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材料与观点

本 期“材 料 与 观 点” 栏 目 提 供《诗 经》 四 言 句 重 复 式 ABAB、AABB、


ABAC、ABCB 式的材料,并分析其韵律特征与语体分布的对应关系,即:
1. ABAB音步内部前重后轻,具有口语性,大多分布在口语体的《国风》中;
2. AABB 音步内部轻重平衡,音步之间轻重对立,具有非口语性,基本见于
正式 / 庄典体的《雅》和《颂》;
3. ABAC 和 ABCB 分别为扬抑格(前重后轻)和抑扬格(前轻后重),在语
体分布上也大致呈现相反的关系:扬抑格多分布在口语体中,而抑扬格多分布在
正式 / 庄典体中。

《诗经》四言重复式的韵律与语体
袁 愫

作为汉语文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蕴含的语言艺术直接体现了诗歌
韵律的本质要求:重复a。无论是叠字、叠句或是重章叠唱,都在不同韵律单位实
现着重复,形成鲜明的诗体美感。其中,
《诗经》四言句内部的重复与韵律层级
中的音节和音步直接关联,是研究《诗经》韵律的重要切入点。
《诗 经》 四 言 句 中 常 见 的 重 复 形 式 有:ABAB 式、AABB 式、ABAC 式、
ABCB 式。举例如下。
ABAB 式,如:
(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国风·周南·关雎》)

a 冯胜利(2015:38)指出,诗歌之所以有乐感,最重要的是“旋律”,而旋律的本质
是重复。
188 韵律语法研究 第六辑

AABB 式,如:
(2)穆穆皇皇,宜君宜王。(《大雅·生民之什·假乐》)
ABAC 式,如:
(3)言告师氏,言告言归。(《国风·周南·葛覃》)
ABCB 式,如:
(4)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国风·邶风·绿衣》)
《诗经》中风、雅、颂三分:
《国风》是乡土民风的乐歌;
《雅》是朝廷正乐中
的乐歌,内容多涉及国家大事,是正式体的代表;
《颂》则是宗庙祭祀神灵的乐
歌,具有庄典的语体特征(冯胜利,2014)。
在不同语体的《诗经》文本中,四言重复式分布呈现出显著的语体相关性。
具体出现次数统计如下:

表 1 《诗经》四言句重复式在风、雅、颂中的分布

类别 ABAB AABB ABAC ABCB 合计

35 1 37 29
国风 102
(64.8%) (4.35%) (14.2%) (46.8%)

13 8 86 25
小雅 132
(24.1%) (34.8%) (33.0%) (40.3%)

0 12 95 6
大雅 113
(0%) (52.2%) (36.4%) (9.7%)

6 2 43 2
颂 53
(11.1%) (8.7%) (16.5%) (3.2%)

54 23 261 62
合计 400
(100%) (100%) (100%) (100%)

上表显示:
其一,《诗经》四言句重复式的各个类型在风、雅、颂各类别中基本均有
体现;
其二,横向看,
① AABB、ABAB、ABCB 式普遍较少;
② ABAC 式在各类别中均相对多见。
《诗经》四言重复式的韵律与语体 189

其三,纵向看,各类重复式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有异有同:
③ ABAB 式基本出现在《国风》
《小雅》中,以《国风》中最为常见,
《大雅》
中完全不见,《颂》中有 6 例;
④ AABB 式基本出现在《雅》
《颂》中,《国风》中极少见,仅 1 例;
⑤ ABCB 式多见于《国风》
《小雅》中,《大雅》
《颂》中相对少见;
⑥ ABAC 式在各类语体中均有广泛使用。
其四,横纵向综合看,
⑦ ABAB 与 AABB 式在不同语体中大致呈现互补分布,《国风》中基本排斥
AABB 式,而《大雅》
《颂》中基本排斥 ABAB 式;
⑧ ABCB 和 ABAC 式在《国风》中出现的次数相当,而《雅》
《颂》中后者
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前者。

1. ABAB 式的口语性
《诗经》四言句中全部 ABAB 式列举如下 a:

表 2 ABAB 式在《诗经》风、雅、颂中的分布

类别 个数 次数 篇数 全部句例

悠哉悠哉 委蛇委蛇(3) 归哉归哉(3) 简兮简兮 [ 玼兮


玼兮 瑳兮瑳兮 ] 其雨其雨 怀哉怀哉(3) 硕鼠硕鼠(3)
国风 20 35 13 [ 乐土乐土 乐国乐国 乐郊乐郊 ] 子兮子兮(3) 采苓采
苓 [ 舍旃舍旃(3) 采苦采苦 采葑采葑 ] 如何如何(3)
鸱鸮鸱鸮 萚兮萚兮(2)

苍天苍天 [ 左之左之 右之右之 ] 采菽采菽 [ 采薇采薇(3)


小雅 7 13 5
曰归曰归(3)] 黄鸟黄鸟(3)

大雅 0 0 0

颂 4 6 4 敬之敬之 有駜有駜(3)有客有客 有瞽有瞽

合计 31 54 22

上述句例可根据语法结构分为以下 7 类:
① B 为叹词“哉”
“兮”,共 8 例,见表 3 所列。

a 句例后括号内数字表示出现次数,方括号“[]”内表示同一篇内不同句例,下同。
190 韵律语法研究 第六辑

表 3 《诗经》ABAB 式 B 为叹词“哉”
“兮”的全部句例

A 字词性 形容词 动词 名词 代词

悠哉悠哉 简兮简兮 玼兮玼兮


全部句例 归哉归哉 子兮子兮
怀哉怀哉 瑳兮瑳兮 萚兮萚兮

② B 为语助词“之”,共 3 例:敬之敬之、左之左之、右之右之 a。
③ A 为语助词“其”
“有”,共 4 例:其雨其雨、有駜有駜、有客有客、有瞽
有瞽。
④ AB 为名词短语,共 4 例:硕鼠硕鼠、鸱鸮鸱鸮、苍天苍天、黄鸟黄鸟。
⑤ AB 为动词短语,共 10 例:乐土乐土、乐国乐国、乐郊乐郊、采苓采苓、
舍旃舍旃、采苦采苦、采葑采葑、采菽采菽、采薇采薇、曰归曰归。
⑥ AB 为副词短语,共 1 例:如何如何。
⑦ AB 为形容词短语,共 1 例:委蛇委蛇。
此 7 类结构通过重复来加强语气。夏传才(1998:64)指出,双音词的重叠
多用于呼告、祈使和加重语义。叹词“兮”
“哉”的重复表达加强的感叹语气;
“其
雨其雨”中的“其”表示希望的语气,通过重叠表示心情之迫切(程俊英、蒋见
“如何如何”为疑问语气结构的重复和加强;名词短语重复的 4
元,1991:187);
例,则无一例外地表达对该名词短语指称事物的呼告和控诉;
“乐土乐土”有“适
彼乐土”的异文,然而有诗论指出:
“谓古人叠句乃长言嗟叹之意,只叠‘乐土’
二字,尤见悲歌促节……”b 可见,无论双音节结构性质为名词、动词、副词还是
形容词,结构的重复都与“长言嗟叹”的功用密切相关。
从表格中可以发现,ABAB 式基本出现在《国风》
《小雅》中,以《国风》中
最为常见,《大雅》中完全不见,《颂》中有 6 例。不难看出口语语体与正式语体
《国风》中有 13 篇,共出现 35 次,在各语体
对此类重复结构的不同接受程度。
中出现频率最高。《小雅》中有 5 篇,共出现 13 次,其所涉篇目之二——《巷伯》
与《黄鸟》,恰恰在语言、内容上均与《国风》类似。夏传才(1998:107)有论

a “左之左之、右之右之”中的“之”字,参《毛诗正义》:
“言‘左之左之’,左,阳道,
朝祀之事,我先人君子则宜而行之。‘右之右之’,右,阴道,丧戎之事,我先人君子则能
有而晓之。”可见“左”
“右”二字均做动词使用,语义上看为一价动词,此处“之”应为
补充音节之用。
b 胡承珙《毛诗后笺》卷九,页 25。
《诗经》四言重复式的韵律与语体 191

述:
《小雅》中一些诗是仿民歌体,与《国风》仍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小
雅》中包含一些有意效仿《国风》、具有一定口语色彩的作品。余下三篇《裳裳
者华》 《采薇》,亦皆有类似《国风》、民歌之相关评价 a。与之相对的是,
《采菽》
与《国风》语体风格差异显著的《大雅》中,却未见一例ABAB式。因此可以说,
《诗经》口语语体对 ABAB 重复式接受度高,而正式语体排斥 ABAB 重复式。
如何解释 ABAB 式伴随的强烈语气与口语语体的相关性?可以从语体的影
响因素考虑。语体系统中,影响语体的因素有四:对象、内容、场所与态度(冯
胜利,2012b:10)。《诗经》中正式度高的诗歌,其内容与政治紧密相关,或歌
颂盛世,或批判朝政,即“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口语度高的诗歌,正如朱熹
《诗集传》所言:
“风者,民族歌谣之诗也。”内容多为风土人情、男女情思。内容
不同也决定了不同语体的诗歌中交际态度的差别。《论语·宪问》中记孔子言:
“修
己以敬。”即加强自我修养并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方为君子立身处世、齐家治
国的关键所在。这正可以看出,与政治、国家等命题相匹配的态度应为严肃和恭
敬。与此相对,在谈论更加生活化的内容时,诗歌语言和交际态度也自然较为灵
活、自由。因此,口语体的《国风》中使用表达强烈语气的 ABAB 重复式,正式
体的《大雅》中避免使用此类结构,是可以预测的必然。
另外,ABAB 式在《颂》中也有 4 例:
(5)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
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
行。(《周颂·闵予小子之什·敬之》)
(6)有駜有駜,駜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鹭于下。鼓咽
咽,醉言舞。于胥乐兮!有駜有駜,駜彼乘牡。夙夜在公,在公饮酒。振振鹭,
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于胥乐兮!有駜有駜,駜彼乘駽。夙夜在公,在公载
燕。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诒孙子。于胥乐兮!(《鲁颂·駉之什·有駜》)
(7)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言
授之絷,以絷其马。薄言追之,左右绥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周颂·臣工
之什·有客》)

a 程俊英、蒋见元(1991:678)注《裳裳者华》:
“方玉润说这一章‘似歌非歌,似谣非
谣……’。”页 705 注《采菽》:
“此诗……除第三章外,其他四章都……类乎《国风》。”页
463 注《采薇》:
“从诗的语言风格来看,……很像《国风》中的民歌。”
192 韵律语法研究 第六辑

(8)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
备乃奏,箫管备举。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周颂·臣工之什·有瞽》)
据考(程俊英、蒋见元,1991:976),《敬之》为周成王警诫自己的诗,起
首的“敬之敬之”即为自勉自诫的话语。如此,虽则“敬之敬之”因其强烈语气
而具有口语色彩,又出现在庄典语体的代表《周颂》之中,却也并不违反 ABAB
形式与口语体的对应关系:周成王之自问自答本为口语,而作为颂诗的一部分亦
有庄典属性,两种语体可发生进一步组配,故与 ABAB 式的口语属性并无矛盾。
《有駜》全篇具有较强的口语色彩,故“有駜有駜”例的出现亦可在 ABAB
式口语体特征的论断下得到合理解释。《颂》中重章叠唱较少,《有駜》三章叠咏
的结构,暗示了其与《国风》口语体的密切关联。此外,根据申欣(2012:40)
的统计,句末助词“兮”字出现在《国风》160 篇中的 40 篇,《小雅》74 篇中的
11 篇,《大雅》31 中仅 1 篇,而《有駜》则是《颂》40 篇中唯一一篇使用句末助
词“兮”字的。总的说来,《有駜》篇中出现的 ABAB 结构、重章叠唱以及“兮”
字的使用,都是其区别于一般庄典体颂诗的重要标志。“有客有客”出自《周
颂·有客》,“有瞽有瞽”出自《周颂·有瞽》,与《有駜》类似,也是庄典语体中
较具口语色彩的诗章。
《诗经》四言句的 ABAB 式重复结构具有较强的口语色彩,表达
综上所述,
强烈的语气。其分布特征也与《诗经》俗、正、典三体大体吻合:多见于口语度
高的《国风》
《小雅》,庄典体的《颂》中亦有数例,体现出口语色彩,而正式体
的《大雅》中没有出现一例。

2. AABB 式的非口语性
《诗经》四言句全部 AABB 式列举如下:

表 4 AABB 式在《诗经》风、雅、颂中的分布

类别 个数 次数 篇数 全部句例

国风 1 1 1 委委佗佗

矜矜兢兢 [ 潝潝訿訿 战战兢兢 ] [ 缉缉翩翩 捷捷幡幡 ]


小雅 8 8 6
啴啴焞焞 济济跄跄 苾苾芬芬
《诗经》四言重复式的韵律与语体 193

(续表)

类别 个数 次数 篇数 全部句例

穆穆皇皇 跄跄济济 [ 颙颙卬卬 菶菶萋萋 雍雍喈喈 ]


大雅 11 12 6 [兢兢业业 赫赫炎炎] [赫赫明明 赫赫业业 绵绵翼翼]
[ 皋皋訿訿 兢兢业业 ]

颂 2 2 2 烝烝皇皇 实实枚枚

合计 22 23 15

由上表可见,全部 AABB 式均为形容词性。


《诗经》中的双音节重叠式如“关
“夭夭”基本为形容词,全部 359 个重叠双音词中,仅有 7 个例外(向熹:
关”
1987:209)。可见,AABB 式的语法性质与单组重叠双音词保持一致。其中,既
有从双音节词发展而来的,如“苾苾芬芬”,也有由两个叠词前后加合而成的,
如“穆穆皇皇”
“跄跄济济”。另外,AABB 式常常在同一篇章中出现数次,不同
篇章之间也有相同的重叠音节,如“兢兢”
“赫赫”
“皇皇”。
AABB 式在《诗经》中基本分布在《雅》
《颂》中,《国风》中仅一例“委委
佗佗”。关于此例,程俊英、蒋见元(1991:127 ~ 128)注:
“委委佗佗”,应读作“委佗委佗”,与《羔羊》
“委蛇委蛇”同,但这里是形
容宣姜行步仪容之美。此从于省吾说。《泽螺居诗经新证》云:
“委佗,古人謰语。
金文、石鼓文及古钞本周秦载籍,凡遇重文不复书,皆作 = 以代之。如敦煌写本
《毛诗·六月》
‘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作‘既成我 = 服 = 既成’。又‘四牡既佶,
既佶且闲’,作‘四牡既 = 佶 = 且闲’。……此例不胜枚举。
《羔羊》
‘委蛇委蛇’

作‘委 = 蛇 =’。此篇‘委委佗佗’,作‘委 = 佗 =’。然则一读‘委蛇委蛇’,一
读‘委委佗佗’,自《毛传》已如此,沿讹久矣。……”按《一切经音义》卷三
引《韩诗》云:
“委佗,德之美貌也。”似《韩诗》作“委佗委佗”。
可见,“委委佗佗”有 ABAB 形式的异文,当与《国风·召南·羔羊》中“委
《国风》中再无 AABB 式出现,或许可作为“委
蛇委蛇”相同。而除此孤例之外,
委佗佗”实为“沿讹”的又一证据。
AABB 式四个音节均为具有词汇意义的形容词,在韵律结构上具有天然的整
齐属性。包含一组叠音词的 ABCC 和 AABC 式,在《诗经》中的丰富运用亦是
此理。值得注意的是,《诗经》中还存在此类形容词性叠词的变式,包括:
“有 ×”
“斯 ×”
“思 ×”
“其 ×”
“× 若”
“× 如”
“× 然”
“× 焉” ( 王显,1959;夏
“× 而”
194 韵律语法研究 第六辑

传才,1998;向熹,2002)。叠词变式由形容词和一个功能性音节组成,实现诗
行内节奏的变化。据统计,“有 ×”
“斯 ×”
“思 ×”
“其 ×”四类变式出现在《诗
经》的 36 篇中,共计 62 次,集中在《国风》和《小雅》,《大雅》和《颂》中则
很少出现。又据向熹(2002:57)统计,“× 若”
“× 如”
“× 然”
“× 焉”
“× 而”
类形容词重叠变式共 15 个,只在《国风》和《小雅》中出现。

表 5 《诗经》叠字变式表 a

国风 小雅 大雅 颂 合计

篇 次 篇 次 篇 次 篇 次 篇 次

有字式 5 9 8 12 2 3 3 5 18 29

其字式 8 16 6 8 0 0 0 0 14 24

斯字式 1 2 2 6 0 0 0 0 3 8

思字式 0 0 0 0 1 1 0 0 1 1

合计 14 27 16 26 3 4 3 5 36 62

《诗经》中使用叠字变式,是为了追求音节和节奏的变化。相反,用两个意
义十足的重复音节,则是为了追求音节和节奏的平稳、庄重。一个诗行之内使用
两组重复音节,则使平衡庄重的效果进一步加强。以下面两组对比为例 b:

f f f f

ɢʷaʔ sqʰʷed ɡɯ pʰɯl ɢʷaʔ sqʰʷed pʰɯl pʰɯl


雨 雪 其 霏 雨 雪 霏 霏
f f f f

kɯn kɯn ɡɯ mraŋ qʰraːɡ qʰraːɡ mraŋ mraŋ


斤 斤 其 明 赫 赫 明 明

显而易见,“其霏”
“其明”节奏较为灵活,“霏霏”
“明明”重叠式则更为平
稳庄重。AABB 式和叠词变式在《诗经》各体中截然相反的分布情况,进一步证

a 该表见夏传才(1988:63)。
b 此处古音构拟参考郑张尚芳(2013)。“雨雪其霏”出自《国风·邶风·北风》,“雨雪
霏霏”出自《小雅·鹿鸣之什·采薇》; “斤斤其明”出自《周颂·清庙之什·执竞》,“赫赫
明明”出自《大雅·荡之什·常武》。
《诗经》四言重复式的韵律与语体 195

明了韵律形式与语体属性的直接相关性。
相较于 AABB 的正式体特征,除了叠字变式之外,口语性同样显著的还有前
文中的 ABAB 格式。ABAB 与 AABB,同样是两组音节的重复,但重复的方式不
同:前者是不同音节首先形成一个完整音步,音步内部实现相对轻重,再发生整
个音步的复制;后者则是单个音节在音步内发生重复,前后音步之间形成轻重的
对立。二者轻重对立的实现单位不同:一为音节之间,一为音步之间。音步内部
的韵律特征至关重要:轻重悬殊对应了语体上的口语倾向,轻重平衡(两个重复
音节)则对应了非口语倾向。可见,ABAB 与 AABB 式在《诗经》中恰恰相反的
语体分布倾向,是由它们韵律上的不同特征决定的。

3. ABCB 与 ABAC 式:扬抑格与抑扬格的语体


《诗经》中 ABCB 式四言句列举如下表:

表 6 ABCB 式在《诗经》风、雅、颂中的分布

类别 个数 次数 篇数 全部句例 B 字例

[ 绿兮衣兮(2) 绿兮丝兮 絺兮绤兮 ] 颉之颃之


父兮母兮 方之舟之 泳之游之 [ 叔兮伯兮(3)
琐兮尾兮 ] [ 瑟兮僴兮(2) 赫兮咺兮(2) 宽兮
国风 19 29 13 兮 之田
绰兮 善兮谑兮 ] 容兮遂兮(2) 伯兮朅兮 叔兮
伯兮(2) 叔兮伯兮(2)① [ 颠之倒之 倒之颠
之 ] 无田甫田(2)② [ 荟兮蔚兮 婉兮娈兮 ]

絷之维之(2) [ 萋兮斐兮 哆兮侈兮 ] [ 抚我畜


我 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 ] 毕之罗之 [ 摧之秣之
小雅 18 25 9 秣之摧之] [筐之筥之 优哉游哉] [饮之食之(3) 之 兮 我 哉
教之诲之(3)] 谓之载之(3) [ 采之亨之 炮之
燔之 燔之炙之 燔之炮之 ]

薪之槱之(2) [ 作之屏之 修之平之 启之辟之


大雅 5 6 2 之
攘之剔之 ]

颂 2 2 1 [ 匪且有且 匪今斯今 ] 且今

a 不同篇目分开计算。此处两次“叔兮伯兮(2)”分别出自《国风·郑风·萚兮》 《国
风·郑风·丰》。
b 据程俊英、蒋见元(1991:277),“无田甫田”意为“不要耕种大的田地”。前后的
“田”字分别为动词和名词,在音段上表现不同。
196 韵律语法研究 第六辑

由上表可见,ABCB 式的重叠音节 B 可为“兮”


“之”
“我”
“哉”
“且”
“今”,
其中“兮”
“哉”为叹词,“之” “今”为名词 a。《国风》中以
“我”为代词,“且”
“兮”字重复的 ABCB 式为主,《小雅》
《大雅》中以“之”字重复为主,《颂》中
的 ABCB 式比较特别,可后续做进一步讨论。我们发现,代词重复的 ABCB 式中,
A、C 均为动词,AB、CB 各自构成动词短语。而叹词重复的 ABCB 式,其中另
一对语素的语法属性则相对复杂:
① AC 均为动词:善兮谑兮
② AC 均为名词:絺兮绤兮 叔兮伯兮
③ AC 均为形容词:琐兮尾兮 瑟兮僴兮 赫兮咺兮 宽兮绰兮 容兮遂兮 荟兮蔚
兮 婉兮娈兮 萋兮斐兮 哆兮侈兮 优哉游哉
④ AC 词性不同:绿兮衣兮 绿兮丝兮 伯兮朅兮
在 AC 词性不同的情况中,存在 A 修饰 C、AC 构成名词短语的“绿兮衣(丝)
兮”和 AC 形成主谓结构的“伯兮朅兮”。
ABCB 式四言重复结构由两个左重音步构成,是《诗经》中扬抑格的典型。
“A 兮 C 兮”
“A 哉 C 哉”式中,音步左成分均为实词,表达具体意义,右成分为
表达语气的虚词,因此形成左重右轻的音步。“A 之 C 之”与“A 我 C 我”式中,
每个音步皆为动词短语,其宾语由代词充当,是韵律隐形成分(冯胜利,2013:
51),因此同样形成两个左重音步。
《诗经》四言句中 ABAC 式数量相对较多,列举如下:

表 7 ABAC 式在《诗经》风、雅、颂中的分布

类别 次数 篇数 全部句例 A 字例

是刈是濩 为絺为绤 言告言归 害浣害否 勿剪勿伐 勿剪 是 为 言


勿败 勿剪勿拜 爰居爰处 不忮不求 以阴以雨 采葑采菲 害 勿 爰
载脂载辖 如山如河 载驰载驱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如金 不 以 采
国风 37 30
如锡 如圭如璧 载笑载言 莫往莫来 不日不月 将翱将翔 有 载 如
(2) 不稼不穑(3) 不狩不猎(3) 弗曳弗娄 弗驰弗驱 莫 将 弗
弗洒弗扫 弗鼓弗考 有纪有堂 无冬无夏(2) 无

a “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出自《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载芟》。《毛诗传笺》:“匪 , 非
也。”且,此之假借,《毛传》:
“且,此也。”上“且”字指此时,下“且”字指耕种之事。
上“今”字,指今时。下“今”字,指此事。斯,是,含有“有”义。”马瑞辰《通释》:
“《传》训‘且’为‘此’,与下句‘匪今斯今’,特叠句以见义,此虽异而义则同,皆对下
振古如茲言。”
《诗经》四言重复式的韵律与语体 197

(续表)

类别 次数 篇数 全部句例 A 字例

鼓瑟鼓琴(2) 载飞载下 载飞载止 载驰载驱(4) 如山


如阜 如冈如陵 靡室靡家 载渴载饥 我出我车(2)匪载
匪来 宜兄宜弟 其桐其椅 载沉载浮 如轾如轩 或群或友
载飞载止 载飞载扬 尔公尔侯 言旋言归(3) 爰居爰处 鼓 载 如
爰笑爰语 乃寝乃兴 维熊维罴(2) 维虺维蛇(2) 或寝 靡 我 匪
或讹 以薪以蒸 以雌以雄 不骞不崩 弗躬弗亲 弗问弗仕 宜 其 或
侯薪侯蒸 不敢不局 为冈为陵 不敢不蹐 有伦有脊 无罪 尔 言 爰
小雅 86 74 无辜① 弗虑弗图 或哲或谋 或肃或艾 宜岸宜狱 无罪无 乃 维 以
辜② 将恐将惧(2) 侯栗侯梅 载清载浊 匪鹑匪鸢 匪鳣 不 弗 侯
匪鲔 或剥或亨 或肆或将 或燔或炙 既齐既稷(2)既匡 为 有 无
既敕(2)我疆我理 既优既渥 既沾既足 是剥是菹 是烝 将 既 是
是享 或耘或耔 攸介攸止 如茨如梁 既种既戒 既方既皂 攸
既坚既好 不稂不莠 不戢不难 匪饥匪渴 载号载呶 或醉
或否 载骖载驷 如蛮如髦 我任我辇 我车我牛 我徒我御
我师我旅 匪兕匪虎

陶复陶冗 爰始爰谋 曰止曰时 乃慰乃止 乃左乃右 乃疆


乃理 乃宣乃亩 以享以祀 爰究爰度 其菑其翳 其灌其栵
其柽其椐 其檿其柘 克明克类 克长克君 克顺克比 不识
不知 是类是祃 是致是附 是伐是肆 是绝是忽 自西自东
自南自北 克禋克祀 攸介攸止 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 不拆 陶 爰 曰
不副 无菑无害 实覃实吁 实方实苞 实种实褎 实发实秀 乃 以 其
实坚实好 实颖实栗 维秬维秠 维穈维芑 是获是亩 是任 克 不 是
是负 或舂或揄 或簸或蹂 载谋载惟 载燔载烈 方苞方体 自 攸 载
或献或酢 或燔或炙 或歌或咢 以引以翼 宜民宜人 宜君 无 实 维
大雅 95 95
宜王 不愆不忘 无怨无恶 匪居匪康 乃埸乃疆 乃积乃仓 或 方 以
于橐于囊 既庶既繁 既溥既长 取厉取锻 有冯有翼 有孝 宜 匪 既
有德 以引以翼 如圭如璋 令闻令望 如埙如篪 如璋如圭 取 有 如
如取如携 侯作侯祝 靡届靡究 靡明靡晦 如蜩如螗 如沸 令 侯 靡
如羹 为谋为毖 弗求弗迪 是顾是复 如霆如雷 靡瞻靡顾 为 弗 来
如惔如焚 于邑于谢 有熊有罴 有猫有虎 其追其貊 实墉
实壑 实亩实藉 匪安匪游 匪疚匪棘 于疆于理 来旬来宣
既敬既戒 不留不处 有物有则 令仪令色 匪绍匪游 如震
如怒 如雷如霆

a 出自《小雅·十月之交》。
b 出自《小雅·巧言》。两处“无罪无辜”出自不同篇目,故分列。
198 韵律语法研究 第六辑

(续表)

类别 次数 篇数 全部句例 A 字例

不显不承 我将我享 维羊维牛 既醉既饱 为酒为醴 有鳣


有鲔 有萋有且 载芟载柞 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 侯亚侯旅
不 我 维
侯强侯以 为酒为醴 不吴不敖 有驈有皇 有骊有黄 有骓
既 为 有
有駓 有骍有骐 有驒有骆 有骝有雒 有骃有騢 有驔有鱼
颂 43 43 载 徂 侯
无小无大 载色载笑 允文允武 不吴不扬 无灾无害 有稷
无 允 是
有黍 有稻有秬 是飨是宜 不亏不崩 不震不腾 如冈如陵
如 来
是断是度 是寻是尺 既戒既平 来假来飨 不竞不絿 不刚
不柔 不震不动 不戁不竦 不僣不滥 是断是迁

与 ABCB 式类似,我们重点关注其中的重复音节 A,列举如下:

表 8 《诗经》ABAC 式 A 字词性及字例

词性 A 字例

语助词 是 为 言 以 有① 载 将 宜② 其 或 爰③ 乃 维 侯 既 攸 曰 实 于 来 允

代词 爰④ 害 我 尔

介词 自

副词 勿不莫弗无靡匪将方克

动词 采 有⑤ 如 鼓 宜⑥ 陶 取 于 载⑦ 徂

形容词 令

a 如《周颂·臣工之什·有客》 “有萋有且”。程俊英、蒋见元(1991:970)注: “有萋


有且,即萋萋且且,随从者众多盛大貌。马瑞辰《通释》: ‘按萋、且双声字,皆状从者
之盛。’”
b 如《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宛》 “宜岸宜狱”。程俊英、蒋见元(1991:598)注: “宜,
殆,大概、恐怕。杨树达《词诠》谓‘宜’为语首助词,无义。马瑞辰《通释》谓宜是
‘且’之误。窃疑此二宜字当训‘殆’,有将然之义。”
c 如《大雅·文王之什·绵》 “爰始爰谋”、《大雅·文王之什·皇矣》 “爰究爰度”。程俊英、
蒋见元(1991:761,777)注:
“爰,乃。”
d 如《小雅 · 鸿雁之什 · 斯干》 “爰居爰处”。程俊英、蒋见元(1991:79)注: “爰,与
‘于何’‘于以’同义,义为‘在何处’。”
e 如《大雅·生民之什·卷阿》 “有冯有翼,有孝有德”。
f 如《小雅·南有嘉鱼之什·蓼萧》 “宜兄宜弟”。程俊英、蒋见元(1991:488)注:“宜,
适合。宜兄宜弟,形容君子对来朝诸侯之间的关系融洽,故《毛传》训为‘为兄亦宜,为
弟亦宜’。”又《大雅·生民之什·假乐》 “宜民宜人”注(1991:820):
“宜,适合。”
g 如《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载芟》 “载芟载柞”。程俊英、蒋见元(1991:981)注:“载,
开始。”
《诗经》四言重复式的韵律与语体 199

由表可见,ABAC 式的重复音节 A 以语助词占绝大多数,没有实际语义,或


传达出一定的语气,或完全作为填补音节之用。非重复音节 B、C 均为有实际意
义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因此,以助词 A 作为重复音节的 ABAC 式,为典型
的左轻右重双音步抑扬格。
以代词为重复音节的 ABAC 式包括以下 10 例:
爰居爰处 害浣害否 我出我车 我疆我理 我任我辇 我车我牛 我徒我御
我师我旅 我将我享 尔公尔侯
不难发现,其中的 B、C 音节或为一组近义词(如“爰居爰处”),或表达相
反的意义(如“害浣害否”),又或者意义互相补充(如“我疆我理”),均为代
词 A 的动词谓语成分,因此同样形成左轻右重的抑扬音步。以介词和动词为重复
音节的ABAC式,从单个音步内部看来,分别由重复音节指派重音给非重复音节,
因此也可形成左轻右重的抑扬音步 a。
观察 ABCB 式与 ABAC 式在不同文体中的分布,结果如下表:

表 9 ABCB 式与 ABAC 式在《诗经》风、雅、颂中的分布

国风 小雅 大雅 颂 合计

次数 31 27 6 1 65
ABCB
频率(%) 1.3 1.2 0.4 0.2 1.0

次数 37 86 95 43 262
ABAC
频率(%) 1.7 3.9 6.3 6.7 4.0

与前文探讨的 ABAB 式类似,ABCB 式在风、雅、颂各类别中的出现频率


表现出递减的分布趋势,分别为 1.3%、1.2%、0.4% 和 0.2%。而 ABAC 式则与
AABB 式类似,在各类别中比例递增,分别为 1.7%、3.9%、6.3% 和 6.7%。纵向
比较 ABCB 和 ABAC 式可以进一步发现,虽然在风这一类别中两种典型的扬抑 /
抑扬音步分布情况大体一致(31/37 次),但到了雅、颂中则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ABCB 扬抑格在雅、颂中少见,而 ABAC 抑扬格在雅、颂中使用频率显著增加。

a 此外,还有副词和形容词为重复音节的 ABAC 式,语法结构为修饰语加中心语。根据


Duanmu(2007:146)关于 Non-head Stress 的论述,中心语成分重,修饰语轻,应为前重
后轻的扬抑音步。然而一方面,此类音步的轻重对比不似 ABCB 式(如“绿兮衣兮”)显
著,并不具有显著的口语属性;另一方面,在风、雅、颂均有出现,因此可以大体推断语
体的无标记属性。
200 韵律语法研究 第六辑

ABCB 式与 ABAC 式在《诗经》风、雅、颂中的不同分布状况,可作为重音


结构与语体功能的对应关系的进一步证明。一般说来,扬抑格对应口语语体,而
抑扬格对应正式或庄典语体。汉语双音词的音步结构以右重为主,左重结构对应
的则是相对口语化的语体。这一规则在现代汉语中显而易见。现代汉语中典型的
左重结构是以轻声做词尾的双音节,名词如“椅子”
“石头”,形容词如第二个音
节轻声化的“清楚”
“明白”,动词如“哆嗦”
“摆弄”。相反,未轻声化的双音节
词“清楚”
“明白”,就要较左重者正式得多。冯胜利(2012a:592,593)曾提出
关于北京话轻声的“一般通则”,即北京话里凡是轻声的都是口语的,虽然口语
的不一定都是轻声;而汉语造语和构词的结构一样,一般都是右重,但可以根据
语体规则发生口语化运作,而形成左重的韵律结构。诗歌以语言的一般规律为基
础,同样具有扬抑格较为口语而抑扬格相对正式的特点。因此我们观察到,无论
是 ABAB 式如“子兮子兮”,还是 ABCB 式如“叔兮伯兮”
,都是抑扬格的典型
代表,更多出现在口语体的《国风》中;而 AABB 式如“赫赫明明”、ABAC 式
如“载飞载止”,在相对正式或庄典的《雅》
《颂》中使用度更高。

4. 总结
综上,《诗经》四言重复式在风、雅、颂不同语体中的分布状况,体现出韵
律特征与语体风格的对应规律:ABAB 音步内部的轻重对立显著,主要见于《国
风》,具有鲜明的口语性;AABB 音步内部韵律平衡,轻重对立发生在两个音步
之间,主要分布于《雅》
《颂》,具有正式或庄典的语体特征;ABCB 为口语化的
扬抑格,主要分布于《国风》中;ABAC 为相对正式或庄典的抑扬格,在《雅》
《颂》中更为多见。总的来说,对《诗经》四言句重复式的考察,进一步证明了
韵律形式与语体功能的对应性。

参考文献

程俊英,蒋见元 . 1991. 诗经注析 . 北京:中华书局 .


冯胜利 . 2012a. 北京话的轻声及其韵律变量的语法功能 . 语言科学,11(6):586-595.
冯胜利 . 2012b. 语体语法:
“形式 - 功能对应律”的语言探索 . 当代修辞学,(6):3-12.
冯胜利 . 2013. 汉语韵律句法学(增订本). 北京:商务印书馆 .
《诗经》四言重复式的韵律与语体 201

冯胜利 . 2014. 语体俗、正、典三分的历史见证:风、雅、颂 . 语文研究,(2):1-10.


冯胜利 . 2015. 汉语韵律诗体学论稿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 . 1999. 毛诗正义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申 欣 . 2012.《诗经》与《楚辞》语气词比较研究 .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王 显 . 1959.《诗经》中跟重言作用相当的“有”字式、“其”字式、“斯”字式和“思”字式 . 语言
研究,(4):9-44.
夏传才 . 1998. 诗经语言艺术新编 . 北京:语文出版社 .
向 熹 . 1987. 诗经语言研究 .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郑张尚芳 . 2013. 上古音系(第二版).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Duanmu, San. 2007. The Phonology of Standard Chines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 韵律语法研究 第六辑

Facts and Opinions: English Summary of Prosody and Register of repeated

tetrasyllabic forms in Shijing, by Yuan Su,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Yuan Su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Repeated tetrasyllabic forms in Feng (风, ballad), Ya (雅, ode) and Song (颂, hymn)
of Shijing, include ABAB, AABB, ABAC and ABCB forms. Distribution of these
forms in different registers is highly related to prosody, in that:
1. ABAB forms show relative prominence (trochee) within a foot, which is related
to informality, therefore mostly found in Feng;
2. AABB forms show relative prominence between two feet and equilibrium within
a foot. This is related to formal/elevated register, therefore AABB forms are mostly
found in Ya and Song;
3. ABCB and ABAC forms usually contain trochees and iambs respectively.
Trochaic patterns ABCB are mostly used in informal register, while iambic ones
ABAC are more observed in formal/elevated registers.

袁 愫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suyuan1122@gmail.com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