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本版编辑/佩 兰 课堂

◆教学实录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
该课 2018 年获第七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展评一等奖

◎李洪丹 / 执教、整理 

(哈尔滨市第七中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一、以学定教,巧设主问题 生:重读。
(师板书“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师:很好。其他同学再来说说。
师:读课文之前,如果只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 生:“‘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
哪些疑问呢? 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可见他当时失
生(杂):作者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 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念?作者为什么要怀念他?作者怀念的时候是怀着怎 师:这是对史铁生的什么描写呢?
样的情感的?为什么值得怀念? 生:
“锤打”
“喊着”是动作描写,还有语言描写。
师:同学们都非常善于思考,老师将你们的问题 师:这语言是喊出来的,你能试着读一读吗?让
记在了黑板上。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从题目入手提出 我们感受一下他失去了希望。
疑问,解决疑问,往往也就读懂了全文,这是一种阅 (生读。)
读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几个 师:你读得很好,真真切切地让我们感受到了他
问题来展开探讨。要想知道作者怀念谁,为什么怀 的绝望。这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念,我们首先要知道作者经历了什么。这对理解文本 生:不想活了。
非常有好处。谁愿意读课文带领我们走进文本呢? (师板书“不想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史铁生是和谁共同经历这一切的呢?他怀念
(生配乐朗读课文。) 的那个人到底是谁?
师:你深情的朗读让我们的心海泛起了涟漪。请 生:他的母亲。
同学们结合课文说说,史铁生当时是怎样的状况。 三、精读课文,深入品析
生:“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 (师板书“母亲”。)
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的
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 语句,并圈出特别感动你的词语,等一会儿老师会请
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可见史铁生当时正处在人生 同学们选择一句深情朗读,并谈谈你的感受。
的低谷,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生圈画,师巡视。)
师:这里有一个词代表了他当时的状态,是哪一 生:“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个? 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写出了自从“我”瘫
生:“暴怒无常”。 痪后,母亲就默默地关注着“我”。
师:你非常善于读书。还有几个词语特别能体现 师:你从哪里看出母亲默默关注着“我”呢?
这一点,同学们能找到吗? 生:“悄悄地”“偷偷地”。
生:也在第 1 段,“猛地”“突然”“摔”“砸”。 师:作者不止一次用“悄悄地”这个词,还有哪
师:这几个词在句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表意 里用了?
作用,所以应该怎么读? 生:“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

2019.7-8 • 初中 61
课堂 本版编辑/佩 兰

儿红红的,看着我。”还有第 3 段最后一句,“她又悄 子终于答应了,母亲是什么心情?用文中的一个词说


悄地出去了”。 就是——
师:“悄悄”这个词从词性上来看是什么词?你 生:“喜出望外”。
从这些词中读出了什么? 师:还有哪里能读出来母亲的喜出望外?
生:副词。我读出了母亲对“我”的关注和爱。 生:“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
师:还有哪些句子能读出母亲对“我”的爱呢? 赶紧准备准备。’”
生:第 1 段最后一句,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师:“手足无措”这个词用得好,这是母亲的什
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 么描写?
儿活。’”“扑过来”和“抓住”两个动作的描写,也表 生:动作描写。
现了母亲对作者深沉的爱意。 师:你能不能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朗读,让我们
师:“扑”和“抓”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心情? 感受一下她当时的激动?
生:焦急,还有对儿子的心疼,他瘫痪了,母亲 (生读。)
其实非常难受。 师:还有哪里能感受到母亲的喜悦心情?
师:这时候母亲自身是什么状况呢? 生: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生:患病了。“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 师:这是对母亲哪些方面的描写?
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她已经病得非常重 生:语言、神态。
了,“翻来覆去”使我感受到了母亲的痛苦。 师:这里,儿子也笑了,看看之前儿子是怎么说
师:可是母亲更痛苦的是什么呢? 的?
生:他的儿子病了,还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生:儿子是不耐烦地说: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
师:母亲此时此刻想不想放声大哭一场?然而, 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哭了吗?没有。母亲忍住了,为什么要忍住呢? 师:可是母亲笑了,因为在母亲眼里,这不仅仅
生:因为如果母亲也哭了的话,她就不能给儿子 是几步路,这是儿子在人生路上迈出的一大步!但这
起到榜样的作用。她即使自己病了也没有失去对生 番对话中母亲的喜悦是表达得非常含蓄的,咱们试
活的信心,她希望能把这个情绪传递给儿子。 着分角色朗读一下这段对话,看看能不能读出母亲
师:她叮嘱儿子怎么样? 隐忍的喜悦。
生:“好好儿活!” (师生分角色读。)
(师板书“好好儿活!”) 师:无数次被儿子拒绝,可是母亲还是执着地、
师:她要给儿子做出榜样,自己首先要好好儿 苦苦地坚持着!我们能感受到母亲是多么深沉地爱
活。这样的一位母亲,这样坚强、隐忍的母亲,把自 着自己的儿子。作为儿子的史铁生又怎能不陷入深
己的苦和孩子的苦一起背负的母亲,史铁生怎能不 深的怀念中?儿子终于答应了母亲去看菊花,这菊花
怀念?好,还有哪一句话感动了你? 看上了吗?
生:“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 生:没有。因为“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母亲还记 师:读到这里你是什么心情?
得作者小时候的事情,“我”答应母亲看菊花,母亲 生:沉重,后悔。
很激动,觉得“我”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 师:让我从你们的语气中听出后悔与沉重,来,
师:这是母亲第几次央“我”去看花了? 齐读。
生:很多次! (生齐读。)
师:从哪里读出是很多次了? 生:还有母亲的不安心。
生:“总是”。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不安心?
师:她为什么很多次央求儿子去看菊花呢? 生:因为“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
生:她觉得美丽的菊花能让“我”对生活充满希 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
望。 儿……’

师:她想让“我”从痛苦的深渊里走出来。那么 师:母亲这未说完的话会是什么呢?
儿子答应过吗?儿子理解母亲的心思吗?这一次,儿 生:他们要好好儿活!

62 • 初中 2019.7-8
本版编辑/佩 兰 课堂

四、理解秋天,升华主题 师:他懂得了该怎么好好活了吗?读一下最后一
师:因为这是母亲对儿子最大的期望。母亲走 段描写菊花的语句,看看能否给你们一些提示。
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惦记的仍是她的一双儿女! (生齐读最后一段。)
她的儿子又怎能不怀念永远不再回来的母亲!读到这 师:他要活出什么样呢?最后一段这几个句子给
里,作者为什么会有所怀念应该就清晰明了了吧? 了你一些什么提示呢?
(生点头。
) (生沉默。)
师:不过文题又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呢? 师:不急,我们再齐读一遍。
生:因为这件事情发生在秋天。 (生齐读。)
师:往事发生在秋天。 师:他觉得他该活出什么样?
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暗示了母亲与作者经 生:作者悟到了,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他自己的
历的这些事让作者受益无穷,让他明白了许多人生 特点,他要依据自己的情况欣赏生命中美好的部分。
的道理。 师:史铁生也是这样做的,他将母亲给予他的
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你认为他有收获! 第二次生命活得多彩,活得洒脱,活出了自我,这正
你认识得非常深刻!还有其他的见解吗? 是母亲对他的叮咛。在这秋天里,他感悟到了,所以
生:作者的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他喜欢的菊花 是——
也是在秋天开的。 生(齐):秋天的怀念!
师:母亲在秋天去世有待商榷,作者喜欢的菊花 师:所以是秋天的怀念!最后一个问题,这怀念
确实是在秋天开的,不过这里仅仅指大自然中的菊 里有哪些情感呢?
花吗?它有没有更深的意义呢?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生:象征生命的坚强。 生:有对母亲的愧疚。
师:这生命的坚强源于哪里? 师:能不能结合文本说说?
生:“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生:本来已经答应跟母亲去看菊花了,但是没有
师:源于母亲深情的叮嘱。作者明白了母亲的叮 完成母亲的心愿。
咛了吗?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说一说。 师:没有看上菊花。但他愧疚的仅仅是这个吗?
生:我觉得作者最后明白母亲的叮咛了,因为最 生:他还愧疚没有完成母亲的遗愿。“咱娘儿俩
后一段作者写道:“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 在一块儿,好好儿活”是母亲的遗愿,可是母亲却不
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又是秋天, 在了,并没有和他一起好好活下去。
妹妹推我去北海去看了菊花。” 师:所以怀念中包含了没有让母亲看到他振作
师:这是用什么证明史铁生懂得母亲的话了? 起来的愧疚;包含了对母亲的告慰;还有他重拾的希
生:行动! 望!他感悟出来的,还有什么?
师:这是他完成了他母亲的遗愿。这时他不想活 生:对母亲的眷念。
的想法还有吗?没有了,彻底从他的心底里抹去了。 生:对母亲的感恩。
(师擦掉板书中的“不想活”。) 师:他怀着这些心情在深沉地怀念着母亲!同学
师:后面作者还有更大的变化呢,看第 1 段。过 们,你们在上课之初提出的问题现在懂了吗?
去当他看到北归的雁阵,听到李谷一甜美的歌声,面 生:懂了。
对美好的事物的时候,他是暴怒无常的,而此时,他 师:那么这篇文章你懂了吗?
看到菊花是什么心情呢?你感受到了吗? 生:懂了。
生:是欣赏。 师:阅读一篇文章从题目入手,大胆提出自己的
师:他的心态变得怎么样了呢? 疑问,通过品词析句去了解文章内容,找出问题的答
生:他开始变得坦然了,看淡了所受的苦难。 案,从而理解全文。这种阅读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相
师:坦然了,平和了,所以他由原来的脆弱变得 信你们以后会用到。下课,同学们再见!
坚强了,由原来的消极变得积极了,由原来的悲观变 生:老师再见!
得乐观了。
(课件中的菊花由枯萎变得鲜艳。)

2019.7-8 • 初中 6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