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高中國文(1)評量卷 第十回 解 答

-------------------《答案》-------------------
第一部分
1.(B) 2.(D) 3.(A) 4.(C) 5.(C) 6.(B) 7.(B) 8.(D) 9.(C) 10.(D) 11.(D) 12.(A) 13.(D)
14.(B) (C) (E) 15.(A)(C) 16.(B) (C)(D) (E)
第二部分
一、字音
1.ㄇㄧˊ
2.ㄅㄥˋ
3.ㄨˇ
4.ㄐㄩˋ
二、注釋
5.驚視的樣子。
6.完了,指將死。
7.指過了一更。
-------------------《解析》-------------------
第一部分
1. (A)誅/株。株連:因一個人的罪,而牽連許多人。像砍伐樹木,根株相連一般。(B)牢。(C)踞
/炬。(D)恭/躬。
2. (A)ㄌㄨㄛˋ/ㄌㄨˋ。(B)ㄒㄧˊ。檄文:軍中文書的通稱,用以聲討敵人、宣示罪狀、徵召等/
ㄐㄧㄠˇ。(C)ㄑㄧˊ/ㄉㄢ。殫精竭慮:竭盡精力與思慮。(D)皆音ㄐㄩˋ。
3. (A)將。(B)通「偽」,裝作/替。(C)拿/親手。(D)於是/是。
4. (C)副詞。
5. (A)盡忠職守。(B)左光斗作投擊勢實乃愛國的烈行苦心,希望史可法為國珍重。(D)喻左光斗之
堅持大義,不溺私情;忠肝義膽,堅毅不屈。
6. (A)事君宜致其身:侍奉國君,要能奉獻自己。(D)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比喻人年老而仍有壯
志。
7. (A)由「鐵鑄肺肝」可知上聯詠左光斗,下聯詠左思,說其賦與張衡、班固齊等。出自左氏宗
祠聯。(B)「梅花」、「亡國」暗指史可法抗清死守揚州,後衣冠葬於揚州城外梅花嶺一事。
而徐凝〈憶揚州〉詩提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因此「二分明月」係指
揚州。出自揚州史可法祠堂聯。(C)由「燕丹」知詠荊軻。荊軻在易水,告別燕太子丹,準備
出發刺殺秦王。出自駱賓王〈易水送別〉。(D)由「重瞳」、「學書學劍兩無功」知其詠項羽。
出自安徽堂塗項王廟聯。
8. 題幹所言顯現左公期許史可法能繼己之志業。(A)(B)左公訓責史可法與作勢撲殺的舉動皆是愛
國的烈行苦心。(C)寫左公堅持大義,不溺私情;忠肝義膽,堅毅不屈。(D)此言凸顯史可法謀
國之忠,實深受左公感召,也表現史可法對老師的敬佩,可與題幹呼應。
9. (A)點出左公識才、愛才、惜才。(B)呈現左公不擺官架子,暗中易服出訪的情形。(D)史公忠心
報國,勤於職守,惟恐有負朝廷與恩師。不就寢:指不上床或不入營帳睡覺,非失眠。
10. (A)是新興的散文流派。(B)「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為明代公安派的主張。(C)主張義理、詞章、
考據三者並重。

解答篇 19
11. (A)文中並未提及書院在北宋被毀禁。(B)東林書院創始者楊時是二程嫡傳弟子,但顧憲成不是。
(C)文中並未提及科舉錄取率。
12. 題幹語譯:「在朝為官,而志不在為君王分憂;在鄉為官,而志不在造福百姓;在野為民,
而志不在國計民生;君子不為,也不與這樣的人來往。」因此應該選擇(A)讀書人應該胸懷遠
大,意志堅定。因為他的責任重大而路途遙遠。(B)君子應成全他人的好事,不助長他人的惡
事;小人則剛好相反。(C)讀書人立志追求正道,卻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為羞恥,就不值得
和他議論正道了。(D)在上位的人,他的德行能感化人,好像風一樣;在下的人民,他的德行
能受到感化,好像草一樣;風加在草上,草一定會隨風仆倒的。
13. 根據文中所述,顧憲成主張「學問不貴空談,而貴實行」,因此東林書院的士子在讀書之
餘,關心時政,也批評時政,故選(D)最切合東林精神。(A)文中未提及東林書院學子入仕後的
成就,故不合適。出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B)文中未提及東林書院崇尚學問與膽氣。出
自夏敬渠《野叟曝言》。(C)「逍遙遊」是《莊子》的典故,而東林書院以儒家思想為本,故
不合適。出自魏子安《花月痕》。
14. (A)睚眥必報:像瞪眼看人這樣的小怨,也一定要報仇。後指極小的怨恨也一定要報復。(B)目
光如炬:比喻見事透澈,識見遠大。(C)輕身昧義:不愛惜生命,不明白義理。 (E)鏗然有聲:
形容彈奏樂器的聲音。
16. (A)「義」—指內容要「言之有物」。

解答篇 2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