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第一章

香港士紳的種類和復雜性

第二章
香港士紳與晚清關係

第三章
商紳社會的形成和重要組織

第一章
香港商紳的種類和復雜性

香港華人士紳的來源大約有三種,首先是國貿商人和買辦,本質上他們和國貿貿易悉悉相關,
他們的地位本是和商業角色同等,即資本實力代表其社會地位高低。然而,隨清政府和西洋人
在貿易和政治上的糾紛升級,清政府意識到對洋人的認識不足,在缺乏針對西方的教育制度下,
清政府必須采納相關意見,來補足缺失的部分,首當其衝是國貿商人和買辦,在官督商辦的制
度下,清的官員開始和他們的合作,他們日後或更是官員的幕僚,使在政治地位上大有提升。
而港英政府遇上華人社會紛亂的問題,管有英國法律和制度的幫助,但卻缺乏精通雙語和華人
信任的基礎,政策難以施行和被理解,它需要懂英語和漢語的翻譯,又需要華人所信任的對象,
因此國貿商人和買辦成為港英政府和清政府積極爭取的對像。另外,少數海外留學生和洋學堂
學生,精通雙語和兼懂中外知識,相對商人和買辦,他們對洋務了解深入和專業,受重視的性
質則更為政治性,而非商業。

然而三者界限並沒有想像中的嚴緊,國貿商人或透過培養後代對洋務熟悉而專業化和政治化。
買辦精通商道後,也自行開辦洋行和專業化,不再是充當中間人,而是從事專業技術、產業投
資。知識份子,則從政治上提供意見,在累積經驗和財富後,也參與到國貿和技術投資之中。
可謂三者是正在同質化的過程之中,他們以家族作支點,透過教育保證雙語和專業能力,籍此
維持優勢地位。透過姻親擴張勢力,漸形成在商業和政治的高地位階層,商紳階層正用來表達
其商業和政治性質。

香港商紳種類
若論香港國貿商人成商紳例子,首數高滿華家族,高滿華家族,高滿華,潮州澄海人,為農民
出身,在潮州米業以鄉引鄉的壟斷傳統下,到今日泰國一帶從事農業,並透過米業起家。起初
剛到步泰國,以華南、潮州製品和泰國來回國貿作生意,後來在泰國設元發盛碾米廠,兼營運
白米到香港之生意。1844 年同鄉高元盛在香港設元發行,十年間生意不振,本來要找合夥,
但後來因兒子不務正業,轉讓予高滿華所承接。二次鴉片戰爭,高滿華眼見香港作東南亞往中
國必經之地,籍此想把商心重心移往香港,在二次鴉片戰爭中提供戰時生活物資予英軍,隨後
元發行生意蒸蒸日上,始承辦運送百貨之業務,收 2%僱金,元發行成功,除了信譽,運輸網
絡外。與透過清政府提升地位有關,早在泰國作航運業時,高滿華曾因被衙門苛索的不快經歷,
於是推兒子讀書考取功名,自身也捐官正五品,已為士紳,在 1872 年東華三院成立時,高滿
華也是十三位倡建總務之一,1877 年,山西、河南旱災,高滿華主動振災,為丁日昌所稱贊,
更被李鴻章上奏其德行,而獲「即用知府加五級」。1882 年高滿華逝世,兒子高舜琴子承父
業,惟其是讀書人,不懂營商,依賴表兄陳春泉經營,但高舜琴 1882 年任東華醫院總理。
1888 年科舉高中舉人,捐官買爵,其聲譽和地位,便元發行生意更好更大,1889 年後,所賺
的錢至少有一千五百萬左右,為父輩時的幾倍,其聯號包括在日本神戶的文發行、蘇格蘭東方
航運公司。但整體而言,高滿華和高舜琴都表現出對政治事務的積極參與,利用自身作為國際
貿易利益,換取在清政府下的社會地位。
李陞家族,為李陞、李良、李節三兄弟為避太平天國來港,從事貿易及銀錢生意,創和興號,
百貨貿易、客棧、航運、銀錢匯兌。時值舊金山、鐵路大量勞工外流,安排華工出洋、鴉片、
賭館。與何東父「何仕文」有來往。在二次鴉片戰爭時支助 100000 元。1864 年李良去世,李
陞掌管和興號,1869,東華醫院,李陞為主要人物之一。1876 年繳稅為十一位。1877 年安泰
保險成立,利用集資擴大保險業,顯示其己會利用股票機制。1881 年成為全港納稅第一人,
令港督軒尼絲大感意外。1882 年,李陞與何亞美在廣州創華合報,即日後廣州電報。1883 年
投資 10 萬廣東中山大嶼山鉛礦,1889 年唐廷樞創廣州城南地基公司、買地、築碼頭等。同年
獲渣甸洋行及遮打邀請成為香港置地及投資公司的創辦董事,另一方面,李陞出任省港澳輪船
公司董事。相對而言,李陞家族對商業性顯然更重視,它並沒展示出積極爭取政治地方的意願。
然而,他卻以投資的方式界入清政府和港英政府之間,比如省港澳輪船公司業務,廣州電報,
他也借遮打,唐廷樞買辦等人作投資,借助他們在政治上的影響力,而幕後的他也成為港英政
府港督也無法忽視的資本力量。

買辦家族
莫仕揚家族
莫仕揚(1820-1879)祖籍廣東香山,出身商賈世家,任十三行之同順行作買辦,十三行制度取消
後,出任上海旗昌洋行買辦。後獲任上海道台,其後版推薦到上海瓊記洋行作買辦。
莫仕揚出任香港瓊記洋行後,推薦堂兄莫仕階到上海瓊記洋行作買辦,推薦莫仕階之子到漢口
瓊記洋行作買辦。莫仕揚聲望高漲,在東華醫院成立被邀為創辦人,兩次被推舉成為主席。
莫仕揚之子莫藻泉憑父親人際關係成為太古洋行買辦。

何東家族
何東

知識份子
何福堂家族
何福堂作為傳教士,以人脈和土產投資作起家,重視子女教育。長女入嫁予伍廷芳,使其有機
會入讀英國深造,伍廷芳更於 1880 年成為首位立法局議員。1882 年因投資失利,投靠李鴻章,
成為其幕僚,1897 年成大清駐美國大使。後出任民國外交部長及總代理。其子伍朝樞也曾出
任民國駐美大使。另一女嫁給曾篤恭,乃大清留美幼童一員。兒子,何神保、何神泰、何神祐
皆法律系畢業,神保為執業律師、神祐在伍廷芳推薦下任中國駐三藩市總領事。兒子何啟則入
讀鴨巴甸大學,法律及醫學雙學位畢業。1884 年設雅麗氏醫院,附設西醫書院,訓練醫學生,
孫中山曾在該書院求學,並啟蒙其救國思想。1888 年,何啟成為潔淨局議員。1890 年,代替
黃勝出任立法局議員。1909 年出任籌建香港大學捐款委員會主席,並在香港大學創立之時受
封爵士。1912 年,與親家歐德合組啟德投資公司,開始啟啟填海計劃,1913 年 7 月去世。啟
德女兒有的下嫁歐德兒子,有的下嫁國民政府要人傅秉常,也有兒子出任外交部長兼監督。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