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1

重庆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云南地区光伏充电站的初步设计

院 (系)   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电自升2016-01  
学生姓名 郭余梦 学号 2018520138
指导教师 魏 钢 职称 正高级工程师
评阅教师 张海燕 职称 副教授

2020 年 05 月 20 日
注 意 事 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
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
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
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
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3)其它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以信誉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的设计(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设计(论文)中引用他(她)人的文
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
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为获得重庆科技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其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设计(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
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字):

年 月 日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ABSTRACT

摘 要

随着电动汽车日益增加以及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以电代油能够解决
环境问题,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进步。本文选择云南地区昆明市为对象,本课题的主要
目的是通过对昆明地区的多种一次能源的分析,设计一座采用光伏、市电及储能混合供
电的新能源光伏充电站。充电站装有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共12台,效率最高时可以
支持18台汽车同时充电。同时,站内还建设有中央监控室、电池检修区和电池更换区等
与电动汽车相关的设施以保证站内效率为用户提供便利。
针对以上要求站内选择使用了一台变压器的接线方案,同时考虑了经济性和运行稳
定的因素;另外考虑到云南地区属于高海拔地区,针对云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该系
统防雷等级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关键词:电动汽车 光伏发电 充电站 供配电系统 继电保护

I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摘要

ABSTRACT

W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i n g o f e l e c t r i c v e h i c l e s a n d t h e c o n t i n u o u s p r o g r e s s o f p h o t o v o l t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electric vehicles can solve e
r e p l a c i n g o i l w i t h e l e c t r i c i t y, a n d p r o m o t e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p r o g r e s s o f p h o
industry.  This paper chooses Kunming in Yunnan region as an obje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roject is to design a new energy photovoltaic charging station using
electricity and energy storage mixed power supp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primary
energy s iources
K a n T unming c s i erea. whe 1 A harging c p tation
and DC charging piles, which can support 18 cars to charge simultane
efficiency is the highest. At the same time, the station also has a central monitoring room,
battery maintenance area and battery replacement area and other facilities related to electric
vehicles to ensur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tation to facilitate users.
In view of the above requirements, the connection scheme of a transformer is selected
in the station, and the factors of economy and operation stability are taken into account. In
addition, considering that Yunnan area belongs to high altitude area,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grade of this system has been adjusted and optimiz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Yunnan area.

Keywords: EV;Photovoltaic ;Charging station ;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relay protectio

II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绪论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1 绪 论.................................................................................................................................. 1
1.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2
1.3本课题主要内容...........................................................................................................2
2 光伏充电站一次设备选择与相关计算...............................................................................4
2.1 充电站光伏系统的组件确定.....................................................................................4
2.2 充电站储能设备的选择..............................................................................................5
2.3 充电站设备计算负荷的确定.....................................................................................6
2.4 充电站无功补偿的计算.............................................................................................9
2.5 主变压器的选择..........................................................................................................9
2.6光伏充电站主接线方案.............................................................................................11
2.7短路计算以及一次设备的选择.................................................................................12
3系统选线及保护设备选择...................................................................................................16
3.1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与整定.....................................................................................16
3.2高低压侧导缆线的选择与校验.................................................................................18
4 结 论................................................................................................................................ 21
参考文献................................................................................................................................ 22
致 谢.......................................................................................................................................24
附 录.......................................................................................................................................25

1 绪 论

1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绪论

1.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由于人类长期依赖化石燃料能源来供能,利用化石能源进行发电、汽车动力供能以
及其他生活需求,当全球各国逐步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对于传统的化石燃料需求也更大
此时,我们在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的同时也有环境污染的问题且这些问题逐渐成为大家
关注的热点时,当下的世界各国开始转向对新能源的研究。这时新能源汽车在行业内受
到关注并崛起,这使得经济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国汽车领域的宠儿,因电动汽车的
独特优势成为人类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时的一大助力[1][2]。
基于世界能源形势的走向,太阳能成为一种十分经济、环保和便利的能源。通过太
阳光转换成电能给汽车提供动力避免因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充分利用洁净新
能源,推动节能减排[3][4]。在这种大背景下,新能源也将成为我国新时代的新课题,成
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在电动汽车的开研发与推广方面也将成为大趋势,当电
动汽车逐渐被大众所接受,那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电动汽车如何充电、在哪里充电、
怎样高效低能耗的充电?
本课题设计使用的充电站是光伏发电供能,不同于传统的以电网充电的充电站,这
种传统的充电站仍然带来了一定的能源消耗,不够环保。基于传统充电站的不足,本课
题选择了光伏充电站作为充电站的主要能源供给,这便大大的减少了资源消耗以及对环
境的污染。众所周知,光伏充电站最重要的一因素便是太阳能,太阳能的充电站不仅避
免能源消耗,在经过合理的设计之后,充电站的电能可以分配给汽车充电也可以给充电
站内其余设备供能。新能源发电可利用的原材料类型多样化且大多能实现零污染,将这
些资源加以利用发电将会给发电厂乃至整个电力行业带来压力的缓解。 如
施与新能源发电模块合理接入电力系统,是能够减轻充电设备产生的负荷,降低对电网
的影响,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多技术结合可以有效促进改善环境和发展新能源[5]。
本次云南地区光伏充电站的设计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经过前期的对相关文献的调
研和资料的查阅,可以了解到我国昆明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
温和最热月平均气温气温分别为15℃和19.8℃且年均日照2480h[6]。在这种条件下建设一
个光伏充电站,充分调动当地清洁丰富的自然资源,既能保证电能的充分利用,亦能达
到节能减排的效果[7]。
光伏充电站的建设是对美丽中国号召的有力响应,同时也在解决全球气候变暖方面
迈进一大步,认真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构筑全球
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太阳能光伏发电从天上到地面、又从航天器能源向地面多种技术应用、再从独立系
统到并网运行、由代替化学蓄电池的独立发电系统转向并入电网的发电系统,对环境日
益友好[8]。
1.2.1国外光伏发电发展现状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上网电价法的国家,德国的以其领先的市场发展份额牢牢占
据全球前茅;而日本自2008年出台“促进推广太阳能发电行动计划”政策后, 本国的第
二年的装机容量同比上年增长了110%之多;随后欧洲各国相继引入上网电价法,并且
拥有更加优厚的政策福利来支持。随着光伏产业内的不断升级优化,光伏组件的成本连
年下降,自2010年欧洲各国政府计划减少光伏发电的相关政策福利,虽然这些政策短期
内使得整个行业略显疲态,但因光伏成本的下降,光伏发电行业很快从政策冲击中振作
并且行业的发展势头日益迅猛。2006年,美国联邦政府把太阳能光伏项目的减税优惠增
2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绪论

加了两倍,同时,加利福尼亚州根据本州法令制定新的补贴政策,在加利福尼亚州两种
补贴政策混合实施,并对电价采用从初始价格逐年降低的方案收取电费[9][10]。
光伏发电运用在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技术在美国也早已完成,例如圣莫妮卡市政厅大
楼建设的光伏充电站,该充电站覆盖7个停车位[11]。
随着近年来光伏发电相关产业的技术革新以及市场供需的不断扩大,即便政府的政
策扶持日益削弱,光伏发电的覆盖面仍爆发式增长。从国际上各个国家的政策手段,也
能看到政府在面临能耗和污染两大问题时,正在迫切的寻求能源转型。
1.2.2国内光伏发电发展现状
得益于我国的地大物博使得我国物产丰富,其中太阳能资源的能量平均每年等同于
17000亿t标准煤的含量。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政策扶持以及
世界能源形式大潮流的推动下,我国光伏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的成果已经在国内乃至全
球光伏行业内占有领先地位[12]。
在近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光伏产业有了一个喷井式的增长,在2016年底全区光伏设
备的装机容量出现了44倍的增长,观察我国,自国家提出“金太阳示范工程”后光伏设
备的各个方面的装设均有大幅增长。我国光伏设备装机容量自2017年上半年便已超过
5000万千瓦位居全球首位;同时,我国已建设成功并投入使用的光伏发电站的使用情况
以及设备运行情况均有较好的状态,资料显示所有发电站中集中式和分布式的发电量分
别为总量的85.7%和14.3%[13]。

1.3本课题主要内容
通过文献及相关资料的查找,对昆明的风、光、地热、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供给、
分配、发电情况进行分析。设计一座采用光伏、市电、储能混合供电的新能源充电站。
白天光照充裕时光伏系统正常运转发电为充电桩供电,当充电桩供电充裕后多余部分首
先供给储能其次流向站内其他负荷,不足部分由电网提供。该充电站储能系统容量建设
1000kWH、车棚光伏容量6*28 kW,停车场安装60、90、120kW直流充电桩各2台、
7kW交流充电桩6台。
本次课题设计中的相关参数设置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令、标准和规范来选择,在供
电中考虑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和相关技术的可靠与先进,同时要保证用户端的电能质量。
并根据该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结合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14]。该充电站
设计系统主要包括变配电室的主要电气设备组成及选型、主要的接线方案、继电保护和
线路敷设方式等[15]。

3
2 光伏充电站一次设备选择与相关计算

2.1 充电站光伏系统的组件确定
2.1.2选取逆变器
光伏逆变器依靠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通过自身技能转换为50Hz的交流电,它可
用于商业输电,亦可用于离网发电及送电。
本设计中使用的是离网光伏逆变器,并网光伏逆变器分为集中式和组串式。考虑到
课题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集中式逆变器。该种逆变器能提高发电可靠性和电网稳定性,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便于检修维护[16]。
选取充电站的光伏逆变器必定要根据站内实际情况及一定裕量的考虑,站内确定选
取Wind Sun GC-252逆变器,其基本参数如表 2.1。
表2.1 Wind Sun GC-252基本参数

直流输入端参数 数值 单位
最大直流输入电压 1000 V
MPPT 工作电压范围 450~850 V
最大直流输入电流 490 A
交流输出端参数
额定交流输出功率 200 kW
额定交流输出电流 290 A
交流输出电压范围 304~498 V
额定电网频率 50 Hz
功率因数 0.99
效率
欧洲效率 95 %
2.1.2光伏组件型号及数量的确定
光伏组件的结构组成主要有下面几种形式:
①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
②薄膜太阳电池组件
根据本课题的要求我们选择了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单晶硅电池效率已经从6%提
高到25%,硅片厚度持续降低、电池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技术不断改进,对于分布式
发电来说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效率更高更有优势[17]。
根据本课题实际要求,总的光伏容量为6*28 kW,单晶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型号
SFM-280-36,其基本参数如表 2.2。
经过计算 544 / V  36.25 / V  15 得出:每个光伏阵列需要15块光伏板。
对于整个光伏系统,本设计需要选取600块280W的电池组件来完成光伏系统的铺设
表2.2 SFM-280-36硅太阳能电池板基本参数
参数 数值 单位
标称功率 280 W
工作电压 36.25 V
工作电流 7.73 A
开路电压 43.8 V
短路电流 8.5 A
转换效率 15.98 %

2.2 充电站储能设备的选择
2.2.1 蓄电池型号和数量的选择
根据查阅的资料来看,市面上大多使用的蓄电池是胶体蓄电池和铅酸蓄电池。
从环保角度来看,胶体蓄电池内含物更加环保对环境更加友好;从电池本身性能来
看,铅酸蓄电池不及胶体蓄电池使用时间长且铅酸蓄电池的容量恢复程度比胶体蓄电池
要弱10%。综合以上情况,本系统选择使用胶体蓄电池,选用KE胶体蓄电池OSS12-
100 1 2V100AH
,光伏系统发电的系统工作电压为36V,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需要考虑放
电深度,因此选择蓄208块OSS12-100 1 2V100AH
型号的蓄电池,储能系统实际容量有
1248kWH。
2.2.2 选用光伏控制器
光伏控制器是光伏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器件,使用了光伏控制器能保证光伏阵列工
作效率的最大化。使用控制器之后光伏组件工作效率能够提高约三分之一左右,使得系
统的利用更加充分减少损耗。本系统选择了SD2420C型太阳能充电控制器,其基本参数
如表 2.3 。
表2.3 SD2420C太阳能控制器基本参数

参数 数值 单位
额定电压 DC24 V
额定负载电流 20 A
额定充电电流 10 A
工作温度 -20~50 ℃

2.3 充电站设备计算负荷的确定
在供配电工程设计中,最基础也是最首要的工作就是电力负荷计算,负荷的计算结
果是我们在供配电工程后续设备选择计算的重要依据,例如在变压器容量以及其他电气
设备时,导缆线的截面及型号的选择依据,还可根据计算结果算出整定保护的条件。
计算负荷方法比较多样化,不同的方法之间其主要特点均有差异,使用条件也是各
不相同,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系数法来计算系统的负荷在我国的
流传及使用更加广泛与大众化;而在设备台数及容量对比较大的的分支干线计算负荷大
小时往往采用更为适宜的方式那就是二项式系数法来计算,本工程选用需要系数法计算
充电站的相关负荷计算[18]。
2.3.1计算负荷的公式
①有功负荷
P30  K d  Pe (2.1)
②无功负荷
PN  4  56  224W  0.224kW (2.2)
③视在负荷
P30
S30  (2.3)
cos 

④计算电流(单位A)
S 30
I 30  (2.4)
3 U N
2.3.2充电站用电负荷及负荷计算结果
充电站的组成结构包括:
①配电室:为充电站的设备提供动力
②中央监控:主要是监控站内的各种情况以便于更好的管理和调度
③充电区:这一部分是电动汽车充电时的停放区域
④更换电池区:当电动汽车蓄电池电能耗尽时用于更换电池
⑤电池维护间:针对问题蓄电池进行维护和修理
根据课题要求充电桩选择了如下型号:
60kW直流充电桩:Sev750/60Y(基本参数见表2.4 )

表2.4 Sev750/60Y 充电桩的基本参数


参数 数值 单位
功率 60 kW
最大支持枪数 2
最大输入电流 120 A
功率因数 >0.99
90kW直流充电桩:HJL120KW-DC-LS-002(基本参数见表2.5)
表2.5 HJL120KW-DC-LS-002充电桩基本参数
参数 数值 单位
功率 90 kW
最大支持枪数 2
输入电压 380±20% V
功率因数 ≥0.99
120kW直流充电桩:WHYDC-DCL120B-750V(基本参数见表 2.6)
表2.6 WHYDC-DCL120B-750V充电桩基本参数.
参数 数值 单位
功率 120 kW
最大支持枪数 2
输入电压 380 V
功率因数 ≥0.99
7kW交流充电桩:JTEV-AC/7kW(基本参数见表 2.7)
表 2.7 JTEV-AC/7kW充电桩基本参数.
参数 数值 单位
功率 7 kW
最大支持枪数 1
输出电流 32 A
额定电压 220±20% V
待机功耗 <3 W
充电站照明灯位共设置28个,每个灯位安装2个灯管,选择了56个4W管长134mm的
白炽管,照明总功率为
PN  4  56  224W  0.224kW

中央监控系统选用2台型号为NJ-19的液晶监视器
120  2  240W  0.24kW
考虑到其他用电设备中央监控系统总功率为
PN  1kW

电池检修区选择了2台HL蓄电池修复检测一体机,检修区总功率为
PN  2  2200  4400W  4.4kW

中央监控区的计算负荷:
有功功率
Pe  1kW K d  0.5

P30  Pe  K d  0.5kW

无功功率
P30  0.5kW tan  1.73

Q30  P30  tan  0.865k var

视在功率
P30  0.5kW cos   0.5

P30
S30   1kVA
cos 
计算电流
S 30  1kVA U N  380V

S30
I 30   1.52 A
3 U N
充电站的计算负荷由公式2.1-2.4得出,计算方法同中央监控区,其结果见表 2.8。
表 2.8 充电站负荷计算表
计算负荷
设备容量 需要系
名称 K
cos  tan 
PN / kW 数 d P30 / kW Q30 / k var S 30 / kVA I 30 / A

中央监 1 0.5 0.5 1.73 0.5 0.865 1 1.52


控区

交流充 42 0.8 0.9 0.48 33.6 9.41 37.33 54.05


电桩

(续表2.8)

直流充 540 0.45 0.99 0.15 243 36.45 245.45 373


电桩

电池检 4.4 0.18 0.5 1.73 0.79 1.37 1.58 2.4


修区

照明 0.224 0.8 1.0 0 0.179 0 0.179 0.27

2.4 充电站无功补偿的计算
在电力系统系统中通常会通过调整 cos  用来降低电力系统中的一部分损耗保证供
电过程中的效率,这种改善电网中供电环境的技术就是无功补偿。因此,为了减少电网
供电过程中的部分损耗使得电网供电质量得以提升,谨慎且合理的选择无功功率补偿装
置装设在电力系统中相当重要。
2.4.1 无功功率补偿的计算公式
Qc  P30  tan 1  tan  2   qc P30 (2.5)

式中 tan 1 ——对应于原来功率系数 cos 1 的正切

tan  2 ——对应于需补偿到的功率系数 cos  2 的正切


qc ——无功补偿率(单位kvar/kW)

Qc ——无功功率补偿容量(单位kvar)

2.4.2无功补偿及补偿器件选择
充电站无功补偿前总的计算负荷为
S 30  P302  Q30
2
 2782  482  282kVA

无功补偿前的功率因数为
P30 278
cos     0.98
S30 282

按规定,配电所功率因数 cos   0.9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本系统的 cos  满足要


求则不需要进行无功补偿。

2.5 主变压器的选择
变配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之一是电力变压器,它的选用不仅是要考虑变压器本身的
参数指标,同时还要考虑它的经济性和节能性能够负荷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要求
[19]

2.5.1 主变压器选择依据
考虑本次设计中的负荷的性质和供电电源情况,根据系统容量来选择所需主变压器
的台数多少和主变压器的容量大小。
一台变压器需要满足的条件
S N T>S 30 (2.6)

两台变压器需要满足的条件
S N T   0.6 ~ 0.7  S 30 (2.7)

2.5.2 主变压器装设方案的对比选择
装设一台变压器时,选择变压器型号为S11-315/10,容量为315kVA,联结组别采用
Yyn0。
装设两台变压器时,选择变压器型号为S11-200/10,容量为200kVA,联结组别采用
Yyn0。
两种变压器安装方案对比见表2.9。
图2.1 两台主变压器主接线图

图2.2 一台主变压器主接线图
表2.9 两种变压器安装方案比较
比较项目 一台 两台
技术指标 安全性 满足 满足
可靠性 基本满足 满足
供电质量 电损耗较大 电损耗较小
灵活方便性 稍差 较好
扩建适应性 稍差一些 较好一些
综合投资额 5.4 万元 8 万元
经济指标
供电贴费 25.2 万元 32 万元
由上表可以得出,从技术指标上看,安装两台变压器额方案优于安装一台变压器;
但是考虑经济性时,安装一台变压器相对来说更加优秀。从多角度考虑,本系统选用一
台变压器的安装方案。两种主变接线方案电气图如图2.1,图2.2。

2.6光伏充电站主接线方案
2.6.1充电站主接线方案的设计规范
在设计系统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设计。保证充电站供配电系统正常运行的
重要部分是电气主接线方式,在选择本充电站系统的电气主接线方案时,要先根据供电
系统的电压等级、负荷性质和布置配电装置的位置等相关指标来确定大致的接线方案,
然后再综合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和灵活性等多方面的要求来最终确定主接线方案
[21][21]

2.6.2充电站主接线方案的对比选择
有母线和无母线两种接线方式是电气主接线的两种基本形式,对于有母线的接线方
式来说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单母线接线方式与双母线接线方式。本系统选择了有母线
的接线方式,有母线的几种类型基本介绍如下:
①单母线接线:
a.普通单母绞接线: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在每一条之路均有装设,仅有一种运行方式
这种接线方式的优点是经济、设备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且有利于后期扩建。
b.单母线分段接线:这种接线方式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都提高了,但同时
也提高了检修时的工作,当某一出线除了问题时,需断开整条回路进行检修。
②双母线接线:
a.普通双母线接线:两组母线的情况下任一母线都可作为工作母线或者备用母线,
母线间通过联络开关连接,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电能质量等指标都将得到提升
[22]

由于本充电站选择了一台变压器接入系统,为考虑系统的经济运行、供电可靠性以
及供电质量,选择使用普通单母线接线方式。

2.7短路计算以及一次设备的选择
2.7.1短路电流的计算
电力系统中故障出现较为普遍、对系统影响也较为恶劣的就是短路,为缩小短路的
影响范围。那么,短路电流计算就成为了供配电系统设计非常重要的一环。
短路计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欧姆法和标幺值法,本系统采用了标幺值法来计算负
荷其常用的计算公式[23]有:
①电力系统电抗:
Sd
X S  (2.8)
SN
②电力线路电抗:
 Sd
X WL  X0 l (2.9)
U N  2
③变压器电抗:
U K% S d
X T   (2.10)
100 S N

实际工程中,电力线路长度 l  5km ,电抗 X 0  0.35  km 充电站出口断路器的断

流容量 S d  300 MVA ,系统的等效电路如 图2.3。

图2.3 计算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计算得到基准值
S d  100 MVA

U C1  10.5kV

U C 2  0.4kV

Sd
I d1   100MVA  5.5kA
3U C1 3  10.5kV
同理得
I d 2  144kA

根据公式2.5-2.7确定短路电流计算中各元件的电抗标幺值。
100 MVA
X S   0.33
300 MVA

100MVA

X WL  0.35  km   5km   1.59
10.5kA 2
2.5 100 MVA
X T    20
100 125kVA
计算k-1点短路电流总电抗标幺值及三相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
总电抗标幺值
X  k 1  X S  X WL

 0.33  1.59  1.92

I d1
I k 31   2.86kA
X  k 1

I  3  I  3   I k 31  2.86kA

 3
ish  2.55  2.86  7.29kA

 3
I sh  1.51 2.86  4.32kA

Sd 100 MVA
S k 31  
  52.08MVA
X 1.92
 k 1
同理可得到k-2点短路电流总电抗标幺值及三相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综合计算结
果如表2.10所示。
表2.10 短路计算结果

三相短路电流/kA
短路 三相短路容
计算点 I k 3  I   3 I  3 
 3
ish  3
I sh 量/MVA

k-1 2.86 2.86 2.86 7.29 4.32 52.08


k-2 6.57 6.57 6.57 12.09 7.16 4.56
2.7.2选择一次设备并校验
一次设备的选择和校验是能够影响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的,对于一次设备
的选择应满足系统正常运行及故障检修情况下的要求来初步确定设备的型号,其次要根
据初选的设备来进行相关技术参数的校验确定其是否能够投入电力系统。根据系统要求
的校验后选择的高低压侧的一次设备型号以及相关的参数指标如表 2.11、表 2.12所示。
表2.11 低压侧一次设备选择校验表
选择校验项目 电压 电流 断流能力 动稳定度 热稳定度

参数 UN I 30 I k 3   3
ish I  3  2  tima
装置条
件地点 数据 380V 431.24A 6.57kA 12.09kA 高压侧一次
设备校验

额定参数 UN IN I I max I t2  t

一次设
备型号 低压断路器
规格 DW15-600 380V 600A 50kA - -

低压刀开关 HR5-
380V 600A - - -
200
电流互感器
380V 800A - - -
LMKB6-O.38

表2.12高压侧一次设备选择校验表
选择校验项目 电压 电流 断流能力 动稳定度 热稳定度
装置条 参数 UN I 30 I k 3   3
ish I  3  2  tima
件地点 数据 10kV 18.2A 2.86kA 7.29kA 9
额定参数 UN IN I I max I t2  t

高压少油断路器
10kV 630A 16kA 40kA 512
SN-10-10Ⅰ

高压隔离开关
GN-10T/400 10kV 200A - 25.5kA 500

高压熔断器
RN1-10 10kV 50A 200kA - -

电压互感器 JDJ-
10/0.1kV - - - -
10
一次设 10
备型号 3
规格
电压互感器 0.1 - - - -
JDZJ-10 3
0 .1
3
电流互感器 LQJ-
10kV 100/5A - 31.8kA 81
10
户外式高压隔离
开关 GW4- 15kV 200A - - -
15G/200

高原型避雷器
HY5WS-17/45 10kV - - - -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系统选线及保护设备选择

3系统选线及保护设备选择

3.1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与整定
继电保护装置指能反映电气设备不正常运行状态且动作于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保
护装置[24]。对于继电保护有几个基本要求:
①可靠性,即保护装置能不拒绝动作也能不误动;
②选择性,能有选择的切除故障元件;
③灵敏性,对于系统不正常状态的反应强度;
④速动性,能尽快的切除故障元件
3.1.1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
对于系统的配电线路选择了带时限的过电流保护和瞬时动作的电流速断保护。
对于过电流保护的要求:
①避免装置在线路最大负荷电流通过时误动作,电流继电器的启动电流应躲过线路
的最大负荷电流 I Lmax 。

②为免除装置在短路时发生误跳闸的情况,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电流 I f 应不小于线

路最大负荷电流 I Lmax 。
过电流保护动作电流整定计算公式:
K rel  K w
I op  I Lmax (3.1)
K re  K i

过电流动作保护时限整定计算公式:
t1  t 2  t (3.2)
过电流保护灵敏系数校验公式:
I k min
Sp   1 .5 (3.3)
I op1

根据公式计算出 I op  1.08 A , t1  0.5s , S p  263>1.5 。


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整定计算公式:
K rel  K w
I qb  I k max (3.4)
K i  KT

电流速断保护灵敏系数校验公式:
I k min
Sp  2 (3.5)
I qb1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系统选线及保护设备选择

根据公式出 I qb  15.77 A , t1  0 s , S p  18>1.5 。


3.1.2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
①自动重合闸的选择
根据充电站的负荷等级以及供电情况自动重合闸的装设方式为一次重合闸,本次设
计的充电站为10kV等级,为了保证配电所引出线上的母线电压和满足快速切除故障的
要求,重合闸在与继电保护配合时采用了前加速的方式[25]。
②绝缘监察装置与测量仪表的选择
由于本次设计中的系统配电线路不长且系统本身的电压等级及负荷性质均较低,所
以将系统设计成小电流接地系统。该系统需装设绝缘监察装置,能及时反馈系统故障给
站内工作人员并且迅速消除故障以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26]。绝缘监察装置接线图如图
3.1。
配电所的测量与电能计量仪表的配置接线图如图3.2,图3.3。
由于云南地区地处高原,相较于普通地区来说绝缘等级需要设置更高等级。相同等
级电压下,在高原地区中因气压更低而使得大气中更加容易差生电离现象,因而系统器
件的绝缘等级需要设置更高[27]。

图3.1 绝缘监测仪接线图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系统选线及保护设备选择

图3.2 10k V侧测量和电能计量仪表接线图

图3.3 380k V侧测量和电能计量仪表接线图

3.2高低压侧导缆线的选择与校验
3.2.1高低压母线的选择
根据系统的相关参数,高压10kV侧选择母线的尺寸为40mm×4mm ,即该母线型号
为LMY-3(40×4) ;低压380V侧母线的尺寸为40mm×4mm,即该母线的型号为LMY-
3(40×4)+40×4。
3.2.2配电所进出线的选择与校验
在10kV高压侧的敷设方式为架空敷设,进线拟选为LJ型铝绞线。
根据线路的选择原则,首先按照发热条件进行初选,由 I 30  I1N T  18.2 A 以及当
地的环境温度20℃,高压进线拟定为LJ-16铝绞线,该型号的额定截面为16mm2,当该
进线工作环境为20℃时,其 I al  110 A  I 30 ,满足发热条件。

线路机械强度校验:经过资料查阅,10kV侧的进线最小截面 Amin  35mm 2 ,因此


按发热条件所选型号不满足条件,故而改选为LJ-35。
3.2.3配电所至主变的引入电缆
该段线路选择采用交联聚氯乙烯铝芯电缆,型号为YJL22-10000,敷设方式选择直
埋入地。
按照发热条件选择, I 30  I1N T  18.2 A 以及当地的地下温度为15℃,引入电缆预

选为YJL22-10000-3×25,该型号的额定截面为25mm2,该电缆的 I al  110 A  I 30 ,满足


发热条件。
校验引入电缆的短路热稳定,其校验公式如下:

tima
Amin  I  3  (3.6)
C

按照公式计算的引入电缆最小允许截面 Amin  39.2mm 2>25mm 2 ,不满足短路热稳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系统选线及保护设备选择

定条件,故该引入电缆确定型号为YJL22-10000-3×50。
3.2.4 380V低压侧出线的选择与校验
给直流充电区采用BV22-1000型号的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电缆,敷设方式为直埋入地
首先按照发热条件: I 30  373 A 及当地地下0.8m处的土壤温度25℃,初选导线截面为

120mm2,该截面导线的 I al  375 A  I 30 ,满足发热条件。


校验导线电压强度,充电区至配电所的距离为20m,查阅资料的该截面导线的
R0  0.17  km , X 0  0.095  km , 直 流 充 电 区 总 的 P30  243kW ,

Q30  36.45k var 。

P30   R0  0.02  Q30   X 0  0.02


u   2.18V
0.38
u
u%   100%  3.2%  u al%  5%
0.38
计算电压损耗能够满足要求。
短路热稳定度校验,
tima
Amin  I  3   60.2mm 2
C
该型号满足要求。
根据以上原则选出其他区域的电缆并校验相关参数是否合格。选出的所有进出线的
规格型号见 表3.1。
表3.1 配电所进出线的型号
线路名称 导缆线的规格型号
10kV 电源进线 LJ-35 铝绞线(三相三线架空)
主变引入电缆 YJL22-10000-3×50 交联电缆(直埋)
直流充电区 BV22-1000 塑料铜芯电缆(直埋)
中央监控区/照明 BLV22-1000 塑料铝芯电缆(直埋)
380V 低压出线
电池检修区 BLV22-1000 塑料铝芯电缆(直埋)
交流充电区 BLV22-1000 塑料铝芯电缆(直埋)

3.3防雷保护及接地装置的设计
3.3.1防雷保护
对于雷电所引起的大气过电压对供配电系统中的电气设备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
在供配电系统中装设防雷装置以保证系统中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因雷电冲击而造
成重大经济损失[28]。
在配电所装设阀式避雷器用以保护主变压器以及其他重要电气设备,同时要注意接
地引线的结构稳定确保接地引线的导流、泄流的能力[29];对于架空线路主要安装避雷器
[30][31]

3.3.2接地装置的设计计算
接地电阻的要求:查阅资料得到本系统配电所的接地电阻应满足 RE  4 ,计算
120V
RE   4.4
Ih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系统选线及保护设备选择

故该系统的接地电阻为 4 。
接地装置设计:由系统情况衡量得出结论为使用钢管作为接地装置并以垂直入地的
方式安装,直径为50mm,长为2.5m,敷设方式为绕建筑环形敷设。接地钢管数量为
15根,接地体利用系数为0.75,接地体间距离为5m,埋地深度为0.8m,根据以下公式
来验算是否合格:
RE  1
n (3.7)
RE  man 

式中  ——接地体利用系数

RE  1  (3.8)
l
式中  ——土壤电阻率
l ——接地体长度

计算出 RE  man   3.56 ,满足系统要求。


因本系统地处云贵高原,针对系统电气元件也应设置相应的防雷措施,在所有有源
导体处安装电涌保护器以防止雷电侵袭造成巨大损失,同时在电源电路处进行等电位联
结;在电路输送环节中增加绝缘子串的数量提高线路的绝缘等级。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结论

4 结 论

本次设计根据老师提供的设计要求及相关参数查阅了供配电、光伏发电和继电保护
等方面的资料,设计完成了一座市电与新能源混合供能的光伏充电站。充电站内安装了
6台直流充电桩和6台交流充电桩,共计12台充电桩,6台直流充电桩最大支持枪数均为
2,这意味着充电站最大可容纳18台汽车同时进行充电。此外在站内还配置了中央监控
室可以随时监控站内各处动态,能够及时解决站内的相关问题;配备的电池检修区和电
池更换区为用户提供电动汽车储能系统方面的帮助。另外根据本文研究的云南地区的充
电站地处高海拔,本系统的防雷等级也随之做出调整,选用适合高海拔地区的防雷设计
避免因雷电侵袭而带来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在设计供配电系统时要因地制宜,根据项目预算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最高效也最经
济的方案,随着当前能源形势的发展,光伏充电站的修建与投入也将越来越多,针对充
电站系统的设计也将会逐渐优化升级。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张宝中. 新能源光伏汽车充电站发展现状与分析[J].科技与创新 ,2016,(16):36.

[2] 王盛强. 新能源光伏汽车充电站发展现状与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106-107.

[3] L a ,H
m b.. CE f f i c i e n t p h o t o v o l t a i c .Sc oh ua rt hg ic no gn oC fo ne f l ee
Record,1994:47-52.

[4] 赵越. 全国首个电动汽车高原光伏充电站试运行[J].电动自行车,2017,(10):7.

[5] 吴志力.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浙江电力,2012,(8):6-9.

[6]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昆明市市级行政中心屋顶安装光伏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昆明: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

[7] 杨俊峰. 保山地区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前景[J].云南电力技术,2012,40(3):59-60.

[8] 周敏. 浅论太阳能光伏发电[J].价值工程,2009,(9):106-108.

[9] 李芬,陈正洪,何明琼,徐静.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现状及前景[J].水电能源科学,2011,29(12):188-


192.

[10] 倪易洲,温利峰. 国内外太阳能能光伏应用现状与产业发展策略研究[C]//第七届中国标准化论坛


论文集.2010:1-7.

[11] I n g e r ,Js oo lhl n G2 . 1 k W p h o t o v o l t a i c e l e c t r i c v e h i c l e c h a r g i n g s t a t i o n i n


M o n.C i a c l a i [f Co ]r n i a , C o n f e r e n c e R
Conference,1996:1509-1512.

[12] 曹烨,张捷杰,邱国玉.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展产业现状及展望[J].节能与环保,2017,(11):50-55.

[13] 李兰. 新能源光伏发电站发展现状以及应用[J].智能城市,2017,(2):248,289.

[14] 刘介才. 工厂供电设计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3.

[15] 池秋霞. 西湾露天煤矿地面生产系统EPC工程供配电设计[J].露天采矿技术,2016,31(5):40-44.

[16] 潘慧. 大型光伏电站中集中式逆变器和组串式逆变的选择[J].上海节能,2017,(1):23-27

[17] 张中伟,张世勇,胡强. 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发展[J].东方电气评论,2013,27(106):1-7.

[18] 沈聿农,赵彩虹,王恩荣,陈燕萍. 现代高层建筑电力负荷分析与配电方案选择[J].南京师范大学学


报(工程技术版),2007,7(3):1-5.

[19] 刘照林. 浅谈配电变压器经济容量选择方法及其应用[J].山西电子技术,2013,(4):38-39,61.

[20] 顾友文. 10kV变配电所的设计[J].电气应用,2008,27(19):33-35.

[21] 王龙,张文杰,赵崇娟,张怡心. 供电可靠性的变电站主接线经济性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39(4):83-87.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22] 李庆阳. 供配电系统的电气主接线形式[J].民营科技,2014,(7):36.

[23] 刘介才. 工厂供电简明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43-45.

[24] 张保会,尹项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4.

[25] 马红雷. 浅谈供电系统自动重合闸原理及应用[J].民营科技,2016,(4):1.

[26] 赵丽梅. 小电流接地系统与绝缘监察技术浅析[J].山西科技,2012,27(2):99-102.

[27] 刘山,曲丽华. 西藏高海拔地区电气设备外绝缘水平的确定[J].四川水力发电,1996,(1):79-81.

[28] 向方明. 变电所防雷保护的探讨[J].江苏电器,2003,(1):12-14.

[29] 冯永斌. 配电机房变压器防雷保护措施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6,(05):52-54.

[30] 胡志强. 浅谈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02):82+84.

[31] 孙明,孙雪松. 架空输电线路防雷保护探讨[J].山西建筑,2009,35(32):188-189.


致 谢

经过了长期的增删修改终于完成了这篇论文,这段时间里收获的东西亦是未来难以
再次得到的宝贵经验。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多次出现苦难和疑惑,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
助下都得以顺利的解决,尤其是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没有他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我难
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及时修正,难以将这篇文章顺利完成。在此我向所有给予过我帮
助的老师和同学表示由衷的感谢!
同时感谢本文所引用文献的各位学者,感谢这些学者们的文章给我提供写作的思路
否则我将难以完成撰写。反所引用及写作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于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附录

附 录1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附录

充电站系统一次接线图
10kV进线

J
L3
-5
光伏组件

控制器

储能系统
3
¡5
Á
2
L
J
Y2
21
-00
00


~ 逆变器

LMY-3(40¡Á4)+40¡Á4 380V
0
0

0
0

00
0

1
1

1
2

2
-

-
2

L2
L

V
V

V
L

L
B

B
0

0
0

0
0

中央 电池 照明
1

1
2

2
-

-
2

2
V

V
B

监控区 检修区

直流充 交流充
电桩 电桩
附录

充电站平面布局图
1 3 5 中
央 1、2: 6
0k
W直流
充电

3
、4:9
0k
W直流充
电桩
1
3 1
4 1
5 监
控 5
、6:1
20
kW
直流充
电桩
7
~1
2:7
kW
交流充电

2 4 6 区 1
3~
18
:光伏车棚
1
9:配电所
入 出
口 口
7 9 1
1 电
池 电

1
6 1
7 1
8 更
换 检

8 1
0 1
2
1
9 区 区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附 录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