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该文章由微信公众号文章搜索助手导出,点我免费下载

大宝法王 | 修行之初如何“感受”

夺尔灯师父 香巴拉明灯 2017-04-21

修行之初,我们应当将自心与法教有所关连。欲达于此,需欢喜法教,精进修持;并具有敏锐的智慧与不舍众生之心。除
此之外,再加上上师的加持等等,所有这些,将帮助我们累积修行道上的福慧资粮。

法教的独特性在于它能克服我们因无明而从心中所生起的有害思想。一旦我们能修到一心不乱,我们的心即能与法教结
合,而法教的力量亦将深植心中,它的利益是无与伦比的。最近层出不穷的事件,已使得人们经验到许多强烈的困扰感
受。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开示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教法, 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我们已生于世间,故我们都有感受,感受的生起,是因外界某一事物所引发,并在我们心中留下经验与概念。传统上,感
受可分为三类-----快乐、痛苦与舍受,而舍受之意是既非快乐,也非痛苦的感受。一切人都会生起这三种感受,其他的众
生(指轮回中其他五道众生)亦复如是。

我选择开示『感受』的理由,是因为如果我们若仅依自身的感受行事,将会使得我们的行为过份。当感受到快乐时,情绪
不但强大,甚至让我们难以掌控。当感受到痛苦时,它亦可能是既深又长。我们的一生当然需要快乐的事物,但须适可而
止。而能让我们身心平衡的,则是我们的心。 假如我们对事物的感受不加以节制的话,终将问题丛生。我曾听说(但不知
道这是否属实。)有人曾因乐极而亡。不过我个人并无此经验,因此无法对这种感受说些什么。但对于痛苦,我却多少有

些了解。

痛苦的感受会自然从心中生起,而我们所应做的则是调整心态使之平衡。假如我们的心中充满著哀伤与苦痛,那是不正常
的。它会使我们的心量萎缩受限,甚至有些人会因心中过度的痛苦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此,我认为一个人对事物有过度

强烈的反应,是错误的。期盼能得到某些强烈的感受也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轮回的本质即是痛苦。但我们没有理由事先就让痛苦盘据在心,而是应专注在什么事物能带给我们快乐。今日世界,人们

的决定常随着感觉而定,但感觉却是无常易变的。感觉由心中生起,但想法却又随时在变。举例而言,人们常常因为巧遇
一位上师而印象深刻,因此心中就想:『啊! 我对他的感受真好,我一定要让他当我的上师。』换言之,我们亦可能遇到
另一位上师,但感受并不是很好。然后心中会想:『他一定不是一位好上师!』我们常以貌取人,并依各种不同感受的经
验做出不同的评价,而非对情况作理性的分析。我们常依感觉行事,而感觉却又是瞬息万变。我们的生活步调多变,使得
我们的经验变得不稳定、不成熟与不自在。感觉是重要的,但如果我们以此为中心,那么将自找麻烦。我们所追寻的是一
条清净、甚深之道,如此才能够带给我们真正的利益。
勿执著快乐,亦勿因痛苦而沮丧,我们所追求的,是一条安定持久之道。假如我们只一味追求好的感受,一旦到达顶峰,
我们的心将迷失在其中,这时候,我们的生活还剩下什么呢?我们将被抽离出真理之道,并将自身置于伤害之中。从快乐
中延伸出来,或从哀伤中投射出来的感受,一旦进入心中,将难以完全将它们从心中抹除。故发生痛苦时,我们应耐心、
坚忍以对,并坚持走在我们已决定的道路上。当快乐的感受生起,并迷惑我们的时候。我们可以靠近去看一看,它到底会
将我们带向何方?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生活的方向,在这条自己选择的路上,也将会遭遇到各式的问题与痛苦。但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困难,
我们都应回首看看我们已完成的成就,并下定决心继续向我们希望的目的前进。如此,将能够帮助我们保持稳定。我们愈

能持之以恒,愈能发展出坚忍之心向我们的目标前进。在到达终点、完成我们的目标之前,毋须在意痛苦与快乐的感受,
否则我们所追寻的目标终将没有完成的一天。

以上这些都是我个人的想法,但我并不坚持每一个人都需和我一样。因为你自己的期望总是重要的。但假如我们能在快乐
喜悦的修行道上前进,它将比世上所有的财富还要珍贵。我们的希望是重要的,不过我们也应检视一下它未来的结果是什
么?它将把我们带向何方?同时我们也应认真 地想想我们现在的处境,并且自问:『我将如何善巧地处理生活中的事
物?』不是跟着希望走,也非盲目冲动。我们可以在我们生活的道路上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个人是重要的,我们的生命是
独特的,没有任何人能成为我们,或替换我们。无论未来的生命是否存在,都无法复制出我们现在的人身。我们现在的人
身是珍贵的,更应智慧地善加利用。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