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0

GB/T 6478《冷镦和冷挤压用钢》

编制说明

《冷镦和冷挤压用钢》国家标准项目课题组
二〇一三年八月
1 工作概况
1.1 任务来源
GB/T 6478-2001《冷镦和冷挤压用钢》于 2001 年 9 月发布,2002 年 2 月开始实施,至
今已实施了十余年。在这期间,随着冷镦和冷挤压工艺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GB/T
6478-2001 中的牌号已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经济及技术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
我国自 1957 年开始生产冷镦钢至今已有 56 年的历史。目前国内冷镦钢的冶炼和轧制的
水平及工艺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盘条几乎全部用先进的连轧机生产,基本能滿足紧
固件行业对冷镦钢的生产要求。碳素冷镦钢主要生产厂家有沙钢、邢钢、马钢、湘钢、鞍钢、
宝钢、南钢、安钢、包钢和首钢等 30 余家。合金冷镦钢主要生产厂家东北特钢、宝钢(上
五) 、太钢、长城特钢等几家。
冷镦钢是靠冷镦成型制造螺栓、螺母、螺钉、铆钉、销钉等紧固件,冷挤压钢是通过冷
挤压工艺制造汽车、自行车等机械零件。国内习惯统称这类钢为冷镦钢(或铆螺钢)。冷镦
和冷挤压是在常温下利用金属塑性成形的,代替机加工,不但效率高、质量好,而且用料省、
成本低(降低 l0~30%),是制造紧固件的重要原料(占 95%) 。其产品主要用于汽车、造船、
桥梁、设备制造、电子、电力、通讯、家电、自行车、工具、轻钢结构、建筑等行业的关键
零部件之一。其中汽车工业是最大用户,其次是维修工业和建筑工业,然后是电子工业。2011
年我国紧固件产量达 680 万吨,排名世界第一。其中,用于生产 8.8 级及以上高强度紧固件
的线材比例约 50%, “十二五”期间预计可提高到 60~70%以上。汽车紧固件的高端产品 10.9
级和 12.9 级主要使用 SCM435(35CrMo)和 SCM440(42CrMo),而国外许多汽车紧固件制造商也
大量采用 10B18M、SAEl0B21—25、MnBl35H 等钢种。按 GB/T 3098.1-2010《紧固件机械性
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的规定,螺栓钢按抗拉强度和屈强比分为 4.6、4.8、5.6、5.8、6.8、
8.8、9.8、10.9、12.9 共 9 个级别,与之配套的螺母分为 4、5.6、8、9、10、12 共 7 个级
1
别。
紧固件在冷镦或冷挤压成型工艺过程中,零件的变形量大(约 60%~85%),所承受的变
形速度很高,冷镦开裂率高达 30%,而且大多数是一次成型,因此要求冷镦钢具有良好的冷
成形性,对冷镦变形要具有尽可能低的阻力和可能高的变形能力;为此,一般要求冷镦钢的
屈强比为 0.5~0.65,断面收缩率>50%。为避免在冷镦时开裂,要求冷镦钢材具有较高的表
面质量,表面脱碳要尽可能小。有的紧固件成形后需要进行调质处理及渗碳、渗氮,所以要
求钢材要有较好的淬透性和回火稳定性等。
冷镦钢发展方向为非调质、硼钢和超细晶粒钢,其中免热处理节约成本的非调质冷镦钢
备受关注,是目前国内外企业追求的目标。
非调质冷镦钢通过采用微合金化、控轧控冷等强韧化方法,在加工紧固件过程中可省略
冷拔前的球化退火和成形后的淬火回火处理,还可减少螺纹部分的脱碳倾向,提高生产成品
率。由于非调质钢在冷镦时的硬度较通常的线材高,这使得冷镦复杂形状的凸缘类螺栓时产
生裂纹的机率较高,而且冷镦模具寿命有所降低。为此,非调质钢制造的螺栓主要为 7T 级
和 8.8 级,加工量少的 10.9 级双头螺栓也可采用非调质钢制造。目前日本 8.8T 级的螺栓大
都用微合金非调质钢制造。
目前我国生产非调质冷镦钢,组织上为低碳含锰的铁素体十珠光体型和贝氏体型,并添
加有微量合金元素(V、Ti、Nb 和 N 等),细化晶粒和析出强化元素,采用炉外精炼减少夹杂
物,通过控温轧制(锻制)、控温冷却,在铁素体和珠光体中弥散析出碳、氮化物为强化相,
使钢在轧制(锻制)后不经调质处理即可获得中碳钢经调质后所达到的力学性能的钢种。马钢
的免退火中碳冷镦钢和超细晶非调质冷镦钢两项产品已获国家专利。
随着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要求紧固件用钢具有更高的强度。冷镦钢的强度级别常用
400~1000MPa 级现已提高到 1100~1300MPa 级,甚至有的要求提高到 1400MPa 级以上。除
强度外,对冷镦钢的其他性能也提出要求,如抗延迟破坏性能、耐蚀性、加工性能等。
发达国家冷镦线材具有良好的强塑性,优良的拉拔性能,断丝率较低。晶粒大小仅为 1
—2um,为国产中碳钢丝的 1/10 左右。钢丝可在热处理时没有完全奥氏体化,而仅加热到奥
氏体和铁素体的双相区进行保温后再冷却至室温,奥氏体化温度低,保温时间短,从而热处
理后的组织细小,渗碳体尺寸较小,厚度较薄,分布均匀,呈现出钢丝特殊的“双相组织”。

1
GB/T 3098.1-2010 与 2000 版相比,取消了 3.6 级别。

第 1 页 共 19 页
本次修订标准的原则是:提高标准水平,使标准更加适应我国当前的生产发展和使用的具体
情况,提高冷镦和冷挤压用钢产品质量,满足国内外冷镦和冷挤压工艺要求,非等效采用国
际标准 ISO 4954:1993,进一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在冷镦钢线材制品方面,盘条现行生产供货的 38 个冷镦钢品种与国家标准一致的只有
6~7 个(ML35,ML20,ML15,ML15MVB,ML40Cr,ML35CrMo,ML20MnTiB),其余都采用 JIS G3507,
JIS G4053 或者 SAE、台湾中钢标准 10B21,10B33 和 C-CH1 钢等。
经我公司申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国标委综合[2010]87 文批准了《冷镦和冷挤压
用钢》国家标准由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执笔修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参
加编写,项目编号为 20101768-T-605。

1.2 标准编制的主要工作过程
(1)沙钢于 2011 年进行了起草标准的数据收集、情况调研、问题分析等准备工作,形成
国家标准(草案) 。
(2)2011 年 9 月完成标准草案,协调召开标准修订启动会。
(3)2013 年 5 月,在冶标院,与钢铁研究总院、冶标院三方进行小范围的标准修订方案
讨论。
(4)2013 年 8 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上级标准主管部门、生产和顾客行业代表企
业及研究院所意见。
(5)„„
1.3 编制单位及其所承担工作的简要说明
1.3.1 编制单位
由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 GB/T 6478-201X《冷镦和冷挤压用钢》国家标准的编制起
草工作,主要参加单位有: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等。
1.3.2 编制单位所承担的标准研究工作
(1)收集、对比相关国内外标准,确认所采用的相关标准为满足要求、同时现行有效;
(2)编写本标准各稿和标准编制说明;
(3)对标准中主要技术指标确定所需的论证材料和理论研究材料;
(4)完成标准的报批稿;
(5)策划标准宣贯工作,落实标准宣贯方式及人员,组织编写标准宣贯材料。

2 标准化对象、制定标准的原则、采标程度及主要技术特点
2.1 标准化对象简介
本标准的标准化对象为 GB/T 6478-201X《冷镦和冷挤压用钢》,具体规定了分类、牌号、
订货内容、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
质量证明书等。
2.2 标准的制定原则
(一)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原则。
(二) 满足用户需求的原则。力争达到“科学、合理、先进、实用” 。
(三) 产品系列化的原则。
(四) 与国家标准体系协调一致的原则。
2.3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程度
目前国内外冷镦钢相关标准有:
1) 国际标准
ISO 4954:1993《冷镦和冷挤压用钢》 。
2) 日本工业标准
JIS G3507-1:2010《冷镦用碳素钢 第 1 部分:盘条》、JIS G3508-1:2010《冷镦用硼钢
第 1 部分:盘条》 、JIS G3509-1:2010《冷镦用低合金钢 第 1 部分:盘条》 、JIS G7401:2000
《冷镦或冷挤压加工用钢材》 、JIS G4053:2008《机器结构用低合金钢》

3) 欧盟相关标准
DIN EN 10263-1:2002《冷镦和冷挤压钢线材、棒材和线材 第 1 部分:通用交货技术条
件》 、DIN EN 10263-2:2002《冷镦和冷挤压钢线材、棒材和线材 第 2 部分: 冷处理后不加

第 2 页 共 19 页
热处理的钢交货技术条件》 、DIN EN 10263-3:2002《冷镦和冷挤压钢线材、棒材和线材 第
3 部分:表面硬化钢交货技术条件》 、DIN EN 10263-4:2002《冷镦和冷挤压钢线材、棒材和
线材 第 4 部分:淬火和回火钢交货技术条件》 、DIN EN 10263-5:2002《冷镦和冷挤压钢线
材、棒材和线材 第 5 部分:不锈钢交货技术条件》 、DIN EN 10108:2005《冷镦和冷挤压圆
棒、尺寸和公差》 。
4)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
ASTM A29/A29M-12《热加工与冷加工碳素钢和合金钢棒材通用要求》 、ASTM A304-11《末
端淬硬碳素和合金钢棒》、ASTM A493-09《冷镦和冷挤压用不锈钢盘条和钢丝》、ASTM
A510/A510M-13《碳素钢盘条和粗圆钢丝的一般要求》、ASTM A320/A320M-11a《低温用合金
螺栓钢、不锈螺栓钢》 、ASTM A193/A193M-12b《高温或高压或其他特殊环境用合金螺栓钢、
不锈钢螺栓钢》 、ASTM A194/A194M-12a《高压或高温或两者皆可用碳钢螺栓钢、合金螺栓钢》 、
ASTM A540/A540M-11《特殊用途用合金螺栓钢》。
5) 法国标准
NF A35-564-1:2002《冷镦和冷挤压用钢线材、 棒材和丝材第 1 部分:一般交货技术条件》 、
NF A35-564-3:2002《冷镦和冷挤压用钢线材、棒材和丝材 第 3 部分:表面硬化钢的交货技
术条件》 、NF A35-564-4:2002《冷镦和冷挤压用钢线材、棒材和丝材 第 4 部分:淬火和回
火钢的交货技术条件》、NF A35-564-5:2002《冷镦和冷挤压用钢线材、棒材和丝材 第 5
部分:不锈钢的交货技术条件》。
国内冷镦钢实际使用较多的标准有 JIS G3507-1、JIS G3508-2、JIS G4053、ISO 4954、
ASTM A29 等标准。
本标准遵循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原则,修改采用 ISO 4954:1993《冷镦和冷挤压
钢》国际标准,并参照 JIS G3507-1:2010《冷镦用碳素钢 第 1 部分:盘条》 、JIS G3508-1:2010
《含硼冷镦钢 第 1 部分 盘条》 、ASTM A510/A510M-13《碳素钢盘条和粗圆钢丝的通用要求》
和 ASTM A29/A29M-12《热锻碳钢和合金钢棒一般要求》以及最新颁布实施的 GB/T 28906-2012
《冷镦钢热轧盘条》国家标准。
2.4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特点
修改采用 ISO 4954《冷镦和冷挤压钢》国际标准,并在 GB/T 6478-2001《冷镦和冷挤
压用钢》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冷镦钢盘条生产企业及紧固件行业对盘条质量的实际情况
修订而成。
本标准与 GB/T 6478-2001《冷镦和冷挤压用钢》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在原分类的基础上增加非调质型冷镦和冷挤压用钢及相关要求;
——增加了 19 个牌号及相关要求;
——修改了 5 个牌号、取消了 2 个牌号;
——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调整了部分牌号的化学成分要求;
——细化了尺寸偏差要求;
——在冶炼方法中增加了炉外精炼相关要求;
——修改了脱碳层相关要求;
——修改了非金属夹杂要求,增加了具体的级别要求;
——修改了表面质量要求;
——修改了复验与判定规则;
——增加了数值修约相关规定;
——增加了附录 B 本标准与 ISO 4954:1993 等标准的牌号对照表;
——增加了附录 C 本标准与 ISO 4954:1993 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本标准与 ISO 4954:1993《冷镦和冷挤压用钢》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对规范性引用文件改为引用国家标准,并更新版本;
——对钢材的订货标准进行了更改,引用了国家标准;
——对钢材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的要求进行了规定,并引用了相关标准;
——对碳含量进行了部分加严,对硫、磷进行了加严,并增加了铬、镍和铜的控制要求;
——调整了部分牌号及相关要求;

第 3 页 共 19 页
——增加了冶炼要求;
——修改了力学性能的要求;
——规定了需要做脱碳层检验的产品范围,并规定脱碳层深度小于 1.0%D;
——修改了非金属夹杂要求,增加了具体的级别要求;
——对表面质量做了更细致的要求;
——删除了检查、报告部分,增加了检验、组批规则、复验、数值修约、包装、标志和
质量证明书和交货后的质量异议等内容;
——增加了附录 A 热处理试样的力学性能;
——增加了附录 B 本标准与 ISO 4954:1993 等标准的牌号对照表;
——增加了附录 C 本标准与 ISO 4954:1993 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3 主要技术内容编制说明
3.1 直径范围
根据现阶段我国高速线材、大盘卷生产线设计和实际生产的规格范围以及 GB/T
14981-2009《热轧圆盘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的最新要求,将盘条的直径范围由
5mm~40mm 扩大到 5mm~60mm。征求意见稿中暂保持圆钢的直径范围不动。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001 版引用的标准均为注版本引用,十多年过去了,绝大多数的标准均已修订换版,
故本次修订时,将引用标准全部做了更新,具体有如下三种情况:
1)全部采用最新有效的版本,如 GB/T 228.1 拉伸试验、GB/T 230.1 洛氏硬度试验、
GB/T 231.1 布氏硬度试验等;
2)删除已废止的标准,如 GB/T 233-2000 顶锻试验;增加替代的新标准,如 YB/T 5365
顶锻试验;
3)采用非注版本的形式引用。

3.3订货内容
参照目前大多数盘条交货标准这一章节的要求,增加了“尺寸、外形精度级别”、
“包装方式及标识要求”两项内容,基于加工用途的不同直接影响订货牌号和级别,故
“加工用途”这一项保留仍然作为订货时必须声明的内容。

3.4分类
按照 ISO 标准和国际惯例,冷镦钢分为 4 种类型:非热处理型、表面硬化型、调质型(包
含硼)和冷镦不锈钢。GB/T 6478-2001《冷镦和冷挤压用钢》仅规定了前三种,本次修订拟
纳入冷作强化型冷镦钢相关要求。具体待会上讨论。
本标准4.1条款将冷镦和冷挤压用钢按使用状态,分为非热处理型、表面硬化型、调质
型(包括含硼钢)和冷作强化型四类。
并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内通用分类规则,明确了如下定义:
1)非热处理型:紧固件冷镦成形后不需进行热处理。加工的成品等级是 3.6~5.8 级。
2)表面硬化型:紧固件冷镦成形后需经表面渗碳(渗氮)处理,然后再进行淬火+低温回
火处理。加工成品主要是自攻、自钻螺钉为主。
3)调质型(包括含硼钢):紧固件冷镦成形后,先正火然后再经淬火+高温回火处理,或
直接进行淬火+高温回火处理。加工的成品等级是 8.8 级~12.9 级。
4)冷作强化型:不需要调质热处理,在钢中加入微合金化元素(主要是 V、Nb、Ti) ,
使之在轧制(或锻造)状态就具备了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从而可以减少传统的淬火、回火
过程的钢。

3.5牌号表示方法
冷镦钢的牌号表示方法,遵照GB/T 6478-2001的要求,在“铆螺”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
母“ML”表示的基础上,添加平均碳含量、合金元素含量两项,即钢的牌号由代表冷镦钢中

第 4 页 共 19 页
的“铆螺”两汉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碳含量与合金元素含量组成。以两位阿拉伯数字
表示的平均碳含量(以百分之几计);合金元素含量以化学元素符号和阿拉伯数字表示的合
金元素含量(平均含量小于1.5%时,牌号中仅标明元素,一般不标明含量;平均含量为1.50%~
2.49%、2.50%~3.49%、3.50%~4.49%„„时在合金元素后相应写成2、3、4„„。(此处依
据是GB/T 221-2008《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3.8.2合金工具钢表示方法,第一部分碳含量,
第二部分合金元素含量,表示方法同合金结构钢第二部分)。其中关于Nb、V的命名参照GB 713
2
新版报批稿等国内标准。

3.6 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热轧圆钢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仍执行 GB/T 702 的规定。
热轧盘条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要求在 GB/T 6478-2001《冷镦和冷挤压用钢》
规定的执行 GB/T 14981 的基础上,明确尺寸、外形及允许偏差应符合 GB/T 14981-2009 的
B 级及以上精度要求,需方有特殊要求时,按合同规定执行。

3.7 牌号及化学成分
3
3.7.1 牌号
原标准共有 34 个牌号。根据目前市场实际使用牌号增加了 19 个牌号,删除了 2 个牌号,
调整了 5 个牌号,修改后的标准共列入 51 个牌号,牌号调整依据见表 1~表 5。具体如下:
(1)非热处理型冷镦钢中增加了 ML06Al、ML10、ML12Al、ML12 四个牌号。
(2)将表面硬化型冷镦钢中增加了 ML15Cr 牌号,将 ML18Mn、ML20Mn 调整为 ML18MnAl、
ML20MnAl。
(3)将调质型冷镦钢中增加了 ML40Mn、ML45Mn、ML30Cr、ML45Cr、ML20CrMo、ML25CrMo、
ML45CrMo 七个牌号,删除 ML15Mn 牌号,将 ML37Cr 调整为 ML35Cr、将 ML42CrMo 调整为
ML40CrMo。
(4) 含硼冷镦钢中增加了 ML25B、 ML25MnB、
ML30MnB、ML40MnB 四个牌号,删除了 ML37CrB,
将 ML28B 调整为 ML30B。
(5)增加了冷作强化型ML20Mn2Nb、ML22Mn2Nb、ML12Mn2Nb三个牌号。

3.7.2 化学成分
表 1~表 4 列出了冷镦钢国际标准 ISO 4954:1993,日本工业标准 JIS G3507-1:2010、
JIS G3508-1:2010、JIS G4053:2008、美国标准 ASTM A29/A29M-12 和我国国家标准 GB/T
冷镦钢化学成分。
本次修订对冷镦钢化学成分规范如下:
①碳:碳是影响钢材冷塑性变形的最主要元素。含碳量越高,钢的强度越高,而塑性越
低。实践表明,含碳量每提高 1%,其屈服强度约提高 27.4MPa,抗拉强度提高 58.8~78.4MPa,
而伸长率则降低 4.3%,断面收缩率降低 7.3%。由此可见,钢中含碳量对于钢材的冷镦性能
是影响最大的,对淬透性也有重要影响。一般按标准的中、下限控制碳。
在生产实际中,含碳量大于 0.25%时,要求钢在拉拔前要进行球化退火。对于变形程度
为 65%~80%的冷镦件,不经过中间退火而进行三次镦锻变形时,其含碳量不应超过 0.4%。
参照 ISO 4954:1993 等国内外标准的要求,将碳质量分数范围一律调整为 0.06%。
②硅:硅对冷镦性能的影响仅次于碳,Si 能提高钢的弹性极限,但影响冷加工性能,
当 Si>0.10%后,随硅的增加,钢的 Rm、HB 增大,A、Z 显著下降,并且随着钢中碳含量的降
低,这种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主张控制冷镦钢硅含量。
硅是钢在冶炼时脱氧剂的残余物。当钢中含硅量超过 0.1%时,抗拉强度提高 13.7MPa。
经验表明,含硅量超过 0.17%且含碳量较高时,对钢材的塑性降低有很大的影响。在钢中适

2
参照 GB/T 221-2008《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中关于合金结构钢的命名。P6。
3
附录 B 中的牌号对照表参考的书目有:
《世界钢号对照手册》 ,纪贵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年 9 月出版,2008 年 12 月第二次印刷。
《中外钢号对照手册(修订版)》 ,朱中平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年 4 月出版。
《袖珍世界钢号手册》 ,林慧国、瞿志豪、茅益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年 1 月第 4 版出版。

第 5 页 共 19 页
当添加硅,对钢材的综合力学性能,特别是弹性极限有利,还可增加钢的耐蚀性。但是钢中
含硅量超过 0.15%时,使钢急剧形成非金属夹杂物。高硅钢即使退火,也不会软化,降低钢
的冷塑性变形性能。因此,除了产品有高强度性能要求外,冷镦钢总是尽量要求减少硅含量。
不同标准对 Si 含量的要求差别较大,ISO 4954 对 Si 的控制相对宽松 Si≤0.40%;EN
10263 要求 Si≤0.30%;ASTM A29 对碳素钢中 Si 没有要求,合金钢中 Si 一般控制在 0.15~
0.35%范围内;JIS G3507、JIS G3508 要求 Si 一般控制在 0.10~0.35%、JIS G3509 要求 Si
控制在 0.15~0.35%范围内;GB/T 中冷镦钢对 Si 要求比较混乱,有≤0.10%、≤0.20%、≤
0.25%、≤0.30%、≤0.40%、0.15~0.35%、0.20~0.40%多种。
本次修订对 Si 的质量分数进行规范,Al 脱氧的 Si≤0.10%、硅脱氧的 Si≤0.30%。
③锰:Mn 能提高钢的淬透性,使得钢的抗拉强度和抗拉强度有所提高,塑性有所降低,
对于钢的冷塑性变形是不利的。同时也将提高钢的冷加工硬化速率。当锰含量<0.90%时,增
加其含量对塑性无不利影响,但对材料强度、变形抗力、加工硬化率和淬透性则有明显影响。
锰还能改进表面质量,但过多的锰对延展性和可焊性不利。并会影响电镀时镀层的控制。锰
对变形力的影响仅为碳的 1/4 左右。所以,除特殊要求外,碳钢的含锰量,不宜超过 0.9%。
一般锰按标准要求的中限控制。
本次修订参照 ISO 4954 和 JIS 标准对 Mn 含有的要求:碳素冷镦钢 Mn 的规格范围为
0.30~0.60%,合金冷镦钢 Mn 的规格范围为 0.60~0.90%;硼钢适当提高 Mn 含量有利于抑
制氧含量,提高硼在钢中的溶解度,所以规定硼钢中 Mn 的规格范围为 0.60~0.90%(除
ML20MnAl 对应标准正文中的表 2 序号 2 牌号、ML15MnB~ML20MnVB 对应标准中的表4序号 5~
13 涉及的 9 个牌号外)。
④磷:一般认为 P 提高钢的冷脆性,是有害残存元素。合理控制磷含量是衡量标准水平
的重要标志。ASTM A 29 将碳素冷镦钢的 P 含量控制在≤0.040%、合金冷镦钢的 P 含量控制
在≤0.035%;ISO 4954 规定 P≤0.040%、P≤0.035%;JIS G3507、JIS G3508 规定 P≤0.030%。
已发布的紧固件国际标准 ISO 898-1:2009 中规定了紧固件材料化学成分极限值,其中 8.8
级及以上性能等级用材料 P、S 含量分别为≤0.025%;紧固件国家标准 GB/T 3098.1-2010
等同采用 ISO 898-1:2009。为与该紧固件国家标准取得一致,本次修订统一规定 P≤0.025%。
⑤硫:S 提高钢的热脆性,对冷加工性能基本无不利影响。所以 ASTM A29(分别碳素钢
≤0.050%和合金钢≤0.040%)和 ISO 4954(≤0.035%)对硫的限制更加宽松,JIS 规定 S≤
0.035%(碳素钢)和≤0.030%(合金钢)。为与紧固件国家标准 GB/T 3098.1-2010 取得一致,
本次修订统一规定 S 含量≤0.025%。
⑥Cr、Ni、Mo:Cr 能有效提高钢的淬透性,改善耐磨性,提高耐腐蚀能力,并有利于
高温下保持强度。Cr、Mo 等元素有利于形成弥散碳化物,增加弥散强化的效果。因此,这
两个合金元素既有利于提高钢的强度,又有利于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同时,Mo 能帮助控
制可淬性,Mo 元素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降低钢对回火脆性的敏感性,防止钢在调质
高温回火后出现回火脆性,对提高高温下的抗拉强度有很大影响。Ni 有提高钢件强度、改
善低温下的韧性、提高耐大气腐蚀能力,并可保证稳定的热处理效果,减少氢脆的作用。Cr
和 Mo 含量基本与 ISO 4954 相同。
⑦Al:钢中含有适量的铝,不仅能十分有效地细化晶粒。并能相对减少疏松,提高强度,
改善韧性。但钢中铝含量的增加,又将使钢水流动性变差,同时水口容易结瘤而影响浇注的
顺利进行,故钢中铝量应尽量控制在 0.02%左右。本次修订仍按 ISO 4954 规定保持总 Al 含
量≥0.02%不变。
⑧B:硼能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但同时又会导致钢材脆性增加。B 含量最大值均为
0.0035% 。由于硼与钢中氧氮有很强的亲合力一旦与它们结合生成氧化硼或氮化硼时,硼的
作用就消失,即只有酸溶硼才能使钢的淬透性增加。为此,含 B 钢中要加入钛、锆和铝之类
强氮化物形成元素,这样硼的效果就不会消失。ISO 4954 规定:0.0008%~0.005%。GB/T
6478-2001 规定 B 为 0.0005~0.0035%,本次修订标准草案中将其为 0.0008~0.0035%,与
冷镦钢盘条新国标一致。但由于 GB/T 3098.1-2010 的 B 上限为 0.0030%,故征求意见稿中
为 0.0008~0.0030%。
⑨删除原 6.1.5“当表 1 中的铝镇静钢采用碱性电炉冶炼时,钢中的硅的质量分数不得
大于 0.17%”的规定。删除原 6.1.6“根据需方要求,并在合同中注明,可供应碳的质量分
数为 0.12%~0.18%的 ML15MnB。

第 6 页 共 19 页
表1 非热处理型冷镦钢各标准的化学成分比较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非热处理型 序号 牌号
C Si Mn P S Alt
本标准 1 ML04Al ≤0.06 ≤0.10 0.20~0.40 ≤0.030 ≤0.030 ≥0.020
GB/T 6478-2001 ML04Al ≤0.06 ≤0.10 0.20~0.40 ≤0.035 ≤0.035 ≥0.020
ISO 4954:1993 CC4A ≤0.06 ≤0.10 0.20~0.40 ≤0.040 ≤0.040 ≥0.020
EN 10263-2:2001 C4C 0.02~0.06 ≤0.10 0.25~0.40 ≤0.020 ≤0.025 0.020~0.060
JIS G3507-1:2010 无
ASTM A29/A29M-12 1005 ≤0.06 选用 ≤0.35 ≤0.040 ≤0.050 —
本标准 2 ML06Al ≤0.08 ≤0.10 0.30~0.60 ≤0.030 ≤0.030 ≥0.020
GB/T 6478-2001 无
ISO 4954:1993 无
EN 10263-2:2001 无
JIS G3507-1:2010 SWRCH6A ≤0.08 ≤0.10 0.30~0.60 ≤0.030 ≤0.035 ≥0.02
ASTM A29/A29M-12 1006 ≤0.08 选用 0.25~0.40 ≤0.040 ≤0.050 —
本标准 3 ML08Al 0.05~0.10 ≤0.10 0.30~0.60 ≤0.030 ≤0.030 ≥0.020
GB/T 6478-2001 ML08Al 0.05~0.10 ≤0.10 0.30~0.60 ≤0.035 ≤0.035 ≥0.020
ISO 4954:1993 CC8A 0.05~0.10 ≤0.10 0.30~0.60 ≤0.040 ≤0.040 ≥0.020
EN 10263-2:2001 C8C 0.06~0.10 ≤0.10 0.25~0.40 ≤0.020 ≤0.025 0.020~0.060
JIS G3507-1:2010 SWRCH8A ≤0.10 ≤0.10 0.30~0.60 ≤0.030 ≤0.035 ≥0.02
ASTM A29/A29M-12 1008 ≤0.10 选用 0.30~0.50 ≤0.040 ≤0.050 —
本标准 4 ML10Al 0.08~0.13 ≤0.10 0.30~0.60 ≤0.030 ≤0.030 ≥0.020
GB/T 6478-2001 ML10Al 0.08~0.13 ≤0.10 0.30~0.60 ≤0.035 ≤0.035 ≥0.020
ISO 4954:1993 CC11A 0.08~0.13 ≤0.10 0.30~0.60 ≤0.040 ≤0.040 ≥0.020
EN 10263-2:2001 C10C 0.08~0.12 ≤0.10 0.30~0.50 ≤0.025 ≤0.025 0.020~0.060
JIS G3507-1:2010 SWRCH10A 0.08~0.13 ≤0.10 0.30~0.60 ≤0.030 ≤0.035 ≥0.02
ASTM A29/A29M-12 1010 0.08~0.13 选用 0.30~0.60 ≤0.040 ≤0.050 —
本标准 5 ML10 0.08~0.13 ≤0.30 0.30~0.60 ≤0.030 ≤0.030 —
GB/T 6478-2001 无
ISO 4954:1993 CC11A 0.08~0.13 ≤0.10 0.30.~0.60 ≤0.040 ≤0.040 ≥0.020
EN 10263-2:2001 C10C 0.08~0.12 ≤0.10 0.30~0.50 ≤0.025 ≤0.025 0.020~0.060
JIS G3507-1:2010 SWRCH10K 0.08~0.13 0.10~0.35 0.30~0.60 ≤0.030 ≤0.035 ≥0.02
ASTM A29/A29M-12 1010 0.08~0.13 选用 0.30~0.60 ≤0.040 ≤0.050 —

第 7 页 共 19 页
表 1(续)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非热处理型 序号 牌号
C Si Mn P S Alt
本标准 6 ML12Al 0.10~0.15 ≤0.10 0.30~0.60 ≤0.030 ≤0.030 ≥0.020
GB/T 6478-2001 无
ISO 4954:1993 无
EN 10263-2:2001 无
JIS G3507-1:2010 SWRCH12A 0.10~0.15 ≤0.10 0.30~0.60 ≤0.030 ≤0.035 ≥0.02
ASTM A29/A29M-12 1012 0.10~0.15 选用 0.30~0.60 ≤0.040 ≤0.050 —
本标准 7 ML12 0.10~0.15 ≤0.30 0.30~0.60 ≤0.030 ≤0.030 —
GB/T 6478-2001 无
ISO 4954:1993 无
EN 10263-2:2001 无
JIS G3507-1:2010 SWRCH12K 0.10~0.15 0.10~0.35 0.30~0.60 ≤0.030 ≤0.035 ≥0.02
ASTM A29/A29M-12 1012 0.10~0.15 选用 0.30~0.60 ≤0.040 ≤0.050 —
本标准 8 ML15Al 0.13~0.18 ≤0.10 0.30~0.60 ≤0.030 ≤0.030 ≥0.020
GB/T 6478-2001 ML15Al 0.13~0.18 ≤0.10 0.30~0.60 ≤0.035 ≤0.035 ≥0.020
ISO 4954:1993 CC15A 0.12~0.19 ≤0.10 0.30~0.60 ≤0.040 ≤0.040 ≥0.020
EN 10263-2:2001 C15C 0.13~0.17 ≤0.10 0.35~0.60 ≤0.025 ≤0.025 0.020~0.060
JIS G3507-1:2010 SWRCH15A 0.13~0.18 ≤0.10 0.30~0.60 ≤0.030 ≤0.035 ≥0.02
ASTM A29/A29M-12 1015 0.13~0.18 选用 0.30~0.60 ≤0.040 ≤0.050 —
本标准 9 ML15 0.13~0.18 ≤0.30 0.30~0.60 ≤0.030 ≤0.030 —
GB/T 6478-2001 ML15 0.13~0.18 0.10~0.30 0.30~0.60 ≤0.035 ≤0.035 —
ISO 4954:1993 CC15K 0.12~0.19 0.15~0.35 0.30~0.60 ≤0.040 ≤0.040 —
EN 10263-2:2001 C15C 0.13~0.17 ≤0.10 0.35~0.60 ≤0.025 ≤0.025 0.020~0.060
JIS G3507-1:2010 SWRCH15K 0.13~0.18 0.10~0.35 0.30~0.60 ≤0.030 ≤0.035 ≥0.02
ASTM A29/A29M-12 1015 0.13~0.18 选用 0.30~0.60 ≤0.040 ≤0.050 —
本标准 10 ML20Al 0.18~0.23 ≤0.10 0.30~0.60 ≤0.030 ≤0.030 ≥0.020
GB/T 6478-2001 ML20Al 0.18~0.23 ≤0.10 0.30~0.60 ≤0.035 ≤0.035 ≥0.020
ISO 4954:1993 CC21A 0.18~0.23 ≤0.10 0.30~0.60 ≤0.040 ≤0.040 ≥0.020
EN 10263-2:2001 C20C 0.18~0.22 ≤0.10 0.70~0.90 ≤0.025 ≤0.025 0.020~0.060
JIS G3507-1:2010 SWRCH20A 0.18~0.23 ≤0.10 0.30~0.60 ≤0.030 ≤0.035 ≥0.02
ASTM A29/A29M-12 1020 0.18~0.23 选用 0.30~0.60 ≤0.040 ≤0.050 —

第 8 页 共 19 页
表 1(续)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非热处理型 序号 牌号
C Si Mn P S Alt
本标准 11 ML20 0.18~0.23 ≤0.30 0.30~0.60 ≤0.030 ≤0.030 —
GB/T 6478-2001 ML20 0.18~0.23 0.15~0.35 0.30~0.60 ≤0.035 ≤0.035 —
ISO 4954:1993 CC21K 0.18~0.23 0.15~0.35 0.30~0.60 ≤0.040 ≤0.040 —
EN 10263-2:2001 C20C 0.18~0.22 ≤0.10 0.70~0.90 ≤0.025 ≤0.025 0.020~0.060
JIS G3507-1:2010 SWRCH20K 0.18~0.23 0.10~0.35 0.30~0.60 ≤0.030 ≤0.035 ≥0.02
ASTM A29/A29M-12 1020 0.18~0.23 选用 0.30~0.60 ≤0.040 ≤0.050 —
注:ASTM A29/A29M-12 中的 Si 含量:Si 含量通常采用下列范围和极限值:≤0.10,0.07~0.15,0.10~0.20,0.15~0.35,0.20~0.40,0.30~0.60。

表2 表面硬化型冷镦钢各标准的化学成分比较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表面硬化型 序号 牌号
C Si Mn P S Cr Alt
本标准 1 ML18MnAl 0.15~0.20 ≤0.10 0.60~0.90 ≤0.025 ≤0.025 — ≥0.020
GB/T 6478-2001 ML18Mn 0.15~0.20 ≤0.10 0.60~0.90 ≤0.030 ≤0.035 — ≥0.020
ISO 4954:1993 CE16E4 0.12~0.18 ≤0.40 0.60~0.90 ≤0.035 ≤0.035 — —
EN 10263-3:2001 C17E2C 0.15~0.19 ≤0.30 0.60~0.90 ≤0.025 ≤0.025 Cu≤0.25 —
JIS G3507-1:2010 SWRCH18A 0.15~0.20 ≤0.10 0.60~0.90 ≤0.030 ≤0.035 ≥0.02
ASTM A29/A29M-12 1018 0.15~0.20 选用 0.60~0.90 ≤0.040 ≤0.050 — —
本标准 2 ML20MnAl 0.18~0.23 ≤0.10 0.70~1.00 ≤0.025 ≤0.025 — ≥0.020
GB/T 6478-2001 ML22Mn 0.18~0.23 ≤0.10 0.70~1.00 ≤0.030 ≤0.035 — ≥0.020
ISO 4954:1993 CE20E4 0.17~0.23 ≤0.40 0.30~0.60 ≤0.035 ≤0.035 — —
EN 10263-3:2001 C20E2C 0.18~0.22 ≤0.30 0.30~0.60 ≤0.025 ≤0.025 Cu≤0.25 —
JIS G3507-1:2010 SWRCH20A 0.18~0.23 ≤0.10 0.30~0.60 ≤0.030 ≤0.035 ≥0.02
ASTM A29/A29M-12 1020 0.18~0.23 选用 0.70~1.00 ≤0.040 ≤0.050 — —
本标准 3 ML15Cr 0.13~0.18 ≤0.30 0.60~0.90 ≤0.025 ≤0.025 0.90~1.20 ≥0.020
GB/T 6478-2001 无
ISO 4954:1993 无
EN 10263-3:2001 无
JIS G4053:2008 SCr415 0.13~0.18 0.15~0.35 0.60~0.90 ≤0.030 ≤0.030 0.90~1.20 Ni≤0.25
ASTM A29/A29M-12 5115 0.13~0.18 0.15~0.35 0.70~0.90 ≤0.035 ≤0.040 0.70~0.90 —

第 9 页 共 19 页
表 2(续)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表面硬化型 序号 牌号
C Si Mn P S Cr Alt
本标准 4 ML20Cr 0.18~0.23 ≤0.30 0.60~0.90 ≤0.025 ≤0.025 0.90~1.20 ≥0.020
GB/T 6478-2001 ML20Cr 0.17~0.23 ≤0.30 0.60~0.90 ≤0.035 ≤0.035 0.90~1.20 ≥0.020
ISO 4954:1993 20Cr4E 0.17~0.23 ≤0.40 0.60~0.90 ≤0.035 ≤0.035 0.90~1.20 —
EN 10263-3:2001 17Cr3 0.14~0.20 ≤0.30 0.60~0.90 ≤0.025 ≤0.025 0.70~1.00 Cu≤0.25
JIS G4053:2008 SCr420 0.18~0.23 0.15~0.35 0.60~0.90 ≤0.030 ≤0.030 0.90~1.20 Ni≤0.25
ASTM A29/A29M-12 5120 0.17~0.22 0.15~0.35 0.70~0.90 ≤0.035 ≤0.040 0.70~0.90 —

表3 调质型冷镦钢各标准的化学成分比较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调质型 序号 牌号
C Si Mn P S Cr 其他
本标准 1 ML25 0.23~0.28 ≤0.30 0.30~0.60 ≤0.025 ≤0.025 — —
GB/T 6478-2001 ML25 0.22~0.29 ≤0.20 0.30~0.60 ≤0.035 ≤0.035 — —
ISO 4954:1993 无
EN 10263-4:2001 无
JIS G3507-1:2010 SWRCH25K 0.22~0.28 0.10~0.35 0.30~0.60 ≤0.030 ≤0.035 — —
ASTM A29/A29M-12 1025 0.22~0.28 选用 0.30~0.60 ≤0.040 ≤0.050 — —
本标准 2 ML30 0.28~0.33 ≤0.30 0.30~0.60 ≤0.025 ≤0.025 — —
GB/T 6478-2001 ML30 0.27~0.34 ≤0.20 0.30~0.60 ≤0.035 ≤0.035 — —
ISO 4954:1993 CE28E4 0.25~0.32 ≤0.40 0.60~0.90 ≤0.035 ≤0.035 — —
EN 10263-4:2001 无
JIS G3507-1:2010 SWRCH30K 0.27~0.33 0.10~0.35 0.30~0.63 ≤0.030 ≤0.035 — —
ASTM A29/A29M-12 1030 0.28~0.34 选用 0.60~0.90 ≤0.040 ≤0.050 — —
本标准 3 ML35 0.33~0.38 ≤0.30 0.30~0.60 ≤0.025 ≤0.025 — —
GB/T 6478-2001 ML35 0.32~0.39 ≤0.20 0.30~0.60 ≤0.035 ≤0.035 — —
ISO 4954:1993 CE35E4 0.32~0.39 ≤0.40 0.50~0.80 ≤0.035 ≤0.035 — —
EN 10263-4:2001 C35EC 0.32~0.39 ≤0.30 0.50~0.80 ≤0.025 ≤0.025 — Cu≤0.25
JIS G3507-1:2010 SWRCH35K 0.32~0.38 0.10~0.35 0.60~0.90 ≤0.030 ≤0.035 — —
ASTM A29/A29M-12 1035 0.32~0.38 选用 0.60~0.90 ≤0.040 ≤0.050 — —
本标准 4 ML40 0.38~0.43 ≤0.30 0.30~0.60 ≤0.025 ≤0.025 — —
GB/T 6478-2001 ML40 0.37~0.44 ≤0.20 0.30~0.60 ≤0.035 ≤0.035 — —
ISO 4954:1993 CE40E4 0.37~0.44 ≤0.40 0.50~0.80 ≤0.035 ≤0.035 — —

第 10 页 共 19 页
表 3(续)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调质型 序号 牌号
C Si Mn P S Cr 其他
EN 10263-4:2001 无
JIS G3507-1:2010 SWRCH40K 0.37~0.43 0.10~0.35 0.60~0.90 ≤0.030 ≤0.035 — —
ASTM A29/A29M-12 1040 0.37~0.44 选用 0.60~0.90 ≤0.040 ≤0.050 — —
本标准 5 ML45 0.43~0.48 ≤0.30 0.30~0.60 ≤0.025 ≤0.025 — —
GB/T 6478-2001 ML45 0.42~0.50 ≤0.20 0.30~0.60 ≤0.035 ≤0.035 — —
ISO 4954:1993 CE45E4 0.42~0.50 ≤0.40 0.50~0.80 ≤0.035 ≤0.035 — —
EN 10263-4:2001 C45EC 0.42~0.50 ≤0.30 0.50~0.80 ≤0.025 ≤0.025 — Cu≤0.25
JIS G3507-1:2010 SWRCH45K 0.43~0.50 0.10~0.35 0.60~0.90 ≤0.030 ≤0.035 — —
ASTM A29/A29M-12 1045 0.43~0.50 选用 0.60~0.90 ≤0.040 ≤0.050 — —
本标准 6 ML25Mn 0.23~0.28 ≤0.30 0.60~0.90 ≤0.025 ≤0.025 — —
GB/T 6478-2001 ML25Mn 0.22~0.29 ≤0.25 0.60~0.90 ≤0.035 ≤0.035 — —
ISO 4954:1993 CE28E4 0.25~0.32 ≤0.40 0.60~0.90 ≤0.035 ≤0.035 — —
EN 10263-4:2001 无
JIS G3507-1:2010 SWRCH25K 0.22~0.28 0.10~0.35 0.30~0.60 ≤0.030 ≤0.035 — —
ASTM A29/A29M-12 1026 0.22~0.28 选用 0.60~0.90 ≤0.040 ≤0.050 — —
本标准 7 ML30Mn 0.28~0.33 ≤0.30 0.60~0.90 ≤0.025 ≤0.025 — —
GB/T 6478-2001 ML30Mn 0.27~0.34 ≤0.25 0.60~0.90 ≤0.035 ≤0.035 — —
ISO 4954:1993 CE28E4 0.25~0.32 ≤0.40 0.60~0.90 ≤0.035 ≤0.035 — —
EN 10263-4:2001 无
JIS G3507-1:2010 SWRCH30K 0.27~0.33 0.10~0.35 0.60~0.90 ≤0.030 ≤0.035 — —
ASTM A29/A29M-12 1030 0.28~0.34 选用 0.60~0.90 ≤0.040 ≤0.050 — —
本标准 8 ML35Mn 0.33~0.38 ≤0.30 0.60~0.90 ≤0.025 ≤0.025 — —
GB/T 6478-2001 ML35Mn 0.32~0.39 ≤0.25 0.60~0.90 ≤0.035 ≤0.035 — —
ISO 4954:1993 CE35E4 0.32~0.39 ≤0.40 0.50~0.80 ≤0.035 ≤0.035 — —
EN 10263-4:2001 C35EC 0.32~0.39 ≤0.30 0.50~0.80 ≤0.025 ≤0.025 — Cu≤0.25
JIS G3507-1:2010 SWRCH35K 0.32~0.38 0.10~0.35 0.60~0.90 ≤0.030 ≤0.035 — —
ASTM A29/A29M-12 1035 0.32~0.38 选用 0.60~0.90 ≤0.040 ≤0.050 — —
本标准 9 ML40Mn 0.38~0.43 ≤0.30 0.60~0.90 ≤0.025 ≤0.025 — —
GB/T 6478-2001 无
ISO 4954:1993 CE40E4 0.37~0.44 ≤0.40 0.50~0.80 ≤0.035 ≤0.035 — —
EN 10263-4:2001 无
JIS G3507-1:2010 SWRCH40K 0.37~0.43 0.10~0.35 0.60~0.90 ≤0.030 ≤0.035 — —

第 11 页 共 19 页
表 3(续)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调质型 序号 牌号
C Si Mn P S Cr 其他
ASTM A29/A29M-12 1040 0.37~0.44 选用 0.60~0.90 ≤0.040 ≤0.050 — —
本标准 10 ML45Mn 0.43~0.48 ≤0.30 0.60~0.90 ≤0.025 ≤0.025 — —
GB/T 6478-2001 无
ISO 4954:1993 CE45E4 0.42~0.50 ≤0.40 0.50~0.80 ≤0.035 ≤0.035 — —
EN 10263-4:2001 C45EC 0.42~0.50 ≤0.30 0.50~0.80 ≤0.025 ≤0.025 — Cu≤0.25
JIS G3507-1:2010 SWRCH45K 0.43~0.50 0.10~0.35 0.60~0.90 ≤0.030 ≤0.035 — —
ASTM A29/A29M-12 1045 0.43~0.50 选用 0.60~0.90 ≤0.040 ≤0.050 — —
本标准 11 ML30Cr 0.28~0.33 ≤0.30 0.60~0.90 ≤0.025 ≤0.025 0.90~1.20 —
GB/T 6478-2001 无
ISO 4954:1993 无
EN 10263-4:2001 无
JIS G4053:2008 SCr430 0.28~0.33 0.15~0.35 0.60~0.90 ≤0.030 ≤0.030 0.90~1.20 Ni≤0.25
ASTM A29/A29M-12 5130 0.28~0.33 0.15~0.35 0.70~0.90 ≤0.035 ≤0.040 0.80~1.10 —
本标准 12 ML35Cr 0.33~0.38 ≤0.30 0.60~0.90 ≤0.025 ≤0.025 0.90~1.20 —
GB/T 6478-2001 无
ISO 4954:1993 34Cr4E 0.30~0.37 ≤0.40 0.60~0.90 ≤0.035 ≤0.035 0.90~1.20 —
EN 10263-4:2001 34Cr4 0.30~0.37 ≤0.30 0.60~0.90 ≤0.025 ≤0.025 0.90~1.20 Cu≤0.25
JIS G4053:2008 SCr435 0.33~0.38 0.15~0.35 0.60~0.90 ≤0.030 ≤0.030 0.90~1.20 Ni≤0.25
ASTM A29/A29M-12 5135 0.33~0.38 0.15~0.35 0.60~0.80 ≤0.035 ≤0.040 0.80~1.05 —
本标准 13 ML40Cr 0.38~0.43 ≤0.30 0.60~0.90 ≤0.025 ≤0.025 0.90~1.20 —
GB/T 6478-2001 ML40Cr 0.38~0.45 ≤0.30 0.60~0.90 ≤0.035 ≤0.035 0.90~1.20 —
ISO 4954:1993 41Cr4E 0.38~0.45 ≤0.40 0.60~0.90 ≤0.035 ≤0.035 0.90~1.20 —
EN 10263-4:2001 41Cr4 0.38~0.45 ≤0.30 0.60~0.90 ≤0.025 ≤0.025 0.90~1.20 Cu≤0.25
JIS G4053:2008 SCr440 0.38~0.43 0.15~0.35 0.60~0.90 ≤0.030 ≤0.030 0.90~1.20 Ni≤0.25
ASTM A29/A29M-12 5140 0.38~0.43 0.15~0.35 0.70~0.90 ≤0.035 ≤0.040 0.70~0.90 —
本标准 14 ML45Cr 0.43~0.48 ≤0.30 0.60~0.90 ≤0.025 ≤0.025 0.90~1.20 —
GB/T 6478-2001 无
ISO 4954:1993 无
EN 10263-4:2001 无
JIS G4053:2008 SCr445 0.43~0.48 0.15~0.35 0.60~0.90 ≤0.030 ≤0.030 0.90~1.20 Ni≤0.25
ASTM A29/A29M-12 5145 0.43~0.48 0.15~0.35 0.70~0.90 ≤0.035 ≤0.040 0.70~0.90 —

第 12 页 共 19 页
表 3(续)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调质型 序号 牌号
C Si Mn P S Cr Mo
本标准 15 ML20CrMo 0.18~0.23 ≤0.30 0.60~0.90 ≤0.025 ≤0.025 0.90~1.20 0.15~0.30
GB/T 6478-2001 无
ISO 4954:1993 无
EN 10263-4:2001 无
JIS G4053:2008 SCM420 0.18~0.23 0.15~0.35 0.60~0.90 ≤0.030 ≤0.030 0.90~1.20 Ni≤0.25
ASTM A29/A29M-12 4120 0.18~0.23 0.15~0.35 0.90~1.20 ≤0.035 ≤0.040 0.40~0.60 0.13~0.20
本标准 16 ML25CrMo 0.23~0.28 ≤0.30 0.60~0.90 ≤0.025 ≤0.025 0.90~1.20 0.15~0.30
GB/T 6478-2001 无
ISO 4954:1993 25CrMo4E 0.15~0.21 ≤0.40 0.60~0.90 ≤0.035 ≤0.035 0.90~1.20 0.15~0.30
EN 10263-4:2001 25CrMo4 0.22~0.29 ≤0.30 0.60~0.90 ≤0.025 ≤0.025 0.90~1.20 0.15~0.30
JIS G4053:2008 SCM425 0.23~0.28 0.15~0.35 0.60~0.90 ≤0.030 ≤0.030 0.90~1.20 Ni≤0.25
ASTM A29/A29M-12 无
本标准 17 ML30CrMo 0.28~0.33 ≤0.30 0.60~0.90 ≤0.025 ≤0.025 0.90~1.20 0.15~0.30
GB/T 6478-2001 ML30CrMo 0.28~0.33 0.10~0.30 0.60~0.90 ≤0.030 ≤0.030 0.90~1.20 0.15~0.30
ISO 4954:1993 无
EN 10263-4:2001 无
JIS G4053:2008 SCM430 0.28~0.33 0.15~0.35 0.60~0.90 ≤0.030 ≤0.030 0.90~1.20 Ni≤0.25
ASTM A29/A29M-12 4130 0.28~0.33 0.15~0.35 0.40~0.60 ≤0.035 ≤0.040 0.80~1.10 0.15~0.25
本标准 18 ML35CrMo 0.33~0.38 ≤0.30 0.60~0.90 ≤0.025 ≤0.025 0.90~1.20 0.15~0.30
GB/T 6478-2001 ML35CrMo 0.32~0.40 ≤0.30 0.60~0.90 ≤0.035 ≤0.035 0.80~1.10 0.15~0.25
ISO 4954:1993 34CrMo4E 0.30~0.37 ≤0.40 0.60~0.90 ≤0.035 ≤0.035 0.90~1.20 0.15~0.30
EN 10263-4:2001 34CrMo4 0.30~0.37 ≤0.30 0.60~0.90 ≤0.025 ≤0.025 0.90~1.20 0.15~0.30
JIS G4053:2008 SCM435 0.33~0.38 0.15~0.35 0.60~0.90 ≤0.030 ≤0.030 0.90~1.20 Ni≤0.25
ASTM A29/A29M-12 4135 0.33~0.38 0.15~0.35 0.70~0.90 ≤0.035 ≤0.040 0.80~1.10 0.15~0.25
本标准 19 ML40CrMo 0.38~0.43 0.10~0.30 0.60~0.90 ≤0.025 ≤0.025 0.90~1.20 0.15~0.30
GB/T 6478-2001 无
ISO 4954:1993 42CrMo4E 0.38~0.45 ≤0.40 0.60~0.90 ≤0.035 ≤0.035 0.90~1.20 0.15~0.30
EN 10263-4:2001 42CrMo4 0.38~0.45 ≤0.30 0.60~0.90 ≤0.025 ≤0.025 0.90~1.20 0.15~0.30
JIS G4053:2008 SCM440 0.38~0.43 0.15~0.35 0.60~0.90 ≤0.030 ≤0.030 0.90~1.20 Ni≤0.25
ASTM A29/A29M-12 4140 0.38~0.43 0.15~0.35 0.75~1.00 ≤0.035 ≤0.040 0.80~1.10 0.15~0.25

第 13 页 共 19 页
表 3(续)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调质型 序号 牌号
C Si Mn P S Cr Mo
本标准 20 ML45CrMo 0.43~0.48 0.10~0.30 0.60~0.90 ≤0.025 ≤0.025 0.90~1.20 0.15~0.30
GB/T 6478-2001 无
ISO 4954:1993 无
EN 10263-4:2001 无
JIS G4053:2008 SCM445 0.43~0.48 0.15~0.35 0.60~0.90 ≤0.030 ≤0.030 0.90~1.20 Ni≤0.25
ASTM A29/A29M-12 4145 0.43~0.48 0.15~0.35 0.75~1.00 ≤0.035 ≤0.040 0.80~1.10 0.15~0.25

表4 含硼型冷镦钢各标准的化学成分比较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含硼型 序号 牌号
C Si Mn P S B Alt —
本标准 1 ML20B 0.18~0.23 ≤0.30 0.60~0.90 ≤0.025 ≤0.025 0.0008~0.0030 ≥0.020 —
GB/T 6478-2001 ML20B 0.17~0.24 ≤0.40 0.50~0.80 ≤0.035 ≤0.035 0.0005~0.0035 ≥0.02
ISO 4954:1993 CE20BG1 0.17~0.24 ≤0.40 0.50~0.80 ≤0.035 ≤0.035 0.0008~0.005 ≥0.020
EN 10263-4:2001 17B2 0.15~0.20 ≤0.30 0.60~0.90 ≤0.025 ≤0.025 0.0008~0.005 — Cr≤0.30、Cu≤0.25
JIS G3508-1:2010 SWRCHB223 0.20~0.26 0.10~0.35 0.60~0.90 ≤0.030 ≤0.030 ≥0.0008
本标准 2 ML25B 0.23~0.28 ≤0.30 0.60~0.90 ≤0.025 ≤0.025 0.0008~0.0030 ≥0.020 —
GB/T 6478-2001 无
ISO 4954:1993 无
EN 10263-4:2001 23B2 0.20~0.25 ≤0.30 0.60~0.90 ≤0.025 ≤0.025 0.0008~0.005 — Cr≤0.30、Cu≤0.25
JIS G3508-1:2010 SWRCHB526 0.23~0.29 0.10~0.35 0.60~0.90 ≤0.030 ≤0.030 ≥0.0008
本标准 3 ML30B 0.28~0.33 ≤0.30 0.60~0.90 ≤0.025 ≤0.025 0.0008~0.0030 ≥0.020 —
GB/T 6478-2001 无
ISO 4954:1993 CE28B 0.25~0.32 ≤0.40 0.60~0.90 ≤0.035 ≤0.035 0.0008~0.005 ≥0.020
EN 10263-4:2001 28B2 0.25~0.30 ≤0.30 0.60~0.90 ≤0.025 ≤0.025 0.0008~0.005 — Cr≤0.30、Cu≤0.25
JIS G3508-1:2010 SWRCHB331 0.28~0.34 0.10~0.35 0.60~0.90 ≤0.030 ≤0.030 ≥0.0008
本标准 4 ML35B 0.33~0.38 ≤0.30 0.60~0.90 ≤0.025 ≤0.025 0.0008~0.0030 ≥0.020 —
GB/T 6478-2001 ML35B 0.32~0.39 ≤0.40 050~0.80 ≤0.035 ≤0.035 B0.0005~0.0035
ISO 4954:1993 CE35B 0.32~0.39 ≤0.40 0.50~0.80 ≤0.035 ≤0.035 0.0008~0.005 ≥0.020
EN 10263-4:2001 33B2 0.30~0.35 ≤0.30 0.60~0.90 ≤0.025 ≤0.025 0.0008~0.005 — Cr≤0.30、Cu≤0.25
JIS G3508-1:2010 SWRCHB237 0.34~0.40 0.10~0.35 0.60~0.90 ≤0.030 ≤0.030 ≥0.0008

第 14 页 共 19 页
表 4(续)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含硼型 序号 牌号
C Si Mn P S B Alt 其他
本标准 5 ML15MnB 0.14~0.20 ≤0.30 1.20~1.60 ≤0.025 ≤0.025 0.0008~0.0030 ≥0.020 —
GB/T 6478-2001 ML15MnB 0.14~0.20 ≤0.30 1.20~1.60 ≤0.035 ≤0.035 0.0005~0.0035 ≥0.02
ISO 4954:1993 CE20BG2 0.17~0.24 ≤0.40 0.80~1.20 ≤0.035 ≤0.035 0.0008~0.005 ≥0.020
EN 10263-4:2001 17MnB4 0.15~0.20 ≤0.30 0.90~1.20 ≤0.025 ≤0.025 0.0008~0.005 — Cr≤0.30、Cu≤0.25

JIS G3508-1:2010 SWRCHB620 0.17~0.23 0.10~0.35 1.10~1.40 ≤0.030 ≤0.030 ≥0.0008


本标准 6 ML20MnB 0.18~0.23 ≤0.30 0.80~1.10 ≤0.025 ≤0.025 0.0008~0.0030 ≥0.020 —
GB/T 6478-2001 ML20MnB 0.17~0.24 ≤0.40 1.20~1.60 ≤0.035 ≤0.035 0.0005~0.0035 ≥0.02
ISO 4954:1993 CE20BG2 0.17~0.24 ≤0.40 0.80~1.20 ≤0.035 ≤0.035 0.0008~0.005 ≥0.020
EN 10263-4:2001 20MnB4 0.18~0.23 ≤0.30 0.90~1.20 ≤0.025 ≤0.025 0.0008~0.005 — Cr≤0.30、Cu≤0.25
JIS G3508-1:2010 SWRCHB320 0.17~0.23 0.10~0.35 0.70~1.00 ≤0.030 ≤0.030 ≥0.0008
本标准 7 ML25MnB 0.23~0.28 ≤0.30 0.90~1.20 ≤0.025 ≤0.025 0.0008~0.0030 ≥0.020 —
GB/T 6478-2001 无
ISO 4954:1993 无
EN 10263-4:2001 23MnB4 0.20~0.25 ≤0.30 0.90~1.20 ≤0.025 ≤0.025 0.0008~0.005 — Cr≤0.30、Cu≤0.25
EN 10263-4:2001 27MnB4 0.25~0.30 ≤0.30 0.90~1.20 ≤0.025 ≤0.025 0.0008~0.005 — Cr≤0.30、Cu≤0.25
JIS G3508-1:2010 SWRCHB526 0.23~0.29 0.10~0.35 0.60~0.90 ≤0.030 ≤0.030 ≥0.0008
本标准 8 ML30MnB 0.28~0.33 ≤0.30 0.90~1.20 ≤0.025 ≤0.025 0.0008~0.0030 ≥0.020 —
GB/T 6478-2001 无
ISO 4954:1993 无
EN 10263-4:2001 30MnB4 0.30~0.35 ≤0.30 0.90~1.20 ≤0.025 ≤0.025 0.0008~0.005 — Cr≤0.30、Cu≤0.25
JIS G3508-1:2010 SWRCHB331 0.28~0.34 0.10~0.35 0.70~1.00 ≤0.030 ≤0.030 ≥0.0008 B≥0.0008
本标准 9 ML35MnB 0.33~0.38 ≤0.30 1.10~1.40 ≤0.025 ≤0.025 0.0008~0.0030 ≥0.020 —
GB/T 6478-2001 ML35MnB 0.32~0.39 ≤0.40 1.10~1.40 ≤0.035 ≤0.035 0.0005~0.0035 ≥0.02
ISO 4954:1993 35MnB5E 0.32~0.39 ≤0.40 1.10~1.40 ≤0.035 ≤0.035 0.0008~0.005 ≥0.020
EN 10263-4:2001 37MnB5 0.33~0.38 ≤0.30 1.15~1.45 ≤0.025 ≤0.025 0.0008~0.005 — Cr≤0.30、Cu≤0.25
JIS G3508-1:2010 SWRCHB734 0.31~0.37 0.10~0.35 1.20~1.50 ≤0.030 ≤0.030 ≥0.0008
本标准 10 ML40MnB 0.38~0.43 0.10~0.30 1.10~1.40 ≤0.025 ≤0.025 0.0008~0.0030 ≥0.020
GB/T 6478-2001 无
ISO 4954:1993 无
EN 10263-4:2001 无
JIS G3508-1:2010 无

第 15 页 共 19 页
表 4(续)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含硼型 序号 牌号
C Si Mn P S BAlt —
本标准 11 ML15MnVB 0.13~0.18 ≤0.30 1.20~1.60 ≤0.025 ≤0.025 0.0008~0.0030
≥0.020 V:0.07~0.12
GB/T 6478-2001 ML15MnVB 0.13~0.18 ≤0.30 1.20~1.60 ≤0.035 ≤0.035 0.0005~0.0035
≥0.02 V:0.07~0.12
ISO 4954:1993 无
EN 10263-4:2001 无
JIS G3508-1:2010 无
本标准 12 ML20MnVB 0.18~0.23 ≤0.30 1.20~1.60 ≤0.025 ≤0.025 0.0008~0.0030 ≥0.020 V: 0.07~0.12
GB/T 6478-2001 ML20MnVB 0.19~0.24 ≤0.30 1.20~1.60 ≤0.035 ≤0.035 0.0005~0.0035 ≥0.02 V: 0.07~0.12
ISO 4954:1993 无
EN 10263-4:2001 无
JIS G3508-1:2010 无
本标准 13 ML20MnTiB 0.18~0.23 ≤0.30 1.30~1.60 ≤0.025 ≤0.025 0.0008~0.0030 ≥0.020 Ti:0.04~0.10
GB/T 6478-2001 ML20MnTiB 0.18~0.23 ≤0.30 1.30~1.60 ≤0.035 ≤0.035 0.0005~0.0035 ≥0.02 Ti:0.04~0.10
ISO 4954:1993 无
EN 10263-4:2001 无
JIS G3508-1:2010 无
注:关于 B 的上限,GB/T 3098.1-2010 规定 B 上限为 0.0030%,并备注硼的含量可达 0.005%,非有效硼由添加钛和或铝控制。 (GB/T 3077-1999 的 B 上限是 0.0035%)。

表5 冷作强化型冷镦钢各标准的化学成分比较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钢 号
C Si Mn P S Cr V Ti Nb Als
LF20Mn2 0.16~0.22 0.30~0.60 1.35~1.75 ≤0.030 ≤0.030 0.01~0.04 0.01~0.04 0.01~0.04
LF10MnSiNb 0.06~0.12 0.50~0.80 1.40~1.70 ≤0.030 ≤0.030 0.06~0.12
MFT8 0.16~0.24 ≤0.25 1.20~1.50 ≤0.025 ≤0.015 ≤0.04 ≤0.04 ≥0.025
MFT9 0.18~0.26 ≤0.30 1.25~1.60 ≤0.025 ≤0.015 ≤0.04 ≤0.04 ≥0.025
MFT10 0.08~0.14 0.20~0.35 1.90~2.30 ≤0.025 ≤0.015 ≤0.4 ≤0.04 ≥0.025
新日铁 NHF55 ≤0.13 ≤0.25 ≤1.35 ≤0.025 ≤0.015 ≤0.04
新日铁 NHF60 ≤0.13 ≤0.25 ≤1.35 ≤0.025 ≤0.015 ≤0.04
新日铁 NHF80 0.08~0.13 0.50~0.80 1.40~1.70 0.025 ≤0.015 <0.02
大同特殊钢 MC7 ≤0.10 0.25 ≤1.35 ≤0.020 ≤0.010 ≤0.10
大同特殊钢 MC8 ≤0.14 0.25 ≤1.47 ≤0.020 ≤0.010 ≤0.10 ≤0.10 ≤0.13 ≤0.02

第 16 页 共 19 页
3.8冶炼方法
在GB/T 6478-2001旧版规定的“钢应由氧气转炉或电炉冶炼”的基础上,原计划增加“并
经炉外精炼”的规定,但讨论修订方案时,有专家(钢铁研究总院惠博士)表示也有低端的
可以不精炼,而采用CAS集成(简易精炼炉)的生产方法,CAS比LF低一些,故本征求意见稿
中规定“必要时经炉外精炼”,并保留“除非需方有特殊要求,冶炼方法一般由供方选择”
的规定。

3.9交货状态
钢材一般以热轧状态交货。经供需双方协商,并在合同中注明,也可以退火等其他状态
交货。

3.10 力学性能
依据 ISO 4954 规定的抗拉强度最大值和断面收缩率最小值的要求,对于非热处理型(包
括含硼钢)冷镦钢的力学性能要求,保持 GB/T 6478-2001 的规定不变。只补充新增牌号的性
能要求。
表面硬化型和调质型(包括含硼钢)冷镦钢的力学性能,GB/T 6478-2001 旧版规定热轧
状态交货的钢材一般不做力学性能检验。如果需方要求,经供需双方协商,并在合同中注明,
其热处理试样的力学性能值可参考附录 A。鉴于无数据,本版修订暂仍保留原附录 A 不变。
退火状态交货的钢材的力学性能要求仍保留 GB/T 6478-2001 的规定不修改,并相应在
表 7 中增加新增的 ML10 等牌号的性能要求。
纳入新增的冷作强化型冷镦钢的力学性能要求。
表 6 非热处理型冷镦钢热轧盘条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
标准 牌号 抗拉强度 Rm,MPa 断面收缩率 Z,%
不大于 不小于
本标准 ML04Al 440 60
GB/T 6478-2001 ML04Al 440 60
GB/T 28906-2012 ML04Al 440 60
ISO 4954:1993 CC4A 420 60
EN 10263-2:2001 C4C —— ——
JIS G3507-1:2010 - —— ——
本标准 ML06Al 460 60
GB/T 6478-2001 - —— ——
GB/T 28906-2012 ML06Al 460 60
ISO 4954:1993 - —— ——
EN 10263-2:2001 - —— ——
JIS G3507-1:2010 SWRCH6A —— ——
本标准 ML08Al 470 60
GB/T 6478-2001 ML08Al 470 60
GB/T 28906-2012 ML08Al 470 60
ISO 4954:1993 CC8A 470 60
EN 10263-2:2001 C8C —— ——
JIS G3507-1:2010 SWRCH8A —— ——
本标准 ML10Al 490 55
GB/T 6478-2001 ML10Al 490 55
GB/T 28906-2012 ML10Al 490 55
ISO 4954:1993 CC11A 490 55
EN 10263-2:2001 C10C —— ——
JIS G3507-1:2010 SWRCH10A —— ——
本标准 ML10 490 55
GB/T 6478-2001 - —— ——
GB/T 28906-2012 ML10 490 55
ISO 4954:1993 CE10 —— ——
EN 10263-3:2001 C10E2C —— ——

第 17 页 共 19 页
JIS G3507-1:2010 SWRCH10K —— ——
本标准 ML12Al 510 52
GB/T 6478-2001 - —— ——
GB/T 28906-2012 ML12Al 510 52
ISO 4954:1993 - —— ——
EN 10263-2:2001 - —— ——
JIS G3507-1:2010 SWRCH12A —— ——
本标准 ML12 510 52
GB/T 6478-2001 - —— ——
GB/T 28906-2012 ML12 510 52
ISO 4954:1993 - —— ——
EN 10263-3:2001 —— ——
JIS G3507-1:2010 SWRCH12K —— ——
本标准 ML15Al 530 50
GB/T 6478-2001 ML15Al 530 50
GB/T 28906-2012 ML15Al 530 50
ISO 4954:1993 CC15A 530 50
EN 10263-2:2001 C15C —— ——
JIS G3507-1:2010 SWRCH15A —— ——
本标准 ML15 530 50
GB/T 6478-2001 ML15 530 50
GB/T 28906-2012 ML15 530 50
ISO 4954:1993 CE15E4 —— ——
EN 10263-3:2001 C15E2C —— ——
JIS G3507-1:2010 SWRCH15K —— ——
本标准 ML20Al 580 45
GB/T 6478-2001 ML20Al 580 45
GB/T 28906-2012 ML20Al 580 45
ISO 4954:1993 CC21A —— ——
EN 10263-2:2001 - —— ——
JIS G3507-1:2010 SWRCH20A —— ——
本标准 ML20 580 45
GB/T 6478-2001 ML20 580 45
GB/T 28906-2012 ML20 580 45
ISO 4954:1993 CE20E4 —— ——
EN 10263-3:2001 C20E2C —— ——
JIS G3507-1:2010 SWRCH20K —— ——

3.11 冷顶锻
冷顶锻是评判冷镦钢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但可惜这个指标是半定量性质的,冷镦后是
否开裂是靠人工评判的。尽管如此,在无明确改进方案之前,暂保持 GB/T 6478-2001 的规
定不变更,明确常规检验时做 1/2 普通级。
在 GB/T 6478-2001 旧版规定的“含碳的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 0.30%的牌号以及含合金
元素的牌号,当要求高级或较高级的冷顶锻性能时,试样需先球化退火”的基础上,以括号
的形式明确注明合金元素种类(V、Ti、B、Cr、Mo)。

3.12 脱碳层
GB/T 6478-2001 旧版的规定钢材每边总脱碳层深度(铁素体+过渡层)不得大于公称直径
的 1.0%(I 组)及 1.5%(Ⅱ组)。但对于直径小于 7mm 的钢材,一边总脱碳层深度不得大于
0.10mm。需方要求 I 组脱碳层时,应在合同中注明。若未注明,按Ⅱ组供应。
JIS G 系列标准规定的脱碳层深度是按照直径的范围给出具体的深度允许值,与大多数
盘条国家标准中按直径比例的规定有一定的差别。两者相比,小规格时,国标较严;大规格
时,国标较松。且日标中还对完全脱碳层深度进行了规定。
为了便于标准之间的统一,修订后的 GB/T 6478-201X 拟同样仿照日标的模式进行规定。

第 18 页 共 19 页
3.13 非金属夹杂物
GB/T 6478-2001 旧版将非金属夹杂物的检验规定为协议项目,即:经供需双方协商并
在合同中注明才进行检验,具体的合格指标也是由供需双方协商。
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破坏钢的基体连续性,在静载荷和动载荷的作用下,往往成为冷镦
钢裂纹的起点,特别是 B 类(氧化铝类)和 D 类(球状氧化物类)是造成冷镦开裂和早期疲
劳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紧固件的强度级别越高,夹杂物的危害性越大;夹杂物尺寸越
大、距表面距离越近,危害性越大。夹杂物的有害尺寸随着材料塑性的降低和夹杂物存在位
置接近表层而降低,SWRCH45K 钢最表层夹杂物的临界值在 10um 以下。因此,通常要求距表
面 2mm 以内的夹杂物应不大于 10~15um。强度级别越高,距表面越近的有害夹杂物允许存
4
在的尺寸越小。为此应严格控制钢中的夹杂物。
介于此,GB/T 6478-201X 对非金属夹杂物的检验调整为必检项目,合格指标为 A、C 类
≤2.0 级,B、D 类≤1.5 级,Ds 类≤2.0 级。

3.14 酸浸低倍组织
随着冶炼技术水平的提高,钢材的低倍组织已有明显改善,逐炉检测低倍组织已不再像
当年那样必要,逐炉检测不但增加检测成本,而且影响发货周期,抽检即可满足生产企业和
用户单位的需求。故本次修订将低倍组织的检验由必检项目调整为协议项目,即需方有要求
并在合同中注明时才做该项检验。

3.15 末端淬透性
为协议检验项目,暂保留 GB/T 6478-2001 旧版的规定不变,仅相应增加 ML25B 等 5 个
新增牌号的要求。

3.16 表面质量
GB/T 6478-2001 旧版关于表面质量的规定如下:
钢材表面不得有裂缝、结疤、夹杂、耳子和折叠。
如存在上述缺陷应予以清除,清除深度从实际尺寸算起不得大于公称直径公差之半。清
除的宽度应不小于深度的 5 倍。
钢材表面允许有深度不超过公差之半的个别划痕和麻点,以及深度不超过下列规定的个
别发纹:直径不大于 20mm 的钢材为 0.10mm,直径大于 20mm 的钢材为 0.15mm。
介于表面质量对钢材冷镦性能的影响,本版暂定为:
钢材表面不得有裂缝、结疤、夹杂、耳子和折叠以及影响使用的其他缺陷。钢材表面允
许有深度不超过公差之半的个别划痕和麻点,以及深度不超过 0.10mm 的个别发纹。

3.17 调整复验规定
2001 版标准关于复验与判定的规定未引用现成的 GB/T 2101 或 GB/T 17505,而是
采用单独的一段描述,即不挑出原不合样所在卷任取双倍样只进行该不合项的检验,即
使有一个不合格也整批判次。但有权重新分类作为新的一批再提交检验。这样的规定与
GB/T 2101-1998 相同,与 GB/T 2101-2008 接近。
本着基础标准适用和标准通用的原则,本次换版拟将复验规则调整为按 GB/T 2101
的规定。

3.18 增加数值修约规定
按照冶金行业的习惯,补充本条款,按 YB/T 081 执行。

GB/T 6478-201X《冷镦和冷挤压用钢》
国家标准项目课题组
二Ο 一三年八月二十九日

4
惠卫军等,
《高强度紧固件用钢》
,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9.8。P6。

第 19 页 共 19 页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