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32

親屬、婚姻與家族

蔡錦昌
19991211;20010911;20071215;20090830

6.0 探究非西方社會的社會組織(social organization)1是文化人類


學最主要的任務。因為這些社會組織相當於人類社會組織的原型,
研究它們等於做人類學的實驗觀察。在部落社會中,最複雜、最迷
人、最重要的社會組織是親屬關係(kinship),就是以血緣、法定、
香火等關係為認定基礎的組織。
6.01 親屬研究是文化人類學家的正統領域。做一個文化人類學家,
如果不熟悉此領域,就像武當派道士不會太極拳一樣名不符實。親
屬研究是人類學的奧秘所在,也是人類學主要的理論戰場。
6.1 何謂「親屬」關係?一般現代人很容易誤以為親屬關係就是血
緣關係,又以為親屬關係不同於因婚姻而來的姻親關係,更不會認
為親屬關係跟居處有任何關聯。這是未經反省即視為當然的想法。
親屬關係其實是一種最原型的邏輯關係,亦即「內在而必然」
(internal and necessary)的關係。形式邏輯中的同一律(A=A),就是
此種關係。2因此,親屬關係是一種社會認定的親近關係,此種關係
是一切社會關係之原型和基礎。
6.11 在部落社會中,誰親誰疏,誰敵誰友,主要決定於親屬關
係。親屬關係之外,才論年齡的長幼和性別的男女之分。具有親屬
關係的一群人稱為「親類」(kindred)。親類是一個人生命中重要事
件(出生、成年、結婚、宴客、死亡)的主要參與者。
6.12 親屬關係的變異幅度頗大,非我們一般所能想像。不但「父
母」不一定是血緣的親生父母,不一定男的是父,女的是母,即使
親生的算是父母,「父母」的意思也跟我們所想的不一樣。印度的
托達人(Toda)和蘇丹的奴爾人(Nuer),子女正式的「父親」可以是個
已死的人。奴爾人的「父親」甚至可以是個有錢的老寡婦。3南太平
1
此處所謂「社會組織」,是個動名詞用法的術語,相當於「社會的組織方式」。「社會結
構」(social structure)就是「社會組織」的內在架構,相當於 of behavior 之於 for behavior。總之,
此處所謂「組織」,一來並非指諸如聯合國、東吳大學、警察之友聯誼會等次級關係的組織,
而是指諸如親子關係、男女關係、長幼倫序、官民等位、族群關係等人群結合的方式;二來亦
不限於人際之間的結合方式,而是可延伸至包含山川草木、大小左右、美醜對錯等事物的分類
體系。
2
一個以黑螞蟻為圖騰的土著族,其成年人在經過連日集體亢奮的圖騰祭儀之後,完全確定自
己跟那些在地上爬的黑螞蟻屬同一類,跟牠們最親近。這就是親屬關係。
3
奴爾人的寡婦即使再嫁,所生的小孩都歸給死去的前夫所有。有錢有地位的老寡婦還可以宛

32
33

洋班克群島上的摩塔族(Mota),則以支付巨額產婆費用的男人為真正
的「父親」,孩子也由這父親的妻子來撫養。緬甸的拉赫人(Lakher)
認為母親只是個生孩子的方便容器而已,跟她所生的孩子之間沒有
重要的關係,所以同母異父的兩個孩子並非親屬,可以有性行為。
美利尼西亞群島的初步蘭人(Trobiand)和澳洲一些土著族人,甚至不
認為父親和母親交合是懷孕的原因。他們認為,懷孕生育的真正原
因是女人涉過潟湖時祖靈使她受孕。這跟基督宗教認為聖母瑪莉亞
童貞受孕差不多。(其他例子請參考 6.51 所述。)
6.13 在人類學的文獻中,親屬關係的表示法如下:

6.2 親屬關係既然是人類最原型的社會關係,它也是人類從「自
然」走向「文化」的第一個轉轍站。從作為生物存在的人類,變成
作為社會存在的人類,究竟其間有多大的可能性發展出親屬體制來
呢?其實,使人類社會生活成為可能的主要轉變有如下三項:第一
是靈長目的母子核心團體與一個男人(「父親」)形成永久的結合
關係;第二是在此擴大的核心團體中禁止交配(亂倫禁忌);第三
是在此核心團體之內與之外有規矩地共享食物和其他稀有資源。相
較於人類社會中的其他文化項目,親屬體制的變異可能性顯得小多
了。因為無論怎麼變,親屬體制派定以下這些做法的方式指定
父母親角色、追溯繼嗣脈絡、劃分親戚層次、傳遞權利給後代、形
成法人團體4、規定婚姻對象也不外幾種而已。

6.3 親子關係(filiation)和繼嗣(descent)都是縱向的親屬關係。
前者側重表示一個人跟他父母之間的連帶關係,不管是生物的或者
其他設想出來的關係。後者則側重表示一個人跟他祖先之間的繼承

如男人一樣,跟一個年輕的女孩「結婚」,讓她跟情人幽會,生出來的小孩子歸自己所有。
4
法人團體(corporate group)跟親類不同。親類所形成的團體是暫時的,只出現在特殊的場合
(如婚禮、命名禮、喪禮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親類,所以每次參與的團體分子不一樣。但
是一個族群集體生活的維持(如分配土地、對抗敵人、懲戒族人等)必須有一些固定成員的組
合來擔當才行。這些以猶如行動個體一般的法定身分共同行動的一群人(如宗族、神明會、地
方派系等),就是法人團體。

33
34

關係,不管所繼承的是姓氏、財產或是其他權利。繼嗣群(descent
group)乃是一群具有血親關係(consanguinity,亦即同胞關係,包括同父
異母的關係,不管此種關係在不同的文化中是如何決定和規定的)而又聲稱來
自一個共同祖先的人。如果繼嗣群的共同祖先是一位可確知的真實
人物,就稱作世系群(lineage,亦即宗族)。如果繼嗣群的共同祖先是
一位不可確定的神話人物,或者雖然繼嗣群成員都相信來自同一位
祖先,但是不清楚彼此之間的實際關聯,就稱作氏族(clan,亦即同
宗)。繼嗣群可依繼嗣系脈之單邊(父或母)為準或雙邊(父與母)平行
為準,分為單邊繼嗣群(unilineage)和雙邊繼嗣群(bilineage)。在單
邊繼嗣群中,以父親的系脈為準者,稱為父系繼嗣群
(patrilineage);以母親的系脈為準者,稱為母系繼嗣群
(matrilineage)。如果只要與始祖有關,繼嗣群的組成父系母系皆可,
就稱為血族繼嗣群(cognatic lineage)。

6.31 以上的分類不足以窮盡並劃分所有民族誌中記錄的各種狀
況。事實上,居住方式對繼嗣群的分法也很重要。譬如在母系繼嗣
群中,依居住規則便可分為從母居(matrilocal residence)和從舅居
(avunculocal residence)兩種。不過,繼嗣群與地域群(local group)畢
竟是兩回事,並不一定重疊。一個地方社群可能由好個世系群組成,
而同一個世系群可能分散在不同的地域上。

6.32 父系繼嗣群是最通常的類型,其出現比率是母系繼嗣群的
三倍。很多人傳說母系制度比父系制度更古老,但這是個證據並不
充分的猜想。5依部落社群生活的需求而言,父系制度的確比較好辦
事,母系制度則必然遭遇法人團體沒有男人來參與主事的困難。難
怪大部分母系制度的部落,都用以下兩種變通辦法來解決此困難:
一是母舅的地位十分重要,舅甥關係優先於父子關係;二是婚後從
妻居(uxorilocal residence)的男子通常只是從村落廣場的這一邊搬到
兩三百公尺之外的另一邊而已。

6.4 親屬稱謂(kinship terminology)研究像玩數學遊戲,其宗旨


在於找出繁複多變的稱謂之基本規則。一般的做法是以自我為中心
推演出一個系譜關係圖來。譬如馬凌諾斯基在一次大戰期間調查初
步蘭人的社會生活時,發現初步蘭人主要的親屬稱謂規則有二:一

5
1950 和 1960 年代,女性主義論述興起,於是有些人類學家說母系制度才是人類的原始制度,
比較自然而且沒有性別歧視。此種提倡母權統治(matriarchy)以對抗父權統治(patriarchy)的看法,
誠然具有革命解放的意義,但卻與事實不盡相符。因為兩性之間真正的權力關係不一定全看繼
嗣制度的觀念體系如何規定,還必須看實際上雙方互動時誰是外表誰是裡子,還有觀念體系沒
規定到的有多少以及有那些變通方式。

34
35

是 tama,就是一個人的父親、他父親的兄弟、他父親姐妹的兒子、
他父親的母系氏族之中與他同輩或輩份較低的男人,其簡化的等式
是 F= FB= FZS= FMSS;二是 tabu,就是一種年齡和輩份對等互稱的
稱謂原則,譬如你是我的表兄弟姐妹,那麼我也是你的表兄弟姐妹,
甚至你是我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麼我也是你的孫子女或外孫子
女,其簡化的等式是 FF= FM= MM= MF= FZ= FZD= FZDD= FMDD= FMD/
SC= DC= BC= MBC= MMBC 等等。關於這些稱謂規則,文化人類學界有
兩種截然相反的解釋,分別相當於 etic 和 emic 的觀點。前者認為所
有親屬分類都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系譜關聯等第及其延伸應用,
所以主張父親是我的父親,父親的兄弟乃是父親之延伸。後者則認
為每個族群有自己的分類方式,不一定父親就是我的父親,而父親
的兄弟只是父親之延伸,真正的意思很可能是:所有的 tama 都是
「真正的 tama」,地位都相等。6

6.41 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族群使用像美國人和法國人那種兄弟
姐妹稱謂(brother/sister 和 frère/soeur)。只有中國人細分為兄弟姐
妹,而且把有關的親戚細分為伯叔、姑姨、堂表兄弟姐妹等,非常
繁複。美國人和法國人的「親屬」觀念,基本上都屬於西洋的平等
觀傳統,講求的是身分認定(identity)。中國人的「親屬」觀念則基
本上是個分親疏遠近的差等格局,講求的是名正言順。7身分認定是
一項法律措施,跟情分無關。名正言順則是倫常之理,關乎情分厚
薄。

6.5 何謂「婚姻」(marriage)?婚姻關係遍存於所有社會嗎?一
般現代人總以為婚姻就是一男一女的結合,目的在於組成一個家庭。
其實婚姻的意義不在這一男一女本身,也不在組成家庭,而在權利
移轉的契約關係以及擴展社群的關係網絡。透過婚姻,一個人的身
分和地位改變了,變成丈夫或妻子,相關的權利亦因此移轉和改變。
另外,透過婚姻,兩個家族之間便有了連帶關係,即使結婚的男女
死亡,這種關係依然會存續下去。

6.51 其實婚姻的變異幅度也很大。譬如說,努爾人的寡婦通常
會跟亡夫的兄弟或近親再婚,但是仍以亡夫為後來所生子女的當然
父親;富有的老婦可以「娶」一位少女為妻,而風俗上成為此少女

6
依第一種解釋,tama 的原意就是「父親」,而 tabu 的原意是「祖輩」和「孫輩」,所以其他
人只是延伸應用。由於初步蘭人是個母系社會,舅甥關係非常重要,女人、她的兒子和她的兄
弟同屬於一個法人團體,所以父親的姐妹等同於父親的母親(FZ= FM),而一個女人其兄弟之子
女等同於兒子之子女(BC= SC)。
7

35
36

跟她情人所生子女的「父親」;結婚時,牛畜必須由丈夫的世系群
轉移到妻子的世系群;如果只是納妾的話,牛畜不必轉移,但男子
對女子及其所生子女則無合法權利。托達族的風俗又不同。他們允
許一群男子(通常是兄弟)共有一個妻子,父親則由獻弓儀式中最
後一位獻弓的丈夫來當,即使後來他死了,仍然是個父親。在南印
度納雅人(Nayar)的母系風俗中,幾乎沒有所謂「婚姻」這回事。唯
一勉強算得上是「婚禮」的,只有少女月經來潮之前所舉行的宗教
儀式。等到她月經來潮之後,她就可以開始帶不同的情人回家過夜,
只要人選得到她兄弟的同意即可。如果生下子女,這些情人得承認
是孩子的生父或者意思上要認作父親。在尼羅河三角洲的歐奎喀伊
柔族(Okrika Ijo),婚姻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丈夫及其親人付一大
筆聘金給妻子的監護人,如此則丈夫對妻子及其所生子女擁有專有
權。第二種是只付小筆聘金,如此則丈夫只得到妻子身體的使用權,
但妻子的監護人則保留妻子及其所生子女的其他合法權利。又中東
回教地區有所謂「穆塔婚」(Mutá marriage)。去朝聖或者長途旅行的
男子可以僱請一個女子做「妻子」,而且所生的子女是他的合法子
嗣。在埃及西部的西瓦綠洲(Siwah Oasis)地區,所有正常男子都跟少
男發生同性戀關係。同性戀婚姻不但合法,而且所付聘金通常比異
性婚姻高出十幾倍。

6.52 建立婚姻關係通常牽涉到兩方家族之間「貴重」8物品之移
轉。此種讓渡的「寶」物,一般稱為「聘禮」(bridewealth)或「子孫
錢」(progeny price)。聘禮在父系制度中十分常見。在母系制度中則
少有。給不出聘禮的窮苦人家,新郎可以到女方家義務勞役一段時
間作為替代,也可以以入贅的方式永遠跟女方家人住在一起。

6.53 婚姻的類型有很多種。除了現代都市社會最常見的單偶婚
(monogamy,一夫一妻制)之外,傳統社會中多的是多偶婚(polygamy)。
其中又以一夫多妻制(polygyny)為多,也有少數的一妻多夫制(poly-
andry)。至於「群婚」,恐怕只是一種空想罷了。

6.54 依選擇結婚對象的優先順序來分,有「交表婚」(嫁娶父
親姐妹的兒女或母親兄弟的兒女)和「平表婚」(嫁娶父親兄弟的
兒女或母親姐妹的兒女)、「夫兄弟婚」(優先嫁給亡夫兄弟)和
「妻姐妹婚」(優先娶亡妻的姐妹)。還有娶舅父寡妻的優先婚習
俗(通常男子可同時娶進另一位年輕女子替他生兒育女)。

8
「貴重」與否,乃是一種象徵性的價值,而且每個文化都不盡相同。象牙、狗牙、貝殼、牛
畜、銅鑼、羽毛等,都有可能是「貴重」之物。甚至一堆發臭的牛肉或者爛掉的芋頭,也可能
是「寶」物。

36
37

6.55 婚姻的穩定性跟婚後的個人自由程度有關。在父系制度中,
如果女人婚後不再跟娘家保持密切的關係,離婚的機率便大大降低。
在傳統社會中,如果聘禮很大,離婚的可能性就小。一般而言,休
妻的理由是通姦、不育、懶惰。現代西方一夫一妻制的婚姻之所以
不穩定,主要原因在於夫妻雙方是基於愛情而結合,情感太投入,
要求太高,所以更容易產生強烈的衝突和挫敗感。

6.6 近親(通常是指父母子女以及一些關係非常親近的親類)之
間禁止婚配,稱為「亂倫禁忌」(incest taboo)。亂倫禁忌是普遍的
嗎?非也!古埃及、秘魯和夏威夷等地的王室,就有過同胞婚配的
事例。蘇丹的阿尚德族(Azande),也允許貴族將女兒和姐妹留作情婦,
只是不讓她們生育而已。緬甸卡欽人(Kachin)的風俗,男子如果跟自
己的姐妹或女兒有染,犯的是亂倫罪,但是跟自己的母親有染則只
算犯通姦罪。緬甸的拉赫人容許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可以交媾,不
算亂倫。日本人認為堂兄妹可結婚,不算亂倫。日本人可以接受堂
兄妹或堂姐弟之間的婚姻,但我們中國文化下的人則頂多只能勉強
接受姑表兄妹或姨表兄妹的婚配。9逾此界限根本連想都不敢想。如
果有惡劣的父親強姦自己女兒,通常都會遭致極嚴厲的制裁。

6.61 為甚麼人類不像貓狗那樣會近親交配呢?心理分析學家指
出,男孩有戀母情結而女孩有戀父情結。遺傳學家也拋棄了以前說
近親繁殖會生出劣質兒的說法(因為這種機率並不比殘障者生子的
遺傳機率大)。那麼為何人類群體生活需要有亂倫禁忌這樣帶有強
烈情緒的規定呢?可見必須往另外的方向去找尋原因。

6.62 李維史陀認為,外婚制(exogamy)與亂倫禁忌是一體之兩面,
是社會結構的基礎。人類之所以從生物的存在過渡至文化的存在,
靠的就是交換女人,玩一種把自己的女兒或姐妹拿去交換別人的女
兒或姐妹的「象徵遊戲」。李維史陀認為交換女人是人類以「交
換」(exchange)和「交通」(communication)的方式結合成社群的第
一層次(親屬體系)。(第二層次是以交換財貨和服務來交通的經
濟體系。第三層次則是以交換訊息來交通的語言體系。)交換女人
一方面可以使親族群體擴大,另一方面又可以讓人類身心狀態有一

9
譬如《紅樓夢》裡的賈寶玉和林黛玉是姑表兄妹,賈寶玉和薛寶釵則是姨表姐弟。還有,台
灣有很多同姓「陳、林、李,許、蔡」的男女結婚。這是受到日本統治五十年的影響。依台灣
以前的俗例,同姓同宗是不婚的。不止如此,以前台灣跟中國大陸一樣,還有所謂「異姓聯
宗」的想法。有聯宗關係的異姓,也是不婚的。著名的「異姓聯宗」例子有「朱莊嚴」、「何
藍韓」、「賴羅傅」、「張廖簡」、還有諸如「章張」和所謂「六桂聯芳」的「洪江翁方龔
汪」等。

37
38

個執著的定點。人類社會關係的出現同時就是人性狀態的體現。

6.63 一般研究親屬關係者都偏向從繼嗣理論上求解答。李維史
陀則偏向婚姻理論上找答案。他說,舅甥關係是親屬結構中最重要
的一環,因為沒有它,親屬結構即不可能。親屬的最小單位不是核
心家庭(父母加子女),而是必須加上一個親戚母舅。

李維史陀說,父子關係並非獨立自存的關係,毋寧是舅甥關係
之倒轉。另外,母舅與母親的關係又是夫妻關係之倒轉。這兩兩四
對關係(父/子;舅/甥)(母舅/母親;夫/妻)就聯結成三種可能
的親屬關係:同胞關係、婚姻關係、繼嗣關係。

6.64 交換婦女最簡單的制度是半偶族(moieties)的交換,也就是
整個部落分成兩個外婚的繼嗣群,指定相互交換婦女。這種保險有
出必有入的指定交換方式,李維史陀稱之為「限定交換」(échange
restreint)。如果只是指定禁婚範圍,其他不限,這種不保險有出必
有入的開放交換方式,李維史陀稱之為「一般交換」(échange
géneralisé)。

6.7「家族」(family)是甚麼?10家族普存於所有社群嗎?這個問
題跟「親屬」和「婚姻」的問題一樣,變異幅度甚大。

6.71「家族」並不一定是現代西方社會所謂「核心家庭」
(nuclear family)的意思。11「核心家庭」包含太多現代西方個體主義

family(家族)原是歸屬一位 people(族長)統轄而合作營生(包括生育後代、衣食住行、開墾
10

養殖、賣買交易、婚喪祭祀等)的一群人,除族長的親人外,通常會有奴僕。 family 與
people 之別,相當於 private(私)與 public(公)之別。公共之事是重要而且高尚之事,是人民之
事;私家之事是不重要的卑下之事,是奴僕之事,基本上跟動物吃喝拉撒之事差不多。到了十
八世紀以後,family 一字才慢慢變成今天我們譯為「家庭」的意思。這時候的 family 已經規
模變小,沒有傭僕,人人平等地相互講感情歸屬和道德責任的小團體了。此時的 family 才變成
重要的社會化場所,成為社會改革者和政府內政教育部門極力控制改造的對象。
11
只有夫妻及其子女兩代住在一起。

38
39

(individualism)的預設,如個人權利、愛情、角色關係、公私領域分
離、自我認同、社會分工等等。即使是核心家庭,也有很多變化。
印度納雅人(Nayar)的家庭,並不是個居處單位,也不是經濟生活上
的法人團體,在社會生活中一點也不重要。加勒比海地區的家庭,
通常只有母親帶著子女而沒有「父親」,如果有成年男子共住,他
通常只是母親的露水情人。美國的黑人家庭也常出現此種情形。如
果跳離核心家庭的範圍,家族形態的變化就更大了。中國人所謂
「家」,是指明確同屬一父系繼嗣脈絡而共同營生的家戶群體。如
果家中成員分住在傳統三合院裡的不同房屋中,稱作「房」。如果
家長年老或亡故,家業分給眾子,甚至連香火也分祀了,才稱「分
家」。分家以後,下一代之間的關係便成「族」人。跟中國人相反,
日本人的「家」側重共同經營多於側重香火繼承,有如中國人店舖
所謂「寶號」。日本人沒有兒子或者兒子不肖時,可以以孫子為
「養子」或者以女婿為「婿養子」繼承家業,以便永續經營。

6.72 有些學者為了解決「家族」語意的變異問題,乾脆把「家
族」(family)跟「家戶」(household)分開。把「家族」當作一個因親
屬關係而結合的身分團體,而「家戶」則是一群住在一起共同營生
的法人團體。(日本人的親屬關係比較奇怪,不合一般常規。因為他
們有兩種不同的親屬關係:一種是以延續家業為考量的親屬關係,
如孫子被收養為養子時便以祖父為父親;一種是以婚姻為考量的親
屬關係,如孫子為養子時絕不會以生身父母及其同輩為婚媾對象。)

3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