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卷三格式

文章按個別情況要求特別的格式

文類字
首行靠左

可按需要標示「新聞稿」三字
只限新
聞稿
發佈日
期 靠左
只限新 可按需要標示 年 + 月 + 日
聞稿
置中

專題文章/投稿:
概括文章介紹的主題或內容,以精簡的語句吸引讀者閲讀。

標題 評論文章:
「論」/「評」 + 評調對象
- 例:「評「校園讀書比賽」計畫之得失」

新聞稿:
概括標示稿中主題內容,可有正題和副題
首行空兩格

專題文章/投稿:
交代文章背景,並帶出介紹的對象或事物,簡單介紹主題的物點或重要
性。
首段
評論文章:
申明論點,交代問題、目的,簡單介紹評論的對象。

新聞稿:
概括介紹主題,說明重要的信息
內文 首行空兩格,可按內文需要加上小標題

專題文章/投稿:
避免平鋪直敘,同時要具體準確、語氣宜客觀平實、謹慎大方。
評論文章:
承接引論發揮、鋪陳,援引論據,進行論證,說明自己對所評論的人物
事件的態度和評價,一段論述一個分論點。

新聞稿:
依重要性安排信息,重要的在前,次要的在後
首行空兩格

專題文章/投稿:
總結全文,重申介紹的目的或留給讀者思考的空間。

結尾
評論文章:
重申論點、總結全文,提出建議

新聞稿:
總結全文,或說明次要的信息
 
演講辭格式
首行頂格

上 根據「先尊後卑、先客後主、先特稱後泛稱」的原則排列成適當的次序,
款 並後加冒號。
- 例:「教育署 XXX 署長、X 校監、X 校長、各位嘉賓、各位老師、 各位
同學:」
首行空兩格


自我介紹,說明演講的原因、性質、背景資料等。

你好!我是(所屬機構+班級/職位+名字),很高興……
A 中學學生會主席A 中學校長:x 機構,直接寫班級/職位+名字
首行空兩格

文 演講的主要部分,圍繞主題,並因應不同場合和目的,按內容分段和進行
演說。
結 首行空兩格

概括題旨,以鳴謝、祝頌、勉勵等辭句作結。
- 例:「最後,我謹代表所有畢業同學,恭祝母校校譽日隆,師長們身體
健康。謝謝各位。」
 
書信格式
現代式書信 傳統式書信

首行靠左頂格
 / 啟告語:「敬啟者」、「敬
覆者」

靠左頂格
首行靠左頂格 *如上款使用啟告語則無需
修飾語(視乎對象) + 團體(視乎情況) + 職 加上稱謂
上 銜(視乎情況) + 受文者 + 身份: 團體 + 職銜 + 受文者 + 身
款 - 例:「XXX 主任台鑒:」 份:
/  - 例:「親愛的 X 校長:」 - 例:「工商協會會長 XXX
稱 先生專鑒:」
謂 公函於稱謂後加知照語
對象 知照語
平輩 「大鑒」、「台鑒」
長輩 「專鑒」、「賜鑒」
教育界 「道席」、「清鑒」
宗教界 「道鑒」、「文鑒」
政府部門 「均鑒」、「勛鑒」

首行空兩格
內 首行空兩格
主要內容:引言、主體及結
文 主要內容:包括問候語、主體及結尾

祝 靠左 /

語 對象 祝頌語
「台安」、「大
平輩
安」
長輩 「尊安」
「教安」、「道
教育界
安」
「道安」、「法
宗教界
安」
政府部門 「政安」

靠右
第一行:團體 + 職銜
+ (第二行字數的空
格) 致函時的啟告語 覆函時的啟告語
第二行:發文者 + 啟
告語
對象
平輩 啟 覆

長輩 敬上、謹啟、謹上 敬覆、謹覆

教育界 敬上、謹啟、謹上 敬覆、謹覆
宗教界 敬上、謹啟、謹上 敬覆、謹覆
政府部門 敬上、謹啟、謹上 敬覆、謹覆

「香城中學學生會會長
                        XXX 敬上
XXXXXXX
日 靠左
期 年+月+日
卷三技巧
(掀頁讀大標題準備時間播錄音整理答案入 B part準備時間播
錄音)
未播 A 錄音:[睇 PART A ALL MC+圈重點字眼]
開始播 A 錄音:[聽男女、語氣、分聲線,估態度;一邊聽一遍塗答案]
整理 A 答案:[睇 PART B:大題目+圈重點字眼data file(分資料一 intro、
整合、見解)開始首尾段+格式]
開始播 B 錄音:直接在 data file 做 matching
A:MC
B:Writing
「語境意識」
「語境意識」即你文章的像真度。如果題目要你寫一封求職信,那你就要寫得
像一封「真實社會」裏的求職信。換言之,文章寫的愈似,「語境意識」分愈
高。
要「似」,則要做到兩點:(一)格式背對(二)措辭語氣似。

文類 對象是誰? 語氣措詞
公函及 自 你申請的機構  謙虛卻又不過分卑下
專用書 薦 的責負人  多加善用「謙詞」和「敬語」
信 信
投 被你投訴的機構的  不慍不火
訴 責負人  客觀理性
信  表達「愛之深,責之切」之情
私人書 家 至親  親切
信 書  不要用「謙詞」和「敬語」
 應談到家事
 文字中有時會閒話家常
家 上 長輩:  親切
書 行 如老師,伯父  字裏行間表示尊重,不要直接用「謙詞」
及 和「敬語」
社 平 平輩:  親切;不亢不卑
交 行 如朋友,同學  字裏行間有種「見賢思齊」FEEL
書 下 後輩:  親切;字裏行間表示關心,體諒
信 行 如學生,外甥  表達「愛之深,責之切」之情
 不要有「說教」的感覺
演講辭 會場中有>長輩嘉  語氣謙虛有禮
賓,校長,老師,  多用「謙詞」和「敬語」
平輩, 學生  用字淺白易明
 多實例、故事,否則十分「催眠」
建議書 上司、長輩、  客觀
你向某機構申請  凡事需有證據
 不誇大
 用字不帶情感
徵文投稿/ 廣大讀者  專欄文章跟其他文章不一樣。它是消費
專欄文章 品。是用來賺錢的。故此,它不能使讀者
沉悶。謹記:不可平鋪直敘
 文筆要有吸引力
 可多用較華麗的修辭手法
 多用寫作手法,如白描、首尾呼應等等
 寫作風格可以幽默、戲謔、冷嘲熱諷、古
道熱腸。不可一概而談。

「整合拓展」
(一)能否準確選取資料:選取「有用的」資料,篩選「沒有用的」資料。
 (二)能否把「有用的」資料恰當運用:你要在實用文中拓展那些「有用的」
資料。即是把那些雖然只有幾個字,但卻很「有用的」POINT,發展成一整段。
 
重點在於:你要知道哪些資料是「有用」,哪些是「沒有用」的準則。
 
如題目要你寫「玩 FACEBOOK 的利弊」。那麼你看到其中一個資料說「玩
FACEBOOK 能擴展生活圈子」,那明顯就是「有用的」POINT,因為這是「玩
FACEBOOK 的利」。而另一個資料說「8 成人都在巴士上玩 FACEBOOK」,
那明顯與「玩 FACEBOOK 的利弊」無關,就是「沒有用的」POINT

「見解論證」
(1)要你舉辦活動。提出一些(一)富有創意且(二)合理可行的建議。
(2)會透過海報,又或者專欄等刊物,要你比較、評論兩個截然不同的立場。
 
謹記:「見解論證」不能在資料中找到答案,只能憑自己的常識去杜撰。

「你」希望成為「中華文化大使」,故要寫信去自薦。而題目要求「你」要在
自薦信中談到,你將在香城舉辦一個推廣中國文化的活動。
 
 
謹記
 同學設計的活動要:
(一)「懶」新穎,別「老土」。
(二)活動的建議創作得愈具體,「見解論證」分數愈高。我建議同
學設計四個左右的細節。
而你要記著,活動本身應「懶」新穎,絕對不要寫那些大家都覺得很「老土」
的活動。
什麼是「老土」的活動?就是那些幾十年前,你們爸爸媽媽讀書時已「識玩」
的活動。就是那些什麼「標語比賽」、「展板」等。
那麼反過來說,什麼是「懶」新穎的活動?「中國廿四孝」是「老土」的東西,
「話劇」也是「老土」的東西。但舉辦「中國廿四孝」短片拍攝比賽,然後上
載到 YOUTUBE 就是新穎的活動!

在這個例子中,當中又「短片」,又「YOUTUBE」,還不是「懶」新穎?
謹記
 所有活動只要「上網」搞,就是新穎的活動!

你們要創作新穎的活動,實在不用鑽牛角尖(你認真便輸了)。只要把一切
「老土」的活動在「網上搞」就成了。
 
如下例:
「老土」的活動 新穎的活動
問答比賽 網上問答比賽
圍棋比賽 網上圍棋比賽
閱讀計劃 網上 E-BOOK 閱讀計劃
另外要注意的是,同學你創作的活動要可行。千萬不如創作得太誇張,如活動
將於香港大球場舉行。試問一個中四學生如何籌辦一個在香港大球場舉行的活
動?

「表達組織」
(一)文筆、(二)結構、(三)遣詞造句、(四)字體標點。
亦即基本中國寫作能力,也是平日的作文最求
A. 過渡句
要令你的文章清晰,可讀,易明,就應加入過渡句。這也可以叫過渡
段、承上啟下、承先啟後……(它有九十幾個名)
 簡單來說,「承上啟下」就是當「話題A」轉入「話題B」時中間的一句話。
這句話很重要,它就像一個鈎把兩輪火車的扣起來。例如「話題A」是賭博的
好處,你就應在「話題B」(賭博的壞處)前,先加上一句「說完賭博的好處,
下面將「話題B」談賭博的壞處。」
 這樣就能讓人清晰地知道你正在談的是什麼,能跟隨你的思路。
 
下文為「偽。2009 會考題」5*範文的其中一段:
   而於學校政策方面,B區致力鼓勵每個學生參與運動。區內已有十所中學
身先士眾,實行「一學生一體育」的政策。
  然而,B區中學的體育運動亦有不足之處。

──這句就是「承上啟下」。把話題從「B區中學的體育運動的優點」
轉到「弊端」。
於個人發展方面,B區學生欠專業訓練,比起A區學校斥資三十萬來聘請專業
教練,B區實有霄壤之別。結果是,即使能覓得天賦異稟的運動員,也不能將
其潛能發揮到最大,試問如沒有「伯樂」,得「千里馬」又有何用?
 
B. 標示語
「標示語」是每一段開首時的簡介。它不提供實質的訊息,但卻能讓
評卷員改卷時發揮提示作用,使評卷員更易把握你的文章的結構。當
然,亦讓他知道你「齊 POINT」。
在「評論型見解論證」中,考評局會要求你從多個(3-4 個)角度評論。因此為
了不會把這 3-4 個角度混在一起,你應在每一段的開首加上「標示語」。
 首先,就活動目的而言,(標示語)潮流用語能讓他們覺得讀書
可堪玩味,對讀書感到興趣。
  再次,從活動定位來看(標示語),閱讀獎勵計劃本來就是一個
以「另類手段」去鼓勵學生閱讀的計劃,而不是一味直接地強逼青少
年閱讀。
  最後,就組織形象而言(標示語),主辦團體中學聯會應予人新
鮮年輕之感,使中學生更有所歸屬感。
卷二
1. 閱讀所有題目之後才選擇題目。
2. 當中分辨記描述/議論的類型 eg 多項/單項、象徵題、社會相關題、開放題
3. 取材/例子?是否需要兩者兼論?
4. 中心論點、內容昇華?
題目一:我是一套校服,今日要和主人分離,回想過去我們一起生活,別有一
番體會。
以上是文章的開首,試以「校服的自述」為題,續寫這篇文章。
多項記敘、展現我與主人的關係、回想時的體會、昇華、取材自日常

題目二:試就下圖對你的啟發,以「得不償失」為題,寫一篇文章。

開放題,因為是啟發不是根據,可以此為基礎去想:
(subject)得不償失(what),(how)帶出甚麼道理
個人社會國際古今中外例子都可以出。因為題目沒有限制 subject

題目三:爺爺:「我當鐘錶匠超過 50 年,畢生專注這門手藝,能做到分毫不
差。」允行:「我是品味生活的咖啡師,亦是書寫人生的作家,更是培育後進
的武術教練。」各人對人生有不同追求。有人認為:「與其一生專精一事,不
如發展多元人生。」你同意嗎?試撰文一篇,論述你的看法。
爺爺和允行是題目提示,可跟可不跟
純議論,subject 以人為主,因此多為人物例子,但古今中外皆可出
兼論!!!!!與其……不如……=A OR B? 每段正論段一定要出:在同一標
準下(eg 對於增加識見方面),為何 A 比 B 好。(eg 專精一事容易局限自己,
而發展多元有助開拓眼界/專精一事可以令自己獲得巨大成就,而多元發展容易
分散精力,最終高不成低不就或無所事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