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DOI:10.16827/j.cnki.41-1404/z.2014.01.

031

第 6 卷第 1 期 南 阳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Vol. 6 No. 1
2 014 年1 月 JOURNAL OF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an. 2014

南阳汉代画像之穷奇考
田钰新
( 南阳市博物馆 河南 南阳 473000)

摘 要: 穷奇是汉代画像砖( 石) 墓葬中占据画幅较多的神兽,并且以两种形象出现在不同时期的汉代墓葬中。似
虎形象的穷奇出现在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的墓葬中,但多数汉代画像墓葬中却是把穷奇刻画成牛的形象。似虎
而非虎,似牛而非牛,因此人们常把它们称之为神兽。本文对穷奇作以探索考释,求证于从事汉画研究的同仁。
关键词: 南阳; 汉代画像; 穷奇

目前,南阳已发掘出土比较有资料价值的汉代 《山海经 · 海内北经 》曰: “穷奇状如虎,有翼,


砖( 石) 墓葬 100 余座。 对于刻画于墓门上的画像 食人从头始。”《神异经·西北荒经》也有“穷奇状似
[1]
内容阐释意见不一,对形象怪异之兽、怪异之人,有 虎,有翼能飞,食人 ” 的记述。 在古文献中,对穷
称之为神兽,或称之为斗兽,或称之为兽斗。笔者不 奇的好与坏,有截然不同的说法。 郭璞在《山海经
揣学识,试就画像墓葬门楣、门扉上的刻画内容,尚 ·西山经》注中云: “( 穷奇 ) 似虎,蝟毛,有翼,铭曰
无正确命名的画幅,即所谓的门神和一些不能作出 穷奇之兽。 厥形甚醜,驰逐妖邪,莫不奔走,是以一
解释的画幅,作一点探索考释,求证于从事汉画研究 名,号曰神狗”。 汉代人高诱在《淮南子 · 地形训 》
的同事和学者。 注中说: “穷奇,天神也 ……,其形如虎”。《后汉书
·礼仪》中说: “穷奇、腾根共食蛊 ”,是追凶除恶,造
一 穷奇考 福人类的十二神之一。唐河针织厂汉墓雕刻在墓门
门楣上的画像,就是一幅穷奇吞食魑魅的画幅 ( 图
穷奇是汉代画像砖 ( 石 ) 墓葬中占据画幅较多 2) 。画像由两块条石刻成,是南北二门的门楣。 画
的神兽,并且以两种形象出现在不同时期的汉代墓 幅左右各雕刻一似虎有翼的穷奇,张口噬食匍伏于
[2]
葬中。根据目前的汉画资料看,似虎形象的穷奇出 地的鬼魅 。 唐河针织厂汉墓另一幅穷奇噬食鬼
现在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的墓葬中,但多数汉代 魅画幅( 图 3) ,雕刻在南主室南壁右上方,画中刻绘
画像墓葬中却是把穷奇刻画成牛的形象,画作虎或 一虎、一熊、一穷奇,穷奇张口吞食匍伏于地的鬼魅
画作牛,似虎而非虎,似牛而非牛。因此人们常把它 ( 女魃) 。穷奇形象似牛的记载,《山海经 · 西山经 》
们称之为神兽,或称之为虎、牛。南阳麒麟岗画像石 云: “( 穷奇) 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 ”。 蝟毛,是
墓中的穷奇图( 图 1) ,是一幅似虎的穷奇图,是刻画 说穷奇生有像刺猬一样的毛。新野李湖出土的汉画
在中主室南壁门楣正面的画幅。 画中穷奇肩生双 像砖中的穷奇 ( 图 4) ,刻画十分生动贴切。 在汉代
翼,虎身,虎爪,口生巨齿,头生长角,海口大张,长尾 画像中与古文献记述如此吻合的牛形穷奇画幅十分
曳地,作奔腾之状。 画地刻饰云气。 这是一幅十分 少见。
精良的神兽穷奇图。

图2 唐河针织厂汉画像石墓出土的穷奇

图1 神兽穷奇图

作者简介: 田钰新( 1983 - ) ,女,助理馆员,研究方向: 博物馆学。E-mail: 13837752399@ 163. com


· 126·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第6 卷

图6 新野樊集出土汉画像砖中的穷奇虎
图3 唐河针织厂汉画像石墓出土的穷奇

三 熊、蟾蜍与虎、穷奇共处考

目前全国已出土的汉代画像中有千余幅刻绘熊
的形象,有的单独刻绘,有的与其他神物共处。出自
新野樊集的另一幅画像 ( 图 7) 图的左右刻双阙,画
中刻白虎与穷奇扑闹嬉戏,虎身之下刻饰一只蟾蜍,
上面刻熊,张口吐舌,作漫舞之状。可以比较确切地
说,这是一幅刻画在门前的宅神白虎 、客神穷奇与熊
共处的驱魔辟邪图。 或者要问,熊是何方神仙竟能
参与驱鬼逐恶? 在《山海经 》一书中,往往连写为熊
图4 新野李湖汉画像砖中的穷奇 罴。熊与罴体态近似,熊小罴大。赤罴为瑞兽,也写
作赤熊。《符瑞志》称: 赤罴能辨别忠奸、好坏。《左
二 虎与穷奇共处考 传· 昭 公 七 年》: “昔 尧 殛 鲧 于 羽 山,其 神 化 为 黄
熊”。《列子 · 黄帝 》云: “黄帝与炎帝战于陂泉之
汉代画像中往往把虎与穷奇雕刻在同一画幅 野,帅熊、罴 …… 虎为前驱,鵰 …… 鸢为旗帜 ”。 经
里,用来构筑门楣。 其寓意在于驱魔逐疫,镇墓辟 过多次战争,炎帝兵败,黄帝取胜。 黄帝为远古帝
邪。新野张楼出土的汉画像砖( 图 5) 图中雕刻单檐 王、中华民族始祖,建国于有熊,故亦称有熊氏。 熊
双阙,柱间刻饰云气纹。 穷奇似牛,长尾,作曲颈前 能为黄帝征战作为前驱,平定天下,对人类有功。黄
抵之状。虎身布满虎纹,竖立作前扑之状。 画幅寓 帝本人又称为有熊氏,熊在古代是有特殊地位的。
意,根据虎与穷奇所在场景,双阙之后必是院落庭 把熊视为“战神”也不为过。 因此,汉代在打鬼逐疫
堂,院落庭堂并非野兽出没之地,岂容野兽相斗。此 的大傩活动中,打鬼头目方相氏要“掌蒙熊皮 ”。 熊
必宅中主神白虎和客神穷奇追扑戏闹、驱魔逐疫的 在古代似乎已成为正义战争和战神的徽号 ,只要刻
场景。神物的动态,使画幅充满生气。《论衡 · 解 绘其图像就可以驱逐鬼魅。 方相氏要蒙熊皮,而新
除篇》云: “宅中主神有十二焉,青龙白虎列十二位, 野樊集的驱鬼逐疫图中的熊,四肢纤细,不应是人装
龙虎猛神,天之正鬼也 ”。 白虎是大傩中追凶除恶 扮而成的方相氏,应是徽号熊 ( 熊图像 ) 。 在汉代画
的十二神之一,有益于人类。 穷奇是主人请入宅中 像中相当数量的画幅中刻绘的熊的形象,就是用于
驱魔逐疫的客神。 主神白虎与客神穷奇协同战斗, 驱魔逐疫的徽号熊。 对于这种有徽号意义的熊,似
魑魅魍魉怎敢随便进入宅院。新野樊集出土的画像 乎可以看做是原始宗教迷信中较早的驱鬼符号 。
砖( 图 6) 图中刻绘二龙交叉从大环内穿出 。 左刻白
虎,右刻穷奇。这是一幅宅神白虎、青龙与客神穷奇
协同驱魔逐疫图。青龙在这幅画像中作了图案化的
处理。

图7 新野樊集汉画像砖中的穷奇、熊、蟾蜍、虎
另外需要提示的是: 新野樊集驱魔逐疫图的双
阙外侧,各刻画树木一株。 此树应是柏树。《酉阳
图5 新野张楼汉画像砖中的穷奇虎
杂俎》云: “罔象好食亡者 肝 而 畏 虎 与 柏。 墓 上 树
第1 期 田钰新: 南阳汉代画像之穷奇考 · 127·

柏,路致石虎,为此也 ”。 画幅中的虎身之下刻画一 画像中将羽人刻画得相当微小。( 二 ) 虎与穷奇并


只蟾蜍。《太平御览 》卷四: “蟾蜍,月精也 ”。 汉画 非相斗,正如前面所说,只是相互扑闹嬉戏。( 三 )
中的月亮,常常被刻画成蟾蜍。 同时蟾蜍在阴阳中 白虎为神物,尚未发现白虎被人捕杀的记述。因此,
表示阴,表示阴宅墓葬。 由此,这幅画像向人们显 可以说左侧武士不是追赶白虎,也不是要刺杀白虎。
示,它是一幅刻画在冥间的驱魑魅逐邪恶的场景 。 武士双手持戟说明是已经到了临战状态。( 四 ) 武
我们通过这类驱魔逐疫图可以看出,在汉代的 士 双 手 所 操 持 之 戟,应 是 专 用 于 驱 逐 恶 鬼 的 苇
[3]639
习俗中,人们习惯把宅中十二主神中的青龙 、白虎与 戟 。( 五) 能在冥间用苇索、苇戟捕捉恶鬼喂食
客神熊、穷奇刻画在一起,让它们合力驱鬼魅逐邪 老虎的,只有神荼郁垒兄弟二人有此本领。 人世间
恶,使宅神和客神成为兼职门神。 这些兼职门神又 的凡人是根本无能参与冥间的驱逐鬼魅活动的 ,也
喧宾夺主地占据了门首( 门楣) 的主要位置。 不会被刻画于冥间驱鬼的画幅之上 。
综上所述,这幅画像中的二人,必当是生性就爱
四 神荼、郁垒与虎、穷奇共处考 好捕捉祸害人类的恶鬼,以鬼食虎的神荼郁垒二神
人。这幅画像所表现的是: 以神荼郁垒为主导者、指
汉代画像墓葬中刻绘神荼郁垒的画幅不少,但 挥者,白虎、穷奇参与的驱鬼魅除凶邪的情景 。场面
真正要把一些无榜题的画幅确定为神荼、郁垒又不 之声威,惊天地、泣鬼神。因此,画幅中刻绘小鸟、小
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新野下青羊出土的画像 兽,表现出了鸟飞兽突,惊恐万状。 笔者建议,这幅
( 图 8) 图左边一人,武士形象,强悍凶猛,两手持戟。 画像如命名的话,应该称之为“大路驱魔图”。
图右边一人,也为武士形象,徒手奔驰而来,脸前有
“大路”二字。 画中部分,左刻白虎,虎背之上有羽 五 方相氏与神荼、郁垒、狻猊、穷奇共
人乘御。右刻穷奇,穷奇之后刻蟾蜍一只。 白虎穷 处考
奇的上方刻飞鸟、奔兽各一只。 此图命名为“仙人
乘虎”。 在汉代画像中一种相同题材内容的驱魔逐疫画
幅,由于历史时期不同、区域不同、立说依据不同和
师承传授等方面的不同,所以画幅中表现出的构图
简繁以及所刻画的人物和动物 ( 神兽 ) 都有相当大
的差异。并且由于绝大多数画幅没有榜题,致使一
些画幅一直得不到正确命名。南阳石桥汉画像石墓
图8 新野下青羊汉画像砖中的穷奇、神荼、郁垒、虎 出土的驱魔逐疫图 ( 图 9) ,这幅画像用两块条石刻
这幅画像较之本文图 6,主要增加了两位武士, 成,用以构筑成该墓南北二大门门楣。 画幅左边一
其基本寓意仍是冥间驱鬼魅除凶邪。 先说“大路 ” 兽,勾首夹尾,曲身龟缩。 其右一兽,狮首、狮身,奔
二字,大路就是大道。《列子 · 说符 》云: “登高楼, 向龟缩之兽,此兽应是神兽狻猊。画像出土时,二兽
临大路”。 富贵之家的宅第多临大路营建,所以登 通体着土黄色,并用黑色在兽身绘出豹纹。 中间一
上高楼,就可以看见大路。 这幅画像由“大路 ”二字 人,头戴假面具,应是方相氏,微张双臂,双手微举,
揭示出: 这个驱鬼魅除凶邪活动是在富贵之家的宅 作呼唤之状。 画右边 ( 另一 石 ) 一 人,长 发 披 向 脑
第前面大路上进行的。把魑魅凶邪已经从宅第之中 后,双手持梃作奔走之状。 其左一人,戴冠,回首张
驱逐到了大路之上。《风俗通义 · 祀典 》云: “上古 臂作呼唤之状。 此二人应是神荼、郁垒。 再左有一
之时,有荼与郁垒昆第二人,性能执鬼。 度朔山上, 牛形兽,应是穷奇,作曲颈前抵之态。画幅空白处刻
章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荼与郁垒 饰缭绕云气。这幅画像内容含意应当是由方相氏率
缚以苇索,执以食虎。”在古文献中,生性就爱好执 队进行的驱鬼魅除凶邪的大傩活动 。
恶鬼以食虎的,仅此神荼、郁垒兄弟二人。 因此,他 南阳汉代画像砖 ( 石 ) 在当时已经形成一种规
们就成了我国古代较早的门神。 律: 墓顶画幅大多刻绘天文图像。门楣、横梁多数刻
这幅画像向人们显示的几个问题,是破解此画 绘龙、虎、神人、神兽。 特别是刻饰云气的画幅 ( 图
像含意的关键: ( 一 ) 此图中的虎为神虎,是天地间 10) ,是反映人世之外景象的特定处理办法 。
的正鬼,虎神只能是神人方可驾驭。 因此刻画羽人 图 9 向人们展示: 神荼、郁垒、狻猊、穷奇均刻饰
驾驭,但是驾驭者并非主导者、指挥者,正因为如此, 云气笼罩。唯独方相氏和勾首夹尾兽的上方不刻饰
· 128·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第6 卷

云气。 仙,包括十二神都是人们祭祀相求而参加驱魔除邪
的。因此,汉代画像中不同形象的驱魔逐疫图 ,应该
各自有各自的立说依据。
《荆楚岁时 记 》云: “正 月 一 日 ……,插 桃 符 其
傍,百鬼畏之 ”。 关 于 桃 符 的 情 况,《岁 时 广 记 》引
《皇朝岁时杂记 》说: “桃符之制,以薄木板长二三
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
右神荼”。这种驱鬼魅的桃符不刻画大傩中的十二
图9 南阳石桥汉画像石墓出土的画像 神,而是刻画上了神兽狻猊白泽。 石桥汉画像石墓
的驱魔逐疫图或许就是以这类古代立说为依据 ,驱
鬼魅的神兽使用了狻猊之属。 关于狻猊,《穆天子
传》云: “狻猊野马,走五百里 ”。 郭璞注曰: “狻猊,
狮子,亦食虎豹。野马,亦如马而小 ”。 看来古代所
说的狻猊就是狮子。 古人认为它是能驱邪鬼的神
物,因而绘画在桃符木板之上。至于勾首夹尾、恐惧
龟缩之兽,似乎不是善类,而应是在强大的驱魔除恶
攻势下龟缩一隅的鬼魅。

图 10 南阳石桥汉画像石墓墓门 参考文献
[4]
方相氏是人装扮而成的所谓“像神 ” ,是世人 [1] 东方朔. 神异经[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16.
所称的开路神、险道 ( 先导 ) 神,是人世间驱鬼魅除 [2] 南阳汉代画像石编辑委员会. 南阳汉代画像石[M]. 北
邪恶的领 队 头 目,是 能 与 十 二 神 共 舞 的 极 特 殊 人 京: 文物出版社,
1985: 107.
[3]716
物 。可能是因为这种特殊性,这幅画像确定了 [3] 范晔. 后汉书[M].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1.
方相氏在画幅中的显要位置。 [4] 周公旦. 周礼[M]. 长沙: 岳麓书社,
2001: 116.
汉代的大傩、解除等驱鬼魅除凶邪的迷信是受 [5] 王充. 论衡[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348.

人们的思想意识支配的,当时人们认为“祭祀必有
[5] ( 责任编辑: 李建中)
福”,“信鬼修祀,以求福助” 。驱鬼魅的各路神

THE STUDY ON THE PORTRAITS OF QIONG QI IN HAN DYNASTY OF NANYANG

TIAN Yu-xin
( Museum of Nanyang City,Nanyang 473000,China)

Abstract: Qiong Qi,showing in two different images in tomb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Han Dynasty,was a major mythical beast be-
ing painted in a considerable portion of brick ( stone) portraits in tombs in the Han Dynasty. Qiong Qi,with likeness of tigers,was
shown on the tomb portraits from the mid - late Western HanDynasty to early Eastern Han Dynasty. However,most portraits in tombs of
the Han Dynasty gave Qiong Qi the resemblances of oxen. Like a tiger but not a tiger and like an ox but not an ox,therefore Qiong Qi
was called a mythical beast. This article is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Qiong Qi,and to seek the confirmation of colleagues in the field of
the Han Dynasty portraits research.
Key words: Nanyang; portraits in the Han Dynasty; Qiong Qi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