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1. 書名: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2. 作者:簡媜
3. 出版社:印刻
4. 內容摘要: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這本書,主要在敘述作者一家人到美國時的生活,
當作者看到國外學校的教學方式與措施時,把它拿來和台灣做比較,當作
者的小孩在上學第一天,從老師那裡得到了一個牛皮紙袋,裡頭裝著十二
樣非常具有意義的小物品,分別是牙籤-提醒你挑出別人的長處。二是橡
皮筋-保持彈性,每件事都能完成。OK 繃-恢復別人以及自己受傷的感情。
鉛筆-寫下你每天的願望。橡皮擦-每個人都會犯錯,沒關係的。口香糖
-堅持下去就能完成工作,而且當你嘗試時,你會得到樂趣。棉花球-提
醒你這間教室充滿和善的語言和溫暖的感情。巧克力-當你沮喪時,會讓
你舒服些。面紙-幫別人擦乾眼淚。金線-記得用友情把我們的心綁在一
起。銅板-你是有價值且特殊的。救生圈形的糖果-當你需要談一談時,
可以來找我。當作者看到這些時,心想是一個有著怎樣教育熱忱的老師,
才會如此細心的準備這些,藉此鼓勵、教育每個學生。
5. 佳句摘錄:
(1) 天色大亮,積雪迎光,其潔白明亮透過視覺滲入記憶,刷淨「記憶磁
磚」縫隙的積垢與霉斑,令人不禁長長地吐盡胸中之恩恩怨怨。頓悟
這寸土寸金的心靈地段,怎可用來堆放垃圾豢養家畜,把人生弄得烏
煙瘴氣?皚皚白雪具有奇妙療效,遂自動打掃心思,整頓情感; 該洗
的洗,該扔的扔。霎時感到心靈輕盈起來,毀去一間專門關著小奸小
壞的監獄,換回一座繁花茂樹的花園。--p.223
(2) 天色已破,太陽即將從屋頂升起。此時,我必定站在窗邊欣賞,像兩
個知己互喚起床,獻給對方第一個擁抱。旭日現身之前,周圍佈著的
朝雲被光芒點燃得十分絢爛,由酒紅金黃而淡紫薄藍,姿態如馬之奔
騰、鳥之高飛、水草之曼舞,彷彿只為我示現。--p.234
6. 心得:
作者從這本書運用詼諧幽默的筆調深入淺出得比較美國與台灣雙方各種層
面的不同,例如:教育、體育、德行、生活……皆有提及,並不厭其煩地列舉許
多的小例子來應證她所提出的觀點。
尤其教育這一部分是其書寫的重點,像是在孩子們的閱讀方面,美國老師
每天都會在不斷寫上閱讀 40 分鐘的功課,但他們並沒有要求一天要讀大量的書
籍,而是藉由每天一小段、一小段的閱讀來培養出孩子固定的閱讀習慣以及孩
子對於閱讀的樂趣,而台灣的孩子卻被要求一天到晚埋首於書堆之中,對於閱
讀當然就興趣缺缺。還有,美國小學會積極為小孩子的閱讀舉辦許多活動,像
是鼓勵捐書給學校的圖書館,並將其館藏予以分級,讓各種閱讀能力不同的孩
子能夠讀他所適合的圖書,反觀台灣這些年來都只是在喊口號而沒有實際的行
動來支持閱讀的理念,因此若把孩子比喻成一顆正要茁壯發展的幼苗,美國所
作的是在使他的根加粗,讓他未來能長成參天巨木,而台灣卻是揠苗助長最終
成為一株不起眼的小草,作者對自己無力改變台灣的現狀而感到遺憾,也擔憂
台灣在未來無法追上美國的腳步。
除此之外,美國人也十分注重孩子在放了學有足够的時間運動以及享受親
子生活,他們也有考試,但成綪只是一種檢視學生能力、特長以及努力度的工
具,學生不是為了考出好成績,考上好學校而讀書,反而更自覺讀書,學校重
視個人特長,重視訓練思考能力,更重視學生的進步,不遺餘力的薰陶孩子重
視榮譽,由校長亲自頒獎鼓勵學生進步,而台灣學生很多是從小學到國中再到
高中每天從家到學校再到補習班三點一線,國一開始就要拼在校成績,國中畢
業要面臨考高中的壓力,高中畢業要面臨考大學的競爭,成績不好考不上國立
大學,又會面臨老師家長的指責,而失去自信,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和樂趣所在,
而就算考上了國立大學也未必有好的前程,高分低能比比皆是,這是何等的悲
哀。我們的教育到底怎麼了?為什麼台灣與美國不同的教育體制下培養出的學
生會有如此大的差別?這難道不應該好好思考一下嗎?
另外,在作者的孩子第一天到學校去時,老師所給予的這十二樣見面禮,
雖然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物品,但他們所帶給我們的卻是一生受用的人生哲學,
儘管他們隱含的意義我們都懂,但能夠做到又有幾人?作者之所以將它寫出來,
就是讓我們讀者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這些物品時,能想起他們所象徵的訊息,提
醒你「你是有價值而且特殊」,提醒「挑出別人的長處」,提醒「記得幫別人
擦乾臉上眼淚」,不要忘了,世界上還充滿著濃厚的溫情!而在要回國,作者
也給了自己孩子九樣禮物,期望他未來面臨到人生的起起落落時,可以想起那,
「鐵釘與榔頭」所代表的自信心及意志力,咬緊牙關,用「鏟子」把我們心靈
的坑洞一一填補起來,總有一天,當機運降臨在你的身上時,那副實力與機運
的「筷子」便是我們成功的證明。
讀完此書,令我這個在台灣接受傳統填鴨式教育的學生不禁悠然神往美國
小孩在這種有如桃花源一般的小城中讀書、打球、遊玩的美好生活,美國教育
值得我們學習的還很多,像他們尊重不同種族,關懷身心障礙者的精神,熱愛
運動,注重身心健全的發展,這些都是升學主義掛帥的台灣教育體制下所欠缺
的。難怪在文末作者為孩子的去留感到徬徨,真希望有一天,台灣的教育也能
驕傲得對世界說:「來吧!把你的小孩送到台灣來吧,他在這裡能受到最好的教
育。」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