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2015 年第 02 期 福 建 建 筑 No02·2015

总第 200 期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Vol·20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生态城市建设探索
——— 以漳州“田园都市 ,生态之城 ”建设为例
陈跃鸿
( 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福建漳州 363000)

摘 要: 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实现生态文明的主要载体。在新型城镇
化背景下,生态城市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在对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城市的内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新型城镇
化背景下的漳州市“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城市; “田园都市,生态之城”; 漳州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6135( 2015) 02 - 0014 - 05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eco - city in the backgroun of new urbanization


—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Zhangzhou “Garden city and eco - city”as example
CHEN Yuehong
( Zhangzhou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s,Zhangzhou 363000)
Abstract: Eco - city is a new social relationship with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society,economics and nature based on ecology principles. It’s the main carrier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eco - city is of significant strategic importance. So,on the basis of analy-
sis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eco - city,the construction theory of Zhangzhou‘Garden city and eco - city’is brought forward.
Keywords: New urbanization; eco - city; ‘garden city and eco - city’; Zhangzhou
E-mail: 1484245698@ qq. com

引 言 力和重要保障。
2012 年中国 社 科 院 在 城 市 蓝 皮 书《中 国 城 市 发 展 报 告 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生态城市建设
[2]
( 2012) 》中指出,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 50% ,城镇常住人口 1. 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由此带来了城镇人口急剧膨胀和城镇空 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其核
间迅速扩张。同年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 心内涵突出了“新”字,即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融合、节
“新型城镇化道路”,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约集约、生态宜居及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强调的是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 社会经济结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实现集约化和内
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 涵化发展,形成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
[1]
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今年中共中 ( 1) 发展思路上,新型城镇化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工
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 - 2020 年) 》,标
央、 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新型工业化为发展动力,强调生态环境
志着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新型城镇化。新型 保护,注重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间的和谐统一,走社会、经
城镇化体现生态文明、集约、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提出要让 济和环境共赢的集约型城市发展道路。
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将生态文明的 ( 2) 发展目标上,相较于传统城镇化仅追求城市快速发
理念融入城镇化的进程,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巨大贡献。生 展,新型城镇化更注重追求城乡的统筹发展,打破城乡分割的
态城市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 二元经济结构,以城乡一体化为发展目标,从根本上扭转城乡
形成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 差距过大并不断扩大的局面,提高农民收入。
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实现生态文明的主要 ( 3) 综合评价指标上,新型城镇化以经济、社会、环境的协
载体,而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城镇化的强大动力和重 调发展来进行考量。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口素质提升、社会
要保障。因此,生态城市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城镇化的强大动 经济结构转型和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更加关注新型产业集聚,
公共服务设施的城乡一体化程度,产业与城市的协调程度,人
作者简介: 陈跃鸿( 1965. 10 - ) ,男,注册城市规划师。
居环境品质,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等指标。
收稿日期: 2015 - 01 - 19
因此,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可归纳为: 集约型、可持续的
城镇化,与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城镇化,因地制宜路径多样的城
镇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镇化。
2015 年 02 期 总第 200 期 陈跃鸿·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生态城市建设探索 ·15·

1. 2 生态城市的内涵 1. 3. 4 突显优越自然文化资源的要求
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 漳州“山、江、海、田、林”交相辉映,是构建田园都市的良
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 好生态本底基础。九龙江下游的漳州平原是福建省第一大平
2
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 原,面积 566km 。以漳州平原、九龙江出海口平原、龙海南溪
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 中下 游 平 原 为 主 的 平 原 及 周 边 低 缓 丘 陵 地 区 的 面 积 约
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 800km2 。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一年四季常青,生态环
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所谓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简单地 境优越,农业基础较好,是福建乃至全国有名的水果之乡、花卉
说就是社会———经济———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蕴涵社会、 之都、水产基地。另一方面,漳州 1300 多年唐宋古城格局依
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具体 旧,历史积淀深厚,文化传承延续,名胜古迹众多,非物质文化
地说,社会生态化表现为: 人们拥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价 遗产和传统艺术丰富多彩,为田园都市注入了丰富内涵。历代
值观,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健康水平与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相 人才荟萃、文化昌盛,古代有陈元光、朱熹、黄道周,近代有世界
适应,有一个保障人人平等,自由、接受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 级文学大师林语堂,以及许地山、杨骚等一批文化名人; 芗剧、
的社会环境。经济的生态化表现为,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 木偶剧及木偶雕刻艺术享誉海内外,剪纸、灯谜、木版年画等民
消费、交通和住居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推广生 间传统艺术丰富多彩。
态产业和生态工程技术。对于经济增长,不仅重视数量的增 2 漳州城市建设发展态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长,更追求质量的提高,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节约 2. 1 漳州城市建设发展态势
能源、提高热能利用率,降低矿物燃料使用率,研究开发替代能 漳州位于台湾海峡西岸,地处福建东南,是中国东南地区
源,提倡大力使用自然能源。环境的生态化表现为: 发展以保 的中型城市。与全国同类城市相同,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
护自然为基础,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自然环境及其演进 化的加速发展期,同时也面临着城市发展的重要转型。2011
过程得到最大限度地保护,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和保护生命 年末,漳州市域城镇化水平为 45. 8% ,略低于全国城镇化水平
支持系统,开发建设活动始终保持在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51. 3% ( 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53. 7% ) 。
1. 3 漳州市生态城市建设必要性 近年来,在全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浪潮下,在生态文
1. 3. 1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 明融入到城镇化的进程中,秉承漳州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
为确保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新型城镇化要求体现生态 优良、生态农业突出的先天优势,漳州面临着生态城市建设的
文明、绿色、低碳、节约集约等要求,提出要让绿色生产、绿色消 强烈诉求;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绿色产业区”和“鱼米花果
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城镇化的 之乡”田园江滨城市,在漳州“一山一岸,十河四田”现状生态
进程,不走发达国家城镇化高能耗、高排放的老路,将为全球生 格局中,漳州面临着田园都市建设的强烈诉求。同时,为响应
态安全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之路探索 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福建省生态省建设的要求,实施厦漳泉
出有益经验。 大都市区差异化发展要求,凸显漳州优越自然文化资源,“田
1. 3. 2 响应生态省建设的要求 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是漳州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生态城市建
早在 2000 年福建省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强调任 设的必然选择。
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确保经济社 2. 2 漳州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2011 年福建省第九次党代 2. 2. 1 市域城镇体系建设面临的矛盾
会报告指出,要继续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快发展低碳产业和循 ( 1) 城镇化加速推进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在过去 20 年,
环经济,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漳州市 漳州城市建设不断侵吞周边田园用地; 平原地区规模小,空间
在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以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为契机, 分布不集中,田园景观不易塑造; 若按原有规划,城市建设用地
创新城市发展理念,高起点高水平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充分 规模将快速扩展,平原地区田园景观用地将更为缺乏。
彰显现代化气息和个性化特色,努力把漳州建成更加宜居宜 ( 2) 中心城市能级不强与全域整体发展的矛盾。漳州市
业、更具魅力活力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目标,正是对 区与其县级 市 龙 海 市 辐 射 能 力 最 强,沿 海 其 他 4 县 水 平 相
人与环境协调发展模式的一种探索,为福建省建设生态城市 当,山区 3 县 最 弱; 市 区“一 小 时 交 通 圈”不 能 覆 盖 云 霄、诏
做出实践。 安、东山 3 县,市域南部沿海地区应形成另一城镇群,并培育
1. 3. 3 实施差异化发展的要求 中心城市。
在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背景下,漳州市迎来了新一轮 ( 3) 城市微循环缺乏与低碳发展的矛盾。布局结构不足
的机遇与挑战。在厦、漳、泉三市中,漳州的生态基底是最好 以支撑微循环。工业区布局围堵城市发展空间,生产功能与城
的。一方面由于其自身植被覆盖率高,生态保护区种类多、等 市功能割裂,工业区配套缺乏,生产生活功能失衡。港城脱节,
级高,“先天”条件好; 另一方面由于工业经济起步晚、污染相 港口布局孤岛化,和城市功能隔离,城市规划偏小,无法支撑港
对较少而使得生态环境破坏程度较低,在当今特别强调可持续 口经济壮大。绿地及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均、体系不全。
发展的背景下,后发优势十分明显。漳州建设“田园都市、生 ( 4) 城市生态融合不足与城市特色发展的矛盾。沿海 6
态之城”是对漳州新的城市发展阶段的高度概括,也是在厦漳 个城市距海岸线平均约 18km。城市增长多以边界蔓延扩张为
泉大都市区同城化背景下对城市差异化发展的准确把握,更是 主要方式,缺乏组团式发展格局,城市与山田要素相互割裂。
对漳州特有的山水生态环境的深刻认识与提升。 渐进式的城市增长蔓延方式,以及建立在工业化动力基础上的
2015 年 02 期 总第 200 期 陈跃鸿·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生态城市建设探索 ·16·

规划理念,是城市远离自然地基本原因。单极发展形成圈层梯 依山、屏山、拥山、临水、拥江、渡湿、望田、藏田、融田、面海、抱
度,山海差距和南北差距仍将长期存在。 海、留滩十二种特色空间形态模式。
2. 2. 2 田园生态本底面临的挑战 3. 2 漳州 2369 重点区域建设策略( 见图 2)
( 1) 山水融合不足。田园被城市挤占分割,本底的功能大 漳州“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城市建设应在生态保护界限
大削弱。乡村建设缺乏严格管理,农房建设无序蔓延,田园耕 下把组成城市建设人工要素( 城、镇、村、路) 作为着力点,即在
地不断被蚕食; 马路经济形成夹道发展态势,田园空间的整体 定界下以塑城、聚镇、优村、景路为目标。
性被严重割裂; 城乡规划低成本粗放式投放土地资源,侵吞大 3. 2. 1 定界———生态保护
量耕地,对田园空间构成较大的潜在风险。 通过划定生态安全控制线、城镇边界控制线以及绿隔对规
( 2) 生态保护严峻。现状漳州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有: ① 划区域进行定界,以实现生态保护。
水源地的饮水安全问题受到威胁; ②滩涂湿地及红树林的逐步
退化; ③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面源污染加重; ④
临海重化工对河口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带来挑战。
3 漳州 “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策略
城市的建设规划,一般会针对全域和规划区( 中心城区)
不同着力点从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本文同样从全域和规划区
( 2369 区域,是漳州城镇化集中发展区域,是落实全域漳州田
园都市建设总体理念的主要空间载体) 两个层面探索漳州“田
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 见图 1) 策略。

图2 漳州重点区域建设示意图
( 1) 生态安全控制线。通过山、林、水、田生态四要素叠加
分析,确定山水生态安全格局,划定生态安全控制线。
( 2) 城镇边界控制线: 根据漳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
综合承载力、水资源综合承载力,预测适宜的人口发展规模,划
定城镇建设区、优化提升区、生态保育区。其中,城镇建设区应
图1 漳州“2369”规划区整体鸟瞰示意图 集约紧凑型建设,体现与山水城相融合的空间形态,实现内部
3. 1 漳州全域建设策略 空间与外部环境呼应; 优化提升区应为限制发展区,控制城镇
对于漳州全域“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建设( 见图 2) 应 增长边界,预留生态廊道; 生态保育区为禁止建设区,以生态修
从建设目标、完成任务、总体格局、引导方针、建设模式等几个 复为主,严格保留生态安全格局下的生态廊道。
方面进行总体把握。 ( 3) 绿隔: 绿隔为城镇发展最易粘连的组团间绿化廊道,
( 1) 实现“八化”目标。田园景观化、布局组团化、形态山 是城市的视线与生态廊道,它影响着城市的小气候。绿隔划定
水化、功能复合化、建设集约化、配套标准化、产业绿色化 、交 中应严格控制组团沿道路粘连发展,制定专项建设控制要求。
通网络化。 3. 2. 2 塑城———城市建设
( 2) 完成“四项”任务。打牢生态田园本底、重构田园生态 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建设规划者应转变传统目光,应从
型城镇体系、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建立覆盖全域城乡一体的联 城市建筑、道路传统建设中转向城市建设的自然要素( 山、林、
系网络。 水、田) ,把自然要素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最终形成城山、城林、
( 3) 构筑“生态”格局。通过建设集生态、生产、景观、游憩 城水、城田相融的画卷( 见图 3) 。
于一体,宜城、宜业、宜居的生态本底,构筑“一山一岸,十河四 ( 1) 城山相融。针对漳州城市建筑轮廓线与山体背景不
田”的总体生态格局。 相协调、开山取石及城市建设使山体受到破坏两大矛盾,提出
( 4) 加强“分区”引导。按照“生态性、整体性、多样性、特 城市天际线控制以及划定山体保护线、塑造良好山体景观两个
色性”原则,把漳州市景观生态分为“河谷田园区、都市田园 策略。城市天际线控制通过总体天际线控制、分区天际线修
区、滨海田园区”三类区域,分区引导景观生态的塑造。其中, 正,最终实现城市建筑高度控制。划定山体保护线、塑造良好
河谷田园区大力推动农业的规模化连片化发展,都市田园区主 山体景观结合山体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城市理想形态两方面,将
导发展景观有机农业,集中种植观赏性作物,滨海田园区结合 山体分为生态保护区与景观利用区两类,对生态保护区划定生
水产养殖,发展成片规模化的生态自然化湿地养殖农田。 态保护线,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完整,对景观利用区应保证城市
( 5) 塑造“特色化空间形态”模式。转变传统建设思路,以 可见山体景观效果,打造环绕城郊的观石、观林、观海三种不同
“生态优先”为理念,提炼出人工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契合的 类型的山地公园。
2015 年 02 期 总第 200 期 陈跃鸿·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生态城市建设探索 ·17·

图3 整体建设高度控制图
( 2) 城林相融。目前漳州城区与周边森林组团相对孤立,
两者缺乏联系,同时城市建设与林地关系也不明晰,导致漳州 图4 集镇空间发展示意图
林相相对单调,景观性不佳。为实现城与林的相融、提升整体 距控制和建设规模的控制,内部重点关注这个村庄的布局、风
景观,应引林入城、建立微林体系,靠林拥林融林、实现城林相 貌、景观及配套相关因素( 见图 4) 。
融,林相修复、美化林地。 ( 1) 村庄拆并分区策略。在生态保育搬迁区,保护都市区
( 3) 城水相融。目前漳州规划区域水系存在缺乏沟通、内 外部生态环境,提升村民配套水平。新型社区 + 散居,保护城
城水体自然循环功能不佳,城市空间与水系融合关系不明晰, 郊乡村风貌,控制粘连蔓延,均衡配套服务。新型社区集中区,
滨水地区利用不足、水城特色不突出三个现状问题。为解决现 发展都市配套产业,集中整合土地资源,为城区拓展预留空间。
状问题,现实城水相融,应在以下 3 个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① ( 2) 建设间距控制。为防止镇村粘连,保证生态环境、建
梳理水系,打通“毛细血管”,增补水系,形成城市循环水网; ② 立适度规模,控制村间距离,防止无序蔓延。
城市建设拥江抱海、渡湿留滩实现城水相融; ③ 优化岸线,特 ( 3) 建设规模控制。新建村落的规模按照因地制宜的原
色提升,重塑水城形象。 则确定,分为小型农村聚居点、中型农村聚居点、户大型农村聚
( 4) 城田相融。针对漳州田园破碎、不成规模,田园特色 居点三种类型,聚居点规模应以中型为主,小型大型为辅。
不足,城市面状发展、城田分离三个现状不足,相应地提出梳理 对于村庄建设的内部因素,应与布局组团化、风貌多样化、
田园、小田变大田,田园景观化、一镇一品,望田藏田融田,最终 景观田园化、配套标准化为目标。
实现城田相融策略。 3. 2. 5 景路———组团控制
3. 2. 3 聚镇———集镇发展 漳州都市区组团控制以景路为着手点,通过景观通道塑造
目前漳州都市区范围内共有 11 个镇,各镇规模、自然条件 和绿岛建设实现漳州都市区各组团之间的相隔和控制。
与产业特征差别较大。以“田园都市,生态之城”为建设目标,
在集镇发展中应内、外空间两边一起抓,实现共同发展。
( 1) 外部空间发展。外部空间发展即镇发展的空间格局,
为防止城镇过度扩张与粘连,相邻镇区之间需预留绿楔,且在
镇本身中严禁夹道发展。
( 2) 内部空间发展。对于一个镇的内部空间,在建设中应
关注其整体空间格局、建筑布局、风貌、道路及配套。镇的整体
空间格局应以平坝格局—显山露水、融田衔林,山地格局—顺
应地形、灵活多样,沿海格局—倚山面海、疏密有致为建设准
则。镇的建筑布局应做到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同时,宜采用院
落式、自由式、组团式等形式,避免单调的行列式。城镇的整体
风貌应与自然协调,同时体现城镇特色。镇中道路宜 “窄路
幅、高密度”为指引,同时,道路走向应顺应自然环境( 地形、风
向等) ,尊重城镇传统道路格局,强调步行空间,塑造街区型生
活空间。城镇配套设施不仅要实现均等化、满覆盖,而且要注
重资源共享、综合集成,避免重复建设。
3. 2. 4 优村———乡村建设 图5 绿道建设示意图
在乡村建设中,外部会涉及临近村庄的拆并分区、建设间 ( 下转第 42 页)
2015 年 02 期 总第 200 期 林 迟·老旧钢筋混凝土梁性能退化试验研究 ·42·

底部纵筋和箍筋的锈蚀测量结果,如表所示,钢筋的锈蚀量较 表2 混凝土碳化深度测量( 单位: mm)


小,均小于 1% ,表明钢筋当时的施工质量较好钢筋在服役 80 试件编号 1 2 3 4
年后仍然能保持较好的工作状态。
碳化深度 3. 08 64. 86 28. 15 21. 0
梁抗弯承载力的试验结果和有限元模拟结果见( 图 12) 。
表3 钢筋锈蚀量测量( 单位: % )
梁构件的最大承载力约为 300kN·m,其中在进行第二根梁试
验时,当跨中变形达到 60mm 时进行了卸载,卸载曲线斜率与 试件编号 1 2 3

加载时曲线曲率基本相同。采用有限元建模方法分析时,不考 底部纵筋 0. 6 0. 8 0. 3
虑粘结滑移影响,并假定钢筋和混凝土可以协同变形,此时梁
箍筋 0. 4 0. 4 0. 6
的破坏弯矩约为 450kN·m。可见除了混凝土、钢筋的强度退
化需要考虑外,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不足对钢筋混凝土 3 小结
构件承载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本文利用辽宁旅顺沿海地区上世纪 20 年代的一批老旧钢
[6]
欧洲混凝土规范 CEB - FIP model code 1990( MC90) 对 筋混凝土梁,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各项材料性能的退化规律进行
该直径螺纹钢筋粘结应力的建议值约为 13MPa,若粘结力不足 试验研究,获得了一批重要的试验数据,可弥补老旧混凝土结
则不能采用平截面假定。老龄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曾普遍采 构性能退化研究时实测数据匮乏的不足。
用光圆钢筋,光圆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主要依靠二者之 通过此次老旧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试验,发现老龄
间的摩擦力,其值大大小于螺纹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机械咬合 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普遍存在粘结力不足或者退化的情况,不
力,同时在环境作用下,螺纹钢筋锈蚀等因素也会导致其粘结 考虑粘结力不足的梁抗弯承载力与实际加载结果相差较大,特
力降低。本文所取构件中光圆钢筋虽未锈蚀,但与混凝土的最 别是对早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光圆钢筋的应用比例较高,而
大粘结力约为 4MPa,远小于规范要求的 13MPa; 若螺纹钢筋发 粘结性能较差。同时我们还发现,不同配筋率下粘结性能退化
生锈蚀,其粘结力也将大大降低。在结构分析中,上述情况都 对 RC 构件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不同,若单纯只用一个折减系
归结为粘结性能不足,均需通过调整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来 数来考虑粘结性能的影响还不够全面。因此钢筋混凝土的粘
表征结构整体的性能变化。 结性能是影响钢混构件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迫切需要提出
现有规范计算方法均基于平截面假定,无法考虑粘结性能 考虑钢筋粘结滑移的 RC 结构抗震能力分析方法,完善多龄期
不足产生的粘结滑移,采用现有方法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 结构抗震能力的分析方法。
能力分析,必然降低了结构的安全性,应发展实用可靠的分析 参考文献
[1]金伟良,吕清芳,赵羽习,干伟忠.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与
方法重新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进行评估,本文的试验结
寿命预测研究进展[J]. 建筑结构学报,2007,28( 1) : 7 - 13.
果可为相关方法研究提供真实构件的实测数据。
[2]金伟良,钟小平. 结构全寿命的耐久性与安全性、适用性的关系
表1 混凝土钻芯取样强度
[J]. 建筑结构学报,2009,30( 6) : 1 - 7.
直径 高度 抗压承载力 抗压强度
混凝土编号
( mm) ( mm) ( kN) ( MPa)
[3]林迟,侯爽,欧进萍. 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多龄期建筑震害特征
[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49( 5) : 748 - 753.
111 112
10# 290 29. 97 [4]GB50010 - 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111 112
[5]SL 191 - 2008.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水利水
110 114. 5
7# 275 28. 81 电出版社,2008.
110. 5 115
[6]Comite Euro - International du Beton. CEB - FIP model code 1990.
111. 5 112 Telford. 1993: 83.
9# 250 25. 60
111. 5 112

( 上接第 17 页) 健康发展提出了系统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此背景下的生
( 1) 景观通道塑造。构建“2369”生态田园景观展示通道 态城市建设为高质量的城镇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
( 见图 5) ,塑造“车在园中行,人在画中走”的体验感观。从展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各级政府将会更加重视生态文明的建
示城乡风貌的主要通道、串联山水田林等多种自然要素、串联 设。漳州将不断地深入探索,以期能为全国城镇化和全球安全
具有聚合作用的人文及自然景点三个原则出发,针对山区路 做出巨大贡献。
段、
田园路段、滨水路段,分别采用小收大开、延续山势,田园为 参考文献
前景、村庄为焦点,以水为邻、疏而不离的建设准则。 [1]苏于群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镇支撑节点体系优化研究[D].
( 2) 绿道建设。在绿道建设中,应依托生态和人文景观等 辽宁: 辽宁师范大学,
2013.
[2]吴之凌,汪云,夏巍 .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武汉近郊区规划管控研
资源构建人与环境和谐、互融的绿道系统。
2013( 29) : 94 - 98.
究[J]规划师,
4 结语
新型城镇化在我国是一个较新的理论形态,对我们城镇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