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8

第5章 带传动

• 内容及基本要求:
1)了解带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2)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与应力分布图;
3)掌握带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普通V带传动
的设计计算方法。
• 重点与难点:
1)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与应力分布图;
2)掌握带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普通V带传动
的设计计算方法。
§5.1 带传动概述
一、带传动的组成
固联于主动轴上的主动轮 1
固联于从动轴上的从动轮 3
紧套在两轮上的传动带 2
二、传动原理
摩擦传动:当主动轮转动时,由于带和带轮之间的摩擦
力,拖动从动轮一起转动,并传递运动和动力(平带和V
带传动)。
啮合传动:当主动轮转动时,由于带和带轮间的啮合,
拖动从动轮一起转动,并传递运动和动力(同步带传动)。
三、带传动的特点
可缓冲、吸振,从而传动平稳、噪声小;
过载时发生相对滑动,不损伤其他零件,起过载保
护作用;
适合于中心距较大的传动;
有弹性滑动的存在,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传动
效率较低;
结构尺寸较大,传动带寿命较短。
四、带传动的类型
平带传动结构简单,带轮容易制造,在传动中心距较
大的场合应用较多。

在一般机械传动中,应用最广的带传动是V带传动,
在同样的张紧力下,V带传动比平带传动能产生更大摩擦
力,即V带传动能力比平带大。

多楔带传动兼有平带传动和V带传动的优点,柔韧性
好、摩擦力大,主要用于传递大功率而结构要求紧凑的
场合。传动比可达10,带速可达40m/s。

同步带传动是一种啮合传动,其优点是:无滑动,能
保证固定传动比;带的柔韧性好,所以带轮直径可较小。
传动效率高,但其制造和安装精度要求较高,成本较高。
五、带传动的应用
带传动在各类机械中应用广泛,但摩擦式带传动不适用于对传动比
有精确要求的场合。
六、带传动的主要几何参数
1)包角 
dd 2  dd1
1  180  
 57.3
a
2)带的基准长度 Ld
 (d d 2  d d 1 ) 2
Ld  2a  (d d 2  d d 1 ) 
2 4a
3)中心距 a
2 Ld   (d d 2  d d 1 )  [2 Ld   (d d 2  d d 1 )]2  8(d d 2  d d 1 )2
a
8
七、带的张紧

定期张紧装置

定期张紧装置是利用定期改变中心距的方法来调节
传动带的初拉力,使其重新张紧。
定期张紧演示
张紧轮张紧装置
采用张紧轮张紧,一般用于中心距不可调的情况。
安放在松边的内侧,张紧轮应尽量靠近大带轮,以
免小带轮上包角减少过多。
采用张紧轮张紧,如果张紧轮压在松边的外侧,它
将使带产生反向弯曲,会降低带的寿命,常用于需
要增大包角或空间受到限制的传动中。
张紧轮张紧演示
自动张紧演示
§5.2 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能力分析
一、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松边
紧边

带的紧、松边拉力之差就是带所传递的有效圆周力:
F= F1 - F2
等于作用于带上的总摩擦力:Ff =F1 - F2
紧边的伸长增量等于松边的伸长减量,得紧边拉力的增量
等于松边拉力的减量。
F1-F0=F0-F2 或 2F0= F1 + F2
若带传动所传递的有效拉力超过带与带轮接触弧上摩擦力
总和,带与带轮将发生显著的滑动,这种现象称为打滑。
带在带轮上即将打滑而尚未打滑的临界状态时
f1
欧拉公式: F1  F2 e
传动带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Fmax
1
1 f 1
Fmax  2 F0 e
1
1  f1
e
Fmax与初拉力 F0 、包角
 、摩擦系数 f 等因素有关。
影响最大有效圆周力Fmax的主要因素

1 1)初拉力 F0
1 f 1
Fmax  2 F0 e
2)包角
1
1  f1
e 3)摩擦系数 f
1)初拉力 F0
最大有效圆周力Fmax与F0 成正比,因为F0 越大,带与带轮间的正
压力越大,则传动的摩擦力就越大,最大有效圆周力Fmax 也就越大。
但F0 过大时,将使带的磨损加剧,以致过快松弛,缩短带的工作寿
命。如果F0 过小,则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运转时容
易发生跳动和打滑。
2)包角 
最大有效圆周力Fmax随包角的增大而增大。因为包角越大,带和
带轮的接触面上所产生的总摩擦力就越大,传动能力越高。
3)摩擦系数 f
最大有效圆周力Fmax 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因为摩擦系数越
大,则摩擦力就越大,传动能力就越高。
二、传动带的应力分析
1、紧边和松边拉力产生的拉应力

F1
紧边拉应力 1 
A
F2
松边拉应力 2 
A
2、由离心力产生的应力

Fc  qv 2
2
Fc qv
c  
A A
q为带每米长的质量。
当带以线速度v 沿带轮轮缘作圆周运动时,带本身的质
量将引起离心力。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在带的横截面上就
要产生离心应力  c 。
离心力引起的应力作用在带的全长上,且各处大小相等。
3、由带弯曲产生的应力

EbYa Eb 2Ya
b  
 dd

式中:dd --带轮基准直径;
 --曲率半径,  =dd/2,mm
Eb--带材料的弹性模量;
Ya--带的中层到外层的距离。

带轮直径越小,带越厚,弯曲应力就越大。
带绕在小带轮上时的弯曲应力 b1大于绕在大带轮上时的
弯曲应力  b 2 。为了避免弯曲应力过大,基准直径不能
过小。

 b2

最大应力产生在由紧边进入小带轮处
 max   1   b1   c
应力演示
三、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
带的弹性滑动
由于带的弹性变形而引起的带与带轮之间的相对滑动现
象称为弹性滑动。

弹性滑动是带传动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是正常工作时固
有的特性。

弹性滑动会引起下列后果:
(1)从动轮的圆周速度总是落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导
致传动比不准确。 v2  v  v1
(2)损失一部分能量,降低了传动效率,会使带的温度升
高,并引起传动带磨损。
滑动率:由于弹性滑动引起从动轮圆周速度低于主动轮圆
周速度,其相对降低率通常称为带传动滑动系数或滑动率。

1   2 d d n1  d d n2 n1  in 2
  1 2

1 d d n1
1
n1

通常   (1 ~ 2)%
带的打滑
若传递的载荷超过最大有效圆周力,带在带轮上发生显著
的相对滑动即打滑。
打滑造成带的严重磨损并使带的运动处于不稳定状态。

带 在 大 轮 上 的 包 角 大
于小轮上的包角,所以
打滑总是在小轮上先开
始的。

打 滑 是 由 于 过 载 引 起
的,避免过载就可以避
免打滑。
四、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带传动的失效形式:打滑和带的疲劳破坏。
带传动的设计准则:在保证带工作是不打滑的
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疲劳
强度和使用寿命。
为满足强度条件,设计时要求:  max  [ ] ,即

 max  1   b1   c  [ ]

当  max  [ ] 时,带传动发挥最大效能,则

1  [ ]   b1   c
F  F1  F2  1   1 
Fmax  F1 1  f 1    1 A 1  f 1 
F1  F2 e f1
 e   e 

Fmax v
带传递的功率为: P 
1000
§5.3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一、设计原始参数及内容
设计V带传动的一般已知条件是:传动的功率P,
主动轮、从动轮的转速n1 和n2 或传动比i,传动
位置和外部尺寸要求等。

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主要是:选择带的型号、
长度、根数以及合理确定有关参数等。
二、设计计算的一般步骤
1. 确定计算功率 Pc  K A P
2. 选择带型
V带的带型根据计算功率Pc和小带轮转速n1选取。
3. 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 d d1 和 d d 2

无特殊要求时,一般取 d d 1  d d min 。
n1
大带轮基准直径 d d  d d ,计算后圆整。
n2
2 1

要求传动比精确时,不能圆整,应考虑滑动系数影响。

n1
d d 2  d d1 (1   )
n2
4.验算带的速度
d d 1n1
v
60 1000
设计时一般在v=5~25m/s内选取,以 v=20~25m/s最为有利。

5.确定中心距a和V带长度Ld
1)初选a0

0.7(d d1  d d 2 )  a0  2(d d1  d d 2 )
2)计算Ld0
 (d d2  d d1 )2
Ld 0  2a0  (d d2  d d1 ) 
2 4a0
3)按表查取Ld
4)计算实际中心距
Ld  Ld0
a  a0 
2
考虑安装调整和补偿张力的需要,中心距的变动范围为

amin  a  0.015Ld amax  a  0.03Ld

6.计算小轮包角1

dd 2  dd1
1  180   57.3 (至少 90 )
a
传动比不宜过大,通常传动比i小于7。
7. 确定V带的根数z

Pc
z
( P0  P0 ) K K L

P0 —单根V带允许传递的功率,又称单根V带的
基本额定功率。
P0 —单根V带允许传递的功率的增量。
KL —考虑带的长度不同时的影响系数,称为长度系数。
K —考虑带的包角不同时的影响系数,称为包角系数。
带的根数越多,其受力越不均匀,应限制带的根数,z<10。
8. 确定初拉力F0
Pc 2.5  K
F0  500 ( )  qv 2
vz K

F0过小易出现打滑,传动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F0过大寿
命降低,且轴和轴承的受力增大。

9. 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力Q

 1
Q  2 F0 z cos  2 F0 z sin
2 2
§5.4 V带轮
一、带轮的组成
带轮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轮缘: 用于安装传动带。
轮毂:与轴连接。
轮辐或腹板:用于连接轮缘和轮毂。

二、带轮的典型结构形式
实心式、腹板式、孔板式和轮辐式。
d d  (2.5  3)d d d  400 mm

d d  400 mm d d  400 mm
V带轮的结构设计主要是根据直径大小选择结构形式,
根据带型确定轮槽尺寸。普通V带两侧面之间的夹角
是 40 ,带在带轮上弯曲时,由于截面的变化使带的
楔角变小,为使带轮适应这种变化,规定普通V带轮
槽角为32 、34 、36 、38 。
本章要求必须掌握的主要内容

1.带传动的特点。
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3.分析影响传动带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的
主要因素。
4.传动带的应力分析及应力分布图的绘制。
5.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是什么。
6.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区别是什么。
习 题

1) 带传动中紧边拉力为F1,松边拉力为F2,则其传递的
有效圆周力为 。

1) F1  F2 ;2) ( F1  F2 ) / 2 ;3) F1  F2 ;4) ( F1  F2 ) / 2 。

2) 带在带轮上即将打滑而尚未打滑的临界状态时,与的关系
可用著名的欧拉公式表示为 。
3) V带传动中,带截面楔角为 40 ,带轮的轮槽角应 40。
4) 带传动中,v1 为主动轮圆周速度,v2 为从动轮圆周速度,
v 为带速,这些速度之间的关系为 。
5)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传动比是因为 。

1)带容易磨损; 2)带在带轮上打滑;3)带的弹性滑动。
6)带传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因为 。

1)带的预紧力不够;2)带的紧边和松边拉力不等;
3)带绕过带轮时有离心力;4)带和带轮间摩擦力不够。
7)带传动打滑总是从 开始。

8)V带传动设计中,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主要是为了 。

1)使结构紧凑;2)限制弯曲应力;3)限制小带轮上的包角。
9)带传动采用张紧装置的目的是 。
1)减轻带的弹性滑动;2)提高带的寿命;3)改变带的运
动方向;4)调节带的预紧力。
10)带传动中,若小带轮为主动轮,则带的最大应力发生
在带 处。
1)进入主动轮;2)进入从动轮;3)退出主动轮;4)退出
从动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