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56

氣功與心靈

◎生命的奧秘
◎心靈的修行
◎開發心靈潛能
◎人與外靈

一般人練功偏重養身,只著重氣功在強身、治病方面的功能。然而

身好比盒子,心好比錦緞,靈才是盒中錦鍛上的明珠。只重強身而不

知修養心靈,如同只想要美麗的盒子而不要明珠。

我 在 寫 完 《 自 發 功 》 與 (氣 功 養 生 治 病 》 這 兩 本 書 之 後 , 覺 得 光 教 人

練 功 和 以 氣 功 治 病 , 不 免 美 中 不 足 。 所 以 繼 續 寫 這 本 《 氣 功 與 心 靈 》,

說明氣功是開啟心靈寶庫的一把鑰匙,以幫助有心練功或修行的人探

驪得珠,開發心靈的潛能與智慧。

本書分成四大部份:<生命的奧秘>、<心靈的修行>、<開發心

靈潛能>,以及<人與外靈>。

第一篇<生命的奧秘>主要說明生命是身、心、靈的組合,以及人

體以氣供應身、心、靈所需的能量,並以氣做為三者之間信息互相交

流 的 媒 介 。 練 氣 功 就 是 從 氣 著 手 , 以 強 化 氣 脈 ( 內 氣 系 統 ), 增 強 能 量

供應與信息傳遞,藉此帶動身、心、靈的進化,提升生命的素質。

第二篇<心靈的修行>為本書的重心,係說明修行與心靈之間的關

係,以及修行的道理和實際方法。本篇也介紹佛教、道教的主要修行

方 法,並 說 明 練 自 發 功 是 修 行 的 一 種 方 便 法 門。本 篇 可 視 為《 自 發 功 》

書中<高級階段>的補充。

第三篇<開發心靈潛能>所談的是:某些人在練功之後,因靈覺和

氣 感 增 強 而 表 現 出 種 種 特 殊 能 力 , 如 : 特 異 功 能 ( 神 通 )、 心 靈 感 應 、

天眼、自發唸咒和畫符等。其實這些都是每一個人天生都有的心靈潛

能,只是有些人比較容易開發出來而已。本篇除了描述種種特殊能力

之外,也說明其原理。

第四篇(人與外靈)談到有關鬼神、通靈、附身等靈異現象,同時
也說明這些現象與練功之間的關係。我花了好幾年的時間,以客觀的

態度實際去觀察現象、了解實況、探究原理。

本來不想談靈異現象,因為一則難免被某些人指指點點:怎麼連理

工教授也帶頭搞迷信?二則只有極少數體質特殊的練功者才會有這方

面的體驗,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有明顯的感覺,知道太多反而容易想

東想西,不如什麼都不知、都不管,只要傻傻的練功,順其自然的發

展就行了。

再三考慮之後,我還是決定寫出來,讓大家有正確的認識和了解,

以 便 趨 吉 避 凶。因 為 極 少 數 體 質 陰 虛、靈 病 纏 身 的 人,一 旦 開 始 練 功 ,

在氣強、靈明的氣功態下,會自動做出種種相當特殊的自發動作,來

排除身上的陰氣,驅逐附身的外靈,以求自保。若不明實情,不曉得

自己怎麼會做出這些怪異的動作,心中必定惶恐不安,因此就放棄練

功,使得正在著手解決的問題仍舊持續存在。旁觀的親友也很可能誤

以 為 : 練 功 會 「 走 火 入 魔 」, 而 不 敢 練 。 其 實 勤 練 自 發 功 才 是 改 善 陰 虛

體質、防範中邪、排除陰氣、解除外靈附身的最有效治本方法。

絕大多數的人練自發功,都只是單純的通經脈和治病,並不會有特

異功能或靈方面的體驗,不需疑懼、逃避或刻意追求,也不用跟別人

比較。而少數具有特殊能力者,則應保持平常心,順其自然發展。

能寫出這本書,要感謝好幾位熱心的功友經常提供她們的體驗,如

南投市的劉小姐、台南市的吳小姐、中壢市的蔡小姐和王先生,以及

台北市的蔡小姐等等。

林 孝 宗 (中 央 大 學 化 工 與 材 料 工 程 系 教 授 ) 2003 年 7 月
目 錄

第一篇 生命的奧秘

第一章 生命的內涵
一、生命是身心靈的組合
二、生命是物質能量信息組成的活系統
三、心與靈是什麼?
四、身體與心靈之間的關係
五 、「 我 」 與 「 真 我 」

第二章 生命的能量
一、內氣與外氣
二、人體的內氣系統
三、內氣的來源
四、氣是生命活動所需的重要能量
五、氣是身心靈之間信息交流的媒介
六、強化內氣系統的方法
七、人體的兩種能量系統
八、練氣功強化身心靈

第三章 生與死
一、未知死,何以生?
二、瀕死經驗
三、元神出竅
四、人有靈魂嗎?
五、人能夠長生不死嗎?
六、生命觀與人生策略
第二篇 心靈的修行

第四章 修心 七、六度與四攝
一、何謂修心? 八、止觀
二、修心的重點 九、宗喀巴大師論菩提道次第
三、修心只是回歸自已的本性 十、禪宗的修行方法
四、修心的方法 十一、淨土宗的念佛法門
五、修心的好處 十二、密宗的修行方法
十 三、蓮花 生 大 士《 即 身 成就 簡 要 之
第五章 修行與心靈 法》
一、修行的內涵 十 四 、《 心 經 》 之 精 要
二、心靜則靈動
三、靈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第八章 道教的修煉
四、天人合一 一、道教的修煉方法
五、修行者心念的演變 二、煉內丹
六、修行開發智慧 三、修命與修性
七、修行向內求 四、道教求靜的方法
八、修行和練功都偏重在靈與氣
第九章 修行的方便法門一自發功
第六章 修行的實踐 一、自發功
一、修行從練功著手 二、自發功涵蓋道教的各種修煉方法
二、修行須靜坐 三、自發功與煉精煉氣煉神煉虛
三、修行的重點 四、修命修性的先後次序
四、修行的次第 五、自發功與戒定慧
五、修行的條件 六、練功是修心的有效方法
六、在生活中修行 七、在氣功態中做修行的功課
八、練自發功是修行的方便法門
第七章 佛教的修行
一、佛教的修行目標 第十章 氣功與宗教
二、佛教的修行方法 一、練功與宗教修行相輔相成
三、皈依(歸依) 二、練功與修行殊途同歸
四、四聖諦和八正道 三、宗教信仰有助於練功精進
五、十二因緣 四、練功者念佛容易有感應的原因
六、戒定慧 五、合掌祈禱的功能
六、頂禮跪拜也是一種治病的功法
第三篇 開發心靈潛能
第十一章 心識與靈覺 八、前世記憶的重整
一、每一個人都有心識和靈覺
二、一般人偶爾可感受到本靈的作用 第十五章 心靈感應與互動
三、在氣功態中靈覺容易表現出來 一、人與人之間氣的交流
四、如何讓靈覺間接表現? 二、靈犀相通
五、心識與靈覺之間的互動 三、他心通
四、心想事成
第十二章 氣感 五、練功者之間的互動現象
一、人體的氣感 六、在氣功態中為人治病
二、人體氣感的開發 七、無形之調無言之教
三、各種層次的氣感
四、氣慼運作的原理 第十六章 天眼
五、人體是極精密的生物雷達 一、何謂開天眼?
六、練功可增強氣感 二、天眼並不是陰陽眼
七、隱性氣慼與顯性氣感 三、開天眼的過程
八、為什麼有些人的顯性氣感比較強? 四、開天眼的原理
九、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神農氏 五、天眼看天書
六、千手千眼
第十三章 特異功能
一、何謂特異功能? 第十七章 咒語和靈語
二、神通 一、練功開發唸咒語的潛能
三、特異功能的四種來源 二、自發唸咒
四、特異功能是心靈潛能的發揮 三、無語和天語
五、為什麼練功可開發特異功能? 四、劉小姐說靈語的經歷
六、為什麼有些人天生具有特異功能? 五、為什麼會說靈語?
七、為什麼瀕死而回生者會有特異功能? 六、說靈語有什麼作用?
八、如何看待特異功能? 七、唸咒語的作用
八、心與靈之間的對話
第十四章 心與靈的記憶
一、心的記憶 第十八章 自動畫符寫字
二、靈的記憶 一、靈符
三、天生的宿命通 二、符籙的作用
四、修行者的宿命通 三、自動畫符
五、命運與靈的記錄有關? 四、符咒的基礎在於靈與氣
六、天生的大智慧 五、自動寫文章
七、今生記憶的重整 六、奇異的文字
七、畫氣場圖
第四篇 人與外靈

第十九章 外靈 第二十二章 練功防治壤氣


一、正視鬼神存在的可能性 一、練功解除壞氣的困擾
二、有沒有鬼神? 二、練功可防護壞氣侵入
三、人的本靈與鬼神同類 三、練功加速排除壤氣
四、外靈 四、練功者比較不會受到壞氣干擾
五、對外靈的正確態度 五、練功者有如一部「氣的清淨機」
六、體質陰虛者容易自動發功
第二十章 通靈 七、體質陰虛者練功初期的困擾較多
一、有些人天生就能感知鬼神 八、體質陰虛者如何練功?
二、通靈人 九、體質陰虛者練功要有耐心和毅力
三、通靈能力的來源 十、體質陰虛者對神佛的感應能力很
四、通靈人的神通 強
五、通靈人與外靈之間的關係
六、通靈狀態的身心反應 第二十三章 外靈附身
七、進出通靈狀態的方式 一、外靈附身並非無稽之談
八、通靈人獲知靈意的方式 二、外靈附身的原因
九、通靈人寫的詩文 三、附身的情況各有不同
十、通靈人的苦與樂 四、容易被附身者的特質
十一、練功可增強對外靈的感應能力 五、被附身者平時所呈現的症狀
六、附身發作時的現象
第二十一章 陰氣 七、附身之原理
一、陰氣和邪氣 八、以平常心面對附身的問題
二、人體對陰氣的生理反應 九、一般人對附身問題的處理方法
三、動物對陰氣的反應 十、容易被附身者如何自保?
四、人體具有防治陰氣的能力 十一、以正面態度看待附身
五、陰氣的影響因人而異
六、為什麼有些人容易受壞氣影響? 第二十四章 練功解除附身的困擾
七、對壞氣敏感的人如何減輕困擾? 一、練功會引來外靈附身嗎?
八、如何防範陰氣侵害? 二、何以有人認為練功會引來外靈附
九、如何排除陰氣? 身?
三、外靈會故意誤導被附身者
四、受外靈影響的特殊舉動
五、在氣功態下對附身的自發處理
六、練功者平時對外靈的自動防護
七、練功者袪邪應順其自然
第一篇
生命的奧秘
■生命的內涵
■生命的能量
■生與死

◇人的生命可分為身、心、靈三個層次,三者密切相關。

◇靈是生命的源頭,從最根本、最深處影響身心的運作,是身心活動

的最高指揮控制中心。

◇ 生 命 是 質 量、能 量、 信 息 所 組 成 的 活 系 統。身 體 以 質 量、 能 量 為 主 ;

心與靈則以能量、信息為主。

◇內氣帶有生命運作所需的能量和信息,是身、心、靈的重要能量來

源,也是居間傳遞信息的媒介。

◇在氣功態下練功,可強化氣脈,使氣的運行量增大,增加能量供應

和 信 息 交 流, 因 而 能 治 療 疾 病、 改 善 體 質、淨 化 心 靈、增 強 生 命 力 。

◇身、心不可能長生不死,靈卻能長存。
第一章

生命的內涵

一、生命是身心靈的組合

人的生命可分為身、心、靈三個層次。身在最外層,心在中層,靈

居於最裡層。身、心、靈三者密切相關,環環相扣。

身 是 指 我 們 的 血 肉 之 軀,包 括 所 有 的 生 理 系 統,如 血 液 循 環、呼 吸 、

消化、排泄、生殖等等。身體最具體而明顯,我們最熟悉、最了解。

心並不是指心臟。古人以為心臟是產生意識作用的地方。現代人已

經 知 道:意 識 其 實 是 腦 部 的 功 能。 不 過 我 們 習 慣 上 還 是 以「 心 」稱 之 。

人 的 腦 部 是 人 體 最 重 要 的 器 官,主 控 身 體 的 生 理 運 作,並 司 掌 知 覺 ,

思 考 , 記 憶 、 情 感 、 情 緒 , 以 及 各 種 感 覺( 視 覺 、 聽 覺 、 嗅 覺 、 味 覺 、

觸 覺 )。 腦 部 的 這 些 作 用 , 通 常 稱 為 「 心 」 或 「 心 識 」。

靈(又稱為本靈、靈魂、真我)隱藏在身心之中最隱密、最安全之

處 ( 腦 核 心 ), 平 常 難 以 察 覺 它 的 存 在 , 更 不 容 易 具 體 的 描 述 。 我 們 只

知道:靈是生命的源頭,它從最根本、最深處影響身心的運作,是所

有身心活動的最高指揮控制中心。人的身心(體形和心性)受到生長

背景與教育環境很大的影響,受本靈的影響則更大。所謂的先天稟性

或天生本質,其實就是本靈的特質。

靈( 真 我 )本 身 具 有 意 識 , 比 大 腦 的 意 識( 自 我 )更 敏 銳 、 更 淵 博 、

更有智慧。
二、生命是物質能量信息組成的活系統

生命是由物質、能量和信息組合而成的活系統,能夠藉著與外界環

境交換物質、能量與信息而生存。

身、心,靈當中,身體的物質成份最多,心識其次,本靈則幾乎不

必憑藉物質。

身 體 以 有 形 的 物 質 為 主 體 。 宇 宙 中 所 有 的 物 質 ( 包 括 人 體 在 內 ), 都

是由一百零二種原子以不同的數量、不同的方式結合而成。

胎兒藉著受精卵中基因的遺傳密碼做為信息,以來自母體的物質和

能量製造各種細胞,然後再組成各種組織和器官。

嬰兒出生以後,身體每天所攝取的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之後,一部

份 的 營 養 素 用 來 更 新 體 內 的 組 成 物 質( 細 胞 ), 一 部 份 轉 化 成 能 量 供 應

身、心,靈的運作之需。

除了從食物中攝取能量之外,練功有成者具有採氣能力,可藉由採

氣來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

在 信 息 方 面,身 體 主 要 是 接 受 心 和 靈 的 信 息,受 其 指 揮 而 進 行 活 動 。

而身體的感覺器官(眼、耳、鼻、舌、皮膚)則將外界環境的信息傳

達到心與靈。

心 與 靈 所 耗 用 的 能 量 相 當 多,主 要 用 來 產 生 信 息、發 送 信 息 給 身 體 ,

並且感知和處理身體所傳送過來的信息。

生命不只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組合,要成為一個有生命的活系統

還需要心與靈。有了心識與靈覺的指揮操控,人體跟外界之間才能進

行物質與能量的交換,以及信息的互相交流,生命活動才得以順利運

作。
三、心與靈是什麼?

心和靈都在腦部,其作用是分析和處理體內、體外的種種信息,並

指揮身體做因應,很像功能強大的超級電腦。心和靈都需要依靠身體

供應能量。

心是腦部的功能。人的腦部可區分為大腦、間腦、小腦、腦幹等,

每一個都像一部超級生物電腦。這些腦有時單獨發揮作用,有時則連

線運作。

一般人所說的心,主要是指大腦的功能。大腦主掌意識作用,是人

類腦部進化過程中最後才發展出來的部位。在此之前,意識主要是由

位於腦部核心區域的間腦(包含視丘和下視丘)及腦幹在掌管。目前

間腦及腦幹雖然退居幕後,但很可能仍然保有意識的功能。

下視丘位於頭顱中央的腦部核心,居於最隱密、最安全之處,而且

所獲得的血液給養最多。它在人的一生之中日夜不停的工作,負責指

揮身體和腦部進行各種生理及心理活動,是人體生命的最高控制中

心。在它內部很可能有一部功能非常強大的超級生物電腦,其中存有

人類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種種資訊,以及靈活運用這些資訊的操作系

統。這樣才有可能勝任維持生命運作這麼複雜的重任。

下視丘除了本身是一部超級生物電腦之外,裡頭可能還隱藏著一部

功能更強的超高級光學電腦。這部光學電腦以光子代替電子來儲存信

息和運作。它存有非常龐大的記憶,包括自胎兒時期以來的記憶、前

幾世的重要記錄,甚至從單細胞進化到現代人類的過程中所有重要資

訊。其記憶體比大腦高出很多倍,而且感知、判斷等功能也比大腦強

多了。

以科學的眼光來看:身是有形的物質;心是腦細胞的電磁作用和化

學作用;靈則是無形的能量與信息,可視為一種無實體的光學電腦。
四、身體與心靈之間的關係

我 們 現 在 所 說 的 身 體 與 心 靈 , 即 古 人 所 說 的 「 形 」 與 「 神 」。 古 人 認

為 :「 形 為 神 舍 , 神 為 形 宰 。 」;「 形 恃 神 以 主 , 神 須 形 以 存 。 」

身、心、靈三者之間是互相依存、緊密相關的。身是心與靈的載體

和能源供應設備;心與靈則是身體的主宰,負責操控身體的運作。靈

也是心的主宰。

如果把人比喻為汽車:身是車子;心是負責開車的司機;靈則是坐

在後座指揮司機的車主。

再 以 電 腦 來 做 比 喻 : 身 是 硬 體 ( 包 括 主 機 、 螢 幕 、 鍵 盤 等 ), 大 腦 是

主機板;心是主機板的記憶、運算等功能;而靈則是管理電腦運作的

操作系統,或是使用電腦的人。

心與靈是指揮身體運作的兩套控制系統。這兩套系統相當於飛機的

「 手 控 駕 駛 系 統 」 和 「 自 動 駕 駛 系 統 」。 在 飛 航 情 況 比 較 穩 定 時 , 飛 行

員可從手控駕駛改換成由電腦操控的自動駕駛。

心利用身體所提供的能量和物質,才能夠起作用。身死則心亦亡。

人活著的時候,本靈依附在身體上,以氣做為其動能,也藉著氣來

傳遞信息以指揮身、心進行種種活動。人死之後,靈則脫離人體。
五 、「 我 」 與 「 真 我 」

在 自 己 和 別 人 的 心 目 之 中 ,「 我 」 所 指 的 是 :「 我 的 身 體 」,「 我 的 長

相」
、「我的心智」
、「我的思想」
、「我的過往記憶」
、「 我 的 性 格 與 情 緒 」、

「 我 的 技 能 J、「 我 的 心 願 」 等 等 的 綜 合 。

「我」的智慧、思想、記憶、性格、情緒,以及所會的技能,主要

是腦部的功能,尤其與大腦關係最密切。

「 我 」的 身 體 和 長 相,當 然 和 別 人 的 形 貌 不 一 樣;
「 我 」的 心( 智 慧 、

思想、記憶、感覺和情緒)也和別人的心大不相同。

其 實 「 我 」 不 只 跟 別 人 不 相 同 。 今 日 的 「 我 」, 跟 嬰 孩 、 兒 童 、 青 少

年 時 期 的「 我 」
,無 論 身 與 心 都 有 很 大 的 差 異。跟 將 來 老 了 之 後 的「 我 」

也大大不同。尤其是當大腦損傷或年老退化而變成老年癡呆症時,記

憶殘缺不全、性格與情緒大變,原來的「我」就完全走樣了。

所 以 我 們 的 身 與 也 只 不 過 是 表 面 上 的 「 我 」、 暫 時 的 「 我 」, 而 不 是

真 正 的 、 永 久 的 「 真 我 」。

潛 藏 在 每 一 個 人 心 中 深 處( 腦 部 核 心 )的 靈,才 是 個 人 生 命 的 本 源 ,

才 是 「 真 我 」 或 「 本 我 」。

靈 相 當 於 佛 家 所 說 的「 本 心 」
、「本性」
、「真心」
、「真如」
、「 菩 提 心 」、

「 般 若 智 慧 」; 或 道 家 所 說 的 「 本 靈 」、「 元 靈 」、「 元 神 」。 精 神 分 析 學

家容格所說的 「深層潛意識」可能也是指靈。

而 大 腦 的 意 識 作 用 就 是 道 家 所 說 的 「 識 神 」。 靜 坐 時 的 入 靜 、 入 定 ,

就是要「抑識神,顯元神。」

就功能來說,每一個人的「真我」或「本靈」才真正是自己的一身

之主,是我們的內在生命、內在智慧。本靈強,身、心就強,表現出

來的生命力就旺盛。
第二章

生命的能量

一 、內氣與外氣

中 醫 和 氣 功 書 上 所 說 的 「 氣 」, 並 不 是 指 空 氣 或 氧 氣 , 而 是 一 種 具 有

能量和信息的生命介質。

大體上我們可以將「氣」分為「內氣」與「外氣」這兩大類。

內氣可說是人體內部的電流,循著經脈運行。而經脈則是體內電阻

較低的路線,電流容易沿著這些路線循環流通。

外氣類似光或電磁波,彌漫於整個宇宙間。萬物(包括生物和非生

物)都能夠發出外氣。

對人類來說,太陽是外氣的最大來源。地球、月亮、樹木的氣也是

間接來自太陽。

內氣和外氣可以在皮膚的穴道上進行轉換。人體的穴道就像天線,

可將電流轉換成電磁波;也能將電磁波轉換成電流。

氣和人的生命密切相關。人活在氣中,就像魚活在水中。古代道家

說 :「 氣 在 人 中 , 人 在 氧 中 。 」 前 一 個 「 氣 」 是 指 內 氣 , 後 一 個 「 氣 」

則是指外氣。
二、人體的內氣系統

人體的內氣系統是指推動內氣在體內循環運行的系統,亦即中醫所

說的經絡系統。它包括丹田、經絡與穴道。

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是由心臟推動血液在血管中流動。

人 體 的 內 氣 循 環 系 統 , 則 是 由 36 個 無 形 的 丹 球( 電 磁 振 盪 器 )推 動

內氣(電流)在經脈(體內的低電阻路線)中運行。幾個位置相近的

丹球在頭、頸、胸、腹四個部位組成丹田。

穴道分佈在經脈路線上及其端點。穴道可收、發外氣,相當於天線

之接收與發射電磁波。

內氣系統與身體其他的生理系統密切相關,榮則同榮,衰則同衰。

內氣系統負責輸送生命運作所需的能量和信息,供應各生理系統,

因 此 其 地 位 比 身 體 其 他 的 生 理 系 統 更 基 本、更 重 要。內 氣 系 統 功 能 好 ,

能量供應充足,身體健康情況一定良好。

如果想要進一步瞭解人體的內氣系統,請參閱《探索人體的內層結

構 )一 書 。
三、內氣的來源

血液供應全身細胞所需的能量。而細胞內的粒腺體再將一部份的能

量轉變為電能。大部份的內氣可能就是這樣產生的。

此 外,人 體 具 有 採 氣 的 能 力,皮 膚 的 穴 道 可 從 陽 光 中 直 接 採 進 外 氣 ,

再轉化成內氣而獲得能量。人體的穴道就像光電板一樣,能夠把光轉

換成電流。

不過一般人的採氣能力很弱,幾乎察覺不出來,也沒有多大的實質

作用。

練功者就不同了。通常只要練幾次自發功,幾條主要的經脈通了,

穴 道 開 了,就 會 有 很 明 顯 的 採 氣 能 力,能 夠 直 接 從 自 然 界 中 取 得 能 量 。

每當疲累之時,只要身心放鬆、安靜下來就可進行採氣補充能量,十

幾分鐘後馬上就變得精神奕奕、體力充沛了。

練功有成者,食量大大減少,甚至可連續幾天不吃

食 物 ( 道 家 稱 為 「 辟 穀 」) 只 喝 水 , 精 神 和 體 力 卻 始 終 很

好。可見經由採氣能夠提供很可觀的能量。

一般人到了年老之時,身體各生理器官逐漸衰弱,對食物的消化、

吸收能力大幅降低,無法從食物中得到足夠的能量,使得生理系統的

運作效率更差。練功者因為具有採氣能力,可經由另一個能量管道直

接從自然界取得充分的能量,比較不會發生能量不足的現象。所以練

功有成者在年紀很大時,仍然能夠保持精神旺盛、精力充沛。
四、氣是生命活動所需的重要能量

人是身、心、靈的組合。而氣與身、心、靈三個層次都有很密切的

關聯。內氣是體內的電流,外氣是電磁波,都帶著能量、載著信息。

氣對身、心、靈具有供應能量的效應,也有傳達信息的作用。

無論是身體的運作或心靈的活動,都需要大量的能量。

一般人的觀念都認為:人體所需的能量來自每天所吃的食物。這些

食物經過消化之後,變成基本的營養素 (葡萄糖、脂肪酸、蛋白質)

進入血液中,隨著血液循環而傳送到全身。也有一些病人是靠注射營

養劑(葡萄糖)到血管中而獲得能量的補充。

其實除了血液之外,氣也是維持生命活動所需的重要能量。內氣在

全身經脈網路中循環運行,時時提供身體和心靈運作所需要的能量。

氣 可 說 是 人 的 生 命 能 量,生 命 的 運 作 大 都 以 氣 為 動 能。所 以 古 人 說 :

「氣聚而生,氣散則死。」

內氣充沛的人,所表現出來的是精神好、體力佳、走路輕快。內氣

不足的人則好像洩了氣的皮球。
五、氣是身心靈之間信息交流的媒介

古 人 講 「 形 、 氣 、 神 」。 形 就 是 身 體 , 氣 就 是 內 氣 ( 人 體 電 ), 神 則

是指心和靈。氣居於形與神之中,是兩者之間的橋樑。

《 嵩 山 太 無 先 生 氣 經 )說:
「 夫 形 之 所 恃 者,氣 也;氣 之 所 依 者,形 也 。

氣全即形全,氣竭則形斃。」

北 宋 醫 書 《 聖 濟 總 錄 》 說 :「 形 者 生 之 舍 也 , 氣 者 生 之 元 也 , 神 者 生

之 制 也 。 」; 又 說 :「 形 以 氣 充 , 神 依 氣 住 。 」

氣既是身、心、靈的重要能量來源,也是身、心、靈之間信息交流

的媒介。氣在身、心、靈之間循環穿梭、居中連絡,以傳達生命活動

的重要信息,使各生理系統能夠順利運作。

心與靈對身體的指揮控制,除了經由幾個生理系統(如神經系統、

血液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的管道之外,同時也大量運用內氣和外

氣的快速傳訊功能。

外氣也可做為人與人之間傳送信息的媒介。因此有些心靈比較敏銳

的人就能夠藉由收發外氣,而感知別人的身體狀況和心靈狀態。
六、強化內氣系統的方法

生 命 能 量 以 氣 為 主,所 以 想 要 增 強 生 命 能 量,必 須 先 強 化 內 氣 系 統 。

強化內氣系統可從三方面著手:一是養生;二是修心;三是練功。

養 生 是 指 : 過 規 律 的 生 活 、 注 重 飲 食 ( 營 養 均 衡 )、 睡 眠 充 足 、 經 常

運動、有適當的休閒活動等等,讓身體維持健康的狀態。身體好,內

氣系統就強。

修心是要清淨心靈,即存善去惡,讓心中的污點和包袱日漸減少。

若 心 靈 清 淨、妄 念 少,腦 波 頻 率 就 會 降 低,接 近 內 氣 系 統 的 共 振 頻 率 ,

使其運作效率明顯提升。

身體做出各種招式動作,或是靜坐、站樁,並不見得就是練功。在

氣功態中做種種自發動作或靜坐才真正算是練功。如果沒有進入氣功

態,動功的招式和靜功的姿態只是表象而沒有實質的作用。

所謂氣功態是指:內氣系統以共振頻率運作,使得內氣運行阻力最

小、流量最大的特殊狀態。

氣功態介於清醒態與睡眠態之間,是生命的三種基本態之一。

只要身心保持鬆、靜、自然,讓腦波頻率降低,就能引發氣功態。

在 氣 功 態 下,強 大 的 內 氣 就 會 自 動 匯 集 到 某 一 條 經 脈,進 行 通 經 脈 、

開穴道,以修護及強化內氣系統,或是治療疾病。

等到身體主要的經脈通了、穴道開了,就開始有了採氣、排氣的能

力。此後隨著練功的進展,內氣系統產生能量、蓄積能量、輸送能量

的功能越來越強,自我修護及自我強化的功能也不斷的在增強。
七、人體的兩種能量系統

就練功有成、採氣能力很強的人來說,生命運作所需要的能量有兩

種主要來源:一種是我們平常取自所吃的食物之化學能;另一種則是

直接採集自然界的外氣。兩者都可以轉換成電能而互相補充。

人體有兩套並行的能量供應系統:一套是負責消化、吸收、循環的

生理系統;另一套是負責內氣循環和採氣、排氣的內氣系統。

生理系統所提供的能量,主要是來自攝取食物所得到的化學能。

練功者內氣系統所供應的能量,大部份是從自然界的外氣(光或電

磁 波 ) 轉 換 而 成 的 內 氣 ( 電 流 )。

這兩套能量系統之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轉換、互相補充。

因此採氣所得到的能量,可部份取代以食物為來源的化學能。
八、練氣功強化身心靈

若想要使身、心、靈不斷的強化,以及開發生命的種種潛能,最好

的方法是從練氣功增強內氣系統著手,這是一條最快的捷徑。

練功初級階段的重點在於煉氣以強身;中級階段注重修心以入靜;

高級階段則著重在入定以淨靈。

依照古代道家的說法,煉氣和強身就是修命;而修心與淨靈則是修

性。

練 氣 功 的 初 級 階 段,主 要 作 用 是 在 通 經 脈、開 穴 道、強 化 內 氣 系 統 、

提升採氣能力、增強內氣在體內的循環,以增加體內能量的供應,使

身體有餘力進行大規模的調整和修護,從而治好疾病、改善體質。

在練功的中級階段,大部份經脈已經暢通,採氣能力大幅增強。因

此一方面可從自然界獲得大量的能量,一方面內氣可在腦部與軀體之

間迅速流通。每當練功入靜時,強大的內氣就會自動集中到腦部,開

始在腦部進行大規模的整修與清理,由內部改善心性,並使妄念減少

而容易入靜。

練 功 到 了 高 級 階 段,大 腦 整 理 得 差 不 多 了,雜 念 的 干 擾 大 幅 減 少 了 ,

內氣就轉而匯聚在腦部核心區域,讓最內層的靈有足夠的能量進行淨

化心靈、開啟智慧。

腦部的心識作用,目前是最熱門的科學研究領域。除了心理學家之

外,物理學家、生命科學家也積極加入腦部心識的研究行列。至於更

深 奧 的 靈,科 學 家 終 將 探 索 這 塊 最 後 的 未 知 領 域。有 志 於 心 靈 研 究 者 ,

不妨開始練功,以便親自體驗內在心靈的奧妙,加強從事這方面研究

的信心和興趣。
第三章

生與死

一、未知死 ,何以生?

一般人大都把我們這一生當做是整個生命的全部過程。認為人死一

了百了,什麼都沒有了。

如果我們僅僅只有這一生,只能在無限時間中的一小片段、無窮空

間中的一小區塊活動,那生命豈不是太短暫、太狹隘了?

對於死亡,我們的經驗大都是負面的:死亡之前的衰老和病痛;死

前對世界的依戀、對親情的不捨;死亡前後,家人和親友的悲傷。所

以就會覺得死亡是很可怕的事,打從心底貪生怕死。

如果死亡只是一小段行程的結束,還會開始另一段精彩的生命旅

程;而此生只不過是生命長河中的一段,那麼我們還會貪戀此生、害

怕死亡嗎?

孔 子 說 :「 未 知 生 , 焉 知 死 ? 」 我 們 也 可 反 過 來 說 , 「 未 知 死 , 何

以生?」如果了解:生命是延續的、是全程的,而非只是生與死之間

的一小片段;如果相信肉體死亡之後還會以另外的形式存在,繼續新

的行程,那麼我們對於此生一定會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我們的生命

目標和生活重心一定會有所調整。
二、瀕死經驗

幕 迪( R.A.Moody)醫 生 在 1975 年 所 出 版 的 書《 來 生 》
( Life after

Death), 發 表 他 調 查 與 研 究 150 例 瀕 死 而 復 生 的 個 案 之 結 果 。

許多位瀕死而回生者描述剛死的情形,幾乎都大同小異:首先發現

自己離開病床上(或是手術台上)的肉體,從上方往下看到醫生和護

士正在對自己的身體進行急救,聽到他們之間的對話。也可清清楚楚

看到家人焦急、哀傷的模樣。但是對著別人講話時,卻沒有人理會;

碰觸到別人的身體,他們也感覺不到,好像完全無視於自己的存在。

其次是發覺自己不再走殘弱之軀,而是重新擁有一個健全而有活力

的身體。而且可以穿過房屋,可以隨心所欲的飛到想去的地方。

有些人見到極燦爛的金黃色光芒,非常炫亮卻不會刺眼;有些人則

看到極美麗的景像。此時內心感覺非常安詳、輕鬆、舒服、滿足,充

滿了美妙與和諧。

正當流連於這美好的境界時,卻被一股力量把自己往回拉,回歸肉

體而復活。

有瀕死經驗的人在死而復生之後,通常都會轉變人生的態度:以感

恩的心待人接物、用愛心擁抱生命、毫不保留的付出、積極行善;而

且不再害怕死亡。
三、元神出竅

除了生命垂危瀕臨死亡者有靈魂離體的經驗之外,活生生的人在某

些特殊情況下,其本靈(元神)也可暫時脫離身體而存在。

例如氣功高功者、宗教修行者在開頂之後,每當入定時,本靈就可

隨著氣從頭頂離開身體,獨立存在於肉身之外遨遊四方。所以古代道

家 有 「 調 神 出 殼 」、「 元 神 出 竅 」、「 陽 神 出 竅 」、「 出 陽 神 」 等 說 法 。

元 神 出 竅 時,有 人 覺 得 身 體 慢 慢 往 上 飄、向 上 騰,最 後 撞 到 天 花 板 ,

一驚之下就回到身體而出定了。有人則在室內飄來飄去,心中想著:

應該從樓梯下去,還是直接從窗戶飛出去?有人則在空中快樂的飛

翔,像小飛俠一樣。有人忽然就到了某個景色非常美的地方,所見的

景象就像佛經上所描述的佛國淨土。

元神出竅時所見到的景象、人物,以及所經歷的過程都清清楚楚,

如同親臨其境,就像做了一場非常清晰的夢。

元神也能與別人實際發生互動。例如跟我們一起練功的林太太,某

一天早晨在練功場上靜坐時,元神出了竅,回到家中叫醒女兒起床上

學 。 到 了 晚 上 , 她 問 女 兒 :「 今 天 早 上 誰 叫 妳 起 床 啊 ? 」 女 兒 說 :「 就

是妳啊!怎麼還問我呢?」

在台北開公司的黃先生,經常在早晨靜坐時主動讓元神出竅,跑到

高雄的工廠叫員工起床幹活。
四、人有靈魂嗎?

古今中外一定有無數的人在問:人死之後還有靈魂存在嗎?有另外

的世界可以去嗎?

許多宗教(如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等)都認為:人死之際靈魂會離

開 身 體 , 投 到 另 外 的 世 界 ( 天 堂 、 西 方 極 樂 世 界 、 地 獄 等 ), 或 重 新 投

胎轉世。

除了宗教信仰以外,還有許多明確的證據顯示:靈魂是存在的。例

如:瀕死回生者的靈魂離體、練功修行者的元神出竅、西藏活佛的轉

世,以及通靈人可與死者的靈魂互相溝通等等。這些並不是偶發的、

單一的事件,而是從古至今世界各地經常發生的無數實例。自古以來

已有幾千本書詳細描述和探討這一類的事件。

從瀕死而復生者和修行者的實際經驗,可以顯示下列幾點:

◇活著的人其靈魂係以身體為房舍,住在身體裡面。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靈魂可暫時離開身體,然後再回來。

◇靈魂脫離身禮之後仍可獨立存在,不需要依賴肉體。

◇ 離 體 的 靈 魂 仍 有 自 我 存 在 的 感 覺。也 就 是 說:靈 魂 本 身 具 有 意 識 ,

可以感知外界的狀況,也有思想。

依 我 的 看 法:人 活 著 的 時 侯,本 靈 在 體 內 主 導 生 命 活 動;人 死 之 後 ,

本靈乘氣離開人體,變成帶有能量、具有意識作用的靈魂。

如果練功修行有成,心足夠靜、氣的能量足夠強,活著的人也能讓

靈魂出竅,自由出入身體。

人的本靈(靈魂或元神)可能是位於腦部核心的超級光學電腦。目

前科學家才剛剛起步發展光學電腦。也許幾十年之後,我們就可以看

到無實體、只靠光能運作的光學電腦。到那時候,大多數人就能夠接

受「人有靈魂」的說法了。
五、人能夠長生不死嗎?

老化是人生的自然現象,也是必經的過程,誰也避免不了。

雖然我們可以靠很多種養生的方法,從飲食、睡眠、運動、休閒、

練功、修行等方面著手,來強化體質、延緩老化。但是善於養生者,

頂多只能做到「有死無衰」的境界,亦即年紀大了還能保持健康和活

力,減少身體衰老、病痛的困擾。到最後肉體還是會死亡,並不能真

正長生不老。

以秦始皇、漢武帝當年的權勢和財富,動員浩大的人力、物力追求

長生之藥,最後依然逃避不了「有生必有死」的命運。

古代許許多多的高僧和道士一生努力修行,肉身還是會病、會老,

最終不免一死。

如果我們以肉身的存亡來定義生死,那麼毫無疑問的,人遲早必然

會死。

然而身體只是本靈在這一世的載具。在肉身死亡之際,腦核心的本

靈帶著今生及累世的重要記錄,自動脫

離 身 體 而 繼 續 存 在。就 像 莊 子 說 的:
「 生 者 寄 也,死 者 歸 也。」因 此 ,

人死之後並非一無所有,而是生命發展的另一行程之開始。

每一個人年紀大了,肉身一定會衰老。但是天天持續練功或修行有

成 者 , 其「 氣 身 」會 越 來 越 強 , 心 靈 的 能 量 也 越 強 。 在 肉 身 死 亡 之 後 ,

靈氣仍可長存,不受時間、空間所侷限。
六、生命觀與人生策略

生命是什麼?人這一生到世界上走這一趟有何意義呢?人生應採取

怎樣的策略呢?

如果生命只包含身與心,死了之後什麼都沒有了,一了百了,那很

多人就會採取這樣的人生策略:增加此生的歡樂、減少此生的痛苦。

為了增加此生的歡樂,好好享受這一生,有些人縱情於聲色之娛,

以滿足感官的慾望,甚至以吸毒來刺激腦部而獲得快感。

為了減少此生的痛苦,當生理上有了重大病痛,或年老體衰孤苦伶

仃,或是受到心理壓力、感情挫折所折磨,而覺得生不如死之時,有

些人就選擇自我了結。

這當然不是好的生活方式、不是好的做法,這樣做會產生很多的後

遺 症 , 給 自 己 和 親 人 帶 來 更 多 的 痛 苦 。 可 見 「 唯 有 身 心 」、「 唯 有 此 生 」

並不是正確的生命觀。

如果人不只這一生,死了之後還有來生;或是靈魂還繼續存在,而

且 有 更 好 或 更 差 的 去 處( 如 上 天 堂 或 下 地 獄 ), 那 麼 我 們 的 人 生 策 略 就

必須同時顧及此生和死後,做整體的考量。

佛 教 認 為 :「 人 身 難 得 , 佛 法 難 聞 。 」 所 以 我 們 應 該

利 用 這 一 生 難 得 的 機 會 來 修 行 ( 修 正 心 靈 的 瑕 疵 ), 以 淨 化 心 靈 、 提

高心靈的素質。如果修得好,死後靈魂就有機會昇天(往生西方極樂

世 界 )。 如 果 修 得 非 常 好 , 甚 至 可 以 成 佛 而 脫 離 生 死 輪 迴 之 苦 。

道 教 也 有「 借 假 修 真 」的 說 法 。 身 會 死 , 心 亦 隨 之 而 亡 , 故 言 是 假 。

唯 有 本 靈 可 長 存 , 故 言 是 真 。「 借 假 修 真 」 意 即 利 用 身 、 心 來 修 靈 。

所以好的人生策略應該著重心靈的修行。心靈提升之後,即使還不

夠資格昇天或成佛,至少下半生和下一世的命運會好多了。因為靈是

身與心的根源,而人的身心(體質、性格與智慧)狀況,影響他對外
在環境與人生際遇所做的回應,所作所為決定了下半生和下一世的命

運。因此如果一個人的靈質好、心性好,命運自然就好!

我們將在下一篇「心靈的修行」專門講心靈修行的意義和方法。
第二篇
心靈的修行
■修心
■修行與心靈
■修行的實踐
■佛教的修行
■道教的修煉
■修行的方便法門
--自發功
■氣功與宗教
◇ 修 心 的 重 點 為:清 淨 心 靈、消 除 雜 念、增 強 定 力、開

發智慧,以回歸自我的本性。

◇ 修 行 是 為 了 淨 化 心 靈、增 強 心 靈 的 能 量、提 升 生 命 的

境界。

◇ 修 行 是 要 在 靜 坐 中 讓 心 靜 而 靈 動,使 本 靈 與 天 地 精 神

相往來。

◇ 佛 教 修 行 的 重 點 為 :「 諸 惡 莫 作 , 眾 善 奉 行 , 自 淨 其

意 。 」;「 修 戒 定 慧 , 去 貪 瞋 痴 。 」

◇ 古 代 道 教 的 修 煉 著 重 吐 納、導 引 後 代 則 以 修 命 修 性 煉

內丹為主。

◇ 練 自 發 功 是 修 行 的 方 便 法 門。在 練 功 的 長 期 過 程 中 ,

自動實現修行的主要內涵。

◇ 練 氣 功 與 宗 教 修 行 都 是 從 心 與 氣 著 手,藉 以 帶 動 身 心

靈 進 化、開 發 生 命 潛 能、解 決 生 與 死 的 問 題。練 功 與

修行相輔相成,殊途而同歸。
第四章

修心

一、何謂修心?

修心的意義是什麼?儒家、佛家和道家的看法並不完全相同。

儒 家 以 「 四 書 」、「 五 經 」 做 為 修 心 的 經 典 。「 四 書 」 為 《 大 學 》、《 中

庸》
、《 論 語 )、
《孟子》
;而「 五 經 」是 指:
《周易》
、《尚書》
、《禮記》
、《詩

經 》、《 春 秋 》 這 五 部 儒 學 經 典 。

儒家認為修心主要是學孔、孟之道,存心與行事講求忠君、孝親、

仁民、愛物、守信、重義。

《 大 學 》 說 :「 知 止 而 后 有 定 , 定 而 后 能 靜 , 靜 而 后 能 安 , 安 而 后 能

慮 , 慮 而 后 能 得 。 」 又 說 :「 格 物 、 致 知 、 誠 意 、 正 心 、 修 身 、 齊 家 、

治 國 、 平 天 下 。 」其 中「 止 、 定 、 靜 、 安 、 慮 」是 修 心 的 工 夫 ;「 格 物 、

致知、誠意、正心」屬於修心的範疇。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

下」則為修心之用。

一般人和佛教的信眾通常都以為:修心就是心存善念、去除惡念、

常做好事。

真 正 修 佛 的 人 則 認 為 : 修 心 是 修 「 戒 、 定 、 慧 」, 去 掉 我 執 、 妄 想 和

煩惱,把真我從心念的繫縛中解脫出來。

道 家 則 以 老 子 所 提 倡 的「 清 靜 」
、「無為」
、「自然」
、「貴柔」
、「 知 足 」、

「 不 爭 」、「 素 樸 」、「 少 私 」、「 寡 慾 」 做 為 修 心 的 內 涵 。


二、修心的重點

依我的看法,修心就是去掉那些會減弱心靈力量的因素,強化那些

可增強心靈力量的因素,讓心性變好、變純淨,使心靈的能量增強、

定力提升,能夠經常維持內心的平靜和愉悅。

修心有四大重點:清淨心靈、消除雜念、增強定力、開發智慧。這

些重點都是在增強自己的心靈力量。

修心的重點之一,是清淨心靈。讓心中的污點和包袱日漸減少,解

脫心之繫縛、擺脫心之羈絆。具體來說,就是要儘量擺脫七情、六慾

的干擾與牽累。所謂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

種情緒。六慾則是身心對「酒、色、財、氣、名、位」的渴求。如果

一個人的七情、六慾太重,不但會損傷身體,也會減弱心靈力量。

修心的重點之二,是消除雜念。讓心能夠專注、能夠靜下來,念頭

越來越少。最後希望達到深度入靜、入定的無念境界。

修心的重點之三,是增強定力。定力是指內心的穩定程度。定力越

強,就越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不僅平時能保持內心的穩定;還要進

一 步 在 諠 擾 、 動 亂 之 中 , 仍 能 保 持 穩 定 , 行 事 冷 靜 、 不 衝 動 。 道 家《 洞

玄 靈 寶 定 觀 經 》說:
「 處 諠 無 惡、涉 事 無 惱 者,此 是 真 定。」也 就 是 說 :

「動中之靜方為真靜;亂中之定方為真定。」

修心的重點之四,是開發智慧。修心所開發的是後天的智慧,亦即

經由讀書學習和仿傚別人的嘉言懿行,使我們獲得正確的思想、正確

的人生觀,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藉由修心開發智慧,可以

提 升 眼 界 和 見 地 ( 思 想 觀 念 )。
三、修心只是回歸自己的本性

修心並不是像雕刻一樣,把有菱有角的材料雕成圓球;或是把一團

黏土捏成你所要的形狀。

修心是設法除去後天沾染的不良習氣,以回歸自己先天的本性。我

們的心性原本是清淨的、平靜的、安定的、有智慧的。

修心的過程和性質,很像是時常拂拭鏡面的塵埃,使其保持潔淨;

或是使一盆泥漿水慢慢澄清,回復水的清澄面貌;或是在一盆河沙中

淘掉沙子,留下純粹的黃金。

這樣的比喻其實也是用來說明:人的心性本來就是好的,像明晰的

鏡面、清澄的水、純正的黃金。所以才有可能去塵明鏡、去泥得水、

去沙留金。此與孟子「人性本善」的主張相符合。

嬰兒和孩童的心性所受到的污染最少,最接近我們心性的原有面

貌。所以我們本來的心性應該就像嬰孩歡笑之時那種天真、純淨、愉

悅的樣子。這也就是我們常將「保有赤子之心的人」和「心性很好的

人」劃上等號的原因。

既然人性本善,那為什麼還需要修心呢?因為嬰兒出生之後,日日

受到社會環境的污染,慢慢開始有了七情六慾,心性漸漸蒙上一層層

的 塵 垢,越 來 越 看 不 到 本 來 的 面 貌 了。所 以 需 要 運 用 種 種 修 心 的 方 法 ,

以清除外表的污垢,重現清淨的本性。

修心就是在心靈的層面做功夫,使我們平常的思想和作為儘量接近

自己內在的本質、回歸自己的本性,讓心與靈相契合。如果心背離了

自己的本性,甚至心與靈有所衝突,就不會有真正的滿足和快樂。
四、修心的方法

古 聖 先 賢 所 提 出 的 種 種 修 心 方 法,多 得 不 得 了。有 關 修 心 養 性 的 書 ,

至少可以列出好幾千本。我們將這些修心的方法簡化為下列幾個重

點:誠心懺悔、行善斷惡、淡泊少慾、專心一意、心量放大。

◇誠心懺悔

首 先 內 心 必 須 真 實 承 認 自 已 以 往 所 犯 的 過 錯,誠 心 懺 悔,並 下 定 決

心今後不再重犯。

這 樣 的 做 法 既 可 減 輕 內 心 慚 愧 與 不 安 的 包 袱,重 新 得 到 安 寧;更 可

了解自己心中的缺憾,以設法彌補和改進。

◇行善斷惡

修 心 最 有 效 的 方 法,就 是 不 管 在 任 何 時 間 都 要 心 存 正 念、善 念;平

時 多 做 好 事,不 做 虧 心 事;儘 量 除 去 妄 想、執 著;做 人 處 世 不 貪 、

不瞋、不癡。

如果平常都能行善斷惡,內心自然能安、能靜,無所罣礙。

◇淡泊少慾

無論是儒家、佛家或道家都認為修心的重點在於淡泊少慾。

儒 家 以 孔 子 、 孟 子 為 代 表 。 孔 子 盛 贊 弟 子 顏 回 的 淡 泊 :「 一 簞 食 ,

一 瓤 飲 , 人 不 堪 其 憂 , 回 也 不 改 其 樂 。 」; 孟 子 也 說 :「 養 心 莫 善

於寡慾。」

佛 教 的 修 行 強 調 「 斷 緣 」 和 「 簡 事 」, 就 是 要 減 低 名 與 利 的 追 求 ,

過 質 樸 的 生 活,放 棄 一 些 享 受 和 慾 望 , 儘 量 簡 化 事 務 、 淨 化 心 靈 。

道 家 《 常 清 靜 經 》 云 :「 常 能 遣 其 欲 而 心 自 靜 。 」 人 若 能 在 平 日 生
活中清心寡欲,則心神自然清靜。

《 內 經 》 說 :「 恬 淡 虛 無 , 真 氣 從 之 , 精 神 內 守 , 病 安 從 來 ? 是 以

志閑而少慾,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

唐 代 名 醫 孫 思 邈 在 他 的 醫 書 《 千 金 要 方 》 中 說 :「 善 攝 生 者 , 常 少

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

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者,養性之都契也。」

◇專心一意 (活在當下)

無 論 做 任 何 事 都 要 全 神 貫 注。吃 飯 時 專 心 吃 飯;睡 覺 時 專 心 睡 覺 。

把 握 眼 前 這 一 刻,充 分 活 在 當 下。過 往 事 勿 追 思; 未 來 事 勿 迎 想 ;

現在事勿留念。

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像兒童遊戲或幻想時那樣的專注、忘我。

◇心量放大

心要開闊,心量要放大,如陽光普照大地、如海洋無所不容。

平 常 儘 量 做 到 眼 界 高 遠、心 胸 開 闊、心 量 廣 大。不 斤 斤 計 較,不 為

小 事 縈 懷,名 利 得 失 處 之 泰 然。這 樣 心 中 自 然 平 平 靜 靜、坦 坦 蕩 蕩。

心 胸 開 闊 的 人 對 事 情 的 看 法,會 以 不 一 樣 的 角 度 來 看、以 別 人 的 立

場來看,待人處世多了幾分圓融。
五、修心的好處

修心除了改善心性之外,對身與靈也都有很大的作用。強化身與靈

都必須從心著手。

善於養生者不僅僅只是養護有形之身,而是兼顧心靈的修養。因為

心靈是身體的主宰,心靈得到適當的修養而趨於健全,才能安排並維

持適當的飲食、睡眠、運動和休閒,過正常而規律的生活。這樣身體

自然就能夠長久保持健康。

修心可獲致內心的安寧、和諧、愉悅,使每天的生活更輕鬆自在。

修心可開發智慧,使我們能夠通達物理、事理、人情,無論做人或

做事都會比較順暢,能夠圓滿的適應現實生活。

修心係由內心深處著手,從根本改良自己的性格,從而改變觀念和

行為,並因而改善命運。

修心對內氣系統也有很大的作用。因為修心有成之後,身心經常處

於比較放鬆、平靜的狀態,腦波的頻率較低,內氣系統的運作效率增

強,因此能量供應充足,體質變好。

對練功者來說,修心的作用更大。因為修心有成者在練功時,心比

較 能 夠 靜、定 下 來,因 而 可 進 入 較 佳 的 氣 功 態,治 病 和 強 身 的 效 果 好 。

有 時 甚 至 可 在 靜 坐 中 入 定 而 讓 本 靈 更 活 躍。而 且 心 性 好 的 人,其 恆 心 、

毅力和定力都很夠,能長期持續練功,終而達到很高的境界。
第五章

修行與心靈

一、修行的內涵

大部份人的觀念中,認為修行就是佛教的修佛,或是道教的修道。

與修行意思相近的名詞,除了修佛、修道之外,還有修持、修真、

修 禪 ( 禪 修 )、 靈 修 等 等 。

有些民眾把吃齋、禮佛、誦經、做法事、行儀軌、布施、放生等宗

教 行 為,當 做 修 行 的 主 要 內 容。其 實 這 些 做 法 與 修 行 並 無 直 接 的 關 聯 。

也 有 人 認 為 :「 修 行 就 是 修 正 自 己 內 在 的 心 念 和 外 在 的 行 為 。 」;「 修

行 就 是 修 心 、 行 善 、 累 積 功 德 。 」;「 修 行 就 是 修 習 人 生 的 重 要 功 課 一

學習與服務。」

依 照 佛 教 的 說 法 , 修 行 就 是 :「 諸 惡 莫 作 , 眾 善 奉 行 , 自 淨 其 意 。 」;

或是「修戒定慧,去貪嗔痴。」其中「自淨其意」和「修定」可說是

修行的重心所在。

依我的看法,修行的最重要內涵是修氣脈(煉氣)和修心,以強化

氣脈、改變體質、淨化心靈、增強身心靈的能量、提升生命的境界。

修行人一點一滴不斷的淨心,讓心靜下來、靈動起來。經由長期持續

修心和靜坐練功,慢慢減少心識的活動、消除心識的干擾、解脫心識

的束縛和遮蔽,讓本靈能夠顯現出來、活躍起來,而充分發揮生命本

有的大智慧。最後自己的本靈可與宇宙萬物之靈合流,達到「天人相

應 」、「 天 人 合 一 」 的 境 界 。
二、心靜則靈動

為什麼修行要先修心?最主要的原因是:心靜則靈動。

心與靈是控制身體運作的兩套指揮系統。心是大腦的作用;靈則深

藏 在 身 心 的 最 深 處 ( 腦 部 核 心 )。 心 在 活 動 時 , 靈 隱 伏 不 露 。 只 有 在 心

靜下來之時,靈才會動起來。

心 與 靈 相 當 於 古 代 道 家 所 說 的 「 人 機 」 與 「 天 機 」。 道 家 說 :「 人 機

不動,天機自動。」意思就是說:心靜下來不活動之時,靈就可擺脫

心識的干擾而活躍起來,以發揮其作用。換句話說:心靜則靈動;心

止則靈行。

心與靈就像翹翹板的兩頭:心起則靈伏,心伏則靈起。人在清醒狀

態時,心起而靈伏;在睡眠和氣功態時,心伏而靈起。

人在清醒狀態時,以心來感知、以心來指揮身體行動。

人在睡覺之時,心幾乎沒有知覺,也不會叫身體做動作。

人在氣功態時,近似半睡半醒,心仍有知覺,仍然能夠指揮身體做

動作,但意識比較淡薄。此時身體主要是由自己的本靈在主導。當身

心放鬆、安靜下來,進入氣功態之後,本靈就會指揮身體做出各式各

樣 的 自 發 動 作 來 通 經 脈 和 治 病。在 動 作 很 激 烈( 如 繞 圈 跑、快 速 旋 轉 )

時,即使內心很想叫停,卻不容易停下來。

練功一段時期,全身經脈通了,身體的病治好了,心思也單純了,

此後靜坐時就可真正靜下來,身體不再氣動,心思也不再紛擾。練功

有成的人,入靜的程度越來越深,最後可達到經常入定的境界。在入

定 之 時,心 識 才 完 全 止 息,本 靈 才 真 正 活 躍。所 以 古 代 道 家 才 會 有「 心

死神活」的說法。

心與靈的關係就像小孩與母親。心像過動兒一樣,時時刻刻跑來跑

去、動來動去,只有在睡眠之時才安靜下來。母親照顧這樣的孩子,
天天疲於奔命難得休息,也難得有時間看書或進修。

修心好比教孩子乖一點、安靜一點,讓母親有時間為自己和孩子洗

澡 ( 清 除 近 期 的 心 靈 污 垢 )、 打 掃 房 間 ( 清 理 這 一 世 的 心 靈 污 垢 )、 整

理 櫃 子 裡 的 舊 衣 舊 物 ( 清 理 前 世 的 業 障 )。

以靜坐的方式修心,就好比把孩子帶到安靜的公園裡,叫他不吵、

不鬧做個乖小孩。而入定呢,就是孩子己經能夠靜靜的自己玩、自己

睡,不會干擾到母親做事和進修。
三、靈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修行者讓心靜下來、靈動起來,就可開發智慧、領悟大道,其原因

何在?

主要是因為人在心識靜寂之時,本靈才能充分發揮其與天地宇宙之

靈互相交流、互相感應、互相融合的功能。

古 人 早 就 有 這 方 面 的 經 驗 和 體 會 。 所 以 儒 家 說 :「 天 地 與 我 同 根 , 萬

物 與 我 一 體 。 」;「 人 與 天 地 精 神 相 往 來 。 」 道 家 也 說 :「 天 人 同 一 氣 ,

彼 此 感 而 通 。 」 這 些 話 裡 頭 的 「 我 」、「 人 」, 應 當 是 指 人 的 本 靈 才 貼

切。

人在靜寂之中透過本靈的作用,可與天地相感應,宇宙間的能量和

信 息 皆 可 為 我 所 用 , 因 而 顯 現 大 智 慧 。 所 以 古 人 才 會 說 :「 大 道 全 憑 靜

中求。」儒家、道家、佛家的經典都有類似的說法,例如:

◇ 孔 子 在 《 易 經 繫 辭 上 傳 》 說 :「 易 , 無 思 也 , 無 為 也 , 寂 然 不 動 ,

感而遂通天下。」

◇ 道 家 《 常 清 靜 經 》 說 :「 人 能 常 清 靜 , 天 地 悉 皆 歸 。 」

◇ 佛 家《 圓 覺 經 》說:
「 眾 生 修 止,先 取 至 靜,不 起 思 念,靜 極 便 覺。」;

「 先 取 至 靜 , 以 靜 慧 心 。 」;「 無 礙 清 淨 慧 , 皆 因 禪 定 生 。 」;「 由

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經文中所

說 的 「 覺 」 或 「 無 礙 清 淨 慧 」, 都 是 指 每 一 個 人 原 有 的 大 智 慧 。

◇ 禪 宗 六 祖 惠 能 在 《 壇 經 》 中 也 說 :「 湛 然 常 寂 , 妙 用 無 窮 。 」
四、天人合一

每一個人都是宇宙的一分子,可視為一個具體而微的小宇宙。人的

小宇宙跟大宇宙相通、與大宇宙同體,具有大宇宙的一切特性和全部

信息。所以古人有「天人合一」之說。

「天人合一」主要是表現在靈與氣這兩方面:人的本靈可與天地之

靈 互 相 感 應、互 相 交 通、互 相 融 合;人 的 氣 可 與 自 然 界 之 氣 互 相 交 流 。

人的靈、氣能夠與天(宇宙)合一,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之中而成

為一體。

一般人的注意力全放在身與心上面,靈與氣都不太強,所以很難體

會和理解「天人合一」的道理。

其實人體天生就有從自然界直接取得能量的潛在能力。每一個人練

自發功之後,很快就能夠將這種潛能重新開發出來。高功者的身體猶

如一支能量吸管,可從宇宙中大量採氣,獲得能量和信息。

練功者氣強、心靜、靈明,其本靈藉著氣與天地密切交流,對外氣

的感覺也比較敏銳,所以常有機會親自體驗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練功者藉著靈、氣與天地相通相應。功力越高者其靈、氣越強,與

天 地 的 交 流 越 密 切 、 融 合 越 深 入 ,「 天 人 合 一 」 的 感 受 就 越 強 烈 。

修行者向內探求,去掉心的障礙,在入靜很深的狀態下,本靈就可

藉著強大的氣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與宇宙相通。
五、修行者心念的演變

一般人都把修心與修行當做同一回事,認為修心就是修行。其實修

心只是修行的基礎之一。

修行的真正重心在於更深一層的靈。修行者從修心著手,先是慢慢

減少心念,最後斷絕心念而進入無念的狀態。此時空即可活躍而顯現

智慧。

修 行 者 初 期 的 修 心, 通 常 是 運 用 種 種 有 為 法( 如 意 守、 觀 想、 數 息 、

參話頭、念佛號、持咒等等)一點一滴的把雜念清除掉,希望心中漸

趨清淨,不管是好的或壞的念頭都越來越少。

對功力較高的修行者來說,有念即邪,無念即正。雜念、妄想當然

要 去 掉,連 好 的 善 念 也 都 要 去 掉。《 壇 經 》說:「 但 一 切 善 惡 都 莫 思 量 ,

自然得入清淨心體,湛然宙寂。」

在修行初期,刻意要把心中的善、惡念頭都去掉。在後期,則是連

要把念頭去掉的意念也要統統忘掉。此即「不思善,不思惡,不思亦

不思。」

想要去掉雜念而呈現放空的狀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多數的

修行人在靜坐中,運用種種有為法調心求靜,大都只能做到以一念代

萬念。

要進入無念的入定境界,以順其自然的無為法效果較佳。有求靜、

求定之心,反而不能得定。

所謂無為法,就是不採取任何作為,不要管心中的念頭,任其自來

自 去 、 自 生 自 滅 。 如 《 圓 覺 經 》 所 說 :「 居 一 切 時 , 不 起 妄 念 ; 於 諸 妄

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長期靜坐持之以恆的人,慢慢可做到只剩一念,而且連這一念也越

來 越 淡。到 後 來 這 一 念 突 然 斷 了,變 成 完 全 無 念( 心 空 )的 入 定 狀 態 。
靜坐實修久了,功夫到了、入靜的程度深了,自然能夠入定。功夫

未到、入靜不深,運用任何方法都難以得定。

練功有成者最初只能夠在靜坐中偶爾入定、短暫入定。到後來入定

的次數越來越頻繁,定中持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如果處於無念的入定狀態中能夠長達好幾個小時以上,就有機會進

入 另 一 個 境 界 一 「 無 心 之 念 」。 此 時 的 心 就 像 鏡 子 一 樣 , 只 反 映 外 境 而

不受外境影響。對外界種種不生分別心,不起任何反應,呈現「萬念

俱泯,一靈獨存」的狀態。

《 壇 經 》 說 :「 知 見 一 切 法 , 心 不 染 著 , 是 為 無 念 。 」;「 於 諸 境 上 ,

心 不 染 , 曰 無 念 ; 於 自 念 上 , 常 離 諸 境 , 不 於 境 上 生 心 。 」;「 無 念 者 ,

於 念 而 無 念 。 」 這 裡 所 說 的 無 念 就 是 指 「 無 心 之 念 」。
六、修行開發智慧

修行者從雜念、一念、無念、無心之念,再躍進更高一層的境界就

是慧念,即智慧顯現。

佛教所說的慧或智慧,是指一種直覺,一種洞見,不經邏輯思維而

直接明白各種本質;是從自性中流露出來的真知。

這種智慧並不是聰明才智或多知多識,而是產生知識的能力,亦即

靈感和創造力。

這種智慧不是一般經由學習而得到的知識;不是看來的、聽來的,

也不是從書本中得來的。

這種智慧是每個人天生就有的,而且作用非常大。所以佛教稱之為

根本智、一切智、無師智、自來智、無上智、菩提般若之智。

這種天生的智慧是學不來、學不到的,只能經由修禪定、去妄念而

開發出來。

《 圓 覺 經 》 說 :「 無 礙 清 淨 慧 , 皆 因 禪 定 生 。 」;「 眾 生 修 止 , 先 取 至

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

佛 教 教 主 釋 迦 牟 尼 佛 在 剛 悟 道 時 , 贊 歎 曰 :「 奇 哉 ! 奇 哉 ! 一 切 眾 生

皆 具 如 來 智 慧 德 相,但 以 妄 想 執 著 ,不 能 證 得;若 離 妄 想 ,則 一 切 智 、

自然智,即得現前。」

惠 能 在《 壇 經 》中 說 :「 一 切 般 若 智 , 皆 從 自 性 而 生 , 不 從 外 入 。 」;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即緣心迷,不能自悟。」

惠能就是修行得慧的最明顯例子。他不識字,看不懂經文,但在修

行有成之後,只要聽別人唸一遍經,就懂得經義,而且馬上就能講經

說法。他講經的方式是隨緣流露、應機而說,想都不用想,直接就從

口中說出來。不但出口成章,而且切中要點。
七、修行向內求

佛教認為:若修行人不向內求,而向心外求法,是外道的做法。

《 壇 經 》 說 :「 佛 向 性 中 作 , 莫 向 身 外 求 。 自 性 迷 即 是 眾 生 , 自 性 覺

即 是 佛。」;「 菩 提 只 向 心 覓 ,何 勞 向 外 求 玄 ? 」;「 此 事 須 從 自 性 中 起 。

於 一 切 時 , 念 念 自 淨 其 心 , 自 修 其 行 。 」;「 自 性 自 悟、 自 性 自 度 」;「 本

性自淨、自定、自求解脫、自成佛道。」

這 些 話 都 是 一 再 的 強 調 :「 佛 在 心 中 莫 遠 求 。 」 提 醒 人 們 : 修 行 的 重

點在心與靈;修行要向內求,從自己內在的心性下功夫。

一般人在平常生活中和做事之時,心識大都向外馳求,注意力總是

放在自己的身體和外界的人、事、物之上。

修行時則須反其道而行,將心識的鏡頭焦點從外界回頭轉向內在的

心靈。亦即從向外馳求轉為攝心內證,將重點放在心與靈。

人在各種狀態之下,所關注的重心各有不同(如圖)

在練動功時,身體做出各種姿勢和動作,注意力放在身體的層次。

在靜坐時,修行的重心從身體轉向內心,講求心識的入靜。

隨著靜坐功夫的進展,重點慢慢又從心自動轉移到靈,最後演變成

「心止靈動」的入定狀態。

平時: 外界←身←心←靈

練動功: 身→心→靈

入靜: 心→靈

入定: 靈

人在各種狀態下所關注的重心
八、修行和練功都偏重在靈與氣

我們在平常生活中,生命運作的重心都擺在身與心這兩個層次。靈

與氣的作用很不明顯,我們幾乎感受不到。

如果我們開始練功或修行靜坐,讓心靜、體鬆而進入氣功態,內氣

的運行增強、本靈的作用彰顯,就有機會感覺得到靈與氣的存在。

隨著練功和修行的進展,生命運作的重心慢慢從心轉移到靈,從身

轉移到氣。在靜坐入靜之時,心識變淡而靈覺增強,身體不動而內氣

暢行,靈力和氣能都變很強。

在練動功或靜坐之時,若只是著重在身體的動作和姿勢,以及呼吸

的方式、心念的控制等等,重心全放在身與心這兩方面,並沒有進入

氣功態,那就不算真正的練功。

一 般 人 在 修 行 初 期,偏 重 在 行 為 上 的 守 戒( 如 佛 教 的 五 戒:不 殺 生 、

不 偷 盜 、 不 邪 淫 、 不 妄 語 、 不 飲 酒 ), 以 及 心 念 的 淨 化 , 重 心 也 是 放 在

身 與 心 這 兩 方 面。這 樣 只 能 算 是 修 行 的 預 備 階 段,還 不 是 真 正 的 修 行 。

真正的練功應該是在氣功態中以靈御氣。亦即以靈的智慧運用氣的

強大能量,來強化氣脈、治療疾病、改善體質,以及淨化心性。人在

氣功態下,生命的運作以靈、氣為主體,身與心則是靈、氣所要處理

的對象。

真正的修行應該是經常在靜坐時處於入靜、入定的狀態之中,讓身

靜而氣動、心靜而靈動。此時生命的運作也是偏重在靈與氣的層面。

到了練功或修行的高級階段,靈與氣的能量越來越高、作用越來越

強,就有機會開發潛能、開展智慧。
第六章

修行的實踐

一、修行從練功著手

一般修行者如果一開始就只從心性著手,光做修心的功夫,則成效

很慢,甚至很難有所突破。

從練功修氣脈(即整修、強化內氣系統)著手,修行的路會比較容

易走。因為在氣功態下練功,對身心靈有下列五個作用:

◇治病

在 氣 功 態 下,身 體 會 自 動 找 出 有 病 的 部 位,並 以 扭 動、按 摩、拍 打 、

點 穴 等 等 的 方 式 進 行 治 療。等 到 病 都 治 好 了,身 體 的 生 理 系 統 趨 於

健全了,靜坐時身心就不會受到病痛的干擾,比較容易入靜。

◇通脈開穴

在氣功態下,內氣流量劇增,並自動匯集到某一條經脈中強力運

行, 以 清 除 脈 路 的 阻 塞、改 善 流 通 性 能。 這 種 現 象 稱 為 通 經 脈。 經

脈 通 了,強 大 的 內 氣 衝 擊 穴 道、剌 激 穴 道,使 穴 道 的 作 用 明 顯 增 強。

這 種 現 象 稱 為 開 穴 道。在 通 經 脈、開 穴 道 的 階 段,身 體 會 自 動 做 出

種 種 自 發 動 作。等 到 全 身 經 脈 都 通 了、穴 道 都 開 了,靜 坐 時 就 不 會

再發生氣動而靜不下來。

◇增強採氣能力
練 功 有 成 者 採 氣、排 氣 的 能 力 大 幅 增 強,身 體 能 量 充 沛,飲 食 和 睡

眠 的 需 求 減 少,呼 吸 也 明 顯 減 緩。因 此 靜 坐 時 不 會 受 到 飢 餓、睏 倦

等生理需求的干擾,可以持續較長的時間。

◇清理和開發腦部

當 腦 部 的 經 脈 通 了、穴 道 開 了,能 量 供 應 很 充 足,於 是 就 有 能 力 清

理 腦 部、開 發 腦 部。結 果 使 得 腦 部 運 作 順 暢、干 擾 減 小,比 較 容 易

入靜、入定。

◇提供心靈所需能量

練 功 有 成 者 其 內 氣 系 統 運 作 順 暢、採 氣 能 力 強,能 夠 直 接 取 得 手 宙

的 能 量,有 充 沛 的 能 量 供 應 心 與 靈 的 運 作,這 樣 才 有 機 會 進 展 到 無

念 或 無 心 之 念 的 境 界 。 所 以 有 人 說 :「 修 行 是 在 修 自 身 的 能 量 、 提

升自身的能量。」

修行者練功有成之後,不但氣脈全通,也靈能量大幅增強,能夠入

靜、入定,還能以氣和大自然做密切交流,心靈對外界有強烈的感應

和互動。達到這個程度,才能算是真正的修行。

因 此 修 行 必 須 從 練 功 著 手,先 通 脈、開 穴,以 增 強 能 量、 改 善 體 質 、

淨化心靈。若氣脈不通、能量不足,就不可能入靜、入定。沒有強健

的氣脈做為基礎,能量不夠,則修行難以深入心靈的境界。就像盆栽

一樣,植根不深,成不了大樹。
二、修行須靜坐

練功到了高級階段,最主要、最有效的練功方式就是靜坐。經由靜

坐,一方面可繼續強化氣脈、改善體質、增強生命能量、提高生命境

界;一方面可集中全力淨化心靈、培養定力、開發智慧。

靜坐提供心靈種子萌芽、成長所需的土壤和養分。修行到了高級階

段,唯一的秘訣就是:老實靜坐!唯有天天靜坐、持久靜坐,才能有

大成就。所以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靜坐等於是在修行。

真正的修行者全都安於靜坐、樂於靜坐,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時間來

靜坐,至少四小時以上。因為必須入很深的定、很長的定,大智慧才

有可能顯現出來。

佛 教 修 行 的 根 本 方 法 唯 「 坐 禪 」。 經 由 長 期 靜 坐 才 能 達 到 禪 定 的 境

界,才是學佛的正道。佛教修行有成的高僧都曾經長期靜坐,例如:

◇ 釋 迦 牟 尼 十 九 歲 出 家 求 道 十 二 年,其 間 在 雪 山 修 苦 行 六 年,最 後 在

菩 提 樹 下 持 續 靜 坐 四 十 九 天 而 悟 道。可 見 他 在 悟 道 之 前,早 就 已 經

有了很深厚的靜坐基礎,否則不可能連續靜坐幾十天。

◇密宗密勒日巴大師曾獨自在山洞中靜坐苦修多年。

◇ 禪 宗 初 祖 菩 提 達 摩 曾 在 嵩 山 少 林 寺 附 近 山 洞 中 面 壁 參 禪,終 日 默 默

靜坐,持續九年。

◇ 禪 宗 二 祖 慧 可 認 為 :「 若 有 一 人 不 因 坐 禪 而 成 佛 者 , 無 有 是 處 。 」

◇ 四 祖 道 信 勸 門 人 :「 努 力 勤 坐 , 坐 為 根 本 。 」 他 自 己 以 身 作 則 , 只

坐不臥達六十年之久。

◇五祖弘忍「夜便坐攝至曉,未嘗懈倦。」
三、修行的重點

修 行 有 四 大 重 點 : 一 是 修 心 ; 二 是 練 功 ; 三 是 悟 道 ( 開 悟 ); 四 是 利

益眾生。修行的這四個重點,一個都不能偏廢,就像桌子的四隻腳不

能缺一。

修心著重在心的層次,包括改善心識、心念、思想、觀念、性情等

等 。 而 修 行 則 著 重 在 靈( 真 心 )的 層 次 , 目 的 是 喚 醒 真 心 、 提 升 靈 性 。

我們無法直接對空作用,所以修行者只能先從修心著手,以修心做為

修行的基本課程。

修心的方法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時時修正心念,一點一滴的滌心除

垢,慢慢將心性淨化、思慮簡化。初期先讓心念專一,以後再讓心念

完全消失。這樣才能慢慢進展到空的層次。

修行的四個重點之中,以練功最為重要。而靜坐則是練功的最終型

態,也是最有效的練功方式。經由練功和靜坐,不斷的提升自身的能

量,才能加速修心、幫助悟道;也才有能力去做利益眾生的工作。

悟 道( 開 悟 )就 是 喚 醒 自 己 的 真 心,讓 內 在 的 靈 性 發 揮 智 慧 和 妙 用 ,

以 了 解 生 命 的 真 正 內 涵、領 悟 生 命 和 宇 宙 的 奧 妙。一 個 人 在 開 悟 之 後 ,

對人生的看法、待人處世的態度都會有很大的轉變。開悟之後,才是

修行的真正開始。

修行者光是修心、靜坐、悟道還不夠,必須在本身有了成就之後,

從事利益眾生的工作。不能只過自己的修行生活,還要在人間修行。

藉由盡心盡力幫助眾生,而成就自己。
四、修行的次第

修行的次第可分為六個階段:聞法、思法、修法、見法、證法、傳

法。

「法」本來是指萬物的自然本質、萬事的真實法則。對於佛教徒來

說 ,「 法 」 專 指 「 佛 法 」, 亦 即 釋 迦 牟 尼 佛 所 傳 授 的 修 行 道 理 和 方 法 ,

詳細記載在各部佛經之中。

「聞法」是知道有修行這回事,對修行感到興趣,並開始接觸了解

修行的人、看修行方面的書,追求修行的相關知識。

「思法」是思考有關修行的各種道理、各種方法,做比較深入的了

解,以便選擇適合自己的修行道路。而且進一步有了強烈的心願,真

心想要修行。

「修法」就是按照師、友所教的(或是自己所了解的)修行道理和

方法,開始實際進行修行。修行最重要的是實修、實行,一步一腳印

才算數。光是知而不行是沒有用的。

「見法」就是在修行中自己實際領會,而有了真正的見地。

「證法」就是修行已經有所成就,明心見性而開悟了;並且實際體

驗到身心所產生的種種效應,驗證了修行各階段的種種現象,親自深

深體會其道理。

修行有成,已經見、證修行的正確道理和適當方法之後,就應開始

傳法,將自己的心得與別人分享、傳授給眾人。也就是在自覺、自度

之後,就應覺他、度他。
五、修行的條件

古人認為:修行需具備「法、財、侶、地」四個條件。意思是說:

有志於修行者首先必須要知道修行的正確道理和適當方法;其次要有

足夠的財力支持,才不必天天為衣食奔走,可以專心修行;另外也要

有志同道合的修行同伴為伍,才能互相砥礪、互相切磋,這樣比較容

易精進不懈;最後還要有適合修行的安靜場所。

天 台 宗 智 者 大 師 所 著 的 《 小 止 觀 》 認 為 修 行 需 具 備 五 種 緣 ( 條 件 ):

「持戒清淨、衣食具足、閑居靜處、息諸緣務、近善知識。」

這 兩 種 說 法 其 實 是 類 似 的。因 為 有「 法 」而 知 持 戒 清 淨、 息 諸 緣 務 ;

有「 財 」而 能 衣 食 具 足 ; 有「 侶 」得 近 善 知 識 ; 有「 地 」可 閑 居 靜 處 。

不過如果想要等到種種條件都具備了才開始修行,那就可能太遲

了。最好在有心想要修行之時,馬上就開始進行。

一 個 人 若 有「 人 身 難 得 , 佛 法 難 聞 」的 體 認 ; 有「 此 身 不 向 今 生 度 ,

更 向 何 生 度 此 身 ? 」的 覺 悟;有 成 道、成 佛 的 大 願 力,則 修 行 的 觀 念 、

態度、氣魄自然出來。像苦行者一樣,即使住在山中簡陋的棚子、吃

野菜、衣不蔽體,物質條件差到極點,也能全心修行。

現代人大都住在吵雜的都市中,環境並不理想。不過只要心能靜下

來,也一樣能夠修行。因為「心靜處即是靈山,不必遠求。」
六、在生活中修行

每一個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修行,不一定要出家專門過修行的生

活。

《 壇 經 )說 :「 若 欲 修 行 , 在 家 亦 得 , 不 由 在 寺 。 」 又 強 調 說 :「 佛 法

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兔角。」

出家修行的人沒有家室之累,又處於寺廟的清淨環境中,比較能夠

專心修行。

不過在家也一樣能夠修行。事實上只要有心,無論身在何處、境遇

如何,都可以修行。

修行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工程。每一個人都可以把修行和日常生

活融合,寓修行於生活,將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看成是在修

行。一切思想、行動和言談都儘可能保持在修行的狀態。

修行其實只是簡單、樸實的過日子,生活盡量簡化、單純化;好好

處理日常生活上的事務;保持內心淡泊寧靜、自由自在,不被日常小

事煩擾,不被世間的得、失、恩、怨、毀、譽、榮、辱所動,以培養

定力。若隨時隨地都能這樣做,就是很實在的修行。

遇 到 困 難 和 煩 惱 之 時,冷 靜 下 來 用 心 去 處 理,讓 事 情 能 夠 圓 滿 解 決 ,

也是很好的修行方式。在複雜的世間做人、做事,才會知道人生真正

的 問 題 在 哪 裡,才 會 運 用 智 慧 想 出 辦 法 來 解 決 問 題。所 以 佛 經 上 說:
「煩

惱即菩提。」

此外也要盡量幫助別人、廣結善緣。尤其要好好對待自己的家人和

親 友。如 果 修 行 人 發 願 利 他、度 眾,卻 連 親 人 都 不 肯 善 待,豈 非 空 談 ?

最 重 要 的 是:無 論 是 出 世 或 入 世 修 行,每 天 都 應 抽 出 一 段 時 間 靜 坐 ,

才會有明顯的效果。如果沒有太多的時間,睡前或醒來之後各靜坐半

小時也好。
修行並不一定要吃苦,修行的重點其實就是很自然的靜坐。對習於

靜坐者來說,修行可說是很有趣、很愉快的事,可以當做每天的休閒

活動。
第七章

佛教的修行

一、佛教的修行目標

佛 教 最 基 本 的 理 論 是 《 大 涅 槃 經 》 所 說 的 :「 一 切 眾 生 皆 有 佛 性 , 一

切 眾 生 皆 可 成 佛。」認 為 每 一 個 人 的 內 在 都 有 佛 性,都 有 成 佛 的 可 能 。

佛性是指心中的本性或真心。成佛就是開悟而明心見性。佛教的修

行目標既要自己成佛,也幫眾生成佛。

佛 教 祖 師 釋 迦 牟 尼 在 悟 道 時 贊 歎 曰:
「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

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釋迦牟尼佛在悟道後盡心

盡力傳法,目的就是要幫助眾人滅除妄想執著,證得自己本性的智慧

德相而成佛。

釋 迦 牟 尼 佛 有 一 首 偈 語 :「 諸 惡 莫 作 , 眾 善 奉 行 , 自 淨 其 意 , 是 諸 佛

教。」可見佛教的基本教義是止惡、行善、淨心。

佛教依修行的目標來分,可分為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乘是乘車的

乘,意為載運。即乘上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可脫離苦的此岸而到達樂

的彼岸。

小乘佛教的修行目標,是求自己的心靈轉迷成悟,離苦得樂。最終

則希望成佛,以脫離生死輪迴之苦。

「 佛 」 是 覺 者 , 能 夠 「 自 覺 覺 他 , 覺 行 員 滿 」, 就 可 以 成 佛 。 次 於 佛

者是菩薩。菩薩上求大覺,下度有情眾生,功德圓滿而成佛。

小 乘 修 行 者 一 心 專 注 在 自 己 的 身、 心、 靈 之 修 持, 追 求 自 悟、 自 覺 。

先求自度、自利,然後再量力隨緣而度人、利人。
大乘修行者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自度也度人,自利也利人。菩提

心是指「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大願心。

大乘佛教以慈悲和智慧為根本。慈是喜人之樂而予之;悲是憫人之

苦而拔之。
二、佛教的修行方法

幾千年來,世界各地的宗教門派,都曾致力於發展修行的理論和方

法。其中以佛教和道教的修行理論最詳盡、方法最可行,影響也最深

遠。所以本章和下一章將分別簡介佛教和道教的修行理論和方法。

一 般 人 常 誤 以 為:佛 教 的 修 行 方 法,就 是 吃 齋、燒 香、拜 佛、念 佛 、

持 咒、誦 經、 敲 木 魚、 做 法 事 等 等。其 實 這 些 只 是 禮 佛 或 祈 福 的 儀 軌 ,

並不是修行的真正內涵。

佛教的修行要靠自己從內心證悟,不靠外求,不做表面工夫。

佛 法( 佛 教 的 修 行 方 法 )號 稱 有 八 萬 四 千 法 門, 詳 細 記 載 在 經、 律 、

論 三 藏 十 二 部 經 中 。 各 經 之 中 , 以《 心 經 》、《 金 剛 經 》、《 圓 覺 經 》、《 楞

嚴 經 》、《 壇 經 》 最 為 精 要 , 而 且 與 修 行 和 練 功 最 有 關 聯 。

佛教的經典眾多,理論非常完備。但佛教的修行(即修佛)其重點

並不在於講理論,而是著重在實修、實證。講經義和理論是在研究佛

學,而不是實際修佛。

佛 教 的 實 際 修 行,除 了 先 要 皈 依 之 外,主 要 是 勤 修 四 聖 諦、八 正 道 、

十二因緣、戒定慧、六度、四攝、止觀等等。其詳細內容將分別在以

下各節加以說明。

此外,本章也將簡單介紹目前佛教最興盛的三大宗派一禪宗、淨土

宗、密宗之修行方法。
三、皈依(歸依)

佛教徒學佛修行,通常都是先皈依「佛、法、僧」三寶。

就 一 般 的 說 法 ,「 佛 」 專 指 教 主 釋 迦 牟 尼 佛 ;「 法 」 係 指 釋 迦 牟 尼 佛

所 教 的 佛 法 , 即 修 行 成 佛 的 道 理 和 種 種 方 法 ;「 僧 」 則 是 指 聚 在 一 起 修

行 並 傳 承 佛 法 的 團 體 ( 僧 團 )。

密 宗 除 了 皈 依 「 佛 、 法 、 僧 」 三 寶 之 外 , 還 要 皈 依 「 師 」。 即 皈 依

親自指導自己修行的上師。

禪 宗 六 祖 惠 能 在 《 壇 經 》 中 , 對 皈 依 另 有 精 闢 的 見 解 。 他 說 :「 勸 善

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

歸 依 覺,邪 迷 不 生,少 欲 知 足,能 離 財 色。自 心 歸 依 正,念 念 無 邪 見 ,

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

愛 欲 境 界 , 自 性 皆 不 染 著 。 若 修 此 行 , 是 自 歸 依 。 」 最 後 總 結 說 :「 自

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

梁 乃 崇 教 授 在 《 探 究 真 心 》 書 中 , 也 有 類 似 的 解 釋 :「 皈 依 佛 , 就 是

恢 復 自 己 心 中 的 佛 性( 見 性 )
;皈 依 法,就 是 恢 復 自 性 中 的 法;皈 依 僧 ,

就是結合清淨的修行同伴;皈依師,就是恢復自性上師,恢復自己覺

性 裡 面 的 老 師 。 」 他 認 為 皈 依 的 重 點 , 就 是 要 「 皈 依 自 性 」, 回 歸 自 己

內 在 的 自 性 , 回 到 真 我 。 他 強 調 :「 自 覺 自 開 悟 , 自 修 自 成 就 , 自 性 自

顯現。」
四、四聖諦和八正道

四聖諦(四諦)是指:苦、集、滅、道。諦是真實不虛之意。

苦諦是認知世間生命無常,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各種苦難和缺

陷。

集諦是關於苦的生起或根源之真諦。佛法認為:苦的根本在於內心

強烈的渴愛;而貪、嗔、癡、慢、疑等等,也都是招聚痛苦和煩惱的

根源。

滅 諦 是 指 人 可 以 滅 除 各 種 苦( 包 括 人 生 之 苦 和 生 死 輪 迴 之 苦 ), 而 獲

得解脫自在。

道諦是指滅苦的途徑,依此而行即可增強心靈的能量和定力,滅除

煩惱與痛苦。

釋迦牟尼佛教導四聖諦的用意,是教人先知苦,才會生厭苦之心,

並希求解脫。繼而瞭解招苦之因,以便對症下藥而斷苦、止苦。了知

滅苦後的解脫自在,就會積極實行減苦之道而斷我執和煩惱。

佛法所教的滅苦途徑主要是勤修戒定慧、常行八正道。佛法的八正

道即:

正 見:正 實 的 知 見。觀 察 萬 事 萬 物 而 洞 察 本 質、直 窺 實 相。對 自 然 現

象、自然法則、做人做事的道理都有清楚的認識。

正思:正確的思維。不在妄念中打轉。

正 語:正 直 的 言 語。即 說 有 益 的 話、以 溫 和 有 禮 的 方 式 說 話;不 空 談 、

不惡言、不妄語、不撥弄是非。

正 業:正 當 的 行 為。所 做 所 為 合 乎 道 德 義 理,不 殺 生、不 偷 盜、不 邪

淫、不詐欺。

正 命:正 當 的 職 業。從 事 對 人 有 益 的 事 業,不 做 非 法 交 易( 如 販 賣 軍


火 、 毒 品 等 )。

正 勤:正 確 的 努 力。一 方 面 以 堅 強 的 意 志 努 力 袪 除 惡 念 或 阻 止 惡 念 萌

生;一方面努力生起善念,並加以實行和發揚。

正 念:正 確 的 信 念。時 時 注 意 觀 照 自 己 的 心 念,始 終 維 持 正 直、善 良 、

樂觀。

正 定:正 統 的 禪 定。由 攝 心、淨 心 而 自 然 得 定;不 要 學 外 道 運 用 一 些

特殊的有為法求定。
五、十二因緣

十 二 因 緣 ( 又 稱 為 十 二 因 緣 觀 或 十 二 緣 起 論 ) 係 指 :「 無 明 」 緣 生

「 行 」;「 行 」 緣 生 「 識 」;「 識 」 緣 生 「 名 色 」;「 名 色 」 緣 生 「 六 入 」;

「 六 入 」 緣 生 「 觸 」;「 觸 」 緣 生 「 受 」;「 受 」 緣 生 「 愛 」;「 愛 」 緣 生

「 取 」;「 取 」 緣 生 「 有 」;「 有 」 緣 生 「 生 」;「 生 」 緣 生 「 老 死 」。

由「無明」至「老死」這十二項,前者為因,後者為果,由前因而

緣生後果,因因果果相續流轉,所以稱為十二因緣。

「有」
、「生」
、「 老 死 」這 三 者 係 指 世 界 上 的 萬 物 及 其 變 動 的 現 象。
「有」

指 宇 宙 間 的 各 種 物 質 。「 生 」 指 各 種 類 的 生 命 。「 老 死 」 指 生 命 變 動 的

必然現象一老、病、死。

「 六 入 」、「 觸 」、「 受 」、「 愛 」、「 取 」 指 我 們 的 身 心 對 外 在 世 界 的 感

知 和 反 應 。「 六 入 」又 稱 為「 六 根 」, 係 指 眼 、 耳 、 鼻 、 舌 、 身 、 意( 腦

部 )這 六 種 感 覺 器 官 。 我 們 應 用 六 根 去 接 觸 、 感 知 外 界 的 色 、 聲 、 香 、

味、觸、法( 稱 為「 六 塵 J,然 後 內 心 感 受 到 這 些 塵 境 而 產 生 愛( 或 惡 )、

取 ( 或 捨 )。

「 無 明 」、「 行 」、「 識 」、「 名 色 」 都 屬 於 心 靈 的 層 次 。「 無 明 」 為 潛 意

識 中 的 根 本 思 想 、 根 本 立 場 。「 行 」 指 抽 象 思 考 、 邏 輯 、 意 志 。「 識 」

指 「 六 識 」, 即 眼 識 、 耳 識 、 鼻 識 、 舌 識 、 身 識 、 意 識 , 為 腦 部 的 各 種

感 覺 機 能 。「 名 色 」 指 由 自 己 腦 海 中 所 想 出 來 的 種 種 景 物 、 聲 音 、 味 道

等 等 。「 色 」包 括 色 、 聲 、 香 、 味 、 觸 ;「 名 」指 的 是「 萬 法 唯 心 」、「 一

心能生萬法」的法,即心中所想出來的萬相。

十二因緣說明:心靈認知外在世界的途徑,是經由

靈→心→身→外界
人生的一切現象皆依於心靈而存在,有心靈才能感知外界。所以佛
經 說 :「 三 界 所 有 , 唯 是 一 心 。 」

通常我們的心識會向外馳求,亦即在腦海中想東想西,或是去注意

外界。結果就會被外界所影響。

修行要反其道而行,心不要向外馳求,而是要攝心內證,回過頭來

依照

外界→身→心→靈
的路徑走。如此才有可能返回自性、找到真我。

修行者在靜坐時,都是找個安靜的地方,而且閉上眼睛,以免受到

外界干擾,把注意力從外轉向內。數息或意守丹田的做法,係將注意

力 集 中 在 自 己 身 上。而 觀 想、念 佛、參 話 頭 則 是 將 注 意 力 再 往 內 部 拉 ,

集中在心念上。再進一步則心念完全中斷,變成無念無想的入定狀態

而跨入靈的層面。

修行者閉目靜坐,身心不去感知外界的變化,也不自起思潮,在入

定中回到靈的層次,找回自性。如此修行而悟道,就可成就次於菩薩

的「緣覺」境界。

梁乃崇教授在《探究真心》書中,對十二因緣和攝心內證有詳細而

精闢的說明。
六、戒定慧

釋 迦 牟 尼 佛 在《 楞 嚴 經 )中,宣 說 修 行 三 決 定 義:「 攝 心 為 戒,因 戒 生

定,因定發慧。」意思是說:真正的守戒在於收攝心念,如此靜坐時

才能由入靜進而入定,在入定之中才有機會開發本有的大智慧。

佛教各宗各派的修行,其共同的基本方法就是勤修戒、定、慧。以

下簡單說明其意義:

◇戒

持戒是指在生活中能遵守所處社會或所屬團體的共同規範和紀律,

身 ( 行 動 )、 口 ( 說 話 )、 意 ( 思 想 ) 都 不 放 縱 。

持守戒律可說是各種宗教的共同法。以戒律做為規範,言行就有一

個比較健全的基礎。

經常持戒而不造惡業,內心清淨,才有可能獲得心安、心靜,才能

修禪入定。

在家的佛教徒至少要持守五種戒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

妄語、不飲酒。前四戒可說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標準。

出家的沙彌(小和尚)受持十戒。即五戒之外,再加上不惡口(厲

聲 辱 罵 或 說 令 人 難 堪 的 話 )、 不 兩 舌 ( 不 說 人 是 非 或 挑 撥 離 間 )、 不 綺

語 ( 不 說 好 聽 的 空 話 )、 不 香 華 鬘 莊 嚴 其 身 ( 不 過 份 化 粧 打 扮 )、 不 坐

臥高廣大床。

比丘(和尚)受持二百五十戒。比丘尼(尼姑)則受持三百四十八

戒。修菩薩道者須守菩薩戒,包括十重戒、四十八輕戒。

守戒的真諦不在表面上的遵守戒律,而是發之於內心的戒惡趨善。
◇定

定是指禪定,即心識內攝,初則一心專注、念念歸一,終則心中念

頭不起、身心俱忘。簡單的說,定就是讓內心平靜無念。

在靜坐中做定的功夫,一方面對外境不加感知、不起分別、不生愛

惡 , 不 做 取 捨 ,「 心 不 取 境 , 境 不 臨 心 」。 一 方 面 心 中 「 不 思 善 、 不 思

惡 , 不 思 亦 不 思 。 」;「 於 心 無 事 , 於 事 無 心 。 」

修行者不止在靜坐時求定,在平常生活中也要做定的功夫。活動之

時儘可能維持內心的平靜與穩定。

◇慧

慧有兩種:一種是先天本有的智慧,一種是後天學得的智慧。

後天的智慧即一般所說的智能,是我們從小到大經由實際體驗和學

習所得到的種種知識和技能。有了這種智慧,我們才能知人情、了事

理,對外界的事相具有判斷能力,能夠適應現實生活。

先天的智慧潛藏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人人都有,而且作用很大。

但必須經過長期修行和靜坐,在深度入靜、入定的境界中,才能開發

出來。

彌 勒 菩 薩 說 :「 分 別 是 識 , 不 分 別 是 智 。 」 止 識 則 發 智 , 當 心 識 的 作

用完全停止,不起分別心,大智慧就可顯露而發揮大用。也就是說,

修行者在靜坐入定時,識心都滅,本有的心靈智慧就會活動。
七、六度與四攝

戒定慧三學,是學佛的修行者必走之路。而大乘佛教於戒定慧(持

戒、禪定、智慧)三者之外,另加布施、忍辱、精進三項,合稱「六

度 」。 戒 定 慧 三 者 已 詳 述 於 前 。 以 下 說 明 布 施 、 忍 辱 、 精 進 。

布施分為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財施就是以自己所擁有之錢財

或物質施捨給有需要的人,如捐錢、捐血、捐器官等等。法施是以自

己的學識和經驗教導別人使其獲益,例如教人正確的學佛、修行、練

功 之 道。無 畏 施 是 對 內 心 徬 徨 無 助 的 人,給 與 指 引、給 與 愛 心 和 慰 藉 ,

使其脫離惶恐的狀態。

忍辱不光是指忍受別人的侮辱。就廣義來說也指:忍受自己所遭遇

的逆境、忍受精神上的煩惱、忍受生理上的飢寒病痛。

精 進 是 以 精 誠 之 心 鼓 勇 直 前,無 論 是 修 佛、去 惡、行 善 都 義 無 反 顧 ,

為所應為、為所當為。

學佛者修六度,經由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的步驟,進而達到禪

定,最後得到大智慧。

修菩薩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者,除了勤修六度之外,還須行

四攝法。四攝是指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針對別人的需要,布施以財、以法、以指引,最能與人建立情誼,

而有機會度化對方。

愛 語 是 指 說 話 的 內 容 有 建 設 性,且 說 話 的 態 度 誠 懇 親 切、聲 音 柔 和 ,

令人歡喜而樂於接近。

利行是所做所為有利於對方、有利於大眾,以得人心。

同事是主動加入各種團體、參與各種活動,在活動或工作中同甘共

苦一同把事情做好。這樣才有機會與各行各業的人接近,隨緣度化。

常行四攝才能夠深入群眾,獲得人心,方便攝化眾生。
八、止觀

「止」是止念,止息心中思維、分別的妄念,使心趨於寂靜。亦即

把心中紛亂的雜念收攝,止於一念,繫心一緣、制心一處。

「觀」是在腦中深入的觀想或參究。通常都是觀想一個特定的對象

( 如 太 陽 、 佛 像 、 上 師 等 等 ); 或 是 找 定 一 個 特 定 的 主 題 , 詳 細 加 以 分

析、探究,針對這個主題做徹底的了解。

西 藏 密 宗 黃 教 祖 師 宗 喀 巴 說 :「 以 分 別 慧 觀 察 而 修 觀 , 以 不 分 別 專 一

安住而修止。」

「 止 」 的 作 用 是 在 攝 心 , 使 心 不 散 亂 ;「 觀 」 的 作 用 是 在 照 心 , 使 心

不昏沉。修行者經由修止、修觀,以做

為得定的根基。

「 止 」 的 境 界 為 念 念 歸 一 , 相 當 於 道 家 的 「 守 一 」;「 觀 」 的 境 界 為

了 了 分 明 , 相 當 於 道 家 的 「 存 思 」、「 存 神 」。

修習止觀的進程,通常是先修止,再修觀。然後以修止、觀二法的

成 就 為 基 礎 , 進 而 止 和 觀 同 時 進 行 , 修 「 止 觀 雙 運 」。 即 藉 由 修 止 可

帶動修觀,修觀又能帶動修止,止、觀相互交替,自然運作。止觀雙

運才能達到禪定的境界。
九、宗喀巴大師論菩提道次第

西 藏 密 宗 黃 教( 格 魯 派 )創 始 人 宗 喀 巴 大 師,依 承 阿 底 峽 尊 者 的《 菩

提 道 炬 論 》, 並 旁 徵 博 引 佛 法 的 重 要 典 籍 , 著 作 《 菩 提 道 次 第 廣 論 》,

為世人說明成佛的修持內容、修持方法。

此書總攝佛教各宗的要義,內容博大精深,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因

此大師晚年摘錄《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基本內容和精華,另著《菩提

道 次 第 略 論 》, 方 便 世 人 容 易 瞭 解 成 佛 的 門 徑 。

宗喀巴大師在《廣論》和《略論》中,引導有心學佛者依照下士

道、中士道、上士道的次第,循序漸進的修學。

下士道修法

下 士 只 求 個 人 的 現 世 或 後 世 之 利 益 和 安 樂。所 修 的 下 士 法,要 點 如 下:

◇ 念 己 身 終 必 死 亡,應 及 早 除 惡 業、行 善 業、修 佛 法,以 免 死 後 受 苦 。

◇歸依佛、法、僧三寶而修行。

◇思惟善業、惡業與因果之理。

◇ 斷 十 惡 業( 殺 生、偷 盜 、邪 淫、 妄 語 、綺 語 、 兩 舌 、惡 口 , 貪 欲 、

嗔 恨 、 邪 見 )。

◇ 修 十 善 業( 護 生、布 施、梵 行、誠 實 語、誠 懇 語、和 合 語、柔 和 語 、

喜 捨 、 慈 悲 、 正 見 )。

中士道修法

中 士 在 了 解 苦 的 真 相 和 根 源 之 後,生 起 追 求 解 脫 自 身 病 苦 和 生 死 輪

迴 之 出 離 心,然 後 勤 修 四 聖 諦、十 二 因 緣 和 戒 定 慧,斷 我 執、煩 惱 ,

獲得寂滅之樂。
上士道修法

上 士 生 慈 悲 心、發 大 菩 提 心 , 為 利 益 眾 生 而 願 求 成 佛 。 發 大 願 後 ,

受 菩 薩 戒,精 進 持 戒, 修 菩 薩 行,以 實 踐 願 心,使 一 切 眾 生 都 能 離 苦

得樂。

上 士 主 要 修 習 六 度 ( 布 施 、 持 戒 、 忍 辱 、 精 進 、 禪 定 、 智 慧 )、 四

攝 ( 布 施 、 愛 語 、 利 行 、 同 事 )、 止 觀 , 以 及 修 密 宗 的 生 起 次 第 和 圓

滿次第。
十、禪宗的修行方法

禪是梵文「禪那」的音譯,意思是在靜中參悟,讓心念寂滅而見本

性、開智慧。

禪宗最重要的修行方法,一方面是靜坐(坐禪)習定;另一方面是

在心靈上做參悟的工夫,抱定一句話頭參究到底,以期明心見性而成

佛。

禪 宗 最 常 參 究 的 話 頭 有:
「念佛者是誰?」
;「 萬 法 歸 一,一 歸 何 處 ? 」

等等。

參這些話頭的作用,是把心念拉向心靈的深處,這樣比較有機會見

性。

在 心 性 的 修 持 上 , 禪 宗 初 祖 菩 提 達 摩 認 為 :「 心 即 是 佛 、 見 性 即 是

佛 」。 人 人 皆 具 佛 性 , 只 要 發 現 自 身 佛 性 、 證 取 自 身 佛 性 , 就 能 直 接 成

佛。

禪宗從五祖弘忍以後,分裂為南、北兩宗。北宗以神秀為首,主張

漸 修。其 修 習 重 點 在 於「 凝 心 入 定,住 心 看 淨,起 心 外 照,攝 心 內 證。」

南 宗 以 六 祖 惠 能 為 首,主 張 頓 悟 。其 修 習 以「 無 念 為 宗,無 相 為 體 ,

無住為本。」不立文字,不拘形式,但求直揭心性而頓悟。

南 宗 弟 子 將 六 祖 說 法 的 內 容 記 錄 下 來 , 編 成 《 六 祖 壇 經 》。 經 中 對 於

禪 宗 修 習 的 主 要 內 容, 如 見 性 成 佛、 無 念 無 相 無 住、 戒 定 慧、 坐 禪 等 ,

皆有極精闢的見解。茲摘錄如下:

◇見性成佛 (見取自性 ,直成佛道)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
「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

「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修行須從自性中起。於一切時,念念自淨其心,自修其行,見

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

「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之道。」

◇無念無相無住

「 我 此 法 門,從 上 以 來,先 立 無 念 為 崇,無 相 為 體,無 住 為 本。無

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

「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 於 諸 境 上,心 不 染,曰 無 念。於 自 念 上,常 離 諸 境,不 於 境 上 生

心。」

「 無 者 無 何 事 ? 念 者 念 何 物 ? 無 者 無 二 相,無 諸 麈 勞 之 心;念 者 念

真 如 本 性。真 如 即 是 念 之 體;念 即 是 真 如 之 用。真 如 自 性 起 念, 非

眼、耳、鼻、舌 能 念。真 如 有 性,所 以 起 念。… 真 如 自 性 起 念,六

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

「 外 離 一 切 相,名 為 無 相。能 離 於 相,則 法 體 清 淨。此 是 以 無 相 為

體。」

「 念 念 之 中,不 思 前 境。若 前 念、今 念、後 念,念 念 相 續 不 斷,名

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

◇戒定慧

「 我 此 法 門,以 定 慧 為 本。大 眾 勿 迷,言 定 慧 別。定 慧 一 體 不 是 二 ,

定 是 慧 體,慧 是 定 用。 即 慧 之 時 定 在 慧, 即 定 之 時 慧 在 定。 若 識 此

義,即是定慧等學。」

「諸惡莫作是戒,眾善奉行是慧,自淨其意是定。」
「妄心不起名為戒,無妄心名為定,知心無妄名為慧。」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

「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貧嗔、無劫害,名為戒。」

「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為定。」

「 自 心 無 礙,常 以 智 慧 觀 照 自 性,不 造 諸 惡;雖 修 眾 善,心 不 執 著 ;

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為慧。」

◇坐禪

「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是不動。」

「 何 名 坐 禪 ? 此 法 門 中,無 障 無 礙,外 於 一 切 善 惡 境 界,心 念 不 起 ,

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 何 名 禪 定 ? 外 離 相 為 禪,內 不 亂 為 定。 外 若 著 相,內 心 即 亂;外 若

離 相,心 即 不 亂。本 性 自 淨 自 定,只 為 見 境 思 境 即 亂。若 見 諸 境 ,

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

「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淨心體。」
十一、淨土宗的念佛法門

佛 教 淨 土 宗 的 修 行 , 最 主 要 是 經 常 口 誦 或 心 念 :「 阿 彌 陀 佛 」 或 「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 南 無 」 為 梵 文 的 頂 禮 、 皈 依 之 意 。 這 種 念 佛 法 門 最 簡

單易行,而且收效宏大。

這 種 修 行 方 法 主 要 是 根 據 淨 土 三 經:
《阿彌陀經》
、 《無量壽經》
、《觀

無 量 壽 經 》, 以 及 《 楞 嚴 經 》 上 的 經 文 。 淨 土 三 經 詳 細 描 述 淨 土 ( 即 阿

彌陀佛所建立的西方極樂世界)之美好,並明白表達:阿彌陀佛對一

心念佛的人必定接納到這個淨土。

《 阿 彌 陀 經 》有 一 段 經 文 說:
「 若 有 善 男 子、善 女 人,聞 說 阿 彌 陀 佛 ,

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

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

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 無 量 壽 經 》 中 也 有 類 似 的 話 :「 一 心 念 我 , 晝 夜 不 斷 。 臨 壽 終 時 ,

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眉,即生我剎。」

《 楞 嚴 經 》 < 大 勢 至 菩 薩 念 佛 圓 通 章 > 說 :「 十 方 如 來 , 憐 念 眾 生 ,

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

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必定見佛。……今於此界,攝念佛

人歸於淨土。」

這三段經文的意思都是說:只要經常一心虔誠而專注的念「南無阿

彌 陀 佛 」, 佛 就 會 感 應 到 , 而 在 念 佛 人 臨 終 時 , 接 引 到 佛 所 住 的 淨 土 。

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好比佛國的無線電密碼:或是電腦網路代

表佛國淨土的網址。若是不斷的呼叫,遲早會連絡上佛國,佛和菩薩

就會感應到。

平時一有空檔就老老實實的念佛,行、住、坐、臥都不離佛號,雜

念、妄念就會慢慢減少,內心越來越清淨。這樣的結果就如《維摩詰
經 》 所 言 :「 若 菩 薩 欲 得 淨 土 , 當 淨 其 心 ; 隨 其 心 靜 , 則 佛 土 淨 。 」

淨土宗的修行,在念佛之外還要配合靜坐。修行人每天幾乎都花好

幾個小時在靜坐上。而靜坐最重要的是內心清淨,達到深度入靜、入

定的境界。

靜坐時一心念佛,以一念代萬念,可幫助入靜、入定。以《楞嚴經》

的 話 來 說 , 就 是 :「 都 攝 六 根 , 淨 念 相 繼 , 得 三 摩 地 , 斯 為 第 一 。 」

念佛時要攝心專注,將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得清清楚楚,念到

一心不亂,心中只剩下佛號。

排除雜念而歸於佛號這一念,只不過是念佛的初步成就。進一步還

要 忘 掉 這 一 念 進 入 無 念 ( 入 定 )。 更 高 的 境 界 則 是 無 念 之 中 仍 有 明 覺 ,

即無念之念。

在靜坐練功有成之後,身心靈能量提高,收發外氣的能力增強,念

佛的感應效果大大提高。有些人在靜坐之時,就可看到佛的形像或是

佛國淨土的景象。

念佛要從身念(口唸)進展到心念,最後純熟到不念自念(由本靈

在念)的境界,才能真正與佛相應。
十二、密宗的修行方法

密 宗 發 源 於 印 度 , 稱 為 「 金 剛 乘 」、「 真 言 乘 」 或 「 秘 密 乘 」。 傳 到 西

藏之後大為興盛。後來再輾轉流傳到中國和日本。近幾十年來,從西

藏流亡出來的喇嘛到世界各地弘法而盛行於世。

密宗屬於佛教的一支,所以基本上採行佛教的理論和修行方法。但

密 宗 的 修 行 方 法 另 有 其 特 色,亦 即 透 過 「 身、口、意 」三 密 的 修 煉( 身

結印、口念誦、意觀想)而達到「即身成佛」的成就。

身密的修法主要是結手印及修氣、脈、明點、拙火;口密的修法主

要 是 念 誦 真 言 ( 持 咒 ); 意 密 的 修 法 主 要 是 心 意 觀 想 。

結手印有如建構特殊的天線,可收、發信息與神佛互相交通。

密宗修脈以三脈七輪為主。三脈是指中脈和左脈、右脈。七輪是指

七個脈輪:海底輪、生殖輪、臍輪、心輪、喉輪、眉間輪、頂輪。脈

輪為諸脈匯集之處,相當於道家所說的丹田。拙火可能是進入氣功態

後,頓時轉強的一股內氣。

口密(也稱聲密或語密)的修法,是口中專心念誦神秘的真言。真

言又稱咒語或特音,是自己心靈的語言,也是神佛所用的語言。密宗

認為:人可藉念誦真言與神佛互相感應和溝通,而發揮極大的作用。

意密的觀想方法五花八門。最常觀想的對象為:上師或本尊佛的形

像、月輪、蓮花、種子字等。觀想的作用有二:一方面可訓練專注的

能力,使心定於一,做為入靜、入定的基礎;另一方面可增強與上師

或神佛的相應。

密宗的修煉講究「身、口、意」三業相應,亦即身體結本尊(自己

最崇敬的佛或菩薩)的手印;口中默誦本尊的真言:意念觀想本尊的

法相在面前或頭頂上,最後本尊與自己融而為一。在生活中,自己的

行為、言語、心思也都盡量追隨本尊、模仿本尊,不斷的提升素質,
以期達到本尊佛的境界。

以氣功的觀點來看,持咒與觀想的最大作用應是幫助靜坐時入靜、

入定。修行人在入定後,本靈可與神佛互相感應、互相交通。
十三、蓮花生大士《即身成就簡要之法》

密 宗 的 各 種 修 行 方 法 之 中,以 西 藏 密 宗 祖 師 蓮 花 生 大 士 所 開 示 的《 即

身成就簡要之法》最為精要。其內容如下:

因果業報,須信非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應求解脫。

先 尋 擇 金 剛 上 師,以 為 依 止。 虔 誦 四 皈 依,誓 心 不 退。發 大 菩 提 心 ,

廣度有情。嚴持淨戒,以立根基。常觀十二支因緣,明生死本。

次習禪定,內觀自心,本來清淨。修深般若波羅密,了知諸法,猶

如夢幻。心不執著,身隨所安。妄念起時,勿隨勿制。塵境違順,塵

影好醜,不起愛憎。惟常覺照而忘覺照。佛心自心,本自如如。我見

破盡,心一境性,即是成佛。
十 四 、《 心 經 》 之 精 要

《心經》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簡稱。短短二百多字的《心經》

可說是六百多卷《大般若經》的精華之摘要。幾乎所有學佛的人都勤

唸這部佛經。

《心經》的漢譯有十幾種。其中以唐朝玄奘法師的譯文流傳最廣。

茲恭錄如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 利 子 ! 色 不 異 空,空 不 異 色;色 即 是 空,空 即 是 色。受、想、行 、

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減、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

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真、舌、身、意;無色、聲、

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

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薩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

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渺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 說 般 若 波 羅 密 多 咒 , 即 說 咒 曰 :「 羯 諦 羯 諦 , 波 羅 羯 諦 , 波 羅 僧 羯

諦,菩提薩婆訶。」

雖然《心經》只有兩百多個字,但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卻很難
理解其義。

其實我們只要領會經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心」和「般若波

羅蜜多」就夠了。

《心經》的「心」指的是真心,也就是人的本靈之核心,佛教稱之

為 本 心、自 性、佛 性。修 行 就 是 要 探 究 真 心、喚 醒 真 心,讓 真 心 起 用 。

「般若」
( 音 唸 玻 惹 )是 梵 文 的 音 譯 , 係 指 真 正 的 智 慧 、 本 靈( 真 心 )

所顯現的大智慧,而非一般世俗所說的智慧。簡單的說,就是本靈的

圓覺。

「 波 羅 」意 為「 彼 岸 」
;「 蜜 」意 為「 到 」
;「 多 」則 為 語 尾 音,如「 矣 」、

「 了 」 等 虛 字 。「 波 羅 蜜 多 」 意 即 「 到 彼 岸 了 」。

「般若波羅蜜多」合起來就是:由心識這一邊過渡到靈覺那一岸,

也就是入定!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就是指修行達到深度入定的境界。

「依般若波羅蜜多」就是時時依止(停留、保持)在定境之中,動

靜皆不離定。

在深度入定時,叫識停止作用,所以既不會感知外界的一切,內心

也 不 起 思 潮、不 做 判 斷。因 此 一 切 都 呈 現 空、無 的 狀 態,無 這、無 那 ,

一路無、無、無、無……。只有靈覺(大智慧)在起作用。所以菩薩

依此可達到圓滿自在的涅槃境界;而諸佛依此可得無上正等正覺(阿

耨 多 羅 三 渺 三 菩 提 )。

所以《心經》並不難理解,其主要內容只是描述入定時的狀態;以

及在定境中,靈覺(大智慧)起用的效果。

《 金 剛 經 》 的 要 旨 :「 應 無 所 住 而 生 其 心 。 」;「 無 我 相 、 無 人 相 、 無

眾 生 相 、 無 壽 者 相 」;「 無 法 相 , 亦 無 非 法 相 。 」;「 凡 所 有 相 , 皆 是 虛

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些同樣都是指心識不起分別、不
住 相 , 在 定 境 中 使 真 心 活 躍 起 來 ( 即 生 其 心 、 見 如 來 )。

既然在入定中,不用心識去感知和思考,一切都是空、無,那也就

不 必 去 管 文 字 的 意 義 。 經 文 之 中 的 五 蘊 ( 色 、 受 、 想 、 行 、 識 ); 六 根

( 眼 、 耳 、 鼻 、 舌 、 身 、 意 子 ; 六 塵 ( 色 , 聲 、 香 、 味 、 觸 、 法 ); 十

二 因 緣 ( 無 明 、 … … … 、 老 死 ); 四 諦 ( 苦 、 集 、 滅 、 道 ) 等 名 詞 , 都

是相,都不用去深究其意。越去思考字面上的意義,就一直停留在心

識的層次,而不能跨越到真心。

惠 能 說 :「 諸 佛 義 理 , 非 用 文 字 。 」 所 以 我 們 不 必 勉 強 用 心 識 去 理 解

《 心 經 》、《 金 剛 經 》 的 字 義 , 而 是 要 在 定 境 中 直 接 以 靈 覺 去 領 會 、 去

實現。

平常我們在練功、靜坐之時,默念《心經》有幫助入靜、入定的作

用,亦有助於修行的精進。
第八章

道教的修煉

一、道教的修煉方法

古 代 道 家 認 為:
「 我 命 在 我,不 在 天。」所 以 積 極 尋 求 養 生 延 命 之 道 ,

嘗試運用各種可能的方法促進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甚至企求長生不

死、得道成仙。

道 教 分 成 很 多 門 派,如 太 極 門、丹 鼎 門、符 籙 門、玄 真 門、上 清 道 、

靈寶道、正一道、天師道、茅山道、太平道等等。各門各派的修煉,

大 都 以「 術 」為 主 , 講 究 各 種 方 法 和 技 巧 , 例 如 : 煉 丹 、 服 餌 、 吐 納 、

引氣、服氣、胎息、存思、守一、導引、辟穀、房中等等。以下對這

些修煉方法做簡要的說明:

◇煉丹

中 國 古 代( 從 漢 朝 至 唐 朝 )盛 行 煉 丹,希 望 服 食 精 煉 的 金 丹 之 後 ,

能夠不老、不死,成仙。

古 代 有 很 多 道 士 都 是 煉 丹 專 家,嘗 試 以 金,銀、玉、石、丹 砂、鉛 、

汞、硫磺等材料煉製金丹,如金液大還丹、五石散等。

服 食 金 丹 不 僅 不 能 長 生 不 老,反 而 有 很 多 人 因 而 中 毒 死 亡。唐 朝 帝

王服丹致死者即有六人之多。

同 樣 是 中 醫 學 家 和 煉 丹 專 家,葛 洪 極 力 提 倡 金 丹,孫 思 邈 卻 反 對 金

丹 , 他 說 :「 寧 服 野 葛 , 不 服 五 石 。 」
◇服餌

服 餌 指 服 食 人 參、靈 芝、枸 杞、茯 苓 等 各 種 天 然 菜 物,以 強 身、益

氣、補血。

◇吐納

吐 納 ( 或 稱 行 氣 ) 即 莊 子 所 說 的 「 吹 呴 呼 吸 , 吐 故 納 新 」, 係 指 一

些 比 較 講 究 的 呼 吸 方 式 , 如 : 鼻 納 口 吐 ( 鼻 吸 口 呼 )、 吸 多 呼 少 、 徐

吸緩吐、咽氣、閉氣(憋氣)等。

葛 洪 在 《 抱 朴 子 》 中 說 :「 學 行 氣 , 鼻 中 引 氣 而 閉 之 。 」

《 雲 笈 七 籤 》 說 :「 凡 行 氣 以 鼻 納 氣 , 以 口 吐 氣 。 微 而 引 之 , 名 曰

長 息。納 氣 有 一,吐 氣 有 六。納 氣 一 者,謂 吸 也。吐 氣 六 者,詣 吹 、

呼、唏、呵、噓、呬,皆出氣也。」

◇引氣

引 氣 又 稱 運 氣、導 氣、以 意 領 氣,即 刻 意 運 用 意 念 導 引 內 氣 在 體 內

特 殊 路 線 運 行。例 如:引 氣 在 任,督 二 脈 循 環 運 行,稱 為 小 周 天;引

氣在全身重要經脈(十二正經、奇經八脈)運行為大周天。

◇服氣

服 氣 ( 或 稱 食 氣 ), 並 不 是 服 食 空 氣 、 吞 咽 空 氣 , 而 是 服 天 地 之 精

氣,食日月之精華,亦即氣功的採氣。

古 人 說 :「 食 氣 者 壽 。 」;《 黃 帝 內 經 》說 :「 上 古 真 人 呼 吸 精 氣 , 獨

立 守 神 , 故 壽 至 無 極 。 」;《 黃 庭 經 》 說 :「 服 食 玄 氣 可 長 生 。 」

◇胎息

葛 洪 在 《 抱 朴 子 》 中 說 :「 得 胎 息 者 , 能 不 以 鼻 口 呼 吸 , 如 在 胞 胎 之
中,則道咸矣。」

蘇 東 坡 在 《 蘇 沈 良 方 》 中 , 說 明 胎 息 為 :「 一 息 自 住 , 不 出 不 入 ;

或覺此息從八萬四千毛竅中雲蒸霧散。」

◇存思(存神)

道 教 許 多 經 典 認 為 身 體 的 重 要 部 位,如 臟 腑、丹 田、關 竅( 主 要 穴

道 ), 皆 有 真 神 ( 真 人 ) 鎮 守 , 並 錄 有 這 些 真 神 形 貌 的 圖 。

存 思( 存 神 )係 指 閉 目 凝 想 體 內 某 一 真 神 的 形 貌 服 飾。其 作 用 在 促

使心念專注,減少雜念而進入比較靜的狀態。

如 果 存 思 某 一 神 祇 ( 如 老 君 ), 則 另 有 感 應 的 作 用 , 相 當 於 佛 教 密

宗的觀想本尊。

◇守一(意守)

「 守 一 」 或 稱 「 意 守 」, 是 心 念 貫 注 在 一 點 。

道 家 各 派 所 守 的 點 各 有 不 同。有 的 守 丹 田,有 的 守 竅( 重 要 穴 道 )。

所 守 的 丹 田 有 上 丹 田、中 丹 田,下 丹 田 之 分;所 守 的 竅 也 有 百 會、玄

關、命門等等之別。

◇導引

「 導 」指 導 氣 ,「 引 」指 引 動 身 體 。 其 作 用 是 :「 導 氣 令 和 , 引 體 令

柔。」

古 代 所 說 的 導 引,相 當 於 現 代 人 所 練 的 各 種 動 功。即 身 體 做 出 各 種

招 式 動 作,並 配 合 呼 吸 吐 納。此 外 也 包 括 按 摩,所 以 也 有「 導 引 按 摩 」

之稱。

自 古 以 來 流 傳 較 廣、較 久 的 動 功,有 五 禽 戲、易 筋 經、八 段 錦、太

極拳等等。
◇辟穀

辟 穀 又 稱 斷 穀 、 卻 穀 、 休 糧 , 係 在 一 段 期 間( 幾 天 至 幾 十 天 )只 喝

水,完 全 不 吃 糧 食。或 是 只 吃 很 少 量 的 食 物,例 如 每 天 只 吃 七 粒 棗 子。

◇房中

房 中 指 房 中 術,本 來 是 道 家 節 慾、固 精 的 方 法,據 說 有「 還 精 補 腦 」

的 作 用。提 倡 此 道 者 認 為 男 女 交 合 時,若 精 不 外 泄,則 可 用 來 補 足 腦

髓。

後 來 房 中 術 卻 走 偏 了,變 成 強 調 採 陰 補 陽 和 增 強 性 能 力,以 遂 王 公

貴族的縱慾。或是以「陰陽雙修」為名,行縱慾之實。

雙 修 法 的 真 義 , 應 是 陸 西 星 所 說 的 :「 隔 體 神 交 , 凝 神 聚 氣 , 互 補

陰陽不足。」
二、煉內丹

唐宋以來,呂洞賓、鍾離權、張伯端、陳搏、王重陽等赫赫有名的

道 士 大 力 提 倡 內 丹 ( 也 稱 為 金 丹 )。 他 們 認 為 「 人 身 自 有 大 藥 」, 金 丹

可 從 自 己 身 體 內 部 精 煉 而 得,所 以 稱 之 為 內 丹。此 後 內 丹 取 代 外 丹( 金

石所煉的丹)而成為道教修煉的主流。

對 於 內 丹 , 道 教 各 派 有 著 各 種 不 同 的 說 法 。 有 的 說 :「 丹 即 本 來 先 天

真 一 之 氣。」
;有 的 說:「 元 神、元 氣 合 和 為 一,即 是 內 丹。」;有 的 說 :

「 性 命 相 合,陰 陽 混 一,是 為 金 丹。」


;有 的 說:
「 一 靈 真 性 謂 之 丹。」、

「本來真性喚金丹。」

在 煉 內 丹 的 眾 多 丹 經 之 中 , 以 漢 朝 末 年 魏 伯 陽 所 著 的《 周 易 參 同 契 》

和北宋張伯端(張紫陽)所著的《悟真篇》最具有代表性。

煉內丹係以人身為鼎爐,以「精、氣、神」三寶為原料,運用種種

方法提煉而得內丹。內丹派認為:煉內丹可以袪病健身、延年益壽,

甚至可得道成仙。

煉內丹的方法主要沿襲古代傳下來的行氣、服氣、存思、胎息等,

相當於練靜功。內丹派係借用煉金丹的專門術語來說明這些方法,並

做一些整理和修飾。

通 常 煉 內 丹 需 經 五 個 階 段:築 基、煉 精 化 氣、煉 氣 化 神、 煉 神 還 虛 、

煉 虛 合 道。道 教 各 門 派 對 這 五 個 階 段 的 說 明 頗 為 紛 歧,而 且 玄 奧 難 懂 。

道教各家修煉內丹的方法,有太多的技巧和術語(如文火、武火、

大 周 天 、 活 子 時 , 大 藥 , 黃 庭 、 黃 婆 、 玄 關 等 等 ), 且 各 門 各 派 的 說 法

不一,以致令人無法捉摸、難以適從。有些秘訣、口訣都是經由師徒

一對一親自面授。這種單靠口耳密傳的方式,很容易誤傳、失傳。
三、修命與修性

煉內丹的主要內涵,可歸納為修命和修性這兩個範疇。修命以煉氣

為核心,修性則以淨心為根本。

道 教 內 丹 派 北 宗 祖 師 王 重 陽 說 :「 性 者 神 也 , 命 者 氣 也 。 」 其 門 徒 丘

處 機 ( 長 春 道 人 ) 說 :「 金 丹 之 秘 , 在 於 一 性 一 命 而 已 。 」

以現代的話來說,命是指身體的生理系統和內氣系統;性是指心和

靈。

修命的目標是在解決身體的生理問題、改善體質和健康狀況,以提

高生命的活力。

修命的重點在於養身和調氣脈。養身是運用種種方法,包括規律的

生活、適當的飲食和睡眠等等,來改善體質。調氣脈係經由勤練導引

( 動 功 ), 或 運 用 吐 納 、 引 氣 等 方 法 , 以 增 強 氣 脈 的 素 質 和 運 作 功 能 。

修 性 之 道, 在 初 期 係 從 心 思 上 著 手,經 由 數 息、 存 思、守 一 等 方 法 ,

漸漸減少心中種種妄念。在後期則依自然、無為之道,息心凝神而入

靜、入定,藉以斷除內心的執著和煩惱、開發先天智慧。最後在清虛

靜 定 中 , 了 真 空 本 性 。 其 境 界 如 同 禪 宗 修 行 有 成 而 「 明 心 見 性 」。 丘 處

機 說 :「 吾 宗 惟 貴 見 性 。 大 要 以 息 心 凝 神 為 初 基 , 以 性 明 見 空 為 實 地 ,

以忘識化障為作用。」

內丹派分成東、西、南、北、中等五宗。王重陽所傳的北宗主張先

修命再修性。張伯端所傳的南宗則主張先修命再修性。而陸西星所傳

的東宗主張性命雙修。

佛教也同樣在修性和修命。就修行的內涵和重點而言,禪宗、淨土

宗、天台宗可說是專心在修性。而密宗除了勤修心性之外,也練氣、

修脈,屬於性命雙修。
四、道教求靜的方法

修性煉內丹,主要是以靜坐的方式,在高度入靜的狀態中行之。所

以求靜對修道者非常重要。

道教的經典流傳下來很多關於求靜的方法,茲擇要摘錄如下:

《 黃 帝 內 經 》: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 老 子 》: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 致 虛 極,守 靜 篤。萬 物 並 作,吾 以 觀 復。夫 物 芸 芸,各 復 歸 其 根 ;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 莊 子 》:

「墮肢肛,黜聰明,離形去智,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

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

也。」

「 至 道 之 精,窈 窈 冥 冥;至 道 之 極,昏 昏 默 默。無 視 無 聽,抱 神 以 靜 ,

形 將 自 正。必 靜 必 清,無 勞 汝 形,無 搖 汝 精,乃 可 以 長 生。目 無 所 見 ,

耳 無 所 聞,心 無 所 知,汝 神 將 守 形,形 乃 長 生。慎 汝 內,閉 汝 外,多

知為敗。」
《 性 命 圭 旨 》:

「心中無物為虛,念頭不起為靜。」

《 清 靜 經 》:

「 人 神 好 靜,而 心 擾 之;人 心 好 靜,而 慾 牽 之。常 能 遣 其 慾 而 心 自 靜 ,

澄其心而神自清。」

《 胎 息 經 》:

「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 侯 真 人 胎 息 訣 》:

「 如 何 清 靜 ? 當 澄 其 神、絕 其 慮、忘 其 我、減 其 境、抱 其 真,此 謂 妙

靜之道。」
第九章

修行的方便法門

──自發功──

一、自發功

任何人只要以最輕鬆、最舒服的姿勢站著,眼睛閉著,讓身心處於

鬆、靜、自然的狀態,像半睡半醒一般,就可在短短幾分鐘之內引發

氣功態。

進入氣功態以後,體內的氣立刻就大幅度增強,並帶動身體做出種

種動作。

如果在氣功態中,任由內氣帶著身體動,不用意念加以干預,完全

順其自然發展,這樣的練功方式就是自發功。

在練功初期,種種自發性的動作主要作用是通經脈和治病。在通某

一條經脈的時候,內氣匯集在這條經脈中加強運行,於是就會產生一

股內力帶動身體做出某種特定的動作,例如:身體前後搖晃、左右擺

動、扭腰轉圈、繞圈跑、快速旋轉等等。

有病的人在練功當中就會自發治病,亦即自動找出病痛的部位,並

採用扭動,按摩、拍打、點穴或種種不可思議的方式治療疾病。

在氣功態下,有病自身知,有病自身醫;身體有什麼病,就會治什

麼病;哪裡痛,就哪裡動。

等 到 練 功 稍 有 進 展 之 後,還 能 夠 在 氣 功 態 下 自 動 為 別 人 測 病、治 病 ,

升格為氣醫。

人體主要的經脈都通了以後,自發動作就演變成美妙而有規律,例
如自動使出各種動功和武術的招式,還會跳舞、做瑜伽、結手印、採

好氣、排壞氣等等。

進展到高級階段之後,會自動演變成以靜坐的方式練功。在深度入

靜、入定的狀態下,從生命的根本源頭進行心靈的改造和淨化,逐步

提升身、心、靈的素質。

自發功是由生命本能所主導的,可以說是一種完全任由生命本能自

動發揮、自然循序發展的氣功。每練一次功,內氣系統就會往上進展

一階,像爬樓梯一樣。

簡單的說,自發功是每一個人在氣功態之下,自然顧現出來的生命

本能,其作用是自強(增強氣脈、改善體質)和自救(治療疾病、紓

解 壓 力 )。

練自發功最容易,不必學、不必記任何招式或動作,只是在氣功態

下 任 其 氣 動,放 手 讓 生 命 本 身 去 做 有 益 於 身、心、靈 進 化 的 種 種 舉 動 。

基本上,自發功是每一個人的本能,跟前世無關,也不屬於特定的

宗教。
二、自發功涵蓋道教的各種修煉方法

在練自發功的長期過程中,身禮的動作、呼吸的方式、生理的反應

等等,都會自動演變、自然發展。其內容幾乎涵蓋了道教的各種修煉

方法。

練自發功的方法很簡單,只是在氣功態下隨氣而動並任其自然發

展,不用講求任何技巧,效果卻非常好。以下借用道教的主要修煉方

法,如:吐納、引氣、服氣、胎息、導引、辟穀、房中,來說明練自

發功的效應。

◇吐納

練 自 發 功 時,呼 吸 完 全 順 其 自 然,讓 其 依 照 身 體 的 需 要 而 自 動 演 變 。

最後呼吸都會變成非常勻緩,呈現鼻息微微、若有若無的狀態,甚至

不再感覺到呼吸的存在。

道教所流傳的幾種特殊呼吸方式,如逆呼吸、憋氣等,都可能在練

自發功的初級和中級階段自動做出來。這些特殊的吐納只是在進行呼

吸系統的調整或治療時才會暫時出現。自然而勻緩的呼吸才是練功時

的常態。

古代修行者刻意吸多呼少,或完全閉氣的方法,可能是誤解「食氣

者壽」之真義,不見得會有效果。

◇引氣

練自發功時,內氣的運行完全順其自然,所走的路線是由身體自動

調度的。身體會依照本身的需要和練功的進展程度,自動做最適當的

安排。

練自發功初期的重點是通經脈。內氣會集中在某一條經脈持續運行
以疏通這條經脈,並因而帶動身體重複做相同的動作,如前後搖晃、

左右擺動、扭腰轉圈等。通經脈是依照特定的次序進行的,即重要的

經脈先通,次要的經脈後通。

內氣也會集中在病變部位的經脈運行,因而帶動身體做出種種治病

的動作;或是內氣聚集攻病而產生痠痛的感覺。

古人「以意領氣」的做法,故意引氣在特殊路線運行,並非針對身

體的實際需求,可能會揠苗助長、弄巧成拙。

◇服氣(採氣)

練自發功幾次之後,幾條主要經脈通了、重要穴道開了,就會自動

運用這些穴道採氣。亦即採進太陽和樹木等所發出的外氣(光或電磁

波 ) 而 轉 化 為 內 氣 ( 體 內 的 電 能 )。 人 體 採 氣 就 像 光 電 板 吸 收 陽 光 來 發

電。

隨著練功的進展,採氣能力越來越強,最後隨時隨地都可取得宇宙

間的能量。

◇胎息

胎息並不是靠閉氣練成的,而是採氣能力高度增強的結果。

人隨時都需要呼吸,是因為身心活動所需的能量來自血液中的營養

素與氧氣作用而產生化學能。我們所吃的食物經過胃腸的消化和吸

收,最後分解成葡萄糖和脂肪酸保存在血液中,再與呼吸進來的氧氣

進行氧化作用而產生能量。

練功有成者採氣能力很強,以氣的能量來取代食物的能量。因此身

體對氧氣的需求量大幅降低,呼吸明顯減緩,甚至在靜坐中暫時停止

呼吸而呈現胎息的現象。
◇導引

在 練 自 發 功 的 初 級 階 段,身 體 會 自 動 做 出 各 種 動 作 來 通 經 脈 和 治 病。

在 中 級 階 段 則 會 自 動 使 出 種 種 美 妙 的 招 式( 有 幾 千 種 之 多 ), 類 似 各

種動功(如香功、外丹功、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等)和

武 術 ( 如 少 林 拳 、 形 意 拳 、 八 卦 掌 、 詠 春 奉 等 )。 還 會 跳 舞 、 做 瑜 伽 、

結手印。

自發功的動作和招式都是內氣在體內氣路運行時所帶動的,完全不

用學、不用記,隨著體內氣路的發展,在氣功態中就會自動做出來。

而古代的導引和各種動功,都是運用意念指揮身體做出特定的招

式。希望藉由形體的動作來導引內氣在特定經脈中運行。這種由外而

內的做法其實是本末倒置。

◇辟穀

練功到了高級階段,採氣能力變得很強。當採氣獲得的能量足以取

代食物所供應之能量時,就會自動少吃或不吃。練功有成者的辟穀是

自然發生的,而不是刻意禁食。

◇房中

練自發功可強身、治病、調節內分泌,使全身機能增強,性功能也

跟著增強。

練功後,生殖系統經過一番調整,性能力甚至比年輕時更強。而且

男性不會早洩、全洩,有固精的效果。

雖然練功有成者性能力增強,但性慾會自然減退,自動節慾。而且

夫妻同處一室練功,即可自動換氣,互補陰陽之不足,因此也會自動

減低對性愛的需求。
三、自發功與煉精煉氣煉神煉虛

道教各門各派對於煉丹的五個階段:築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

煉神還虛、煉虛合道,說法相當紛歧。而且其專門術語一般人難以理

解。

因此我們完全擺脫以往的見解,直接以長期練自發功的全部發展過

程來說明煉丹的這幾個階段:

◇築基

練 自 發 功 初 期,會 自 動 利 用 下 列 三 種 方 式 來 改 善 體 質,打 好 煉 丹 的

基 礎:一 是 以 各 種 自 發 動 作 來 通 主 要 的 經 脈、開 重 要 的 穴 道;二 是 在

氣 功 態 下 自 動 以 肢 體 扭 動 或 手 掌 按 摩、拍 打 來 治 療 疾 病;三 是 自 動 改

善飲食方式和睡眠狀態,以調理身體。

◇煉精化氣

接 下 來 除 了 繼 續 通 經 脈、開 穴 道 之 外,也 開 始 發 展 採 氣 和 排 氣 的 能

力,以增加體內的好氣、減少體內的壞氣。

在 此 一 階 段,身 體 的 內 氣 越 來 越 充 沛、經 脈 越 來 越 暢 通、氣 行 的 網

路越來越發達,內氣在全身的循環運轉非常順暢。

◇煉氣化神

當 身 體 的 經 脈 都 通 了 以 後,練 功 時 的 動 作 變 小,內 氣 大 都 集 中 在 腦

部,以 清 理 腦 部 的 心 靈 垃 圾,使 意 識 清 淨、雜 念 減 少,為 入 靜、入 定

打下基礎。

而 且 身 體 的 採 氣 能 力 增 強,氣 的 儲 存 容 量 也 增 大,內 氣 非 常 充 沛 ,

可提供大量的能量給腦部,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煉神還虛

虛是心識虛寂,即入定中的精神狀態。

在 練 自 發 功 的 高 級 階 段,身 體 幾 乎 不 太 有 動 作,變 成 靜 坐 或 站 樁 的

方 式。練 功 以 求 靜 為 主,對 外 界 的 知 覺 漸 泯、內 在 的 心 念 漸 減,而 逐

步 提 升 入 靜 的 層 次。最 後 慢 慢 從 高 度 的 入 靜,轉 變 為 心 識 虛 寂 的 入 定

狀 態 。 這 樣 的 過 程 即 為 「 煉 神 還 虛 」。

入定時,大腦的意識不再發生作用,改由本靈完全主導一切。

◇煉虛合道

「 煉 虛 合 道 」通 常 係 指:練 功 者 從 初 期 入 定 的 虛 寂 無 念,蛻 變 為 空

覺澄明的狀態,與天地、宇宙之道融合為一。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本靈(元神)出竅與天地宇宙之靈合一。
四、修命修性的先後次序

古代道教煉內丹之士,對於修命、修性的先後,有不同的主張,並

因而分成好幾個門派。

就長期練自發功的全部發展過程來說,初級階段係先修命,中級階

段屬於性命雙修,高級階段則以修性為主。

練 功 初 級 階 段 的 重 點 是 在 通 經 脈、開 穴 道、治 療 疾 病,以 調 整 身 體 、

改善體質,生理上起了種種明顯的變化,顯然屬於修命的範疇。

中級階段除了繼續通深層經脈、開次要穴道、治療舊病之外,也開

始調整腦部、紓解心理壓力、淨化心靈,對心性起作用。此一時期,

身體的調整促進心靈的調整;而心靈的調整也加速身體的調整。身與

心的進展彼此互相影響、互相牽動,明顯屬於性命雙修。

到了高級階段,身體和腦部基本上已經調整得差不多了,就慢慢轉

向心念的止息和智慧的開發,以修性為主。

上 一 節 所 說 的 「 築 基 」 和 「 煉 精 化 氣 」 都 是 在 修 命 。「 煉 氣 化 神 」 的

階 段 已 經 開 始 修 性 , 並 全 面 進 行 性 命 雙 修 。「 煉 神 還 虛 」、「 煉 虛 合 道 」

則是純屬修性的範疇。

以長期練自發功的自然發展過程來看,一般人煉內丹的正確程序應

當是:先修命,把病治好、身體養好;然後性命雙修,將身心的障礙

一一排除,靜坐時不會再受到病痛、氣動的干擾,也不會有太多的雜

念;最後再專門修性,經常在靜坐中入靜、入定,以尋求開悟,終而

明心見性。
五、自發功與戒定慧

佛 教 的 修 行 以 戒 定 慧 為 主。在 練 自 發 功 的 過 程 中,會 自 動 發 展 持 戒 、

禪定和智慧。詳細說明如下:

通 常 練 功 一 段 時 期 之 後,不 需 要 特 別 用 心 持 戒,就 會 自 然 改 變 種 種

不良習氣,自動過清淨,節制、規律的生活。

例 如 很 多 人 在 練 功 之 後,自 然 而 然 喜 吃 蔬 菜 水 果,而 不 喜 歡 吃 肉 ;

物 慾、性 慾 慢 慢 減 低;漸 漸 喜 靜 不 喜 動,重 實 質 而 不 重 外 表,名 利 心

越來越淡;心性越慈悲、越有愛心。

練 功 久 了,心 性 改 變 了,就 會 從 內 心 自 動 揚 棄 一 些 不 良 嗜 好 和 不 好

的 習 氣,如 酗 酒、暴 飲 暴 食、容 易 生 氣 等 等。有 些 人 練 功 後 就 自 動 戒

了 煙,戒 了 酒。這 都 不 必 時 時 提 醒 自 己、督 促 自 己,也 不 用 勉 強 自 己 ,

自自然然、輕輕鬆鬆就做到了!

練 功 後 自 然 從 內 心 自 動 朝 著 人 生 正 確 的 道 路 走,其 趨 勢 與 宗 教 修 行

的 方 向 幾 乎 完 全 一 致。因 此 修 佛、修 道 者 在 練 功 有 成 之 後,遵 守 戒 律

就不再是難事、苦事。

練自發功可紓解心理壓力、消除內心的積鬱,使情緒穩定下來。

練 功 一 段 時 期,腦 部 經 過 清 理 和 調 整 之 後,比 以 前 更 能 專 心,能 夠

專 注 在 眼 前 的 事 物 上,比 較 不 會 受 外 界 干 擾。而 且 心 境 越 來 越 平 靜 、

和諧,內心的雜念越來越少,很容易入靜。

修行者藉著練自發功,在短期內使經脈完全暢通,並治好種種疾

病,此 後 就 不 會 再 經 常 受 到 氣 動 及 病 痛 的 干 擾,可 以 持 久 靜 坐。所 以


古 人 說:「 氣 定 則 心 定, 氣 住 則 神 凝 」。以 此 為 基 礎,就 能 建 立 深 厚 的

禪定功夫。

有 幾 位 練 自 發 功 開 了 先 天 智 慧 以 後,直 覺 和 靈 感 變 的 很 強,例 如 :

◇ 碰 到 一 些 問 題 需 要 求 解 或 突 破 時,很 快 就 會 找 到 合 適 的 人 幫 忙 ;

或是剛好找到一本書,書上正好有所要的答案。

◇對於很多事物都有正確的見解。別人請教問題時,隨口就可作

答;或 是 隨 手 找 出 一 本 書,隨 便 一 翻 開,書 頁 中 就 有 現 成 的 答 案。

◇ 洞 察 力 很 強,有 識 人 之 明、知 事 之 能;很 會 做 事、很 能 解 決 問 題 。

做 事 隨 順 自 然 得 心 應 手。也 就 是 說,凡 事 不 太 計 較,不 汲 汲 營 營,

不 追 求 短 期 目 標,做 人、做 事 只 是 依 直 覺 而 行,效 果 卻 非 常 好 。

◇對人生的目標很清楚,知道未來應當走的路。

◇ 很 多 事 情 明 白 了;許 多 心 結 自 動 解 開 了。內 心 變 得 更 清 淨、更 開

闊。
六、練功是修心的有效方法

修心是練功時入靜、入定的基礎。而練功也有修心的作用,是修心

養性的極有效方法。

為什麼練功能夠修心養性?有下列兩個重要原因:

◇氣功態的效應

無 論 是 引 發 氣 功 態,或 是 維 持 入 靜、入 定 的 狀 態,都 需 要 腦 部 持 續

發 出 低 頻 阿 爾 發 波。這 種 腦 波 所 相 應 的 心 理 狀 態 是 輕 鬆 的、寧 靜 的 、

愉 悅 的。長 期 練 功 習 慣 於 處 在 這 種 狀 態,心 性 自 然 而 然 會 有 所 變 化 。

靜 坐 到 了 接 近 入 定 狀 態 時,會 自 然 面 露 微 笑,甚 至 打 從 心 底 湧 現 開

懷 的 笑 容。修 佛、修 道 有 成 的 高 僧 和 道 士,經 過 長 期 靜 坐 的 入 靜 修 持,

大 都 內 心 清 淨 愉 悅、面 貌 慈 祥 和 善。所 以 我 們 常 以「 慈 眉 善 目 」來 形

容高僧和老道士的面相。這就是練功可以修養心性的明顯例證。

◇腦部意識的清理

練 功 到 了 開 發 腦 部 的 階 段,就 會 從 最 根 本 的 源 頭 改 變 一 個 人 的 性 情

和人生觀。

在 這 個 階 段,常 會 自 動 清 理 大 腦 的 意 識 和 潛 意 識,消 除 心 理 上 的 緊

張 和 壓 力,滌 清 內 心 深 處 的 積 鬱 和 糾 葛。經 過 練 功 中 不 斷 的 清 理,心

中的包袱慢慢減輕,日常生活中的修心工作也就越來越容易了。

隨 著 練 功 的 進 展,心 靈 越 來 越 寧 靜、穩 定、清 明,經 常 保 持 安 然 自

在。從 內 心 深 處 自 然 湧 現 愉 悅 的 心 情,臉 上 常 有 笑 容。善 心、慈 悲 心

也日漸增長。
七、在氣功態中做修行的功課

這幾年中,有許多位長期禮佛、靜坐的人來學練自發功。他們多半

在第一次練功中就會繞圈跑和旋轉,並開始治病和採氣,練功的進展

很快。而且在練功後不久,就有一些特殊的現象,例如:練功中常看

到光、菩薩、佛國淨土等等;口中自動唸出佛號,或是唸咒、唸經。

有些感應比較強的人,在做禮佛的功課時,常會自動進入氣功態,

並以跟往日很不一樣的方式,進行頂禮跪拜和誦唸經咒,例如:

◇ 在 氣 功 態 中 禮 佛 時,無 論 是 合 掌、持 香 或 頂 禮 跪 拜,身 體 的 姿 勢 和

動 作 都 非 常 美 妙 而 自 然。旁 觀 者 一 看 就 覺 得:最 虔 誠、最 標 準 的 禮

佛動作,應該就是這樣。

◇ 有 時 在 合 掌 或 持 香 時,手 掌 自 動 拉 高 到 頭 頂 前 方,然 後 定 住 不 動 ,

進入渾然忘我的狀態。

◇自動盤坐在佛像前,結各種美妙的手印。

◇ 唸「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或「 南 無 觀 世 音 菩 薩 」時 , 越 唸 越 慢 , 每 一 個

音 之 間 有 時 中 斷,一 句 佛 號 拖 得 很 長。有 時 甚 至 完 全 忘 了 唸,身 心

停頓了、入定了。

◇ 在 唸 經、唸 咒 時,忽 然 自 動 改 變 成 自 己 沒 學 過 的 語 言 在 唸,而 且 越

唸 越 快,聲 調 很 美。雖 然 聽 不 懂 在 唸 什 麼,心 中 卻 知 道 正 在 唸 哪 一

句經文。

◇唸經時,以手掌在經文上掃瞄,代替口唸。

◇在唸經當中,對於佛經的文義頓然心領神會。

◇在氣功態下禮佛時感應特別強,容易接到佛的信息。
八、練自發功是修行的方便法門

很多人在發心開始修行之後,因身心障礙大,進展緩慢、效應不彰

而鬆懈下來,甚至完全放棄。即使繼續修行,內心也會有所懷疑。

而練自發功者在開始練功之後,馬上就會自動做出各式各樣的自發

動作來通經脈、開穴道,還會自動找出身上的新、舊疾病,並以種種

動作來加以治療,效果相當明顯。

練功一段時期,解決身體的問題之後,接著就自動開始解決心靈方

面的問題,以紓解壓力、消除積鬱,內心越來越平靜和諧,越能專注

在眼前的事物上。而且有些人對神佛的感應能力明顯增強。

就因為練自發功的效應很強,身、心,靈都會產生顯著的變化,也

獲得很多的好處與樂趣,因而增強練功的信心和興趣。到後來,練功

和靜坐變成每天生活的一部份,就像吃飯、睡覺一樣。

本來就有宗教信仰的人在練功之後,對宗教的本質和經典的內涵會

有更深刻的領悟。在修行的路上也走得更輕鬆、進步更快。

而本來對宗教沒有多少接觸的人,在練功之後直覺與感應能力明顯

增強,慢慢就能夠親自體會一些宗教的道理,願意進一步了解宗教、

接近宗教。

而且有些人為了提升練功的境界而開始看佛教、道教的經典。很多

人 因 而 對 修 行 產 生 了 興 趣,開 始 在 生 活 中 做 修 行 的 功 夫、走 修 行 的 路 。

我本身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以前我對宗教向來都是敬而遠之,

無論聖經或佛經都看不下去。直到練功之後,一方面生理和心理上起

了明顯的變化;一方面為了進一步暸解練功和修行的根本道理,而開

始翻閱佛教和道教的經典。有了練功的實際體驗,比較能夠了解這些

經典的內涵,也因而慢慢在內心之中接納宗教,並且實質上已開始做

修行的功夫。
有許多位練自發功的學生也都有同樣的體驗。所以練自發功可說是

開始修行的一種方便法門。
章十第

氣功與宗教

一、練功與宗教修行相輔相成

自古以來,氣功和宗教常緊密結合在一起。在中國,佛教與道教是

最大的氣功流派,各自建立了一套體系龐大的氣功理論和練功方法。

例如:佛教少林寺的武術,自古以來即名震全國;而太極拳相傳是道

教大宗師張三丰所創編的。

氣功與宗教可說是相輔相成。氣功藉著宗教的組織力量,而得以代

代相傳延續下去,並隨著僧侶、道士四方弘法而推廣到各地。

佛教的寺廟、道教的道觀大都建在山明水秀的地方(如五台山、峨

嵋 山 、 泰 山 等 等 ), 最 適 合 練 功 。

教徒平日生活中持守戒律、修養道德、改變習氣、淨化心靈,靜坐

之時比較能夠入定而達到高層的境界。教徒經常念佛、念經、念咒,

也有助於入靜、入定。

另一方面,宗教的修行者相當倚重氣功的三種主要功能:強身、治

病 ( 醫 己 與 醫 人 )、 修 養 心 性 。

僧侶、道士多半居住在荒僻的山野或是雲遊四方。他們處在險惡的

生活環境中,為了保命只有靠練氣功來強身、防敵、治病。

他們也常教民眾練氣功,或運用氣功為民眾治病。以這兩種方式來

吸引民眾,藉機宣揚教義。

至於練功對修養心性的作用,已在前章說明過了。
二、練功與修行殊途同歸

佛教的修佛、修禪,或是道教的修道、修真,基本上跟練高級氣功

一樣,都是以心靈的修行為主,都偏重在靈與氣這兩個層面。

佛經和道教典籍所記載的修行方法,都與氣功密切相關,幾乎可以

說是修煉高級氣功的最好方法。

修佛、修道有成者在修行過程中,一定經常靜坐。他們都達到練功

的極高境界。

無論是哪一門派的氣功,到了高級階段也都以靜坐為主,講求在深

度的靜定之中淨化心靈、探索生命的奧秘、暸解人生的真相,以解脫

煩 惱 的 束 縛、 了 脫 生 死 的 困 擾, 而 獲 得 心 靈 上 的 歡 喜、自 在。這 跟 佛 、

道兩教的修行,無論在目的或方法上幾乎都完全一致。

練功到了高級境界的人,不必勉強自己遵守戒律,自然而然就自動

做到素食、清心、寡慾了。這跟佛教、道教的修行人,或是天主教修

道院的修士,在修行的本質上並沒有差別。

所以練功者到了高層次階段,自然而然就會自動走向修行的路,與

修佛、修道者同向而行。

高功者和高僧、老道一樣,在外貌和行為舉止上大都表露出內在的

清淨、慈悲、自在、智慧。他們也同樣都具有某些神通,但不輕易顯

露。
三、宗教信仰有助於練功精進

有好幾位練自發功者(女性居多)在半年之內,就已經進展到高級

階段。她們自己都不敢相信:居然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輕輕鬆鬆就

獲得這麼大的成就!

她 們 練 自 發 功 沒 多 久,動 作 就 變 小 了,乃 改 採 自 然 靜 坐 的 方 式 練 功 。

每天清晨、中午、晚上,都以輕鬆、愉快的心情靜坐,享受入靜、入

定的舒暢。有時連上班時間到了,都還捨不得下座。

分析這些人進步神速的原因,除了年紀輕、心性好(單純、誠摯、

熱 心 、 放 得 開 )、 心 念 專 注 、 勤 於 練 功 之 外 , 宗 教 信 仰 可 能 也 有 很 大 的

幫助。

最明顯的是南投的劉小姐,她只練了兩個多月,就已經達到了高級

氣功的境界,開始出現種種特異功能。她在每一次練功之前,都會誠

心 默 唸 :「 感 謝 諸 佛 菩 薩 的 加 持 , 感 謝 護 法 諸 神 的 護 持 ; 度 一 切 眾 生 離

苦得樂,為眾生拔除痛苦。」在練功中,也常默念阿彌陀佛,或默念

心經、大悲咒。可能是因為這樣做,所以她在練功時常會入定,而且

經常能夠感應到佛、菩薩的形像,並自動唸出經、咒。

有了強大的感應能力之後,她開始找更多的佛經來看。不久又有一

些令人驚奇的發現,例如:

◇竟然會自動以從未學過、聽過的語音快速的唸經。

◇有時不用眼睛看,而是以手掌或額頭掃瞄經書。

◇每當看經或唸經時,手掌和身體會發熱。

◇有時在看經時,就自動進入氣功態而入定。

此外,經由練功的體驗,她終於領悟到:原來佛經上所講的話,很
多都跟練功有關,都在描述入靜、入定的方法和境界,以及如何面對

入靜時所見的種種幻景。因此,有了練功的實際經驗之後,就容易看

得懂佛經在講什麼了,也更有興趣讀經。

在 不 到 半 年 之 內,她 已 經 發 展 出 透 視、 內 視、自 發 唸 咒、 隔 空 治 病 ,

以及透過長途電話診病、治病等等的特異功能。

中壢的蔡小姐也是另一個明顯的例子。她練功不到三個月就能入

定,而且出現很多特異功能。我本來以為她練功精進純粹是心性很好

的關係。後來才聽她說:小時侯鄰居老婆婆和附近寺廟的尼師都對她

很 好 , 她 們 一 天 到 晚 唸 「 阿 彌 陀 佛 」, 她 就 跟 著 唸 。 以 後 成 了 習 慣 , 心

中 一 有 空 檔 就 自 動 唸 佛 號。所 以 練 功 之 後 進 展 極 快,很 容 易 就 能 入 靜 、

入定。

她們兩位是我教過的學功者當中,最勤於練功、進展最快速的奇女

子。她們的經驗對我有很大的啟發,對高層次的氣功研究很有幫助。
四、練功者念佛容易有感應的原因

有 些 練 功 者 根 據 自 身 的 體 驗,在 氣 功 態 下 念 佛( 阿 彌 陀 佛、觀 世 音 菩 薩 、

地 藏 菩 薩 、 藥 師 琉 璃 光 如 來 、 … ) 時, 可 感 應 到 佛、菩 薩 而 得 到 加 持,氣 源

源從頭上湧入。

有 些 練 功 者 以 念 佛 經 ( 如 《 心 經 》、《 金 剛 經 》、《 無 量 壽 經 》) 或 念 咒 ( 如 大

悲咒、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來代替念佛,也一樣會有感應。

練功者在念佛或念經、念咒時,會有強烈感應的可能原因如下:

◇ 佛 教 修 行 有 成 者( 佛 、 菩 薩 、 高 僧 )都 是 氣 功 造 詣 極 高 的 大 師。所 著

的 經 文 中,有 些 是 對 於 入 靜 方 法 和 入 定 境 界 的 心 得。這 些 大 師 也 可

能 在 無 意 中 將 某 些 信 息 載 入 經 文。因 此 練 功 者 在 念 經 時 就 會 受 到 影

響。

◇ 靜 靜 的、專 心 的 念 佛、念 咒 或 念 經 時,很 容 易 進 入 氣 功 態,而 使 外

氣大量湧入。

◇練功者在深度入靜時,具有強大的發射及接收外氣的能力(好像超

,而 且 意 識 的 干 擾 減 少,因 而 比 一 般 人 更 容 易 接 收 信 息、解
級天線)

讀信息。

至於信息的來源,有可能是這樣的:修行極有成就者在圓寂之後,

本 靈 脫 離 形 體 而 以 某 種 形 態 ( 如 道 教 的 神 仙 、 佛 教 的 佛 或 菩 薩 ), 在 宇 宙 的

某個地方(如佛教所說的西方淨土)長久存在,並且像一座電台時時發出

含 有 信 息 的 電 磁 波 ( 光 )。 因 此 只 要 練 功 者 一 方 面 以 念 佛 、 念 經 或 念 咒

的方式表達強烈的接收意願:一方面調整內氣系統的運作頻率處於氣

功態,而大幅提升收發外氣的能力,就有可能接收到菩薩所發出的光

波和信息。
五、合掌祈禱的功能

練自發功的過程中,有時會自動出現合掌祈禱、跪拜叩首、伏地膜

拜之類的動作。可見各種宗教的祈禱和禮拜儀式,很可能都與氣功有

關。

如果仔細觀察和思考就會發覺:有些宗教儀式容易引發氣功態;有

些儀式的動作根本就是氣功招式,對身體健康很有助益。

以禱告來說,大都是置身於莊嚴、肅穆、安靜的環境中,身體靜定

下來,眼睛閉著,內心非常虔誠、專注的祈禱。此時腦部所發出來的

腦波是阿爾發波,最接近人體電磁系統的共振頻率。禱告時內氣系統

的運作很接近氣功態,所以確實可以治病。

專心祈禱、念佛、念咒、念經、數念珠,純就氣功的角度來看,其

作用都是以一念代萬念,達到心境專一的靜、定效果,使得內氣系統

的運作接近氣功狀態,於是生理活性就增強了。

而且禱告時通常兩手合掌,手掌左、右對稱的穴道可互相接觸。透

過這些穴道進行內氣與外氣的轉化,身體兩邊的經脈就可間接連結成

環路,因而促進左右兩邊脈氣的交流。

合掌祈禱時,手掌放在頭部之前,內氣往手掌和頭部集結,並從手

指端及額頭印堂穴、頭頂百會穴發出外氣,因此可將心念帶出去。在

合掌祈禱時,外氣也可從手指端和頭部的重要穴道進入,因而帶進信

息。

純粹就精神層面來看,人在合掌禱告的時候,心中認為有至高無上

的神靈力量可以依恃,因而心靈有著堅實的安全感和無窮的希望。而

且這個動作也表達出虛心領受的誠意,較能有所感應。
六、頂禮跪拜也是一種治病的功法

在宗教上,向神、佛、上師頂禮(磕頭)跪拜的動作,是一種很隆重

的大禮,用來表達心中最誠摯的敬仰與感謝。

練自發功到了某一個階段,常會自動出現頂禮跪拜的動作,甚至出

現 五 體 投 地 的 姿 勢 ( 全 身 趴 在 地 上 , 兩 手 前 伸 , 掌 心 著 地 )。 可 見 頂 禮 跪 拜

也是一種特殊的功法。

很多老年人每天清早或晚上,都會在佛堂做功課-一念佛、念經、

合掌禱告、頂禮跪拜。念佛、念經、合掌禱告的效果已如前述。我們

再來看頂禮跪拜有什麼功用?

年紀大了以後,腳部的經脈最早發生衰退的現象,妨礙氣與血的運

行。所以老年人大都兩腳冰冷,一到冬天常因腳太冷而睡不著、睡不

好。 經 脈 嚴 重 阻 塞 時, 兩 腳 乏 力, 連 走 路 都 有 困 難。 腳 的 經 絡 不 暢 通 ,

使得頭部累積的壞氣,難以下到腳掌而排掉。因此老年人也經常會感

覺頭部暈眩、脹痛。

純就生理層面來看,老年人長時間做頂禮跪拜的動作,身體各部位

都得以重複伸展,可收到舒活手、腳、臀、腰、頭、頸以及縮小腹部

的效果。

若從內氣系統的層面來看,頂禮跪拜時,前額或頭頂著地,印堂穴

或百會穴接觸到地面,累積在頭部的壤氣就可直接洩掉,因而解除頭

部的昏沉、滯重感。而且跪拜時,兩手的手掌緊壓著地面,也可從手

心的勞宮穴大量排出壞氣。所以頂禮跪拜是一種能夠排氣治病的氣功

招式。

在心靈的層面上,頂禮跪拜除了表達心中誠摯的敬仰與感謝之外,

也是處於一種虛懷若谷、全心接納神佛的狀態。因此虔誠跪拜者比較

能感應到神佛的信息並與其溝通。
第三篇
開發心靈潛能
■心識與靈覺
■氣感
■特異功能
■心與靈的記憶
■心靈感應與互動
■天眼
■咒語和靈語
■自動畫符寫字
◇ 人 除 了 心 識 之 外,還 有 靈 覺。開 發 心 靈 潛 能,就 是 經

由練功或修行,使得心靜、氣強,而讓靈覺顯用。

◇ 人 體 是 極 精 密 的 生 物 雷 達,可 藉 著 收、發 外 氣 而 感 知

外界的動態。這種能力稱為氣感。

◇ 練 功 後 氣 感 增 強,與 別 人 及 自 然 界 之 間 的 感 應 和 互 動

大增。

◇ 如 果 一 個 人 的 氣 強、氣 感 強、靈 覺 顯 用,就 會 表 現 各

種 特 異 功 能 ( 神 通 )。

◇ 有 些 人 在 氣 功 態 中,會 自 動 唸 咒、說 靈 語、畫 符。這

些 其 實 是 每 一 個 人 的 潛 能,只 是 一 般 人 沒 有 加 以 開 發

而已。
第十一章

心識與靈覺

一、每一個人都有心識和靈覺

每一個人都有心識,即腦部的意識的作用。心識包括思考、記憶、

情 緒 , 以 及 能 夠 感 知 外 界 狀 況 的 各 種 感 覺( 視 覺 、 聽 覺 、 嗅 覺 、 味 覺 、

觸 覺 等 )。 人 有 心 識 才 能 適 應 環 境 、 應 付 現 實 生 活 。

每 一 個 人 也 都 有 自 己 的 本 靈 。 而 本 靈 具 有 靈 覺 ( 或 稱 靈 識 )。 人 有 靈

覺才能觀照大局、指揮身心進行生命活動,讓身心順利運作。

雖然自己的本靈和靈覺對身心的作用很大,但是一般人都只曉得自

己有心識,卻不知道有本靈和靈覺。

人的心識不能感知靈,就像身體不能感知心。所以除了極少數很特

殊的人之外,絕大多數的人幾乎都不曾感覺到有本靈的存在。

一般人的心識不能感知本靈的存在,也沒有感受到靈覺的作用,其

原因可能是:

◇ 心 在 作 用 的 時 候,靈 就 隱 伏。心 在 運 作 時,會 遮 蔽 或 干 擾 靈 的 活 動 。

◇ 靈 隱 藏 在 心 的 裡 層,所 以 心 不 能 感 知 靈。就 像 人 的 眼 睛 只 能 看 外 界 ,

而不能看到自己的身體內部。

◇靈居於指揮系統的最上層,心在中層,身在最底層。心只能單向接

收靈的指揮,而無法直接影響靈。心所能做到的,只是安靜下來,

自動退到幕後,讓靈出來活動。

◇我們很難直接用心識去感知靈覺的作為。
二、一般人偶爾可感受到本靈的作用

平常本靈隱藏在身心的最裡層,我們幾乎完全不感覺到它的存在,

也沒有感受到靈覺的明顯作用。只有偶爾在夢中或某些特殊情況下,

才可能瞥見本靈隱隱約約的影子。例如:

每一個人可能都有「夢中知夢」的經驗。睡夢之中仍然知道自己是

在做夢。有時還會像一個旁觀者,對這個正在上演的夢境生出意見。

例如取笑自己怎麼會做這麼可笑的夢?或是在做噩夢時安慰自己:這

只不過是一場夢而已,醒了就沒事了。這個「夢中知夢」的旁觀者,

可能就是我們本靈的靈覺。

有時候我們做了很清楚的夢,醒來之後仍然記得夢中種種,而且事

後證明夢境居然成真。這種夢可能是本靈具有預感能力,並且主動將

重要訊息傳達給大腦的結果。

有些人在某一瞬間好沒來由的心驚肉跳,或是心裡頭忽然莫名其妙

的起了一陣煩躁。結果事後發覺:當時正是親人死亡或發生重大事故

的時刻。這可能是本靈的靈覺感應到了這個不尋常的訊息,而以這種

方式來提醒注意。

有時我們睡了一覺之後,在似醒非醒的狀態中,忽然靈機一動、靈

感湧現,好久以來擱在心裡頭的問題,一下子就有了絕佳的解答!這

也很可能是本靈的傑作。

空 難 發 生 之 後 , 新 聞 常 會 有 這 樣 的 報 導 :「 某 某 人 本 來 是 預 定 要 搭 這

班飛機的。卻因某一件小事耽擱,延誤登機,而避開了這場災禍。」

這件小事很可能也是本靈在暗中所動的手腳。所以有時侯不妨順著強

烈的直覺來行事。
三、在氣功態中靈覺容易表現出來

一個人若是心靜、氣強,本靈就會起作用,靈覺就容易顯現出來。

心靜之時,心識隱退,對本靈的干擾減小,可讓本靈自由自在的發

揮作用。

體內氣強,匯集充沛的能量供應腦部,本靈的運作能力就可增強。

此 即 古 人 所 說 的 :「 真 氣 足 而 神 自 靈 。 」

氣功態正好滿足心靜、氣強的條件。所以在氣功態中,靈覺比較容

易表現出來。

當身心處於放鬆、安靜的氣功態時,大腦意識的干擾減低,本靈就

開 始 發 揮 作 用 。 所 以 道 家 才 有 這 樣 的 說 法 :「 人 機 不 動 , 天 機 自 動 。 」

人機是指大腦的心識作用;而天機就是本靈的靈覺。

在氣功態下自動做出來的各種自發動作,就是本靈(生命中樞)的

傑作!它依照身心的真正需要,直接指使身體做動作。以下的例子可

用來說明:種種自發動作並非大腦意識的作用。

◇ 在 通 螺 旋 脈 而 大 動( 繞 圈 跑 或 旋 轉 )時,即 使 心 裡 很 想 停 下 來 卻 停

止不了。

◇ 在 剛 會 採 氣 的 階 段,即 使 練 功 中 完 全 閉 著 眼 睛,也 會 自 動 跑 到 樹 下

抱 著( 或 背 靠 著 )樹 幹;或 是 在 幾 棵 樹 之 間 繞 來 繞 去,卻 不 會 撞 到

樹幹。

◇ 練 功 中 有 時 會 自 動 找 出 自 己 身 上 的 疾 病,並 以 扭 動,拍 打、按 摩 等

動 作 來 治 療。有 些 自 發 治 病 的 動 作,簡 直 出 乎 想 像 之 外,不 可 能 是

平常所會做的。

◇ 在 完 全 閉 著 眼 睛 的 氣 功 態 中,會 跟 其 他 人 互 相 感 應,呈 現 明 額 的 互

動。
四、如何讓靈覺間接表現?

除了在氣功態下練自發功之外,我們有沒有辦法主動請自己的本靈

展現靈覺的作用?

有幾種方法可讓靈覺的作用表現出來,以證明本靈的存在。下面介

紹其中兩種方法:

最簡單的方法,是在身心保持鬆、靜的狀態之下,針對某一個特定

的問題請教自己的本靈,並請其以連點三個頭表示對或同意;連搖三

個頭表示不對或不同意。根據很多人的實驗結果,本靈確實會對大部

份的問題做出反應,亦即指揮身體緩緩點頭或連連搖頭。有幾次頭完

全不動,可能表示本靈不明自問題、不知道答案或不想回答。

另 一 種 方 法 是 借 助 一 種 簡 單 的 工 具 一 擺 錘( 或 稱 靈 擺 )。 簡 單 的 擺 錘

是用一條長約二、三十公分的軟線,綁著一個有點重又不太重的小物

體,例如指環、鑰匙等。比較講究的,可買現成的水晶擺。

使用擺錘時,身體輕鬆的坐著或站著,右手掌很自然的伸到胸部前

方,大 姆 指 和 食 指 輕 輕 的 夾 著 線 頭,讓 擺 錘 自 然 下 垂。然 後 閉 著 眼 睛 ,

讓身心進入鬆、靜的狀態。此時依照你心中最直接的感覺或喜好,設

定給答案的方式。例如:擺錘前後擺動(好像在連連點頭)代表對或

同意;左右擺動(好像連連搖頭)代表不對或不同意。或是擺錘以順

時針方向晃圓圈轉動(正轉)時表示對或同意;反時針方向晃圈(反

轉)表示不對或不同意。完全不動,則代表不知道或不想回答。

設定好了之後,身心一直保持鬆、靜的狀態,等待自己的本靈發揮

作用。過了一會兒,擺錘就會慢慢開始擺動或晃圓圈。等到擺錘的運

動呈現穩定的狀態時,就可睜開眼睛看結果。

以上所介紹的兩種方法,只能得知自己的本靈以間接的方式顯示它

對是非題或簡單選擇題(二選一)的解答。
如果問題比較複雜,就必須先將問題一步一步的分解,變成幾個簡

單而明確的題目,然後一個一個按步就班的求解。

無論如何放鬆、安靜,心識的作用仍然還在,多多少少會影響到本

靈的運作。所以運用點頭、搖頭或擺錘晃動的方法,所得到的答案不

可能完全正確,大約只有七、八成的準確率。如果意識更淡化,準確

率還可再提高一些。

練功越久,大腦意識的干擾越小,準確率就越來越高了。

不過,最好還是不要太迷信靈覺,不管大大小小的事都用這種方法

來找答案。也不能完全相信所得到的答案,只當做參考就好。或是把

答案拿來當做繼續探索這個問題的可能方向。
五、心識與靈覺之間的互動

每一個人天生都具有心識和靈覺。不過一般人從小到老的過程中,

知識和技能慢慢累積,心識逐漸成長,而靈覺則一直在衰退。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心識越強,靈覺就越弱。所以小孩子因靈覺強

而比較容易出現特異功能。相反的,非常理智、學識豐富的壯年男士

則很難發展特異功能。

想要增強靈覺,最好的方法是練功和修行。在氣功態中練功,讓心

識鬆、靜下來;或是在靜坐修禪定時,刻意讓心識減弱,就可使本靈

活躍,靈覺越來越強。

本篇所說的開發心靈潛能,其實際內涵就是增強靈覺。練功或修行

者,靈覺漸強而能顯用,就可開發氣感、特異功能、心靈感應、自發

念咒、說靈語等等。

練功或修行有成者,在靜坐時能夠經常入定。久而久之,即使下了

坐,心靈仍然暫時保持靜、定的狀態。在這段時期,平常生活中係由

心識與靈覺共同運作。

如 果 修 行 更 精 勤,每 天 花 八 小 時 以 上 的 時 間 靜 坐 入 定,有 極 少 數 人( 十

萬 人 當 中 不 到 一 個 ) 可 能 會 進 展 到 「 失 心 」 的 階 段 ( 道 家 稱 為 「 瘋 關 」)。

在這個「失心」的階段,整個人好像完全走樣了。變得不用腦筋、

記憶力很差,腦中經常一片空白,很像傻子或白痴。幾乎跟現實世界

完全脫節,對生活沒有感覺、沒有目的、沒有企圖心,對人事和世事

都不在乎,造成現實生活上的失序和困擾,甚至被誤認為精神方面出

了問題。

這種現象是因為高功者在久定之後,隨時隨地都可能處在很深沉的

靜、定狀態中,心識幾乎完全隱退了,轉而由靈覺主導。

這樣的修行者如果能得到家人或修行團體的支持,在完全不受干擾
的環境中專心閉關靜坐。大約一個月之內就會有重大的突破。不但心

識回來了,能夠與現實生活相應,而且靈覺也能隨時額用。此後心識

不礙靈覺,兩者可互相協調、同時並用。而且記憶力、創造力、學習

能力都大幅增強,天生的大智慧也慢慢顯現出來。
第十二章

氣 感

一、人體的氣感

人體除了具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之外,另外還潛藏著

一 種 特 殊 的 感 覺 能 力 一 氣 感 ( 或 稱 氣 覺 )。

氣感是指人體對外氣所帶的信息之感知能力,而不是對於內氣在自

己體內運行之感覺。

雖然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有氣感,但人體的確可以靠氣感從外

氣得到種種有用的信息,並做出適當的反應。這就像飛機和船艦靠雷

達或無線通訊機從電波中得到外界的訊息。

氣感強的人能夠感知各種物體所發的外氣,甚至還能分辨其好壞。

具有敏銳氣感的人,等於在視覺、聽覺、嗅覺之外,又多了一項對外

界的感覺能力。

氣感並不屬於心識的感覺能力之一,而是靈覺的作用。

除了少數比較特殊的人之外,一般人並沒有明額的氣感。因為氣感

與內氣系統及靈覺有關,而絕大多數的人在出生之後,內氣系統和靈

覺就開始慢慢衰退,氣感也跟著減退。

不過氣感畢竟屬於人禮的潛能之一,就像游泳、溜冰和騎腳踏車一

樣,只要經過短時間的開發,就能夠重新顯現出來並發揮其作用。
二、人體氣感的開發

有些人的直覺或靈感很強,很可能是由於她們的氣感比一般人敏

銳。這一類的人之中,有些是因體質比較特殊,長大之後氣感並沒有

衰退,一直維持在比較強的狀態;有些則是經由練功或修行而重新開

發出敏銳的氣感。

如 果 知 道 方 法,氣 感 的 開 發 比 學 游 泳、溜 冰 或 騎 腳 踏 車 要 容 易 多 了 。

一般人只要根據我在《自發功》書中所介紹的方法:

閉著眼睛,很輕鬆,很自然的站著,身心放鬆下來、安靜下來,就好

像要睡覺一樣。幾分鐘之內就會進入半睡半醒的氣功態。此時體內的

氣變得很強,並帶動身體做出各種動作來進行通經脈和治病。在氣功

態下練幾個小時的自發功,就會發展出採氣能力和明顯的氣感。

我每天清晨在中央大學大草坪教自發功,己經教過幾千人。根據我

的觀察,大約有半數的人,在第一次練功的一、兩個小時之內,通了

幾條主要的經脈之後,就能夠感應到大樹的氣和高功者的氣。

他們在閉著眼睛的氣功態中,會自動走到場地邊緣的松樹林中繞來

繞去,卻不會撞到樹幹;或是向後倒退跑到某一棵松樹旁,然後一直

繞著樹幹轉圈;或是頭部和背部靠著樹幹;或是兩手抱著樹幹。有些

人還會跑到高功者身旁,一直繞著他轉圈;有些人則會跑去繞著自己

的家人轉圈。

即使進展比較慢的人,在練了幾次自發功之後,也都會出現這樣的

動作。

每一個人練自發功一段時期(短則幾天,多則幾十天)之後,就有

為 別 人 隔 空( 幾 公 分 至 幾 十 公 分 )測 病 的 能 力;並 自 動 以 按 摩、拍 打 、

點穴等等的自發動作為其治病。

會自動找樹採氣、會繞著大樹或親人轉圈、會替人測病和治病,就
是氣感已經開發,能夠感應樹氣和人氣的明顯證據。

三、各種層次的氣感

由於各人的體質及心性不同,以及練功程度有高有低,氣感的靈敏

度差異相當大。

雖然每一位練自發功的人都會自動找樹採氣,也都能夠替人測病、

治病。但大多數人對外氣的感覺並不是很直接而明顯,頂多只覺得手

心或指尖有氣在出入的異樣感覺,有點熱熱的、麻麻的、刺刺的。在

練 功 有 成 之 後,手 掌、額 頭 和 頭 頂 常 會 有 外 氣 一 波 一 波 湧 入 的 湧 動 感 。

有時感覺手掌裹著一層氣團,好像戴著無形的電磁手套。當身體靠近

一個人或一棵樹之時,有時可以隱隱約約的覺察出似乎有人氣和樹氣

的存在。

對氣比較敏感一點的人,可明顯的感應出這個人或這棵樹的氣是

強?是弱?是好?是壞?對於無生命的水晶、玉飾、念珠等等的氣,

也能夠加以感應並分辨。

氣感更敏銳的人,還能夠運用自己的身體去感應病人的症狀。只要

病 人 站 在 附 近( 甚 至 遠 在 幾 十 公 尺 之 外 ), 自 己 身 體 的 相 應 部 位 就 會 引

發明顯的疼痛。病人有偏頭痛,自己頭部的一邊就會覺得痛;病人腰

痠,自己的腰就跟著痠痛。有些人還能測出病人身上的氣,有著溫、

涼、寒、麻、痠、刺的感覺。

氣感最敏銳的人一接聽電話,或者只是在心中想到這個人,就可以

感應到對方的病痛和心情。甚至只要告訴她某一個人的名字,她就能

感應出這個人的狀況。非常神奇、非常不可思議。這樣的人只佔極少

數,一萬人當中可能只有一、兩個。
四、氣感運作的原理

氣感的運作與人體的內氣系統以及心和靈都有密切的關係。尤其本

靈居於關鍵地位。氣感其實就是靈感-靈的感應。

人的本靈可看成是:一部安裝在人體最安全、最隱密之處(腦部核

心)的超級光學電腦。它具有從外氣提取信息、解讀信息、運用信息

之功能。而且它的記憶體非常龐大,儲存了跟生命運作有關的種種資

訊。

依照我的推想,人體對外氣產生感應的運作原理:是將載有各種信息

的外氣,經由穴道轉換成電流,進入人體的腦部,最後傳到腦核心的

本靈。

如果身體的內氣系統很發達,既能夠提供大量的內氣做為能量,也

能夠採進大量的外氣獲得較強的訊號,而且大腦意識的干擾大幅減

低,本靈就比較容易做好解讀外氣信息的工作,然後指使身心做出適

當的反應或處理。

本靈對外氣信息進行解讀之後的反應和處理,可透過兩種方式來實

現 :一 種 是 與 大 腦 連 線 , 在 腦 中 出 現 意 念 , 或 呈 現 影 像 、 聲 音 ; 一 種 是

直接以氣操控身體做出動作或發出聲音。

未曾練功的平常人,其內氣系統大都已經衰退,既無法提供大量的

能量給腦部,也無法從穴道採氣,而且大腦意識的干擾很大,因此本

靈難以發揮作用,氣感當然就不明顯。
五、人體是極精密的生物雷達

練功者在為病人測病之時,手掌或頭部的動作很像雷達的活動天線

在搜尋目標。例如:手掌張開,在病人身體前後左右隔空掃瞄;然後

手掌心對準病人的某一部位微微晃動,好像碟型天線已經鎖定了目

標,正 在 做 進 一 步 的 探 測;或 是 頭 部 從 上 而 下,由 左 而 右 緩 緩 的 晃 動 ,

此 時 額 頭 的 印 堂 穴 就 像 軍 艦 上 的 活 動 天 線 一 樣,對 著 目 標 區 進 行 掃 瞄。

事實上,人體的確是一套極為精密、功能非常強大的生物雷達。人

體氣感的運作原理,跟雷達的原理幾乎完全相同。

人身的任何穴道都是這套雷達的天線,能夠收集和發放外氣(電磁

波 )。 其 中 以 手 心 的 勞 宮 穴 、 眉 間 的 印 堂 穴 、 頭 頂 的 百 會 穴 接 收 及 發 放

外氣的能力最強、最常用。而且這些穴道所在的部位(手心、眉間、

額頭)對氣的感覺最為敏銳。

人的腦部能夠解讀外氣所載的信息,就像超級電腦能夠解析雷達天

線所收集到的氣象資料。

雷達從天線發射電磁波,並收集由目標反射回來的電磁波,轉變成

電流,沿著電線傳到雷達的精密主機,經過放大訊號、過濾雜訊,然

後再由電腦進行解讀、判斷。

人體這套精密生物雷達,是從穴道收集外氣並轉變成內氣,沿著經

脈傳到腦核心的本靈。於是本靈就可對外氣所帶進來信息進行解讀、

判斷,並做適當的反應及運用。

人體生物雷達的機能隨著年齡增長而衰退。人出生之後沒幾年,這

套雷達就已經很不靈光了。因此一般人大都不知道:自己的身體竟然

有一套這麼奧妙、這麼精密的生物雷達,也一直沒有讓它發揮應有的

功能。

如果經過長期的練功,身體的內氣系統(電磁系統)會自動將這套
生 物 雷 達 重 新 整 修 好,而 且 功 能 還 可 不 斷 的 提 升,也 經 常 有 機 會 運 用 。

因此練功者就能夠親自體驗到:人體確實具有雷達的探測作用。

六、練功可增強氣感

了解氣感的運作原理、了解人體像一套生物雷達之後,我們馬上就

曉得:如果想要大幅增強氣感,就必須經由長期的練功。因為練功有

成之後,可滿足下列幾個條件:

◇經脈非常暢通、採氣能力強,可匯聚大量的內氣和外氣到腦核心,

增強其操作能量。

◇能夠從穴道大量採進外氣,增加信息的訊號強度。練功越久,穴道

收 發 外 氣 的 能 力 就 越 強。高 功 者 還 能 自 動 將 好 幾 個 穴 道 聯 結,使

其互相配合、同步運作,組合成一套功能極強的天線陣列。

◇腦部經過一段時期的清理之後,可深化入靜程度,大幅減低大腦意

識和腦部種種雜訊的干擾。

◇ 心 靈 經 過 一 番 淨 化,提 升 本 靈 對 外 氣 訊 息 的 解 讀、判 斷 和 處 理 能 力 。

練功時的入靜,以及平常生活中的修心養性,都是在強化上述的條

件,以期達到氣強、心靜、靈明的境界,使本靈更容易發揮作用。因

此勤於練功的人,就可開發氣感、增強氣感。

簡單的說,一個人在練功一段時期之後,無論是穴道對外氣的收

發,或是腦部對外氣信息的提取、解讀、顯示等功能都大幅提升,因

此氣感也就大大增強。
七、隱性氣感與顯性氣感

有些人練功很多年,功力已經很高了,為人治病的能力也很強,卻

無法直接說出病人的症狀。他只會做,不會說。

有些人則正好相反,練功一、兩個月之內,氣感就己經非常強。不

但能夠直接感知別人身體病痛之處,並且還能很明白的說出來。然而

幫人治病的能力可能還不夠強。

這兩種不同類型的人,最大的差別是在本靈解讀信息之後,有沒有

辦法藉由身體或心識表達出來。

只能在氣功態下感應外氣,並以身體的自發動作做出反應者,稱為

隱性氣感。

無論在氣功態或平時都能夠感應外氣,並經由身、心將其信息表達

出來者,稱為顯性氣感。

顯性氣感比較強的人,其本靈在解讀外氣的信息之後,可藉由大腦

主掌視覺,聽覺、嗅覺及意識的相關部位,將信息以種種方式在腦中

顯示出來,例如:

◇額頭部位出現影像。

◇腦中忽然跳出幾個字或數目

◇腦中出現聲音。

◇腦中忽然自動浮現意念出來。

有時候本靈係直接指揮身體,將信息用種種方式表達出來,例如:

◇點頭或搖頭。

◇手自動比劃,或做出特殊動作,以肢體語言來表達。

◇嘴巴自動講話,把信息說出來。

◇手自動畫圖畫,或書寫文字、文章。
八、為什麼有些人的顯性氣感比較強?

人的心與靈之間,本來有一條管道可以讓本靈直接利用心識來傳達

信息。

然而大部份人的這條心靈管道,在生下來以後就慢慢退化了。

只有少數人的心靈管道,在兒童時期還保持暢通的狀態。所以有些

兒童的直覺和靈感特別強。

有些人經由練功或靜坐,可將已經衰退的心靈管道重新修復。

一般來說,身體虛弱、多愁善感、醉心藝術、天真而沒有心機的婦

女或孩童,心靈管道比較容易修復,本靈容易藉由心識來表達信息。

所以她們的顯性氣感最容易開發,靈敏度較強,發展特異功能的機會

也高。

相反的,身強體健、意志力堅強、非常理智的壯年男性,通常在練

功後只能開發隱性氣感。他們比較難以開發出顯性氣感和特異功能。

理智型的壯年男士平日運用大腦的機會頻繁,大腦比較發達,不容

易抑制其活動。因此在練功時比較難以入靜,大腦電波的干擾較大,

妨礙了本靈對外氣信息的判讀。而且其心靈管道不暢通,本靈無法直

接利用心識來傳達信息、顯示信息。
九、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神農氏

每一個人天生都具有對外氣的感知能力,只要稍微經過訓練,就能

夠測定及鑑別各種物體所發的外氣之好壞。

初學者可利用對外氣最敏感的手心,或是鼻子到腹丹田這一段氣

路,來做為測氣的工具。根據手心或鼻子對氣的自動吸收或排斥,就

可區分出氣的好壞。

善用身體的氣感就能夠辨別可食的蘑菇與有毒的蘑菇;也能辨別醫

生所開的藥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狗和猴子生病時,會自動跑到草地找草藥吃。其他動物也具有這種

原始的本能,並不是教出來的。越是野生的動物,氣覺能力越強。

如果平時練習加強這種對外氣的感覺能力,萬一需要在野外求生的

時候,就能採到可食的蘑菇、野菜和草藥,說不定就這樣救了一命。

要增強氣感,除了多加練習以外,直接練氣功更有效。練功者在氣

功態之下,氣感更敏銳,功能更強。

有些人對草藥的氣感特別強。我所知道的有兩個例子,其中一例就

是家母。她在清晨練功時,會自動走到郊外尋找某些樹或藥草,用手

將枝葉拉過來,再將頭埋在枝葉中採氣;或是用兩手從枝葉上往臉部

搧氣。

另外一個例子是住台北內湖的李小姐。她在野外練功時,竟然會自

動去採集幾十種草藥。帶回家之後,卻不知道要怎麼處理。去請教中

藥 專 家,也 只 能 辨 識 其 中 一 部 份。最 後 她 只 好 把 這 些 草 藥 攤 在 地 板 上 ,

開始坐著練功。果然手就自動去抓這些草藥,把它們分成幾堆。

然後先指一堆,再指著腳;指第二堆,再指著頭,等等。但她只敢把

治腳的那堆草藥熬了之後用來浸腳。

後來她的前額竟然出現光亮的屏幕,顯示一些草和樹的枝、葉、花
之影像。那些很可能就是她身體迫切需要的草藥。

她是因為患了癌症而辭職在家養病,久治不癒才開始練功醫病。她

對草藥強大的感應能力,可能跟長期生病,對某些草藥的需求特別強

烈有關。

從 這 兩 個 例 子 ( 很 可 能 還 有 更 多 的 例 子 ), 我 相 信 : 神 農 氏 嚐 百 草 的

傳說是真實的。他很可能善於利用他的氣感來測試藥氣的好壞,並不

一定要直接吃下去。更大的可能性是他跟歷史上許多位名醫(例如扁

鵲、華佗、葛洪、陶弘景、孫思邈、李時珍…)一樣,也是一位氣功

大師,具有像李小姐對藥草特別敏感的特異功能。

每一個人都能夠經由練功而強化氣感,因此有些人可能有機會成為

現代的神農氏。有心研究草藥的人不妨試一試!
第十三章

特異功能

一、何謂特異功能?

這幾年來經常在電視或書報雜誌中,看到一些人所表現的種種特異

功能,因此大家對此早已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

在 古 書 和 宗 教 經 典 中 ( 例 如 《 問 微 草 堂 筆 記 》、《 高 僧 傳 》 等 等 ), 記

載神通異能之士的神奇事跡更是多得不得了。

所謂特異功能是指一般常人做不到,只有極少數人才做得到的特殊

能 力 。 例 如 各 種 超 感 覺 能 力 ( 又 稱 特 異 感 知 ), 包 括 非 眼 視 覺 、 內 視 、

透視、遙視、遙感、感知命運、通靈等等。說明如下:

◇非眼視覺

不 用 眼 睛,而 是 用 身 體 其 他 的 部 位,例 如 手 指 或 耳 朵,就 可 辨 識 圖

形和文字。所以又稱皮膚視覺或指尖閱讀。

◇內視

能 夠 感 知 自 己 身 體 內 部 的 骨 骼 、臟 腑 、 丹 田 、經 脈 之 形 態 和 狀 況 。

◇透視

能 夠 穿 透 屏 障( 如 牆 壁 、 鐵 盒 )的 遮 蔽 , 感 知 其 內 部 的 東 西 , 就 像

X 光機一樣。
◇遙視(千里眼)

能夠即時接收到遠地的信息,並清晰成像。

◇遙感(心靈感應或心電感應)

能 夠 立 即 感 知 別 人( 通 常 是 最 親 近 的 家 人 )在 遠 地( 可 達 幾 千 公 里

外)所發生的突發事件。

◇感知命運

看 到 一 個 人 , 或 間 接 從 他 用 過 、 接 觸 過 的 東 西 ( 如 衣 服 、 飾 物 ),

就 能 感 知 他 現 在 的 狀 況,甚 至 溯 知 過 去 的 狀 況 或 預 知 未 來 的 發 展 。

◇通靈

能夠感應到鬼神的存在,並與其溝通信息。

除了以上所列舉出來的超感覺能力之外,另外還有隔空移物、穿壁

取 物、身 體 吸 附 物 品、 遠 距 離 測 病 治 病、 電 話 測 病 治 病、自 動 找 草 藥 、

自發唸咒、長期斷食(辟穀)等等,也都屬於特異功能之列。

特異功能者在運用之時,通常需要先讓身心放鬆、安靜下來,進入

心 神 恍 惚 的 狀 態 ( 很 類 似 氣 功 態 ), 然 後 才 能 發 揮 其 特 殊 能 力 。
二、神通

佛 經 所 說 的 六 種 神 通:天 眼 通、天 耳 通、神 足 通、他 心 通、宿 命 通 、

漏盡通,也是屬於少數人所具有的特異功能。

「 天 眼 通 」是 能 夠 看 到 常 人 所 看 不 到 的, 相 當 於 前 述 的 內 視、 透 視 、

遙視。或是指直覺(第六感)很強,例如:客人還沒走到門口,就知

道 是 誰 來 了;電 話 鈴 聲 一 響,就 知 道 是 誰 打 來 的,要 找 哪 一 個 人 講 話 。

「 天 耳 通 」是 能 聽 得 到 常 人 所 聽 不 到 的 聲 音,就 像 戴 著 耳 機 聽 電 話 ,

只有自己聽得到;或是能聽得懂鳥獸的語言。

「神足通」的意義不太明確。有人從字面解釋為身輕體健,走路敏

捷 快 速,好 像 練 過 輕 功 一 樣。也 有 人 認 為 是 陽 神 出 竅,可 以 自 由 自 在 、

無遠弗屆的隨意到各處遨遊,所以也有「神境通」之稱。

「 他 心 通 」 是 能 夠 「 讀 心 」, 亦 即 感 知 別 人 此 刻 的 心 情 和 念 頭 。

「 宿 命 通 」 是 能 夠 感 知 自 己 或 別 人 的 三 世 ( 前 世 、 今 世 、 來 世 ), 以

及因果業報。

「 漏 盡 通 」 是 能 夠 斷 盡 一 切 煩 惱 。「 漏 」 指 的 是 心 中 的 種 種 煩 惱 。 因

為煩惱時相當消耗精神和體力,使精力漏失。

「六神通」之說是佛經提出來的,而《高僧傳》也記載歷史上多位

高 僧 神 通 廣 大 的 事 蹟。 但 是 佛 教 還 是 強 調:「 不 借 他 力、不 求 神 通。 」;

「佛不以神通度人。」

就佛教各宗派來看,密宗常講神通,而禪宗則很少講神通。
三、特異功能的四種來源

古今中外具有特異功能的人士,歸納起來大約可分成四類:天生特

異功能者、瀕死而回生者、外靈附身者、練功有成者。

有些人的特異功能是天生就有的,與遺傳有關。通常其父母、祖父

母或血親之中,很可能有人具有特異功能。

有些人的特異功能,是在經歷一場重病或事故(如雷殛、車禍、墜

樓 、 頭 部 受 到 猛 烈 的 撞 擊 ), 瀕 死 而 回 生 之 後 , 突 然 顯 現 出 來 的 。

通常年紀輕的人比較可能在瀕死而回生之後具有特異功能。

瀕死而回生者的特異功能比較不穩定,也難以長久保持。

有一些被外靈附身的人也可能會顯現出特異功能。一旦附身的外靈

離開之後,特異功能也隨之消失。

佛教的高僧,道教的道士、天主教的聖者,或是氣功、瑜伽的修行

者,經由長期的靜坐,很多都能夠表現種種不可思議的特異功能。

天生特異功能者和瀕死回生者,大都只專精一,兩項特異功能。

練功或修行有成者通常都會很多項特異功能,甚至全部都能開發出

來,達到「神通俱足」的境界。
四、特異功能是心靈潛能的發揮

內 視 、 透 視 、 遙 視 、 遙 感 等 種 種 超 感 覺 能 力 ( 特 異 感 知 ), 並 不 是 人

類原有感覺功能(如視覺、聽覺、嗅覺)的超強化,而是另有一條重

要的感知管道。這條管道與人體的內氣系統及本靈有關。

特異功能並不是少數人的專利。平常人經過幾個月至幾年的練功,

大部份也都能夠發展出某些特異功能。尤其是心靈比較單純、比較專

注的人,特別容易開發出來。

具有特異功能的兒童,瀕死而復生者、被外靈附身者,如果持續練

功或靜坐,其功能不但不會退化消失,還會日益增強。

由此可見:特異功能是每一個人原有的潛能。這些潛能的開發,與

心靈及氣脈有密切的關聯,尤其靈居於關鍵地位。

我們只要設法讓心靈更純淨、更清靜,排除雜念的干擾,並經由強

化氣脈而提供腦部更多的能量,就有機會把種種心靈潛能開發出來。

大部份的特異功能者,都是源於開發心靈的特殊潛能,使氣感和靈

覺大幅增強,而突破了時間和空間(距離)的限制。
五、為什麼練功可開發特異功能?

練功或修行是淨化心靈、清靜心靈、提高心靈能量的最好方法。因

此也是開發各種心靈潛能(包括種種特異功能)的最有效方法。

練 功 到 了 高 級 階 段,能 夠 經 常 入 定 時,就 可 能 自 動 發 展 出 特 異 功 能 。

最主要是因為高功者在入定時,呈現下列特殊的狀態:

◇ 氣 可 從 頭 頂 的 百 會 穴 或 眉 間 的 印 堂 穴 大 量 出 入,傳 送 訊 號 很 強 的 信

息。

◇ 大 腦 暫 時 休 息,對 腦 核 心 的 干 擾 幾 乎 完 全 消 除。不 會 產 生 雜 訊 而 影

響本靈對信息的解析。

◇ 採 氣 能 力 很 強,身 體 的 內 氣 很 充 沛,並 且 集 中 到 腦 核 心,將 全 身 大

部份的能量提供本靈使用。

◇本靈所儲存的龐大記憶,可被提取出來並加以運用。

◇ 具 有 顯 性 氣 感 的 人,在 本 靈 解 讀 信 息 之 後,可 藉 由 身 體 或 心 識 直 接

表達出來。

佛教、道教的修行者具有神通的人數特別多,主要的原因有三:

一 是 天 天 密 集 的 靜 坐 ( 每 天 至 少 兩 、 三 次 , 每 次 持 續 幾 個 鐘 頭 ), 長

期不間斷;

二 是 平 時 遵 守 戒 律,生 活 簡 樸、 心 思 單 純,靜 坐 時 比 較 容 易 入 靜、 入

定;

三是勤於念佛、念經、念咒,容易接通神,佛或上師的信息頻道。
六、為什麼有些人天生具有特異功能?

有些天生具有特異功能的人,由於得自父、祖輩的遺傳因素,生下

來就跟別人不太一樣,例如:

◇心性比較單純、安靜、專注,腦部雜訊少,所造成的干擾很小。

◇內氣系統比較發達,身體的內氣很強。

◇心與靈之間的聯繫管道比較暢通。

此外,若父母或祖父母練功有成,家裡的小孩子長期在其強大氣場

的影響之下,內氣系統會被調整到比較好的狀態。

具有自發性特異功能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在兒童時期就顯現出來。

因 為 在 兒 童 時 期,內 氣 系 統 還 很 健 全,而 且 腦 波 以 阿 爾 發 波 最 佔 優 勢 。

因此很容易在無意之中進入了氣功態。有了一次進入氣功態的經驗之

後 , 每 當 身 心 放 鬆 、 安 靜 之 時 ( 如 臨 睡 前 、 初 醒 後 ), 就 會 自 動 進 入 氣

功態。在氣功態中,一方面大量的外氣可從頭部的穴道進來,而且大

腦的干擾減小,傳到腦核心的訊號比較強;一方面體內能量集中到腦

核 心,增 強 運 作 功 能。因 此 天 生 異 稟 的 兒 童,就 有 可 能 跟 高 功 者 一 樣 ,

表現出特異功能。

天生特異功能者在安靜的環境下,身體放鬆、精神集中就能發揮功

能。如 果 不 能 集 中 精 神,或 是 生 病、疲 累、情 緒 不 好,就 發 揮 不 出 來 。

而且往往長大之後,特異功能就自然消失。
七、為什麼瀕死而回生者會有特異功能?

因重病或事故導致瀕死而回生者,有些可能會出現特異功能。其原

因如下:

瀕臨死亡的人,身體的能量先衰竭,腦部最後。腦部能量之衰退亦

有先後順序:先從比較不重要的大腦撤離,然後再將全身僅存的能量

匯集到最重要的據點一腦部核心。最後靈魂利用這些能量,從頭部的

百會穴或印堂穴衝出去。

回生之前則依循相反的程序:靈魂進入頭部的腦核心,然後大腦慢

慢恢復功能,最後才輪到身體。

瀕死與回生的過程,跟高功者的入定、出定非常類似。

瀕 死 之 際,腦 部 活 動 處 於 近 乎 休 止 的 狀 態,不 會 有 雜 念 而 產 生 干 擾 ,

滿足「心靜」的條件;另一方面能量全部匯集到腦核心,則滿足「氣

強」的條件。因此有些瀕死者實際上係處於類似高功者的入定狀態。

這條「心死靈活」的路徑一旦走過一次,已經打通了層層關卡,此

後再走就比較容易。換句話說:有過一次調整到這種特殊狀態,以後

就比較容易再度重現。就像練功者有過一次入定的經驗之後,就很容

易繼續發生入定的現象。

因此有些人在瀕死而回生之後,大腦雜念的干擾比較小、全身能量

容易集中到腦核心、氣比較容易從頭部出入。於是就有機會出現特異

功能,氣感也比較強。
八、如何看待特異功能?

一 般 人 大 都 認 為 具 有 特 異 功 能( 神 通 )是 很 稀 奇、很 了 不 起 的 成 就 。

其實對有經驗、有知識的練功者來說,他很清楚:特異功能並不是

練功的最終目標,而是整個練功過程當中的一個中途小站,距離真正

的目標還很遠。因此不能停在這裡流連忘返,沉溺於這個境界,否則

難以再繼續精進。

神 通 對 於 開 悟 並 無 幫 助,反 而 成 為 執 迷 者 的 障 礙。所 以 佛 教 勸 人「 不

可追求神通,不可炫耀神通。」

而且特異功能在現實社會中並沒有太大的用處。因為科學進步,有

內視鏡可做內視;有超音波和 X 光機可做透視;有手機可遙聽;有視

訊電話可同時做到遙視和遙聽,相隔萬里卻如同面對面一樣。

練功後有了特異功能,只不過表示:練功的方向大致上沒有錯,而

且已經開始進入高級階段。其正面作用只是增強練功者的信心。

但是具有特異功能並不算很高的成就,只是登堂而未入室。好比大

學 都 還 沒 畢 業,前 面 還 有 碩 士、博 士 要 修 呢。如 果 這 時 候 就 沾 沾 自 喜 ,

甚至到處炫耀、隨便賣弄,會被識者所笑。有時也會被人所忌。

對於自身的特異功能,應以平常心看待。最好是會而不用、備而不

用。而且絕對不能以特異功能做為獲取名利的手段。有時在某種機緣

下,必須應用特異功能幫助別人時,最好不動聲色、不著形跡,暗中

幫忙解決就好,以免招惹麻煩。

通常練功者開始顯現特異功能時,最初的心情大都是惶恐和好奇,

甚至相當排斥。後來慢慢就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

練功者當中,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特異功能。但這並

不妨礙練功的進展和心靈的進化。

沒有特異功能反而是好事,內心才不會惶恐、執著或沉迷;也才不
會因隨便運用特異功能而損耗自身的能量,耽誤練功精進。

練功除了治病和改善體質之外,最重要的作用是:心靈的淨化、智

慧的開發。所以衡量練功是否有成就,應以心靈是否越來越自在、越

喜樂、越慈悲、越無煩惱來做標竿,而不是特異功能(神通)的有無

和高低。
第十四章

心與靈的記憶

一、心的記憶

人的腦部有感知、思考、語言和記憶的功能。我們所說的心,就是

指這些功能。

感 覺、思 考、語 言 都 跟 記 憶 有 關。如 果 一 個 人 喪 失 了 大 部 份 的 記 憶 ,

就像患了老年癡呆症一樣,在感知、思考和說話方面,都會產生大問

題。

人的腦部之中有一套非常精密的記憶系統,比超級電腦的記憶體更

先進。腦部的記憶系統容量極為龐大,可儲存非常多的資訊。

腦部所儲存的資訊,有些是遺傳下來的;有些則是經由感知或學習

而獲得,再以某些形式(如形態、聲音、意義)分門另類的登錄,然

後 儲 存 在 腦 部 的 記 憶 系 統。需 要 用 到 時,再 將 所 儲 存 的 資 訊 提 取 出 來 。

也就是說,記憶包括四個重要的程序:獲得,登錄、儲存、提取。這

好 比 我 們 到 百 貨 公 司 買 回 各 種 日 用 品 ( 獲 得 ), 先 按 照 食 品 、 衣 物 、 文

具 來 分 類 ( 登 錄 ), 然 後 分 別 收 藏 在 冰 箱 、 衣 櫥 、 書 桌 抽 屜 ( 儲 存 ),

有 需 要 時 再 拿 出 來 用 ( 提 取 )。

腦部的記憶分成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兩種。短期記憶的容量有限,

而長期記憶的容量則非常龐大。短期記憶很容易消褪或被取代。大部

份的長期記憶則可保留幾十年,甚至終身。
二、靈的記憶

每一個人的本靈,其能力比心更強,所儲存的資訊也更多。

儲存在本靈的資訊,我們可稱之為靈的記憶,或簡稱靈憶。

本靈所儲存的資訊很可能包括:今生重要事件的記錄;累世的重要

記 錄; 與 生 命 運 作 有 關 的 重 要 資 訊; 與 生 存 環 境( 宇 宙 )有 關 的 資 訊 。

根據一些瀕死而回生者的經驗,在臨死之前,一生中的重大經歷,

會在腦海中一幕幕重新呈現,種種情節一一飛逝而過,好像錄影帶在

快 轉 。 正 如 《 楞 嚴 經 》 所 說 :「 臨 命 終 時 , 一 生 善 惡 , 俱 時 頓 現 。 」 這

種現象可能是正在將腦部的重要記憶轉錄到本靈的記憶體,準備在人

死後由靈魂帶走,成為下一世的靈憶。

一般正常人都能夠提取自己內心的長期記憶,但無法提取本靈的記

憶。

如果能夠提取自己或別人的靈憶,那就會有「宿命通」的超能力。

佛 經 所 說 的「 宿 命 通 」
,是 指 能 夠 感 知 自 己 或 別 人 的 前 世( 甚 至 後 世 )

之特殊能力。具有這種能力的極少教人,有些是天生的;有些則是經

由長期修行、練功而得來的。

有些通靈人透過外靈(鬼神)的幫助,也能獲知別人的前世,以及

前世與今生的因果關係。

有些人在被催眠的狀態中,能夠接通前世的記憶,引發前世回想。
三、天生的宿命通

有極少數的人在很小的時候,能記得自己前世的種種種情景。這種

自 知 前 世 的 現 象 , 古 人 稱 之 為 「 不 昧 宿 因 」。 在 中 國 正 史 中 就 有 這 一 類

的記載,如《晉書》羊祜傳云:

羊 祜 五 歲 時 , 令 乳 母 取 所 弄 金 環 。 乳 母 曰 :「 汝 先 無 此 物 。 」 祜 即 詣

鄰 人 李 氏 東 垣 桑 樹 中 探 得 之 。 主 人 驚 曰 :「 此 吾 亡 兒 所 失 物 也 , 云 何 持

去!」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時人異之。

這 一 類 的 事 蹟 , 在 野 史 、 筆 記 ( 如 蘇 東 坡 的 《 東 坡 志 林 》、 紀 曉 嵐 的

《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 都 記 載 了 非 常 多 的 事 例 。

世界各地也都流傳自知前世的事蹟。例如西藏活佛(達賴喇嘛、班

禪喇嘛、大寶法王)的傳承方式,是在活佛圓寂之後,尋找活佛轉世

的靈童。真正的靈童還保有前世的記憶,能夠認得前世活佛所認識的

人、所用的物品。

像轉世靈童這種天生就能自知前世的能力,可能與前世的修行有

關。而且也與他們正值兒童時期,生命力最盛、氣最強、心最純淨有

關。
四、修行者的宿命通

經由靜坐入定,也可發展出宿命通,能夠記起前一世,甚至前幾世

的情形。

很多練功或修行有成者都有宿命通,能感知自己或別人的前世。釋

迦牟尼佛的弟子中,有一千多人修到阿羅漢的境界,能發宿命通。

每一個人的本靈像一部超級電腦,儲存累世以來的重要記錄。如果

我們的心能夠讀取這些記錄,就能回溯前世某一重要事件,以及當時

的身、心感受。

發展感知前世的能力,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能夠讀取靈的記億

體,接通儲存前世資料的記憶庫;二是所讀取的資料能夠被心識感知

或顯示出來。

練功或修行有成者在高度入靜時,達到氣強、心靜、靈明的境界,

有能力去讀取自己的靈憶,並傳達給自己的心,再以影像、文字或聲

音顯示在腦中。於是心中就能夠知道自己前世的一些片段。

有能力知道自己的前世之後,進一步就有能力知道別人的前世。這

是因為他能透過本靈讀取別人的靈憶,並讓心識感知得到,所以就能

夠了解別人的前世。

功力更高者,除了能感知前世之外,也能得知今生與前世之間的因

果關係。

雖 然 具 有「 宿 命 通 」者 能 夠 得 知 別 人 的 今 生 與 前 世 之 間 的 因 果 關 係 ,

但並不宜隨便說出來。除非確定當事人能夠以正面而客觀的態度來面

對 這 種 關 係,否 則 知 道 之 後 反 而 可 能 會 產 生 不 良 的 影 響。所 以 古 人 說 :

「天機不可洩漏。」
五、命運與靈的記錄有關?

很多人都認為:命運是天註定的,一生下來就設定好了。這並不是

沒有道理的,我們分兩方面來說:

一方面個人遺傳了父母的的基因,生下來就有先天的體質和性格。

而一個人的體質和性格會大大影響其命運。

在另一方面,個人本靈的累世記憶也會影響身心的運作。所以俗語

說 :「 種 瓜 得 瓜 , 種 豆 得 豆 。 」;「 善 有 善 報 , 惡 有 惡 報 ; 不 是 不 報 , 時

候 未 到 。 」 佛 家 也 說 :「 欲 知 前 世 因 , 今 生 受 者 是 ; 欲 知 後 世 果 , 今 生

作者是。」種了什麼因,就會得什麼果。今天所受的苦和樂,是過去

(往日或前世)作惡或行善的結果。

佛教講因果業報,勸人要廣種善因、廣結善緣、消弭惡業。

佛教所說的惡業,即是心或靈所儲存的往昔不良記錄。一個人做了

不該做的壞事,會在內心深處留下難以磨滅的不良記錄。這些記錄在

死亡之際,又轉錄到靈的記憶體,然後帶到下一世,因而影響下一世

的命運。

也 有 很 多 人 不 同 意 「 命 運 天 定 」 的 說 法 。 他 們 認 為 :「 人 定 勝 天 , 一

個人的命運要靠自己努力。」

大多數的人則持折衷的看法,即「七分靠打拚,三分天註定。」

雖然一個人遺傳了父母的的基因,而擁有先天的體質和性格,不過

後天的生活習慣也會改變體質;而經由學習和歷練,也能改變性格。

此外,經由深切懺悔、改過、行善就可消業,亦即消弭儲存在內心

深處的種種不良(罪惡的、扭曲的、病態的)記憶;或重整本靈內部

所儲存的前世不良記錄。
六、天生的大智慧

人的本靈是一具超級電腦,裡面的記憶體儲存了很多資訊。通常這

些資訊只供內部操作,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除了本身儲存的資訊之外,本靈還可利用外氣跟外界連線,以取得

更多的資訊。就像我們利用電腦或手機上網取得極多的資訊。

練功或修行有成者,在入定之時匯聚自身的能量,再加上取自宇宙

的能量,全集中至腦核心,就能夠把本靈所儲存的相關資訊提取出來

使用;或是利用本靈上網跟宇宙連線,因而展現不平凡的智慧。也就

是說,人在入定之中可開啟生命原有的大智慧,或是連通宇宙的大智

慧。

這種包羅萬象的大智慧,是人類天生就有的,在修行入定中自然就

會開發出來的,不需要學習,也學習不來。所以佛經稱之為根本智、

無師智、一切智。

古代有些高僧沒有機會讀書,不識一個字。然而當他禪定功深,一

旦豁然開悟之後,不但講經說法頭頭是道,甚至連詩詞書畫也能無師

自通,卓然自成一家。

禪宗六祖惠能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他不識字,卻說出了一部震

古 爍 今 的 《 壇 經 》 ! 他 說 :「 諸 佛 義 理 , 非 關 文 字 。 」 意 思 是 指 智 慧 開

了之後,能夠直接了解佛心、佛性,開佛知見、示佛知見。
七、今生記憶的重整

如 果 心 性 好、資 質 佳,又 能 夠 每 天 花 兩、三 小 時 以 上 專 心 練 自 發 功 ,

幾個月之內就會開始開發腦部。在此階段,每次一進入氣功態就會自

動進行心靈垃圾的清理和心靈記憶的重整。於是就有可能回溯年輕時

(甚至嬰兒時)的心境。

有一位年近六十的太太,練功一個多月之後,在氣功態中心境回到

二十幾歲,再度體驗當年撫育兩、三個小孩的辛苦情形,一時悲從中

來,不由自主的就哭了出來。隔了十幾天,心靈狀態回溯到高中時代

的 少 女 情 懷 , 不 自 覺 的 就 唱 起 學 生 時 代 的 老 歌 ( 如 杜 鵑 花 、 菩 提 樹 )。

再過幾天,竟然唱起兒歌了。

有一位四十幾歲的婦女練功幾個月後,在氣功態中心靈回到兩、三

歲的狀態。高興時就拍手大笑、手舞足蹈,甚至笑得在草地上打滾。

不高興的時候,馬上就掉眼淚哭出來,一副非常委屈、非常傷心的模

樣。表情、動作完全就像兩、三歲小孩一樣的天真率直。

這種心境回溯的現象,大都在短期內就會結束。通常短則幾天,長

則兩、三個月。

心 境 回 溯 的 現 象 有 什 麼 作 用 呢 ? 是 在 消 除 不 愉 快 的 記 憶 嗎 ?還 是 另

有作用?

心靈的記憶除了記錄事件本身之外,也同時記錄當時自己內心對這

一件事的感受。

雖然我們無法將已經發生過的事件一筆勾銷,但是卻能夠修正我們

內心的感受。

在氣功態中讀取舊時記憶,可趁機修正自己當年對某一刻骨銘心的

事件之感受,以更開闊、寬容的心態重新看待,該懺悔就懺悔、能原

諒就原諒,使自己的心靈趨於安和。經過這番記憶重整和清理之後,
心靈的負擔才真正放下了,變得比較輕鬆、自在。

八、前世記憶的重整

生命之流的回溯並不限於此生。有極少數人在入靜很深之時,還可

進一步回溯到前一世,甚至前幾世。

在回溯某一世時,並不是像自傳電影一樣,從小到老一幕一幕的在

腦中連續呈現。而只是重新浮現某一關鍵時刻,或是某個刻骨銘心的

事件。對同一世的體驗,可能會在短期之內連續發生好幾次。

在回溯前世的事件之時,自己就會完全回到當時的心境,重新體會

當時的身、心感受。那時侯的心情和生理狀態,又會在自己身上重新

浮現。例如回溯到前世與親人生離或死別之時,就會不由自主的痛哭

流 涕;回 到 前 世 從 馬 上 摔 下 來 的 那 一 刻,身 體 上 立 即 感 覺 到 一 陣 劇 痛 。

在回溯前世時,我們並不能變更事件本身的發展,但可調整當時的

身心感受。

把前世的記憶喚醒過來,其真正目的是:在內心之中對前世所發生

的重要事件,重新以積極、正面的心態來對待。經過了一番深切的反

省、懺悔或寬恕,重新整理也境,把前世所帶過來的心靈缺陷(業障)

修補好。心靈經過一番清理、淨化之後,就可為今生和來世建立良好

的基礎。而且此後在修行或練功時,就比較能夠入靜、入定。

佛教認為修行之目的,就是要淨化心靈、慢慢消除今生所染和累世

所 積 的 心 靈 污 垢 ( 業 障 ), 以 去 掉 身 心 煩 惱 的 根 源 。

在 入 定 中 引 發 「 宿 命 通 」, 對 淨 化 心 靈 、 消 除 業 障 有 很 好 的 效 果 。

了知前世的另一個作用,是讓你了解;為何自己這一生有這樣的性

格、這樣的際遇。從而接納自己,並且明白今後應該怎麼修正,怎樣
待人處世。

心性好、定力夠的人回溯前世之時,比較不會被前世的情景和心境

所迷惑。在知道今生的某位親友與自己在前世的關係之後,也會以正

面而客觀的態度來面對。

而心性不好、定力不夠的人,若前世與今生糾纏不清,就不容易擺

脫前世的陰影而產生負面的影響。
第十五章

心靈感應與互動

一、人與人之間氣的交流

人與外界(大自然或別的人)之間,隨時都在進行氣的交流。只是

量很小,平時感覺不出來。練功者進入氣功態後,穴道收、發外氣的

能力變得很強,氣的交流非常明顯。

當一個人自己單獨練功時,通常只能夠和自然界進行氣的交流,形

體做出一些特殊動作。例如:手掌對著太陽採氣、手掌搭在樹幹上採

氣、背靠著樹採氣、在樹林間繞來繞去採樹氣、躺在草地上將頭部的

壞氣排到地下。

如果一群人在同一個場地練功,大多數人的氣場各自獨立,互不相

干。動作也是各做各的。

不過有些時候,某些人之間的氣可能會大量交流。他們的氣場互相

結合,形成彼此之間的共同氣場。氣在兩個人(或幾個人)之間進行

大循環。

氣帶有能量及信息。氣的互相交流,就等於彼此的能量與信息進行

交流。

通常關係比較密切的親友之間,或是彼此都有好感的人,氣比較容

易互相交流、互相融合。練功中的種種互動現象也特別明顯。

我們常以「氣味相投」或「意氣相合」來形容彼此投緣的人。從人

與人之間氣的交流來看,還真是貼切!
二、靈犀相通

既然人與人之間的氣能夠互相交流,而且氣帶有信息,因此腦中的

心 念 就 可 透 過 氣 的 交 流 而 互 相 溝 通 。 所 以 古 人 才 會 說 :「 心 有 靈 犀 一 點

通。」這樣的例子很多,例如:

◇ 與 某 個 人 第 一 次 見 面,就 有 著 似 曾 相 識 的 強 烈 感 覺,彼 此 一 見 如 故。

◇男女兩人在初次見面的一瞬間,就覺得很投緣,彼此一見鍾情。

◇剛想到某一位親友,她就出現了,或是來電話。

◇ 心 中 忽 然 感 覺 到 很 不 對 勁 的 時 侯,往 往 是 親 人 遭 遇 病 痛、災 難 或 面

臨死亡之時。

◇ 雙 胞 胎 之 間 通 常 都 很 有 默 契,雖 然 住 在 不 同 地 方,但 卻 經 常 在 同 一

時期看同漾的書、聽同一首樂曲。

◇ 有 些 人 的 直 覺 很 強,很 容 易 有 識 人 之 明。甚 至 遠 遠 看 到 一 個 人,一

瞬間就能感覺出對方是好人還是壞人。

◇ 有 些 人 光 憑 直 覺,很 快 就 能 掌 握 別 人 說 話 的 重 點,了 解 別 人 內 心 真

正的想法。

這種種靈犀相通的現象,是因為人的本靈能夠接收並解讀別人所發

出的心念波。亦即人能夠以靈感氣、以靈會意。練氣功之後,這種對

人的直覺或靈感會明顯增強。
三、他心通

「他心通」是指在見面或通電話之時,能感知別人心中的意念或情

緒 。 也 就 是 能 夠 「 讀 心 」。

這可能是自己的本靈能夠接收和解讀別人腦部所發出來的電磁波,

因而可感知對方的心念和心境。

初步具有「他心通」的人,最初只有在入靜很深的狀態中,才能夠

感知別人的心境。

高功者則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都能進入感應狀態,接

收到相關的訊息,而且不經思索就源源不斷的湧出意念,或是直接從

口中講出來。

高功者感應的對象不必是熟人,也不用見面或通電話,只要告訴他

一些基本資料如姓名、年齡、住址,他就能感應到影像和狀況。有些

甚至連年齡、住址也不需要。

是不是當你說出某人的名字時,他能夠解讀你在腦中所儲存的某人

之心像呢?

這樣的推論並不對,因為他所感應到的是某人的現況,而不是你腦

中所記憶的印象。

比 較 可 能 的 解 釋 是 : 高 功 者 可 從 你 身 上 得 到 某 人 的 信 息 ( 網 址 ), 於

是 就 有 辦 法 經 由 氣 的 網 路,連 上 某 人 的 心 靈 電 腦,而 得 知 其 身 心 狀 態 。

兩個人的心靈能夠以氣相連,就像兩具電腦之間的無線連結。也就

是說:心裡想到某一個人,氣就會發射到他那裡,把他的信息給帶回

來。心念到,氣就到,有「他心通」的好處是:與人談話時,馬上就

能掌握重點,了解別人的真正想法、真正需求;或是自動感應親友的

身心狀況,幫其排氣而解決問題。

不過具有「他心通」有時並不見得是好事。因為在初期排氣能力還
不夠強時,會受到別人心情和病痛的影響,而造成自身痛苦和困擾。

當對方的心情很差時,自己的心也糾結在一起。

這種情形要等到排氣能力大幅增強之後,才不會產生困擾。而且此

後 就 比 較 能 夠 收 發 自 如,當 主 動 想 感 知 別 人 的 心 念 時,才 會 感 覺 得 到 。

一般人都很重視自己的隱私,不喜歡自己的心念被別人感知。與具

有「他心通」的人相處,內心總會覺得不安全、不自在,所以就會自

動疏離具有這種特殊能力的親友。

所以具有「他心通」的人大都相當低調,不願意隨便讓別人知道。
四、心想事成

我們常聽到這些成語:心想事成、有志竟成、夢想成真。

對某一件事動了念頭,經常真誠的、專注的想,結果往往真的會依

照自己的心意一一實現。對於練功者來說,這種現象更為明顯。

這是因為心與靈的記憶不但可以重整,也能夠加以設定;而且人與

人之間的心靈會藉著氣互相感應並產生互動。

一個人在心裡頭很用心想的時候,等於在心和靈的記憶體中設定了

目標、寫下了一份程式。於是心和靈就會為這個目標自動進行種種準

備工作,並且一步一步的實施。最後很可能實現夢想。

人的心念可化為電磁波發射出去,稱為念力波。如果功力高或心念

強,所發出的念力波就越強。別人受此強大念力波的影響,可能就會

順應其心意而配合行事。所以各種機緣逐漸成熟,好像完全按照自己

的心意一一安排好,心願一一實現。所以佛教有「心能轉境」或「境

隨心轉」的說法。

此 外 心 念 也 會 有 同 類 相 應 的 現 象 , 也 就 是 說 :「 心 善 則 與 善 緣 相 應 ,

心惡則與惡緣相應。」如果想做的是好事、善事,自然會引來好人幫

忙,或遇到很好的機緣,而能成就好事。
五、練功者之間的互動現象

一群人在同一場地集體練功,有時兩個人的氣可能會互相交流,氣

場互相結合,於是就會出現一些比較特殊的互動現象,例如:

◇ 高 功 者 布 氣 給 體 弱 多 病 的 人,或 動 手 為 其 治 病 時,兩 個 人 的 位 置 與

姿勢會互相配合,自動調整到最合適的狀態。

◇ 有 些 人 在 氣 功 態 中( 閉 著 眼 睛 )會 自 動 走 到 高 功 者 附 近,一 直 繞 著

他 轉 圈。這 種 動 作 通 常 是 在 採 他 的 氣,或 是 經 由 他 的 幫 助 而 排 除 壞

氣。有時圓圈越繞越小,最後以背靠著他,直接採氣或排氣。

◇ 有 些 人 則 是 自 動 走 到 高 功 者 的 面 前,靜 靜 的 站 著、坐 著、 躺 著、 或

是 跪 著。兩 個 人 身 體 的 姿 勢 與 手 的 形 態 互 相 呼 應,自 動 形 成 美 妙 的

搭 配。這 種 特 殊 的 動 作,可 能 是 請 高 功 者 為 他 調 氣 脈、治 病 或 排 除

壞 氣。最 後 受 益 者 還 會 在 氣 功 態 中,自 動 以 合 掌 鞠 躬 或 跪 拜 的 方 式

行禮致謝。

◇有時候高功者自動伸直手臂遙遙指向某兩個人。透過高功者的中

介,氣在這兩個人之間來來往往,互相交流,彼此融合。

◇有時高功者會在氣功態中,自動用手掌放在學功者的頭頂百會穴

上,為 他 進 行 布 氣,治 病 或 調 整 氣 脈,就 像 密 宗 上 師 封 弟 子 的 灌 頂、

加持。

以上所述的種種互動現象,並非以心領,而是以靈會。係由靈與氣

的交流,而帶動兩人互相配合的動作。
六、在氣功態中為人治病

練 功 者 之 間 最 明 顯 的 互 動 現 象,是 在 氣 功 態 中 自 動 為 病 人 治 療 疾 病。

通 常 自 發 功 的 初 級 階 段 完 成 之 後,幾 條 主 要 的 經 脈 通 了、穴 道 開 了 ,

身體會採氣、排氣了,就已經具備了運用氣功為人治病的初步能力。

此後在練功當中,有時可能就會自動跑到病人(通常是熟識的親友)

身邊,出手替他治病。

有時候是練功中的病人閉著眼睛走到你身邊,然後你感應到了,手

就自動伸出去替他治病。

當家人生病時,或是從外面帶進不好的氣時,你可能就會自動進入

氣功態,出手幫其治病、排氣。

平常當你想要醫治病人時,只要心中有了幫他治病的意念,然後站

在 病 人 後 面, 身 心 放 鬆、安 靜 下 來,進 入 氣 功 態, 自 然 就 會 做 出 測 病 、

治病的動作。例如手掌在病人身前身後隔空探索,找出病痛的部位。

然後手掌就會自動對這些部位進行拍打、按摩,或以手指按壓某些穴

道等。

診 病、治 病 的 種 種 自 發 動 作 非 常 之 精 彩,有 些 根 本 是 你 想 像 不 到 的 。

而且完全都是在氣功態下,任由身手全自動作業。

治病的動作做了一陣就會自動停止,並離開病人,退到遠一點的地

方 採 氣,或 做 收 功 的 動 作。這 時 就 要 順 其 自 然 的 停 止 治 病,不 能 逞 強 。

否則內氣消耗太多,身體會虛脫無力。

幫別人治病之後,一定要馬上練功,以排掉所沾染的病氣,並補充

好氣。而且最後一定要徹底收功。

如果因時間和場地所限而不能練功,至少要多做幾次收功的動作,

把病氣排除乾淨。

練功者最好不要太早替人治病,以免自己受損。等練到功力提高之
時再出手,這樣比較保險。

七、無形之調無言之教

跟著高明的氣功老師在一起練功,師生之間心靈相通,氣場互相交

流、融合,容易得到老師的好氣,有時經脈也會獲得調整。此外,還

有一個好處;有時兩人之間會有所互動,遠遠的、默默的進行「無形

之 調 、 無 言 之 教 」。

通常如果學生的心性很好,又勤於練功,已經達到某一程度;或是

經常熱心助人,教很多人練功,幫很多人治病,需要再提升功力以幫

助更多的人。在這個節骨眼上,氣功老師可能就會在一起練功之時,

無意之中自動幫他長功。

通常當學生準備好了,不用開口要求,老師自然就會默默的幫他。

其實也不是老師有意的、主動的想要幫某一位特定的學生。師生互

動的整個過程都是在氣功態中自然發生的。

練功中,某個學生閉著眼睛自動走到老師前面幾公尺外(甚至幾十

公 尺 之 外 ), 面 對 面 站 著 、 坐 著 或 跪 著 。 老 師 也 是 在 閉 眼 狀 態 中 , 自 動

有所反應。師生兩人的身體和手的姿勢互相密切配合、遙遙呼應。

通常老師會自動伸出手掌指向學生,呈現給予的姿態。而學生則呈

現接收的狀態,而且還一再的點點頭好像在表示:我收到了、我知道

了。

老師在氣功態中所傳授給學生的是什麼?師生兩人的心識並不知

道,只有靈覺明白。

有些信息並不是來自老師的心靈,他只是個信差,把接收到的信息

轉手交給學生。
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之後,學生通常會不由自主的鞠躬行禮,甚至下

跪叩頭致謝,非常奇妙。

這整個過程都是本靈直接以氣帶動身體做出來的。心識雖然相當清

楚,但只是像一個看熱鬧的旁觀者,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經過這種「無形之調、無言之教」的學生,通常進步比較快,也容

易發展出特異功能。
第十六章

天眼

一、何謂開天眼?

一般所說的天眼,指的是兩眉之間的印堂穴。這是頭部兩個最重要

的 穴 位 之 一( 另 一 個 是 百 會 穴 )。 練 功 有 成 者 經 常 從 印 堂 穴 發 射 及 接 收

大量的外氣。

體表的任何一個穴位,都能夠發射及接收外氣,也都具有將外氣轉

換為內氣的作用。不過印堂穴收、發外氣的能力極強,又最靠近眼睛

和 腦 部 , 所 以 比 其 他 穴 位 的 作 用 更 大 , 更 有 資 格 稱 為 「 天 眼 」, 。

一 般 人 對 於「 開 天 眼 」的 認 知 和 定 義 並 不 相 同,至 少 有 好 幾 種 看 法 :

第 一 種 「 開 天 眼 」, 光 指 印 堂 穴 開 了 , 氣 可 從 此 處 大 量 出 入 , 感 覺 額

頭有光。這一點大部份練功者都做得到。

第二種「開天眼」是指:練功者能夠用印堂穴掃瞄,主動探索外界

的信息並帶進來,再經由本靈解讀,然後自動以自發動作或發放外氣

進行處理而發揮作用。這相當於前面所說的隱性氣感。每一個肯持續

練自發功的人,都能開發出這種天眼。

第三種「開天眼」相當於擁有顯性氣感。是指本靈能夠解讀外氣所

帶的信息,並透過心識以影像、聲音或意念表達出來。例如:

◇有些人具有隔牆認物的透視能力,像 X 光一般。

◇ 有 些 人 可 直 接 看 得 到 身 體 周 圍 的 氣 場。甚 至 看 到 氣 場 呈 現 出 不 同 的

層次、顏色和亮度。
◇ 有 些 人 可 直 接 透 視 內 氣 在 經 脈 運 行 的 狀 況,尤 其 是 經 脈 不 通、內 氣

阻塞的部位。

◇有些人可透視內臟,看到病變部位呈現灰色或黑色。

◇有些人可在額頭內部呈現影像,像電視螢幕一樣。隨著練功的進

展,額 頭 內 部 的 螢 幕 由 黑 白 變 彩 色,由 模 糊 變 清 晰,由 平 面 變 立 體。

還 可 對 影 像 進 行 操 作, 例 如:調 整 影 像 的 大 小;轉 動 影 像, 使 其 呈

現正面、側面或背面;對影像點穴、治病。

大部份人所說的開天眼,大都指這種能夠透視、看氣場、現影像的

能力。有這種顯性氣感的人並不多,一萬人之中可能只有幾個。

少數體質特殊者,天生就具有這種能力。大多數人都是練功之後自

然開了天眼,尤其兒童比較容易。通常小孩子練功或接受特殊訓練,

就可開發這種能力。年紀大了才開始練功者,即使練到高級階段,也

不容易發展出這種能力。

就實質來說,只要能藉由印堂穴的掃瞄帶進信息,再經由本靈的解

讀,然後自動進行處理,就是開天眼。並不限於能夠透視或看到影像

才叫開天眼。其實能夠發揮實際的作用最重要,不一定要見到影像。

對大多數人來說,看不到影像反而是好事,比較不會感到困擾。

經由練功自然開發出來的天眼,可以收發自如。想要用或需要用到

的時候,才會暫時發揮天眼的功能。
二、天眼並不是陰陽眼

有些人把「開天眼」看成是具有通靈能力,能夠看到或直接感應到

鬼 神 的 存 在 。 其 實 能 夠 看 到 鬼 神 是 「 陰 陽 眼 」 而 不 是 「 天 眼 」。

有人害怕開天眼而不敢練氣功,因為不想看到鬼神的形貌或靈界的

景象。事實上這種擔心是多餘的。一般人不管練不練功,幾乎都看不

到。最多只有間接而模糊的微弱感應。例如:走到某個地方,全身忽

然發冷,起雞皮疙瘩;或是一直呃氣。

有陰陽眼的人相當稀少,一萬人之中可能只有一、兩個。這種人絕

大多教是遺傳的,從小就有這種天生的異能。有少教人則是在生了一

場大病,或是腦部受撞傷之後,才忽然有了這樣的能力。另外也有人

刻意追求這種功能,硬是用一些很特殊的方法去開發出來。

一般來說,天眼大都是經由練功或修行而發展出來的。陰陽眼則絕

大多數都是天生的,不是練功得來的;只有體質很特殊的人,才會有

陰陽眼。

有陰陽眼的人即使看到鬼神,大都也只是模糊的影像或輪廓。只有

極少數的人,才能夠看得到比較具體的影像。

有陰陽眼的人大都是在不經意之中忽然看到鬼神的影像。只有極少

數的人在主動想看之時就可看到。

一般有陰陽眼的人,要看到鬼神還得有其主、客觀的條件。主觀條

件是指人的身、心狀態。通常人在生病體弱之時,或是忙了一天身心

很疲累的時侯,比較容易看到。

客觀條件是指比較適合鬼神活動的時間和地點。例如在陰雨天的夜

晚,經過墳墓地或命案現場時,比較容易看到鬼魂。親人死亡之後的

幾十天內,也比較容易看到其亡靈。

有陰陽眼的人看到鬼魂時,內心大都會感覺很不舒服、很困擾,很
想擺脫掉這種功能。久了之後慢慢習以為常、見怪不怪,漸漸能以平

常心看待。

三、開天眼的過程

練自發功或靜坐最容易開天眼。到了快要開天眼的階段,印堂穴的

皮膚會有緊縮、刺痛或湧動的感覺。練功時,經常會自動用指尖或指

關節,在額頭上上下下的摩擦、刻劃,或是不斷的敲擊;或伸出劍指

用力頂住印堂穴。有些人還會一面自動唸咒語,以幫助開天眼。

有時會跪(或俯臥)在地板上,額頭不斷的點地叩頭,用力敲擊地

板。

此一時期,額頭印堂穴常因被手指用力摩擦或敲擊而損傷皮膚。

在開天眼的初期,閉著眼睛練功時會感覺額頭有一大片亮光,有時

是 單 色 ( 如 紅 色 、 藍 色 、 金 黃 色 、 白 色 等 ), 有 時 連 續 變 換 幾 種 色 彩 。

在晚上關燈靜坐時,也會覺得頭上有很明亮的光,如中天之日當頭照

下。

偶爾也會在額頭的螢幕上出現非常明艷、亮麗的光珠,像紅寶石、

藍寶石、綠翡翠一樣。通常只出現單顆,持續十幾秒才消失。有時則

同時出現好幾顆,然後一一消失,最後剩下一顆停留較久。

經過一段時期之後,有些人額頭的螢幕上開始出現閃爍的光點。然

後出現糢糊的黑白影像。到最後才發展出比較清晰、有色彩的影像。

從出現亮光到清晰影像的過程,有人只要幾天,有人則花了好幾個

月,因人而異。年紀越輕、心性越單純、越容易入靜的人,就越早開

發。

大部份的人只是見到各種顏色的亮光,而無法看到具體的影像。
四、開天眼的原理

天眼、氣感、生物雷達都是指人體感應外氣信息的功能。天眼的原

理,跟氣感或人體生物雷達的運作原理是一樣的。

開天眼而能在額頭內部看到影像,需具備四個條件:一是印堂穴或

百會穴具有強大的發射及接收外氣的能力,像超級天線;二是心能夠

靜下來,大腦所產生的雜訊大幅減少,不會造成干擾;三是本靈對外

氣信息的解讀能力大幅增強;四是解讀後的信息,可經由心靈管道傳

達到心,並在腦部形成影像。

很多練功者都能夠發射及接收大量的外氣,但其中只有少數人能夠

看到影像。原因可能是:練功者大多數是中、老年人,心與靈之間的

連繫管道不暢通,因而本靈的信息難以傳到腦部成像的部位形成影

像;或是思慮太雜,以致腦中雜訊太多,對本靈的干擾太大。

一般來說,兒童和青少年練功後比較容易看到影像。年紀大才開始

練功的人,可能就無法看到影像。

開天眼看到影像的原理並不複雜。只不過是以穴道(印堂穴)代替

眼 球 的 角 色 , 接 收 來 自 外 界 的 光 ( 電 磁 波 )。

眼睛的視覺,是物體所反射的光進入眼球,經由視網膜轉變成電流

訊號,再從視神經傳到腦部的成像部位而形成影像。

開天眼之後所發展的非眼視覺,則是從穴道發出外氣(電磁波)投

射 到 物 體 上 , 然 後 反 射 回 穴 道 , 再 轉 換 成 內 氣 ( 電 流 ), 循 著 經 脈 路 線

傳 到 腦 部 成 像 。「 手 指 識 字 」 也 是 基 於 同 樣 的 原 理 。
五、天眼看天書

有少數人在練功的某一階段,會出現「看無字天書」的特殊現象。

即練功中會自動將兩隻手掌攤平、併排放在胸前,好像攤開一本書;

或是只將左手掌攤平成書。此時頭微微左右擺動或上下晃動,像是在

看這本書,眼睛卻是閉著的。

在 "看 書 "的 當 中 , 有 時 還 會 點 點 頭 , 或 是 搖 頭 晃 腦 面 帶 微 笑 , 似 乎

很有心得的樣子。

攤在手上的無字天書並不是用眼睛在看,而是用第三隻眼(即兩眉

之間的印堂穴,俗稱天眼)在掃瞄。也不是用大腦意識讀入信息,而

是更深層的本靈在讀。這可能是一種不用任何語言、文字,直接把信

息或智慧傳到心靈深處的殊勝妙方。

最初是一頁一頁慢慢的看,看完一頁就用右手大姆指和食指夾著掀

起另一頁,慢慢的翻動。後來就越翻越快,好像銀行員在數鈔票。

接下來就把右手掌蓋在左手掌上,然後再攤開。右手掌如同翻動的

紙頁,一頁一頁迅速翻動,就像書本被風一頁一頁的吹開來。

再進一步則是:右手掌隔空放在左手掌之上,好像整本書合著放在

左手掌上,右手則按住這本虛擬的書。這可能是用手心(勞宮穴)對

整本書做立體的掃瞄。一本書讀完就撥到一邊,再讀另一本書,整本

整本的讀。最後兩隻手掌之間的距離拉大,好像夾著一整疊書,好幾

本 一 起 "讀 ”。

更妙的是:有時候會站在某一個人的對面,讀這種無字天書;每讀

一 陣 子 之 後 , 就 把 右 手 伸 出 去 指 向 他 ( 手 掌 向 上 ), 好 像 拿 著 什 麼 東 西

要給他。
六、千手千眼

佛教的觀世音菩薩有各種法名和造型,其中以八臂觀音和千手千眼

觀世音菩薩最為特殊。

這種造型看起來很奇怪、很不合常理。因為任何人不可能像蜘蛛有

八隻腳,或像蜈蚣有幾十隻腳,更不可能有千手千眼。

所以有人認為千手千眼只是一種象徵,代表某種特別的意義。

千眼可能代表能夠分別看到各個地方紜紜眾生的疾苦;或是代表透

徹一切萬法的智慧。

千手可能代表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高明手段,一一照顧到眾生的

需求。

以氣功的眼光來看,人類的確具有千手千眼。因為全身皮膚上數以

千計的穴道,既有眼的作用,也有手的作用。

功力很高的氣功師,身上每一個穴道都能夠同時接收外氣,從外氣

所載的信息而感知外界的種種狀況。身上幾千個穴道相當於千眼。

功力極高者全身每一個穴道都能發放外氣,以此外氣同時為很多人

治病、調理身體,供應能量,作用等於千手。

如 果 高 功 者 像 觀 世 音 菩 薩 一 樣,有 大 慈 大 悲 的 心,很 願 意 幫 助 別 人 ,

那麼他的心靈在氣功態中確實能夠感知周遭眾人的狀況,也能夠同時

發出外氣分別為眾人處理。練功者願心越大、助人越多,能力就會越

來 越 強 。 所 以 佛 教 界 常 說 :「 願 有 多 大 , 力 就 有 多 大 ! 」
第十七章

咒語和靈語

一、練功開發唸咒語的潛能

練 自 發 功 對 身、心、 靈 都 會 起 作 用。而 且 按 照 一 定 的 程 序 對 身,心 、

靈進行調整;先調整身體,再調整心性,最後調整本靈。

調整身體的方式,主要是以內氣在特定氣路的強力運行,帶動身體

做各種自發動作來通經脈、開穴道、治療疾病。調整身體時,也是有

先後的次序:先通軀幹和四肢的經脈,後通臉部和腦部的經脈。

到了通臉部經脈的階段,在練功中會做出一些令人吃驚的怪異表

情,例如齜牙咧嘴、尖嘴、歪嘴、鼓腮、動下巴、叩齒、伸舌頭、攪

動舌頭、擠眉弄眼、扭曲臉部等等,好像在扮鬼臉。有些人在這段時

期,還會發出種種奇特的聲音。

臉部做出種種怪模怪樣的特殊表情與動作,可能有三種作用:

一是調整臉部的筋骨與肌肉;

二是通眼、耳、鼻、舌等感覺器官的經脈;

三 是 調 整 發 聲 的 部 位 ( 嘴 巴 、 舌 頭 、 喉 嚨 、 聲 帶 )。

通 臉 部 的 經 脈 之 後 , 接 著 就 調 整 腦 部 ( 亦 即 心 與 靈 )。 在 此 階 段 , 有

些練功者可能會將唸咒語的潛能開發出來。一般來說,女性練功者自

發唸咒的比例較高,大約佔三分之一以上。男性的比率較低,大約只

有五分之一。通常會唸咒的人,其氣感也比較靈敏。
二、自發唸咒

幾十年來,我一豈以為:唸咒語是經常跟著師父唸而學會的;或是

自己看經文學來的。

直到自己練功和教功之後,觀察到很多練自發功的人在調整腦部的

階段,都會開始發展唸咒語的能力。這才知道:原來咒語是可以自動

唸出來的,唸咒竟然是每一個人原本就有的潛能!

練 其 他 的 動 功 或 靜 功,只 要 能 夠 進 入 氣 功 態,並 且 順 其 自 然 的 發 展 ,

到了某一程度,也都有可能會自動唸咒。

在發展唸咒的初期,通常都會先調整口腔、咽喉和聲帶等與發聲有

關的部位,所以臉部才會做出齜牙咧嘴的怪異表情,嘴巴會發出奇特

的聲音。

有些人心裡害怕,或不願驚動別人,大都強用意識抑制發聲;甚至

誤以為走火入魔而嚇得不敢再練功。因此就未能縫續發展。

如果身心完全放鬆任其自然發展,接下來就會出現一段調音期。在

這段期間,每次練功時,口腔與嘴唇會自動變換各種形態,並從咽喉

發 出 各 種 奇 特 的 聲 音。有 時 還 會 吹 氣、吹 口 哨,或 是 模 仿 各 種 動 物( 如

鳥、狗、鼠、猴子、老虎)的叫聲。有些人的調音期只花幾十分鐘,

有些人則連續幾次練功都在調音。

再來就是唸咒期。最初就像幼兒學說話一樣,只是重複發出單調、

模糊的單音。練習一陣子之後,開始會唸出比較完整的咒語,而且越

來越流利。

唸咒也會隨著練功日久而呈現階段性的進展。唸咒的聲音、曲調、

速度都顯著不同,所產生的作用越來越強。這好比學鋼琴的學生,先

學會彈單音、彈和絃,然後才會彈出完整的練習曲、奏鳴曲,一級一

級的進步,所彈的曲調越來越複雜、越好聽。
練功中自動唸出來的,不只是有長有短的咒語,還包括佛號。比較

常 唸 而 又 容 易 辨 識 的 咒 語 和 佛 號 為:
「唵嘛呢叭咪吽」
、「阿彌陀佛」
,「觀

世音菩薩」等。有些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在練自發功當中,居然也會

自 動 唸 「 唵 嘛 呢 叭 咪 吽 」。

練功初期所出現的自發唸咒之種種現象,可能是在嘗試發出各個部

位的丹田之共振音,使發出來的聲音能夠正確表現內氣系統的運作情

況,或表達心靈狀態,從而發揮種種作用或傳達信息。

出現自發唸咒,是很多人在練功的過程中自然就會發生的正常現

象,不必太在意。這跟其他的自發動作一樣,都屬於階段性的發展過

程 ( 短 則 幾 天 , 長 則 一 、 兩 個 月 就 結 束 了 ), 以 平 常 心 看 待 即 可 。
三、靈語和天語

平常我們說話時,都是由我們的心識(大腦意識)指揮嘴巴說出來

的。

練功到了調整腦部的階段,嘴巴除了自動唸一些簡單的咒語之外,

有些人還會不由自主嘰哩呱啦的說話。

這種在氣功態中嘴巴自動說出來的話,並不是自己的心有意要講

的 , 而 是 由 本 靈 直 接 指 揮 嘴 巴 講 出 來 的 , 所 以 叫 做 「 靈 語 」, 也 有 人 稱

之 為 自 發 語 言 。 歐 美 則 稱 之 為 異 語 ( Xenoglossy)。

有些人所講的靈語,是自己平常所用的語言,或是曾經學過的外國

語。有時也會講一些自己從來沒學過、沒說過的外語(頂多只聽得懂

一 、 兩 句 最 簡 單 的 話 )。

還有一些人所講的靈語,竟然是從來都沒學過、也沒聽過的特殊語

言。其中有些可能是早就已經失傳的方言。氣功界把這種自己和別人

都 完 全 聽 不 懂 的 靈 語 , 叫 做 「 天 語 」、「 宇 宙 語 」 或 「 梵 語 」。

大部份人在剛剛開始講天語的時候,還結結巴巴不太順暢,好像小

孩子剛學說話。練習幾次之後,就可說得很流利了。有少數人一開始

講天語就相當流暢。

一個人在氣功態中所說出來的天語,並非只是固定一、兩種,而是

非常多種。這些天語聽起來很像外國話,不但自己從來沒學過,甚至

從 來 都 沒 聽 過。所 以 大 都 不 知 其 意。只 有 少 數 人 能 夠 在 說 完 天 語 之 後 ,

腦中會出現相關的意念出來,這才曉得剛剛可能在說些什麼。

每個人所說的天語都不一樣。如果你有機會聽到兩個人以天語對

談,一定會有雞同鴨講的感覺。

雖 然 很 多 人 都 會 說 天 語,但 能 夠 解 讀 天 語 或 翻 譯 天 語 的 人 極 為 罕 見。
四、劉小姐說靈語的經歷

有一天,練自發功才沒多久的劉小姐,在電話中驚慌的說:她在練

功中會自動發出「嗨、呀、咿、耶、頁」的聲音,一個音一個音慢慢

的唸,一再重複。問我這是怎麼回事?

我 在 當 天 傍 晚 練 功 時,試 著 唸 這 五 個 音。發 覺 內 氣 會 依 序 在 頭 丹 田 、

頸丹田、胸丹田、腹丹田加速繞轉。內氣從上而下迅速移轉,當最後

一個音唸完,氣就從腳掌排掉。所以我推測:這五個音的咒語,能夠

加強排除頭部的病氣,有治病的功能。

幾天後,劉小姐唸咒的能力又大幅度提升。所發出的語音又長又複

雜,速 度 相 當 快( 大 約 每 秒 鐘 七、八 個 字 )
。語 調 很 輕 柔,帶 有 音 樂 性 ,

好像梵唱或吟誦經文。她所說出來的話都不是母語或學過的語言,聽

起來類似西藏或印度的方言。這已經不像唸咒,而是屬於說靈語了。

令人驚訝的是:她隨時想說就能夠馬上說出來,並不需要在入靜很

深的氣功態。

劉小姐說靈語的能力隨著練功日久而呈現階段性的進展,一級一級

的 進 步, 音 調 越 來 越 快、 越 複 雜、 越 好 聽。 每 個 時 期 所 發 出 來 的 聲 音 、

調子、速度都顯著不同。而且說話像連珠炮一樣,持續一分多鐘才換

一口氣。

更奇特的是:她就像一具性能超強的收音機,可接收到不同來源的

訊息,而發出不同的聲音。當她感應到不同的佛、菩薩時,所發出來

的語音、語調也明顯不相同。

她在後期的唸咒,不再開口說出清楚的語音,而是演變成閉著嘴巴

發出低沉、有力的共鳴音。共鳴的部位有時在腹部,有時在胸部或頭

部。

此外,她在電話中能夠感應到對方的身體狀況,並可運用唸咒的方
式布氣給對方,或幫其排掉病氣、壞氣,以減輕痛苦、治好疾病。

後來發現:像她一樣練自發功有成而且會唸咒、說靈語者,大都具

有運用電話幫人測病、治病的能力。也比較容易發展出特異功能。
五、為什麼會說靈語?

大部份的練功者都是在開始動嘴巴調音之後,短短幾十分鐘之內就

會自動說出很流利的靈語。說話的速度快得不得了,甚至還會以靈語

唱歌。所講的靈語不只一、兩種,而是好幾十種語言,聽起來顯然屬

於不同的系統。

有人認為靈語可能是自己前世的語言。若是這樣,那麼法國人轉世

者應該只會講一種靈語一法語,或只是少數幾種比較普遍流傳的語

言。然而實際的情況卻是:會說靈語者都可輕易說出幾十種完全聽不

懂的語言。

我的看法是:各種語言都是人類先天具有的潛能;人類所可能發展

出 來 的 幾 萬 種 語 言,早 就 錄 在 腦 部 的 記 憶 體 之 中。幼 兒 在 學 習 母 語 時 ,

只是把腦中與母語有關的記憶體取出來運用。換句話說,他們只是拾

取了腦中現成的語言模式。所以一歲左右的幼兒,經過短暫的學習就

能夠說出很流利的母語。而且全世界各地,才會各自發展出幾千種不

同的方言。

動物的語言都是不必經由學習自然就會的。人類應當也還潛藏著動

物的語言本能。

有些人會說靈語,可能是因為她的心靈能夠利用這些潛在的語言來

表達信息。

人在氣功態中所說的咒語和靈語,可能是本靈藉身體發聲來表達信

息,很值得語言學家和有興趣的各方專家做進一步的研究。

除了練功或修行的人會主動講靈語之外,有些通靈人也會不由自主

的被動講靈語。這又分成兩類:一類是通靈人接收到外靈的信息並隨

口說出來,角色像傳話者或即席翻譯;另一類是外靈附身,直接借用

人的身體來表達其意。
六、說靈語有什麼作用?

練功者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場合所說的靈語,可能具有不同的作

用。

練功者在剛開始發聲嘗試講靈語的階段,只是像幼兒在學說話。

在 這 段 練 習 和 發 展 期 間,每 次 練 功 時 都 可 能 會 密 集 的 唸 咒、說 靈 語 。

這 種 狀 態 持 續 一 段 時 期 ( 短 則 幾 天 , 長 則 幾 十 天 , 因 人 而 異 ), 等 到 熟

練了,靈語講得很流利以後,就自動沈寂下來。

過了這個階段,只有在需要用到之時,才會自動唸咒、說靈語。

高功者在幫別人治病或驅邪時,有時就會一面唸咒或說靈語。這可

能是自己的本靈透過身體講靈語,跟別人的靈進行溝通;或是跟附在

病人身上的外靈(鬼神)溝通。有時侯被附身的病人也可能突然說起

靈語,與高功者的靈互相交談。

有時所講的靈語是完全聽不懂的天語。說天語可能有三種作用:一

是講某種天語才能與特定的對象互相溝通;二是本靈不願讓本人或別

人知道所講的內容;三是避免在場的人因聽得懂內容而受到影響。

也有極少數人可用靈語跟動物做溝通。有一些會講靈語的人,偶爾

能聽得懂鳥語。
七、唸咒語的作用

咒語有兩種不同的型態和來源:一種是在氣功態下因內氣系統的特

殊運作狀態而引發的共振音;一種是由本靈(自性)所流露出來,透

過聲音傳送信息。

反映內氣系統運作狀態的咒語,其聲波可引發別人內氣系統的共

振,而達到啟發氣功態、調整身體、治療疾病等等的作用。

由本靈所發出來的咒語,其聲波中調制了本靈所要傳達的信息,可

與外靈溝通。在觀想或求助上師、佛、菩薩時,這種咒語可做為與其

互相交通的訊號,或是加強感應的密碼。在幫人袪邪時,所唸的咒語

通常簡短而急促,似乎有命令、威嚇的作用。有時在唸咒之際,也會

一面結手印,或伸出劍指畫符,以加強效果。

很多高功者都可利用電話為人治病或布氣傳功。因為調制在咒語或

說話聲中的信息,能夠透過電話轉換成電流或電波傳送到遠方的電話

機,然後再轉換成帶有信息的聲波,從而影響受話者的內氣系統。

唸咒必須以強大的內氣系統做為基礎。在氣功態下凝神聚氣,以氣

做 為 能 量、 以 氣 傳 送 心 靈 信 息, 所 唸 之 咒( 或 所 畫 之 符 )才 會 起 作 用 。

內氣越強、靈覺越澄明的人,其符咒就越有效。

初期的唸咒和說靈語,聲音比較大、表情和動作也比較明顯。經過

一 段 時 期 之 後,只 有 嘴 唇 微 動。最 後 則 完 全 不 出 聲,也 不 著 任 何 形 跡 ,

不需藉助聲波而直接以氣來作用。一般來說,修為低者口中大聲唸誦

咒語,聲音激越;中者口唇微動,聲音若有若無;高者無聲無息,完

全以氣代音。
八、心與靈之間的對話

有極少數人在剛開始說靈語的階段,有時會出現心與靈之間的交流

與對話。

她們在氣功態中,會用母語或自己學過的語言,隨口就直接說出一

些話來。這些話並不是自己本來有意要說的。要等到話已經說出口之

後,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內容聽起來似乎是針對自己而說的。

有時自己嘴巴所說的話像外國語,完全聽不懂,但腦海中卻會浮現

其意義出來。

而且自己的心念可與其互相溝通。也就是說,心裡的想法或想問的

問題,本靈都可以知道,還會借用嘴巴來回答。有些問題的答案,根

本 在 自 己 的 經 驗 之 外,其 內 容 是 自 己 平 時 絕 不 可 能 會 知 道、會 想 到 的 。

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可能是本靈借用嘴巴說話,在與自己的心識

相溝通,並非精神病患者的喃喃自語。

突 然 發 生 這 種 怪 異 的 現 象,自 己 會 很 緊 張,也 一 定 會 在 心 中 自 問:
「我

是 不 是 走 火 入 魔 了 ? 」 或 是 在 心 中 懷 疑 :「 到 底 是 誰 在 跟 我 講 話 ? 」 此

時 嘴 巴 還 可 能 會 自 動 回 答 :「 我 就 是 你 啊 ! 就 是 XXX( 自 己 的 名 字 )在

跟你講話。」

有時本靈並不是借用嘴巴說話,而是直接在腦海中接收到清清楚楚

的 說 話 聲,好 像 在 接 聽 手 機。有 時 則 是 腦 中 直 接 浮 現 相 當 清 楚 的 影 像 。

甚至有些人還會自動畫圖,或書寫文字、文章來表達本靈之意。

除了練功者之本靈會跟自己的心識對話,有極少數被外靈附身的

人,也會發生類似的現象。不過那是外靈借用人的嘴巴來說話。通常

從說話的內容,或依自己的直覺,就可判斷到底是本靈還是外靈在表

達其意。
第十八章

自動畫符寫字

一、靈符

小時候到鄉下外公家,常很好奇的站在一旁觀看外公幫村人畫符。

他擺好長條的黃裱紙,毛筆沾紅色的硃砂墨,先靜一會兒,然後口中

唸唸有詞,最後執筆順著長條紙幅從上而下一揮而就,一氣呵成。所

畫 的 符 似 圖 非 圖 、 似 字 非 字 。 幾 次 問 他 :「 阿 公 你 畫 什 麼 呢 ? 做 什 麼 用

呢?」老人家則一貫笑而不答。

在外公那個年代,鄉下人求醫非常不容易。所以村人有病時不是找

草藥吃,就是求靈符拿回家貼在門、窗上頭,或藏在所穿的衣服口袋

中,或是燒了之後混入開水中喝下。對很多村人來說,符和咒具有不

可思議的神秘力量,可以驅邪、治病。

一 般 民 眾 所 求 的 靈 符 , 大 都 是 廟 裡 的 法 師 ( 道 士 )、 部 落 的 巫 醫 、 村

裡的長老所畫的;或是乩童扶乩時畫出來的。

古代的中醫專門設有祝由科,不 用藥石,只施以符咒,並祝(禱告)

其病由,就可治好一些疑難雜症。傳說祝由係黃帝所傳下來的治病方

術。

符和咒並不只是在精神上起安慰的作用,而是很可能有其實際的效

果,否則就不會持續流傳幾千年之久。而且世界上幾個文明古國如中

國、印度、埃及都普遍流傳。直到目前,很多地區的巫師仍繼續運用

符咒治病。
二、符籙的作用

現 代 人 通 常 都 將 「 符 」 與 「 籙 」 統 稱 為 符 或 符 錄 。 在 古 代 ,「 符 」 與

「 籙 」 是 有 區 別 的 :「 符 」 就 像 警 示 的 圖 案 或 文 告 , 用 於 警 告 、 威 攝 鬼

神;而「錄」就像請帖,其作用在招引、邀請鬼神。

通 常 法 師 在 畫 符 之 時,口 中 也 一 面 在 唸 咒,所 以 一 般 都 將 符 咒 並 稱 。

古人認為:咒語是神靈的語言,而符錄是神靈的文字或符號。人可

利用咒語之音,或符錄之形來傳達信息而與鬼神互相溝通。

各 式 各 樣、 五 花 八 門 的 符 籙 各 有 其 不 同 的 用 途, 例 如: 治 病( 頭 痛 、

中 暑 、 毒 蛇 咬 傷 )、 退 燒 、 止 血 、 止 痛 、 接 骨 、 治 小 兒 夜 啼 或 吐 乳 ( 即

台 灣 民 俗 的 「 收 驚 」)、 安 胎 、 催 生 等 等 , 也 可 治 六 畜 的 疾 病 和 瘟 疫 ;

或是請神、役鬼、辟邪、制煞、鎮宅。

現代醫藥進步、醫療院所普遍設立,大家都習慣接受正規的醫療,

符咒治病漸漸趨於沒落。從前相當盛行的符籙,現在已經很少有機會

看到了。只有在古老的寺廟、鄉村的古宅,或僵屍電影中還看得到。

符咒幾乎全靠師徒口傳心授,經過一代又一代而逐漸失傳,功能漸

失 。 雖 然 《 道 藏 》( 道 教 文 獻 總 輯 ) 所 載 的 符 籙 極 多 , 但 如 果 施 為 者 沒

有經過修煉,沒有靈、氣做基礎,光是依樣畫符是沒有作用的。

一般人對符咒沒有好印象,主要是有太多的江湖術士利用符咒惑

眾,騙財騙色。
三、自動畫符

我在還沒有開始練自發功之前,跟一般人一樣,都一直以為:只有

巫醫、法師和道士才會畫符、唸咒。

練功之後才知道:畫符和唸咒都是每一個人的潛在本能。只要練功

到了某一程度,自然就會出現自動畫符、自發唸咒的現象。

練自發功的人,半數以上都有在氣功態中自動以手指畫符的經驗,

比自發唸咒、說靈語還普遍。

會唸咒、說靈語的人幾乎都會書符。有些人雖然不會唸咒,也不會

說靈語,但是會畫符。

在氣功態下自動畫出來的符,自己從來沒學過,也看不懂。

練功者在自發畫符之時,通常很少實際用筆和紙來畫。而是用食指

或伸劍指在自己或別人身上畫;或只是在虛空中比劃。

高功者有時頭部上下左右微微晃動,以印堂穴發氣掃瞄(就像雷射

光 束 ), 來 代 替 手 指 畫 符 。

就自發唸咒、自發畫符的進展來看,唸咒是有聲不如無聲;而畫符

則是實書不如虛寫、有形不如無形。

從出現自發畫符、唸咒的時機和場合來判斷,畫符和唸咒有時是對

人(包括自己和別人)起作用,有時則是在跟外靈(鬼神)打交道。

在 對 人 方 面,畫 符 和 唸 咒 可 為 自 己 或 別 人 通 經 脈、開 穴 道、調 氣 路 、

排壞氣、治病、收驚、辟邪、驅邪等等。

在對外靈方面,人可利用符咒與外靈溝通、求神靈相助、為無依的

亡魂超度,或是威嚇和驅走外靈。
四、符咒的基礎在於靈與氣

從練功者自發畫符、自發唸咒的現象來看,符咒的作用跟施為者的

靈與氣有很密切的關聯。

畫 符 、 唸 咒 ( 包 括 說 靈 語 ), 可 說 是 本 靈 對 外 發 揮 作 用 的 兩 種 不 同 表

現方式:一為圖文,一為語言。

畫符、唸咒經常兩者同時並用。手畫的符、口唸的咒,可能是本靈

同時以兩種管道表達同樣的意思、發揮同樣的作用。就像我們一面說

話,一面做出種種手勢來加強語意的表達。

無 論 畫 符 或 唸 咒,施 為 者 的 心 靈 都 必 須 先 靜 下 來,在 氣 功 態 下 定 心 、

凝神、聚氣,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並不是表面上有模有樣就行了。

有氣功修為的人在氣功態下,其心靈以氣將信息化入咒語或符籙之

中,才 能 起 作 用。如 果 沒 有 內 在 的 靈 與 氣 做 為 基 礎,光 只 是 依 樣 畫 符 、

依聲唸咒,根本不會產生效應。

符咒效用的大小,全看施為者氣脈的強弱和心靈修為的高低而定。

隨著練功的進展,氣脈越來越強,本靈的能量越來越高,所畫的符籙

和所唸的咒語其信息也就越強、越有效果。
五、自動寫文章

有 少 數 人 除 了 畫 符,還 會 用 自 己 學 過 的 中 文、英 文 或 日 文 自 動 書 寫 。

隨手就寫出幾個字、一首詩,甚至整篇有意義的文章。想都不用想,

一寫就好幾頁,而且是振筆疾書,比秘書依老闆口授而寫還要快。

因練功而結識的朋友當中,只有少數幾位具有自發書寫的能力。其

中從事工程設計的王先生,學自發功一年之後,經常一早起來就自動

寫一篇文章,下筆千言一氣呵成。每次寫完之後,他心裡都覺得很訝

異:怎麼自己會寫出這些?

他所寫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個主題,內容好像父親在教導兒子一些

立身處世的道理。這可能是屬於靈與心之間的對話。至今這些文章已

集成兩大冊。他提供其中的一篇給讀者參考,內容如下:

人生的結果,不管是好的或壞的,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所以要創造好的人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觀念,對自己要

有充分的信心。不管外在環境如何,你都有能力來改變自己。

其次是多充實自己。人的自信心來自於對自我的肯定。但自我肯定

絕不是憑空而得,而是來自於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開發自身潛能、不

斷的累積身心資源,作為自信的基礎。

第三要能夠掌控自己的情緒。一個人的情緒控制了百分之九十的活

動,甚 至 連 睡 覺 時 也 會 受 其 影 響。有 些 人 說:
「我的脾氣就是這個樣子,

沒有辦法改。」其實這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說法。一個人如

果無法掌控自己的情緒,而談到要開發潛能、做大事業,那是緣木求

魚。

至於要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呢?最起碼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修

口,不出惡言、不謾罵、不隨便批評,久而久之,情緒自然平靜;二
是 勿 貪,貪 字 直 接 從 字 面 上 拆 開 來 看,就 是 "今 天 的 財 物 ",過 了 今 天 ,

所貪的東西可能就不是你的了,反而需長久承擔不必要的罪惡;三是

不吝於付出,善言一句是付出,舉手之勞是付出,金錢佈施是付出。

真 誠 的 付 出,也 會 使 自 己 受 益,因 為 這 讓 你 有 快 樂 的 心、有 慈 悲 的 心 ,

也讓你的情緒安定。

第四要常釋放自己的能量,亦即將自己會的東西貢獻出來。這對自

己 也 有 好 處,因 為 在 造 福 他 人 的 過 程 中,有 機 會 體 悟 到 自 身 不 足 之 處 ,

而激發自己充實更大的能量。

每一個人在成長及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累積自我的能量。這些能

量可用來成就自己的事業、追求自己的目標。但是不要忘了:成就自

我的最終目標,是在回饋社會、造福他人。人要活得有意義,在於不

斷的創造自己有被社會利用的價值。唯有自己不斷的成長,有更高的

能力,這個社會才會對你有所要求,你才有機會付出。

所以要常思考:我所能被社會利用的價值在哪裡?亦即我能貢獻的

是什麼?經由這樣的思考,你就會不斷的鞭策自己,繼續創造自己的

價值。
六、奇異的文字

幾位功友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特異功能之中,以蔡小姐的自動書寫最

令人贊嘆稱奇。

她會自動寫出很多種奇特的文字。只要她想要寫的時候,一、兩秒

鐘內就可進入特殊的靈態,開始飛快的寫出一篇短文。有時一面寫,

還一面以天語唸出來。

她在靈態中所寫的短文,通常只有幾行字,最多一、兩頁。那些字

寫得很順、很好看,很像外國文字,可是她自己從來不曾學過。

寫 完 之 後 , 我 們 故 意 問 她 :「 妳 到 底 在 寫 些 什 麼 ? 看 得 懂 意 思 嗎 ? 」

她很有自信的點點頭,然後嘰哩呱啦說出一大堆天語來解釋。這讓我

們越聽越迷糊。很可惜,她在靈態中沒辦法用母語(國語、台語)或

所 學 過 的 外 語( 英 語、 日 語 )來 說 明。 最 多 只 能 在 出 了 靈 態 之 後 猜 測 :

所寫的內容可能跟什麼事有關。

奇怪的是:她在靈態中完全不能以平時慣用的中、英文進行自動書

寫。

她並非只是專門寫某一種特殊文字,而是會自動寫很多種不同形態

的文字。有些文字從左而右橫寫,有些由右而左橫寫,有些從上而下

直寫。有時侯甚至由下往上書寫。不管什麼方向的書寫,速度都非常

快、非常順暢,好像完全不用思考。

她所寫的每一種文字,字體都有其顯著的特色,一看就知道屬於某

種語系的文字,而不是隨手亂寫的。通常也不會在同一篇文章中,混

合著寫不同系統的文字。

到目前為止,仍然還沒有人能看得懂她所寫的各種文字、聽得懂她

所說的天語。

應 我 的 請 求 , 她 當 面 以 不 同 的 文 字 寫 下 了 幾 篇 短 文 ( 總 共 六 頁 ),
大約只花十分鐘,幾乎是一氣呵成。以下所附的就是其中三頁,共有

五篇以五種不同文字寫成的短文。每篇短文之前的箭頭是我後來加上

的,係用來顯示書寫的方向;箭頭之下則是短文的第一個字。在角落

的幾個字似乎是簽名。同一頁的兩篇短文之間,我特地畫了一條橫線

做為區隔。

希望讀者之中,有人能夠看得懂這些文章。
七、畫氣場圖

蔡小姐除了會寫很多種特殊文字之外,還有一項絕活一-畫氣場

圖。她在氣功態中,會自動選取某幾種顏色的筆,隨手揮筆很快就畫

出各種線條和圖形,以顯示某人身體(或某一地點)的氣場。

在 場 的 人,她 只 看 一 眼 就 開 始 畫。不 在 場 的 人,只 要 告 訴 她 名 字 ,

她稍微感應一下,也可以畫得出來。

她所畫的氣場圖中,紅、橙、黃等明亮的色彩代表好的氣場;而

黑、灰、褐等暗濁的色彩則表示氣場不好。流暢的線條、好看的圖形

代表好的氣場;而扭曲的線條、雜亂的圖形則表示氣場不好。

她所畫的氣場圖也可顯示內氣的運行狀況。在氣不通的地方,通

常會塗上黑點或打叉。

如 果 畫 出 來 的 氣 場 很 差 , 她 會 畫 上 一 個 大 大 的 X, 然 後 揉 成 一 團

丟到垃圾桶,而不願拿出來給別人看。 如果某人的氣場實在非常

差,她甚至在一開始感覺到之後,就不願意繼續感應而完全不畫。

曾經有朋友跟她開玩笑,給她一個已過世親友的名字,請她畫氣

場圖。結果她完全感應不到死者的氣場。但是對釋迦牟尼、惠能、耶

穌等,她卻可感應到很強的氣場。所以我們猜測:是不是修行極有成

就者的氣場可以長久留存於世?他們除了留下令人景仰的嘉言懿行之

外,是否也留下了氣場?
第四篇
人與外靈
■外靈
■通靈
■陰氣
■練功防治壞氣
■外靈附身
■練功解除附身的困擾
◇ 人 和 生 物 都 有 本 靈,死 後 仍 以 靈 魂 的 形 式 繼 績 存 在 而 成 為

外靈。其中能量低者為鬼,高者為神。

◇基本上鬼神與人的本靈同類,以平常心待之即可。

◇ 有 少 數 天 生 異 稟 的 通 靈 人,能 夠 與 外 靈 互 相 溝 通。有 些 人

在瀕死復生或練功之後具有通靈能力 。

◇外靈所發出的陰氣,會讓人的身心產生很不舒服的症狀。

幸 好 人 體 本 身 就 具 有 防 護 和 排 除 的 能 力,而 且 練 功 可 強 化

這 種 能 力。也 有 一 些 民 俗 方 法 可 以 防 範 陰 氣、排 除 陰 氣 。

◇ 有 些 人 的 體 質 陰 虛、身 心 能 量 比 較 弱,容 易 被 外 靈 附 身 而

顯現一些特殊的症狀或怪異舉動 。

◇ 人 在 氣 功 態 下,身 心 靈 的 能 量 大 幅 提 升,於 是 就 會 自 動 做

出種種自保的動作,以排除陰氣、驅逐附身的外靈。
第十九章

外 靈

一、正視鬼神存在的可能性

我以前自認為是學科學的知識份子,完全不相信靈魂與鬼神這一

套。對於宗教,也只是認同其教化人心的功能,內心則敬而遠之,並

沒有真正接納,更談不上信仰。因此在上了高中以後,對家母迷信宗

教和鬼神,內心很不以為然,甚至曾經幾度發生意見上的衝突。

一直到我練功之後,以功會友而結識了幾位具有通靈能力的人,多

次親眼目睹她們直接或間接與鬼神溝通的實況,這才開始對人與鬼神

之間的互動感到好奇,願意正視鬼神存在的可能性。經過進一步深入

的觀察和研究,內心漸漸相信:真的有鬼神存在。

這幾年來教過幾千人練自發功,有機會看到各式各樣的人在練功過

程中的表現。通常會想來學氣功的人,大都體弱多病,健康情況比較

差。其中有幾十個人除了生理上的病症之外,還有外靈附身的問題。

她們在第一次發功和隨後幾次練功時,會出現跟平常人很不一樣的特

殊舉動,明顯呈現急於擺脫外靈干擾的自保現象。

世界上能夠通靈的人,或被附身問題所困擾的人,雖然所佔的比例

很 小 ( 大 約 不 到 百 分 之 一 ), 但 總 人 數 則 不 算 少 , 光 是 在 台 灣 可 能 就 有

幾萬人。練功、教功者遲早都有機會碰到這一類的人。

很多人練功或靜坐到了一定的境界,氣感顯著增強之後,多多少少

也可能會親自體驗到本靈的作用,以及人與外靈之間的感應與互動。

所以我們必須以客觀的態度,正視這些實際發生的現象、了解鬼神
的存在對人的影響。有了正確的觀念,才不會惶恐而不知所措,才能

採取比較好的因應之道以趨吉避凶,使人與外靈彼此相安。

這幾年來我默默觀察幾位通靈人和幾十位被附身者的身心表現,以

及 她 們 練 功 後 的 進 展 情 況。本 篇 各 章 就 是 整 理、歸 納 出 來 的 研 究 結 果 。
二、有沒有鬼神?

自古以來,全世界各個地區、各個民族,都有許許多多關於靈魂與

鬼神的傳說:如轉世、前世記憶、瀕死經驗、死後復活、借屍還魂、

鬼神附體、看見鬼神、亡魂託夢等等。各個宗教的經書之中,固然不

乏這方面的記述。連官方編修的正史《二十四史》中,也有很多關於

這類的記載。最豁達的古代文人如蘇東坡、紀曉嵐,也蒐集了很多的

靈 異 事 例 , 寫 入 他 們 的 書 中 (《 東 坡 志 林 》、《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 可 見 靈

魂與鬼神的種種事蹟,並不是某一時代、某一地域的少數人之特殊經

驗,而是古今中外皆普遍發生的現象。

林 肯 有 一 段 話 可 拿 來 做 為 判 斷 真 假 的 準 則。他 說: 「 你 能 騙 很 多 人

於一時;你也能騙少數人於一世。但是你不可能永久欺騙所有的人。」

既然各個時代、各個地區同樣都有鬼神之說,那就不可能全是編造出

來的。

各種宗教的根源和存在基礎,都與靈魂、鬼神有密切的關聯。從古

至今,宗教信仰在世界各地始終都非常興盛。近年來靈異電影不但相

當 盛 行,而 且 都 很 賣 座。可 見 相 信 有 靈 魂 與 鬼 神 的 人,並 非 僅 僅 少 數 。

《 論 語 》說 :「 子 不 語 怪 、 力 、 亂 、 神 。 」; 又 說 :「 敬 鬼 神 而 遠 之 。 」

這些話並不是說:孔子不相信有鬼神。如無鬼神,何必敬之、遠之?

只是他不願意談論怪力亂神而已。因為鬼神幽緲難測,既不好說,而

有 些 又 不 能 說 ( 天 機 不 可 洩 露 )。

目前科學尚無法證明有鬼神,但也無法證明沒有鬼神。有一些間接

的證據則顯示有鬼神存在。例如:有些具有「陰陽眼」的人,可看到

鬼神;有些通靈人可感應到鬼神,並可與其互相溝通。
三、人的本靈與鬼神同類

如 果 你 相 信:人 活 著 的 時 侯 有 本 靈,而 死 後 有 靈 魂,那 你 也 會 相 信 :

世界上有鬼神。反過來說也一樣,有鬼神就有本靈與靈魂。

根據佛教與道教的說法,生前修行有成,或行善累積大功德者,死

後靈魂昇天而成神。生前作惡多端者,死後靈魂下地獄做鬼。而大部

份小善小惡者,則再度轉世為人或畜生。

有些人能看到或感應到鬼神;有些人還能直接或間接與鬼神溝通。

例如通靈人、佛教的高僧、道教的法師,或是氣功大師,對鬼神都有

感知、溝通和處理的能力,如請神、驅邪、超度等等。

由此看來,人的本靈(元神)在本質上與鬼神是有些類似的,在能

力 上 跟 鬼 神 是 相 當 接 近 的。有 些 人 的 能 力 甚 至 比 大 部 份 的 鬼 魂 還 更 強。

人 ( 本 靈 )、 鬼 、 神 三 者 之 間 的 差 別 , 可 能 是 在 於 氣 的 屬 性 。

古代道家認為:氣有陰、陽之分。神、佛為純陽之氣;鬼魂為純陰

之氣,所以也稱為陰靈。

正常人身上的陽氣與陰氣大致上接近平衡。不過有些人偏陽(陽盛

陰 虛 ), 如 年 輕 體 壯 的 男 性 ; 有 些 人 偏 陰 ( 陰 盛 陽 虛 ), 如 體 弱 多 病 、

多愁善感的女性。

道 家 還 認 為 修 行 煉 氣 的 重 點,就 是 在 聚 生 陽 氣、化 除 陰 氣,以 成 神 、

仙。所以道家修行者喜歡以「陽」字做為名號,例如:呂純陽、王重

陽、馬丹陽、張紫陽、魏伯陽、柳華陽等等。

本靈能力的大小,與心性及體內陽氣的強弱有關。所以心虛,氣弱

的人怕鬼;心正、氣強的人,鬼怕。

鬼 神 通 常 具 有 平 常 人 所 沒 有 的 特 殊 能 力 ( 即 神 通 ), 例 如 : 有 「 他 心

通 」, 能 夠 得 知 人 的 心 事 ; 有 「 宿 命 通 」, 能 夠 得 知 某 人 過 去 的 事 , 甚

至 前 幾 世 的 事 , 或 預 知 未 來 將 要 發 生 的 事 ; 有 「 天 眼 通 」, 能 夠 感 知 此
刻遠地所發生的事。

具有這些神通的原因,可能是鬼神可自由穿越我們的時空;或是能

夠讀取人的心靈信息。

其 實 每 一 個 人 的 本 靈 也 有 這 些 潛 能,經 由 練 功 或 修 行 就 可 開 發 出 來。
四、外靈

人的本靈以外的靈體,總稱為外靈。這個名稱所涵蓋的範圍比鬼神

更為廣泛。

人世間有各式各樣的人,靈界的外靈同樣也是形形色色。

若單純以能量來區分,外靈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能量高、能

力強、靈性純潔的高靈;另一類是能量低、能力小、靈性不怎麼好的

低靈。

道教的神、仙;佛教的佛、菩薩、羅漢;天主教或基督教的天使、

聖 靈、耶 穌; 回 教 的 阿 拉、穆 罕 默 德 等 等 都 屬 於 高 靈。高 靈 的 陽 氣 盛 ,

所以也稱為陽靈或陽神。

中國民間所說的妖、魔、鬼、怪、魑魅、魍魎、山魈、妖精、幽靈

等等則屬於低靈。低靈的陰氣重,所以又稱為陰靈。平常人死後的亡

靈、動物死後的動物靈,也都屬於陰靈。

負 責 管 理 陰 靈 的 神 祇,如 民 間 傳 說 中 的 閻 羅 王、城 隍 爺、土 地 公 等 ,

通常稱為陰神。

若以外靈對人類的態度來區分,則可分為善、惡兩類:對人類心懷

好意者為善靈;存有惡意者為惡靈。為惡更甚者稱為邪靈、凶神、惡

鬼、妖怪、妖魔、妖精、惡魔(撒旦)等等。

西方人心目中的靈體還有:地縛靈、守護靈,指導靈、精靈等。

相 對 於 自 己 本 身 而 言,其 他 人 的 本 靈 也 算 是 外 靈。活 著 的 人 之 本 靈 ,

也能暫時附在別人身上;或是把別人的身體佔為己有,這種現象在印

度 和 西 藏 稱 為 「 奪 舍 」。
五、對外靈的正確態度

無論古今中外,人對鬼神(外靈)都懷有深深的敬意或畏懼。主要

是因為人對鬼神很陌生、很不了解,甚至有許許多多的誤解。

其實人有善有惡,外靈也是有善有惡。善靈會保佑人、幫助人;惡

靈會作弄人、害人。

壞 人 殺 人 作 惡,為 害 遠 大 於 鬼。世 界 上 很 多 的 壞 人 比 鬼 還 可 怕 多 了 。

人殺人、人害人的案件,每天都多得不得了;卻難得聽到有人被鬼所

害的確實報導。一般人被壞人傷害的機會,比中邪、沖煞不知要多出

幾千倍、幾萬倍。

所以人對於外靈大可不必過度反應。人與外靈的關係,跟人與人之

間的關係,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我們對待鬼神的態度和方式,應該如

同我們對待周遭的人,例如:

◇ 我 們 逢 年 過 節 祭 拜 祖 先,或 早 晚 上 一 炷 香,感 謝 祖 靈 佑 護。就 像 我

們平日問候父母、孝順父母,心中感謝父母生養之恩。

◇我們禮拜神佛,就像我們敬重人間的聖賢。

◇我們辦法會、祭供品、燒冥紙以超度孤魂野鬼,就像

◇我們以金錢或食物濟助流落街頭的遊民。

◇我們在門窗上貼靈符辟邪,就像我們裝門鎖、裝鐵窗防盜賊。

◇ 我 們 禮 拜 正 神,對 陰 靈 鬼 邪 則 避 之 唯 恐 不 及,就 像 我 們 親 近 好 人 、

遠離壞人。

◇如果我們心正行直,平時都依正道待人處世,壞人就少有機會可

乘,連 鬼 也 起 不 了 作 用、傷 不 了 人。就 像 老 子 說 的:


「以道蒞天下,

其鬼不神。」
在現實社會上,我們都曉得如何跟形形色色的人相處。我們如何對

待人,就如何對待鬼神。

人 受 不 了 陰 氣 和 邪 氣。同 樣 的,陰 靈 也 受 不 了 人 的 陽 氣。人 怕 見 鬼 ,

鬼也怕見人。所以人也應該尊重外靈的生活空間,不要隨便去干擾外

靈。最好是各居其界、各安天命,互不相擾。
第二十章

通 靈

一、有些人天生就能感知鬼神

大部份的人不相信靈魂和鬼神,是因為看不見、摸不著,沒有任何

的明顯感覺;又沒有直接的證據顯示其存在。如果人能夠直接或間接

感應到鬼神,或者身心明顯受其影響,當然就會相信有鬼神。

有些小孩子天生就有感應外靈的能力。有時候在某些特殊的場所能

夠 看 到 鬼 神。因 為 保 有 天 真 的 小 孩 子,心 靈 比 較 單 純,感 應 能 力 較 強 。

通常到了青春期之後,這種能力自然就消失了。因為孩子長大了,心

思越來越雜,腦中雜訊的干擾越大。

極 少 數 有「 陰 陽 眼 」的 人 ,對 鬼 神 的 感 知 能 力 比 較 強 ,甚 至 可 直 接

看到鬼神的形貌。

有些人(女性居多)能夠接收到鬼神要她傳達給人的信息,角色好

像 人 與 靈 之 間 的 橋 樑 , 所 以 稱 為 「 通 靈 人 」 或 「 靈 媒 」。

有些人(俗稱八字輕的人)雖然對鬼神的直接感知能力沒那麼強,

但只要處在陰氣較重的地方,身也就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通常體弱多病、體質陰虛的人,比較容易感應到外靈,也容易被外

靈的陰氣干擾,甚至被附身。

一 般 來 說,女 性 與 兒 童 比 較 容 易 感 應 到 外 靈。而 理 智 型 的 成 年 男 性 ,

通常都不太有感應能力。
二、通靈人

有些人具有特殊能力,能夠與靈界的鬼神(外靈)溝通,因此被稱

為 「 通 靈 人 」 或 「 靈 媒 」。

鬼 神 和 靈 界 的 事 幽 緲 難 知,只 有 透 過 通 靈 人 才 能 略 微 知 道 一 點 訊 息。

通靈人好比是跨越人間與靈界鴻溝的橋樑。她們能夠觀察外靈的動

態、接收外靈傳來的信息、替外靈表達信息、翻譯外靈的心意(好像

即 席 翻 譯 )、 解 讀 一 些 靈 異 現 象 , 以 幫 助 平 常 人 了 解 靈 界 的 訊 息 , 因 此

又有「靈媒」之稱。

一 般 來 說 , 通 靈 人 的 大 腦 比 較 能 夠 靜 下 來 ( 放 空 ), 腦 部 所 產 生 的 雜

訊減少,干擾降低,因此才能夠接收到外靈的信息。

除了專業的通靈人或少數追求通靈的人,一般通靈人大都相當低

調,怕被視為精神不正常。有些甚至不敢讓家人和親友知道,以免家

人擔心或招來親友異樣的眼光,也避免被別人在背後指指點點。

一般人多多少少也具有一點點不太明顯的,間接的通靈能力。例如

連續幾夜都夢見某一位過世的親人,夢境異常清晰;又如走近陰氣重

的地方,就會覺得很不對勁,全身發冷,手臂起雞皮疙瘩。
三、通靈能力的來源

通靈人的通靈能力可能有幾種不同的來源:

◇ 有 些 通 靈 人 的 能 力 是 天 生 的,遺 傳 自 父 母 或 祖 父 母,從 小 就 能 夠 通

靈。但其通靈能力通常在青春期之後就會自然消失。

◇ 有 些 通 靈 人 是 經 歷 一 場 大 病 或 災 難 ( 如 車 禍 、 雷 殛 、 嚴 重 摔 跌 ),

瀕死而復生之後才突然有了通靈能力。

◇ 有 些 通 靈 人 是 被 外 靈 附 身 ( 或 曾 經 被 附 身 ), 而 發 展 出 通 靈 能 力 。

◇ 有 些 通 靈 人( 如 乩 童 )是 被 外 靈 選 定 為 代 理 人 或 代 言 人,幫 其 辦 事。

若 不 聽 從,可 能 會 莫 名 其 妙 的 劇 烈 頭 痛、生 無 名 的 大 病,或 厄 運 連

連。答 應 之 後,每 當 需 要 辦 事 之 時,外 靈 就 會 附 身 而 使 其 展 現 通 靈

能力。

◇ 有 些 外 靈 會 訓 練 所 選 定 的 人,經 由 靜 坐、吃 素、少 食( 甚 至 斷 食 ),

或其他種種方法,來增強通靈能力。

◇ 有 些 通 靈 人 是 經 由 拜 師,受 特 殊 的 訓 練 之 後,才 開 發 出 通 靈 能 力 。

◇ 有 些 通 靈 人 係 經 過 宗 教 團 體 的 專 門 培 訓,以 開 發 通 靈 能 力。通 常 經

過 幾 天 的 閉 闢 ( 道 教 稱 為 坐 禁 ), 每 天 以 大 部 份 時 間 專 心 靜 坐 , 並

誦經、唸咒。閉關期間通常實施禁食,只喝水。

◇ 有 些 人 的 通 靈 能 力,是 在 練 功 或 靜 坐 修 行 一 段 時 期 之 後 自 然 發 展 出

來的。其通靈能力會隨著練功或修行的進展而漸漸增強。
四、通靈人的神通

通靈人除了能夠與外靈溝通之外,通常會因為外靈的幫助,而具有

一 項 或 多 項 神 通( 特 異 功 能 )
。例 如:有 人 能 感 知 別 人 的 心 意( 他 心 通 )

有人擅長替人算命、解運;有人擅長看風水、看地理;有人擅長看前

世 因 果( 宿 命 通 )
;有 人 擅 長 預 測 未 來;有 人 擅 長 透 視 或 遙 視( 天 眼 通 );

有 人 擅 長 看 病、治 病;有 人 擅 長 驅 邪、制 煞;有 人 擅 長 與 祖 靈 溝 通( 如

觀 落 音 ); 有 人 擅 長 安 神 ( 為 神 像 開 光 )、 安 祖 先 牌 位 等 等 。

天生的通靈人,或是被外靈附身而具有通靈能力的人,所專長的項

目較少。據說是因為:通靈人或其附身的外靈,通常都只領取一、兩

項 特 定 的 執 照 ( 令 牌 ), 有 了 執 照 才 能 夠 辦 理 這 方 面 的 事 。

靠外靈附身的通靈人,其能力的高低一方面要看外靈的等級,一方

面 也 要 看 自 己 的 功 力 ( 放 空 的 程 度 , 氣 的 強 弱 )。

經由練功也可開發通靈能力和各項特異功能。其能力的高低,完全

看本身練功的成就如何。

練功有成者主要是運用本身強大的氣,以及敏慧的靈覺,而不是借

用外靈的能力。換句話說:是自力而不是他力。
五、通靈人與外靈之間的關係

通靈人與外靈之間的關係有好幾種,有些如主僕;有些如師徒;有

些則如朋友一般。茲說明如下:

◇主僕關係

又 分 為 兩 種 情 況:一 種 是 外 靈 為 主,通 靈 人 為 僕;一 種 是 通 靈 人 為

主,外靈為僕。

有 些 通 靈 人 被 外 靈 挑 選 為 代 言 人( 好 比 即 席 翻 譯 )或 代 理 人( 好 比

秘 書 ), 聽 命 於 外 靈 , 幫 忙 傳 達 訊 息 或 辦 事 。 當 外 靈 要 通 靈 人 幫 忙

傳 訊 或 辦 事 時,就 會 主 動 附 在 通 靈 人 的 身 上。此 時 通 靈 人 才 能 表 現

種種特殊能力。當外靈自動退了就恢復平常。

有 些 通 靈 人 透 過 符 咒 或 特 定 儀 式,主 動 召 請 外 靈 附 身,在 通 靈 狀 態

中藉外靈的神通來辦事。

有 些 道 行 高 的 法 師,利 用 法 術 或 符 咒 來 驅 役 外 靈 為 其 辦 事。民 間 所

傳說的「養小鬼」就屬於此類。

◇師徒關係

有些外靈會在睡夢之中,或透過心靈感應的方式,教導通靈人練

功、 靜 坐、修 習 各 種 神 通,關 係 有 如 師 徒 一 般。密 宗 將 這 種 特 殊 的

指 引 方 式 稱 為 「 上 師 瑜 伽 」、「 夢 境 瑜 伽 」。 教 功 的 外 靈 則 稱 為 「 無

形 上 師 」。

◇朋友關係

有 些 外 靈 與 通 靈 人 的 關 係 好 像 朋 友 或 同 學,一 起 學 習、一 起 修 行 、

一起助人,彼此互相依仗。
六、通靈狀態的身心反應

每 當 外 靈 臨 場 或 附 體 之 時 , 通 靈 人 就 會 進 入 通 靈 狀 態 ( 簡 稱 靈 態 ),

身與心就馬上會產生一些比較特殊的反應。

有 一 位 曾 經 當 過 乩 童 的 通 靈 人 , 描 述 他 在 神 靈 附 體 時 的 經 驗 :「 身 體

漸漸不由自主的抖動,由弱而強。意識逐漸模糊,但並未完全消失。

突然一股強烈的靈波射入腦海。此時的我,已不是原來的我。但原來

的我也未消失殆盡。」

每位通靈人在靈態時的身心反應,並不完全相同。可能會因通靈人

的功力,以及外靈層次的高低而有很大的差異。

就意識方面來說,有些通靈人在靈態中會暫時失去意識;有些還有

一點點模糊的意識;有些則始終保持相當清醒的狀態。

就身心的感覺來說,如果是高靈臨場或附體時,通靈人心裡會覺得

很安詳、愉快,身體則感到很舒服、很輕爽。

反之,來的若是低靈,則身心就會有一些不適的症狀出現。例如:

一直打哈欠、打隔、流眼淚、咳嗽、乾嘔、頭暈腦脹、耳內發脹。比

較嚴重者甚至還會捶胸頓足、臉部扭曲、又叫又喊,顯得相當痛苦。

這可能是人的身心不太能適應低靈。就像電腦程式(如操作系統)和

電腦的硬體設備不太相稱、不太相容時,電腦的操作就很不順,狀況

百出。經過一段時期之後,通靈人慢慢習慣了,身體的動作和生理上

的反應就會越來越小。
七、進出通靈狀態的方式

每位通靈人進入通靈狀態的方式和難易程度,有很大的差別。

有些通靈人進出靈態完全是被動的。每當外靈臨場或附身時,就進

入靈態;外靈離開了,就逐漸恢復正常。這種被動式的通靈人,在靈

態中往往自我意識很模糊,甚至完全消失了。

有些通靈人可主動進出靈態,但難易程度依功力高低而有很大的差

別。

功力較低的初級通靈人,通常需要慢慢靜下來,等到入靜較深時,

才能進入靈態請外靈降臨,或接收外靈傳過來的訊息。退出靈態時,

也只能慢慢來。有時還得靠別人用力拍打額頭或背部,或是在臉上噴

灑 冷 水 ( 或 酒 ), 才 能 夠 強 迫 外 靈 離 體 。

功力高一些的中級通靈人,只要閉上眼睛稍微入靜就可進入靈態。

隨著功力的提升,進入靈態的門檻越來越低,很容易跨越。通常只要

眼睛閉一下再張開,一下子就轉換過去了。這種人在通靈狀態中,自

己的意識還相當清楚。

功力很高的高級通靈人,一瞬間就可轉換到靈態,幾乎不著形跡,

在外觀上並無明顯的差異。她們即使眼睛張開著也能接收訊息,而且

意識完全清楚。
八、通靈人獲知靈意的方式

通靈人在靈態下如何獲知靈意?每位通靈人各有種種不同的方式,

例如:

◇ 有 些 通 靈 人 在 靈 態 時,身 體 被 外 靈 暫 時 進 駐,由 外 靈 直 接 以 言 語 、

表 情、動 作 表 達 其 意。此 時 通 靈 人 的 意 識 模 糊,身 體 的 動 作 不 由 自

主,一 舉 一 動 完 全 不 像 原 來 的 自 己,而 是 像 傀 儡 一 樣,被 動 演 出 外

靈的角色。

◇ 有 些 通 靈 人 看 得 到 外 靈 的 長 相 和 表 情、動 作;聽 得 到 外 靈 講 話 的 聲

音。

◇ 有 些 通 靈 人 像 電 腦 顯 示 器 一 樣,能 夠 接 收 外 靈 所 傳 送 的 圖 文 資 料 。

腦海中看得到外靈所傳送過來的畫面、影像或文字。畫面有靜止

的,也 有 連 續 的;有 黑 白 的,也 有 彩 色 的。有 時 畫 面 比 較 模 糊,只

能看出大概的輪廓;有時畫面比較清晰。

◇ 有 些 通 靈 人 不 需 經 過 思 考,直 接 就 滔 滔 不 絕 的 講 出 一 堆 話。所 講 的

內 容 卻 不 是 自 己 所 想 說 的 話;或 根 本 是 自 己 想 都 沒 想 到 的 話。這 是

外 靈 借 用 其 嘴 巴 來 說 話 。 這 樣 的 通 靈 人 就 像 揚 聲 器 ( 麥 克 風 )。

◇ 有 些 通 靈 人 會 自 動 寫 幾 個 字 或 整 篇 文 章,以 表 達 外 靈 所 要 傳 達 的 信

息。

◇有些通靈人會自動畫圖,圖上可顯示外靈所要傳達的信息。

◇ 有 些 通 靈 人 腦 中 倏 忽 閃 過 某 一 個 念 頭。此 一 靈 感 或 直 覺 的 內 容 係 來

自外靈的信息。
九、通靈人寫的詩文

道 教 的 一 貫 道 、 慈 惠 堂 等 教 派 , 以 及 供 奉 思 主 公 的 儒 教 ( 鸞 堂 ), 在

舉行法會時經常有扶乩(或稱扶鸞)的儀式。

在此儀式中,仙、佛直接附身在乩生(儒教稱鸞生)身上,推動丫

形的桃枝筆在沙盤上寫字,降示訓文。內容大都是指示信徒避災、治

病,或交辦事務。

有時仙、佛還會降示詩文,勸人修德、行善。有些詩文竟然倒過來

唸也有意義。有些文章不管是從左而右順著唸,或是反過來由右而左

唸,也都有其意義。有些甚至還可順著對角線唸,或依照最後所畫的

圖(如一條船)之線條連起來唸。

有時外靈並不直接附在人身上,只是傳送信息給通靈能力較強的

人。他們在接收到外靈的信息之後,嘴巴就直接說出來,或用一般的

筆寫出來。

台北市的吳先生在台灣大學唸書時曾參加一貫道。有一段時期,當

他在靜坐或祈禱之時,常會進入通靈狀態,可接收到神、佛的信息,

一口氣就寫出一整篇詩文,真正是下筆如神!有時則直接從口中說出

來 ( 用 國 語 、 台 語 或 天 語 )。 在 通 靈 過 程 中 , 他 的 意 識 仍 然 相 當 清 楚 ,

所以還能夠去拿紙和筆寫下來,或用錄音機錄下來。

他將所寫、所說的詩文集結成一大冊,令人大開眼界。以下是他所

提供的三篇詩文:

詩文一:
求者不開 開者不求
悟者不說 說者不悟
詩文二:
天香自在人世間
花花世界夢一場
飄盪人間似浮萍
香音悅耳花飄香
處處得聞佛教化
處處皆有善信眾
在世聞音當自覺

[註 ]寫 下 來 之 後 , 他 才 發 覺 這 是 一 首 「 藏 頭 詩 」, 每 一 句 的 第 一 個
字合起來為:天花飄香處處在。

詩文三:
心花朵朵處處在 蓮生佛國眾安泰
冥冥世界無邊境 生死到來一切空
借假修真才自在 天地萬物人間在
一朝回去豈能在 佛心自在永安泰
二六時中永遠在 天心花開歡樂在
滅魔除障心智開 萬般塵緣皆放下
過往雲煙夢一場 天旋地轉醉一樣
醉來醉去夢始開 醉夢人生如夢幻
苦苦哀哀瞬息在 人生如夢幻如煙
苦苦哀哀悲與哀 莫忘人生自性在
天地萬物盡自在 渾渾噩噩醉夢中
顛顛倒倒夢與幻 人生至此何苦哉
恍記人生苦與哀 顛顛倒倒天旋轉
恰如人生眾生樣 跌跌撞撞豈安泰
何不輕盈自心在 生心不亂永安泰
十、通靈人的苦與樂

通靈的朋友有時會透露她們的一些苦惱,例如:

◇ 吃 的 食 物 有 限 制。有 些 通 靈 人 只 能 吃 素;有 些 通 靈 人 不 能 吃 某 些 東

西,吃了就會嘔吐。

◇ 有 些 通 靈 人 能 夠 感 受 到 別 人 身 上 的 病 痛 或 內 心 的 情 緒,如 同 身 受 。

◇ 外 靈 告 知 的 事,有 些 事 不 能 隨 便 向 別 人 透 露,有 口 難 言;有 些 事 則

不知道該不該對當事人講明。

◇有時外靈所表達的信息模糊不清,通靈人很難確認。

◇ 有 時 通 靈 人 很 難 以 正 確 的 語 意,來 翻 譯 和 表 達 外 靈 之 意,而 不 得 不

加上自己主觀的看法和解釋。

◇不能用外靈所賦予的神通來賺錢謀利,否則會遭受懲罰。

◇ 社 會 上 大 多 數 人 對 通 靈 仍 視 為 怪 力 亂 神。通 靈 人 需 承 受 別 人 異 樣 的

眼光。

不過,身為通靈人也有一些好處,例如:

◇ 有 些 通 靈 人 可 能 會 在 睡 眠 之 中 清 晰 的 夢 見 高 靈( 仙、佛、菩 薩 )在

教導道理、指引修行,或傳授靜坐、練功的方法。

◇本身預感較強,或高靈暗中佑護,常可逢凶化吉。

◇為外靈辦事而廣結人緣、增長見識。

◇藉通靈能力做好事,享受為善之樂,並累積功德。
十一、練功可增強對外靈之感應能力

根據我這幾年來的觀察,練功之後表現出氣感非常靈敏的人,通常

對外靈的感應能力(感靈能力)也同樣的強、同樣的敏銳。

氣感很強的人,只要站在廟宇或神壇的大門外,就能夠分辨出此處

靈氣的強弱與好壞;只要陰氣重的人一走近,立刻就能感應出來。

大多數人對於外氣和神靈的感應能力,都是隨著練功日久而增強。

本來對神靈就有些敏感的人,練功後敏感度增長快速。而本來完全沒

有感應能力的人,經過長期練功之後,也能發展出一些能力,但敏感

度可能沒有那麼的強。

練功不但能夠增強對外靈的感應能力,也能發展出對外靈的處理能

力。大多數高功者遇到有陰靈在場的情況之時,自然就會自動畫符、

唸咒,有驅邪、超度的本事。

由以上這些事例,我們可以推斷:氣很可能是人與靈界之間互相交

通的重要媒介。有些人經由練功,對氣的感應能力增強之後,也能夠

感應靈的世界。
第二十一章

陰 氣

一、陰氣和邪氣

陰氣是指人或動物死後的陰靈(亡靈)所散發出來的氣。相對的,

活生生的正常人或動物所發出的外氣大都屬於陽氣。

陰靈比較常停留在某些特殊的地點,例如:醫院太平間、喪葬場所

( 殯 儀 館、火 葬 場、墓 地、靈 骨 塔 )


、命 案 現 場、車 禍 地 點、災 難 地 區 ,

以及久無人居的古宅、廢園等等。這些陰靈經常流連的地方,陰氣特

別重。人接近這些地方時,可能或多或少會沾染到一些陰氣。

有些人在不正常的情況下也會散發陰氣,例如:被陰靈附身,身上

帶有陰氣的發射源;或是身上已經沾染、累積了太多的陰氣,正在慢

慢散發出來。

陰氣到底是什麼?目前還不清楚。我們暫且視之為一種對人體具有

不良作用的電磁波,其能量和信息會干擾身心的正常運作。

比陰氣更嚴重的是邪氣、煞氣。係由那些對人不懷好意、能力更強

的邪靈(惡鬼、凶神、惡煞)所發出,對人體的危害更大。

陰 氣 和 陽 氣 都 類 似 電 磁 波,皆 帶 有 能 量 和 信 息。但 是 兩 者 屬 性 相 反 ,

彼此會互相干擾。也有人把陰氣稱為負能量,把陽氣稱為正能量。兩

者的差異可能是頻率不同,但又頗為接近,因而造成干接。也可能是

兩者的波形相反,互相干涉而抵消。就像收音機同時接收到頻率相近

的兩個電台之訊號,就會消音或產生雜音。
二、人體對陰氣的生理反應

人的身體不太能適應陰氣和邪氣。所以有些對陰氣比較敏感的人,

每次接近陰氣重的地方,一時納進太多的陰氣而來不及排掉時,身體

就會出現一些明顯的生理反應,例如:

◇ 忽 然 感 覺 一 股 寒 意,打 從 心 底 冷 起 來。 頭 皮 發 麻、背 脊 發 冷、手 腳

冰涼;全身起雞皮疙瘩、汗毛直豎。

◇ 突 然 感 覺 很 不 對 勁, 心 裡 發 毛;覺 得 很 不 舒 服、 很 不 自 在,不 自 覺

的躑躅不前,很想轉身逃離。

◇ 開 始 不 停 的 打 呵 欠、 打 膈 、 乾 嘔 ; 有 些 人 也 可 能 會 不 停 的 流 眼 淚 、

流鼻水。

◇呼吸急促、心跳激烈。

◇覺得頭昏腦脹、暈眩、頭痛、胸口悶、嗯心、想嘔吐。

◇肩膀和頸部僵硬、痠痛。

◇手、腳發癢,甚至全身都發癢。

◇沒做什麼事,卻疲態不堪,全身無力。

◇昏昏欲睡,睡覺時間很長。但睡眠品質不好,頻頻做噩夢。

◇ 突 然 受 到 很 強 的 陰 氣 或 煞 氣 侵 入 時,感 覺 頭 部 或 胸 口 一 陣 刺 痛,有

如被箭射入。

通常對陰氣的敏感度越高者,身體的生理反應就越強,所呈現的上

述症狀就越多、越明顯。

少數體質陰虛、對陰氣比較敏感的人,有時與被附身而帶有陰氣的

人 見 面 ( 或 只 是 擦 身 而 過 ), 可 能 也 會 感 受 到 對 方 身 上 的 陰 氣 , 生 理 上

立即起了上述的反應,而覺得很難受。有些人連講電話時,都會受到
對方身上陰氣的影響。

極少數非常敏感的人,甚至連坐在車子上閉目養神時,只要車子經

過墳墓地,也會有異樣的感覺。

對陰氣很敏感的人,受到陰氣,邪氣、煞氣的影響而呈現種種身心

不適的症狀,古人稱為中邪、撞邪或沖煞。

三、動物對陰氣的反應

動物的直覺比人類更強,對陰氣的感應比較靈敏,反應也更激烈。

其中貓、狗和蜜蜂對陰氣的反應,我們比較有機會觀察到。

老一輩的人都相信貓和狗有陰陽眼,可以感應到外靈。

當貓感應到外靈的陰氣時,身禮就會馬上退縮,毛急豎起來,蹲在

原地低聲吼叫;或是突然怪叫一聲,迅速轉身逃走。

當狗感應到外靈的陰氣時,也是縮著身子低聲號叫(台語稱為「吹

狗 螺 」), 聲 音 非 常 怪 異 , 令 人 毛 骨 聳 然 。 當 附 近 有 人 死 亡 的 前 、 後 幾

天,比較有可能會聽到這種令人心裡發毛的狗吠聲。

盛產烏龍茶的南投縣鹿谷鄉,有很多鄉人在屋外掛一截中空的木頭

做為蜂窩,養野蜂取蜜。據他們代代相傳的經驗,若是有人參加喪禮

回來之後,用手去摸這截木頭,野蜂就會跑光光,不再回來了。可見

野蜂對陰氣很敏感、很受不了。
四、人體具有防治陰氣的能力

一般人大都不知道(或不相信)有陰氣,一旦發生前述的症狀,通

常都以為自己突然生病了。去醫院看病,卻又檢查不出所以然來。最

後只好認為或許是感冒了,隨便吃些感冒藥。

即使一直沒有去看病、吃菜,大部份的人只要休息幾天,也就自然

好了。因為一般人在正常情況下,身體對於陰氣具有自保和自癒的防

治能力,既能先行防護陰氣的侵襲,也能自動將已經入侵的陰氣排除

掉。所以陰氣所造成的種種不適症狀,都會自行緩解,慢慢復原。等

到陰氣排淨時,那些症狀就自然消失了,身體也就恢復正常。這種現

象跟感冒很類似,並不是靠吃藥治好的,而是人體的自癒功能在起作

用。

雖然人體對陰氣、病氣都具有防護和排除的能力,但是如果身心情

況不佳,或處於陰氣、病氣很重的地方,身體一時防護不周或來不及

排除,仍然可能會受到不良影響。

有 些 人 因 為 工 作 上 的 需 要,必 須 經 常 處 在 陰 氣 重 的 地 方。久 而 久 之 ,

身體自然就發展出比較強的防護能力和自癒功能;或者是身體慢慢適

應陰氣了,所以並不太受影響。有些人則採用民間流傳的防護方法,

或長輩所指點的某些秘訣來自保。
五、陰氣的影響因人而異

絕大多數的人即使接近陰氣重的地方,或遇到帶有陰氣的人,也不

會有什麼事,並不會受到陰氣的明顯影響。

只有很少數的人,對陰氣的反應特別強烈、特別受不了,對病氣的

反應也是如此。這是因體質比較特殊的關係。

一般來說,體弱多病、體質陰虛的婦女和小孩,通常比較容易吸納

外 氣 ( 被 戲 稱 為 「 海 棉 體 質 」); 對 外 氣 的 感 應 能 力 ( 即 氣 感 或 氣 覺 )

較強,敏感度較高。但是對壞氣的防治能力則比較弱。因而經常受到

陰氣和病氣的不良影響。屬於這一種類型的人,只要路過喪葬場所就

會覺得很不舒服。

相反的,身體強壯、陽剛之氣特別強的男人,通常氣感比較遲鈍,

對外氣的防治能力則比較強,不容易受陰氣和病氣所影響。

心靈特質也很有關係。知識水準較低而且情感重於理智的人,或是

時常心意不定、心神恍惚的人,比較容易受到外靈和陰氣的影響。而

高學識、很理智、很冷靜的人,則不太受外靈之影響,往往對陰氣沒

有任何的感覺。因此他們也就不相信鬼神之說。

對病氣和陰氣很敏感的人,通常身體都不太好。因為她們容易被病

氣、陰氣侵犯。雖然身體能夠自動排除入侵的壞氣,但需要較長的時

間 ( 大 約 半 天 至 好 幾 天 )。 如 果 舊 的 病 氣 或 陰 氣 還 沒 排 乾 淨 , 又 納 進 了

新的壞氣,長期累積下來就很容易生病,經常顯得身疲力竭、精神萎

靡。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屬於這種體質;更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容易受

病 氣 和 陰 氣 的 影 響。她 們 只 知 道:明 明 身 體 經 常 有 這 樣、那 樣 的 病 痛 ,

上 各 大 醫 院 卻 總 是 檢 查 不 出 具 體 的 病 症;天 天 看 醫 生,吃 了 各 種 中 藥 、

西藥也始終治不好,反而情況越來越糟。
六、為什麼有些人容易受壤氣影響?

人體對於壞氣(病氣、陰氣、邪氣)的感應能力、防護能力和排除

能力都與內氣系統有關。

身體好的人,通常內氣系統比較健全,對壞氣的防護能力和排除能

力都很強。因此壞氣能夠侵入的量比較少,而且很快就可排掉。

身強體壯的人,體內的氣又多又強。即使有少量的壞氣侵入,也立

即被沖淡了,起不了作用。

體弱多病的人正好相反,既很容易被大量的壞氣侵入,又很難排除

掉,所以經常會造成困擾。

身體瘦弱的婦女和小孩,體內的好氣本來就不多。相形之下,侵入

的壞氣所佔的比率較高,因而產生較大的影響。

以中醫的觀點來看,對病氣和陰氣敏感、容易受其影響的人,通常

屬於氣弱、氣虛型;而且身體很多經脈不通,排氣能力很差。

本身氣弱、氣虛(即身體儲氣的容量小、內氣的總量也少,好比瓶

子 小 又 裝 不 滿 ), 一 旦 有 病 氣 侵 入 , 又 不 容 易 將 其 排 出 , 原 本 虛 弱 的 身

禮就會受其影響。就像一小滴墨水可輕易弄髒一杯清水,但混濁不了

一大澡盆的水。

有這種體質的人,這回即使設法將入侵的壞氣排掉了,很可能過沒

多久又再度受害。就像有些人的體質很差,動不動就感冒。
七、對壤氣敏感的人如何減輕困擾?

對壞氣很敏感的人,自己本身經常遭受困擾,連周圍的人都可能會

受到波及。雖然這種類型的人所佔的比例並不高(可能在百分之一以

下 ), 但 總 人 數 則 很 可 觀 。

已經知道自己係屬於對壞氣很敏感的人,若要減輕困擾,就應當注

意所處的環境,儘量接近好氣、遠離壞氣。其實一般正常人也應該這

麼做。也就是說,每一個人最好都能夠儘量置身於氣好的地方,經常

接 近 陽 光 和 大 自 然 ( 高 山 、 大 海 、 湖 泊 、 森 林 、 草 原 ), 以 便 採 進 大 量

的好氣,而沖淡、沖走身上的壞氣。

另一方面,敏感型的人應該儘可能避開氣比較不好的地方,例如:

醫院、殯儀館、墓地、人多人雜的公共場所等等;以及儘量不要接近

罹患重病的人。這樣做可避免身心受到各種壞氣的干擾。

敏感型的人最好不要收集或接近古玉、古董,以免其中有些帶著殘

留的陰氣而受其影響。

如 果 知 道 自 己 比 較 容 易 受 陰 氣 和 邪 氣 的 干 擾,不 妨 常 到 大 的 寺 廟( 或

教堂)禮拜神佛,或是經常讀經。這樣可以得到大量的陽氣和正氣,

並沖掉身上所附的陰氣或邪氣,而得以淨化身心,就像沐浴一樣。
八、如何防範陰氣侵害?

自 古 以 來,民 間 流 傳 一 些 防 範 陰 氣 侵 害 的 方 法,並 且 已 經 形 成 習 俗 ,

例如:

◇ 參 加 喪 禮 或 到 陰 氣 重 的 地 方 之 前,身 上 帶 著 一 個 紅 紙 袋;或 一 張 從

寺 廟 求 來 的 靈 符;或 幾 粒 大 蒜; 或 幾 片 艾 草 葉;或 幾 片 榕 樹 葉。 根

據 民 間 的 說 法,紅 紙 袋、靈 符、大 蒜、艾 草 可 避 免 陰 氣 近 身( 辟 邪 )


而 榕 樹 屬 陰,陰 氣 比 較 容 易 被 吸 附 在 榕 樹 葉 上,回 家 之 前 先 把 樹 葉

丟掉,身上就不會沾染陰氣。

◇ 有 宗 教 信 仰 的 人,可 採 用 宗 教 界 常 用 的 方 法 來 防 護。例 如 在 走 進 醫

院 或 喪 葬 場 所 大 門 之 前,先 低 聲 唸 幾 遍 佛 號( 如 南 無 阿 彌 陀 佛、南

無 觀 世 音 菩 薩 ), 或 唸 咒 ( 如 六 字 大 明 咒 - 唵 嘛 呢 叭 咪 吽 )。

◇ 參 加 喪 禮 之 後,馬 上 用 一 盆 浸 了 艾 草 的 水 洗 手、 洗 臉( 在 鄉 下, 通

常 喪 家 會 準 備 好 一 大 桶 艾 草 水 )。 或 是 在 回 家 之 前 , 先 到 寺 廟 拜 一

拜,以化除陰氣。

◇ 身 上 所 戴 的 玉 石、水 晶、瑪 瑙、天 珠 之 類 的 手 鐲 或 項 鍊, 可 暫 時 代

替 主 人 接 受 部 份 的 陰 氣。不 過 這 些 飾 物 吸 附 陰 氣 的 容 量 有 限,飽 和

之 後 就 沒 有 作 用 了。所 以 回 家 之 後 要 馬 上 將 這 些 飾 物 淨 化,才 可 再

度 戴 上。否 則 這 些 飾 物 上 的 陰 氣 慢 慢 釋 出,還 是 會 影 響 到 身 體。淨

化 的 方 法 有 好 幾 種,例 如:在 神 明 的 香 爐 點 線 香 或 檀 香,拿 著 飾 物

在 上 面 繞 一 繞( 稱 為「 過 火 」); 或 擺 放 在 神 像 、 佛 經 旁 邊 , 過 幾 天

再拿來戴;或浸泡在鹽水中;或在陽下曝曬幾個小時。
九、如何排除陰氣?

如果不小心聞到陰氣重的地方,來不及做防範;或事先的防護措施

無效,身體已經沾染到陰氣而感覺不對勁時,自己可採取下列方法排

除陰氣:

◇ 陽 光 袪 除 陰 氣 的 作 用 最 大。因 此 可 站( 或 躺 )在 太 陽 底 下 曬 一 陣 子,

同時以手掌從頭頂往下抹到腳掌,把陰氣排掉。

◇ 草 地 或 泥 土 地 接 納 陰 氣 的 效 果 最 好。因 此 赤 著 腳 在 草 地 上 走 動 可 加

快排氣的速度。

◇請高功者幫忙排氣。

◇ 持 續 唸 佛 號 (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 南 無 觀 世 音 菩 薩 ); 或 唸 咒 ( 六 字 大

明 咒 - 唵 嘛 呢 叭 咪 吽 )、唸 經(《 心 經 》、《 金 剛 經 》);或 是 心 中 觀 想

神、佛。

◇ 到 供 奉 正 神、香 火 鼎 盛 的 大 型 寺 廟 拜 一 拜,以 寺 廟 內 旺 盛 的 神 氣( 純

陽 之 氣 )沖 淡 身 上 所 沾 的 陰 氣。或 是 用 手 掌 引 導 香 爐 的 熱 氣 從 頭 頂

往下灌,以排掉陰氣。

如果練過氣功,在氣功態下可能就會自動跑到陽光下、草地上躺著

以便大量採好氣、排壞氣。而且有些練功者也會自動唸佛、唸咒。在

拜佛時,與神佛之間的感應能力較強,排除陰氣的效果好。

家中若有比較敏感的嬰兒、幼兒,因到過陰氣重的地方,或是受大

人身上所帶的陰氣之影響,覺得很不舒服而大哭大鬧時,可請專業人

士 幫 忙 袪 除 ( 即 閩 南 話 所 說 的 「 收 驚 」)。 或 是 請 練 功 者 幫 忙 排 氣 。
第二十二章

練功防治壞氣

一、練功解除壞氣的困擾

對病氣和陰氣很敏感的人,不止身、心經常受苦,而且每當接近氣

不好的人或陰氣重的地方時,很可能就會出現嚴重的症狀或排斥的現

象,而在別人面前造成尷尬、失禮的場面。

對於這一類的人,上一章所介紹的防護壞氣、排除壞氣的方法,只

能暫時治標而不能徹底治本。

如果想要完全解除容易受壞氣影響的困擾,應該從練功強化氣脈、

改善體質著手。

因為練功之後,既可增強對壞氣的感應能力,及時逃避壞氣;又可

增強防護能力,阻擋壞氣的侵襲;還可強化排氣能力,很快就把身上

的 陰 氣 、 病 氣 排 除 掉 , 有 如 一 部 「 氣 的 清 淨 機 」。 這 些 都 將 在 以 下 各 節

做更詳細的說明。

體質陰虛者在練自發功初期,可能會比一般人多一些困擾,例如:

動作很大、練功時間長、稍微靜下來就自動發功、容易感應別人身上

的壞氣而疼痛等等,所以練功方式需要特別注意。本章也針對這些現

象加以詳細說明。
二、練功可防護壞氣侵入

對 病 氣 和 陰 氣 很 敏 感 的 人,在 練 功 一 段 時 期 之 後,身 體 的 氣 覺 增 強 ,

對好氣和壞氣(病氣、陰氣、邪氣)的感應能力都比較敏銳。一旦走

近陰氣重的地方,或是接近身上帶有濃烈病氣或陰氣的人,身心就會

覺得很難過而不想再往前走。有些人甚至還可能會自動快速倒退跑幾

步,然後轉身逃離。有時即使勉強走進陰氣重的地方,也待不住,很

想趕快走開。

有 些 體 質 非 常 敏 感 者,只 要 跟 陰 氣 重 的 人 一 照 面,可 能 就 會 受 不 了 ,

頭馬上就轉過去,手掌掩著臉,不想看(或不敢看)對方,只想趕緊

走開。

這樣的反應其實是一種自保的方法,可以避免繼續沾染更多的病氣

或陰氣。

如果有人出現這樣的反應,曉得自己的體質比較特殊,就會趨吉避

凶,盡量避免到人多,人雜的地方,如市場、遊樂場等;或是病氣、

陰氣重的地方,如醫院、喪葬場所等等,以免自討苦吃。

另 一 方 面,練 功 可 增 強 對 各 種 壞 氣 的 防 衛 能 力。練 功 到 了 一 定 程 度 ,

就有能力自動關閉身上的穴道;或是在體外佈下一層無形的防護氣

罩,阻擋壞氣入侵。練功者走近陰氣重的地方,或是接近身上有陰氣

的人,就會自動進入氣功態,開始佈氣罩防身,所以比較耐得住,不

會馬上就轉身逃離;或是呈現種種既痛苦又尷尬的症狀。

高功者佈氣的能力更強,身體周圍隨時都有一層無形的防護氣罩,

一般的病氣和陰氣干擾不了。甚至還能擴大氣罩的範圉,保護在場的

人。
三、練功加速排除壞氣

練功者在氣功態下,會自動運用種種不可思議的自發動作,來加速

排除體內的壞氣,例如:

◇ 自 動 走 到 陽 光 底 下 或 大 樹 旁 邊 大 量 採 進 好 氣,以 沖 淡 或 沖 掉 體 內 的

壞 氣。有 時 則 兩 手 環 抱 著 樹 幹, 或 是 將 頭 部、背 部 靠 著 樹 幹,同 時

進行採氣和排氣。

◇身體不斷的上下跳動以震掉壞氣;或是全身抖動以抖掉壞氣。

◇兩手以甩動、抖動、互相拍打、彈指的方式,從手掌大量排氣。

◇以一隻手掌撫拭另一隻手臂,將壞氣從指尖排掉。

◇ 結 特 殊 的 手 印 以 加 速 排 氣,例 如 兩 手 的 食 指( 或 中 指 )相 抵 成 錐 狀

( A)。

◇ 手 掌 不 斷 的 拍 打 草 地,或 是 在 草 地 上 一 直 摩 擦,以 加 速 手 掌 排 氣 。

◇手指從身上某些部位抓出壞氣甩掉。

◇ 手 掌 由 上 往 下 擦 拭 頭 部,胸 部、腹 部、腿 部,將 壞 氣 從 腳 掌 排 掉 。

◇自動脫下鞋、襪,使腳掌直接與地面接觸,而加速腳掌排氣。

◇ 自 動 躺 下 來 或 跪 下 來,讓 頭 部 直 接 與 地 面 接 觸,方 便 頭 部 直 接 排 氣

到地下。

◇ 躺 下 來 或 跪 下 來 之 後,頭 部 自 動 在 地 面 上 來 回 滾 動;或 是 頭 部 不 斷

的敲擊地面。

◇ 自 動 俯 臥 在 地 上,臉 部,胸 部、腹 部 及 手 掌 心 都 緊 貼 著 地 面,進 行

大量排氣。

◇ 身 體 彎 曲 如 拱 橋,手 掌 心、腳 掌 心、頭 頂 心 著 地,呈 現「 五 心 貼 地 」

的現象,從身體五個最大的排氣口將大量壞氣排到地下。
四、練功者比較不曾受到壞氣干擾

練功可通經脈、開穴道、強化內氣系統,一方面大幅提升身體採好

氣、排壞氣的能力;一方面則提高身體儲存內氣的容量、增加內氣的

數量。

練功一段時期之後,身體變好,內氣的品質慢慢改善,體內的陽氣

大量增加。而且具有很強的採氣能力,可採進大量的好氣。因此練功

者身體的內氣變得又多又強。即使偶爾有少量的壞氣侵入體內,也會

被大量的陽氣沖淡,起不了作用。就像一滴墨水滴進半杯水中,水馬

上就被染黑了;但是若滴入滿滿一浴缸的水中,很快就被沖淡了,缸

中的水色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練功者採氣、排氣的能力強,身體可繼續不斷的採進大量的好氣,

而把侵入體內的壞氣沖淡、沖走。就像水龍頭一直開著,清水源源注

入,髒水持續流出,浴缸的水就可保持清澈。

高功者只要稍微鬆、靜下來,大量的好氣就從頭頂湧入,而把體內

的 壞 氣 往 下 沖 , 最 後 從 兩 腳 排 出 , 好 像 是 在 享 受 氣 的 溫 泉 浴 ( SPA)。
五、練功者有如一部 「氣的清淨機」

練 功 者 有 很 強 的 排 氣 能 力,可 快 速 將 體 內 的 壞 氣 排 掉,有 如 一 部「 氣

的 清 淨 機 」。

當 練 功 者 沾 上 病 氣 或 陰 氣 時,通 常 只 要 花 幾 分 鐘 或 幾 十 分 鐘 練 功( 視

功 力 的 高 低 和 壞 氣 數 量 的 多 少 而 定 ), 把 壞 氣 排 乾 淨 就 沒 事 了 。 而 一 般

人沾上壞氣之後,很可能需要多受好幾天的苦,才會慢慢好轉。

練 功 有 成 者 還 可 幫 別 人 排 陰 氣 袪 邪( 俗 稱 收 驚 )。 通 常 勤 練 自 發 功 幾

個月之後,自己就有能力替孩子收驚,不用請人幫忙。而且不需任何

道具,只要進入氣功態,就會自動做出為孩子排氣的動作;有時則伸

出 手 指 比 劃 幾 下( 好 像 在 畫 符 一 樣 )。 如 此 就 可 讓 哭 鬧 不 休 的 嬰 兒 或 幼

兒回復正常狀態。

家裡若有人對病氣和陰氣很敏感,應鼓勵全家人勤練功。家裡多幾

個 練 功 者 , 就 等 於 多 了 幾 部 「 氣 的 清 淨 機 」。 一 方 面 可 把 家 裡 的 氣 場 變

好;一方面每當家中一人有事時,幾位練功者都可立即支援,幫忙排

掉壞氣;或是布氣給她以增強其能量。

家中若有高功者住在一起,家人的氣脈就會受到好的影響,亦即陽

氣增多、排氣能力增強,比較不會受到陰氣的干擾。我們在家中奉祀

正神,也是具有同樣的作用。
六、體質陰虛者容易自動發功

因體質陰虛而對陰氣和病氣很敏感者,在練自發功的初期,有些現

象和動作跟平常人不太一樣,例如:

◇ 很 容 易 自 動 發 功,隨 時 隨 地 只 要 稍 微 鬆 下 來、靜 下 來 就 自 行 發 功 ,

身體自動做出很多種排氣的動作。

◇ 入 睡 前 意 識 轉 淡;或 是 睡 了 一 覺,半 夜 稍 微 清 醒,也 會 自 動 發 功 進

行排氣。

◇ 在 陰 氣 重 的 地 方 、 陰 氣 重 的 時 侯 ( 如 月 圓 的 晚 上 ), 特 別 容 易 自 動

發功。

◇在生病時,也會自動發功治病。

◇練功中的自發動作以排氣為主,動作很大,也比較誇張。

◇練功時間較長,往往持續三、四個小時以上,才會自發收功。

這些現象是因為體弱多病、體質陰虛的人,不僅每天自己體內會產

生壞氟,而且有時也會從外界吸納很多壞氣,身上已經累積了太多的

病氣和陰氣,急需排除掉。因此身體就會自力救濟,儘可能維持在效

率最高的氣功態中以加速排氣。所以不但常會自動發功,以增加練功

的次數,而且每次練功的時間也拖很長。

大動不已、收功不了、隨時發功排氣的現象,其實是身體本身自我

保護、自我醫療的手段,並不是練自發功走火入魔。所以不應埋怨這

些現象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和困擾;也不必就此停止練功。反而應花更

多的時間、以更有效的方法來練功,早日強化採好氣、排壞氣的功能

而徹底解除困擾。

練功一段時期之後,功力漸漸增強,體質也慢慢變好,以往體內累
積的大量壞氣已經排得差不多了,身體對於排壞氣的需求明顯減輕。

因此隨時自動發功排氣的現象就會逐漸減少。而且練功時採氣、排氣

的效率高、效果好,每次從開始練功到自發收功的時間自然就會大幅

縮短。

七、體質陰虛者練功初期的困擾較多

絕大多數的練功者,都是先增強功力,亦即強化內氣系統,增加身

體的內氣容量,並提升採好氣、排壞氣的能力。氣感則是稍後才慢慢

發展出來,一步一步的增強。

然而有少數體質陰虛的人比較特殊,在練功初期氣感就已經很靈敏

了。此 時 本 身 的 功 力 還 不 夠 強,對 病 氣 和 陰 氣 的 防 護 及 排 除 能 力 不 足 。

由於身體的納氣能力高於排氣能力,在納進壞氣之後就會累積在體內

而 感 到 痛 苦,並 引 發 大 動 不 已、收 功 不 了、隨 時 發 功 排 氣 等 等 的 困 擾 。

腳部經脈嚴重不通的人,在練功初期手掌的採氣能力已經小幅增

強,然而從腳部排氣的能力一時還不夠強大,必須花幾個小時才能將

體內的壞氣或多餘的好氣排完。所以也會有大動不已、收功不了,隨

時發功排氣的現象。

對外氣很敏感的人,另一個很大的困擾是:若有病人走近,自己馬

上就感應到對方的病痛,相應的部位會覺得很不舒服。最初以為:身

體的疼痛是因為突然生病所引起的。有了幾次經驗之後,這才發現:

自己的身體竟然可感受到別人身上的病痛,有體感測病的功能。

通常體弱多病、氣弱、氣虛的人,比較容易顯現體感測病的能力。

這種人同樣也能感測別人身上的陰氣,而出現明顯的生理反應。

在練功初期,因感應到別人身上的病氣或陰氣而覺得很不舒服之
時,就要趕快離開。並且馬上練功,把大部份的病氣或陰氣排掉,即

可消除不舒服的感覺。如果情況很嚴重,則需請高功者幫忙處理。

避免因氣感太靈敏而受困擾的治本方法,是趕緊加強練功。

體質特殊、氣感很靈敏的人,通常練功比較勤奮,獲益也比較多。

等功力增強了,身體周圍隨時都有一個防護氣罩,一般的病氣就干

擾不了。而且當自己身體的內氣又多又強時,即使少量的壞氣滲透進

來,也會被沖淡而起不了作用。

練功有成之後,另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是:採好氣、排壞氣能力大幅

增強。遇到帶有病氣或陰氣的人而遭受壞氣侵入時,只需一、兩分鐘

就能夠完全排掉壞氣,很快就解除痛苦。此時對方身上的病痛也跟著

暫 時 減 輕。練 到 這 個 程 度 的 人,好 比 一 部 有 能 力 處 理 髒 空 氣 的 清 淨 機 ,

而非吸塵器。

敏感型的人在練功初期,對別人身上的病痛感同身受,有時會痛得

受不了。隨著練功的進展,體質慢慢改善,身體因感應病氣而引發的

症狀漸趨輕微。

練功達到高級階段之後,就幾乎不受病氣和陰氣的干擾。除非刻意

想要主動去感測,否則就跟一般正常人一樣,對病氣和陰氣不再有特

殊的感覺。即使處在陰氣重的地方也不會受影響,身心保持平常而自

在。
八、體質陰虛者如何練功?

體質陰虛、對陰氣和病氣很敏感者,最好採取下列的方式來練功:

◇自己主動增加練功的次數、延長練功的時間。

◇常跟正派的氣功老師、高功者或修行人一起練功。

◇ 常 跟 一 群 功 友 在 一 起 練 功。這 樣 可 收 到 互 相 護 持、互 相 勉 勵 的 效 果。

◇儘可能在陽光下練功,大量採太陽的陽氣來沖淡體內的陰氣。

◇ 在 室 內 練 功 時,挑 選 光 線 最 充 足 的 房 間,並 拉 開 窗 簾 讓 更 多 的 陽 光

進入屋內。

◇ 經 常 在 氣 好 的 地 方 練 功。在 草 地 上、陽 光 下、大 樹 旁 練 功,可 大 量

採太陽的氣、大樹的氣,還可把大量的壞氣從腳底排掉。

◇ 儘 量 讓 身 體 處 於 最 方 便 排 氣 的 狀 態。例 如:不 管 練 功 之 時 或 平 常 時

間 , 都 儘 可 能 赤 著 腳 ; 經 常 躺 著 或 跪 著( 頭 部 頂 著 地 )練 功 , 讓 頭

部 的 壞 氣 排 到 地 面;常 睡 在 地 板 上,且 不 要 墊 枕 頭,讓 頭 部 直 接 與

地面接觸。

◇ 躺 在 草 地 上 全 身 接 觸 草 地,排 壞 氣 的 效 果 最 好。若 怕 衣 服 弄 髒,或

草 地 溼 冷,可 舖 膠 布 在 身 體 底 下,但 頭 與 腳 要 直 接 與 地 接 觸 才 行 。

如 果 沒 有 草 地 或 泥 土 地,躺 在 水 泥 地,或 頭 靠 在 樹 幹、水 泥 牆 或 水

泥柱也可。

◇不要在荒僻、陰暗的荒郊野外或陰氣重的地方練功。

◇ 月 圖 之 時 陰 氣 較 重,體 質 比 較 敏 感 者 初 期 不 宜 在 月 圓 的 晚 上 練 功 。
九、體質陰虛者練功要有耐心和毅力

體 質 陰 虛、對 陰 氣 和 病 氣 很 敏 感 的 人,練 功 之 後 確 實 能 夠 改 善 體 質 ,

徹底解除身心受到病氣和陰氣干擾的痛苦。

不過也不能夠期望太高,以為在短期之內就可完全解決問題。

因為體質的改善不是短短幾個月內做得到的。必須很有耐心每天勤

奮 練 功,並 且 在 日 常 生 活 上 依 養 生 之 道 身 體 力 行,每 天 有 適 當 的 飲 食 、

充足的睡眠,以及經常運動。這樣才能一點一滴的除舊佈新,慢慢改

善體質。

體弱多病、體質陰虛的人,身體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病氣,也很容

易從外界納進壞氣。因此每一天都必須花較長的時間練功排氣。每天

練功時所排除的量,必需大於體內產生的量以及從外界納進來的量,

才能減少體內累積的壞氣。

所以體質陰虛、對陰氣和病氣敏感者,必須很有耐心和毅力持續練

功,增強採好氣、排壞氣的能力。等到幾分鐘內就可排掉壞氣之時,

就不會再經常受到病氣和陰氣所困擾了。

此外,也必須儘量讓家人了解自己的特殊體質。這樣他們才能給予

精神上的支持和必要的幫助。最好家裡多幾個人練功,那麼他們每天

都可在默默之中幫忙排掉壞氣。

體質陰虛者不妨把自己的特殊狀況當做是修行的助緣。因為有這樣

的問題,才會想要練功、勤於修行,因而大幅改善體質和心靈。而且

在練功有成,能夠解決自己受壞氣困擾的問題之後,通常也能幫別人

解決同類的問題,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十、體質陰虛者對神佛的感應能力很強

體質陰虛者對病氣和陰氣都很敏感,對神佛的感應也很強。尤其在

練自發功之後,感應力更是大幅增強。因此極少數人可能會有下列的

現象:

◇練功中有時會自動唸佛號、唸咒語。

◇ 有 一 段 時 期,練 功 中 常 會 看 到 佛、菩 薩 的 法 相,或 是 佛 國 淨 土 的 景

色。有時會聞到檀香、花香或不知名的異香。

◇ 有 些 人 第 一 次 接 觸 到 佛 經( 如《 心 經 》、《 金 剛 經 》); 或 看 到 、 聽 到

經 文,就 不 由 自 主 的 掉 眼 淚,甚 至 低 聲 哭 泣,久 久 不 停。經 過 幾 次

之 後 , 才 不 會 再 這 樣 。 有 一 位 蔡 小 姐 對《 心 經 》的 感 應 特 別 強 烈 ,

唸 一 句 就 哭 一 次 。 一 部 只 有 兩 百 多 字 的 《 心 經 》, 竟 然 花 了 一 個 多

月才整個唸完。這樣的人可能在前世曾經修行,與佛有宿緣。

◇有些人正好相反,第一次看佛經就非常喜歡。雖然不太看得懂經

文,可是內心就是覺得歡喜。

◇ 有 些 人 只 要 一 進 入 寺 廟 就 會 有 所 感 應,開 始 氣 動、流 淚 或 顯 現 特 殊

的動作。

◇ 即 使 以 前 並 不 知 道 拜 佛 的 正 確 方 式,一 進 入 寺 廟 後,就 會 自 動 以 最

好的方式禮拜神佛。

◇ 在 寺 廟 中 或 自 家 佛 堂 上,有 時 會 自 動 以 靈 語 跟 神 佛 溝 通。有 時 候 還

會 講 一 些 聽 不 懂 的 天 語。從 表 情 和 語 調 來 判 斷,好 像 在 對 著 神 佛 傾

訴、請求幫忙或是表達謝意。

◇ 有 時 神 佛 也 會 附 身,藉 由 自 己 的 口 中 講 出 一 些 話 來,以 解 惑、開 導,

或指示一些事情。

◇ 有 些 人 能 夠 從 額 頭 內 部 的 屏 幕 看 到 影 像 或 文 字,或 是 聽 到 聲 音,或
根據突然浮現的意念,而了解神佛的意思。

◇感覺神佛從頭頂上灌氣,而由手、腳大量排掉壞氣。
第二十三章

外靈附身

一、外靈附身並非無稽之談

外靈附身是指外靈依附在人的身體上,干擾人的本靈或甚至取代本

靈 ( 部 份 取 代 或 完 全 取 代 ), 而 影 響 身 心 的 正 常 運 作 。

可能附在人身的外靈有很多種,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能量高而

又純淨的高靈,如道教的神、仙,佛教的佛、菩薩、羅漢等等;另一

類 是 能 量 低 而 雜 的 低 靈 , 如 一 般 人 所 說 的 妖 、 魔 、 鬼 、 怪 、 精 、 靈( 陰

靈、動物靈)等等。

外靈附身的事例相當普遍,古今中外都有很多這方面的傳說和記

載。我在年輕時,都把這些當做《聊齋誌異》的故事看待。直到近年

來,幾次親眼目睹被附身者在發作時的奇異表現,才肯相信真的有這

回事,而開始進行觀察和研究。

這幾年來經由練功和教功,認識了一些通靈人和被附身的人,有機

會進一步暸解人與外靈之間的種種互動情形。

本章以下各節將詳細說明:外靈附身的原因、附身的情況和輕重程

度、容易被附身者的特質、被附身者平時所呈現的身心症狀、附身發

作時的現象、附身之原理、一般人對附身的處理方法、容易被附身者

如何自保等等。
二、外靈附身的原因

外靈附身有被動和主動兩種情況:前者是外靈接受人的請求而附於

其身;後者是外靈主動找上人。

通常絕大多數的人都很排斥外靈附身。但也有少數人千方百計主動

請鬼神附身,一心想要通靈,或得到各種神通。

有些人(如乩童、法師)則是因工作上的需要,而主動祈請神靈附

身。

一 般 來 說,外 靈 會 主 動 找 人 附 身 都 有 其 特 殊 原 因 或 目 的。高 靈( 神 、

佛)附身通常是暫時借用人身來傳話、做好事,例如:附身在通靈人

身上,借其口指點當事人趨吉避凶;或是為當事人說明前世因果,解

開其心結,就跟心理醫師一樣;或是借通靈人的手為病人開藥方、治

病、袪邪等等。

低靈附身的原因則比較複雜,例如:

◇ 有 些 外 靈 暫 時 借 用 通 靈 人 的 身 體,幫 忙 傳 話 或 辦 事,完 事 了 就 離 開。

◇ 有 些 外 靈 並 沒 有 惡 意,只 是 想 搭 便 車 請 人 幫 忙 載 送 一 程,到 達 目 的

地就自動走了。

◇ 有 些 外 靈 只 是 想 借 助 被 附 者 的 人 際 關 係,以 便 從 來 往 的 人 之 中,找

到適當的人幫忙。

◇ 有 些 外 靈 是 最 親 近 的 人 在 過 世 之 後 捨 不 得 離 開,靈 魂 仍 想 留 在 家 人

身邊繼續照顧。

◇ 有 些 孤 苦 無 依 的 人,死 後 亡 靈 不 知 何 去 何 從,只 好 跟 在 熟 人 身 邊 。

◇ 有 些 外 靈 附 身 是 要 借 助 有 緣 人 的 身 體 來 修 行、採 集 能 量,以 提 升 能

力和地位。

◇ 有 些 外 靈 對 被 附 者 有 所 要 求,如 做 法 事 超 度、祭 拜、燒 冥 紙、燒 紙


蓮花等等。必須滿足其需求才肯離開。

◇ 有 些 是 自 己 的 祖 先 之 靈( 祖 靈 )在 靈 界 過 的 不 好,回 來 要 求 幫 忙 。

通 常 多 以 做 法 事、唸 經、祭 供 品、燒 冥 紙、整 修 墳 墓 等 方 式,來 安

撫或超度祖靈。

◇ 有 些 外 靈 是 被 人 在 無 意 之 中 所 冒 犯,必 須 好 言 溝 通、誠 心 道 歉;或

請 神、佛 化 解;或 透 過 通 靈 人 居 中 調 解。否 則 嗔 恨 心 大 的 外 靈 就 可

能會一直糾纏人、整人。

◇ 有 些 外 靈 跟 被 附 者 在 今 生 或 前 世 有 重 大 的 恩 怨( 佛 家 所 說 的 因 果 業

報 ), 必 須 設 法 化 解 。 否 則 被 附 者 就 得 長 期 忍 受 外 靈 的 糾 纏 。

有些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慮:被附身者的外靈會不會轉移到我身

上?跟被附身者一起生活或一起練功有沒有危險性?

根據我這幾年來的觀察和請教幾位通靈人,所暸解的情形是:外靈

附身都有其特定的原因,附身的外靈通常不會隨便轉移宿主。除非有

人 強 行 出 頭 , 為 被 附 身 者 驅 邪 而 激 怒 了 他 們 。 俗 話 說 :「 冤 有 頭 , 債 有

主。」如果功力不高卻想替人驅邪,業債可能會算到自己頭上。

所以絕大多數的正常人跟被附身者一起生活或一起練功,並不會被

外靈干擾或轉移到自己身上。但是有些體質較弱的人可能會受到陰氣

的影響而覺得不太舒服。
三、附身的情況各有不同

附身的外靈最常從人體的背部或後頸部進入。也可從全身的穴道或

七竅(眼、耳、鼻、口)進入。

外靈進入之後就潛藏在體內某個部位,如頭部、心窩、腹部或各個

穴道。

有些外靈並不進入人體,而只是依附在人的身體之外,例如:躲藏

在頭髮中;附在衣服上;或是跟在身後如影隨形。

附在身上的外靈有多有少。少的只有一、兩個;多的有好幾個,甚

至幾十個。

附身的時間有長有短。有些是突發性的,時間很短暫,幾分鐘或幾

十分鐘就走了;有些是有事時才找上門來,辦完事就走;也有些則是

隨時跟在身邊伺機而動,時間可能長達好幾個月、好幾年;甚至也有

一輩子跟在身邊長相左右的。

附身的程度也有輕重之別。如果把人的身體比喻為一輛汽車,正常

人由本身的心靈掌控身體,就是車主自己在駕駛車子。外靈附身時,

好比有人偷偷的跑進這輛汽車中。最輕微的情況,只是躲在後座或行

李 箱 中,暫 時 不 會 對 車 主 造 成 干 擾,車 主 也 不 容 易 發 覺。嚴 重 一 些 的 ,

則會伺機而動,跟車主搶駕駛盤,使車子難以順利駕駛。更嚴重的則

得寸進尺,把車主擠到一邊,暫時由它掌控車子的行駛。最凶狠的則

是硬把車主趕下車,完全掌控整個車子。
四、容易被附身者的特質

體質容易感冒的人,動不動就感冒。同樣的,體質比較特殊而容易

被外靈附身的人,也是經常會被附身或中邪。

通常容易被外靈附身的人,身心方面都有一些明顯的特質。例如:

體質上比較陰虛,身體衰弱、多病;個性上比較陰柔、缺乏主見、多

愁善感、內心壓力很大、心理不太平衡、心靈比較空虛等等,也比較

迷信宗教和鬼神。也就是說,其體力和精神力量都比較虛弱,因此容

易被外靈趁虛而入。

有些人是因為心術不正,或貪求名利,或希求神通,而主動請外靈

附 身。這 讓 外 靈 正 好 有 可 乘 之 機。就 像《 楞 嚴 經 》所 說 的:
「主人若迷,

客得其便。」

體質陰虛而容易被外靈附身者,身體就像吸塵器一樣,很容易吸納

各 種 壞 氣 ( 病 氣 、 陰 氣 、 邪 氣 ), 但 其 排 氣 能 力 卻 很 差 。

身體強壯、精神飽滿、有學識、有自信、很理智的人,比較不容易

被附身。因為這種人的體力和心靈能力都很強,而且體內陽氣旺盛,

排氣能力又強,陰靈受不了、待不住。

容易被外靈附身也很容易受陰氣影響的人,女性所佔的比率較男性

高很多。

一般人常認為女性比較迷信。其實一方面是因為女性的身體比較

弱,心靈也比較敏感,容易受到外靈和陰氣的影響,有過多次受苦的

經驗;一方面女性受苦時通常會到寺廟拜拜尋求神佛的庇護,此舉往

往 真 的 能 夠 減 輕 痛 苦、解 除 痛 苦,所 以 她 們 當 然 就 會 相 信 有 鬼 神 存 在 。
五、被附身者平時所呈現的症狀

即使外靈(低靈)只是潛伏或依附在人身上,並未興風作浪,但被

附身者長期受其陰氣的影響,身心就會呈現下列症狀:

◇身體非常瘦弱或浮腫虛胖。光看外表就知道身體很有問題。

◇臉上氣色很差,不但顯得蒼白,而且帶一點灰黑色。

◇鼻樑兩側的眼角則帶青。

◇ 皮 膚 很 差,晦 澀 而 沒 有 光 澤;常 常 長 疹、長 瘡、長 斑,不 容 易 治 好 。

◇眼神渙散,容易翻白眼。

◇有些則眼神凌厲如刀,令人不寒而慄。

◇ 體 力 很 差,經 常 虛 脫 無 力,只 想 躺 著 不 動。常 常 一 副 病 懨 懨 的 樣 子。

◇ 對 病 氣 和 陰 氣 都 比 較 敏 感,而 且 容 易 吸 納 進 來。能 夠 感 應 到 別 人 身

上 的 病 痛 , 或 是 感 知 別 人 有 沒 有 被 外 靈 附 身 ( 以 陰 測 陰 )。

◇ 常 常 頭 昏 腦 脹 、 頭 暈 ( 像 天 旋 地 轉 )、 頭 痛 、 滯 重 、 耳 鳴 , 卻 查 不

出病因。

◇常想嘔吐,且發出乾嘔的聲音。

◇時常感覺到頭頸後面或背部、肩膀僵硬和痠痛。

◇常常打呵欠、嘆氣,一副很倒楣的樣子。

◇體溫較低,手腳冰冷,很不容易出汗。

◇經常生病,一生病就不容易治好。

◇ 經 常 精 神 恍 惚、思 緒 雜 亂;有 時 不 自 覺 的 喃 喃 自 語 或 胡 言 亂 語,像

精神病患一樣;有時則腦中呈現一片空白。

◇時常心情煩躁,無端發睥氣。

◇諸事不順、障礙多、運氣差。

◇ 怕 見 陽 光。喜 歡 將 門 窗 關 閉、窗 簾 拉 上。習 慣 晝 伏 夜 出,白 天 睡 大


覺,傍晚以後才開始活動,就像蝙蝠一樣。

◇ 因 受 外 靈 干 擾,內 心 感 覺 不 安 而 長 期 失 眠,經 常 睡 不 著、 睡 不 好 。

◇有些人則剛好相反,非常嗜睡,一天到晚想睡覺。

◇ 無 特 殊 原 因 而 突 然 開 始 大 吃 大 喝,為 往 常 份 量 的 兩、三 倍 以 上。雖

然食量很大,卻經常覺得肚子餓。

一個人若是出現上述的症狀越多、情況越嚴重,被附身的可能性就

越大。

當然有些人的症狀可能源於生理上的疾病,不能疑神疑鬼,全都當

做附身的症候看待。
六、附身發作時的現象

通常附身的外靈大部份的時間只是潛伏在人身上,伺機而動。

當被附身者生病、非常疲累,或是晚上睡覺之前,外靈最容易興風

作浪。因為人在這些情況下,精神、體力不濟,意識也減弱,容易被

外靈壓制和操控,而呈現附身發作的現象。

附身尚未發作時,好比疾病還在潛伏期,一般都還沒有呈現明顯的

異常現象。只是有時會覺得比較疲累,常打哈欠;或是常會頭暈、頭

痛、肩頸僵硬痠痛,好像感冒了。這些症狀跟人體對陰氣的生理反應

很類似,因為身邊所潛伏的外靈會源源產生陰氣。

輕微的附身發作現象,會讓人精神恍惚、講話不順暢、做事不順

手。這好比開車之時,有旁人在跟車主搶控駕駛盤。

更嚴重的附身發作現象,則是自己的意識雖然還算清楚,但指揮不

了自己的身體,言語和動作完全失控,只能在一旁乾著急。好比車主

被擠到一邊,全由旁人掌控駕駛盤。

最嚴重的附身發作現象,則是身體換了一個腦袋,完全沒有自己的

意 識,性 格 大 變,所 做 所 為 完 全 跟 平 時 不 一 樣。其 臉 色、表 情、言 語 、

動作、行為都呈現異常狀態。例如:臉色蒼白、灰暗;表情、姿態和

步伐怪異;有些會大哭,大鬧、罵人、打人;有些會殘害自己、作賤

自己;有些自稱是神佛(如玉皇大帝、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媽祖、

關公、濟公,太子爺、耶穌、聖母等)轉世,負有濟世救人、普度眾

生的任務;有些喜歡賣弄神通,到處替人治病、祛邪、算命;或是斷

言 近 期 內 將 有 災 難 降 臨,聲 稱 神 佛 指 示 必 須 如 何 如 何,才 能 趨 吉 避 凶 。

被附身者在恢復正常之後,不知道這段期間發生了什麼事。精神分析

家 或 精 神 科 醫 生 通 常 把 這 種 現 象 歸 為「 精 神 分 裂 症 」或「 多 重 人 格 症 」。
七、附身之原理

人是身、心、靈的組合。心可影響和操控身體的運作;而靈則隱藏

在幕後主控心與身。心和靈都可透過內氣或外氣來操控身體。

如 果 以 電 腦 來 做 比 喻 , 身 體 相 當 於 電 腦 硬 體 ( 機 械 部 份 ); 心 相 當 於

操 控 硬 體 運 作 的 軟 體( 如 操 作 系 統 或 各 種 應 用 程 式 ); 而 靈 則 是 決 定 使

用何種操作系統或軟禮的主人。

如果以遙控汽車來做比喻,那麼身體就相當於汽車;心相當於發出

訊號的遙控器內部之程式;靈相當於操作遙控器的人。

外靈附身就像電腦被駭客入侵;或是遙控器被別人搶著按,甚至完

全 被 搶 走;或 是 遙 控 汽 車 被 更 強 的、頻 率 很 接 近 的 外 來 電 磁 波 所 干 擾 ,

甚至完全受其控制了。

附身發作的種種現象,可能是外靈的靈波入侵腦部,暫時取代本靈

(輕則部份取代,重則完全取代)掌控心識和形體的運作,因而影響

被附身者的言語和行動。

當附身的外靈沒有在興風作浪時,相當於發射器只是潛藏著,沒有

發射電波;或是所發的電波很微弱,不會造成明額的干擾,並不影響

身心的正常活動。

至於被附身者平時所出現的症狀,是因為人的身心不能適應外靈。

就像所使用的電腦軟體和硬體設備不太相稱、不太相容時,電腦的操

作 就 很 不 順,狀 況 百 出。尤 其 若 是 電 腦 操 作 系 統 的 等 級 和 功 能 很 低 時 ,

常會令電腦當機。此外,我們的身心也不能適應外靈所發出的陰氣。

就像電腦不能使用頻率不對、電壓波動太大的不穩定電流。

簡單來說,人被附身而表現異常,是因為外靈取代了本靈來操控身

心的運作,本靈則被擠到一旁而束手無策使不上力。
八、以平常心面對附身的問題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有外靈附身這回事。少數人雖然聽說過,但只有

一點點模糊的概念,沒有機會真正去了解。有些人即使知道,也認為

是迷信。因此絕大多數的人,幾乎都把附身所呈現的症狀當做是生病

了。附身情況嚴重且時常發作者,很可能被當做精神病人看待。

有些體質較好的人,體內陽氣很盛,陰靈無法久留;或是自保能力

很強,可慢慢將附身的外靈排除。因此外靈附身所引起的病症,在一

段時間之後就自然痊癒了。

體質較差、無法自行排除的人,一年到頭到處找醫師看病,卻始終

查不出真正的病因,也一直醫治不好。

有些人一發覺自己或家人有被附身的症狀,或已經開始發作時,馬

上就陷於恐懼和驚慌之中。其實大可不必過度反應。因為當發現不對

勁時,外靈早就附身了,已經相處好一陣子了。實際情況就是像這陣

子一樣,沒有什麼好怕的。而且大部份附身的外靈並無惡意,可視之

為暫時借住家中的房客,或搭便車的乘客,雖然有些不便,但還是可

以 相 安 無 事。很 多 人 被 附 身 幾 十 年,一 直 都 沒 有 發 覺,也 一 樣 過 日 子 。

有些人的附身問題比較嚴重,好比患了慢性病或腫瘤,不是短期就

可治好的。醫師常勸病人:要學習跟自己身上的慢性病好好相處,急

不得。如果病急亂投醫,隨便找秘醫、求偏方,很可能被騙。失財事

小,影 響 健 康 事 大。同 樣 的,若 是 找 個 不 太 適 合 的 人 處 理 附 身 的 問 題 ,

可能會延誤解決的時機,甚至被趁機騙財、騙色。

若 自 己 或 家 人 被 附 身,光 是 在 心 裡 恐 慌,或 是 故 意 否 認 和 逃 避 現 實 ,

是沒有用的。應該坦然接受現實,並以平常心面對問題,然後尋求適

當的解決之道。
九、一般人對附身問題的處理方法

暸解附身問題或有這方面經驗者,可能會建議被附身的當事人(或

其家人)採取一些方法來處理,例如:

◇ 經 常 唸 佛 號 (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 南 無 觀 世 音 菩 薩 、 南 無 地 藏 菩 薩 );

或 唸 咒( 大 悲 咒、六 字 大 明 咒 - 唵 嘛 呢 叭 咪 吽 )
;或 是 唸 經( 如:
《心

經 》、《 金 剛 經 》、《 觀 世 音 菩 薩 普 門 品 )、《 地 藏 菩 薩 本 願 經 》等 )迴

向給冤親債主。

◇常到大的寺廟拜拜,祈請佛、菩薩幫忙。

◇請正派的宗教界專業人士,以其專業方法幫忙處理。一定要請心

正、 德 重、功 力 高 的 法 師 處 理, 才 會 有 效 果,而 不 必 擔 心 負 面 作 用

( 例 如 被 騙 財 、 騙 色 等 )。

◇ 請 通 靈 人( 如 神 壇 的 道 士 或 乩 童 )作 法 驅 邪 ; 或 是 進 行 幫 忙 溝 通 、

化 解,讓 其 願 意 自 行 離 開,而 不 是 強 迫 驅 趕。有 些 通 靈 人 和 乩 童 是

因 為 有 陰 靈 附 身 , 才 有 這 些 能 力 。 這 種 做 法 等 於 是 「 以 陰 治 陰 」。

通常附身情況輕微者,靠本身長期唸佛、誦經、練功,或是經常

行善,就可以解除。情況比較嚴重者,則需要請專業人士幫忙處理。

如 果 附 身 的 問 題 是 由 於 因 果 業 報,而 又 化 解 不 成、處 理 不 了 的 話 ,

通靈人多半會建議當事人誠心懺悔、常常唸經,並多多行善。久而久

之就會多得助緣而解決問題。

被附身者或其家人只要肯面對問題,依照上述的方法來處理,通常

都可暫時獲得解決。

大部份人的附身問題,若以正確的方法去處理,比治療慢性病要容

易多了,收效也快。
附身的問題解決之後,頭部、頸部或肩部的滯重感一下子就消失,

人馬上覺得很輕爽,比生病吃菜的痊癒速度快多了。此後身體的各種

症狀也會一一好轉。

不過大部份的處理方法只能夠治標,只有一時的效果。體質差的人

很容易再度發生附身的問題。

治本的有效方法是經由長期練功來改善體質,從根本上徹底解除附

身的困擾。這在下一章會有很詳細的說明。
十、容易被附身者如何自保?

有極少數體質特別陰虛的人(大約一千人當中只有一、兩個,其中

以 女 性 居 多 ), 非 常 容 易 納 氣 , 也 非 常 容 易 被 附 身 。 她 們 就 像 吸 塵 器 或

海 棉 一 樣,不 管 好 的 氣、壞 的 氣 全 都 收 納 進 來。有 時 僅 僅 跟 人 講 電 話 ,

也會納氣。但是對壞氣的防護能力和排除能力又很差,因此經常受到

很大的困擾和痛苦。

如果曉得自己對病氣和陰氣很敏感、很脆弱,最好採取下列自保的

方法:

◇ 陰 靈 通 常 怕 見 陽 光,喜 歡 躲 在 荒 僻、陰 暗 的 地 方。所 以 最 好 避 開 這

種場所,不要隨便到處亂闖。

◇ 儘 量 避 免 接 近 陰 氣 重 的 地 方,如 殯 儀 館、墓 地、荒 園、廢 宅 等 等 。

◇ 儘 量 避 免 接 近 煞 氣 重 的 地 方, 如 災 區、 車 禍 現 場,命 案 現 場 等 等 。

◇ 儘 量 避 免 到 人 多 人 雜 的 場 所( 車 站 、 市 場 、 百 貨 公 司 、 電 影 院 、 醫

院 等 等 ), 以 免 沾 染 太 多 的 壞 氣 而 受 不 了 。

◇儘量避免與病情嚴重的人或陰氣重的人接觸。

◇日常生活中儘量多接近陽光和新鮮空氣。

◇經常到大的、正統的寺廟拜拜,以陽氣來沖掉陰氣。

◇ 經 常 唸 佛 號 、 唸 咒 , 或 是 唸 經 (《 心 經 》、《 金 剛 經 》)。

這些只能算是消極治標的方法。勤練氣功以改變體質、增強防衛能

力,才真正能夠自保。
十一、以正面態度看待附身

容易被附身者因為體質比較特殊,很可能一再發生同樣的問題。所

以最重要的關心事項,並不是有沒有被外靈附身?或是附身的情況有

沒有解除?而是自身的體質有沒有改善?對外靈有沒有足夠強大的防

護能力和排除能力?

每一個人都可能會感冒,但體質健康者感染的機會比較小;而且即

使感冒了,病情會比較輕,康復的速度也比較快。同樣的,每一個人

都有可能被外靈附身,但身心品質良好者,防護和排除能力較強,比

較不會受干擾。所以最重要的是改善自己的體質,加強自己的心靈能

量。

如果一個人經常有著被外靈附身的困擾,那就表示其身心不夠健

全。若能因此而努力練功或勤於修行,以加強改善體質、增強心靈能

量,讓身心轉弱為強,就可因禍而得福。

曾被外靈附身者,由於親身的實際體驗而相信有鬼神,也相信人死

之後確實有靈魂存在。因此就會積極調整生命的目標和生活的方式,

也比較願意為了提升心靈而修行。

此外,佛教將附身的干擾和受苦視為外緣,認為有助於消除業障。
第二十四章

練功解除附身的困擾

一、練功會引來外靈附身嗎?

有些人誤信謠言,認為:練功時意識淡化,容易引來外靈附身。

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如果依照這種說法,那麼人在睡覺之時幾乎沒

有意識,頭腦更空,不就更容易被外靈趁虛而入?

事實上禮質陰虛、體力差、心靈能力不強,才是容易被外靈附身的

真正原因。

練功不僅不會引來外靈附身,相反的,練功既能防止外靈附身(辟

邪 )、 趕 走 附 身 的 外 靈 ( 袪 邪 ), 也 能 消 除 被 外 靈 附 身 的 身 心 症 狀 。

練功一方面能夠強化生理系統和內氣系統,增強採氣和排氣能力,

因此可改變體質(弱變強、陰虛變陽剛)並增強體力;另一方面又能

清淨心靈、提升精神力量,因而在練功有成之後呈現氣強,靈明的狀

態,不容易被外靈入侵。甚至所到之處陰靈遠遠就自動避開。即使萬

一有陰靈侵入,也會受不了體內很重的陽氣而趕快自動離開。否則最

後還是會被練功者強大的排氣能力所袪除。

被附身者在練功一段時期後,通常都能解除這方面的困擾。即使有

些情況非常嚴重,或個人業障的因素,而無法完全解除者,至少也能

減輕症狀,呈現比較穩定的狀態。

不僅如此,每一個人在練功有成之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能力幫助

別人解決外靈附身的問題。幾乎每一位高功者都具有辟邪、袪邪的能

力。
由此可見:正常人練功並不會引來外靈附身。但是有少數練功者故

意走偏鋒,主動請陰靈附身,那又另當別論。例如有些人為了追求神

通或達成某些目的,刻意在陰氣重的地方練功,或採用種種不可思議

的方法主動請外靈上身。

也有一些人存有依賴心,到處找法師加持、灌頂;或是找氣功師灌

氣、開穴。萬一遇人不淑,被灌了一堆陰氣;或者被惡意施法作祟,

那就可能會引來附身的問題。

二、何以有人認為練功會引來外靈附身?

人在氣功態中練功,內氣變強且靈覺清明,不但會針對生理疾病進

行治療、對心理壓力進行紓解,而且也會針對中邪和附身進行處理。

體弱多病的人第一次學自發功,進入氣功態通了幾條經脈之後,很

快就開始出現治病的動作。通常先挑出最嚴重、影響最大的病症來醫

治。有些病情很嚴重的人一進入氣功態,就馬上進行治病。

外來病氣、陰氣的侵襲,以及外靈附身的干擾,也是被我們的心靈

當做緊急重症看待,自動列為優先處理的項目。所以被附身而且情況

嚴重者,第一次進入氣功態練自發功時,就會自動驅趕附身的外靈。

此時外靈當然會奮力掙扎,做困獸之鬥。當體內兩股力量正在進行激

烈對抗時,身體就會做出一些不由自主的怪異動作,跟附身發作的現

象非常類似,例如:

◇ 身 體 的 動 作 很 激 烈、 很 紊 亂; 臉 上 的 表 情 很 病 苦、很 可 怕,會 把 別

人給嚇壞了。

◇ 自 動 倒 在 地 上 不 斷 的 翻 滾,兩 手 不 斷 的 掙 扎。好 像 正 在 極 力 掙 脫 身
上無形的束縛。

◇ 大 哭、大 叫;或 是 發 出 像 野 獸 一 樣 的 嘶 吼 聲;或 發 出 詭 異 的 笑 聲 ;

或以很不友善、很難聽的聲調講靈語、唱歌。

◇用力拍頭、捶胸、甩手、頓足,好像要把身上的髒東西震掉。

◇有些動作好像乩童起乩或道士作法驅邪。

根據我的觀察,只有那些已經被附身者才會在第一次練自發功時出

現上述的怪異舉動。還好這種現象通常只出現一、兩次,以後就比較

穩定了。

一般人不了解實情,光從表面上看到:有人開始練自發功時出現了

這些特殊動作,就以為練自發功會引來外靈附身。

事實上,絕大多數的正常人在練功(不論是動功、靜功或自發功)

之時,並不會做出這些特殊的動作,大可放心練功。身心越正常,在

氣功態下所做出來的自發動作就越穩定、越優雅。

有附身問題的人,第一次練自發功就會加以處理而顯現怪異的動

作。因此練自發功可做為檢驗是否有被外靈附身的試劑。而且勤練自

發功也是治療附身症的有效藥方。
三、外靈會故意誤導被附身者

人一進入氣功態之後,身心能量大幅增強。於是就有能力去治病或

驅趕附身的外靈。

有些狡猾的外靈並不採取正面衝突、直接對抗的方式,而是利用人

性的弱點投其所好,以求繼續存身。例如有些附身的外靈會白抬身價

自稱是神佛(阿彌陀佛、彌勒佛、觀音菩薩、玉皇大帝、王母娘娘、

濟 公 活 佛 、 關 聖 帝 君 等 等 ), 並 聲 稱 附 身 是 為 了 幫 他 度 眾 、 濟 世 ; 或 是

聲稱會幫他賺大錢、成就大事業、成為大人物。經過這樣的包裝和利

誘,就會讓人比較願意接納。而且有些外靈還會教人練功、修行;或

是讓被附身者有(或自以為有)種種神通,使其以為附身的外靈是在

幫助自己,或借己身行善助人,例如:

◇能布氣給別人;能夠感知別人身上的疾病,並加以治療。

◇ 能 感 知 別 人 被 附 身,有 時 還 會 幫 忙 袪 除。也 就 是 說,有 些 被 附 身 者

能 夠 藉 由 外 靈 而 「 以 陰 測 陰 」、「 以 陰 治 陰 」。

◇能夠感知自己或別人的前世,以及因果業報。

◇能夠知道別人的往事,或預知未來事件。

有 些 心 性 不 定、理 性 不 高 的 人,聽 到 一 些 中 聽 的 話、嚐 到 一 些 甜 頭 ,

可能就會對外靈不拒反迎。於是越陷越深,演變成走火入魔。

有些人受了外靈的誤導而自以為是神、佛轉世,要替天行道、濟世

度眾,其實只是外靈的工具。
四、受外靈影響的特殊舉動

已經被外靈附身者在開始練自發功的初期,因為受到潛伏的外靈暗

中驅使之影響,就可能會做出下列種種特殊的舉動:

◇ 練 功 時 動 作 很 誇 張、很 炫、很 招 搖,好 像 在 炫 耀 功 力 高 強。例 如 :

經 常 滿 場 穿 梭 到 處 走 來 走 去,兩 手 不 斷 的 比 劃 動 作;或 是 以 劍 指 對

著 別 人 指 指 點 點,好 像 在 布 氣 或 施 法。有 時 甚 至 還 會 爬 上 樹,在 樹

上表演種種動作,引人注目。

◇練功沒幾天,就很喜歡到處動手替人治病,展示自己有高超的測

病、治病能力。

◇喜歡走到高功者前面或背後,伸手指指點點,做一些炫耀式的動

作,好像在對著高功者施法,向其挑釁、較勁。

◇對親友顯示預知能力,例如宣稱近期將有災難降臨。

通常外靈只能趁著被附身者功力還不夠高之時,影響其身心,令其

做出上述那些特殊舉動。

心性好、定力夠的人,一旦發覺自己竟然會不自覺的做出上述那些

怪異的舉動時,就會心生警覺,並儘量克制自己,不跟著外靈的腳步

走。

等到練功者持續練了一段時期之後,氣越來越強,體力和心靈能力

也逐漸增強,外靈的影響力就會越來越小,出現那些舉動的次數就越

來越少、持續時間也越來越短。可見附身的情況一直在改善,每練一

次就改善一些。到最後,外靈就會自動離開或被驅走。
五、在氣功態下對附身的自發處理

被外靈附身者在氣功態下,會自動做出一些特殊的舉動,以排除陰

氣、驅逐外靈,例如:

◇ 兩 手 不 斷 的 做 出 很 激 烈 而 誇 張 的 排 氣 動 作( 如 抖 動、甩 手、旋 腕 、

用 力 拍 打 或 擦 拭 胸 腹 和 手 腳 ), 好 像 身 上 很 髒 , 一 直 想 要 用 力 把 髒

東西抖掉、甩掉、拍掉。練功初期幾乎都在努力進行排氣。

◇ 手 掌 在 泥 地 或 草 地 上 一 直 來 回 摩 擦,好 像 要 把 手 掌 上 的 污 垢 擦 到 地

上。

◇ 常 常 繞 著 樹 ( 松 樹 、 龍 柏 之 類 )、 靠 著 樹 、 抱 著 樹 , 利 用 大 樹 來 採

氣和排氣。

◇經常躺在地上、跪在地上進行頭部的排氣。

◇ 自 動 走 到 榕 樹 下,兩 手 抱 著 樹 幹 或 頭 靠 著 樹 幹;或 手 拉 著 榕 樹 的 枝

葉 抖 動;或 是 摘 下 一 把 榕 樹 的 葉 子,用 力 摩 擦 手 臂 和 手 掌,然 後 丟

掉。這 些 特 殊 舉 動 的 作 用,是 將 陰 氣 轉 移 到 榕 樹。因 為 榕 樹 對 陰 氣

的 吸 納 能 力 比 人 還 強。通 常 身 上 陰 氣 重 者,只 會 在 第 一 次 或 第 二 次

練自發功時做這些動作。以後練功時就不會再自動靠近榕樹了。

◇ 以 各 種 方 式 剌 激 身 體 使 之 嘔 吐,例 如:利 用 快 速 旋 轉 使 得 頭 暈 腦 脹

而 想 吐;弓 著 身 用 力 按 壓 胸 腹 或 用 手 指 刺 激 喉 嚨 以 催 吐;有 人 竟 然

摘 幾 根 草 塞 進 嘴 巴 催 吐。嘔 吐 的 作 用 是 將 外 靈 隨 著 濃 痰 或 嘔 吐 物 排

出體外。

◇ 經 常 會 被 氣 拉 到 陽 光 底 下 躺 著 練 功 或 排 氣。愛 美、怕 曬 的 女 性,即

使 想 走 到 陰 涼 的 地 方, 卻 很 難 做 到。因 為 若 不 是 起 不 來、走 不 開 ,

就 是 走 開 後 很 快 又 被 拉 到 陽 光 下。這 可 能 是 身 體 很 需 要 採 太 陽 的 純

陽之氣,來沖掉外靈的陰氣。或是讓外靈受不了大太陽而離開。
◇有些人口中會自動講出一些好話或狠話,請附身的外靈離開。

◇ 有 些 人 會 自 動 說 出 聽 不 懂 的 靈 語。從 聲 調 判 斷,似 在 與 外 靈 溝 通 、

請求或威嚇。

◇ 自 動 唸 佛 號 ( 如 :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 南 無 觀 世 音 菩 薩 )、 唸 咒 ( 大 悲

咒 、 六 字 大 明 咒 - 唵 嘛 呢 叭 咪 吽 )、 唸 經 。

◇ 自 動 跑 到 高 功 者 的 身 邊,一 直 繞 著 他 轉 圈。這 種 舉 動 一 方 面 是 在 採

高 功 者 的 氣,一 方 面 則 借 助 高 功 者 強 大 的 排 氣 能 力 幫 忙 排 除 陰 氣 。

◇ 與 高 功 者 關 係 比 較 密 切 的 親 友,不 只 在 外 圍 繞 圈 跑,有 時 還 會 以 頭

部、背 部 或 手 掌 直 接 與 高 功 者 的 身 體 相 接 觸,加 強 採 氣、排 氣 的 效

果。

◇ 自 動 跑 到 高 功 者 的 前 面、後 面 或 側 面 一 直 站 著、跪 著 或 躺 著。有 時

還 會 不 由 自 主 的 流 淚。這 種 特 殊 舉 動 很 可 能 是 請 高 功 者 幫 忙 處 理 附

身 的 問 題。此 時 高 功 者 會 有 所 感 應 而 自 然 出 現 互 動 的 現 象,例 如 :

唸 佛、唸 咒、結 手 印、伸 劍 指 畫 符;或 講 靈 語,似 在 溝 通;或 者 只

是凝然不動,不著形跡默默進行處理。

有 些 人 附 身 的 情 況 比 較 嚴 重,必 須 先 到 供 奉 正 神 的 寺 廟 拜 拜,請 神 、

佛幫忙,先除掉一些陰氣,讓情況穩定下來。等到外靈的干擾和束縛

減輕了,其本靈才能夠尋求高功者的幫助。最終還是得靠自己勤奮練

功,慢慢改善體質,從根本徹底解決問題。

被附身者的體質大都屬於陰虛型,容易納進壞氣、也容易生病,所

以在剛開始練功的初期,會有動作較大,時間拉長、稍微靜下來就氣

動等等的困擾。其解決之道為:主動增加練功次數、延長練功時間、

在陽光下練功、在好的氣場中練功、讓身體處於最方便排氣的狀態。

練 自 發 功 一 段 時 期 之 後( 短 則 幾 天,長 則 幾 個 月,視 情 況 輕 重 而 定 ),

因外靈興風作浪而呈現出來的怪異舉動,或是本身在排除外靈和陰氣
時所表現的特殊動作,都會一一消失。此後,練功時的自發動作變得

相當穩定而優雅。可見練自發功確實能夠慢慢解除附身的問題。

不過自發功並非萬靈丹,不是一下子就能夠完全解決附身的問題。

對於附身情況嚴重者,通常先通幾條主要經脈、開了幾個穴道,有了

採氣、排氣能力之後,先以上述的方式做初步的處理。然後每次練功

時都會一面治療身體的疾病、紓解心理的壓力,一面解決靈方面的問

題。所以必須要花一段時間勤練,讓身體依照本能自動循序漸進,一

一進行整治身、心、靈,才能逐步顯現效果。

要徹底解決附身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加強練功以強化氣脈、改善體

質、增強心靈能量。這都不是短期間內做得到的,必須有長期奮鬥的

心理準備。
六、練功者平時對外靈的自動防護

練功者不僅在氣功態下會自動排除陰氣、處理外靈附身的問題,平

時對外靈也有自動防護的能力。

練功者在平常生活中,若感應到有外靈在附近時,就會按照本身功

力的高低,自動採取某些防護措施。

功力不高的人通常只會自動逃避。亦即接近不對勁的地方,馬上就

自動快速倒退落荒而逃;遇到不對勁的人,就趕緊閃開。然後一再的

做排氣動作。

功力較高者比較承受得了,不會馬上逃開。而且身體會做出特別的

動作以求自保,例如:關閉穴道、佈防護氣單、結手印、唸佛號、唸

咒語等等。等到事後比較方便之時,再練功排氣。

功力很高者相當穩定,身心不太受影響,並不會覺得難受。而且有

時還會自動加以處理。例如路過曾經發生車禍或災變的現場附近時,

口中會自動唸咒,而且一手結印,一手伸劍指畫符,似乎是在驅邪,

或是為亡魂超度。

有些人練功到了某一程度,就有能力驅趕潛伏的外靈、清除家中的

陰氣。例如:自動走到家中比較偏僻的房間,打開窗戶,手掌往窗子

的方向揮動,好像要把不好的東西往外趕走;對著陰暗的角落畫符、

唸佛號、唸咒、說靈語;自動打開衣櫥和抽屜,做出畫符或揮氣的動

作。有人還會去拿佛經或唸珠來增強袪邪的效果。

如果家人從外頭帶回陰氣或外靈,高功者也會自動加以處理。
七、練功者袪邪應順其自然

練功有成之後,不但可解決自己的問題,還能幫別人治病、袪邪。

不過必須在氣功態下任其自然運作,不要強行出頭。

只有自己的本靈才真正知道:該不該幫這個人治病或袪邪?有沒有

能力幫這個忙?

如果自己有能力,而且機緣合適,在氣功態下自然就會自動出手幫

他解決問題。否則強行出頭干預,可能會傷及自身或帶來麻煩。一切

都要隨緣、都要順其自然的發展。

若功力不夠、修行境界不高,不要強行出頭為人排陰氣或袪邪。否

則能力不足,可能會承受不了,或帶來很大的麻煩。絕不可以認為自

己很行,逞強替情況嚴重者處理,或連續替很多人處理,而超過自己

所能負荷。

有些人是因為個人業障而引來外靈附身,而且情況很嚴重,即使功

力很高也無法幫忙處理。只能告訴她:必須靠她自己長期練功自行解

決;或是誠心懺悔、改過,盡量做好事,慢慢消除業障;或是經常唸

佛 號 (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 南 無 觀 世 音 菩 薩 、 南 無 地 藏 菩 薩 )、 唸 咒 、 唸 經

(《 金 剛 經 》、《 地 藏 菩 薩 本 願 經 》)。

在幫助別人處理外靈附身的問題時,要心存正念、善念。對外靈也

應存有尊重和悲憫之心,因為外靈也是眾生,也有其生存和討回公道

的權利。我們應學佛陀「眾生平等」之心,對人與外靈一視同仁、公

平處理。

此外,在為人袪邪或治病時,也不能存有布施、做功德的心理。應

如 《 金 剛 經 》 所 說 :「 菩 薩 無 住 相 布 施 」;「 不 住 法 而 行 布 施 」;「 菩 薩 所

作 福 德 , 不 應 貪 著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