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2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

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

业主方:

圭亚那公共工程部

MINISTRY OF PUBLIC WORKS

总包方:

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铁建(加勒比)有限公司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2023-01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

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

编制:王月林

校对:王志伟

审核:丁印成 陈杰

审定:王志良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目 录
1. 工程概况...................................................................................................................3
1.1. 项目概述.........................................................................................................3
1.2.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编制的依据.....................................................................4
1.3. 岩土工程勘察目的.........................................................................................5
1.4. 岩土勘察工作布置.........................................................................................5
1.5.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5
1.5.1. 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6
1.5.2. 工程地质钻探.......................................................................................6
1.5.3. SPT 测试..............................................................................................6
1.5.4. CPT 测试..............................................................................................7
1.5.5. VST 测试..............................................................................................8
1.5.6. 室内土工试验.......................................................................................8
1.6.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8
2. 现场工程地质条件...................................................................................................9
2.1.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9
2.2. 气象、水文特征.............................................................................................9
2.3. 区域地质构造...............................................................................................10
2.4. 地基土的组成及特征...................................................................................11
2.5. 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13
2.5.1. 标准贯入试验(SPT).....................................................................14
2.5.2. 静力触探试验(CPT).....................................................................16
2.5.3. 十字板剪切试验(VST).................................................................17
2.5.4. 室内土工试验.....................................................................................19
2.6. 地震效应.......................................................................................................22
2.6.1. 场地分类.............................................................................................24
2.6.2. 抗震设防类别.....................................................................................24
2.6.3. 设计地震分类及参数.........................................................................25
2.6.4. 土壤液化.............................................................................................26
2.6.5. 软土地震沉降.....................................................................................26
2.7. 特殊岩土.......................................................................................................26
2.7.1. 软土.....................................................................................................26
2.7.2. 有机质土(OL)...............................................................................26
2.8. 不良地质影响...............................................................................................26
3. 水文地质条件.........................................................................................................27
3.1. 地下水...........................................................................................................27

2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3.2. 河水...............................................................................................................27
4. 腐蚀性蚀性评价.....................................................................................................27
4.1. 水的腐蚀性...................................................................................................27
4.1.1. 海水的腐蚀性评价.............................................................................27
4.1.2. 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28
4.2. 土壤的腐蚀性...............................................................................................28
5.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28
6. 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28
7. 桩基方案分析与评价.............................................................................................29
7.1. 基础方案及桩型选择...................................................................................29
7.1.1. 混凝土预制桩(PHC)....................................................................29
7.1.2. 钢管桩.................................................................................................29
7.1.3. 钻孔灌注桩.........................................................................................30
7.2. 岩土桩基础设计参数...................................................................................30
7.2.1. 钻孔灌注桩.........................................................................................30
7.2.2. 驱动桩.................................................................................................34
7.3. 桩端持力层的选择.......................................................................................36
7.4. 单桩承载力的估算.......................................................................................37
7.5. 沉桩可行性分析...........................................................................................38
7.5.1. 钻孔灌注桩.........................................................................................38
7.5.2. 钢管桩.................................................................................................38
7.5.3. 混凝土预制桩(PHC)....................................................................38
8. 结论与建议.............................................................................................................38

1. 工程概况

3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1.1. 项目概述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位于圭亚那首都乔治敦,大桥建成后要成为安全、高
效、有效和环保的过境通道,以取代现有的德梅拉拉海港大桥。道路设计速度
80km/h,桥面采用双向 4 车道+两侧人行道,标准桥面宽度 25m。线路全长
2998m,含主桥、引桥及桥头引道等;专业涵盖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
程、管理用房、结构工程、排水工程、机电照明工程等。其中桥梁段全长
2898m,含主桥一座及两侧引桥。其中主桥采用主跨 300m 双塔双索面预应力
混凝土 π 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 135+300+135=570m;引桥采用预制混凝土简
支小箱梁,标准跨径布置为 35m 及 40m。
技术标准:圭亚那标准和美国标准
设计速度:80 km/h
最大纵坡:5%
墩柱防撞:满足通航标准的防撞要求,船舶吨位为 50000DWT
净空要求:潮汐最高平均水位以上 50m,净宽 210m
车道数量:双向 4 车道+2 自行车道;断面满足 AASHTO 规范要求
通航船舶:Handymax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走向示意图见图 1。

图 1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走向示意图

1.2.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编制的依据

根据项目所在国家、行业及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条例及
业主方的要求,本工程岩土工程勘测工作执行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标准:
相关标准如下:
1)圭亚那国家当地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
2)《圭亚那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料

4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3)测量工作涉及的规范主要为:
 United States national map accuracy standards
 Geometric Geodetic Accuracy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for
using GPS Relative Positioning Techniques, Federal Geodetic
Control Committee; Version 5.0: May 11, 1988, or latest edition.
4)勘察工作涉及到标准主要如下:
 Local National Laws, Rules and Regulations
 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Materials(ASTM)
 AASHTO LRFD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s,9th edition,2020
 《 NCHRP 12-49 》 Comprehensive Specification for the Seismic
Seismic Design of Bridges
 AASHTO Guide Specifications for Seismic Isolation Design,4th
Edition,2014
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ACI 318-2019
5)以往该地区的勘察资料

1.3. 岩土工程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为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目的是根据设计方案确定的线位
方案和桥型方案,调查收集桥址区地质资料,通过必要的工程地质钻探、试验
及原位测试,初步查明桥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初步设计方案提供依据。主
要任务有:
(1)初步查明桥址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不良工
程地质等问题;
(2)初步查明覆盖层的物理力学性质,重点研究区内大桥可能的桩基础影
响深度范围内的覆盖层厚度、地层组合分布特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等;
(3)初步查明基岩的埋藏深度、岩性、风化程度、节理构造情况等;
(4)提供大桥基础设计所需的物理力学参数。

1.4. 岩土勘察工作布置

根据拟建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建(构)筑物的特点,沿拟建桥梁中

5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线 布 置 勘 探 线 , 本 次 勘 察 共 布 置 8 个 取 土 标 贯 钻 孔
(BH07、BH28、BH40、BH42、BH44、BH54、BH61、BH77),勘探点间
距 125.76~842.31m,孔深 86.40~101.0m。

1.5.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的主要方法有:工程地质调查、勘探点测放、钻探、标准贯入试
验(SPT)、静力触探试验(CPT)、十字板剪切试验(VST)、取样、室内
试验等。
1.5.1. 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
收集当地多年气象水文资料(包括降水量、蒸发量、干旱持续时间、日照、
气温、地温、风向、风速等),研究其变化规律;研究地形形态,划分地貌单
元;了解地面覆盖、植被、地表水积聚和排泄条件、蒸发特性;查明场区不良
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
1.5.2. 工程地质钻探
工程地质钻探的目的是揭示土层的类别、厚度及分布规律,采取土工试验
样品,并在孔内进行原位测试。
本次钻探分为陆地钻探和水上钻探。水上钻探深水处(大于 3m)选用大型船
舶系作为钻探平台,浅水(水深 1~3m)选用小型浮船作为钻探平台。采用 GY-
150H 和 Q-200 钻机钻探,钻探过程采用岩芯管泥浆护壁全程钻进取芯,采用
ASTM D-1452、D-5783 等相关标准。
钻孔现场照片详见图 2。

图 2 水上钻探施工照

6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1.5.3. SPT 测试
标准贯入(SPT)试验:确定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标准贯入试验的锤子重量采用 63.5kg 落锤,落距为 76cm 自由脱钩下落。
击入 15cm 不计击数,再记录后 30cm 中的每 15cm 的锤击数。当击数大于 50
击时,记录实际击数终止试验。如果试验显示贯入受阻,则应进行额外的钻探,
以确定阻塞物是否是真正的岩土分层或仅是局部岩石。试验标准采用:ASTM
D1586。SPT 测试照片详见图 3。

图3 SPT 测试

1.5.4. CPT 测试
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及含少量碎石的土层。
本 次 勘 察采 用 WSY-20B 型液 压静 力触 探机 , 进 行 CPT 和 压 入 式波 速
(WSP)测试,测试时双桥传感贯入器匀速竖直压入目标地层,连接相应电子
设备实时绘制锥尖阻力、侧壁阻力曲线及比贯入阻力曲线。试验时,圆锥探头
将以 2.0cm/秒的恒定速率被推入地下,将连续测量锥尖的穿透阻力(qc)和摩
擦阻力(fs)及土壤的剪切波速。测得数据将被用来对土壤地层进行分类,并
估计土壤的强度、变形特性和划分场地类别。 终止条件:锥尖最大阻力为
30Mpa 或更小。所有锥入度校准、测试和数据报告应遵循 ASTM D5778。CPT
测试照片详见图 4。

7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图 4 CPT 原位测试

1.5.5. VST 测试
本次试验主要是测定淤泥质黏土(CH)、软黏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Su 并
估算其灵敏度 ST。
试验采用电测试法,十字板头规格为 50×100×2 (mm),试验点竖向间距为
1m,控制扭剪速率为 10~20/10s,测记每扭转 10 的扭矩,当扭矩出现峰值或稳
定值后,要继续测读 1min,以便确认峰值或稳定扭矩。重塑土的不排水抗剪强
度,应在峰值强度或稳定值强度出现后,顺剪切扭转方向连续转动 6 圈后测定。
测试过程遵循 ASTM D2573。CPT 测试照片详见图 5。

8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图 5 VST 现场试验

1.5.6. 室内土工试验
主要用于测定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判定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参数。试验项目包括:天然含水量(ASTM D-
2216)、 比重(ASTM D-854)、液塑限 (ASTM D-4318)、天然密度
(ASTM D-D7263)粒径分布 (ASTM D-422)、一维固结试验 (ASTM D-
2435 )、 无侧限抗 压强 度 ( ASTM D-2166 )、 直接 剪切试验( ASTM D-
3080)、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 (ASTM D-2850)、固结不排水三轴压
缩试验(ASTM D-4767)。
土和水的化学分析试验主要测定氯化物含量(ASTM D512)、硫酸盐含量
(ASTM D516)、pH 值(ASTM D1293)和 TDS(AASHTO T26)。

1.6.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

本次勘察野外勘探工作自 2022 年 10 月 29 日开始,于 2022 年 12 月 31 日


结束。完成的工作量见表 1。
表 1 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钻孔和现场测试 室内试验
钻孔数量 8 颗分试验
总进尺(m) 744.40 天然含水量 79
原状样(个) 178 密度 79
扰动样(个) 52 比重 79
水样(个) 4 液塑限 72
标贯数量(次) 287 有机质含量 3
静力触探孔数(个) 2 固结试验(个)
静力触探总进尺(m) 62.0 直剪试验(DS)(个)
三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
十字板剪切试验孔 4 3
(个)
十字板剪切试验总进尺
37 无侧限抗压强度(个) /
(m)
地质勘察报告 1 土化学分析(个) /
水化学分析(个) 4

2. 现场工程地质条件

9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2.1.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拟建项目位于圭亚那首都乔治敦市,现有德梅拉拉河浮桥上游侧,距离德
梅拉拉河下游入海口约 6.7km,场区属于沿海平原区。
场区植被茂密,地形起伏不大,河流、水网发育;德梅拉拉河河面宽阔,
河流流速较为缓慢,河道顺直,视线开阔,利于船舶航行;东岸河床处于主河
槽状态,河床底冲刷切割较深。

2.2. 气象、水文特征

圭亚那属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低压区,天气和气候基本受该低压槽及
其降雨带“热带间辐合区”的影响,季节由降雨形式的变化决定。沿海地区全
年有两个雨季(5-7 月,11 月至次年 1 月)和两个旱季(2-4 月,8-10 月),
内陆地区只有一个雨季(4 月底至 9 月底),其余时间为旱季。雨林区年均降
水量超过 3000mm,草原区约 1600mm,海滨区约 2300mm。平均日照时间雨
季为 5 小时,干旱季则不少于 7 小时。全国平均气温在 24-32°C 之间,海滨区
最低气温 20°C,最高气温 34°C。内地最低和最高气温在 18°C 和 40°C 之间;
海岸区的相对湿度为 80%,草原区为 70%,雨林区有时达 100%;沿海地区受
东北信风影响,风速多为 10m/s,内陆区多和风和多雾。
本次初步勘察期间量测陆地内上层潜水位埋深在 0.35m~1.80m,水位高
程 15.12~16.42m,场区上层滞水水位年变幅较小;河水水位受潮汐影响较
大,涨潮时最高水位 17.12m,落潮时水位高程 14.32m,潮汐影响河道水位
变幅约 2.8m。

2.3. 区域地质构造

圭亚那位于南美洲东北海岸,全部由前寒武纪圭亚那地盾的岩石组成或覆
盖。圭亚那地盾位于奥里诺科河和亚马逊河之间,包括苏里南、法属圭亚那、
委内瑞拉、巴西和哥伦比亚等邻国的全部或部分地区,总面积为 160 万平方千
米。
圭亚那地盾与西非 Leo-Man 地盾相关联。在中生代大西洋出现之前,这两
个地盾形成了毗连的稳定地块。Archaean-Imataca 杂岩与太古代的利比里亚地

10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区有关,圭亚那中部花岗岩带与象牙海岸的 Dimbroko 区有关,巴拉马-马扎鲁


尼绿岩与 Birimian 绿岩有关,而泛亚马逊构造热事件则与 Ebumean 造山运动
有关。
圭亚那地盾为古元古代花岗岩-绿岩岩层,是西非古元古代 Birimian 超群岩
层的延伸。圭亚那地盾主要由巴拉马-马扎鲁尼超群组成,该超群为玄武岩/绿
岩岩层,夹杂着被泛亚马逊花岗岩以及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石侵入的太古代 -原
古代片麻岩。圭亚那地盾的地质情况如图 2-1 所示。

图 2-1 圭亚那地盾的地层岩性
项目区域位于圭亚那沿海平原,地表地层以位于靠近海平面的沿海平原下
的德梅拉拉黏土(全新统 Q4)和科罗皮纳组的黏土(上更新世的晚期 Q4)、白沙
系列和柏比斯组为代表。
在晚更新世时期,海水退去,柔软的滩涂和沙洲受到强烈的侵蚀和风化。
由于水分的流失,黏土被氧化,一致性变牢固,沙土区域变硬,导致现在被定
名为科罗皮纳组(Coropina Formation)。冰期后海平面上升到原来的水平,

11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导致科罗皮纳组被淹没,科罗皮纳群岛周围的德梅拉拉组的软黏土填满了河谷。

2.4. 地基土的组成及特征

根据本次初步勘察结果,根据钻探揭露地层的时代、成因、岩性及物理力
学指标特征,将场区地层划分为 13 个主要工程地质层:
① 层素填土(Q4ml)
灰色~灰黄色,湿,可塑,主要成分为黏土,含有腐殖质、植物根系、树
叶 和 少 量 碎 石 ; 层 厚 2.70m ~ 3.20m , 层 底 标 高 12.74 ~ 14.07m 。 该 层 在
BH07、BH54、BH61、BH77 孔有揭露。
② 淤泥质黏土(CH)(Q4mc)
灰色、灰黑色,深灰色,饱和,流塑,有腥臭味,含有腐殖质,夹粉细砂
(SM)薄层。层厚 2.50m~6.00m,层底标高 6.45~11.37m。该层在钻孔中
均有揭露。
③ 高液限黏土(CH)(CH)(Q4mc)
灰黑色、灰绿色,饱和,软塑,含有少量腐殖质,夹粉砂薄层。层厚
1.00m~4.80m,层底标高 3.45~7.77m。该层在钻孔中均有揭露。
④ 高液限黏土(CH)(Q4mc)
黄褐色、灰色,湿,可塑,含有少量腐殖质和少量钙质结核,夹粉砂薄层,
层厚 1.50m~22.40m,层底标高-26.50~5.12m。该层在钻孔中均有揭露。
④1 细砂(SM)(SM)(Q4mc):灰色、灰褐色,饱和,密实,主要矿物
成 分 为 长 石 、 石 石 英 、 云 母 , 含 中 砂 薄 层 , 仅 在 BH28 钻 孔 揭 露 , 层 厚
1.60m。
⑤ 低液限黏土(CL-CH)(CL-CH)(Q4mc)
黄褐色、灰绿色、灰色,湿,硬塑,含有少量腐殖质,局部含未腐烂的木
屑和少量钙质结核,与粉细砂(SM)薄层互层。层厚 4.80m~27.20m,层底
标高-32.15~-9.32m。该层在钻孔中均有揭露。
⑤1 细砂(SM)(SM)(Q4mc ):灰色、灰褐色,饱和,密实,仅在
BH42 钻孔揭露,层厚 1.60m。
⑥ 中细砂(SM)(SM)(Q4mc)
灰色,灰褐色,白色、黄色,密实~很密,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石英、

12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云母,含有粉质黏土、粉土薄层,局部含有直径约 2~5cm 的砂质胶结物;层


厚 3.20m~22.10m,层底标高-45.76~-30.66m。该层在钻孔中均有揭露。
⑦ 低液限黏土(CL-CH)(CL-CH)(Q4mc)
灰黑色、灰色、灰褐色、黑色,湿,硬塑,含有少量腐殖质和粉砂薄层,
可见粒径约 1~2cm 胶结的少量钙质结核;局部夹有机质土( OL)。层厚
1.10m~10.20m,层底标高-61.55~-36.63m。该层在钻孔中均有揭露。
⑦1 有机质土(OL)(Q4mc):黑色,含有大量未分解的木屑,土质较轻,
含黏土和粉细砂(SM);该层在 BH07,BH28,BH54,BH61,BH77 有揭露,层厚
0.7m~3.60m。
⑦2 有机质土(OL)(Q4mc):黑色,含有大量未分解的木屑,土质较轻,
含黏土和粉细砂(SM);该层在 BH54 有揭露,层厚 1.20m。
⑧ 细砂(SM)(SM)(Q4mc)
灰黑色、灰色,白色,饱和,密实~很密,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石英、
云母,含有粉质黏土薄层,局部含有直径约 2~5cm 的砂质胶结物;层厚
1.70m~6.70m,层底标高-68.25~-47.23m;该层在钻孔中均有揭露。
⑨ 低液限黏土(CL-CH)(CL-CH)(Q4mc)
灰黑色、灰色、灰褐色、黑色,湿,硬塑,含有少量腐殖质和粉砂、粉土
薄层,可见粒径约 1-2cm 胶结的少量钙质结核;局部夹有机质土(OL)。层厚
1.00m~19.00m,层底标高-74.23~-56.37m。该层在钻孔中均有揭露。
⑨1 有机质土(OL)(Q4mc):黑色,含有大量未分解的木屑,土质较轻,
含黏土和粉细砂(SM);该层在 BH28,BH40,BH44,BH54,BH61,BH77 有揭露,
层厚 1.00m~1.60m。
⑩ 细砂(SM)(SM)(Q4mc)
灰黑色、黄色,饱和,很密,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石英、云母,含有
粉质黏土薄层,局部含有直径约 2-5cm 的砂质胶结物;层厚 3.20m~8.20m,
层底标高-80.76~-65.58m;该层在钻孔中均有揭露。
⑪ 低液限黏土(CL-CH)(CL-CH)(Q4mc)
灰色、灰黑色、灰褐色,湿,可塑~硬塑;含有少量腐殖质,夹粉砂薄层,
可 见 胶 结 的 少 量 钙 质 结 核 , 局 部 夹 有 机 质 土 ( OL ) 层 。 层 厚 1.50m ~

13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22.90m,层底标高-88.48~-67.87m。
⑪1 有机质土(OL)(Q4mc):黑色,含有大量未分解的木屑,土质较轻,
含黏土和粉细砂(SM);该层仅在 BH44,BH61 有揭露,层厚 1.00~2.70m。
⑫ 细砂(SM)(SM)(Q4mc)
灰黑色、灰色,白色,饱和,密实~很密,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石英、
云母,含有粉质黏土薄层,局部含有直径约 3~5cm 的砂质胶结物;层厚 1.30
~6.00m,该层仅在 BH28,BH44 有揭露,未揭穿。
上述地层分布详见《钻孔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

2.5. 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2.5.1. 标准贯入试验(SPT)
在粘性土、砂土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SPT N 值需进行覆盖层压力校正和
能量等进行修正,可按下列公式进行修正:
黏性土的 SPT 修正公式:
N60 = NCECBCRCS
式中:
N60:能量因子为 60%时对应的标贯修正值;
N:为现场测得的贯入值;
CE:为锤的能量修正系数;
CB:为孔径修正系数;
CR:为杆长修正系数;
CS:为是否装标贯衬管的修正系数。
纯净的砂土的 SPT 修正公式:
(N1)60= N60CN
式中:
(N1)60 为有效应力为 100kPa 时,能量因子为 60%的修正标贯击数;
CN:上覆有效应力系数,[0.77 log10 (40/σv')]且 CN < 2.0
表 2:修正系数取值表
影响因素 设备类型 修正项目 修正系数
上覆土压力 - CN 0.77 log10 (40/σv
')

14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 CN≤2
锤击能量传递效率 穿心锤 CE 1.0
65-115mm 1.0
钻孔直径 150mm CB 1.05
200mm 1.15
0-4m 0.75
4-6m 0.85
钻杆长度 CR
6-10m 0.95
>10m 1.0
取样方法 无内衬取样器 CS 1.2
对 8 个钻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根据统计理论对各主土层 SPT 数据统计、
修正分析,包括 SPT 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标准差、变异系
数,统计结果见表 3。
表 3 标贯试验成果统计表
统计项目 统计 变异
状态 范围值 平均值 标准差 推荐值
指 标 个数 系数
N 3~4 3.5 / / 3.5
① 层素填土 可塑 2
N60 2.8~3.8 3.3 / / 3.3
② 淤泥质黏土 N 0~1 0.7 0.476 0.642 0.7
流塑 11
(CH) N60 1.1~1.3 1.2 0.069 0.058 1.1
③ 高液限黏土 N 2~4 2.7 0.786 0.288 2.7
软塑 11
(CH) N60 2.4~5.0 3.3 0.837 0.253 3.3
④ 高液限黏土 N 5~15 11 3.341 0.302 11
可塑 25
(CH) N60 6.3~18.0 13.4 3.959 0.288 13.4
⑤ 低液限黏土 N 16~31 22.3 3.862 0.153 22.3
硬塑~坚硬 63
(CL-CH) N60 19.2~33.6 26.5 3.689 0.139 26.5
N 25~76 49.3 14.993 0.304 49.3
⑥ 中细砂(SM) 密实~很密 47
(N1)60 15.9~53.4 33.6 9.910 0.295 33.6
⑦ 低液限黏土 N 17~29 23.6 3.402 0.144 23.6
硬塑 22
(CL-CH) N60 14.4~34.8 27.3 5.211 0.191 27.3
⑦1 有 机 质 土 N 20~22 21 / / 21
可塑~硬硬 4
(OL) N60 24~26.4 25.2 / / 25.2
⑦2 有 机 质 土 N 1 16 16 / / 16
硬塑
(OL) N60 1 18 18 / / 18
N 26~127 60.7 32.922 0.542 60.7
⑧ 细砂(SM) 密实~很密 13
(N1)60 13.2~51.1 28.2 12.179 0.432 28.2
⑨ 低液限黏土 N 15~34 25.0 4.211 0.168 25.0
可塑~坚硬 31
(CL-CH) N60 18~38 29.6 4.639 0.157 29.6
⑨1 有 机 质 土 N 15~29 20.3 / / 20.3
可塑~硬塑 3
(OL) N60 18~34.8 24.4 / / 24.4

15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N 41~115 77.3 28.054 0.363 77.3


⑩ 细砂(SM) 密实~很密 11
(N1)60 14.2~84.2 35.8 18.610 0.520 35.8
⑪ 低液限黏土 N 13~34 23 6.121 0.266 23
可塑~硬塑 16
(CL-CH) N60 15.6~40.8 27.6 7.112 0.258 27.6
N 75~150 112.5 / / 112.5
⑫ 细砂(SM) 很密 2
(N1)60 24.0~54.6 39.3 / / 39.3
依据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ENGINEERING AND DESIGN 规范表
G-1 ,

根据标贯数据估算拟建场区内黏性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Cu,从而估算土的
抗剪强度 Su 值,如下表 4:
表 4 黏性土的 Cu/Su 值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土的抗剪强度
土类名称 N60
Cu(Kpa) Su((Kpa))

① 层素填土 3.3 40 20

② 淤泥质黏土
1.1 20 10
(CH)
③ 高液限黏土
3.3 40 20
(CH)
④ 高液限黏土
13.4 160 80
(CH)
⑤ 低液限黏土
26.5 300 150
(CL-CH)
⑦ 低液限黏土
27.3 320 160
(CL-CH)
⑦1 有 机 质 土
25 240 120
(OL)
⑦2 有 机 质 土
18 200 100
(OL)

16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⑨ 低液限黏土
29.6 320 160
(CL-CH)
⑨1 有 机 质 土
24 240 120
(OL)
⑪ 低液限黏土
27.6 320 160
(CL-CH)

2.5.2. 静力触探试验(CPT)
圆锥静力触探试验在钻孔 BH07、BH56 外 2m 附近区域进行,采用双桥探
头测量法,测试 30m 深度内各土层的锥尖阻力(qc)和侧摩擦阻力(fs)。
勘察过程中由于②淤泥质黏土和③高液限黏土层厚较大且力学性质差,测
试过程造成断杆事故,现场最大试验深度为 30m。
根据统计理论对 30m 内①~⑤土层的 CPT 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 CPT
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均见表 5,实测结果详细
信息见附件《CPT 成果曲线》。
表 5 CPT 数据统计表

统计项目 样本 变异
范围值 平均值 标准差 推荐值
指 标 数 系数
qc(MPa 0.10~
54 0.97 1.029 1.063 0.97
① 素填土 ) 3.87
(可塑) 3.7~
fs(kPa) 53 41.5 27.050 0.652 41.5
121.4
② 淤泥质黏土 qc(MPa 0.05~
71 0.29 0.090 0.306 0.29
(CH) ) 0.39
(流塑) fs(kPa) 72 2.4~51.0 11.4 10.671 0.932 11.4

③ 高液限黏土 qc(MPa 0.04~


78 0.54 0.270 0.498 0.54
(CH) ) 1.16
(软塑) fs(kPa) 78 6.8~34.4 19.5 4.657 0.239 19.5
qc(MPa 0.75~
④ 高液限黏土 93 1.67 0.497 0.297 1.67
) 2.98
(CH)
55.3~
(可塑) fs(kPa) 93 116.3 44.424 0.382 116.3
217.6
qc(MPa 1.08~
⑤ 低液限黏土(CL- 251 2.83 1.453 0.513 2.83
) 14.55
CH)
58.6~ 131.6
(硬塑) fs(kPa) 251 41.375 0.314 131.63
243.8 3
备注:由于 CPT 未穿透⑤低液限黏土(CL-CH),统计的 qc/fs 值不作为该层的推荐值使

17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用。
2.5.3. 十字板剪切试验(VST)
本次试验主要是测定②淤泥质粉质黏土、③软塑状高液限黏土(CH)和④
可塑状高液限黏土(CH)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Su 并估算其灵敏度 ST。
本次试验采用电测试法,十字板头规格为 50×100×2 (mm),试验点竖向间
距为 1m,控制扭剪速率为 10~20/10s,测记每扭转 10 的扭矩,当扭矩出现峰
值或稳定值后,要继续测读 1min,以便确认峰值或稳定扭矩。重塑土的不排水
抗剪强度,应在峰值强度或稳定值强度出现后,顺剪切扭转方向连续转动 6 圈
后测定。测试过程遵循 ASTM D2573。
不排水抗剪强度按公式如下计算:

(1)
式中:
(Su)fv:为十字板的不排水抗剪强度,Kpa;
Tmax:对设备与杆摩擦修正后的扭矩最大测量值;
D:十字板直径
重塑不排水抗剪强度(Sur)fv,测量残余扭矩之后,可按(1)计算。
灵敏度 ST 按公式计算如下:

式中:

ST fv :灵敏度(无量纲的);
(Su)fv :峰值不排水抗剪强度,kpa;
(Sur)fv :重塑不排水抗剪强度,kpa。
本次勘察中共完成十字板剪切孔 4 个,实测结果详细信息见附录《十字
板成果曲线报告》
根据统计理论对各主土层十字板剪切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最大值、
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和小值平均值,见表 6,
表 6 十字板剪切试验成果统计表

统计 变异
土层名称 统计项目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差 推荐值
个数 系数

18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原状土强度
1 49.8 / / / / 49.80
(Su)fv(kpa)
① 素填土 重塑土强度
(可塑) 1 21.60 / / / / 21.60
(Sur)fv(kpa)

灵敏度 ST fv 4 2.31 / / / / 2.31

原状土强度
10 23.30 11.20 18.24 3.351 0.184 18.24
② 淤泥质 (Su)fv(kpa)
黏土 重塑土强度
10 13.20 5.00 8.63 2.637 0.306 8.63
(CH) (Sur)fv(kpa)
灵敏度 ST fv 10 2.85 1.61 / / / /
原状土强度
③ 高液限 9 74.30 18.30 34.11 17.446 0.511 34.11
(Su)fv(kpa)
黏土
重塑土强度
(CH) 9 47.90 6.70 16.45 12.408 0.754 16.45
(Sur)fv(kpa)
(软塑)
灵敏度 ST fv 9 4.12 1.55 / / / /
原状土强度
④ 高液限 2 88.60 82.00 85.30 / / 85.30
(Su)fv(kpa)
黏土
重塑土强度
(CH) 2 41.20 35.85 62.15 / / 62.15
(Sur)fv(kpa)
(可塑)
灵敏度 ST fv 2 2.69 2.15 / / / /
2.5.4. 室内土工试验
本次勘察在②、③、④、⑤、⑦、⑦ 1、⑨、⑨ 1、 ⑪、 ⑪ 1 土层中采取有
代表性的原状土试样,并进行室内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表 7、 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结果见

质量 天然 土 饱 液
岩 统 天然 饱和 液限 塑
密度 含水 粒 和 性 塑性
土 计 孔隙 密度 限
ρ 量 比 度 指 指数
名 项 比 ρsat ωL ωp
(g/cm 3
ω 重 Sr 数 IP
称 目 e (g/cm )
3
(%) (%)
) (%) Gs (%) IL

统计
5 5 5 5 5 5 5 4 4 4
个数

② 最大值 1.89 69.4 2.61 1.364 100.0 1.81 74.3 23.6 1.33 50.7

淤 1.63 43.2 2.26 0.978 100.0 1.59 38.0 12.8 0.77 29.3
最小值

平均值 1.81 59.2 2.49 1.183 100.0 1.68 55.7 18.8 0.95 41.4

标准差 / / / / / / / / / /

土 变异
/ / / / / / / / / /
系数

推荐值 1.81 59.2 2.49 1.183 100.0 1.68 55.7 18.8 0.95 41.4

③ 统计 4 4 4 4 4 4 3 3 3 3

19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个数

最大值 1.96 78.0 2.72 1.882 100.0 1.76 71.8 20.1 0.76 51.7

高 1.68 35.1 2.46 0.963 90.0 1.60 59.5 13.2 0.47 46.3
最小值

平均值 1.81 55.5 2.54 1.202 97.5 1.71 66.9 17.2 0.61 49.6

标准差 / / / / / / / / / /

土 变异
/ / / / / / / / / /
系数

推荐值 1.81 55.5 2.54 1.202 97.5 1.71 66.9 17.2 0.61 49.6

统计
11 11 11 11 11 11 9 9 9 9
个数

④ 最大值 1.95 46.9 2.72 1.118 100.0 1.94 71.9 24.1 0.58 56.3

高 1.68 25.5 2.41 0.587 86.1 1.70 39.2 15.2 0.11 20.8
最小值

平均值 1.84 35.8 2.59 0.873 96.1 1.83 61.9 19.4 0.37 42.5

标准差 0.097 7.140 0.106 0.163 5.568 0.068 11.608 2.727 0.166 11.496

土 变异
0.053 0.200 0.041 0.187 0.058 0.037 0.188 0.141 0.446 0.270
系数

推荐值 1.84 35.8 2.59 0.873 96.1 1.83 61.9 19.4 0.37 42.5

统计
26 26 26 26 26 26 26 26 26 26
个数

⑤ 最大值 1.94 31.5 2.75 0.806 100.0 1.97 66.0 24.3 0.34 47.9

低 1.85 20.8 2.25 0.663 88.4 1.83 28.0 11.5 0.06 13.1
最小值

平均值 1.89 26.7 2.53 0.739 96.1 1.91 49.2 18.5 0.21 31.0

标准差 0.027 3.109 0.152 0.052 4.002 0.039 10.779 3.778 0.082 9.018

土 变异
0.014 0.117 0.060 0.071 0.042 0.020 0.219 0.204 0.391 0.291
系数

推荐值 1.89 26.7 2.53 0.739 96.1 1.91 49.2 18.5 0.21 31.0

统计
9 9 9 9 9 9 9 9 9 9
个数

⑦ 最大值 2.17 33.0 2.75 0.735 100.0 2.03 48.9 23.5 0.75 23.2

低 1.77 18.7 2.42 0.463 100.0 1.90 33.2 14.9 0.15 16.3
最小值

平均值 1.96 24.4 2.58 0.632 100.0 1.96 40.0 18.0 0.31 20.5

标准差 0.123 4.563 0.120 0.103 0.000 0.055 5.391 2.859 0.223 2.573

土 变异
0.063 0.187 0.046 0.163 0.000 0.028 0.135 0.159 0.719 0.126
系数

推荐值 1.96 24.4 2.58 0.632 100.0 1.96 40.0 18.0 0.31 20.5

⑦1 统计
3 3 3 3 3 3 1 1 1 1
有 个数

机 最大值 1.93 37.7 2.62 0.975 100.0 1.89 37.5 19.8 0.81 17.7

20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最小值 1.75 30.4 2.37 0.682 91.9 1.73 25.2 19.8 0.81 17.7

平均值 1.82 34.1 2.49 0.841 97.3 1.81 31.9 19.8 0.81 17.7

标准差 / / / / / / / / / /
质 变异
/ / / / / / / / / /
土 系数

推荐值 1.82 34.1 2.49 0.841 97.3 1.81 31.9 19.8 0.81 17.7

统计
11 11 11 11 11 11 10 10 10 10
个数

⑨ 最大值 2.15 28.5 2.63 0.981 100.0 2.03 51.8 34.2 0.45 30.4

低 1.66 22.4 2.38 0.430 69.2 1.77 24.2 10.4 0.10 9.1
最小值

平均值 1.84 25.4 2.49 0.689 90.1 1.90 37.8 21.1 0.27 17.9

标准差 0.165 2.098 0.098 0.178 11.561 0.090 9.024 6.877 0.117 7.595

土 变异
0.090 0.083 0.039 0.259 0.128 0.047 0.238 0.327 0.442 0.424
系数

推荐值 1.84 25.4 2.49 0.689 90.1 1.90 37.8 21.1 0.27 17.9

统计
1 1 1 1 1 1 1 1 1 1
个数

最大值 1.44 30.1 2.51 1.268 59.6 1.67 37.7 1.44 30.1 2.51
⑨1
最小值 1.44 30.1 2.51 1.268 59.6 1.67 37.7 1.44 30.1 2.51

机 平均值 1.44 30.1 2.51 1.268 59.6 1.67 37.7 1.44 30.1 2.51

质 / / / / / / / / / /
标准差

变异
/ / / / / / / / / /
系数

推荐值 1.44 30.1 2.51 1.268 59.6 1.67 37.7 1.44 30.1 2.51

统计
8 8 8 8 8 8 8 8 8 6
个数

⑪ 最大值 2.11 46.2 2.73 1.229 100.0 2.12 58.6 24.4 0.83 34.2

低 1.64 12.1 2.47 0.441 85.9 1.67 24.8 8.9 -0.23 25.1
最小值

平均值 1.92 27.6 2.59 0.748 96.3 1.94 43.6 19.0 0.31 29.3

标准差 0.205 12.834 0.113 0.342 5.211 0.191 12.723 6.265 0.385 3.226

土 变异
0.107 0.465 0.044 0.457 0.054 0.098 0.292 0.329 1.224 0.110
系数

推荐值 1.92 27.6 2.59 0.748 96.3 1.94 43.6 19.0 0.31 29.3

统计
⑪1 1 1 1 1 1 1 1 1 / /
个数

最大值 2.10 22.3 2.61 0.520 100.0 2.06 22.5 2.10 / /

质 最小值 2.10 22.3 2.61 0.520 100.0 2.06 22.5 2.10 / /

土 2.10 22.3 2.61 0.520 100.0 2.06 22.5 2.10 / /


平均值

21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标准差 / / / / / / / / / /

变异
/ / / / / / / / / /
系数

推荐值 2.10 22.3 2.61 0.520 100.0 2.06 22.5 2.10 / /

表8 土的固结试验指标统计结果

固结试验
地层 项目 α0.1-0.2 α0.2-0.4 Es0.1-0.2
Es0.2-0.4 (MPa)
(1/MPa) (1/MPa) (MPa)

数量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变异系数
标准值
推荐值
数量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变异系数
标准值
推荐值
数量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变异系数
标准值
推荐值

表 9 土的三轴剪切试验(UU)统计表

故障时的
取样深度 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
取样编号 地层名称 轴向应变
(m) Su(Kpa)
(%)
③ 高液限黏土
BH54-2 6.20-7.00 m 11.44 11.47
(CH)
④ 高液限黏土
BH54-4 12.2-13.0 m 104.68 18.15
(CH)

BH54-6 17.4-18.0 ④ 高液限黏土 116.83 11.24

22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CH)

2.6. 地震效应

南美洲大陆北部的地震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沿加勒比盆地南部边缘发生
的板块边界事件的控制。大地震经常发生在南美板块和加勒比板块之间的板块
边界上。图 1 和图 2 分别显示了加勒比盆地周围发生的历史深部地震和浅层地
震的分布情况。这些数字表明,地震活动集中在加勒比海构造板块周围的圆形
模式中。

对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地震数据库进行了搜索,其中包括了公元
前 2100 年的 50 万次地震的数据。搜索结果如图 3 所示。

23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搜索结果显示,在项目区域 400 公里范围内的历史记录内发生了 5 起事件。


其中一次事件发生在 1964 年的圭亚那,地点为北纬 2.640 和西经 59.620,深度
为 50m,震级为 4.50。第二个事件几乎立即发生在巴西的该点的西面,即北纬
2.680 和西经 60.120。该事件的深度没有被记录下来。据报道,该事件的规模为
4.90。离该地点最近的地震发生在委内瑞拉,地点分别为北纬 5.990 和西经
61.480。该事件的深度和规模没有被报道。
2.6.1. 场地分类
场地类别的划分将根据场地 30m 范围内 SPT 未修正的 N 值确定,按以下
公式确定场地类别:

式中:
:30m 范围内标贯击数的平均值;

:30m 范围内各土层厚度

:各土层的标贯击数

24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根据计算 BH07、BH28、BH42、BH54、BH61、BH77 场地 30m 深度内


土层平均标贯击数范围在 <15blows/ft,判定场地类别为 E 类。
2.6.2. 抗震设防类别
根据圭亚那 0.2s 周期的水平谱响应加速度 50 年内超过概率 2%的危害图,
建 议 设 计 基 本 地 震 加 速 度 取 0.1g , 设 计 最 大 地 震 加 速 度 取 0.15g 。 根 据
《 AASHTO LRFD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s,9th edition,2020 》 和
《NCHRP 12-49》规定,抗震设计类别 SDC 为 B 类。

图 4:0.2s 周期的水平谱响应加速度 50 年 图 5:1s 周期的水平谱响应加速度 50 年内

25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内超过的概率 2%的危害图 超过的概率 2%的危害图


2.6.3. 设计地震分类及参数
基于 AASHTO 隔震设计指南规范,2014 年第 4 版的设计,估计的最大考
虑地震(MCE),0.2 秒和 1.0 秒周期的映射光谱加速度(Ss 和 Si)以及相关
的土壤放大因子(Fa 和 Fv)和相应的设计(SDS 和 SD1)频谱加速度列于表
4.2-1 中。

表 4 抗震设防参数
参数 取值
Ss 0.10-0.15
S1 0.04-0.06
场地等级 E
抗震设计类别 SDC B
Fa 1.6
Fv 2.4
SDS 0.16-0.24
SD1 0.096-0.144
该项目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 0.1g,抗震设计类别 SDC 为 B 类,场地类
别为 E 类,震害等级为Ⅱ。设计地震”的加速度为“最大考虑地震”的 2/3。
2.6.4. 土壤液化
拟建场地抗震设计类别 SDC 为 B 类,设计时可不考虑土壤的液化。
2.6.5. 软土地震沉降
项目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 0.1g,抗震设计类别 SDC 为 B 类,场地类别
为 E 类,震害等级为Ⅱ,不考虑软土震陷。

2.7. 特殊岩土

根据地质调查及区域地质构造资料,拟建桥址区无活动断裂,未见不良地
质现象;分布的特殊土为软土和有机质土(OL)。
2.7.1. 软土
场区内广泛分布软土,由一套上部灰色、深灰色淤泥质黏土(CH)、淤泥
质粉土组成。该土层呈流塑~软塑状态,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高压缩性、
低~中等灵敏度等特性,是桥位区典型的软土层。
② 淤泥质黏土(CH)场地均有分布,层厚 2.50m~6.00m,层底标高 6.45
~11.37m;

26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③ 高液限黏土(CH)场地均有分布,层厚 1.00m~4.80m,层底标高 3.45


~7.77m。
2.7.2. 有机质土(OL)
场区内有机质土(OL)埋深较深,普遍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场区内,主要为
有机质黏土和有机质粉土、有机质粉砂;分布在第⑦层低液限黏层中,层厚
0.70~3.60m,平均埋深 53.0~67.0m;第⑨层低液限黏层中,层厚 1.00~
1.60m , 平 均 埋 深 70.0 ~ 83.0m ; 第 ⑪ 层 的 低 液 限 黏 层 中 , 层 厚 1.00 ~
2.70m,平均埋深 84.0~84.5m。
有机质土呈可塑~硬塑状态,有机质土、有机质粉砂呈中密~密实状态;
该层土具有质较轻,天然密度小,结构松散,强度低等特性,是桥位区典型的
软弱下卧层。

2.8. 不良地质影响

场区地貌为平原,地势起伏不大,水系不发育,地表水径流量有限,产生
不良地质现象的条件不具备,不存在岩溶、土洞、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
区等不良地质作用。

3. 水文地质条件

3.1. 地下水

拟建桥位区地下水按含水介质、水力性质及埋藏条件等可分为 潜水和承压
水二大类,其水文地质条件分述如下:
该拟建场地浅部土层中的地下水属于潜水类型,勘察范围内稳定水位深度
0.62~2.25m,高程 14.77~15.47m,水位变幅 0.5~1.0m,主要由地下径流及
大气降水渗透补给。
本场地承压含水层,分布于细砂(SM)层土中,水头压力高度在 30m 以
内。

3.2. 河水

拟建场地地表水主要为德梅拉拉河。
德梅拉拉河,起源于圭亚那高原中部热带雨林区,向北流,在乔治敦以西

27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注入大西洋,长约 346km,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多激流。
桥址处河道宽度约 1820m,河道水深约 1.0~7.0m,通航孔位置水深约为
6.0~7.0m,两岸水深较浅在 1.0~3.0m。由于桥址处距离河道入海口较近,河
道水位以潮水水位为主,潮汐水位变幅约 3.0m,水流速度约 0.9~1.3m/s。旱季
河流流量平均为 35m3/s,雨季为 160m3/s,(极端 1/100 年流量 400m3/s)(皇
家 Haskong,2004)。观测到的最高潮汐发生在 2011 年 10 月 27 日最高水位
17.40m;最枯水位 14.90m,最高通航水位 17.40m。

4. 腐蚀性蚀性评价

4.1. 水的腐蚀性

4.1.1. 海水的腐蚀性评价
本次勘察在主桥区 BH42 孔附近施工河域水面下约 0.50~1.00m 处,分别
取涨平潮时 1 组,退平潮时 1 组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成果见“水质分析成果
表报告”。水的化学测试结果详见下表 1
表 1 水的化学测试结果

取样深度 化学成分(ppm)
钻孔编号 水样编号
(m) pH SO4 2- Cl‐ 总矿化度
HT-S 1.0m 6.42 1007 4650 5497
BH42
LT-S 0.5m 6.91 47 4498.6 1980
根 据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ACI 318-2019
规范,可知结构混凝土构件在河水中的暴露等级为 S-2。
4.1.2. 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本次在东岸 BH77、西岸 BH07 钻孔各取 1 组地下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成
果见“水质分析成果表报告”。水的化学测试结果详见下表 2
表 2 水的化学测试结果

取样深度 化学成分(ppm)
钻孔编号 水样编号
(m) pH SO4 2- Cl‐ 总矿化度
BH77 S 1.8m 6.15 23.0 28.4 234
BH07 S 0.62m 5.89 10.5 28.4 110
根 据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ACI 318-2019
规范,可知结构混凝土构件在河水中的暴露等级为 S-0。

28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4.2. 土壤的腐蚀性

本次勘察土的化学分析报告没有出来,暂时不做评价。

5.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桥位区位于沿海平原区,地势平坦,河底地势呈“U”状;桥位区未发现滑
坡、泥石流、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桥位区场地稳定性较好。
(1)根据区域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资料,场地及附近无活动
断裂通过,场地稳定性良好。根据勘察结果未发现有暗滨、墓穴等对工程不利
的埋藏物,适宜建筑。
(2)冲刷:场地属海岸侵蚀地貌,受潮汐影响明显,雨季水流量大,水位
较高,河流对岸堤有一定的冲刷作用,且河道东侧冲刷较为严重,应对岸堤和
桥台部位进行有效的护坡处理,以保护河堤和桥台。

6. 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

拟建场地①层素填土层厚不均匀,力学性质一般,不可直接作为浅基础的
持力层;②淤泥质黏土(CH)、③高液限黏土(CH)(软塑)力学性质较差,
不可做为浅基础的持力层,作为下卧层时需要进行沉降验算;④高液限黏土
(CH)埋深较深且力学性质一般,可做为基础的持力层或下卧层。
⑦1 有机质土(OL)、⑦ 2 有机质土(OL)、⑨ 1 有机质土(OL)、⑪ 1 有
机质土(OL)层厚不均匀,力学性质较差,不可做为桩端持力层;当作为桩端
土下卧层时需对桩基础沉降进行验算。
⑤ 低液限黏土(CL-CH)、⑥细中砂、⑦低液限黏土(CL-CH)、⑧细砂
(SM)、⑨低液限黏土(CL-CH)、⑩细砂(SM)、 ⑪ 低液限黏土( CL-
CH)、⑫细砂(SM)力学性质较好,可作为桩端持力层或下卧层。

7. 桩基方案分析与评价

7.1. 基础方案及桩型选择

从本工程的施工条件、地质条件等因素分析,桥基宜采用桩基础。
目前在桥基中广泛使用的桩型主要有混凝土预制桩、钢管桩、钻孔灌注桩

29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等。
7.1.1. 混凝土预制桩(PHC)
混凝土预制桩(PHC)近年来在软土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最大桩径 D 可以
达到 1.0m~1.2m,具有一下施工特点:
① 持力层上覆地层为松软土层,没有坚硬的夹层;
② 持力层顶面的土质变化不大,桩长易于控制,减少截桩或多次接桩;
③ 水下桩基工程;
④ 大面积打桩工程,由于此桩工序简单,工效高,在桩数较多的前提下,
可抵消预制价格较高的缺点,节省投资;
⑤ 工期比较紧的工程,提前预制,缩短工期。
⑥ 缺点:锤击噪音大。
本场区的⑤层低液限黏土(CL-CH)(硬塑状)、⑥层中细砂(SM)(密
实~很密)不易穿透,桩长受到限制,适合单桩极限承载力最大控制在
8000KN 以内的桩基础工程。
7.1.2. 钢管桩
钢管桩具有贯入能力强、抗弯曲的刚度高、单桩承载力和接长焊接方面都
有明显的优越性,目前国内此桩型的最大桩径达 1.6m,桩长可达 70~80m,
对沉桩设备要求并不十分苛刻。但也存在不足:
① 钢管桩造价较高,一般为混凝土桩的二倍以上;
② 抗腐蚀性能较差,本场区河水对钢结构暴暴露等级为 S-2,采用此桩型
需对桩做表面防腐蚀处理,而防腐工艺比较复杂;
③ 进入⑥层中细砂(SM)比较困难。
综合考虑钢管桩作为桥梁的永久结构桩基础不适宜采用,可以作为桥梁施
工过程的临时结构的桩基础使用。
7.1.3. 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应用广泛,它具有以下优点:
① 地层适应范围较广;
② 桩长、桩径可以根据要求进行调整;
③ 费用较低,环境影响小。
④ 国内外均有比较成熟的施工工艺。

30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它具有以下不足:
① 施工周期长;
② 属于隐蔽工程,施工质量较难控制。
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受到的影响不大,桩长、桩径可以根据上部荷载要
求进行调整,满足设计对单桩承载力的要求,因此本工程宜采用混凝土钻孔灌
注桩。设计时,可根据桥位区不同桥段覆盖层的厚度、基岩埋深及荷载要求,
选择不同的桩基型式。

7.2. 岩土桩基础设计参数

7.2.1. 钻孔灌注桩
(1)根据 AASHTO LRFD 确定单桩桩基参数,可按下公式计算:
RR=φRn=φqpRp+φqsRs
Rp=qpAp
Rs=qsAs
式中:
Rr:抗力;

Rn:抗力极限值;

Rp :桩端承载力极限值 (kips);

Rs :桩侧承载力极限值 (kips);

φqp:桩端抗力系数;黏土取 0.4,砂性土取 0.5;


φqs:桩侧抗力系数,黏土取 0.45,砂性土取 0.55;
qp :桩端的单位极限承载力 (ksf);(1ksf=45.88kpa);

qs :桩侧极限摩阻力(ksf);(1ksf=45.88kpa);

Ap :桩端截面积(ft2);(1ft2=0.0929m2);

As:桩侧面积(ft2);(1ft2=0.0929m2);

① 黏性土
黏性土中不排水荷载条件下,采用 α 法确定钻孔灌注桩单位面积极限侧摩
阻力 qs,
qs=αSu
式中:

31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Su:黏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ksf);

Pa:大气压力(=2.12ksf);

α:黏聚系数(dim);

当 Su/Pa<1.5 时,α=0.55;当 1.5≤Su/Pa≤2.5 时,α=0.55-0.1(Su/Pa-l.5)。

注:钻孔顶部 1.5m 内的土层不计算 qs,除非有永久套管。

桩端单位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为:
qp =NcSu≤80ksf(3828kPa)
Nc=6(1+0.2Z/D)≤9
式中:
Nc:承载力系数;

Z:钻孔灌注桩桩端深度;

D:桩基础直径。

② 无黏性土
采用 β 法确定桩单位面积极限侧摩阻力 qs,即
qs=βσv'
β=(1-sinφf')(σp'/σv')sinφf'tanφf'
φf'=27.5+9.2log[(N1)60]
σp'/Pa=0.47(N60)m
式中:
β:侧阻力系数;

σv':土层中间深度处的竖向有效应力;

σp':土层中间深度处的先期固结压力;

φf':无黏性土有效内摩擦角;

(N1)60:标准化的贯入击数;

N60:锤击效率修正的贯入击数;

m:指数,纯净石英砂取 0.6,粉砂至砂质粉土取 0.8;

标贯击数的修正计算:
(N1)60=CNN60
CN=0.77lg(40/σv0')<2
式中:

32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σv0':有效上覆应力;

CN:标准化系数;

采用 Brown 等推荐的方法计算无黏性土桩端的单位极限承载力,
qp=1.2N60≤(2871kpa) N60≤50

(2)根据静力触探 LCPC 确定单桩桩基础参数


单桩极限承载力 Qult 计算公式为:
Qult=Qs+Qp=fpAs+qpAp
式中:
Qs:桩侧承载力极限值;

Qp:桩端承载力极限值;

fp:桩侧壁单位极限摩阻力;

qp:桩端的单位极限承载力 (ksf);(1ksf=45.88kpa)

采用 LCPC 法的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为:
fp=qc/αLCPC
qp=kcqca
式中:
qc:锥尖阻力;

kc:承载力系数;详见下表示,

αLCPC:摩阻力系数;详见下表;

qca:桩端平均锥尖阻力,需要根据桩端上下的距离 a(a=1.5D)确定。首先确定

桩端上下距离-a 和 a 范围内的锥尖阻力平均值 qca ',然后剔除-a 和 a 范围内大于

1.3qca'和小于 0.7qca'的值,最后再次计算此计算区间内桩端平均锥尖阻力 qca。

kc
土质分类 qc/Mpa
Ⅰ组 Ⅱ组
软黏土和淤泥 <1 0.40 0.50
中等压实黏土 1~5 0.35 0.45
粉土和松散砂土 ≤5 0.40 0.50
中等到坚硬黏土、密实粉土 ﹥5 0.45 0.55
软的白垩地层 ≤5 0.20 0.30
中等密实的砂土和砾 5~12 0.40 0.50

33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风化或破碎的白垩地层 ﹥5 0.20 0.40


密实到非常密实的砂土和砾 ﹥12 0.20 0.40
注:Ⅰ组表示普通钻孔桩、泥浆钻孔桩、微型桩(低压灌浆)、套管螺纹桩、空心螺旋钻
钻孔桩、墩;Ⅱ组表示套管螺纹桩、打入预制桩、预应力管桩、打入套管装、静压金属桩、微
型桩(直径小于 250mm)、打入灌注桩(低压灌注)、打入金属桩、打入夯扩桩、导管架混
凝土桩、大直径高压灌注桩。

注:Ⅰ组 A 类表示普通钻孔桩、泥浆钻孔桩、微型桩(低压灌浆)、套管螺纹桩、空心螺
旋钻钻孔桩、墩;Ⅰ组 B 类表示套管钻孔桩;Ⅱ组 A 类表示打入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导管架
混凝土桩;Ⅱ组 B 类表示静压金属桩、打入金属桩;Ⅲ组 A 类表示打入灌注桩、打入夯扩桩;
Ⅲ组 B 类表示微型桩(高压灌注)、直径大于 250mm 的高压灌注桩;桩侧壁单位摩阻力 fp 括
号内取值适用于施工过程对土体产生的扰动最小时。 推荐桩侧承载力的安全系数取 2,桩端
承载力的安全系数取 3。
根 据地基土现场试验和 实验室试验结 果,结 合 AASHTO LRFD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s,5th edition,2020 规范,估算了钻孔灌注桩的设计参数桩
端的单位极限承载力(qp)和桩侧极限摩阻力(qs)值。
由于部分取样扰动较大,黏性土的室内试验抗剪强度偏低,本次主要采用
SPT 估算桩的设计参数如下表所示:

Table 11.6 钻孔灌注桩桩设计参数极限值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
编号 地层名称 qs(kPa) qp(kPa)
SPT 和 Lab CPT 推荐值 SPT 和 Lab CPT 推荐值

① 素填土 11 32 20 / / /

34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② 淤泥质黏土 5.5 9.6 8 / / /


(CH)
③ 高液限黏土 10 18 10 / / /
(CH)
④ 高液限黏土 44 / 44 / / /
(CH)
⑤ 低液限黏土 82 / 80 1300 / 1200
(CL-CH)
⑥ 中细砂 100 / 100 1850 / 1800
(SM)
⑦ 低液限黏土 88 / 85 1350 / 1300
(CL-CH)
⑦1 有机质土 66 / 65 1100 / 1000
(OL)
⑦2 有机质土 55 / 55 1080 / 1000
(OL)
⑧ 细砂 90 / 90 1550 / 1500
(SM)
⑨ 低液限黏土 88 / 85 1350 / 1300
(CL-CH)
⑨1 有机质土 66 / 65 1100 / 1000
(OL)
⑩ 细砂 130 / 120 1900 / 1800
(SM)
低液限黏土
⑪ 88 / 85 1350 / 1300
(CL-CH)
⑫ 细砂(SM) 130 / 120 2100 / 1800

7.2.2. 驱动桩
驱动桩主要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和钢管桩,根据地基土现场试
验 和 实 验 室 试 验 结 果 , 结 合 当 地 经 验 , AASHTO LRFD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s,5th edition,2020,确定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和栈桥钢管
桩单桩桩基参数,可按下公式计算:
RR=φRn=φstatRp+φstatRs
Rp=qpAp
Rs=qsAs
式中:
Rr:抗力;

Rn:抗力标准值;

35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Rp :桩端极限承载力(kips);

Rs :桩侧极限承载力(kips);

φstat:抗力系数;黏土和混合土取 0.35;非黏性土 SPT 取 0.30;CPT 取 0.5;


qp :桩端的单位极限承载力 (ksf);

qs :桩侧单位极限摩阻力(ksf);

Ap :桩端截面积(ft2);

As:桩侧面积(ft2);

① 黏性土
黏性土中不排水荷载条件下,采用 α 法确定钢管桩单位面积极限侧摩阻力
qs,
qs=αSu
式中:
Su:黏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ksf);

Pa:大气压力(=2.12ksf);

α:黏聚系数(dim);

α=0.5ψ-0.5(ψ≤1);
α=0.5ψ-0.25(ψ>1);
ψ=Su/p0′(z)
式中:
α≤1;p0′(z):计算点处的有效应力

桩端单位极限承载力计算:
qp =9Su
② 非黏性土
采用 SPT 法确定 qp 和 qs:
qp=[0.8(N160)Db]/D≤qℓ
式中:
N160:标准化的贯入击数;

D:桩直径;

Db:桩的穿透深度;

qℓ:极限状态,砂土取 8 倍的 N160,粉土取 6 倍的 N160;

36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非位移桩: qs=N160/50
式中:
qs:桩侧单位极限摩阻力(ksf);

N160:沿桩侧的平均锤击数;

根 据 地 基 土 现 场 试 验 结 果 , 结 合 AASHTO LRFD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s,5th edition,2020 规 范 , 估 算 钢 管 桩 和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管 桩
(PHC)的设计参数,包括桩端的单位极限承载力(qp)和桩侧极限摩阻力(qs)值,
如下表所示:
Table 11.6 驱动桩设计参数极限值

钢管桩设计参数极限值 混凝土预制桩(PHC)
地层名称
qs(kPa) qp(kPa) qs(kPa) qp(kPa)
① 层素填土 20 / 20 /
② 淤泥质黏土
8 / 8 /
(CH)
③ 高液限黏土
15 / 15 /
(CH)
④ 高液限黏土
45 720 45 720
(CH)
⑤ 低液限黏土
80 1200 80 1200
(CL-CH)

⑥ 中细砂(SM) 60 1800 60 1800


备注:(1)钢管桩按直径 D=0.8m,PHC 桩按直径 D=1.2m 考虑;
(2)砂土的穿透深度按 2.0m 考虑

7.3. 桩端持力层的选择

拟建场地①层素填土、②淤泥质黏土(CH)、③高液限黏土(CH)深较
浅且力学性质较差,不可做为桩基础的持力层;
④ 高液限黏土(CH)埋深较浅且力学性质一般,可作为临时结构钢管桩的
持力层,不可做为桥梁永久桩基础的持力层;
⑤ 低液限黏土(CL-CH)、⑥细中砂、⑦低液限黏土(CL-CH)、⑧细砂
(SM)、⑨低液限黏土(CL-CH)、⑩细砂(SM)、 ⑪ 低液限黏土( CL-
CH)、⑫细砂(SM)力学性质较好,可作为桩端持力层或下卧层。
⑦1 有机质土(OL)、⑦ 2 有机质土(OL)、⑨ 1 有机质土(OL)、⑪ 1 有

37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机质土(OL)层厚不均匀,力学性质较差,不可做为桩端持力层;当作为桩端
土下卧层时需对桩基础沉降进行验算。

7.4. 单桩承载力的估算

本项目特大桥拟采用钻孔灌注桩或钢管桩基础型式,根据 AASHTO LRFD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s,5th edition,2020 规范,估算摩擦型钻孔灌注桩的
单桩轴向极限承载力,桩长按设计桩长计算,估算结果见表 7.6.1
表 7.6.1 钻孔桩单桩轴向受压极限抗力估算值

桩底 桩径 入土 单桩轴向受
桩 端 桩长
孔号 标高 (m 深度 压极限抗力 桩 型
持力层 (m) (m) (m) (KN)

⑨ 低液限黏土 摩擦型
BH07 80 -64.26 1.8 80 满足设计要求
(CL-CH)
⑦ 低液限黏土 摩擦型
BH28 78 -55.77 1.2 75 满足设计要求
(CL-CH)

BH40 ⑩ 细砂(SM) 80 -62.5 1.8 73.5 满足设计要求 摩擦型

BH42 ⑩ 细砂(SM) 80 -62.55 2.2 73 满足设计要求 摩擦型

BH44 ⑩ 细砂(SM) 80 -62.55 2.2 73 满足设计要求 摩擦型

⑨ 低液限黏土 1.2 摩擦型


BH54 75 -58.23 75 满足设计要求
(CL-CH)
⑨ 低液限黏土 1.2 摩擦型
BH61 75 -58.37 75 满足设计要求
(CL-CH)
⑨ 低液限黏土 1.2 摩擦型
BH77 75 -57.86 75 满足设计要求
(CL-CH)
注:摩擦型入土深度是指孔口至桩底的深度;
① 素填土、②淤泥质粘土未参与计算。

7.5. 沉桩可行性分析

7.5.1. 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可能遇到卡钻的施工工艺、器具的适应性等问题。
桥位区陆域地表广泛分布填土:松密不均,易导致孔壁不稳定,但由于直
接出露地表,可采用护筒将其隔离。填土下部为淤泥质黏性土,钻进时孔内易
引起孔壁破坏、塌孔、缩颈;钻进成孔过程需要采用护筒完全隔离,以防止塌

38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孔事故发生,成桩后应及时拔出护筒。
场区内主要岩性为高液限黏土(CH)、低液限粘土、中细砂(SM)层,
其中在⑥层中细砂(SM)层中含有粒径约 2~5cm 的碎石,局部地段层厚较厚,
钻进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卡钻现象,在钻进时应调节钻压、控制钻速,钻具进出
孔内时应慢速,防止碰刮到孔壁碎块,引起掉块、卡钻。
正循环钻孔工艺排渣能力较差,特别当孔底沉渣的粒径较大,宜采用反循
环进行清孔,在清孔时应控制泥浆比重和稠度,将孔底沉渣厚度控制在规范允
许范围内。
7.5.2. 钢管桩
钢管桩在本场区施工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上部中密~密实的中细砂( SM)、
硬塑状黏土的穿越,因此可加大锤击能量,增加贯入度。
7.5.3. 混凝土预制桩(PHC)
混凝土预制桩(PHC)适合单桩极限承载力控制在 8000KN 以内,静压法
施工对场地地质条件要求较高,锤击法噪音大,成桩终止条件采用锤击数和桩
长双向控制,成桩过程应考虑桩的施工顺序,避免对相邻桩的扰动。

8. 结论与建议

(1)拟建场区属于圭亚那沿海平原,场区植被茂密,地形起伏不大,距离
德梅拉拉河下游入海口约 6.7km;河流、水网发育;德梅拉拉河河面宽阔,河
流流速较为缓慢,河道顺直,东岸河床为主河槽,呈“U”型状,河床底冲刷切
割较深。
(2)拟建场区内未发现滑坡、泥石流、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性
较好。
(3)本次勘察为初步阶段勘察,钻孔布置较深,主要揭露的地层为素填土、
淤泥质粘土、高液限黏土(CH)(CH)(软塑~硬塑)、低液限黏土(CL-
CH ) (CL-ML) ( 可 塑 ~ 硬 塑 ) 、 中 细 砂 ( SM ) ( 密 实 ~ 很 密 ) 、 粉 细 砂
(SM)(密实~很密)及有机质土(OL)夹层。
(4)拟建场区内特殊岩土主要为软土和有机质土(OL);软土广泛分布
与场区上部,层厚较大,由一套上部灰色、深灰色淤泥质黏土(CH)、淤泥质
粉土、高液限黏土(CH)(软塑)组成。该土层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高

39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项目初步地质勘察报告

压缩性、中等灵敏度等特性;有机质土(OL)埋深较深,结构松散,质地轻,
力学性质较差,压缩性大。
(5)设计时需考虑软土的负摩阻力对桩基础的影响;当有机质土(OL)
作为桩基础的下卧层需要对桩基础的沉降进行验算。
(6)设计时需考虑群桩效应对桩基础承载力的影响。
(7)由于缺乏资料,参考美国地震局数据资料,结合钻孔标贯确定场地类
别为 E 类,项目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 0.1g,最大加速度为 0.15g,抗震设计
类别 SDC 为 B 类,震害等级为Ⅱ,不考虑软土震陷。建议设计地震的加速度为
“最大考虑地震”的 2/3;针对场地地震效应建议后续进行专项研究。
(8)拟建场地内河水对混凝土构建的暴漏等级为 S-2,设计和施工时考虑
河水对混凝土构件的腐蚀性的影响;陆域内地下水对混凝土构建的暴漏等级为
S-0,设计和施工时可不考虑河水对混凝土构件的腐蚀性的影响。
(9)拟建场地土的腐蚀性试验未出结果,将在下一步勘察过程中完善。
(10)桥址处河道宽度约 1820m,河道水深约 1.0~7.0m,通航孔位置水
深约为 6.0~7.0m,两岸水深较浅在 1.0~3.0m。由于桥址处距离河道入海口
较 近 , 河 道 水 位 以 潮 水 水 位 为 主 , 潮 汐 水 位 变 幅 约 3.0m , 水 流 速 度 约
0.9~1.3m/s。旱季河流流量平均为 35m3/s,雨季为 160m3/s,(极端 1/100 年
流量 400m3/s)(皇家 Haskong,2004)。观测到的最高潮汐发生在 2011 年 10
月 27 日最高水位 17.40m;最枯水位 14.90m,最高通航水位 17.40m。建桥
后,浅层土受冲刷影响,可能会形成深槽或深塘,宜进行专题研究进行评价。
(11)设计时可根据地质条件调整桩长桩径,选择合适的桩基础方案。
(12)本次勘察为初步地质勘察,为了满足设计需求,建议进行施工图设
计阶段的详细勘察。

40

You might also like