉语
知识基础,已可进行基本的日常交际,所识的汉字已有一定的数量。教学内容的
选择基本符合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学习要求以及身心发展情况。留学生学习汉语
的目的不尽相同,有出于商业交际目的的企业高管,有以学习汉语学科专业知识
为目的的学生等。根据留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同,关于形近字教学的编排需稍作调
整,侧重点也需稍作改动。本文的教学对象为在校留学生,多数是为了学习汉语
的学科专业知识并在日常交际中能够运用。因此对于形近字教学的编排按照教材
生词表的顺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关于教学的侧重点是对形近字形、音、义
的学习。关于教学内容同音形近字和异音形近字的具体内容如下。
同音形近字 10 组,共 20 个汉字,分别是进、近;练、炼;检、捡;竟、竞;
境、镜;暑、薯;幅、福;优、忧;帕、怕;账、胀。异音形近字共 11 组,相交
字 5 组,10 个汉字,分别是渴、喝;汤、场;包、色;伞、平;特、持。母子字
4 组,8 个汉字,分别是卖、买;愿、原;睛、晴;酒、洒。换位字 2 组,4 个汉
字,分别是陪、部;主、玉,共 22 个汉字。

三、 教学原则

本文的课程设置是对外汉字教学,教学对象为外国留学生,教学内容为形近
字教学,基于本文针对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的设计方案主要遵循以下五个
原则:直观性、巩固性、趣味性、精讲多练、低错误率。
(一) 直观性
正所谓“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提出在学习中不仅要“闻之”更要
“见之”。直观性原则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原则之一,适合的课程类型广泛,教学
方式生动活泼,有利于调动课堂的活跃氛围。本文在教学中使用视听说写法与图

-14-
片展示法充分体现这一教学原则,在随堂练习中善于利用多种教具,如实物、图
片以及多媒体课件等,能够调动学生的感官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 巩固性
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体现的就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如本
文形近字教案设计中的教学行为,教师在每组形近字地讲解后,会进行每组小练,
在学习完课堂新知识后,还会进行十五分钟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的编排采取螺
旋式的知识点复现方式,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不同的课堂教学中多次复习,
以达到使留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教学目的。
(三) 趣味性
对外汉字教学课堂中,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遵循趣味性原则。异
音形近字中换位字的教学,运用了动手拼图法,不仅使教学方法具有趣味性,还
可进行趣味性练习。如同音形近字中的巩固练习第一题:自主完成对话,可将学
习内容以情景短剧的形式浮现。趣味性的课堂能够激发留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愉
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可以减轻学习压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搭配趣味性的习题可
以刺激教育的隐性功能,伴随显性功能出现的非预期性功能,可以让留学生快速
完成作业甚至提高准确率,从而增强留学生课后复习的动力。
(四) 精讲多练
“精讲,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内容方面,指的是所讲的内容必须经过
精挑细选,要少而精,该讲的则讲,不该讲的一定不讲。二是方法,指的是教师
要用最少的语言,最简单的方法把该讲的内容讲深、讲透、讲清楚、讲明白。多
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讲和练的时间比例。二是全面练习。三是充分练
习。”[11]如同音形近字“境”与“镜”、异音形近字“渴”与“喝”中的小结练习
题:根据所给偏旁组词等类练习题。课下要留具有拓展性意义的作业,使留学生
对知识点的认知不局限于课上所讲的内容,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还可结合教学
的趣味性原则,教师也可自行编写习题,增加留学生课后学习的激情,在快乐的
心境中学习汉语,在不断的积累中提高汉语水平。
(五) 低错误率
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多为成年人,根据留学生的这种年龄特征与人格特征,
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低错误率原则。在练习方面,每组同音形近字的
总结性习题偏易,符合此教学原则。这一原则可建立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自信心,
减少汉语难学的心理压力,并且可以增加留学生与教师的亲切感,使教师对学生
有更深入的了解,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15-
四、 教学方法

对外汉字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的形近字由于字形相似度极大,在教学
方法方面则需考虑更多的实际因素,如留学生的语音掌握程度、汉字书写能力以
及汉语知识水平等。基于本文的教学对象为中级留学生,这一阶段的留学生基本
能够通过语音来识读汉字,简单的汉字已能够正确书写,汉语交际能力基本满足
日常需要。对于具备以上汉语知识储备的留学生,本文关于形近字的教学方法主
要选取了以下六种:讨论法、视听说写法、汉字组句法、动手拼图法、形旁释义
法、形象联想法。
(一) 讨论法
讨论法适用于多种课型,针对形近字教学讨论法的使用方式主要是教师给出
一定量的形近字,在教师的引导下留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使留学生发现
形近字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促进留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如同音形近字中的“优”与“忧”
、“帕”与“怕”
、“账”与“胀”
,通过运用形旁
释义法对“优”与“忧”进行讲解,让学生自主讨论如何辨析“帕”与“怕”
、“账”
与“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讨论法是以学生为中
心的教学方法,使留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能够让每一位留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对
于有异议的个别字进行详细讲解,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和归纳。
(二) 视听说写法
对于每一个形近字的初步认知均通过视听说写法,让学生正确的掌握字音、
笔画和笔顺。根据直观性教学原则倡导的观点学习,调动多种感官,本文提出了
视听说写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设施,制作教学课件,其
中应包括动画、音频等,使汉字的教学不再孤立,结合听力和口语,使留学生从
多种感官中体会每组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同时对提高听力水平与口语发音水平有
所帮助。在语音方面,上声的汉字留学生发音不够准确,如同音形近字“检”
“捡”
和“暑”
“薯”两组同音形近字教师应反复领读,或者让读音准确的同学领读。在
异音形近字的教学中,语音也需要着重练习,尤其是留学生发音不准确的舌尖前
音的汉字,如“色”“伞”“洒”等,经教师多次反复领读会有所提高。教师还要
督促留学生在课下大声朗读,多加练习。
(三) 汉字组词法
汉字组词法是将一组形近字中的两个汉字分别组词,再根据所组的词进行造
句。该教学法可以使留学生对于形近字的认识不只是独立的汉字,而是一个完整
的句子,在语境中体会形近字用法的区别。有些形近字不仅结构相似,意义也相

-16-
近,此类形近字的教学可使用汉字组词法。汉字组词法的优势在于既可以教留学
生区分形近字,又可以使留学生掌握形近字的意义并且学会正确运用,以达到留
学生学习汉语用于实际交际的目的。留学生能否为形近字组词是考验其对形近字
掌握程度的一个标准。留学生所组的词汇无论正确与否都应给予鼓励,提倡学生
与教师频繁互动,教师发现错误应及时纠正。
(四) 动手拼图法
本文中多数形近字为合体字,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构成的汉字,动手拼
图法是将形近字进行拆分,拆至最小部件或笔画,制作拼图卡片,然后由学生动
手拼成完整的汉字。如将“陪”与“部”拆分为“咅”与“阝”
,制作成卡片,让
学生自己组成汉字并读出正确字音;将“主”和“玉”拆分为“一”、
“丨”和“丶”
三个笔画,让学生组字,笔画可重复使用。该教学方法是秉承趣味性教学原则,
使课堂不单调于教师与黑板,还可以有效地检查留学生对于形近字学习的掌握程
度。
(五) 形旁释义法
数量繁多的汉字中百分之八十是形声字,形近字中也有一部分是形声字。形
旁释义法是通过对一组形近字形旁的释义使留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此组形近字。
尤其是在同音形近字中,通过对形旁的释义可以使留学生对形近字辨析地更加精
确,使留学生学习形近字变得更加简单。如同音形近字“境”与“镜”的讲解,
根据汉字字形源流进行区分,在辨析形近字的同时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六) 形象联想法
形象联想法是指通过人为的联想,使难以识记的汉字与鲜明的想象相结合,
加深对汉字的印象,从而提高记忆效果的教学方法。形象联想法是将新学的知识
与头脑中的旧知识或常识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头脑中的意义进行深层加工的学
习策略。想象的形象越鲜明越具体,形象之间的逻辑联系就会越紧密,掌握的形
近字在头脑中的形象越清晰。如“卖”与“买”可以将“卖”中的“十”想象是
一个十字架,将十字架与“卖”
“买”的字义联系起来区分两个形近字。形象联想
法免除留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灵活地学习形近字,从中发现学习汉字的乐
趣。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是针对本文的教学内容所设定的,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对
于某一类型的形近字固定使用某种教学方法,而是将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用,
扬长避短,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课堂氛围更加轻松
愉悦。

-17-
第四章 《汉语教程》(修)形近字教案设计

本章根据文中所分的形近字进行教案设计,分别选取同音形近字和异音形近
字中有代表性的形近字,主要遵循直观性、巩固性、趣味性、精讲多练、低错误
率等教学原则。本章的教案设计主要运用讨论法、视听说写法、汉字组句法、动
手拼图法、形旁释义法、形象联想法等教学方法,以期为对外汉字教学有所裨益。

一、 同音形近字教案设计

(一) 课程简介
1. 教学对象
掌握基本汉语知识,中级阶段的留学生。
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识同音形近字的字形,理解同音形近字的字义,能够准确
辨别同音形近字。
(2)技能目标:通过对同音形近字字形、字义的学习,能够在写作时正确使
用同音形近字,在交际中能够正确理解对方的语义。
(3)情感目标:提高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留学生日常生活中汉字使
用的正确率,从而激发说汉语的热情。
3. 教学内容
同音形近字 10 组,共 20 个汉字,分别是进、近;练、炼;检、捡;竟、竞;
境、镜;暑、薯;幅、福;优、忧;帕、怕;账、胀。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同音形近字字形的辨别与字义的理解。
(2)难点:在交际中正确运用同音形近字。
5. 教学方法
汉字组词法、视听说写法、形旁释义法、形象联想法。
6. 教学时间
两课时,共 90 分钟。
7. 教学工具
PPT、图片。

-18-
(二) 教学过程
第 1、2 课时(90 分钟)

教学内容 教学行为 教学说明


组织教学(2 分钟)
师生问候,等候迟到的同学。 教师向学生传达上
点名。 课信息,将学生注意力
集中到课上。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5 分钟)

(1)重放上节课的 PPT,复习上节课 巩固旧知识,检查


的知识点。
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
(2)听写上节课的生词。找一名同学
上讲台在黑板上听写,其余同学写在听写本 况。
上。听写结束由教师带领所有同学一起纠正
错误。

导入新课(5 分钟)
(1)读生词
第一遍播放生词音频,学生跟读;第二
遍教师领读,纠正学生的发音;第三遍由学
生领读,按照生词的顺序每人一个生词领
读。
(2)引出概念
【教师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生
词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长得很像) PPT 展示教学内容:
【教师提问】没错,我们今天就是要学 进、近;练、炼;检、
习这些“长得很像”的字,叫做形近字。大 捡;竟、竞;境、镜;
家再观察一下这些汉字有没有其他的共同 暑、薯;幅、福;优、
点? 忧;帕、怕;账、胀。
【学生回答】……(读音一样)
【教师提问】分号之间的两个汉字读音
一样,我们之前学过读音一样汉字是什么?
【学生回答】……(同音字)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列举一下以前学
过的同音字?
【学生回答】……(电视的视和是不是
的是;一半的半和办公的办……)

-19-
【教师提问】同学们对同音字掌握得很
好,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就是学这十组同音
形近字。哪位同学可以谈谈你对同音形近字
的理解?
【教师总结】同音形近字是指读音相
同,字形结构相似的汉字。

讲授新课(60 分钟)

1.进、近 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划书写“进、近”, 用视听说写法初步


同时 ppt 播放动态笔画,学生一边跟着写, 认知形近字。
一边说出所写的笔画。(每组形近字都进行
此环节,下不赘述)
▲含义:进,向前一步(教师走向前一
步),前进,从外面到里面。基本每天都会
说到的请进就是这个“进”,进的反义词是
退。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班的维拉迟到,
她敲完门老师说什么了? 板书:进(jìn)
【学生回答】请进。 近(jìn)

▲含义:近,意思是空间或者时间距离
短(走到学生的课桌旁边)。近的反义词是
远。

【教师提问】我们班有几名同学戴眼
镜,是因为他们的眼睛近视了,哪位同学可
以告诉老师近视是哪一个近?并给其余的
同学讲讲你为什么这么理解?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正确教师
给予鼓励,回答错误进行详细讲解。)
【教师提问】眼睛近视的症状是眼睛离
书本距离远看不清楚书本上面的字,所以近
视的同学看书会离书本很近,表示距离短的
近是哪一个近?现在同学们能够区分进和近
了吧。

练习:选词填空(进、近)
老师走____教室,看见智秀的新眼镜问
她:
“你怎么会____视?”智秀回答: “因为
我每天写作业眼睛离书本太____了” 。

-20-
2.练、炼 分别组词,练习和锻炼。 用汉字组词法、形旁
释义法区分字义。
▲含义:练习可以解释为经过反复的训
练使工作做的越来越细致,练是“纟”旁。
例如多在练习本上写汉字,汉字写的越来越
工整。

▲含义:锻炼的炼偏旁是“火”,可以 板书:练(liàn)
理解为通过加热的方法达到目的,例如锻炼 炼(liàn)
身体是通过运动燃烧脂肪从而达到健身的
目的。

练习:用所给汉字组词(练、炼)
____钢琴 ____油
烧____ ____功夫

3.检、捡 分别组词,检查和捡东西。 板书:检(jiǎn)


捡(jiǎn)
▲含义:检查是为发现问题而细心查
看,“检”“查”两个字的偏旁都是“木”。

▲含义:捡东西是用手拾取某种东西,
因此是“扌”旁。

练习:改错练习
A.老师每天上课都要捡查同学们的作
业。
B.检到别人的东西要物归原主。

4.竟、竞 【教师提问】这组同音形近字的字形有 用形象联想 法辨析


什么细微的差别? 此组形近字。
【学生回答】下半部分相差一个小
“一”。

▲含义:竟,副词,表示出乎意料,居
然。 板书:竟(jìng)
例句:这学期竟然提前开学了。 竞(jìng)
▲含义:竞,指竞争、竞赛,两个人或
者多人之间的比赛。
例句:电视上经常播放体育竞赛之类的
节目。

-21-
同学们可以这样区分竟、竞。竞的下半
部分是兄弟的“兄”,多个兄弟或者朋友之
间经常一起玩、比赛。竟比竞的下半部分多
一“一”,竟通常是指单一的某种事物发生
的出人意料的情况,如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亦
或者一个团体发生了出乎意料的情况。

练习:改错练习
A.这么好的天气竞然下雨了。
B.你竞然和他一起竟赛。

5.境、镜 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刚学过的“竟”, 通过复习学 过的知


用以旧带新的方式讲授“境、镜”。在“竟” 识讲解新知识,加深学生
的左边加上“土”旁,组成“境”。在“竟” 的理解。
的左边加上“钅”旁,组成“镜”。

▲含义:境的意思是疆界;边界,与土
地有关。如边境、国境等,因此是“土”作 板书:境(jìng)
为偏旁。复习之前学过的与土地有关的“土” 镜(jìng)
旁的汉字。如:尘、墙等。

▲含义:镜是指一种器具,能照见形象
的器具或者是帮助视力的器具。如化妆镜、
眼镜等。复习之前学过的“钅”旁的关于器
具的汉字,如:锅、钉、锁等。

练习:列举关于下列所给的偏旁的汉字
“土” “钅” “氵”
“火” “灬” “木”

6.暑、薯 ▲含义:暑由“日”、“者”两部分组成, 根据偏旁组 字既可


可以想象太阳一直照着你。暑就是热的意 以检查留学生对学过的
思。如暑气,暑热等。 汉字的掌握情况,又可以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
“者” 惯。
▲含义:薯由“艹”、横着的“目”、
三部分组成,可以想象一个人用眼睛看着一
个农作物。薯是甘薯、马铃薯等农作物的统 板书:暑(shǔ)
称。 薯(shǔ)

-22-
练习:听写练习(学生拿出听写本)
A.暑假来了,我要和妈妈一起去附近的
农业园种马铃薯。
B.今天真热,热得我都快中暑。

7.幅、福 展示图片,过年门上粘贴的对联和福 通过展示图 片可以


字。简单介绍中国新年的一些习俗,加深留 使留学生直观的理解
学生对福字的印象。 “福”字。

▲含义:幅,量词,如一幅画,两幅布 板书:幅(fú)
等。复习以前学过的量词,如个,双,张等。 福(fú)

练习:用所给字填空(幅、只、颗、双、
张、把、) 量词填空练习,复习
一____桌子 一____椅子 之前学过的量词。
一____筷子 三____鹦鹉
五____大树 两____油画

练习:改错练习
A.新年来到,小明家的门上贴了春联、
幅字还有一幅门神。
B.大家都羡慕小红有一个幸幅的大家
庭。

8.优、忧 ▲含义:优,通常指人非常好,成绩好 板书:优(yōu)


或者气质好。如成绩优异,气质优雅等。 忧(yōu)

▲含义:忧,通常是指内心忧愁、烦闷
的心理状态。如忧伤,忧郁等。
同学们可以这样区分优、忧,与人有关
的是“亻”旁的“优”;与心情或者心理状态有
关的是“忄”旁的“忧”。

练习:听写练习(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
A.智秀最大的优点就是爱学习。 课上适当的 听写练
B.巴西队没有得到世界杯冠军使小明 习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
很忧伤。 力。
C.学习优秀的同学一点都不用对期末
考试忧愁烦闷。

-23-
教师给出该组同音形近字的字义,一个 先运用形旁释义法
9.帕、怕
字义是用来擦手、擦脸等用途的纺织品;另 辨析字义,再运用讨论
一个字义是内心畏惧、担心,甚至不能承受 法培养留学生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的心理状态。根据教师给出的字义,让学生
讨论自行辨析,并说明理由。然后教师展示
关于帕的图片,如手帕的图片、头帕的图片。

板书:帕(pà)
【教师总结】“巾”是与纺织品有关的 怕(pà)
偏旁,如之前学过的帽、帜等。“帕”是用
来擦手、擦脸等用途的纺织品。“忄”是与
心情或者心理状态有关的偏旁。如之前学过
的忧、恼、恨等。“怕”内心畏惧、担心甚
至不能承受的心理状态

练习:改错练习
A.润喜的手怕很漂亮。
B.我很害帕看恐怖电影。

教师给出该组同音形近字的字义,账是 板书:账(zhàng)
10.账、胀
指钱款货物出入的记录;胀是体积增大或身 胀(zhàng)
体不舒服的感觉;根据教师给出的字义,让
学生讨论自行辨析,并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贝”是与钱财有关的偏
旁,因为在中国的古代人们之间是用贝壳作 教师总结可以帮助
为货币去进行交易,如之前学过的赚、赔、 留学生将知识点归纳整
财等。“月”是与身体有关的偏旁,如之前 理。
学过的脑、脸、肚等。
练习:组词练习
胃 ____ 算 ____
____ 单 膨 ____

巩固练习(15 分钟)

(1)将板书上同音形近字的汉语拼音
对于留学生发音不
擦掉,学生齐读,纠正字音;然后以提问的
准确的汉字反复领读。
形式让学生领读。

-24-
(2)练习题
①根据所给的汉字完成对话(进、近、
练、炼、检、捡、竟、竞、境、镜、暑、薯、
幅、福、优、忧、帕、怕、账、胀)

A.(咚咚咚……) 情景对话练习贴近
老师:请____。 留学生生活,能够提高
伊恩:对不起老师,我迟到了。 留学生使用汉字的准确
老师:你____然一天迟到两回。 率。
伊恩:我出门时忘带眼____了,担心看
不清楚黑板又回寝室取眼____了。
老师:请回座位吧。星期五学校组织以
“保护环____”为主题的演讲____赛。____
秀奖的奖品是一本教你如何锻____身体的
____习手册。鼓励奖是一条印着校徽的手
____。哪位同学想参加?
伊恩:老师,我想参加。
老师:好的,下课以后到教学楼附____
的综合楼报名。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同学拿
出你们的作业本,老师要____查作业。

B.
老师:伊恩,最近发生什么事使你很
____伤吗?感觉你上课经常走神。
伊恩:老师,我需要您的帮助。____
假我想留在中国,可是我找不到兼职。
老师:你想找什么样的兼职?
伊恩:我可以讲英语或者帮同学____
查作业。
老师:那你留在学校给低年级的同学批
改作业可以么?
伊恩:可以,谢谢老师。
老师:但是工资在财务处结____时才能
发给你。

-25-
C.
伊恩:老师我想跟您请假,昨天我和李
明去吃烤红____导致我的胃很____很难受。
书法课的作业我写了一____对联,请王芳帮
我带到班级去了。
老师:好的伊恩,好好休息,快点好起
来。
王芳:老师这是伊恩的作业,刚才不小
心掉地上了,虽然我及时____起来了,但还
是弄脏了。这是我的作业,我写了一篇新年
的祝____语。
老师:好的王芳,回到座位上准备上课
吧。

②改错练习 改错练习是了解学
A.智荣今天带的头怕衬托出了她忧雅 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
的气质。 最佳试题之一。
B.炎热的暑假,伊恩和乔伊去避薯山庄
旅行了。
C.河豚遇到危险会使身体膨账来保护
自己。
D.小红检到别人的东西主动归还大家
都说她拾金不昧。
E.福星高照是中国在新年时经常说的
祝幅语。

布置作业(3 分钟)

(1)读生字,每个读五遍。
(2)汉字组词,为每个生字组两个词。
(3)完成课后习题
(4)思考题:学过的生字中,有没有
同音字、形近字或同音形近字?并举例。

-26-
教学小结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适中,易于理解。同音形近字是形近字教学中的难点,错别
字出现频率较高。此类形近字在语音上难以辨别,结构相同,外形相似,因此从字义上
区别此类形近字是捷径之一。在语音方面,针对留学生发音不够准确的字音教师应反复
领读,或者让读音准确的同学领读。在词汇方面,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偶尔的错误,避
免留学生对错误的词组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巩固练习不充分,教
师应引导学生按时完成课后习题并在课后自主学习。在笔画笔顺方面,教师自身需精准
地掌握每个字的笔画顺序,在讲授过程中边写边说,加深留学生对字形的印象,并且在
课上留学生默写时,也要注意纠正笔画笔顺。本堂课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方式灵活,主
要面向全体留学生,针对个别基础稍差的留学生多加关注,课下还需多加辅导

-27-
二、 异音形近字教案设计

(一) 课程简介
1. 教学对象
掌握基本汉语知识,中级阶段的留学生。
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练掌握异音形近字的字音,能够正确发音,识记异音形近
字的字形,能够精确辨别异音形近字。
(2)技能目标:通过对异音形近字字音、字形、字义的学习,能够在日常生
活中正确运用异音形近字,教学中运用讨论法培养留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运用
形旁释义法锻炼留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情感目标:减少交际中异音形近字运用的错误,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
自信心。
3. 教学内容
(1)相交字独体相交字 2 组,分别是包、色;伞、平。
合体相交字 3 组,分别是渴、喝;汤、场;特、持。
相交字共 5 组,10 个汉字。
(2)母子字 4 组,8 个汉字,分别是卖、买;愿、原;睛、晴;酒、洒。
(3)换位字 2 组,4 个汉字,分别是陪、部;主、玉。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异音形近字字形的辨别与字义的理解。
(2)难点:独体相交字字形的辨析与字义的理解。
5. 教学方法
讨论法、视听说写法、动手拼图法、形旁释义法。
6. 教学时间
两课时,共 90 分钟。
7. 教学工具
(1)实物类:雨伞、卡片。
(2)多媒体类:PPT、网络图片。

(二) 教学过程

-28-
第 1、2 课时(90 分钟)

教学内容 教学行为 教学说明

组织教学(2 分钟)
师生问候,等候迟到的同学。 教师向学生传达上
点名。 课信息,将学生注意
力集中到课上。

复习同音形近字(5 分钟)
听写同音形近字,听写结束,教师在黑板写 复习同音形近字。
出所听写的内容,同桌之间交换作业本,互
相批改。
导入新课(5 分钟)

①读生字。第一遍播放生词音频,学生跟读;
第二遍教师领读,纠正学生的发音;第三遍
由学生领读,先集体后个人。

②PPT 展示对话,导入教学内容
请两位同学读对话,同学们一起寻找对话中
的形近字。
马亮:王林给我拿点水,我好渴。
王林:你慢点喝。你刚才干什么去了?
马亮:我刚才跟李明在操场踢足球呢。 情景对话与留

王林:谁赢了? 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有助于其理解字义。
马亮:平局。对了,李明告诉我食堂二楼的
灌汤包特别好吃,是当地的特色。
王林:那一起去吃吧。下雨了,别忘了带伞。
(马亮和王林来到食堂,遇到张丽)
马亮:张丽,好久不见。还在坚持减肥吗?
张丽:不坚持了,我来吃灌汤包。不过今天
灌汤包的味道有点淡。
王林:我们也是来吃灌汤包的。马亮,要不
我们吃“生活食铺”的特色拌饭怎么样?
马亮:好的。

-29-
【教师提问】同学们一共找出几组形近
字?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渴、喝……(如多名同学
找出除教学内容以外的形近字,教师应增加
教学内容)

讲授新字(60 分钟)

1.渴、喝 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划书写“渴、喝”, PPT 展示相交


同时 ppt 播放动态笔画,学生一边跟着写, 字渴、喝;汤、场;
一边说出所写的笔画。(每组形近字都进行 包、色;伞、平;
此环节,下不赘述) 特、持
分别组词:口渴和喝水。
口渴是因为体内缺水或者口干想喝水,
所以渴是“氵”旁。喝水因为用嘴喝,所以
是“口”字旁。例句:我口渴想喝水。 用视听说写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够找出上述对 法初步认知形近
话中“氵”旁的汉字? 字。
【学生回答】渴、灌、汤、淡、活。

练习:用所给偏旁组词 板书:渴(kě)
“氵” “口” “亻” “辶” “扌” 喝(hē)

2.汤、场 教师给出该组相交字的字义,一个字义
是开水,热水;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一
个字义是指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地方。根据 运用讨论法
教师给出的字义,让学生讨论自行辨析,并 激发留学生自主
说明理由。 学习的兴趣。
【教师总结】
“汤”是“氵”旁,因此
字义与水有关,意思是开水,热水;食物煮
熟后所得的汁水。例如之前学过的江、河等。
“场”是“土”旁,通常是指某种地方与土 板书:汤(tāng)
地有关,如上节课学过的同音形近字“境”。 场(chǎng)
“场”是指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地方。根据
形旁释义法培养留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0-
练习:改错练习
A.马亮正在渴刘阿姨端出来的牛肉柿子
场。
B.上完体育课的同学们,从操汤奔向食
堂买水喝。

3.包、色 PPT 出示灌汤包的图片。 展示图片体现教学


▲含义:包的意思是用纸、布、面 直观性原则,刺激留学生
等把东西包裹起来。如:包书皮、包包 的感官,增强理解力。
子、包饺子等。还可以坐量词。如一包
点心、两包香烟等。 回顾旧知识,将新旧
【教师提问】上节课学习的同音形 知识结合教学。
近字中有一个量词,哪位同学记得?
【学生回答】fú(教师在黑板上写
出“幅”“福”)
【教师提问】是哪一个字?
【学生回答】左边的幅。
板书:包(bāo)
▲含义:色的意思是颜色;表示种
色(sè)
类。
【教师提问】我们班级的墙是什么
颜色?
【学生回答】白色。
【教师提问】老师今天穿的衣服是
什么颜色?
【学生回答】绿色。
【教师提问】特色是指事物表现出
来的独特风格。特色美食是指很有特点
的食物。你们的国家都有什么特色美
食?
【学生回答】韩国有炒年糕、泡
菜……俄罗斯有巧克力……

练习:在空格内填入正确量词
一____玫瑰 两____鱼
一____糖果 一____桥
两____对联 三____炒年糕
练习:改错练习
A.我最喜欢吃妈妈色的饺子。
B. 我 的 家 乡 有 一 种 很 有 特 包 的 食
品,叫做木耳。

-31-
4.伞、平 PPT 出示伞和平行线的图片。 展示雨伞实物与图
片,展示实物是为使留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可以说说 学生注意伞的外形,通
“伞”和“平”在外形上的区别? 过展示有关伞的图片吸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正确 引留学生的注意力。
给予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师总结】“伞”的上半部分是 板书:伞(sǎn)
“人”,是凸出来。而平是没有高低、凹 平(píng)
凸同时也不倾斜的。从图片也可以看出
这个特点。同学分不清楚这组形近字时,
回想一下老师的这组图片,或者想想雨
伞的形状。

练习:听写练习(留学生拿出听写
本)
A.哈尔滨的马路很平坦。
B.午饭过后,下起了雨,小明打着
一把蓝色的雨伞往教室跑。

5.特、持 【教师提问】这组形近字哪个字我 板书:特(tè)


们刚才见过? 持(chí)
【学生回答】特。

▲含义:特。特殊;与众不同;找
出一般。
组词:特殊;奇特;特别……

▲含义:拿着,握着;支持,保持。
组词:扶持;维持;坚持……

【教师提问】根据老师刚才给出
“持”的字义,那位同学可以解释一下
怎么与“特”区分?
【学生回答】……

-32-
【教师提问】同音形近字中有一组
形近字“捡”是为什么是“扌”旁?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正确
给予鼓励,督促学生课后复习)
【教师总结】
“特”是“牛”旁,牛
五组相交字讲授完
这个字在中国有一种特殊用法,用来形
毕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容人很厉害,很优秀。
“持”是用手拿着、
握着。因此是“扌”旁。坚持就是经过
很长一段时间依旧在做同一件事。
例句:A.纳斯嘉真牛,每次考试都
得第一名。
B.话剧表演中,榮和手持几个树枝
扮演大树。
C.一件事情坚持做 21 天就变成了
一个习惯。

练习:用所给词造句
特殊 特色 支持 坚持

【教师总结】以上五组形近字我们
可以发现用一个共同的特点,无论独体
字还是合体字都有相同的笔画或部件,
留学生想要区分此类形近字,可将相同
的部分提取出来,然后根据字义或者教
师给汉字所组的词亦或者根据脑海中的
实物进行辨析。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形
近字学习效率。

6.卖、买 ▲含义:卖。拿东西换钱。 板书:卖(mài)


买(mǎi)
▲含义:买。拿钱换东西。

【教师总结】同学们可以这样辨析, 利用“卖”与“买”
把“卖”的“十”看作一个十字架。如 字形的特点,合理使用
果你没有十字架就需要“买”,拿钱换十 形象联想法,结合字义
字架;如果你有了十字架,不想要了就 教学。
需要“卖”,拿十字架换钱。

练习:选词填空

-33-
A.听说王明现在做兼职赚钱,在学
校门口____(卖/买)冰淇淋。
B.我很饿要去____(卖/买)饭,你
去吗?

7.愿、原 ▲含义:愿。愿意;希望;愿望。 板书:愿(yuàn)


原(yuán)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
分享新年愿望?
【学生回答】……

▲含义:原。原来,本来;表示理
由。
例句:A.润喜原本没有这么文静。
B.对于做错的习题,我们应该努力
找出做错的原因。

【教师总结】
“愿”是指从内心深处 对每组形近字小练
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的认同,或者是 时,也要注重对所学知
内心真实的想法,期许。基于这一“原” 识的复习。
因,在“原”下加“心”为“愿”。

练习:请同学们用下列汉字组词
特 持 卖
买 愿 原

8.睛、晴 教师给出该组母子字的字义,一个 板书:睛(jīng)


字义是眼珠。一个字义是指天空无云或 晴(qíng)
少云的一种天气。根据教师给出的字义,
让学生讨论自行辨析,并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
“睛”是眼珠的意思。
“目”有眼睛的意思,与“目”有关的
字通常与眼睛有关,如看、瞅、瞧等。
“晴”的意思是天空无云或少云的一种
天气。“日”有太阳的意思,“日”旁与

-34-
太阳有关的字,如晒、暑等。

练习:改错练习
A.七月份的时候,维拉和纳斯嘉要
回俄罗斯避薯。
B.这么睛朗的天气,阳光晃的我都
睁不开眼晴了。

9.酒、洒 PPT 出示多种酒类饮品图片。 板书:酒(jiǔ)


洒(sǎ)
▲含义:酒。用粮食、水果等经过
发酵制成的含酒精的饮品。

【教师提问】我们班有同学爱喝酒 师生互动了解留学
吗?你们平时聚餐都喝什么酒? 生的日常,拉近师生之
【学生回答】…… 间的距离。
【教师提问】你们的家乡有什么特
色酒饮品吗?
【学生回答】……
PPT 出示一个人在洒水的图片。

▲含义:洒。使水或者其他的东西
分散落下。
例句:A.豆子洒落一地。
B.小明一不小心把盆里的水都洒
了。

【教师总结】同学们可以这样区别 教师总结有利于使
“酒”和“洒”,“酒”和“洒”只差右 留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
边部件“西”里的“-”
,我们可以联想 更加清楚明白。
有“-”就是杯里有酒,没有“-”就是
酒洒了。

【教师总结】刚刚学过的四组母子 教师对以上四组母
字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特点,每组形近字 子字进行总结归纳,教

-35-
中,后一个字填上几个笔画或者一个部 授学生区分母子字的技
件就组成了前一个字。这类字区分的诀 巧,使留学生学习此类
窍是利用想象力将两个字的细微差别联 汉字事半功倍。
系起来,从而达到区分形近字的目的。
这样不仅学会了形近字,还能培养学生
善于动脑,发散性思维的开拓式发展。

10.陪、部 出示提前准备好的卡片,卡片上分
别写“咅”、
“阝”、
“王”、
“丶”,以小组
为单位,给每一小组发一套此类卡片。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们自行谈论 动手拼图法调动全
怎样组成汉字。 体同学的注意力,参与
到课堂中去,营造愉快
【教师提问】同学们,这四个部件 的学习氛围。
可以组成几个汉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能够组成四个汉字,
分别是陪、部;主、玉。

▲含义:陪。陪伴,伴随。
例句:A.今天我要陪妈妈去医院做
检查。
B.赵茜陪昌吉一起去参加画展。 板书:陪(péi)
部(bù)
▲含义:部。部分,部位;如:局部、
头部等。某些机关的名称,或者企业中
按业务划分的单位。如:行政部、后勤
部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都学习过身
体的哪些部位的词语?
【学生回答】……

-36-
▲含义:主。主人;财富或权力的所有 借用“部分”复习有
者。
关身体器官的词汇。
例句:A.季云是校门口那辆黄色小车的车
主。
B.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11.主、玉 PPT 展示玉镯、玉如意等相关玉器图 板书:主(zhǔ)


片。 玉(yù)

▲含义:玉。矿物,质地细而有光泽,
可用来制造装饰品或作雕刻的材料;比喻洁
白或美丽。
例句:A.玉如意是中国传统的吉祥之物。 通过对“玉”的学习,
B.雪花在风中飞扬,像恬静的姑娘柔弱的纤 使留学生了解中国的玉
纤玉手。 文化。

【教师提问】以上两组形近字,与其他
形近字的不同是什么?
【学生回答】……(学生答对给予赞扬,
此问题较难)
【教师总结】这两组形近字是由相同的 教师对换位字进行总结
部件或笔画构成,只是将笔画或者部件变换
位置。换位字利用动手拼图法讲授,可以调
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还可以增强留
学生对此类形近字的理解。

练习:将下列部件和笔画组成多个汉字
(可重复使用)
立 一 阝
丶 丨 口

巩固练习(15 分钟)

(1)将板书上同音形近字的汉语拼音
擦掉,学生齐读,纠正字音;然后以提问的
形式让学生领读。

-37-
(2)练习题
①连线题

操 色
晴 望
愿 酒
买 坦
喝 场
特 天
平 书

②制定拼音写汉字(教师给出一个部
件,请留学生填写部件组成某一读音的汉
字)
如:元(yuǎn)远

曷(kě) 曷(hē)
寺(tè) 寺(chí)
王(zhǔ) 王(yù)
咅(péi) 咅(bù)

③将正确的汉字填入空白处

A.你今天迟到的____(愿/原)因是什
么?
B.小明困的眼____(睛/晴)都合上了。
C.王奶奶做的鸡蛋柿子____(汤/场)
被小红弄____(酒/洒)了。
D.今天是____(睛/晴)天你为什么要
带雨____(伞/平)呢?
E.二食堂的____(包/色)子非常好吃,
每天____(买/卖)得都很快。

布置作业(3 分钟)

(1)读生字,每个读五遍。
(2)用今天学过的汉字组词并造句。
(3)写一段话描述你喜欢的特色美食,
不少于 200 字。

-38-
教学小结

本节课难易程度适用于中级阶段留学生,因本节课形近字读音不同,降
低了形近字区分的难度。辨别形近字不仅可从字义入手,也可以字音 的不同
作为切入点,还可通过课堂上教师给出的例句,掌握汉字使用的语境,从而
辨析形近字。
课堂练习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练习充分易于留学生将知识的融会贯通。
教学内容的编排将难点分散,易于留学生理解。教学环节安排合理,能够将
旧知识点复现,巩固复习学过的知识。在语音方面,仍需教师重视,运用反
复领读,让留学生齐读等方式纠正字音。在词汇方面,适当的组词练习,可
以检测留学生对所学汉字的掌握情况。巩固练习中的练习题由易到难,检查
留学生对新知识学习情况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亲切和谐
的师生关系。

-39-
结 论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形近字教学,教学内容是以《汉语教程》
(修)的生词表为
教学依据,笔者将该教材生词表中的形近字进行总结归纳,共分为两大类,同音
形近字和异音形近字。根据形近字独有的特点提出相关的教学方法,并以教案的
形式呈现出来。
根据文中的相关研究我们认为,同音形近字的教学既是难点亦是重点,异音
形近字虽数量繁多,但进行详细的分类后再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讲授,留学生
易于接受,相比较同音形近字的掌握情况,异音形近字的掌握情况比较好。在实
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形近字的教学我们认为,直观性和趣味性教学原则更为重要,
即能使教学内容易于理解,又能激发留学生学习形近字的兴趣。在众多教学方法
之中,视听说写法和动手拼图法更能使多数留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相比较
其他教学方法,这两种方法更适合对外汉语的课堂,使留学生的学习汉字的效果
达到事半功倍。
本文形近字的分类是创新之处,将异音形近字分为相交字、母子字和换位字。
每一类形近字都有独特之处,把握其特点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论
文的教案设计以文中第三章的教学原则为依据,教学方法为操作方式,使形近字
教学课堂氛围活跃。同时,增加留学生对汉字学习的积极性。但整篇论文尚存不
足之处。
形近字教案的设计需要以教学实践为依托,笔者受教学实践的限制,无法确
定教学对象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教学对象的学习状况也不够了解。因此,
教学内容也需针对教学实际有所调整,教学时间的掌握还需在实践中有所变动,
以适应实际教学情况。论文的教案设计还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由于
笔者理论知识水平有限,论文的撰写存在不够严谨或有所疏漏等不足之处,敬请
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40-
注 释

[1][6][7] 王火. 略谈形近字[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61-62、


59、61.
[2] 周文德.现行汉字形近字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5):128.
[3] 郑继娥.形近字简化分化过程的探讨[J].涪陵师专学报,2001(1):70.
[4] 周健.研究学习策略改进汉字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1):5.
[5] 黄雪梅.关于联想式对外汉字教学法的构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9):44.
[8] 晓东.现代汉字独体与合体的再认识[J].语文建设,1994(8):29.
[9] 傅永和.汉字的部件[J].语文建设,1991(12):4.
[10]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27.
[11] 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87.

-41-
参考文献

1 陈姝. 现代汉语常用字形近字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2 陈五云. 现代汉字形似字初探[J].语文建设,1989(4).
3 崔希亮. 对外汉语综合课优秀教案集[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4 崔永华. 初级阶段综合课课堂教学结构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2(3).
5 崔永华.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 崔永华. 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7 杜智群. 形近易误字八百组[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8 费锦昌. 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难点及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1998(3).
9 冯乐乐. 留学生形近字偏误的情况调查和原因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
文,2013.
10 傅永和.汉字的部件[J].语文建设. 1991(12).
11 高垚. 汉字部件格式塔教学理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12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13 黄华.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近字的教学方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3.
14 黄雪梅. 关于联想式对外汉字教学法的构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
教学与研究), 2004(9).
15 李佼洁. 对外汉语形近字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16 李京芳. 对外汉语课教学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
17 李杨. 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18 梁建锴. 形近字教学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12).
19 梁彦民. 汉字部件区别性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
20 刘福鹏. 抓住特征区分形近字[J].教育科学论坛,1995(12).
21 刘明东,黄美霞. 对外汉语形近字学习软件的设计与应用[J].对外汉语研究,
2009(00).
22 刘晓玲. 欧美学生形近字趣味教学探讨[J].学理论,2011(14).

-42-
23 刘珣. 试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兼论海内外汉语教学的学
科建设[J].世界汉语教学,1997(1).
24 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25 鲁健骥. 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6 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0.
27 吕淑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8 马静. 现代汉语通用字形近字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论文,2007.
29 邵磊. 关于形似字教学[J].现代语文,2008(10).
30 石定果. 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1).
31 石定果,万业馨. 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
32 施正宇. 外国留学生形符书写偏误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1994(4).
33 施正宇,吕文杰,范佳燕,房磊. 60 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之研究(上)[J].云南
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1).
34 唐思婧. 初级汉语学习阶段泰国学生学习形近字的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2014.
35 田胜男. 现代教具在留学生汉字教学中的新尝试[J].安徽文学,2009(2).
36 涂艺琳.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形近字教学[D].渤海大学硕士论文,2014.
37 万业馨. 从汉字识别谈汉字与汉字认知的综合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
(2).
38 万业馨. 略谈汉字教学的总体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5).
39 王凤丽. 对外汉语形近字辨别[J].理论观察,2012(2).
40 王火. 略谈形近字[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
41 王钟华.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程规范[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42 吴焕宝. 俄罗斯留学生汉字教学方法探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
(12).
43 吴焕宝. 俄罗斯留学生汉字书写状况调查及分析[J].科技信息,2011(16).
44 吴勇毅. 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5 向谷琴. 形近字教学探析——以教材《桥梁》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4.
46 晓东.现代汉字独体与合体的再认识[J].语文建设. 1994(8).
47 许丹. HSK 形近字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硕士论文,2010.

-43-
48 许香谭. 基于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别字分析——谈对外汉语形近字教学
[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3.
49 杨惠元. 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50 杨寄洲,崔永华.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51 杨翼.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论文,2002.
52 曾学慧. 第二语言教学中汉外对比法的探讨与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
53 张和生,马燕华.对外汉语教学示范教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4 章文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形近偏旁及形近字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
2012.
55 张熙昌. 论形声字的声旁在汉字教学中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2).
56 赵金铭.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7 郑慧琼. 《北京的四季》的教学设计[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3.
58 郑继娥. 20 年现代汉字形近字研究的考察[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0(10).
59 郑继娥. 形近字简化分化过程的探讨[J].涪陵师专学报,2001(1).
60 周健. 研究学习策略改进汉字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1).
61 周健. 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2 周文德. 现行汉字形近字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
(5).

-44-
附 录

附录 1

同音形近字
序号 形近字组 生词 出处
1 进 近 进/近 第一册第 5 课/第一册第 14 课
2 练 炼 练习/锻炼 第一册第 16 课/第一册第 21 课
3 级 极 年级/积极 第一册第 21 课/第二册第 16 课
4 检 捡 检查/捡 第一册第 27 课/第二册第 2 课
5 厉 历 厉害/历史 第一册第 27 课/第二册第 2 课
6 境 镜 环境/眼镜 第一册第 28 课/第二册第 8 课
7 暑 薯 暑假/白薯 第二册第 1 课/第二册第 5 课
8 捎 稍 捎/稍 第二册第 4 课/第三册第 16 课
9 幅 福 幅/福 第二册第 12 课/第二册第 12 课
10 搞 稿 搞/稿子 第二册第 17 课/第三册第 21 课
11 然 燃 然而/点燃 第二册第 20 课/第三册第 22 课
12 结 洁 团结/纯洁 第三册第 2 课/第三册第 2 课
13 优 忧 优美/忧愁 第三册第 2 课/第三册第 8 课
14 筷 快 筷子/加快 第三册第 2 课/第三册第 19 课
15 像 象 好像/象形字 第三册第 4 课/第三册第 14 课
16 竟 竞 竟然/竞争 第三册第 6 课/第三册第 24 课
17 密 蜜 秘密/甜蜜 第三册第 8 课/第三册第 18 课
18 碟 蝶 飞碟/蝴蝶 第三册第 11 课/第三册第 26 课
19 措 错 不知所措/错误 第三册第 14 课/第三册第 18 课
20 毫 豪 毫不/自豪 第三册第 15 课/第三册第 23 课
21 怕 帕 可怕/手帕 第三册第 17 课/第三册第 21 课
22 傍 镑 傍晚/英镑 第三册第 18 课/第三册第 20 课
23 期 欺 期待/欺骗 第三册第 18 课/第三册第 20 课
24 账 胀 算账/头昏脑胀 第三册第 21 课/第三册第 22 课
25 幕 墓 屏幕/坟墓 第三册第 23 课/第三册第 26 课

-45-
附录 2

异音形近字独体相交字
序号 形近字组 生词表 出处
1 大 火 大人/火车 第一册第 1 课/第一册第 18 课
2 马 与 马/与其 第一册第 1 课/第三册第 17 课
3 包 色 包子/特色 第一册第 7 课/第二册第 12 课
4 两 而 两/反而 第一册第 8 课/第三册第 13 课
5 千 干 千/干净 第一册第 9 课/第一册第 30 课
6 币 市 人民币/城市 第一册第 9 课/第二册第 1 课
7 业 止 营业员/止血 第一册第 9 课/第三册第 21 课
8 伞 平 雨伞/和平 第一册第 13 课/第一册第 23 课
9 有 布 有/布置 第一册第 13 课/第二册第 12 课
10 东 乐 东西/音乐 第一册第 16 课/第一册第 17 课
11 以 从 可以/从 第一册第 19 课/第一册第 23 课
12 后 反 后年/反问 第一册第 20 课/第三册第 10 课
13 兴 光 兴奋/光 第二册第 9 课/第二册第 17 课
14 毛 手 毛笔/招手 第三册第 2 课/第三册第 5 课
15 冬 尽 冬衣/尽量 第三册第 3 课/第三册第 8 课
16 来 采 来/兴高采烈 第三册第 6 课/第三册第 18 课
17 其 耳 其中/耳目 第三册第 7 课/第三册第 23 课
18 足 定 足/安定 第三册第 10 课/第三册第 13 课
19 县 具 县/工具 第三册第 11 课/第三册第 16 课
20 无 天 无奈/天真 第三册第 11 课/第三册第 17 课
21 央 夹 中央/夹 第三册第 13 课/第三册第 15 课
22 严 产 严重/生产 第三册第 22 课/第三册第 25 课
23 束 某 结束/某 第三册第 23 课/第三册第 25 课

-46-
附录 3

异音形近字左右结构合体相交字
序号 形近字组 生词表 出处
1 妈 码 妈妈/号码 第一册第 2 课/第一册第 10 课
2 明 朋 明天/朋友 第一册第 3 课/第一册第 6 课
3 取 职 取/职员 第一册第 3 课/第一册第 10 课
4 银 根 银行/根据 第一册第 3 课/第二册第 9 课
5 校 较 学校/比较 第一册第 4 课/第一册第 12 课
6 没 设 没关系/设计 第一册第 4 课/第三册第 10 课
7 清 请 清楚/请 第一册第 5 课/第二册第 4 课
8 喝 渴 喝/渴 第一册第 5 课/第二册第 18 课
9 谁 堆 谁/堆雪人 第一册第 6 课/第三册第 3 课
10 汤 场 汤/操场 第一册第 7 课/第一册第 21 课
11 饺 跤 饺子/摔跤 第一册第 7 课/第二册第 8 课
12 块 决 块/解决 第一册第 8 课/第三册第 19 课
13 给 绘 给/绘画 第一册第 8 课/第三册第 22 课
14 话 活 电话/活动 第一册第 10 课/第二册第 6 课
15 比 化 比较/文化 第一册第 12 课/第一册第 17 课
16 读 续 读/手续 第一册第 12 课/第二册第 13 课
17 轻 经 轻/经理 第一册第 13 课/第一册第 14 课
18 现 观 现在/参观 第一册第 16 课/第一册第 18 课
19 剧 副 电视剧/副 第一册第 16 课/第二册第 10 课
20 收 改 收发/改天 第一册第 16 课/第三册第 10 课
21 料 科 资料/科学 第一册第 16 课/第三册第 20 课
22 报 服 报纸/羽绒服 第一册第 18 课/第一册第 19 课
23 份 扮 份/打扮 第一册第 18 课/第二册第 11 课
24 打 灯 打算/灯 第一册第 20 课/第一册第 23 课
25 操 燥 操场/干燥 第一册第 21 课/第一册第 30 课
26 特 持 特别/坚持 第一册第 22 课/第一册第 25 课
27 谈 淡 谈/平淡 第一册第 22 课/第三册第 5 课
28 博 傅 博物馆/师傅 第一册第 23 课/第二册第 4 课
29 次 欢 次/欢呼 第一册第 24 课/第三册第 18 课
30 认 队 认真/对了 第一册第 25 课/第一册第 26 课
31 踢 惕 踢/警惕 第一册第 26 课/第三册第 6 课
32 乱 刮 乱/刮风 第一册第 28 课/第二册第 2 课
33 租 粗 租/粗 第一册第 28 课/第三册第 5 课
34 阳 阴 阳光/阴 第一册第 28 课/第三册第 12 课
35 环 坏 环境/破坏 第一册第 28 课/第三册第 22 课
36 秋 秒 秋天/秒 第二册第 2 课/第三册第 17 课

-47-
37 扎 礼 扎针/婚礼 第二册第 5 课/第二册第 10 课
38 织 识 组织/认识 第二册第 6 课/第二册第 12 课
39 神 伸 精神/伸 第二册第 7 课/第二册第 19 课
40 放 效 放/效率 第二册第 7 课/第三册第 25 课
41 挑 跳 挑/跳 第二册第 9 课/第三册第 6 课
42 祥 样 吉祥/样子 第二册第 12 课/第二册第 19 课
43 彩 形 彩灯/形象 第二册第 12 课/第三册第 14 课
44 插 播 插头/广播 第二册第 13 课/第二册第 17 课
45 牌 脾 登机牌/发脾气 第二册第 13 课/第三册第 24 课
46 骗 偏 骗/偏爱 第二册第 14 课/第三册第 25 课
47 败 则 失败/否则 第三册第 4 课/第三册第 17 课
48 孩 核 孩子/核 第三册第 4 课/第三册第 22 课
49 说 悦 再说/喜悦 第三册第 5 课/第三册第 6 课
50 理 埋 理/埋怨 第三册第 5 课/第三册第 10 课
51 刺 利 刺/锋利 第三册第 7 课/第三册第 7 课
52 既 即 既然/即使 第三册第 7 课/第三册第 22 课
53 切 初 亲切/当初 第三册第 8 课/第三册第 9 课
54 滋 慈 滋味/慈善家 第三册第 8 课/第三册第 9 课
55 到 致 到底/兴致勃勃 第三册第 9 课/第三册第 14 课
56 脸 验 脸/实验 第三册第 9 课/第三册第 20 课
57 担 坦 担当/坦白 第三册第 10 课/第三册第 20 课
58 难 唯 难得/唯一 第三册第 11 课/第三册第 24 课
59 双 叹 双职工/叹气 第三册第 12 课/第三册第 16 课
60 林 材 林荫道/教材 第三册第 12 课/第三册第 22 课
61 投 技 投稿/技能 第三册第 13 课/第三册第 23 课
62 傲 做 骄傲/做主 第三册第 14 课/第三册第 14 课
63 接 按 迎接/按照 第三册第 14 课/第三册第 14 课
64 待 得 待/使得 第三册第 15 课/第三册第 19 课
65 精 情 精心/人情 第三册第 15 课/第三册第 19 课
66 调 绸 腔调/绸带 第三册第 16 课/第三册第 18 课
67 慌 谎 慌忙/说谎 第三册第 17 课/第三册第 18 课
68 朴 扑 朴素/扑 第三册第 20 课/第三册第 22 课
69 证 征 证明/象征 第三册第 20 课/第三册第 25 课
70 拾 抬 收拾/抬 第三册第 21 课/第三册第 21 课
71 悔 海 后悔/海边 第三册第 21 课/第三册第 23 课
72 标 际 鼠标/人际 第三册第 23 课/第三册第 24 课
73 增 赠 增进/赠送 第三册第 23 课/第三册第 26 课
74 谅 凉 体谅/凉爽 第三册第 24 课/第三册第 25 课
75 烛 独 蜡烛/独处 第三册第 25 课/第三册第 25 课

-48-
附录 4

异音形近字上下结构合体相交字
序号 形近字组 生词表 出处
1 茶 条 茶/面条 第一册第 5 课/第一册第 7 课
2 留 贸 留学/外贸 第一册第 11 课/第一册第 15 课
3 盘 盖 光盘/盖 第一册第 13 课/第二册第 11 课
4 息 思 休息/意思 第一册第 16 课/第一册第 24 课
5 常 掌 常常/掌声 第一册第 16 课/第三册第 17 课
6 青 责 青年/责任 第一册第 18 课/第三册第 14 课
7 熟 热 熟/热 第一册第 29 课/第二册第 2 课
8 念 悉 念/熟悉 第一册第 29 课/第三册第 5 课
9 导 寻 导游/寻常 第二册第 6 课/第三册第 11 课
10 笑 笔 哭笑不得/毛笔 第二册第 9 课/第三册第 2 课
11 盒 盆 盒/盆景 第二册第 9 课/第三册第 22 课
12 宅 它 住宅/它 第二册第 11 课/第二册第 12 课
13 紧 紫 要紧/紫 第二册第 14 课/第三册第 6 课
14 寒 塞 寒假/塞 第二册第 18 课/第三册第 1 课
15 怨 怒 埋怨/愤怒 第三册第 10 课/第三册第 10 课
16 复 夏 复印机/夏令营 第三册第 10 课/第三册第 23 课
17 骨 膏 骨折/打石膏 第三册第 15 课/第三册第 15 课
18 朵 杀 耳朵/自杀 第三册第 21 课/第三册第 25 课
19 悲 恶 悲观/丑恶 第三册第 25 课/第三册第 25 课

附录 5

异音形近字包围结构合体相交字
序号 形近字组 生词表 出处
1 远 运 远/运动 第一册第 23 课/第一册第 25 课
2 层 屋 层/屋子 第一册第 28 课/第二册第 1 课
3 围 国 周围/国王 第一册第 28 课/第三册第 7 课
4 迷 送 迷/送 第二册第 1 课/第二册第 4 课
5 闭 闪 闭/闪 第二册第 8 课/第三册第 11 课
6 展 屏 展出/屏幕 第三册第 2 课/第三册第 23 课
7 连 违 连声/违心 第三册第 12 课/第三册第 20 课
8 边 达 海边/达到 第三册第 23 课/第三册第 24 课

-49-
附录 6

母子字
序号 形近字组 生词 出处
1 学 字 学/名字 第一册第 3 课/第一册第 6 课
2 哪 那 哪儿/那儿 第一册第 4 课/第一册第 4 课
3 几 儿 几/儿子 第一册第 4 课/第三册第 7 课
4 师 帅 老师/帅 第一册第 5 课/第二册第 10 课
5 体 休 身体/休息 第一册第 5 课/第一册第 16 课
6 卖 买 卖/买 第一册第 8 课/第一册第 8 课
7 间 问 房间/请问 第一册第 10 课/第一册第 6 课
8 在 左 现在/左边 第一册第 16 课/第一册第 23 课
9 出 山 出来/山 第一册第 17 课/第一册第 21 课
10 种 和 种/和 第一册第 19 课/第一册第 11 课
11 每 母 每/母子 第一册第 21 课/第三册第 22 课
12 自 白 自己/白 第一册第 22 课/第一册第 1 课
13 往 住 往/住 第一册第 23 课/第一册第 10 课
14 愿 原 愿意/原来 第一册第 25 课/第一册第 30 课
15 肉 内 牛肉/内容 第一册第 27 课/第二册第 15 课
16 钟 针 钟头/打针 第一册第 30 课/第一册第 27 课
17 曲 由 协奏曲/自由 第二册第 5 课/第二册第 6 课
18 睛 晴 眼睛/晴 第二册第 6 课/第三册第 12 课
19 困 因 困/因为 第二册第 9 课/第一册第 25 课
20 酒 洒 敬酒/洒 第二册第 20 课/第二册第 13 课
21 鸟 乌 鸟/乌鲁木齐 第三册第 1 课/第三册第 11 课
22 传 专 传/专业 第三册第 6 课/第三册第 4 课
23 并 开 并/开学 第三册第 6 课/第一册第 14 课
24 串 中 串/中间 第三册第 6 课/第一册第 23 课
25 丢 去 丢/失去 第三册第 7 课/第三册第 4 课
26 牛 午 吹牛/中午 第三册第 7 课/第一册第 7 课
27 滥 监 滥竽充数/监考 第三册第 7 课/第三册第 22 课
28 甩 用 甩/作用 第三册第 8 课/第三册第 2 课
29 方 万 大方/千万 第三册第 8 课/第三册第 15 课
30 爱 受 恋爱/受益 第三册第 8 课/第三册第 17 课
31 乳 孔 乳汁/孔 第三册第 14 课/第三册第 16 课
32 器 哭 器/哭 第三册第 14 课/第一册第 27 课
33 衷 哀 由衷/哀求 第三册第 15 课/第三册第 26 课
34 目 日 目光/日本 第三册第 17 课/第一册第 5 课
35 广 厂 广告/工厂 第三册第 17 课/第三册第 25 课
36 管 官 管理/官 第三册第 19 课/第三册第 26 课

-50-
37 必 心 何必/心头 第三册第 20 课/第三册第 14 课
38 金 全 奖学金/全 第三册第 20 课/第一册第 15 课
39 荐 存 推荐/存在 第三册第 21 课/第三册第 11 课
40 点 占 点燃/占用 第三册第 22 课/第三册第 22 课
41 净 争 一干二净/争论 第三册第 22 课/第三册第 20 课
42 电 申 电子邮件/申请 第三册第 23 课/第二册第 20 课
43 处 外 设身处地/外贸 第三册第 24 课/第一册第 15 课
44 羞 差 害羞/差一点儿 第三册第 25 课/第二册第 8 课
45 号 亏 口号/幸亏 第三册第 25 课/第三册第 16 课

附录 7

换位字
序号 形近字组 生词 出处
1 办 为 办公室/为什么 第一册第 10 课/第一册第 25 课
2 陪 部 陪/部分 第一册第 26 课/第三册第 3 课
3 主 玉 主动/玉 第三册第 5 课/第三册第 26 课

-5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 王涵熔.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J].时代文学,2015(11) .

-52-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53-
致 谢

时光飞逝,研究生两年学习生涯接近尾声,这两年的学习让我有了质的蜕变,
专业技能、个人处事能力、人生目标都有所提高和具体化,在此我要感谢在这成
长过程中支持、关心、帮助过我的人。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栾继生老师在我学术上的指导和帮助。在毕业论文
写作过程中,栾老师给予我各种意见和建议,并引导我逐步解决各种问题,使我
的毕业论文条理化、规范化,同时使我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水平。请允许我向栾
老师说声:“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在这两年中对我的谆谆教诲,再次感谢您。”
其次,我要感谢教导过我的老师,真诚的感谢陈一老师、陈颖老师、李广瑜
老师、吕长凤老师、张秀华老师、徐广才老师、黄威老师、梁晓玲老师和郭崇林
老师,在这两年中教授我知识、伴随我成长。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谢吕长凤老师、
张秀华老师、李广瑜老师和黄威老师,在我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给予我细心的解答
和无私的帮助,让我受益匪浅。
再次,我要感谢我的同学,在我情绪低落时给我鼓励,对于我写作过程中的
焦虑无限地包容。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在求学过程中给予我的支持。
最后,再次感谢我的恩师,感谢我的母校。并向参与此次答辩的老师致以深
深的敬意。

王涵熔
2016 年 5 月

-5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