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现场性(liveness)

驴头狼 2012-01-07 06:42:49

(欢迎推荐,转载请署名)

⼆二战结束之后,世界已经改变。如同奥登诗中所⾔言,巨⼈人死在⺠民居⻔门⼝口:⾄至少在⻄西⽅方,现代性彻底成熟,神秘
的向度彻底衰亡。

戏剧的”神圣性“正是诸多消逝的神秘中的⼀一种。种种对过去乡愁式的挣扎造就对艺术现象中对⼈人和⼈人之间直接
碰撞的强调,从基督教社会结构中蘖⽣生⽽而普遍存在的“沟通”,“共存”的缅怀和维系。《巴黎,⼗十九世纪⾸首都》
开篇,本雅明即引⼈人⾔言⽈曰,“⼯工业,诸艺术之敌”。⽽而⾮非⽂文学的戏剧,作为如此重要的⽂文化场域,在当代各社会
中的权重并不不相同,因为在各⽂文明中所占底⾊色不不同。对于⻄西欧,戏剧既是⽂文学经典核⼼心,⼜又是俗娱之甚。对于
印度,戏剧乐舞是创世神话核⼼心。巴厘这样的岛屿,戏剧是国家政治结构的载体。对于中国,除了了上古强调礼
制,戏剧向来位置不不重,和诗的地位⽆无论如何不不能相⽐比。但这些初始设置,并不不妨碍⼯工业⾰革命之后的诸⽂文明社
会中对“⾯面对⾯面”的要求。有其甚者,⽐比如列列维纳斯,则把此特征作为⾃自⼰己本体论推演的根底。

新时代的技术中,似乎电影⼀一样在社会层⾯面上担负仪式的功能。看电影更更有阿尔托所说“瘟疫”之集体性,但很
难看到⼀一群⼈人看⼀一场电影就能有现场艺术洗罪治愈的功效。媒介的强⼤大虽然改变更更多的⼈人的⾏行行为,知觉和情感
模式,电影的发明和壮⼤大并没有给剧场艺术最沉重的打击。最严重的打击来⾃自于电视。在这个背景下,从剧场
艺术和⾏行行为艺术两⽅方⾯面出发,对在场,现场性的思考和实践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显然现场性和媒介性互为对
题,⽽而这⼀一对命题,牵扯到的不不仅仅是美学实现,探究到最后,是⼈人存在模式的本体论。落实到具体的实践
上,就是牵扯到⽆无数的现实问题,从剧场⾥里里⻨麦克⻛风到底怎么个⽤用法,到如今中国各个综合⼤大学纷纷建⽴立“影视
学院”以补充戏剧教育的建制。

这种对于“现场性”的要求,不不同⻔门类的艺术家所意指的情况是不不⼀一样的,很多时候理理论学者和实践者强调的重
点也不不尽相同。60年年代的波兰,格罗托夫斯基属于死硬反技术派,他整个实践的出发点就是⼀一种现代主义本质
主义式的问法:戏剧独特的地⽅方在哪⾥里里?有什什么是戏剧能做⽽而电影电视做不不到的。这个发问针对的是60年年代开
始逐渐占压倒性优势的影像媒介。但背后还有⼀一层含义是⻄西⽅方现代性对⻄西⽅方和⾮非⻄西⽅方的前现代神秘因素的怀
恋。所以对他来说,⽤用多媒体⼿手段(是的,投影早在30年年代表现主义时期就已经有应⽤用了了)是扬短避⻓长,花⾥里里
胡哨,属于“偷窃癖”。这种对媒介⼿手段乃⾄至⼤大众媒介的拒斥厌弃是60到70年年代很多著名欧美试验剧团的共同态
度,诸如谢客那的表演团,彼得·布鲁克,开放剧场,⽣生活剧场等等,他们的态度⾥里里还隐含着⻄西⽅方社会⾥里里反商
业化,反商品的意义:现场性⽆无法变成物体客体出卖,也⽆无法像商业戏剧演出那样标准化,重复化,规模效
应。

对于布莱希特和后布莱希特左翼政治剧场的观点来说。不不要洒狗⾎血,剧情是“亚⾥里里⼠士多德”式幻觉,最有助资产
阶级麻痹⼤大众,和宗教⼀一样是鸦⽚片之属,阻碍⼈人们认清社会真实。剧情和⽼老老式的⻆角⾊色扮演⽅方式,在这⾥里里就是妨
碍现场性的介质。到近年年的理理论家这⾥里里,佩吉·法兰关于表演的本体论观点是, “表演唯⼀一的⽣生命就是现在。表
演不不可以被储存,录制,存档, 或者参与对再现的再现的循环:⼀一旦表演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它就不不在是
表演本身,⽽而是其他的什什么东⻄西。表演的本质就在于它的易易逝,在于它在消失之中”。按照她的说法,表演的
艺术本体特质就在于它是完全脱离开“再⽣生产”模式的。加以延伸,就是对⼀一切媒介⼿手段的理理论上,乃⾄至实践上
的严苛排斥。伟⼤大的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作为⾏行行为艺术的创⽴立者之⼀一,她的观点则更更为激进,表演的现场性
不不仅仅要和传统戏剧的再现、叙事区别开,⽽而且还要和前卫戏剧的其他⼀一些性质区别开:“表演艺术应该没有
排练,没有预先脚本,没有固定时间”。

所以60年年代以来,前卫戏剧和⾏行行为艺术的艺术价值都被赋予现场性,所谓“单⼀一时间性”:不不仅仅是⼀一锤⼦子买
卖,⽽而且是在某⼀一特定时间空间,独⼀一⽆无⼆二的原创性,未经任何媒体中介的相遇。还有世俗化社会⾥里里重新找来
的类宗教仪轨的作⽤用。也就是事件性。事件性虽然有海海德格尔《艺术的起源》⼀一⽂文反艺术⻔门类划分的本体论论
证,但是⼀一般实践上则较少的⽤用到这⼀一层涵义。⽽而且,和⽂文本分析的美学价值联系起来,在德⾥里里达式任何语⾔言
结构都是“在场(现) -- 不不在场(隐)”的语境⾥里里,表演的艺术和美学价值就在于纯粹的“现”的可能:present 在
中英⽂文中都是双关,既是空间上的“在此”,⼜又是时间上的“现在”。出现。现场性故⽽而就是“活性”。往往我们也可
以看到,戏剧艺术家和表演艺术家所说的“诗意”,在种种语焉不不详的向度之中,其⼀一就是意指“现场性”。禅宗
的寓⾔言⾥里里有”以⼿手指⽉月“的故事,那⾥里里说明的是经⽂文和”真谛“的关系,在此可做⼀一⽐比较:澄明固然是美学上的值
得追求的艺术价值,但要不不要通过指头去看⽉月亮,永远不不是那么简单的问题。随举⼀一例例,记忆是否媒介?在表
演场地上的记忆,它媒介和在场的⼆二重性,会有什什么样的艺术潜⼒力力?

当然也有反对的观点。
电视,电影作为影像媒体,和各个现场艺术究竟是对抗的竞争关系还是合作关系呢?表演研究的重要作者奥斯
兰德(auslander)的观点是,⾸首先电视-电影并不不是⼀一个可以单独对待的⻔门类,相反电视-电影本身已经是强制性
独占性的⽂文化环境,在这个⼤大环境之中才得以⽣生存。他写⽂文章表达此观点的时候是1999年年,现在当然情况有
变,⽹网络⽽而不不是电视,成为这个新的⽂文化环境。

所以现场的艺术的对⼿手,是宽泛意义上的“媒介化”。“媒介化”是法国哲学家鲍德⾥里里亚创造出来的概念,表示的
是⼀一种更更深刻,或者说更更复杂的考虑,在他看来,任何形式的再现,基于对真实的扭曲,在政治意义上都是坏
的。他最为有名的⼏几个概念,“类像”,“超级真实”都是建⽴立在这个理理解之上。如此来说,⼤大规模的现代媒介,
总是打着扭曲和压迫的罪签。与之相对,戏剧和其他现场的⻔门类,被看作是是对主流,对媒体的反抗,从艺术
观的⻆角度来讲,是对把⼀一个艺术客体商品化,⼤大规模复制⽣生产的反抗。

⾸首先,很多这样的考虑是在⻄西⽅方语境中,在中国,“商品化”实际上在特定的历史语境⾥里里实际上带有反抗的意
味,⾃自负盈亏的独⽴立性,意味着脱离体制的姿态。毕竟商业性质是50年年代戏改的第⼀一⾰革命对象。当然商品化的
最终结局是艺术属性消亡的死胡同,从这个意义上讲,孟京辉在⾃自⼰己的商业宣传中坚持不不懈的写上“先锋”两个
字,略略显荒唐的反映了了这种谜局和现实的⽆无奈奈。其次,所谓”在场“,在如今是具有强⼤大商业潜⼒力力的客体,经验
本身被商品化以后,卖的正是⼤大价钱,是当今各种压迫性神话的重要构件。

对于奥斯兰德来说,含混地强调戏剧艺术中“现场”的魔⼒力力,强调观众和演员中的语焉不不详的神秘沟通,那些“能
量量”,各个现场⻔门类所产⽣生的“社区”,“共同体“,都是过于煞有介事的⾔言过其实。对他来说,这些说法和观念,
把现场性和媒介性彻底对⽴立起来。只要有任何形制的录制形式出现则意味着现场性的失去。如此说来,在某种
程度上,现场性就和再现对⽴立起来。现场被认为是真,是原创,是现实,⽽而影像媒介的使⽤用则在某种程度上认
为是(⾄至少在美学上)次于此真实的次等⼈人造现象。 戏剧和其他现场⻔门类,所以就是当下,是⾮非媒介化的。
(在英⽂文语境⾥里里,这是个⽐比较⽅方便便的双关,immediate,既是当时,⼜又是”不不被-媒介“)

⽐比如苏珊·桑塔格宣称戏剧不不是媒介的原因是,可以从戏剧剧本改编电影,⽽而不不可以从电影改变戏剧。这个说
法当然罔顾事实,早期电影都是在戏剧舞台上制作,其叙事机制和视觉机制都来⾃自戏剧性。⽽而且在稍后的电影
史⾥里里也可以看到舞台搬演电影的例例⼦子,⼆二⼗十年年代的《阎瑞⽣生》就在上映之后,在东北北被改编为⼆二⼈人转。何况在
她写这篇⽂文章的六⼗十年年代之后,有⼤大量量的戏剧试图改编电影电视的例例⼦子,这不不是简单的⻔门类间的模仿,⽽而是现
场性对电⼦子媒介浸泡式遍在的反应。⽤用奥斯兰德的话说,是”再媒介“,他使⽤用的例例⼦子是,体育⽐比赛和⾳音乐会现
场的现场屏幕回放的影像,通常会使⽤用⼤大众媒介上常⻅见的剪辑和叙事。以及所谓的多媒体剧场使⽤用投影背景
板。也就是说,古旧的”世界“和”舞台“之间的关系之间── All the world’s a stage ──世界已经是⾼高度媒介化
了了。媒介的在场也是在场,如何让这个媒介的在场显现,或者显示出它如何被织造的过程,也是具有抵抗意义
的。过度强调再场性,则会陷⼊入在场的在场的在场的在场这样的古怪死循环。

此外,理理论家科普兰和著名戏剧家布劳则更更持否定观点,前者认为强调现场性的“⾮非媒介化”,是⼤大⼩小资产阶级
装腔作势的⼀一个⼯工具。布劳则认为本质是幻觉艺术的戏剧,没有⽐比“切近(un-mediated)”更更⼤大的幻觉了了,他
的戏剧本质论,则和格罗托夫斯基不不同,他认为现场表演唯⼀一的普遍特质,是对于表演的意识,⽤用更更古旧⼀一些
的模式解释,也就是“假定论”,也就是78年年后中国戏剧学者倾向于为中国戏剧找出的独特特质。

这些理理论层⾯面上的对抗,在实践中都各有互相印证的例例证,可以牵扯延伸到各个细节⼀一些的美学实现和创作者
的⼩小计谋,这⾥里里就不不详细谈举了了。只是提醒相关创作者和学者,⼀一些艺术现象和选择,海海⾯面下的冰⼭山。

回应 转发 赞 收藏
© 2005-2020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