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https://baike.baidu.

com/item/%E7%BD%97%E8%B4%AF%E4%B8%AD/172206

罗贯中 (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作者)

罗贯中(约 1330 年-约 1400 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


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
《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
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
会》。

生平经历编辑

寓居江南

罗贯中

当元仁宗延祐年间,罗贯中父为丝绸商人。元代中期,由于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
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
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
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人,都先后搬迁到了杭州一带。身为小说
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7
岁开始,他在私塾学四书五经。14 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
意。但是罗贯中对商业不感兴趣,在父亲的同意下,他到慈溪随当时的著名学者赵宝丰学
习。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着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公元
1345~1355 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
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
远去。

有志图王

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 年),罗贯中辞别赵宝丰,“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到农民起义军
张士诚幕府作宾。起事称霸的张士诚是灭元功臣。第二年在罗贯中的建议下,张士诚打败
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进攻。同年,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元朝俘虏,张士诚只好投降。
降元后,张士诚贪图享乐。到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看到元朝没落,又再次称王。包括罗
贯中在内的许多幕僚都建议暂缓称王,但是不被采纳。刘亮、鲁渊等人纷纷离去,罗贯中
自此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太原。至正二十三年(公元 1363 年)九月,不久,
罗贯中也离开了张士诚,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罗贯中又回到了杭州。《三国志通
俗演义》的写作,当在该年以后。这时,他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对历史、对人生都有了
比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备了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条件。到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
1370 年),罗贯中已写了十二卷,之后卷数的写作,是洪武四年以后的事了。 [2]

在罗贯中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期间,施耐庵从苏州迁移到兴化,并在洪武三年逝世。
为了纪念他的师傅施耐庵,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 [3] 之后,决定加工、增补
施氏的《水浒传》。成书于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间。在加工、增补《水浒传》的同时,罗贯
中继续创作历史演义系列作品。 [2]

发愤著书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也曾参与其中。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
一位“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
江湖。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霸业之胸襟。
图王未果,发愤著书。 [2] [4]

不过,这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因为清顾苓《塔影园集》卷四《跋水浒图》记载“罗贯中
客霸府张士诚”,这与“有志图王者”的形象不符合。这两则记载虽有矛盾的地方,但足
以表明罗贯中在元末曾经想有所作为,“传神稗史”,只是在现实中失败后无奈的选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
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明洪武 14 年,罗贯中写出了《三遂平妖
传》(20 回本),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
作。

有专家认为,“有志图王”的早期经历与其晚年的特殊心境,是罗贯中偏好政治历史题材
小说,并在这类小说上取得艺术成功的关键。一是用三国故事作为题材写出了《三国演
义》,一是用兼历史与英雄传奇品质的梁山好汉故事编辑《水浒传》(通行的说法,比如
说《中国文学史》赞同由施耐庵原创、罗贯中编辑整理成书的说法)。

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他为了出版这些作品,于洪武
十三年左右从杭州来到了福建,因为当时福建的建阳是出版业的中心之一。但是,罗贯中
的这一目的未能实现。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
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
《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也和施耐庵一起编写过《水浒传》。

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
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
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
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
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
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说创作外,贾
仲明《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
会》杂剧。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
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大约在公元 1385~1388 年间,罗贯中活了七十岁,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庐陵


(今江西吉安)逝世。 [2] [4]

主要作品编辑

剧本:《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与施耐庵合著的
《水浒全传》《三国演义》 [3] 等 [3] 。

文学特点编辑

罗贯中

罗贯中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他的章回小说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
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且已经分卷分
目,目录文字也很讲究。今见最早的嘉靖壬午(1522)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每回标
题都是单句七字。他与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每回的标题已是双句,大致对偶。除分回
立目之外,他的章回小说还保存了宋元话本中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正文
常以“话说”两字起首,往往在情节开展的紧要关头煞尾,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
下回分解”的套语,中间又多引诗词曲赋来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等。

他的章回小说在体制上得以定型的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日趋成熟。他的作品文学特点
主要表现在:成书过程从历代集体编著过渡到个人独创;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寓言寄托,
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表现题材从着眼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注目于日常生活、家
庭琐事;描写的人物从非凡的英雄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塑造的典型从突出特征性的
性格到用多色、动感的笔触去刻画人物的个性;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的交叉;
小说的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如此等等,都足以说明罗贯中的章回小说在
中国的小说史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也为明代中后期的白话短篇小说出现鼎盛的局面,
发展得更为精致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5]

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有特殊贡献的作家。他所写的小说很多,都是以乱世为题材,
中国历史上只有七个分裂的时代,罗贯中就写了其中三个,除《三国演义》外,相传还有
《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逐平妖传》等著作,也曾参与了《水浒传》的
编纂、创作。他亦能词曲,所作的杂剧,今所知者,有《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
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三种,后二种已佚去。罗贯中经历了元末的社会大动乱,
目睹现实的纷争,对人民苦难深重的生活处境比较了解,对他们的理想追求也有所认识。
他从事小说创作的动机,一方面“无过于泄愤一时,取快四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改
变当时话本艺术中存在的弊端,为民众,为说话艺人提供一个好的、方便的说话底本。他
从社会的、文学的需要出发,对几种在民间影响较大的话本小说材,进行了搜集、整理、
充实等扎实的新创工作。罗贯中的作品,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
说从“话本”阶段向长篇章回体过渡的完成,揭开了中国小说发展历史崭新的一页 [6] 。

罗贯中的艺术造诣,首先得益于他对历史资料的谙熟、对历史人物的深刻了解。他吸收了
陈寿的《三国志》的长处,取得了民间话本《说三分》的精华,收集了数以百计的大小故
事。他对成百上千的帝王将相谋臣武夫的姓名、性格特征,甚至不少人物的社会关系、历
史命运和仕途风云,都了如指掌。这一番广采博纳、熟记活用的功夫,是罗贯中将一百年
历史尽收眼底、聚整世纪风云于笔端的底气所在。

矛盾冲突,是历史小说的最诱人之处。作者可以用它来造势,用它来展示人物行动和推动
故事情节的发展。罗贯中的拿手好戏之一,是善于造势。造成紧张的形势,以此作为矛盾
冲突的原动力。
罗贯中最善于写战争,《三国演义》中的上百场战争都写得各具特色,无一重复。赤壁之
战,尤其写得精彩。赤壁之战的第一个特色是两国开战,三方参与;既有大量的军事活动,
又有大量的外交活动,将三国时期的主要谋臣战将都引人这些活动之中。第二个特色是推
进和解决矛盾的方法是以斗智、伐谋为主,而不是以交锋为主。作品中大量描写和记叙的
是文战而不是武战。第三个特色是时代特征,赤壁之战之前是诸多军阀混战时期,而赤壁
之战的一把火,烧出了半个世纪的三国鼎立的历史。第四个特色是地理特征,曹操、孙权
双方,中间横着一条长江,这条长江上垂高天,下接厚地,渺乎苍苍,浩乎无际,或大雾
迷天,或惊涛拍岸。于是作战双方,都围绕这一条大江大做文章。这条大江的阴晴变化,
时刻都影响着作战双方的战略战术。第五个特色是多重矛盾相互交叉,既有敌我之间的矛
盾如曹操要灭孙权,又有盟军内部的矛盾如周瑜要杀诸葛亮;既有明枪、有暗箭、有勾结、
有背叛、有正义的伸张,又有阴谋的破灭。第六个特征是:矛盾斗争的结果出人意料:最
强者败,最弱者胜;兵最多者败得最惨,兵最少者获利最大。 [7]

罗贯中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塑造出了永远都光芒四射的典型人物。这些人物,几百年来都
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印在中国老百姓的心坎里。

情节曲折而新奇,语言个性化而凝练,也是罗贯中的历史小说的一个特征。 [7]

人物评价编辑

现代创作的罗贯中画像

罗贯中不仅是公认中国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历史演义”类型的开山作《三国演义》
的作者,而且分别被认为开创了章回小说中“英雄传奇”和“神魔小说”类型的《水浒
传》和《三遂平妖传》的作者都有包含罗贯中的说法,而另一大类“世情小说”则源自改
编自《水浒传》情节的《金瓶梅》。由此可以认为,罗贯中一人担当了中国古典长篇章回
体小说四大主要类别鼻祖(或至少鼻祖之一),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 [8]
有人甚至称罗贯中为“中国古代小说之王”。 [9]

后世纪念编辑

山东东平

山东东平纪念馆

罗贯中纪念馆坐落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城新区罗庄村,占地面积 34400 平方米,建筑面


积 6700 平方米,由曲阜古建筑学院设计,仿明代建筑风格而建,青砖灰瓦,雕梁画栋。
主体建筑有贯中堂、水浒苑、三国苑、贯中居、罗园、碑廊等,纪念馆外建有南北两座罗
贯中故里牌坊,北牌坊雕绘三国故事,南牌坊雕绘水浒故事。两座牌坊分别由学者冯其庸、
欧阳中石题写坊名。两架牌坊均高 16.6 米,宽 30 米。

纪念馆主体建筑贯中堂为明代宫殿式风格,罗贯中铸铜坐像,高 2.7 米,重 1 吨。两侧对


联“至圣尼山孔夫子,大贤东原罗贯中”。 [10]

山西清徐

山门建筑
清徐罗贯中纪念馆

罗贯中纪念馆山门为仿古歇山式建筑。门前有一对青雕石狮。门上悬挂有当代文化名人冯
其庸先生手书“罗贯中纪念馆”匾额,山门前广场对面是一座金碧辉煌的五彩影壁,上嵌
麒麟吐玉书琉璃浮雕。步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岗石雕罗贯中竖像。身高四米,其
神态庄重深沉,两目炯炯凝视远方,气宇轩昂,栩栩如生。雕像台基高五米,三层汉白玉
雕栏。大院中轴线有一塘碧水,清澈见底,鱼嬉其中,横跨碧池有一彩虹玉带桥,汉白玉
栏杆上雕有八对石狮,形神各异,憨态可掬。庭院东西各有三间厢房,西厢房为中国罗贯
中与《三国演义》研究资料中心,内存各种罗贯中著作的版本以及各种有关书籍、论文资
料,东厢房为罗贯中研究会办公及接待宾客所用,也是文人墨客品茗弈棋、撰文寻雅之所
在。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