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中国审判新闻月刊

VIEWPOINT
2010年12月5日 · 第58期
观点

司法效率与繁简分流
文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亚新

小额诉讼程序设计设想
小额诉讼程序的内容包括实行禁止上诉
的一审终审和大幅度地简化程序:除可以口头
起诉和庭审不拘于法定方式及顺序的弹性化
外,还应对证据方法加以限制(排除鉴定、勘
验)或适当松动(允许书面证言),法庭笔录
可不采用逐字逐句方式而用简单的归纳式记述
(有条件的法庭保留全程录音),判决只须写
明主文,简洁表述认定事实并在确有必要时
指出所使用的法条即可,审限规定缩短为30日
现代民事诉讼法只规定了“简易”和“普 或45日。在审判主体方面,小额诉讼程序可由
通”这两种一审诉讼程序。从近年来民事一审 尚未取得审判资格的法官助理负责审理并以
案件量快速增长、不少法院“案多人少”负担 自己名义作出判决(或可规定宣判前须征询资
本期策划

沉重等现实情况看,有关简易程序的规定显得 深法官的意见)的程序安排也应加以考虑。为
愈发不能满足当事人和法院便捷迅速、成本低 了确保其运用时的刚性,小额诉讼程序的适
廉地处理大量小额诉讼、简单纠纷的迫切要 用对象应限定于诉讼标的在一定金额以下的
求,所谓“简而不简”的问题更加明显。在当前 合同买卖类等小额欠债案件,侵权类案件即便
的司法政策引导下,许多法院纷纷尝试通过如 标的额不大,因常常有较强的争议性或者案情
“小额诉讼”、
“速裁”等多种方式,力图在一 复杂的情形更多,原则上不列入此范围之内,
审程序的早期尽可能便捷地审理终结案件。作 而且标的金额的“小额诉讼”程度也应相对压
为一个与司法效率紧密相关的问题,
“繁简分 低。虽然规定具体的数额还需要做大量调研,
流”受到了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最近, 但考虑到我国地区差异和收入两极分化的现
因为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订提上立法议程,如 实情况,笔者目前倾向于立法上只须规定一个
何在即将展开的立法修订中体现和规范司法 例如从2千元到1万元的下限和上限,各地法院
实践的改革尝试,回应法院与当事人对于提高 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欠债案件标的金额则由
司法效率的要求,就成了需要尽快得到解答的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授权,各个高院
现实问题。 视省内不同管辖区域的实际情形分别加以确
“繁简分流”,最低限度的含义是把案件 定。小额诉讼程序采取在审查原告起诉,决定
按简单复杂程度分类并纳入不同的程序中去 立案时根据数额强制适用的方式。如果被告
处理。关于一审诉讼程序的种类,除了现行立 反诉,只要反诉标的金额本身仍在小额诉讼程
法上的“简易-普通”的区分外,学术界早已参 序要求的数额之内,程序种类就不得更改。在
照域外制度引进小额诉讼程序、设立单独的家 常规方式无法送达(排除公告送达)或者其他
事程序等主张,实务界也实施了速裁程序的操 不得不缺席判决的情况下,考虑到一审终审对
作等多种尝试。不过,至今尚未见到体系性的 有可能因值得同情的原因而缺席的被告过于
方案出现。如果要对现行民事诉讼法展开全面 缺乏程序保障,有必要在程序上略加调整。具
修订,构想有关一审诉讼程序的这种体系性方 体说来就是针对小额诉讼程序中的缺席判决,
案确实势在必行。 可允许被告在判决确定后一定时期内向作出

12
中国审判新闻月刊

VIEWPOINT
2010年12月5日 · 第58期
观点

判决的法院申请复议,法院根据被告提 灵活度,有关审限的规定或许还是维持 繁简分流程序如何和ADR方式衔接


出的缺席原因是否合情合理,可决定驳 现行立法的三个月为宜。总之,速裁程序 对于 这个问题,笔者 认为:首先,
回复议申请或者对本案同样按小额诉讼 的基本定位可以理解为当事人选择的前 无论是可能适用普 通、简易、速 裁、小
程序重新审理。 提下准用有关少额诉讼程序规定的简易 额 诉 讼 等 哪 种 程 序的纠纷,都 不妨碍
程序,在适用的案件范围对象上更加广 在诉 讼 提 起 之际引导当事人利用法院
速裁程序由当事人选择
泛,程序简化和法定的程度也更加灵活 内或外部的诉前调解,只有在“诉前”
笔者设想的小额诉讼程序简化得很
或更具弹性。 的调解不成功,必须立案时,才发生适
彻底,法定程度也显得很具“刚性”,因
保留“简易-普通”程序的区分 用何种一审诉讼程序的问题。不过,适
此适用的案件种类也较为狭窄。为了让
用小 额诉 讼程 序的案件看来已无必 要
更多有必要适当简化审理程序的不同类 小 额诉 讼程 序和速 裁 程 序是 从现
于此阶段再加一个“立案调解”阶段,
型案件也可能比较灵活地“准用”这一程 有的简易程序分化而出,不适用这两种
序,笔者着眼于“速裁程序”这个概念。 更加简单的程序而又非普通程序的案件 不用说 ,审 理 这 种 案 件 一 般 都 可即行

目前一般所说的“速裁”,多为司法实践 就是为将来立法上“简易程序”留下的 调解。同样,对于已经适用了小额诉讼

中一些法院对案情比较简单、双方当事 适用对象。笔者主张,在进一步分流简 还 有速 裁 程 序的案 件,多 数 情况下所

人相对容易传唤的案件以简便迅速的方 易程 序的基础上保留“简易- 普 通”的 谓“委托调解”往往也会显得多余,或

式加以集中处理的种种改革尝试。所谓 基本分类,建议可反过来从“标的金额 者反而 可能失 去为当事人 赢 得节约时

“速裁程序”往往只是相关报道对于大 较大、案情复杂、争议性较强”的角度来 间、减轻讼累等程序利益的本意。与此

量案件在短期内得到集中处理解决的现 规定普通程序的使用即可,而把两者适 相对,无论简易还是普通程序案件,则

象性描述,在规范的意义上并未体现出 用范围的实际划分留待司法实务根据具 更 易根 据 具体情况 运 用立案 调 解、委

本期策划
多少能够作为独立程序的特征。为了使 体情形去处理。为了使普通程序也具备 托调解、协助调解等ADR方式。另一方

速裁程序在立法上真正构成从一般简易 某种程度的灵活性,立法上可规定例如 面,在 重 视 多元化 纠纷 解 决 的 前 提下

程序分化出来的另一程序种类,笔者建 案情特别复杂、具有集团诉讼性质、需 讨 论 程 序 分 化 ,很容易引向单 独设 立

议引入当事人选择这个当前为理论界和 要较高技术性鉴定的医疗等类型纠纷、 某种调解程序的思路。但是,我国现行

实务界都普遍认同的重要因素。具体而 存在疑难的法律适用问题或有法律上的 民事诉讼立法已经规定了“诉讼调解”

言,除了小额诉讼案件和适用普通程序 一般性重要意义等情形,必须适用合议 制度,并且当前的司法政策正在强调调

的案件,对于类型和诉讼标的不同的各 制。其余的无论基层还是中级法院的第 解应当贯 穿 整 个 诉 讼 过 程,在 所有 程

种案件,原则上都允许双方当事人在小 一审普通程序案件,则都由有审判员资 序阶段都必须得到充分运用。所谓“立

额诉讼程序包含的简化范围内对程序作 格的法官独任审理。对于具有法律适用 案 调解”或“协助调解”等名称,其实

出选择。最主要的选择对象包括庭审方 上的重大指导意义、以及有助于解决或 也都在诉讼调解的范畴以内。除了非诉

式的简化(包括被告放弃或缩短答辩期 避免“同案不同判”问题性质的案件, 讼 的 诉前 或 委 托 调 解 ,以 及已 经 是 无

以便尽早开庭)、归纳式笔录方式、判决 有必要利用现行立法已有的“管辖权转 所不 在随时随 地可由法院 主动实 施的

内容的省略和一审终审。具体操作方式 移”规定,第一审程序就可由上级法院 诉 讼 调 解以 外,再于 诉 讼程 序内规 定

可考虑在立案后向原告送达受理通知和 提级管辖。考虑到目前司法实践中某些 某种如“审前调解“等所谓独立或单独

向被告送达诉状的同时送达事先印制的 疑难案件的审理确实需要时间,普通程 的程序,不是“叠床架屋”的多余之举,

告知书,由当事人双方以划勾等形式逐 序的审限还可一般性地延长到8或10个 就是把法官随机 进行的调解 在阶段 上

项选择并签字确认。这类程序安排均牵 月,特殊情况下经审批可再延长一次,时 加以固定或者刚性化而已,其立法上的

涉当事人基本的程序保障,尤其是一审 间为4到6个月等。同时,为了尽可能促使 意义非常有限。当然,一部分纠纷类型


终审的选择必须有原被告的双方合意。 基层法院不要仅仅出于拉长审限的目的 的强制性 调 解 前置,例如 设 计 家 事 程
另一方面,法院在这种速裁程序的选择 就把简易程序轻易地转为普通程序,建 序时可考虑 现 有 法官会同具 有家 庭社
上也有相当的主动性,可视受理诉状时 议将经过分化了的简易程序审限加以适 会学、心理学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士进行
初步了解到的案情决定是否为当事人提 当延长,或者规定三个月实在不能结案 的调解等,因有其独自的特征确实可构
供选择机会。虽然这种程序一旦适用应 时可经审批再延长一次,这个问题也应 成单独的调节程序。
当在较短时间内审结,但为了保持一定 当纳入立法修改的视野。 (责任编辑 黄晓云 hxy9403@tom.com)

1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