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致力臺灣梅雨研究四十載─陳泰然/

(照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致力臺灣梅雨研究四十載
   ─陳泰然
文/林秉煜

投入梅雨研究 40 多年的陳泰然教授,揭開了梅雨的面紗,並把臺灣帶到國際氣象學
界的舞台。他也見證了氣候變遷下的梅雨,當降雨走向極端,我們面對非旱即澇的災害,
臺灣該認知──災害的調適,積極的面對,才能守護這美麗的寶島。

陳泰然教授從小在臺中大肚鄉下長 擅長的化學因為失誤掉了 30 分,一頭栽進


大,家中務農,務農者靠天吃飯,他直覺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系氣象組。不過,陳教
感受到大自然力量的殘酷、偉大,促使他 授覺得這應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也在臺大
很想去了解大自然。但是陳教授認為踏入 渡過了快樂而充實的四年,其間更因緣際
大氣科學這領域「應該是冥冥之中自有安 會代表校方參加十項運動、排球、籃球等
排」。1964 年,參加大學聯考時,個人最 多項體育競賽,大三就當選明星隊隊員了。

30 科學研習 SEP 2016 No.55-09


本月專題︱氣象老先覺

果。他為助眠拚命運動,甚至大一就打破
臺大十項全能田徑紀錄。直到退伍後赴美
留學才恢復正常睡眠,但卻暴肥 30 公斤。

一輩子與「梅雨」結緣相伴

春風沐雨逾 40 載,年逾 70 歲的陳泰


然教授,於 1974 年 12 月取得美國紐約州
立大學博士學位之後即回臺大任教,便一
頭栽入對臺灣梅雨的研究;即使面對國外
頻頻挖角,陳教授仍然只認定「臺灣才是
我的家」。在臺大任教期間,陳教授在國
內外大氣科學期刊與研討會上發表了 300
多篇論文,並為臺灣培育 60 多位碩士及博
士級的優秀人才。陳教授認為,大氣科學
是一門應用科學,而應用科學包含:學術
陳教授當年準備畢業考試以利直升高 性、普遍性、國際性、卓越性及在地性的
中,曾連續熬夜一個月不曾上床。直升彰 本質。而作為大氣科學成員的我們每一位
化高中後,從高中、大學到當兵,飽受失 必須嚴肅地面對:由於臺灣位處全世界災
眠所苦長達八年之久,看遍群醫都沒有效 害風險最高的地方,因此由應用的層次來

圖 1. 留學美國,於紐約州立大學攻讀博士 圖 2. 陳泰然教授於 1974 年年底取得博士學位前,曾任中


學位時的陳泰然教授(照片來源:陳 央氣象局局長,當時正在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泰然教授) 的蔡清彥教授(右)常和陳教授互訪;兩人在往後
數十年間經常並肩作戰,一起為我國大氣科學研究
與實務工作做出重大貢獻(照片來源:陳泰然教授)

31
/致力臺灣梅雨研究四十載─陳泰然/

看,我們科學人更要注重天然災害對我們 主持「臺灣地區中尺度實驗計畫」
國家及社會的衝擊力道,進而要將研究結
果用來提升氣象預報技術,以降低災害性 於是陳泰然教授就在 1983 年向國科會
天氣對國家經濟及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和 提出詳盡的研究計畫,並成立工作小組以
危害。 及到日本氣象廳氣象研究所和美國各氣象
1975 年剛好是梅雨非常活躍顯著的一 研究單位和大學,包括國家大氣研究中心
年,當時農作災害新聞讓剛回國的陳泰然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教授感觸非常的深,他發現「梅雨鋒面系 NCAR)拜訪,尋求國際間的支持及合作。
統」所伴隨的連續性降雨天氣對我國農業 由於陳教授的熱忱、堅持及努力,終於獲
經濟之影響超出其想像,於是就向國科會 得我國及美國政府和科學界的全力支持。
提出一年的研究計畫,針對當年影響臺灣 為 期 10 年(1983 ∼ 1992) 的「 臺 灣 地 區
的最後一道鋒面加以深入的探討,結果就 中尺度實驗計畫」(TAMEX)終於得以如
一輩子與「梅雨」結緣相伴。 期地推動及執行。透過綿密及詳盡的陸、
1980 年代,我國全面推動十大建設已 海、空三度空間的實地觀測,以及後續一
經完成,國民所得大幅成長,整個國家的 系列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希望對導致
經濟活動及發展,亦由農業社會轉型為工 劇烈區域性豪雨之成因有所了解,進而提
商業的時代;陳泰然教授感受到,臺灣梅 升豪雨預報能力,減少瞬間豪雨帶來的災
雨期間的豪(大)雨,對我國工商、水利、 害,甚至增加水資源利用之經濟效益。當
交通、建設及人民生命財產均造成嚴重的 時總共動員臺美雙方上千位的科學家和氣
影響,尤其 1981 年「桃竹苗地區的 528 水 象 從 業 人 員 一 起 參 與, 開 啟 了 臺 灣 中 尺
災」其損失更是慘重。那一次的災害從原 度 氣 象 嶄 新 的 一 頁, 對 於 預 報 梅 雨 季 的
來的農業災害轉型到工商業、水利設施,
特別是桃竹苗當時已經有電子工業了,工
廠裡或是倉庫裡的機械、儀器、設備、存
貨等等,就這麼一次無預警的豪雨事件,
損失就達百億新台幣,非常可觀。當時行
政院院長孫運璿先生非常急切地想知道:
「氣象局今後有沒有辦法在幾個小時前提出
預警?」
此時的陳泰然教授深刻地體認到:若
要氣象局及早且正確的提出預警,就必須
對豪(大)雨的降雨機制及過程做深入的
研究,這是臺灣氣象界,包括學術單位及 圖 3. 1985 年 2 月,陳泰然教授(站立者)率領「臺
作業機構,必須要共同面對及承擔的艱鉅 灣地區中尺度實驗計畫」 (TAMEX)規劃小
工程。 組拜訪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 ,並
向該中心對流風暴組人員進行科學實驗構想
報告(照片來源:陳泰然教授)

32 科學研習 SEP 2016 No.55-09


本月專題︱氣象老先覺

圖 4. 臺灣近 20 年來梅雨期平均時降雨強度 圖 5. 臺灣近 20 年來梅雨期豪雨事件發生頻


之差異(後期─ 2001 ∼ 2010 ─與前期 率之差異(後期─ 2001 ∼ 2010 ─與前
─ 1991 ∼ 2000 ─ 相 減 的 結 果 ),顯示 期 ─ 1991 ∼ 2000 ─ 相 減 的 結 果 ),顯
後期的平均時降雨強度比前期為大(圖 示後期發生豪雨事件的頻率比前期為多
片來源:陳泰然教授) (圖片來源:陳泰然教授)

豪(大)雨有相當大的幫助,也使得臺灣 更多的研究設備投入,其科學目標就是針
在國際氣象學術界的地位有重大的突破。 對臺灣梅雨鋒面系統所伴隨的西南氣流,
最令陳教授引以為傲的是,TAMEX 計畫 以及引發豪大雨的天氣系統之機制和結構
促成世界上最先進的「氣象資訊即時預報 做更深入的探究,以提升現有定量降雨預
系統」(Weather Integration and Nowcasting 報的精確度。
Systems, WINS),也順利地將技術轉移到 之後,陳泰然教授進一步利用氣象局
我國,甚至還更發揚光大,使氣象局得以 長 期 所 觀 測 的 第 一 手 資 料, 分 析 2000 年
掌握短時間、快速的氣象變化,及早提出 前、後各 10 年,臺灣梅雨期間各地降水量
預警,對於國家建設、民生經濟發展做出 之變化;結果發現,後期(2001 ∼ 2010)
極大的貢獻。 比前期(1991 ∼ 2000)在「平均時降雨強
1992 年之後的「後臺灣地區中尺度實 度」、「日降雨強度」、「豪雨發生頻率」、
驗計畫」(Post-TAMEX)預報實驗,就是 「豪大雨發生頻率」等指標有很大的改變;
應用 TAMEX 所獲得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 而且臺灣西南部的平均時降雨強度及日降
究成果,用以建立梅雨季豪雨及定量降水 雨強度,後期比前期有顯著的增大(圖 4)

的短期與即時預報能力;另外,2008 年的 西南部豪雨及豪大雨的出現頻率,後期也
「臺灣季風降雨實驗」(TIMREX),國內外 比前期明顯增多(圖 5)。
共有 17 所左右的大學及研究機構參與,和

33
/致力臺灣梅雨研究四十載─陳泰然/

後,臺灣發生大豪雨的規模都比 2000 年之
前有顯著增大之趨勢。臺灣西南部地區梅
雨季期間的降水主要是由梅雨鋒面系統所
造 成 的; 但 若 仔 細 分 析 前(1991 ∼ 2000
年)、後(2001 ∼ 2010)期梅雨鋒面發生
次數(圖 7),發現後期通過臺灣西南部的
鋒面次數,反而比前期少。陳教授表示,
在梅雨季期間,後期的鋒面系統次數雖然
比前期少,但卻有較大的降雨強度及較多
的豪(大)雨事件發生;這極端降雨事件
的增多,究竟是氣候變遷下的趨勢?還是
圖 6. 國科會與交通部於 2003 年共同頒發「天梅獎」,表揚陳
泰然教授(左)對 TAMEX 計畫之卓越領導與傑出貢獻; 年際變化週期造成的?或是其他不同尺度
右為時任交通部常務次長的毛治國先生(照片來源:紀 環流系統變動的問題?這是極為複雜,值
水上先生) 得我們氣象科學界深入探究的課題。
陳泰然教授語重心長地表示,近 20 年
因應氣候變遷 來的氣象觀測資料已明確顯示,臺灣出現
研訂對策及調適作為 強降雨及乾旱頻率增加的氣候變異特性;
我們必須全方位思考全球氣候系統的變異
陳教授並對 1993 ∼ 2010 年梅雨期間, 以及未來的氣候變遷,以及可能對臺灣所
臺灣西南部 72 個雨量站出現大豪雨的時 造成的影響和衝擊,及早擬定因應對策和
間和空間特性深入分析,得知:2001 年之 調適作為。

圖 7. (a) 為 1991 ∼ 2000 年 梅 雨 季


間, 梅 雨 鋒 面 個 數;(b) 為
2001 ∼ 2010 年 梅 雨 季 間, 梅
雨鋒面個數;(c) 後期減掉前期
((b)-(a)) 的鋒面個數,顯示:後
期在臺灣附近發生的梅雨鋒面
個數較少(圖片來源:陳泰然
教授)

34 科學研習 SEP 2016 No.55-09


本月專題︱氣象老先覺

行政院也已在 2012 年正式核定「國家 應該強化因應變遷與災害風險的溝通與民


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揭示:災害、 眾的認知。政府及民眾應一起面對氣候變
海岸、維生基礎設施、能源供給及產業、 遷和災害防救的重大議題,不但需要跨領
水資源、農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土地使 域的合作,也需要跨國際的面向,這是有
用、健康共八大領域,其中第一個領域就 賴民間團體協助政府走向國際,在全球氣
是災害。換句話說,氣候變遷之下,臺灣 候變遷議題之下,大家一起把國際重大的
是災害風險極高的地方,災害防治的調適 課 題 接 引 回 來, 作 為 釐 訂 因 應 對 策 的 參
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政府對於災害防治的 考,如此方能有確實的調適作為。
調適決策必須更全面、涵蓋範圍更廣,更

圖 8. 陳泰然教
授對生活品味
及美食也有獨
(照片來源: 到的研究心得
紀水上先生)

運用時間去工作,這是成功的代價。
費點時間去思索,這是力量的泉源。
花點時間去遊戲,這是青春永駐的秘密。
要抽出時間來閱讀,這是智慧的基礎。
要勻出時間來對人友好,這是快樂的大道。
要點時間來夢想,使你能夠換泰山以超北海。
找出時間去愛人及被愛,這是上蒼的特典。
尋找時間放眼四顧,這是通向無私的捷徑。
利用時間放聲大笑,這是靈魂的音樂。
空出時間來運動,這是幸福人生的保證。

圖 9. 陳泰然教授在個人網頁上分享他喜愛的古愛爾蘭禱告詞
(文字資料來源:陳泰然教授個人網頁 http://front.as.ntu.edu.tw/m01.htm)

35
/致力臺灣梅雨研究四十載─陳泰然/

圖 10. 陳泰然教授(右)在中央氣象局主辦的「天地人學思論壇」中,接受臺大大氣科學系吳俊傑教授(左)
訪談時,期勉所有的年輕科學家及青年學子們,必須對我們臺灣寶島的任何事務及未來發展,要
多多關心及積極參與;並針對「全球氣候變遷」議題,呼籲我國必須要有自己的因應對策及調適
作為(照片來源:中央氣象局科技中心)

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65284-
%E5%8F%B0%E5%A4%A7%E5%84%
陳泰然期許自己「一輩子只要做好一 AA%E8%89%AF%E6%95%99%E5%B
件事,從頭到尾完成,就值得了。」 8%AB%E9%99%B3%E6%B3%B0%E7
甫於 2011 年從臺大副校長職位退休, %84%B6%E5%82%AC%E7%94%9F%E
畢生致力臺灣梅雨及氣候變遷研究的陳泰 6%B0%A3%E8%B1%A1%E9%A0%90-
然,不僅於 2006 年獲臺大大氣科學系授予 %E5%A0%B1-%E6%8B%92%E5%9C
終身特聘教授的榮銜,更於去年榮獲教育 %8B%E5%A4%96%E6%8C%96%E8
部遴選為資深優良教師。綜觀其學術及教 %A7%92
學生涯,陳泰然教授確實實踐了當年立志 3.〈 向 240 名 服 務 屆 滿 40 年 資 深 優 良 教
要把所學貢獻給臺灣的初衷,也為後輩樹 師致敬〉,教育部電子報,2015 年 9 月
立了一個極佳的典範。 3 日。http://epaper.edu.tw/mobile/news.
aspx?news_sn=28669
參考資料 4.〈 風 起 雲 湧 燭 先 機 • 風 輕 雲 淡 敘 世 情
──臺大推廣部辦理學期演講活動〉,
1.〈 梅 雨 專 家 陳 泰 然  獲 資 深 優 良 教 師 臺 灣 大 學 推 廣 教 育 報。2010 年 12
獎〉, 蘋 果 日 報,2015 年 9 月 3 日。 月。http://chinese.ntu.edu.tw/edm/epa-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 per/20101201/20101201-1.html
news/article/new/20150903/683772/paper- 5.〈科學家的科學路 風起雲湧他最知─陳
art_right 泰然〉,《 科 學 研 習 》 月 刊 第 50 卷 第 4
2.〈臺大優良教師陳泰然催生氣象預報 拒國 期,2011 年 4 月。http://www.ntsec.gov.
,聯合新聞網,2015 年 9 月 3 日。
外挖角〉 tw/FileAtt.ashx?id=1987

36 科學研習 SEP 2016 No.55-09


本月專題︱氣象老先覺

陳泰然小檔案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大氣科學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
學歷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伯尼)大氣科學博士(1974)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伯尼)大氣科學碩士(1971)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地理系氣象組理學士(1968)
重要經歷
臺灣大學學術副校長(2005~2011)
臺灣大學教務長(2002~2005)
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系主任、研究所所長(1988~1992)
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所副教授(1976~1980)
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所客座副教授(1975~1976)
教育部第三屆國家講座主持人(1999~2002)
美國海軍研究學院客座助教授(1978~1979)
第一屆中華民國氣象學會會士(2001)
中華民國氣象學會理事長(1991~1995)
中華民國氣象學會理事(1976~)
中華民國地球科學學會理事長(1999~2002)
交通部科技顧問(1984~1998)
交通部諮詢委員(1984~1987)
國家科學委員會特約研究員(1996~2002)
國家科學委員會中美國際大型合作計畫「臺灣地區中尺度實驗」 (TAMEX)計畫總主持人
(1983~1994)
國家科學委員會諮議委員(1979~1989;1996~)
國家科學委員會大氣科學審議人(1976~1978)
中央氣象局顧問(1975~1981)
教育部科技指導委員會地球天文科諮詢委員(1980~)
榮譽
國立臺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2016~)
第一屆紐約州立大學奧伯尼分校國際校友特別成就獎(2009)
國立臺灣大學「臺大講座」教授(2006~)
國立臺灣大學終身特聘教授(2006~)
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2002)
臺大教學傑出獎教授(2001)
教育部第三屆國家講座(數學及自然科學類科) (1999)
臺灣天下雜誌遴選四百年來對臺灣最有影響的兩百人
中,九位科技類獲選人之一(1998)
獲香港國際交流出版社遴審列錄「世界名人錄」中
文版第二卷(1997)
榮獲國科會地球科學相關學門唯一之特約研究員
(1996~2002)
國 科 會 與 交 通 部 共 同 頒 發「 天 梅 獎 」 ,表揚對
TAMEX 計畫之卓越領導與傑出貢獻(2003)
南 非 共 和 國 氣 象 學 會 大 會 擔 任 De Beers-Sutton
Memorial Lecture 邀請講席(2000)
國科會傑出研究獎(1986、1988、1989、1992)
教育部教學特優教師獎(1989)
教育部教授研究獎(1894)
中華民國氣象學會學術期刊最佳論文獎「黃廈千學術論文獎」
(1981(第一屆) 、1989、2004)

林秉煜
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技士

3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