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0

1.

船舶静力学计算主控数据表 A

序号 项 目 输入数据 序号 项 目 输入数据 序号 项 目 输入数据 序号 项 目 输入数据


1 船 名 13 船 长 (m) 25 静水力性能 36 委托单位
2 船舶登记号 14 垂线间长 (m) 26 舱容曲线 37 计 图 纸 号
3 船舶所有人 15 型 宽 (m) 27 自由液面 38 算 工作控制号
4 船舶经营人 16 最大型宽 (m) 28 计 完整稳性 39 标 计算标记
船 船
5 船舶类型 17 双体船片体间距 (m) 29 算 倾斜试验 40 记 计算签名
6 舶 船类说明 18 舶 型 深 (m) 30 破舱稳性 41 计算日期

7 航 区 19 计算型深 (m) 31 能 随浪稳性 42 0 肋位至艉垂线距离 m
要 尺
8 航 段 20 设计吃水 (m) 32 纵向下水 肋 开始肋位号结束肋位号 肋位间距 m

9 素 船籍港 21 度 结构吃水 (m) 33 干 舷 位

10 总吨位 22 最小干舷 (m) 34 吨 位 43 定
11 额定功率(kW) 23 梁 拱 (m) 35 总纵强度 义
12 设计航速(km/h) 24 水的密度 (10 kg/m )
3 3

2. 静水力性能计算要素表 B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船 型 参 数 横 截 曲 线 参 数
船 型 特 船壳计入 船壳系数/ 舭 部 升 非对称船 上层建筑 附 体 型 开始排水 结果排水 排水体积 横 倾 角 横 倾 角
项 目 补充角度 1 补充角度 2 纵倾参数
征 数 方 式 船壳板厚 高 值 型 说 明 型 值 表 值 表 体 积 体 积 间 距 范 围 间 距
/(m) (m) (m3) (m3) (m3) (deg) (deg) (deg) (deg) (deg)
输入数据
3. 常规型值表 B1
列 序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行号 行序 船艉端点
项 目 吃水 各 站 半 宽 和 高 度
标记 距舯 半宽/高度

1 站 号 = -1.0 -1.0 -1.0

2 剖面底线半宽 = -1.0

3 基线半宽 S

4 水线 1 半宽 S

5 水线 2 半宽 S

6 水线 3 半宽 S

7 水线 4 半宽 S

8 水线 5 半宽 S

9 水线 6 半宽 S

10 水线 7 半宽 S

11 水线 8 半宽 S

12 水线 9 半宽 S

13 水线 10 半宽 S

14 水线 11 半宽 S

15 水线 12 半宽 S

16 水线 13 半宽 S

M-5 主甲板半宽 = -1.0

M-4 上甲板半宽 = -1.0

M-3 剖面底线高度 = 0

M-2 主甲板高度 = -1.0

M-1 上甲板高度 = -1.0

M 各站距舯 M -1.0 -1.0 -1.0

折角线 1 高度 N -1.0 -1.0 -1.0



角 折角线 1 半宽 N -1.0 -1.0 -1.0
线
型 折角线 2 高度 N -1.0 -1.0 -1.0

折角线 2 半宽 N -1.0 -1.0 -1.0

纵剖线 1 高度 Z

剖 纵剖线 2 高度 Z
线
型 纵剖线 3 高度 Z

各站加密点 = -1.0 -1.0 -1.0

高 度
加密点 1

半 宽

高 度
型 加密点 2
值 半 宽

高 度
加密点 3
半 宽
( 单位:m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N-1 N 水线 加密点 1 加密点 2 加密点 3

船艏端点 加密
各 站 半 宽 和 高 度 距舯 半宽/高度 距舯 半宽/高度 距舯 半宽/高度
半宽/高度 距舯 标记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4. 非对称船型值表 B2
列 序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行号 行序 船艉端点
项 目 吃水 各 站 半 宽 和 高 度
标记 距舯 半宽/高度

1 站 号 = -1.0 -1.0 -1.0

2 剖面底线半宽 = -1.0

3 基线半宽 S

4 水线 1 半宽 S

5 水线 2 半宽 S

6 水线 3 半宽 S

7 水线 4 半宽 S

8 水线 5 半宽 S

9 水线 6 半宽 S

10 水线 7 半宽 S

11 水线 8 半宽 S

12 水线 9 半宽 S

13 水线 10 半宽 S

14 水线 11 半宽 S

15 水线 12 半宽 S

16 水线 13 半宽 S

MC-5 主甲板半宽 = -1.0

MC-4 上甲板半宽 = -1.0

MC-3 剖面底线高度 = 0

MC-2 主甲板高度 = -1.0

MC-1 上甲板高度 = -1.0

MC 各站距舯 M -1.0 -1.0 -1.0

折角线 1 高度 N -1.0 -1.0 -1.0



角 折角线 1 半宽 N -1.0 -1.0 -1.0
线
型 折角线 2 高度 N -1.0 -1.0 -1.0

折角线 2 半宽 N -1.0 -1.0 -1.0

纵剖线 1 高度 Z

纵剖线 2 高度 Z

剖 纵剖线 3 高度 Z
线
各站加密点 = -1.0 -1.0 -1.0

高 度
加密点 1

半 宽

高 度
型 加密点 2
值 半 宽

高 度
加密点 3
半 宽
( 单位:m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NC-1 NC 水线 加密点 1 加密点 2 加密点 3

船艏端点 加密
各 站 半 宽 和 高 度 距舯 半宽/高度 距舯 半宽/高度 距舯 半宽/高度
半宽/高度 距舯 标记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5. 隧道型值表 B3
列 序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站 号 — — — —
行号
行序 后端点
项 目 吃水 各 站 半 宽 和 高 度
标记 距舯 半宽/高度

1 外 = -1.0
隧道底线半宽
2 内 = -1.0

3 外 = -1.0
隧道顶线半宽
4 内 = -1.0

5 外 S
基线半宽
6 内 S

7 外 S
水线 1 半宽
8 内 S

9 外 S
水线 2 半宽
10 内 S

11 外 S
水线 3 半宽
12 内 S

13 外 S
水线 4 半宽
14 内 S

15 外 S
水线 5 半宽
16 内 S

17 外 S
水线 6 半宽
18 内 S

19 外 S
水线 7 半宽
20 内 S

21 隧道包含的 外 S

22 最高水线半宽 内 S

MC-3 外 = -1.0
隧道底线高度
MC-2 内 = -1.0

MC-1 隧道顶线高度 = -1.0

MC 各站距舯 M -1.0 -1.0 -1.0


外 Z
纵 纵剖线 1 高度
剖 内 Z

线 外 Z

值 纵剖线 2 高度
内 Z

外 = -1.0 -1.0 -1.0


各站加密标记
内 = -1.0 -1.0 -1.0

高 度
加 加密点 1
密 半 宽
型 高 度
值 加密点 2
半 宽

高 度
加密点 3
半 宽
( 单位:m )

18 19 20 21 22 23 24 Ne-1 Ne
水线 加密点 1 加密点 2 加密点 3
— —
加密
前端点
各 站 半 宽 和 高 度 标记 距舯 半宽/高度 距舯 半宽/高度 距舯 半宽/高度
半宽/高度 距舯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6.上层建筑型值表 B4
8. 进水位置表 B6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计入程度 上层建筑


各站距舯
序号 底部半宽 底部高度 顶部半宽 顶部高度 系 数 特征参数 位 置 垂向坐标 纵向坐标 横向坐标
序号
(m) (m) (m) (m) (m) (m) (m) (m)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11
12
13
14
9. 极限静倾位置表 B7
15
16
17 位 置 垂向坐标 纵向坐标 横向坐标
序号
18 (m) (m) (m)
19 1
20 2
21 3
22 4
23 5
24 6
25 7
8
10. 单元体要素表 C1
( 单位:m )

序号 单 元 体 参 数

项 目 单元标识 单元类型 后端壁位置前端壁位置

输入数据

第 1 个特征点 第 2 个特征点 第 3 个特征点 第 4 个特征点 第 5 个特征点 第 6 个特征点 第 7 个特征点 第 8 个特征点 第 9 个特征点 第 10 个特征点
1 项 目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后壁特征点

前壁特征点

项 目 单元标识 单元类型 后端壁位置前端壁位置

输入数据

第 1 个特征点 第 2 个特征点 第 3 个特征点 第 4 个特征点 第 5 个特征点 第 6 个特征点 第 7 个特征点 第 8 个特征点 第 9 个特征点 第 10 个特征点
2 项 目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后壁特征点

前壁特征点

项 目 单元标识 单元类型 后端壁位置前端壁位置

输入数据

第 1 个特征点 第 2 个特征点 第 3 个特征点 第 4 个特征点 第 5 个特征点 第 6 个特征点 第 7 个特征点 第 8 个特征点 第 9 个特征点 第 10 个特征点
3 项 目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后壁特征点

前壁特征点

项 目 单元标识 单元类型 后端壁位置前端壁位置

输入数据

第 1 个特征点 第 2 个特征点 第 3 个特征点 第 4 个特征点 第 5 个特征点 第 6 个特征点 第 7 个特征点 第 8 个特征点 第 9 个特征点 第 10 个特征点
4 项 目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后壁特征点

前壁特征点
5
项 目 单元标识 单元类型 后端壁位置前端壁位置
输入数据

第 1 个特征点 第 2 个特征点 第 3 个特征点 第 4 个特征点 第 5 个特征点 第 6 个特征点 第 7 个特征点 第 8 个特征点 第 9 个特征点 第 10 个特征点
项 目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后壁特征点

前壁特征点

项 目 单元标识 单元类型 后端壁位置前端壁位置

输入数据

第 1 个特征点 第 2 个特征点 第 3 个特征点 第 4 个特征点 第 5 个特征点 第 6 个特征点 第 7 个特征点 第 8 个特征点 第 9 个特征点 第 10 个特征点
项 目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后壁特征点

前壁特征点

项 目 单元标识 单元类型 后端壁位置前端壁位置

输入数据

第 1 个特征点 第 2 个特征点 第 3 个特征点 第 4 个特征点 第 5 个特征点 第 6 个特征点 第 7 个特征点 第 8 个特征点 第 9 个特征点 第 10 个特征点
项 目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后壁特征点

前壁特征点

项 目 单元标识 单元类型 后端壁位置前端壁位置

输入数据

第 1 个特征点 第 2 个特征点 第 3 个特征点 第 4 个特征点 第 5 个特征点 第 6 个特征点 第 7 个特征点 第 8 个特征点 第 9 个特征点 第 10 个特征点
项 目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后壁特征点

前壁特征点

项 目 单元标识 单元类型 后端壁位置前端壁位置

输入数据

第 1 个特征点 第 2 个特征点 第 3 个特征点 第 4 个特征点 第 5 个特征点 第 6 个特征点 第 7 个特征点 第 8 个特征点 第 9 个特征点 第 10 个特征点
项 目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后壁特征点

前壁特征点

项 目 单元标识 单元类型 后端壁位置前端壁位置


输入数据

第 1 个特征点 第 2 个特征点 第 3 个特征点 第 4 个特征点 第 5 个特征点 第 6 个特征点 第 7 个特征点 第 8 个特征点 第 9 个特征点 第 10 个特征点
项 目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后壁特征点

前壁特征点

项 目 单元标识 单元类型后端壁位置前端壁位置

输入数据

第 1 个特征点 第 2 个特征点 第 3 个特征点 第 4 个特征点 第 5 个特征点 第 6 个特征点 第 7 个特征点 第 8 个特征点 第 9 个特征点 第 10 个特征点
项 目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垂向坐标 横向坐标

后壁特征点

前壁特征点
11.舱室要素表 C2

舱室名称 舱容系数 液体密度 渗透率 舱室组成情况


序号 3 3
(10 kg/m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5
12.重量项目表 D1
13. 自由液面舱柜表 D2
重心垂向 重心纵向 重心横向
重量名称 重 量 开始位置 结束位置
序号 坐标 坐标 坐标
(103kg) (m) (m) (m) (m) 舱柜名称 舱类说明 体积 长度 宽度 高度 液体密度 载重系数
序号
1 (m3) (m) (m) (m) (103kg/m3
2 1
3 2
4 3
5 4
6 5
7 6
8 7
9 8
10 9
11 10
12 11
13 12
14 13
15 14
16 15
17 16
18 17
19 18
20 19
21 20
22 21
23 22
24 23
25 24
26 25
27 26
28 27
29 28
30 29
31 30
32 31
33 32
34 33
34
35
36
14. 完整稳性计算要素表 E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计算方法 计算内容 衡准规范 甲板载货 最小排水量 舭龙骨总面积 船型附加说明受风面积说明 综合项 1 综合项 2 综合项 3 综合项 4 综合项 5 计算说明
项 目
3 2
(10 kg) (m )

输入数据
15. 受风面积项目表 E1
16. 客船旅客活动处所表 E2

受风面积名称 侧投影面积 满实系数 流线系数 形心垂向坐标 高度修正系数


序号
2
(m ) (m) 处所名称 载客数 纵向距离 横向距离
序号
1 (人) (m) (m)
2 1
3 2
4 3
5 4
6 5
7 6
8 7
9 8
10 9
11 10
12 11
13 12
14 13
15 14
16 15
17 16
18 17
19 18
20 19
20
17. 各种装载状况计算表 E3

载况名称 附加说明 重量项目选择 受风面积项目选择 自由液面修正选择 倾侧力矩/处所数 重心垂向增量


序号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倾斜试验计算要素表 F 19. 试验重量移动次序表 F1

移动重量 移动力臂
序号 3
序号 项 目 输入数据 序号 项目 输入数据 (10 kg) (m)
1 计算方法 位置 摆线长度/连管间距(m) 1
测 2
2 计算说明 量
设 3
3 试验方法 14

布 4
4 水的密度 (103kg/m3)
置 5
5 记录输入方法
6
6 计 船舶初始横倾角 (deg) 位置 移动重量(103kg) 7

7 船舶原始纵倾角 (deg) 8

8 数 船舶艏吃水 (m) 移 9
动 10
9 船舶舯吃水 (m) 重
15
10 船舶艉吃水 (m) 量 11

置 12
11 自由液面舱柜
13
12 多余重量项目
13 不是重量项目

21. 试验记录平均读数表 F3
( 单位:mm )

重量移动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20.试验记录往复读数表 F2
( 单位:mm )
读数往复
1 2 3 4 5 6 7
序 号
读数位置 左(上) 右(下) 左(上) 右(下) 左(上) 右(下) 左(上) 右(下) 左(上) 右(下) 左(上) 右(下) 左(上) 右(下)


22.分舱和破舱稳性计算要素表 G
23. 限界线和舱壁甲板型值表 G1

序号 项 目 输入数据

1 计算内容 限界线垂向坐标 舱壁甲板垂向坐标 各站距舯


序号
3
2 衡准规范 (m ) (m) (m)

3 许用重心高度描述 1

本 2
4 分舱船长 (m)

据 3
5 要 后端点纵向坐标 (m)
素 4
6 船 宽 (m)
5
7 分舱吃水 (m) 6
8 最小营运吃水 (m) 7

9 最大附加倾侧力矩 (kN.m) 8

10 旅客和船员人数 9
客 10
11 船 救生艇额定人数
11
12 要 机器处所容积 (m3)
素 12
13 限界线以下乘客处所容积 (m3)
13
14 限界线以上乘客处所容积 (m3) 14
15 分舱吃水的重心垂向坐标 (m) 15

16 舱 最小营运吃水的重心垂向坐标 (m) 16

17
17 数 中间吃水 d1 的重心垂向坐标 (m)

算 18
18 参 中间吃水 d2 的重心垂向坐标 (m)
数 19
19 中间吃水 d3 的重心垂向坐标 (m)
20
20 计 算 说 明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 18
5 19
6 20
7 21

24. 浸水开口型值表 G2 8 22
9 23
10 24
11 25
位置 垂向坐标 纵向坐标 横向坐标 12 26
序号
(m) (m) (m) 13 27

1 14 28

2 15 29

3 16 30
17
25. 各种装载情况及破损组合表 G3

列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载 况 进水前的船舶要素 扶 正 措 施 外 力 破损组合和自由液面修正

重心垂向 重心纵向 重心横向 重心垂向 重心纵向 重心横向
载况名称 附加说明 排水量 附加重量 倾侧力矩 破 损 组 合 自由液面修正选择 进水位置注释
坐 标 坐 标 坐 标 坐 标 坐 标 坐 标

(103kg) (m) (m) (m) (103kg) (m) (m) (m) (kN.m)

1
2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6. 概率破损区域划分和分隔情况表 G4 27. 分舱指数计算和许用重心高度计算的破损组合表 G5

后端壁纵向坐标 前端壁纵向坐标 纵向分隔宽度 水平分隔宽度 开始浸水 纵向分隔 水平分隔


序号 序号 分舱说明 破损舱数 破 损 组 合 进水位置注释
(m) (m) (m) (m) 舱序号 状 态 状 态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11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16 16

17 17

18 18

19 19

20 20

21 21

22 22

23 23

24 24

25 25
28. 下水计算要素表 I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水重量参数 船 台 和 下 水 架 参 数 船台与船舶的对应关系 速度参数

项目 静摩擦 动摩擦 C 点的 C 点至前 前后支架 前 支 架 前支架至 d 点基线至 船舶基线 水的重量


下水重量 垂向坐标 纵向坐标 滑道数目 滑道宽度 船台坡度 速度系数 制动重量 制动系数
系数 系数 水深 支架距离 中心距离 承压长度 船舯距离 滑道距离 的坡度 密 度
3 3 3
单位 (10 kg) (m) (m) (m) (deg) (m) (m) (m) (m) (m) (m) (deg) (10 kg) (10 kg)

输入数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