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40 蜂产品加工与利用 中国蜂业 APICULTURE OF CHINA 2015 年 9 月 第 66 卷

福建地区三种蜂蜜的荧光特性研究
陈文彬 吴德会 李书慧 黄静玲 杨清云 涂熹娟 杨文超 吴珍红 缪晓青

(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蜂疗研究所,蜂产品加工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州,350002)
摘 要:本文研究了福建地区三种蜂蜜(龙眼蜜、荔枝蜜、八叶五加蜜)的稳态荧光光谱,瞬态荧光寿命以及荧光
量子产率。稳态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龙眼蜜和荔枝蜜显示出单一荧光发射峰,其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 440 nm 和
430 nm,最大激发波长分别为 340 nm 和 335 nm。八叶五加蜜则显示出双荧光发射峰,发射位置位于 363 nm 和
460 nm,最大激发波长分别位于 330 nm 和 350 nm。瞬态荧光寿命研究显示三种蜂蜜的四个荧光发射峰之间均存
在显著差别,其中龙眼蜜和荔枝蜜的荧光寿命分别为 8.20 ± 0.13 ns 和 7.71 ± 0.09 ns,八叶五加蜜的两个荧光发
射峰则分别为 3.13 ± 0.66 ps 和 11.20 ± 0.08 ns。量子产率的测定结果显示八叶五加蜜为 5.80 ± 0.35 %,
龙眼蜜和
荔枝蜜分别为 3.93 ± 0.42 %和 3.07 ± 0.15 %。以上结果表明,不同的蜜种在稳态荧光光谱、荧光寿命、荧光量子产
率三个主要的荧光性质上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结合这三个荧光参数有望为蜂蜜的植物源性溯源提供更为丰富、
稳定的信息。
关键词:蜂蜜;荧光;荧光寿命;量子产率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Three Kinds of


Honey Harvested in Fujian Province
Chen Wenbin, Wu Dehui, Li Shuhui, Huang Jingling, Yang Qingyun, Tu Xijuan, Yang Wenchao, Wu
Zhenhong, Miao Xiaoqing
(College of Bee Scienc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Apitheraphy Institute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MO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Bee Products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Fuzhou
350002)
Abstract: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three kinds of honey (longan honey, litchi honey, and schefflera honey) pro-
duced in Fujian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which included steady state spectroscopy, life time, and quantum yield.
Steady state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shows that emission maxima of longan and litchi honey is located at 440 nm and
430 nm, respectively. And excitation peak is positioned at 340 nm and 335 nm from longan honey and litchi honey re-
spectively. The emission of schefflera honey exhibits two maxima which locate at 363 nm and 460 nm, whose maxima
excitation is detected at 330 nm and 360 nm respectively. Life time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fluorescence decay of
four emission maximum from three types of honey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calculated life time is 8.20 ± 0.13 ns
and 7.71 ± 0.09 ns for longan honey and litchi honey respectively. And the two emission maximum from schefflera hon-
ey present quite different fluorescence decay process, whose life time are 3.13 ± 0.66 ps and 11.20 ± 0.08 ns. The ob-
served quantum yields are 5.80 ± 0.35 %, 3.93 ± 0.42 %, and 3.07 ± 0.15 % for longan honey, litchi honey and schef-
flera honey respectively. Th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honeys exhibited large difference of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among different botanical origi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steady state, life time and quantum yield might provide stable
multi-way information for the honey classification.
Key words: honeys; fluorescence; life time; quantum yield
近年来,荧光光谱技术由于快速、灵敏、无损的特 有的荧光物质包括氨基酸[2]、维生素类[3]、酚类物质等[4]。
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分析领域[1]。蜂蜜中已报道可能含 这些内源性的荧光组分主要与蜜源相关,因此借助蜂

项目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J05042,2012J05037),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510389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 31201861),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 45- KXJ19)
作者简介:陈文彬(1982-),男,助理研究员,
Email: wbchen@fafu.edu.cn.
通讯作者:缪晓青(1959-),男,教授,研究方向:蜂产品加工与应用,Email: mxqsf88@126.com.
2015 年 9 月 第 66 卷 中国蜂业 APICULTURE OF CHINA 蜂产品加工与利用 41

蜜中的内源性荧光可进行蜂蜜的植物源以及掺假判别 1.4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


研究[5-7]。例如,K. Ruoff 等[5]报道了瑞士地区 4 种蜂蜜的 取上述的蜂蜜溶液 1 mL 于样品池中, FluoroMax-4
稳态荧光,并借助化学计量学的方法进行了植物源判 (HORIBA Jobin Yvon) 荧光光谱仪测定绝对荧光量子
别。L. Lenhardt 等[6]报道了蜂蜜的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 产率(配备积分球附件)。激发波长 330 nm,光谱积分范
子分析的方法对塞尔维亚地区 4 种蜂蜜的植物源研 围为 350~650 nm。
究。国内赵杰文等[7]应用三维稳态荧光光谱对蜂蜜中的 2 结果与分析
大米糖浆掺假进行了初步探讨。蜂蜜的植物来源种类 2.1 稳态荧光光谱
繁多,但系统研究荧光性能的蜜种还较少;此外,现有 荧光是物质在吸收光辐射后,由激发态所产生的
文献报道主要针对其稳态荧光光谱进行分析,未对蜂 辐射跃迁而伴随的发光现象。稳态荧光光谱包括激发
蜜荧光的瞬态荧光寿命、荧光量子产率等性质进行研 与发射光谱。本文所研究的三种蜂蜜的荧光激发光谱
究。本文报道了福建地区三种蜂蜜(龙眼蜜、 荔枝蜜、
八 与荧光发射光谱如图 1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龙眼蜜
叶五加蜜)的荧光特性,包括稳态的激发、发射光谱,瞬 与荔枝蜜的荧光发射光谱存在差异,其最大发射波长
态的荧光寿命以及荧光量子产率等荧光参数。 分别位于 440 nm 和 430 nm。除了发射峰位置,
龙眼蜜
1 材料与方法 与荔枝蜜的荧光强度也存在不同。在相同浓度 (1 g/
1.1 蜂蜜样品 100 mL)以及相同激发波长(330 nm)下,龙眼蜜的最大
龙眼蜂蜜和荔枝蜂蜜采自福建龙海的意蜂蜂场, 荧光发射强度约为荔枝蜜的两倍。龙眼蜜和荔枝蜜的
八叶五加蜂蜜采自福建永泰的意蜂蜂场。称取 1.00 g 荧光激发光谱同样存在差异,龙眼蜜的最大激发波长
蜂蜜样品,用 18.2 MΩ 超纯水定容至 100 ml,样品经 位于 340 nm(图 1c),而荔枝蜜的最大激发波长为 335
0.22 um 微孔滤膜过滤后供荧光测定。 nm(图 1d)。龙眼蜜最大激发波长下的强度约为荔枝蜜
1.2 稳态荧光光谱测定 的 1.6 倍。
取上述的蜂蜜溶液 3 mL 于 1 cm 荧光比色皿中,
RF5301PC(岛津)荧光光谱仪测量稳态荧光光谱。发射
光谱采集条件:固定激发波长 330 nm, 发射光谱采集范
围 340~600 nm。激发光谱采集条件:
龙眼蜜与荔枝蜜为
固定发射波长 430 nm,激发光谱采集范围 275~420
nm;八叶五加蜜为分别固定发射波长 360 nm 和 460
nm,相对应的激发光谱采集范围分别为 275~350 nm,
275~450 nm。光谱的采集狭缝均为激发狭缝 3,发射狭
缝 5。
1.3 荧光寿命测定
取前述的蜂蜜溶液 3 mL 于 1 cm 荧光比色皿中,
FluoroMax-4 (HORIBA Jobin Yvon)荧光光谱仪测定荧
图 1 福建地区三种蜂蜜的荧光发射光谱(虚线)与荧光激发光
光寿命 (配备单光子计数附件)。激发光源采用脉冲 谱(实线):龙眼蜜(a,c),荔枝蜜(b,d),八叶五加蜜(e,f,
g)
NanoLED (IBH),衰减曲线分析采用 DAS6 软件(HORI-
八叶五加蜜的荧光光谱同龙眼蜜和荔枝蜜较为不
BA Jobin Yvon)。平均荧光寿命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
同,在 330 nm 的激发波长下,其荧光发射存在两个明
算:
n 显的特征峰,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位于 363 nm 和 460
Σ αi τi2
i=1
τ= n nm,
且最大荧光强度接近荔枝蜜的 5 倍。分别扫描这两
Σ αi τi 个荧光发射峰的激发光谱可以发现,其最大激发波长
i=1
分别位于 330 nm 和 350 nm,两个激发光谱的形状和位
其中 αi 为组分 i 的归一化指前因子,
τi 为组分 i 的
置显著不同,说明两个荧光的发射峰分属于不同的荧
荧光寿命。
光组分。
42 蜂产品加工与利用 中国蜂业 APICULTURE OF CHINA 2015 年 9 月 第 66 卷

2.2 荧光寿命
表 1 福建地区三种蜂蜜的荧光寿命与量子产率
荧光寿命是荧光分子在激发态的平均
八叶五加蜜
滞留时间,可采用单光子计数的方法对荧 蜜种 龙眼蜜 荔枝蜜
Em 360 Em 460
光的衰减进行测量,进而计算荧光寿命。三
荧光寿命 8.20 ± 0.13 ns 7.71 ± 0.09 ns 3.13 ± 0.66 ps 11.20 ± 0.08 ns
种蜂蜜的荧光衰减曲线以及平均荧光寿命
量子产率 3.93 ± 0.42 % 3.07 ± 0.15 % 5.80 ± 0.35 %
分别如图 2 和表 1 所示。
从图 2 可以看出,三种蜂蜜的四种荧
种蜂蜜荧光的绝对量子产率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如表 1
光组分表现出了不同的衰减趋势。其中八叶五加蜂蜜
所示。在相同的激发波长和相同的积分范围条件下, 三
两个不同的荧光组分表现出了极显著的荧光衰减差
种蜂蜜的荧光量子产率同前述的荧光强度表现出相近
别,其中 460 nm 发射的荧光组分(Em 460)显示出了较
的变化趋势。三种蜂蜜中八叶五加蜂蜜表现出了最大
长的荧光寿命,平均为 11.2 纳秒;而发射位置处于 360
的量子产率值, 平均值为 5.8%。龙眼蜜次之, 平均值为
nm 的荧光组分(Em 360)则表现出较短的荧光寿命,平
3.93%,荔枝蜜最低, 平均值为 3.07%。统计分析结果显
均值为 3 皮秒。龙眼蜜和荔枝蜜的平均荧光寿命分别
示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为 8.20 和 7.71,
统计分析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三种蜂蜜的稳态荧光测定结果显示不同的蜜种具
有不同的稳态光谱性质。从荧光光谱比较可以看出, 龙
眼蜜与荔枝蜜的荧光最大发射波长相差约 10 nm,两种
蜜的激发峰则相差 5 nm。除峰位置外,龙眼蜜同荔枝蜜
相比显示出更大的荧光发射强度。八叶五加蜜则显示
出了特征的稳态荧光光谱。其发射光谱中存在两种不
同的具有较强荧光发射的组分。
荧光寿命以及荧光量子产率的结果可为蜂蜜的荧
光性能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稳态荧光光谱的强度与
荧光物质的浓度以及光源强度等因素相关。因此,不同
的仪器以及不同的蜂蜜浓度均会导致采集的稳态荧光
光谱强度有所差异。但荧光寿命以及荧光量子产率是
荧光物质激发态的基本性质,这两个参数在一定浓度
范围内与光源强度以及物质浓度无关,因此可以作为
稳态荧光光谱的有益补充,避免不同荧光仪器上荧光
强度不同带来的影响。从荧光寿命和荧光量子产率结
果来看,
三种蜂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稳态光谱结合瞬
态光谱和量子产率提供了多维的荧光性质信息,有望
为蜂蜜的植物源溯源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稳定的方法。
致谢:感谢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何荣坤博士在
荧光寿命与量子产率测定中提供仪器和实验帮助。
参考文献
[1] Karoui R, Blecker C.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 for
quality assessment of food systems - A review [J]. Food and Bioprocess
图 2 福建地区三种蜂蜜的荧光衰减曲线:龙眼蜜 (a),荔枝蜜 Technology, 2011, 4: 364- 386.
(b),八叶五加蜜(c 为 Em 460,d 为 Em 360) [2] Bouseta A, Scheirman V, Collin S. Flavor and Free Amino Acid
2.3 荧光量子产率 Composition of Lavender and Eucalyptus Honeys [J]. Journal of Food
荧光量子产率是荧光物质所发射的光子数与所吸 Science, 1996, 61: 683- 687.
[3] León- Ruiz V, Vera S, González- Porto A V, Andrés M P S.
收激发光光子数的比值。本文中采用积分球技术[8]对三
(下转第 46 页)
46 蜂产品加工与利用 中国蜂业 APICULTURE OF CHINA 2015 年 9 月 第 66 卷

花粉氧化锌软膏、花粉蛋黄苹果蜜汁、蜂花粉黄瓜汁、 疽难溃,久溃不敛疗效佳。
花粉蛋清汁等。临床观察:蜂花粉美容品种繁多,每个 (4)归芎花粉口服液
人的皮肤适应性也有差异,应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皮肤 将当归蜂花粉 10 克研成细末,用蜂蜜 20 克调匀,
并喜欢的美容品或面膜制剂,在脸颈部薄薄涂敷一层 白芍、川芎、当归、熟地黄煎水,温热冲服,具有滋阴补
作面膜, 15 分钟后,用温水洗净,每天 1 次。 血,养血调经,行气止痛。对体虚乏力,失眠多梦等肾虚
7. 蜂花粉核酸蜜合剂 症,及妇女气血虚弱所致的月经量少,经行腹痛等症有
以蜂花粉为原料提取花粉核酸(核甘酸)有效成分, 防治作用。
配以蜂蜜、蜂花粉、
生物酶、辅酶等加工而成。适当补充 (5)田七花粉蜜口服液
核酸类物质,促进体内核酸类物质正常代谢,对老年 荞麦蜂花粉经水和醇浸提取其营养成分,与三七
人,或体内核酸降解与合成功能可能降低的疑难症,慢 蜜拌匀,添加田七提取液加工成。对体虚乏力,头昏眼
性病有防治作用。 花,失眠多梦等肾虚症,及高血压,高血脂症,脑动脉硬
8. 蜂花粉多糖蜜合剂 化,前列腺疾病等有防治作用。
以蜂花粉为原料提取花粉多糖有效成分,配以蜂 (6)枣楂花粉苡仁粥
蜜、蜂花粉、生物酶、辅酶等加工而成。花粉多糖可作为 把糯米 100 克,大枣 30 克,薏苡仁 50 克,加水文
免疫增强剂,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而起到防衰老,抗辐 火煎煮成粥后,加入山楂蜜 30 克、大枣蜂花粉或山楂
射,防肝炎,降血脂,抗凝血和抗肿瘤等。 蜂花粉各 10 克拌匀,每日食用。适用脾胃虚弱之腹胀,
9. 蜂花粉与中药配方制剂 纳差,便塘,营养不良症, 慢性疾病及病后调养患者。
(1)归芪花粉蜜膏 (7)芝麻花粉蜜膏
以黄芪、当归煎液为主要原料,配以蜂花粉、蜂蜜 黑芝麻适量蒸熟,捣如泥,蜂花粉研成末,拌入蜂
加工而成。具有滋补气血,调经止痛,摄血止崩等功效。 蜜成膏状,备用,可防治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
对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 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等。
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病症有一定的防治 (8)归桃芝麻花粉蜜膏
作用。 黑芝麻适量炒熟研成细粉。当归、桃仁各 100 克,
(2)当归补血蜜膏 水煎煮去渣取液,以小火煎熬浓缩,加黑芝麻粉、蜂花
黄芪、当归按临床比例(5∶1)适量,加水加热煎煮, 粉调至成膏时,加蜂蜜 1 倍再煎,至沸停火,装瓶备用。
去渣取煎液,以小火煎熬浓缩,制成膏时,加黄芪蜜 1 适用于年老体虚,久病体弱及产后血虚津亏所致肠燥
倍再煎,
至沸停火,装瓶备用。具有补气养血等功效,对 便秘。
体虚乏力, 头昏眼花,
血虚萎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9)甘草柑橘花粉蜜膏
(3)归芪银花甘草蜜膏 陈皮、甘草各 100 克,水煎煮去渣取液,小火煎熬
将黄芪、当归、金银花、生甘草水煎浓缩制成膏时, 浓缩,加柑橘蜂花粉末调至成膏时,加柑橘蜜 1 倍再
配以蜂花粉、蜂蜜加工而成。补气固表、清热解毒、调节 煎,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营养平衡,对长久不愈营养不良性慢性痈疮肿毒者,痈 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上接第 42 页)
Analysis of Water- Soluble Vitamins in Honey by Isocratic RP- HPLC [6] Lenhardt L, Bro R, Zekovic I, et al.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J].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2011, 4: 364- 386. coupled with PARAFAC and PLS DA for characterization and classi-
[4] Tomás- Barberán F A, Martos I, Ferreres F, et al. HPLC fication of honey [J]. Food Chemistry, 2015, 175: 284- 291.
flavonoid profiles as markers for the botanical origin of European uni- [7] 赵杰文,韩小燕,陈全胜,等.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掺假蜂
floral honeys [J].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01, 蜜无损鉴别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 33: 1626- 1630.
81: 485- 496. [8] Porrès L, Holland A, Palsson L O, et al. Absolute Measurements
[5] Ruoff K, Karoui R, Dufour E, et al. Authentification of the botanical of 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s of Solutions Using an Integrat-
origin of honey by front- face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 preliminary ing Sphere [J]. Journal of Fluorescence, 2006, 16: 267- 272.
study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5, 53:
1343- 134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