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請尊重智慧財產

權請合法影印資料 Please consul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before making a photocopy.

校核心課程教學計畫表 Syllabus
中文課程名稱 學年/學期
仿生與環境 111-2
Course Name in Chinese Academic Year/Semester

楊悠娟
英文課程名稱 授課教師 (自資系)
Biomimicry and Environment
Course Name in English Instructor 曾賢德
(物理系)

系級 開課單位
科目代碼
GC__64590 Department 校核心 Course-Offering 通識中心
Course Code & Year Department
□ 必修 Required
修別 ■ 選修 Elective 學分數 時數
3 3
Type □ 學程 Program Credit(s) Hour(s)

先修課程 無
Prerequisite (歡迎~喜歡實作與解說,認同師法自然/跨領域學習的同學!)

「仿生學」向大自然的生物學習,認識生物如何使用地球上的資
課程描述 源,構築適合自身生存又舒適的環境,低成本、耗能少又低毒性!
Course Description 迄今已累積了 38 億年 3 千萬個成功解決方案,可做為人類跨領域且
與環境相容的科學應用,例如生物學、物理學、化學、奈米科技、
生命科學等。仿生學的關注對象由自身環境的生物開始,符合在地
關懷精神。

本課程為一學期 3 學分的通識課程,由環境學院自資系教師主授,
另邀請理工學院教師及動手做講師合授,進行「跨領域主題」教
學。為引導學生認識跨領域的仿生與環境主題,結合「影片教學」、
「動手做實驗」、「合作學習」、「雲端教學即時反饋」等教學法,期
末透過「教中學」來驗收學習成果。在教師及助教協助下,同學將
化身為關主,小組合作辦理「校外成果展」,將課堂學習內容轉化為
闖關活動,協助大眾認識跨領域又愛地球的「仿生與環境」。

期望同學於課程中秉持「合作學習」精神,「動手做實驗」來理解概
念,「教中學」來深化學習,「校外成果展」來實踐在地關懷,增進
基本的現代公民科技素養與環境關懷。

1
課程動手做簡介:進行東華校園的植物探查、觀察疏水性植物的細
微結構、模擬仿生輪蟲的運動模式、認識花蓮在地生態的仿生效應
(例如:奈米合金-銅門刀、貝殼效應-黃金蜆)、測量環境因子(例
如:結晶-天氣瓶與飽和醋酸鈉、土壤液化、生物磁效應-磁性觀
察、聲音分析-蚊子的嗡嗡聲)。期末辦理校外成果展,設計關卡及
解說仿生主題給民眾及學生,擴及在地關懷至東華大學鄰近場域。

課程亮點:
1. 多元教學方法及教學科技:結合「科學探究」、「動手做」、「合作
學習」、「雲端教學即時反饋」、「教中學」模式,協助大家在短時
間內,認識跨領域的「仿生與環境」。
2. 跨領域及動手做教材:
(1)仿生學:以影片及動手做,舉例介紹仿生概念、應用現況與環
境的關聯性。
(2)仿生設計:介紹 Ask Nature 的仿生概念、功能及設計方向。
(3)生態奈米:以自編的「生態奈米地圖」教材,搭配動手做實
驗。
3. 評量方式:個人評量 60% (上課出席、動手做、討論、線上作
業、考試)+合作學習 40% (校外成果展、小組報告)
4. 每周動手做或體驗,小組校外成果展 1 次。作業及報告原則上在
課堂時間內完成。
5. 考試比例 10%,協助檢視仿生概念及應用的關係。
6. 課程主題:仿生入門、仿生設計、蓮葉效應、微觀世界、壁虎效
應、生物磁、奈米標章、仿生材料(奈米合金、貝殼結構、奈米
碳家族)、環境因子測量、闖關活動設計與實務
7. 校外成果展:「教中學」 ,同學化身為關主,以動手做實驗協助民
眾認識「仿生科技與環境」。活動日期預定第 15 週之週末,確定
日期將於第 1-2 週上課時討論並定案。
8. 彈性教學:校外展時數折抵第 16、18 週教學,課程於第 17 週結
束。
9. 未來機會:具備仿生與環境志工資格,優先參加服務學習課程或
跨域自主學習認證(時數及志工證明);績優者優先納入東華科普
團隊的工作人員(工讀金)。

通識課程「仿生與環境」宣傳
http://podcast.ndhu.edu.tw/podcast/show_episode/2878

通識課程「仿生與環境」 期末闖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_zYXv8Dnbw&list=PLfg_75i4Ibkv
Ca71cqXXiF-b1vObAwt93&index=6

2
希望修完本課程後,同學能夠:
1. 說明仿生學與環境的關聯性
課程目標 2. 詮釋仿生應用的基本原理
Course Objectives 3. 提出仿生應用與環境發展的永續性觀點
4. 結合學習、實作與服務,完成校外成果展
5. 持續關注仿生與環境的相關議題
6. 具備現代公民基本的科技素養與環境關懷

A.自主學習與創新思考。
B.康健身心
基礎能力指標 C.互動、溝通與解決問題
Basic Learning Outcomes D.情藝美感
E.文化素養與尊重差異
F.在地關懷與公民責任
課程目標與基礎能力相
A B C D E F
關性(必填)Correlation
between Course Objectives ● ● ◎
and Basic Learning Outcomes
圖示說明 Illustration :● 高度相關 Highly correlated ◎中度相關 Moderately correlated
課程教材網址(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Teaching Aids & Teacher's Website (Personal website can be listed here.)
教師個人網址
http://www.ces.ndhu.edu.tw/files/13-1020-61430.php

備註:
1.各開課單位請參考範例格式修正教學計畫表內容。
2.教學計畫表上傳步驟:教務處首頁點選「教務資訊系統」→「教務資訊系統—課務」→
「教師開課查詢系統」→「上傳選取課程之教學計劃電子檔(.doc 或.pdf)」
(網址 http://web.ndhu.edu.tw/SUBJSELE/ATX_TEACHER_SUBJProj1_BIG.htm)

3
授 課 進 度 表 Teaching Schedule & Content

上課時間: 週一下午 1:10-4:00pm


上課地點: a 理工二館(E105) b 環 A124 或共同實驗室
教師聯絡資訊:楊悠娟 ycyang@gms.ndhu.edu.tw,(O)03-8905181,環院 B249。
TA 聯絡資訊:陳彥宏 410854019@gms.ndhu.edu.tw,(m)0966559860,環院 B251。
教師 Office Hour:週四 1-3 pm,環院 B249;或另約時間。
課程檔案: 東華 e 學苑課程網站[參考**教學計劃表(最新版)**,依照周次或主題統整]
學生人數: 20
週次 日期
內容(Subject/Topics) 備註 Remarks
week Date
主題-課程介紹、仿生入門 1 (基礎)、前測
實驗 1-仿生設計 I 連連看
課堂活動:課堂上完成,檔案上傳至雲端系統。
校外闖關活動(學期分數 40%):小組合作+課堂討論+課後準
備,完成科學的社會實踐活動。
2023 無法出席:事前 email TA 請假及說明確實原因(not 學校線上 a 楊悠娟
1
2/13 系統,但可二者併用)。違者每次扣總成績 3 分,緊急狀況彈性 課堂前測
處理。
遲到早退超過 30 分鐘,該次出席成績*0.5。早退前告知 TA。
預定校外成果展日期:2022/5/27(六)或 5/28(日)之 8:30am-
15:30pm,各組至少出席 1 次(校外成果展評分 40%)。
課程前測
主題-自我介紹、分組、仿生入門 2 (設計) a 楊悠娟
2 2/21 實驗 2-仿生設計 II 影片及發想
課程前測(補)
國定假日調整放假 (放假)
3 2/27
(自主學習)仿生學範例、蓮葉效應
主題-蓮葉效應 1 (基礎)、AskNature
實驗 3-奈米碳黑
4 3/6
分組(確定)
課程前測(補)
主題-環境因子測量 1 (生物結構、聲音分析、結晶-飽和醋
酸鈉、土壤液化) a 曾賢德
5 3/13 實驗 4-生物結構 vs 紙橋大力士 楊悠娟
實驗 5-聲音分析:蚊子的嗡嗡聲
實驗 6-過飽和醋酸鈉結晶過程的觀察
主題-環境因子測量 2 (生物磁效應、發電與電源、土壤液化)
實驗 7-車票的秘密-條碼與磁力線/磁力 a 曾賢德
6 3/20
實驗 8-電磁小馬達 楊悠娟
實驗 9-土壤液化

4
主題-仿生獸、模擬闖關預備
講師-蔡正立老師(蔡正立科學實驗室、國科會科普活動計畫 a 蔡正立
講師)
7 3/27 楊悠娟
實驗 10-仿生獸
期中考 1 (曾)
各組自備尖嘴鉗(每組至少 3 支)
國定假日調整放假(放假)
 (自主學習)第 9 周模擬闖關(小組)
主題-奈米合金、貝殼效應、奈米碳家族 1-2、蓮葉效應 2、
生物磁效應、奈米標章產品(認識奈米、認識仿生)、其他
實驗 11-奈米合金
實驗 12-貝殼效應(結構)-硬度大挑戰、貝殼效應
8 4/3
實驗 13-奈米碳家族 1-巴克球、奈米碳球
實驗 14-奈米碳家族 2-石墨烯、奈米碳管、奈米碳環
實驗 15-蓮葉效應 2-奈米紙、奈米布
實驗 16-生物磁效應-生物磁羅盤、細菌
實驗 17-認識仿生、認識奈米、奈米標章產品
實驗 999-仿生與環境(自行設計/課堂未曾教過的)
主題-第 9 周模擬闖關 (小組) b 楊悠娟
9 4/10  (自主學習) Q&A 繳交活動設計
期中考 2 (楊)-實驗 18-模擬闖關(小組) 單(模擬闖關)
a 楊悠娟
主題-蓮葉效應 3 (植物)
何佳蓁
10 4/17 實驗 19-校園植物探查
繳交校園植物
各組選擇實驗、領取器材
探查表
主題-微觀世界、蓮葉效應 3 (手機顯微鏡)
實驗 20-手機顯微鏡 a 楊悠娟
11 4/24
實驗 21-蓮葉效應 vs.手機顯微鏡 何佳蓁
各組自備植物樣本(第 10 周調查成果、每組至少 2 種)
主題-蓮葉效應 4 (雜草)
a 楊悠娟
12 5/1 實驗 22-校園植物探查暨雜草環境永續教育課程
何佳蓁
三創期中教學意見回饋問卷
主題-解說技巧實務(解說稿撰寫、海報製作)、校外闖關設計
13 5/8 1 (提案) b 楊悠娟
實驗 23-闖關活動設計提案(小組)
Brick 同學 0
主題-校外闖關設計 2 (預演) 楊悠娟 b
主題-海報製作 繳交初版:
14 5/15
實驗 24-「校外成果展」預演(小組) 表 1 活動設計
期末考 1 (楊) 單 doc、表 3 解
說稿 doc

5
楊悠娟 b
繳交確定版:
主題-闖關行前提醒、校外闖關發表 表 1 活動設計
實驗 25-「校外成果展」正式(小組) 單(含評量)
15 5/22 本週六辦理「校外成果展」 doc、表 2 活動
5/27-5/28 立川漁場 8:00am(各組實驗室搬器材-)8:30am(東 海報 ppt (或其
華大門大學路集合)-3:30pm 他可編輯格
式)、表 3 解說
稿 doc
16 5/29 校外成果展補休
楊悠娟 a
主題-闖關檢討、校內成果發表
繳交表 4 活動
17 6/5 「校內成果展」報告 (小組)
成 果 報 告 ppt
期末考 2 (楊)
確定版
18 6/12 校外成果展補休



略 ■課堂講授 Lecture ■分組討論 Group Discussion □參觀實習 Field Trip
Teachi ■其他 Miscellaneous: 動手做實驗、校外成果展
ng
Strategi
es

6
學期 ■平時成績 General Performance: 35% (上課出席、討論、線上作業)
成績 (出席 10%、楊悠娟老師 17%、曾賢德老師 8%)
■期中考成績 Midterm Exam: 10% (曾老師 5%、楊老師 5%)
計算
■期末考成績 Final Exam: 15% (楊老師 15%)

■其他 Miscellaneous: 校外成果展 40% (校外成果展,包含小組合作、活動設

計、活動執行、成果報告、活動檔案、準時度、小組互評、同學回饋)
Gradin
♣額外加分-分數撲滿(10%) bonus
g
1.提問、口頭分享、同儕討論等可幫助學習的事項。教師機動加分,TA 登
記。2.鼓勵學生的自主學習-課程相關演講、研習、仿生競賽等,須檢附參
加證明及報告(書面及口頭)。加分依活動狀況彈性處理。
3.分數撲滿上限 200 分,轉換總成績 10 分。依照實際分數比例兌換。
♣無法出席請事前 email TA 請假,違者每次扣總成績 3 分,緊急狀況彈性處
理。
♣闖關流程(同儕互評)(未定)
1:10-2 pm 各組試作+闖關預備(闖關 10 分鐘)
2:10-2:50 pm 分組闖關 1
(各組依序當關主,其他組當觀眾,每 10 分鐘鈴響換組)
2:50-3 pm Q&A+同儕互評
3:10-3:50 pm 分組闖關 2
(各組當關主,其他組當觀眾,每 10 分鐘鈴響換組)
3:50-4 pm Q&A+同儕互評
教科書與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Textbook & Other References (Title, Author, Publisher, Agents, Remarks, etc.)
1. 指定書目-講義(自編教材)及參考文獻@e 學苑課程平台
2. 參考書目-
(1) 磨課師課程線上學習:仿生科技與環境(授課教師-楊悠娟老師)
http://www.ewant.org/admin/tool/mooccourse/mnetcourseinfo.php?hostid=5&id=63
0
(2) 東台灣生態奈米教學發展歷程-以「洄瀾生態奈米地圖」為本
http://www.nanomark.org.tw/epaper/pdf/TANIDA-36-07.pdf

(3)ERNT NDHU 仿生科普實驗系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AiCX0WRrgE&list=PLfg_75i4IbksqknDZeF
O6n4VCYAlvzU_u

(4)全民 x 仿生 x 環境
https://www.facebook.com/erntmap/

(5) 書籍:教師指定參考書(圖書館 1F 服務台)或 e 學苑課程平台


例如:
佛布茲(Peter Forbes), 張雨青譯 (2007)。壁虎腳底的高科技:仿生學向大
自然取經,設計未來(2 版)。臺北:遠流。

7
課程教材網址(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Teaching Aids & Teacher's Website (Personal website can be listed here.)
教師個人網址
http://www.ces.ndhu.edu.tw/files/13-1020-61430.php

備註:
1.各開課單位請參考範例格式修正教學計畫表內容。
2.教學計畫表上傳步驟:教務處首頁點選「教務資訊系統」→「教務資訊系統—課
務」→
「教師開課查詢系統」→「上傳選取課程之教學計劃電子檔(.doc 或.pdf)」
(網址 http://web.ndhu.edu.tw/SUBJSELE/ATX_TEACHER_SUBJProj1_BIG.htm)
教學評量教師自提問題 Teaching feedback questions
1. 我覺得「教中學」校外闖關活動使我更了解仿生科技。
□非常同意 □同意 □普通同意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2. 我覺得「雲端教學即時反饋」讓上課很有趣並能夠幫助學習。
□非常同意 □同意 □普通同意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校外活動評分規則
項目 學期成績 評分人 備註
檔案完整度 43=12 老師、TA 共 4 份檔案
活動設計單、解說稿
活動海報、成果報告 PPT
準時度 3 老師、TA 資料上傳
活動預演+現場
活動觀察 10 老師、TA 遵守活動執行原則
(參與度)
成果發表檢討 4 老師、TA 口頭報告 (第 17 周課堂)
遊客闖關人數 3 遊客 問卷填答份數
遊客按讚貼紙數 (目標:50-100)
按讚貼紙數: (50-100)
小組合作 8 同學 活動過程(前、中、後)
小組互評 差異性評分
(組間、組內) 組間互評 (2%)、組內互評 (6%)
總計 4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