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有關日本的政策及其他相關事務的詳細資訊,

請登彔以下主頁。
日本外務省官方網址 :
http://www.mofa.go.jp/
Web Japan
http://web-japan.org/

貿易與投資
朝着水平貿易的方向轉變

導言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速發展使日本與
北美洲、亞洲和歐洲各國的貿易和投資
關系不斷擴大和深化。20 世紀后半葉,
多邊貿易自由化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日
本經濟的繁榮,這一發展在很大程度上
是“關貿總協定”(GATT) 和“世界貿易
組織”(WTO) 積極推動的結果。然而,
自 90 年代末以來,世貿組織的談判陷入
停滯狀態,其部分原因是有待解決的問
題的多樣化以及隨着世貿組織成員國的
不斷增加而產生的利益多元化和利益沖
突。在全球性的世貿組織協定缺失的情 泛建設國內工業基礎設施,日本的出口 出口汽車
1998 年,汽車、電子產品
況下,近年來的趨勢是部分國家之間通 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一時期,日 和電氣零部件等機械和設
過談判達成僅在這幾國之間適用的“自 本貿易形式為加工廠式的垂直模式,即 備的出口額度占日本出口
總量的 73.6%。
由 貿 易 協 定 ”(FTA)。 截 止 到 2004 年, 進口原材料然后將這些原材料加工為成 © 豐田汽車公司

日本已與新加坡和墨西哥簽署了“自由 品出口。1964 年,日本宣布贊同“國際


貿易協定”,與亞洲許多國家的“自由貿 貨幣基金組織”(IMF) 章程第 8 條的規定,
易協定”的談判也正在進行之中。 即取消所有的外匯管製,這一舉措進一
步促進了日本的現代化和高速增長。到
了 60 年代后半期,日本對外貿易開始出
貿易 現順差,盡管 1973 年和 1979 年的石油
二戰剛剛結束時,滿目瘡痍的日本面 危機給日本造成了短暫的貿易逆差。80
臨着持續的對外貿易逆差和長期的外匯 年代,日本貿易迅速完成了自我調整,
短缺。但是,1952 年,日本加入了“國 向水平模式轉化,其特征是出口成品的
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三年后又加入 同時也進口成品。
了“關貿總協定”(GATT) 。從 50 年代 與此同時,在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末到 60 年代末,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廣 的背景下,日本的貿易順差(往來賬戶
貿易與投資 1
(單位︰1萬億日元)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6,954
1970 6,797 出口
進口
16,545
1975 17,170

1980 29,382
31,995
41,956
1985
31,085
余額)持續增長。1985 年以來,日本一 41,457
1990
33,855
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債權國。盡管日本 1995
41,531
31,549
對外貿易始終以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 1996
44,731
29,527 37,993
品的進口以及成品的出口為基礎,然而 1997 50,938
26,826 40,956
自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以來,直接對外貿 1998 50,645
28,104 36,654
易投資規模的擴大已成為這一時期的重 1999 47,548
35,268
要特征,包括投資海外生產設施、增加 2000 51,654
40,938
成品進口(尤其是從亞洲進口)的數量等。 2001 48,979
42,416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東亞國家占全 2002 52,109
42,228

球貿易的份額有了巨大的增長,隨着這 2003
44,362
54,548

種增長,日本對東亞各國(尤其是中國)
的貿易依賴也在不斷增強。 來加工成紡織品的纖維原料。在 20 世紀 進出口值
數據來源︰財務省網站, “貿易統計”
60 年代和 70 年代,當貿易重點向重工
出口 業轉移后,烴類燃料和金屬礦砂等成為
從 20 世紀 50 年代末開始,日本的出 主要進口產品。70 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
口重點開始由紡織和輕工業產品轉向重 導致原油價格急劇上揚,因而到了 80 年
工業產品。到了 70 年代,化學製品和 代,礦物燃料已占進口總量的 50%左右。
鋼鐵等工業原材料出口的重要性有所下 近些年來,礦物燃料占進口產品的比例
降,而隨着高附加值產品日益受到重視, 在 15% 至 20% 之間波動,石油價格的變
機械和電子產品的出口迅速攀升。 動是造成這一情況的部分原因。
從 20 世紀 80 年代一直到 90 年代早期, 成品占進口產品總量的比率從 70 年
計算機、半導體、消費類電子產品、機床、 代的 20%增加到 80 年代的 50%,又上
傳真機、汽車和其他運輸設備等技術密 升到 90 年代以來的 60%,這一比率與
集型產品的出口迅猛增長。但到了 90 年 西方發達國家非常接近。導致成品進口
代中期,出口增長率顯著放緩,部分原 比率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 80 年代以
因是日本公司海外製造企業的建立。貿 來,日本公司在海外(主要是在中國和
易摩擦導致日本汽車製造商和其他企業 亞洲的其他國家)建立製造企業,並將
到美國和歐洲投資建廠。此外,面對日 這些企業製造的產品大量出口到日本。
元升值,為保持價格方面的競爭力,很 計算機和其他信息技術產品的進口數量
多日本公司將技術不太複雜的勞動密集 不斷增長,一些消費類電子產品,如電
型零部件和產品的生產轉移到中國及亞 視機,其進口的型號在日本的銷量超出
洲其他國家。日本製造企業在中國投資 了國內生產的型號。
建廠極大地刺激了生產資料設備和零部 2001 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日本的
件對中國的出口,加之因中國經濟的迅 第一大進口產品來源國。
猛發展而導致的國內需求的全面增長,
使中國在 2001 年已成為繼美國之后日本 貿易摩擦
的第二大出口對象國。 雖然日本的燃料、食品以及工業所需
原材料的進口比例很高,但這些進口貨
進口 物卻常常以增值產品的形式出口到國外,
戰后初期,日本的主要進口產品是用 並在日本的許多貿易對口國家贏得了很

貿易與投資 2
出口結構圖(2003 年) 進口結構圖(2003 年)
數據來源︰財務省網站,“貿易統計”
食品 0.5%
其他 10.2% 紡織品 1.7%
化學製品 8.3%
精密設備和儀器 4.0% 非金屬礦物產品 1.1%
其他 食品
金屬產品 6.2% 10.2% 11.5%
原材料 6.0%

機械產品 機械和設備
運輸設備 礦物燃料
(除電力機械外) 20.2% 31.5% 21.0%
24.3%

金屬產品 4.3% 化學製品 7.8%


非金屬礦物產品 1.2% 紡織品 6.4%
電力機械、儀器和設備 23.6%

大的市場份額。這種情況導致的貿易摩 導致了有關目標數字的爭執,遭到了日
擦,自 20 世紀 50 年代中期以來時有發生。 本的強烈反對。自 90 年代中期以來,解
到了 20 世紀 80 年代早期,貿易摩擦 決貿易摩擦的努力已逐漸轉移到 WTO
使日本方面開始采取措施,控製不斷增 等國際舞台,在那裡,國與國進行談判
長的出口量以回應“傾銷”(以低于原 以解決貿易爭端。日本和美國仍在以《日
產國的價格在海外銷售產品)的指控。 美放寬限制、競爭政策報告書》等文件
針對美國的抱怨,日本主動對出口到美 為媒介,不斷解決日美之間的雙邊貿易
國的棉紡織品(1957 年)、鋼鐵(1969 年)、 和經濟問題。根據 2001 年發布的這份報
羊毛和合成纖維(1972 年)、彩色電視 告書,日美兩國每年向對方提出改革建
機(1977 年)和汽車(1981 年)實行限 議。
製。1972 年,日本同意再次限製鋼鐵產
品對歐洲的出口。
另一方面,自 20 世紀 80 年代早期以 投資
來,日本政府解決貿易摩擦問題(尤其 戰后初期,日本企業對海外的經濟參
是和美國)的重點已經更為頻繁地表 與 主 要 集 中 于 商 品 的 出 口。20 世 紀 80
現為試圖通過給予外國公司進入日本市 年代,日本企業對海外的直接投資開始
場更大的便利並消除所謂的“非關稅壁 增長。這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原因︰一
壘”,以增加其對日本的出口。為了實 是由于貿易摩擦(如北美和歐洲汽車市
現進口自由化的目標,日本政府采取了 場的案例)而將生產轉移到海外;二是
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單方面削減關稅、 由于日元匯率走高而將生產向海外轉移,
取消進口限製、改革標準認証體系以及 特別是電氣和電子產品的生產商,為尋
開展促進進口活動等。農產品進口的自 求高質量、低成本的勞動力紛紛將生產
由化,雖然是一個敏感的政治問題,卻 轉移到東南亞和中國;三是為了開拓需
也導致了日本對進口牛肉、柑橘和許多 求增長潛力大的市場(如中國)而將生
其他食品的限製的取消或減少。 產設施轉移到其他國家。20 世紀 80 年
20 世紀 90 年代前期,由于不滿日本 代,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資大部分流向北
市場開放措施的實施步伐,美國要求預 美和歐洲。而在 90 年代,對亞洲的投資
先確定其在半導體、汽車和汽車零配件 比率開始上升。2000 年以來,動蕩不安
等類產品在日本市場的份額。這一要求 的國際局勢和全球性股票價格下跌從總
貿易與投資 3
(單位︰1億日元)

財政年度 對外 對內

1996 54,095 7,707

1997 66,236 6,782

1998 52,780 13,404


體上對全球的直接投資產生了一種冷卻
1999 75,292 23,993
效應。日本也不例外,2001 年以來,其
2000 54,193 31,251
海外直接投資的規模同前些年相比呈顯
2001 40,413 21,779
著下降的趨勢。
2002 44,930 21,863
盡 管 同 美 國 相 比, 日 本 的 企 業 在 成
2003 40,795 21,161
為跨國公司方面的行動有些遲緩,但其
全球化的進程卻一刻未曾中斷。雖然日 1
大洋洲 0.1
本企業在海外投資生產的比率在逐年增 非洲 0.3 (單位︰%)

大洋洲 2.8 亞洲 7.6


加,但同美國和德國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2002 年 日 本 的 海 外 生 產 占 年 度 總 產 量
洲 洲 日本 歐洲
的 17%,而美國和德國的同期比率都在 低結婚率的年代

拉丁 .6
14

35.0 17.0 32.7

30%以上。
亞洲 洲
北美 .8
1998 年以來,海外資本在日本的投資 17.8

20
美洲
北美 6 拉丁 1.8
急劇增長。而自 2001 年起,海外對日投 29. 2

3
資一直保持平穩的態勢,始終是日本對
外直接投資的半數左右。這種平穩增長的 方統計數字,取消以往同時使用日元和 1 對外 / 對內直接投資
數據來源︰財務省網站,“國外直接
背后可能包含以下的原因︰一方面,人們 美元兩種單位的統計方法。這一變化將 投資”

感覺同以往相比,房地產大勢走低和股票 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融為一體使之成為 2 按區域劃分的對外直接


投資的百分比(2003 年財
價格大幅下跌使日本成為相對而言“油水 商品服務類差額,消除了長、短期資本 政年度)
數據來源︰財務省網站,“國外直接
少”的國家;另一方面,日本采取的反調 帳戶余額類別之間的差別。這些變化反 投資”

節措施降低了國外資本進軍日本的壁壘, 映出服務貿易和國際資本流動日益增強 3 按區域劃分的對內直接


投資的百分比(2003 年財
尤其在金融等非製造業領域。 的重要性。 政年度)
在日本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經常性 注︰日本一欄的數字是國外子公司
的投資比例。
轉移支付差額和服務貿易差額長期處于 數據來源︰財務省網站,“國外直接

國際收支 逆差。日本在運輸費、使用許可費和旅游
投資”

反映國際收支狀況最常使用的概念是 業(2002 年有 1,600 多萬日本人到境外


“商品貿易差額”,即指一個國家進出口 旅游)方面的負差額是導致服務貿易逆
之間的差額。自 20 世紀 60 年代中期以 差的原因。2003 年,日本的服務貿易逆差
來,日本的貿易一直為順差,這一順差 顯著下降,一部分原因是由于 SARS 而導
在 80 年代迅速擴大,並在 1994 年達到 致出境旅游的下降,還有一部分原因是
了 12.39 萬億日元的歷史新高。而到了 日本汽車製造商和其他日本海外公司所
1996 年,由于進口的增加和其他一些因 擁有的專利權所帶來的專利使用費收益
素,貿易順差回落到 6.74 萬億日元。在 的增長。巨大的商品貿易順差足以補償日
此之后,日本經濟的低迷導致了進口的 本經常性轉移支付和服務貿易中的逆差,
衰退,加上美元匯率走高,使日本貿易 因此,日本始終保持着國際收支經常項目
順差又回升到 1998 年的 15.99 萬億日元。 順差。2003 年,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
從那以后,貿易順差一直處于上下波動 為 15.8 萬億日元,約占 GDP 的 3%。
的狀態,2003 年為 12.26 萬億日元。 2003 年,由于投資差額突然好轉(從
1996 年,日本修改了國際收支差額的 2002 年的巨大逆差到第二年的同等巨大的
計算方法,開始僅以日元為單位公布官 順差) ,日本的資本項目差額首次出現順差。

貿易與投資 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