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0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一)

1.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 m=1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2 的小物块, 以 v0=5m/s 的初速向

右滑行了 s1=4m 时,(1)物块速度 v1 为多大?


(2)此时在物块上加一向右、大小为 F1=4N 的恒力,则当物块速度恢复到 v2=5m/s 时滑行的距
离 s2 为多少?
(3)紧接着物块滑上一长为 L1=4m、质量 M1=4kg、厚度不计铺在地面上的长薄板,物块与薄板

间的动摩擦因数 =0.4,薄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1,则当物块滑离薄板时速度

v3 为多大?

1
上期答案 1.
(1) 该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成立

│能用能量观点的尽量用能量观点解题

得 │按高考评分标准可以不写中间的式子——言多易失

(2) │第一问求不出 v1 值也没关系,设 v1 后写出本式则可

(3)物与板间的摩擦力 │需做判断,

板与地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则板不动, ,物块做匀速

运动 v3= v2=5m/s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二)
2.接上题
(4)滑离薄板 M1 后,向右的恒力大小变为 F2=8N,紧接着物块滑上一长为 L2=6m、质量 M2=

1kg、同种材料的长薄板(物块与薄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0.4,薄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1),则当物块滑离薄板的时间为多少?过程总发热量为多少?

(5)若(4)问的板长是 L3=16m,当物块在薄板上相对薄板滑行 6m 时,恒力大小由 F2=8N


变为 F3=1N,则物块还能在薄板上相对薄板滑行多长的距离?

2
上期答案 2.

(4)对物块 │不能用能量观点了,要用动力学观点解题

对薄板

依题设,滑离时有 解得 t=1s

(5).由(4)问知物块相对薄板滑行 6m 需 t=1s,此时此时物块 v 物= v3+a1 t=9m/s


薄板 v 板=a2 t=2m/s

此后物块 做减速运动

薄板 做加速运动

两者共速时,有 v 共=v 物-a1’ t’=v 板+a2 ’ t’


得 t’=1.4s,v 共=4.8m/s
物块还能在薄板上相对薄板滑行

或 物块

F3< (m+M)g, 薄板 一起

a 共=

一起做减速运动至停 │用 v-t 图则可清楚了解过程的情况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三)
3.本校第一学期开学考 24.(13 分)一个平板小车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右端恰好和一个

光滑圆弧轨道 AB 的底端等高对接,如图所示。已知小车质量 M=3.0kg,长 L=2.06m,圆

弧轨道半径 R=0.8m。现将一质量 m=1.0kg 的小滑块,由轨道顶端 A 点无初速释放,滑块滑到


B 端后冲上小车。滑块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取 g=10m/s2)试求:
(1)滑块到达 B 端时,轨道对它支持力的大小;
(2)小车运动 1.5s 时,车右端距轨道 B 端的距离;
(3)滑块与车面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内能。
上期答案 3(1)滑块从 A 端下滑到 B 端,由动能定理得

3
(1 分)

在 B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 分)

解得轨道对滑块的支持力 N (1 分) │由圆心处静止滑至最低点有

│ 的关系(要掌握)

(2)滑块滑上小车后,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滑块: ,得 m/s2 (1 分)做减速运动

对小车: ,得 m/s2 (1 分)

设经时间 t 后两者达到共同速度,则有 v0-a1 t=a2 t (1 分)


解得 s (1 分)
由于 s<1.5s,故 1s 后小车和滑块一起匀速运动,速度 v=1 m/s (1 分)

因此,1.5s 时小车右端距轨道 B 端的距离为 m (1 分)

(3)滑块相对小车滑动的距离为 m (2 分)

所以产生的内能 J (1 分)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四)

4.本校第二次期中考 25.(18 分)如图,四分之一光滑圆轨道 Q 固定在地面不动,轨道半径


为 R.将质量为 m 的物块 P(可视为质点)从轨道顶端无初速滑下,地面上在轨道末端相互
紧靠依次摆放两个完全相同的木板 A 和 B,它们的质量均为 m、长度均为 L=6R,木板上表面
与轨道末端相切.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1=0.6,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2=0.2.若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 g.
(1)求物块 P 到达圆轨道末端时受到轨道的支持力的大小.

(2)从物块 P 滑上木板 A 开始,对物块 P 作用一水平拉力使物块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保持


不变,求水平拉力 F 的大小与其作用的时间 t 之间的关系式.
P R

R
Q
A B
L L

1
上期答案 4.(1)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R  m1v02 ①
2

4
v0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N  m1 g  m1 ②
R
联立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得 FN=3mg ③(4 分)

(2)①若滑上木板 A 时,物块 P 匀速 ④

木板 A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⑤

货物在木板 A 上滑动时,木板不动。

物块 P 在木板 A 上滑动时间 ⑥(4 分)

② 货物滑上 B,B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⑦

所以 B 加速滑动, ⑧

木板 B 上加速至与物块 P 共速所需时间 ⑨

该过程货物在木板 B 上滑行 ⑩

所以货物在木板 B 滑离,该过程

货物与 B 共速后一起匀速 ⑾

所以 时 F=0.6mg 时 F=0.4mg (10 分)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五)
5.本校第九周六考 25.(20 分)如图所示,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 m=1 kg 的小物块从
光滑平台上的 A 点以 v0=2 m/s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到达 C 点时,小物块恰好沿 C 点的切线
方向进入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光滑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滑到紧靠轨道末端 D 点的质量 M=
3 kg 的长木板上.已知木板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木板下表面与水平地面之间光
滑,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3,圆弧轨道的半径为 R=0.4 m,C 点和圆弧的圆
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θ=60°,不计空气阻力,g 取 10 m/s2.
(1)求小物块到达圆弧轨道末端 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要使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木板的长度 L 至少为多大?

上期答案 5.(1)小物块在 C 点时的速度为 vC= (2 分) │要掌握 vcv0 的关系

5
小物块从 C 到 D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R(1-cos 60°)=mv-mv (2 分)
解得 vD=2 m/s (2 分)
小物块在 D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mg=m
解得 FN=60 N (2 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 F′N=FN=60 N,方向竖直向下.(2 分)
(2)小物块在木板上滑行的过程中,小物块与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1==μg (2 分)
a2= (2 分)
共速时 v=vD-a1t=a2t (2 分)
对小物块和木板组成的系统,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μmgL=mv-(m+M)v2 (2 分)
解得 L=2.5 m. (2 分)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六)

6.如图所示,一质量 M=50kg、长 L=3m 的平板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平板车上表面距


地面的高度 h=1.8m.一质量 m=10kg 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以 v0=7.5m/s 的初速度从左端滑上
平板车,滑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5,取 g=10m/s2.
(1)分别求出滑块在平板车上滑行时,滑块与平板车的加速
度大小;
(2)计算说明滑块能否从平板车的右端滑出.

上期答案 6.(1)对滑块,μmg=ma1,a1 =μg=5m/s2


对平板车,μmg=Ma2,a2 =μmg /M=1 m/s2
(2)设经过 t 时间滑块从平板车上滑出.

, ,

解得 t1=0.5s 或 2s(舍去)

6
此时, , 所以,滑块能从平板车的右端滑出.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七)

7.如图所示,质量为 M=1kg 的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质量 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静


止在木板的右端.设最大摩擦力都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1=0.1,铁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2=0.4,取 g=10m/s2.现给铁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
力 F.若力 F 恒为 8N,经 1s 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左端.求木板的长度;

L
F
左 m
M 右

上期答案 7.铁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 F、f,设铁块的加速度为 a1,铁块的位移为 s1,木板


的加速度为 a2,木板的位移为 s2.
则有:F-μ2mg=ma1 ①
而木板:μ2mg-μ1(M+m)g=Ma2 ②

7
由运动学规律: ③, ④

而 L=s1-s2 ⑤
代入数据联立以上 5 个式解得:
a1=4m/s2,a2=2m/s2,L=1m ⑥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八)
8.本校期末理综考 25.(20 分)如图所示,质量为 m0=4 kg 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在木板的右端放置一个质量 m=1 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4,在铁块上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 F=8 N,铁块在长 L=6 m 的木板上滑动.取 g=
10 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左端;
(2)在铁块到达木板左端的过程中,恒力 F 对铁块所做的功;
(3)在铁块到达木板左端时,铁块和木板的总动能.

上期答案 8.(1)铁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 f=μmg=4 N


铁块的加速度 a1== m/s2=4 m/s2 (2 分)
木板的加速度 a2== m/s2=1 m/s2 (2 分)
设铁块滑到木板左端的时间为 t,则
a1t2-a2t2=L (2 分)

8
代入数据解得 t=2 s. (2 分)
(2)铁块位移 s1=a1t2=×4×22 m=8 m (2 分)
木板位移 s2=a2t =×1×2 m=2 m
2 2
(2 分)
恒力 F 做的功 W=Fs1=8×8 J=64 J. (2 分)
(3)铁块的动能 Ek1=(F-f)s1=(8-4)×8 J=32 J (2 分)
木板的动能 Ek2=fs2=4×2 J=8 J (2 分)
铁块和木板的总动能 Ek 总=Ek1+Ek2=32 J+8 J=40 J. (2 分)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九)
9.本校第二学期开学考 24.(13 分)如图所示,质量为 M=2kg、左端带有挡板的长木板放在
水平面上,板上贴近挡板处放有一质量为 m=1kg 的物块,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1,长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现用一水平向右大小为 9 N 的拉力 F 拉

长木板,使物块和长木板一起做匀加速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 F,最后物块恰好能运动
到长木板的右端,木板长 L=4.8m,物块可看成质点,不计挡板的厚度,设最大静摩擦力等
于滑动摩擦力,取 g=10m/s2,求:
(1)小物块与长木板一起匀加速的加速度 a
(2)拉力 F 作用的时间 t

上期答案 9. (1)小物块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与整体的加速度相同
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2(M+m)g=(M+m)a………………………………………………2 分
解得 a=1 m/s2…………………………………………………………2 分
(2)设拉力 F 作用的时间为 t,撤去拉力时
长木板和物块的速度为 v=at…………………………………………2 分
撤去拉力后,如果物块和长木板一起做匀减速运动,则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μ2g=2 m/s2,物块要维持 2 m/s2 的加速度需要的外力大小为 2 N,而长木板对物块的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 f1=μ1mg=1 N <2 N,因此物块不可能和长木板一起做匀减速运动,
物块与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1 分
长木板的加速度满足 μ2(M+m)g-μ1mg=Ma2…………………………1 分

9
小物块的加速度 a1=μ1g…………………………………………………1 分

………………………………………………………………2 分

解得 t=4 s………………………………………………………………2 分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十)
10.本校第一次阶段考 25.(18 分)如图所示,质量 M=8 kg 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
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 F=8 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 1.5 m/s 时,在小车右端轻轻地放
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 m=2 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  =0.2,小车足够
长.求
(1)小物块放后,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
(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 t=1.5 s 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
为多少?(取 g=l0 m/s2).

2
上期答案 10.(1)物块的加速度 am   g  2m / s ---------------- (2 分)

F   mg
小车的加速度: aM   0.5m / s 2 -- (2 分)
M

(2)由: amt  v0  aM t -------------------------- (2 分)

得:t=1s -------------------------- (2 分)

1
(3)在开始 1s 内小物块的位移: s1  am t 2  1m ---(2 分)
2
最大速度: v  at  2m / s ---------- (2 分)

10
在接下来的 0.5s 物块与小车相对静止,一起做加速运动

F
且加速度: a   0.8m / s 2 --------------- (2 分)
M m
1 2
这 0.5s 内的位移: s2  vt  at  1.1m ------- (2 分)
2

通过的总位移 s  s1  s2  2.1m ------------- (2 分)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十一)

11. 本校一轮复习用书 P67.6.(2013·全国新课标)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


动,在 t=0 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
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
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
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g=10 m/s2,求:
(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从 t=0 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上期答案 11. (1)从 t=0 时开始,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物块加速,使木板减速,此过程


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为止.
由图可知,在 t1=0.5 s 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
设 0~t1 时间间隔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1 和 a2,
物块和木板的质量为 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μ1、μ2,则

a1===2 m/s2= ①

11
a2== m/s2=8 m/s2= ②

联立得 μ1=0.20 μ2=0.30


(2)在 t1 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
向.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加速度分别为 a′1 和 a′2,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1 ⑦
2μ2mg-f=ma′2 ⑧
假设 f<μ1mg,则 a′1=a′2;由⑤~⑧式得 f=μ2mg>μ1mg,与假设矛盾.
故 f=μ1mg ⑨
由⑦~⑨式知,a′1=2 m/s =a1, 2

a′2=4 m/s2;物块加速度的大小 a′1 等于 a1 ;物块的 vt 图象如图中点


画线所示.
由运动学公式可推知,物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距离分别为
s1=2×=0.5 m ⑩
s2=t1+=1.625 m ⑪
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为 s=s2-s1⑫
联立⑩~⑫式得 s=1.125 m.⑬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十二)

12.本校第一次期中考 25.(19 分)如图所示,质量为 m=1kg 的小滑块,从光滑、固定的 1/4


圆弧轨道的最高点 A 由静止滑下,经最低点 B 后滑到位于水平面的木板上.已知木板质
量 M=2kg,其上表面与圆弧轨道相切于 B 点,且长度足够长.以小滑块滑上木板为计时
起点,木板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g=l0m/s2.求:
(1)滑块经过 B 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2)滑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滑块在木板上滑过的距离.
上期答案 12(1)略
(2)由 v-t 图象得木板的加速度是 a1=1m/s2 (1 分)
滑块与木板共同减速的加速度大小 a2=1m/s2 (1 分)
设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μ1,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μ2
在 1-2s 内,对滑块和木板:μ1(M+m)g=(M+m)a2 (2 分)
在 0-1s 内,对木板:μ2mg-μ1(M+m)g=Ma1 (2 分)
解得:μ1=0.1,μ2=0.5 (2 分)
(3 滑块在木板上滑动的过程中,
对滑块:μ2mg=ma (1 分)
v1=v-at1 (1 分)

木板的位移 (1 分)

滑块的位移 (1 分)
滑块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x=x2-x1=3m (1 分)

12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十三)
13. (20 分)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

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 4.5m,如图(a)所示。 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

向右运动,直至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

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 1s 时间内小物块的 图线如图(b)所示。

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 15 倍,重力加速度大小 g 取 。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上期答案 13. (1) 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撞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

运动,设加速度为 ,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 m 和 M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由图可知,木板与墙壁碰前瞬间的速度 ,有运动学公式得

2

式中, =1s, =4.5m 是木板碰前的位移, 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13
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
=0.1 ④

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 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 的初速度向右做

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由图可得

式中, =2s, =0,联立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

=0.4 ⑦

(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 ,经过时间 ,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 。由牛

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小物块运动的位移为

小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

联立⑥⑧⑨⑩ 式,并代入数值得

14
=6.0m

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 6.0m.

(3)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至停止,设加速度为 ,

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联立⑥⑧⑨⑩ 式,并代入数值得

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 6.5m.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十四)
14.如图示,将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从 P 点水平抛出,恰从 A 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轨道 ABC.已知 P 点比
A 点高 h,圆弧 ABC 的圆心 O 与 P 点等高,不计空气阻力和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 g,sin 37°=3/5,cos 37°
=4/5,tan 37°=3/4,求:
(1) 小球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 v0;
(2)P 点与 A 点的距离 SPA;
(3) 小球经过圆弧最低点 B 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 FN;
(4) 小球从 C 点抛出后在空中恰好垂直撞击右侧竖直薄板上的 D
点、并贯穿穿过,求 P 点与 D 孔的竖直高度 hD
(5) 小球从 D 孔垂直飞出后经 F 到 G(图未画出),速度与水平
方 向由 37° 变成 53°的时间为 t,求因 撞击 薄板而损失的动能
△Ek;
上期答案 14. (1) 解法一 :由平抛运动规律知:v=2gh,竖直分速度 vy=

初速度 v0=vytan 37°= .

解法二: , ,初速度 v0=vytan 37°=

15
解 法 三 : , x=v0t , ,

解法四: ,v0=

(2)由(1)的解法三知 ,SPA=

或 x=v0t, ,SPA=

(3) 对从 P 至 B 点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有 mgR=mv-mv


经过 B 点时,由向心力公式有 FN′-mg=m

又 h=Rcos53°,解得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

(4) 对从 P 至 C 点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有

, ,

设 D 点比 P 点低 hD, 得

(5) 设 小 球 穿 出 D 孔 后 的 速 度 为 vD’ , 由 , 得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十五)
15. 如图甲所示,弯曲部分 AB 和 CD 是两个半径相等的 1/4 圆弧,中间的 BC 段是竖直的薄壁细圆管(细圆
管内径略大于小球的直径),分别与上下圆弧轨道相切连接,BC 段的长度 L 可作伸缩调节.下圆弧轨道与地
面相切,其中 D、A 分别是上下圆弧轨道的最高点与最低点,整个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小球多次以某一
速度从 A 点水平进入轨道而从 D 点水平飞出.今在 A、D 两点各放一个压力传感器,测试小球对轨道 A、D 两
点的压力,计算出压力差 ΔF.改变 BC 的长度 L,重复上述实验,最后绘得的 ΔF-L 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一
切摩擦阻力,g 取 10 m/s2)
(1)某一次调节后,D 点的离地高度为 0.8m,小球
从 D 点飞出,落地点与 D 点的水平距离为 2.4 m,求
小球经过 D 点时的速度大小;
(2)求小球的质量和弯曲圆弧轨道的半径;
(3)若过 A 速为 6m/s,为能沿轨运动,求 L 的最大
值。
上期答案 15. (1)小球离开 D 点做平抛运动,
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有:

16
HD= ,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有:x=vDt,

得: =6 m/s.

(2)设轨道半径为 r, A 到 D 过程机械能守恒,有:

①

在 A 点:FA- mg= , ②

在 D 点:FD+ mg= , ③

由①②③式得:ΔF=FA-FD=6mg+2mg ,由图象纵截距得:6mg=12 N,

得 m=0.2 kg
当 L=0.5 m时,ΔF=17 N,解得:r=0.4 m.
(3)Lmax=0.8m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十六)
16. 如图甲所示,一竖直平面内的轨道由粗糙斜面 AD 和光滑圆轨道 DCE 组成,AD 与 DCE
相切于 D 点,C 为圆轨道的最低点,将一小物块置于轨道 ADC 上离地面高为 H 处由静止下
滑,用力传感器测出其经过 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FN,改变 H 的大小,可测出相应的 FN 的大
小,FN 随 H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折线 PQI 所示(PQ 与 QI 两直线相连接于 Q 点),QI 反向延长
交纵轴于 F 点(0,5.8 N),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求:
(1)小物块的质量 m;
(2)圆轨道的半径及轨道 DC 所对应的圆心角 θ.(可用角度的三角函数值表示)

(3)小物块与斜面 AD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上期答 案 16. [解析 ](1)如果物块


只在圆轨道上运动,则由动能
定理得 mgH=mv2

17
解得 v=;
由向心力公式 FN-mg=m,得 FN=m+mg=H+mg;
结合 PQ 曲线可知 mg=5 得 m=0.5 kg.
(2)由图象可知=10 得 R=1 m.显然当 H=0.2 m 对应图中的 D 点,所以
cos θ==0.8,θ=37°.
(3)如果物块由斜面上滑下,由动能定理得:
mgH-μmgcos θ=mv2
解得 mv2=2mgH-μmg(H-0.2)
由向心力公式 FN-mg=m 得
FN=m+mg=H+μmg+mg
结合 QI 曲线知 μmg+mg=5.8,解得 μ=0.3.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十七)
17.如图所示的木板由倾斜部分和水平部分组成,两部分之间由一段圆弧面相连接.在木板的
中间有位于竖直面内的光滑圆槽轨道,斜面的倾角为 θ.现有 10 个质量均为 m、半径均为 r
的均匀刚性球,在施加于 1 号球的水平外力 F 的作用下均静止,力 F 与圆槽在同一竖直面内,
此时 1 号球球心距它在水平槽运动时的球心高度差为 h.现撤去力 F 使小球开始运动,直到
所有小球均运动到水平槽内.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水平外力 F 的大小;
(2)1 号球刚运动到水平槽时的速度;
(3)整个运动过程中,2 号球对 1 号球所做的功.

上期答案 17.

(1)以 10 个小球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得 F=10mgtan

θ.

(2)以 1 号球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解得 .

(3)撤去水平外力 F 后,以 10 个小球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解得

18
以 1 号球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 ,得 W=9mgrsin θ.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十八)
18. (2015·福建)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AB段是半径为R的四

分之一圆弧光滑轨道,BC段是长为L的水平粗糙轨道,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滑

块在小车上从A点静止开始沿轨道滑下,重力加速度为g.

(1) 若固定小车,求滑块运动过程中对小车的最大压力.

若不固定小车,滑块仍从A点由静止下滑,然后滑入BC轨道,最后从C点滑出小车,已知滑

块质量m=M/2,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倍,滑块与轨

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2)滑块运动过程中,小车的最大速度vm.

(3) 滑块从B到C运动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大小s.

上期答案 18.(1)滑块运动到 B 点时对小车的压力最大.

从A到B,根据动能定理mgR= - 0,

在B点FN - mg=m ,

联立解得FN=3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滑块对小车的最大压力为3mg.

(2)若不固定小车,滑块到达B点时,小车的速度最大,依题意有v'm=2vm,

从A到B,根据能量守恒mgR= mv'm2+ M vm2,

联立解得vm= .

(3)设滑块到C处时小车的速度为v,则滑块的速度为2v,根据能量守恒有

19
mgR= m(2v)2+ Mv2+μmgL,解得v= .

小车的加速度a= = μg,

根据vm2-v2=2as,

解得s= .

或:对小车有 mgs= Mv2+ Mvm2 解得 s= .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十九)
19.(2015·山西四校联考)在动摩擦因数μ=0.2的粗糙绝缘足够长的水平槽中,长为2L的绝缘轻

质细杆两端各连接一个质量均为m的带电小球A和B,如图为俯视图(槽两侧光滑).A球的电荷

量为+2q,B球的电荷量为-3q(均可视为质点,也不考虑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现让A处于

如图所示的有界匀强电场区域MPQN内,已知虚线MP恰位于细杆的中垂线,MP和NQ的距离

为3L,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E= ,方向水平向右.释放带电系统,让A、B从静止开

始运动(忽略小球运动中所产生的磁场造成的影响).求:

(1) 小球B第一次到达电场边界MP所用的时间.

(2) 小球A第一次离开电场边界NQ时的速度大小.

(3) 带电系统运动过程中,B球电势能增加量的最大值.

上期答案 19.
(1) 带电系统开始运动后,先向右加速运动;当B进入电场区时,开始做减速运动.设B在进入

电场前的过程中,系统的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Eq-2μmg=2ma1,解得a1=g.

B刚进入电场时,由L= ,解得t1= .

(2) 设B刚进入电场时系统的速度为v1,由v12=2a1L可得v1= .

设B进入电场后,系统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Eq-3Eq-2μmg=2ma2,

得a2=-0.8g.

之后系统做匀减速运动,设小球A第一次离开电场边界NQ时的速度大小为v2,

由v22- v12=2a2L,可得v2= .

20
或考虑从开始到小球A离开电场右边界的过程: E2q2L-E3qL - μ2mg2L=

可得v2=

(3) 当带电系统速度第一次为零时,此时A已经到达右边界NQ外,设此时A离右边界NQ的距

离为x.设A出电场后,系统的加速度为a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3Eq-2μmg=2ma3,得a3=-2g. 又x=- ,

解得x=0.1L<2L,所以B没有出电场.

故B电势能增加量的最大值 ΔEp=3Eq(L+x)=3Eq×1.1L=3.96mgL.

或考虑从开始到系统速度第一次为零的过程: E2q2L-E3q(L+x) - μ2mg(2L+x)=0

得x=0.1L<2L,故B电势能增加量的最大值 ΔEp=3Eq(L+x)=3Eq×1.1L=3.96mgL.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二十)
20. (2015·安徽)在xOy平面内,有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图中未画出),由A

点斜射出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粒子,B和C是粒子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如图所示,其

中l0为常数.粒子所受重力忽略不计.求:

(1) 粒子从A到C过程中电场力对它做的功.

(2) 粒子从A到C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3) 粒子经过C点时的速率.

上期答案 20.(1)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A、C 间沿电场线方向的距 离


Δy=3l0,所以电场力做功 W=qEΔy=3qEl0.
(2) 由对称性知,轨迹最高点在y轴上,设为P点,带电粒子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又A、

P、B、C的水平间距相等,均为l0,所以三段轨迹经历时间也相等,设为t0,由P到C竖直方向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ΔyPB∶ΔyBC=1∶3,ΔyPB=l0,由P到B,有l0=

,解得t0= ,所以粒子从A到C过程所经历的时间tAC=3t0=3 .

(3) 由P到C,水平速度vx·2t0=2l0 ,所以vx= = ,竖直方向 ·2t0=4l0 ,所以vy=

21
=4vx,即粒子经过C点时的速率vC= = vx= .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二十一)
21. (2015·山西阳泉模考)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粒子从静止开始通过恒定

电压U0的电场加速后紧贴着水平放置的A板射进一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中,竖直电场A、B两

板间电压如图乙所示,极板长均为L,相距为d,带电粒子恰好能从电场中射出,不计粒子的

重力.

(1) 竖直电场两极A、B间的恒定电压U为多少?

若将A、B间所加电压按图丙所示规律变化,带电粒子也恰好从B板右边平行于金属板射出,

从带电粒子飞入竖直电场时开始计时,求:
(2) 所加电压的周期T应满足的条件.

(3) 所加电压振幅U1应满足的条件.

上 期 答 案 21.(1) 带 电 粒 子 通 过 加 速 和 偏 转 , 最 终 从 B 板 右 边 射 出 , 有 qU0= m

v02,L=v0t,d= at2,a= ,

联立解得U= .

(2) 带电粒子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的时间必须为整数个周期后,才能平行金属板射出,有

nT= ,从而解得T= (n=1,2,3,…)

22
(3) 根据偏转规律,在半个周期内竖直方向上的位移Δy1= ,在一个周期内竖直

方向上的位移2Δy1= = ,在n个周期内竖直方向上的位移n×2Δy1=d,

即n =d(n=1,2,3,…),

把T= 代入上式,整理后得

U1 = (n=1,2,3,…).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二十二)
22. 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 A、B ,两板的中央各有一小孔 O1、O2,板间距离为
d,开关 S 接 1.当 t =0 时,在 a、b 两端加上如图乙所示的电压,同时,在 c、d 两端加上如图
丙所示的电压.此时,一质量为 m 的带负电微粒 P 恰好静止于两孔连线的中点处(P、O1、O2
在同一竖直线上).重力加速度为 g,不计空气阻力.
(1)若在 t =T/4 时刻,将开关 S 从 1 扳到 2,当 ucd=2U0 时,求微粒 P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若要使微粒 P 以最大的动能从 A 板中的小孔 O1 射出,问在 t =T/2 到 t =T 之间的哪个时
刻,把开关 S 从 1 扳到 2?ucd 的周期 T 至少为多少?

上期答案 22.(1)当 A、B 间加电压 U0 时,微粒 P 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有


当 A、B 间电压为 2U0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由①②得 a=g ③

23
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上
(2)依题意,为使微粒 P 以最大的动能从小孔 O1 射出,应让微粒 P 能从 O2 处无初速向上一

直做匀加速运动.为此,微粒 P 应先自由下落一段时间,然后加上电压 2U0,使微粒 P 接着

以大小为 g 的加速度向下减速到 O2 处再向上加速到 O1 孔射出.设向下加速和向下减速的时

间分别为 t1 和 t2,

则: ④

解得 ⑥

故应在 时刻把开关 S 从 1 扳到 2.

设电压 ucd 的最小周期为 T0,向上加速过程,有

解得 ⑧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二十三)
23.(2015·河南郑州一中)如图所示,中轴线PQ将矩形区域MNDC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充

满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下部分充满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皆为B.一质

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粒子从P点进入磁场,速度与边MC的夹角θ=30°.MC边长为a,

MN边长为5 a,不计粒子重力.则:

(1) 若要该粒子不从MN边射出磁场,求其最大速度.

(2) 若要求该粒子恰从Q点射出磁场,求其在磁场中

运行的最短时间.

上期答案 23.(1)设该粒子恰好不从 MN 边射出磁场时的轨迹半径为 r,由几何关系得

rcos 60°=r - ,解得r=a.

又由qvB=m ,

解得最大速度v= .

(2) 粒子每经过分界线PQ一次,在PQ方向前进的位移为2 rsin 60°= r.

24
设粒子进入磁场后第n次经过PQ线时恰好到达Q点,

有n× r=5 a,

解得n=5,

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

粒子每经过PQ分界线一次用去的时间为

t= T= ,

粒子到达Q点的最短时间为tmin=5t= .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二十四)
24. (2015·河北石家庄一模)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以O为圆心、R0为半径的圆形区域Ⅰ内有

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以速度v0从A(R0,0)点沿x轴负方向

射入区域Ⅰ,经过P(0,R0)点,沿y轴正方向进入同心环形区域Ⅱ,为使粒子经过区域Ⅱ后能

从Q点回到区域Ⅰ,需在区域Ⅱ内加一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已知 OQ与x轴负方向成

30°角,不计粒子重力.求:

(1) 区域Ⅰ中磁感应强度B0的大小.

(2) 环形区域Ⅱ的外圆半径R至少为多大.

(3) 粒子从A点出发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

上期答案 24.(1)设在区域Ⅰ内轨迹圆半径为 r1,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 r1=R0,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r1= ,

解得B0= .

(2) 设粒子在区域Ⅱ中的轨迹圆半径为r2,部分轨迹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知r2= r1= R0;

25
R=2r2+r2=3r2 = R0.

(3)粒子从A点出发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

t=t1+t2= .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二十五)
25. (2015·河南安阳质量监测)如图所示,在xOy平面的第Ⅱ象限内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

场,电场强度为E.第Ⅰ和第Ⅳ象限内有一个半径为R的圆,其圆心坐标为(R,0),圆内存在垂

直于xOy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带正电的粒子(重力不计)以速度 v0

从第Ⅱ象限的P点平行于x轴进入电场后,恰好从坐标原点O进入磁

场,速度方向与x轴成60°角,最后从Q点平行于y轴射出磁场.已知P

点所在处的横坐标x=-2R.求:

(1) 带电粒子的比荷.

(2)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3) 粒子从P点进入电场到从Q点射出磁场的总时间.

上期答案25.(1) 粒子在电场中做类似平抛运动,根据分运动公式,有tan 60°=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 ,水平分运动x=2R=v0t1,联立解得vy=v0tan 60°= v0,

(2)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图中轨迹圆与磁场圆的两

个交点、轨迹圆圆心O2、磁场圆圆心O1构成四边形,由于∠O1OO2=60°,故O1OO2P是菱形.故

r=R.

26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

其中 ,联立解得

(3) 在电场中做类似平抛运动,有 ,

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间 ,

故总时间为 .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二十六)
26.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水平x轴的上方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

的匀强磁场,x轴的下方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强度未知的匀强磁场B2,在第一象限和第二

象限有方向相反、强度大小为E1的平行于x轴的匀强电场,在x轴下方有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

电场E2.已知一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从y轴上的A(0,L)位置斜向下与y轴负半轴成60°角射入,

在第一象限恰做匀速直线运动,进入第四象限恰做匀速圆周运动.现在x轴上安装有一绝缘弹

性薄板,要使带电小球恰好与绝缘弹性板碰撞两次后从x轴上的某一位置返回到x轴的上方(带

电小球与弹性板碰撞时,既无电荷转移,也无能量损失,并且入

射方向和反射方向与弹性板的夹角相同),然后恰能匀速直线运

动至y轴上的A(0,L)位置,则弹性板至少多长?. B2的大小为多大?

上期答案26. 要让小球恰好与弹性板发生两次碰撞,并且碰撞后

返回x轴上方空间匀速运动到A点,则其轨迹应该如图所示,且由几

何关系可知
3PD=2ON, ,

联立解得PD=DN= ,即弹性板长至少为 .

设在x轴下方的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2,带电小球在x轴下方的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

径为R,则满足 ,

27
又2Rcos 60°=DN,即R= .

在第一象限做匀速直线运动 ,即 .

,即 .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二十七)
27.如图所示,在 xOy 平面内存在均匀、大小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和电场,变化规律分别
如图乙、丙所示(规定垂直纸面向里为磁感应强度的正方向、沿 y 轴正方向电场强度为正).在
t=0 时刻由原点 O 发射初速度大小为 v0、方向沿 y 轴正方向的带负电粒子.

已知v0、t0、B0,粒子的比荷为 ,不计粒子的重力.

(1) t=t0时,求粒子的位置坐标.

(2) 若t=5t0时粒子回到原点,求0~5t0时间内粒子距x

轴的最大距离.

(3) 若t=5t0时粒子回到原点,求E0值.

上期答案27.(1) 依题意,0~t0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得r1= = ,周期T= =2t0,则在0~t0内转过的圆心角α=π,

故t0时刻粒子位置坐标 .

(2) 粒子t=5t0时回到原点,轨迹应如图所示:在0~t0时间内、粒子在磁场中做半径为r1的匀速

圆周运动,t0~2t0时间内在电场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t0~3t0时间内在磁场中做半径为r2的匀

速圆周运动,3t0~4t0 时间内在电场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4t0~5t0 时间内在

28
磁场中做半径为r1的匀速圆周运动。

r2=2r1,r1= ,r2= ,

得v2=2v0.又 ,r2= ,

则在5t0时间内粒子距x轴的最大距离hm= t0+r2= v0t0.

(3) t0~2t0或3t0~4t0时间内在电场中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得E0= .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二十八)
28. (2015·江西上饶模考) 如图所示,两根完全相同的光滑金属导轨OP、OQ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导轨间的夹角为θ=74°.导轨所在空间有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0=0.2 T.t=0时刻,一长为L=1 m的金属杆MN在外力作用下以恒定速度v=0.2 m/s从O点开始

向右滑动.在滑动过程中金属杆MN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始终垂直于两导轨夹角的平分线,

金属杆的中点始终在两导轨夹角的平分线上.导轨与金属杆单位长度的电阻均为 r0=0.1

Ω.sin 37°=0.6.

(1) 求t=2 s时刻,金属杆中的电流I.

(2) 求02 s内,闭合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Q.

(3) 若在t=2 s时刻撤去外力,为保持金属杆继续以v=0.2 m/s做匀速运动,

在金属杆脱离导轨前可采取将B从B0 逐渐减小的方法,则磁感应强度B

应随时间怎样变化(写出B与t的关系式).

上期答案28.(1) 在t时刻,连入回路的金属杆的长度L=2vttan 37°=1.5vt,

回路的电阻 =0.4vt,

回路的电动势E=B0lv,

回路的电流I=E/R=0.75v,

联立解得I=0.15 A.

(2) 由于电流恒定,在t时刻回路消耗的电功率

P=I2R=1.8×10-3t,

02 s内回路消耗的平均电功率 =1.8×10-3 W,

29
回路产生的热量Q= =3.6×10-3 J.

(3) 在t=2 s时刻撤去外力后,因金属杆做匀速运动,故光滑金属杆不再受到安培力作用,回

路电流为零,任一时刻回路磁通量相等Φ1=Φ2,

三角形回路的面积S= ,

t1=2 s时刻回路的磁通量Φ1= ,

t时刻回路的磁通量Φ2= ,

联立解得 B= (2 s≤t≤ s).

2016 计算题专项训练(二十九)
29. 两条彼此平行、间距为 l=0.5m 的光滑金属导轨水平固定放置,导轨左端接一电阻,其阻
值 R=2Ω,右端接阻值 RL=4Ω 的小灯泡,如下面左图所示.在导轨的 MNQP 矩形区域内有
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MP 的长 d=2m,MNQP 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 随时间 t 变化的关
系如下面右图所示.垂直导轨跨接一金属杆,金属杆的电阻 r=2Ω,两导轨电阻不计.在 t
=0 时刻,用水平力 F 拉金属杆,使金属杆由静止开始从 GH 位置向右运动.在金属杆从 GH
位置运动到 PQ 位置的过程中,小灯泡的亮度一直没有变化.求:
(1)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IL
(2)水平恒力的 F 的大小

上期答案 29.(1)在力 F 作用下,棒未进入磁场区时,磁场变化导致电路中产生电动势,电


Rr
路为 R 与 r 并联,再与 RL 串联,R 总=  RL  5
Rr
 B
感应电动势为 E   dl  0.5V
t t

E
IL  =0.1A
R总

由灯泡亮度一直不变,可以知道 t=4s 时,棒刚好进入磁场,进入磁场后匀速运动


棒进入磁场后,棒为电源,电路为 R 与 RL 并联,再与 r 串联,
由 IL RL= IR R
得 IR=0.2A
总电流 I=0.3A
棒匀速运动,因此 F=F 安=0.3N

3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