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髻 班級 座號 姓名

一、潘希珍→→ 台灣當代散文中「回憶文學」的典範
小名:小
筆名 名字是『希珍』,師常以『希世之珍琦』勉我。
《我的筆名》

寫作 寫作以 、 兩類為主 作品 作品內容以 、 為主題的內
體裁 題材 容較多。
散文集
小說集

二、象徵──借助所描述的具體事物,寄託某種精神品質或抽象事理。
例如:百合象徵純潔;牡丹象徵富貴。

一桿「稱仔」象徵公平、客觀。

◎髮→愁思

Ex.白髮三千丈,離愁似箇長。

◎ 髻→是「髮結」也是「心結」

1. 象徵個人內心愛恨糾結,也是人與人之間的情仇心結,更是整個家庭的心結。

2. 髮髻的樣式也象徵不同的性格差異。

琦君小說中的主角大多是:1、女性;2、身處情愛或家庭關係中。不論是傳統或現代她都試著去解
讀她們的處境。

髻 琦君

以母親的秀麗長髮對比五叔婆的禿頭,突顯母親的年輕貌美;爾後又以姨娘的時髦髮髻對比母親過時
的髮髻,突顯姨娘得寵嬌豔。於內涵上,以象徵手法寄託旨意以髻象徵母親和姨娘在父親寵信優劣。其
中母親的髻象徵過時和失敗,姨娘的髻則代表美麗和成功。

髻 段落大意 抄在課本上
第一、二段:寫母親秀麗的長髮,樸素的髮式,一方面凸顯作者對母親的依戀,一方面也暗示母親的
勤樸持家和對父親的深情期盼。

第三段:原本期待中的父親,竟出人意料地帶回一位姨娘。

第四~~~六段:由髮式的對比,寫母親的失寵和姨娘的得寵。

1
第七~~~九段:母親髮量越來越少;作者出外求學與對母親的憂慮。

第十段:父親死後,母親髮白;姨娘歸於平淡。兩個女人由仇視轉為相依為命。

第十一、十二段:母親死後,姨娘髮白歸於平淡。姨娘與我相依為命。

第十三段:姨娘死後,作者感慨人生無常。

人物 外在動作(請摘錄課文原文) 內在心理

保守(洗髮)

無奈接受姨娘入門,也暗示心理的拒絕。
(姨娘送的禮物)。也是母親樸實無華的表現。

母 比先前「收在抽屜裡」更甚一層,藉此表示
忌妒與不滿。(姨娘送的髮油)

具體刻劃兩人(母親與姨娘)不合的形象。
(梳頭時)

失寵,內心充滿憂怨(看鏡時)

挽不成髻,無法得到丈夫歡心,只好剪去。

對母親示好(送禮物)


嘲諷母親不會打扮


新潮(不挑時間洗髮)

內心哀戚,不在為「悅己者」容。

問題(請摘錄課文句子)

1.全文以對比映襯手法構篇:

(1)母親與姨娘的髮式不同:

母親

姨娘

2
(2)父親對母親與姨娘打扮的反應

(3)母親與姨娘的性情不同與失夫之後的感受

2.感覺摹寫(琦君憶往事,往往訴諸於感官的摹寫,以達到「逼真」的效果。)

(1)嗅覺摹寫→母親的獨特味道:

(2)視覺摹寫→刻畫其貌不揚的五嬸婆:

姨娘的髮式之美與時髦多變:

(3)聽覺摹寫→寫父親與姨娘的恩愛:

(4)觸覺摹寫→作者給母親梳髮時帶出母親的衰老:

3.形、音練習

「琦」君 委婉真「ㄓˋ」 「翹」起 一小「撮」 一「綹」

「鮑」魚 「嬝」嬝婷婷 「噘」嘴 手「膀」 發「怔」

「愀」然 愛「憎」貪「瞋」 「琅」琅笑語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

3
註解:*朅:音ㄑ一ㄝˋ,武勇貌。 *桀:傑,英傑,傑出,特立出眾。 *殳:音ㄕㄨ,木杖兵器,
長一丈餘,無刃。 *前驅:驅馬在前,先鋒之意。*飛蓬:飛舞的蓬草,形容頭髮散亂不整。 *膏沐
油膏以潤髮,米汁以沐髮。*適:音ㄉ一ˊ,主也,專意從事於某事也。 《史記。刺客列傳》
「士為知己
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其雨其雨:其,希冀之詞,快要下雨了吧? *杲杲:音ㄍㄠˇ,光明貌。
希望下雨,可是老天不幫忙,依舊陽光豔豔,事與願違。隱喻妻子盼望丈夫回來,可是丈夫沒有回來
希望落空。 *願:念也,念而又思,思而又念。 *焉:於何。 *諼草:音ㄒㄩㄢ,萱草,忘憂草。」
*背:與「北」通,房子通常背北朝南,意思是說想將稀有難得的萱草種在屋子後面,可以隨時採來
治心病。*痗:音ㄇㄟˋ,病痛。

我的丈夫高大威風,是國家的英雄。手持長矛,君王的陣前先鋒。自從丈夫去了東方,我不再對鏡梳妝。不是沒有香水和
面霜,因為他不在我身旁。希望落一些小雨,偏偏火熱大太陽。誰會給我「忘憂草」?我會種在中堂。
為什麼我這樣想你,衷心難忘。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