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0

台灣智慧光網技術規格

制訂日期:2012 年 6 月 14 日

參、 微簇型屋內單模光纜

1. 概說
1.1 本光纜係將個別之石英系玻璃光纖心線和適量之芳香族聚醯胺纖維,再加耐燃外被覆體(耐

燃 PE)組合而成。以二、四、六、十二心不同顏色之 250m 石英系玻璃光纖心線,集合成二、


四、六或十二心微簇,用適量微簇數圍繞 FRP 中心抗張體組合,外加耐燃被覆體 (耐燃 PE),
稱之為二、四、六或十二心微簇型屋內光纜。
1.2 本光纜適用於建築物內之幹纜或配纜。使用之光纖包含全波段單模光纖、全波段耐彎單模光
纖二種,適用於由 1260nm 至 1625nm 全部傳輸波長範圍構成之屋內配線線路。
1.3 本光纜須能在 0℃至 60℃溫度範圍內施工,在-30℃至 60℃溫度範圍內儲存及正常使用。
1.4 本規格中有關光纖之幾何及光特性部分,須依據本規格之規定外,未訂部分,有關全波段單
模光纖仍應符合 ITU-T G.652 Table 4 (G.652.D)最新版之規定;有關全波段耐彎單模光纖
仍應符合 ITU-T G.657 Table7-classA 最新版之規定;而有關名詞之定義及光特性之測試方
法,主要以上述建議書為準。

2. 種類
微簇型屋內光纜依種類及型式名稱分類如表(20)所示。
表(20):微簇型屋內光纜種類及型式名稱
型式名稱 光纖心數
種類 適用範圍
(光纜簡稱) (C)
二心微簇型屋內光纜
{( )C-2MB-BSM 光纜} 12、24
{( )C-2MB-BIBSM 光纜}
四心微簇型屋內光纜
二、四、 {( )C-4MB-BSM 光纜} 24、48
六、十二 {( )C-4MB-BIBSM 光纜} 做為建築物內之主
心微簇型 六心微簇型屋內光纜 幹光纜。
屋內光纜 {( )C-6MB-BSM 光纜} 24、48
{( )C-6MB-BIBSM 光纜}
十二心微簇型屋內光纜
{( )C-12MB-BSM 光纜} 48、96
{( )C-12MB-BIBSM 光纜}
22
台灣智慧光網技術規格
制訂日期:2012 年 6 月 14 日

備註:1. 英文簡稱註解
(a) MB:Micro bundle cable;
2MB 表示微簇含二心光纖,4MB 表示微簇含四心光纖,依此類推。
(b) BSM:Broad Wavelength region Single Mode
(c) BIBSM:Bending Insensitive Broad Wavelength region Single Mode
2. 簡稱中之( )內供填入光纖心數。

3. 構造及外觀
3.1 光纖心線
3.1.1 全波段單模光纖和全波段耐彎單模光纖

須符合表(21)之規定。

表(21):全波段單模光纖和全波段耐彎單模光纖裸光纖尺度

項 目 規 格 值 備 註
外 徑 125.0  1.0 m
偏 心 量 0.6 m 以下 計算式如圖(8)所示
纖殼偏圓率 1.0 %以下

3.1.2 保護層

於裸光纖上,覆加以紫外線硬化之自然色保護膜兩層,外徑約 245m,再依表(22)
規定色別,分別予以著色成為光纖心線,其著色應均勻,完成外徑須在 250  15m
以內,如圖(10)所示;其顏色依 JIS Z 8721 最新光澤版標準色票直接比對,須符合
表(22)所列各顏色的容許範圍。
表(22) 光纖心線顏色
光纖心 色別 標準顏色 容許範圍
線編號 HV/C 色相(H) 明度(V) 彩度(C)
1 藍 2.5PB 4/10 10B~5PB 3~5 ≧8
2 黃 5Y 8/12 2.5Y~7.5Y 7~8 ≧10
3 綠 5G 4/10 2.5G~10G 4~5 ≧8
4 紅 2.5R 4/12 10RP~5R 3~5 ≧10
5 紫 2.5P 5/10 10PB~5P 3~6 ≧6
6 白 N 9.5 --- ≧8.5 ≦2
7 棕 5 YR 3/4 10R~7.5YR 3~4 3~8
8 黑 N 1.5 --- ≦2.5 ≦0.5
9 水藍 10 BG 7/6 5BG~5B 6~8 4~8
10 橙 10 R 5/12 10R~2.5YR 5~6 ≧10
11 粉紅 10RP 8/6 7.5P~5R 7~8 6~8
12 灰 N 5.5 --- 4~6.5 ≦0.5
23
台灣智慧光網技術規格
制訂日期:2012 年 6 月 14 日

3.2 微簇之構成
各微簇編號順序依表(23)之規定。
表(23) 色簇編號
微簇編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色別 藍 黃 綠 紅 紫 白 棕 黑 水藍 橙 粉紅 灰

3.2.1 二心微簇構成
將符合表(22)編號 1~2 所規定二種顏色之 250µm 光纖心線各一條,集合成簇,其
外以著色之微簇管保護,成為二心微簇。各微簇管顏色編號順序依表(23)之規定。
3.2.2 四心微簇構成
將符合表(22)編號 1~4 所規定四種顏色之 250µm 光纖心線各一條,集合成簇,其
外以著色之微簇管保護,成為四心微簇。各微簇管顏色編號順序依表(23)之規定。
3.2.3 六心微簇構成
將符合表(22)編號 1~6 所規定六種顏色之 250µm 光纖心線各一條,集合成簇,其
外以著色之微簇管保護,成為六心微簇。各微簇管顏色編號順序依表(23)之規定。
3.2.4 十二心微簇構成
將符合表(22)編號 1~12 所規定十二種顏色之 250µm 光纖心線各一條,集合成簇,
其外以著色之微簇管保護,成為十二心微簇。各微簇管顏色編號順序依表(23)之規
定。

3.3 二、四、六、十二心微簇型屋內光纜
二、四、六、十二心微簇型屋內光纜視所需心數,依 3.2 項完成之二、四、六、十二心微簇,
將各微簇及填充條(視需要填入),依表(23)規定之簇號順序和顏色,排列於經樹脂表面處理
之 FRP 中心抗張體周圍,採絞合方式,其絞距在 1100mm 以下,周圍須均勻放置 15000 丹尼
(Denier)以上之芳香族聚醯胺纖維做為補助抗張體,其外以耐燃 PE 被覆成同心圓柱狀,如圖
(11)~(18)所示,尺度如表(24)之規定。FRP 中心抗張體得適當外加 PE 被覆,以使光纜保持真
圓。耐燃 PE 被覆體之顏色為米白色(標準顏色為 10YR 8/4;容許範圍:色相為 7.5YR~2.5Y、
明度為 7.5~9、彩度為 3~6)。

24
台灣智慧光網技術規格
制訂日期:2012 年 6 月 14 日

表(24) 二、四、六、十二心微簇型屋內光纜尺度
項目 規格值
光纜心數 12 24 24 48 24 48 48 96
型號 12-2 24-2 24-4 48-4 24-6 48-6 48-12 96-12
每微簇內光纖心數 2 4 6 12
微 標稱內徑及許可差(mm) 0.70 ± 0.10 0.80 ± 0.10 0.90 ± 0.10 1.25 ± 0.10

管 標準厚度及許可差(mm) 0.13 ± 0.05
中心抗張體
1.0 2.7 1.1 3.1 1.2 1.9 1.5 2.4
完成後外徑(約)(mm)
耐燃 PE 被覆體標準厚度 0.8 mm
光纜完成最大外徑 (mm) 5.5 7.1 5.7 7.7 6.0 6.7 7.0 7.9
光纜概算重量(約)(g/m) 24 45 24 45 26 40 28 46

3.4 耐燃 PE 被覆體厚度
各種光纜之耐燃 PE 被覆體厚度,係截取光纜垂直斷面,兩垂直直徑之四端點測量,包含最
薄處。其平均值須在標準值之 85%以上,最薄處厚度須在標準值之 80%以上。

3.5 完成外徑偏圓率
光纜被覆成圓柱狀,其外徑偏圓率不得有顯著偏圓現象,其偏圓率在 10%(含)以下。
外徑偏圓率(%) = (最大外徑 – 最小外徑)  外徑平均值 x 100%
3.6 標示
光纜外被上每隔 1 公尺須用適當方法連續標明光纜種類、製造廠名(或其簡稱)、製造年月、
長度,及客戶指定英文內容等字樣,須不易脫落。
3.7 末端處理
光纜兩端用適當方法處理並密封,外端並裝置套帽。
3.8 光纜長度
每盤光纜之實際長度於契約中指定。

25
台灣智慧光網技術規格
制訂日期:2012 年 6 月 14 日

4. 材料必備條件
4.1 使用材料
須符合表(25)之規定。
表(25) 微簇型屋內光纜使用材料規格
名 稱 材 料 規 格
裸光纖 矽化物加填加物 符合 3.1.1 款款規定
紫外線乾燥以壓克力為
光纖保護層 主 體 之 塗 料 或 其 他 同 等 自然色,外徑標稱值為 250 m
以上材料

光 纜 種 類 FRP 拉斷力
二心微簇、 12 心、 90 kgf 以上
四心微簇、
樹脂表面處理之 FRP 24 心、48 心 135 kgf 以上
中心抗張體 六心微簇、
或 FRP 外加 PE 被覆
十二心微簇
型屋內光纜 96 心 160kgf 以上
捲繞試驗:依 4.2 項規定

補助抗張體 芳香族聚醯胺纖維 -
填充條 PE 或其他同等材質 -
2
拉力強度:0.8kgf/mm 以上
延伸率:150%以上
劣化特性:100±2℃,48 小時
拉力強度殘率:劣化前值之 75%以上
延伸率殘率:劣化前值之 75%以上
氧指數:依 ASTM D2863 號最新版規定試驗,
耐燃被覆體 耐燃 PE 或其它同等材質 須在 30%以上
酸鹼值:依 DIN 57472 號最新版規定試驗 30
分鐘之 PH 值在 3.5 以上。
發煙量:依 ASTM E662 號最新版規試驗
4 分鐘內:100 以下
20 分鐘內:150 以下

微簇管 耐燃 PE 或其他同等材質 符合 6.5 項微簇管拉斷力及延伸率試驗規定

4.2 FRP 捲繞試驗


自完成品或於製造過程中截取適當長度之 FRP 試樣,捲繞於外徑 300mm 之圓筒 3 圈以上,
置於 50  2℃之恆溫水槽內連續試驗 72 小時以上,不得有損壞、龜裂或斷裂之情形發生。

26
台灣智慧光網技術規格
制訂日期:2012 年 6 月 14 日

4.3 褪色試驗
本試驗適用於顏色合格的光纖心線、被覆層、耐燃被覆體和耐燃外被覆體,在下列試驗條件
及規定下,應符合顏色變化的規定。
截取適當長度之光纜樣品,直接放置於溫度 85  2℃之劣化試驗器中,連續試驗 7 天。試驗
後,被覆層、耐燃被覆體和耐燃外被覆體之顏色不得褪色至無法區別或辨識。此外取出之光
纖心線,其著色層不得有剝落的現象,而且表面顏色依 3.1.2 款檢測方式進行檢測,仍必須
保持在表(22)所規定的容許範圍內。

5. 光特性
5.1 單模光纜光特性
5.1.1 光損失

在 24  8℃溫度下,以 1260 nm、1310 nm、1383 nm、1550 nm 及 1625 nm


波長測試時,須符合表(26)規定;且於 1260 nm ~ 1290 nm 範圍內之任一波長的光
損失值均須小於或等於 0.45 dB/km;而於 1291 nm ~ 1625 nm 範圍內之任一波長
的光損失值均須小於或等於 0.40 dB/km。
表(26) 光纜 1260nm、1310nm、1383nm、1550nm 及 1625nm 光損失值

波長範圍 光損失值(dB/km)
1260 nm波長時每公里光損失規格值 0.45以下
1310 nm波長時每公里光損失規格值 0.40以下
1383 nm  3 nm波長時每公里光損失規格值 0.35以下

1550 nm波長時每公里 90% 0.25以下


光損失規格值 100% 0.30以下
1625 nm波長時每公里光損失規格值 0.35以下
5.l.2 損失均勻性(Attenuation Uniformity)
製成光纜之光纖心線,在全長內應無接續點,其光損失應均勻分布;以光時域反射儀
(OTDR)自光纜兩端以 1550  25 nm 波長測試,其損失分布圖形,不得有超過 0.1 dB
之不連續處。
5.l.3 彎曲損失性(Bending Loss)
製成光纜之光纖心線,在直徑 32 mm 軸上纏繞 1 圈,在 1550 nm(標稱值)測試波
長時,不得有超過 0.1 dB 之彎曲損失,及在 1625 nm(標稱值)測試波長時,不得
有超過 0.5 dB 之彎曲損失。
5.1.4 光色散(Dispersion)

5.1.4.1 光纜每一光纖心線之零色散波長(0)應在 1300 ~ 1322 nm 範圍內,其零色


散波長處之色散斜率,須在 0.093 ps/km-nm2 以下。
27
台灣智慧光網技術規格
制訂日期:2012 年 6 月 14 日

5.1.4.2 於 1260 ~ 1625 nm 範圍內之任一波長測試,其光色散實測值均須小於依下式


計算之色散值。以 1260 nm、1310 nm、1383 nm、1550 nm 及 1625 nm 波長測
試時,須符合表(27)規定。

其中 D ():表示為波長時之光色散計算值(ps/km-nm)
 :表示為實測波長(nm)
 0 :表示為零色散波長(nm)
2
S0:零色散處之色散斜率最大值(0.093 ps/km-nm )

表(27) 光纜 1260nm、1310nm、1383nm、1550nm 及 1625nm 光色散絕對值


測試波長 光色散絕對值(ps/km-nm)
1260 nm波長時光色散絕對值 6.21以下
1310 nm波長時光色散絕對值 1.14以下
1383 nm波長時光色散絕對值 7.05以下
1550 nm波長時光色散絕對值 18.21以下
1625 nm波長時光色散絕對值 22.31以下

5.1.5 極化模色散(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PMD)


5.1.5.1 個別極化模色散(Individual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製成光纜之光纖心線個別極化模色散,是指一段光纜中個別光纖之極化模色
散實測值。個別極化模色散應小於 0.2 ps/km1/2。
5.1.5.2 光纜鏈路極化模色散(Linked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PMDQ)
製成光纜之光纖心線鏈路極化模色散,是指由許多段光纖串接而成之光纜鏈
路中光纖的極化模色散特性,在光纖傳輸系統設計時使用;在同類型光纜中,
連續量測各光纖極化模色散,以取得一組極化模色散實測值後,經由 Monte
Carlo 統計法計算可得鏈路極化模色散值。在 20 段光纜(M=20)與 0.01%機率
位準(Q=0.01%)之條件下,鏈路極化模色散計算值應小於 0.1 ps/km1/2。

28
台灣智慧光網技術規格
制訂日期:2012 年 6 月 14 日

5.1.6 截止波長(Cutoff Wavelength)


成纜光纖之截止波長應小於 1260 nm。

5.1.7 模場直徑(Mode Field Diameter,MFD)

於波長 1310 nm(標稱值)時測試光纖心線之模場直徑,其標稱值須在 9.0 ~ 9.4 m 範


圍內,容許差應在標稱值之 0.4 m 以內。於波長 1550 nm(標稱值)時測試光纖心線之
模場直徑,其標稱值須在 10.0 ~10.7 m,容許差應在標稱值之 0.7 m 以內。

5.2 耐彎單模光纜光特性
5.2.1 光損失、損失均勻性、光色散、極化模色散、截止波長等特性參考 5.1。
5.2.2 彎曲損失性 (Bending Loss)

製成光纜之光纖心線其彎曲損失性須符合表(28)規定。
表(28)光纖心線彎曲損失性
纏繞半徑(mm) 15 mm 10 mm
纏繞圈數 10 1
1550 nm(標稱值)最大彎曲損失值(dB) 0.2 0.7
1625 nm(標稱值)最大彎曲損失值(dB) 0.9 1.4

5.2.3 模場直徑 (Mode Field Diameter,MFD)

於波長 1310 nm (標稱值)時測試光纖心線之模場直徑,其標稱值須在 8.6~ 9.4 m 範


圍內,容許差應在標稱值之  0.4 m 以內。於波長 1550 nm(標稱值)時測試光纖心線
之模場直徑,其標稱值須在 9.6 ~10.7m,容許差應在標稱值之  0.7 m 以內。

6. 機械及環境特性
6.1 全波段單模光纖心線機械特性
須符合表(29)之各項規定。
表(29)全波段單模光纖心線機械特性
項目 試驗條件 規格值

品保試驗 製造中加 100 kpsi(0.69 GPa)之張力 不得破斷

中央標距:500 mm
拉斷力 4.5 kgf 以上
拉 速:20  2 mm/min

捲繞試驗 捲繞於半徑 5 mm 之圓柱 10 圈以上歷 10 分鐘 不得破斷

備註:品保試驗可由光纖製造廠提供測試報告。

29
台灣智慧光網技術規格
制訂日期:2012 年 6 月 14 日

6.2 耐彎單模光纖心線機械特性
須符合表(30)之各項規定。

表(30)全波段耐彎單模光纖心線機械特性
項目 試驗條件 規格值

品保試驗 製造中加 > 150 kpsi(> 1.0 GPa)之張力 不得破斷

中央標距:500 mm
拉斷力 4.5 kgf 以上
拉 速:20  2 mm/min

捲繞試驗 捲繞於半徑 2.5 mm 之圓柱 10 圈以上歷 10 分鐘 不得破斷

備註:品保試驗可由光纖製造廠提供測試報告。

6.3 全波段光纖心線環境特性

依表(31)每項目各抽取一軸長度約 1500 公尺以上之光纖,置於 23  5℃恆溫箱中 24 小時後,


量測紀錄其在 1310nm、1550nm 及 1625nm 波長時之試驗前光損失值,再進行表(31)規定之各
項環境特性試驗條件後,量測紀錄其在 1310nm、1550nm 及 1625nm 波長時之試驗後光損失
值,須符合表(31)之各項規格值規定。

30
台灣智慧光網技術規格
制訂日期:2012 年 6 月 14 日

表(31) 全波段光纖心線環境特性
項 目 試 驗 條 件 規格值
依IEC 60793-1-50之方法測試,條件如下:置於 試驗前後之光損
852℃/855﹪RH下30天,再以1℃/min將溫度降至 失 增 加 值 須 在
高溫高濕
室溫維持24小時,量測及記錄在波長1310 nm、1550 0.05 dB/km以下。
試驗
nm及1625 nm處之光損失值。

依IEC 60793-1-51之方法測試,條件如下:置於 試驗前後之光損


85±2℃下30天,再以1℃/min將溫度降至室溫維持 失增加值須在
高溫試驗 24小時,量測及記錄在波長1310 nm、1550 nm及 0.05 dB/km以下。
1625 nm處之光損失值。

依IEC 60793-1-52之方法測試,條件如下:置於 試驗前後之光損


23±5℃/50﹪RH下24小時,下降至最低溫度 失增加值須在
-102℃,上升至最高溫度852℃,每一溫度之滯 0.05 dB/km以下。
留時間2小時,升降溫速度1℃/min,溫度循環週期
溫度循環
試驗21週期,再將溫度降至室溫維持24小時,量測
試驗
及記錄在波長1310 nm、1550 nm及1625 nm處之光
損失值。

依IEC 60793-1-53之方法測試,條件如下:完全浸入 試驗前後之光損


232℃恆溫水槽內30天,取出置於室溫維持24小 失增加值須在
浸水試驗 時,量測及記錄在波長1310 nm、1550 nm及1625nm 0.05 dB/km以下。
處之光損失值。

依IEC 60793-2-50之方法測試,將光纖小心纏繞於光 試驗後在波長


纖軸上(處於低張力狀態),不使其影響在波長1310 1383 nm 處 之 平
nm處之光損失值。量測光纖試體在波長1240 nm、 均光損失值須等
1310 nm及1383 nm處之光損失值,訂為光纖加氫前 於 或 小 於 0.4
損失基準值。再將光纖置入氫氣槽內,使暴露在室 dB/km。
加氫劣化 溫及0.01 atm氫氣槽中,直至在波長1240 nm處之光
試驗 損失增量等於或大於0.03 dB/km為止。將光纖試體
移出氫氣槽外,置於室溫中至少14天,量測及記錄
在波長1383nm處之光損失值。

31
台灣智慧光網技術規格
制訂日期:2012 年 6 月 14 日

6.4 微簇型光纜微簇抽出力試驗
試樣及測試方法如圖 13。以 10 mm/s 之拉伸速率,橫向水平每次抽出一微簇至少 90 cm(其他
微簇需保持原狀),並測量該微簇抽出力,同樣步驟重複三次,共抽出同一試樣內三微簇。其
最大抽出力值均須小於 1.0kgf,且抽出之微簇管不得斷裂及變形。

6.5 微簇管拉斷力及延伸率試驗
從光纜中取出適當長度之微簇,小心取出微簇內之光纖心線,以拉力試驗機測試微簇管拉斷
力及延伸率。
6.5.1 試驗條件
試樣中心標距間之距離為 100 mm;拉伸速率 100mm/min
6.5.2 規格值
拉斷力
微簇管標稱內徑 0.70 mm : 0.50 kgf(含)以上
微簇管標稱內徑 0.80 mm : 0.55 kgf(含)以上
微簇管標稱內徑 0.90 mm : 0.60 kgf(含)以上
微簇管標稱內徑 1.25 mm : 0.80 kgf(含)以上
延伸率:150 %以上

6.6 光纜機械特性
製成光纜之機械特性試驗須符合表(32)之各項規定;單模光纜之測試波長為 1550 nm,試驗前
後之光損失測試值增加量須符合表(32)之各項規定。光纜試驗長度應在 1000 公尺以上。

6.7 剝離試驗
將光纜完成品一端之耐燃 PE 被覆體,剝除約 10 公分,再沿縱方向割裂長約 5 mm,把剝離
繩夾入切縫,沿著光纜朝光纜端相對方向,拉引剝離繩,需能剝離耐燃 PE 被覆體至少 1 公
尺,而剝離繩不斷。
微簇型光纜因無剝離繩,無需進行此項試驗。

32
台灣智慧光網技術規格
制訂日期:2012 年 6 月 14 日

表(32) 光纜機械特性試驗

項目 試驗方法 試驗條件 規格值


依EIA-455-33A規範之規定 (1)單模光纜增加之
捲繞長度:150 m以上 光損失值須在
輪軸半徑:20D (D為光纜直徑) 0.2 dB 以下。
光 光纜張力負載: (2)多模光纜增加之
張 檢 光損失值須在
力 測 光纜種類 光纜張力負載
設 0.3 dB 以下。
負 備 12 心
二心微簇、 (3)光纜被覆體不得
載 ~
四心微簇、 135 kgf(300 lbf) 有龜裂現象發
與 48 心
六心微簇、 生。
彎 (含)
曲 十二心微簇
48 心
試 屋內光纜 160 kgf(356 lbf)
以上

測試時間:10 分鐘

依TIA/EIA-455-104A規範之規定 (1)單模光纜增加之
輪軸直徑:20D (D為光纜直徑) 光損失值須在
彎曲頻度:30 ± 1次/分 0.2 dB 以下。
彎曲角度:± 90 計1次 o (2)多模光纜增加之
彎曲次數:25 次 光損失值須在
0.3 dB 以下。
連 (3)光纜被覆體不得
續 有龜裂現象發
光纜外徑(D) 荷重(kgf)
彎 (mm)
生。

4.0<D≦6.0 4.0

驗 6.0<D≦9.0 4.5
9.0<D≦13.0 5.0

33
台灣智慧光網技術規格
制訂日期:2012 年 6 月 14 日

續表(32) 光纜機械特性試驗

項目 試驗方法 試驗條件 規格值


依TIA/EIA-455-25B規範之規定 (1) 單 模 光 纜 增 加 之 光 損 失
衝擊次數:20次 值須在 0.2 dB 以下。
連 衝擊頻度:30 ±1 次/分 (2) 多 模 光 纜 增 加 之 光 損 失
重錘重量: 值須在 0.3 dB 以下。
續 (3) 光 纜 被 覆 體 不 得 有 龜 裂
重錘重量 現象發生。
光纜外徑(D) (mm)
衝 (kgf)
3.8<D≦5.3 1.00
擊 5.3<D≦7.5 1.50
7.5<D≦13.0 2.00

依TIA/EIA-455-85A規範之規定 (1) 單 模 光 纜 增 加 之 光 損 失
扭轉長度: 值須在 0.2 dB 以下。
扭轉長度 : 2 m (2) 多 模 光 纜 增 加 之 光 損 失
扭 扭轉角度:±180o 計1次 值須在 0.3 dB 以下。
扭轉次數:10次 (3) 光 纜 被 覆 體 不 得 有 龜 裂
轉 測試時間:10 分鐘 現象發生。

依TIA/EIA-455-41A規範之規定 (1) 單 模 光 纜 增 加 之 光 損 失
壓著長度:100 mm以上 值須在 0.2 dB 以下。
擠壓速度:2.54 mm/min (2) 多 模 光 纜 增 加 之 光 損 失
擠壓施力:1 kgf/mm (57 lbf/in) 值須在 0.3 dB 以下。
擠 測試時間:保持 1 kgf/mm (3) 光 纜 被 覆 體 不 得 有 龜 裂
擠壓施力 10 分鐘 現象發生。

34
台灣智慧光網技術規格
制訂日期:2012 年 6 月 14 日

7. 光纜耐燃特性
依 IEEE 383-1974 號或 JIS C 3521 號規定,用火焰燃燒器試驗,其最大燃燒長度需在 1.8 公尺
以下。
8. 接續損失 (Splice Loss)
光纜之光纖,應能在使用該製造廠推薦之熔接方法接續時,其損失不得超過 0.2 dB,平均應
小於 0.15 dB。若使用 OTDR 測試時,應自光纖兩端測試,並取其平均值作為該接續點之接續
損失值。
9. 包裝及標示
9.1 每盤光纜在規定長度內須為一完整光纜,中間不得以短料併接。
9.2 本光纜包裝得視情況需要使用堅固之鐵盤、木盤、塑膠製捲盤或夾板木盤,其包裝與標示之
規定如下:
9.2.1 塑膠製捲盤或夾板木盤
(1) 每條光纜應捲繞於一塑膠製捲盤或夾板木盤上,軸筒徑大於 260 mm(含),軸筒需表面
光滑平順,捲繞光纜前應先包捲一層塑膠帶,捲繞光纜後,再包捲一層防水防撞之牛皮
紙。另以瓦楞紙板或塑膠製封板保護或將捲(木)盤放置於堅固之瓦楞紙箱內,以防碰撞、
泥沙或油污,捲(木)盤於瓦楞紙箱內亦需固定妥當,以防搬運時滾動。
(2) 捲繞光纜時,靠盤內一端應引出並以適當方法固定於捲盤側板,其長度需足夠試驗用,
靠盤外一端亦應以適當方法固定,以免鬆散。
(3) 捲盤或木盤之外側板及包裝採用之瓦楞紙箱上均應標明光纜種類、長度、淨重、總重、
光纜外端位置、製造廠名(或簡稱)、製造年份、契約編號及批次等。
9.2.2 鐵盤或木盤
(1) 每條光纜應捲繞於堅固之鐵盤或木盤,內端須引出鐵盤或木盤外,並加適當保護,其引
出長度須足敷試驗之用。
(2) 木盤應使用乾燥、不易損壞、蟲蛀及腐爛之木料,裝置應牢固。
(3) 捲繞光纜前,在鐵盤或木盤之軸心筒面上應先包捲一層牛皮紙或塑膠布,捲繞光纜後,
再包捲一層防水牛皮紙或塑膠布,以防油污或泥沙。
(4) 光纜捲繞於鐵盤或木盤後,四周以堅固木條緊密封釘,再以直徑 3.1 mm 以上之鍍鋅鋼(鐵)
線或以厚 0.75 mm 以上不易銹蝕之薄鋼帶兩條,圈釘於木條之兩邊緣以防木條脫落。
(5) 在鐵盤或木盤兩側面,須以噴印黑字方式標明光纜種類、長度、淨重、總重、光纜外端
位置、製造廠名、製造年份、契約編號及批次等,並噴印紅色旋轉標記。
35
台灣智慧光網技術規格
制訂日期:2012 年 6 月 14 日

9.3 單模光纖每一心線在 1310 nm 及 1550 nm(標稱值)波長之光損失實測值及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資料應置於防水袋內,多模光纖每一心線在 850 ± 20 nm 及 1300 ± 20 nm 波長之光
損失實測值及群折射率(Group refractive index)資料,應置於防水袋內,固定於引出之
光纜內端。
9.4 光纜交貨時應檢附記錄有製造廠名、製造年份、契約編號、批次、單模光纖每一心線在 OTDR
1550 nm 光損失波形及多模光纖每一心線在 850 ± 20nm 及 1300 ± 20 nm 波長之 OTDR 光損失
波形及頻寬實測值等相關資料之磁片或光碟片於本公司請購單位,該磁片或光碟片應可直接
於個人電腦上顯示。

10. 廠商應提出下列設計圖面及資料
10.1 光纜末端處理構造圖。
10.2 纖核(Core)及纖殼(Clad)之填加物(Dopant)元素名稱。
10.3 光纖心線保護層(兩層)及緩衝層材料之一般特性(如比重、硬度、膨脹係數、剝除特性
等)及其光纖心線折射率分佈曲線圖等。
10.4 光纖心線構造之測試裝置及測試步驟。
10.5 光特性之測試裝置及測試步驟。
10.6 光纖心線拉斷力(含破斷機率分布及測試剔除不良品方法)之詳細資料。
10.7 以 23 ± 1℃為準,在-30℃至+60℃之溫度下,光纜之損失變化量資料。
10.8 單模光纜應提出波長損失特性曲線(1000~1625 nm)及光色散特性曲線,多模光纜應提出波
長損失特性曲線(800~1400 nm)。

11.抽樣標準

抽檢標準:如表(33)示
重缺點『A』
每批(檢驗批)交貨盤數 抽驗盤數
允收 拒收
15 以下 2 0 1
16~50 5 0 1
51~150 8 0 2
151~280 13 1 3
281~500 20 1 4
501 以上 32 2 5

36
台灣智慧光網技術規格
制訂日期:2012 年 6 月 14 日

Y
纖 B
X

A,B:分別表纖殼最大及最小外徑。單位:m
X,Y:分別表纖殼、纖核兩周界間最大與最小距離。單位:m

外徑公差值: 外徑標稱值

偏心量:(X -Y) / 2
纖殼偏圓率:[(A - B) / 125] x 100%

圖(8) 裸光纖構造圖及計算式

UV著色層

裸光纖

245±10μm

250±15μm

圖(9) 0.25mm著色光纖芯線

37
台灣智慧光網技術規格
制訂日期:2012 年 6 月 14 日

2芯微簇管

2C微簇管

白 黃 中心抗張體:
FRP條
紫 綠
紅 凱伏拉線
耐燃 PE 絕緣層
耐燃PE被覆

圖(10) 12-2MB二心微簇型屋內光纜

2芯微簇管

灰 藍 2C微簇管

粉紅 綠
中心抗張體:
橙 FRP條+PE被覆

水藍

耐燃 PE 絕緣層 黑 凱伏拉線
棕 白

耐燃PE被覆

圖(11) 24-2MB二心微簇型屋內光纜

4芯微簇管
4C微簇管

白 黃 中心抗張體:
FRP條
紫 綠
紅 凱伏拉線
耐燃 PE 絕緣層
耐燃PE被覆

圖(12) 24-4MB四心微簇型屋內光纜
38
台灣智慧光網技術規格
制訂日期:2012 年 6 月 14 日

4C微簇管
4芯微簇管 灰 藍

粉紅 中心抗張體:

橙 FRP條+PE被覆

水藍
紫 凱伏拉線
黑 白
耐燃 PE 絕緣層 棕
耐燃PE被覆

圖(13) 48-4MB四心微簇型屋內光纜

6芯微簇管
6C微簇管

黃 中心抗張體:
藍 綠 FRP條

紅 凱伏拉線

填充條
耐燃 PE 絕緣層
耐燃PE被覆

圖(14) 24-6MB六心微簇型屋內光纜

6芯微簇管
6C微簇管

黑 黃
中心抗張體:
棕 綠 FRP條+PE被覆

白 紅 凱伏拉線

耐燃 PE 絕緣層
耐燃PE被覆

圖(15) 48-6MB六心微簇型屋內光纜

39
台灣智慧光網技術規格
制訂日期:2012 年 6 月 14 日

12芯微簇管
12C微簇管

黃 中心抗張體:
藍 FRP條

凱伏拉線

填充條
耐燃 PE 絕緣層
耐燃PE被覆

圖(16) 48-12MB十二心微簇型屋內光纜

12芯微簇管 12C微簇管


黑 黃 中心抗張體:
FRP條+PE被覆
棕 綠

白 紅 凱伏拉線

耐燃 PE 絕緣層 耐燃PE被覆

圖(17) 96-12MB十二心微簇型屋內光纜

40
台灣智慧光網技術規格
制訂日期:2012 年 6 月 14 日

微簇型光纜
微簇 採適當方式固定微簇型光纜,試驗進行中微簇型
光纜及其他(未抽拉)微簇須保持原狀。

近似內徑 18 mm 之
聚氯乙烯塑膠硬質管,
微簇型光纜穿入其內。

圓滑角度




與微簇型光纜成水平方向抽出一
微簇 90 公分以上,並量測最大抽
出力。

圖(18) 微簇抽出力測試

4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