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矛盾夾縫的生存者

-論許三觀的行為舉止及其家庭
物理系 洪明峻 102022104

一、前言

在許三觀賣血記這本小說中,我們可以發現本書主角許三觀多次遇事時 的
矛盾行為,對於妻子的外遇事件時,他的短暫氣憤到後來的不予追究;一樂遭
遇事故時的推卸責任及最後的口是心非;還有在批鬥許玉蘭時對於眾人的態度
以及私底下對於家人的關懷等等,而我們可以發現他的矛盾心理的癥結點皆是
碰到與家庭相關事件時,然而我們在細細品味,許三觀真的僅僅是受到外在因
素而導致的前後不一,抑或是自身刻意而為之。本文試著透過幾個例子去談論
許三觀的矛盾行為,並分析探究其行為舉止皆有著他所隱含的目的存在。

二、對妻子的外遇態度

在本文中可以發現,許三觀在許玉蘭外遇時,從剛開始的氣憤,到後來的
懲罰,其實都有種類似於點到為止的感覺,在文中懲罰的部分也僅止於兩頁帶
過。

許玉蘭說:「我扛不起一百斤米。」

許三觀說:「扛不起一百斤,就扛五十斤。」

「五十斤我也扛不起」

「那你就扛二十五斤」1

從文中可發現,其實許三觀並不是想真的懲罰許玉蘭,但自己的妻子被其
他人糟蹋心裡也很不好受,既氣憤,又難過的感覺。在中國社會禮儀觀念上,
是偏向大男人主義的,又何嘗是自己的妻子發生這種事,沒有離婚就很不錯了,
就算是現今社會也是如此。但許三觀從一開始的氣憤、懲罰、到最後漸漸息事
寧人,許三觀其實也是想保全這個家庭,為了不讓家庭破碎,而選擇了容忍,
但心裡的悶氣也需要找個宣洩點抒發,因此就透過表面上的懲罰作為憑藉了。

可見,“家天下” 的觀念深入以許三觀為代表的中國弱者生命理念中。
他們願意為了家庭的美滿而“忍觸、忍辱、忍惡、忍欲、忍怒”,忍而

忍,因為這符合中國社會的家庭理念和生命追求。2(忍之哲學)
1
余華著,《許三觀賣血記》(台北市:麥田出版,2011 年),頁 80。
2
馬曉敏,(“忍”之哲學─《從許三觀賣血記》淺談中國弱者的儒學意味),中山大學研究

1
因此許三觀從短暫氣憤到不予追究這中間落差的矛盾裡面隱含的意義是很
深遠的,最為關鍵的一個字,那就是「家」。

三、對於一樂的態度

在書中,我們可以發現,當許三觀面對一樂時,裡面的矛盾點其實是最多
的,我們就以下四個事件去坦討裡面所隱含的意義。

(一)方鐵匠事件

在本事件中,一樂為了自己的弟弟,而把方鐵匠兒子的頭給砸破了,使得
許三觀需負責賠償醫藥費,沒有錢則需以家產來賠,許三觀一怒之下,正要打
一樂時,狀況又急轉直下

許三觀回頭一看,一樂有貼著牆站在那裏了,他舉起手走上去,要去揍
一樂,突然轉念一想,又把手放下了,他說:「他媽的,這一樂不是我
兒子了,我就不能隨便揍他了。」3

這邊是一個矛盾點,文中許三觀的想法是因一樂不是我兒子這種理由而不
去打一樂,但許三觀真正的心理是這樣想的嗎?我想,許三觀應該知道一樂是
為了弟弟們才會這樣做,但在眾人面前也無法就這樣原諒他,就只能透過這樣
的方式來表達出不是我原諒他,而是無法懲罰的這種感覺了。

其實這一部份有呼應到活著的其中一幕,不賭 4為了保護他姊姊,將麵直接
到在欺負她姊姊的人身上,這兩幕彼此之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許三觀問他們:「你們以後要做些什麼?」

兩個兒子說:「把何小勇的女兒強姦了。」
許三觀哈哈哈哈地大笑起來,然後他覺得自己可以去賣血了。5

從這裡可以發現出來,許三觀吞不下這口氣,但卻又無法做什麼,便採用
此種苦中作樂的方法,表現出自己的精神勝利,藉此宣洩自己無處抒發的心情。

絕望中的苦中作樂,使得他有了生活下去的動力,並且賣血病患回家產,
但這也顯露出對於一樂他依然有著深厚的感情,無法棄一樂於不顧,這也是他
真正的賣血原因。

在這段的矛盾點中,我們可發現其實許三觀仍疼愛一樂,從不忍下手打他

生學 刊(社會科學版),第 31 卷,第 2 期,2010 年,頁 67。可參考下列網址:


http://www.doc88.com/p-17285549220.html
3
余華著,《許三觀賣血記》,頁 106。
4
余華小說《活著》裡的一個人物,為男主角福貴的兒子。
5
余華著,《許三觀賣血記》,頁 116。

2
及賣血這兩處可發現,文中的許三觀無法直接表現出對於一樂的愛,只能透過
這種矛盾隱約的情感透露出對於他的關愛。

(二)飢荒時態度的轉變

在一開始時,許三觀並不想用他賣血得來的錢給一樂吃飯,但文中出現了
這一句話:

許三觀伸手指著一樂說:「如果你是我的親生兒子,我最喜歡的就是
你」6

這裡就出現了一個矛盾點,雖然他不想給他吃飯,但許三觀心裡最喜歡的
是一樂,這句話一半是用來安慰一樂,一半也應是自己的真心話,但他又說我
賣了血讓你去吃麵條就太便宜那個王八蛋何小勇了。

我覺得這個原因只是當作了一個幌子,許三觀真正的目的是考慮到的二、
三樂的心情。在前文許三觀說了,在三個孩子之中,他最疼愛的是一樂,但一
樂不是他的親生兒子,若是又給予同等的對待,二、三樂也許會認為許三觀偏
心,對家庭上面也有可能產生些許影響。

但到了後來,一樂失蹤時,許三觀親自去找他,文中出現了一段話

「……下輩子你做我的後爹吧。你等著吧,到了下輩子,我要把你折騰的
死去活來」

「爹,你是不是要帶我去吃麵條?」

許三觀不再罵一樂了,他突然溫和地說道:「是的」7

這段話很明顯可看出語氣的轉折點,這裡就可以發現到,其實之前罵一樂
的話裡,除了生氣之外,更多的是焦慮以及擔心,雖然嘴裡說的盡是罵人的話,
但從話語裡來看,尤其是最後一句,「下輩子你做我的後爹吧。」便可發現他
是極為深愛一樂的,想要跟他繼續這段緣分,他是透過這罵人的方式去表達自
己的愛。

(三)一樂喊魂

在何小勇因事故而快死亡時,許三觀開始堅決不讓一樂去喊魂,但途中卻
又直接叫一樂去喊魂。當時許三觀的心情應是極為矛盾的,前幾次的事,他為
了家庭而無比的忍讓,這次的事情也讓許三觀的忍耐到了極限。

「我告訴你,你想讓一樂去把那個王八蛋的魂喊回來,先從我的屍體上

6
余華著,《許三觀賣血記》,頁 167。
7
余華著,《許三觀賣血記》,頁 182。

3
踩過去。只要我還活著,何小勇的魂就別想回來了」8

但他又想到了童年時自己的四叔,在他爸爸去世時對他的種種照顧,雖然
他與何小勇的這段恩怨也已經很久了,但畢竟是生死關頭,何小勇最後仍決定
以德報怨。

「一樂,你跟著你媽走吧。一樂,聽我的話」卻把何小勇的魂喊回來。
一樂,你快走」9

忍讓,不斷的忍讓,這已經變成了許三觀的生活的處事態度了,他的忍不
是自己的懦弱,而是為了自己的家庭所忍。從許玉蘭受糟蹋的忍;一樂並非出
於己身的忍;到面對生活而不得不去抽血的忍,在這些忍讓的過程中,每次皆
可發現許三觀的矛盾,這次也不例外,但這次的事故,已然成為他對於一樂態
度的轉捩點。

「你們都看到了吧,這臉上的血是用刀劃出來的,從今以後,你們…
…」
他又指指何小勇的女人:「還有你,你們中間有誰敢在說一樂數我親生
兒子,我就和誰動刀子。」10

在中國古代社會的觀念上,血的意識是極為濃厚的,在文章中提到,他往
自己的臉上劃出血來,其實也是完全真正認同了一樂這個人。血濃於水,但他
跟一樂的關係已超出了這個界限,可見他對一樂的愛是多麼的深厚。

但仔細的想一下,文中並無確實的點到一樂到底是不是他的孩子,只是我
們從隱約的隻言片語而去認定說他是何小勇的孩子,或許許三觀自己心裡也有
底,只是未曾去真正的確認是否真是自己的孩子,再加上忍讓的心理壓力,未
曾在眾人的面前表現過自己真正的情感,通過此事件之後,無論之前到底是不
是他的親生小孩,都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已完全的接受且承認了一樂。

每一次其實都是許三觀精神負擔的昇華,由不幸感到受害者,到自作自
受,最後到心甘情願,掏心掏肺,這些意識的變化與轉折都將許三觀從
精神壓力的井坑中拉出來。一次次的精神上的苦難都使許三觀在人格上
形象上高大起來,他原諒許玉蘭與何小勇的醜事,大肚量讓許一樂去喊
何小勇的魂,這些都是人物在精神上的往美好成長的趨勢。11

8
余華著,《許三觀賣血記》,頁 190。
9
余華著,《許三觀賣血記》,頁 192。
10
余華著,《許三觀賣血記》,頁 199。
11
唐卯林,《苦難的承受與見證,血液中的執著與隱忍─余華筆下的孫光林與許三觀形象比較
論》, http://yuhua.zjnu.cn/ArticleOne.aspx?id=1853

4
這次的矛盾當中,表達了許三觀隱忍的不甘,但更凸顯轉變之後的他有著
多麼高尚的人格,一次次的隱忍,一次次的退讓,一次次的昇華,最後他突破
了重重的困難與靠驗,克服了外在的眼光,也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陰影。

(四)一樂病危

從這段看來,他已經完全接受了一樂,態度已跟先前完全不一樣了,他為
了病危的一樂,多次賣血,差點連命也賣了。

許三觀也經歷了死亡,如何小勇的死,祖父和四叔的死,親人的相接離
去,讓他只能在家庭中尋找溫情了,而許三觀是不停地同死亡抗爭,在
別人認命的時候他卻玩世不恭,他在兩個月內賣了四次血,不是他不怕
丟掉性命,他當然知道兩次賣血必須間隔三個月時間,可是躺在上海醫
院裡的許一樂等不了三個月,為了讓兒子活下去,拚命地賣血,一步步
地接近死亡,終於倒下了,可是在鬼門關饒了一趟的他有投入到賣血的
熱情中,用他的話講:“你把我身上那另外的 300 毫升血抽回去,那不
是我的,我現在身上都發熱,血太多了。”在同死亡抗爭中,許三觀勝
利了,他參與當中12

歷經許多生死,許三觀把家庭看的比什麼都重要,甚至是自己的命也可付
出,從苦難中找尋自己的價值;從堅忍之中奮力的脫穎而出,為的就只是不可
倒下。即使身處於鬼門關前,照舊如此,可以為了家庭付出自己的性命,但正
是為了家庭才不可倒下,他必須活著,在苦難的環境中他才能深刻的體會到他
還活著,最後他也順利的活了下來,也就活了一樂。

從矛盾的過程中轉變,漸漸放開心胸,從壓抑的忍讓中脫逃,展翅高飛,
正因如此,他才能一步步的向前,一次次的克服,這正是許三觀的生存之道。

四、批鬥許玉蘭時的行為舉止

在文革期間,因許玉蘭與何小勇的事情被人汙名化,許玉蘭也被誣賴成妓
女而被批鬥,但在批鬥過程中,許三觀並不是就這樣默默的照辦,他有著自己
的想法。

「我要是給她吃好的,」許三觀指著許玉蘭說,「我就是包庇她了,我
讓她只吃米飯不吃菜,也是在批鬥她……」許三觀和他們說話的時候,
許玉蘭一直低著頭,飯含在嘴裡也不敢嚼了,等他們走開去,走遠了,
許玉蘭才重新咀嚼起來。看到四周沒有人了,許三觀就輕聲對她說:

12
唐卯林,《苦難的承受與見證,血液中的執著與隱忍─余華筆下的孫光林與許三觀形象比較
論》, http://yuhua.zjnu.cn/ArticleOne.aspx?id=1853

5
「我把菜藏在米飯下面,現在沒有人,你快吃一口菜。」13

在街坊鄰居面前假裝批鬥許玉蘭,但私底下是袒護著許玉蘭的,這是一個
矛盾點,但這個矛盾是刻意而為之的。

許三觀不受當時文革的影響,盲目的跟隨著官員起舞,而是依照自己的想
法去做事,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他有自知之明。

「工廠裡批鬥過,學校裡批鬥過,大街上也批鬥過,就是廣場上也批鬥
過五次……」那個人說:「家裡也要批鬥。」14

許三觀也在家裡批鬥許玉蘭了,但與其說是批鬥會,不如說是反省大會。
他的兒子們受到了文革的思想而被影響,認為他們的媽媽是一個不知羞恥的女
性,並遠離她,許三觀藉此機會教育他的兒子們,並且也把當年他強姦林芬芳
的事情說出來。

在這段可以發現,中國當時男性與女性的不平等,許三觀與許玉蘭在之前
都有犯過錯,許三觀還是故意犯的,但事後被挖出來批鬥時卻又僅有許玉蘭遭
殃,明顯反映了男尊女卑的社會風氣。

以自我付出為特點,極少向外索取。索取(正當權利)易成為權勢打擊 、
摧殘的目標。這對於成本過低、抗害能力過弱的民眾而言,很不理智。
故福貴、許三觀對苦難的抵抗不激烈(如挺身而出拒絶人民公社,或者
舉臂高呼反對“上山下鄉”),不“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如與抓夫
的國民黨兵生死相搏)。15

在這段的矛盾是為了避人耳目,面對當時文革的進行下,只能在自己的臉
上披一層假面具,但實際上則是有著自己的一套做法,不正面衝突,艱難中隱
忍下來並明哲保身,為了家庭默默付出,這種作法才是最值得令人敬佩的。

在余華另一部小說中主角福貴的感覺也是如此,不正面去與政府衝突抵抗,
為了家庭,最重要的便是自己要先活著,活著之後才能做任何事,死了一切都
是空談,因此隨機應變,看似隨波逐流,實則心裡有著自我原則。

五、結論

在本書的寫作背景之下,反映了中國當時社會的情況,人物的思想有些停
滯不前,社會處於極為封閉的狀態,隨波逐流,毫無自我主見,表面上的許三
觀也看似如此,但他的矛盾行為有著不自然的地方。

13
余華著,《許三觀賣血記》,頁 208。
14
余華著,《許三觀賣血記》,頁 210。
15
張均,(柔弱者的哲學─《活著》、《許三觀賣血記》閱讀札記),頁 85,
http://www.doc88.com/p-0843985637999.html

6
許三觀的矛盾之處,無論是明顯亦或是隱晦皆有著他所隱含的意義存在,
並同時也可看出他的生存之道,矛盾之中皆飽含著對於家庭的關懷以及愛,並
以此掩人耳目,從無數目光的隙縫中鑽出只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在遭受苦難時,
透過矛盾壓抑自己的本心,從磨難中以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表面上的他,給
人的感覺雖是矛盾;但脫下了面具的他卻是一位自我原則強烈的人,為了家庭,
在所不惜。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我想是在無論多麼封閉的社會之下,總會有人
發現不對勁的地方並走出自我原則,冥冥之中許三觀這角色有著余華的影子,
不採取正面衝突,走出獨特的自我風格。矛盾狹縫中的生存者─許三觀,這便
是屬於他的生活哲學。

六、參考書目

1. 余華,《許三觀賣血記》,(台北市:麥田出版,2011 年)。

2. 劉春勇,〈作為一種生存論建構的堅韌─《許三觀賣血記》分析〉,《廣
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 年 4 月。
3. 蘇菲,〈淺談《許三觀賣血記》的重複敘事及其心理印象〉,《瓊州學院
學報》,第 15 卷,第 6 期,2008 年 12 月。
4. 唐茂林,〈苦難中的承受與見證血液中的執著與隱忍-余華筆下的孫光臨與
許三觀形象比較論〉,《文學界(理論版)》,2011 年,第 08 期
5. 江善敏、姜泳,〈生命苦難的寓言〉,《長春教育學院學報》,第 27 卷,
第 3 期,2011 年 3 月。
6. 馬曉敏,〈“忍”之哲學——從《許三觀賣血記》淺談中國弱者的儒學意
味〉,《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第 31 卷,第 2 期,201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