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厉蔚阁

画廊介绍

厉蔚阁致力于在现当代艺术领域提供顶级的鉴藏体验。画廊由多明尼克·李维 (Dominique
Lévy) 与布赖特·格文 (Brett Gorvy) 创立,于纽约麦迪逊大道、伦敦梅菲尔及巴黎玛莱区
均设有展览空间。

2019 年 3 月,厉蔚阁于香港开设画廊空间,占地 2500 平方英尺,位于中环历史悠久的圣


佐治大厦首层,与第七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同期揭幕。2020 年 10 月,魏蔚 (Rebecca
Wei) 加入画廊,任亚洲区合伙人兼主席,画廊自此正式更名为「厉蔚阁」。魏蔚的加入
进一步推动了画廊在亚洲地区的长远承诺,加强了与亚洲各地知名藏家、鉴赏家、艺术家、
博物馆及业务伙伴的关系,为画廊的全球战略部署和亚洲市场拓展注入创新和活力。

厉蔚阁聚焦现代、战后及当代艺术领域,通过展览及私人咨询,纵深拓展及深化画廊的关
系网络。画廊长期致力为代理的艺术家及艺术资产管理机构举办一系列多元的展览及活动,
并持续提供艺术历史研究及原创奖学金、出版展览图录、专题论文及其他重要著作。

艺术家介绍

刘建文
刘建文(Michael Lau)是香港著名艺术家。他出生于七十年代,当时正值香港进入工业
化的火热时期,其中玩具生产业发达,供应远至世界各地大型连锁店。玩具对于儿时的刘
建文来说犹如稀世珍宝,而玩具的形式一直深深影响着他的成长,并渐渐形成一股内在的
激情,引导他走出日后艺术创作上的鲜明方向。刘建文于 1992 年在香港大一艺术设计学
院毕业,翌年在香港艺术中心包氏画廊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创作不断的他在 1999 年迎来
关键时刻,把平面创作上的想像力,与他喜爱的动作人偶,以及日益普及的街头文化结合,
成功创作出命名为 Gardener 「花园人」 的形象。其人偶作品随之巡回展出于日本多个城
市,还有继后的台北当代艺术馆、伦敦和巴黎的空间。从此刘建文声名大噪,以独立创作
人身份带出大众收藏设计师玩具的全球性热潮。

乔尔·梅斯勒
乔尔·梅斯勒 (Joel Mesler,生于 1974 年) 出生于洛杉矶,目前在纽约东汉普顿工作、生活。
梅斯勒自童年记忆与生活经历中汲取营养,文字图像并用,使其私人印象与文化精粹、人
类普世意识元素紧密联结。梅斯勒近期个展的举办机构包括洛杉矶大卫·柯丹斯基画廊
(2021 年)、纽约东汉普顿 Harper's Books 画廊 (2020 年)、伦敦 Simon Lee 画廊 (2018 年)
和巴黎 TORRI 画廊 (2016 年)。梅斯勒的画作《纽约,纽约》(2021 年作) 上拍 5 月 11 日
佳士得纽约 21 世纪晚间拍卖,以资助「社区组织救济工作」(CORE),一个致力于支持受
危机影响或易受危机影响边缘化社区的紧急救济非营利组织。

帕特·斯蒂尔
帕特·斯蒂尔 (Pat Steir) 于 1938 年生于新泽西州纽华克,在波士顿大学修读艺术和哲学,
并在 1962 年取得普瑞特艺术学院艺术学士学位。她在 1963 年获邀参与亚特兰大高等艺术
馆联展,初试啼声。翌年,她参与费城艺术馆和现代艺术博物馆群展,成为首批于纽约艺
坛崭露头角的女艺术家之一。五十年来,斯蒂尔在多家美国和欧洲博物馆举办个展。她于
近期完成了两大组尺幅巨大、严谨绘制的「瀑布」项目:为费城巴恩斯基金会创作的「宁
静而隐秘的瀑布」系列 (2019 年作) 和为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学会的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园
创作的「色轮」系列 (2019-2021 年作)。厉蔚阁 在伦敦 (2016 年) 和纽约 (2017 年) 举办
了她的绘画个展,并在 2019 年主办了由斯蒂尔策展的「形迹 (空 山 水)」展览。

伊曼纽尔·塔库
加纳艺术家伊曼纽尔·塔库(Emmanuel Taku,1986 年生)毕业于加纳塔艺术设计学院旗
下的视觉艺术与纺织品专业,师从著名的具象派画家阿莫阿科·博阿佛(Amoako Boafo)
及奥蒂斯·奎科(Otis Quaicoe)。塔库从事不同形式的肖像创作已超过十年,他作品中的
主体通常穿着引人注目的花卉图案服饰,这些图案是用独特的丝网印刷方法印在画布上的。
塔库的作品融合了多种材料,他常将纺织品与报纸应用到帆布、玻璃纤维、纤维网、网格
或胶合板上。对塔库来说,在肖像中添加抽象的层次,是一种获取黑人身体的主导叙事,
并拒绝物化他们的方式。他的实践将黑人定位为值得敬畏与尊敬的人,在当代黑人肖像画
的兴起中是一剂强音。

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Yayoi Kusama ,1929 年生),被称为日本现存的经典艺术家,出生于日本长
野县松本市,在 1957 年移居美国纽约市,并开始展露她占有领导地位的前卫艺术创作,
现居住在日本东京。她曾与当代其他艺术家如安迪·沃霍尔、克拉斯·奥尔登堡、贾斯培·琼
斯一起联展。被美国艺术网站 My Morden Met 选为“21 世纪十大前卫艺术家”。草间称
笔下的网状圆点为「无尽的网」,视它们为通往无尽的桥梁,以及一种称为「消融」的艺
术境界。谈到这种作画手法,草间表示:「我们所有人都活在宇宙的不可思议之谜与无垠
空间之中。在这个情况下,透过艺术探寻『宇宙真理』,使我达到了『刻板性重复』的境
界。」

屠宏涛
屠宏涛出生于 1976 年,1991 年考入四川美院附中,1999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在经历短暂的南下经商后,2001 年屠宏涛回到故乡成都潜心画画。他将闯荡社会所受到
的震撼,以都市“景观”的方式呈现。“风景”逐渐成为屠宏涛创作中并行的一个主题。
以 2006 至 2008 年的“雪林”系列为代表,具象雪林成为艺术家对现实世界之“排垢”,
都市象征物零星置于其中。这亦无意间预示了未来屠宏涛绘画的主题选择。而在 2010 年
至今的作品中,空间构筑变得更加复杂。屠宏涛通过对同一风景反复覆盖式的描述重新安
排时间之流逝,让时间在作品中得以回溯,捕捞诗意与变化本身。承接母校前身国立杭州
艺专林风眠与吴大羽之中西结合理念,及其门生赵无极、朱德群等“第二代旅法艺术家”
的抽象脉络,屠宏涛之画境,在纵向时间轴的传承以及横向地域性的东西方语境比较中,
皆体现东方精神、抽象意趣,与不论境遇、热烈刻苦的纯粹。

拉里·皮特曼
拉里·皮特曼(Lari Pittman,1952 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于 1970 年代中期在加州
艺术学院就读时开启了艺术职业生涯。他决定成为一名画家,而非跟随当时南加州盛行的
观念艺术风潮。他在加州艺术学院的女权艺术项目中寻得了艺术创作的思辨之基,师从杰
出的艺术史学家艾莲娜·雷文 (Arlene Raven)、艺术家维哈·塞尔敏 (Vija Celmins)、伊丽莎
白·默里 (Elizabeth Murray) 以及米里亚姆·夏皮罗 (Miriam Schapiro)。皮特曼的艺术创作
受女权主义对于性别和身份的影响,同时保持了对小众装饰艺术传统的热情。他出色地运
用色、形、意,以及平凡而怪异的象征对抗,通过作品表达了这些影响的重要性和强大的
穿透力。展示了美与痛苦、痛苦和快乐的互补性,并引导观众关注苦乐参半的经历和艺术
中的情感价值。拉里·皮特曼曾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画廊举办过大型个人和团体展览,
包括圣路易斯当代艺术博物馆(2013 年);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2011 年);波特兰艺术
博物馆(2010 年);乔治·蓬皮杜中心,巴黎(2006 年);和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1999
年)。他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2003 年);文件 X(1997 年);和三个惠特尼双年展(1993
年,1995 年,1997 年)。主要的公共和私人收藏已经收集了他的艺术品,包括当代艺术
博物馆,洛杉矶;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萨姆隆·戈茨,慕尼黑;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阿姆
斯特丹斯特迪克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纽约;和洛杉矶阿曼达姆·哈默博物馆。

KAWS
KAWS 原名布赖恩·唐纳利,1974 年出生于新泽西州,曾就读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主修
插画,毕业后短暂任职自由插画师,参与迪士尼《101 斑点狗》以及卡通系列《跩妹黛薇
儿》和《阿德日记》的制作。他首先以年轻涂鸦艺术家的身份在泽西市打响 KAWS 这个
名号,九十年代搬到纽约后才开始以「颠覆性广告」手法,恶搞广告板、电话亭和巴士站
的企业和政治广告,踪迹遍布伦敦、巴黎、柏林、东京等世界各地的大城市。普普艺术的
符号在 KAWS 的作品里随处可见,包括《辛普森一家》和《海绵宝宝》里的角色,以及
经典广告形象米芝莲车胎人,其绘画、版画和雕塑因此经常被人与村上隆和杰夫·昆斯相
提并论。他不断重复笔下的招牌形象,借此超越语言和文化限制,令世人明白自己的作品。
KAWS 还与商业品牌合作,首个项目就是与日本时装品牌 Bounty Hunter 联乘推出搪胶
玩具,进一步模糊颠覆性广告和传统广告之间的界线。其他知名企划包括重新设计 2013
年 MTV 音乐录影带大奖奖座,以及在 2016 年为服装品牌 Uniqlo 设计一件平价 T 恤和系
列配饰。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